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468-0276a.png

元和郡县志卷十二
唐 李吉甫 撰
河南道(七/)
曹州(济阴上/)
(开元户七万三千一百六十一/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乡一百四十九/)
禹贡豫州之域于周又为曹国之地后属于宋左传哀
公八年宋景公灭曹按曹国在州东北三十七里济阴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468-0276b.png

其地齐得其济阴东平汉为济阴郡之地在济水之南
故以为名汉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
更名定陶哀帝更为济阴郡属兖州后魏于定陶城置
西兖州周武帝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为名也隋大
业三年改为济阴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孟海公复
为曹州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九里/南北二百五十九里)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468-0276c.png

(东至兖州三百七十里里/东南至宋州一百五十)
(西南至汴州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滑州二百里)
(东北至郓州三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赋) (蛇床子/绵 绢) (葶苈/)
管县六
济阴 冤句 乘氏 成武 南华 考城
济阴县(紧郭下/)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468-0276d.png

县属曹州皇朝因之
曹南山在县东二十里诗所谓荟兮蔚兮南山朝隮是
也
氾水在县南昔汉高祖既定天下即位于氾水之阳张
晏曰氾水在济阴界取其汎受弘大而润下按今氾水
县东亦有高祖即位坛据叔孙通传云高祖为皇帝通
于定陶就其仪在济阴是也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468-0277a.png

名其泽为菏泽禹贡曰导菏泽被孟猪
州理中城盖古之陶丘也一名左城帝王世纪舜陶于
河滨即禹贡之陶丘今济阴定陶西有陶丘是也尔雅
曰再成为陶丘成犹重也
古曹国在县东北四十七里故定陶是也定陶故城尧
所居也尧先居唐后居陶故曰陶唐氏史记曰曹叔振
铎者周武王弟封于曹鲁哀公八年宋灭曹执曹伯阳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468-0277b.png

为朱公居于陶号陶朱公亦此地也
莘仲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盖古之莘国也伊尹耕于
莘野汤闻其贤聘以为相即此地
三鬷亭古国也在县东北四十九里汤伐桀遂伐三鬷
俘厥宝玉注曰三鬷国名今定陶是也
冤句县(紧东至州四十七里/)
本汉旧县也汉初属梁国景帝时属济阴郡隋开皇三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468-0277c.png

煮枣故城在县西北四十里汉书樊哙攻煮枣屠之是
也
济阳故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汉济阳县也光武以建平
元年生于济阳县明照一室是岁有嘉禾生一茎九穗
大于凡禾因名秀光武皇考为济阳令
袁本初故城在县北七十里袁绍所筑
乘氏县(紧南至州五十四里/)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468-0277d.png

大业末年废武德四年重置
孟海公南北二城在县东四十五里隋末贼帅孟海公
所筑
成武县(紧西至州一百里/)
本汉旧县也属山阳郡后汉改属济阴郡隋于此置戴
州成武县属焉大业二年省戴州县移理州城中后属
曹州武德五年于金乡县重置戴州县又属焉贞观十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468-0278a.png

故秺城在县西北二十九里昭帝封金日磾为秺侯
南华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离狐县也属东郡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
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后汉属济阴郡魏
志李典从太祖迁离狐太守然则魏时离狐郡也晋属
济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曹州天宝元年改曰南
华英公李绩左仆射彭城郡公刘晏皆此县人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468-0278b.png

纣师延至投濮水而死谓此水也
考城县(紧东北至州九十五里/)
古戴国也春秋隐公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后属宋
楚灭宋改名曰谷汉以为菑县国都城记曰(案国都城/记见史记)
(尧本纪注是徐才宗所撰而隋书经籍志/但云二卷不著撰人姓名今附识于此)县西南有戴
水今名戴陂周回可百馀里盖本戴国取此陂水为名
也汉之兴也其邑多菑年数不登故邑曰菑章帝柴于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468-0278c.png

柏人之名武帝休闻喜而显获嘉其改菑县为考城县
至晋属济阴郡高齐天保七年省考城县移成安县理
此隋开皇十六年仍改名考城县属宋州武德五年改
属曹州
葵丘在县东南一百五十步左传齐桓公会诸侯于葵
丘是也
大剂陂即戴陂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周回八十七里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468-0278d.png

濮州(濮阳上/)
(开元户四万六千九百二十一/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乡九百十三/)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卫国地左传齐桓公会诸侯
于鄄注曰鄄卫地今东郡鄄城县也战国时属齐在汉
为济阴郡之鄄城也后汉献帝于此置兖州晋置濮阳
郡后改濮阳国封王子允为王后为郡隋开皇十六年
于此置濮州大业三年废濮州入东平郡隋末陷于寇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468-0279a.png

州境(东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西南至东都七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
(北至黄河二十里七十里/东北至郓州一百)
贡赋(开元贡/ 赋) (绢二十疋/绵 绢)
管县五
鄄城 雷泽 临濮 濮阳 范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468-0279b.png

本汉旧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濮州鄄城
县属焉大业三年废濮州县属东平郡武德四年重置
濮州鄄城县又隶焉
黄河北去县二十一里
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临淄侯植为鄄城侯
雷泽县(上西北至州九十里/)
本汉郕阳县古郕伯国周武王封弟季戴于郕汉以为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468-0279c.png

泽为名也属濮州
历山在县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历山耕者让畔
灉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去县十四里
雷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
姚墟在县东十三里舜生于姚墟
尧母庙在县西南四里
尧陵在县西三里自尧即位至永嘉三年凡二千七百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468-0279d.png

酹
临濮县(上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成阳县地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
雷泽西界置临濮县属濮州南临濮水故以为名大业
二年废武德四年重置
清丘在县西三十五里
濮阳县(上东至州八十里/)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468-0280a.png

诸侯为五伯之首左传曰狄灭卫迁于帝丘卫侯自楚
丘徙濮阳县秦置东郡理此汉仍为东郡及濮阳县也
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濮州
黄河北去县十五里
瓠子河上承黄河汉书武帝时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
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堤复壤是时
武安侯田鼢奉邑食鄃在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468-0280b.png

后二十馀岁岁比不登梁楚尤甚上使汲人郭昌率卒
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沈白马圭璧自将军以下皆负薪
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上悼功之不成乃作歌于是卒塞
瓠子筑宫于其上名曰宣房其后王尊为东郡太守河
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吏民沈白马祀水神亲
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水盛堤坏吏民皆奔
走尊立不动而水渐退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468-0280c.png

本汉旧县属东郡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之邑也高齐废
隋开皇六年又置范县属济州十六年改属濮州
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诗曰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注曰三国党于桀皆为汤所诛
密州(高密中/)
禹贡青州之域兼得徐州之地今州界于春秋之时为
莒鲁之地战国时属齐秦并天下属琅琊郡汉文帝十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468-0280d.png

安二年分青州立胶州取胶水为名也隋开皇五年改
胶州为密州取境之密水为名也隋乱陷贼武德五年
山东底定改置密州
州境(东西三百一十六里/南北三百九十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七百四十五里/西至东都一千八百八十五里)
(东至大海一百六十里里/南至海州三百八十四)
(西南至沂州三百七十里/西北至青州三百三十里)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468-0281a.png

贡赋(开元贡/ 赋) (细布/絁布) (牛黄/) (海蛤/)
管县四
诸城 高密 辅唐 莒
诸城县(上郭下/)
本汉东武县也属琅琊郡乐府章所谓东武吟者也后
汉属琅琊国晋属东莞郡后魏属高密郡隋开皇十八
年改东武为诸城县取县西三十里汉故诸县城为名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468-0281b.png

齐遂登琅琊作层台于山上谓之琅琊台周回二十里
秦王乐之因留三月徙黔首二万户于山下后十二年
刋石立碑纪秦功德
海在县东一百五十里
卢水出县东南卢山水侧有胜火木野火烧死其炭不
灰故东方朔有谓不灰之木者也
县理东南百三十里滨海有卤泽九所煮盐今古多收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468-0281c.png

潍水故堰在县东北四十六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
溉水田万顷
高密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旧县也文帝十六年分齐立胶西国封齐悼惠王
子印为胶西王都高密世祖封邓禹为高密侯高齐文
宣帝省高密县隋开皇中复置属密州
海在县东南六十里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468-0281d.png

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阵信为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
引军击龙且阳不胜还走龙且追信信决壅囊水大至
龙且军大半不得渡遂斩龙且
胶水在县东三十里
夷安泽在县北二十里周回四十里多麋鹿蒲苇
龙且城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楚将龙且所筑也
郑玄墓在县西七十里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468-0282a.png

本汉安丘县也属北海郡后汉属北海国有渠丘亭故
莒渠丘公所居也高齐文宣帝天保七年省隋分昌安
县置牟山县大业二年改牟山县为安丘县取汉书旧
名也属密州乾元二年改为辅唐县
牟山在县西南十三里牟山县取名于此
浯水堰三齐记曰昔者堰浯水南入荆水灌田数万顷
今尚有馀堰而稻田畦畛存焉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468-0282b.png

故莒子国也汉为莒县文帝二年封朱虚侯章为城阳
王都莒后魏亦以莒县属东莞郡隋开皇三年废郡莒
县属莒州大业三年罢莒州以莒县属琅琊郡武德五
年重置莒州县属焉贞观八年废莒州以县属密州
潍山在县东北八十三里潍水所出也
县理在莒国故城中城三里并皆崇峻惟南开一门
子城方十二里郭周回四十里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468-0282c.png

略地东海于此筑城周回四里
汉海曲县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属琅琊郡有盐官地有
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王莽末海曲县有吕母
者其子为县令枉杀乃散财以招少年少年感母恩问
母所欲具言之乃共起兵杀县令其后屯结至数万赤
眉之兴由此始也今东海县有吕母国即旧集之所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468-0282d.png

元和郡县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