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938-0265c.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一
            宋 章如愚 编
  律门
   律声
律生于辰声生于日(十日为天为干为阳十/二辰为地为支为阴)○十二律
生于十二辰此有不待辨而明者特声生于日未易遽
晓释晋志者以为甲己为角乙庚为商丙辛为徵丁壬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938-0265d.png
为羽戊癸为宫(晋志引杨/子云之言)夫甲己者木胜土也故角为
木乙庚者金胜木也故商为金丙辛者火胜金也故徵
为火丁壬者水胜火也故羽为水戊癸者土胜水也故
宫为土十日生五声五声具五行五行相灭而后相生
犹五声相反而后相和也十日为声声无形十二辰为
律律有形有形生于无形无形者复资于有形也十日
居五位正位而十二辰间厕其间其声生于日律生于
辰此声律所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也又甲乙丙丁戊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938-0266a.png
上五日与己庚辛壬癸下五日上下相胜自有次第犹
一二三四五与六七八九十相为奇耦相生亦相成也
唐一行曰天有五音所以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
也参伍相周究于六十圣人以此见天地之心也此言
盖得之杨子云也班固刘歆亦曰天之中数五五为声
地之中数六六为律一行所谓天有五音地有六律亦
此意也然班固必以律之形色上黄声之次第上宫于
以释黄钟之义恐未免牵合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938-0266b.png
宫为五音之主与他音不同宫为四声纲居中则主四
方为土则王四季为黄钟则统律吕取数多则八十一
于五常为信于五事为思此其所以为人君之象也
黄钟为声律之本与诸律不同西汉志曰五声之本生
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宫商角徵羽九六
相生阴阳之应也(以九/合六)又曰黄钟为宫则太簇姑洗林
钟南吕以正声应无有忽微不复与他律为役者同心
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他律虽当其月自为宫者则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938-0266c.png
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非五音之正则声有差降高下/也微忽如郑氏分一寸而为数)
(千/也)然则五声十二律虽还相为宫亦主乎黄钟而已
七始为正声旋宫不同班固权衡类引书曰予欲闻六
律五声八音七始七始者天地人之始也今考之书八
音之下无所谓七始之说杜佑通典载隋郑译七调之
说曰周有七音之律(五音与变/宫变徵也)汉志有七始之义黄钟
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蔟为人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
南吕为秋应钟为冬是也夫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938-0266d.png
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
钟上生蕤宾此以黄钟为正隔八而生之也是以黄钟
为十二律本之而始始得七音之正舜虽不明言其义
而六律五声八音相生则七始在其中矣(乐之三始则/黄钟宫林钟)
(角太簇商即三始也又南吕徵姑洗羽又应钟为羽夷/则为商者何谓已上见后五声相生说隋志亦以黄钟)
(宫林钟角太/簇商为三始)
音始于宫穷于角(与清浊次/第不同)○太史公曰音始于宫穷
于角者五音隔八相生始于黄钟之宫生徵(林/钟)祉生商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938-0267a.png
(太/簇)商生羽(南/吕)羽生角(姑/洗)故曰穷于角也以相生论之则
穷于角以清浊论之则宫商浊徵羽清角在清浊之中
也是故相生次第宫商角徵羽是也又尝观晋志之言
曰司马迁以宫(黄/钟)生角(林/钟)角生商(太/簇)商生徵(南/吕)徵生羽
(姑/洗)求其理用罔见通涂(此乃乐之三始/也与三始同)
五声所属及清浊之说不同(律长声浊律短声清又玉/律六孔宫商角徵羽自清)
(至/浊)○隋志论荀勖笛律之声以为宫商浊徵羽清惟角
音得清浊之中按月令角音属木而为春商音属金而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938-0267b.png
为秋今而曰商声浊次于宫声是金气不清矣班志曰
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蔟为人统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也是则春属木其音角者五音之正也春属
木其音为商者黄钟为宫则太簇为商五音相生之义
也黄钟宫律九寸太蔟商姑洗角林钟徵南吕羽其律
皆次第而减长者声浊短者声清所以宫商浊而徵羽
清惟角在清浊之间也又十二律黄钟宫声则属仲冬
月令五音宫声则属季夏盖黄钟之宫以十二月正位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938-0267c.png
论五音之宫以五行正位言也土音宫土王于四时其
音宫亦周旋于十二律在季夏可也在仲冬可也
冬至乐均清夏至乐均浊与本律清不同晋志曰冬至
阳气应则乐均清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夫黄钟冬至
之律律长其声浊蕤宾夏至之律律短其声清今乃与
晋志之言相反何也盖黄钟之声其体本浊阳气高燥
则十二均大略皆清也蕤宾之声其体本清阴气重湿
则十二均大略皆浊也此盖指十二均而言之非特指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938-0267d.png
一月之律也又荀勖黄钟笛长二尺八寸有馀至于中
吕皆不过二尺岂笛短故声清欤蕤宾笛长三尺九寸
有馀至于应钟或过于四尺岂笛长故声浊欤岂乐律
不可以候气之律言欤岂黄钟至中吕而渐清蕤宾至
应钟而渐浊欤何清浊之相反也(土音宫君之象其声/浊属季夏火音徵事)
(之象其声清属夏商音/浊吹于夏属秋云云)
五声十二律旋相为宫五声十二律旋相为宫者黄钟
为宫则太蔟为商(长/男)姑洗为角(中/男)蕤宾为变(少/男)林钟为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938-0268a.png
(长/女)南吕为羽(中/女)应钟为变宫(少/女)盖阳律为宫则阳律
以类相从而为商为角为变徵也至于徵羽变宫则变
而为阴阳极不生阳而生阴也大吕为宫则夹钟为商
(长/女)中吕为角(中/女)林钟为变徵(少/女)夷则为徵(长/男)无射为羽
(中/男)黄钟为变宫(少/女)盖阴吕为宫则阴吕以类相从而为
商为角为变徵也至于徵羽变宫则变而为阴阴极不
生阴而生阳也其馀十律可以类推但于堂上隔一左
旋按十二辰而推十二律则宫商角徵羽是也其变徵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938-0268b.png
变宫则在正徵正宫之前一位是也不然以隔八相生
之法推之则宫徵商羽角是其次第也其变宫徵又自
角音隔八而生自然在正宫之前一位矣宫为君徵为
事则有变商为臣角为民羽为物则无变也然尚有疑
焉者宫声浊其馀诸律次第相应者皆自浊而清宫律
长其馀诸律次第相应者皆自长而短宫位尊其馀诸
律次第相应者皆自尊而卑苟旋相为宫则清浊长短
皆易位矣十二月更代而十二律各以所建之月为主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938-0268c.png
推律考声者抑扬高下盖必有道焉是未可以纸上陈
言推之也(班志曰非黄钟而他律自为宫者有空积忽/微然则七始为正声其旋宫非正矣○又黄)
(钟为宫有父之尊太簇宫长男也姑洗角中男也蕤宾/变徵少男也林钟祉长女南吕羽中女也应钟变宫少)
(女也太吕有母之亲其阴吕三次第相应者长女中/女少女也其律三次于阴吕者长男中男少男也)
一律生五音十二律生六十音六六三十六生三百六
十音以当一岁之日(出晋/志)一律生五音如黄钟属子子
有五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是也甲子为中吕之
(中吕为宫则甲子/为徵隔八左旋)丙子为夹钟之羽戊子为黄钟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938-0268d.png
宫庚子为无射之商壬子为夷则之角(掌上十二位左/旋自戊子宫数)
(起庚壬甲丙次第相推黄钟夷则中吕夹钟各自为宫/则五子应宫商角徵羽之音矣黄钟一位变为五音馀)
(皆/然)是黄钟一律而备五音也次至于丑宫大吕至于寅
位太蔟十律各以本始之律为宫次第左旋如推五声
十二律旋相为宫之法则一律但变为五音而六十音
之数备矣其六六三十六生三百六十音与三百六十
日相周旋如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之法而已
五声相生不同(后论二者皆/隔八数去)晋志曰马迁以宫生角角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938-0269a.png
生商商生徵徵生羽求其理用罔见通途隋志又从而
释之曰黄钟太蔟林钟此乐之三始十二律之本末也
合二志之说而求之以相生之说则宫徵商羽角即隔
八之法也即太史公所谓始于宫穷于角也以天地人
三统而求三始之义则宫商角徵羽也黄钟天始为宫
下生林钟地始则为角林钟又上生太蔟人始则为商
太蔟又下生南吕即为徵南吕又上生姑洗则为羽姑
洗又下生应钟则为变宫也声以宫角商为尊故谓之三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938-0269b.png
始犹律以子未寅为先故谓之三统是不可以相生之
常法推之也太史公曰历书论相生次第则曰黄钟为
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其为律书
论三始次第则黄钟为宫林钟为角太蔟为商南吕为
祉姑洗为羽盖律书言乐声之始历书论相生之法也
晋志曰迁作律书历书言其大纲惟其言大纲而不及
节目故后人推䆒未详者罔见通途也
十二均之制不同十二律旋为宫宫即均也黄钟为宫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938-0269c.png
则十一律皆其所均也林钟为宫亦然黄帝调十二律
而为均者盖取还相为宫之义后周王朴调十一律为
一均者盖以悉主黄钟之宫黄帝用宫王朴虚宫犹用
中虚中也十二均八十四调则五声并行其间(每一均/七调十)
(二均八十/四调也)十一均八十一调则四声共足其数(徵商/羽角)
抵朴之论律以黄钟为主故止言十一声共足其数(徵/商)
(羽/角)大抵朴之论律以黄钟为律故止言十一声以宫为
主故止言四也(见通/监)虽然宫为君天下不可一日而无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938-0269d.png
君虚宫恐不如用宫之正也十二律不可阙一则十二
均亦然王朴虚宫而为十一均是十二律亦可阙一也
苟曰可阙则宫音分主于四时而主季夏足矣何必复
为仲冬之律即昔隋代万宝常作八十四调百四十四
律变化终始而为一千八百声此盖本之黄帝之法也
于时乐工郑译作五均七均之乐宝常听之以为亡国
之音甚至于垂泣其验可知矣郑译七均按七始之义
曾不知黄钟为宫相应故谓之七始非乐均还相为宫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938-0270a.png
止于七律也(以上事/见通典)
十二笛长短之制不同上者荀勖所作下者梁武所作
 黄钟笛长二尺八寸四分四釐(用四角律下/同下徵林钟)○三尺
  八寸(见隋音乐/志下同)
 大吕笛长二尺六寸六分三釐(下徵/夷则)○三尺六寸
 太簇笛长二尺五寸三分一釐(下徵/南吕)○三尺四寸
 夹钟笛长二尺四寸(下徵/无射)○三尺二寸
 姑洗笛长二尺二寸三分三釐(下徵/应钟)○三尺一寸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938-0270b.png
 中吕笛长二尺一寸○二尺九寸
 蕤宾笛长三尺九寸九分五釐(用八角律/下徵大吕)○二尺八
  寸
 林钟笛长三尺七寸九分七釐(用八角律/下徵太簇)○二尺七
  寸
 夷则笛长三尺六寸(下徵/夹钟)○二尺六寸
 南吕笛长二尺三寸七分(下徵/姑洗)○二尺五寸
 无射笛长三尺二寸(下徵/中吕)○二尺四寸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938-0270c.png
 应钟笛长三尺九寸六釐(下徵/蕤宾)○二尺三寸
荀勖梁武帝二笛之制长短不同勖以角律之长或四
角八角之数制笛也武帝以十二律之长短而乘之也
故武帝之笛自黄钟三尺八寸至应钟二尺三寸皆自
长而渐短犹十二律管之制也勖之笛自黄钟二尺一
寸则皆短自蕤宾三尺九寸至应钟三尺九寸馀则皆
长长则声浊短则声清黄钟为宫其笛反短其声反清
何也蕤宾为变徵其笛反长其声反浊又何也其是非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938-0270d.png
未易遽辨而梁武笛制见隋音乐志不甚详备荀勖笛
制见隋律历志其制甚悉(姑纪其说/以待知者)
荀勖笛律之制黄钟之律长九寸大吕八寸四分太蔟
八寸夹钟七寸四分姑洗七寸一分中吕六寸七分蕤
宾重上生故六寸三分林钟六寸夷则五寸六分南吕
五寸三分无射五寸馀应钟四寸五分此十二律长短
之大略也其毫釐杪忽则未计也黄钟为宫则姑洗为
之角大吕为宫则中吕为之角自宫律本位左旋第五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938-0271a.png
位则角律也以隔八相生常法推之即宫生徵徵生商
商生羽羽生角也十二律旋相为宫其法皆然苟勖制
笛则用四角律如制黄钟之笛则用姑洗角律也姑洗
用七寸一分也四姑洗之律则四七二十八为二尺八
又零一分得四分故黄钟之笛长二尺八寸四分也如
制大吕之笛则用中吕角律中吕长六寸七分也四中
吕之律则四六二十四为二尺四寸又零七分为二寸
八分故大吕之笛长二尺六寸八分也推类而言馀可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938-0271b.png
知矣惟蕤宾林钟用八角律惟应钟为变宫于四角律
又四分益一馀皆四角律也其制笛必用角律以忖长
短者何也相为笛体中声上异宫商之浊下异祉羽之
清以角得清浊之中也短者四之长者八之又十二律
旋相为宫之法指诸掌上而左旋(正宫居本位自宫隔/一而为商自商隔一)
(则为角自角隔一则为变宫变宫之次则正徵也自正/徵复隔一而为羽自羽隔一而为变宫变宫之次正徵)
(也今其制笛孔之法/则指诸掌而左旋)第一孔正宫也第二孔变宫也第
三孔为羽第四孔为徵第五孔为变徵笛体中声角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938-0271c.png
笛后出孔商也黄钟为宫则林钟为下徵也又下徵之
调则林钟为宫馀亦以此相从也(其馀制笛孔之法以/角律之长自宫孔下)
(次第度之甚有条/理详见隋志注释)宫音土其数八十一(季/夏)商音金其数
八十二(秋/)角音木其数六十四(春/)徵音火其数五十四
(夏/)羽音水其数四十八(冬/)皆自宫上下损益隔八以生
之也凡声尊卑取象五行数多者浊数少者清大不过
宫细不过羽故观其数之多少律之长短则声之清浊
五行亦可知也荀勖十二笛虽法度严然其黄钟大吕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938-0271d.png
之笛短蕤宾林钟之笛长诚未详所谓似不如梁武制
笛自黄钟之长至应钟渐短近吹候之法
五声谐八音书曰律和声八音克谐夫六律和五声见
于相生相为宫相为清浊乡之所论者备矣惟五声谐
八音诸志言之不详考之班志曰声者宫商角徵羽也
所以作乐谐八音土曰埙(师古曰尧为之其形锐/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匏曰
(师古曰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皮曰鼓竹曰管(孟康曰漆竹长尺/六孔古有白玉琯)
丝曰弦石曰磬(形如曲尺所/谓磬折也)金曰钟木曰柷(状如桶中/有权左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938-0272a.png
(击/之)此特言其制而不言其谐之之义杜佑通典曰八音
者八卦之音卦各有风谓之八风一曰乾之音石其风
不周二曰坎之音革其风广莫三曰艮之音匏其风条
四曰震之音竹其风明庶五曰巽之音木其风清明六
曰离之音丝其风景七曰坤之音土其风凉八曰兑之
音金其风阊阖是岂班志所谓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
气正十二律定之谓欤必以乾为石者取乾为金玉刚
健之象也坎为革者取坎水周流圆转之义也艮为匏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938-0272b.png
者取艮始终条达万物之意也震为竹者震为苍筤竹
也巽为木者说卦以巽为木也离为丝者火气明畅也
坤为土者坤乃地之象也兑为金者兑之属秋金也是
知八音之器虽取象于八卦非假五声六律之和按其
疾徐清浊之节不可也声无形而成于有形音虽八而
纲维之要不过于五此五声所以谐八音诸志所以详
于论五声而略于论八音也晋志曰声以情质律以声
和声律相叶而八音谐是谓五乐其此之谓欤(五声之/乐也以)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938-0272c.png
(此见乐皆不/出于五声)
八风括不周广莫条(一名/融)明庶清景凉阊阖次第回(自西/北乾)
(亥位左旋至/正西兑酉位)○西北亥位不周风○正北子位广风○东
北寅位条风○正东卯位明庶风○东南已位清明风
○正南午位景风○西南申位凉风○正西酉位阊阖

律吕相生黄林太蔟顺而数南吕姑应皆有序蕤宾之
后生大夷夹钟无射及中吕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938-0272d.png
十二钟虞氏作乐必谐八音八音之金则钟也周大司
乐有圜钟(夹钟/也)有函钟(林钟/也)周官凫氏为钟论厚薄之
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不知何自而辨
其厚薄清浊侈弇之度也耶昔周景王铸无射钟问律
于伶州鸠鸠对以律者所以立钧出度然则论钟必本
于律明矣梁武帝殿前三钟是周景王所铸无射吹以
南吕之笛则知其宋张永所凿验之清庙之铭则知其
非秦汉之音唐贞观初张文收吹笛以调哑钟肃宗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938-0273a.png
亲定钟磬之制而皆验之律是知古人论乐必谓之钟
律而十二律以钟名者四取其名义之贯通也然通典
所载凫氏为钟以十二律制为十二钟子声之钟则半
于正声正声之钟则倍于子声今考之周官考工记无
凫氏为钟以律计自倍半之说又云先儒释倍声有二
义其一云黄钟之管九寸子声则四寸半也其二云半
相生之法而以相生所得之律寸数半之谓之子声子
声之钟十二正声之钟十二合二十四钟通于二神迭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938-0273b.png
为五声合为六十声即为六十律此必周礼疏中语
无射钟梁武帝自谓殿前三钟是景王时所铸无射钟
按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景王铸无射钟伶州鸠曰天子
省风作乐器以钟之窕则不咸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感
实生疾今钟槬矣王心弗堪然景王所铸无射已不合
权度矣后人区区求合于此而梁武方矜其吹笛合声
何以哉
   律度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938-0273c.png
度所起史记夏禹身为度礼记丈夫布手为尺周官璧
羡以起度(璧长尺以/起度也)易纬通卦验十马尾为十分淮南
子秋分而禾秒定禾穗芒也十二当一粟当一寸
说苑度量权衡以粟生一粟为一分孙子算术蚕所生
吐丝为忽十忽为抄十抄为毫十毫为釐十釐为分皆起度之
(班固曰分者自三微而/成著意即毫釐杪忽也)惟汉志以为本起黄钟之长
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
一黍为一分九十黍九寸律也黍有大小之差年有礼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938-0273d.png
耗之异末代校量每有不同今略记诸代尺度一十五
等并同异之说(并见/隋志)
 周尺古尺也(晋荀勖依周礼制此尺谓之晋前尺杜/夔之尺长于古四方勖去四方以从古)
  (也王莽刘歆斛尺后汉建武铜尺祖冲之铜尺即/与晋太始中荀勖所校者同隋志以此尺为准而)
  (校隋代/之尺也)
 晋田父玉尺亦古尺也(世说称田父掘地得此尺荀/勖以校已所造者皆短一黍)
  (阮咸所以讥勖尺短故律声悲也此古二尺已/自不同梁法尺比荀勖尺加七釐与田父尺同)
 梁表尺(萧吉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测景隋志又云此即祖桓所造铜圭表影者)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938-0274a.png
  (也宋朝太宗秘略中有表竿之制即/表尺耳加荀勖尺二分二釐二毫)
 汉官尺(汉章帝时奚景于狄道县舜祠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加荀勖三分三毫晋时于始平掘地)
  (得古铜尺荀勖以校已所造尺短校四分是/知古铜尺与汉官尺同至此乃知阮咸言是)
 魏尺(即杜夔所造者荀/勖去其四分者也)
 晋后尺(江东所用者加荀/勖尺六分二釐)
 后魏前尺(加荀勖二/寸七釐)
 中尺(加荀勖尺二/寸一分一釐)
 后尺(即隋开皇官尺后周尺也官尺即/铁尺也加荀勖尺二寸八分一釐)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938-0274b.png
 前后魏尺(魏元延明累黍而为者加荀勖尺五寸八/毫隋志曰魏永平中公孙崇更造新尺以)
  (一黍之长为寸法刘芳以一黍之广为一分元匡/以一黍之广度黍校缝以取一分太和中高祖从)
  (刘芳/议)
 蔡邕铜籥尺(加荀勖尺一寸五分八釐相承以铜籥/一以银错题其铭曰籥黄钟之宫长九)
  (寸空围九分容秬黍千二百粒祖孝孙云相传是/蔡邕铜籥也后周武帝得古玉斗造五尺改元天)
  (和与邕/铜籥同)
 宋氏尺(宋代人间所用者加荀勖尺六分四釐/钱乐之浑仪尺后周分尺亦与此同)
 隋开皇水尺(万宝常所造加荀勖尺一寸八分六釐/言其造律当黄钟之羽属水故曰水尺)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938-0274c.png
  (也/)
 杂尺(刘曜浑仪水土圭尺/也加荀勖一寸五分)
 梁朝俗间尺(加荀勖尺一/寸七分一釐)
右尺十五端隋志以荀勖所造前尺与周尺同故以校
诸代之尺有加无减如晋田父尺则加七釐梁表尺则
加二分有馀汉官尺则加三分有馀魏尺则加四分有
馀与夫蔡邕铜籥尺钱乐之浑仪尺后周玉尺铁尺之
属所加至于二分有馀是则古人之尺短于后而后人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938-0274d.png
之尺渐长于前也岂非黍有小大之差年有丰耗之异
欤汉志云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为黄钟之长今晋志
所载公孙崇以为累黍之长刘芳以为累黍之广元正
以为取二黍之间纷纷无定论岂非黍有小大之异也
邪隋志以荀勖所造前尺与周尺合符遂以校诸代之
尺言则然矣然阮咸尝讥荀勖所造钟律声高哀思及
得始平古铜尺果长荀勖所造四分是又未可以荀勖
所造独是以诸代所造皆非也夫声依永律和声八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938-0275a.png
克谐无相夺伦古人制乐律之度虽有成法至于人声
抑扬暗合律吕人心揣摩暗合权度不可执一定之器
以为据也(晋志曰古者调律出于耳听后/世则据尺度而为之适易差耳)
荀勖駮杜夔之尺阮咸駮荀勖之尺魏杜夔制尺以调
律荀勖以其长于古制乃依周礼更制律吕之尺及得
汲冢玉律与勖尺暗合而夔之尺果长四分勖既造钟
律时人称其精密惟阮咸讥其声高哀思及始平掘地
得古铜尺果长于勖尺四分(舜祠下玉律即汉官/尺也与始平尺同)夫勖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938-0275b.png
以夔之尺长而损四分汲冢之玉律遂与勖之尺
同咸以勖之尺短而加四分始平铜尺舜祠玉律遂与
咸之说合纵一时所制有同异而汲冢始平亦自为同
异耶意者同律度谨权度古者圣人之所致意后世庸
君之所忽慢故京师诸夏律度不同南风北俗权度不
一用诸代间者既无定法得诸地中者亦复异同也凡
欲审度制器推律考声必先得古人耳听心会之法然
后可耳区区然止据尺度以为之恐未免毫釐之差千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938-0275c.png
里之谬也荀勖所制晋前尺铭曰晋太始十年中书考
古器揆校今尺(杜夔/尺也)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曰
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律律恐即汲/冢所得者)三曰京西铜望
(臬表也恐/与表尺同)四曰错望臬(以金错/题之也)五曰铜斛(王莽/所制)六曰
古钱七曰建武铜尺(与此/尺同)其制非不详审其铭非不周
复犹未免阮咸之诮岂非汲冢所得玉律乃魏襄王所
制未能尽合古制者耶不然春秋以来权度已正夫子
不必发谨权度之语矣○论深衣制度者有周尺指尺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938-0275d.png
之辨今世江之南与淮之北其尺亦不同周景王铸无
射钟已为伶州鸠所议而梁武方吹笛而求与之合亦
犹魏襄王时玉律未必合权度而荀勖方制尺而冀与
符合也阮咸讥勖以尺制律声高哀思及得始平铜尺
校勖果长四分作晋志之史臣乃曰勖推百代之法可
谓密切信而有證矣时人寡识据无闻之一尺忽周汉
之两器又是勖而非咸矣晋隋志皆唐人之所撰也隋
志既以勖尺为正而校诸代之法故晋志亦是勖而非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938-0276a.png
咸也苟以汲冢之古尺为是则始平地中古铜尺又焉
知其非是耶
   律量
以尺制龠班志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自合而下皆自
十而升之本起于黄钟之龠合龠为合(两龠之/所有也)夫黄钟
之龠容秬黍千二百粒今观隋志所载历代尺度以晋
前尺制黄钟之龠谓之晋前尺云者与汉周七品之尺
同即荀勖所校制者也其曰是龠容秬黍八百馀粒是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938-0276b.png
与汉志所谓容千二百粒之说不同矣尺既与周汉同
而所制律龠不同者何耶荀勖谓之同而其实未必同
也又自梁法尺而下至于后周后魏东魏之尺用以制
黄钟之龠自容八百馀粒至于容二千八百馀粒意者
古之尺度短至梁法尺而下渐长故以之制律龠量斛
亦自少而渐大也下至权衡亦然(见权/衡)隋志又曰梁表
尺制律黄钟其长短及圆径并同而容黍或多或少者
皆由作者旁庣其腹使盈虚耳苟如此言则多寡相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938-0276c.png
何至有八百馀粒二千馀粒之间耶惟尺之度短长相
去远甚故律龠之小大相去亦倍差明矣然黄钟之龠
其声尚宫宫声沉厚浑浊古之尺度既短则以之制律
必小度短律小其声必清何以允合宫声之洪大耶后
世尺度既长则以之制律必大度长律大其声必浊又
何不中宫声之洪大耶(阮咸讥勖制律/声高哀思是也)盖黄帝使伶伦
断三寸九分之竹而吹之得黄钟之宫谓之含少是知
宫声中度初不在乎律之过长大与声之过洪浊也后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938-0276d.png
世不察此意增损律度而求合宫商耳听心会之法不
审较短量长之法过详此其所以戛戛乎不合也
古斛之制不同(斛之为制方尺而深尺班志乃云其中/容十斗盖古用之斗小如饮酒至数石)
(而不能乱又有/一饭斗粟是也)周礼㮚氏为量釜深尺内方尺而圆其
外其实一釜郑玄注曰釜六斗四升也豆区釜皆自四
而登之十釜为钟班志曰十斗为斛其法用铜方尺而
圆其外郑玄以为方尺而积千寸祖冲之以算法考之
方尺积一千五百六十二寸馀其釜为斛其名则异其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938-0277a.png
实则同皆方尺而圆其外也郑玄祖冲之皆以为是古
斛之制也然其圆方深径则同一云容六斗四升一云
容十斗何也一云其积千寸一云积一千五百六十二
寸馀又何也按班志所谓方尺而圆其外旁有庣焉颜
师古谓庣为不满之处又按隋志祖冲之所谓方尺而
圆其外减傍一釐八毫其径一尺四寸一分有奇而深
尺此必旁庣与减旁有浅深小大之间故积寸有多寡
之异也隋志曰黄钟律黍容或多或少者由旁庣其腹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938-0277b.png
故有盈虚此之谓也然釜与斛皆方尺而圆其外凡有
十千与六斗四升之异虽云旁庣不能相去如是之远
也岂尺度所制有不同耶岂深尺与方尺其间邪(㮚氏/云釜)
(中之实其重一钧三十觔也班氏云其重二钧孟康云/一钧重三十觔计一万五百二十馀正与正文备气物)
(之始万有五百二十说合则知正文/误作二字耳隋志亦作二字皆误也)
积实为寸为圭杪撮升斛大小多寡之说不同郑玄以
斛方尺积千尺者方尺而深一寸则以十乘之积一百
寸也方尺而深一尺以十乘之则积一千寸也隋志九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938-0277c.png
章商功之法程粟一斛积二千七百寸程米一斛积一
千六百二十寸程麻菽粟麦一斛积二千四百三十寸
此精粗小大不等故也又孙子算术曰六粟为圭十圭
为杪十杪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应劭曰四圭为撮
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又审度类孙子以十忽为抄(抄/禾)
(穗芒/也)夫圭一也或以六粟为圭或以六十四黍为圭撮
一也或以十抄为撮或以四圭为撮抄一也孙子既谓
十圭为抄又曰为圭之说相去远甚姑以孙子六粟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938-0277d.png
言为据可也又王莽斛小而尺短魏斛大而尺长后周
王升大于官斗(一升当官斗/一升三合馀)开皇一升倍古升之三(以/古)
(斗三升为一斗大/业初复依古斗)又以见古之斗斛狭而后之斗斛宽
也观班志论斛之制方尺而深尺遂能容十斗之实其
小狭可知矣吁审度嘉量非惟论者之言不一而古今
制器亦自有大小不齐之间也
斛铭㮚氏之釜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
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释者以时文为是文德之/君恐不然礼曰非天子不)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938-0278a.png
(制度不考文此/文与时文同)班志自量者龠合升斗斛而下至于左
升右合龠状似爵上三十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
右二阴阳之象其重一钧声中黄钟等语(注以铜为之/故有声也)
即汉刘歆王莽之斛铭也(见隋/志)后周武帝王升有铭荀
勖之前尺张衡之土圭皆有铭以纪时日制度小大长
短之义使后人有考焉耳是故制器尚象古人非苟为
也况度量权衡将以一天下同风俗哉苟不知是理而
徒侈大其辞以制度考文之事矜示后世又非圣人之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938-0278b.png
本意也尝观隋志所载王莽铜权之铭曰黄帝初祖德
布于虞虞帝始祖德布于新岁在大梁龙集以辰真人
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降崇同律度量衡
稽当前人岁在己巳岁次实沈初颁天下万国咸遵子
子孙孙享传万年此其铭文也夫㮚氏嘉量之铭数语
而足莽之铭何其云云不已耶其意未必欲一天下同
风俗姑欲矜大其祖黄帝虞舜之事也班志采刘歆斛
铭以备律嘉量之数所谓参天两地左阳右阴等语虽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938-0278c.png
得制器尚象之意观其出辞气大似矜夸故班固曰删
其伪辞取其正义著于篇也伪辞既删犹有矜大之语
使伪辞未删之前则斛铭与铜权之铭等耳
   律权衡
律权衡汉志言备数和声审度嘉量权衡皆起于黄钟
之数之宫之长之龠之重及其论五则止曰律量度权
衡而声数不与者声与律通数与律偕也夫五则五物
也今而曰律度量权衡准绳则七矣准平绳直皆自衡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938-0278d.png
而生故权衡合德准绳连体也规矩准绳皆自衡而生
则知持平之义无往而不通也权者铢两觔钧石也古
有黍累(七黍为累/十累为铢)环钧锊镒之目后代差变其详未闻
汉志曰千二百黍重十二铢是一铢重一百黍也应卲
曰十黍为累十累为铢正此意也两黄钟之律重故一
两二十四铢也十六两为觔三十觔为钧四钧为石汉
制与今皆同惟权之为制今古不同汉志曰五权之制
圜而环之令肉倍好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孟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938-0279a.png
康注曰为钟之形如环也体为肉孔为好今之权不然
也隋志曰石勒获圆石状如水碓铭曰权石乃王莽所
制与班志所谓如环之状果同乎此不足多论惟齐以
古秤一觔八两为一觔周秤四两当古四两半开皇以
秤三觔为一觔是后之权衡亦倍于古也律度之长嘉
量之大权衡之重后世皆有加于前惟上之政治下之
习俗不能胜古人耳
 
群书考索 续集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938-0279b.png
 
 
 
 
 
 
 
 群书考索续集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