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北朝 (自动笺注)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四
宋括山一庵釋本編集
羼提居士畢熈志較訂
*南北朝
(劉氏都建康八主六十年國入于齊)。
(拓跋改姓元都雲
中迁平城洛陽十二君百四十九年分而為東西魏)。
公元420年
|庚申(宋高祖永初元)|(西秦熾盤建弘元)|(夏赫連勃勃二)|(北凉蒙遜九)|(西凉李恂)|(北燕)
(馮跋十二)|(魏明元帝五)|
六月宋高祖()。
受晉禪即帝位
殷憂稍移。
天步猶阻
二年塗鯁。
四戰兵勞。
百虜暢於胷中
萬機總於襟內
不倦檀那之業。
持護法之心。
手寫戒經。
口誦梵本
靈根法王四寺
供佛招賢
帝甞收後尊奉
導。
為之於金陵壽春
東山寺
又迎佛䭾䟦陀羅
道場寺
華嚴經○是月羅譯華嚴六十卷畢○是
曇無竭(此云法勇法上)。
二十五人
西域求經○廬山
道敬法師示寂
壽五十一○北凉釋僧龔。
法眾
伽陀譯經釋法和。
精通數論
宋祖敕為僧主(僧傳)。
公元421年
|辛酉(二)|(二)|(真興三)|(元始十)|(西凉北凉滅)|(太平十三)|(大常六)|
十月北凉曇無讖
涅槃四十卷方竟。
首尾八年
追求三度
譯圓四袠。
所闕尚多。
聞法何其艱哉。
讖頗
呪術
所向皆驗。
甞告蒙遜云。
有鬼入境
必多災疫
不信
躬見為驗。
讖即以呪加遜。
遜見而駭怖
曰。
潔誠齋戒
神呪驅之。
誦呪三日
謂遜曰。
鬼巳
北去矣。
時境首有見鬼者。
見數疫鬼
奔驟而逝。
既而北境之外。
疫死者眾。
內獲安。
讖之力也。
遜益
敬讖矣(本傳)。
|壬戍(三八月帝崩)|(三)|(四)|(十一)|(十四)|(七)|
竺道生
初從什公受業
關中僧眾
咸謂神悟
涅槃
後品未至。
生曰。
闡提當成佛。
此經來未盡耳。
於是
文字之師。
誣生為邪說
擯而遣之。
生白眾誓曰。
若我
所說
不合經義
請於現身
見惡報。
若實契佛心
捨壽時。
師子座
拂衣入吳之虎丘山
竪石為徒。
涅槃經。
闡提佛性處曰。
如我所說
義契佛心
否。
群石皆首肯之。
後居廬山
銷影巖岫
聞讖譯涅槃
後品。
南京
果言闡提皆有佛性
生大慰喜
尋即講
說。
公元423年
|癸亥(營陽王義景平元)|(四)|(五)|(十二)|(十五)|(八)|
廬山周續之卒。
壽六十七。
張詮卒。
壽六十五○
光祿卿崔浩被讒。
太武
以公歸第
因脩服食
生之術。
道士宼謙之
奉真二十卷
獻于魏王
野未之信。
浩獨師受其術。
太武由是謙之
天師
道場
道徒由此而盛○孫道德常奉道。
年過五十。
未有子息
有僧謂曰。
必願有兒。
志心誦觀音經。
不事道。
而專歸誠觀音
忽有夢應。
婦即有孕。
遂產
男焉(珠林)。
公元424年
|甲子(宋文帝義隆元嘉元)|(五)|(六)|(十三)|(十六)|(魏世祖太武帝燾始光元)|
佛䭾什(此云覺壽)。
揚州
五分三十四卷○魏太武
即位
亦遵太祖太宗崇信之業。
每引高德沙門
共談論。
輿奉佛像
散華致敬(魏書)○凉曇無讖金光
明經四卷
公元425年
|乙丑(二)|(六)|(承光元)|(十四)|(十七)|(二)|
廬山曇順法師示寂
壽七十九。
夏赫連勃勃尊高
德。
昧乎聖人之道。
曰勃者佛也。
吾為佛也。
聖像
後坐
沙門朝集
為巳致拜
天罰有罪
是年雷震
而死。
國亦尋滅(北山錄)○劉式之
文殊金像
俄失之。
夙夜祈請
五年忽見佛座光發
式之拂拭牀帳
乃見失像儼然具存(感通傳)。
公元426年
|丙寅(三)|(七)|(二)|(十五)|(十八)|(三)|
沙門慧琳
善談論。
帝與議朝廷大事
遂參權要
賓客
輻湊
琳遇賓客
填咽喧涼而巳。
孔顗慨然曰。
遂有黑
宰相(通鑑)○謝晦
領軍將軍
荊州
沙門僧昌。
城內立塔。
湫隘雉堞
躬役介夫
令肆其武勇
撞擊
陊壞
龕像摧殞。
欻有暴風連天
雲霧作昏。
驍烈為之
膽寒
晦蒙塵土
以手拭去。
膚隨指落。
潰灡瘡痍
無完肌。
竟坐反狀
檀道濟討之。
兵潰擒送鄴都
於都市。
夷其九族(北山錄)○凉曇無讖
譯經總十九部。
百二十一卷
是年絕筆○神僧杯度
初出冀州
神力
卓越
或扣氷而浴。
著屐上山
徒行入市
蘆圌子。
試舉者。
十餘人不能舉。
或見有四小兒者。
(即四天王)廣陵李家
奉之頗久。
忽索袈裟
李辨未至。
度云
暫出
至夜不歸
及覔之。
北巖下。
鋪敗袈裟於地。
之而死。
頭前脚後。
生蓮華。
邑共葬之。
後數日。
有從
北來云。
見度負蘆圌。
行向彭城
乃共開棺。
惟見鞾履
既至彭城
有黃欣者。
深信佛法
見度拜請還家
家至
貧。
麥飯而巳。
度甘之怡然
得半年。
忽語欣云。
覔蘆圌三十六枚。
欣辦至列之庭中
密封之。
因語
欣令開。
錢帛皆滿。
欣受之。
皆為功德
一年辭去
東遊吳郡
釣魚者。
乞一乾魚。
手弄反覆
投水即活。
又見網師
更從乞魚。
綱師不與
度拾兩小石。
投水中。
俄有兩牛
鬪其網。
綱既碎敗。
不復見牛。
遊止無定。
分身
應人之供。
吳郡朱靈期。
高麗還。
風飄
舶。
至一洲。
一寶寺。
寺僧設食。
乃拜其僧。
乞速還鄉
僧云。
去都二十萬餘里。
但能志心不憂不速
乃問期
云。
杯度道人否。
答曰識。
因指壁有一囊
掛錫杖及
鉢云。
杯度者。
今寄君鉢與之。
作書著凾中。
復授
青竹杖。
令置舫前
閉船靜坐
必令速至。
期迴舫如所
示。
三日石頭淮而住。
期入淮至朱雀
乃見杯度
度開書大笑曰。
使我還那。
取鉢擲空。
還接之云。
我不
見此鉢。
四千年矣。
其時南州陳氏。
奉度至
是日
出。
至晚不還。
絕迹矣。
都下杯度
去來山邑
人之病。
呪之即愈
是年九月示寂
人葬之建康覆舟
山。
闡化四十餘年。
有人時見之如故(本傳一本作朱齡石)。
公元427年
|丁卯(四)|(八)|(三)|(十六)|(十九)|(四)|
釋智嚴
初請䟦陀入關。
橫為僧所擯。
嚴乃憩山東
公元417年
精舍
義熈十三年
宋武及王恢
延請還都
乃於東郊
枳園寺。
以居之。
前還西域
所得梵經未譯。
是乃共寶雲
譯普曜等經十部三十一卷
清素
欲。
納衣蔬食
道化所被。
幽顯咸服(本傳)○陶淵明卒。
六十三。
陶甞作搜神錄。
多載佛之靈驗禪師元高
初居麥積山
與曇弘友善
曇無毗之道。
河南王
子曼。
以為師。
後遊凉。
蒙遜禮遇尤勤。
太武遣使
請。
高入平城
益加誠敬
命入東宮
太子師事
之(魏書)○沙門曇始(一曰惠始)。
師羅什。
東晉孝武末。
三輔
人多宗之。
宋武滅秦。
留子義真長安
赫連屈勾
追敗之。
道俗坑戮
而惠始接刃無傷
屈勾大怒
始於前。
佩劍自擊之。
又不能害
乃懼而謝罪
百姓
免其酷毒
始之力也。
至是魏大武平赫連昌
始乃歸
所化導。
自初習禪。
至於沒世
五十餘年。
未甞
臥。
跣行泥水
初不污足。
色踰鮮白
世號白足阿練(高允
作傳)○釋慧觀
初師廬山公。
後入關師什公。
觀思入
玄微
時曰通情則生融上首
精難則觀肇第一
宋武
甚重之。
召止道場寺
至是文帝時講法
公元428年
|戊辰(五)|(西秦暮末永弘元)|(定勝光元)|(承玄元)|(二十)|(神[(厂-一)*(?比?)]傳)|
帝造禪靈寺
常供千僧○曇良耶舍(此云時稱)。
元嘉
京常入禪
或七日不起
初止鍾山道林。
沙門寶誌
禪法
舍譯藥王藥上無量壽二經
二經是轉
祕術淨土洪因也○釋道冏。
普賢齋。
二僧來。
禮佛出門
飛空而去。
|已巳(六)|(二)|(二)|(二)|(二十一)|(二十月朔晝昏星現竟日)|
天竺佛䭾䟦陀羅
示寂建鄴
壽七十一(一云十二年卒者非)。
師譯經十三部百二十五卷○凉釋智猛。
遊自西域
往返二十年。
同伴十五人
唯猛與靈纂二人達耳。
泥洹二十卷曇無讖
神異既多。
魏主聞名
瞻禮
遣使來迎。
凉王不許
魏主再遣高平李順
䇿。
拜蒙遜凉王
九錫
諭之曰。
曇無讖道德廣大
一見
馳驛送至。
遜曰。
臣事朝廷無所負。
此臣師
也。
有死則巳。
往則不可也。
順曰。
朝廷欽王忠義故。
顯加殊禮
今乃以一道人。
虧損大功
不忍一朝之忿
所不當言
朝廷待遇之意。
切為大王不取也。
曰。
如公之言誠美。
第恐情不副此耳。
遜竟不遣讖。
是魏主衘之○凉主蒙遜。
初於凉州百里琢石崖。
設佛像。
或石或塑。
千變萬化
遜又為母造丈六石像
在于山寺
是年因子世興。
攻罕而亡。
乃謂事佛無靈
毀寺逐僧。
時將士入寺禮拜
此像涕淚交流
士驚還
說之
遜親往視像。
下若泉。
稽首禮謝。
敬僧設會
倍更精虔(感通錄)○釋僧苞。
普賢齋。
祥瑞
行業
厲。
公元430年
|庚午(七)|||(三)|(二十二)|(三)|
天竺求那䟦摩(此云功德鎧)。
遜國出家
屬國諸王
皆授
其歸戒。
闍婆國。
其王欲出家事之。
群臣固請不可
乃令國中曰。
率土奉和尚歸戒。
即從爾請。
於是
國臣民。
稽首遵命
元嘉初
文帝聞名
遣使航海
往闍
婆邀之。
附舶抵廣州
詔聽乘驛詣闕
師至始興
留朞
年。
寺壁𦘕定光布髮等像。
夜輙有光。
常在定。
日不出。
或致雨不沾
或履泥不濕
或值虎以杖弄而
去。
靈異無方
道俗歸敬(本傳)○闍婆國王
遣使奉表曰。
宋國大主吉祥天子
教化種智
安隱眾生
我雖在遠。
亦沾靈潤(統紀)。
公元431年
|辛未(八)|(西秦滅)|(為魏滅)|(義和元)|(昭成帝弘太興元)|(四)|
求那䟦摩。
帝有旨促之赴京。
正月金陵引對
帝迓
勞殊勤。
時召之問道
一日問曰。
寡人常欲持齋不殺
以身應物
不獲所願
幸教之。
摩曰。
道在心不在事
法由巳不由人
帝王所脩與匹夫異。
匹夫不克
苦節
何以為用。
帝王四海為家
萬民為子。
出一
嘉言
士庶咸悅。
一善政。
人臣以和。
形不夭命
役不勞力
風雨時。
百谷滋繁
以此持齋
齋亦大
矣。
以此不殺
利亦多矣。
安在輟半日之喰。
全一禽之
命。
然後弘濟耶。
撫几歎曰。
俗迷遠理
僧滯近教。
如師之言。
可論天人之際矣。
自是尊之為師。
命居
祇洹寺。
供給隆厚
繼而於寺講法華經。
十地品。
公卿
日集座下
法席之盛。
前此未聞也。
摩即於寺。
菩薩善戒經等十八卷河東蒲坂城中火災。
居蕩盡。
寺塔不焚。
民家經像亦不燒。
一城敬信
(冥符記)○西秦四主
四十七年。
譯經一百餘卷(釋教錄)。
公元432年
|壬申(九)|(北凉二)|(北燕二)|(魏延和元)|
竺道生
還都青園寺。
宋文帝深加欽重
因幸大莊
嚴寺設大會
帝親同眾。
御于地筵。
下食良久
眾疑
昃。
帝曰日始午耳。
生即曰。
白日麗天
天言始中。
何得
非中。
舉鉢便食。
一眾從之。
大悅
詔留生都下
一時
巨公王弘范泰顏延之
竝挹敬風猷
從之問道
至甲
戌十一年十一月
廬山精舍。
升于法座
神色開明
德音俊發
論議數番。
窮理盡妙。
觀聽之眾。
不悟悅。
必見麈尾然而墜。
端坐正容隱几而化。
壽八十。
有疏論。
世皆寶焉(本傳)○尼智通
嫁為梁氏妻。
練素
經衣。
其兒遍體爛瘡。
出虫而死(法苑)。
公元433年
|癸酉(十)|(四月蒙遜卒子牧犍立永和元)|(三)|(二)|
孟顗
事佛情懇。
每為謝靈運所輕。
運謂曰。
生天
須在靈運前。
成佛必在靈運後。
衘之。
至是靈運
臨川內史
廣州而卒。
年四十九。
臨終有詩云。
萋後霜栢
納納衘風
邂逅竟既時。
脩短非所愍。
君子志。
不得巖上泯。
送心正覺前。
斯痛久巳忍。
云(弘明集等)○三月曇無讖
知凉將滅。
固辭西歸
凉主遜
怒其去。
密遣剌客。
中路害之。
初讖出關日。
謂送者
曰。
業期至矣。
上聖
不能逃也。
未幾遜心愧悔
白日
見鬼
以劍剌之。
四月遜卒。
國亦尋滅(僧傳)○釋僧弼。
從羅什參譯。
隨處闡化
及居楚郢
訓誘經戒。
大化
江表
王蒙遜。
遣使遺䞋通敬。
下都止彭城寺
文皇器重
每延講說
是年示寂
公元434年
|甲戌(十一)|(二)|(四)|(三)|
僧伽䟦摩(此云眾鎧)。
譯毗曇等論二十四卷
文義詳允
梵宋不差僧伽羅多哆(此云眾濟)。
景平中
至京宴坐
林下
翩然往來
世莫親疎
至是卜居鍾山
剪棘開榛
造立精舍
宋熈是也(釋教錄)。
○十一月法綱法師卒。
(弘明釋慧琳有誄)○釋慧靜。
遊化徐兗。
貌黑而識遠
時洛有
道經
與靜齊名
而耳長大
時曰洛下大長耳。
河東
如墨。
有問無不酬。
有酬無不塞(詳見傳)○北凉安陽侯
沮渠京聲。
遜弟也。
有清慧。
譯戒本等二十二卷
(釋教錄)。
公元435年
|乙亥(十二)|(三)|(五)|(太延元)|
釋慧叡
初遊西域
還憩廬山遠公
俄入關從什公
言稟。
後適宋京
烏衣寺。
講說眾經。
思徹言表
城王義康
以為師。
祇奉戒法
是年示寂
壽八十五
釋道示寂
壽七十一○京尹蕭謨之。
上言
佛化
被于中國
巳歷四代
形像塔寺
所在千數
請自今欲
塔寺者。
皆當預報
乃得為之。
不允(宋史)○帝問侍
中何尚之吏部羊元保曰。
無暇讀經
因果之事。
然未究。
以卿輩時彥率皆信敬
范泰謝靈運
皆言。
法度
本任濟世
必求妙道
當以佛經指南
比見
顏延之析達性論。
宗炳白黑論。
其說大明至理
使率土之民。
皆淳此化。
則朕坐致太平矣。
昨蕭謨之
請制。
即以相示委卿增損
有以戒遏浮淫
無傷
獎者。
乃當著耳。
尚之對曰。
悠悠之徒。
間不敬信
以臣
庸陋
實有愚勤。
前代群英
則不明詔矣。
渡江
來。
王導周顗庾亮王蒙謝安郄超王坦王恭謝尚
郭文孫綽等。
宰輔冠冕
或人羽儀
或致情天
人之際。
抗迹雲霞之表。
靡不歸依
慧遠云。
釋迦
無所不可
適道固自教源濟俗
亦為要務
切味此
言。
有契至理
何則百家之鄉。
十人五戒
十人
謹。
千室之邑。
百人十善
則百人和睦。
傳此風教
寰區
編戶千億
仁人百萬。
夫能行一善。
去一
惡。
去一惡則息一刑。
一刑息於家。
萬刑息於國。
此明
所謂坐致太平是也
故圖澄適趙。
二石減暴。
放光
符健損虐。
神道助化
昭然可觀
謨之請制。
全非
但傷蠧道俗
本在無行僧尼
然而情偽難分。
去取未易耳。
土木之工。
雖若靡費
植福報恩
頓絕
臣比斟酌
進退未安。
今日面奉德音
實用
抃。
元保曰。
此談蓋天人之學。
臣愚所宜與聞
恐秦楚論強兵之術。
孫吳吞併之計。
無取於此
之曰。
夫禮隱逸
戰士息。
仁德兵氣消。
倘以孫
吳為志。
動期吞并
將無取於堯舜之道。
豈特釋教
而巳哉。
帝悅。
謂尚之曰。
釋門之有卿。
孔門之有季
路也。
自是帝益重玄化。
蕭謨之之議遂寢。
顏延之
著離識論。
敕慧嚴論辨
帝曰。
卿等不愧支許矣(宋史)○
曇摩密多。
鍾山營建上寺
道化大行(僧傳)○天竺
那䟦陀羅(此云功德賢)。
金陵
文帝遣使郊迎
及見帝大
悅。
命居祇洹寺。
延入內供養。
僕射何尚之。
諸王
公。
師事之(本傳)。
公元436年
|丙子(十三)|(四)|(六)|(二)|
三月上巳駕幸曲水
公卿畢集
帝命賦詩
沙門慧觀
先成奏之。
帝悅以示百官
皆服其才。
初觀與慧嚴謝
靈運等。
詳定涅槃經。
增損其辭。
夢神呵曰。
敢妄以
凡情
輕瀆聖典
觀等懼而止(一云三年上巳)。
求那跋陀羅
勝鬘經○釋慧觀
製勝鬘序○文帝甞問慧觀
頓悟
之理孰精。
觀以生之弟子道猷對。
有旨召入內
盛集
名流
敷宣有序
法義粲殆。
聞者開悟
攻難者。
必挫以釋之。
拊髀稱善。
公元437年
|丁丑(十四)|(五)||(三)|
孫彥曾家世奉佛。
王惠信向精篤
誦法華經。
浦中雜色光。
使人掘深二尺
得金像。
連光趺高
二尺一寸(感通)○江陵張僧定妹。
幼而奉法
志欲出家
供養小金像。
父母密許適邴氏。
女不知也。
及羔
既至
女悲呼不就
燒香伏地取死
像遂放金光
一村
父兄驚其通感
止不嫁之。
張邴二門
因大敬
信(感通錄)○求那跋陀羅
譙王義宣
請講華嚴
羅以未
華言
觀音增智力。
夜夢神易其頭。
遍曉
言。
即為眾講之。
時稱大乘旨旨。
因號摩訶衍(本傳)○
釋僧亮。
欲造丈六金像
湘州伍子胥廟。
多有銅器
亮告剌史張劭
健人一百大船七隻。
曰。
廟既靈
驗。
犯者必死。
且有蠻人守護
詎可得耶。
亮曰。
若果
德。
則與檀越共。
如其有咎
躬自當之。
劭即給人船。
日至廟。
廟前有兩鑊。
容百餘斛。
中有巨蛇。
長十餘丈。
遮行路。
亮乃執錫呪之。
蛇即隱。
俄見一人秉笏出
云。
聞師道業非凡
營福事重
今特相隨喜。
於是令人
輦取。
廟銅既多。
十取一而舫巳滿。
及歸遇風水甚利。
群蠻相報
不及矣。
還都鑄像既成
唯𦦨光未備。
帝為造金薄圓光
安置城寺
至太始中
明帝移像
湘宮寺焉(僧傳)。
公元438年
|戊寅(十五)|(六)|(北燕為魏滅)|(四)|
釋法盛。
投身餓虎經○釋道泰。
大乘論等○
浮陀跋摩(此云覺鎧)。
譯毗婆沙論。
一百卷
土崩亂失
四十。
今唯六十卷○羅順為平西府將
在上明。
野澤
鷹雉俱落。
火燒野。
平唯有三丈許。
叢草不
然。
遂披而覔鷹。
得金菩薩像。
時定謂盜所藏。
乃下符界內。
無失像者。
遂收而奉之(感通錄)。
|已卯(十六)|(北凉為魏滅)|(魏太延五)|
釋道冏。
入山穴採鍾乳
炬滅冏懼矣。
乃念觀音
有頃
一光如螢。
之而出。
甞夜乘氷渡河。
中道氷破。
觀音
忽有一物承脚。
得到岸(本傳)○法師靈徹(一云
僧徹)示寂
初師遠公
精通經論
文學有名
甞問遠曰。
禁管絃。
戒絕歌舞
一吟一咏
可得為乎。
遠曰。
觸物
興想。
亂情妨道。
弗足為也。
由是絕棄筆硯
講授
公元401年
法。
學徒宗之(本傳一云二十九年卒)。
北凉永安辛丑
至是
年。
二主三十九年。
緇素九人
出經律論三百餘卷
公元440年
|庚辰(十七)|(魏太平真君元)|
沙門慧光佛陀
俊異朗悟
時呼聖沙彌
疏注
甚多
門學如林
入室九人
僧道暉。
儒生馮衮等○鍾
沙門法喜
所居無泉。
竭誠禮懺
西天阿耨
八功德水
七日掘地。
果獲之○廬山曇詵法師
寂。
壽七十九○伊葉波羅(此云自在)。
彭城
譯毗曇心論。
公元441年
|辛巳(十八)|(二)|
天竺僧伽達多。
至宋都。
在山禪寂
群鳥獻果
是年
王。
請居廣陵曇摩密多(此云法秀)。
生而連眉
呪術
有善神潛護。
在京譯出禪十二卷(釋教錄)。
公元442年
|壬午(十九)|(三)|
西域獻文帝火浣布袈裟
時自衣之(統紀)○七月曇
摩密多。
示寂鍾山上寺
壽八十七○天竺僧伽
摩。
西域
公元443年
|癸未(二十)|(四)|
九月三藏求那跋摩。
祇洹寺。
奄然而化。
自說證第
二果。
預作遺文偈百餘句。
備言悟身妄幻脩進得果
臨終時。
眾見一物如龍
自床直上空中是年釋慧
示寂
壽八十一。
帝詔曰。
嚴法師
學道之匝。
奄爾遷
神。
給錢五萬。
布五十疋(本傳)○求那跋陀羅
楞伽
四卷
後達磨指此土。
唯此經義
禪宗直指也。
公元444年
|甲申(二十一)|(五)|
曇無竭
二十五人
西域二十餘年。
自餘竝死。
唯竭
獨還。
觀音受記經。
揚都番譯○魏太子晃。
被崔寇
所讒。
太武疑之。
求哀沙門元高
為作金光明懺。
太武其先祖。
讓之曰。
不當以讒疑太子
既寤以語
群臣。
臣皆稱太子無過
待之如初
崔浩太子
將不
利於巳。
太武曰。
太子前實有謀。
結高以術。
先帝
陛下耳。
若不早除。
必為大害。
太武怒。
是年九月
高及慧崇縊之。
高弟子元暢。
遠奔至泣高。
高忽開眸
曰。
盛衰在迹。
理常湛然
自脩心。
言訖長往
法達
見高於空中
進曰。
和尚崇公生何所
高曰。
我往惡處
眾生
崇歸安養矣(出僧傳
時崇乃尚書韓萬德門師。
德次於高。
亦被疑也)。
公元445年
|乙酉(二十二)|(六)|
魏釋曇覺(一云惠覺)。
有才解。
賢愚十五卷
備載善惡
之喻。
公元446年
|丙戌(二十三)|(七)|
魏主。
崔浩
皆信寇謙之
而奉其道。
每言於魏主。
佛法虗誕宜除之。
及魏主討蓋吳。
長安佛寺
沙門從官酒。
官入其室
見有兵器
白魏主。
主怒曰。
此非沙門所用
必與蓋吳。
同謀亂耳。
有司按誅合
沙門
浩因說帝。
將誅天下沙門
毀諸經像
帝從之。
宼謙之切諫
以為不可
不從
先誅長安沙門
焚其
經像
留臺四寺
勅下四方
一依長安法○太子
素好佛。
屢諫不聽
乃緩宣詔書。
使遠近預聞
得各
為計。
沙門逃匿獲免
收藏經像
塔廟在魏境
者。
無復孑遺(魏史)。
公元447年
|丁亥(二十四)|(八)|
魏雖滅教。
而宋猶彌盛。
詔童子惠入內
高之
祇洹寺。
大會
車駕臨幸
公卿為基落髮(基能通經)○
廬山宗炳卒。
壽六十九。
甞著明佛論。
今在弘明
○釋法朗
異迹
朗師法進
亦有高行
朗能戶籥中
出入
魏武滅法。
西適龜茲
國王待以聖禮。
及卒後焚
骸。
兩肩湧泉
直上于天(本傳)。
公元448年
|戊子(二十五)|(九)|
釋法瑗有講業
剌史庾登之
甞請講法
文帝訪覔
生公頓悟義者。
乃勑下都召對
瑗伸辨詳明
何尚之
歎曰。
意謂生公之歿。
微言永絕
今復聞象外之談。
謂天未喪斯文也。
勑為南平穆王鑠五戒師。
天保
寺成。
詔瑗主之。
王景文值其講。
歎曰。
所舉皆所未聞。
所指皆出意表。
真法中龍也(本傳)○廬山雷次宗卒。
八十。
公元449年
|己丑(二十六)|(十)|
寶雲示寂
雲歷遊西域
後還長安
佛陀跋陀脩
禪。
及陀為秦擯。
雲歸揚都
乃共智嚴
同譯諸經。
公元450年
|庚寅(二十七)|(十一)|
來攻宋。
文帝蕭斌禦之。
先鋒王元謨。
不閑撫馭
士卒畏縮
未戰輙遁。
怒將誅謨。
謨夢人告曰。
誦觀
千遍則免。
及覺誦之千遍
將就刃。
王慶之諫曰。
魏虜武震天下
豈謨能當。
未陣而斬副將
以自弱。
䇿也。
斌悟。
即貸其死。
謨仍將兵如故(南史)○魏滅佛法
宼謙之爭。
崔浩不從
宼曰。
卿今促年壽
門戶
矣。
至是刊所撰國史
郊壇□。
書魏先世事。
朝野
乃言於帝。
以為暴揚國惡
帝怒誅三族
僚屬
百三十八人
仍令溲口以小便
燒毀經像
見棄像必溺之。
族誅屍無收者。
人亦溺其屍。
棄潰乃止(魏書)。
公元451年
|辛卯(二十八)|(正平元)|
沙門惠始(一云曇始)。
值魏滅法始乃隱。
至是知大法將亨。
□□朝元
振錫宮門
吏白太武
武曰。
趣斬之。
無傷
而始臨殿陛矣。
武怒佩劍自斬之。
不能
傷。
劍微有痕。
其時
北園養虎于檻。
武令以始餧之。
虎皆佈伏不敢瞬。
左右請以天師試之。
虎即虓吼。
武大驚。
延始上殿再拜
太武許之復教(出北山錄)○魏太
子晃卒○釋惠紹。
積薪藥王品。
燒身而滅。
臨終
曰。
吾燒身處。
當生梧桐
後三日果生焉。
公元452年
|壬辰(二十九)|(高宗興安元)|
魏武毀佛之後
正平初
乃遘厲疾兩年
遍身發瘡。
膿血交流
於是佛禁稍弛。
民間往往有私習者。
是年
侍中宗愛所弑而崩○高宗文成皇帝之子
也。
十月即位
群臣勸請興復釋氏
下詔曰。
夫為
王。
必祇奉明靈
顯彰仁道
其能惠著生民
濟益群品
者。
雖在往古
猶序其風烈
是以春秋崇明之禮。
典載功施之族。
釋迦如來
功濟大千
流塵境。
生死者。
歎其達觀
文義者。
貴其妙門
王政之禁
律。
仁智善性
排撥群邪。
開演正覺
前代巳來。
莫不崇尚
亦我國家
常所尊事
世祖太武皇帝
開廣
邊荒
德澤遐被
沙門道士
善行純誠
如惠始之流
不至
風義相感
往往如林
山海之深。
怪物多有。
姧淫之儔。
容假託。
講寺之中。
致有㐫黨
是以先朝
因其瑕釁戮其有罪
有司失旨
一切禁斷
景穆皇帝
每為慨然
軍國多事
未遑脩復
朕承鴻緒
君臨
邦。
思述先志
以隆斯道。
今制諸州縣眾居之所。
各聽
佛圖一區
有好樂道法。
欲為沙門
性行素篤。
里所明者聽出家
足以化惡就善。
播揚道教也。
於是
天下承風
不及名。
往時圖寺竝還脩復
經像皆出。
罽賓王種沙門師賢。
罷教權假醫術
守道不改。
於復教日。
即為沙門
同輩五人
帝親為下髮。
賢為僧
統(魏史)。
公元453年
|癸巳(三十二月帝崩)|(二)|
魏敕有司
五級大寺
太祖巳下五帝
釋迦
五尊。
各長丈六
用金二十五萬斤。
沙門曇曜
帝禮為
師(魏書)。
公元454年
|甲午(世祖孝武帝駿孝建元)|(興光元)|
譙王義宣
陰謀逆節
求那䟦陀羅諫之不從
梁山
之敗。
孝武軍中
陀羅者驛馳至。
得之
金陵
引見
顧問委曲
住後堂。
供施衣物
一日問曰。
公元474年
譙王乎。
對曰。
古人不忘一飯
王飯我十年
遽忘
耶念當從陛下求。
王長冥福
帝悽然改容
及中
興寺成。
有旨命住持
帝宴東府
公卿畢集
召䟦陀至。
應對機辨
大悅○釋普明。
蔬食布衣
誦法華維
摩。
每至勸發品。
輙見普賢乘象立其前。
而誦維摩
空中樂聲。
又善神呪
所救皆愈。
一人妻病。
請明來
呪。
入門婦便悶絕
見一狸從狗穴出
因此而愈。
甞入一神祠。
神皆奔走(本傳)。
公元455年
|乙未(二)|(太安元)|
孝武沙門道猷
為新安鎮法主
文帝深敬之。
至是為天下法主
甚允時望
元徽中卒。
壽七十一○
釋寶亮。
年十二。
青州道出家
學業既精。
後因
京師
中興寺
中書袁粲見而異之。
以書抵其師道
明。
略曰。
見亮公。
非常人也。
聞所未聞
不覺歲之
將暮。
珠生合浦
魏人取以照乘
玉在邯鄲
秦王
華國
天下之寶。
不可自專
與同之也。
自是亮名
益重○釋僧瑜。
常謂結累三塗情形故也。
情既盡矣。
形亦宜捐。
是年六月
廬山集薪為龕。
發火巳。
入中
端坐
藥王品。
火焰交至
合掌不散。
道俗咸見紫
騰空
後十四日。
房生雙桐
聳成奇樹。
公元456年
|丙申(三)|(二)|
釋元暢。
初事元高
因魏滅法。
乃至楊州
深明經律禪
要。
華嚴
文旨浩博
未有疏釋。
暢乃提章批句。
傳講
迄今
暢其始也。
善於三論
為學者之宗。
文帝深重
之。
請為太子師。
再三辭遜
太初事故
方知先覺
是遷憩荊州山。
長沙寺講法
公元397年
|丁酉(大明元)|(三)|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以法付菩提達磨
偈曰。
心地
諸種
因心復生理。
果滿菩提圓。
華開世界起。
即於座
立。
左右手
放光二十七道。
踊身虗空
化火自焚
公元454年
中舍利如雨(正宗甲午年化)○釋惠簡
五天使者等經
十部
公元458年
|戊戌(二)|(四)|
時釋僧詮。
精練三藏
化洽江南
性好檀施
周贍貧乏
居無縑幣。
屢造金像
禪禮無輟。
孟顗
張暢
張敷
戴顒
戴勃
師事之(僧傳)○上詔法師曇宗懺罪。
上因曰。
何罪而勞卿為懺。
宗曰。
舜稱予違爾弼。
禹曰萬方
罪。
予一人
陛下履道思冲。
寧得獨異
大悅(統紀)。
|已亥(三)|(五)|
釋道汪。
初師遠公
究經律。
甞行梁州道
為羗賊所圍。
汪念觀音
有頃如雲霧者覆汪身。
盜尋不見
於是
獲免
後止成都
化行巴蜀
孝武帝聞汪德行
迎為中
寺主○二月釋僧慶
淨名像前焚身
眾見一物
如龍
從𧂐升天(僧傳)。
公元460年
|庚子(四廣州三角河南舞馬)|(和平元)|
十月八日
路昭皇太后
普賢像成。
中興禪房
齋。
所請二百僧巳集。
忽有異僧預座。
氣貌秀發
舉眾
驚嗟
齋主問往何寺。
天安
言對之間。
倐然不見
乃悟其神僧也。
釋道溫
敕為都邑僧主
京兆尹
靈符以事表聞
詔仍改禪房
天安寺。
後開講。
神異
悅之
賜錢五十萬(溫傳)○西域功德直。
至荊
州。
釋元暢請出念佛三昧等經。
刊正文義
辭旨
切。
暢能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莫之測也。
公元461年
|辛丑(五)|(二)|
釋僧鏡。
初止京講法
徐湛之重之。
請為門師
化洽
三吳
聲馳上國
世祖欽風
敕止定林。
建法聚○釋
慧通
麈尾一振
軒蓋盈衢。
孝武厚加寵秩
敕與海陵
建平二王為友。
公元462年
|壬寅(六)|(三)|
僧遠
初於青州講法
道俗悅服
瑯瑘王僧達
延止
造寺
周貧濟乏
無留財。
斂死撫生。
恩加骨肉
孝敬王子鸞。
新安寺
居之。
九月右司諫言
聞。
佛以謙卑自牧
忠順為道
輕比丘。
逢人必拜。
目連大士
遇長即禮。
寧有屈膝四輩
而間禮二親
顙耆臘。
而直骸萬乘者耶。
臣等參議
以為沙門接見
皆當盡禮敬之容。
則朝徽有序
帝雖頗信法。
而尤自
驕縱
奏上之日。
詔即可焉。
遠歎曰。
我本出家求道
關帝王
即日謝病拂衣
隱定林山(理有可行
萬古不易
理不可行
一朝難通。
制旨雖下。
眾竟不遵。
逾年制。
還復舊矣)。
釋法瑤。
講法有聲
是年
吳興郡
禮致上京
道猷
同止新安寺
使頓漸
悟義各有宗。
至便就講。
鑾輿降蹕。
百辟陪筵(本傳)○
釋曇曜
三寶再興
北臺寺
譯付法藏傳等經○
初魏帝。
恒安西北三十里。
武周山北面。
鐫石崖。
靈巖寺
龕之大者
高二十餘丈。
可受三千人
鐫諸聖
像。
相連三十餘里。
東頭僧寺
常供千人
太武毀敗
而此龕不毀也。
公元463年
|癸卯(七)|(四)|
天下大旱
請求那䟦陀祈雨
陀即燒香祈請
不復
飲食
默誦經呪
明日晡時。
風震雲合
連日降雨
敕見
慰勞
䞋施相續○釋慧益。
數年却粒
唯食香油
誓欲
燒身。
是年四月八日
鐘山
置鑊辨油。
自至雲龍門
辭帝。
帝躬出門益以佛法
憑囑而辭。
帝亦續至。
道俗
滿山。
益入鑊。
吉貝自纏。
上加一帽
以油灌之。
手自
執燭
以然帽。
藥王品。
火及眼乃聲絕。
時聞空中
管。
異香芬苾
夜夢振錫至。
更囑以佛法
明日
設會度人。
燒身之處。
藥王寺也(本傳)○釋僧璩。
十誦羯磨
公元464年
|甲辰(八五月帝崩太子子業立)|(五)|
沙門復舊
致敬人主(通鑑)○天竺阿那摩仾(此云寶意)。
轉側數百貝子
立知凶吉。
善能神呪
香塗
掌。
見人往事
世祖施其銅唾壺
忽人竊之。
仾以席
一領空卷之。
呪上數遍。
經于三夕
唾壺還在席中。
敬異焉(本傳)。
公元465年
|乙巳(景和十一月大臣廢君乃奉太宗明帝即位泰始元)|(六五月高宗顯宗即位)|
楊州瓦官寺釋慧果。
誦法華。
一日於廁見鬼
禮云。
昔為僧作維那
小不如法
墮地獄。
出生噉糞鬼中
拔濟
有錢三千。
埋在柿樹下
願取為福。
果因告
眾掘錢。
為造法華設會
夢見鬼云。
巳得改生勝處
(感通錄)○釋慧亮。
講席有聲
顏延歎曰。
安汰吐珠玉於
前。
斌亮振金聲於後。
清言妙緒
將絕復興
至是於莊
嚴寺。
學徒盛集
敕亮與斌。
遞為法主(本傳)○魏高宗
成帝。
五月崩。
帝度僧尼
三萬餘人
廣興佛教
脩復
寺。
公元466年
|丙午(太始二)|(魏顯祖文帝天安元)|
釋僧瑾。
宋孝武
敕為湘東王師(王即太宗)。
王從五戒
甚加優禮
是即位。
乃敕瑾為天下僧主
隊仗
輿。
月俸三萬。
瑾性不蓄金。
皆充福業
起靈靈基
寺。
元徽中卒○寶誌大士
往來皖山
劍水之下。
髮而
徒跣
錦袍
面方而瑩徹如鏡。
手足鳥爪
金陵
東陽民。
朱氏之婦。
兒啼鷹巢中。
梯樹得之
以為
子。
七歲鍾山僧儉出家
專脩禪觀
至是顯迹
以剪
拂子
杖頭
之而行。
聚落
兒童譁逐之。
或微
索酒
累日不食
甞遇食鱠者。
從而求之。
食者分㗖
之。
而有輕薄心。
誌即吐水中
皆成活魚。
時時題詩
若不可解。
後皆有驗(本傳)。
公元467年
|丁未(三)|(皇興元)|
釋道猛。
學造淵微
初止京寺。
太宗時湘東王
深相
崇薦。
登祚
倍加禮接
帝創寺于建陽門外
敕猛為
綱領
帝曰。
人能弘道
道藉人弘。
法師非直道益蒼
生。
亦乃有光。
世望可目
寺為興皇。
敕猛於寺開講
實。
序題之日。
親臨幸。
公卿皆集。
久之詔曰。
猛法
師。
風道多濟。
朕素所賓友
可月給錢三萬。
使史車轝
公元475年
等。
猛隨有所得
皆施貧造寺
元徽三年卒○釋智林。
明敕下京講說
申明二諦義。
三宗不同
時周
顒又作三宗論。
與林意符
林乃致書於顒謂。
此義無
人得者幸。
建明斯義。
便宜廣宣
三宗之旨。
傳述
至今周顒字伯倫
累遷直侍殿省
明帝慘酷
顯諫
輙誦經中罪因緣之事。
帝為少沮
於鍾
山西
別立精舍
休沐則歸之。
終年蔬食
雖有妻子
遠居山舍
宰相王儉問曰。
山中何所食。
赤米
鹽綠紫蓼
蕭子顯戲問。
菜食何味最佳
顒曰。
春初
早韭
秋末晚崧。
標致如此
掛冠盛時居山。
壽終
(本傳)○魏於常安北臺
永寧寺
七級浮圖
高三百餘
尺。
又於天宮寺
作大像。
高四十三尺。
用銅十萬斤。
金六百斤(通鑑)。
公元528年
|戊申(四)|(二)|
正月天竺求那䟦陀羅
辭天子。
公卿言。
示滅
親臨決別
談笑而逝。
壽七十五。
蔬食
終身香爐
未甞離手。
每食輒分食飛鳥
鳥皆集手取食。
譯經
論五十二部。
一百三十四卷○帝造湘宮寺
新成大
開講肆。
妙選英僧。
敕請法瑗。
法主
帝降蹕法筵
卿會坐。
一時之盛。
觀者榮之(僧傳)。
公元529年
|己酉(五)|(三)|
釋弘充
入玄微。
口辨天逸
王臣皆重之。
明帝起湘
宮寺
請充為綱領
湘宮有法鮮。
聰哲有力
與充
齊名○釋超進
詔徵至都。
講法鼓經。
後還會稽
元徽
中卒
壽九十四○七月趙泰死。
十日復甦云。
二人
入黑門。
絳衣人。
次第叫名
生時行業
主者言。
常遣使者人間
記人善惡
相檢校人死。
三惡
道。
殺生禱祀最重。
持佛善戒。
則死在福舍
到地獄。
案行見泰。
父母弟在泥犂獄。
又見受獄報巳。
更受變
報者。
又見供佛脩福。
得脫生者。
又入開光門。
見佛度
地獄
地獄即空。
泰乃問天道地道門
相去幾何
天道地獄道門相對
間人何者為樂
曰唯奉
持戒者樂耳。
又問未奉佛時造罪
今奉佛其過除
否。
皆除
主者乃召都錄
問泰何死。
令取籍看。
有餘
筭三十年。
橫為鬼所取。
放還
由是一家發心奉佛。
祖父母弟。
幡蓋
作福會也。
公元530年
|庚戌(六)|(四)|
東海何敬叔
奉法
因得栴檀
以為像。
而無圓光
屢求不獲
因夢沙門杖錫來曰。
檀非可得縣後。
何家
桐盾可求之。
次早求買之。
何曰曾未示人何得
知敬。
叔以事告之。
何氏驚喜
奉以製光。
後為湘府
省。
夢像現(感通)。
公元531年
|辛亥(七)|(魏孝文帝延興元)|
魏顯祖
即位六年。
聰睿夙成剛毅有斷。
深信釋氏
之學。
每引朝士沙門
共談玄理
雅薄富貴
常有遺
世之心。
六月禪位太子宏。
是為高祖孝文皇帝
時年五歲
乃尊顯祖
太上皇帝
上皇徙居崇光
宮。
宮在北苑中。
又建鹿野寺。
於苑之西山
僧居之。
時談禪理(北史)。
公元532年
|壬子(泰豫元)|(二)|
四月太宗崩。
在位八年
至治克昌
丈八金像
旦食
常齋。
日誦般若
爰感舍利
造弘普寺(六帖)○魏西域
迦夜(此云言可)。
番譯寶藏等經二十四卷
公元473年
|癸丑(蒼梧元徽元)|(三)|
沙門邵碩。
康居國人
誌公最善
出入經行
不問
日。
意欲求之。
則去遊益州
滑稽言事
能發人懽笑
因勸以善。
家家喜之。
至人家眠地者。
家必有死。
能分
身於數處。
剌史劉孟明挹事之。
忽著布帽詣明。
少時
明卒。
先是孟明長史沈仲玉
鞭杖之格嚴重常科
碩謂玉曰。
天地嗷嗷從此起。
若除鞭格得剌史玉除
之。
及明卒。
仲玉行州事
是年九月將亡。
沙門
進曰。
露骸松下
然脚須著屐
進諾之巳而化。
舁其
屍露之。
明日往視失所在。
有自郫縣來者曰。
昨見
碩公一履行市中曰。
為我語進公。
小兒見欺止為
隻履
進驚問。
沙彌答曰。
舁屍時一履墮行。
不及
繫也。
公元474年
|甲寅(二)|(四)|
公元475年
|乙卯(三東莞人徐垣妻懷身兒在腹中啼)|(五)|
釋曇斌。
講法有聲
孝建初
王謨發出京。
新安
寺。
頓漸之旨時皆悅服
至是示寂(本傳)。
公元476年
|丙辰(四)|(承明元太上皇崩)|
魏造建明寺。
自後建福度僧立寺非一。
北臺有百餘
寺。
僧尼二千人
四方諸寺
六千餘所。
僧尼七萬七千
餘人(北史)。
公元477年
|丁巳(五七月蒼梧王遇順帝准立改昇明元)|(太和元)|
逸士顧懽黃老
佛道二教
學者互相非毀
夷夏論。
略曰道則佛也。
佛則道也。
聖則符其迹
則返。
和光以明近。
耀靈以示遠。
道濟天下故。
方而不入。
智周萬物故。
無物不為
其入不同
其為
必異。
各成其性。
不易其事。
是以端委搢紳
中華之容。
剪髮曠衣。
西域之服全形
守禮繼善之風。
毀貌易形。
絕惡之學。
無盡世界
聖人代興
或昭五典
或布三乘
教。
華而華言化。
夷而夷語尋。
聖道雖同。
而法有左
右。
泥洹仙化
各是一術
佛號正真
道稱正一
一歸
死。
真會無生
在名則返。
實則合。
無生之教。
賖無
死之化。
切切可以進。
謙弱賒法可以退。
夸強佛教
文而愽。
道教質而精。
精則精人獨能
愽則粗人廣化
佛言華而引。
道言實而抑。
佛經繁而顯。
道經簡而幽。
幽則妙門難見顯則正路易遵。
二法之辨也。
聖匠
無方
方圓有體器。
殊用教。
亦異施佛。
破惡之方
道。
興善之術。
興善自然為高。
破惡勇猛為貴。
佛迹光大
宜以化物
道迹密微
宜用為巳。
優劣之分。
大略在茲○懽雖同二法
而意黨道教
司徒袁粲
文駁之。
略曰。
孔老教俗為本。
釋氏出俗為宗。
發軫
殊。
其歸亦異。
仙化變形為尚。
泥洹陶神為先。
變形者。
白首窮玄
而未能無死
陶神者。
塵惑日損
湛然常住
泥洹之道。
無死之地。
陶神若此
何謂其同
○時何常侍鎮之。
懽和二教大不平之
以書抵
懽。
言道不足以擬釋氏
重與書。
略曰。
太極
形識謬。
彰識以流染因。
結形以愛滯緣生
及其沉
淪波觸涯思濟。
思濟則祈善。
善則聖應。
聖者
感。
而遂通者也。
夫通不自通。
感不自感。
常在此。
每自彼。
自彼而言懸鏡高堂
自此而言萬像斯歸。
天竺中土
大千感通至聖
聖應既彼聲
被則此雲行法。
雨施華夏
道者一也。
形者二也。
者真也。
形者俗也。
盡二得一
宜一其法。
滅俗歸真
違俗
是以孔以全形守祀
恩接六親
老以攝生
性。
自我外物
乃為盡善
不為盡美
是有涯之制。
其後也。
何得擬道菩提
比聖牟尼哉○時復有朱
常侍昭之作難夷夏論。
朱廣之作諮夷夏論。
竝章分
句。
解以破顧。
懽之蔽於淺也。
汝南周高僧慧(通)竝
著駁夷夏論。
懽之作遂不勝其謬矣。
復有法師紹正。
二教論。
略曰。
佛明其宗。
道全其生。
守生者蔽。
明宗
者通云云(南史)。
公元478年
|戊午(二)|(二)|
公元479年
昇明三年四月
順帝禪位于齊。
蕭道成○宋六十
年中
寺一千九百十三所。
僧尼三萬六千人
譯師
十三人
譯經律論四百九十卷
釋教隆盛
篤信
多(方志)。
齊蕭姓都建康(七主二十四年禪于)
|已未(太祖高道成建元元)|(太和三)|
四月齊太祖帝位
欽崇三寶
愽濟群生
用心以仁。
垂化以儉(六帖)○彭城宋王寺。
丈八金像
北境兵起。
像輙流汗
是年忽流汗。
魏宼淮。
兗州驅迫
門助其戰守魏軍。
誣以助亂。
須及斬決
大汗流。
徐州剌史。
梁王奉法
王使數人以帛拭。
隨出不巳。
王乃拜曰。
眾僧無罪
自營護。
不加罪。
若幽誠有
感。
當隨拭即止
言巳自拭。
應手而燥。
王具表聞
下詔
見原宥云(感通錄)○王琰久奉觀音金像
初寄揚都
南㵎寺
夢像立于座隅
即馳迎還。
其夕南㵎
公元463年
像十餘。
為盜毀鑄錢也。
宋大明七年
放光三尺
合家
同覩。
以此像。
多寶寺
琰適荊楚十載。
不知像處。
及還揚都
夢在殿東詰旦造寺
如夢便獲。
是年七月
十日也(琰冥祥記)釋元暢。
自宋末適成都
是年至民嶺齊
后山
終焉之志
四月二十三日
建剎立寺。
名曰齊
興。
正齊受命之辰天時人事萬里
懸合時傅。
琰鎮
成都
欽暢風軌待。
以師敬琰。
因以暢迹表聞
敕蠲百
戶。
以充俸給(本傳)。
公元480年
|庚申(二)|(四)|
釋僧慧。
講法西學所師。
至是敕為荊州僧主
年衰
乘輿赴講。
觀者號為禿頭
官家與元暢同。
時人
黑衣二傑○時番禺毗耶精舍
扶南大石像。
七八
十人
擡之方起
此寺遇火近矣。
三四人試捧之。
然而起。
像既移矣。
屋亦焚焉。
有神光。
有寇則淚
汗。
廣州送出都。
蔣州寺中(感通)○魏詔以僧顯。
沙門都統。
公元481年
|辛酉(三)|(五)|
魏釋僧淵
風姿宏偉
腰帶十圍
慧解有聲
劉因之捨
所住山。
給為精舍
弟子慧記道登。
為文帝所
是年淵卒(本傳)○又釋道慧有慧學。
是年卒○代京
䆠。
自慨刑餘。
奏乞入山服道
敕許之。
乃賷華嚴
晝夜
讀誦
禮懺不息
忽生髭鬚
丈夫相。
狀聞帝。
大驚
異之。
一國華嚴矣(感通)○天竺曇摩伽陀耶舍(此云
法生)。
無量義經
公元482年
|壬戌(四)|(六)|
正月高帝
莊嚴寺
法師行遠維摩經。
公卿
集。
帝坐稍遠不聞法音
中書張緒遠遷坐近。
帝遠
不從俄頃
帝自遷坐近之○三月高帝崩。
在位四年
常誦般若
寫法華。
四月八日鑄金像。
七月十五
寺送盆。
供僧三百。
陟屺正觀二寺
帝每曰使我治
天下十年
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惜乎享年不永
壽五
十六(方志等)○世祖武帝(維)即位○四月十五日
皇太
子集大乘僧於玄圃
安居九旬講法
至七月十五
講乃捨身
輿冕自纓巳降凡九十九物。
以此力。
普被幽明
苦海者。
得隨理悟。
公元483年
|癸亥(世祖武帝永明元)|(七)|
二月八日
齊竟陵王講席
上邸法雲精廬
僧眾
演法六宵(弘明)○釋僧鍾
三論有才辨。
止中
興寺。
是年魏使李道固來朝
帝召鍾為館伴
道固
語。
日差中鐘不食
固曰。
何以不食
鐘曰。
先佛遺法
不食
固曰。
無乃聲聞耶。
鐘曰。
應以聲聞得度
即現聲聞
說法時。
以為名對。
爾後盤桓
講說稟聽
成群
文惠太子
竟陵王數請。
南面七年卒○文惠
太子
竟陵文宣王子良
竝精佛理
子良尤深焉。
招致名僧
講論佛法
道俗之盛江左未有
或親為
眾僧賦食行水
世頗以為宰相體。
子良之信愈
篤(南史)。
公元484年
|甲子(二)|(八)|
僧遠
自隱定林山。
遊心法苑
緬想人外
時之名士
何點周顒吳苞張融等。
投身接足咨其戒範。
齊太
祖。
將升位入山尋遠。
固辭
老疾足不垂床。
太祖
自降禮。
咨訪委悉
登禪
鑾駕臨幸
將詣遠房
房。
不容輿。
太祖欲見遠。
持操不動。
遣使
問。
轉蹕而去。
遠曾不屑焉。
至于𥨊疾。
文惠文宣
伏膺
師禮。
數往參候
貴卿士。
往還不絕。
蔬食五十餘
年。
㵎飲二十餘載。
是年正月卒。
帝致書於法獻曰。
遠上無常
弟子夜中自知之。
遠上此去。
甚得好處
遲見法師
可敘瑞夢也。
今正為作功德
所須可具。
竟陵文宣王又書曰。
法師一代名德
四海飡風
弟子闇昧
蒙師範。
方欲仰稟仁化
洗煩慮。
不謂
奄成異世
悲痛曷忍。
師既業行
希有不應
雜處僧墓。
當別小地。
樹剎表奇。
刻石銘德也。
即營墳於山南
製碑(本傳)○十一月。
釋元暢。
武帝可徒。
文宣王
惠太子
皆遣徵迎。
於是汎舟東下(本傳云。
至京少時而卒。
壽六十九。
又於法
獻。
傳中載。
暢以建武初亡。
壽七十五。
僧傳同出惠皎之手。
二說不同如此
還只一暢耶。
或有二暢耶人正通之)。
公元485年
|乙丑(三)|(九)|
沙門法獻元暢。
同為僧主
分任南北兩岸
公律
行精純。
德為物範
西遊于闐
佛牙舍利經像
還。
暢公亦律禁清白。
文惠太子為戒師。
後被
三吳
使妙簡二眾。
暢亦東行
重伸受戒之法。
暢以建
武初亡。
壽七十五。
獻以建武末卒。
年與暢同(僧傳)○釋法
度。
宋末至
高士明僧紹
隱居瑯瑘[山*聶]山。
所居
棲霞精舍
請度居之。
先有道士
欲以寺地為館。
住者
輙死。
後為寺自度居之。
群妖皆息。
一日神來
通名
靳尚
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餘年。
法師道德所歸
謹捨
以奉。
并願授五戒
度曰。
檀越血食世祀
此最戒所禁
也。
尚曰。
若備門徒
輙先去殺辭去
閱日又來。
送錢
設供
同眾禮拜
度為受戒
而去[山*聶]山。
廟巫夢神告曰。
吾巳受度法師戒。
祀我勿得殺戮
由是廟祭止菜脯
而巳。
度後有疾
神又奉藥水。
而度疾瘥云。
公元486年
|丙寅(四)|(十)|
三月大石
海浮入江取以獻鑿為像。
坐高三尺
餘(三寶紀)。
○釋僧慧卒。
壽七十九。
佛圖澄至道安。
慧遠
遠至曇順。
順至僧慧。
五世價重。
帝王風動
四方
事標史冊(北山錄)○慧有弟子僧岫。
亦以學顯。
有慧敞。
志業純正
代慧為僧主(僧史)○會稽弘明
卒。
壽八十四。
誦法華。
習禪禮懺為業。
每旦水瓶
滿。
天童為其給。
使虎甞入室
伏其床前
久之乃去。
山精來惱。
明以腰繩繫之。
鬼謝乃放。
公元487年
|丁卯(五)|(十一)|
正月交州一珠
二寸
中含佛像
臺座眉目
具(三寶紀)○興道孟景。
翼造正一論。
略曰。
佛以一
為法
老以抱一為式。
在佛為實相。
在道玄牝
大象即佛之法身
司徒中郎張融門律
略曰。
之與佛。
逗極無二
以示汝南周顒。
顒難之曰。
虗無
性其寂雖同。
位寂之方其旨則別云云(南史)○釋淨度。
辟穀餌松肪。
講誦禪律
甞誦寶積經。
及半而疾命。
侍者代之。
閱遍而化。
人見空中寶馬負棺而去。
公元488年
|戊辰(六)|(十二冀州九尾狐大赦)|
釋曇度。
精通論學
獨步當時
魏孝文
遣使請至平城
大開講席
致敬下筵
親詢理味。
學徒由是而盛。
年卒○釋道盛善講論
宋明帝
謝超宗
皆師敬
之。
齊帝敕代曇度。
僧主法師寶亮。
竟陵文宣
王聞。
其名。
躬身
為法匠。
後移止靈味講經
鋒辨天逸
涅槃凡八十四遍。
勝鬘四十二遍。
維摩
成實。
大品
小品
法華
十地
楞嚴。
無量壽等。
各近十遍
黑白弟子三千餘人
諮稟門徒
不可勝數(本傳)○釋普
恒常習禪。
與蜀韜公友善
入火三昧
見先身業
等事
後坐脫而化○僧伽陀羅(此云僧賢)。
出善見毗
沙律十八卷○六月東陽六眼龜。
下有文字
又禪靈寺剎上放光(三寶紀)○徐州僧統僧逞卒。
徐州
施帛三百疋。
又設五千人齊。
以供追福
|已巳(七)|(十三)|
帝怒大士寶誌惑眾
收逮建康獄。
是日人見大士
行市井。
檢校仍在獄中。
其夕語吏曰。
門外有兩輿
食。
金鉢盛飯。
可取之。
文惠太子竟陵王
送供至
建康
呂文顯以聞。
悔謝迎至禁中
俄帝宴後宮
誌乃暫出
巳而猶見行道顯陽殿。
帝驚遣吏至問。
白誌久出在省中。
帝益神敬之。
後誌神力
於武
帝見高。
帝於地下
錐刀之苦。
自是永廢錐刀
神異
化人非一(本傳)○有瑞石浮海來入吳境。
朱法
讓獲之獻于朝。
帝方建禪靈寺
乃以石造佛像
高六
尺餘
而嚴奉焉(珠林)○是年僧鍾卒。
初見武帝
乾和殿。
貧道
時暢獻見帝。
稱名不坐
因問
尚書王儉先輩
沙門帝王何所稱。
預坐否。
答。
東晉時諸國僧。
皆稱貧道預坐
中代庾氷桓。
元欲
使僧盡敬
朝議紛紜
事皆休𥨊。
自宋至今
預坐
貧道
帝曰暢獻二僧道業如此
尚自稱名
況復
者。
挹拜則太甚稱名亦無嫌。
自是稱名
帝王
獻暢始也(僧傳)○釋法出家
枳園寺。
誦經守素
日還其舊居
又至定林。
復還枳園
後三處考之。
皆見
匱來中食
實是一時
三處焉。
是晚奄然而卒。
屍甚
香軟
眾咸悟其得果
遂聞於帝。
親臨幸。
為設僧供
文惠文宣
皆來頂禮
營理殮葬。
䞋施雲集
仍以其
錢起枳園寺塔(僧傳)。
公元490年
|庚午(八)|(十四)|
西域達摩提(此云法意)。
於齊譯提婆達多等經二卷○釋
法道入定
內院
彌勒
自臍輪放光。
三塗
道。
由此勵精
常坐不臥。
及終而貌黑反白○釋慧次。
論學馳譽
沙門智藏僧旻法雲等。
竝就次請業文慧
文宣
悉敬以師禮。
是年講百論。
至破塵品
忽然奄化
○釋慧隆。
講論
宋明帝於湘宮。
開講成實。
其後
王侯貴勝
屢招講說
凡舊義磐滯。
隆皆顯發
昭然
了。
周顒目之曰。
蕭散森疎
霜下
是年
(本傳)○竟陵王蕭子良
自立淨住淨行法門
淨住者。
布薩之翻名。
淨身口意。
如戒而住也。
淨行法門者。
以諸業淨。
化行於世。
了諸法門故。
有性相差別也
(文有兩袠終南山
釋氏統乃略成一卷
是以初心之𧿉步。
標後銳之前蹤。
敬而信者是稱淨行之人。
信而
行之不亡。
淨住之目。
一皇覺辨德門
佛道最勝。
常志大乘也。
開物歸信門。
洗除心垢
方覩法身也。
三滌
三業門。
以滅苦之要。
莫過懺悔也。
脩理六根門。
莊嚴法體
須淨六根也。
生老病死門。
四相大苦
生厭心也。
克責身心門。
檢察三業
善不歸也。
檢覆三業門。
以常撿巳身幾善樂惡也。
呵詰四大門。
四大無耻
令我嬰苦也。
九出順善門。
知過出家功德清勝也。
在家從惡門。
在家愛欲苦惱無邊也。
十一沉冥地獄門。
以受三塗報。
在三毒也。
十二出家懷道門。
以常須遮制妙行必成也。
十三在家懷善門。
既知其患。
當順佛教也。
十四三界內苦門
世相皆苦。
無可樂者也。
十五出三界外樂門。
以脩證法身
得大自
在也。
十六斷絕疑惑門。
以有智則去惑也。
十七十種慚愧門。
以我無道業
可愧耻也。
十八極大慚愧門。
內外
省察
極大慚愧也。
十九善友勸獎門。
以常相警戒也。
二十戒法攝生門。
以戒生善德也。
二十一畢故止新門
種種自慶也。
二十二大忍對門
以忍力大也
二十三緣境無礙門。
當行解脫法也。
二十四一志努力門。
勇猛進脩也。
二十五禮舍利塔
二十六敬重正法
二十七奉養僧田。
以常敬三寶也。
二十八勸請增進門。
二十
隨喜萬善門。
三十迴向佛道門。
三十一發願莊嚴門。
皆成就淨行也。
諸門皆廣有其辭。
詳見弘明集)○
沙門應統詔歲施帛三百疋。
公元491年
|辛未(九)|(十五)|
西域求那毗地(此云安進)內外書學
不窮究。
齊譯經
公元492年
|壬申(十)|(十六)|
帝以中書侍郎
隱士何點
不赴。
門世事佛甚
精。
張融孔雉圭。
方外交招携勝侶
清言賦詩
自得
宰相王儉豫章王嶷往造之。
不得見。
後點
法輪寺
竟陵王子良就見之。
角巾登席
子良
之。
忻然無巳。
少時病渴
積歲不止
後在吳中
佛寺
維摩講堂
晝寢異僧授丸一掬
夢中
即愈
以為純德所感○魏下詔每年四月八日
七月十五日
大州一百人僧尼
中州五十。
下州
二十人
著令以為常淮○釋超辨。
止京定林寺
日誦
法華一遍
有餘力禮千佛
一百五十餘萬拜。
足不出
門三十餘載。
是年示寂釋曇超
禪道弘化
因止錢
唐靈苑山
入定累日
忽見一人來禮曰。
弟子居在七
里。
富陽縣人
麓山下。
侵壞龍室
群龍其忿。
誓三
百日不雨。
今巳百日
田池枯涸
欲屈道德前行必能
感。
潤澤蒼生
功有歸也。
超許之。
神乃去。
南行
日至亭山
為龍呪願
至夜群龍化作人。
禮拜
說法
因歸乞三歸
自稱是龍
超請其降雨
相看
無言。
其夜與超夢云
本因忿立誓
師既導之以善。
違命
明日晡當降雨
至期沾足
歲以獲收。
是年
卒(本傳)○徐州法師慧紀卒。
敕敕州。
施帛三百疋。
五百人齋。
以崇追益。
公元493年
|癸酉(十一七月帝崩鬱林王昭業立)|(十七)|
七月武帝崩。
在位十二年。
大崇法教
招賢遊玄
二寺(方志)○初寶誌大士
華林園
忽重著三頂布帽
未幾帝崩。
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繼而殂。
如其讖。
仲熊問仕何。
所至不答解。
杖頭左索與之。
後果
尚書左丞
徐陵兒時父携之謁誌。
誌摩其頂曰。
天上石麒麟也。
後果顯于世○釋僧卞。
梵音
讀經
有群鶴。
下集階前
經終則去是年卒。
公元494年
|甲戌(正月鬱林王隆昌七月遇弑海陵王昭文改元興元十月高宗明帝改建武元)|(十八遷都
洛陽)|
釋僧柔。
少登講席
入剡山靈鷲之夢。
僧緒夜神人
紳。
滿山迎之。
齊太祖
皆建寺集僧。
以柔耆素。
有聞故
徵書歲。
文宣諸王
再三招請
乃出京止定林寺
元匠
四遠欽服
文惠文宣服膺入室
常誓生安
養。
是年體無餘患。
西向虔禮
奄然而逝○釋慧約。
風德
齊太宰文簡公
褚淵太尉王儉
皆請講法
遇疾夢神云。
菩薩當至。
俄約來。
即愈給事中
婁幼瑜
族祖也。
每見輒起為禮。
或問此乃君族下
頒。
何乃恭耶。
瑜曰。
菩薩出世
方師於天下
老夫
敬而巳。
至是沈約外任
携行在郡。
禪誦為樂
異香
入室
猛獸馴階。
道士下。
德靜於館。
暴亡傳云。
山精
所弊長山
令徐伯超請約居之。
神魅弭息
後見二青
女子
㵎水出禮云。
夙障深重
墮此水精
晝夜
惱。
約即為授戒。
自是災怪永絕(本傳)。
公元795年
|乙亥(建武二)|(十九)|
中書何胤點弟也。
愽學重名
甞入鍾山定林寺
內典
其業皆通。
至是拜中書令
拜表解職
以會
稽多靈異
往游之居若耶山雲門寺
既與兄偕隱
號點曰大山
胤曰小山
徙居𥘿望山
起講堂即林
成院。
高風天下沙門慧安。
年十八為沙彌
止江
陵寺。
當眾坐時。
起行水。
常執空瓶。
上及下。
水用
不竭。
眾訝之。
受具
靈異益著
甞與沙門惠濟
上堂
布薩
堂戶未開。
安自壁出入無碍
濟駭之。
後附商入
湘。
中路示寂
將死謂商曰。
我死即露屍岸上
不須
棺。
如其旨。
以屍投岸。
夜有焰從其身出。
商大怖。
舟至湘中
則安巳先至。
欲就語。
失所在○魏文帝
徐州白塔寺
有道法師
雅有義業
眷賞之。
常侍講於禁內。
及卒帝下詔傷悼
施帛千疋。
一切
僧齋
京城七日行道(魏書)○荊州隱士劉虬
宋太始中
為當陽令。
又為南郡
始事拂衣
年三十二。
年遂
辟穀却粒餌木。
麻布衣。
草屩茅室
上帳禮誦
長齋
六時
不闕世諦
書藝一切屏絕
研精佛理
注講諸
經。
舉世莫不高尚其風。
建元初。
詔徵通直散騎
不就
建武初微為國子博士
是年冬移止江州
雲。
徘徊似入櫩戶。
及有異香
空中鍾梵之音。
因卒。
六十。
大通中
謚文範先生(弘明集)。
公元796年
|丙子(三)|(二十)|
釋惠基。
甞兩被宋帝之詔。
稱疾不行
乃於會邑龜山
寶林精舍
周顒張融
竝申師禮。
又為文宣王
著法
義疏
基既德被三吳
聲馳四海
乃敕為僧主
掌任
十城
四遠從風
五眾歸伏
基性烈而能溫氣
而且
穆故。
預在門人
不矜戰。
是年十一月卒。
壽八十五
○釋僧宗。
講經
任性放蕩
得意便行。
不以為礙。
文惠太子將擯之。
通夢有感
改意歸焉。
魏文帝
遙挹風德
屢致書請開講
齊世祖
不許外出
乃止宗
以信施。
造太昌寺。
是年卒(本傳)。
公元797年
|丁丑(四)|(二十一)|
天竺佛陀禪師(此云覺者)。
初至魏北臺恒安孝文
別加資
供。
後隨帝南遷
定都伊洛
復設靜院處之。
而志愛嵩
岳。
敕就少室山
為之造寺
今之少林是也
弟子
光。
僧稠
皆深定業
一善神。
常隨影護。
後報欲終。
自𦘕神像于壁(本傳)○五月八日
大士生於婺州
烏縣。
名翕字玄風○八月廬山景法師示寂
師久
粒食
甞有兩神立侍(弘明)○法雲法師
年三十講經
之妙。
獨步當時(本傳)。
公元498年
|戊寅(永泰七月帝崩東昏侯寶卷立)|(二十二)|
七日明帝崩。
在位五年
常持六齋
務脩十善
誦法
般若等經。
一切經
歸依寺造千金像(方志)○釋
法安
少有慧聲。
立年即當法匠
文宣何胤
一時名士
稟服文義
是年卒○釋法願
唱導
又能占相
士庶
竝師受戒法
時寺側遭燒火必及寺。
弟子
輿願出寺。
願曰。
佛若被燒我何用活。
苦心歸念。
三面被焚。
唯寺不燼(本傳)。
|已卯(東昏侯永元元)|(二十三)|
釋僧印。
學涉眾典。
而偏以法華著名
宋大明中
何點
請印為法匠。
聽者駢集
文宣徐孝嗣
皆敬其風。
是年
卒○釋慧通
宋元嘉中
未然之事皆驗。
是年
就人求酒云。
遠行為謝諸相識。
竝宜精勤脩善
先。
酒畢至墻邊臥地。
就看巳死。
後復有人時見之(本傳)
○四月魏高祖孝文帝崩。
在位二十九年。
於鄴
安養寺。
手不釋卷
暇則自講六宮侍女
皆持六齋
精進誦經。
道者
放令出家
供施諸僧
加豐厚。
所度僧尼
萬四千人(辨正論等)○是月世宗宣武皇帝()
公元457年
即位
下詔曰。
緇素既殊。
法律異故
道教彰於幽顯
禁勸各有所宜
其僧犯殺人
上罪者。
俗格斷餘
犯。
悉付昭玄
以內律僧制判之(魏書)。
公元500年
|庚辰(二)|(宣武帝景明元)|
釋法度法紹。
時號北山二聖
業行清苦
譽齊於度。
學解優之。
竝為竟陵王子良等師敬。
度甞為琅琊
山神受戒
常願安養
故偏講無量壽經。
是年
逝(傳史)○釋僧侯。
宋孝建初
至京誦法維摩光明
二日一遍
如此六十餘年。
一生食素過中不食
是年
合掌而化。
壽八十九○釋僧惠。
南陽劉虬
立陟𡵆
寺。
請以居之。
惠常欲渡江。
津吏舟小未及過之。
巳在彼岸
又至病人家。
惠嗔者必死。
喜者必差。
又能
分身赴人之供。
是年示寂
神異甚多(本傳)○東昏侯
瓦官寺解王像琢釵。
釧賜嬖姬
以為盛飾
東昏之毀
玉像也。
初截其二臂琢釵。
及其亡也御刀黃。
泰平
刀傷其膝仆地。
遇害其報速哉。
公元501年
|辛巳(和帝寶融三月改中興元十二月東昏侯遇弑而卒)|(二)|
敕釋慧球。
荊州僧主
訓勗之功。
有譽當世
天監
年卒○智稱律師
說法四十餘年。
道俗欽慕
是年
(弘明)。
公元502年
壬午
三月和帝遜位梁王蕭衍○齊七主二十四年中。
譯師二十人
所出經律論錄七十二部三百五十卷
寺二千十五所。
僧尼三萬二千餘人
歷代編年釋氏通鑑卷之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