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序文¶ (自动笺注)
鼎湖山木人在犙禪師剩稿卷五
侍者開溈錄
*○序文
**四分律藏名義釋序
原夫律之為教也乃三乘寶筏四雙雲階諸佛
從斯而趣菩提眾聖由此而昇泥曰譬若明珠喻如
雪外不預其傳內徒為之秘授三寶之而
五輩因之以立為法豈不重哉在昔金河重誨
波離嗣宣西域聖人師資肅佩分㲲傳持千有餘載
逮流東夏漢晉刱聞齊梁漸備隋唐盛興迄夫宋代
來人皆首學俱出樊籠僧同遵軌咸超有岸邇世
訛鋒互舉禪律競分見既不同資受不無其謬致使
後進無門初造失序展卷不識其名循文詎能知義
贊始臨壇還同昏穴惟此奮翅三藏獵目群章稽彼
西天梵言釋此東華之音議端取曇無德律所有
文句難通者僅標其名纘釋其義傍採諸家辯正
經論之玄雖引四部之要文然不雜彼之宗緒
紊持犯難為防護間所述者並是通途行事及略顯
開遮庶知持犯有其同別非取輕條以替重篇卻大
愆而易小過蓋本聖意未許律旨全遮偷心不絕難
言信是以獨舉一部隨事標釋不舛餘宗俾刱學
者覽卷無滯溫習者不觀他面罔致迷文失旨意莫
適從遂舉手於高閣不再顧以終身律學於斯頓止
僧寶從此漸替維念於茲敢興短聞集為部夾統釋
事相略明樞義若夫開遮持犯廣備律詮性制輕重
翫之得對治煩惑要在深研此不預述況贊之淺
豈能窮其淵府俟學充足戒光自朗其餘纖悉
軌疏律乃陳此所先標後不重出以彼疏意易彰理
獲線貫帙今成矣但愧庸才難免鬻乳之併所缺
疑未備者總冀來哲共昭南極戒珠於長昺慧
日於中天正法得之恒存聖階固而永久是所慶願
智者鑒諸
**四分戒本如釋序
夫戒本者何乃比丘規矱涅槃津要規矱失則
心慮無整津要迷則彼岸難到故如來首自鹿苑
鶴樹諄諄誨囑俾依木叉為師視同如佛今人
遺囑毘尼何異逆子而抗慈父善星而侮聖言背
遺囑是非佛也詆毘尼是非法也見持戒者而嘲𠿝
是非僧也三寶既非而且毀奚名釋子戒法乃對
無明業種之醍醐修證五分法身妙術業種
斷因流瀰漫法身不圓解脫無日違此而修縱得
悟禪現前終是魔業經有明非人臆語今時
修謬證置木叉于言外己見為自規尺自不能持
欲他而同己僻毀法滅律無堪視之予因睹此每勸
初學著目毘尼使定慧有址正法得久住第律文
旨奧止持作犯名種性相閱者無不茫然乃忞自庸
力取戒本如律釋之故曰如釋釋而未盡附餘部以
悉之僅為律之首鑰以學者疏通蹊徑文蹄雖約
而義階實周其有欲登舍那殿閣者可向此上一
足。
**授比丘錄序
恭惟如來御世觀眾生機上中下故教設三乘
菩薩緣覺聲聞也乘雖分三莫不以戒為定慧
本是故如來初坐菩提樹下即為諸大心菩薩傳誦
盧舍那佛三聚淨戒次至鹿苑王城為諸二乘漸制
五篇七聚立十人僧白四羯磨比丘具足戒然佛
初出世邊地尟聞正法出家五眾亦希時迦旃延尊
者居西天竺阿槃提國彼有長者子名億耳出家
尊者受具戒而彼國無十人不得受具彼馳往
白佛佛聽邊地持律五人得作羯磨受具五人
一人持律善解羯磨即以羯磨師為第五人其教
授師要聞軌範餘證戒僧必須清淨方許為證明也
所謂中邊者中即中天竺東南西北天竺之中
邊地中天竺東去至東際有白木調國國外是
邊地南去至南際有靖善塔塔外邊地西去至西
際有一師仙人山外邊地北去北際有柱
國國外是邊地今此震旦白木調東去天竺五萬
七千餘里如來出世一千餘載未聞佛法漢明帝
公元60年
永平三年瑞夢乃遣將軍蔡愔等一十八人使
公元63年
西域訪求佛道六年愔等至月氏國遇摩騰法蘭
法師梵本經六十萬言相與東還明帝大悅由是
公元71年
此方王臣士庶知歸向至十四年司空陽城侯
峻與諸官人士庶一千餘人出家陰夫王婕妤
等與宮婦二百三十人出家時二法師諸人
家剃除鬚髮著縵條衣授與三歸五戒十戒而巳以
不得滿十人五人僧授具足戒後至漢第十桓帝
百餘年內猶三歸五戒十戒遞相傳授漢靈帝
元年有北天竺沙門五人來到漢地與僧受大戒
一名支法領二名支謙三名竺法四名竺道生
名支婁識其時大律未有支法領口誦出戒本一卷
公元251年
羯磨一卷在此流行至魏初(邵陵厲公)嘉平三年中天
沙門曇磨迦羅(此云法時)善誦諸部毘尼雒陽立羯
受法準用十僧於是佛法大行震旦東夏受戒
公元366年
律之始也後至前秦建元二年天竺沙門曇磨持(此云
公元378年
法海)譯出十誦戒本三部建元十四年竺法念譯出毘
公元408年
耶律十卷後秦姚興弘始十年天竺尊者摩羅
叉(此云無垢眼)來遊關左闡揚毘尼鳩摩羅什所譯十誦
公元409年
大行者叉之力也弘始十一年中天竺佛陀
尊者至譯出四分律藏關中先行僧祗江南
十誦至元法聰律師始弘四分律宗傳道
覆傳惠光光傳雲暉願願傳隱樂洪雲雲尊尊
智首傳道宣宣傳法滿意傳法成成傳大
亮道省亮傳雲一道岸澄澄傳惠欽皆口相授受
臻於壺奧自此之後廣矣(詳載高僧傳中)至宋元已來代不
乏人元末明初戒律稍異明中諳律者巳希至明末
時律一宗掃地矣余從受具來閱大律藏目不交
睫者數年而不得中宗趣遂遍參諸方以求明哲
而無一習學毘尼者經云毘尼藏是佛法壽命毘尼
藏住佛法亦住余慮不久晝夜悲傷不能自安
時余年三十有四興往天竺之念求請梵僧數人還
震旦再傳戒法俾戒燈熄而更著壽命微而復續
公元444年
遂于甲申抵閩地欲取海舶人夫從閩濱約泛一載
餘至東天竺海隅耽摩立底國可六十餘驛到中天
那爛陀不意時值滄桑弗果所願至今年過
稀猶悵昔之無緣也比見諸方叢席與人授戒不依
佛制盡是非法眾非法者何不知白四羯磨惟抄
他人杜撰閒文唱誦或師自心所作佛制受具
至多惟許三人同壇若過即成非法縱依羯磨而誦
生澀事多舛謬是非法況杜撰者乎別眾者何
不知依律結大界及戒場既無戒場即一人受具
比丘或百或千盡要共集與彼授具有一比丘不
集是名別眾眾獲罪受者亦不得戒而終身得假
比丘虛受信施公然自謂上座受他禮拜莫大
焉或在白衣沙彌前作羯磨三十二十同時一齊
之大違佛制若不依佛言教何名從佛口生法化
生世無二佛法無二制斯則非法為法以訛傳訛
相踵不覺其非誠為末法之滅法矣然此則關係
法門非小若有如法受得戒者自當保重如護明珠
住持紹之賓特宜遵木叉之教依法依律依佛
所制俾戒珠于長夜木叉固而永久是為弘正
傳教大士焉(授比丘尼錄序式叉摩那戒錄序文多不錄壇者即是戒場在大界內
結大小法式如標釋如釋所明)。
**刻二教論序
鼎列中古襲之矣今論為二者非彌天之辨莫
能擬議焉其法條分十二明九流百氏道歸儒宗
釋超六合教羅三諦理極微故不可得而思議
方先生獨發千古之幽覆楷定萬世司南捨此
孰能賾其少分哉讀是論者須頫空涯涘之見始可
尾閭汪洋歟。
**刻通極論
佛理至極達士通人能底之而九流百氏
泥教跡競生異端是由不知一真靈覺終古無泯
立名妄談生氣化見封世典遂疑貝葉非理
域中故昧出世之妙未睹梵行先生何識古皇
化是論之由作也破世術絕競流比指類耀拳讀
者須虛其心空其見腳跟不帶纖塵自然踏翻窠臼
不孤是作又何虛是刻哉(二論出廣弘明集)。
**心經添足序
如來出世本為眾生發明心地然心無跡難以形容
不巳於虛空中畫一條鱉鼻蛇首宛然可觀
不可觸今不自量為蛇添足得無取笑於人乎咦蓋
令人識足知蛇如標月指讀是解者見蛇遺足得
意忘蛇方為善用其智且不咳余如或不然未免
氣所中切忌切忌
**歸戒要集序
三寶性相常住體周法界接物應機如日曜於
千江為世舟航三畏可比故其始心入道首則
歸依三寶不殺盜婬妄酒戒儒教仁義禮智信
五常五常慶在一生五戒功歸多劫故云五戒
不持人天路絕如來三十二相皆從持戒而得苟不
持戒不得疥癩野干之身況得如來功德之體若
持戒現獲名稱終超有頂是故見奉去殺
徇仁而仁自著持戒離盜不崇義而義自敷守戒除
不修禮而禮自立遵戒息妄不期信而信自成受
斷酒不履智而智自明夫斯之實可謂振網持綱
萬目開張無明出長夢復何功可以加之何
可以配之若不是修昧於所欲徒役慮於名形勞
心緣於百氏形神宵夜耳目於良晨何乖道
遠逝弗及者乎得其本則無欲而不辦其實
何從措心是以梵忠捨異學歸投三尊菩薩
禁戒位同大覺如斯之教孰得而思議哉。
**刻地獄生天記序
湛然禪師曹洞正脈一代宗匠探賾三藏
善華嚴得遊戲三昧於藏經中拈出漁翁一段公案
織為戲文目曰地獄生天至於屠沽往生無所
或曰梨園歌舞沙門預言乎曰華嚴五地百工
技藝靡不綜練故諸大士六度萬行利生見有一
法益於世者即為之舉示然則湛公於華嚴中興
波作浪就場屋裏哨月嗏雲又何疑哉梵行丘弘
戒得本欣然衣缽資重梓屬余為語余喜曰是亦
藏海之一渤歟用筆簡端
**刻金剛後序
釋迦如來一代說法隨機大小教分十二而為八
萬四千修多羅藏今此金剛一經乃六百般若之精
要八萬四千之力用金剛寶杵擬山山摧擬空
空碎破一微塵大千經卷而無一字得安一切
眾生於無餘涅槃而無涅槃之相橫揮直抹妙用
不可得而思議者故空生歎之莫及希有世尊
梁子某睹是希有弗覺展眉擊節剞劂流通
受持讀誦者應無所住而契無餘涅槃是則梁子
為荷如來山僧由是歎而莫及特表而出
之。
**壽孩若何司馬八十一序
器界中有閒賢散聖灑然物役之外蕩乎寥廓之間
其道以不壞色身為最勝所謂壽者相也故得其道
者則年與世異雖造化不能以一多數限之若彭子
之八百東方氏之三千此猶未達其源也比世之人
多徒慕其年之修永而不思厥德修之當鑒是烏能
善其道者哉唯孩翁老士則不爾居士妙齡以詩
書攻品器中歲劍術濟時用晚臘以善根菩提
溫恭明厚恥宣人好行惠施不自有其德以為
天性之致然喜放生宰殺刷竺墳老典以流通
法侶而轉金剛藏口持無量壽洪名心蘊無量壽
萬德則又其篤誠時事也夫居士奕世文學
之家而善韜其矯傑安於積代豪富樂志澹如
其心冥至道蹟高閒賢散聖者又孰能與於是哉則
其享不老之遐年不可以八百三千齊限居士
常訓二英孫曰古先達名多從三寶門中大福
轉身者如李鄴侯呂申公其人也爾曹當亦幸自
今二英孫弱冠巳著聲泮水他日應木天石渠
公元465年
之選而酬志於野山門知復留玉為鎮矣茲乙巳
夷則朔越之日乃居士九九懸弧之辰諸釋氏子嘉
居士行邁前哲履道幽玄實今之龐老子欲得
僧一言為慶祝山僧愧無繡口不足以揚令德爰念
居士數十莫逆不敢疏拙辭者乃為之頌
曰有隱君子兮河之濱與世相違兮道是循佛是吾
師兮僧是親性嘉仁施兮每出俸而活羽鱗
修福慧兮指般若而為津都無閒心於逆順兮安
有喜瞋今則歷年巳九九兮貌如童之誾誾問渠
何因而致斯兮知巳久證金剛身吸西江一口
曾不動兩脣出瓶鵝而不雙損兮自諾何須人聞
吹而無隱爾兮觸鼻
**題程君居士月軒
月為煙雲霞霧修羅五事所翳不得淨人被色
香味五欲所迷不見自心良可慨哉今君縉居士
英標豪邁之資出歷宦途五欲自恣不昧晚歲
歸心道法靜軒開月池以自娛余因題浣月而贈
之蓋擬一入此軒者塵垢心月宛然呈現矣雖
然如是猶須好著金剛正眼始得。
**刻博山無異和尚廣錄後序
拈花微笑靈山父子無事生端斷臂安心少室師徒
一期特地然而通線路曲為今時所以總屬葛藤
怪由昔日矣我博山先師無異和尚因邪打正
翻古案一千七條逐浪隨波承洞宗三十二葉憫時
救敝滿空法施棘蓬誘素規緇遍界聲撾毒鼓三
餘年落草幾翻徹底為人當時喪命根于辣鎚下
者紀不可即今分法于震旦中者數難枚舉
我兩雪和尚不出戶庭隆興家業可謂嚴提
芳猷歟茲澗法叔彙集師翁所遺公布諸方
為法乳屬余分任冀早奏功他時超宗異目
者于師翁言句上覿睹尊堂踏翻玄路使瑞苗蕃
宗風無窮貴胤彌昌逆洞流於不竭是為跋。
**刻十七帖
世間字書竟俗而非僧也僧或間而為之乃率其自
然非攻之也而或攻之至於花卉丹青是俗竟非僧
也予於方外右軍十七帖觀其墨蹟化而龍也由
藏之三十餘載欲以神化布於天下因而
之俾不沒胸襟千古洋洋焉。
**好生集序
血氣之屬莫不天命而成殊形異族俱託四大
而有所謂天地同根萬物同體根體不殊故性是一
所以希生怖死痛癢苦樂曾無有二豈可割彼身命
益自幻形一針剌體苦楚難當半甲離皮徹骨
何忍釘貫頂門刀刎喉咽生剝毛鱗就湯痛心
未絕已上刀砧假其苦痛異人則任烹任割苟或
便當縱躍縱翻回萬物於己體推性命天地
一如自他無閒返本之道誠在斯所以莊子
物之逍遙孟氏懸符於悲體湯君解網素王不綱
戒殺之漸然終媒乎其本故孔門目之為權漸釋
宗稱之為頓乘乘頓則縕乎權漸未有執漸而廢其
頓又況權漸之不為安稱仁人之心哉忽此心者猩
何異因果皎然響應無爽影逐形遷業隨作受
未見植麻得粟殺生而獲延年果報不殊致有修短
之別放生自感福壽無患少病皆其餘祉故劉之亨
雙鯉而得延年元植生命增百歲楊序生
魚子得越中夭採樵救焚山生梵天壽過一劫
天帝釋護鳥卵而戰退修韋丹老贖烹黿報以祿
楊寶療病雀得玉環四世三公李進勍放一船
度厄獲金釋真表棄畋獵彌勒親與授戒永明
庫錢贖生命德大道天台陂池魚盡生
高麗流水長者救十千魚俱生天上報珍寶位至
成佛即我釋迦如來自古聖賢無不好生愍死不
後世乃為殘戮只圖現滋三寸舌不顧怨結
世世生生六道中伺相酬報相害相吞至有兵
戈劫亂業果未盡復造新殃如輪環無有休息
來愍此教令斷殺放生使因不作果報自泯其有智
頓悟同體一旦捨之則慈施天下十方剎土悉自
安鄉三界內外皆我樂國啟諸仁德淨信佛子共欣
斯旨遵修慈行贖放毛鱗縱其飲啄使逍遙雲漢
之間任優游於湖澤之內或聞法以脫輪迴或承咒
生天上同仁壽之基齊罷干戈之響迴舜日於
當時扇慈風於斯際願既不減天台功奚異於流
水殊因妙果豈可得而思議哉。
*○祭文
**掃雲棲大師塔文
如來滅度千年至漢明大法始流東夏于時宗奉
不少歸根得旨者誠希自晉東林遠公振起馬鳴
龍樹風道高德隆一緇素名賢翕然趨附猶百
川之趍大海洋洋乎一代慈航迄今末法
口口談空行在有中識想紛飛滿胸三毒非極
樂為寓言念佛為下嗚呼眾生之福薄至於此
耶唯我雲棲翁老和尚愍彼狂愚中興淨土豈但
東林而實代佛宣揚末世矣某自愧生晚不獲
公元1539年
師翁慈顏一面一言以示獨於三十四年時趨赴窣
堵波下得三禮茲欲再親禮支提而恨年巳衰邁
摳趍不前乃特遣侍者某齎辦香酌清泉搥胸三禮
曰佛愍群蒙生死苦故開方便持名徑路助佛獎
永明壽祖禪淨雙持猶添角虎師翁同手彈琶弄
接引三根競昇淨土無垢孰知濁污一念
凡聖皆倒堵波巍巍天龍歸護誰識師翁為人
古佛現身非凡測度生平說法救病良藥如昔文
殊親示無著普賢曾授善財願躍念佛一門度世
天上天下師為獨尊狂瀾砥柱人皆仰欽隨緣
化薄福寧衣缽久失憑誰示珍再乘願輪度盡迷
津緬師高風千古一人和南尚饗
**掃壽昌太師翁大和尚塔文
維某年某月某日前端州鼎湖山近南海寶象
林法曾孫某敬具清香素上供太師翁大和尚
堵坡前曰先瀛山曩在祖庭上堂對眾舉揚傅大
空手鋤頭究竟何事我師祖則一生腳踏
實地惟把箇沒柄鉏頭第一鉏翻起三大名剎
二鉏掘開大地人腦門復云欲識傅大士後身麼則
我師祖是欲識師祖前身麼則傅大士是今不肖
某安敢揭父攘羊秪圖證龜成鱉何故傅大士當時
一鉏不了帶累太師翁太師當時亦有一鉏不了
帶累瀛山瀛山不為不盡力但爭奈鉏不完如
今少不免向太師窣堵坡前痛下一掘以了此不
完之鉏伏惟太師翁忍默不呵且作麼生是不完底
一鉏直斷諸佛祖命根太師也須好生迴護
稽首作禮而言曰禪林衰宗風怠弱至明季間
殆為極矣嗚呼不藉太師翁乘大願再來西竺
古佛妙手振起揚廣家風則洞上一幾乎
墜其為功也何非接懸崖樹蔭天下人哉若夫
高抽寶鏡君臣五位以齊彰平舉蓋函賓主三玄
貫徹權衡佛祖規範人天此皆太師翁餘事也只如
太師翁生平一風流灑脫處且又如何冒雨衝風
披星戴月交互明中覿面全提伏惟尚饗
**掃博山異老和尚塔文
鼎湖孫某自惟生晚不睹師翁雷舌親宣中興
宗之祖道乃於三十四年時踏到窣堵坡三禮
白雪三墮時不自揣猶恨弗獲師翁一面一言以示
遂迷狂走雖然歷盡諸方至今猶寒徹膽毛骨
凜然寧知師翁當時全身獨露聲振三為我徹困
不淺而我於制底前錯不少嗣後弗覺絡索
光陰幾許不獲再趨德相展謁罪犯難逃過非空
界所能容也今澗法叔仔肩法門使法彌綸
宙以師翁遺言集成部帙熱腔授我重梓入藏為人
天之眼目萬代心燈某拜而捧之不啻寶鏡
合指微諾今特遣職事稽首師翁窣堵坡下伏
媿劣孫脣不似驢腹不類無空王膳如妙高聚既
不用鹽醬那希胡餅唯以法界為盤羅列森羅萬象
翠竹黃花窣堵坡前鼓沒絃琴無孔笛擊半邊
板歌明月調供上毘盧殿裏赤體老師翁異大和尚
惟願揚眉謦欬俯鑒微誠尚饗
**上瀛山和尚塔供忱
靈峰一會大龜氏能契真機洞上一宗非我和尚
莫續其燄恭惟和尚猊座妙齡拔俗穎悟天成親先
師翁提命三十餘載大臻圓奧足不越閫而首眾博
公元497年
由是法化兩江道震天下丁丑於杭之接待
寺獲依座下復於橫山光明古剎同室處雖惟自
不識師之婆心而師之面目亦瞞某甲不得時為
業風飄墮瘴鄉不復再侍巾瓶緬想真容深恨水影
特將丹忱稽首窣堵坡前爇瓣香清流物雖
赤心遍界詞慚石女淚灑天風伏願和尚常寂
無靳昭鑒
**上鼎湖棲老和尚供忱
公元1658年
順治戊戌八月七七之晨弟子謹備瓣香蔬筵敬
于鼎湖堂上圓寂老和尚猊座前曰嗚呼師於空
王佛所乘大願遊戲法界出沒娑婆欲誘群蒙
示現有生託質同凡而妙齡出俗度嶺遍參杖履
浙聽貝葉性相洞徹雲棲而受惟心妙訣
趙州門入博山室遭其毒手命根頓絕歸自蒲澗
貝多而教羅三諦坐白雲而範圍大千播惟心鼓毒
殺活全提無容擬議夙緣感至得禮座下自愧
皮頑膚厚不納風薰狂心未了踏遍諸方雖逢哲匠
無奈櫟根終非良楮擬欲歸來再侍巾瓶還拳丈室
不意師厭末世遽遊寂滅大海使我銜哀望斷淚似
雨傾肝腸痛絕踰於喪親法幢斯倒四眾失怙角虎
潛蹤孰為哮吼惟冀電光再掣影落千江任撈漉
縱彼欣觀覷破則頓悟無生踏著則同歸性海圓師
悲智滿師願輪和南尚饗
**祭華首空隱大師
公元1661年
維順治辛丑歲提月十一日鼎湖山法姪某謹遣
副寺某化城監院知客侍者某敬以香燭茗果
致奠于華首和尚大師之靈曰於戲日月逝矣詎
云來法幢已折良可痛哉將謂泰山而無其頹今
遽失仰云胡不哀緬維大師天縱寧馨靈根種發
妙齡纔方剃落即志上乘曉夜翹勤脅祖斯型依
和尚二華同居白雲切磨咨傲頃曏攜提
博山遭渠毒手簇破生顏鐵虎蛇吞須彌坑陷
羅哭救血淚濺濺師從脫露遁跡投閑于彼黃岩
坐死關星霜頻易饑寒頓忘不燒銜花亦荒心
冥境卉木騰光福智資糧咸是彰德光行勝龍
鬼推將出範世振宗鑄陶衲子誘發冠裳
柔赫著遙邁石霜粵鄉閩地法汪洋顧我胡為宿
緣蹇甚先師歸寂未三五稔恨猶未剪孤零可噤方
瞻依渥露潤而忽訃聞使我心燼哲人違世
何其嗚呼慧日潛輝黑風怒號魔邪方熾龍泉
花鬘失貫牛耳誰操禪林無幸耆艾凋槁凡我緇
素孰不為未了無生寧契師旨師視涅槃無異
死生涅槃如夢如瞖大寂滅海為師遊戲聊存世
禮薄薦儀尚饗。
**祭博山雪澗和尚
公元1671年
維康熙十年歲次辛亥某月某日粵東南海象林
瑞塔禪院法姪某甲謹遣行者某等瓣香清稽
首敬上啟博山澗翁法叔大和尚常寂光中曰洞
上一幾將墜而復振者誠藉我老法大人為之
扶豎也自壽昌老祖脫聖凡窠沒三乘見以那伽
頹風當時翻身入魔界硬操犁耙耕開彌天
險阱於時被生陷者不少喪身無數唯我博山
師翁素稱手眼而親陷徹底通身糜爛氣薰遍界是
以三十餘年抱冤難雪適遇我瀛山和尚久侍
翁巾瓶親得其旨晏坐萬仞峰頭直下騰身受用
淺故繼席二十餘載唯於荊棘叢中拈出一條爛刺
待人接物務求其知痛癢以為大法寄適年高
長德望方隆為一時四眾人天所仰乃忽唱還鄉
之曲遊戲無住大寂場中而法運下衰憑誰砥柱
姪於三千里外聞之不禁臨風淚墮因展哀衷曰嗚
法門秋晚濁混流清珠云失孰任其憂緬維
慧深德稠溫粹其容空正其眸毀譽不關如彼崇
丘以德感人人自投微言辣語真世慈舟生死
槃如夢如漚臨行飄然自怡自由示同能仁八十
千古高風誰敢與儔唯口生子長踞哮吼千里
誠薦茲茗甌寂光不移靈鑒遍周槃談尚饗
**祭蘆田穎學大師
公元1673年
維康熙癸丑六月朔越十四日法弟某因瀛山人來
得聞穎老法大師圓寂痛法門之不幸也敬具
清茗麤蔬遙空和南致奠曰始余行腳撞入妙行睹
千人叢兄為氣豪知堪種草非凡羽毛先師門久
受薰淘余慚鈍劣空負同條兄常勉整翮南翱及
余歸嶺送我輕舠舟中衷言徹曉叨叨分攜後山
公元1720年
寂寥余既陸沉兄亦光韜庚子一書聊敘鬱陶
完拙圖話炎颼豈謂一旦示我難遭法門無幸憂
心孔緬惟法兄德高臘長面云徂後昆誰仰生
平一味孤嚴厚養克振先型爰成碩望諸方咸推人
天哲匠而兄竟然不輕拈杖惟具眼人賞其高唱方
賣弄何啻霄壞如今太息縱橫魍魎白澤不存
袪蕩千載音容徒令懷想薦茗蔬不殃鹽醬
紅輪海底燈亮尚饗
**祭公陳山主文
公元1673年
維康熙癸丑年五月望越二日寶象沙門釋某
副院侍者謹以茗果蔬飯香燭錢帛致奠於開山火
越公孺陳老居士之靈曰言夫公出世萬曆
公元1728年
戊申沒於康熙癸丑五月五夜將寅得年六十有
六可古稀同論吁壽固惟公宜有兮又孰知
有德而始臻洎自弱齡負奇氣兮睨視富貴等浮
雲任豪俠不淫蕩兮率曠達士之天真耿介
不黨偏兮敦直道乎鄉鄰行從儉而非固兮名為實
賓而薄徇乃若令尹之與冏卿兮結為子女婚姻
人不多公之千箱萬倉兮而惟羨公之振振
公之暮年猛省兮亟尋苦海通津大覺而執弟
子兮修真以脫迴輪謀余建剎而捨地兮期與人
天樹福因今人見聞美舉兮莫不爭並亞仙而稱
陳茲既禪林落成兮擬披緇違世不謂心真
而身幻兮遽把黃粱欠伸嗚呼世之人代公猶恨
遺餘獨我知公往巳昇化樂居由公崇功德千載
堪歎譽吁人生如寄不歸歟公歸得所誰無仰諸
蓋公未了知者生死涅槃煩惱即真如然吾今
日徹困為公也眉毛豈復能惜於微塵國土不隔
端兮心佛眾生親疏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兮
徒然何終初於斯薦取莫躊躕菩提目前湛碧虛欲
識此中無隱意清茶清果間清蔬薄言申奠惟神鑒
尚饗
**祭高要王邑侯文
嗚呼世間萬法遷變無常所以此身喻如輕霜三萬
光陰殊非久長有生必滅孰能免將惟達道生死
兩忘緬維居士天性溫良器識恢宏愷悌慈庠以金
吾長出蒞蠻邦救癆瘵民傾菩薩惠政方成口碑
道旁恨才未展如龔黃我隨世人為斯感傷賢人
早歿君子道荒況公願輪為法金湯倏焉告逝誰繼
優光我本期公大潤遐方宰官說法普施慈航云胡
中折失予良望嗚呼愁雲慘淡東風颯吹草木雖榮
終至必衰哲人巳往不復見之德音千古動人
我念與公道心相知公愛我法語相資聊酌盃水
清白遺惟靈高蹈西方寶池嗚呼尚饗
**祭空白禪師
生來八十齊能事皆巳備不學祖師禪唯持殺活
殺盡歌太平掉臂歸來不住彼此岸橫身臥太虛
*○舉火
**為崇梵闍黎舉火
般若大火四面不可般若如清涼池四面
可入大眾闍黎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亙古亙今
一人其來也月落波心了無實體可得其去也鴈
過長空亦無蹤跡可留以不假名有此幻軀今欲
赤手露其娘生面故有茶毘之舉師秉火苣云此
苣若喚作火則無安身若不喚作火則無立命
畢竟喚作甚麼若出得此中句盡十方界是箇常
寂光土即以苣打圓相云者便是四色蓮花擲下
云者就是金剛不壞軀。
**為鐵橈比丘舉火
鐵橈具壽汝六十餘年來在俗是箇儒家君子出家
是箇梵行比丘今日脫體無依既非俗而復非僧
竟是甚麼人噫佛祖不能命其名五眼焉能窺其
體會麼你若薦得生死當了卻若也未會我以此
靈苣送你往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為你說破
鼎湖山木人在犙禪師剩稿卷五
*音釋
(音詞上聲水涯也)。
(音孩笑也)。
德相
(即塔也謂眾德所聚之相也)。
槃談
(即和南華言禮敬)。
(音標暴風從下而上也)。
(音詣邪視也)。
(音叨藏也寬也)。
(音刀小船)。
三德
(若分言之法身般若解脫三常淨我樂名德)。
那伽
(大禪定也)。
   (弟子一伎等捐資敬梓
  剩稿第四卷早獲正法眼藏頓悟如來
   印度一切眾生然後無上
公元1684年
   康熙甲子仲春吉旦識)
公元1673年
   (弟子正童奉資敬
  剩稿第五卷三障頓消四智早圓與諸眾
   生同成正覺
公元1684年
   康熙甲子中秋吉旦識)
泥曰
(亦云泥洹又云涅槃此云不生不滅)。
(音欲賣也)。
(音雁偽物)。
(音穫度也)。
(音
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