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自动笺注)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一
隆興府石室沙門祖琇撰
公元626年
武德九年夏四月
太子建成.秦王世民怨隙巳成。
內難
而又邊境屢擾軍國務殷
傳奕妄生毀佛。
行廢教之請。
云云未決
法琳諸僧論辨之。
李黃門內德同進之于朝。
繇是悟奕等譽道
毀佛為恊私大臣
不獲巳。
遂兼汰二教施行焉。
辛巳詔曰。
釋迦闡教清淨為先。
遠塵離垢除去
欲。
所以弘宣勝業修植善根
開導愚迷津梁庶品
敷演經教檢括學徒
調伏身心捨諸染著。
衣服
食咸資四輩
自大遷謝道法流行
末代陵遲漸以
虧損
乃有猥殘之侶規自尊高。
游墮之民苟避傜役
妄為剃落託號出家
嗜欲無猒營求不巳。
致有出入
閭里周旋闤闠
驅䇿畜產聚積貨財
耕織為生沽販
為業。
事同編戶等齊人。
進違戒律之文。
退無禮
之訓。
或有躬行劫掠身自穿窬
造作奸訛交通豪猾
每罹憲網自蹈重刑
瀆玷真如虧損妙法
譬夫稂莠
有穢嘉苗
類彼淤泥混乎清水
伽藍地本曰淨
居。
栖心之所理尚幽清
近代以來多立寺舍
不求閑
曠之地。
唯趨諠雜之方。
繕綵崎嶇甍宇殊錯。
拓升隱
誘納姦邪
或有接延䣑邸隣近屠沽
塵埃滿室腥
盈路
徒長輕薄之心。
有虧崇敬之義。
老氏垂化
本貴冲虗
養志無為遺情外物
全真守一是玄門
驅馳世務尤乖宗旨
應期御宇興隆教法
志思
益情在護持
欲使玉石區分薰蕕有辨
長存妙道
福田
正本澄源宜從沙汰
諸僧道士女冠有精
懃練行守戒律者並令就大寺居止
供給衣食
乏短
不能精進無行業。
弗堪供養者。
並令罷道
各還桑梓
司明條式
務依教法
違制之事悉宜
停斷
京城留寺三所二所
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
所。
餘悉毀之。
六月四日秦王府兵內難
太子
齊王
高祖秦王皇太子
付以軍國政事
是月
癸亥大赦天下
停前沙汰二教詔。
甲子高祖遜于位
太上皇
太子即位東宮是為太宗。」
【論曰。
舊唐史稱傅奕雖究陰陽之書。
亦自不信
云。
庾儉太史令耻以術䆠乃薦自代。
為令。
同列
排斥其短。
不以為恨。
識者
而嫉奕躁訐。
於戲
為人淺狹如此
其後稱巨
儒者乃竊其餘論而宗師之。
毀黷釋氏疏。
當時
正義大臣皆鄙其說。
內官張道源稱其合理
祖雖曰聽之。
及觀其詔始終推美吾道
特汰去
偽濫虧損大教者耳。
令下。
閱月太宗昇儲位。
停其詔。
天意人事有以夫。】
公元627年
貞觀元年
太宗對群臣太息曰。
大亂之後
難治
乎。
諫議魏徵對曰。
大亂之易治。
譬飢人之易食。
帝曰。
古不云乎
善人為邦百年
而後勝殘去殺
曰。
此不
聖哲之論。
聖哲之治其應如響
蓋不其難。
僕射
德𢑱(與基切)曰。
不然
三代之後澆詭日滋
秦任法律
雜覇道。
欲治不能
非能治而不欲。
徵書生。
好虗
論。
亂國家。
不足聽。
徵曰。
五帝三王不易民而教。
帝道而帝。
王道而王。
顧所行如何耳。
黃帝蚩尤
七十而戰勝其亂。
因致無為
九黎害德。
顓項征之。
克而治。
為亂
湯放之。
無道
武伐之。
湯武身及太
平。
若人澆詭復樸
當為鬼為魅。
尚安得而化
之哉。
德彝不能對。
然腹以為不可
帝雅以徵對為然
他日帝甞召傅奕賜之食而謂曰。
佛道微妙
聖迹
師。
報應顯然有徵驗。
汝獨不悟其理。
何也。
弈對
曰。
佛是西方桀黠欺訹夷狄
及流入中國。
尊向其教。
邪僻纖人摸寫莊老玄言飾其妖妄
無補國家
有害百姓
帝惡其言。
不答。
自是終身不齒
公元629年
三年七月蝗害稼。
帝在苑中掇蝗而言曰。
民以糓為
命而汝害之。
是害吾民也。
百姓有過予一人
汝而
有靈當食朕身無害吾民。
將吞之。
左右恐致疾。
遽求
代。
帝曰。
所貴移災朕躬
何疾之避。
遂吞之。
由是終帝
世蝗不為害
冬十二月癸酉詔曰。
有隋失道
九服
騰。
朕親總元戎致茲明罰
其有桀犬嬰此湯羅銜鬚
義憤
終乎握節各徇所奉。
咸有可嘉
日往月來逝川
斯遠。
切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
八難之間永纏水炭
愀然疚懷無忘興寢
所以樹立福田濟其營魄
可於
建義以來交兵之處。
義士凶徒殞身戎陣者各建
寺剎
招延勝侶
法鼓所振變炎火青蓮
清梵
聞易苦海甘露
所司量定處所并立寺名。
支配
徒及修院宇
為事條以聞。
稱朕矜哀之意。
仍命虞
世南.李伯樂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
等為碑銘紀功業(巳上見舊史)。」
【論曰。
周文王興澤枯骨
天下歸仁焉。
宗方建太平
而亦首刱佛寺殞身戎陣者薦冥
福。
嗚呼
太宗可謂神道設教
德被幽明
區區
骨之比也。】
公元630年
四年十月天下斷獄死罪二十有九人
東南薄海
西
極于嶺。
窮玄塞。
不閑
行旅不賷粮。
取給於路。
五文
天下大治
蠻夷君長襲衣冠帶宿衛
帝喜
謂群臣曰。
魏徵勸朕仁義之効也。
不令封德彝
見之。
追念初平天下時手千餘人不及太平
即以御服諸寺
命僧禮懺薦擢焉。
是歲雙峰四祖道信大師匡山
絕頂
牛頭山
紫雲如蓋
下有白氣橫分六道
以為異人
往求之。
法融禪師其中
每惟宴坐見人不起
拜之亦不[(厂@((既-旡)-日+口))*頁]。
世號懶融。
入山見之問曰。
在此何為
融曰觀心
祖曰。
觀者何人。
心是何物
愕然無對
身起曰。
大德自何來。
甞識道信大師否。
祖曰即貧道
是也
再拜請示心法
祖曰。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妙德在心源。
一切戒定慧門神通變化悉自
具足
不離汝心。
一切煩惱業本自寂寂
一切因果
皆如幻夢
無三果可出。
菩提可求
人與非人性相
平等
大道虗曠絕思絕慮。
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無
欠少。
與佛何殊
汝但任心自在
莫作觀行亦莫息心
莫起貪嗔懷愁慮。
蕩蕩無礙任意縱橫
不作諸善
不造眾惡
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
快樂
無憂
名為道
融曰。
心既具足
復誰是佛。
又誰為心。
祖曰。
非心不問佛。
問佛非不心。
融曰。
不許觀行
於境起時如何對治
祖曰。
境緣無好醜
好醜起於心。
心若強名
妄情何由起。
妄情既不起
真心徧知
汝但隨心自在
無復對治
即名常住法身
無有變易
吾受璨大師宗法門。
今以付汝。
汝諦受吾言。
可止
此山。
當有五大士紹汝玄化
受法歸于雙峰
公元633年
七年三藏法師玄弉天竺求法。
達于王舍城
弉生
偃師
陳氏。
隋季出家具戒
愽貫經籍
每慨前代
譯經多所訛略
志游西土訪求異本參訂焉。
以三
抗表辭。
帝制不許
私遁
原州玉關
抵高
昌。
昌王麴文泰奉弉行資
護送達于罽賓
僧伽
論師決俱舍.因明.大毗婆沙等論。
大林國從婆羅
門學中論異道典籍
婆羅門七百餘歲。
至僕底
國從伏光法師學對法.宗顯.理門等論。
那伽羅國
從月胃論師眾事分毗婆沙。
至祿那國從闍那屈
三藏經部毗婆沙及薩婆多部辨真等論。
至麴
闇國從毗邪犀那三藏學二毗婆沙。
王有勝兵十萬。
雄冠西域
弉與胡啇八十許人殑伽河。
彼俗以人
祀天
弉與諸啇被執。
以弉風度特異將戮以祭。
俄大
風作
塵沙漲天。
晝日晦瞑。
彼眾震懼
以弉為聖人
釋之。
中天竺大乘居士為弉開瑜伽師地
即入
王舍城
預聞弉至具禮郊迎之。
安置陀寺。
七寶所成。
僧以萬數
弉見上方戒賢論師春秋
百有六。
道德西土宗師
號正法藏
國主十城
賦奉之。
弉啟以求法意
咨嗟流涕曰。
吾頃疾病
公元636年
死。
忽夢文殊大士謂吾曰。
未應厭世
後三年震旦
大沙門從汝受道。
自爾來今三稔矣。
於是慰喜
交集
有同宿契焉。
見王
王給象車從者三十輩。
供上饌。
饌有龍腦香乳蘇蜜及大人米。
香聞百步
國產不多。
君長與后及主法上德與焉。
弉寓其
從正法藏窮探大乘祕奧
日益智證云。
公元635年
九年十月法師玄琬卒于延興寺。
遺表聖帝明王
賞罰三寶不濫。
痛憫沙門犯法不應與民同科
乞付
所屬僧律治之。
并上安養論.三德論各一卷
帝嘉
納。
有詔傷悼
皇太子臨吊
敕有司給葬具。
敕葬
沙門由琬而始。
十一月詔曰。
三乘結轍濟度為先。
八正歸依慈悲
主。
智慧之海膏澤群生
煩惱之林津梁品物
真體道理至仁
妙果勝因事符積善
欽若金輪
恭膺寶命
至德之訓無遠不思。
大聖之規無幽不察
使人蓋纏家臻仁壽
比緣喪亂僧徒減少
華臺
寶塔窺戶無人
紺髮青蓮櫛風沐雨
眷言凋毀良用
憮然
天下諸州有寺之處。
宜度僧尼數以三千為
限。
其州有大小地有華夷
當處所度多少
有司詳定
務取德業精明
其往因減省還俗私度白衣之徒。
行業可稱通在取限。
無人可取亦任其闕數。
聞多有僧徒溺於流俗
假託鬼神妄傳妖恠
或謬
醫巫左道求利。
灼鑽膚體駭俗驚愚。
造詣
囑致贓賄
凡此等類大虧聖教
朕情在護持必無
寬貸
自今宜令所司依附內律
參以金科
明為條制。」
【論曰。
董狐趙盾弑君。
孔子聞之曰。
惜也。
越境
乃免。
蓋越其境則君不得而臣。
無以加也。
凡吾
沙門氏。
始則遵父命而去其家。
雖去家矣猶在乎
國。
及稟勑命即日毀其形。
易其服。
無所用於
世。
故謂之脫塵絕俗之士。
奚止越其境而巳哉。
累朝吾徒四民之外。
不以臣子禮遇
之。
雖本如來之律。
其實明王之法也。
琬公臨終
致請。
太宗特下明詔
攷其簡練度人之旨及禁
妖孽敗道之徒。
皆與先佛世尊遺教脗(武粉切)合。
至於依律制刑。
尤恊春秋越境之義。
使吾徒有以
自相治也
嗚呼
聖人通天下之志。
成天
亹亹者。
太宗是矣。】
公元636年
十年
皇太子張士衡曰。
事佛營福其應如何
對曰。
事佛在清淨仁恕
如貪𢛓(力南切)驕虐。
雖傾財事之。
損於禍。
善惡必報。
影赴形。
聖人之言備矣
為君
明。
為臣忠。
為子孝。
福祚永。
反是則禍至矣。
太子
逆志
士衡因對以箴之。
歲有旨追相州律師惠休京城講法
辭疾
赴。
休初講大小乘而未閑律部。
以為戒本隨事
無勞師授。
開卷探賾
持犯茫然
遂詣洪律師
四分律。
凡三十番尤未極玄旨
因歎曰。
理可虗求。
通會
目見盛名宗匠未有奉法而循道者
無希驥乎。
繇是六時行業彌勵焉。
一鞋三十年不棄
暫有泥淖徒跣
或問之。
泥軟易踐。
正不欲損
信施物耳。
暮年奉律尤嚴。
或勸耆耋不堪爾者曰。
心易起。
塵境難消。
吾脫虎口
誓死奉法
豈以衰朽
素志哉。
甞誡其徒曰。
吾每聽經論。
雖二十遍猶恨功
少。
欲兼異部未皇多涉。
今時學者薄知文句
則速欲
範人
更無通貫
有窮詰莫知由緒
此法滅在人。
長夜慨嘆
況暮年開導志成器
斯猶砥礪合其
刃耳。
安能爐鎚其璞哉。
爾等深念之。
前大吾教。
無恨矣。
卒年九十有八。
公元637年
十一年有詔。
老子國家先宗號位
宜居釋氏之右。
時法智實同志十人詣闕申理
不許
駕幸
洛陽
實等隨往抗辭
以為道士三張符水醮籙之
事。
非出於老子
不宜釋氏之上。
帝壯其志於教。
宰相岑文本諭旨遣之。
固執奉詔
震怒
杖實
朝堂
民其服。
流之嶺表
實尋以不得志而卒。
年三
十有八。
初實得罪
有譏其不量進退者。
實曰。
吾固知
巳行之詔不可易。
所以爭者。
後世大唐有僧耳。
及終。
遠近者莫歎惜。」
【論曰。
春秋之法異姓居後。
太宗老氏名位於釋
氏上。
蓋取諸此也。
實公以樹教為心。
犯顏辯諍。
不可奪。
大教一旦名位之降。
釋子者有聖
在上
烏可坐視而不措一辭
孔子曰。
志士殺身
成仁
無求生以害仁。
公有之矣。
賢哉。】
公元638年
十二年
尚書虞世南卒。
手勑魏王泰曰。
虞世南
我猶一體也。
拾遺補過無日暫忘。
當代名臣人倫
的。
吾有小失犯顏而爭之。
今其云亡
石渠東觀
無復人矣。
痛惜豈可言耶。
未幾帝賦往代興亡
一篇歎惜曰。
鍾子期死。
伯牙不復鼓琴
朕此詩將
何所示。
因令褚遂良持詣世南靈帳讀畢焚之。
冀其
公元639年
神識感悟焉。
明年世南讜言有如平生
下詔
曰。
禮部尚書文懿公虞世南
德行純備
文為辭宗
夙夜盡心
志存忠益
從物化忽移時序。
昨因夜夢
覩斯人。
兼進讜言有若平生之日。
追懷遺美良用
悲悼
宜資冥福申朕思舊之情。
可即其家齋五百僧。
佛像一軀(出舊史本紀)。
秋八月
三學秀異於弘文殿論議
道士蔡子晃問
法師慧淨日。
法華稱序品第一。
未審序第何分。
淨曰。
如來入定
放光現瑞。
遠開近。
為破二之鴻基
啟一
真之由致。
此其序也。
第者為居。
一者為始。
故曰序品
第一
晃難曰。
第者弟也。
為弟則不宜稱一。
一則
應稱弟。
兩言矛盾何以會通
淨曰。
向不云第者為居。
一者為始。
先生不省名義
安能難人
忙亂曲為之
辭。
乘勝剉折
遂蒙慚而退。
淨雅與房玄齡厚善
太常褚亮所敬。
甞謂人曰。
俯視安遠
[(厂@((既-旡)-日+口))*頁]蔑生
肇。
真當獨步也。
天竺三藏波頗那羅譯大莊嚴
論。
詔淨筆授。
并敕趙郡孝恭詹事杜正倫同監護。
十三年方士世英𧮂法師惠琳著論訕毀皇宗
旨捕琳。
琳知之。
變服自繫詣闕請譴。
制旨曰。
據爾論。
有念觀世音臨刑不傷。
今詳罪犯坐大辟
賜假
七日爾可勤念之。
臨刑自免
奉制一無所念。
期詔問所念觀音感應如何
對曰。
隋季失德四海
騰。
陛下廓清寰宇道洽生靈
琳自七日巳來不念
音。
唯念陛下
帝訝其言。
御史韋琮問琳所以念朕
之狀。
對曰。
觀音至聖
垂形六道
上天下地皆為師救。
陛下御臨宸極
萬國懽心
文治至平
靈鑒無外
聖與
觀音齊等
所以唯念陛下
且琳挺志蓋弘宣釋氐之
法以助皇化
冀民懼報應刑罰遠惡也。
琳何求
而敢訕謗哉。
陛下察琳忠於所事
所謂臨刑自免
若唯讒是。
信則琳伏尸無地
琮奏其語。
有旨免刑
益州
公元640年
十四年五月壬午
并州僧道耆老抗表
太原王
公元641年
所因。
明年登封
願迀駕臨幸。
帝嘉其意召見武成
殿賜宴
因謂曰。
朕往在太原時喜群從愽戲
寒暑
公元646年
更逾二十年矣。
于時中有識帝者。
相與道舊懼甚。
帝曰。
他人之言或有面諛
公等皆朕故人
即日政化
何如
百姓有疾苦。
幸以實告朕
僧道避席奏曰。
四海太平
百姓懽樂
臣等餘年月惜一日
眷戀
化。
不知疾苦
帝悅。
及罷猶固請臨幸
帝曰。
飛鳥過故
卿猶躑躅徘徊
況朕於太原起義遂定天下
復少所
游觀
所不忘也。
登封禮畢
當與公等相見
遂厚
賜遣之。」
公元983年
【論曰。
本朝太平興國八年
日本國僧奝然至。
言其
國王傳襲六十四世矣。
文武僚吏皆是世官
太宗
顧宰臣等曰。
蠻夷耳而嗣世長久
臣下亦世官。
有古道。
中國自唐末海內分裂
五代世數尤促。
大臣子孫少能繼述祖父基業
朕雖不及往聖。
然而孜孜求治。
未甞暇逸
深以畋獵聲色為戒
所冀上穹降鑒亦為子孫長久計。
使皇家運祚
久而臣僚世襲祿位
卿等各思盡心輔朕
無使遠
獨享斯美。
嗚呼
唐太宗故老言。
詢訪
利病
皇朝太宗臣僚言。
諄諄誘以盡
輔導
各為子孫長久計。
然則太宗皆千百年
間世大聖人也。
孜孜為善小心翼翼
可謂簡易
之至。
崇高愽厚德業
與天永久無窮
也。】
「是歲有勑曰。
佛道形像事極尊嚴
伎巧之家多有造
鑄。
供養之人競來買贖
品藻工拙揣量輕重
買者不
因果止求賤得。
賣者本希利潤唯在價高
罪累
福報俱盡。
違犯經教並宜禁約
自今巳後。
工匠
不得預造佛形像賣鬻
見成之像亦不得銷除
分送寺觀從眾
酬其價直
仍仰所在州縣官司
公元640年
校。
勑到後十日內使盡。
相國蕭瑀
字時文
梁明帝子也。
九歲封新安王
國除
王妃姉。
右千牛
甞疾不肯呼醫。
自信
天命
嘆曰。
吾更餘年。
從此遁矣。
晉王踐祚
姉為
后。
聞其言。
貴之
以其不安小官
後病損。
內史
郎。
直言事。
頗為煬帝憎。
隋亂。
瑀出為河池郡
高祖入關。
書招之。
因挈郡歸。
封宋公
委以樞要
不名
呼為蕭郎
家世貴胄
武帝以來皆奉佛清
公元976年
修。
瑀及其孫勉精嚴尤甚
太宗即位入相
既而房.
得君事任稍分。
不能少望
甞乞度為僧。
帝許
之。
尋度不能而止。
兩朝
五入相位
年七十四
薨。
瑀性忠鯁
雅薄福貴。
屬文
通儒顧輩皆高其
才。
唐史稱之曰梁蕭氏江左
有功在民。
厥終無
大惡
寖微而亡。
故餘祉及其後裔。
自瑀逮遘。
八葉
宰相名德相望
與唐盛衰
世家盛古未有也。
公元641年
十五年五月戊辰
帝幸宏福寺。
大德道懿等五人
賜坐。
諭以剏寺。
專一追祟穆太后
言發涕零
懿及
左右哽咽逡巡
自裂疏。
施絹二百匹。
自稱皇帝
薩戒弟子
回向罷。
[(厂@((既-旡)-日+口))*頁]謂道懿等曰。
頃以老子是朕
先宗。
令名在前
卿等應恨恨也。
道懿曰。
陛下
祖宗
成式
懿等蒙荷國恩
安閑學道
詔旨初下咸
懽悅
詎敢有恨。
帝曰。
尊祖重親
有生大本
故先
老子以別親疎之序。
非不留心於佛也。
自有國以來
未甞剏立道觀
凡有功德並歸僧舍
往日操戈
陣。
未始縱威濫殺
所在戰場立佛寺。
至於
原舊第亦以奉佛。
存心如此
卿等想未諭也。
道懿
等遽起趨謝。
帝曰。
少坐。
此是朕意。
不述則人不知。
時向熱。
寺宇未備。
今所施可別造經寮。
令眾寬展
行道
秋八月法師法順卒。
順姓杜氏
亦稱杜順
少為隋文
帝所重。
月俸供之。
百姓有病。
順對之危坐
少頃
愈。
或生而聾者。
順召之與言。
耳即聰。
或生而啞者。
就與之語。
能言
或狂而癲者。
使人領住。
向之禪
定。
少選即拜謝而去。
又甞臨溪
侍者不可濟。
順率同涉。
水即斷流
神跡類如此。
而順隤然初不
介意
尤䆳華嚴宗旨。
帝素敬重之。
引入宮禁
善氣
妃主戚里諸貴奉之有如生佛
華嚴法界
觀門。
弟子智儼尊者傳其教。
公元642年
十六年三藏玄弉法師王舍城入祇羅國
國主
迎之。
巳而問曰。
國有聖人出作小秦王破陣樂
為我言其為人
弉粗陳帝神武削平天下
躬行
舜之治。
其王大驚。
東向稽首曰。
當朝觀。
與師偕行
也。
弉因出所撰制惡見論似之。
欽歎曰。
此論一出
可謂日光既昇。
螢火奪明矣。
即以青象名馬助弉䭾
而還
公元643年
十七年八月四日
原州鴻池谷忽有五石
皆青
白文成字曰。
高皇海出多子
元王八十年。
太平
天子李世民千年
太子李治燕山人士樂大國主
尚注譚弉文仁邁千古
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風
才子
七佛菩薩上果佛田天子
文武貞觀昌。
聖延四方
不治示孝。
仙戈八為善
原州奏于朝。
若不甚顯。
群公擬定
粲然明著。
十一月辛卯
有事南郊
遣使玉帛原州鴻池谷祭之曰。
天子(諱)祚繼鴻業
君臨寓縣。
宿興肝食無忘於政。
道德齊禮愧於前脩
有成命表瑞徵符。
文字粲然
曆數惟永。
既旌高廟之業。
又鍚眇身之祚。
於皇
子治亦降貞符
具紀李氏石言
仰瞻霄漢空名
造。
甫惟寡薄彌增寅懼
敢因大禮重薦玉帛
上謝冥
靈之貺。
以伸祇慄之誠。」
【論曰。
瑞石發於自然
所以太宗盛德而示
靈祚之永也。
舊史列于本紀
歐陽文忠公刪入
五行志。
以謂則天慈氏
中宗號佛光王
即佛菩
薩之驗也。
夫唐有天下
傳世二十。
高祖武宗
釋氏正信微薄
餘皆佛法地位中人
七佛
菩薩上果佛作世界主。
隨宜示現游戲生死耳。
奚止中宗則天而巳哉。】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