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938-08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五  宋 章如愚 撰
  礼乐门
   车服
周家冬官职领之严周人尚舆而制作之法领于冬官
其舆之广六尺六寸故其辙迹之在地者相距之间广
狭如一无有远迩莫不齐同凡为车者必合乎此然后
可以行乎方内而无不通不合乎此则不惟有司得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938-0898b.png
讨之而其行于道路自将偏倚杌隉而跬步不前亦不
待禁而自不为矣(中庸或问/)
周辂过侈之弊曰周辂为过侈何也曰夫辂者身之所
乘足之所履其为用也贱矣运行振动任重致远其为
物也劳矣且一器而工聚焉则其为费也广矣贱用而
贵饰之则不称物劳而华饰之则易坏费广而又增费
之则伤财周辂之所以为过侈欤(语或问/)
周家车服之制路车金辂以赐同姓象辂以赐异姓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938-0898c.png
玄衮玄衣而画以卷龙也黼如斧形刺之于裳也周制
诸公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则自华虫以下子男毳
冕五章衣自宗彝以下而裳黼黻孤卿絺冕三章则衣
粉米而裳黼黻大夫玄冕则玄衣黼裳而已(诗传/)
大车兵车之制凡车之制广皆六尺六寸其平地任载
者为大车则轸深八尺兵车则轸深四尺四寸
车毂之制毂者车轮之中外持辐内受轴者也大车之
毂一尺有半兵车之毂长三尺二寸故兵车曰畅毂(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938-0898d.png
(同上/)
辇车之制观通典夏末制辇之言则知辇制自夏而肇
原观地官车辇辨物之语则知辇制至周而大备夫辇
者车之制也在商则曰胡奴车在周则曰辎车至秦则
为乘车昭其名也夏以三十人而辇商以十八人而辇
周以十五人而辇昭其数也周以黄金为饰汉以彫玉
为饰后魏以羽葆为饰昭其文也或使人挽或用马驾
汉之制也形似辎车装用金饰梁之制也络饰以朱辇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938-0899a.png
不施轮隋之制也一曰大凤二曰大芳三曰仙游四曰
小轻五曰芳亭六曰大王七曰小王唐之制也然则整
六飞而肃万乘固非所以侈辨物之仪而事文藻之饰
实所以重君尊之义也不然后魏舆辇乖制李德林何
以有请从太和之奏哉
夏商之制简曰周冕之不为侈奈何曰加之首则体严
而用约详其制则等辨而分明此周冕所以虽文而不
为过也夏商之制虽不可考然意其必有未备者矣(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938-0899b.png
(或问/)
衮衣之制衮衣裳九章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四曰
火五曰宗彝皆缋于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
黻皆绣于裳天子之龙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龙以龙
首卷然故谓之衮也
三命之服芾冕服之韠也一命缊芾黝珩再命赤芾黝
珩三命赤芾葱珩大夫以上赤芾乘轩(并诗传/)
古今朝服之制古者有朝服有祭服祭服谓鷩冕之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938-0899c.png
朝服所谓皮弁玄端之类自汉以来祭亦用冕服朝服
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自隋炀帝时始令百官戎服唐
人谓之便服又谓之从省服乃今之公服也祖宗以来
亦有冕服车旗之类而不常用惟大典礼则用之(文公/)
(语录/)
自天子至庶人礼制之异且如冕服是天子祭服皮弁
是天子朝服诸侯助祭于天子则服冕服自祭于其庙
则服玄冕大夫助祭于诸侯则服玄冕自祭于其庙则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938-0899d.png
服皮弁又如天子常朝则服皮弁朔旦则服玄冕(无旒/)
(之冕也/)诸侯常朝则用玄端朔旦则服皮弁大夫私朝
亦用玄端夕深衣士则玄端以祭上士玄裳中士黄裳
下士杂裳(前玄后黄也/)庶人深衣(同上/)
古者朝服祭服之制古朝服用布祭服则用丝诗丝衣
绎宾尸也皮弁素积皮弁以白鹿皮为之素积白布为
(同上/)
今公服非法服后世礼服固未能猝服先王之旧然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938-0900a.png
得内外稍有辨别尤得今世之服大抵非法服如上领
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
刘石后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非法
(并同上/)
今朝服乃古间服今朝廷服色三等乃古间服此起于
隋炀帝时然当时亦只是做戎服当时以巡幸烦数欲
就简便故三品以上服紫五品服绯六品以下服绿他
当时亦自有朝服大祭祀时用之然不常以朝到临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938-0900b.png
时取用(文公语录/)
朝服变于隋朝今之朝服乃戎服盖自隋炀帝数游幸
因令百官以戎服从一品紫次朱次青皂靴乃上马鞋
也后世循袭遂为朝服
今公服即唐常服唐人有官者公服幞头不离身以此
为常服又别有朝服如进贤冠中单服之类其下又有
省服为常服今之公服即唐之省服也
   玉佩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938-0900c.png
珩璜瑀琚之制杂佩者左右佩玉也上横曰珩下系三
组贯以蠙珠中组之半贯一大珠曰瑀末悬一玉两端
皆锐曰冲牙两旁组半各悬一玉长博而方曰琚其末
各悬一玉如半璧而内向曰横又以两组贯珠上系珩
两端下交贯于瑀而下系于两璜行则冲牙触璜而有
声也(诗传/)
   圭笏
五等诸侯之制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938-0900d.png
璧男执蒲璧五等诸侯执之以合符于天子而验其信
否也周礼天子执冒以朝诸侯郑氏注云名玉以冒以
德覆冒天下也诸侯始受命天子锡以圭圭头斜锐其
冒下斜刻小大长短广狭如之诸侯来朝天子以刻处
冒其圭头有不同者即辨其伪也(书说/)
执笏始于宇文周古者君臣所执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皆以为贽而已笏则指之用以指画记事而已不执之
以为仪也宇文周复古乃不脩贽而执笏于是摄齐鞠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938-0901a.png
躬之礼废升堂而蹴齐者多矣(语或问/)
古今圭笏之制笏者忽也所谓备忽忘也天子以球玉
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汉书有秉
笏奏事又曰执簿亦笏之类本只是为备遗忘故手执
眼观口诵或于君前有所指画不敢用手故以笏指画
今世遂用以为常执之物周礼典瑞王搢大圭执镇圭
大圭不执只是搢于腰间却执镇圭用藻藉以朝日而
今郊庙天子皆执大圭大圭长三尺且重执之甚难古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938-0901b.png
者本非执大圭也(文公语录/)
   乐律
声和则乐和声者宫商角徵羽也大抵歌声长而浊者
为宫以渐而清且短则为商为角为徵为羽所谓声依
永也既有长短清浊则又必以十二律者和之乃能成
文而不乱假令黄钟为宫则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
为徵南吕为羽盖以三分损益隔八相生而得之馀律
皆然即礼运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所谓律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938-0901c.png
和声也声既和乃以其声被之八音而为乐则无不谐
和而不相侵乱失其伦次可以奏之朝廷荐之郊庙而
神人以和矣圣人作乐以养情性育人才事神祗和上
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切如此(书注/)
律阳而吕阴六律为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六吕为阴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凡十二管皆
径三分有奇空围九分而黄钟之长九寸大吕以下律
吕相间以次而短至应钟而极焉以之制乐而节音声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938-0901d.png
则长者声下短者声高下者则重浊而舒迟高者则轻
清而剽疾(书注/)
古人吹律以合声以黄钟为宫便用林钟为徵太簇为
啇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这七
律自成一均其声自相谐应古人要合声先须吹律使
众声皆合律方可用后来人想不能解去逐律吹得京
房始有律准乃是先做下一个母子调得正了后来只
依此为准国语谓之均梁武帝谓之通其制十三弦一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938-0902a.png
弦是全律底黄钟只是散声又自黄钟起至应钟有十
二弦要取甚声用柱子来逐弦分寸上柱定取声立均
之意本只是如此(文公语录/)
黄钟不可为它律所用乐律中所载十二诗谱乃赵子
敬所傅云是唐开元间乡饮酒所歌也但却以黄钟清
为宫此便不可盖黄钟管九寸最长若以黄钟为宫则
馀律皆顺若以其他律为宫便有相陵处今日只以黄
钟言之自第九宫后四宫则或为角或为羽或为商或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938-0902b.png
为徵若以为角则民陵其君矣若以为商则臣陵其君
矣徵为事羽为物皆可类推乐记曰五者皆乱迭相陵
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故制黄钟四清声用
之清声短其律之半是黄钟清长四寸半也若后四宫
用黄钟为角徵商羽则以四清声代之不可用黄钟本
律以避陵慢故汉志有云黄钟不复为他律所役其馀
律亦皆有清声若遇相陵则以清声避之不然则否惟
是黄钟则不复为他律所用然沈存中续笔谈说云唯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938-0902c.png
君臣民不可相陵事则不必避(先生一日又说古人亦/)
(有时用黄钟清为宫前说未是/) (文公语录/)
辨丝竹之声丝尚宫竹尚羽宫声大故以羽声济之丝
声细故以竹声谐之
当先定黄钟之律十二律自黄钟而生黄钟是最浊之
声其馀渐渐清若定得黄钟是便入得乐都是这里才
差了些子其他都差只是寸难定所以易差
隋何妥之失谬南北之乱中华雅乐中绝隋文帝时郑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938-0902d.png
译得之于苏祗婆苏祗婆乃自西域傅来故知律吕乃
天地自然之声气非人之所能为译请用旋宫何妥耻
其不能遂止用黄钟一均(并同上/)
上下皆损益之理律管只以九寸为准则上生下生三
分益一损一如破竹矣
黄钟应钟长短清浊管有长短则声有清浊黄钟最长
则声最浊应钟最短则声最清
造乐关国祚长短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若谓用周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938-0903a.png
或羊头山黍虽应准则不得中声终不是大抵声太高
则噍杀低则盎缓刘歆为王莽造乐乐成而莽死后来
荀勉造于晋武帝时即有五胡之乱和岘造于周世宗
时世宗亦死惟宋朝太祖皇帝神圣特异初不曾理
会乐律但听乐声嫌其太高令降一分其声遂和唐太
宗所定乐及宋朝乐皆平和所以世祚长久
今之乐非古乐今之乐非古乐也虽古之郑卫亦不可
见矣今关雎鹿鸣等诗亦有人播之歌曲然听之与俗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938-0903b.png
乐无异不知古乐如何古之宫调与今之宫调无异但
恐古者用浊声处多今乐用清声处多
当明制乐之本孟子论今乐古乐则与民同乐乃乐之
本学者所当知也若欲明其声音节奏特乐之一事耳
哑钟以避宫声王朴当五代之末杜撰得个乐当时有
几钟名为哑钟不曾击盖古人制此不击以避宫声若
一例皆击便有陵节之患(并同上/)
吾身之乐有舜之文德则声为律而身为度箫韶二南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938-0903c.png
声不患其不作(文公答陈佐仁/)
审音不在声而在律由民论之则审音之难不在于声
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以十二律节之
则无以著夫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则十一律者又
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也今又极论宫声之妙而无曰
黄钟云者则恐其于声音法制之间犹有所未尽也夫
以声音法制之粗而犹有未尽则虽有黄帝大舜之君
伶伦后夔之佐亦如之何徒手而可以议大乐之和哉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938-0903d.png
(声律辨/)
诗雅变风之辨夫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乡乐也二雅
之正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是或见于序
义或出于傅记皆有可考至于变雅则固已无施于事
而变风又特里巷之歌谣其领在乐官者以为可以识
时变观土风而贤于四夷之乐耳(读吕氏诗记桑中篇/)
三代礼乐达天下三代之时礼乐用于朝廷而下达于
闾巷学者讽诵其言以求其志咏其声执其器舞蹈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938-0904a.png
德以涵养其心则声乐之所助于诗者为多(文公语录/)
乡饮之乐可疑乡饮酒所奏乐有不用二南小雅与笙
诗而用南吕无射两宫十章不知何据岂有以见古之
乡乐用此律而写其遗声邪将古乐已亡而不可稽考
而别制此乐也然则特用此律其旨安在(文公答林黄/)
(中/)
乐亡而不可学古乐既亡不可复学但讲学践履间可
见其遗意耳(文公答李饶卿/)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938-0904b.png
正声子声之别盖正声是全律之声(如黄钟九寸是也/)
子声是半律之声(如黄钟寸半是也/)一均之内以宫声
为主其律当最长其商角徵羽之律若短即用正声或
有长者则只可折半用子声此所谓一均五声而分正
声子声之法也十二律既自有正声又皆有子声以待
十二均之用所谓黄钟大吕太簇无子声以其一均之
内商角徵羽四声皆短于本律故也若以中吕为宫则
黄钟为徵而当用子声矣若以蕤宾为宫则大吕为徵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938-0904c.png
而当用子声矣若以林钟为宫则太簇为徵而当用子
声矣此十二律所以皆有子声也(文公答陈淳/)
小雅大雅之别正小雅燕礼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
受釐陈戒之辞也故或欢欣和说以尽群下之情或恭
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词气不同音节亦异(诗传/)
上下通用之乐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间
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
仪间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938-0904d.png
皆为燕享宾客上下通用之乐(同上/)
九歌乃韶乐之本韶与武今皆不可考但书所谓正德
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
威劝之以九歌此正是韶乐之本也所谓九德之歌九
韶之乐也(文公语录/)
七音之辨不考郑译答苏夔之语无以知七音之始不
观杜佑加文武之文无以知七音之变是何也盖伏羲
始纪阳气而为律黄帝听凤凰而定音但有五声未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938-0905a.png
有变宫变徵也至周武王始加二变声而七音备焉考
之周语可见矣武王克商之时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
在析木越三日而辰在斗越四十八日而辰在天鼋鹑
火张也天驷房也自张及房则为七列鹑火午也天鼋
子也自午至子则为七同合之以数昭之以声而七律
于是乎作然则加变宫变徵而为七音者岂非自武王
始乎故后世或谓之七始或谓之七华黄钟为天林钟
为地太簇为人姑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938-0905b.png
冬此则以七音而为七始者也婆陀力华为宫声鸡识
华为南吕沙识华为角声沙侯加滥华为变徵沙腊华
为徵声般赡华为羽声利建华为变宫此则以七音而
为七华者也吁故必知七始七华之说而后可与论七
音之妙也(颜氏/)
三夏之歌读左传而知三夏之奏观周礼而知三夏之
名考诗颂而知三夏之说夫三夏者歌之大也天子享
元侯用之故尸出入则奏肆夏牲出入则奏昭夏四方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938-0905c.png
宾来则奏纳夏昭其声也其声载于乐章其职掌于钟
师其名始于周代重其事也然杜预之说则曰肆夏一
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吕叔玉之说则又曰一
曰肆夏二曰繁遏三曰渠夏三夏之名为不同也愚尝
考之诗而得其说盖肆之为言遂也时迈之诗遂于大
位岂古所谓肆夏者乎遏之为言止也执竞之诗言福
禄止于周之多岂非古所谓昭夏者乎渠之为言大也
思文之诗言后稷配天之大岂非古所谓纳夏者乎吁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938-0905d.png
愚以是知肆夏繁遏渠夏皆为周颂而即三夏之异名也
若夫三夏之外又有所谓王夏章夏齐夏族夏骜夏是
总为九夏之名尤不可不知也(同上/)
周人何以不用商音先儒之言曰闻宫声使人温良而
宽大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角声使人恻隐而爱
人闻徵声使人乐义而好施闻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则知乐有五音阙一不可然周人祭祀何以用宫角徵
羽而不用商乎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938-0906a.png
羽此礼天神之乐而遗商也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
为徵南吕为羽此礼地示之乐而遗商也黄钟为宫大
吕为角太簇为徵南吕为羽此礼人鬼之乐而遗商也
故或以为人声或以为杀声或以为中声不知天地鬼
神非人孰享商果人声何为不与于祭也黄钟之太簇
函钟之南吕莫匪杀声是杀声未尝不用也宫生徵徵
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中声阙则上下之音散是中声尤
为当用也吁三者之说皆非愚未敢以为信盖古乐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938-0906b.png
钟殸为主无钟磬则以管为主晋志所谓笛犹钟磬是
也今之笛即古之管古者之管但有四孔未有商音至
汉京君明始加一孔于笛之后是为商声然则周人祭
祀用管为主奚尝恶商哉此非愚之臆说实得之马融
之笛赋(并同前/)
   乐器
八音之制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皆乐器也(书说/)
埙篪之制乐器土曰埙大如鹅子锐上平底似称锤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938-0906c.png
孔竹曰篪长尺四寸围三寸七孔一孔上出径三分凡
八孔横吹之(诗传/)
簧笙竽之制簧笙竽管中金叶也盖笙竽皆以竹管植
于匏中而窍其管底之侧以薄金障之吹则鼓之而出
声所谓簧也故笙竽皆谓之奏笙十三簧或十九簧竽
三十六簧也(并诗传/)
钟磬特垂编垂之别钟磬有特垂有编垂者其特垂者
器大而声宏杂奏于八音之间则丝竹之声皆为所掩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938-0906d.png
而不可听故但于起调毕曲之时击其本律之垂以为
作止之节其编垂者则声器皆小故可以杂奏于八音
之间而不相凌也(文公答王子顺/)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