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938-09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六  宋 章如愚 撰
  历门
   古今历
尧时历象之说历是书象是器无历则无以知三辰之
所在无玑衡则无以见三辰之所在(文公语录/)
历是一件大事历是古时一大事故炎帝以鸟名官首
曰凤鸟是历正也岁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938-0907b.png
(同上/)
先天后天之差历数微𦕈如今下漏一般漏管稍涩则
必后天稍阔则必先天未子而子未午而午(同上/)
当运乎天不当为天所运故尝谓天之运无常日月星
辰积气皆动物也其行度疾速或过不及自是不齐使
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其疏密迟速或
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此虚宽之大数虽有差忒皆可
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无定自无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938-0908a.png
差也(同上/)
古今历法疏密之差古人历法疏阔而差少今历法愈
密而愈差界限愈密则差数愈远何故以界限密而愈
越多也其差则一而古今历法疏密不同故尔看来都
只是不曾推得定只是移来辏合天之运行所以当年
合得不差明后年便差元不曾推得天运只是旋将历
去合那天之行不及则添些过则减些以合之所以一
二年又差如唐一行大衍历当时最谓精密只一二年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938-0908b.png
后便差(同上/)
历代历法疏密太史公历书是说太初然却是颛帝四
分历刘歆作三统历一行大衍历最详备五代王朴
司天考亦简严然一行王朴之历皆止用之二三年即
差王朴历是七百二十加去季通所用却依康节三百
六十数
推月大小之法问历法何以推月之大小曰只是以每
月二十九日半九百四十分日之二十九计之观其合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938-0908c.png
朔为如何如前月大则后月初二日月生明前月小则
后月初三日月生明(同前/)
古人有一定之法今之造历者无定法只是赶趁天之
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因言古之
钟律纽等寸分毫釐丝忽皆有定法如合符契皆自然
而然莫知所起古之圣人其思之如是之巧然皆非私
意撰为之也意古之历书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
三代而下造历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见差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938-0908d.png
舛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并同上/)
康节历法密尧舜以来历至汉都丧失了不可考缘如
今是这大总纪不正所以都无是处康节历十二万
九千六百分大故密今历家所用只是万分历万分历
亦自是多了他如何肯用十二万分(同上/)
律吕候气之法今治历家用律吕候气其法最精气之
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都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
冬至黄钟管距地九寸以葭灰实其中至之日气至灰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938-0909a.png
去晷刻不差(文公文集/)
历家算数之法天之外无穷而其中央空处有限天左
旋而星拱极仰观可见四游之说则未可知然历家之
说乃以算数得之非凿空而言也若果有之亦与左旋
拱北之说不相妨如虚空中一圆毬自内而观之其坐
向不同而常左旋自外而观之则又一面四游以薄四
表而止也(同上/)
历法先论太虚历法要当先论太虚以见三百六十五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938-0909b.png
度四分度之一一一定位然后论天行以见天度加虚
度之岁分岁分既定然后七政乃可齐耳(同上/)
天度岁日之差按尧时冬至日在虚昏中昴月令冬
至日在斗昏中壁而中星古今不同者盖天有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天度
常平运而舒日运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差而
东此即岁差之由唐一行所谓岁差者日与黄道俱差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938-0909c.png
者是也古历间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修改以与天
合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立差法以追
其变约以五十年而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大过乃倍其
年而又反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为七十五年盖
为近之(书说/)
历法不容不变历之名始于黄帝历之算定于容成夫
上稽天象下正人时非历有所不可故有起之以律者
矣累实于黄钟是以有积之以数者矣较分于丝毫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938-0909d.png
是已又有验之以象者矣作仪于浑天是已然由古迄今
言天者凡几而造历者尤非一家终不能保其历之不
变者历法之不容不变也是故黄帝起辛卯颛帝用乙
卯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此则历元
之可验者也夏四百三十二年日差五度商六百二十
八年日差八度周讫春秋日差八度战国及秦日差三
度则历差之可證者也斗分未易考也古历谓在建
星贾逵谓在牵牛中星范晔谓在斗十一度则言斗分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938-0910a.png
者为不同日度未易稽也秦历以孟春在营室五度三
统以立春在危斗六度元嘉以正月中在室一度则言
日度者为不一然历取更历之义故世代更历群言不
厌其纷诸家不嫌其异否则治历明时之语圣人何以
特取于革哉尝因是而为之统曰革之为言更也圣人
序卦至四十九而特以革卦居焉是又发明大衍之数
足以治历也
大衍演天地之数以大衍起数者自伏羲始以大衍名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938-0910b.png
历者自一行始夫衍者演天地之数也后世之历多以
古律起而一行大衍历独以易数起焉勾稽微抄分积
毫釐盖有得于伏羲之遗画君子安可以疏议一行哉
今以大衍历观之一六为爻位之统五十为大衍之母
合二始以位刚柔所以明天一地二之数也合二中以
通律吕所以正天五地六之数也合二终以纪闰馀所
以穷天九地十之数也以生乘成吾于六百而得天中
之积焉以乘成生吾又于六百而得地中之积焉自一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938-0910c.png
六至五六一七至五七一八至五八一九至五九一十
至五十生成相乘各有六百吾又于是而得千二百之
算焉一行固非拘于数者盖积黍之法可行而黍之小
大则不可积断竹之制可仿而孔之厚薄则不可均按
尺之说可验而尺之长短则不可證又孰若以无形而
御有形以不物而制有物哉吁此大衍历起于易所以
为后世之精密者欤不然唐自太初至麟德凡二十三
家何以独称美于大衍乎韩颍之至德郭献之五纪承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938-0910d.png
嗣之正元又何以祖其故智乎然而大衍起算亦不专
于易也盖岁星得于虞喜日食冲于姜岌定朔得于傅
仁均九道得于张子信而演纪之瑞日在虚一度又得
于尧之甲子此尤足以见其通而不溺于术数也
   闰法
朔空馀分以为闰尧典云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而今一岁
三百五十四日者积朔空馀分以为闰朔空者六小月
也馀分者五日四分度之一也(余大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938-0911a.png
气盈朔虚之日天道左旋日月亦只左旋但天行健一
日一夜而周常差过一度日月违天而退日是一日退
一度月退十三度有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每岁只有三百六十日馀了五日四分度之日又除
小月计六日所以置闰所馀六日为气盈所小六日为
朔虚(同上/)
   土圭
天地四游之说周礼注土圭一寸折一千里天地四游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938-0911b.png
升降不过三万里土圭之影尺有五寸折一万五千里
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东西相去各三万里问何谓四
游曰谓地之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非谓天地中间相
去止三万里也春游过东三万里夏游过南三万里秋
游过西三万里冬游过北三万里今历家算数如此以
土圭测之皆合(文公荅胡用之/)
出日纳月之法寅宾出日是推测日出时候盈饯纳日
是推测日入时候如土圭之法是也(书说/)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938-0911c.png
今人皆不识其制大司徒以土圭求地中今人都不识
土圭郑康成解亦误圭只是量表影里尺长一尺五寸
以玉为之夏至后立表视表影长短以玉圭量之若表
影恰长一尺五寸此便是地之中(晷长则表影短晷短/)
(则表影长冬至后表影长一丈三尺馀/)今之地中与古
已不同汉时阳城是地之中宋朝岳台是地之中(岳台/)
(在浚仪属开封府/)已自差许多(文公语录/)
土圭求天地之中自伏羲造盖天而土圭之制已寓至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938-0911d.png
周公稽日景而土圭之名始立迨虞氏用九尺表而土
圭之用始验其所谓土圭者所以求土地之中而稽日
景之永短也是故掌以司徒崇地官也县以阳城辨中
域也立表于夏至之日示相等也置圭于昼漏之半取
中正也然则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
阳之所和不以土圭验之其可哉要必置中圭而后可
以测日之中置南圭而后可以测日之南置北圭而后
可以测日之北置东圭而后可以测日之东置西圭而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938-0912a.png
后可以测日之西否则不足以辨千里之景也必于平
地立南表而后可以测南土之深望北极立北表而后
可以测北土之深于东方立东表而后可以测东土之
深于西地立西表而后可以测西土之深于南表影末
立中表而后可以测中土之深否则不足以辨五方之
正也由是而推證之于天则为春为夏为秋为冬验之
于地则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质之于人则多暑多寒多
风多阴举造化之大皆不外于尺有五寸之制又奚必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938-0912b.png
候气于缇室占象于浑天定晦朔于蓂荚㦲盖天地之
升降不过三万里自地以至日不过一万五千里圭之
景苟差一寸则地差千里宜矣故古人置五土圭而皆
以千里为證是必有高天下之见(颜达龙/)
   漏刻
察四时课六历观朱史漏刻经而知创物之始观陆倕
新漏铭而知造器之难夫刻壶为漏浮箭为刻则于地
四参以天一正所以察四气之盈虚课六历之疏密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938-0912c.png
故制度肇创于黄帝水火沃视于成周玉蚪增广于张
衡分箭步占于宇文恺是皆制器之源流者也孙绰以
之而著铭陆机以之而述赋宋景以之而作经殷夔以
之而垂法是皆著书以傅后者也然卫宏载傅呼之节
较而未详霍融叙分至古差详而不密则漏刻之难定
如此汉以百二十刻为一昼夜梁以百八十刻为一昼
夜则漏刻之难定又如此吁亦岂终于难定哉特考订
者不精耳盖日有百刻分之以十二时则一时有八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938-0912d.png
其馀四刻又均于九十六刻之内则昼夜长短可以推
测不然初正之法有所未知徒执弘度以究终始奚足
以言刻漏哉
   正朔
三代革命改正朔盖三代革命皆改正朔故岁首之月
不同夏以建寅商以建丑周以建子是谓三统而夏正
上顺天时下恊民事独得其正夏小正即孔子所谓吾
得夏时焉者(语注/)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938-0913a.png
三代三正之说王者受命而改正朔所以新民之视听
也故夏以建寅之月为正谓之人统商以建丑之月为
正谓之地统周以建子之月为正谓之天统孔氏以为
商汤始改正朔而周因之郑氏以为自古帝王皆然盖
不可考然以理求之疑孔氏为得之也(语或问/)
春秋孟子所言周正文定春秋说夫子以夏时冠月以
周正纪事谓如公即位依旧是十一月只是孔子改正
作春正月按今周礼有正月有正岁则周实是元改作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938-0913b.png
春正月夫子所谓行夏之时只是为他不顺欲改从建
寅如孟子说七八月之间旱这断然是五六月十一月
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这分明是九月十月若真是十
一月十二月时寒自过了何用更造桥梁(文公语录/)
三代更易正朔问子丑寅之建正如何曰此是三阳之
月若秦用亥为正直是无谓(同上/)
春秋书月不著时春秋正朔事比以书考之凡书月皆
不著时疑古史记事例只如此至孔子作春秋然后以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938-0913c.png
天时加王月以明上奉天时下正王朔之义而加春于
建子之月则行夏时之意亦在其中(文公与张敬夫/)
诸书周正之说孟子所谓七八月乃今之五六月所谓
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十月九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
但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大熟未穫此即只是今时
之秋盖非申酉之月则未有以见夫岁之大熟而未穫
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乃鲁史之旧文而四时之序
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谓假天时以立义者正此谓也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938-0913d.png
如伊川说则是周正建子之月但非春而书春则夫子
有行夏时之意而假天时以立义耳文定引商书十有
二月汉史冬十月为證以明周不改月此固然矣然以
孟子考之则七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雨苗长之时
而十一月十二月乃建戍建亥之月将寒成梁之候(国/)
(语引时令曰十一月成梁/)又似并改月号月又何耶或
是当时二者并行惟人所用但春秋既定国史则必用
时王之正其比商书不同者盖后世之弥文而秦汉直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938-0914a.png
称十月者则其制度之阔略耳
三代正朔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则商人但
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不改月号(时亦必不改也/)以孟
子七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之说考之则周人以建子之
月为正月而不改时(改月者后王之弥文不改时者天时不/)
(可改故祭祀田猎犹以夏时为正/)以书一月戊午厥四月
㦲生明之类考之则古史例不书时以程子假天时以
立义之云考之则是夫子作春秋时特加此四字以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938-0914b.png
年见行夏时之意若如胡傅之说则是周亦未尝改月
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月下所书之事却
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后月与事常相差两月恐
圣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纷更烦扰其所制作亦不如
是之错乱无章也(文公荅林泽之/)
   年号
后世年号不可废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
契天下事有古未之为而后人为之固不可无者此类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938-0914c.png
是也如年号一事古所未有后来既置便不可废胡文
定却以后世建年号为非以为年号之美有时而穷不
若只作元年二年三年也此殊不然三代已前事迹多
有不可考者正缘无年号所以事年统纪难记如云某
年王某月个个相似更无理会处及汉既建年号于是
事有条有纪属而可记而今有年号犹自奸伪百出若
只写一年二年三年则官司词诉簿历凭何而决少间
更无讨理会处(文公语录/)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938-0914d.png
年号择字之义向改庆元年号时先拟隆平某云向年
改隆兴时有人议破以隆字近降今既为说破则不可用
又曰淳熙字本作纯字人有言此字必改言未既而改
淳字矣盖纯字有屯字在傍又曰真宗是杨大年拟进
丰亨字上曰做子不了不用以此观之用字岂可轻也
(同上/)
   遁甲
不待蓍龟之卜考黄帝内傅而知遁甲之始观事物纪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938-0915a.png
原而知遁甲之名盖自元女授黄帝法有九天九地八
门六甲之冲而后始有遁甲之说其命名取义实以六
甲相遁焉今之所谓三式者盖并太乙六壬是已故风
后演为千八千局太公约为七十二子房定为一十八皆
所以研穷遁甲之精微也伍子胥有文信都芳有经葛
洪有图又所以发明遁甲之秘诀也推前事于既往
定来事于将然盖有不待抵龟而决挂蓍而卜也故为
之说曰读武王之须臾不若读荣氏之开山图诵刘宝
群书考索 别集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938-0915b.png
真之龟经不若诵杜仲之三元书阅王琛之风角六情诀
不若阅僧一行之十八局记
 
 
 
 
 
 群书考索别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