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四十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四十
            宋章如愚
  兵門
 
 
 
 
唐立府兵之制頗有足稱焉葢古者兵法起於井田自周衰王制壞而不復至於府兵始一寓於農其居處教養蓄材待事動作休息皆有節目不能盡合古法葢得其大意
髙祖太宗所以盛也至於後世子孫驕弱不能謹守屢變其制夫置兵所以止亂及其弊也適足以為亂又其甚也至困天下養亂至於亡焉唐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始盛時府兵後廢而為彍騎彍騎又廢而方鎮之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天子亦自置兵於京師禁軍其後天子方鎮强而唐遂亡滅者措置之勢使然
公元620年
府兵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於隋制十二衛唐因之武徳初始置軍府驃騎車騎将軍府領之拆闗中十二道皆置府三年更為
公元622年
 唐初置十二軍分闗中諸府以肄五年七年突厥入冦置後又省其後定制衛驍武威各有左右領軍金吾監門千牛亦有左右十六衛通典貞觀十六衛
 萬年參旗軍長安道鼓旗富平道元戈軍醴泉道井鉞同州道羽林軍華州道騎官寜州道折威軍歧州道平遠豳州招揺軍西麟州道苑游軍涇州道天紀宜州天節
軍置将副一人以督耕戰車騎府統之六年天下既定廢十二軍改驃騎統軍車騎别将又軍有坊置主一人
 察户口農桑
軍置將軍一人
公元636年
太宗貞觀十年更號統軍折衝都尉别將果毅都尉諸府總曰折衝府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二十四皆有名號闗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𨽻諸衛
 此陸贄之言會要折衝府二百八十通計舊府六百三十三陸贄奏議以為太宗置府八百在闗中者五百
 杜牧十六衛蓄養戎臣開折果毅府五百七十有四其數不同府多在闗中説者以為固本漢置都尉亦此意左右衛皆領六十府諸衛領五十至四十其餘以𨽻東宫十率府而折衝亦𨽻焉太子管軍古制
凡府三等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一人長吏曹别将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團團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火火有長毎人甲兵装糧皆自備并其介胄戎具藏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民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其能騎而射者為赴騎其餘為步兵毎歲季冬折衝都尉五校兵馬之在府兵教戰
 唐只是折衝自敎都試之日郡縣之官盡會厥有㫖哉
凡發府兵皆下符契刺史折衝勘契乃發
 唐之府兵雖散在諸道然折衝都尉並遥𨽻於諸衛乃是内任故官志係於諸衛之後下與外官同漢都尉不𨽻於衛尉乃是外任官故表係之郡守之後唐異然而領兵則太守都尉刺史折衝同矣何以言之唐發府兵符下刺史
全府發則折衝都尉以下皆行不盡果毅行少則别将行當給馬者官予其直市之若平居無事時則於野番上宿衛而已四方有事命将出事解輙罷兵散於府将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将帥無權兵之重所以防微絶禍亂之萌也凡當宿衛者番上兵部分遠近給番五百里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二千里外十二番皆一月
 唐以遠近分番皆以一月恐太紛擾漢以一歲更代為善又唐在二千里外者亦不免此法所以壊也
彍騎高宗武后時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浸壊番役更代不以衛士稍稍亡匿
玄宗時耗散宿衛不能張説乃請一切募士宿衛京兆蒲同歧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人彍騎入𨽻於十二衛為六番毎衛萬人諸府士益多不補折衝将又積歲不遷士人皆恥為之自天寳彍騎之法又稍變廢士失拊循八載折衝諸府至無兵可交李林甫遂請停上下魚書其後六軍宿衛市人祿山不能受甲矣
方鎮府兵法壊而方鎮所謂方鎮節度使之兵也其始起於邊将屯防唐初兵之戍邊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皆有使而總之者曰道道大将一人大總管已而更曰大都督使持節謂之節度使安祿山正以范陽道節度使反犯天子之兵弱不能抗而諸鎮之兵共起誅之當時號九節度之師大盜既滅武夫戰卒有功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内地死子握其兵而不肯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天子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始為朝廷患者河朔三鎮朱全忠以梁兵李克用以晉兵更犯京師遂亡禁軍天子禁軍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是也北衙禁軍是也
高祖義兵太原已定天下罷遣歸其願留衛者三萬人元從禁軍後老不任事以其子弟謂之父子軍貞觀初
太宗善射百人二番北門長上百騎又置北衙七營於元武門置飛騎
高宗龍朔中府兵越騎步射置左右羽林軍
武后百騎千騎
睿宗千騎萬騎
玄宗萬騎平韋氏改為左右龍武軍又詔羽林軍取士户部印臂為之末年禁兵侵耗祿山反入蜀從者千人
公元757年
肅宗靈武不滿至徳二載左右神武軍元從扈從官子補之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林總曰北衙六軍又擇便騎射者置射生手千人總號左右英武軍
代宗射生軍内難賜名應功臣射生又號寳應軍哥舒翰吐蕃因置軍於臨洮之西及祿山衛伯玉将其兵千人赴難屯于陜賜號神策軍既而領於中使魚朝恩
公元763年
廣徳元年代宗吐蕃幸陜朝恩舉在陜兵與神策軍迎扈悉號神策軍遂以屯禁苑中為天子禁軍
公元783年
徳宗時神策兵雖處内徃徃出征士多死者建中四年詔以白志正為使募兵蒐補志正隂以市人補之名𨽻籍而身居市肆及涇卒潰變禁兵寡弱不足非常李晟西兵赴難北軍遂振貞元二年特置監勾當神策軍以寵中官又改左右射生軍左右神威軍肅宗以後京師實倚禁兵以為重然廢置不一羽林龍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總曰左右十軍矣自徳宗幸梁還以神策有勞興元奉天定難功臣自後皆統於中人
公元805年
順宗即位王叔文欲收神策兵柄以奪宦者權而不克
公元807年
 元和二年又省神武神威合為天威軍八年廢天
威軍以其兵分𨽻神策軍景福中以藩臣跋扈議以宗室禁兵可謂良策矣卒之諸王遇害乃召朱全忠兵入悉誅宦官神策左右軍由此廢天子一人之衛唐乃亡
公元255年
 徳宗正元二年李泌議復府兵府兵無事則耕有事調發所期將帥案閲有教習不精者罪其折衝甚者罪及刺史行者不踰時不經歲緣髙宗劉仁軌洮河鎮守使以圖吐蕃於是久戍之兵武后以來府兵寖隳為人所賤百姓至蒸熨手足以避役邊将苦之自天寳後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然未嘗内叛外侮者誠顧戀田園恐累族也至開元張說始募長從謂之彍騎其後益為六軍李林甫為相奏諸軍皆募人為之兵不土著又無宗族自愛重遂至為梗上曰候河中平當議之三年又問復府兵之策先行屯田召對戍卒屯田致富則安於土不復思歸戍卒三年代及其將滿下令有願留者即以所開田為永業不過數番則戍卒土著乃悉以府兵法理既而戍卒應募耕屯田者五六
 陸贄太宗列置府兵八百所而闗中五百舉天下不敵闗中居重馭輕之意也方世承平武備微故祿山外重之勢一舉而覆西京然猶諸牧有馬州縣有糧肅宗得以中興乾元後外虞踵發悉師東討吐蕃承虚而代宗莫禦是失馭輕之權也
公元636年
會要貞觀十年闗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積兵二十六萬又置折衝府二百八十通計舊府六百三十三河東道府額亞於闗中河北之地人多壯勇不置其諸道毎歲十月衛士帳上兵部以俟召發天下衛士向六十萬初置以成丁而入六十出役其家不免征徭遂漸逃散杜牧凡有兵四十萬番上遠近不均
杜甫兵車行云去里正裹頭歸來白頭戍邊葢其役之苦如此宜其民不堪命而法之亟弊也
公元999年
宋朝兵制藝祖深鑒唐末五代之弊既平諸國詔諸道長吏送其驍鋭闗中勁兵京師躬定軍制紀律詳盡軍製親衛殿禁之名其營立龍虎日月之號而分領殿前衛兩司步兵者百十有九為騎兵者七十有二而忠佐皇城司不與焉又峻其等級相犯之刑謂之階級以絶其犯上之心三年一戍更出迭入其定荆湖巴蜀俘粤廣平江南前後精兵不過二十餘萬京師屯十萬足以外變外郡屯十萬足以内患州鎮内屬侍衛而蕃方縣鎮亦有天子之兵其内外輕重均矣而京師之兵内有親衙諸兵四城之外諸營列峙京城内外相維之勢也然州郡節察防團刺史雖居京師謂之遥授至於一郡盡行軍制守臣通判名銜帶軍州其佐悉帶軍事雖曹椽悉曰參軍一州賦稅民財出納謂之軍資賦税本以贍軍使人知以兵為貴咸知所先也遂縣置衛專捕盜賊濟以縣巡檢之兵不足會合諸州巡檢使之兵又不足則資諸守臣與一路帥臣兵威強盛此其州縣相維之勢也逮咸平二年西北邊警之後増置六十萬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萬
公元1067年
神宗即位患兵之冗
 四朝志云治平之兵葢一百十六萬三千
公元1070年
邦用不繼始議銷併乃親製選練之法立為定額熙寜之籍天下禁軍凡五十六萬八千六百八十八人王安石欲變募兵而行保甲熙寜三年始聨比其民以相保伍自畿内九年保甲民兵義勇繫籍者合七百一十八萬二千二十八人保甲立法故老大臣相與論難甚苦而當時百姓有自傷殘避免者自元豐而後民兵日盛募民日衰募兵缺額則收其廩給以為民兵敎閲之費元祐以降民兵亦衰
 崇觀以後兵弊日滋喈級既壊紀律亦亡童貫握兵
恥於言敗敗沒第言逃突河北将兵十無二往往住招以缺額封樁上供之用
 四朝志并王銍兵制宋朝前會要修
藩維之固缺然
太上中興三帥精鋭以强輦轂江上分屯之軍皆𨽻禁衛臂指屈伸不如志(唐雜著)或云國家之
大抵自禁兵立而廂兵自将兵立而禁兵自大軍立而將軍又廢矣
公元1082年
 藝祖養兵止二十二萬京師十餘萬諸道十餘萬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無外亂合諸道之兵足以京師無内内外相制無偏重之患矣天下承平百餘年葢因於此王珪宋朝兵制雖詳然莫能推明其意張璪曰非陛下神聖孰能知之元豐五年神宗聞見太祖趙普曰吾欲息兵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李唐戰爭不息節度太重而已雖稍奪其權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安上因石守信王審𤦺飲酒汝曹何不釋去兵權好田宅為永久之業守信等皆謝明日解軍於是更置易制使主親軍又收天下精兵以備宿衛
 宋朝備戰衛為禁軍以給徒役廂兵各𨽻其州之本城内總於侍衛司尚書兵部掌其政令因事立名者各𨽻於其部又以廂軍教閲者始號廂禁軍後皆以為禁軍其給吏於諸司者亦各以其事屬役
 太祖得天下收節鎮兵權諸司軍額名號不一
 金鎗班西班蔽直鈞容直新立員寮寜逺
 捧日三十八指揮驍騎三十三指揮
 天武二十五指揮龍騎四十一指揮
 驍健四十二指揮衛四十六指揮
 虎翼五十一指揮武三十三指揮
 自古禁旅之盛無如本朝殿前司騎兵之額三十七步兵之額二十六侍衛司騎兵之額三
 十五步兵之額八十三御前忠佐軍頭司領步
 騎之額四皇城司步騎之額二左右騏驥院騎兵之額二建隆揩軍額尤少至
 太宗無不備矣金鎗之類皆太宗所創也太宗嘗與羣臣議論屯田利害張洎上言國家前王之失審形勢之宜以大梁者八方所湊為天下之樞思以阜安兆民臨制四海故於京邑定都焉昔炎運開基高帝曰吾以羽檄天下未有至者又武帝虎符郡兵知兵在外也惟自南北軍期門郎羽林兒以備天子扈從蕃衛之軍唐承制置十二衛府民皆農夫也及罷府兵始置神策為軍不過三四萬人以備天子扈從藩衛而已祿山犯闗驅市人接戰徳宗蒙塵扈駕者四百餘騎兵甲散在郡國軍兵存而可舉者除河朔三鎮太原青社十萬人邠寜軍宣武六萬人潞徐楊各五萬人襄宣夀鎮海二萬人自餘觀察團練要害之地者亦不及萬人今天下甲數十萬衆戰馬數十萬匹萃在京師本固兵强邦家之利也上覽嘉之(長編)
公元1006年
 真宗景徳三年真宗王欽若馬步諸軍累終簡閲缺額漸多今雖承平武備不可廢或謂選近甸强壮朕念取農民以實軍伍良策也推軍伍之家悉有子弟多願繼世投軍但慮父兄各𨽻一軍則須分别以此不應募今可曉諭許𨽻本軍欽若此輩從父兄征行兵甲部伍熟於聞見亦免廢農畝而奪耕民真長久之策也(寳訓)大中祥符四年上因
 宰相外道所給比徃年南郊户多十餘萬葢募兵太廣爾其老疾不任事者當簡閲王旦言事者稱民間或有小歉及游手皆宜募置軍籍一列軍門何由復業不若田農有利自致滋殖也(長編)
公元1044年
 仁宗慶厯四年六月富弼守禦十二策河北最號勁兵處若盡精閲則不敵於天下邊徼乎頃朝廷未與匈奴講和敵騎入冦惟懼北兵南兵輕之蔑如也我當分南北兵各為軍對陣必先南軍南軍北軍累之以必敗懲此故有南北混而戰者敗走益甚不若純用北軍之為勝也(同上)慶
公元1046年
 厯六年三司使王拱辰太祖時兵十二萬太宗時十八萬章聖時四十萬今皆倍之兵在精不在冗散坐食非計也(長編)慶厯中張方平太祖蓄兵
 不及十五萬人太宗不過四十萬人章聖備禦西北兵籍頗増至於元凡内外増置禁軍四十二萬餘人通計三朝舊兵且八九十萬人其鄉軍義勇州郡廂軍諸軍小分剩真等不在此數(同上)嘉祐
公元前200年
 七年初祖宗兵籍開寳總三十七萬而禁軍十九萬至道總六十六萬而禁軍三十五萬天禧總九十一萬而禁軍四十三萬其數皆有竒自慶厯以來乃總二百二十五萬而禁軍八十二萬視祖宗募兵浸多至是宰臣韓琦祖宗之兵有征伐則募事已則省今西北二邊屯兵待敵天下之力不能給宜先慮而速𠡠之開寳至道天禧之兵祖宗所以定亂守成者也惟慶厯兵乃自西帥増置於是中書樞密院掇其制裁定額(通畧)
公元1065年
 英宗治平二年供備庫副使孟淵等十九人開封府京東西淮南路募兵(長編)
公元1069年
 神宗熙寜二年樞密院進呈駐營數目祖宗朝北戎無警即便罷兵今既講和屯兵至多徒耗錢帛文彦博自古皆募營兵遇事息即罷
 漢文帝恭儉故至武帝時府庫充實用兵卒致公私匱乏上曰文景恭儉豈是庶事不為以致富盛葢能立制所以有成效也如仁宗何嘗横有費用止緣衆人妄耗物力府庫遂空韓絳朝廷修法愛惜財幣迺能休息生靈一人獨儉未足成化陳升之曰已議暗消本路冗兵京東招補亦將有序不數可見效矣吕公弼緣邊之兵不可多減若遇大閲人數全少北戎觀之非便彦博曰自有遣戍不至闕事也上曰卿等可詳議以聞(長編)熙
公元1070年
 寜三年三月詔併龍猛指揮為六舊三百五十人額今以三百人為額自康定慶厯以來諸軍間有併廢至熙寜初大整軍額有就而合者如龍衛三十九指揮併為二十有以全部附𨽻者宣威併入威猛廣捷而宣威廢罷契丹直撥入神騎而契丹廢罷有併營而増額者如宣武二十指揮四百人額併為十二指揮五百人為額有就而易名者如驍猛指揮以第四指揮改充驍雄三指揮自是部伍齊肅無有名存而實缺熙寜三年詔以禁軍五都檢治廂軍其後禁軍或降剰員陞階以備廂軍諸路力役之事廣則聞詔増募而京西轉運司所募多至三萬人陜西減額五千人亦至三萬人河朔流民京東如舊制募士敎閲以為忠果二十指揮分𨽻河北總管司除道恤飢而河北熙河路修城壘河北所募五千人熙河三千人京城以廢馬監兵置廣固保忠凡十指揮五千人湖南徭人平戎瀘軍逃河轉漕又皆増置大抵熙寜元豐之間廂兵之數視祖宗時益衆矣自五代後凡國之役皆調於民故民以勞弊宋有天下悉役廂軍凡役作工徒營繕無與焉故天下民力完固承平百年
公元1071年
 熙寜四年詔揀諸路兵半分年四十五以下力能甲者并為大分五十以上願為民者聽之舊制兵至六十始免猶不即許也至是免為民者甚衆(長編)
 神宗嘗謂輔臣前世為亂者皆無賴不逞人我藝祖平定天下招聚之刺以為連營以居什伍相制節以軍法厚祿長使自愛重付以生殺寓威於階級之間使不得動既無敢為非因取其力以衛良民所以太平之業定而無叛民自古未有及此王安石保甲神宗募民無異安石曰募
公元1085年
 兵多浮浪良農之比也元豐八年三月禁軍之最親近者執殿陛宿衛宫省扈從乘輿諸班直諸班直𨽻於御前忠佐軍頭皇城司騏驥院餘軍皆以守京師征戍出戍或諸更戍謂之屯駐非戍諸州而𨽻於總管司謂之駐泊屯駐駐泊而以糴賤留便廩給謂之就糧諸司募者曰役兵諸州募者曰本城廂敎閲者為敎閲廂兵蕃夷内附糾合其人而用之曰蕃兵什伍其民而敎之武事民兵熙寜元豐之間兵制備矣(長編)
 熙寜之籍天下禁軍凡五十六萬八千六百八十人人元豐之六十一萬二千二百四十三人初上即總治平之兵一百十六萬一千而禁軍步騎六十六萬三千校慶厯之籍減幾十萬開寳之籍増至七十萬二千上患兵冗邦用不繼始議銷併乃親制選練修飾武備之法甚衆(長編)
公元1127年
 髙宗建炎元年六月京東京西河北永興軍淮南江南兩浙荆湖路皆置帥府要郡大要帥府安撫使馬步都總管要郡帶兵馬鈐轄次要郡帶兵馬都監皆以武臣為之副改路分為副總管路鈐轄副鈐轄鈐轄副都監總管鈐轄司以便行軍馬事辟置僚屬帥臣屯兵各有差遇朝廷起兵副總管為帥副鈐轄副都監各以兵從聽節制正官願行者聽轉運使一員隨軍一員留本路提㸃刑獄彈壓本路盜賊量敵出兵多寡㑹合相應援(聖政)
總論宋朝兵制太祖定制禁軍親近者號諸班直諸班直者𨽻於軍頭皇城内守京師外備征戍出戍或諸更戍者曰屯駐非戍諸州而𨽻總管者曰駐泊屯駐駐泊以糴賤而留之者就糧
 包拯嘗言沿邊單州蓄兵愈多乞令防守外其屯駐駐泊就糧兵士各令歸營謂此兵也
諸司募者曰役兵諸州募者曰廂兵敎閲廂兵則又即廂兵而敎之也什五其民教之武事謂之民兵蕃夷内附糾而用之謂之漢兵制兵之畧也而制兵深意有可得言太祖趙中令之説收節度之權於杯酒州郡精兵悉歸京師雖曰京師十萬諸郡十萬内外相制外兵之弱終不若京師之強也嗚呼慮遠不特此也前日之亂皆不逞人為太祖以為兵節以軍法畀以厚祿祿厚各自愛重法嚴則不為非此其慮何如也又不特此也軍士不得過膝不得入營無侈心出戍之日多在營之日少無非念也營在城西者糧在城東營城東者糧在城西無怠之也此其慮又何如耶是猶御兵之意然爾至於兵之所屬又有微意存焉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權樞密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彼此相制無敢異心者此其為慮不既深遠矣哉自時厥後此意不明樞密屬官有欲使之管軍東西倉互給有謂之固欲邀求募兵浮浪謂之良農比者祖宗之意微矣
漢唐兵制未有善於斯者奈何其莫之察也皇朝之制大臣平章先軍而後國羣臣出守先軍而後州軍曰軍資監曰軍器官曰參軍務贍軍其於軍事重矣盍亦以是加之察乎(林駉)
   衛兵
周制周官宫正王宫戒令糾禁以時宫中之官次舎衆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國有故則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内外時禁稽其功緒糾其徳行譏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與其竒衺之民會其什伍而教之道藝月終則會其稍食嵗終則會其行事
 次舎次諸吏直宿若今部署請廬者
宫伯王宫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舎職事若邦有大事宫衆則令之月終則均秩歲終則均叙以時頒其衣裘掌其誅賞
 庶子宿衛之官皆屬太宰
内宰以治王内政令分其人民以居之
 人民子弟分之使衆者就寡均宿衛
夏官司馬政官之屬有虎賁氏有虎士八百人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舎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王宫秋官司𨽻掌五𨽻之法執其邦之兵守王宫罪𨽻蠻𨽻夷𨽻皆守王宫
漢制南軍京城門内衛尉主之北軍宫城門外中尉之國大變北軍亦繞宫屯衛
 詳見漢兵
公元前104年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門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勲屬官大夫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
衛尉秦官掌宫門衛屯兵有丞
公元1127年
景帝初更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屬官公車司馬衛士旅賁三令衛三丞又諸屯衛司馬十二官皆屬焉
郎掌守門出充軍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無員多至千人
 並百官
後漢光祿勲宿衛宫殿門户典謁書郎更直執㦸宿衛門户攷其徳行進退五官中郎将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凡郎官皆主更直執㦸宿衛殿門出充車騎左右僕射虎賁習射左右長主虎賁朝會殿中虎賁郎中中郎郎中羽林中郎将羽林郎無員掌宿衛侍從掌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弟補(百官志)
唐制左右監門衛掌諸禁衛門籍法左右千牛衛掌衛及供御兵仗親衛一府衛二府衛二府凡有五府毎府中郎将一人左右郎将一人凡府中郎将掌領校尉師親衛之屬宿衛者而總其府事左右郎将二焉番上者以名簿上於大将軍而配以職武徳貞觀重資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曽孫三品孫四品職事官五品子若孫勲官三品以上有封國公子補勲衛四品五品上柱國之子翊衛率府勲衛之官二品縣男以上子若孫補諸衛帥府衛王府執仗親事執乘親事毎月番上數千人宿衛内庶及城門給廩食執扇三衛三百人左右衛上將軍一人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宫禁宿衛五府外府總制焉凡五府三衛折衝府驍騎番上受其名簿而配以職左右衛右驍騎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右金吾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凡六左右千牛衛掌侍衛供御兵仗千牛備身左右執弓宿衛主仗戎器折衝都尉掌領屬備宿衛師役總戎資糧㸃習以三百人為團一校尉領之(唐官制)南北衙南衙諸衛兵也北
禁兵南衙領於金吾北衙統於羽林李揆朝廷南北衙文武區别相司察也北衙之制其後雖増易不常名號不一然皆天子宿衛之兵也
五代禁旅無復舊制
梁太祖始置侍衛馬步
周世宗殿前軍時募天下猛士上為都虞候受詔簡其技擊精絶者為殿前諸班
公元962年
宋太祖受禪悉因其制乃詔殿前侍衛二司簡其驍勇者升為上軍疲弱者退為剩員又令諸路選所部兵送至闕下補其缺其後殿前司領兵之額三十七步兵之額二十六侍衛司騎兵之額三十五步兵之額八十三(通略)建隆三年留意治兵乃簡强壯謂之
様散降諸道令依様招收其後募兵木版差以尺寸高下謂之等仗亦散給諸州設旗給賞募之長吏專督其事部送闕下軍頭司覆驗引對分𨽻諸軍(同上)
太祖講武殿親臨試之其法刻木箭鏃裹以氊罽命引強者兩兩相射又以木梃為馬撾施韋韒俾馳騎相擊皆取其不避者各分等級以遷𨽻之由是禁旅精銳(同上)
公元1128年
太宗興國二年詔以美名禁軍舊號鐵騎日騎控鶴天武龍騎虎衛虎捷神衛(長編)舊制有左
公元994年
右金吾引駕堂内宿衛車駕巡行勘箭警巡唱探之事又有仗衛淳化五年崇政殿親選五百七十人四營上以巡警禁軍舊制遂擇置使傳呼備盜至道元年復募得二千人閻承翰劉承藴為都監六軍諸衛龍衛羽林神武左右六軍以判金吾左右衛将軍兼領之然諸衛左右衛以下官名存而事廢有侍衛親軍司兼總步衛二軍之政國初都指揮使副指揮使其後止置都虞侯又有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㑹要)
真宗近臣曰如聞禁軍人數不足當令殿前司諸軍材勇升補捧日上三軍指揮三百人龍衛上四軍二百五十人拱聖而下三百五十人(同上)
公元1003年
咸平六年募近京强壯禁衛殿前都指揮使高瓊閲習陣勢近臣觀之覩行伍整肅景徳二年上謂輔臣殿前侍衛司禁兵老疾者衆葢久從征戍失於簡練今多已召還宜精加選擇(並長編)
公元1045年
仁宗慶歴五年丁度建言請擇河東陜西就糧禁軍以補禁旅之闕(同上)
公元1087年
哲宗元祐二年八月詔在京置宣武第十三至第十五三指揮廣勇第三第一第三第一指揮以先銷廢寛衣天武第六指揮一嵗廩給别招中下禁軍以補其額故也(同上)
總論衛兵三衙四廂國家以仁得天未始以兵為重也然定都陳留四無扞蔽其勢亦必資於兵
 張方平京師古之陳留郡四衝八達之地都城四面險阻之形藩籬之固太祖始削節度之權屯兵於内
太祖選諸道驍勇者補禁旅
公元965年
 乾徳三年天下長吏本道驍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
太宗禁軍伉健者𨽻親軍
公元978年
 太平興國三年後苑親閲禁軍伉健者𨽻親軍罷癃老弱分配外州
强幹弱枝之意悉矣而所聚之兵有三衙四廂或合而為二或分而為三或殿前侍衛之下或侍衛殿前之上其故可得而稽也葢侍衛起於後唐
 石林燕語梁置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自將之於唐六軍之外則為私兵至於後唐明帝改為親衛
殿前起於周之顯徳
 五代會要世宗天下豪傑武藝超絶者署為殿前諸班
宋初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副使都虞侯殿前亦然而下侍衛故雖殿前都指揮在侍衛都虞侯之下傅潛之為侍衛都虞侯殿前都指揮使戴興之上而王超亦自殿前都指揮遷侍衛都虞侯是也
公元990年
 實錄淳化元年傅潛殿前副都指揮使遷侍衛馬步都虞侯殿前都指揮使戴興之上咸平三年王超殿前都指揮使遷侍衛馬步都虞侯
王超罷職無復任者而侍衛馬軍步軍分為二與殿前號為三衙馬步二軍始居殿司之下矣職畧捧日武四廂屬之殿司衛神衛四廂屬之馬步二司
公元977年
 捧日舊曰日騎天武舊曰控鶴龍衛舊曰龍捷神衛舊曰英武太平興國二年控鶴為天武龍捷龍衛虎捷神衛雍熙四年日騎捧日皆以美名禁軍之號也殿前司捧日武馬軍司衛步軍司謂之上四軍各有左右廂廂名三軍
謂之上四軍(見上)謂之八桄梯
 官制管軍八位武弁軍門號八桄梯葢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四廂都指揮使管軍
入則侍衛殿陛出則扈從乘輿天下兵柄皆在焉其任之也重則其待之也亦不輕是故宰執而横仗聲揖禮也至其後則惟横仗矣
 筆談三衙内見宰執皆横仗立廊階下唱喏宰相出笏階上揖之此禮久廢内中横仗之禮至今不廢
兩制連騎通名禮也其後則又分道
公元1043年
 寳元康定間王君貺舎人在坐殿前馬步聯騎門外呈榜稱不敢求見慶厯三年余作舎人此禮已廢然三衙相逢斂馬駐立舎人馬過然後敢行後十年翰林相逢分道而過葢兩制漸輕三衙漸重(歐陽歸田錄)
至於熙寜待遇之禮繼於二府至有寺監之而不可得者
 九年殿前都指揮使郝質軍器監軍器上批三帥朝廷待遇禮繼二府寺監小官豈可呼名自今可移文定議(續會要)
何其重也而祖宗立法又有深意所寓者天下之兵本於樞密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彼此相維不得専制
 范祖禹言伏見樞密都丞㫖曹誦權馬軍司祖宗兵法本於樞密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彼此相維不得專制所以百二十年兵變也自唐季以及五代樞密之權偏重為國患由手握禁旅又得興發副都承㫖樞密屬官權主管軍是本兵地又得握兵合而為一祖宗制兵之意
其與漢周間史洪肇之徒為之者異矣
 石林燕語三司天下兵柄皆在其手權雖重而軍政令則樞密院與漢周間史洪肇之徒為之者異矣此祖宗微意前世所及
是以樞密承㫖管軍范祖禹力言之(見上)而張公方
言宿衛必取端愿之士
公元1048年
 慶厯八年張方平言漢宿衛之士選材武必取端愿之士宋初宿衛游惰無根蔕者乞於諸班中選年勞久次東西下班殿侍有門家業選取以充殿内之
此其防微之意非人之所能及也(林駉文)
 
 
 
 
 
 
 
 
 
 
 
 
 
 
 
 羣書考索後集卷四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