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流通一之一¶
流通一之一¶ 第 1015a 页
流通一之一¶ 第 1015a 页


No. 2065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京北五冠山灵通寺住持教学
赐紫沙门(臣)觉训奉 宣撰

* 流通一之一

论曰夫佛陀之为教也。性相常住。悲愿洪深。
流通一之一¶ 第 1015b 页 T50-1015.png
穷三际。遍十方。雨露以润之。雷霆以鼓之。不
行而至。不疾而速。五目不能睹其容。四辩莫
能谈其状。其体也无去无来。其用也有生有
灭。故我释迦如来。从兜率天。乘栴檀楼阁。入
摩耶胎。以周昭王甲寅四月初八日。遂开右
胁。生于净饭王宫。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大微。
通于西方。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有大圣人。生
于西方。问利害。曰。此时无他。一千年后。声
教被此土焉。始处宫中。亦同世俗。粤四十二
年甲申四月八日。佛年三十。踰城出家。遂坐
树成道。转法利生。如优昙花时一现耳。初说
华严。次说小乘。或般若.深密。或法华.涅槃。
随机普被。任器方圆。其犹一风而万窍齐号。
孤月而千江皆现。四十九年度脱群品。列子
所谓西方有圣人者是也。是时文殊与目连
为化人亦[这-言+赤]震旦。佛年七十九。以穆王壬
申二月十五日入灭于琼林。白虹十二道。连
夜不灭。王问太史扈多。曰。西方大圣人方灭
度耳。于是阿难等结集金言。具载贝牒。经律
论戒定慧。爰方启行。然杂华恒常之说。隐入
于虬宫。邪宗蚢肆。异部蛙鸣。既而马鸣屹起
挺生。及陈那护法唱之和之。推邪现正。演义
申宗。广大悉备乎西域。将有待而东驱矣。自
佛灭一百十六年。东天竺国阿育王收佛舍
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四千宝塔。遍阎浮提。
时当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也。塔兴周世。经
二十二王。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焚烧典籍。育
王宝塔由是隐亡。当是时。沙门利方。十八贤
者。赉持佛经。来化咸阳。秦始皇不从而囚之。
流通一之一¶ 第 1015c 页 T50-1015.png
夜有金刚丈人。破狱出之而去。盖机缘未熟
故也及后汉永平十二年。摩腾.竺法兰.来仪
汉庭。慈云布于九州。法雨洒于四海。然按霍
去病传云。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则像设似先
入于沙漠矣。又前汉哀帝时。秦景使月氏国。
来传浮屠经教。乃知前汉已行。六十三年而
后明帝方感金人梦耳。若我海东。则高句丽
解味留王时。顺道至平壤城。继有摩罗难陀。
从晋来千百济国。则枕流王代也。后于新罗
第二十三法兴王践祚.梁大通元年丁未三
月十一日。阿道来止一善县。因信士毛礼隐
焉。属有吴使者。香道指其焚点之仪。由是延
致王宫。然其教未阐。舍人厌髑。赤心面内
勇决国人之疑。噫微夫子吾当从何教也。自
尔圆光慈藏之徒。西入传法。上下信敬。内外
奉行。先呼而后应。日益而月增。遂使于三韩
及我圣祖苇旧鼎尤尊佛教。凡制度多用佛
教。守文继体之君。传而不失。惟大祖四代孙
大觉国师。于宣王三年乙丑四月。航海求法。
东至于洋。导其百派大小始终顿圆之五教。
各得其所。复归于正。然源乎周.派乎汉。汪洋
于晋魏。汗漫于隋唐。波之于宋。而渊沄于海
东也。都算.佛入灭至今乙亥。二千一百六十
四年。灭后第一千一十四年。入后汉至今一
千一百五十一年。自顺道入句高丽至今八
百四十四年矣。且道不自弘。弘之由人。故
著流通篇以示于后。按古梁唐宋三高僧传
皆有译经。以我本朝无翻译之事故。不存此
科也。
流通一之一¶ 第 1016a 页 T50-1016.png


* 顺道
* 亡名
* 义渊
* 昙始
* 摩罗难陀
* 阿道(黑胡子元表)
* 玄彰
* 法空
* 法云

释顺道。不知何许人也。迈德高标。慈忍济物。
誓志弘宣。周流震旦。移家就机。诲人不倦。句
高丽第十七解味留王(或云小兽林王)二年壬申夏六
月。秦符坚发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于
是君臣以会遇之礼。奉迎于省门。投诚敬信。
感庆流行。寻遣使回谢。以贡方物。或说.顺道
从东晋来。始传佛法则秦晋莫辨。何是何非。
师既来异国。传西域之慈灯。悬东暆之慧日。
示以因果。诱以祸福。兰薰雾润。渐渍成习。然
世质民淳。不知所以裁之。师虽蕴深解广。未
多宣畅。自摩腾入后汉。至此二百馀年.后四
年。神僧阿道至自魏(存古文)。始创省门寺。以置
顺道。记云以省门为寺。今兴国寺是也。后讹
写为肖门。又创伊弗兰寺。以置阿道。古记云
兴福寺是也。此海东佛教之始。惜乎.之人也.
之德也。宜书竹帛以宣懿绩。其文辞不少概
见。何哉。然世之使于西方。不辱君命。必侍贤
者而能之。则特至他邦肇行未曾有之大事。
非其有大智慧.大谋猷。得不思议通力。其何
以行之哉。以此知其为异人。斯亦法兰.僧会
之流乎。

释亡名。句高丽人也。志道依仁。守真据德。人
不知而不愠。考钟于内。在邦必闻。霈然有馀。
厥闻旁驰。晋支遁法师贻书云。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体性贞峙。道俗纶综。往在
京邑。维持法纲。内外具瞻。弘道之匠也。遁公
流通一之一¶ 第 1016b 页 T50-1016.png
中朝重望。其所与寄声交好。必宏材巨擘。而
况外国之士。非其胜人。宁有若斯之报耶。且
佛教既从晋行乎海东。则宋齐之间。应有豪
杰之辈与时则奋。而无载籍。悲夫。然彼宋人
朱灵期(或作虚)使自高丽。还失济于洲上得杯
渡之钵。又齐时高丽未达佛生之事。问高僧
法上。上以周昭之瑞为答。则高人烈士。西笑
于中国。䛦取纲要者固不少矣。时无良史罗
缕厥绪为恨耳。

赞曰。古者三韩鼎峙。开国称王。彼佛声光
蔑有其兆。及感应道交。贤德聿来。以赴机
叩。易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顺道有之
矣。始予躬诣所谓兴国兴福。因有缀文记
事之志。无缘以发之。今谬承景命。乃以顺
道为传首云(此赞当在顺道传下)

释义渊。句高丽人也。世系缘致咸莫闻也。自
隶剃染。善守律仪。慧解渊深。见闻泓博。兼得
儒玄。为一时道俗所归。性爱传法。意在宣通。
以无上法宝.光显实难。未辨所因。闻.前齐定
国寺沙门法上。戒山慧海。肃物范人。历跨
齐世为都统。所部僧尼不减二百万。而上纲
纪将四十年。当文宣时盛弘释典。内外阐扬。
黑白咸𠃔。景行既彰。逸响遐被。是时句高丽
大圣相王高德。乃深怀正信。崇重大乘。欲
以释风被之海曲。然莫测其始末缘由.自西
徂东年世帝代。故件录事条。遣渊乘帆向邺。
启发未闻。其略曰。释迦文佛。入涅槃来。至今
几年。又在天竺。经历几年。方到汉地。初到何
帝。年号是何。又齐陈佛法谁先从尔。至今历
流通一之一¶ 第 1016c 页 T50-1016.png
几年帝。请乞具注。其十地.智度.地持.金刚
般若等诸论本。谁述作著论。缘起灵瑞所由
有传记不。谨录咨审。请垂释疑。上答云。佛
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生。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当穆王二十四年癸未。王闻西方
有化人出。便即西入。至竟不还。以此为验。四
十九年在世。灭度至今齐世武平七年丙申。
凡一千四百六十五年。后汉明帝永平。经法
初来。魏晋相传。吴孙权赤乌年。康僧会适吴。
方弘教法。地持阿僧伽比丘从弥勒菩萨受
得其本。至晋安帝隆安年。昙摩谶于姑藏为
河西王沮渠蒙逊译。摩诃衍论.是龙树菩萨
造。晋隆安年。鸠摩什波至长安为姚兴译。十
地论金刚般若论。并是僧祛弟波薮槃豆造。
至魏宣武帝时。菩提留支始翻。上答指證。由
缘甚广。今略举要。渊服膺善诱。博通幽奥。辩
高灸輠。理究连环。曩日旧疑。焕然冰释。今兹
妙义。朗若霞开。西承慧日。东注法源。望悬金
不刊。传群玉而无朽。所谓苦海津济。法门梁
栋者。其惟吾师乎。既返国揄扬大慧。导诱群
迷。义贯古今。英声藉甚。自非天质火拔。世道
相资。何以致如斯之极哉。史不叙所终。故不
书。

赞曰。佛生年月日传记互出。理难一定。然
渊亲承法上口授而来。乃与唐法琳辨正
论所据若合符节。当以此为指南。然钜儒
吴世文援引古文特启异论。致有问对。虽
辞旨烦丽。亦不足凭也。

释昙始.关中人也。自出家多有异迹。足白
流通一之一¶ 第 1017a 页 T50-1017.png
于面。虽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
尚。以晋大元末年赉持经律数十部。往化辽
东。乘机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梁僧传
以此为高句丽开法之始。时当开土王五年.
新罗奈勿王四十一年.百济阿莘王五年。而
秦符坚送经像后二十五年也。是后四年。法
显西入天竺。又二年罗什生来。玄高法师生
焉。晋义熙初。师复还关中。唱道三辅。长安人
王胡之叔父某死已数年矣。一日梦中忽来
现形。接引王胡。游遍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
释。谓胡曰。既已知其因果。要当奉事白足阿
练用修白业。胡敬诺寤已。遍询众僧。惟见始
足白曰面。因即事之。晋末丐奴赫连勃々袭
取关中。斩戮无数。师亦遇害。刀不能伤。普赦
沙门。悉皆不杀。而潜遁山中。修头陀密行。未
几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时传陵崔浩
少习左道。猜疾释教。位居伪辅。为焘所深信。
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谓佛教无益于世。民
利有伤。劝令废之。焘惑其言。以伪太平七年
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士。烧掠寺社。统内僧尼
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追捕枭斩之。四境之
内无复沙门。时玄高等被害。语在本传。师闭
绝于兵革所不至处。依隐阅世及太平末。师
算知焘化之将至。乃于元会日。手策金锡。即
到宫门。有司奏云。有白足道人。从官门径入。
仪形可怪焘闻已。即令猛卒斩之。不伤。焘大
怒自以所󰝟利剑斫焉。惟剑所著处有痕如红
绵。体无馀异。时有北园养虎子槛。焘驱令贻
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焘试遣天师近槛。猛
流通一之一¶ 第 1017b 页 T50-1017.png
虎辄鸣吼。直欲搏噬。于是焘乃知佛教威神
非黄老所及。即奉师上殿顶礼其足。悔责愆
咎。师为说因果报应不差。指掌开示。略现神
异。焘生大惭惧。改往修来。然祸恶已稔。遂感
厉疾。而崔寇亦发恶病。将入死门。焘以谓祸
由彼作罪。不可赦。因族灭二家。宣令国内。光
复竺教。钟梵相闻。既而孙𤀹袭位。深惩殷鉴。
洪阐真风。宝氎制度。其兴也勃焉。师不知所
往。

赞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霜严草野。萧兰
共悴。师之艰难险阻。诚曰殆哉。虽伐树削
迹不足比也。然随时隐现。若青山白云之
开遮。遇害亏盈。如碧潭明月之橯樚。捐躯
济溺。道之以兴。菩萨法护。正当如此。其适
来桑域。决膜生盲。亦乘夙愿而至者耶。

释摩罗难陀.胡僧也。神异感通。莫测阶位。
约志游方。不滞一隅。按古记本从竺乾入于
中国。附材传身。徵烟召侣。乘危驾险。任历艰
辛。有缘则随。无远不履。当百济第十四枕
流王。即位九年九月。从晋乃来。王出郊迎之。
邀致宫中。敬奉供养。禀受其说。上好下化。大
弘佛事。共赞奉行。如置邮而传命。二年春创
寺于汉山。度僧十人。尊法师故也。由是百济
次高丽而兴佛教焉。逆数至摩腾入后汉二
百八十有年矣。耆老记云。句高丽始祖朱蒙
娶高丽女。生二子。曰避流恩祖。二人同志。南
走至汉山开国。今广州是也。本以百家渡河
故名百济。后于公州扶馀郡。前后相次而立
都。三韩东南隅海内有倭国。即日本国也。倭
流通一之一¶ 第 1017c 页 T50-1017.png
之东北有毛人国。其国东北有文身国。其国
东二千馀里有大汉国。其国东二万里有扶
桑国。宋时有天竺五僧。游行至此。始行佛法
此皆海中在。惟日本国僧。往々渡海而来。馀
皆未详。夫三韩者。马韩.卞韩.辰韩.是也。宝
藏经云。东北方有震旦国。或云支那。此云
多思惟。谓此国人思百端故。即大唐国也。然
则三韩在阎浮提东北边。非海岛矣。佛涅槃
后六百馀年乃兴。中有圣住山。名室梨母怛
(唐言三印山)峻峰高耸。观世音菩萨宫殿在彼山
顶。即月岳也。此处圣住未易殚书。然百济
乃马韩之谓矣。宋僧传云。难陀得如幻三昧。
入水不濡。投火无灼。能变金石。化现无穷。
时当建中。年代相拒而不同。恐非一人之
迹也。

赞曰。世之流民。性多𢤱戾。王命有所不从。
国令有所不顺。一旦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即皆革面迁善。修真面内。以顺机宜故也。
传所谓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者。岂非
是耶。然摄机之道。要在乘时。故事半古人。
功必倍之。

释阿道.或云本天竺人。或云从吴来。或云
自高句丽入魏。后归新罗。未知孰是。风仪特
异。神变左奇。恒以行化为任。每当开讲。天雨
妙花。始新罗讷祇王时。有黑胡子者。从句高
丽至一善郡。宣化有缘。郡人毛礼。家中作
窟室安置。于是梁遣使赐衣著香物。君臣不
知香名及与所用。乃遣中使赉香遍问中外。
胡子见之称其名目曰。焚此则香气芬馥。所
流通一之一¶ 第 1018a 页 T50-1018.png
以达诚于神灵。所谓神圣不过三宝。一曰佛
陀。二曰达摩。三曰僧伽。若烧此发愿。必有灵
应。时王女病革。王使胡子焚香表誓。厥疾寻
愈。王甚喜.酬赠尤厚。胡子出见毛礼。以所得
物赠之。报其德焉。因语曰。吾有所归请辞。俄
而不知所去。及毗处王时。有阿道和尚。与侍
者三人。亦来止毛礼家。仪表似胡子。住数年
无疾而化。其侍者三人留住读诵经律。往々
有信受奉行者焉。然按古记。梁大通元年三
月十一日。阿道来至一善郡。天地震动。师左
执金环锡杖。右擎玉钵应器。身著霞衲。口诵
花诠初到信士毛礼家。礼出见惊愕而言曰。
曩者高丽僧正方来入我国。君臣怪为不祥。
议而杀之。又有灭垢玭从彼复来。杀戮如前。
汝尚何求而来耶。宜速入门。莫令邻人得见。
引置密室。修供不怠。适有吴使以五香献原
宗王。王不知所用。遍询国中。使者至问法师。
师曰以火烧而供佛也。其后偕至京师。王令
法师见使。使礼拜曰。此边国高僧何不远。而
王因此知佛僧可敬。敕许斑行。又按高得相
诗史。曰梁氏遣使曰。元表送沈檀及经像。不
知所为。咨四野。阿道逢时指法。相注云。阿道
再遭斩害。神通不死。隐毛礼家。则梁吴之使
莫辨其详。又阿道之迹多同黑胡子。何哉。然
自永平至大通丁未。凡四百十馀年。句高丽
兴法已百五十馀年。而百济已行一百四十
馀年矣。若按朴寅亮殊异传。云.师父魏人崛
摩。母曰高道宁。高丽人也。崛摩奉使高丽。私
通还魏。道宁因有身诞焉。师生五稔有异相。
流通一之一¶ 第 1018b 页 T50-1018.png
母谓曰。偏𧙖之子。莫若为僧。师依教。即于是
日剃发。十六入魏。觐省崛摩。遂投玄彰和尚。
受业十九年。归宁于母。母谕曰。此国机缘未
熟。难行佛法。惟彼新罗今虽无声教。尔后三
十馀月有护法明王御宇。大兴佛事。又其国
京师有七法住之处。一曰金桥天镜林(令与轮寺)
二曰三川岐(今永兴寺)。三曰龙宫南(今皇龙寺)。四曰龙宫北
(今芬皇寺)。五曰神游林(今天王寺)。六曰沙川尾(今灵妙寺)。七曰婿
请田(今昙严寺)。此等佛法不灭前劫时伽蓝墟也。
汝当归彼土。初传玄旨。为浮屠始祖。不亦美
乎。师既承命子之声。出疆而来寓新罗王阙
西里(今严庄寺是也)时当味邹王即位二年癸未矣。
师请行竺教。以前所不见为怪。至有将杀之
者。故退隐于续村毛禄家。今善州也。逃害
三年。成国宫主病疾不愈。遣使四方。求能治
者。师应募赴阙。为疗其患。王大悦问其所欲。
师请曰。但创寺于天镜林。吾愿足矣。王许之。
然世质民顽。不能归向。乃以白屋为寺。后七
年始有欲为僧者。来依受法。毛禄之妹名史
侍。亦投为尼。乃于三川岐立寺曰永兴。以依
住焉。味雏王崩后。嗣王亦不敬浮屠。将欲废
之。师还续村。自作墓入其内。闭户示灭。因
此圣教不行于斯卢。厥后二百馀年。原宗果
兴像教。皆如道宁所言。自味雏至法兴凡十
一王矣。阿道出现年代前却如是其差舛。并
是古文不可取舍。然若当味雏时。已有弘宣
之益。则与顺道同时明矣。以其中废而至梁
大通乃兴耳。故并出黑胡子元表等。叙而观
焉。
流通一之一¶ 第 1018c 页 T50-1018.png

赞曰。自像教东渐。信毁交腾。权舆光阐。代
有其人。若阿道.黑胡子。皆以无相之法身。
隐现自在或先或后。似同异.若捕风搏影。
不可执迹而定也。但其先试可而后启行。
始逃害而终成功。则秦之利方。汉之摩腾。
亦无以加焉。易曰.藏器待时。阿道之谓矣。

释法空.新罗第二十三法兴王也。名原宗。智
證王元子母延帝夫人。王身长七尺。宽厚爱
人。乃神乃圣。彰信兆民。三年龙现杨井中。四
年始置兵部。七年颁示律令。始制百官朱紫
之秩。即位已来。每欲兴佛法。群臣噪噪腾口
舌。王难之。然念阿道之至愿。乃召群臣问曰。
圣祖味邹与阿道。肇宣佛教。大功未集而崩。
能仁妙化。遏而不行。朕甚痛焉。当大立伽蓝
重兴像设。其克从先王之烈。其如卿等何。大
臣恭谒等谏曰。近者年不登.民不安。加以邻
兵犯境。师旅未息。奚暇劳民作役。作无用之
屋哉。王懑左右无信。叹曰.寡人以不德。叨承
大宝。阴阳不序。黎民未安。故臣下逆而不从。
谁能以妙法之术晓谕迷人者乎。久无应者。
至十六年。奥有内史舍人朴厌髑(或云异次顿或云居次顿)
年二十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奋义见之勇。
欲助洪愿。密奏曰。陛下若欲兴佛教。臣请伪
传王命于有司曰。王欲创佛事。如此则群臣
必谏。当即下敕曰。朕无此令。谁矫命耶。彼等
当劾臣罪。若可其秦彼当服矣。王曰彼既顽
傲。虽杀卿何服。曰大圣之教天神所奉。若斩
小臣。当有天地之异。若果有变谁敢违傲。王
曰本欲兴利除害。反贼忠臣。可无伤乎。曰杀
流通一之一¶ 第 1019a 页 T50-1019.png
身成仁。人臣大节。况佛日恒明。皇图愈永。死
之日犹生之年也。王大加嗟赏曰。汝是布衣。
意怀锦绣。乃与厌髑。深结洪誓。遂传宣曰。创
寺于天镜林。执事者奉敕兴功。延臣果面。折
逆诤。王曰朕不出令。髑乃昌言。臣固为之。若
行此法举国泰安。苟有益于经济。虽矫国令
何罪。于是大会群臣问之。佥曰今见僧徒。童
头毁服。议论奇诡。而非常道。若忽从之恐有
后悔。臣等虽死罪不敢奉诏。髑奋曰。今群臣
之言非也。夫有非常之人。而后有非常之事。
吾闻佛教渊奥。不可不行。且燕雀焉知鸿鹄
之志哉。王曰众人之言。牢不可破。汝独异
言。不能两从。遂下吏将诛。髑告天誓曰。我为
法就刑。庶兴义利。佛若有神。吾死当有异事。
及斩其头。飞至金刚山顶落焉。白乳从断处
涌出。高数十丈。日色昏黑。天雨妙花。地大震
动君臣士庶。咸皆上畏天变。下恸舍人重法
陨命。相向举哀而哭。遂奉遗体营葬金刚山
礼也。于时君臣盟曰。自今而后。奉佛归僧。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君子曰。大圣应千百年之
运。仁发于祥。义动于瑞。莫不应乎天地亘乎
日月动乎鬼神。而况于人乎。夫其自信于道
则天地不得为不应然功贵成而业贵广也。
故苟有大赖。则轻泰山于鸿毛。壮哉。得其死
所矣。是年下令禁杀生(按国史及古诸传商量而述)。二十一
年伐木天镜林。欲立精舍。扫地得柱础.石龛
及阶陛。果是往昔招提旧基。梁栋之用皆出
此林。工既告毕。王逊位为僧。改名法空。念三
衣瓦钵。志行高远。慧悲一切。因名其寺。曰大
流通一之一¶ 第 1019b 页 T50-1019.png
王兴轮寺。以大王所住故也。此新罗创寺之
始。王妃亦奉佛为比丘尼。住永兴寺焉。自此
启兴大事故。王之谥曰法兴。非虚美也。厥后
每丁厌髑忌旦。设会于兴轮寺。以追其远及
大王宗时。宰辅金良图信向西方。舍二女。曰
花宝.曰莲宝。为此寺婢。又以逆臣毛尺族类
充贱。故二种铜锡至今执役。予游东都登金
刚岭。见孤坟短碑。慨然不能自止。是日山人
会食。问其故。即吾舍人讳日也。亦可谓去滋
久.思滋深矣。按阿道碑。法兴王出法名法云.
字法空。今按国史及殊异传。分立二传。诸好
古者请详捡焉。

赞曰。大抵国君与下举事。可与守成。未可
与虑始。加有时之利不利。信无信系焉。则
原宗虽欲创兴佛法。固难朝令而夕行。然
承本愿力。位据崇高。又赖贤臣启沃。能以
美利利天下。卒与汉明齐驱并驾。伟矣哉。
夫何间言。以梁武比之非也。彼以人主为
大同寺奴。帝业坠地。法空既逊让以固其
嗣。自引为沙门。何有于我哉。髑经所谓王
比丘殊身同体矣。若乎扫迷云放性空之
慧日挟之以飞者。惟厌髑之力乎。

释法云.俗名公夌宗。谥曰真兴。而法兴王弟
葛文王之子也。母金氏。生七岁即位。克宽克
仁。敬事而信。闻善若惊。除恶务本。七年兴轮
寺成。许人出家为僧尼。八年命大阿餐柒夫
等广集文士。修撰国史。十年梁遣使。与入
学僧觉德送佛舍利。王使群臣奉迎兴轮寺
前路。十四年命有司筑新宫于月城东。黄龙
流通一之一¶ 第 1019c 页 T50-1019.png
见其地。王疑之改为佛寺。号曰黄龙。二十六
年陈遣使刘思及僧明观。送释氏经论七百
馀卷。二十七年祇园实际二寺成。而黄龙亦
毕功。三十三年十月为战死士卒设八关斋
会于外寺。七日乃罢。三十五年铸黄龙寺
丈六像。或传阿育王所泛船载黄金至丝浦。
输入而铸焉。语在慈藏传。三十六年丈六出
泪至踵。三十七年始奉原花为仙郎。初君臣
病无以知人。欲使类聚群游.以观其行仪。举
而用之。遂简美女二人。曰南无.曰俊贞。聚徒
三百馀人。二女争妍。贞引南无。强劝酒醉。而
投河杀之。徒人失和而罢。其后选取美貌男
子。传粉妆饰之。奉为花郎。徒众云集。或相磨
以道义。或相悦以歌乐。娱游山水。无远不至。
因此知人之邪正。择其善者荐之于朝。故金
大问世记云。贤佐忠臣。从此而秀。良将猛卒。
由是而生。崔致远鸾郎碑序曰。国有玄妙之
道。曰风流。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
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之旨也。处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宗也。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竺乾太子之化也。又唐令狐
澄新罗国记云。择贵人子弟之美者传粉妆
饰。而奉之名曰花郎。国人皆尊事之。此盖王
化之方便也。自原郎至罗末。凡二百馀人。其
中四仙最贤。且如世记中。王幼年即祚。一心
奉佛。至末年祝发为浮屠。被法服自号法云。
受持禁戒。三业清净。遂以终焉。及其薨也。国
人以礼葬于哀公寺之北峰。是岁安含法师
至自隋。至安含传辨之。
流通一之一¶ 第 1020a 页 T50-1020.png

赞曰。风俗之于人大矣哉。王者欲移易。于
当世如水之就下。沛然孰禦哉。始真兴既
崇像教。设花郎之游。国人乐从仿效。如趍
宝肆。如登春台。要其归在乎迁善徙义。鸿
渐于大道而已。彼汉哀帝徒以色是爱。故
班固曰。柔曼之倾人意。非特女徒。盖亦有
男色焉。评之不可同日而语矣。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