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20c 页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0a 页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
第四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

*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自此顺殑伽河南岸东行三百馀里,至瞻
波国(中印度境)。伽蓝十所,僧徒二百馀人,习小
乘教。城垒砖高数丈,基隍深阔,极为崇固。
昔者劫初人皆穴处,后有天女下降人中,
游殑伽河浴,水灵触身生四子,分王赡部
洲,别疆界,筑闾邑,此则一子之都。国南界
数十由旬有大山林,幽茂连绵二百馀里,其
间多有野象,数百为群,故伊烂拿、瞻波二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0b 页 T50-0240.png
国象军最多,每于此林令象师调捕充国
乘用。又丰豺、兕、黑豹,人无敢行。

相传云,
先佛未出之时,有一放牛人牧数百头牛,
驱至林中,有一牛离群独去,常失不知所
在,至日暮欲归,还到群内,而光色姝悦,鸣
吼异常,诸牛咸畏,无敢处其前者。如是多
日,牧牛人怪其所以,私候目之,须臾还去,
遂逐观之。见牛入一石孔,人亦随入,可
四五里,豁然大明,林野光华,多异花果,烂然
溢目,并非俗内所见。牛于一处食草,草
色香润,亦人间所无。其人见诸果树黄赤
如金,香而且大,乃摘取一颗,心虽贪爱,仍
惧不敢食。少时牛出,人亦随归,至石孔未
出之间,有一恶鬼夺其果留。牧牛人以此
问一大医,并说果状,医言不可即食,宜
方便将一出来。后日复随牛入,还摘一颗,
怀欲将归,鬼复遮夺,其人以果内于口中,
鬼复撮其喉,人即咽之,果既入腹,身遂洪
大,头虽得出,身犹在孔,竟不得归。后家人
寻访,见其形变,无不惊惧,然尚能语,说其
所由。家人归还,多命手力欲共出之,竟无
移动。国王闻之自观,虑为后患,遣人掘挽,
亦不能动。年月既久,渐变为石,犹有人状。
后更有王知其为仙果所变,谓侍臣曰:「彼
既因药身变,即身是药,观虽是石,其体终
是神灵,宜遣人将锤钻𣃆取少许将来。」
臣奉王命,与工匠往,尽力镌凿,凡经一旬,
不得一片,今犹现在。

自此东行四百馀里,
至羯末嗢祇罗国(中印度境)。寻礼圣迹,伽蓝六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0c 页 T50-0240.png
七所,僧徒三百馀人。自此东度殑伽河,行
六百馀里,至奔那伐弹那国(南印度境)。寻礼圣迹,
伽蓝二十馀所,僧三千馀人,大小乘兼学。城
西二十馀里有跋姞婆伽蓝,台阁壮峻,僧
徒七百人。其侧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昔
如来在此三月说法处,数放光明。又有四
佛经行之迹。傍有精舍,中有观自在菩萨
像,至诚祈请,无愿不遂。

自此东南行九百
馀里,至羯罗拿苏伐剌那国(东印度境)。伽蓝十
馀所,僧徒三百馀人,学小乘正量部法。别
有三伽蓝,不食乳酪,此承提婆达多遗教
也。大城侧有络多末知僧伽蓝(唐言赤泥),即
往昔此国未有佛法时,南印度沙门客游
此国,降挫鍱腹外道邪论已,国王为立。其
侧又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是佛昔于此
七日说法处。

从此东南出至三摩怛吒国
(东印度境)。滨近大海,气序和畅。伽蓝三十馀所,
僧徒二千馀人,习上座部义。天祠外道其
徒亦众。去城不远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
昔佛为诸人、天于此七日说法处。去此不
远又有伽蓝,中有青玉佛像,高八尺,相好
端严,常有自然妙香,芬馨满院。五色光瑞,
往往烛天。凡预见闻,无不深发道意。


此东北,海滨山谷间有室利差怛罗国,次东
南海隅有迦摩浪迦国,次东有堕罗钵底
国,次东有伊赏那补罗国,次东有摩诃瞻波
(此云林邑),次西有阎摩那洲国。凡此六国,山
海深远,虽不入其境,而风俗可知。

自此
三摩怛吒国西行九百馀里,至耽摩栗底国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1a 页 T50-0241.png
(东印度境)。居近海隅,伽蓝十馀所,僧徒千馀人。
城侧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无忧王所建,
傍有过去四佛经行遗迹。是时闻海中有僧
伽罗国(此云执师子也),有明上座部三藏及解《瑜
伽论》者,涉海路七百由旬方可达彼。未
去间,逢南印度僧相劝云:「往师子国者不
须水路,海中多有恶风、药叉、涛波之难,可
从南印度东南角,水路三日行即到。虽复
跋履山川,然用为安稳,并得观乌荼等
诸国圣迹。」

法师即西南向乌茶国(东印度境)。伽蓝
百馀所,僧徒万馀人,学大乘法。亦有天祠
外道,邪正杂居。窣堵波十馀所,皆无忧王所
建,灵相间起。国东南境临大海有折利怛
罗城(唐言发行),即入海商人及远方客旅往来
停止之路,南去僧伽罗国二万馀里。每夜
静无云之时,遥望见彼佛牙窣堵波上宝
珠,光明囧然,状似空中星烛。

自此西南大
林中行千二百馀里,至恭御陀国(东印度)。从
此西南行大荒林千四五百里,至羯𩜁(力曾
反)伽国(南印度境)。伽蓝十馀所,僧五百馀人,学上
座部法。往昔人极殷稠,为扰触一五通仙
人,仙人瞋忿,以恶咒残害,国人少长俱死,
后馀处稍渐迁居,犹未充实。

自此西北行
千八百馀里,至南憍萨罗国(中印度境)。王,刹帝利
也。崇敬佛法,爱尚学艺。伽蓝百所,僧徒万
人。天祠外道,颇亦殷杂。城南不远有故伽
蓝,傍有窣堵波,无忧王所立。昔者如来于
此处现大神变,降挫外道,后龙猛菩萨止
此伽蓝。时此国王号娑多婆诃(唐言引正),珍敬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1b 页 T50-0241.png
龙猛,供卫甚厚。时提婆菩萨自执师子国
来求论难,造门请通,门司为白。龙猛素知
其名,遂满钵盛水,令弟子持出示之。提婆
见水,默而投针,弟子将还。龙猛见已,深加喜
叹,曰:「水之澄满,以方我德;彼来投针,遂穷
其底。若斯人者,可与论玄议道,嘱以传灯。」
即令引入。坐讫,发言往复,彼此俱欢,犹鱼水
相得。龙猛曰:「吾衰迈矣,朗辉慧日,其在子
乎。」提婆避席礼龙猛足曰:「某虽不敏,敢承
慈诲。」其国有婆罗门善解因明,法师就停月
馀日,读《集量论》

从此南大林中东南行九百
馀里,至案达罗国(南印度境)。城侧有大伽蓝,彫构
宏壮,尊容丽肃。前有石窣堵波,高数百尺,阿
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造。罗汉伽蓝西南二十
馀里有孤山,上有石窣堵波,是陈那(唐言授也)
菩萨于此作《因明论》处。

从此南行千馀里,
至驮那羯磔迦国(南印度境)。城东据山有弗
婆势罗(唐言东山)僧伽蓝,城西据山有阿伐罗势
(唐言西山)僧伽蓝,此国先王为佛造立,穷大
厦之规式,尽林泉之秀丽,天神保护,贤圣
游居。佛涅槃千年之内,每有千凡夫僧同来
安居,竟安居已,皆證罗汉,陵虚而去。千年
之后,凡圣同居,自百馀年来,山神易质,扰
恼行人,皆生怖惧,无复敢往,由是今悉空
荒,寂无僧侣。城南不远有一大石山,是婆
毗吠迦(唐言清辩)论师住阿素洛宫,待慈氏菩萨
成佛拟决疑处。法师在其国逢二僧,一名
苏部底,二名苏利耶,善解大众部三藏,法
师因就停数月,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1c 页 T50-0241.png
等论,彼亦依法师学大乘诸论,遂结志同,
行巡礼圣迹。

自此西行千馀里,至珠利耶
(南印度境)。城东南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是佛
昔于此地现大神通,摧伏外道,说法度人、
天处。城西有故伽蓝,是提婆菩萨与此寺
嗢怛啰(唐言上也)阿罗汉论议,至第七转已去,
罗汉无言,乃窃运神通,往都史多宫问
慈氏菩萨,菩萨为释,因告言:「彼提婆者,植功
曩久,当于贤劫成等正觉,汝勿轻也。」既还,
复解前难。提婆曰:「此慈氏菩萨义,非仁者
自智所得也。」罗汉惭服,避席礼谢之处。


此南经大林,行千五六百里,至达罗毗荼
(南印度境)。国大都城号建志补罗,建志城即达
磨波罗(唐言护法)菩萨本生之处。菩萨此国大臣
之子,少而爽慧,弱冠之后,王爱其才,欲妻
以公主。菩萨久修离欲,无心爱染,将成
之夕,特起忧烦,乃于佛像前请祈加护,愿
脱兹难,而至诚所感,有大神王携负而出,
送离此城数百里,置一山寺佛堂中。僧徒来
见,谓之为盗,菩萨自陈由委,闻者惊嗟,无
不重其高志,因即出家。尔后专精正法,遂
能究通诸部,闲于著述,乃造《声明杂论》
万五千颂,又释《广百论》《唯识论》《因明》数十
部,并盛宣行。其茂德高才,别自有传。

建志
城即印度南海之口,向僧伽罗国水路三日
行到。未去之间而彼王死,国内饥乱。有大德
名菩提迷祇(抑鸡反)湿伐罗(此云自在觉云),阿跋耶邓
瑟𠻯罗(此云无畏牙),如是等三百馀僧,来投印
度,到建志城。法师与相见讫,问彼僧曰:「承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2a 页 T50-0242.png
彼国大德等解上坐部三藏及《瑜伽论》,今欲
往彼参学,师等何因而来?」报曰:「我国王死,人
庶饥荒,无可依仗。闻赡部洲丰乐安隐,是
佛生处,多诸圣迹,是故来耳。又知法之辈无
越我曹,长老有疑,随意相问。」法师引《瑜伽》
要文大节徵之,亦不能出戒贤之解。

自此
国界三千馀里,闻有秣罗矩吒国(南印度境),既
居海侧,极丰异宝。其城东有窣堵波,无忧
王所建,昔如来于此说法现大神变,度无
量众处。国南滨海有秣剌耶山,崖谷崇深,
中有白檀香树,栴檀你婆树,树类白杨,其
质凉冷,蛇多附之,至冬方蛰,用以别檀也。
又有羯布罗香树,松身异叶,花果亦殊,湿
时无香,采乾之后,折之中有香,状类云母,
色如冰雪,此所谓龙脑香也。

又闻东北海畔
有城,自城东南三千馀里至僧伽罗国(唐言
执师子。非印度境也)。国周七千馀里,都城周四十馀里,
人户殷稠,谷稼滋实,黑小急暴,此其俗也。国
本宝渚,多有珍奇,其后南印度有女娉邻
国,路逢师子王,侍送之人怖畏逃散,唯女
独在车中,师子来见,负女而去,远入深山,
采果逐禽以用资给。岁月既淹,生育男女,
形虽类人,而性暴恶。男渐长大,白其母曰:
「我为何类?父兽母人。」母乃为陈昔事。子曰:
「人畜既殊,何不舍去而相守耶?」母曰:「非不
有心,但无由免脱。」子后逐父登履山谷,
察其经涉。他日伺父去远,即担携母妹,下
投人里,至母本国,访问舅氏,宗嗣已绝,寄
止村闾。其师子王还,不见妻子,愤恚出山,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2b 页 T50-0242.png
哮吼人里,男女往来多被其害。百姓以事
启王,王率四兵,简募猛士,将欲围射。师
子见已,发声瞋吼,人马倾坠,无敢赴者。如
是多日,竟无其功。王复标赏告令,有能杀
师子者当赐亿金。子白母曰:「饥寒难处,
欲赴王募,如何?」母曰:「不可。彼虽是兽,仍
为尔父,若其杀者,岂复名人?」子曰:「若不如
是,彼终不去,或当寻逐我等来入村闾。一
旦王知,我等还死,亦不相留。何者?师子为
暴,缘娘及我,岂有为一而恼多人?二三思
之,不如应募。」于是遂行。师子见已,驯伏欢
喜,都无害心,子遂以利刀开喉破腹,虽
加此苦,而慈爱情深,含忍不动,因即命绝。
王闻欢喜,怪而问之:「何因尔也?」竟不实言。种
种穷迫,方乃具述。王曰:「嗟乎!非畜种者,谁
办此心。虽然,我先许赏,终不违言。但汝杀
父,勃逆之人,不得更居我国。」敕有司多
与金宝,逐之荒外,即装两船,多置黄金
及资粮等,送著海中,任随流逝。男船泛海
至此宝渚,见丰奇玩,即便止住。后商人将
家属采宝,复至其间,乃杀商人,留其妇
女。如是产育子孙,经无量代,人众渐多,乃
立君臣。以其远祖执杀师子,因为国称。女
船泛海至波剌斯西,为鬼魅所得,生育
群女,今西大女国是也。又言僧伽罗是商
人子名,以其多智,免罗刹鬼害,后得为王,
至此宝渚,杀除罗刹,建立国都,因之为
名,语在《西域记》

其国先无佛法,如来涅槃
后一百年中,无忧王弟摩醯因陀罗厌舍欲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2c 页 T50-0242.png
爱,获四沙门果,乘空往来,游化此国,显赞
佛教,发示神通,国人信慕,建立伽蓝。见百
馀所,僧徒万人,遵行大乘及上座部教。缁徒
肃穆,戒节贞明,相勖无怠。王宫侧有佛牙
精舍,高数百尺,以众宝庄严,上建表柱,以
钵昙摩罗伽大宝置之刹端,光曜映空,静夜
无云,虽万里同睹。其侧又有精舍,亦以杂
波庄严。中有金像,此国先王所造,髻有
宝珠,无知其价。后有人欲盗此珠,守卫坚
牢,无由得入,乃潜穴地中入室欲取,而
像形渐高,贼不能及。却而言曰:「如来昔修
菩萨道,为诸众生不惜躯命,无吝国城,
何于今日反悭固也?以此思之,恐往言无
实。」像乃伛身授珠。其人得已,将出货卖,人
有识者,擒之送王。王问所得。贼曰:「佛自
与我。」乃具说所由。王自观之,像首尚低。王
睹灵圣,更发深心,以诸珍宝于贼处赎
珠,还施像髻。今犹现在。国东南隅有䮚(勒邓)
迦山,多神鬼依住。如来昔于此山说《䮚迦
经》(旧曰楞伽,讹)

国南浮海数千里至那罗稽罗洲,
洲人短小,长馀三尺,人身鸟喙,无稼穑,食
椰子。其国海浪辽长,身不能至,访诸人口,
梗概如是。

自达罗毗茶与师子国僧七十
馀人,西北归,观礼圣迹,行二千馀里,至建
那补罗国(南印度境)。伽蓝百馀所,僧徒万馀人,大
小乘兼习。天祠外道亦甚众多。王宫城侧
有大伽蓝,僧徒三百馀人,并博赡之士。
其精舍中有一切义成太子(旧曰悉达太子,讹也)宝冠。高
减二尺,盛以宝函,每到斋日,出置高台,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3a 页 T50-0243.png
其至诚观礼者,多感异光。城侧伽蓝有精舍,
中有刻檀慈氏菩萨像,高十馀尺,亦数有光
瑞,是闻二百亿罗汉所造也。城北有多罗树
林,周三十馀里,叶长色润,诸国抄写,最以
为贵。

从此西北经大林暴兽之野,行二千
四五百里,至摩诃剌侘国(南印度境)。其俗轻死重
节。王,刹帝种也。好武尚戎,故其国土兵
马完整,法令严明,每使将与敌战,虽丧
军失利,不加刑罚,但赐女服,使其羞惭,彼
人耻愧,多至自死。常养勇士数千人,暴象数
百,临将对阵又多饮酒,量其欲醉,然后
麾旗,以此奋冲,未有不溃,恃兹慢慠,莫
顾邻敌。戒日王自谓智略宏远,军师强盛,
每亲征罚,亦不能摧制。伽蓝百馀所,僧徒
五千馀人,大小乘兼习。亦有天祠涂灰之道。
大城内外有五窣堵波,皆数百尺,是过去四
佛所游之迹,无忧王建也。

自此西北行千馀
里,渡耐秣陀河,至跋禄羯呫婆国(南印度境)。从此
西北二千馀里,至摩腊婆国(南罗罗国,南印度境)。风俗调
柔,崇爱艺业,五印度中唯西南摩腊婆、东北
摩揭陀二国称为好学尚贤,善言谈,有风
韵。此国伽蓝百馀所,僧徒万馀人,习小乘
正量部教。亦有涂灰异道事天之众。相传
云,自六十年前有王名戒日,高才博学,仁
慈惠和,爱育黎元,崇敬三宝,始自为王,至
于崩逝,口绝粗言,颜无愠色,不伤臣庶
之意,无损蚊蚁之形。每象、马饮水,漉而
后饮,恐害水居之命也。爰至国人,亦令断
杀。由是野兽依人,豺狼息毒,境内夷静,祥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3b 页 T50-0243.png
瑞日兴。营构精庐,穷极轮奂,造七佛之仪,
设无遮之会,如是胜业,在位五十馀年,无时
暂辍,黎庶思慕,于今不止。大城西北二十馀
里,婆罗门邑傍有陷坑,是大慢婆罗门谤毁
大乘、生身入地狱处,语在《西域记》

自此西
北行二千四五百里,至阿吒釐国(南印度境)。土
出胡椒树,树叶似蜀椒;出薰陆香树,树
叶类此棠梨也。自此西北行三日,至契吒
(南印度境)。自此北行千馀里,至伐腊毗国(南印度境)
伽蓝百馀所,僧徒六千馀人,学小乘正量
部法。如来在日,屡游此国,无忧王随佛至
处皆有表记。今王,刹帝利种也。即羯若鞠
阇国尸罗阿迭多王之女婿,号杜鲁婆跋
(唐言帝胄)。性躁急,容止疏率,然贵德尚学,信
爱三宝,岁设大会七日,延诸国僧,施以上
味奇珍,床座、衣服,爰至药饵之资,无不悉
备。

自此西北行七百馀里,至阿难陀补罗国
(西印度境)。又西北行五百馀里,至苏剌侘国(西印度境)
自此东北行千八百里,至瞿折罗国。又东
南行二千八百馀里,至乌阇衍那国(南印度境)。去
城不远有窣堵波,是无忧王作地狱处。从
此东北行千馀里,至掷枳陀国(南印度境)。从此东
北行九百馀里,至摩醯湿伐罗补罗国(中印度境)。从
此又西还苏剌侘国。自此复西行,至阿
点婆翅罗国(西印度境)。如来在日,频游其地,无忧
王随有圣迹之处皆起窣堵波,今皆具
在。从此西行二千馀里,至狼揭罗国(西印度境)
临近大海,向西女国之路。

自此西北至
波剌斯国(北印度境),闻说之,其地多珠宝、大锦、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3c 页 T50-0243.png
细褐,善马、驼驼其所出也。伽蓝二三,僧
徒数百,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释迦佛钵在
此王宫。国东境有鹄秣城,西北接拂懔
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无男子,
多珍货,附属拂懔。拂懔王岁遣丈夫配焉,
其俗产男,例皆不举。又从狼揭罗国东北
行七百馀里,至臂多势罗国(西印度境)。中有窣堵
波,高数百尺,无忧王所建,中有舍利,数放
光明。是如来昔作仙人,为国王害处也。


此东北行三百馀里,至阿軬荼国(西印度境)。城东
北大林中有伽蓝故基,是佛昔于此处听
诸苾刍著丞缚屣(唐言靴也)。有窣堵波,无忧王
所建。傍有精舍,中有青石立佛像,数放光
明。次南八百馀步大林中,有窣堵波,无忧王
所建,是如来昔日止此,夜寒,乃以三衣重
覆,至明旦开诸苾刍著纳衣处。

从此又
东行七百馀里,至信度国(西印度境)。土出金、银、鍮
石、牛、羊、驼驼、赤盐、白盐、黑盐等,馀处取以
为药。如来在日,数游此国,所有圣迹,无忧王
皆建窣堵波以为表记。又有乌波鞠多大
阿罗汉游化之迹。

从此东行九百馀里,渡河
东岸,至茂罗三部卢国(西印度境)。俗事天神,祠宇
华峻,其曰天像铸以黄金,饰诸杂宝,诸国
之人多来求请。花林池沼,接砌萦阶。凡预
瞻观,无不爱赏。

从此东北行七百馀里,至
钵伐多国(北印度境)。城侧有大伽蓝,百馀僧皆
学大乘,是昔慎那弗怛罗(唐言最胜子)论师于此
《瑜伽师地释论》,亦是贤爱论师、德光论
师本出家处。又其国有二三大德,并学业可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4a 页 T50-0244.png
遵。法师因停二年,就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
摩》及《摄正法论》、《教实论》等。从此复东南,还
摩揭陀施无厌寺,参礼正法藏讫。闻寺西三
踰缮那有低罗择迦寺,有出家大德名
般若跋陀罗,本缚罗钵底国人,于萨婆多部
出家,善自宗三藏及《声明》《因明》等。法师就停
两月,咨决所疑。

从此复往杖林山居士胜军
论师所。军本苏剌侘国人,刹帝利种也。幼而
好学,先于贤爱论师所学《因明》,又从安慧
菩萨学《声明》、大小乘论,又从戒贤法师学
《瑜伽论》,爰至外籍群言、四《吠陀》典、天文、地理、
医方、术数,无不究览根源,穷尽枝叶。既学
该内外,德为时尊,摩揭陀主满胄王钦贤
重士,闻风而悦,发使邀请,立为国师,封二
十大邑,论师不受。满胄崩后,戒日王又请
为师,封乌荼国八十大邑,论师亦辞不受。
王再三固请,亦皆固辞,谓王曰:「胜军闻受
人之禄,忧人之事。今方救生死萦缠之急,
岂有暇而知王务哉?」言罢揖而出,王不能
留。自是每依杖林山养徒教授,恒讲佛
经,道俗宗归,常逾数百。法师就之,首末二
年,学《唯识决择论》、《意义理论》、《成无畏论》、《不住
涅槃》、《十二因缘论》、《庄严经论》,及问《瑜伽》、《因明》
等疑已。于夜中忽梦见那烂陀寺房院荒
秽,并系水牛,无复僧侣。法师从幼日王院
西门入,见第四重阁上有一金人,色貌端
严,光明满室。内心欢喜,欲登上无由,乃请
垂引相接。彼曰:「我曼殊室利菩萨也。以
汝缘业未可来也。」乃指寺外曰:「汝看是。」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4b 页 T50-0244.png
法师寻指而望,见寺外火焚烧村邑,都为
灰烬。彼金人曰:「汝可早归。此处十年后,戒
日王当崩,印度荒乱,恶人相害,汝可知之。」
言讫不见。法师觉已怪叹,向胜军说之。胜
军曰:「三界无安,或当如是。既有斯告,任仁
者自图焉。」是知大士所行,皆为菩萨护念。将
往印度,告戒贤而驻待;淹留未返,示无
常以劝归。若所为不契圣心,谁能感此?

及永徽之末,戒日果崩,印度饥荒,并如所
告。国家使人王玄策备见其事。当此正月初
时也。西国法以此月菩提寺出佛舍利,诸
国道俗咸来观礼,法师即共胜军同往。见舍
利骨或大或小,大者如圆珠,光色红白,又
肉舍利如豌豆大,其状润赤。无量徒众献
奉香花赞礼讫,还置塔中。至夜过一更许,
胜军共法师论舍利大小不同云:「弟子见
馀处舍利大如米粒,而此所见何其太大?
师意有疑不?」法师报曰:「玄奘亦有此疑。」更
经少时,忽不见室中灯,内外大明,怪而出
望。乃见舍利塔光晖上发,飞焰属天,色含五
彩,天地洞朗,无复星月,兼闻异香氛氲溢
院。于是递相告报,言舍利有大神变,诸众
乃知,重集礼拜,称叹希有。经食顷光乃渐
收,至馀欲尽,绕覆钵数匝,然始总入,天地
还暗,辰象复出。众睹此已,咸除疑网。礼菩
提树及诸圣迹,经八日,复还那烂陀寺。


戒贤论师遣法师为众讲《摄大乘论》、《唯
识决择论》。时大德师子光先为众讲《中》、
《百论》,述其旨破《瑜伽》义。法师妙闲《中》《百》,又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4c 页 T50-0244.png
《瑜伽》,以为圣人立教,各随一意,不相违
妨,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
传人,岂关于法也。慜其局狭,数往徵诘,复
不能酬答,由是学徒渐散,而宗附法师。法师又以《中》《百》论旨唯破遍计所执,不言依
他起性及圆成实性,师子光不能善悟,见
《论》称:「一切无所得」,谓《瑜伽》所立圆成实等
亦皆须遣,所以每形于言。法师为和会二
宗言不相违背,乃著《会宗论》三千颂。《论》成,
呈戒贤及大众,无不称善,并共宣行。师
子光惭𧹞,遂出往菩提寺,别命东印度一同
学名旃陀罗僧诃来相论难,冀解前耻。其
人既至,惮威而默,不敢致言,法师声誉益
甚。

初师子光未去前,戒日王于那烂陀寺
侧造鍮石精舍,高逾十丈,诸国咸知。王
后自征恭御陀,行次乌茶国,其国僧皆小
乘学,不信大乘,谓为空花外道,非佛所说。
既见王来,讥曰:「闻王于那烂陀侧作鍮石
精舍,功甚壮伟,何不于迦波釐外道寺造,
而独于彼也?」王曰:「斯言何甚?」答曰:「那烂陀
寺空花外道,与迦波釐不殊故也。」先是南
印度王灌顶师老婆罗门,名般若鞠多,明正
量部义,造《破大乘论》七百颂,诸小乘师咸皆
叹重。因取示王曰:「我宗如是,岂有大乘
人能难破一字者?」王曰:「弟子闻狐行鼷鼠之
群,自谓雄于师子。及其见也,则魂亡魄散。
师等未见大乘诸德,所以固守愚宗。若一
见时,恐还同彼。」彼曰:「王若疑者,何不集而
对决以定是非?」王曰:「此亦何难。」即于是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5a 页 T50-0245.png
日发使修书与那烂陀寺正法藏戒贤法
师曰:「弟子行次乌茶,见小乘师恃凭小见,
制论诽谤大乘,词理切害,不近人情,仍欲
张鳞,共师等一论。弟子知寺中大德并才
慧有馀,学无不悉,辄以许之,谨令奉报。
愿差大德四人,善自他宗兼内外者,赴乌
茶国行从所。」正法藏得书,集众量择,乃
差海慧、智光、师子光及法师为四人,以应
王之命。其海慧等咸忧,法师谓曰:「小乘诸
部三藏,玄奘在本国及入迦湿弥罗已来
遍皆学讫,具悉其宗。若欲将其教旨能破
大乘义,终无此理。奘虽学浅智微,当之必
了。愿诸德不烦忧也。若其有负,自是支
那国僧,无关此事。」诸人咸喜。后日王复有
书来云:「前请大德未须即发,待后进止。」

时复有顺世外道来求论难,乃书四十条
义,悬于寺门曰:「若有难破一条者,我则
斩首相谢。」经数日,无人出应。法师遣房内
净人出,取其义毁破,以足蹉蹑。婆罗门大
怒,问曰:「汝是何人?」答曰:「我是摩诃耶那提
婆奴。」婆罗门亦素闻法师名,惭耻更不与
语。法师令唤入,将对戒贤法师及命诸
德为證,与之共论,徵其宗本历外道诸
家所立。其词曰:「如餔多外道、离系外道、
髅鬘外道、殊徵伽外道,四种形服不同;数
论外道(旧曰僧祛)、胜论外道(旧曰卫世师也),二家立义有
别。餔多之辈以灰涂体,用为修道,遍身
艾白,犹寝灶之猫狸。离系之徒则露质标
奇,拔发为德,皮裂足皴,状临河之朽树。髅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5b 页 T50-0245.png
鬘之类,以髅骨为鬘,装头桂桂颈,陷枯磈磊,
若冢侧之药叉。徵伽之流披服粪衣,饮啖
便秽,腥臊臭恶,譬溷中之狂豕。尔等以此
为道,岂不愚哉!至如数论外道,立二十五
谛义,从自性生大,从大生我执,次生五
唯量,次生五大,次生十一根,此二十四并
供奉于我,我所受用;除离此已则我得清
净。胜论师立六句义,谓实、德、业、有、同异性和
合性,此六是我所受具,未解脱已来受用
前六;若得解脱,与六相离,称为涅槃。今破
数论所立,如汝二十五谛中,我之一种是别
性,馀二十四展转同为一体,而自性一种以
三法为体,谓萨埵、剌阇、答摩。此三展转
合成大等二十三谛,二十三谛一一皆以三
法为体。若使大等一一皆揽三成,如众如
林,即是其假,如何得言一切是实?又此大
等各以三成,即一是一切。若一则一切,则
应一一皆有一切作用。既不许然,何因执
三为一切体性?又若一则一切,应口眼等根
即是大小便路。又一一根有一切作用,应口
耳等根闻香见色。若不尔者,何得执三为
一切法体?岂有智人而立此义?又自性既常,
应如我体,何能转变作大等法?又所计我
其性若常,应如自性,不应是我。若如自
性,其体非我,不应受用二十四谛。是则我
非能受,二十四谛非是所受,既能所俱无,
则谛义不立。」如是往复数番,婆罗门默无
所说,起而谢曰:「我今负矣,任依先约。」法师
曰:「我曹释子终不害人,今令汝为奴,随
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 第 245c 页 T50-0245.png
我教命。」婆罗门欢喜敬从,即将向房,闻者无
不称庆。

时法师欲往乌茶,乃访得小乘所
《破大乘义》七百颂者。法师寻省有数处
疑,谓所伏婆罗门曰:「汝曾听此义不?」答
曰:「曾听五遍。」法师欲令其讲。彼曰:「我今为
奴,岂合为尊讲?」法师曰:「此是他宗,我未曾
见,汝但说无苦。」彼曰:「若然,请至夜中,恐外
人闻,从奴学法,污尊名称。」于是至夜屏去
诸人,令讲一遍,备得其旨。遂寻其谬节,申
大乘义而破之,为一千六百颂,名《破恶见
论》。将呈戒贤法师及宣示徒众,无不嗟赏
曰:「以此穷覈,何敌不亡。」其论如别。目谓
婆罗门曰:「仁者论屈为奴,于耻已足,今放
仁者去,随意所之。」婆罗门欢喜辞出,往东
印度迦摩缕波国,向鸠摩罗王谈法师德
义。王闻甚悦,即发使来请焉。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