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齐法颖 (自动笺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淛東沙門曇噩
戒學
弘法科(二)
****齊法穎
生索氏。
燉煌人
年十三。
棄家依沙門法香
弟子得度
遊止涼州公府寺。
法力俱以解律顯名
嘉之季。
京師新亭寺。
孝武皇帝詔穎為都邑
僧正
移居多寶寺習禪。
經像
莊嚴之麗。
又造藥
藏鎮于長干。
十誦戒本。
羯磨等文。
沒壽六十七。
****齊玄暢
趙氏
河西金城人也。
少時羌酋盡殲其家。
見暢戒勿殺曰。
此兒目光外射
非凡器也。
遂獲為涼
州玄高弟子。
會羌滅佛法
害諸沙門
暢乃以楊枝
沙塵蔽空。
使追騎無所見。
急則以[葸-十+夕]塞鼻通氣
投身
水中
平城代郡上谷
踰太行。
孟津
而至揚州
經律。
博觀子史百氏之言。
華嚴文義浩愽
暢首為
疏釋之。
三論為學者所宗。
文帝請為太子師。
不可
久之
辭遊西蜀
大石寺。
手畫金剛密跡十六軀。
建寺於岷山郡之席陽縣齊山
名曰齊興。
是日正當
太祖九錫之辰。
或以天時人事
萬里符合
齊山
讚。
敘其事。
成都傅琰者。
聞諸州郡
歲時存問
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豫章王凝鎮荊州
迎至城。
惠太子遣使
迎歸建鄴靈根寺。
沒年六十九。
永明
公元265年
二年葬獨龍岡
****齊志道
出任氏。
河內人
謹厚
少為沙門
博究諸經。
妙律部。
何尚之仰其風。
法輪寺迎居之。
自魏虜廢
之後
中州戒法遣缺。
與其徒十餘輩。
虎牢
洛秦壅豫五州道士
會于引水寺。
講授律部之全。
之力也。
久之京師
王奐出鎮湘州
載與俱。
遂歿。
七十三。
****齊僧遠
生皇氏。
渤海重合人也。
年十六。
出家
父母
不聽
因剋苦懺誦。
二年沙門
從道法師受學
大小經論
宋大明中
住彭城寺昇明中
住牛落
山龍淵寺。
年三十一。
乃於青州孫秦寺講授
吐詞
徹。
風度凝遠
一座盡傾。
瑯琊王僧達重名於時
敬禮
造寺延之
遠性仁慈
青園
脫衣衣寒者。
乞食以食飢者。
時大疫。
病者相枕
人人料理之。
死者
為葬。
骨肉
里中化其孝敬
王子鸞造新安寺
薦其
公元462年
殷貴人
詔選天下奇德。
應選
被徵。
大明六年九月
右司諫言
臣聞。
䆳拱凝居。
非期宏峻
奉跪槃伏。
豈止
讓恭。
將以昭張四維
締制八寓。
故雖儒法支派
名墨
條流
至於崇親嚴上。
厥繇摩爽。
浮屠特異於此
臣等參議以為
沙門接見
皆當盡禮敬之容。
詔曰可。
遠聞歎曰。
剃頭沙門
出家求道
關於帝王
謝病
移止定林。
明帝踐祚
迎遠為師。
不答。
建平王
景素以棲玄寺致遠。
又不答。
齊太祖傳位
入山
遠。
辭以老病
足不垂牀。
太祖牀下
諮訪委悉
及登
位。
駕幸遠房
房閤狹小
不容輿蓋
駐輦遣使
候而去。
前後居山五十餘年。
初猶食。
食不繼。
遂飲
公元484年
㵎二十年。
齊永明二年正月
示疾
文慧文宣二王
侍劑藥。
沒壽七十一。
帝以書與沙門法獻曰。
承遠
無常
弟子夜中自知之。
遠上此去。
甚得好處
不必
增悲也。
諸佳非一二。
遲見法師
方可敘瑞夢耳。
今正
為作功德
所須可具疏來也。
竟陵王文宣王為塔
南山
****齊智
高昌人
亡其氏。
師事亮公落髮
即詣長安
博究經律。
尤善雜心。
坐罪嶺外
與同學十二
人。
往至南荒
講授
遠人其高義。
宋明帝詔至
京師靈基寺。
學者益盛。
時立二諦義。
三宗各不
同。
汝南周顒作三宗論成。
譏謗不傳林以書勸之。
其略曰竊聞三宗之論。
鈎深索隱
眾生之情。
廓而
通之。
盡佛之意。
使法燈有種
勝利無窮
借使國城
子之施。
何以逮此施哉。
傳者以為檀越譏評
故欲
中輟
豈可特纏疑障。
自發見行乎。
顒得書矍然而悟。
此論遂傳於世。
林長八尺
音清徹。
高昌而化。
七十九。
二諦論雜心記并解十二門中論等。
****齊法瑗
生辛氏。
隴西人
之後
其父有子三。
伯原
官至尚書
仲為沙門
號法愛
瑗其季也。
師事
沙門慧開
不測人也。
鍾愛瑗曰。
他日佛法
有力
使遊學四方
道場慧觀乃入廬山脩禪。
文帝訪能述生公頓悟義者。
江州剌史庾登之
以瑗
聞。
詔問之。
瑗伸辯詳明
何尚之歎曰。
以謂生公歿
後。
微言永絕
今日復聞象外之談。
所謂天未喪斯文
也。
南平王西陽王師事之。
廬山注勝鬘。
天保
構成
詔瑗居之。
王景文至。
值方講。
景文歎曰。
所舉皆
所未聞。
所指皆出意表。
真法中龍也。
湘宮成。
又詔瑗
居之。
臨幸聽法
公卿畢集
以為榮。
至齊文慧
請住靈根寺。
太尉王儉有重名
特設一榻
延之
公元489年
人莫與也。
永明七年歿。
壽八十一。
****齊法悟
齊州人
史不書氏。
力田
六子出家
年五十。
喪妻為沙門
大小法華
每有虎踞前。
聽者
不食粳米
日唯麥飯一杯而巳。
武昌太守
晦為開樊山之陽。
隱士郭長翔所居之地。
堂宇
處之。
頭陀行
尤謹禪坐
或定屢日。
齊永明七秊
歿
壽九十七又有慧明者。
生康氏。
康居人
東安寺。
赤城
道猷之風。
結茅而居焉。
婦人自稱
呂姥
曰我當衛護
文宣盡禮致之。
一至京師即去
武中歿。
壽七十一。
****僧審
生王氏。
太原祈人也。
驃騎之後
寓居
郡。
少棄家依石㵎得度
誦法華首楞嚴經。
常謂非
不智
於是專志禪那
曇摩密多。
道化京邑
往謁
之。
拂袖過江
靈曜寺。
精勤咨受
曲盡深奧
王敬
入房訪審。
正見坐禪
彈指而出曰。
聖道人。
即奉
公元490年
千石
為文文宣所敬。
永明八年沒。
壽七十五。
時有沙門僧謙超志法達慧勝。
並精禪觀
異迹
****齊法琳
出樂氏。
晉原臨邛人
幼依蜀郡裴寺得度
隱公十誦
隱公還陜。
又從之。
諸部毗尼
洞盡心曲
淨土觀。
臨終見奇祥甚多
合掌而滅。
****齊法獻
徐氏
西海也。
少隨其舅至梁州
去家為沙門
研究經律。
有聞於時
鍾山定林寺
公西遊。
慕効之。
即自巴蜀河南
芮芮國。
于闐
欲度䓗嶺
棧道絕。
不可往。
乃還。
佛牙一枝
舍利十五粒。
觀世音滅罪神呪
婆達多品文。
至龜
茲又得金槌鍱像。
獻負像佛牙舍利京師
謹事之。
凡二十五年。
無知者。
宣太子
夢見之。
詣獻所
居。
瞻禮
乃出以示。
有記云。
本在烏纏國。
烏纏
芮芮
芮芮漢上
於是瑯琊王肅王融吳國張融
張綣。
沙門慧令智藏師事獻。
永明中
詔與長干寺
沙門玄暢
為國僧主
每對上稱名而不坐
一日中興
沙門僧鐘
見上於乾弘殿。
貧道
帝訝之。
以問尚
王儉曰。
前輩沙門帝王語。
何所稱。
正殿
還得
坐否。
對曰。
漢魏佛法
大興盛。
傳記無載者。
元魏
稍盛。
沙門多稱貧道
且得與坐。
而稱貧道至今
曰暢獻二公
道行如此
稱名
況其餘者。
以為
名可也
獻以建武末沒。
壽七十五。
定林寺建閣。
公元522年
佛牙
普通三年正月
夜有杖而扣門者數人。
稱臨
川王殿下來。
急欲升閣。
收叛奴。
寺司惶怖發鑰。
縱其
所為
遂失佛牙
****齊智
出裴氏。
河東聞喜人
魏冀州剌史徽之後也。
避難京口
少能弓馬
王玄謨申坥北討
既而
悔曰。
殺人以求榮祿
非我志也。
棄去之。
聞人讀瑞
應經感悟
南㵎宗禪師
五戒
宋孝武成都
禪師京師
復依之。
因從歸蜀薙落。
年三十六矣。
專精十誦江陵受禪旨於隱具二師
嘉之
京師興皇。
聽穎公講律
定林法獻挹其議論
𢹂之
以歸。
餘杭僧志請開十誦於鄉之寶安寺。
又為
雲捿寺
竟陵文宣王既建普弘寺延之
以唱毗尼
學者數百。
仍為朱方慧始說法
每見親里知舊
訓以
公元501年
孝悌
齊永元三年
春秋七十二。
還卒于京師安樂
寺。
****梁僧祐
生俞氏。
其先彭城下邳人
徙居建鄴
兒時
偶入建初寺
僧範道人處。
父母呼之
不肯歸。
年十
四欲娶。
避去
法達薙落于定林寺
既稟具。
從法
穎究毗尼
造詣先哲
講演
聽眾千計
竟陵
文宣王梁臨川王宏南平王偉儀同袁昂永康公
丁貴嬪
黑白門徒
萬一千餘人
所獲信施。
悉以脩治
塔寺
完整經像
光宅攝山大像。
郯縣石佛皆其經
始。
今上加禮
凡僧事碩疑。
必就審決
晚年足疾。
公元518年
詔聽乘輿入內
六宮授戒。
天監十七年五月二十
六日沒。
壽七十四。
三藏法苑世界釋迦
弘明集行於世。
****梁法超
生孟氏。
晉陵無錫人
幼而聦穎
篤學無倦
十一出家
靈根寺依同寺僧修護。
經論
貧非乞
丐。
莫足自資
勞苦摩所憚。
晚從安樂寺智稱律師
十誦
稱尤謂其可以命家
語以義之折中頗多
稱沒而超則獨步京邑矣。
武皇帝隆嚮佛乘
毗尼之學。
定慧所階。
治身滅罪。
職此之由。
必使僧
尼於五篇七聚。
導意獎心。
然恐部文廣繁。
臨事難究。
故於聽覽餘。
略為出要律儀一十四卷
行世
公元525年
以超為都邑僧正
普通六年
詔於平等殿講演
伹舉
大綱
宣示宏指而巳。
時帝躬臨稟受
仍集知事
及諸
名德
通道俗。
使毋譏議
以陷愆尤
三旬便竟。
四方
公元526年
胥悅
七秊卒於天竺住寺
壽七十一。
詔令有司
疏慰。
威儀
送葬鍾山開善寺
****梁道
交趾人
出世網。
立性方嚴
始居鄉里之仙
山寺
山舊多虎虣
禪居之。
虣遂弭。
父老以為異。
齊永明初
竟陵王盛弘佛法
禪聞之遠參勝集
住鍾
山雲居下寺。
聽掇眾部。
尤善十誦
聚徒盈百。
都邑
其戒範者。
千數
且嗜燕寂。
行遇窮谷
輒入久之
蔬食弊衣泊然自樂。
或得芳美。
隨給貧病
晚因屏迹
公元527年
與世絕交
大通元年
卒于山寺
壽七十。
****梁法雲
義興陽羨周氏
平西將軍處之七世孫。
方娩見雲氣滿室。
因以名之。
七歲師事成玄
寶亮。
出家
莊嚴寺
年十三受業於太昌寺僧宗莊
嚴寺僧達而寶亮。
每自以為不及
齊永明中
僧柔。
開講道林寺
雲處小牀於前。
諮決累日
由是
名。
與同僧旻遊。
採摭經論
覆述文義
有間隙。
行路思義
過所造。
長樂寺法調盛會
出而歎
曰。
震旦天子之都。
人物如此
可謂法座空矣。
秊三十
公元497年
建武四年。
夏初妙音開法維摩二經
東莞
孝嗣。
每見雲公俊發
自顧缺然
母憂
毀瘠過禮
旻。
以為聖人制禮。
賢者俯就
不賢企及
況佛訓有
存則報答生恩
以奉顏儀
沒則啟發菩提
以導神識
苟循私愛
返累至親
墮於惡道
智者
能以方便力。
治制之。
則善趣生矣。
雲乃割哀情。
進飲食。
永元初
公元503年
毗陵之請。
道俗傾嚮
京城畢集
及梁高天監二年
名德
各撰成實義疏
雲合經論
撰四十科。
為四十
公元526年
二卷
七年制注大品
朝貴請雲講演
從之。
又為光宅
寺主
剏立僧制
後世遵行
皇太子十僧
入玄圃。
公元497年
道談文。
經雨
雲居上首
中書順陽范軫。
著神
滅論詔雲答之。
宣示臣下
文多不載。
天監末
復建
一寺秣陵縣
下里
報施主之恩。
誠得爽塏
趣。
即禪岡之西山也。
又譯扶南國所獻經三部
且以
身外嚫施之物。
捨入華林園光華殿。
千僧大會
公元525年
雲亦遘疾矣。
普通六年
詔為大僧正
帝幸同泰寺
涅槃
設千僧會
廣集諸寺知事
學行名僧羯磨
公元529年
詔許乘輿上殿
凭几聽講
由是疾篤
大通三年三月
二十七日卒。
享年六十有三。
詔葬定林寺側。
雲尤研
法華
甞於一寺講散
天華狀如雪飛而下
神僧
寶誌
雲為林法師
每來雲所
輒留信宿
或言請
法師獅子吼
即為部析。
誌便彈指讚曰。
善哉微妙
妙。
儀同陳郡袁昂家。
供養僧。
學雲法華
日夜發願
欲似之。
夢僧告曰。
法師燈明佛時巳解此經可
率敵邪。
夷陵縣漁人
網中
得泥四相品經一
公元474年
卷。
末題云。
宋元徽二年
寶勝敬造。
光宅寺法雲
法師
時雲年昉十歲
名未遠布。
寺無光宅而此云者
竟不可測。
****梁僧旻
孫氏。
世居吳之富春
三國之後也。
幼孤
七歲出家
虎丘西山寺
師事僧迴。
從受五經義。
吏部郎吳郡張辯。
甞謂之曰。
沙彌何姓。
何處
旻曰。
貧道姓釋。
家此山。
辯異之。
特進張緒
見而歎曰。
松柏
雖小。
巳有凌雲之氣。
年十三。
迴出都。
白馬寺
十六。
迴亡。
移住莊嚴寺
師事曇景。
與同法雲神岡
法關。
夕則合帔而臥。
晝則假衣而行。
往返咨詢
柔次
遠亮四師
大明經律論指。
振發擁滯
命世碩學
所是非。
文慧帝。
竟陵王
深加貴敬
尚書令王儉
延僧宗。
涅槃經。
旻所扣問
摧衂
曰昔姚興
逍遙園
使竺道生
難道融義。
往復百翻言義俱切。
服其英秀
今旻法師過之遠矣。
文宣帝請柔次二師
講成實論。
旻於末席
有所議論
辭旨清新
宏邈
聽者
傾屬
次師乃放塵尾歎曰。
老夫受業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
為難窟。
每恨不逢勍敵
自至金陵五年
始見竭於今日矣。
待為思之。
晚講當答。
及晚裁復數
交。
辭義遂擁。
次師動容
四座曰。
後生可畏
永明
年。
始二十六歲。
講成實論於興福寺
先輩後進
道俗
交會
不遠萬里
嗚呼盛哉
晉宋來學者。
高談大語
相誇罩。
而旻謙讓
恬靜若不能言。
安太守彭城劉業
謂旻曰。
師於經論該博
何以立義多儒。
答曰貧道
經文
文玄則玄。
文儒則儒。
不知其他也。
竟陵王
子昭出守會稽
或邀旻往征虜亭餞之。
旻曰吾與
相識講席間耳。
未甞修詣。
聞其得郡便往。
意所
不欲。
由是亦罷。
永元初
詔僧局。
請僧三十人
入華
林園講。
僧正擬旻法主
旻却之。
或問其故。
答曰。
外潤
不能內益
由是譽傳遐邇
瑯琊王仲寶吳郡
張思光
學冠當時
投分納交
申以縞滯。
齊亂避地
公元506年
入東。
梁天監五年
僧正慧超
到房請。
法寵
公元478年
雲。
汝南周捨等。
華林園道義
六年制注般若經。
京城五大法師於五寺。
首講。
以旻道居其右。
深其悅
可。
又詔於慧輪殿。
講勝鬘經。
帝躬臨聽。
僧智僧晃臨
王記室東莞劉勰等。
三十人
同抄定林寺一切經
論。
以類相從成。
八十卷
皆取旻考正來上。
十一年。
風疾
吳郡太守張充吳興太守謝覽給。
舟仗資粮
津發至都。
晉陵太守蔡撙出門候之。
歎曰。
仲尼
王於周。
今旻公又素王於梁矣。
天監末
莊嚴寺
八座法輪
講者五僧。
年臘相次
旻最處後。
徒眾
劇繁
莊嚴講堂
宋世祖所立者。
其高廣延[〦柔]。
他處
比。
是日至不能容。
詔聽停講五十日。
益闢窻牗。
進牀
五十張。
猶云迫隘
桄程為之摧折云。
十地於簡
靜寺
先為築堂五間
以增其舊。
至日悉滿。
尤薄於勢
要。
吳郡陸倕一日造房。
稱疾不見
欣然曰。
此誠
弟子所望也。
吳興太守蕭昂過山展禮
山主智遷
以告旻。
旻曰。
吾山病夫
無事見貴二千石
戴顒
隱居北嶺
江夏王詣之。
高臥牗下。
不與相見
德薄
請附於戴公
及蕭至。
旻從後門遁去。
其年。
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致禮贈物。
大通五年
還都
徙居開善寺
於路舊疾
增劇八年二月一日卒。
壽六十一詔。
以其月六日。
鍾山開善
初旻樂禪
默。
乃依所立義
入定
問諸禪師
皆曰門戶雖殊。
寂則一。
開講先使眾於坐定後為舍靈轉經曰。
安故事也。
靈根寺道超。
勤學
禱佛
願如旻。
忽夢。
人曰。
僧旻法師
毗婆尸佛時。
巳能講說
君始發心
可遽及耶。
但自加功
當得開解
旻造彌勒像。
夕禮
謁。
夢像遣化。
菩提樹
菩提者。
言道場樹也。
子頗宣其言。
旻止之。
著述百餘卷
行世
****梁慧約
字德素
姓婁氏
東陽烏傷人也。
世為東南
族。
有善地理學者。
使視塋墓
法當苦行得道
者。
帝王
母留氏夢。
長人金像
令吞之。
巳而見
紫光繞身
覺而有孕。
自爾精神志操異常
及娩。
其身
香潔白晳如雪。
因名之靈粲。
七歲入學
即誦孝經論
史傳
披文見意
南果園。
隣童群釆而競。
師獨以
所得
分與之而返。
鄉土蠶桑
常懷悲惻
不服
縑纊
季父喜獵。
泣諫不少變。
每歎曰飛走人類
遠。
好生惡死之情。
無所異。
終絕羶腥
感動之。
則遠避他處
殺戮加於舊。
忽夢。
赤衣神人
手持矛戟
擬之曰。
不聽菩薩教化
而日以殺為事
汝可就死。
驚覺流汗
且即毀棄獵具
悔過
一日至其常所
處。
麋鹿數十頭。
騰倚隨逐
愧謝狀。
所居僻陋
見聞
而約宿習冥感
暢教理。
將離俗。
而莫識所
詣。
忽值僧東指云。
剡中
佛事甚盛。
因不復見。
神人
云。
年十二。
至剡塔廟
經典
東境謠曰。
少達妙
公元468年
理婁居士
宋泰始四年
辭親剪落上虞東山寺。
年十七。
南林沙門靜一代僧望也。
遂師事之。
隨靜住剡之梵居寺。
服勤就養
年踰一紀
靜亡。
盡心
喪之禮。
服除
辟穀餌松术以遁。
及齊之季竟陵王
方鎮茲地。
聞風敬慕
時與智秀曇讖慧次。
並召。
約後
至。
臘又差晚。
王竟延之上座
眾咸不悅。
王曰。
此人他
日且將領袖釋門
諸公幸毋過。
中書郎汝南周顒令
剡。
加禮
築山鍾山之上。
邀之。
今號草堂寺
顒每
見而歎曰。
山茨約至。
清虗滿世。
太宰文簡公褚淵
尉文獻公王儉。
莫不欽屬。
甞請講淨名勝鬘。
儉亦
開法華大品。
寢疾
胡僧告曰。
菩薩當至。
項之
約至。
所苦遂愈
請受五戒
給事中婁幼瑜族祖也。
每見輒起。
或謂此君從孫
何乃爾。
瑜曰。
菩薩出世
師於天下
豈獨老夫致敬哉。
旋里省覲
二親亡喪。
臨訣之餘。
孺慕斯甚。
於是宿留積歲
啟迪尤多
還都
公元494年
仍住草堂寺
隆昌中
太傅沈約
𢹂赴外任
在郡以禪
自娛
異香入室
猛獸馴堦。
每入金華山釆桔。
或遊
赤松㵎。
神光相屬
赤松有舘。
道士所居也。
道士
德靜者。
為崇所病。
雖使與善方術者俱。
而崇益充
斥。
病益困。
暴亡
於是長山令徐伯超。
議徙約為之
主。
曾未旬浹
而崇息病愈
後𦘕臥。
二青女子
㵎出。
禮悔云。
夙障深重
報為水精
願受歸戒。
梁天監
初。
沈位尚書僕射
疏請偕。
許之。
先是約巳預言其然
及沈尹丹陽
蓋十一年矣。
臨別之際。
辭旨悽惋。
俄而
公元512年
殂謝
十一年
始詔引見
十六年己亥四月八日
從受菩薩戒於等覺殿。
自爾入見別施漆榻。
上先
禮。
上未受戒一夕
約夢自草堂臺門
錦罽
路。
坐禪牀。
地數丈。
天人圍繞說法
由是得度
子著籙者。
四萬八千人
時有乾鵲升階
狀若聽受
䟦事。
然後去。
又有二孔雀。
驅斥不去。
聽上
徐行
壇。
俛首而立
上曰此鳥必欲別受生耳。
無何二鳥
日化
燕居
覩野媼置書數卷于按而出。
并植異樹
公元517年
於庭云。
青廷樹。
後七日一叟
請所置書攜去。
約初
不視其何等書也。
樹則綠華紅。
扶疎至今
且感
公元530年
鳥如翡翠
赤質長尾
群棲林木中。
大通四年
舊宅
白壁朱門
赫然壯麗
發願造寺
詔號本生寺。
大同
公元527年
元年九月六日
現疾北首右脇而臥。
神識恬愉
了無
痛惱
弟子曰。
疇昔夜夢
大眾旛華迎我而往
者。
我其逝矣。
十六日
詔遣舍人徐儼參候
至夜五更
時唱異香滿室者再。
左右肅然
乃曰。
夫生之有死。
恒數
勤脩念慧。
慎勿妄想
合掌
入禪定。
壽八
有四
六十有三。
天子悲慟
僚宰輟聽覧者。
二旬
有一。
是月二十有九日
詔塔于獨龍山僧寶誌墓。
左。
初約臥疾
一翁
執錫入至。
是而寤。
前日所見
誌爾。
又約所乘青牛。
鳴吼墮淚
至葬之日。
牽從
部伍
吼淚至葬所不巳。
始建
白鶴一雙
繞塔鳴
唳。
聲甚哀。
王筠
文所樹碑
****魏法建
廣漢雒縣朱氏子。
平生於藏經。
暗誦者千
卷。
仍有暇與流俗遊。
將軍尉遲迴。
承詔益州
城內名僧
以待處置
而建於眾中誦經自若
夜有
光出建曰。
達迴所止處。
迴因尋光詣建頂禮
坐聽
且。
乃罷。
遂問建。
誦何經。
答曰。
華嚴經下帙第十卷
問曷不從首誦之。
以為貧道誦次偶至此耳。
逈曰
法師所誦。
能復多少
答曰。
始願暗誦一藏
然以懈
怠之故。
僅及千卷
逈猶未信。
遽請曰。
可為總誦一徧
否。
即設高座
使建坐誦其上。
諸僧則分執千卷
聽於下。
而證之。
吐納音句
呼噏氣息
急流之注
濬壑
清風之入長松
精誠者略聞餘響。
疎怠者空望
塵蹤。
七日七夜
數巳足千。
起謝曰。
弟子軍事倥󱒆。
不能久侍塵席。
從此辭。
出語人曰。
昔者阿難
號為
總持
以令觀之。
豈復足以與建杭。
斯固益州至寶
也歟
****元魏曇巒
或為鸞。
失載姓氏
世居五臺
靈蹤聖跡
習於見聞
年未志學
出家
陶冶內外典籍
研究
佛性之指。
甞以大集經。
詞義深密
欲為注解
所作
將半。
而遽感氣疾
行求醫。
汾州秦陵之故墟
東門城。
仰見天門洞開。
六欲階位
上下重複
由是
愈。
將就前業
以為人命幾何
佛法無盡
乃聞江南
陶隱居
長生久視之方。
苟得之。
以遂厥志。
未晚
也。
大通中
南謁梁武皇帝重雲殿。
有司
引巒從
迷道入。
時帝僧伽黎。
著納帽屏坐繩牀殿隅。
至殿遙見
意其必也。
四顧略無几席
其中
一高座。
巒竟升而坐之。
佛性義焉。
三呼大檀
帝始前禮
巒因顧之曰。
佛性義深。
今略標序
有疑賜
問。
帝即脫帽
稍加質難
且曰今日向晚。
明當相見
下座出。
所歷詰曲
餘二十門。
少差謬。
歎訝以為
此道雖老侍從
往來者。
猶或誤。
而其人纔至。
便爾。
豈易欺哉。
翌日詔入太極殿降接聽造隱居勾曲
山中
仙方十卷
東遊海上
路沮浙江波濤之險。
傳者以有鮑郎子神。
靈甚。
禱之可濟。
巒許為奏帝起
祠宇
神復現形謝。
及辭帝北歸
果如所許云。
菩提
流支方闡化魏境。
巒悉出所獲方。
示之曰。
佛法中。
亦有勝此者乎。
流支即授以觀經。
且謂苟依以脩治
當證無生
長生乎。
唾去其方。
一省覽。
併舉
投之火中
俄居并州大寺
徙居汾洲北山石壁玄中
公元542年
寺。
聚徒介山
蓋今所謂巒公巖者是也
興和四年
終于平遙山寺
壽六十有七。
終之日。
人咸見旛華
蓋。
香氣樂音徧布
著述
調氣論。
淨土偈。
安樂
集等。
行世
自號玄簡大士
****齊僧範
相州平鄉李氏也。
幼習群書
至二十三。
備通
七曜九章
天文地理
卜筮之學。
遊從者眾。
抵掌解頤
相與為樂
年盛貌都。
附法門。
一指節以自誓
伉儷之義。
情欲之念。
未甞少動其心。
二十九時聞
涅槃
神開理會
遂師事僧始於鄴下。
出家焉。
初宗
涅槃
俄入林慮山
稟禪訣。
未幾
洛下獻公
法華
華嚴
後徙轍光公逮行化齊魏。
弘物尤多
旋趾鄴都
聲譽斯重。
故使崔覲注易
咨而取長。
宗景造曆
求而
捨短。
大儒徐遵明寶頂等。
願受菩薩戒。
皁白歸之
如市。
華嚴十地地持維摩勝鬘。
各有疏記
復變疏
引經
製為論。
以是涅槃大品等。
並稱論焉。
獨地持名
述。
言行相輔
禛祥屢降。
甞於顯義寺。
膠州剌史
杜弼
華嚴
六地忽有一鴈飛下。
浮圖東。
順行
入堂
正對高座
伏地若聽。
席散還順塔西而出。
爾乃
鴹逝。
講。
雀伏座之西南
終于九旬
又在濟州
鴞來聽。
訖席便去。
其感異類如此
方闡華嚴
僧或罵
曰。
是伽斗竟何所解。
夜覺有物捶其僧。
復甦
偶過
他寺。
布薩日。
意欲聞戒
寺僧升座竪義
且曰。
薩僧常事耳。
竪論法相
不亦可乎。
忽見神人雄特
座上僧曰。
今日何日
答曰。
布薩日。
神即搭之。
拽於座
下。
委頓垂死
次問第一座。
搭拽如之。
由是自勵不敢
說欲。
乃至疾重。
輿而就僧。
將終之日。
延像入房
下牀
跪地。
惟悔宿觸而巳。
正午
于鄴大覺寺
春秋
公元567年
八十。
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周亡名
出宋氏。
本名闕殆
世為南郡衣冠望族
弱齡
絕意婚。
娶任懷遊適
每慕阮嗣宗為人
長事梁元
帝。
見禮待。
有制作。
帝必稱述
從容御筵
賜問優渥
梁祚云替。
潛跡玄門
逃避塵累
遠客汶蜀。
始事
禪師
兌定學澄明
聲流關鄴。
而名以辨慧發之。
是宜
其志於道者所趨也。
周少保蜀國公宇文儁。
出鎮
井絡
供養殊倫
齊王繼政。
敬仰彌隆
邀與謁帝。
夏州三藏
然以名文可觀
從徵拔。
任以臺省
而名雅亮卓然
終無磷涅。
天和二年五月
大冢宰
文護。
遺以書。
名答鄉國殄瘁
宗戚喪亡
誠得收跡
嚴中。
攝心塵外
支養殘命。
敦脩淨業
本志也。
寄骸
精舍
乞食王城
任力行道
隨緣化物
斯次願也。
不爾
安能憒憒
久於塵埃間乎。
護得書。
知其難動。
遣書
迎之。
名達咸陽貴遊
奉謁盛筵
厚味日至
名益媿焉。
乃擬周廟之制。
作文以銘金人之膺。
其序曰。
余十五
尚文
三十而負譽望。
京都喪亂
冠冕淪沒
海內
知識
零落殆盡
嗚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
一旦
謝。
泰山磐石之固。
忽焉燼滅
定知世相無常
浮生
偽。
譬如朝露
其停幾何
是以棄其簪弁
剃其鬚髮
衣衲杖錫
誓欲枯木其形。
死灰其慮。
棄捐識業
以求
虗寂
庶幾法界如意之寶。
九緘於身。
其亦愈於三
緘其口者矣。
其辭曰。
古之攝心人也。
誡之哉。
誡之哉。
無多慮。
無多知。
多知多事
不如息意
多慮多失。
不如
守一
多志散。
多心亂。
心亂生惱。
志散妨道。
勿謂
何傷
其苦悠長
勿言何畏。
其禍鼎沸
滴水不停。
四海
將盈纖塵不拂。
五嶽將成。
防末在本。
雖小不輕。
關爾
七竅
閉爾六情
莫視於色。
莫聽於聲。
聞聲者聾。
見色
者盲。
一文一藝。
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
日下孤燈
英賢
才藝是為愚蔽
捨棄淳朴
耽溺淫麗
識馬易奔。
心猿
難制。
神既勞役
形必損斃。
邪徑終迷。
脩途永泥。
莫貴
才能
是曰昏懵
惡拙羨巧。
其德不弘。
名厚行薄
其高
速崩。
徒舒翰卷。
其用不恒
內懷憍伐。
外致怨憎
或談
於口。
或書於手。
邀人令譽
亦孔之醜。
凡謂之吉。
聖謂
之咎。
賞悅暫時
悲憂長久
畏影畏迹。
愈走愈劇。
端坐
樹陰
迹滅影沈。
生患老。
隨思隨造。
心想若滅。
生死
長絕
不死不生
無相無名
一道虗寂
萬物齊平
何勝
何重。
何劣何輕。
何賤何辱。
何貴何榮。
澄天媿淨。
皎日
慙明。
安如岱嶺
固比金城
敬貽賢哲
斯道利貞
又著
至道論。
淳德論。
執論
是非論。
影喻論。
空論
殺論等。
有集十卷
盛重於世。
不知所終
弟子僧琨。
沈審
音調
為隋二十五眾讀經法主
後於曲池
造靜覺寺。
每臨水暎
體物賦詩
頗有篇什云。
****僧瑋
姓潘
汝南平輿人也。
素事蔬布
年十三。
獲圓
頂相
習誦光明等經。
具戒品。
遂依楊都帝釋
公元570年
曇瑗律師十誦訖。
五年而持犯開遮之旨。
無所
滯。
乃入攝山棲霞寺鳳禪師所。
稟承息觀。
頻蒙印可
後又徙居南陽霧露山焉。
聲光昭被
詔至京師
顧問
仍詔公卿近臣
后妃外戚
咸受歸戒。
天和
年。
葬母而東。
安州三藏
綏理四眾備悉六和
經營
壽山梵雲二寺
尤美輪奐
未幾
於都城之內。
起天
寶寺。
以奉禪燕。
既被徵召
身範林野
壤衣糲味。
以盡
公元573年
餘報。
廷推敬焉。
建德二年九月十日
遘疾。
無幾
公元574年
終。
春秋六十一。
三年二月
返葬安陸之山。
新野
庾信製文勒碑。
****後梁法常
有聲
高齊時
領徒漳鄴
兼弘定慧
齊氏
尊為國師
俄以齊荐亂雜
眾尤囂雜
俱利之功。
殆不
可得。
由是變形服。
南遊衡嶽
沙門法隱。
久居荊峽
船山東嶺
日誦法華維摩思益。
以求度。
然心觀
未閑。
久無所得
見常松滋問津焉。
不加答。
公元573年
因邀與同
自恣
翹勤哀懇
以祈開示
然後
所未聞。
頓忘緣繫。
一日常訪故人胡君義言別。
不值
乃記遠行歲月于壁以去
蓋謂其遷化時也。
方遷
化時
諸僧曰。
今日作一長眠矣。
入室右脇
臥。
明日不起
撼之巳寂。
****陳曇瑗
金陵人
自幼及長。
罔替聽涉。
數論時宗
該貫
無遺
尤以文華自處
名重京邑
講席則專師十誦
五眾揖其風猷
貴從津濟
有陳之世。
莫之與讓。
宣帝詔境內之受戒
非滿五夏皆參律肆。
於都
大寺置場
司給衣食
凡監撿科舉之職一以
委瑗。
於是瑗乃搜擢明習辭義者。
二十餘人
以敷厥
訓。
道器大增。
或有學成告歸
則瑗必召問理事
使
凝滯
而後遣之。
由是風俗為變。
褒美
且陞國僧
正。
光宅寺
力辭。
許之。
慶吊齋會謝絕
石泉
遇即忘返
每遊鍾阜諸寺
攬物懷古
觸興賦詩
與洪
法師相唱和
太建間
卒于所住寺
春秋八十二。
之將終也。
謂眾曰。
生死對法。
凡聖皆纏。
自非極位
能免者。
願勗進脩
毋淪後有。
幸諸梵行
同思此言。
俗歎其明正
詔依西域法。
闍維之。
建塔立碑
以垂永
久有十誦十卷
戒本羯磨疏各兩卷
僧家書儀
卷。
別集八卷
行世
****陳慧布
廣陵郝氏子也。
世為將家
有戎役。
年十五。
疏願領徒隷五千。
清蕩宼塞。
朝廷偉其志。
年十六。
既云喪。
乃悟非常
亟欲引去
親眷以其素有武略
可紹先業
弗許。
至年二十有一。
始遂鬀落
即依揚都
建成寺瓊法師
學成實論。
巳而去依攝山止觀寺僧
法師
弘大乘詮之徒通三論者。
數百人
其中
故有四句朗。
領語辨。
文章得意布之。
目。
而布稱得
意。
則其造詣可見
後於大品善達章。
獲證。
自爾
講說
常樂禪寂
北遊可禪師於鄴曰。
法師
破我除執。
進道既耶。
縱觀筵肆
無二致。
盡寫章疏
遺朗公。
資其敷演
所蓄僅衣鉢
造思
議論
衮衮忘食
息。
思以鐵如意
擊桉歎曰。
萬里
矣。
此土何可得哉。
見重於邈禪師
持律嚴甚。
梁泰
清末。
侯景叛。
歲荐飢。
布甞三日餓。
至四日困矣。
遺之飯。
以有肉氣。
却弗食。
故有足疾。
醫令
而愈。
亦每發露懺悔
諸人樂生西方者。
則曰。
其土雖淨
非吾願也。
所願化度眾生
正欲生三苦趣
相救濟。
然安能於蓮華中。
十劫受樂耶。
陳至德中
公引禪師
謀建栖霞寺攝山
眾推布結淨開滯。
纔扣犍槌
居高座。
塊然端默
見者敬慕
陳主諸王
並承戒範。
如佛無異
慕。
秊不參眾食。
詔給乳牛
回施
公元915年
僧眾
貞明元年
壽躋七十。
敘別云。
布於命限
可更
住世三五年在。
但老困不能行道
豈如早生邊地
佛事之為快也。
各各努力珍重
於是屏粒不食
垂絕
太醫就診視。
縮臂不許
皇后沈氏。
傳香
不許
伹以參學徒眾
委之恭禪師而巳。
十一月二十
二日
卒于棲霞新寺。
手屈三指
伸之如故
布之將
終也。
地連七日
及舁柩山地又動。
太史臺奏。
人星不見
茲其所以關系者。
[(厂@((既-旡)-日+口))*頁]不重歟。
先見布謂人
曰。
昨夜菩薩見迎。
一是生身
一是法身
吾巳許之
矣。
尋有諸天迎。
不許也。
同寺侃禪師者。
以為
流光照室。
出戶視之
二人入布房。
豈即二菩薩
耶。
且語之合。
****陳智文
姓陶氏
丹陽人
齊中書阮韜女。
文始在娠。
梵僧松枝授之曰。
與汝子男
麈尾
及生。
骨氣
視他有異。
年十五。
寶田寺沙門智成。
受具之後
奉誠僧辯
十誦
復歸大明彖公下。
通練諸部。
公元541年
大同七年
詔於光業寺
開律藏。
靈味瓦棺等寺
奏請也。
陳郡殷鈞檀越
聽眾二百。
成規肅然
梁季。
禍難荐作。
避地閩中
而僧宗法准皆執卷請
益。
真諦三藏亦同止晉安
故講譯交會
法門增氣
矣。
屠沽變業
漁獵革心
內眾資身之具。
於是備焉。
陳氏有國。
徒侶益進
宣帝用兵淮淝。
僧尼餫饟。
以紓民力
文因諫曰。
君子禮義為國
而役及出世
逃俗之士。
禮義哉。
且啟敵人覬覦之心。
陛下今日
欲以宇文之酷乎。
宇文廢滅三寶
是自廢滅
也。
祚促祿窮。
行當見之。
停罷前詔
尚書令陽江
總尤忻慕
閱旬輒造訪道
隋興憲章頺弛
仍賴
文以振勵云。
璽書褒勉
前後州將尊仰
年德
敬罔怠。
柱國武山郭衍
每躬𢹂妻子
詣寺齋會
公元599年
敷暢
負笈來受。
動盈千數
開皇十九年。
二月二十日。
終。
於所住寺
壽九十一。
窆寺之南山東壟
直辯律師
墓。
平生十誦
八十五徧。
大小戒心羯磨等。
二十
餘徧。
金光遺教等。
各有差。
律義十二卷
羯磨
四卷
菩薩戒疏兩卷
弟子得戒者。
三千餘人
得法
道志成為拔萃
昔文夢。
釣海獲二大魚。
獨異
之。
以詢建初上人
瓊曰斯吉兆也。
後必有二龍
公業者。
志才解優美
太尉王禮敬之。
待為家僧
壽間。
慧日道場釋法論
為文樹碑
以表其墓。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