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晋 (自动笺注)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第三
宋括山一菴釋本編集
明安居士劉朝卿較訂
*東晉
司馬氏。
建康
十二主。
凡一百
四年。
公元317年
|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漢劉聰麟嘉二)|(後趙石勒)|(成太宗玉衡七)|(涼西平元公寔建興五)|(燕高祖)
|(代平文帝鬱律元)|
沙門竺潛字法。
深有才解。
永嘉初
避亂過江
至是
元帝
丞相王茂弘
太尉庾元規
竝欽其風德
友而
敬之(本傳)。
公元318年
|戊寅(文興元)|(前趙劉曜光初元)|||(六)||(二)|
竺潛常著屐至殿內。
時人歎其道德高風
不省
市朝
|已卯(二)|(二)|(後趙元)||(七)||(三)|
元帝瓦官龍興二寺
丹陽建業千僧(六帖)。
公元320年
|庚辰(三)|(三)|(二)||(八)||(四)|
揚都瓦官寺竺僧敷因。
時咸謂心神有形
但妙於萬
物耳。
敷乃著神無形論。
闢之略云。
有形便有數。
有數
則有盡。
神既無盡
故知無形見者欽服
公元321年
|辛巳(四)|(四)|(三)||(成烈公茂九)||(惠帝賀傳元)|
佛圖澄
石勒曰。
王者布化洽。
四靈表瑞。
道消
則慧孛呈妖。
蒙著見。
休咎隨行
古今之常
證也。
勒甚悅之
被誅者。
免十有八(本傳)。
公元322年
|壬午(永昌元)|(五)|(四)||||(二)|
天竺多羅(此云吉友)昔讓王出家
永嘉中
此土。
過江遊。
建康建初寺說法
王導庾亮
桓彝
造門結友
時呼為高座法師
又善呪術
梵咀。
至是廣譯諸經。
公元323年
|癸未(明帝紹大寧元)|(六)|(五)|||||
明帝聰明有機斷。
晉代君德者。
一人而巳。
每崇
興福
造皇興道二寺(六帖)。
公元324年
|甲申(二)|(七)|(六)|||||
竺法神悟超絕
玄鑒過人
師於法護
護甚嘉之
燉煌立寺。
延其學侶豺狼革心
戎狄知禮。
大化西
行乘之力也。
公元325年
|乙酉(三)|(八)|(七)||(忠成公駿十三)||(煬帝紇那元)|
天竺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以法付不如密多。
曰。
聖人說知見。
當境無非是。
我今悟真性。
無道亦無
理。
示寂
|丙戊(成帝衍咸和元)|(九)|(八)||||
襄國城塹水源。
城西五里
忽暴竭。
石勒圖澄
水。
澄至源上。
久巳龜折
燒香呪之。
三日忽微流。
小龍隨出。
有頃水大至。
惶塹皆滿。
公元327年
|丁亥(二)|(十)|(九)||||
十一月蘇峻作亂
帝奔于石頭
宮城悉為煨燼
獨太
寧殿。
明帝手畵佛像于壁。
屹然不壞。
當時嗟美
神異
公元328年
|戊子(三)|(十一為後趙滅)|(太和元滅漢趙中原)||||
石勒欲戰劉曜
因以訪佛圖澄
澄相鈴音。
知必捉
又取油合臙脂掌中
舉示童子
童曰。
軍馬
一人
白晢。
朱絲縛肘。
澄曰。
此即曜也。
勒乃出戰
生擒
劉曜(晉書)。
公元329年
|己丑(四)|(後趙二)||||(烈帝翳槐元)|
七月丹陽尹高悝
金佛像于張侯橋側浦中
像自晉宋齊梁陳隋唐七代
入內供養現光瑞。
公元330年
|庚寅(五)|(趙石勒建平元)|||||
三月臨海人張系。
於海獲金銅蓮華
趺以安高悝
佛之足。
儼然符會
是夕靈像
有光屬天。
梵奏泠然
再夕而止(統紀)○是歲石勒稱大趙天王皇帝事。
佛圖澄
彌加篤敬
舉事必咨而後行
號曰大和尚
(本傳)。
公元331年
|辛卯(六)|(二)|||||
石勒愛子斌。
死將殯。
歎曰。
朕聞虢太子死。
扁鵲
能生之。
今可得效乎。
乃令告圖澄
澄取楊枝沾水。
而洒之。
就執斌手。
曰可起矣。
因此遂甦。
自是諸子
多在。
澄寺中養之。
公元332年
|壬辰(七)|(三)|||||
沙門康僧淵
康法暢支敏度等。
過江
淵通內外
暢。
兼善義論。
聰哲有譽。
譯經錄。
淵雖德逾暢度。
而以清約自處
瑯瑘王茂弘
鼻高眼深戲之。
淵曰。
鼻者面之山。
眼者面之淵。
山不高則不靈。
淵不深則
不清
以為名答
公元333年
|癸巳(八)|(四)|||||
四月天靜無風
而塔上一鈴獨鳴。
澄謂眾曰。
鈴音
云。
國有大喪
不出今年七月
死子弘立○董吉常
誦楞嚴經。
救人何晃。
得病請之。
山水暴漲
吉以救人
之急囊。
戴頭徑。
涉水而水止
著膝及上岸
失經至
晃家。
禮懺忽得經於座。
由是一村奉法(珠林)。
公元334年
|甲午(九)|(趙海陽王弘建熈元)|(二十四李雄子期)||(燕太祖皝)||
沙門法蘭
道振三河
過江居剡山。
甞有虎入房
虎自馴伏
山神常來受法弟子道䆳學業
高明
護公甞稱其有古人之風。
公元335年
|乙未(咸康元)|(趙石虎字李龍建武元)|(成玉恒元)|||(代煬帝後元)|
九月趙石虎遷都于鄴
傾心事。
圖澄衣以綾錦
雕輦
朝會引見
常侍御史悉助。
舉輿升殿
太子
卿。
扶翼前主者。
大和尚
坐者皆起。
由是國人
之。
率多事佛。
造寺廟。
削髮出家
著作王度上言
國人出家
虎詔曰朕沗君。
諸夏百姓
樂事佛者。
聽之○圖澄有法常法
二弟子。
遠在千里外。
所有
語話
澄皆知之。
於是國人
每相戒曰。
莫起惡心
大和
尚知汝凡澄之所在
國人無敢向其方。
涕唾便利者。
道化感物
如此自大東來
至澄而盛。
公元336年
|丙申(二)|(二)|||||
康法䆳撰譬喻十卷(類集眾經要事也今在藏)。
○支道根
譯經
七卷
公元337年
|丁酉(三)|(三)||||(代烈帝後元)|
竺法久事圖澄
才思俊贍
甞與康法朗等。
撰經中
格義。
以訓門徒
法朗初誓遊西域
路見一僧患痢。
停留看之。
至七日滿房皆香。
始悟其異。
於是遍遊
諸國。
精究經論
後於中山開講
門徒數百。
弟子
韶常入定
數日不起
公元338年
|戊戌(四)|(四)|(漢中宗李壽殺期改興元)|||(什翼揵建國元)|
南陽滕竝家門信敬
每設僧會
一日飯飜于地。
然無計一。
僧曰。
貧道鉢飯充足一眾
齋畢擲鉢空中
而去。
即刻木事之。
每報其家灾福云(感通傳)。
|已亥(五)|(五)|||||
是年王導卒。
通達佛理
簡素寡欲
輔相三世
倉無
衣不重帛(晉書)。
弟道寶。
辭榮為僧。
學行
焉(僧傳)。
公元340年
|庚子(六)|(六)|||||
成帝幼冲庾氷元舅輔政奏。
沙門盡禮王者
書令何充等。
不應下禮
官評博士議與合。
門下承氷風旨
為駁僕射褚翌等。
不變其脩
善之法。
所以通天下之志。
遵承先帝故。
於義為長。
氷固謂應盡敬下制謂假服飾
以凌度抗殊。
俗以傲
禮。
吾弗取也。
充等重抗表曰。
一令其拜。
遂壞其法。
善之俗。
廢於聖世
世經三代人更明聖
不為
無虧
王度氷猶以為不可
復下制曰
尊卑不陳。
不一
二之則亂。
充等三上執奏曰。
直以漢魏
不聞異議
沙門曷敢慢禮敬哉。
燒香祝。
願必
國家禮儀之簡。
蓋是專一守法
是以先聖因而
革。
不令致拜
於法無虧
其所利而惠之。
則上有天
覆地載之恩。
下有守一脩善之人。
氷議遂寢(弘明集)。
公元341年
|辛丑(七)|(七)|||||
竹林寺淨檢
見天女持五色花。
自空來迎。
騰空
直上
所行之路。
有如虹蜺
直屬于天(統紀)。
公元342年
|壬寅(八)|(八)|||||
五月成帝崩。
帝造中興鹿野二寺
集番經義千僧
(六帖)。
公元343年
|癸卯(康帝岳建安元)|(九)|||||
何準字幼道
高尚寡欲
州府交辟不就兄充。
居宰
輔之重。
權傾一時
散帶衡門
不及人事
唯誦佛
經而巳(晉書)。
公元344年
|甲辰(九月帝崩穆帝孝宗立)|(十)|(歸義侯勢太和元)||(十一)||
竺法慧襄陽
能隱身能知人。
吉凶之事(僧傳)。
公元345年
|乙巳(穆帝聃永和元)|(十一)|||||
燉煌沙門單道。
開常衣麤褐。
不畏寒暑
晝夜不臥。
餌栢
松脂小石好山居。
山鬼現形試之。
初無
懼色阜陵太守
遣馬迎之開自步行
西平一日
七百里。
秦州
公元346年
|丙午(二)|(十二)|(嘉寧元)||||
正月何充卒。
字次道
阮裕甞戲之曰。
卿志大宇
宙。
勇邁前古
審其故。
曰。
我圖數千戶郡。
尚未能。
卿圖作佛。
不亦大乎。
其後門世事佛甚精。
厥孫尚之。
及點胤等。
竝建大義
闡明佛法云(本傳)。
公元前434年
|丁未(三)|(十三)|(漢二為晉滅)|(敬烈公重華三十五)|||
趙太史奏虎云。
仙人星現。
當有高士入境
虎𢽟州
郡。
異人令啟聞。
十一月秦州剌史上奏
單道開
到鄴。
敕止法林寺
供給甚厚。
開能治眼疾
時石韜求
治之。
而即效虎。
圖澄與語終日
澄曰。
此道人觀國
興衰
若去者當有大亂
已酉年開南渡許昌
尋而鄴
中大亂(本傳)。
公元前433年
|戊申(四)|(十四)|||(十五)||
十二月佛圖澄
石氏將滅。
弟子法祚曰。
石氏
滅吾及其未亂。
從化矣。
乃遣人辭趙主季龍
龍驚
曰。
大和尚遽棄我國有難乎。
即自至寺而慰澄。
澄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脩短分定
無由增損國家
存心
佛法當蒙福社。
布政虐刑罰交濫。
特違聖典
福祐
能敷仁政祚或可延。
季龍悲慟知其必逝。
為鑿壙營墳。
至八日安坐而逝。
身長八尺
風姿
雅。
妙解深經。
傍通世論
德化㐫虐
慈洽蒼生
春秋一
百七十。
入道一百九年。
酒不踰齒。
過中不食
非戒不
履。
立寺八百九十三所。
受業門徒數千萬人
後有僧
雍州來。
見澄西入關以聞季龍
龍命發塚
唯塊石
存焉。
焉之曰。
石者朕也。
大和尚塟我而去。
吾將死
公元前432年
矣。
因而遇疾
明年季龍死。
國遂大亂
石氏果滅(晉書)。
僧傳云。
初虎殮澄。
以鉢錫杖內棺中。
冉閔纂位
開棺唯鉢杖存焉。
田融趙記云。
未亡時。
自營冢壙
澄既知塚必開。
又屍假而去。
何容豫作必融之悞。
公元349年
|己酉(五)|(趙石虎死國大亂冉閔自立)|(涼三十七)|(燕雋元)|(十二)|
竺佛調久師圖澄
住常山寺積年
分身他處者。
入山經歲。
乾飯數斗歸常有餘有隨山行
雪調
虎窟中宿
虎還共臥後自克亡日
遠近皆至。
調曰。
人身無常
專心真淨
形數雖乖。
而必同契
端坐
逝。
後弟入山
見調在岩上
眾禮曰。
和尚尚在耶。
調
曰。
常在耳乃不見
眾共開棺。
衣履存焉(本傅)。
公元350年
|庚戌(六)|(冉閔國號魏石祗自立於襄)|(秦符洪據長安)|(三十八)|(二)||
二月金像
現于荊州
司馬桓溫
迎之不動。
江陵
滕畯。
捨宅為寺。
曇翼主之翼率。
拜請捧之。
飄然
公元394年
輕舉
遂安本寺。
自後靈異非一(感通錄。
其說甚詳。
高僧傳謂太元甲午年
得像恐非)。
公元351年
|辛亥(七)|(石祗劉顯弑)|(秦洪死健立改皇始元)||||
竺僧朗
關中講法
忽告同輩曰。
中衣物。
似有竊
者。
如言即反。
果有盜焉。
由其相語得無失。
是年
移居太山
公元352年
|壬子(八)|(劉顯冉閔冉閔為燕滅)|(二)||(元璽元)||
支遁字道林
壯歲出家
業精般若
甞與師共論物
類。
雞卵生用。
未足為殺。
師不能屈
師尋亡忽現形
投卵於地。
殻破雛行。
頃之俱滅。
遁乃感悟
由是蔬食
終身
謝安王羲之王洽劉恢殷浩許訽郗超孫綽
彥表王敬仁何充等。
一代名流
皆與結方外交
投迹剡山。
沃洲小嶺。
立寺行道
僧眾稟學
時有惰
者遁。
著銘以勗之。
有曰。
勤之勤之。
至道彌茫茫三
界。
渺渺長覊。
謹守明禁。
抗志無為云云
晚移石城山
立栖光寺。
木食㵎飲
浪志無生
後出山陰
維摩經。
許詢為都。
講難義數反。
聽者欽服(本傳)。
公元353年
|癸丑(九)|(秦三)|(涼四十一祚立)|||
沙門竺法崇
篤志經記。
長法華。
湘州麓山神。
崇請戒。
乃捨山為寺。
崇後化洽湘土
公元354年
|甲寅(十)|(四)|(和平元祚卒)|||
法橋誦經乏聲。
乃終粒懺悔七日七夜。
稽首觀音
以祈現報
至七日喉內豁然
自是晝夜諷詠聲徹里
許。
哀婉通神
至年九十。
聲猶不變(僧傳)。
公元前486年
|乙卯(十一)|(壽光健卒生立)|(四十三敬悼公玄靚)|||
釋道安
初事圖澄
才辯無敵
性聰而貌醜。
時語曰。
道人四隣
及澄亡。
遂率徒眾
潛于護澤山
入王
屋山
復度河依陸渾山
木食㵎飲
公元前485年
|丙辰(十三)|(二)||||
公元前484年
|丁巳(孝宗升平元)|(秦世祖堅永興元)||(燕光壽遷都于鄴)||
竺法汰。
少與道安同學
才辯不及
姿貌過之。
桓溫
不俟履屨而前。
迎。
至是與弟子
荊土
法。
公元前483年
|戊午(二)|(二)||||
孫綽字興公
許詢俱有高尚之志。
初隱稽山
山水
支道林曰。
何如許。
答曰。
高情遠志
子早巳服膺
一詠一吟
許將北面
佛教
多有
論撰
具見弘明等集。
年五十八卒。
公元前482年
|己未(三)|(甘露元)||||
單道開京師
後入羅浮山
獨處茅茨蕭然
物外
百餘歲卒。
弟子以屍置石室中。
興寧初
袁宏
南海太守
登山道開形骸如生
香火瓦器猶存。
曰。
法師行業殊羣
正當蟬蛻耳。
為贊云(本傳)。
公元360年
|庚申(四)|(二)||幽帝暐(建熈元)||
僧光自永和。
初止剡之石城山
山神虵虎形以
安禪而不恐。
神乃自言。
移往章安
推室以奉。
後道宗事
漸成寺舍
入定七日不起
處山五
十三載。
壽一百一十歲。
晉太元末安坐而逝。
公元361年
|辛酉(五)|(三)|(秦升平年號)|||
沙門于法開
蘭公弟子也。
放光法華
尤精毉法。
婦人在草危急
開曰。
此易治耳。
主人宰羊欲為淫
祀。
開令取肉為羮進。
竟因氣針之。
須臾羊膜裹兒而
出。
是年孝宗有疾
視脉不起乃不醫。
而帝果崩。
或問法師
高明剛簡
何以毉術經懷
答曰。
六度
除四魔之病。
調九候
以療風寒之疾。
自利利人。
不亦
可乎。
公元362年
|壬戌(哀帝丕隆和元)|(四)||||
潛隱迹剡山。
優游講席三十餘載。
投身北面者。
內外兼洽
至是哀帝好重佛法
遣使徵請潛至。
御筵開講般若
上及朝士
竝稱善焉。
公元363年
|癸亥(興寧元)|(五)|(涼綽公張天錫弑玄覯自立)|||
沙門竺僧度
少時母為聘。
楊氏女。
字苕華
有才貌。
父母併終。
度母亦卒。
忽悟無常
即捨俗出家
苕服
畢乃與度書。
髮膚不可毀傷
宗祀不可頓廢
令其
世教遠志
曜翹爍之。
姿於盛明之世。
遠休祖考
之靈。
近慰人情之願。
贈詩五首
有云。
人生一世間。
飄若風過牖。
清音可娛耳。
滋味適口
羅紈可飾軀。
華冠可燿首。
安事自剪削
躭空以害有。
不道妾區。
令君恤後。
度答書曰。
事君以治一國。
未若弘道
萬邦
事親以成一家
未若弘道以濟三界
髮膚
毀。
俗中之近言耳。
立身行道
達者知焉。
且披袈裟
錫杖
清流
般若
王公之服八珍之鏗鏘
煒燁之色。
不與易也。
若能懸契。
同期泥洹
人心各異。
有若面焉。
卿之不樂道
猶我之不慕俗
矣。
楊氏長別離矣。
萬世因緣於今絕矣。
歲聿云。
暮時
不我與。
道者當以日損為志。
處世者當以及時為
務。
卿年德竝茂。
宜速有所慕。
莫以道人經心坐失
盛年也。
又報詩五篇
有云。
機運停住
倐忽歲時過。
良由去不息
故令川上嗟。
不聞榮啟期
皓首清歌
布衣可暖身。
誰論飾綺羅
今世雖云樂。
當奈後生何。
度既志懷匪石不可迴轉
苕華惑悟。
向道焉。
度至
是精毗曇。
著旨歸云
公元364年
|甲子(二)|(六)||||
時簡文作相。
以竺潛是道俗
標領尊敬
兼常迄乎。
虔禮彌篤。
潛甞於簡文處遇劉恢
曰。
道人何以
朱門
潛曰。
君自觀其朱門
貧道見為蓬戶
十月
辭還剡山○帝復詔法師支遁
出都止東安寺。
講道
般若
講法于禁中。
公元365年
|乙丑(三)|(建元元)||||
于法開道行既著。
哀帝累詔。
乃出京講放光經。
凡舊
學抱疑。
莫不披釋。
及辭還䞋錢物。
謝安王文度
友善
年六十卒。
開有弟子法威。
清悟有樞辨。
至開。
開至威凡三世
盛譽(僧傳)○釋慧受化王坦之
等。
捨園宅為安樂寺
公元366年
|丙寅(海西公奕太和元)|(二)||||
法師
三載在京講法
朝野悅服
郗超甞問謝安曰。
遁談何如嵆中散
曰。
努力得半耳。
又曰。
何如
殷浩
亹亹論辯
恐當抗衡
超拔淵源
殷有慚德
超後與親舊書曰。
林公神理所通。
玄拔獨悟
百年
紹隆大法
真理不絕。
一人而巳。
是年遁抗。
表辭
還山
有詔資給
敦遣公卿祖餞征虜亭
是日都市
為廢。
既而收迹剡山。
畢命林澤
壽五十三。
甞有遺遁
馬者。
遁受之。
或有譏者。
遁曰。
愛其神駿
聊復畜耳
有餉鶴者。
遁曰。
鶴冲天之物。
寧為耳目翫乎。
遂放之
(本傳)西域曇摩持(此云法海)。
十誦戒本三部
公元367年
|丁卯(二)|(三)||||
竺曇猷。
初止剡之石城山
又移始豐赤城山石室坐
禪。
有羣虎蹲於前。
猷因誦經。
一虎獨睡。
猷以如意
其頭云。
何不聽經
經畢而虎皆去。
尋有大虵
十圍
環遶
舉頭向猷。
半日復去。
一日神見形曰。
弟子
之子
居山二千餘年。
今往寒石山
輒推室以相奉。
鳴鞞吹角
陵雲而去。
禪學者皆造焉(本傳)。
公元368年
|戊辰(三)|(四)||||
釋慧常譯尼戒一卷司徒王珣及弟珉。
捨宅為寺
(今平江虎丘也)。
|已巳(四)|(五)||||
竺僧朗
太山金輿崑崙山
別立精舍
學者聞風
而至。
秦主符堅欽其德。
遣使䞋遺。
此谷舊多虎。
及朗
居之。
猛獸皆遁。
至今人呼為朗公谷
公元370年
|庚午(五)|(六滅燕而有中原)||燕土(為秦滅)||
司馬桓溫
末年奉法有尼造之。
敬而不倦
每浴
移晷
訝而私視見。
尼揮刀自割支分臠。
有頃
尼出。
以情問。
尼曰。
君志若遂。
形當如之。
方謀
問鼎
聞此悵然便止。
尼遂辭。
不測所之(感通傳)。
公元371年
|辛未(太宗簡文帝昱咸安元)|(七)||(涼)|(代三十四)|
竺法汰止瓦官寺
文深敬重
請講放光經。
帝親
臨幸
公卿畢集
黑白欽敬○鳩摩羅佛提(此云童覺)。
共竺
念佛護。
譯阿含抄○許詢字玄度
澡心學佛
甚為
江左公卿仰慕
簡文高其風。
月夜思清妙理
造焉。
至其亹亹
不覺前席達旦忘倦
帝每曰。
玄度
才情
未易有(本傳)○是年彗星現。
帝詔竺法曠禳之。
曠答。
有曰陛下當勤脩德政以塞天譴
貧道固當盡
上答
乃與弟子齋懺。
有頃灾滅。
公元372年
|壬申(二)|(八)|||
七月帝崩。
帝性仁恕
造佛建齋。
度僧立寺。
長干寺
起浮圖塔。
壯麗殊偉(六帖)○是歲合浦人董宗之。
漁海
中護圓光
獻于高悝
所獲金佛之背。
脗然契合
十餘年。
靈像方足
自晉及隋六代王臣
不歸
異非一(見感通錄)○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崙。
譯須賴等
經。
公元373年
|癸酉(孝武帝曜寧康元)|(九)|||
道安法師
自達襄陽
廣宣(經法經義)克明自安始也。
立檀
溪寺
浮圖
鑄銅像。
能起自行
光明燭天
傾都拜贍。
歡呼山谷
秦主符堅。
外國金像彌勒安每講
設以作證。
一夕光照室。
視之頂有舍利焉。
習鑿齒
襄陽高士
先以書通好
因詣安。
自稱曰。
四海習鑿齒
安曰。
彌天釋道安
相得歡甚。
齒即以書抵謝東山
安蓋非常勝士
恨公不一見耳。
孝武帝師道德。
使通問
并有詔曰。
安法師
道德照臨人天
使大法
流行
為蒼生依賴
日食公祿
所司以時資給
固辭不受。
後秦主符堅。
攻克襄陽
道安而喜。
謂左
右曰。
朕以十萬師取襄陽
一人半耳。
左右問為誰。
堅曰。
安公一人
習鑿齒半人也。
公元374年
|甲戌(二)|(十)|||
法師竺潛示寂
壽八十九。
武帝下詔曰。
法師理悟
虗遠
風鑑清高
宰輔之榮。
染衣之素。
方賴宣道
以濟蒼生
奄從遷謝
用痛于懷。
賻錢十萬。
助建塋
塔。
勑塟沙門
自潛而始○潛有弟子法友法蘊法識
法濟。
皆有才譽
又康听尤善草隷孫綽各為之贊(僧傳)。
公元375年
|乙亥(三)|(十一)|||
竺法義。
深公弟子也。
王導孔敷。
承風敬友。
咸安
年。
忽感氣疾
常念觀音
夢人破腹洗腸
覺即病愈
公元380年
年帝遣使徵請
都講說。
帝每從之聽講
太元五年
卒。
賜錢十萬營塔。
塟于新亭崗。
後立寺焉。
今天安是
也○支曇籥梵唄
傳響至今
公元376年
|丙子(太元元)|(十二)|(涼為秦滅)|(代為秦滅)|
竺法念。
瓔珞十二卷前涼張氏八主七十六
年。
譯經四部六卷竺法曠。
初止潛青山
謝安
超皆往致敬
興寧中
東遊若耶
止昌原寺。
時多疫疾
曠善神呪
百姓疾者。
祈之皆效。
有人見曠之行住
有鬼數十
衛其前後
孝武帝欽其風。
請出京。
止長
干寺。
事以師禮。
公元377年
|丁丑(二)|(秦十三至是九州之地秦有其八晉唯有東南一隅耳)|
釋慧永
初與遠公
依安公。
至是永先尋陽
剌史
陶範
留之憩廬山
捨宅棲止
乃瓶西林寺
永真素自
然。
言常含笑
善於講說
門徒稍盛。
又別立一室於嶺
上。
坐禪焉。
所居香氣
因號香谷
常有一虎
馴伏
于屋。
永甞至一橋。
營主騎馬
當道阻之。
永以杖指。
驚人仆。
明晨來寺悔過
白黑聞知
歸心者眾。
公元378年
|戊寅(三)|(十四)|
竺法念。
出毗奈耶律十卷○竺道壹。
初從汰公受學
思徹淵深
簡文帝深重之。
後東止虎丘
又適耶溪
郡守王薈
嘉祥寺。
請居僧首
僧尼諮稟
時號九
都維那
隆安中卒。
孫綽有讚(僧傳)。
公元379年
|己卯(四)|(十五)|
道安法師
既住長安
大弘法化
魏晉沙門
依師
為姓故。
姓各不同
安曰。
師莫尊於釋迦也。
沙門
以釋為氏。
今稱釋氏
自安始也。
安多聞廣識。
古器
篆文
安皆識之。
秦主勑三舘學士
內外有疑。
咨問
於安。
國人語曰。
不師安。
不禁難。
然安臂上。
有一
肉釧。
捋可上下
而不出腕。
時人謂之印手菩薩
羅什
之在龜茲
遙禮焉。
安常注諸經。
恐不合理
因誓曰。
所說合理
願見瑞相
乃夢胡僧
頭白眉長。
語安云。
君所注經。
合道理。
我不入泥洹
當助流通
可時設
我食。
十誦律至。
遠公乃知。
和上所夢。
頭盧也。
是立座飯之。
處處成則(同上)○安有弟子法遇。
江陵
經。
受業者眾。
一僧飲酒廢夕講。
遇罰而不遣
安聞以
荊寄之。
遇即曰。
此由飲酒也。
訓領不勤
貽憂
即集眾自伏地
維那行杖三十。
垂淚自責
時道
因之厲業者眾。
公元380年
|庚辰(五)|(十六)|
僧涉公蜀人
豫言事多驗。
不食五穀
日行五百里。
公元375年
呪龍降雨
建元十一年
長安
秦每遇旱。
常詔師
祈雨
誦呪致龍于鉢。
命堅與羣臣觀之。
乃遣升空
而雨。
王臣士庶悉皆敬奉
自是無復炎旱之憂。
是年
十二月
無疾而化。
卒後七日。
堅以其異。
試開棺視之
公元376年
唯殮被存焉明年大旱
堅曰。
涉公若在豈使朕燋心
雲漢哉。
公元381年
|辛巳(六)|(十七六十二國入貢)|
正月帝初奉佛法
精舍於殿內。
引諸沙門居之(通鑑)
○帝造皇太寺。
本第立本起寺(方志)。
公元382年
|壬午(七)|(十八)|
曇摩蜱(此云愛法)譯般若五卷○秦主出同苑。
命安
法師
升輦同載
秦主以將伐晉。
告安。
安力諫。
而堅不
公元383年
納。
明年果有淮南之敗(僧傳)。
|癸未(八)|(十九)|
公元381年
西域曇無(此云法正)自太元辛巳
揚都譯經六十
一部○竺曇猷(即帛道猷)聞天台山精舍
道者居之。
猷至。
石梁高危
未敢直度。
且西礙大石
攀登路絕
因還止石室
彌年禪觀
後試造橋
乃見梁道平正
石洞
開度少許
見寶寺神僧。
果如所說
猷乃陳住
公元393年
意。
僧曰。
十年
自當至此
何勞早住。
相送度梁。
石巳塞。
至太元末年
終於山室
舉體綠色
端坐如生
公元376年
今有往者
雲迷其道也(僧傳感通錄云太元元年化者非也)。
|甲甲(晉太元九)|(秦建元二十)|(後秦姚萇日雀元)|(西秦乞伏國亡)|(後燕世祖)
公元384年
(慕容垂元年)|
慧遠法師
為儒生。
博極羣書
甞與僧慧持。
造安法
席下
出世間法。
悅之歎曰。
儒道九流
粃糠
耳。
出家
安門徒數千。
居第一座
安甞歎曰。
使道
東國
其在遠乎。
是以秦亂。
來遊于晉。
公元385年
|乙酉(十)|(秦符堅遇弑符丕即位)|(秦後二)|(西建義秦元)|(後燕二)|
正月二十七日
道安法師
見有異僧
出入窗隙。
安以
生處問之。
僧曰。
當生兜率
即以手虗撥天西北
即雲
開。
備見兜率天宮之妙。
又曰。
當浴聖僧
方果所願
示浴法。
安設浴。
有數十小兒入寺。
須臾但聞浴
室用水聲
久之不見
開室而巾濕水減
果是聖應也。
二月八日
忽告眾曰。
吾當去矣。
無疾加趺而逝。
門弟
數十人
知名于世。
師著僧尼軌範
法門清式二
十四條(僧傳)。
公元866年
|丙戌(十一)|(秦丕遇弑符登即位徿東太初元)|(建初元長長安即位)|(西秦二)|(後涼呂光太安元)
|(後燕建康元)|(魏太祖現登國元)|
慧遠法師
潯陽
廬山愛之
乃止龍泉精舍
次寓
西林
復於山東
東林寺
經綸之際。
山神降靈
願加
資助
信宿後乃風雷夜作
雲雨晦冥
明發就觀。
則有
良木殊材。
駢羅委積
時晉將軍桓伊
初臨此牧。
驚其
神異
奏立寺焉。
是年寺成。
太尉陶侃廣州
有漁
于海。
文殊像。
寒溪寺
甞經火。
而像無恙
武昌
使人迎之致舟。
舟沒而失其像。
及遠瓶寺心祈
公元386年
之。
於是其像冷然自至(本傳)○魏太祖道武皇帝即位
生知奉佛。
初平中山經郡國
沙門
致敬
禁軍
旅。
無有所犯(北史)。
公元387年
|丁亥(十二)|(二)|(二)|(三)|(二)|(二)|(二)|
公元704年
曇摩難提(此云法喜)。
自建元末。
至長安四年。
譯法益經
一卷竺法汰。
是年示寂
壽六十八。
孝武詔曰。
汰法
師。
道播八方
奄爾喪逝
賻錢十萬。
喪事有司悉辦
郗超與汰厚善
甞約。
先沒者當先冥事
至是汰
卒。
夢之曰。
向與君約報應之事。
今皆不虗。
願君無
脩德
由是循道彌篤(僧傳
辨正搜神記。
竺法度與王坦之相約云)。
公元328年
|戊子(十三)|(三)|(三)|(高祖乾歸太初元)|(三)|(三)|(三)|
天竺二十六祖不如密多。
以法付般若多羅
偈曰。
性心地藏
無頭亦無尾。
應緣化物
方便呼為智。
示寂
公元329年
|己丑(十四)|(四)|(四)|(二)|(麟嘉元)|(四)|(四)|
道安法師
弟子僧富。
因還魏郡
一劫人。
一小
兒。
欲取心肝解神願。
富見乃曰。
大人五藏可用否。
戲言亦好。
自取劫刀。
畫胸至臍。
羣劫奔走
即送
小兒還元家。
時路人見富。
因問其故。
還家針縫
腹皮。
塗以藥。
轝還寺將息
少時而差○罽賓瞿曇
伽提婆(此云眾天)。
長安
出揵度等論。
四十六卷孝武
精心奉法
志念冥符
師子國王。
欽其懷道
沙門
曇摩撮。
遠送玉像
以表丹情(辨正論)。
公元330年
|庚寅(十五)|(五)|(五)|(三)|(二)|(五)|(五)|
時晉室微。
天下奇才
隱居不仕。
廬山法師
之道。
皆來從之。
師因謂劉程之等曰。
諸君有心
土之遊。
當加勉勵
遂同發志
無量壽佛之前
設齋
立誓
期生淨土
誓文略云。
審二報之相催。
六道
難拔
誓同茲人。
俱游絕域
三途而緬謝。
天宮
而□□云云
由是僧俗凡一百二十三人
慕道
榮。
棲心物外
續有千餘人
同結白蓮社矣(廬山記)○竺
佛念。
自安支謙之後
傳譯明匠。
莫踰於念。
符姚二
代。
譯人之宗。
念自譯經七十四卷
公元331年
|辛卯(十六)|(六)|(六)|(四)|(三)|(六)|(六)|
僧伽提婆。
尋陽
曇摩難提。
出毗曇心。
多疑滯。
至是遠公請入廬山
重譯毗曇等論七卷曇摩
提。
譯經一百一十四卷釋道敬。
入廬山出家。
奉持般若等經。
公元332年
|壬辰(十七)|(七)|(七)|(五)|(四)|(七)|(七)|
八月彗現。
天下有德沙門禳之。
竺曇猷禱之。
七日
彗沒。
青衣童子悔過
乃隱不現○西域迦留陀
伽(此云時水)譯十二遊經○西秦釋聖堅。
摩伽等經二
十四卷
公元333年
|癸巳(十八)|(八)|(八萇死高祖興立)|(六)|(五)|(八)|(八)|
謝靈運
恃其才高。
骯髒傲物
與世少諧。
初入廬山
一見遠公
肅然心服
師問於遠。
求入淨社
遠以心雜
止之。
東西二池
靈運所鑿也。
常有紅白蓮花
殊特
白花西方有之。
自此而始(廬山記)○秦僧伽
䟦澄(此云眾現)。
鞞婆沙等經論二十七卷
澄戒德整峻
眾皆則之
公元394年
|甲午(十九)|(秦為後秦滅)|(後秦高祖皇初元)|(七)|(六)|(九)|(九)|
釋慧嵬多在山禪定
有一無頭鬼(現形)。
嵬曰。
無頭
之患。
一何快哉
鬼便隱復作無腹鬼現。
嵬曰。
汝無腹
藏之憂。
一何樂哉
須臾復作異形鬼。
皆隨點化而隱。
時大雪
一女子。
來求寄宿
姿容婉媚
衣服鮮麗
白嵬曰。
以上有德
天遣我來。
以相慰喻
談說欲言。
勸動其意。
執志貞確
一心無擾
乃謂女曰。
心若
死灰
無以革囊見試。
女遂凌雲而逝。
顧歎曰。
海水
公元399年
竭。
須彌可傾。
上人者。
秉志堅貞
嵬以隆安三年
法顯西域焉(本傳)○符秦五主四十四年。
沙門六人
出經律論一百九十七卷
公元455年
|乙未(二十)|(後秦二)|(八)|(七)|(十)|(十)|
僧道
秦主欽其德業
友而愛之
入寺造敬。
同輦
宮。
及什公譯經
師亦參議焉○釋曇微。
安公弟子
精敏
是年無疾而化。
公元456年
|丙申(太元二十一九月安帝即位)|(三)|(西秦太初九)|(後涼龍飛元)|(後燕寶)
(永康元)|(魏皇始元)|
魏趙郡沙門法果。
戒行精至
開演法籍
詔徵以為
統(弘明)○沙門康道和。
戒德有儀。
軌範羣物。
譯益意經。
公元457年
|丁酉(安帝德宗隆安元)|(皇初四)|(太初十)|(龍飛二)|(南涼禿髮鳥孤元)|(北涼□業神璽元)
|(西涼李暠)|(燕二)|(魏二)|
桓元勸帝沙汰僧尼
詔曰。
沙門通經律。
行可宣寄
大化者。
聽依所習。
否者悉令罷道。
廬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簡
及遠法師以書抵元。
遂停其詔○僧伽
婆。
來遊建康
晉朝王公名士
不造席。
乃譯阿含經
一百一十卷
公元458年
|戊戌(二)|(五)|(十一)|(三)|(二)|(二)|(西涼)|(後燕慕容□□□□)|(□)|(□)|
魏太祖
下詔曰。
佛法之興。
其來□□□□□□□□
□□神蹤遺法
可依憑。
□□□□□□□□□□
□□□□令信向之徒。
有所□□□□□□□□□
□□□□□□中達誦觀音經。
明日將噉之□□
□□□□□□□□嚙柵成闕。
達乃穿柵得脫(僧傳)。
|已亥(三)|(弘始元)|(十二)|(後涼咸寧元)|(三)|(天璽元)||(長樂元)
|(二)|(二)|
曇摩耶舍(此云法稱)。
明悟出羣
常有聖僧
執錫自空詣稱
談話
又夢博叉天王
勸以遊方觀道。
不當自善
由是
行化
至于此土。
是年譯差摩經一卷釋法顯
與同
五人西域
求未至經○釋慧持。
廬山公弟也。
形長八尺
風神雋爽
是年辭遠入
龍淵寺。
白黑
歸敬
升持堂者。
皆號登龍門
公元460年
|庚子(四)|(二)|(十三)|(二)|(利鹿孤建和元)|(二)|(元)|(二)|(建平元)|(三)|
三月曇摩蜱。
雜問律事二卷
三寶物。
須善防護
太山竺僧朗
先知之異。
晉魏燕秦六天子。
降詔
問所。
供聘皆奇寶
南燕主欽其德。
二縣租稅
仍為
神通寺
曾經三度毀之。
不得犯者。
朗輙見身以
錫杖揮之立。
四百年而佛像如新(本傳北山錄)。
公元461年
|辛丑(五)|(三)||(呂降神鼎元)|(二)|(沮渠蒙遜永安元)|(二)|(熈光始元)|(二)|(四)|
公元377年
建元十三年
符秦盛時
德星屢現。
太史奏。
外國
智人入輔。
及秦主攻襄陽
道安以為應。
安讓不
敢當
勸秦主。
龜茲國鳩摩羅什(此云童壽)。
主從之。
七年
即遣呂光
龜茲以迎什。
遂獲什。
見什年
少。
妻以龜茲王女。
苦辭
飲以醇。
□□閉室中
□□□□□還。
而符堅巳敗。
因僭□□□□□□
□□□□□□□□□□□□國及姚萇□□□□
公元461年
□安八年□□□□□□風化□□是年三月
有木
連理
生于廟廷
□□□園變為[蓲-品+?]。
以為美瑞
五月
遣將伐涼。
九月隆隆乃迎什。
十二月長安
秦主禮
待以國師
西內逍遙園
命什譯經
秦主卑萬乘
心。
三寶之教。
機政之暇。
躬與什對譯○南涼釋曇
霍。
專以神力化物
行疾如風。
力者追之不及
言人死
貴賤
毫𨤲無爽。
人或藏其錫杖
霍閉目少時
立知
其處。
因之事佛者甚眾。
鹿孤有弟耨檀。
多虗害。
霍謂
曰。
脩善道。
為後橋梁
檀曰公能七日不食
僕當
奉佛。
乃幽七日
而霍無饑色
因此信節殺興慈。
國人既蒙其祐。
咸稱曰大師(本傳)○杯度比丘
乘木
杯度水。
神化莫測。
時在彭城
羅什聞之歎曰(一作度聞什入
關歎曰)。
吾與此子戲別三百年矣。
相見杳然
未期遲於
來世耳(感通傳)。
公元402年
|壬寅(興元)|(四)|||(傉檀弘昌元)|(二)|(三)|(二)|(三)|(五)|
秦什法師
是年彌陀彌勒思益等經○廬山
師。
聞什入關。
遣書通好
秦主聞遠師之風。
遙相欽敬
旃檀像塔
作大智度論度。
致書殷勤
什亦送雙
澡瓶
遺書曰。
佛記東南護法菩薩
勗哉仁者
善弘其事。
并遺偈一章
略曰。
既巳捨染樂。
心得善攝
否。
得不馳散。
深入實相否。
畢竟空相中。
其心無所
樂(云云)。
遠復答以偈。
略曰。
本端竟何從。
起滅有□□。
一微涉動境。
□□頹山勢。
惑想更相乘。
觸理自生滯。
(云云)□□國未□□□常住之說。
但云壽命長劫。
曰。
佛是至極
至極則無變。
無變之理。
豈有窮哉。
乃著
法性論。
有曰。
至極以不為性
得性體極為宗云。
羅什見論歎曰。
未及見經。
暗與理會
豈不妙哉○
桓元重申庚氷之議。
沙門盡敬王者
朝廷承風
多與元合。
因以問遠曰。
一代大事
不可使朝廷
體也。
八座書。
以似君。
君其件件詳論不敬之意。
以釋其疑。
便當行之。
遠公慨然
大法之將淪。
乃答
其書。
并著沙門不敬王者五篇
劇陳所以不拜
意。
其論五篇
一曰在家
在家奉法
則是順化之民。
情未變俗
迹同方內
故有天屬之愛。
奉主之禮。
禮敬
有本。
遂因之以成教
二曰出家
出家則是方外
賓。
遁世以求其志。
變俗以達其道。
變俗則不得與
世典同禮。
世則高尚其迹。
故能拯溺俗於沉流。
幽根重劫
通三乘之津。
近開人天之路。
如令
一夫全德
道洽六親
澤流天下
不處王侯之位。
固巳恊契皇極
在宥生民矣。
是故內乖天屬之重。
不違其孝。
外闕奉主之恭。
不失其敬也。
三曰求宗
順化
反本求宗者。
不以生累其神。
落塵封者。
不以情累其生。
不以情累其生。
則其生可滅。
不以
累其神。
則其神可冥。
冥神絕境故謂之泥洹
沙門
抗禮萬乘
高尚其事。
不爵王侯
而沾其惠者也。
體極不兼應。
謂如來之與周孔
發致雖殊。
潛相影
響。
出處或異。
終期必同。
故雖曰道殊。
所謂歸一也。
兼應者。
不能兼受也。
五曰形盡神不滅。
謂識神馳
騖。
隨行東西也(弘明集)。
元始意堅。
及得遠論。
即緩其事
竺法曠。
志行淵深
每以法華為會三之旨。
彌陀
淨土之因。
常詠二部
有眾則講。
獨處則誦。
甞造彌陀
大殿
伐木遇旱。
曠呪令出水
是年示寂
顧愷之作讚
傳(本傳)○北涼釋道龔。
譯寶梁等經十二卷
釋法眾。
陀羅尼經。
僧伽陀。
善權經○魏太祖
於虞地。
十五級塔。
又造開泰定國二寺
一切經
千金像。
每日法集三百名僧(方志)。
公元403年
|癸卯(二)|(五)||(後涼為後秦滅)|(二)|(三)|(四)|(三)|(四)|(六)|
桓元篡位
封帝為平固王
下書曰。
佛法弘大
不能測。
推奉主之情。
欲興其敬。
今事既在巳。
宜體謙
冲。
應諸道人
勿復致禮也○秦什出金仁王等經
○釋曇邕。
初仕符秦。
衛將軍
形長八尺
雄武過人
符堅南敗
因從安公出家
次事廬山公。
內外綜涉。
志尚弘法
遠人關。
致書羅什。
凡為使命
有餘年。
鼓擊風流
搖動峯岫
強捍果敢
專對不辱
後於山西
營立茅宇
弟子曇果。
沉思禪門
果夢山神求受五
戒。
果曰。
家師在此。
可往咨受
後邕見一人
風姿端雅
從者二十人
請受五戒
邕知是山神
乃為說戒說法
神䞋以外國七節
禮拜辭別
倐忽不見(僧傳)。
公元404年
|甲辰(三)|(六)|(西秦)|(南涼)|(三)|(四)|(五)|(四)|(五)|(魏天賜元)|
劉裕討桓元。
元敗。
挾帝走江陵
為人所殺○釋
智猛。
十五人
西域求經○四月秦什師。
大品
般若四十卷
又百論二卷
什尋覽舊經
多所紕繆
皆𨤲正之。
沙門僧叡僧肇等。
八百餘人
傳受其旨○
天竺弗若多羅(此云功德大)。
長安
義學沙門數百人
之。
中寺十誦梵本
什公番譯三分獲二。
十月
弗若示寂
曇摩流支至。
亦善毗尼
廬山公。
走書
關中
勸流支足成之。
秦王亦加敦請
流支乃與什公
公元405年
續之。
至來秋而終焉。
律儀大備
自此而始。
|乙巳(義熈元)|(七)||||(五)|(建初元)|(五)|(慕容超上元)|(二)|
桓振挾帝屯江津
劉毅等擊之。
走。
何無忌
奉帝還
京師
帝次潯陽
詔遠法師
見于行在
輔國何無忌
一出
固辭以疾。
帝再詔問勞
敕九江太守
歲時
送米資奉(本傳)○正月王興
鳩摩羅什國師
之如神。
親帥群臣。
聽什講經
大營塔寺
沙門坐禪者。
常以千數
公卿以下皆奉佛。
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
十室而九(北史)○是年什。
佛藏經。
菩薩藏經。
譬喻經。
智度一百卷法師僧[((素-糸)*力)石]。
奉律精苦
為秦主所
重。
自什入關。
僧尼萬數
頗多愆濫。
遂以[((素-糸)*力)石]為國
正。
統攝僧事。
車輿吏士
秩視侍中
僧正自此而始
○又以僧遷禪慧為悅眾。
法欽慧斌為僧錄
班秩
有差
加親信。
仗身白從
三十人法師僧叡
受業
妙悟絕倫
秦王嘗指之曰。
四海僧望也。
成實論。
什歎曰。
子真精識
傳譯有甞音。
吾何恨焉○
法師僧肇
自為沙門
名震三輔
什公在姑臧
走依
之。
什與語驚曰。
法中龍象也。
及歸關中
助什詳定
論。
因出大品之後
般若無知論。
什覽奇之。
傳其論
廬山
遠公歎為未甞有也。
復著物不遷寶藏等論。
皆妙盡精微
并注維摩
竝傳於世○時師子國有婆
羅門
號聰明
異道之宗。
聞什在關中
䭾其書至。
與僧辨論
什謂道融曰。
可當之。
密使人錄其書
目。
一覧即誦。
克日論議
秦王公卿大集
婆羅門
博觀為誇。
融乃歷數其書。
并秦地經三倍之。
什嘲
曰。
卿乃未聞大秦博學者乎。
敢輕遠來。
婆羅門
拜而去(僧傳)○司徒王謐
東掖門。
五色光。
穿其
得金像。
四尺
因奉入宮
宋祖加敬。
禮事焉(感通
傳)。
公元406年
|丙午(二)|(八)||||(六)|(二)|(六)|(二)|(三)|
師子國沙門曇摩
獻玉像。
四尺二寸
帝賜瓦官寺
(統紀)○天竺佛䭾跋陀羅(此云覺賢)。
罽賓積歲
常於宴坐
屢見神通
得不還果。
時有秦沙門智嚴等。
西往
賓。
請來長安
講讚大乘
咸覿玄奧
什公倒屣迎之。
多發
藥奉太子泓。
甞延至東宮
對什論法
時秦崇
尚玄化。
沙門出入宮闕者數千。
唯跋陀守靜然而
巳。
偶謂弟子曰。
昨見天竺五舶俱發。
應合至矣。
又其
徒自言。
得那含果。
僧正道[(丰*力)石]曰。
不許言自所得法。
五舶之論。
何所窮詰
弟子輕言誑惑
於律有違。
義不
同處
䟦陀遂渡江廬山
遠公
高之
遣書關中
雪其枉。
遠乃請出禪數諸經。
未幾五舶俱至。
共伏
靈通
陀即持佛舍利五粒。
建塔東林寺北上
(廬山記)○什出法華七卷
維摩三卷
華手
十三卷
又於草堂寺
出梵網經二卷
融影等三百人
一時共受菩薩十戒。
公元407年
|丁未(三)|(九)|(西秦)|||(北涼七)|(三)|(高雲元)|(三)|(四)|
淵明陶潛
字元亮
柴桑
廬山相近
時訪遠公
遠愛其曠達
招之入社
陶性嗜酒
謂許飲即來。
遠許
之。
入山久之
以山無酒
攢眉而去○什法師
甞講
草堂等。
秦王朝臣
沙門數千眾。
肅容觀聽
王曰。
法師才辨
海內無雙
使法不嗣哉。
遂以宮女
輩。
逼令受之。
自是不住僧房
別立廨舍
諸僧有効
之者
什聚針盈鉢。
謂曰。
相效能食此者
乃可畜室
耳。
舉匕進針
如常饍。
諸僧愧止。
初什甞與母。
月支
北山尊者
山謂其母曰。
善護此沙彌
年三十五。
無缺
度人如毱多。
不爾正俊法師耳。
天竺佛陀
舍至姑臧
聞什受秦宮女
歎曰。
什如好綿
其可使入
棘剌乎。
什聞耶舍來。
秦王迎之。
耶舍至。
郊迎
剏精。
舍處之。
供設王者
耶舍一無所受。
時至分衛
一食而巳。
善毗婆沙論。
而髭赤。
時號赤髭毗婆沙(通論)
○時什師。
大石寺出諸經。
禪師瓦官寺
教習
道。
三藏法師
中寺出律部。
毗婆沙法師
石羊
出毗曇。
可謂一時盛化(肇傳)。
公元408年
|戊申(四)|(十)||(二)|(景王嘉平元)|(八)|(四)|(後燕北燕滅之)|(四)|(五)|
晉安帝
於育王塔立大石寺(方志)。
秦什出小品般若
十卷
又出十二門一卷○卑摩羅叉(此云無垢眼)。
至秦
年後
出遊關左
盛闡毗尼
講什所譯斗誦戒本。
大弘
叉之力也。
其所內禁輕重二卷
今行於世。
為人眼青
時號青眼律師(本傳)。
公元409年
|己酉(五)|(十一)|(更始元)|(三)|(二)|(九)|(五)|(北燕馮跋太平元)|(五)|(太宗永興元)|
什出中論四卷
什甞曰。
吾若著筆作大阿毗曇
迦旃子比也。
深識者寡。
何所論。
唯與秦王
著實
相論二卷
并注維摩經○魏太宗明元帝()既踐位
京邑四方
建立圖像
仍令沙門敷導民俗(魏史)。
公元410年
|庚戌(六)|(十二)|(二)|(四)|(三)|(十)|(六)|(二)|(南燕為晉)|(二)|
劉程之
初入廬山遠公
桓玄劉裕竝欲薦之。
之力辭。
等以其志不可屈。
議以遺民之號旌焉。
自脩淨土
日專坐禪
始涉半歲
即於定中。
佛光
照天地。
出定巳。
愈加怡悅
居山十五年。
又於念佛
中。
彌陀放光
慰接摩頂
翌日念佛
又見身入寶池
菩薩
指池謂程之曰。
八功德水
汝可飲之。
掬飲
之。
甘美非常
及寤猶覺異香發於毛孔
歎曰。
此吾淨
士之緣至矣。
至是乃集眾敘別
西向端坐斂手而逝。
壽五十九。
異香郁然
七日而息。
遠公撰紀德碑○時
法師
送客過虎溪
道士陸脩靜。
淵明入山
見師。
師送之。
執手共話
不覺過虎溪
三人相顧大笑
今人𦘕之。
廬山三笑圖○秦佛陀耶舍(此云覺明)。
譯四
分律六十卷
公元411年
|辛亥(七)|(十三)|(三)|(五)|(四)|(十一)|(西涼七)|(北燕三)|(魏三)|
釋曇諦。
初母夢一僧麈尾并鐵書鎮二枚
眠覺
兩物具存
因而有孕生諦。
諦年五歲
母以麈尾示之。
諦曰。
秦王餉也。
十歲出家
悟自天發
後因喚僧[((素-糸)*力)石]
名。
諦又以麈尾示之。
[((素-糸)*力)石]悟其乃弘覺先師也。
諦善講
經書
閑居吳興崐山
二十載。
時望英豪
欽風問道
○釋慧虔初止廬山
次投山陰嘉祥寺。
克巳導物。
率眾
忽得小疾。
自知必盡。
屬想安養
祈誠觀音
寺有尼。
夢見觀音西郭門。
幢幡華蓋
映日月。
作禮曰。
大士何之。
云往嘉祥寺。
迎虔公。
因爾無常
遠近咸聞異香(僧傳)。
公元412年
|壬子(八)|(十四)|(西秦)|(六)|(五)|(元姑元遷都姑臧)|(八)|(四)|(四)|
西域曇無讖
姑臧
王素大法
奉讖為師○廬
山遠法師
西域沙門
西土石室佛影光相
是年
五月
乃圖𦘕萬佛影。
立臺以奉之(弘明集)。
○釋慧持。
遺戒示寂於蜀龍淵寺。
壽七十六○秦九月
什出成
實論二十卷
公元413年
|癸丑(九)|(十五)|(二)|(鳳翔元)|(六)|(二)|(九)|(五)|(五)|
四月秦羅什法師
四大不愈。
乃口出三番神呪
弟子誦之以自救
未及致力
轉覺危殆
於是集眾告
別曰。
法相逢。
殊未盡心
方復後世
惻愴可言。
所譯
經論
若義契佛心
焚身之日。
舌不焦壞。
言訖而逝。
維之日。
舌果不壞。
師壽七十。
譯經論三百八十餘
公元409年
卷(釋教錄云。
公卒時。
諸記不定
高僧傳云。
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
不然也。
准成實論後記云。
公元412年
弘始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出訖。
准此十四年末什仍未卒。
又准僧肇上秦主涅槃無名論表云。
在什公門下。
有餘載。
若什四年出經。
十一年卒。
始經八載
未滿十年
云何乃言十有余載。
釋教錄。
不定年月
因看
公元413年
弘明集云。
僧肇誄什法師
癸丑年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
故今以此為準)○什之弟子
融叡。
謂之什門四聖
又加曇影慧嚴慧觀僧[(丰*力)石]
道常道標
謂之什門十哲
又有僧導僧因。
當世
匠也。
洪覺範曰。
羅什至關而奇才畢集
於是大法
興。
觀其總領庶務
有道[(丰*力)石]。
精義入神
僧肇道生。
禦侮有道融。
以辭飾經有僧叡
至於機辨驚群如
曇影。
抗志不回道標道恒者。
尚多有焉(僧傳)○僧叡
善攝威儀
弘讚經法。
常迴此諸善。
願生安養
自知
期至。
集僧告別
酒浴燒香禮拜還座。
西方合掌
逝。
是日同寺咸見五色香煙
從叡房出。
壽六十七○
佛陀耶舍
出阿含經二十二卷○凉土大飢
釋法進
自割肉啖飢民
民取其肉盡而卒(本傳)○釋僧慧。
於京
公元412年
師破塢村起草屋。
中夜兩燈自行
前數十步
即就其
處。
崇明寺(僧傳)。
公元414年
|甲寅(十)|(十六)|(三)|(二)|(南涼西秦滅)|(三)|(十)|(六)|()|
廬山釋慧永
厲行精苦
生西方。
是年微疾
忽斂
合掌求屣欲起。
如有所見
眾咸驚問。
答云佛來。
終而卒。
壽八十三。
咸聞異香
七日乃歇(本傳)○佛陀
舍。
南遊廬山
遠公深敬之。
舍乃躬自負鐵
紫霄峯
頂鑄塔。
如來真身舍利
其中
今存焉(廬山記)○釋
法顯
還自西域
顯得經律。
三年
梵字
經像
附商。
師子國
二年
達于青州
大守李嶷
躬迎之。
護送入于京師
往返十五年(本傳)○秦曇摩耶舍(此云
公元407年
法名)。
弘始九年
譯毗婆沙論。
至是三十卷方訖。
耶舍
交接神明
俯同凡俗
時謂巳階聖果北凉
曇無讖
是年涅槃經初分十卷
次廣出地持光
明諸經。
涅槃品數未足
躬往西域訪求
後還凉宣
譯。
又遣弟子求後品至。
續復譯之。
其地持經。
即今
薩戒之所出也○釋僧肇
是年卒於長安
年三十
(僧傳)。
公元415年
|乙卯(十一)|(十七)|(四)|(三)|(北涼四)|(西涼十一)|(七)|(二)|
八月初六日
慧遠法師
合掌面西而逝(僧傳云。
十二年終。
弘明
謝靈運誄文謂。
十三年終。
三說未知孰是)。
壽八十四。
謝靈運製碑
有廬
山集三十卷
行於世。
師居廬山三十年。
影不出山
不入俗弟慧持亦有高行
社眾數千。
居第一座
社眾名跡彰彰者。
一十八人
士則劉遺民
次宗周續之宗炳張野張詮
法師則有慧永慧持道
敬。
罽賓則有佛䭾䟦陀羅尊者
他如慧獻曇順曇常
道昺曇詵類。
童穉出家
同脩淨社
最後竺道生
罽賓佛䭾耶舍尊者
以義熈七八年方入山
則剏
社二十六七年矣。
猶得在十八賢傳列。
至今清風
人。
陶淵明
以山無酒而去。
謝靈運以心雜。
不得
社。
陸脩靖。
從遠公問道
今世傳有二十一人焉。
之門。
德行則又有道祖僧遷道流
才義英烈
有慧
要者。
山中刻漏
乃於水上
立十二葉芙蕖
因波
轉。
以定十二時
晷景無差。
餘皆有名于世(廬山集)○太
原郭宣。
蜀郡處筏。
梁州剌史揚牧敬為友。
敬以
害人被禁。
事連宣筏。
二人觀音
許錢各十萬。
與西
明寺作功德
夜夢菩薩垂救。
得脫免。
宣依願還錢
而筏不還。
後遇戎查蒲。
流矢所中。
自悔曰。
我有大
罪。
語訖而死(僧史)○釋法顯
初遊西天
至一寺。
遇疾
因思鄉飯。
寺主沙彌
為來取之。
倐忽往還
脚有
瘡血。
云往彭城
蒼鷹家求食。
為犬所嚙。
顯恠其瞬
息間。
而遊數萬里外。
方悟寺僧非常人也。
及隨舶
還。
故往彭城訪鷹。
具知由委
其犬嚙餘血塗門之處
猶在。
顯曰。
羅漢聖人血也。
鷹即捨宅為寺。
自至揚。
廣求經像未獲。
忽林間見僧持像行。
云與吳鷹供養(僧傳)○
鷹將像還。
每放異光
後元魏高齊皆迎供養(僧傳)○
僧統法果。
太宗深敬之。
前後授以輔國宣城忠信
侯安城公之號。
固辭(魏書)。
公元416年
|丙辰(十二)|(後秦泓永和元)|(五)|(四)|(五)|(十二)|(八)|(泰常元)|
釋法安(一名慈欽)。
遠公弟子也。
禪講經。
善能開化
時新
陽縣虎災。
縣有社樹
下築神廟
安遊其村。
民以畏虎。
早閉門閭。
安至樹下
坐禪向曉
虎負人至。
投之樹北。
伏安前。
安為說法授戒。
有頃而去。
村人追虎。
樹下
見安大驚。
謂是神人
一縣宗奉
虎灾遂息。
因改
神廟
安立寺。
左右田園
皆捨為業。
後夢人指床下
掘得銅鐘二口(僧傳)。
公元417年
|丁巳(十三)|(後秦為晉滅)|(六)|(五)|(六)|(西涼歆加興元)|(九)|(二)|
釋道恒
羅什愛其才。
道標齊名
秦王
二人
經國之業。
必欲二人罷道輔政
恒標答書有曰。
光武尚能縱嚴陵之心。
魏文管寧寫之操。
願鑒元元
之情。
垂嚝通物之理。
秦主又致書於什[(丰*力)石]二師
願睡
以諭之。
什[(丰*力)石]等答。
略曰。
古之明王
審違性之難御。
任物之多因
故堯放許由箕山
陵讓放杖於魏國
高祖四皓終南
叔度蒲輪於漢岳。
蓋以適賢
之性。
得賢也。
後舉懇乞
方得寢免
恒乃歎曰。
人云。
益我貨者損我神。
生我名者殺我身
於是入瑯
瑘山。
終世不出。
是年示寂于山(本傳)○姚秦三主共三十
四年。
沙門五人
出經律論六百二十四卷○釋僧羣。
羅江霍山
山有泉。
羣飲能不饑。
因絕五穀
大守
劉夔
欲造其山乞水。
天甚清霽
方渡海。
風雨晦冥
數日。
竟不得往。
歎曰。
正為山靈勒俗駕耳。
庵側
略彴
每渡以汲泉
一日折翅鴨。
舒翼略彴
唼。
羣欲舉杖撥去
恐傷鴨。
因不飲數日而沒。
壽百四
十餘。
臨終曰。
少時甞戲折一鴨翅。
此殆現報也(僧傳)。
公元418年
|戊午(十四)|(西秦七)|(夏昌武元)|(北凉七)|(二)|(十)|(三)|
西竺佛䭾䟦陀羅
因適江陵
士庶皆事之。
宋王劉裕
請歸京都
道場寺
三月吳郡內史孟顗等。
乃請師
於寺譯華嚴經。
二青童子
每旦自庭沼中出
香添瓶。
不離座右
暮則潛入沼中。
日以為常
譯經
畢。
絕迹不見(華嚴記)○僧洪。
丈六像。
未及開模。
銅禁甚嚴。
劉裕時相國
坐繫丞相府
誦觀音經。
夢像摩其頂。
問怖否。
洪曰。
自念必死。
安得不怖。
覩像
胸前。
銅色燋沸。
臨刑
監官牛奔車壞。
克日
令從相府來。
原洪之罪。
比開模像。
胸如所夢焉(北山錄)
○涼無讖。
海龍王四卷
有道進者。
從讖求受菩
薩戒。
讖曰。
自悔七日乃來。
既而詣讖。
宿障尚重。
遂精脩三年
夢中感佛為授戒法
於是復詣讖。
讖見
喜曰。
善哉巳感戒矣。
今為汝作證。
次第佛像者。
說戒相。
當進感戒之夕。
沙門道朗
亦通此夢。
於是
受戒者。
千有餘人。
傳授此法。
迄至于今廬山
常卒。
壽七十二。
張野卒。
壽六十九。
公元419年
|己未(恭帝德文元熈元)|(八)|(真興元)|(八)|(三)|(十一)||
慧義
備通經義
因言嵩高神云。
江東劉將軍
天命
吾以三十二璧鎮金。
以缾為信。
遂聞宋王
謂義曰。
非常之瑞。
法師自行
無以獲也。
乃往
山。
行道七日。
老人將義往璧處。
指云
是此石下
義行
果見石壇下。
得璧三十二枚。
黃金一缾(此瑞詳之
宋史)。
義還京師
宋武加接尤重。
迄乎踐祚
禮遇彌深。
加二十一年終(僧傳)○魏僧統法果。
太宗親幸其居。
門巷狹小
不容輿輦
廣大之。
果年八十餘卒。
三臨其喪。
追贈老壽將軍趙胡靈公(魏書)○釋道祖
遠公
英姿易悟。
後隱吳之臺寺十數年。
是年卒。
壽七十三○釋法顯
至是譯泥洹經等。
六部二十
四卷竺法力。
無量壽一卷
公元420年
庚申(元熈二)
居士竺難提(此云喜)。
觀音消伏毒害經等○禪師
始豐赤城山。
變恠百出
宴坐自若
神乃拜
曰。
我詣韋鄉山殊欺王。
以此奉上人。
不見
後三
年殊欺王。
夫人男女二十三人至。
求授歸戒。
五戒
萬錢兩器為施而去。
是年卒(僧傳)○六
恭帝禪位宋王劉裕兩晉凡十五君。
一百五
十六年國除○東晉一百四年中
譯師二十七人
譯經律論。
六百卷
弘法之務。
至是特盛焉。
合寺
一千七百六十八所。
僧尼二萬四千人(方志)。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第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