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僧晃 (自动笺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淛東沙門曇噩
戒學
弘法科(四)
****唐僧
綿州涪城南昌馮氏子。
軀幹頎碩
氣雄毅。
學博材敏。
負鄉里譽。
甞夢手持日月
太虗中
視光釆晃然
因即以立名焉。
苦求父母出家
父母
逸去
夜繫兩足屋柱上。
自解
乃歎曰。
志之所在
天地鬼神從之。
況他物哉。
父母感悟
使依彖法師
業。
夙夜匪懈
卒通大小乘學。
會梁末周初。
法復淆濫。
獨操守。
非類弗親。
登壇之後
偏攻十誦
周保定間
進習僧祇
又稟心法於曇相禪師。
及開禪師等。
既而
遐邇頌德
達天朝矣。
武皇帝詔於明德殿法集
本州三藏
有隋啟祚
仍以僧正
匡御本州
益部欽
公元595年
風。
前後州主。
皆授戒香
開皇十五年
別置頭陀眾於
所住之振響寺。
以導墮窳
仁壽後。
率寺眾轉藏經。
復始
供給䞋施。
一出檀越
武德初終於所住。
春秋
八十五。
方其將終之際。
蓮池竭。
慈竹凋。
薔薇冬時
華。
識者以為榮枯兩瑞。
有生滅之徵焉。
****唐吉藏
安息國人也。
祖以避仇南海
父遷金陵
生藏焉。
西竺真諦三藏昉至。
父𢹂之以見。
諦曰此
吉祥之所聚也。
遂以名。
父亦出家
名道諒云。
諒平
苦節寡倫。
乞食聽法無少怠。
持鉢歸。
跣足
塔。
獻佛像。
然後分施
至雖涕涶便利
皆以手承。
眾生所應食者。
篤謹之行。
始終無歉。
然每𢹂藏
聽興皇寺道朗法師講。
七歲
遂依朗出家
而採涉
日至
年十九為眾覆述。
精辨鋒起
譽揚邑。
具戒
後。
其聞轉盛。
桂陽王所欽禮。
混壹
東遊
嘉祥寺。
敷暢如常
時開皇末
煬帝在蕃邸。
四道場。
招徠賢彥
召居慧日寺
復於京師
日嚴寺。
教旨
以藏居之。
曇獻禪師
開法華。
七眾繁擁。
財施填積
既以建諸福田
且為十無盡藏
獻行檀。
卒成曲池
大像。
偉特高顯
見者翹勤
不能自巳。
齊王暕邀藏私
法集
一時至者。
六十餘人
推藏論主
沙門
自號三國論師
最先徵問
往還四十餘番。
體貌
閑暇
辭彩秀發
飛激注射
霶然有餘
四座動容
退。
王欲更延兩日
眾亦莫之敢抗矣。
大業初
法華
經二千部。
隋之季世
造二十五尊像
捨房供養
別置
普賢像。
對以坐禪
實相理。
義旗初屆京師
武皇
受謁于虔化門下
藏前敘曰。
四民塗炭
乘時拯溺
道俗仰澤穹昊
不勝慶賴
武皇大悅
勞問勤至。
武德
初。
詔選大德
綱維法務。
而藏其一焉。
俄兼住實際
定水二寺
齊王元吉
願承歸戒。
屈住延興寺。
是年
公元623年
氣漸衰。
屢增病苦
詔賜良劑。
中使相尋
武德六秊
月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上覽遺表哀悼
東宮巳下。
皆致
書尉問。
贈以錢帛
今上在秦邸。
有尉辭不錄
詔葬
山藏三論一百餘遍。
法華三百餘遍。
大品智度
維摩數十遍。
並著疏。
盛行於世。
臨終制死不怖
論。
文多不錄
弟子慧遠嗣。
****唐智藏
姓魏氏
華陰鄭縣人
年十三。
事藹法師出家
西魏長安陟岵寺。
當周之滅法。
逃匿檀信家。
剃髮染服
曾不為變。
至隨氏遷都龍首
詔居大興
公元583年
寺。
開皇三年
乃卜終南豐谷之東阜。
以老焉。
亦其故
隱之地也。
詔遣左衛大將軍晉王廣
就山宣旨引見
固辭
上益敬慕之。
乃遣內史舍人虞世基尉問。
油香薰爐
三衣什物
仍名其寺為豐德。
每歲三長
之月。
藏必弘智論。
闡化
武德初
制立僧官
而藏為
首選
然終非世檢所樂也。
甞以興善官供頻繁
願乞
如律
行頭西郊栢林墓所
文帝出遊
過也而
歎。
侍從
皆脫所服以施。
得衣凡百有餘聚。
藏悉以
營構
其所御。
納布大衣
厚重可四斤許。
服之。
卒六十五矣。
未甞頃刻去身也。
常坐一食
形相
挺特
頎然八尺二分
步履輕安
食時
千持澡瓶
足躡木履
幽梗盤沮。
自東阜四里
乘厓而至。
午後
上。
則亦似獲神足通者。
故或圖寫容貌
存之至今
京師慈門寺沙門小曇。
建碑寺門之右。
潁川
沙門法林為之文。
****唐法素
京師會昌寺。
本師智顗
專事福業
昔與
素俱留江表
所至之地必設大會
以齋萬人
夜以告
素使集事
而明起視之
不如意
材諝皆此類。
東都城守。
餓莩相枕藉。
素不忍見。
寺有一丈金像
二軀
素因冶其一。
糴米作糜。
以活之。
頃之米盡。
又欲
取其一以冶。
寺僧辨約諸僧
共拒弗許。
素泣曰。
諸大
德。
如來
頭目髓腦
布施眾生
作肉山。
作大
魚。
以濟饑餒
況此化形邪。
今日之事。
使素一身之價。
比二像者。
所不惜。
而贏瘠如此
無足堪爾。
且像以
寶成。
終當淪失
盍亦利益眾生
以滿如來悲願也。
僧固弗許。
後城破像亡。
果如素所言云。
****唐慧齡
姓蕭氏
祖即梁明帝
父仕為梁公。
姑入隋
後宮
寔嬪煬帝
特進宋公季父也。
齡未出家時。
猶獲以貴族
壻秦孝王女。
然非其志也。
久之秦王女
殂。
因薙落。
出世法
武德初
京師
莊嚴寺
廣聽
眾部。
尤於攝論致心力。
且閑於篇什草隷
京師
經題寺額
多出其手。
每與兄東宮中舍賦詠
名章
儁句。
膾炙眾口
識者歆豔焉。
又智證者宋公之兄。
府卿之子也。
於齡則從弟
同住
道業勉勗
灑落
朋儕稱譽之。
未幾
兄鈞弟證皆棄背
而齡獨
家世
專務法華
罔敢或墜。
特進採掇有餘
鈔疏之菁英者。
別為一集以流通
且時召京輦名僧
指摘玼類。
復自敷弘
利益群品
太府情存佛理
誦為先。
鈔寫之多。
殆將千部
當朝參之冗。
猶命侍
者。
執經在前
公事微隙
便以披展
嗚呼何其繼志
述事之盛歟。
武皇之德。
天下者。
尚可議耶。
****普濟
真觀初山居沙門也。
驍悍果敢
睡蓋莫欺。
節約儉退
利賊潛迹
言論所指。
知足為先。
所以一坐
說法
施積如山
曾無顧涉。
聽委監護
偏熟大品法華
二經
仍隨文句解釋
音吐宏暢
達于一里
萬眾皆聞。
配藉住光明寺
尋以喧擾遁逃
不知所之
****唐智滿
太原賈氏子也。
七歲出家
即宗定業
弱冠
具。
乃弘律乘
又聽涅槃
能通大指
上黨石墨山。
徒行道。
隋初法運再隆。
推而廣之。
則滿之力為多。
禮懺以攝疎情。
宴坐以陶凡累。
黑白仰為菩薩
師。
然非明證。
法不輕授。
未幾徙居黎城東山之流泉
精舍
息心之士。
之如歸市
俄依瓚禪師鴈門
之徙入
益弘靜學
隋季之亂。
偕同五十餘人
西遁嵐州土安山。
方天擾攘
而斯地深僻。
不覺
知。
抑固道力所感歟。
義旗初建。
高祖詔於許公宅
養。
及躬往頂禮
殊覺凜然
顧謂裴寂曰。
孤於禪師
驚竦何耶。
曰。
此則戒神所護而然。
他日又見曰。
弟子舉義師。
以戟定天下
凡以濟拔眾生也。
禪師
公元618年
慈悲加被
願使往來無障
武德元年
詔以許公宅
公元620年
義興寺。
俾滿居之。
三年詔入
都督弘農公劉護。
以撿狁方𡨥邊。
人情恐駭
奏疏留之不遣
公元1102年
貞觀二年
夏四月示有微疾
禪坐如常日。
沙門道綽問曰。
法本空。
然或以觀相入
或以機緣悟。
何也。
答曰。
緣無
所緣
無所相。
如是悟入法亦無法。
溘然而逝。
六月九日也。
壽七十八。
建塔樹碑
葬於龍山童子
谷。
****唐道暀
周氏
汝南人
出家
志尚高潔
負笈居金
高座寺
阿毗曇心。
凡所講記。
非其好也。
隋開皇
公元1112年
十二年
因偕大將軍周羅睺。
遠遊廬岳
寓止東林
舍。
沙門法擁勸引之。
棲遯
不復涉世
弘道度人。
治祠塔。
未甞告倦。
雖季歲𡨥擾。
猶匡獎徒眾自若
公元1102年
二年九月屬疾
旬浹
大星西閣池水中。
大明
如秉千炬
二十三日方午食
弟子曰。
僧食
訖未。
答曰未也。
曰喚上座來。
遽委以後事竟卒。
時諸
殿閣頓開
異香滿寺七日。
春秋八十二矣。
****唐僧邕
姓郭氏
太原介休人也。
祖憲荊州剌史父韶
博陵太守神識沈靜
幼齒上庠
年十有三。
違親
於鄴西雲門寺
依止稠公。
即授禪法
纔數日。
造詣
殊深。
稠撫之。
謂諸門人曰。
五停四念。
盡在此子矣。
徙居林慮山周氏廢教。
遁於白鹿山中。
開皇初
載闢
魏之信行禪師
稔聞名譽
願與流通
遣人招
下山
九年信行被詔
而邕偕戾止
信行
公元1105年
滅。
而邕則引眾承業
罔替軌範
貞觀五年十一月十
六日
終于化度寺
春秋八十有九。
上賻帛追福
以表
崇敬之意。
其月二十二日
奉遺命。
闍毗終南山
弟子舍利起塔信行塔左
其碑則左庶子李百
藥文。
率吏令歐陽詢書。
****唐道哲
齊郡臨邑唐氏。
初從頴川明法師
究十
地地持。
又從魏郡律師四分晚從河內禪師
習定
俄以京邑靜業尤盛。
杖錫造焉。
既授仁覺寺沙
曇遷攝論之旨。
辭去
隱于終南山駱谷
粒食
艱繼。
授受須淨。
于時有請信士張暉下山
大雪
道。
七日方達
彈指出定
從之受食。
蓋哲堅守正念。
無法
寧死而巳。
既而徙居莊嚴寺華舘。
日中
衛。
謝却僧利。
眾益重之。
盩庢縣民。
營構梵宇
致徒進
業。
道俗屯赴。
一且告別門人
東歸莊嚴
問訊耆德
公元1109年
然而卒。
貞觀九年正月也。
春秋七十二。
始葬于京師
西郊
久之盩厔之人發之以歸火厝
而以餘燼。
甎塔城西龍岸鄉端正樹側。
****唐善慧
姓荀氏
河內溫人
學至天文地理
無所不通
然知世相虗幼非堅久
薙染徐州之彭城寺。
具戒
誦法華經。
聽攝大乘論。
天下饑亂
慧雖凍
餒。
奉法自勵
洗穢護淨。
隆於常日
大業之季。
負錫
西上
路頻逢盜。
執持破瓶。
以垢布自蔽
冬十月
京。
適值吉藏法師
方闡法華
願從稟受
眾以鄙陋
之。
慧獨掃雪藉地而坐。
所得辭義
臺弗遣佚。
或問之。
輒舉其要。
禪定寺沙門法喜引至
恩意勤厚
慧以
其智觀明達
師事之。
武德初
隨住藍田津梁寺。
多置禪坊。
以招勝侶
貞觀九年正月
終於驪山之凉
精舍
春秋四十有九。
弟子奉其靈輿
合葬太原
沙門慧達之兆。
誦法行坐不輟聲。
其徧數之多。
且餘五千。
性尤矜恤生物
低目直視
地有蟲貌。
必斂
身避之。
不敢跨越
有問之者
則塔曰。
死內莫定。
又焉
公元1108年
知此物之不先巳而成正覺耶。
貞觀八年四月
趺坐
而終。
****唐道嶽
姓孟氏
河南洛陽人也。
父暠仕臨淄
治聲
隱士西門義以道自高
未甞于謁。
求見歸美
焉。
暠因出紹續績等諸子
使品目之。
義曰。
府君六子
偉器也。
然其三季
非世俗所可縻縶
蓋指淨土
寺曠法師
及嶽等也。
成論雜心於志念智通二師
復究攝論於道尼師
憚煩因入太白山
投慧安師。
精其指。
後住京師明覺寺。
閉門五載
食息暇。
自爾
無小凝滯矣。
至於外義伏文。
非疏莫了。
三藏所錄。
南中
仍為賂遺啇賈。
使必致之。
果於廣州顯明
得凱師筆迹
三藏口傳
俱沙論本。
并十八部論記
明即凱師所住寺也。
頓愜所懷
依安卒業太白
安許之共給
綿歷歲敘。
無所匱乏
時雖凶歉
德緒
公元612年
進。
謝安出山
安留之又二載
隋大業八年
召住大
禪定道場眾時三百餘。
皆以嶽學無師授。
宜弘闡。
同德沙門法常智首僧辨慧明等。
相與引重
而請
焉。
乃以三藏本疏。
判通俱沙。
或初猶未信。
舉綱
網。
宏密叵測
而諍鋒遽息。
武德初
臥疾藍谷感化寺
巖有乳泉
嶽手承之。
得二升而絕曰。
無以感之
耳。
默念誦。
輒沸觱間一日得一升。
以資飲食
公元619年
良差。
二年三藏疏本。
文句繁多
刊削成部。
合二十
二卷
減疏本三分之二。
以便觀覽
且著十八部論疏
行世
貞觀初西域波頗三藏京師翻譯
而嶽亦
有職。
其間頗聞嶽善俱沙而心疑之曰。
此吾西國
極則者。
今言其善。
謬耳。
間問大義
則嶽答如流。
曰。
智慧智慧人。
今上甞延宗法師於宮集眾。
立三
宗義。
而嶽問以八正通局賢聖
無對
道士劉進喜
剏開老子
嶽問。
以道生一徵據前後
道士瞪目
而巳。
嶽戲曰。
先生高視前彥
豈謂目擊取通乎。
眾大
笑。
公元623年
六年八月
兄曠化。
悲悼不自勝
或勸之裁抑
嶽𢪛
淚曰。
同居火宅
溺愛流。
生死未斷。
何得不悲。
八年
皇太子集諸碩德
弘文舘論義
慷慨談吐
拔其類。
太子顧曰。
法師為誰。
左庶子杜正倫曰。
總持寺道嶽法師也。
總持則隋之禪定
太子曰。
於寺
何職。
答曰。
未也。
太子乃曰。
皇帝寡人造寺
正將
收召名德
張大教法
而上如此
無職可乎。
即屈
公元626年
知寺任允副。
虗襟屢辤。
不許
徙住普光寺
九年弟明
公元627年
略來省。
固留之。
略善涅槃
東洛天宮寺
十年二月
疾。
太子醫饋相望
卒于所住寺
壽六十九。
喪事取給
太子家。
令葬郊南杜城西隅。
略既送葬歸。
疚痛纏結
公元616年
十二年卒。
壽六十七。
****唐玄琬
族出弘農華陰楊氏
其先有徙雍之新豐者。
子孫繁衍
因別譜諜焉。
琬年志學薙落。
曇延法師
子延公一代名匠
婉既登具。
洪遵律師
四分
三載
敷演
儕類推敬
又聽曇遷法師攝論兼法華
大集楞伽勝鬘地論中百等。
研覈無餘蘊。
然以延
在日
願。
釋迦丈六金像
繼志述事
罔敢或愆。
公元602年
仁壽二年
斂眾施。
就所住京輦寺。
設模以鑄。
時空澄湛
杲日流輝。
天華如雲母。
飄灑四至
終墜
像前。
觀者以為異。
及脫模。
光相殊特
關輔間。
無與
比。
且造經四藏
備極莊嚴
繕寫之際。
必精加考證。
公元616年
使無所遺謬
每歲以二月八日
灌沐聖軀。
開講設齋
眾兼悲敬。
受戒清淨為本。
運當像末
恐致虧犯
故於春首
禮二十五佛。
千轉神呪
庶幾毀禁之流
澄源潔巳。
登檀納法。
明白無疑
貞觀初詔為皇太子
諸王
菩薩戒。
既而東宮普光寺
召居之。
且詔授
皇后妃主。
六宮等戒。
問遺填委
而隨以施予
及營
功德蓄積
未幾皇后苑內德業寺。
書經一藏
延興寺。
構藏并書經
皆詔琬監護
於是卷帙自周
朝所殘毀者。
悉從校正
法寶之全伊琬之力也。
正月
上書東宮
四條
以行慈戒殺
順氣奉齋
之目。
覼縷百言極切至。
東宮優答之。
語多不錄
是歲詔禁殺
三月五月
以琬再請。
乃特聽盡
公元614年
歲。
十年有疾
上書東宮
委以大法
奉遺表。
上國
王賞三寶法。
安養蒼生論。
三德論。
一卷
十二月
七日
卒于延興所居房。
壽七十五。
訃聞東宮哀慟
[賜-勿+月]贈如禮。
詔惻悼加賜物
特進蕭瑀太府蕭璟宗正
李伯詹事杜正倫等。
並以躬甞北面執心喪。
香華
幢蓋
送者數萬人
弟子五百餘人
遵命闍維終南
山寺
建塔燼骨
靈像
太子洗馬蘭陵蕭鈞製銘
宗正卿李伯制碑文。
無恙日。
受具戒者。
三千
餘人。
受歸戒者二千餘萬人
右僕射杜如晦臨終
誓願歷劫為師。
大將軍薛萬徹母及昆季
欽崇軌範
蔬素終身
光道嶽法師洞幽微。
稟承約飭
武德
天下喪乱
客僧莫可乞丐
琬悉估鬻假貸
共給
存濟
尤喜推獎材德
智首律師身處林泉
而名蜚輦
轂。
卒使毗尼之學。
盛於有唐。
則亦有所從來云。
****唐志超
姓田氏
其先同州馮翊人
後徙并之榆次
小欲脫俗
二親無他子。
抑絕之。
弱冠強為
室。
超夜坐牀上。
為妻說法
妻亦感激流淚
久之辭去
年二十七。
依里之開化慧瓚禪師薙落。
受具
即往
定州探律稟教。
五載而學有成緒。
乃入太原之西
北山
剏立禪林
曉夕修定
玄侶聞風
不遠而至。
大業
初。
有司禁僧。
不得檀出寺門
超入京師將以聞上。
史以事非要害
擁蔽不通
季年𡨥盜充斥
并部尤甚
而超徒眾雲臻
粮粒山積
一夕持炬排門
白刃交臨。
而坐者株杌。
略不搖動
賊皆拜伏
超因隨宜誘掖
公元618年
導其善。
高祖起義
超亦遷住凝定寺。
義寧二年
入京
奉賀受禪
引見太極殿
左僕射魏國公裴寂于邀其
第之別院以居。
無何沙門
靈潤智信智光等。
以貴
遊之地。
宴寂之場。
延之藍田山化感寺。
武德
年。
又徙晉之介山抱腹巖。
既而復治汾州介休縣之
光嚴寺。
山林便於練行
朝市易於接物也。
觀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於光嚴。
壽七十有一。
葬汾
城之南山
****唐靜琳
姓張氏
其先南陽人
後徙京兆華原
琳方
幼時
外國道人
過其家。
歎曰。
此兒當隆佛法
不可
塵埃中也。
七歲從俗出家
非其本志
遂去而從
他師焉。
周氏之禍久。
汩沒不能振。
隋初。
依曇猛法師
定慧學。
時法復亨
弱冠猶以沙彌南遊
受具
尋赴青齊
披討律部。
又研十地於覺法師所。
乃旋鄴都從炬法師
稟採華嚴楞伽思益等義。
既而
匡眾闡化
名聲益起。
偶至蒲晉。
道遜道順法師
留講十地
久之歎曰。
本治病而服藥增病。
豈其
哉。
學識材辨。
秪以生慢也。
宜求所以之者
於是
習靜念處等法。
俄而漸進大乘無得
離念唯識等觀。
白鹿山絕粒數矣
昏則登危巔高樹。
以坐其上。
經旬浹。
後造泰嶽
夜見火光
環照峯巒
追求之。
見數尼。
共議唯識
忽然而隱。
未幾
關中
曇遷
公元604年
師為開攝論。
仁壽四年
詔送舍利華原石門山
公元607年
神德寺。
就以課業
大業三年
沙門還源
延講攝論於
輦下之明輪妙像諸寺
久之東都
齊王暕情深定
理。
每從諮決
鴻臚蘇夔稟宗玄訓
高陽沙門道雄
道體
趙郡之道獻明則
成承善誘
造詣幽微
洪哲致
問曰。
道者多。
所專何業。
答曰。
山谷高深
意定何在
哲曰。
山高谷深
由來自爾
答曰。
若如言正餘處
公元617年
取土填谷齊山乎。
歎伏
十三年表聞上。
西巡
公元618年
靈跡
屬𡨥盜縱橫
道途梗沮
僅達襄鄧。
義寧二年
公元620年
住京之大總持寺
武德三年
正平公李安遠奏。
造弘
法寺迎居之。
惟敷中論
維摩起信而巳。
夜則燕寂。
玄琬律師
躬膺令則任城王及其母楚國太妃安平
公主
皆邀至第宅授戒。
國子祭酒蕭璟工部尚書
亮簷事杜正倫司農李道裕
並為弟子
又請智首
闡揚四分十徧
率先學眾稟服教法住持
京輦
公元640年
沙彌淨人
明律相。
斯非其功歟。
貞觀十四年。
二十六日
以疾卒於弘法之房。
是日有素交法
來候
琳謂之曰。
戀此生不貪來報緣集即有緣
散則無又曰。
以巳之疾。
愍彼之疾。
垂淚
蓋念諸苦
趣也。
復誡門人曰。
生死道長
各宜自拔
春秋七十
六矣。
火葬終南至相寺舌獨不壞。
再燒之愈覺明
潔。
檀那木塔五丈
以表其德。
琳於洛邑
甞為通事
舍人李好德
課試場屋文業
好德國憲
逃匿
求度。
以免罪。
後事發覺
逮琳獄。
上特原之。
謀害
冤家三人
一人中悔
投林受戒
俄而受戒者。
復甦曰。
見閻王
王使二人辨對謀害冤家事。
稱以從琳受戒
不復知且引琳為證。
王命追所證者
有報琳巳生他方金粟世界矣。
吾因獲免罪。
放還
****唐曇韻
高陽人
不詳氏族
出家誦法華經。
尚餘
二卷
以俗境紛囂
遂遁入恒嶽蒲吾山。
以終習焉。
禪者誨之曰。
道在觀心離念
非獨誦經所能得也
韻承此語。
徧遊五臺
孑然擕影。
北臺木瓜寺。
公元646年
二十載
地高氣寒
夜行盡坐。
思略昏散。
前所
經頓憶不忘。
隋仁壽間
禪師方業定。
鴈門川中
負繩牀。
隨處燕嘿。
韻聞而往依之。
既而瓚赴禪定之
詔。
韻復居比干山。
又適南部
石龍泉文成等郡。
靜學
覃被夷夏矣。
且其地戒法未及
有薙落閱
三十年。
而為沙彌者。
至是咸獲受具
則韻之功誠多。
公元642年
貞觀十六年
無疾端坐
終於西河平遙山。
春秋
八十餘。
韻自十九入山
歷六十年。
攝心無逸
血氣
時身生蚤蝨
聽其咂嚙。
不忍棄捐
土蚤之多。
氈席
凝血。
亦曰我宿債合償。
一弗除屏。
後於耳順之年。
蝨併無。
此特血氣衰耳。
然猶以為吾業未應盡。
何致
爾。
甞謂門人曰。
吾見超禪師每宿有壁蝨之房。
而不
為所撓。
又食於蠱家。
匙抄其蟲。
置之器底。
使不為
害。
蠱主懼焉。
吾德何以及此
又欲寫法華經。
忽有善
書者。
為書之。
旬浹而功畢。
方將䞋謝竟隱去。
寶而藏之巖窟
屢經𡨥亂。
餘物虜掠殆盡
惟此經委
林莾間。
箱襆巳爛。
卷帙如新
平居勒苦。
老而
愈勵。
跏趺稍倦。
遽起禮佛
其自率皆此類。
****唐慧進
姓鮑氏
潞之上黨人
幼循戒檢未諧剪削
十三。
鄉閭以其精苦
斷愛却欲。
不願妻息
出於志誠
乃共白其父母
放使出家
始居郡之梵境寺。
受具後。
即趨鄴都聽採
然以律假緣求非文不合
因復閉關
自讀甞所講者終八十遍。
適聞洪律師設席於相。
八年
有虔無怠。
由爾隨師南北用裨進業
略計
後。
尋究弘闡四分一宗約三百遍。
專志累功如此
者。
蓋亦鮮矣。
隋文之季。
有同寺僧
嫉其能。
興謗於外。
進曰。
世間每以名迹致嫌。
而無諍行者
空生為然
予雖不敏
請從而後
遽揭襆而出。
眾共挽留之。
進曰。
予茲迫於緣故爾。
非誠泥於去留也。
諸君好住
吾豈
鬱鬱
久居此哉於是遍遊東川北部
周攬五臺泰嶽
常山鴈門之勝。
禪師慧瓚方道王朔漠
又往而師
事焉。
瓚入關遂訪巢許舊迹箕山之顛。
古寺基。
構而居之。
迄三十餘載
緇素承風追逐
使幽沮之地。
公元645年
參請之場。
貞觀十九年正月十五日
卒于山寺
八十六。
同鄉明瓚者亦宗四分
形質瓌瑋
風疾
頓乖儀節
衣服頹陊。
飲啖不衰
御眾
於法住寺
化洽潞沁澤等州云。
****唐清邁
梓潼人
少遊京師
貞觀中玄奘三藏
西域
詔造廣福寺
為太穆后追度。
且就以翻譯
所須吏力
悉與玄齡商量
務令優給
仍召諸方大德
諳練大小經論
為時尊尚者。
十一人
證義員。
而邁寔與其選。
同居慈恩寺
譯經圖紀四卷
行世
****唐曇光
汴之張氏子。
自幼及長。
潔志清範
諸勝閫奧
不登踐。
逮乎立年
盛明律藏
命宗樹義
人所推崇
則皆勵爍二。
師之規誨矣。
勵公甞指以謂人曰。
使吾
道流通於河右者。
繄亦賴此予而巳。
俄而又聽法華
地論於玉法師所。
止觀法門嵩嶽相禪師所。
慧交資。
戒撿益著
東都光有素德
舉以住持
天宮寺
仍充寺之上座
撫綏清眾
然而愛之
誠。
終古罕類。
西方律學
莫不諮詢
故其房宇門人
踵接
有所成就
西明寺律師
君度奕奕標舉一時
公元665年
俊烈
亦光之所進也。
麟德二年
東都講說
師資導達
所欽羨焉。
****唐復禮
京兆皇甫氏
虗靜寡慾
遊心內學
出家
興善寺
頗以賦詠之工。
名士過從
三藏地婆河
羅。
實叉難陀等。
譯大莊嚴華嚴經等。
承詔綴文
公元681年
正義
永隆二年
太子文學無二
釋典所疑十條
以問。
因為徵詰剖析
以闢其凝滯
假設賓主
十門
辨惑三卷
以貽之。
無二復書有曰。
晨鳧之足。
混沌之竅。
百年之疑。
一且頓盡。
永遵覺路
長悟迷源。
煩惱之薪。
涅槃之飯。
請事斯語。
以卒餘年。
其為
外教之士。
悅服如此
加復深綜玄機
契心法。
作真
妄頌。
天下傳播
草堂宗密獨見許焉。
文集行世
****唐懷素
姓范氏
其先南陽人
曾祖嶽。
高宗時絳州
曲沃縣
祖徽延州廣武縣
強右武衛長史
京兆
占籍焉母李氏夢雲雷震駭而娠。
及生神
光滿室。
卜之當為王者師
幼而聰慧
器度老成
甫十
公元645年
歲。
忽從二親出家
貞觀十九年
玄奘三藏
方迴
西域
獲事焉。
始探經論
既登具。
專務律學鄴郡法勵
律師
一方名匠也。
依之三載
悉與指摘古人瑕玼
公元670年
乃歎曰。
吾寧自棄乎。
咸亨元年
發心別述開四分記。
公元676年
上元三年
詔住西太原寺。
仍聽道成律師講。
永淳
年所述記文畢功。
凡成十卷
四分僧尼羯磨兩卷
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俄而疾。
弟子秀章曰。
余報
將終矣。
時空中有樂音
奄然而逝。
壽七十四。
臘五十
三。
素所宗薩婆多部量中大小行。
斥古疏十六失。
其與南山不無牴牾
開元中
嵩山律師造飾宗記。
解釋之。
對礪舊疏也。
****唐愛同
姓趙氏
天水人也。
家世衣冠
弱齡辭俗。
具戒
後。
以彌沙塞律。
訓導來學
而從之遊者。
偃然若風之
於草。
沛然若水之於壑也。
昔在劉宋時
罽賓三藏
壽。
譯出此律。
羯磨一卷
併流通。
久而亡逸
不可
考求
使叔季無所依據
由是同於大律之內。
抄成一
卷。
被之行事
似為全美
神龍中
義淨三藏翻譯事。
詔與文綱證義
所出諸經。
有力焉著五分律疏
十卷
及終。
遺囑西明寺玄津律師
為加潤色
而安
史之亂。
復致泯絕
悲夫
****唐道亮
生越之朱氏。
八歲出家
淹貫經業
受具
河中三論
復開涅槃大經
尋居幽僻習定
名響海寓
公元705年
神龍元年
詔與宗師十人
長樂內道坐夏
上時
公元706年
從受菩薩戒。
睿宗相王
錦衾氈席
二年詔於西
問道
大都督李孝逸
工部尚書張錫國子監周業
崔融秘書監賀知章睦州刺史康詵皆結師資
傳香
請問禪要
卒年八十二。
門人慧遠建塔
萬齊融
銘。
****唐秀公
齊安人
髫年既丁父母憂。
即依蜀部之興律
出家
誦習
又依以進具
毗尼之學。
於是暢通
公元708年
興公傳律上首
四載
長安
律師宣公之席。
陶練諸部。
勤以忘倦
出入圅丈
凡十六年。
其所
之深。
所得之富。
尚可語言盡乎。
然後歸鄉里。
所生地恩。
旋遊六安
大敷講訓
粤有貞固律師
諸生
成業者。
不可勝紀
卒于安州十力寺。
七十。
****唐德感
姓侯氏
太原人也。
儀容瓌麗
學業優贍
於瑜
伽論。
所如高宗詔為譯經大德
又與勝莊大儀
等。
同參義淨譯場
對揚稱旨
封昌平縣開國公
累井
田至三千戶。
上賜贊曰。
河汾之秀。
山嶽之英。
早袪俗
累。
解塵纓
緇門仰德。
紺宇馳聲
式亞龍樹
齊馬
教門歆豔焉。
後充河南授記都維那
頃之
寺任。
中外肅然
卒年六十餘。
義門
行于世。
****唐道氤
長安高陵長孫氏。
父容殿中侍御史
馬氏五色雲覆頂。
而娠。
逮娩香氣芬複。
童稚俊秀
學成中進士科
親里榮耀
甞有梵僧
分衛過其門。
飯巳欲去。
[(厂@((既-旡)-日+口))*頁]曰。
巳暮。
留宿
晤語夜分
梵僧多稱
出家功德
及曉辤行
未遠即不見
由是仕宦
心。
遂事京邑招福寺慎言律師弟子
薙染焉。
具後。
勇習經論
先是興善寺復禮法師
屬文
使為
西方贊。
以驗其才力
辭麗意真。
讀者若身生淨域
目接尊容也。
禮師[(厂@((既-旡)-日+口))*頁]左右
歎賞久之
宣言於眾。
為氤之論議
誠不可及
上聞詔與良秀法修。
隨駕
洛陽
俄述淨業障經疏。
疏成。
御史李竫請。
天宮寺
開演
一行禪師奏。
建論場于福先寺。
召集天下
髦之士。
學兼內外者。
竪立瑜伽唯識因明百法等。
諸大義宗
以示佛法之盛。
於是眾共推氤。
升座
六科之辯。
卒皆屈伏
一行歎而謂其人曰。
法有所憑。
吾死亦足矣
既而駕還。
扈從如初
適得小疾表辭。
帝遣中使方藥
詔曰。
法師服食此方并藥。
所患
痊。
早來西京相見也。
顧遇若此
一行遷化
藍田銅人原。
送者自東宮巳下。
京官九品以上
與士
庶男女。
無慮數萬人
設齋
作表白法事。
宰相
燕公說獨趨前執氤手曰。
釋門後彥
寓內罕儔
幸為
我錄向所作悼文
以重篋笥
公元730年
開元十八年
詔於華蕚
樓。
二教優劣
道士尹謙。
對語失次
論宗乖舛
詔賜
氤絹五百疋。
用旌其能。
帝注金剛經。
至若有人先世
罪業
應墮惡道
乃至罪業消滅
則獲阿耨菩提
終疑
其謬。
而未遽下筆
遂詔問氤。
氤對以為佛力經力。
三賢
亦莫之測。
陛下曩於般若會中。
聞薰不一
沈注想。
自發現行
豁然悟入
氤且為疏之。
以講青
龍西崇福三寺
皆用香泥
講堂地。
士之執新疏
聽者
日盈千數
對御論衡一卷
大乘法門五卷
名教并信法儀一卷
唯識六卷
法華經疏六卷
公元740年
御注金剛經疏六卷
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
終有遺
進呈
帝遣內給事賈文瓖。
宣詔弔慰
贈帛五十疋。
以助安厝
壽七十三。
僧臘五十三。
其秊八月十三
日。
葬于終南山逍遙園側。
****唐光儀
宗室瑯琊王子也。
武后時
越王起兵
得罪
族誅
儀方襁褓
乳母竊負逃民間
八歲
詔求之急。
乳母懼與決捨去。
獨行
終以凍餒
老僧髮於
青龍寺
稍長經律通貫
習禪燕。
以為出家之樂。
非世榮名利達
可比也。
中宗詔訪瑯琊王後。
儀因向寺主吐實
寺主大駭
即言之扶風郡郡太守
悅其狀貌
逼妻以女。
不可
遽以聞。
召見
詔使返服襲
父爵。
懇辭
守志自放丘壑
詔許之。
仍聽繕治蘭若
徒眾以居。
平生素愛終南山水之勝。
法興諸寺
之葺。
菴廬精舍
往往皆是。
侍衛候者
常數千百
公元735年
人。
權要卿相
所不逮。
亦其勢然也。
開元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集弟子垂訓訖。
北首枕肱
右脇臥而
卒。
弟子遺命
葬之少陵原南。
復闢天寶寺於其地。
弟子世傳守焉。
****唐玄儼
姓徐氏
諸暨人
年十二。
師事富春僧暉
公元695年
出家
證聖元年
以恩制獲度。
隷貫懸溜寺。
弱冠從光
州岸師。
具戒
崇福融濟二律師。
訓徒上京
往依之。
昇堂入室
蒙其印可
由是名聲重矣。
睿宗
受戒安國
充大德。
後還江左
偏以四分開導
居法華山
敷闡金剛般若
躡屩檐簦之儔。
聽講
戒。
雲凝風休
如是幾三十載。
不起于座。
開元二十四
年。
頒行御所註經於天下
都督河南彥冲
躬造
山中
請儼俯臨郡治
設筵唱演此經大義
以稱上意
光州岸公甞夢。
神僧謂曰。
玄儼一世法器
小乘
非所空自爾每以般若命之宣暢
至是果際
遇。
豈非命歟。
未幾內捐衣鉢
外率檀信
裝飾石城
彌勒像。
潤州剌史齊澣
運心極廣。
視物惟均。
舟結乘。
奉迎儼於丹陽
餘杭吳興等郡。
為諸新度
具則化之所被。
廣陵迄于信安
方千里
飡規沐
公元742年
德。
殆且萬人
福緣之盛。
如此
天寶元載十一月七
示疾
終於寺之戒壇院。
壽六十八。
卜於是月二
十。
窆之秦望山下。
建塔植松
以表其地。
萬齊融述文。
頌德
不錄
儼凡禮佛名經一百過。
無遮會十筵
著輔篇記十卷
羯磨述章三篇
金剛義疏七卷
講金
剛經疏一百過。
****唐慧日
東萊辛氏。
中宗得度
及登具足
慕義
公元744年
三藏為人
於是而遊西域焉。
始泛舶三載
徧歷
東南海中諸國。
中印土。
禮謁聖跡
訪求梵夾
咨稟
公元754年
善知識
十有三載
莫不皆以淨土為真歸。
彌陀為良
導也。
承茲法訓。
欲利人。
振錫還鄉
又涉四載
至北
印土健駄羅國。
東北大山
七日夕斷食。
扣頭畢命
誓禱觀音現相
俄而空中紫金色。
身長一丈餘。
坐寶
蓮華
右手摩頂
而告日曰。
汝當勸令眾生。
念佛誦經。
往生西方淨土
極樂世界
彌陀佛國
到彼國巳。
見佛
及我。
所得利益
勝過諸行
說巳忽滅。
日斷食困甚。
強壯
即踰[葸-十+夕]嶺。
流沙凡十有八年。
達于京師
元七年也。
貢佛真容梵夾等。
賜號慈愍三藏
又著
往生淨土集。
行世興渠五辛之一。
東土之明
律者多不能識。
以為蕓薹葫荽阿魏等。
乃於淨土
集中
具書之。
以曉將來云。
五辛此土惟四。
興渠者訛
梵也。
華云形具。
根如細蔓菁而白。
其氣如
日甞於
于闍國見之。
餘國亦無有。
維時
枝葉巳盡。
獨留
其根。
以待食用
日言其根之狀。
殊。
詳而枝葉則莫之
公元748年
詳也。
天寶七年卒。
年六十九。
白鹿原
****唐法慎
江都之郭氏。
稍具知識
即念出家
父母
愛。
不能奪也。
既從瑤臺律師受具戒。
旋於太原
塔寺律藏
言入希微
參玄要。
識者推伏焉。
眾請
任以綱領職。
默然東歸
率誦金剛般若如意
心呪
鄉里
諸所設施
克盡述。
大略皆以隆顯教
門。
敷弘法席而巳。
維揚東南衝要
朝廷大夫
所從來往
必脩剌門下
然尤以得見為𢠢。
以不得見
為大辱。
黃門侍郎盧藏用退而歎曰。
宇宙之內。
高人
太子少保陸象先
兵部尚書畢構
少府監
陸餘慶
吏部郎中嚴挺之
河南尹崔希逸
太尉房琯
中書侍郎平章事崔渙
禮部侍郎李憕
著作郎綦母
潛。
名士王昌齡
僉所贍奉。
願同灑掃
天寶七載。
十月
十四日
晨興盥漱
胡牀跏趺
默覩西方
既曛而滅
龍興寺別院
春秋八十三。
六十二。
緇素弟子
北距泗沂
南踰領徼。
望哭者千族
送葬萬人其得
法上首。
會稽曇一福建一等
樹塔於城西蜀岡
之原。
吏部員外郎趙郡李華
撰文勒碑。
大理司直
從申書。
趙郡李陽冰篆額
****唐道綽
姓衛氏
并州汾水人。
弱齡處俗。
爰知恭讓
四出家。
講大涅槃二十四遍。
晚稟瓚公禪法
修涉尤
謹。
久之承鸞法師淨土遺業
乃於石壁玄中寺
舊治之地。
行般舟方等九品十觀
無量壽經。
二百遍。
行道次。
有僧於定中見所持數珠
其相量
之。
大如七寶山
西方勝境
繁縟難舉。
由是道俗
公元1102年
傳。
化旺朔土
貞觀二年四月八日
綽以天年有限
眾相辭。
於是聞者奔赴
增山填谷。
咸見鸞法師乘七
寶船浮空而至告綽曰。
淨土堂成
伹餘報未盡耳。
又見化佛住立空際
天華下散。
男女皆以裙裾承得。
薄滑可愛
時以蓮華插於乾地。
七日不萎
逮綽年躋
七秩
容力休盛。
齯齒新生
談述雄暢。
勤勸念。
綽復
躬穿百八木槵子
以貽人。
及著淨土二卷
其所
據。
天親龍樹慧遠等。
信從之徒。
有以麻豆為數
量。
而積之滿數斛者。
平居四儀不敢背西。
稱尊
號。
日期七萬。
沙門道撫。
自京之弘福寺逃往依止
今年且八十四矣。
康強無恙
亦其進修之力所
感歟。
****唐鑒真
姓淳于氏
廣陵江陽縣人也。
總丱之歲。
侍父
大雲寺
佛像感悟
出家
父奇其志許之。
遂依
公元701年
智滿禪師
訓誨
長安元年
天下度僧。
因獲隷寺
為息慈。
大雲即今隆興寺也。
神龍初
道岸律師
先受菩薩戒。
景龍初乃復詣長安實際寺。
荊州
景律師
具足戒
觀光兩京
陶冶三藏
閱數稔。
言旋
淮海
戒律利物
鬱為一方宗首。
開元中
日本國
門榮叡普照等。
禮真足而請曰。
吾國居大海中。
距華
以風之逆順
近遠
未易道路計。
佛法
天下
固無彼此之沮。
師範之來。
或難之。
三宗
傳。
所以缺然也。
和尚其能輟此方之化。
為吾國之
行。
則善矣。
真因感其意。
而問曰。
昔聞南嶽禪師
彼為王。
興起大教
又聞國相長屋
造千袈裟附舶。
中國名德
且綉偈於衣緣曰。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佛子
共結來緣
以此言之。
誠善地也。
何為
棄。
不為是行哉。
乃募比丘思託十四人
天寶
六月
買舟載經律。
楊子江越州浦止。
風山
出洋
遇風盛壯
舟幾溺。
俄見空中
神將介甲而立
風濤尋定。
所歷蛇海魚海鳥海之異。
而後抵岸達日
本。
王躬迎導入城。
安止大寺中。
遽即其寺之盧遮那
殿立壇。
以為王受菩薩戒。
次及夫人王子等。
選本
有德沙門十人為師。
沙彌澄脩等四百人
以白羯磨法。
國之造寺田者日至
號大和尚
後無
公元1107年
疾辭眾。
逝於天平寶寺。
七年癸卯歲。
五月五日
即代
公元763年
廣德元年也。
壽七十七。
****唐惟慤
姓連氏
齊大夫之後
上黨潞人
九歲從舅
氏之有名稱於釋門出家
久之辭去遊學
教旨
毗尼之道。
靡不探討
年四十。
宿留京輦
時故相
房公融。
捐舘舍
子弟賜第
一日請齋尚未飯。
出經一圅曰。
相公南海時。
所譯楞嚴經十卷
筵中僅十僧
可僧各一卷結緣
坐次當四。
得經
見富樓那問生起義
文婉而理玄。
遂誓作疏流通
歸所住崇福寺
遽畫文殊菩薩像。
且誦其名號
十年
志益不衰
忽夢文殊獅子
入其口。
由是下筆若神
公元796年
助。
大曆丙子也。
及疏就。
又夢文殊自口出。
三卷
盛行于世。
一說荊州度門寺神秀禪師入內得其本。
未幾舘陶沙門慧震。
傳之於慤而流通焉。
既而蜀之
資中恒沇法師
義章
號資中疏云
****唐守直
字堅道
姓范氏
錢唐人
齊信安太守八葉
孫。
薙染
遂依蘇之支硎寺大師
受具戒。
登壇
夕。
獨見光長丈餘。
久之乃滅。
蓋其得戒之相也。
後依
江陵真公三年
徧禮天下聖迹
以博所聞見。
尋從無畏三藏
菩薩戒。
普寂大師
楞伽心印
起信論二十過。
南山律抄四十過。
始願華嚴經。
公元1107年
中夜夢。
神人一珠施之。
覺而惘然
如珠在握
五臺山中。
攬閱凡二百過。
以畢其願。
且披大藏
公元738年
過。
開元二十六年
詔舉高行
因隷貫廬山大林寺
公元717年
二年
移藉天竺隱峯
五年三月
寓止龍興淨土
院。
謂其徒曰。
至德之人。
乘如而來
乘如而去。
然彼
欲以長繩繫白日者。
足以同語此哉。
以其月之二
十九日
告終
壽七十一。
臘四十五。
建塔以窆。
門人
然如晝為之銘。
****唐圓照
姓張氏
京兆藍田人
十歲西明寺景雲
師。
受近圓。
乃究維摩法華因明唯識涅槃中觀華嚴
新經。
敷座席。
屢主壇場
開元中
詔參譯務。
大曆
三年
兩街臨壇大德一十四人
安國寺
定奪
兩疏是非
照材學優贍
其所編稡製作
多不具述
教門有功緒。
在代肅二朝
用事
職至應奉
紫充臨壇兩街
十望大德
內供奉撿校
鴻臚少卿
封一百戶
終於別院
壽八十二。
臘五十八。
****唐辨才
姓李氏
襄陽人
七歲峴山禪師出家
長善記憶
受經
必以等身為限
事不重問
不再
思。
師甚器之。
年十六遂落髮
鄉里大雲寺
徧遊
列郡名山
俄納戒於荊州玉泉寺。
久聞京師安國寺
懷威律師
報恩寺義頒律師名。
即造而請業焉。
二師
公元755年
皆推為上首
天寶十四載
上以北方騎射
嗜殺戮。
剛獷之氣。
黷武玩兵
宜必以善導柔服之。
詔才臨壇
度人。
以致教誡
至德初
宰臣杜鴻漸奏。
龍興寺
詔加朔方管內教大德
庶令獫狁之鄉。
粗識毗尼
之道。
仍命為國建法道場
及復兩京迴鸞
降璽
公元766年
褒美
晚年留心頓教大乘
永泰二年
僕固
恩叛。
招誘吐蕃犯邊
才以因果禍福之語曉之。
屠殺
公元768年
之慘為戢。
大曆三載
詔充章信大德
府帥虢國
公元778年
公。
護戎任公
過從講道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
繩牀而寂。
壽五十六。
未幾卜窆寺之西北隅
先是
子石顯。
執役城上
夜聞管絃聲。
異香空中
是以知才之所往生者。
安養矣。
謚曰能覺
襚以紫
衣。
恩榮聞于塞外云。
****唐慧明
漢太丘長陳寔之後
晉永嘉南渡
曾祖仲文
佐命於陳。
封丹陽公
雙溪穀熟二縣
考令蘭陵
遂家焉。
明則蘭陵產也。
丱歲父母出家
受具習律。
歎曰。
神禹以功有天下
刑戮滋生
伯成子高
其諸侯以畊。
而況我輩學空寂者乎。
紛紛諍論
何至於此極哉。
乃詣方巖究心法。
天寶初
將遊五臺
淮汴阻兵不果
仍築蘭若三所宛陵石門
是其地苦虎狼之暴。
尤嗜弋獵
自明慈悲化攝。
革心不相傷忤。
五年戾止魚陂
時有瑀公。
神異
也。
見曰。
南祖傳教菩薩
來何晚也。
他日與登魚陂
顛。
東南有峰。
秀拔可愛
因指以謂瑀公曰。
宿緣
在茲。
庶幾其可得乎。
八年天下度人。
州將韋南金
舉明高行
黑白狀請。
隷州之寧化道場。
明辭。
改隷佛
川。
魚陂望之峯也。
郡志
故梁吳筠宅也。
有於青山之南。
斸出古佛二軀
而水隨以騰湧
由是
其地得名
旁有吳王古祠。
巫以禍福閭里
血祭
明至泊舟祠下
風雨驟作。
林木屋瓦飛折。
頃之霽。
偉丈夫
前拜
受戒
請徙道場其地。
道場之徙。
公元780年
偶獲銅盤土中
盤底慧明字。
建中元年正月十二
日。
示疾以逝。
壽八十四。
臘五十一。
樹塔於寺之西山
而葬靈輿焉。
得法弟子
慧解慧敏如知。
菩薩弟子
剌史盧幼平顏真卿
獨孤問俗杜位裴清。
****唐道遵
字宗達
姓張氏
吳興人
幼事報恩寺大師
出家
年十二。
天竺義威律師
受具戒。
始習毗尼
遮之指。
後傳天台明靜之宗。
於是書法華。
經院
公元766年
道場支硎山
招徠學者
大曆元年
州將韋元
甫。
兵部尚書劉晏
侍御史王圓。
開州剌史陸向。
殿中
侍御史陸迅。
大理評事張象。
既愜真心
願專勝境
表聞
詔特署法華道場
由是江東
總建道場
一十
七所
皆自遵始。
天寶中
方行三昧靈巖道場
光明
燭天
身在光中。
莫分彼此
異日以問荊溪然公。
公曰。
智慧光明。
從心流出。
蓋子精志所致也。
又甞於寺
道場中。
覺身坐虗空
廓然無礙
識者知為垢盡之相。
公元784年
興元元年。
七月二十九日。
卒於所居寺。
壽七十一。
四十六。
門人樹塔旌德焉。
****唐摩駄都
華言法界
一名悟空
京兆雲陽車氏。
公元750年
跋魏之裔也。
天寶九載
罽賓國願內附
遣大首領
公元751年
婆達幹。
三藏舍利越摩來朝
且請使者巡按
明年
中使韜光
國信行官傔使四十人西邁
空名
奉朝授左衛涇州四門別將
使者安西
十二
載。
健陀羅國。
罽賓都城也。
王禮唐使者
此。
使者歸。
空方疾篤
健陀羅國。
於是發願
公元757年
師事舍利越摩出家
肅宗至德二年也。
年二十九。
具戒於迦濕彌羅國。
文殊矢涅地。
為親教師
鄔不羼
提。
羯磨阿遮利耶。
駄里魏地為教授
於蒙提寺。
聲聞戒。
根本律。
北天之學。
皆薩婆多部也。
巡禮
八塔
咨師舍利越摩。
歸覲君親
摩因授空十地迴向
十力三經梵夾
佛牙舍利以別。
骨咄國。
海南
岸。
地忽搖動
雨雹交作
霆擊不巳。
時眾商奔避一
大樹下
商主曰。
龍神如此
眾中或有舍利異寶。
之海中。
以為性命害也。
慾以東夏故。
潛乞
龍神宥過
終不出。
自卯及申始霽。
即而請勿提提
魚。
十力經於丘茲蓮華寺。
尸羅達磨
十地
公元789年
向輪經於北庭
貞元五年己巳
京師
佛牙舍利
經本。
功德使竇文場
左神䇿軍
繕寫進呈
署空
壯武將軍
太常卿
居章敬寺。
雲陽
二親之墳樹
拱矣。
****唐道澄
姓梁氏
京兆人
父涉中書舍人
幼使出家
顧戀
偶有禪者過之。
謂曰。
可名道澄。
且付以瓶錫
儀範之器。
號律沙彌
受具後。
橫肆
南山鈔。
謹持
守以進於學。
姿性率略
所處不恒
奉恩莊嚴草堂
公元781年
諸剎。
所至安之。
尤以護生為務。
建中二年
坐夏雲陽
山。
一虎哮吼入門
澄若有所語者。
搖尾攝耳去。
後徙居章信寺。
或問其故。
澄曰。
出家可滯一方乎。
西域之法。
三時分房
無貪著。
後世易之
哀哉
貞元
二年二月八日
上於寺從澄受菩薩戒。
京甸傾瞻。
公元784年
優渥
澄盡以回施二田
五年
上幸所居修心
公元800年
法門
且詔為妃主嬪御
菩薩戒。
十六年四月
賜號
公元803年
大圓
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終。
****唐大光
姓唐氏
湖州之安吉人
感異夢生光
薙落。
誦法華經。
三月即能憶持。
京師
肅宗燕見
熟視之曰。
疇昔之夜。
朕夢。
僧聲演大乘
而口出光明
者。
茲非其人乎。
因賜今名。
屬上生辰
召齊于定國寺。
舘之千福寺
看經道場
中官趙溫等。
宣諭以送。
賜墨勑。
隨意住持天下名山
後徙藍田精舍
精舍
之僧先夢。
天童降謂曰。
大光經聲。
徹於有頂。
功德
可量也。
一日忽有臂從天下。
撫其心匈。
又夢。
僧引乳
使光吮其湩。
自爾神形舒暢
氣貌融裕。
久之山行
窮谷龍泉中。
心不迷亂
發願多寶塔品十萬
徧。
俄覺此身躍然而出。
如有物捧持之者
龍朔初
資聖寺
寺即趙國公長孫無忌宅也。
二年為文
皇后追福
七年資聖灾。
棟宇器物俱燼。
惟諸經卷
無所損。
事聞。
所賜殊渥
百姓捐棄財幣鉅萬
以再成。
未幾
乞歸省。
未即允。
光隨得疾莫療。
赴水死。
強起跨驢往。
驢伏不行
羣噪其上。
人稍知
之。
交開諭乃解。
頂戴經卷行道
尋有詔允所請。
公元765年
歸。
構塔於烏程
日持多寶品。
以償昔願。
永泰元年
西廉使韋元甫
表請光為六郡持念之首。
且為別立
道場
大曆間
魯公顏真卿剌郡。
烏程宰則李紳公垂
之父也。
未朞疾作
名光脩治佛事而愈。
字光
以此
貞元中
官於朝。
間出剌拜於持經道
公元805年
場。
永貞元年十二月既望之夕示滅
壽七十。
時以
相國製文勒碑。
噫榮矣。
****唐慧琳
疎勒國人也。
冐姓裴氏。
始事不空三藏
室灑。
印度聲明
支那訓詁
靡不精究
甞謂翻梵成華。
華簡而梵細。
簡則意遺。
細則語衍。
然而俾其意不至
遺。
不至衍。
非夫淹該博綜
易足臻爾。
於是引用
林字統聲類三蒼切韻玉篇
諸經雜史
參合之。
公元788年
大藏音義
貞元四年
元和五載
一百卷
置其
公元780年
本於西明大藏
使京邑傳寫
十五年庚子卒。
壽八十
七。
****唐端甫
趙氏
天水
世為秦著姓
母張夢。
梵僧
當生貴子
出舍囊中
使吞之。
及娩。
見所夢僧。
白晝入室
摩其頂曰。
教法必賴以大興
言訖失所
在。
高顙深目
大頤方口
六尺五寸
音吐如鍾。
十歲
沙彌
崇福寺道悟禪師
十七歲。
受具戒為
比丘
安國寺
毗尼崇福寺律師
唯識
安國寺法師
涅槃經於福林寺法師
既而
甫夢。
梵僧琉璃器。
滿盛舍利
使吞之曰。
三藏大教
盡納汝腹矣。
自是妙智宏辨。
囊括川注。
謁文殊於
清涼
華嚴太原
聲聞之美。
達于帝聰
德宗朝。
出入宮禁
抗論儒道
賜紫方袍
歲時錫子異等夷。
順宗春坊
相與臥起
視若兄弟
恩禮隆厚
憲宗
御極
數幸其寺。
承顧問。
待之不啻賓友
而甫儀範
超邁
辭辯華贍
造次應對
未甞推致佛乘
而揚
玄理
由是天子益重其為人焉。
乃迎真骨以祈靈。
秘殿請福
左街僧事。
十年
闡揚涅槃
識。
課持瑜伽悉地。
轉上所施。
崇飾塔廟
務極雕繪
丈室單牀。
日誦金剛經。
默觀淨二而巳。
王公輿
臺。
以誠接。
豪門貴族
莫不瞻向
議者以為其有
公元836年
常不輕行。
開成元年六月一日卒。
其年七月六日
毗于長樂南原
舍利圓瑩。
謚大達
塔號玄秘
六十七。
臘四十三。
弟子僧尼千餘輩。
會昌中
相國
公休頌德樹碑原上
****唐知玄
字後覺
姓陳氏
眉州洪雅人
曾祖圖南
梓州
射洪
憲考邈。
名場不捷。
母魏。
夢月入懷而娩。
襁褓佛像僧儀必笑。
五歲
祖指花令賦詩
不數
即就。
且有唯餘一朵在。
明日隨風之句。
吟咏
之。
歎曰。
吾望汝登高雪恥
如此
其志見矣。
則終
將歸空門乎。
所居寧夷寺。
七歲法泰法師
涅槃經。
忽若有所寤。
夜又夢。
其寺之殿佛。
手為摩頂
力求出家
不可禁止
年十一。
唐興四安落髮
其師併以大經遠公義疏
辯公圓旨授之。
習復
遺誤
年十三。
升座闡演於大慈寺普賢閣下
時丞
杜公元頴
出鎮蜀。
聞其名而命之。
聽者萬計
駭服
自是不敢斥其名。
呼之陳菩薩矣。
或傳其
前身
漢州三學山知鉉也。
甞講十地經。
地變
璃云。
受具戒於淨眾寺辯貞律師
稟俱舍論於十長
山固律師
於是三峽
荊襄
駐錫京輦之資
聖寺
獲依安國法師
唯識論。
旁攻外典百家
言。
然以鄉音不類憂之。
乃曰課大悲呪象耳山
中夕
夢僧易其舌。
旦能秦語文宗加禮重。
儒者茂先
留意竺墳。
謝康樂為人
注釋經義
時就質問
終。
獨見其服紫衣
戴碧冠。
前拜乘空而去。
訃至。
則知其命子以紫袈裟
碧芙蓉冠斂。
且曰。
吾非簪裳
累。
提瓶挈屨。
侍玄公久矣。
遽爾柰何
武宗始猶
尚內教
後惑邪說
故群臣莫之諫。
甞以德陽節。
會緇
麟德殿
詔玄獨抗道眾
帝躬發老子
治大國如烹
小鮮義。
使相問答
玄所對凡數千言
皆謂神仙固山
林之事。
帝王所宜行。
上大怒。
左軍仇士良
內樞
欽義。
惜其才美。
密諷貢祝堯五章解之。
玄即日歸
鄉里
既而巾櫛
湘湖間。
楊給事漢公
廉問
嶺。
迎止開元寺
宣宗龍飛
內樞楊公統左禁軍
定𠕋功。
請復教。
首乞訪玄聲跡
詔居寶應寺
壽昌
講讚
賜紫伽黎
三教首座
俄詔徙法乾寺玉虗亭。
公元849年
則上於藩邸所造者。
大中三年
詔悉興建天下廢寺
公元854年
至圖玄肖象禁中
以存模楷
八年上章乞還山。
廣明
公元848年
二年春
僖宗遠難幸蜀
郭遵泰。
璽書詔。
行在
所。
仍許肩輿自隨
上降勤重
談論頗悅。
且欲賜美
號。
顧問學士
學士未及奏。
而上遽灑御翰以悟達
曰。
開示悟入法華之旨。
其宜號悟達國師
以表朕意。
陳讓再三
不允
辭疾歸臥九隴舊廬
正月二十
七日
所居之室。
悉現微妙勝境
二月七日
空中
有聲曰。
必生淨土
問誰為此聲者。
則譍曰。
佛也。
若菩
薩降庭。
明珠墮膝。
是豈娑婆報盡。
宿昔罪福之感
驟至耶。
七月中
弟子慈燈
遺表
後事
以屍施
魚鳥
叮嚀告戒
右脇面西而寂。
壽七十三。
臘五十四。
生平謹於持守
而篤於進脩
然其利物之効。
尤多
著見。
駱谷真符縣雍氏者。
宅當大潭上。
潭有魚。
足而
齒。
異甚。
或欲網釣。
興雲霧擁蔽。
雍氏日豢之四世
矣。
玄適抵其地而知之。
為授歸戒。
出水鼓躍逝去。
夢雍氏曰。
吾巳生天矣。
次而導江玉壘山神。
益昌
龍門神。
皆受戒。
徵驗弟子僧徹傳。
茲不復錄。
在今隴山聖寺
秦蜀間。
圖事其像。
有或圖
商隱白拂
侍立者。
商隱亦甞為之役也。
商隱
號義山
辭章
玄居京師興善寺時。
商隱居永崇里。
甞苦眼疾
望禱玄。
明日玄寄天眼三章
遂愈
****梁智宣
泉州人
唐之季。
佛法隆盛
宣方壯。
經教
之流通此方者
尚未盡。
天竺
世尊瑞應地。
弟子
未始造詣
是非可愧乎。
於是結侶西邁
公元907年
得其所願而歸。
開平元年五月
京師
辟支佛骨。
梵書多羅葉夾經律。
太祖新受唐禪。
見宣太悅。
勤厚
宣即請譯所進梵夾
然以天下多故
未遑也。
****晉光嗣
姓李氏
太原文水人
幼依臺山真容院浩威
出家
既納戒遊方
心法
辨論縱橫
儕輩莫之抗。
南遊
謁王氏於閩。
忠懿王敬之。
兩淛錢氏
武肅
王尤加敬焉。
二王遣使送香茗。
兩淛又以缽
盂一萬副。
及斂諸州牧俸入
大舶
滄州
使歸
為文供養
時則龍大師
彈壓臺山諸剎。
所畏
伏。
因為俵之。
眾寡均等
於是其徒致疏。
嗣繼其師
主院事。
詔補都綱職。
總轄臺山諸剎。
師號超化。
公元911年
五秊
興廢食饑。
不可殫紀。
天福元年遘疾。
九月五日
示寂
門人舍利
至今存。
****晉景
持律範。
尤事參詢。
廬峯
終焉之志
日誦法華
自課
俄字禮華嚴法華二經
如其
者。
至於再。
然亦再爇手指以慶。
於是舍利出膚體。
得之坐臥遊歷地。
極圓瑩可愛
天福中
卒於所住。
其塔尚存
****晉志通
扶風張氏子。
家世顯貴
童稚離俗
唐季擾
攘。
東遊洛下
傳瑜珈教法於縛日囉三藏
天福
年。
朝廷遣使吳越
通獲附舟
以攬天台羅浮之勝。
所歸趣焉。
三藏亦以梵夾
託其流通
時文穆王
元瓘。
方居帥府
命具威儀樂部
迎以登岸
舘於真身
塔寺
供施豐腆
未幾
赤城華頂
閣錫於智者道場
益脩淨土業。
山中舊有招手石。
相傳定光招手
智者處。
峻聳嶄立
天半
再從其上投下
以祈生
安養
或救之甦。
復去隱於越之法華山
逮將寂。
忽白
盈衍
房地傅粉者。
遂坐逝。
闍維五色雲
盤結
火聚上。
且咸聞異香云。
****晉道舟
姓管氏
朔方回樂人
髫年出家龍興寺
孔雀院。
檀信依仰
俄能創建永興寺
以致群眾
時韓
公洙。
方帥靈武
辭去
西遁賀蘭山白草谷。
精誠
至。
甘泉既枯而復湧。
且有靈蛇。
遊泳其中
尋而說
公元882年
法導俗。
絕食禱雨
剌血畫千手眼大悲像。
中和二年
關輔擾攘不巳。
乃於城南念定院塔下
左臂
之像前。
加被
寧謐天下
迅雷烈風洪澍之應。
公元941年
若夫左則以救旱。
久餓以請雪。
如願
天福六年
六日
門人垂戒畢。
趺坐以逝。
入禪定。
眾因
漆紵以事。
宋建隆中
奇士郭忠恕
文頌德。
****晉遵誨
姓李氏
譙郡人
祖世不仕。
母張氏夢神人
寶珠而娠。
乳哺
知人喜慍
長至佛宇僧舍
徘徊顧盻
不忍去。
年十一。
師事毫城開元寺崇諲
律主落髮
誦法華經。
能覆憶。
弱冠登戒
頃之
公元908年
汴洛
稟法經義於智潛法師
梁開平二年
首闡
公元931年
所業相國寺藥師院
後唐長興二年
以疏鈔訓
公元937年
門徒
門徒之升其堂者。
二十人
晉天福二年
華嚴義。
敷揚五臺
以繼顒大師之武。
緇素雲萃
公元939年
因鐫經於石。
列置殿之三面
以垂永久
又以四秊
僧俗二百四十人
使人一卷
總成三部
以周一年
如是二十年。
不少間曠。
施食以勸鬼神
菩提心。
公元945年
上聞賜號真行大師
開運二年。
正月十六日示疾
右脇稱佛名號而逝。
壽七十一。
臘五十一。
門人奉遺
命。
葬于河北之寺莊東原
****周道丕
長安貴胄宗室子也。
父從晏。
昭宗昆季
五院之長。
母許氏。
無嗣息。
甞躬誦蓮經普門品而
妊。
及生。
秀整可愛
周晬
父以王事
沒於霍山軍中
而丕輟乳哺
戚容
七歲葷羶
每遊佛寺
忘返
而保壽繼能法師甞相往來
白母
從之出家
未幾
昭宗石門
而丕九歲爾。
駕回巳能偕其師。
迎駕
如禮。
十九歲。
徇眾請講金剛般若經。
聽者悅服
既而
朱晃逼駕。
洛陽
長安焚蕩
丕獨負其母。
東征華陰
會劉道開亂。
遂入華山
巖穴中。
翔湧
萬錢
然丕素得嚥氣術。
卒賴以濟。
而日巡丐以奉母。
無小
乏。
或問食未。
則跪曰。
有施主。
於戲可謂孝矣。
年二
十。
母命之曰。
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
霍山草木長矣。
汝能收其遺餘歸葬
則吾庶幾無憾
於是含悲
茹苦。
即其地。
晝夜唄梵。
聚羣骸以禱之曰。
誠吾父者。
則必動轉以自異。
閱數日。
果有枯髏
躍而出至丕前。
起仆再三
丕大擗踴良久
乃迎以葬之華陰
先是
母夢。
從晏尉撫。
平生云。
既而州牧
婁繼英
招住
洛陽福先彌勒院。
晉道安
翻經設浴之地也。
天祐
公元946年
三年
賜紫衣。
梁唐之興。
皆被寵署。
晉天福間
詔入
梁苑副左街僧事。
開運初
左街僧錄
漢乾祐
季。
謝病自便
不許
周廣順初
詔充左街僧錄
日下
赴任
不許陳讓
世宗晉王尹京
沙汰
丕職所係。
召問可否
丕曰。
今天初定
瘡痍未起
有所去取
則徒以見其不鎮靜耳。
未見所以澄清也。
老子曰。
治大國如烹小鮮
苟稍動則縻爛矣。
故願大
王緩其事。
以須後舉
幸甚
世宗以為然。
議遂寢。
丕後
每謂其徒曰。
久有志於汝輩
汝輩宜自謹。
勿犯也。
解軄洛陽
公元955年
周顯德二年
詔毀僧寺
且立帳以限
僧。
不至於酷甚
則丕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
示微
疾。
十日早作
弟子營粥云。
首楞菩薩相迎。
令鳴乾稚。
俄而化。
壽六十七。
臘四十七。
立石塔葬之
龍門廣化寺左。
丕平生脩杜多行。
法華金剛仁王
上生經等。
一字一禮
佛名經則徧禮
未滅之二年
猶禮首楞嚴經。
故其瞑目之際。
或能致首楞菩薩
則其精進如此
讚曰。
鳴呼佛日
 匿影雙林
 世間長夜
 穽擭尤深
 康莊大路
 羣盲曷尋
 昌運方開
 聲教東被
 遠取貝書
 鑽研密指
 振筆玄關
 文騰義委
 鈔疏流通
 侈目華耳
 長筵婁展
 高座頻升
 經詮律法
 講貫傳承
 盡眾生
 燦爛真鐙」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