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自动笺注)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二
隆興府石室沙門祖琇撰
公元645年
貞觀十九年正月丙子
法師玄弉經像歸于京師
留守房玄齡舘于弘福寺
表聞帝。
壬辰弉如東都
二月己亥見于儀鸞殿
帝曰。
師去何不相報
對曰。
去時
表三上。
誠願微淺不蒙諒許。
無任慕道之至。
乃輙私行
專擅之罪惟深愧懼。
帝曰。
出家與俗殊
隔。
委命求法惠利蒼生
朕甚嘉焉。
不煩為愧。
山川阻遠方俗異心
恠師能達也。
對曰。
弉聞乘疾
風者造天地而非遠。
龍舟涉江海而不難。
自陛
下握乾符四海
德籠九域仁被八區
淳風炎景
之南。
威震葱嶺之外。
所以戎夷君長每見翔雲
鳥自東來者。
猶疑發於上國
斂衽而敬之。
玄弉
方足
承化育者耶。
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
曰。
長者之言。
朕何敢當。
因廣問雪嶺以西印度
境。
玉燭和氣物產風俗
八王故迹七佛遺蹤
愽望
所不傳。
班馬無得而載者。
弉既親游其地。
記憶
違。
隨問而對皆有條理
大悅曰。
師所經一百餘國。
可盡掇其山川風俗
大唐西域記以遺後來。
不亦
美乎。
奉詔將罷。
帝謂侍臣曰。
昔符堅稱道安為神
器。
舉國遵敬
朕觀法師詞吐溫雅風節貞峻
非徒
古人
實過之遠甚。
司徒長孫無忌曰。
誠如明詔
安雖高行愽識
弘法之功固不如法師躬趨聖域
討論眾妙究探宗極者矣。
車駕問罪高麗
聞法
師之還期。
引見
及對談論
不覺日莫
帝曰。
怱怱
不盡懷。
欲共法師東行省方觀俗
指揮之暇別更談
敘可乎。
對曰。
玄弉遠歸兼有疹疾
不堪陪駕。
帝曰。
向能孤游絕域
今此行如跬步耳。
尚何辭。
對曰。
陛下
東征
六軍奉衛。
伐亂誅姦。
必有牧野之功昆陽之捷。
玄弉亡所裨助
虗負道路之費。
兵刃交戰
佛制沙
不得觀視
陛下矜察
嘉納而止。
弉因奏西域
所獲梵本經論凡六百五十七部。
乞就嵩山少林寺
為國宣譯
帝曰朕。
頃為穆太后弘福寺
極為虗靜
可就彼翻譯
所須並與玄齡平章
奘因進曰。
百姓
知見
遠歸
妄有窺看
不徒廢法務。
兼慮不測
患。
願得監門官以防釁隙
帝悅曰。
師此言可謂保身
之計。
當為處分
及罷。
即別有旨差官監護
公元646年
二十年七月辛卯
法師玄奘上新菩薩藏經.六
陀羅尼經.顯揚聖教論.大乘雜集論凡五部五十
八卷
請帝為聖教序
手勑曰。
書具雅意
法師
標高行早出塵表。
寶舟而登彼岸
妙道而闢
度門。
弘闡大猷蕩除眾罪。
朕學淺心拙在物猶迷。
佛道幽微豈能仰讚
側請為序非巳所聞
重表
曰。
伏奉墨敕猥埀奘諭。
祇奉綸言精守振越。
玄奘
業空疎謬緇侶
幸屬九瀛有截四海
無虞皇靈
遠征
國威訪道
窮遐冐險雖勵愚誠
纂異懷
荒實資朝化
所獲經論蒙遣翻譯
見成卷軸未有
序。
伏惟陛下睿思雲敷天華景爛。
理苞繫表調逸咸
英。
千古飛聲
百王騰實
切以神力無方
神思不足銓其理。
聖教玄遠
非聖何以序其源。
冐犯威嚴敢希題目
宸睠冲邈不蒙矜許
撫躬
相顧失圖
奘聞日月麗天既分輝於戶牖
江河
地亦流潤巖崖
雲和廣樂不秘響於聾聵
金玉
珍豈韜彩於愚瞽
敢緣此理重有于祈。
伏乞雷雨
垂天文俯照。
兩儀而同久。
二曜而俱懸。
然則
微言神筆弘遠
鷄園奧典英詞宣揚
區區梵眾恩榮
蠢蠢迷生方超塵累而巳。
許之。
是歲法師慧稜卒。
稜以講業為時宗匠
甞謂人曰。
講說要如履劒刃決無他顧。
乃可自期精到
至是忽
青衣報天帝請講經
遂卒。
俄項遠近皆聞空中
然有鼓吹迎從之聲。
公元647年
二十一年
帝得秘讖云。
三世而後女主
武王代有
天下
遂密召太史令李淳風訪其事。
對曰。
臣據術推
之。
其兆巳成。
今在陛下宮中矣。
逾三十年當有天下
誅唐子孫殆盡
帝曰。
疑似者殺之何如
對曰。
天命
可易。
真王者不死。
徒使疑似之戮淫及無辜
今既
在宮。
巳是陛下眷屬
更三十年又當哀老。
老則心慈
受終易姓
陛下子孫不甚損。
今若戮之。
即當
復生
少壯嚴毒
況又立讎。
陛下子孫無遺類
善其言而止。
公元648年
二十二年六月
帝在玉華宮法師玄奘見於玉華
殿。
帝曰。
朕在京苦暑
就此宮。
泉石涼氣力稍佳。
然憶法師
故茲相屈涉塗當大勞也。
奘謝曰。
四海
庶依陛下而生。
聖躬不安率土煌灼
伏聞鑾輿
此。
御膳順宜
凡預含靈孰不舞蹈
陛下永保祟高
與天無極
玄奘庸薄猥蒙齒召
銜荷而來不覺
勞。
帝以法師德業冲愽儀表絕倫
欲令罷道共康庶
政。
因曰。
昔三五帝王不以六合務廣萬機事殷
能遍理。
故周憑十亂
舜託五臣
翼亮朝猷弼諧邦國
盛明之后且爾。
況朕寡昧而不寄眾哲哉。
意欲
脫緇服。
纁衣
升鉉路以陳謀
槐庭論道
何如
對曰。
玄奘微生
伏奉明詔
稱三五之君不能
獨治
寄諸賢哲共而成之。
陛下盛德含光謙讓
詞。
在理則不爾也。
何哉。
使臣至治
相靈之君
豈無臣耶。
以此而言。
不必由也。
伏惟陛下
聖哲之治
一人紀綱
萬事咸得其緒。
撫運巳來。
天地休平
外寧晏。
陛下不荒不矜不麗不侈
競競業業
雖休
勿休。
居安思危
為善承天所致也。
何預焉。
請粗
陳其梗槩。
陛下經緯八絃驅駕豪傑
戡定禍亂祟闡
壅熙。
聰明文思之德。
體元合極之姿。
皆天之所授。
假於人。
一也。
敦本棄末。
祟儒尚德
澆風季俗
淳政於上古
遵薄制。
刑用輕典
九州四海稟識懷
生。
沐恩波咸遂安逸。
此又聖心自化無假於人。
也。
至道旁通仁遠洽。
東逾日域西邁崑丘
南盡
州北窮玄塞。
彫題鼻飲之俗。
奔服左衽之人。
靡不候
風瞻雨。
稽顙屈膝
獻琛貢寶充委夷邸。
此又天威
無假於人。
三也。
獫狁為患來自久。
五帝所不止。
三王莫能制。
遂使渭河被髮之野。
鄷鄗為鳴鏑
場。
中國陵遲匃奴得逞
殷周巳來不能攘弭。
漢武
窮兵衛霍盡力
雖收枝葉根本猶存。
自是而後無聞
良䇿
陛下御圖一征斯殄。
傾巢倒穴無復孑遺
澣海
燕然之域盡入提封
單于弓騎之人俱充臣妾
若言
由人。
虞舜巳來賢輔多矣。
何因不獲
故知有道
得無假於人。
四也。
高麗小蕃失禮上國
煬帝天下
之師三自征伐
攻城無傷半堞。
掠卒不獲一人
虗喪
六軍狠狽而返。
陛下暫行提數萬騎
駐蹕強陣
破遼蓋之堅城
振旅凱旋
俘馘三十餘萬。
用兵御將
其道不殊。
隋以之亡唐以之得。
故知由主無假於人。
五也。
天地交泰日月光華
和氣氤氳慶雲紛郁
五靈
見質一角呈奇
白狼白狐朱鷹朱草
昭彰雜沓無量
億千不可徧舉
應德至無假於人。
六也。
明詔
比喻前王寄功十亂
切為陛下不取
縱復須才。
伊呂多矣。
玄奘庸陋何足以預之。
至於守戒緇門
闡揚遺法
此其誠願
伏乞天慈終而不奪。
大悅曰。
師所陳。
上玄垂祐。
宗廟之靈。
卿士之力。
朕安能
自致哉。
師既欲敷揚妙道
亦不固違高志
中書令
遂良曰。
四海廓清
九域寧晏
陛下聖德
如法
師之言。
帝笑曰。
如此
珍裘一狐之腋
大廈必眾
材共成。
何有君能獨濟。
法師自全雅操
故濫相光
飾耳。
因問比譯何經。
對曰瑜伽師地論。
帝曰明何等
義。
對曰此彌勒大士所造明十七地義
何謂十七
地。
奘曰。
六識相應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
無伺地.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
成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
依地
是為十七。
標舉綱目陳列大義
帝深愛焉。
遣使取論入宮
凡一百卷
帝自詳覽
覩其詞義宏奧
非向所聞
侍臣曰。
朕觀法師新譯經論
猶瞻天瞰
海莫極高深
頃既軍國務殷未暇委尋。
而後知宗
源杳曠。
[(厂@((既-旡)-日+口))*頁]儒道九流汀瀅之方溟渤耳。
因敕有司
秘書手寫新譯經論九部
宣賜道總管
轉流布。
率土之內同稟未聞之法。
司徒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奏曰。
佛教冲玄
天人
莫測。
本則甚深。
語門則難入。
伏惟陛下
至道照明
輝光昱日
澤霑遐界化溢中區
擁護五乘建立三寶
法師當叔葉而秀質
千載挺生
重險以求
經。
履危塗而訪道
珍異俗。
具獲真文
歸國翻宣若
菴摩之始說。
精文奧義金口之新開。
陛下聖德
所感。
臣等愚瞽預此見聞
苦海波瀾舟航有寄。
況天
廣遠使布之九州
蠢蠢黔黎俱飡妙法
臣等億劫
忻逢不勝慶幸
二十二年六月帝撰大唐三藏聖教序成。
慶福殿。
百官陪位
法師玄奘升殿賜坐。
弘文館學士
官儀以序對群臣宣讀
霞煥錦舒極褒揚之美。
其辭
曰。
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含生
四時無形寒暑
化物
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
陰洞陽賢
哲罕窮其數。
然而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
象也。
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
故知
顯可徵雖愚不惑
形潛莫覩在智猶迷。
況乎道冲
虗乘幽控寂。
宏濟萬品典御十方
威靈無上
神力無下
大則彌於宇宙
細則攝於毫𨤲。
無滅無
生歷萬劫不古
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
妙道
玄遵之莫知其際。
法流湛寂揖之莫測其源。
固知蠢
凡愚區區庸鄙
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
教之興墓於西土
漢庭而皎夢。
東域流慈
分形分迹之時。
言未馳而成化
當常現常之世。
仰德而知遵。
及平晦迹歸真遷儀越世
金容掩色不
鏡三千之光。
麗像開圖空端四八之相。
於是微言
被拯含類三塗
遺訓遐宣群生十地
然而
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
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紏。
空有之論或習俗是非
大小之乘乍㳂時而
替。
玄奘法師者。
法門領袖也。
懷貞敏早悟三
空之心。
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
松風水月未足
清華
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故以智通無累
未形
六塵逈出
千古無對
凝心內鏡
正法陵遲
棲慮玄門深文訛闕
思欲分條析
廣被前聞
截偽續真開茲後學
是以翹心淨土
西域
乘危遠邁
仗䇿孤征
積雪晨飛塗間失地
沙夕起空外迷天
萬里山川煙霞而進影。
百重
暑躡霜露前蹤
重勞輕求深願達。
周游西宇
七年
窮歷異邦詢求正教
雙林八水味道飡風
鹿
鷲峰瞻奇仰異。
至言先聖
真教上賢
妙門精窮奧業。
一乘五律之道馳驟心田
八藏
三篋之文波騰於口海。
爰自所歷之國
總將三藏
文。
凡六百五十七部。
譯布中夏宣揚勝業
慈雲
西極
法雨東垂
聖教闕而復全。
蒼生而還福。
火宅之乾焰共拔迷途
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昇。
昇墜之端唯人所託
譬夫
桂生高嶺零露方得泫其華。
蓮出綠波飛塵不能
其葉。
非蓮性自潔桂質本貞。
良由所附者高則微
不能累。
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
夫以卉木無知
資善而成善。
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
方冀
茲經流施將日月無窮
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於是御筆親書綴于新經之首。
法師奉表謝曰。
六爻
探賾局於生滅之場。
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
遠惟
羲冊覩奧不測其神。
遐想軒圖歷選普歸其美。
恭惟
陛下玉毫隆質金輪御天
先王九州
掩百千之
日月
列代區域
恒沙法界
遂使給孤精舍
盡入提封
貝葉靈文咸歸冊府
玄奘往因振錫聊謁
崛山。
經途萬里天威咫步
匪乘千葉雙樹
食頃
搜揚三藏龍宮之所儲。
研究一乘鷲嶺
遺旨
並巳載於白馬還獻紫宸
尋蒙下詔勑使翻譯
玄奘乖龍樹謬忝傳燈之榮。
才異馬鳴深愧瀉瓶
之敏。
譯經論紕升尤多
天威留神製序。
文超
象繫之表。
理括眾妙之門
忽以微生親聞梵響
踊躍
懽喜如聞授記
無任感荷之極。
手勑答曰。
朕才謝珪
璋。
言慚愽達
至於內典尤所未聞。
昨製序文深慚鄙
拙。
翰墨金簡
瓦礫珠林
得來書謬承褒
讚。
循躬省慮彌益厚顏
善不足稱
虗勞致謝
皇太子覩聖序。
遂撰述聖記。
法師進啟奉謝。
帝復
新譯菩薩藏經。
愛其辭旨微妙
因詔皇太子撰菩
薩藏經後序
其辭曰。
蓋聞羲皇至賾精粹止於龜文
軒后幽通雅奧窮於鳥篆
丹書索隱殊昧實際
之源。
徵錄錯以研幾非常樂之道。
猶且事光圖史
薰風八埏
德洽生靈激堯波於萬代
伏惟陛下
轉輪垂拱而化漸鷄園
勝殿凝流而神交鷲嶺
總調
御於徽號
文思之所窺。
般若綸言
象繫
能擬
由是教覃溟表咸傳八解之音。
訓浹寰中皆踐
四禪之軌。
遂使三千世界懷生可封
百億須彌
堤封作鎮
尼連德水帝里滄池
舍衛菴園
上林茂苑
難復法性空隨感必通。
真乘深妙
無幽不闡。
所以大權御極法流而靡窮。
能仁撫運
劫石無盡
體均相具不可思議
校美前王焉可
同年而語矣。
爰自開闢地限流沙
震旦未融靈文
隱。
漢皇精感託夢想於玄宵
晉后翹誠修多於白
馬。
有同蠡酌豈達四海之涯。
取譬管窺寧窺七曜
奧。
洎乎皇靈遐暢威加鐵圍之表。
至聖發明德被金
剛之際。
恒沙國土襲衣冠。
開解脫門踐真實路。
宮梵說之偈畢萃清臺
猊吼貝葉之文咸歸冊府
甘露普潤芽莖。
乘此慧雲遍霑翾走
豈非歸依
勝業
聖政之靈感者乎。
菩薩藏經者。
大覺義宗之要
旨也。
佛修此道巳證無生
菩薩受持咸登不退
六波
羅蜜關鍵所資。
四無量心根力斯備。
彼岸津涉
正覺梯航者焉。
貞觀年中
身毒歸化
熱坂而頒
朔。
懸渡而輸琛。
文軌既同道路無壅
法師玄弉
尋真
出自玉關長驅奈苑
天竺力士生處訪獲
此經。
歸而奏上
降旨翻譯
於是畢功。
余以問安之暇。
澄心妙法之寶。
奉述天旨微表讚揚
式命有司綴于
卷末
自是情信日篤。
平章法義不輟於口。
法師
相得之深無時暫間。
衣服臥具頻詔換易
家人
焉。
八月丙申
賜弉百金磨衲并寶剃刀
奉表謝。
略曰。
忍辱之服彩含流霞
智慧之刀銛逾切玉
謹當衣以
煩惱之魔。
佩以斷塵勞之網。
自伐而還
氣力
不逮平昔
憂生之慮。
既遇法師留神大教
稍遂平
復。
因問欲植法門之益何所宜先。
弉曰。
眾生寢惑非
慧莫啟。
慧芽抽植法為之資。
弘法須人。
即度僧為最。
帝悅。
九月乙卯
詔曰。
隋季失御天下分崩
四海塗炭八埏
鼎沸
屬當戡亂新履兵鋒
犯風霜宿于馬上
藥餌猶未痊除
比日以來方遂平復。
豈非福善
致。
京城天下諸州寺各度僧五人(時天下寺三千七百餘所。
度僧凡一萬七千餘人)。
十月車駕京師
有司北闕紫微殿西南剏弘
法院
留弉居禁中
晝則陪御談論
夜分就院譯經
十二月
皇太子文德皇后大慈恩寺成。
詔選
宿望五十大德
各度侍者六人入居新寺。
是月
辰。
太子寶車五十乘迎諸大德
并綵亭寶剎數百
具奉安新梵夾諸經及瑞像舍利等。
太常九部
樂及長安萬年音樂
京城諸寺華幡導引入寺。
帝御
安福門樓
執爐致敬
經像過盡始罷。
皇情大悅
公元649年
二十三年四月
翠微宮
法師玄弉陪駕。
談敘
奧。
帝必攘袂曰。
法師相值恨晚耳。
未盡弘法之意。
夏五月
不豫
大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入臥
內囑曰。
公等忠烈著在朕心。
漢武霍光
劉備
諸葛亮
之後事一以委卿。
太子仁孝
必須盡誠輔
導。
保社稷。
無忌叩頭流涕
帝復執太子手曰。
忌.遂良在。
國家事汝無憂矣。
己巳崩于含風殿。
年五
十有三。
史贊曰。
甚矣。
至治之君不世出也。
禹有天下
傳十
六王
少康中興之業。
湯有天下
傳二十八王。
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
武王天下
傳三十六王。
成康之治與宣之功。
其餘無所稱焉。
詩書所載有
時闕略。
三代千有七百餘年。
傳七十餘君。
卓然
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巳。
嗚呼
可謂難得也。
天下
傳世二十。
其可稱者三君
玄宗憲宗不克
其終。
盛哉太宗之烈也。
其除隋之亂比迹湯武
致治
之美庶幾成康
自古功德兼隆。
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
好大喜功勤兵於遠。
此中
庸主之所常為。
春秋法常責備於賢者。
是以
後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莫不嘆息於斯焉。」
【論曰。
君子立言之難。
其實非難
特為好惡所欺
耳。
歐陽文忠公太宗本紀贊。
雖筆高語奇傑
諸史
至貶太宗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
中材庸主所為不取
予謂文忠責備之深而
好惡所欺也。
方貞觀之世。
天下崑虫草木咸被
其澤。
至於日月霜露所至之國
欵關脩職貢。
高麗莫離支叛逆阻命
太宗身任千載道德
雄之主。
其肯坐視之。
留為子孫憂而不少經略
乎。
蓋其威德之盛。
其勢之必然
好大喜功之謂
也。
黃帝蚩尤
七十戰而勝其亂。
高宗伐鬼方
三年而後克。
太宗偏師陰山平。
駐蹕而高
麗服
黃帝高宗孔子未甞少貶。
文忠特以
太宗之疵。
庸詎責備之過歟。
太宗盛德
如此
猶曲貶之。
將恐後之君子懷免貶之難而
無意功名也。
文忠徒欲高尚其事。
而不知此亦
自蹈好大之失矣。
至於復立浮圖
所以和順道
德而齊天地鬼神之心。
開濟天下後世之人。
無窮之益也。
文忠以為不當
則是太宗暗於取捨
矣。
使太宗果暗於此
當時房.杜.王.魏之流亦因
尸祿而暗於取捨者耶。
或曰文忠韓愈為人
不得不爾。
嗚呼
文忠何忍哉。
慕人毀佛而兼弃
太宗道德
不為好惡所欺耶。
孔子立名教者
也。
老氏非毀之。
孔子禮則曰。
吾聞諸老聃
云。
孔子亦以人而廢言乎。
亦若世情好惡耶。
真佛也者
即聖凡本有之體。
毀之乃所以自毀
之也。
詎傷於真佛哉。
甞聞文忠一昔夢為勇士
輩攝至太宗之庭。
太宗怒而責曰。
文武勳烈
此。
不能逃子之貶。
何也。
文忠震懼而寤。
後欲追改
之。
而業巳進書頒行矣。
不克改。
慨然曰。
平懷
最難。
此殆非偶然而云耳。】
公元651年
永徽二年九月
四祖道信大師示寂
師姓司馬
世居
河內
後徙蘄州
生而超異
幼慕空宗
解脫宛如
夙習
紹祖位。
攝心無寐
不至席者僅六十年。
大業末
領眾至吉州
值群盜圍城
七旬不解
萬眾
怖。
師憫之。
教誦摩訶般若
既而賊眾雉堞間若有
神兵
相謂曰。
城中必有異人
遂即引去
武德中
破頭山。
學徒奔湊
一日黃梅道中逢一小兒
骨相秀異
師曰汝何姓。
答曰。
姓即有
不是常姓
師曰
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師曰汝無性耶。
答曰性即空故。
默識為法器。
侍者詣其母求之出家
母以夙
緣故了無難色
以至
傳衣付法
偈曰。
華種有生性。
地華生生
大緣與信合。
當生生不生。
遂以學徒委之。
一日告眾曰。
吾甞游盧山絕頂
破頭山見紫雲
如蓋
下有白氣橫分六道
汝等會否。
皆默然。
忍大
師曰。
莫是和尚他後橫出一枝佛法否。
師曰善。
貞觀
末。
太宗師道味。
欲瞻風彩
詔赴京師
上表遜謝
前後三返竟以疾辭。
四度使者曰。
如果不起
取首來。
使至山諭旨
師乃引頸就刃。
神色怡然
使異
之。
回以狀聞
帝彌加歎慕
就賜珍繒以遂其志。
及是
垂誡門人曰。
一切諸法悉皆解脫
汝等各自護念
流化未來
言訖安坐而逝。
壽七十有二。
塔于本山
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
儀相如生
爾後門人
敢復閉。
代宗謚大鑒禪師云。」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