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936-00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二    宋 章如愚 撰
  六经门
   书类
卷二 第 2a 页 WYG0936-0013c.png
尚书始末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
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帝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
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
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
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孔子百篇
卷二 第 2b 页 WYG0936-0013d.png
遭秦火不存至汉伏生口授得二十八篇后又得泰誓
一篇为二十九篇孔壁之书既出孔安国定其可知者
二十五篇又别出舜典益稷盘庚康王之诰共为五十
八篇其文以𨽻书存古文故谓之古文尚书此书之成
遭巫蛊不出汉儒闻孔氏之书有五十八篇遂以张霸
之徒造伪书二十四篇为古文尚书两汉儒者所传大
抵皆霸伪本也其实未尝见真古文尚书故杜预注左
氏韦昭注国语赵岐注孟子凡所举书出于二十五篇
卷二 第 3a 页 WYG0936-0014a.png
之内皆指为逸书其实未尝逸也刘歆当西汉之末欲
立古文学官移书责诸博士甚力然歆之所见皆伪夲
亦非真古文书也以至贾马郑服之辈亦皆不见古文
书至晋然后其书渐出及开皇三年求遗书得舜典然
后于书大备孔氏书始出皆有𨽻书至唐天宝间诏卫
衡改古文从今文书今之所传乃唐天宝所定之夲也
(并林少颖说汉艺文志/)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氏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
卷二 第 3b 页 WYG0936-0014b.png
百篇而为之序原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
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
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
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
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
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孔
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
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
卷二 第 4a 页 WYG0936-0014c.png
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
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
字异者七百有馀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
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
古今语而可知也
尚书三说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施
机钤曰尚书上也上天垂文垂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
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曰尚书也推此三说其义不同
卷二 第 4b 页 WYG0936-0014d.png
洛书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自初一曰
五行至威用六极凡六十五字皆洛书夲文至商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周兴武王虚已而问焉河图洛书相
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五行志/) 洛书之数自天
一与地六合于北而生水地二与天七合于南而生火
天三与地八合于东而生木地四与天九合于西而生
金天五与地十合于中而生土然后五十五数谓之生
成或曰河图陈四象八方之位而不言五行洛书述五
卷二 第 5a 页 WYG0936-0015a.png
行而不述四象然四象亦五行之数所以异者由四象
附之数而成质故四象异于五行五行亦四象之数由
始于生而终于成乃合于五十五所以异于四象矣则
知龙图自一至九皆纵横合天地自然之数龟书其数
自一至十相为生成符于自然之数皆非后人假伪设
之也故伏羲始因河图而陈四象终由洛书而画八卦
至大禹资洛书而叙五行终本河图而分九畴也故河
图八卦自伏羲始也洛书九畴自大禹始也又曰河图
卷二 第 5b 页 WYG0936-0015b.png
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为象之始至于天五则居中而
主乎土变化但未能成形谓之四象至于洛书有土十
之成数故水火金木皆相奇耦而成形故河图合四象
之数可以定八方之位洛书有五行之数可以备八卦
之象也是象生其卦必俟天之变而备于洛书土十之
成数而后成八卦矣于是象金而画乾兑象土而画坤
艮象木而画震巽象水而画坎象火而画离是为八卦
故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资用/)
卷二 第 6a 页 WYG0936-0015c.png
孔子定书尚书纬云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
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可取以为世法者
百二十篇故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汉今文尚书孔子删书为百篇及秦焚书孔子末孙惠
与秦博士伏胜各藏其夲于屋壁汉兴伏生求其书亡
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欧阳公谓伏生既耄乃缪合三/)
(十四篇为二十九篇/)文帝求治尚书者天下无有而伏
生老不能行使晁错往受之其后有欧阳生大小夏侯
卷二 第 6b 页 WYG0936-0015d.png
胜建之徒皆学伏生书写以汉世文字号今文尚书
汉古文尚书武帝时孔惠之书始出皆科斗文字(因鲁/)
(共王坏孔子旧宅得之其文始出/)时人无能知者安国
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以𨽻古定增多
伏生二十五篇又分伏生书中四篇为九篇(尧典分舜/)
(典皋陶分益稷盘庚分为三篇顾命分康王之诰/)并序
一篇合为五十九篇及安国作传遂引序以冠其篇首
而定为五十八篇(虞书五虞书亡十一/) (夏书四夏书/)
卷二 第 7a 页 WYG0936-0016a.png
(亡五/) (商书十七商书亡十七/) (周书三十二周书亡/)
(九/) (共五十八篇共亡四十九篇/)号为古文尚书会巫
蛊事起遂寝不用平帝虽立学官(事见儒林赞/)然其书
终不甚显至后汉遂绝(孔颖达正义谓马郑诸儒莫睹/)
(其学/)见于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赵岐注孟子谓丕/)
(显丕承等杜预释左传谓念兹在兹等皆为逸书今见/)
(于大禹谟君牙二篇/)后汉杜林传古文尚书贾逵作训
马融作传郑元注解由是古文遂显于世
卷二 第 7b 页 WYG0936-0016b.png
东汉中文尚书刘陶明尚书为之训诂推大小夏侯欧
阳三家及古文是正文字七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
唐今文尚书唐明皇天宝三年诏应尚书古体文字勒
依今文(馆阁书目/)又云李肇经史题释云开元十四年
改洪范无偏无颇为无偏无诐诏曰三复斯言书皆叶
韵故天宝复有勒依今文之诏焉(前段参艺文志儒林/)
(传及崇文总目修定/)
古文今文尚书缁衣载君奭曰昔在上帝观文王之德
卷二 第 8a 页 WYG0936-0016c.png
郑氏注云古文周田观文王之德为割申劝宁王之德
今博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三者皆异古文似近之
正义云古文周田观文王之德为割申劝宁王之德者
以伏生所传欧阳夏侯所注者为今文尚书以卫贾马
所注者元从壁中所出之古文即郑注尚书是也今博
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者谓今之尚书也三者以异
古似近之者三者谓此礼记乃古文尚书并今博士读
者三者其文各异古文周田为割申其字近于义理故
卷二 第 8b 页 WYG0936-0016d.png
云古文似近之云
古三坟此书之目见于孔安国序而汉艺文志已不载
夲朝元丰中毛渐因奉使西京得之按其书以山气形
为别山坟谓之连山气坟谓之归藏形坟谓之坤乾与
先儒所言三易异其中有纪姓一篇皇策一篇政典二
篇胤征引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孔
氏谓夏后氏为政之典籍今政典之文颇合岂伪邪(毛/)
(渐序/)馆阁书目云皆依托也(左传楚灵王谓左史倚相/)
卷二 第 9a 页 WYG0936-0017a.png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三坟夲朝张商英天觉
得之于北阳民家坟皆古文而传乃𨽻书三坟者山气
形也按七略隋志皆不载世皆以为天觉伪撰云(晁志/)
舜典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始以孔传奏上而缺舜
典一篇乃取王肃尧典慎徽以下分为舜典以续之自
是欧阳大小夏侯家等学马融郑元王肃诸注废而古
文孔传独行列于学官永为世范齐建武中吴兴人姚
方兴采马王之义以造孔传舜典云于大𦨞拾得诣阙
卷二 第 9b 页 WYG0936-0017b.png
以献举朝集议咸以为非及江陵板荡其文北入中原
学者异之隋刘炫遂取一篇列诸夲第故今人所习尚
书舜典元出于姚氏者焉
禹贡九州 冀 兖 青 徐 扬 荆 豫 梁
雍 自虞舜分冀为并幽分青为营周礼职方氏九州
无徐梁有幽并尔雅无梁并青有幽营徐盖历代沿革
大同而小异也汉改雍曰凉改梁曰益置徐州以复禹
旧号增交州以治南越(资用禹贡先冀次兖言治水自/)
卷二 第 10a 页 WYG0936-0017c.png
(下始礼先扬次荆南为阳方尊之为先也/)九州或言距
河或言距海或以山或以水所以别其封域也独冀不
言封域者京师所在孔安国曰以馀州所至亦可知矣
 帝王世纪曰颛帝帝喾孔子称其地北至幽陵南暨
交趾西蹈流沙东极蟠木是以建万国而制九州尧遭
洪水分为十二州今虞书是也禹平水还为九州今禹
贡是也 诗正义云禹贡九州夏时之制于周则夏官
职方氏辨九州之域有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较之禹
卷二 第 10b 页 WYG0936-0017d.png
贡无徐梁有幽并故地理志云周监二代而损益之改
禹贡徐梁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为幽并是其事也
尔雅释地九州之名有冀豫雍荆扬兖徐幽营孙炎曰
此盖殷制禹贡有梁青无幽营周礼有幽并无徐营
然则此说不同不言殷九州而远指禹世者孙炎以尔
雅之文与禹贡不同于周礼又异故疑为殷制耳亦无
明文言殷改夏地理志云殷因于夏无所变改班固不
以尔雅为世法又周礼冀幽并于禹贡惟一州耳贾公
卷二 第 11a 页 WYG0936-0018a.png
彦疏云尔雅曰两河之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济东曰
徐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燕曰幽州
济河间曰兖州齐曰营州诗谱曰梁雍荆豫徐扬之民
咸被其化数不同者禹贡所云尧舜法尔雅所云似夏
法诗谱所云似殷法自古以来皆有九州惟舜暂置十
二州至夏还为九州故春秋云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
牧是也但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
至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故括
卷二 第 11b 页 WYG0936-0018b.png
地象云昆崙东南万五千里名曰神州者是也(周礼疏/)
禹贡赋九州之田宜与赋相当今考之经惟兖一州相
当耳荆之赋至高于田五等雍之田至高于赋五等盖
赋与贡总焉故高下相补扬赋最重者也田赋之外其
贡则金瑶琨筱簜齿革羽毛织贝橘柚不胜其多也雍
赋之最轻者以其田赋之外所贡者璆琳琅玕而已亦
无包篚之类故总言之则轻也以其最重最轻者质之
经而此说近乎可信(程禹贡论/)禹之为法有贡有赋非
卷二 第 12a 页 WYG0936-0018c.png
谓有贡而又有赋也贡赋之法各因其土地而定之故
列为三品而为九等此贡赋之常也然而有田腴而赋
薄田瘠而赋饶者由乎人力之有多寡尔故孔氏传以
荆州田第八赋第三为人功多雍州田第一赋第六为
人功少即是推之多寡可知矣(扬之橘柚豫之磬错皆/)
(不常有必锡命然后贡之至于九江之龟亦不常有必/)
(锡命然后纳之于龟特言纳而不言贡者岂非宝龟之/)
(意乎/) 兖之赋必待作十三载乃同者兖居东北最下
卷二 第 12b 页 WYG0936-0018d.png
河害特甚今始得降丘宅土自非宽为之期使加功岁
久安得较数岁之中而定其贡(程禹贡论/)
禹贡江河河自积石龙门华阴底柱孟津洛汭而上亘
古皆可考自成皋以下垠岸高于平地故在古已尝溢
为荥泽播为九𣲖而其迹道不主一地矣至后徙决不
胜载于是自大伾至洚水大陆说者甚多(关并亦言河/)
(决常于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稍下闻禹治河时夲空/)
(此地以为水汇郑康成谓九河其八为齐桓公所塞郦/)
卷二 第 13a 页 WYG0936-0019a.png
(道元宗其说而孔颖达又推夲纬书以成证曰移河为/)
(界于齐莒填淤八流以自广苏子由亦曰齐桓公利河/)
(之地以居民/) 汉河与禹河自周汉而后分南北两道
盖河自周定王五年已失故道矣河有九河江有九江
古今概谓分流为九以经考之特一𣲖耳不与河同也
经之序九河曰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先播而
为九又合而为一其文甚明(说者曰逆者迎也/)九江有
是哉曰过九江至于东陵曰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曰
卷二 第 13b 页 WYG0936-0019b.png
过者禹自记其所经如曰过洚水过洛汭是也河流自
积石以至海源委半天下而其横曾不能与江并郭璞
所谓踰淮咸江也夫以如此源委而又益以滔天襄陵
之水其势自应不能容受故上流则溢荥为济而下流
则播一为九理之必然(九河之名尔雅有之汉世许商/)
(按求其故仅得其三杜佑作通典又从而附益之盖九/)
(得其六矣夫河患为甚讲求禹迹亦最详又与三代耳/)
(目接近其所得知者仅仅三河而亦不能真不知后世/)
卷二 第 14a 页 WYG0936-0019c.png
(日远于古凡其载籍皆非汉儒之所见则其所得河道/)
(何从而增多于汉殆难轻信也班固作汉史曰韩牧欲/)
(即九河处穿河以杀水怒王横辟之曰往者天尝连雨/)
(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
(渐矣信横之言足以破万世之惑后之言禹贡者盍稽/)
(焉/) 贾让谓古堤阔故游波有所纵荡汉堤狭故束迫
而为决溢初齐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水抵堤泛赵魏赵
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汉堤去水数百步远者数里
卷二 第 14b 页 WYG0936-0019d.png
宜河之为患也汉自高后以前唐自肃代而后河患特
少则生齿登耗乃与河之平决相应盖人希土旷则河
濡得以受水稍经生息则遥堤之外展转居作而新堤
兴矣夲朝兴国诏书曰河防旧以遥堤宽其水势其后
民利沃壤咸居其中河之盛溢则罹其患也(已上并程/)
(禹贡论/) 河源之说后世甚纷纷也或以为昆崙或以
为葱岭或以为于阗由不详见于圣人经故后世复以
肆其臆说独怪作书者导淮则曰自桐柏导渭则曰自
卷二 第 15a 页 WYG0936-0020a.png
鸟鼠导洛则曰自熊耳以淮出桐柏渭出鸟鼠洛出熊
耳故皆以自言之至于导河积石而独不言自者岂非
源之所自出在当时或未究欤先儒以为施功发于积
石而不指以为源抑所以发明作书者之微意也积石
雍州之山在金城之西南先儒亦以河之所经则非河
源明矣(史记一段见拾遗一段见地理河门/) 唐太宗
贞观九年李靖伐吐谷浑督诸军经积石河源且至未
穷其西境
卷二 第 15b 页 WYG0936-0020b.png
禹贡汴水大河不辍为治世患而汴渠规模不出于禹
而转输之利乃有益于后世然则河水入汴炀帝为之
也后世不以一劳永逸为功而独深罪炀帝者以其主
为燕游耳不独汴也淮不通江江不通浙其凿而通之
因古迹以便漕运皆炀帝实成之(江之通淮以䢴沟䢴/)
(沟吴创也/)
禹贡三江三江之说诸儒不一考于经固自有三江之
文于导漾曰东为北江入于海于导江曰东为中江入
卷二 第 16a 页 WYG0936-0020c.png
于海孔安国顺经为说曰有中有北则有南可知近世
苏氏即中北二江之文以求三江遂以豫章彭蠡之江
南出而北会者指为南江以足三江之数(并程禹贡论/)
伊训称元祀十有二月商之正月即夏之十二月也商
虽建丑为正犹以夏正数月史记秦始皇三十一年十
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夫腊建丑之月也秦以十月为正
则腊当在三月而云十二月以是知古者虽改正朔然
犹以夏正数月也(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
卷二 第 16b 页 WYG0936-0020d.png
泰誓宣帝时复有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与伏生
所诵合三十篇行之于世其篇所载年月不与序相符
会又与左氏国语孟子所引泰誓不同故汉魏诸儒咸
疑其缪(或以为汉儒引白鱼赤乌之事/)
洪范五行传刘向在成帝时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
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證乃集合上
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说推迹行事
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号
卷二 第 17a 页 WYG0936-0021a.png
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其忠故为凤兄弟起
此论也 班固云发明大传著天人之应 汉刘向治
榖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至歆言五行传又颇不
同孝武时夏侯始昌善推五行传其后以传夏侯胜下
及许商其传与刘向同向之传五行曰田猎不宿出入
不节夺民农时则木不曲直弃法律逐功臣则火不炎
上治宫室饰台榭则稼穑不成好攻战轻百姓则金不
从革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其传五行事曰猊之
卷二 第 17b 页 WYG0936-0021b.png
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恶言之不从是
谓不又厥咎僣厥罚常旸厥极忧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
咎豫厥罚常燠厥极疾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
罚常寒厥极贫思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蒙厥罚常风
厥极凶短折(五行志/)
书断自唐虞夫子生于春秋之末干戈相寻无复礼逊
叙书始于此者正欲示天下以礼逊也及群弟子述论
语终于尧曰荀卿作荀子而终于尧问皆夫子之遗意
卷二 第 18a 页 WYG0936-0021c.png
(春秋始隐亦此意乎/)
书终于秦誓读文侯之命一篇与平康之世无异当东
迁之后而无愤悱哀痛之心君子是以知其无志也自
文侯之命无复有诰则周之业衰矣虽然圣人犹有望
于鲁也故继之以费誓盖鲁周之裔也周之衰孔子有
望于鲁鲁不足望则势必并于秦此夫子感伤之深意
故以秦誓终焉
中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占星以授人时故春则日中
卷二 第 18b 页 WYG0936-0021d.png
星鸟举其形也夏则日永星火举其次也秋宵中星虚
冬日短星昴举其宿也于春言其形则夏为苍龙秋为
元武冬为白虎可知于夏举其次则春为鹑火秋为元
枵冬为大梁可知于秋冬言其宿则春为柳星夏为氐
房可知或言其形或言其宿互相见也所以异乎月令
之中星(仲春曰日中日中者阳至是而中也仲秋曰宵/)
(中宵中者阴至是而中也冬至之后日自南而北则阳/)
(气渐生则画日以长夏至之后日自北而南则阴气渐/)
卷二 第 19a 页 WYG0936-0022a.png
(兴则画日以短/)
六宗伏生马融谓天地四方郑氏谓星辰司中司命风
师雨师刘歆谓乾坤六子贾逵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
(河海岱/)独晋人张髦谓三昭三穆是也按天神人鬼
地祇三祭之说尚矣周礼春官所载若乐六变则天神
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祗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
则人鬼可得而礼矣是则三祭之礼未尝偏废舜当受
命之初即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其为天神
卷二 第 19b 页 WYG0936-0022b.png
人鬼地祗之祭复何疑哉
伏生大传生为秦博士至孝文时且百岁欧阳生张生
从其学而授之伏生死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
其间别作章句因名之曰传至郑康成始次为八十三
(馆阁书目/)
汲冢书晋太康中于汲郡古冢得之先儒多称是书乃
孔子删百篇之馀史通疑其言尧舜益启非揖逊桀逊
位于汤与经不合杜预左氏后序言其载太甲潜杀伊
卷二 第 20a 页 WYG0936-0022c.png
尹之事与尚书乖异 晋武帝咸宁五年汲郡人掘魏
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馀万言藏于秘府 荀勉
传武帝时汲郡冢中得古文竹书诏勉撰之为中经列
在秘书
训诂传教隋经籍志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
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
周为百篇编而序之遭秦灭学至汉唯济南伏生口授
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伏生作尚书
卷二 第 20b 页 WYG0936-0022d.png
传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张生张生授千乘欧阳生欧阳
生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传之至曾孙欧阳
高谓之尚书欧阳之学又有夏侯都尉受业于张生以
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从子
建别为小夏侯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讫
汉东京相传不绝而欧阳最盛初汉帝时鲁共王坏孔
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
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所献者不同又
卷二 第 21a 页 WYG0936-0023a.png
济南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
以𨽻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其馀篇简错乱不可复
读并送之官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书传巫蛊事起
不得奏上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
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
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然其所传
惟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夲自馀绝无师说晋
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
卷二 第 21b 页 WYG0936-0023b.png
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
子所著五行传是其夲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豫章内
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而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
中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
十八字于是始列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惟
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馀所存无复师
说又有尚书逸篇出于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氏壁
中书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
卷二 第 22a 页 WYG0936-0023c.png
汉儒不见古文唐虞建官惟百郑康成乃云有虞氏官
六十以不见古文尚书特见今文尚书也如娄敬说高
祖有八百诸侯之语仲舒说武帝有白鱼流乌之辞刘
歆作三统有丙午还师之言与今人所读书不同盖今
人所读乃古文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虞书之辞也左/)
(氏以为夏书扬雄谓酒诰之篇脱简也班固谓刘向以/)
(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
(简二礼经举咸有一德为尹吉举君牙为君雅司马子/)
卷二 第 22b 页 WYG0936-0023d.png
(长谓盘庚三篇为帝辛时事以文侯之命为晋重耳时/)
(事郑康成以胤征为臣名以旅獒为酋豪夏侯亦以嵎/)
(夷字为嵎铁/)
百二篇西汉时又有百两篇出于张霸分析合二十九
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作为首尾凡百二篇文
意浅陋成帝以中书(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校之非是
后以弟子樊并谋反黜其书而百两先废
疑古十条虞书美放勋云克明俊德而陆贾新语又曰
卷二 第 23a 页 WYG0936-0024a.png
尧舜之民比屋可封按春秋传云高阳高辛氏各有才
子八人谓之元凯尧不能举帝鸿氏少昊氏颛帝氏缙
云氏有不才子俱称四凶而尧亦不能去斯则当尧之
时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不分论语云舜举咎繇不
仁者远则当咎繇未举不仁甚多又安得谓之克明俊
德比屋可封乎其疑一也 尧典序云将逊于位逊于
虞舜按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山海经谓放勋之
子为帝丹朱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逊国真虚
卷二 第 23b 页 WYG0936-0024b.png
语耳其疑二也 虞书舜典又云五十载陟方乃死注
云死苍梧之野按苍梧者于楚则川号汨罗在汉则邑
称零陵地总百越山连五岭地气歊瘴虽使百金之子
犹惮经履其途况于万乘之君而巡幸其国其疑三也
 汲冢书云舜放尧帝于平阳益为启所诛又曰太甲
杀伊尹文王杀季历语异正经世人多不之信也若启
之诛益亦犹晋之杀元乎若舜禹相代事业皆成惟益
覆车伏辜夏石亦犹元逊司马而致杀身之祸乎其疑
卷二 第 24a 页 WYG0936-0024c.png
四也 汤诰曰汤伐桀战于呜条之野又云汤放桀于
南巢惟有惭德而周书商祝篇称桀逊汤王位墨子曰
汤以天下逊务光而使人说务光遂投清冷之泉而死
汤乃即位然则汤之饰逊伪迹甚多考墨家所言雅与
周书相会书云惭德其疑五也 按武王为泰誓数纣
过失亦犹近代之有吕相为晋绝秦陈琳为袁檄魏欲
加之罪也能无辩乎而后来诸子乘其伪说竞列纣罪
故孔子曰桀纣之恶不至是班生曰安有据妇人临朝
卷二 第 24b 页 WYG0936-0024d.png
刘向又曰桀纣不至于是自古言辛癸之罪将非厚诬
者乎其疑六也 微子之命曰杀武庚案禄父即商纣
之子也合谋二叔徇节三监虽君亲之怨不除而臣子
之诚可见考诸名教死生无惭苟以功业不成便以顽
民为目如是则夏少康伍子胥亦当𨽻迹丑徒编名逆
党乎其疑七也 论语曰大哉周之德三分天下有其
二犹服事商按尚书云西伯戡黎商始咎周夫姫氏爵
乃诸侯而辄行征伐此则春秋荆蛮之灭诸姫论语季
卷二 第 25a 页 WYG0936-0025a.png
氏之伐颛臾也按其书曰文王受命称王有商犹存而
王号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吴越僣号而凌天子也姫之
事商当比马之臣魏必称周德之大不亦虚伪其疑八
也 论语曰泰伯可谓至德三以天下逊按吕氏春秋
所载云云斯则太王钟爱厥孙欲立其父泰伯年居长
嫡地实妨贤虽欲勿逊君亲其立诸原泰伯毁兹玉体
从彼祝发者本以外绝嫌疑内怀猜忌夫子美其因病
成逊转祸为福斯则当矣如云至德无乃谬为其誉乎
卷二 第 25b 页 WYG0936-0025b.png
其疑九也 尚书金縢篇云管蔡流言左传云周公杀
管叔而放蔡叔爱王室故也按尚书君奭序云召公为
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悦斯则旦行不臣
之礼挟震主之威迹居疑似虽奭犹怀愤懑况彼二叔
侧闻异议能不怀猜周公遽加显戮于友于其义薄矣
而诗之所述用为美谈何哉其疑十也
宋朝开宝尚书释文九年二月翰林李昉知制诰扈蒙
李穆上初准诏校定尚书释文乃诏以大宋开宝新定
卷二 第 26a 页 WYG0936-0025c.png
冠其题刻板颁行陆德明释文用古文尚书故命国子
博士判监周惟简与太子中舍陈鄂重修定焉
仁宗洪范政鉴康定元年仁宗制以示辅臣
英宗钦明殿洪范屏治平三年六月壬子改清居殿曰
钦明殿命直龙图阁王广渊书洪范一篇于屏时帝谓
广渊曰先帝临御四十年天下承平得以无为朕方属
多事岂敢自逸故命此殿名因访广渊论洪范得失对
以张景所得最深以景论七篇进复召对延和曰景所
卷二 第 26b 页 WYG0936-0025d.png
论过先儒远矣以三德为驭臣之柄尤为善论朕遇臣
下常务谦柔听纳之间则自以刚断此屏置之左右岂
特无逸之戒赐广渊御纸笔墨黄金等
仁宗迩英殿无逸图皇祐四年十二月甲午尚书工部
郎中知制诰王洙起居舍人知制诰蔡襄上所书无逸
孝经图初侍讲杨安国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上
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当书置之左后又命侍读丁度
取孝经天子孝治广要道至德四章对为右图令襄书
卷二 第 27a 页 WYG0936-0026a.png
无逸洙书孝经既又命翰林学士承旨王拱辰为一图

真宗龙图阁尚书图祥符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召宗室
观于龙图阁因览尚书图
高宗无逸图绍兴五年亲写无逸篇为图以揭于讲筵
   续书类
文中子续书薛收曰敢问续书之始于汉何也子曰六
国之弊亡秦之酷吾不忍闻也又焉取皇纲乎汉之统
卷二 第 27b 页 WYG0936-0026b.png
天下也其除残去秽与民更始而兴其视听乎贾琼问
续书之义子曰天子之义列于范者有四曰制曰诰曰
志曰策大臣之义载乎业者有七曰命曰训曰对曰赞
曰议曰诫曰谏文中子曰帝者之制恢恢乎其无所不
容其有大制制天下而不割乎其上湛然其下恬然天
下之危与天下安之天下之失与天下正之千变万化
吾常守中焉其卓然不可动乎其感而无不通乎此之
谓帝制矣 程元问叔恬曰续书之有志有诏何谓也
卷二 第 28a 页 WYG0936-0026c.png
叔恬以告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诏其见王者
之志乎其恤人也周其致用也悉一言而天下应一令
而不可易非仁智博达则天明命其孰能诏天下乎叔
恬曰敢问策何谓也子曰其言也典其致也博悯而不
私劳而不惓其惟策乎子曰续书之有命遂矣其有君
臣经略当其地乎其有成败于其间天下悬之不得已
而临之乎进退消息不失其几乎道甚大物不废高逝
独往中权契化自作天命乎文中子曰事者(续书有事/)
卷二 第 28b 页 WYG0936-0026d.png
其取诸仁义而有谋乎子曰训之兴也抑明主乎虽天
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惟道所存以天下之身受
天下之训得天下之道成天下之务民不知其由也其
惟明主乎 贾琼曰书无制而有命何也(魏而下续书/)
(无制而有命/)子曰天下其无主而有臣乎曰两汉有制
志何也子曰制其尽美于恤人乎志其惭德于备物乎
薛收曰帝制其出王道乎曰不能出后之帝者非昔之
帝也其杂百王之道而取帝名乎其心正其迹谲其乘
卷二 第 29a 页 WYG0936-0027a.png
秦之弊不得已而称之乎政则苟简岂若唐虞三代之
纯懿乎 文中子曰七制之主道斯盛矣薛收曰何为
其然子曰呜呼惟明王能受训收曰无制而有训何谓
也子曰其先帝之制未亡乎大臣之命尚正乎(若孝武/)
(之制未亡霍光之命尚正则可以训前汉诸帝也光武/)
(之制未亡桓荣之命尚正则可以训后汉诸君也/)无制
而有训天下其无大过矣否则苍生不无大忧焉薛收
曰赞其非古乎子曰唐虞之际斯为盛大禹皋陶所以
卷二 第 29b 页 WYG0936-0027b.png
顺天休命也文中子曰议天子所以兼采而博听也惟
至公之主为能择焉文中子曰诫其至矣乎古之明王
敬慎所未见悚惧所未闻刻于盘盂勒于几杖居有常
念动无过事其诫之功乎薛收曰谏其见忠臣之心乎
其志直其言危子曰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诋其知命
者之所为乎狡乎逆上吾不与也 文中子曰广仁益
智莫善于问乘事演道莫善于对非明君孰能广问非
达臣孰能专对乎 文中子曰有美不扬天下何观君
卷二 第 30a 页 WYG0936-0027c.png
子之于君赞其美而匡其失也所以进善不暇天下有
不安哉 文中子曰议其尽天下之心乎昔黄帝有合
宫之听尧有衢室之问舜有总章之访皆议之谓也大
哉并天下之谋合天下之志而理得矣我何为哉恭已
正南面而已 文中子曰晋而下何其纷纷多事也吾
视惠怀伤之舍三国将安取志乎(此明续书有志/)三国
何其孜孜多虞乎吾视桓灵伤之舍两汉将安取制乎
(此明续书有制/)贾琼习书至郅郓之事问于子曰敢问
卷二 第 30b 页 WYG0936-0027d.png
事命志制之别子曰制命吾著其道焉志事吾著其节
焉贾琼以告叔恬叔恬曰书其无遗乎书曰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其道之谓乎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节
之谓乎子闻之曰凝其知书矣子曰事之于命也犹志
之有制乎非仁义发中不能济也子曰达制命之道其
知王公之所为乎其得变化之心乎达志事之道其知
君臣之所难乎其得仁义之几乎 文中子曰制命不
及黄初(续书帝制公命惟汉有之不及魏矣黄初魏文/)
卷二 第 31a 页 WYG0936-0028a.png
(帝初即位年号/)志事不及太熙(续书君志臣事至晋太/)
(康而止矣不及惠帝太熙惠帝年号/)董常习书告于子
曰吴蜀遂志乎(续书有魏而无吴蜀/)子慨然叹曰通也
敢忘太皇昭烈之懿识孔明公瑾之盛心哉董常曰大
哉中国五帝三王所自立也衣冠礼义所自出也故圣
贤景慕焉中国有一圣贤明之中国有并(并谓吴蜀/)
贤除之耶子曰噫非中国不敢以训 文中子曰汉魏
礼乐其末不足称也然书不可废尚有近古对议存焉
卷二 第 31b 页 WYG0936-0028b.png
(续书有对议问对君高贵乡公问诸儒经义淳于昭等/)
(对曰三王以德化民三王以礼为治是也议若夏侯元/)
(议时事曰铨衡台阁上之分孝弟闾里下之分是也/)
琼习书至桓荣之命曰(续书有桓荣之命篇荣字春卿/)
(汉光武太子传/)洋洋乎光明之业天实监尔能不以揖
让终乎(初光武之东海王强为太子强让其弟阳阳立/)
(是谓明帝/) 唐书王勃传勃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
门人甚众常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
卷二 第 32a 页 WYG0936-0028c.png
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元缺逸定著二十五

唐陈正卿续尚书纂汉至唐十二代诏策章疏歌颂符
檄论议成书开元末上之
孔衍王邵拟尚书自宗周既殒书体遂废至晋广陵相
鲁国孔衍删汉魏诸史取其美词典言足为龟鉴者定
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汉尚书后汉尚书凡为二十
六卷至隋秘书监王邵又录开皇仁寿时事编而次之
卷二 第 32b 页 WYG0936-0028d.png
以类相从各为其目寻其义例皆准尚书(君懋隋书虽/)
(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体制乃以孔氏家语临川/)
(世说可谓画虎不成者也/)
 
 
 
 
 群书考索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