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867-0375a.png

采芹录卷二
明 徐三重 撰
先圣木主自洪武时已易设于太学盖圣朝卓见超出
万古者也天顺间林恭肃知苏州府因庙像损坏奋
然曰塑像非古我太祖易于太学百年敝习乃革使
未坏犹当毁之今因坏而易有何不可或以毁圣贤
像为疑公曰此土泥岂圣贤耶孔子生于佛教未入
卷二 第 1b 页 WYG0867-0375b.png

是遂并从祀诸贤俱易木主丘文庄亦云三代以前
祀神惟有木主自佛教入中国始有塑像姚燧比例
有造泥人铜人像者门诛则泥人固非前古祀圣人
法也圣祖诏毁郡邑城隍塑像用其土泥壁以绘云
山载在令甲遵圣祖之制以革千古敝习岂非万世
儒道之幸欤观二公语则知国初太学所设一时虽
未遂通行而有识之论已皆心折此举望釐正久矣
卷二 第 2a 页 WYG0867-0375c.png

撤塑像易以木主数百年陋妄敝事一旦尽革遵典
章以光大祀明神道以崇圣灵乃宇宙不易之定论
定制神圣复起必无能别有异议者若乃浅陋俗见
欲以衮冕名号荣大圣固失之无识而缁羽诡徒欲
援大圣以扶彼说至诎而参诸老释之行既难与言
万世名教正当以国典裁之耳
弘治元年诏考正孔庙从祀名位当时建议者张给事
卷二 第 2b 页 WYG0867-0375d.png

政欲黜戴圣刘向马融何休王弼贾达王肃杜预而
别建启圣祠祀叔梁纥配以颜无繇曾晢孔鲤孟孙
氏二议最为允当谢祭酒铎欲黜吴幼清谓其仕不
义亦非苛责者事下廷议吴学士宽则谓从祀苟有
益于经传则马融扬雄昔皆不废倪侍郎岳亦谓马
融王弼之徒其立身不无可贬然六经赖以复存其
说何可尽废一时平章乃以意见不同卒无施行至
卷二 第 3a 页 WYG0867-0376a.png

建设启圣配从皆如张程谢三公之议至于去土像
设木主改封爵而称先师贤儒礼正义当极为尊隆
文物典章卓越万古非圣明之主不能为此举动也
窃谓此事所当持论者岂以先圣之崇祀由其但为
经传耶抑以巍巍道德云也诸人所讲授未能妙契
先圣微言大义而人品志行又不无有间于名实岂
应以空言论著遂得参洙泗群贤之行此正尚论者
卷二 第 3b 页 WYG0867-0376b.png

高皇尝与儒臣论学术陶姑孰安对曰道之不明邪说
害之也上曰邪说害道犹美色眩目鲜不为惑自非
豪杰不能决去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正道不兴
天下乌得而治公顿首曰此诚探本至论夫邪说之
害莫甚佛老圣祖在御于浮屠大有约束创立庵寺
有禁私自披剃有禁书疏求财有禁游僧无册有禁
极不欲令其蔓衍任其猖狂盖邪正所关治乱圣明
卷二 第 4a 页 WYG0867-0376c.png

久沉溺之徒己繁且自三代后口分无业凡惰游饥
迫残毁孤独数者咸窜入依泊其中苟未有以处之
不得不开此容纳之俾暂以安其生理靖其异志但
为限有数为防甚严需之岁年民生日裕而不肯为
为者又非所好而欲自脱则潜消嘿塞之机在是至
于邪妄害正其惑世如淫冶祸人如疢毒早辨决去
当如援溺沃焚必不可一日使其说诪张于世入人
卷二 第 4b 页 WYG0867-0376d.png

圣有道真主哉后之学者妄附邪说而甘为异徒不
惟自绝圣贤名教其于宪章昭代亦大乖不倍之义
矣
永乐二年七月有饶州人朱友季献所著书毁濂洛关
闽之学上怒曰此儒之贼也押至饶州声其罪杖之
焚所著书成化二十年无锡人陈公懋删改朱子四
书集注进呈命毁之仍递回有司治罪我朝尊圣崇
卷二 第 5a 页 WYG0867-0377a.png

蒙如未视而敢妄言訾议程朱吾知其人耳窃虚空
浮诞之语又自无真得以辨识是否误谓其说新奇
可以附托为名自掩菲薄遂以欺人亦明自欺然其
狂肆不检理法难容国典所裁卒伏显僇夫亦天意
卫道殛灭其乱正之人耶(万历间有闽人李贽罢官/自髡为僧著书邪妄不经)
(所行亦狂恣为言者疏其罪状下/旨捕系毁其书贽随自尽狱中)
濂洛关闽之学传述孔门而朱子又集其大成折衷
卷二 第 5b 页 WYG0867-0377b.png

分邪正我圣祖造士兴贤一以四书五经性理而又
广蒐诸儒论说辑为大全颁布诵法盖圣贤之传受
大儒所发明灼然表正正的尽塞它岐矣奈何更有
疏浅冥悍之徒妄以陋闻诐见诬诋先知变乱白黑
离经叛道公肆猖狂先朝鸣罪正法允为天理人常
大计但觉尚有宽典而非枉滥也夫道无异旨学有
同归何以经传大明之馀复见纷纭乖错之辈至几
卷二 第 6a 页 WYG0867-0377c.png

迂妄之说易眩好为不经者侈口放议于前中鲜自
执者闻风群和于后不复以实诣真修默成往训而
相率传声托影自喜新奇乃至雾塞人彝有乖维世
之大教蝇乱圣典蔑弃性命之微言邪说暴行正属
斯徒天下之乱由兹流弊昔人谓其害甚于洪水猛
兽夷狄篡贼盖推隐甚密比类甚严也夫大圣人不
杀无道而独于两观之僇绝无不辜之疑岂其罪真
卷二 第 6b 页 WYG0867-0377d.png

乱正之毒祸渐而人易浸淫祖宗之罪二人仰见有
道圣明之独觉而一时匡辅诸贤亦大有遵圣崇道
能分析其是非者猗欤休哉
高皇尝谕詹尚书同曰古人文章明道德通世务如典
谟之言皆明白易知无深怪险僻之语孔明出师表
亦何尝雕刻为文而诚意溢出至今使人诵之自然
忠义感激近世之士辞虽艰深意实浅近即使过于
卷二 第 7a 页 WYG0867-0378a.png

时务者无事浮藻数语曲尽古今文章之虚实即往
代才人奇士识见议论求一得或几于此不能也岂
非天纵圣明哉窃怪后之作家剽摘隐异补缀艰涩
刋削脉络以拟古易置次第以当奇骤句之须深心
定其短长再绎之则理意已乏韵味所云道术世故
者尤蒙然无少当也大都自中叶后浮丽萎薾乃一
变而至是但能反其柔靡而实踵其浅薄然于近古
卷二 第 7b 页 WYG0867-0378b.png

馀响呜呼岂真有关乎世运然耶当代考文之主仰
思圣祖明谟必有以振起釐正之以求实得实用也
元初设国学许衡为祭酒每谓蒙古生质朴未散视听
专一苟置之好伍曹中涵养三数年将来必能为国
家用夫沉厚之气往往出于颛蒙而风声一漓便难
援拔夫士已坏于声华功利而欲求其实德行能难
矣此中世人士多不迨隆兴之初也又尝问诸生书
卷二 第 8a 页 WYG0867-0378c.png

行不贵徒说夫理在躬修乃称贤士不知后世言语
文章便足为其实行否而用人者又何所赖于言语
文章也又云教人与用人正相反用人当用其所长
教人当教其所短夫用人不问其长资途已耳教人
不察其短课试已耳夫教而后用用必待教社稷生
灵大计孰重于此乃所教所用果于世道咸所需乎
此中代所以罕真才善治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867-0378d.png

之上而欲望师道之立可乎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
求经明行修者身尊师之庶可以观感而化矣呜呼
经明行修乃士之的今学校立师与师之训士果是
物乎夫使守令能尊师经明行修之人则可以移风
易俗奚止训育士类
宋景定甲子诏崇经术考德行谓进士科弊久蠹滋穷
经学古者或病于词华慎德砺行者难究其蕴奥高
卷二 第 9a 页 WYG0867-0379a.png

才愈乏家殊俗而风益漓至于冒国法以苟营假儒
冠而挟策俚言乱雅剿说趋时使习之者反贼其良
而取之者莫任其咎人情至此咸欲变通盖尝披阅
先朝名臣奏议其论取士之法非一惟程颢颐兄弟
深知治道酌古通今纲条详明用意纯切令三省详
议参酌其可行者条具以闻务于科举令中无大更
张以妥安士心而于进士举之外所以崇尚经术考
卷二 第 9b 页 WYG0867-0379b.png

风庶几丰芑之仁垂之万世按此诏发于理宗时其
言科举之弊士术之乖最明切矣第荣利之习相沿
日久道德之具举世蔑闻一旦欲以抡才不独下之
人未识趋向而上之人亦末由措手科条也至欲就
科举令中不大更张以妥士心则经术尚可以敷文
折理德行必难以空言求合若必于进士举之外合
经术德行以取士非荐举徵辟之制不可第恐行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67-0379c.png

其于道术高行非不极意尊崇然才非英明下无同
德鼓舞非素耳目难亲欲遂复成周举士之令言何
容易也
洪熙时郑府审理正俞建辅言进贤之路莫重于科举
近年宾兴之士率记诵虚文为出身之阶其实才十
无二三盖有年未二十者虽称聪敏然未尝究心修
已治人之道一旦侥倖挂名科目而使之临政往往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67-0379d.png

审访务得博古通今行止端重年过二十五者许令
入试比试则务选其文词典雅议论切实者进之会
试尤加慎选庶几士务实学而国家亦得贤士之用
上谕礼部行之论者谓科举法若用建辅言可救时
事一半近时止以正文体去钩棘为救弊者未为知
本其说然矣又谓知本之论莫善于唐杨绾之疏考
绾议欲去明经进士而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67-0380a.png

之士问经义对策而等第之此于选举法善矣而教
养之术不正且豫终为苟道若始终造就选用之法
莫备于宋程纯公学校取士劄子谓宜先命推举明
道好学之士延聘至京俾与诸儒朝夕讲明正学稍
久则择其道明德立者为师自太学以次及于天下
州郡县县令每岁与学师以乡饮礼会众推举经明
行修材能可任者升于州州郡岁会举如县法以宾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67-0380b.png

士朝廷明试辨论而命秩焉大要所选皆以性行端
洁居家孝弟有廉耻礼逊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夫
既一以道德仁义教养之又专以行实材学升进之
去其声律小碎糊名誊录一切无义理之弊不数年
间学者靡然丕变矣岂惟得士浸广天下风俗将日
入于正王化之本也此实至当不易之定论但三代
教化陵夷日远一旦振起其难数端师儒卒未易得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67-0380c.png

以必能察其实任事者安保必无所私登用者安得
尽行所学此正在主张世道者以躬行心得为规矩
准绳合天下之公辨正邪之路则庶其无或失人而
古圣帝明王之治可期也
按古者四十曰强而仕盖少闲孝弟谨信诗书六艺以
正其习长而穷理尽性进德修业以成其材道明德
立四十而后选举及焉入则干国利民出则总师专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67-0380d.png

之质非知道则德性未充敏博雄杰之材非务学则
义理未彻以此树功济世宁免小立偏成大约至四
十而渐教积修行孚实懋不惟人才至是莫能隐其
真即举人者亦明见定品而必无爽失矣
生员纳粟纳马入监之例始于景泰初年时土木变后
国赋不充为此权宜之术暂救时艰原非常法定制
且限额甚寡当时意亦自知非体也此后遂为一切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67-0381a.png

之场朝庙之上司牧之间以此物博得者大半夫祖
宗举辟徵召之典后世绝不复行而此等一作法便
相沿不已且朝廷以货取之而苦责其不贿无乃淆
其源而欲食其流乎
弘治五年王端毅公为冢宰具奏停止生员吏典上纳
事例其疏谓自有此例杂进者日多一日以至正途
监生吏典因而壅滞不得出身候选多至十五六年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67-0381b.png

况此等今日既以财进他日岂能以廉律己欲不贪
财害民天下治安何由可得十四年掌国子监礼部
右侍郎谢铎上言宜塞捷径以澄国学之源谓人才
选之科贡犹恐未精奈何近年以来大开旁径如纳
粟纳马之例即它日贪利害民之谋鬻爵卖官前史
所鄙此等风声岂盛世所宜有哉今边事方殷谋国
之徒必有以此策献者万一再行则彝伦之堂竟为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67-0381c.png

之弊一则弊于选法开贪浊之门一则弊于兴贤伤
作人之体夫太学所以培育英隽吏部所以铨别庶
材而上纳一节至彼此俱弊持筹之人何不一念而
恒出此议至屡闭而复屡开岂万方供输绝无复别
可斟酌者耶且此事实亦前代所未有闻其卖官鬻
爵者以私营之非公行也一人创之非常制也我朝
此例盖创立于土木大难之后一时国势仓迫参较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67-0381d.png

不虞后代便宜之徒遂指为旧章目为奇画荡败冠
冕汗蔑教化以取办目前之需苟塞应时之责罔顾
国体士行吏道民生胥由此滋蠹此何但苟且谋国
不足称长虑之盖臣抑其人不耻言利得无心市井
驵侩之心乎
高皇祖训不设丞相著令甚严当时事皆亲裁文翰亦
多出睿思文皇始设内阁选儒臣以备顾问代笔札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67-0382a.png

政权重势尊居然丞相之事但未正名位以避祖宗
禁令耳自后遂为典故历世不易其初尚不拘员局
但入阁与机务者即是后多由翰林序进遂以入馆
为登枢之路而文苑政府乃为一途宣庙而后以别
衙门入者惟天顺时李薛嘉靖间张桂方夏李文达
以英庙亲政向信张桂方夏以世庙密谟汇征皆九
重所特简也若凭举知为必当信同升为必公则类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67-0382b.png

然亦不得不尔何者庶政难亲已须委代假借既久
事任遂归梦卜无凭需之官次无足怪也大抵事柄
不在上必在下不在外必在中已不在上不得不下
与其中也宁令在外圣祖之意必欲外而上今日之
事恐其下而中是宁得已乎前者阁臣诏旨称名称
卿称先生后直云元辅次辅盖亦遂以宰相目之矣
呜呼但使任皆忠贤官不侵揽庶不大失圣祖作训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67-0382c.png

国家何以罢革中书乃鉴前代独任之弊因一时逆节
而断自圣衷令事有分属势无兼擅至长计也何以
旋设内阁继体守文未亲遐隐一自庶务能无滞疑
商确咨询不得不需俊乂盖开天之雄断岂易尽袭
于抚盈文皇已不免旁求而仁庙遂有此逊语矣然
则内阁与中书异欤曰易其名耳其实则同易其名
祖宗训命森严也居其实一人聪明所寄也曰内阁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67-0382d.png

中书曰势必至是也曰国家旧典分曹受事而乾刚
独裁盖即散中书之权于六部而何以六部卒不得
侔中书也曰职不相统耳曰假令今日一人躬勤六
卿尽瘁而内阁以庶僚匡直献替可无阙事欤曰此
祖宗所以纲维宇内者奚而不可也曰倘九重端拱
而受成六卿各司而无统既以代言总理之责付之
内阁相延既久事任日隆今欲复如祖宗之制不适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67-0383a.png

在周官其人岂可以艺文求欤岂可以官途格欤岂
可以优游清华养望欤岂可以干敏小局登庸欤当
历试外内之艰明扬德器之重学果足以格非正物
绩曾效于干国利民考乡国素节之允符合朝野推
贤之舆论其进也专以赞襄启沃调燮平衡寄一世
之命则置其身家念社稷为安则不承喜怒至于上
假恩威下侵职业非惟不见诸迹抑且不萌于中此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67-0383b.png

又安论前后衔级之崇卑也乃若一人以亲揽为明
不妨兼听六司以官守为重不苟私徇毋令壅蔽得
行太阿潜向此又圣祖昔日防维之良法深意所以
永塞未流之弊者岂得以时移事变而忽乎
唐太宗问王圭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
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
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法之所以益衰也太宗甚善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67-0383c.png

终唐之世抡才格于诗词既非通经学古之实而柄
用率多浮薄杂出欺妄误国之奸一代纪纲风教皆
无足言正由忽略儒术不识三纲九经之训故也后
之取士用人毋更因循陋辙而思其人信可以敦教
化厚风俗者则不得以薄艺小材进矣
国家设科举为登晋贤良之路然非得已夫贤良之路
最末于艺文高皇初意欲专选举罢科目盖明骘才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67-0383d.png

将来选举之弊有更甚于科目科目虽未足灼见贤
良亦徒取其公云耳奈何更有以私徇之如后来所
闻人言及间形诸摘发者呜呼国家以社稷苍生重
寄求人若饥渴患情伪之不易核不得已而辟其末
路于艺文特欲借诵法先圣之门希幸获有德有言
之彦膺此任者倘亦思艺文之间如何可以卜颜闵
冉季之品而庶几于不负圣祖欲专选举之深意乎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67-0384a.png

退之欧阳永叔其人矣但华实终二影响难真圣人
不免悔听宰予而汉庭遂以厌忽儒者此亦文不足
尽行之明说苟有以人事君之心正宜寝食不宁于
此彼但欲栽培桃李光映私门即此一念已不可对
越于穆何况更为幽昧如前所云然乎
贤才举士两汉犹然其后以词赋文章相延盖千载矣
柄文者不能违今之制然古人求贤之道何可昧也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67-0384b.png

曾以天人拔董生胡安定又以颜子论识程叔岂尽
属华浮耶大要醇德之士其通理自真明道之儒其
阐义必粹为主司者若果自以心得躬行之实观人
之蕴藉造诣于议论宣发而定其所养所得似亦有
必不可伪眩虚袭者独奈何剽掇摸揣一槩莫辨但
欲据夸奇鹜新之辞以识别仁义道德之彦是不求
鱼高木索鸟深渊耶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67-0384c.png

升授不免愚良混进令京官三品以上及布政按察
荐举后有赃罪并坐举者至正统二年有言专用保
举恩出于下欲仍洪武永乐吏部选除文贞复言保
举得人间有一二非才缘举主审察不至亦或实是
徇私所司不得紏举以致如此近来有等京官无人
保举造为谤语欲坏良法伏望圣断于是保举不废
至景泰初李文达极言保举之弊遂罢之夫吏部除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67-0384d.png

如日月匪人亦自难容倘端拱优閒不亲甄别则保
荐之法重其责于举主推耳目之公严一体之罚意
亦不为不善但不知举人者其人果何如失举者其
罚必行否有一于斯弊实滋矣夫君相之职专司任
人其馀众务乃在百执若庙堂之上加意人才公明
并振遐迩不遗则保举之法诚贤于资次若功罪鲜
当名实混淆则弊窦百端又不若资次尚有不明之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67-0385a.png

甚矣夫治法之不足凭也宣德初以方面大职任吏部
自举未尽得人而令在京三品以上各举所知当时
极为良法己则徇私灭公至有拜官公朝受恩私室
之议仍属吏部迁擢此后但循资序进人未必皆贤
用人又未必尽公也乃知铨叙庶官正由元首腹心
并励公明但求登晋贤良因才称事无容策其后弊
曲为堤坊若设法以祛弊法立而弊生纵令帝典考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67-0385b.png

举贤考功二者何可偏忽若圣主贤臣以公明综核务
尽名实何虑世不唐虞自举贤不足凭而试以文论
文论果足信贤良否也考功不足据而叙以年资年
资果足槩功状否也呜呼二者不足以用人而用人
者乂不得不如是不如是当更有坏乱难齐者此后
世之所无可奈何者也
宋范文正公选监司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富郑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67-0385c.png

何如一路哭耶遂悉罢之二公俱大贤藉令今人议
论必以郑公为长者然文正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
任其身之去就安危且不自顾况肯优容不肖以病
天下苍生始知富公尚有爱惜文正则以道行志惟
其是而已呜呼此可为铨核庶官之定论
小人欲内结左右外擅国威未尝不以独断之说阳愚
人主而阴制外廷李斯末年欲自脱祸以此阿二世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67-0385d.png

尧咨四岳禹拜昌言大圣人岂以独断为理耶夫人
主既已独断矣即百执事唯诺奉行足矣又恶用斯
人从中出纳假密勿之重窃平章之司以阴持庶职
而掣其股肱耶
独断之说可用之以杜小人不可用之以间君子英庙
复辟之初曹石负功专横要挟主势操执朝常呼吸
生祸福李文达以孤踪简任患群小之难御进独断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67-0386a.png

密谟微动公言之而上亦心识之用人行政由相成
者实多不专独断也至若一人深居重阴蒙蔽大奸
欲专事其间患外廷公论复有开发而假独断之说
隔中外之情使九重孤立而惟其所指点贤人正士
怀忠愤而莫可谁何此独断之奸言非正义也李斯
末年自盟罪戮以此曲媚秦主成其宗社之祸卒亦
不克自脱九族之殃盖天下后世所共斥责嗤詈者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67-0386b.png

知矣
宋真德秀奏陈五事其一谓至公之论不可忽夫公论
国之元气也元气痞鬲不可以为人公论湮郁不可
以为国尔惟今日实公论屈伸之机朝廷之上若以
言者为爱君为报国无猜忌之意而有听用之诚则
公论自此愈伸若以言者为阻事为徼名无听用之
诚而有猜忌之意则公论自此愈屈夫公论屈伸乃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67-0386c.png

亮臣愚忠也愚谓公论二字其真妄一按于天理而
公私乃别于人心既著事为明有可否不相出入不
少假借此公论之所由定也天地剖判非此无以立
极皇王代起非此无以正世是以得之则吉失之则
凶明之则治淆之则乱捷于影响信如蓍龟上自混
元下迨今日第有通塞而无存亡长国家者何可忽
诸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67-0386d.png

使者之要在精察官邪公行举劾夫周官法度在末
世则为弊秦汉律令在群下则为奸今欲以议论文
移涤除宿弊惠养元元万万不能不若径视民情之
苦乐为长吏之贤否奖善斥污不少顾忌輶轩所到
终朝可明所谓提纲行简而官肃民安视文案检括
功倍万矣
高皇帝初定天下与群臣论元氏之亡曰当元之季君
卷二 第 25a 页 WYG0867-0387a.png

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天下已非元有矣向使
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尽乃职罔敢骄奢
天下豪杰岂得乘隙而起耶夫君晏臣偷用靡赋促
古先丧败如出一途明明圣谟当为国家万年宝训
洪武时莒州日照知县马亮考满入觐州上其考曰无
劝课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吏部以闻上曰农桑衣
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不知务此而曰长于督运是
卷二 第 25b 页 WYG0867-0387b.png

县主簿成乐考绩州上其考曰能恢办商税吏部以
闻上曰地之所产有数官之所取有制若曰恢办是
额外剥削主簿之职在佐理县政抚安百姓岂以恢
办为能州之考非是尔吏部其移文讯之夫二人者
若在汉元狩唐建中宋熙宁时当考最课矣高皇帝
以其不务农桑学校抚安百姓而降黜责问无非以
惠养元元为念而风励以重本敦化之事使任职长
卷二 第 26a 页 WYG0867-0387c.png

矣四海安得不蒙其福乎
正德时王守仁疏有曰民已贫而敛不休是驱之从盗
也外已竭而殚其内是复残其本也呜呼其虑深矣
夫轻赋所以厚下足国亦以防危未有重征而民心
不摇未有财耗而举事不困古今废兴存亡无不由
此然二者原不相悖其道在大为节省而已若国库
如漏卮而直以东南数十郡作孤罍注之无事已竭
卷二 第 26b 页 WYG0867-0387d.png

此
许论计九边后祸曰若一旦改虑不为狗鼠之计则久
敝之镇不免外忧供馈之扰或生内变诚不知国事
所终此数语者当筹任计诸公所宜卧不安席而图
其一朝者也今日更有可虑者款赂之费不可复减
于外刍粟之用偶有不继于中则不待背盟弃信而
坐困之势已成又不但往日所云而已
卷二 第 27a 页 WYG0867-0388a.png

血战死命所全活殊众一时主议之人功施亦良厚
矣或又较和战利害以为相等夫国家以财养人诚
令生人而费财财安得以人等也第和戎息争虽古
今最盛美事而边方后虑则不得一日少弛乘宽暇
而益修封疆行伍则此举诚为胜算奇策若狃目前
之安为万世之计财日耗于赂遗兵日消于玩愒即
所谓若一旦改虑当不知其如何者此则后来相继
卷二 第 27b 页 WYG0867-0388b.png

惜耳
采芹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