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4a 页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


*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 裴永度

裴永度。江南泰州人。世居曲塘镇。耕稼为业。性恬淡
无所好。而见善必为。幼即笃信佛法。长斋课佛名无
间。既而归依高旻古光和尚。受满分优婆塞戒。行持
严洁。未尝缺漏。其妻亦信向念佛法门。受优婆夷戒。
夫妇虽同居一室。数十年中。履践纯白。人无得而议
焉。早年无子。唯一女。亦斋素奉佛。未几恳求出家。许
之。为薙发披缁。受苾刍尼大戒。永度舍宅为庵。令妻
女同修净业。自则别搆静室。独居念佛者数十年。后
年近七旬。一日告其亲族曰。吾五日后当相别矣。幸
以吾遗蜕焚化。此身如幻。勿错相爱惜也。至期。端坐
持佛名而逝。家人从其遗命。阇维。得舍利百馀粒如
豆。五色晶莹。遂贮以琉璃瓶。供奉庵中。时道光初年
事也(染香续集)

** 钟九思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4b 页

钟九思。杭州人。家西溪。为人长厚。笃信三宝。邻近僧
舍茅蓬数十。九思一一护持。供养不怠。或以事故。亏
其多金。亦无怨色。与人交易。无分毫欺诈。妇沈氏同
修净业。九思作诸功德。恒乐助之。一子一女。皆朴素
勤谨。道光六年初夏。九思示微疾。至二十四日清晨。
告其妻曰。我以平日忠实不欺。净愿肫切。蒙佛菩萨
接引。今午当西去。尔等好事。量力常作。其慎守我志
也。及午曰。为我然香烛。复谓沈氏曰。尔来日无多。念
佛紧要。言讫而逝。年五十二岁。明年七月。沈氏亦示
疾。邀其夫兄。将家事交付毕。静坐念佛。至二十一日。
谓子女曰。做好人。洎然而逝。年五十四岁(染香续集)

** 周光

周光。字西莲。江宁诸生。天性纯厚。淡于荣利。虽家世
贵显。绝无纨裤习。中年。长斋奉佛。日诵金刚般若经。
佛号数万声。求生净土。每朋友相见。寒暄数语外。即
提唱净土法门。谆谆劝勉。集赀重刊弥陀经疏钞。手
自校雠。流通江淮间。耄年。神气矍铄。念佛益锐。嘉庆
二十二年秋。患疝疾甚危。而执持名号不辍。疾旋巳。
人或以此。称之。则云我于尔时。初亦痛苦难忍。继想
身既是假。则苦亦非真。况身之与心。精粗判然。彼身
自痛苦。我无如彼何。我心自念佛。彼亦无如我何。始
犹身心角立。渐渐只知有心。不知有身。而痛苦遂绝
矣。寻卒。尝作净土诗百馀首。刊行于世。一云。早投清
泰为栖息。休向浊尘论有无。烦恼炽时徵定力。念头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4c 页
起处作工夫。尺香勤课三千佛。趁意随轮百八珠。慈
母倚闾虚眼望。可怜逝子尚迷涂。一云。娑婆障道事
纵横。说著莲邦梦亦清。一息不来千劫恨。寸阴肯舍
六时名。如鸡抱卵温相续。似火镕金鍊愈精。当下情
根除却尽。自然真性现圆明(染香集净土咏)
西史氏曰。佛言苦莫过于有身。是故有身即有罪业。
有罪业即有痛苦。洵能知身假苦不真。斯返本穷源。
罪亡心灭。西莲其智矣乎。

** 路坤

路坤。江𡩋人。性慈善。信三宝。其弟某。服官他处。坤尝
至其署。见厨中日事宰割。恻然伤之。常以因果劝谕
其弟。而仍复不断。坤遂发愿茹素。即于署中剌舌血。
书阿弥陀经。求生净土。旋辞归。读书教子。以道自乐。
未几。子入邑庠。乃令教读自活。自此不问家事。一心
念佛。虽寒暑疾病无少间。与周光交好。常以净业。互
相淬厉。坤体素肥。缘茹素刻苦。日渐减瘦。至晚年。形
消骨立。而课诵益密。无时无事。不回向西方。素喜诵
金刚经。每于佛前跪诵。虽困顿俯伏。卷未终。不起也。
偶染病垂危。家人为备身后事。坤于恍惚间。见梵僧
八人。身皆丈馀。入其室中。铺设坛场。代作佛事。坤方
随诵弥陀经。遽醒。经声犹喃喃在口。而病若失矣。逾
年。无疾而逝(染香集)

** 吴允升

吴允升。字常导。徽州歙县人。少年贸易苏杭间。偶于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5a 页
虎邱遇一僧。熟视之。谓曰。子颇有善根。惜二十九岁
有水厄。当柰何。允升甚恐。求解免之策。僧良久曰。从
今以往。戒杀放生。每日虔诚念佛。持大悲咒。或可免
耳。允升信受奉行。并常以此劝人。至二十九岁。因归
里道由杭州。于江干附舟。同舟十七人。开行数十里。
而潮适至。巨浪汹涌。势濒危。忽忆前僧言。急合掌念
佛。未几。舟覆。允升堕水。于昏瞀中闻人语曰。吴允升
劝人念佛有功。可免此难。开目顾视。则身巳登岸。乃
为渔人捞救而出也。冠履尽被水冲去。唯平日念佛
十八子数珠一串。犹牢持手中。其同舟十六人。巳漂
没无踪矣。自是益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不复还里。
于吴山开相馆。谓藉此可与人谈因果。自愈精进。尝
然臂香作求生西方四字。以表行愿。杭人承云栖之
遗风。多知信向念佛法门。但从事者。祇属老年。每月
一日。于寺中念佛。谓之老儿会。少年则否。会中亦不
敢多集人。恐涉异教之嫌。允升慨然曰。念佛之法。无
分老少。佛为正教。我 朝崇尚。乃一一为开导之。是
时延公俭田。方主盐政于杭。允升与有旧。因募捐二
百金为倡。于紫阳山宝成寺。启念佛会。每植会期。为
诸人开演利益。广说因果。未发心者。劝其发心。巳发
心者。勉其精进。又于城中仙林寺等处。皆举会劝化。
信从者日众。每期不下千馀人。率皆恂恂恭谨。绝无
喧嚣之习。寺中西方殿。并丈六像。亦是时所重新者。
一日清晨。人共见大势至菩萨鼻中。放白光如绳。蜿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5b 页
蜒殿庭。逾数刻始灭。自是以来。杭城念佛之风大行。
城乡之间。互相感化男女老幼。手数珠。口喃喃者。习
见为常。不复诧异。允升之名。妇孺皆知。每值会期。无
不延伫其来。西湖有灵峰寺。伏虎禅师遗迹也。颓废
巳久。允升于道光初年发愿重兴。经营数载。始告厥
成。年六十六卒。临终时。正念分明。自言见无数菩萨
经行于前。趺坐泊然而化。时在道光九年五月朔日
(染香续集)
西史氏曰。路坤念佛。本求往生。而兼免现生之病苦。
常导念佛。本图脱难。而复获瑞应于临时。孰谓念佛
功德。但利身后乎。顾彼二公者。皆实力奉行。谛信不
贰。今人以少时之力。逞意贪求。不能徼倖于万一。遂
谓佛无灵验。尽弃前功。良可慨也夫。

** 范元礼

范元礼。字用和。钱塘人。幼习儒。履践笃实。事亲孝。父
有疾。刲股和药以进。遂霍然。母余氏病。复刲之而愈。
迨父母没。妻随亡。时甫壮年。慨然却尘缘。从养真家
游。经十馀年。颇著功效。后阅云栖书。有省。遂于云栖
受五戒。壹志坚持。乃至兽毛蚕吐。不以著体。尽弃所
习。专修净土。于观想一法。尤为精密。先是其母临终
时。弥留瞀乱。元礼劝以专心观想观世音。其母从之。
一日忽谓曰。我见菩萨接引。将到胜妙处矣。言讫。安
然而终。故元礼深信观想之效。性慈善好施与。作放
生恤贫等事。审慎周详。不惜劳瘁。遇贫难僧众。供养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5c 页
不缺。一时缁白。无不耳其名者。道光八年夏。掩关城
南大洞阁。为百日念佛期。一日方静息间。壮岁玄功
忽现。觉天地之气于虚空中。缕缕然。汩汩然。从口鼻
贯入。直至丹田。与巳之元气和合。此时轻安之境。不
可言喻。顷有婴儿。长数寸。由顶门出。游漾于前。经时
许。仍由顶门入。自此以后。每至静极忘念之际。辄有
婴儿出入如前。初意甚喜。既转念曰。此得非如楞严
五十种阴魔之谓耶。若作奇特。将受群邪。且念佛者
志在西方。圣境不现。奚以此为。遂时时觉照。正念现
前。婴儿乃不复出。从此于唯心之旨。深有契悟。信行
愿力。愈加纯挚。常语人曰。此乃生平第一险关。少不
省觉。便堕旁门。以知修行不可不慎也。十一年夏。养
静于清泰门外寂照寺。其地有瞽目沈妪。志念佛。而
为媳所阻。元礼闻之曰。是可转也。彼所患者贫耳。若
助以资粮。自当无辞。遂入城。为募月米数斗。妪取给
外。有馀则逮其媳。乃欢然不阻。元礼复为演说念佛
利益。并教以忏悔发愿。阅数月。其邻人来告曰。曩者
念佛老妪。生西去矣。问其由。具言自得供养后。如何
精勤念佛。如何忏悔发愿。至某月。预知去期。以告媳。
及期。沐浴更衣。合掌坐逝。曾遗言致谢范公。唯尚无
棺殓。媳将卖女营办。奈何。元礼即谋诸善友。得殓资
若干。交其邻人持去。旬日后。元礼诣其家访之。至则
有手数珠。口喃喃持佛名者。其媳也。一见元礼。欢然
迎谢。甫坐次。其邻舍人麇至。争欲识范公面。旋交口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6a 页
为述老妪近事。一如向者邻人之言。复指一幼女曰。
此即蒙恩免卖者也。问妪安柩在。则曰自棺殓后。邻
里共议。彼城中人。尚肯远来作善。我等邻舍。岂可坐
视。遂集赀买地。并其子久停之棺。同日安葬矣。元礼
欣然归。是年冬。其所经纪善事。促了之。明年正月。法
侣所。以次过从。殷殷叙谈。若将远别者。其子有松江
之行。语之曰。汝出外。好自作务。吾年老。倘有变故。慎
勿仓皇。遽抛正事。负人委任。其子领之。谓是老年人
过虑语也。至二十四日。早起。谓家人曰。今日殊觉气
急。然又如常食粥。粥后。复诣邻舍盘桓刻许。归家。则
就堂中端坐念佛。侄辈有问。摇手止之。至午。气渐微。
遂终。次日酉时入殓。其顶犹温。年六十三。时在道光
十二年(染香续集)
西史氏曰。观用和示子别友。先期了结诸务。不可谓
非预知时至矣。然则何不明言之。曰。所贵预知者。贵
其自知。以稳心地耳。非图称美于人也。况至时而善
友齐临。或有助道之益。设使眷属围绕。涕泪哭泣。岂
非欲成反败耶。和之不言。良有以也。

** 孙复元

孙复元。字敏斯。仁和庠生。性慈善。幼喜读感应篇阴
骘文。立愿遵行。所居与屠肆相对。一日晨起。见屠豕。
遂发愿戒杀。买猪放云栖。虽不能断肉食。而常茹素。
蚊蚋蚤虱。亦不偶伤。壮年后。日课佛号金刚经大悲
忏。兼记功过格。甫二载。夜行无烛。目前辄有光明。愈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6b 页
自奋勉。行诸功德。尤以济贫放生为急务。事无巨细。
皆尽力为之。嗣因襄理鹾务。尘扰纷纭。夜行光明渐
隐。乃矍然曰。吾自误大矣。遂辞归黾勉如前。光明复
显。益信感应不虚。念佛观想。一意西驰。数十年无间。
七旬外。弥加精进。屡感瑞应。或梦大星如碗。烛照巳
身。或梦长跪白莲。对佛持诵。一夕才就枕。闻人语曰。
德由巳积。福自天来。开眼无所睹。而语音历历在耳。
道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正礼拜时。恍惚见一披
袈裟者。立于蒲团前。顶礼时。首著其衣。及举首。则又
见其据高座。越三日。觉精力惫倦。卧持佛号。牟尼妙
相。复现于窗牗间。至三月二日早起。神志怡悦。随意
行坐。略无病态。迨晚。谕家人曰。明日为我买螺蛳二
担。鳝鳗数百斤。散放河池。且曰我死。汝等务须念佛
放生。力行善事。勿忘此语。时方坐绳床。即灯下握管。
亲书放生文疏。字画端楷。无少舛错。书毕安卧。微声
持佛号而终。年七十五(染香续集)
西史氏曰。观想功深。而屡感瑞应。宜矣。至其闻人语
于虚空。睹圣容于礼拜。虽云一诚所感。不几邻于魔
事乎。姑录之以俟有识者正焉。

** 张清新

张清新。字六华。金山附贡生。少孤。事母孝。及长。遍游
名胜。乐与方外交。名利淡如也。年三十馀。归依轶群
灵公。法名真倓。旋礼豁然开公。奉荤酒戒。长斋念佛。
戒杀放生。一门眷属。咸欣从事。晨夕佛声浩浩。三十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6c 页
年如一日。所居洙泾镇。皆熏其德而善良。暇则手数
珠。称佛名者比比然也。清新尝于崇福寺结净制二
七日。解制后。朝山礼海。遍参诸识。心性益彻。励志西
归。以其馀閒。著薝卜居诗集若干卷。与佛旨相契。道
光十一年冬示微疾。命子诣崇福建水陆道场。明年
五月。病剧。曰。吾三日内当西归。眷属等勿得悲恼。命
请洪基和尚至。令家人同声念佛。至初四日。沐浴趺
坐而逝。顶煖一昼夜。寿六十二(染集续集)

** 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金山庠生。自幼攻举子业。不谈佛法。
亦不毁谤。唯父母欲为聘室。决志不从。曰。吾行吾志
也。所亲或伺察之。乃知其密行净业巳久。向者特不
露相耳。道光十二年夏。𨺗发血症。延至八月十六夜。
忽微笑。谓父母曰。报缘巳尽。吾得西方去矣。朗诵佛
号千声。而绝。年二十二(染香续集)

** 李勤

李勤。字香台。仁和人。生而醇厚。与人无忤。颖悟好学。
经史子集靡不周览。顾淡于名利。无意进取。思出世
笼。从元学家游。志意清洁。皎然不污。中年后。信向佛
乘。受在家五戒。法名妙净。由是进修绵密。于宗门中
事。颇有省发。而特以净土为归宿。尝曰。一知半解终
归无济。吾宁守稳当法。不敢大言自欺也。勤家故不
丰。而布施罔惜。且能不矜不伐。于三宝中事。尤极意
尊崇。尝镌旃檀佛像。及金刚经塔。互碑二座。立于海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7a 页
潮寺中。工费不敷。则质典以足其数。继又镌极乐世
界全图一碑。以志信愿。一日因斋僧宿寺中。贼乘间
踰垣。入其室。天明方觉。门户洞启。竟未失物。信为鬼
神呵护。国清寺鉴堂和尚。为近今丛林杰出。早卒于
杭。有遗槁一卷。勤收拾而刊传之。初未尝识鉴公也。
道光十二年夏。其侄女杏姑。病将革。勤日夕顾之。提
其正念。卒能念佛化去。未几。勤亦病。医者曰。是积劳
伤气所致。宜善静摄。不尔。恐益深。医去。勤曰。是正令
我取小失大也。乌乎可。愈精勤念佛。并手了一切功
德事。至十月。病剧。十一日中夜。趺坐持佛名。泊然而
逝。先是三日前。向家人索僧帽一顶。急制与之。遽戴
头上。喜曰。缦衣吾固有之。所少者此耳。今得顶戴。以
觐弥陀。吾愿足矣。幸即此成殓。以遂吾志。次日就木
时。所亲试启帽视之。煖气氤氲。如揭釜上盖云。年四
十七(染香续集)

** 张惇五

张惇五。一名爻泰。字叙堂。长洲学附生。晚年笃信净
业。与善庆庵德公习。久之净业益纯。持长斋。后因年
高减食。长女劝开斋。少女曰。小孝无益。以是作往生
劵。可矣。未几。少女抱病。病中绝不念佛。惇五讶曰。病
重力劣。诚可惧也。吾可不自省乎。乃日课佛号十万
声。一日忽谓德公曰。缓急之秋。非时相招。幸必援我。
越数日。夜扣德公门。欲延净侣数人。德公意谓惇五
并未有疾。必其女逝。先遣数僧去。德公继往。则惇五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7b 页
巳趺坐逝矣。踰旬。其女亦念佛而逝。始知其病重不
念。正以励其父之努力也。时在道光十四年(西归见闻录)
西史氏曰。全父斋戒。激父勇猛。成父往生。孝之至矣。
少女固善于启发。叙堂亦乐于信从。叙堂没而少女
随逝。岂非因缘会遇。乘宿愿而来者哉。

** 曹谐和

曹谐和。法名广智。字声五。江南上元人。业染绛于苏。
家焉。道光七年秋。延夏文荣视其妻病。文荣教以净
土法门。从之。既而疑焉。谓文荣曰。人说君以念佛诳
人。何故。文荣曰。诱人以惑业受苦果。轮转三涂。是流
落他乡也。谓之诳可。劝人以戒定慧往生极乐。究竟
菩提。乃劝人归家也。何诳焉。谐和言下有省。问如何
可以归家。曰。持戒为基。作福为助。执持名号。到一心
不乱。是归家消息也。遂欣跃而去。既归依杯渡海公。
明春受五戒于灵鹫义公。一夕忽梦黑山在前。欲上
而溪水隔之。有红日西沉之象。遂醒。悟尘缘将尽。功
益进。家资三千金。不数年而布施罄矣。十四年四月。
以资罄辍业归。先是谐和劝母修净业。母以其无子。
命之纳妾。谓母曰。愿母同生净土足矣。五浊多造业
事。嗣续可不计也。既而奉母还乡。未几其母念佛而
逝。是年六月。谐和示疾。越六日亦念佛安坐而逝。其
女见之。发深信心。念佛四十九日。吉祥坐脱(西归见闻录)
西史氏曰。百日之内。亡其三人。在世俗岂无物议。而
一门眷属。同托莲胎。实堪庆幸。此诚可为知者道。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7c 页

** 潘遵懋

潘遵懋。字意兰。吴县人。小业贾。丱角后。即归心佛乘。
修净土法门。力行之。日有程课。仁慈好施。恤孤穷。护
生命。饭僧修寺诸功德。无不随喜。平居自奉。泊如也。
年三十。得咯血疾。乃发心刺舌血。书法华经。经毕而
疾閒。自是屏绝尘累。专心禅诵。一室之内。炉香瓶水。
萧然寒衲。日与家人辈说无生法。每风日晴美。出游
名蓝萧寺。与一二禅慧。结林下契。善庆德公尤所莫
逆。尝随德公诣鄮山。于阿育王塔前。设涅槃供。获睹
舍利瑞相。臂香翘敬。求生安养。道光十五年春。旧疾
复作。自知不起。语德公曰。病亟矣。立意作西归计。愿
诸净侣。日来我家。为我助念。我以持名切故。能两三
时不起杂念。唯不见佛来。奈何。自恨障深缘浅。痛哭
责励。泪涔涔下。德公多方开示。越日。谓德公曰。西方
有大白光来。照我身心。乐不可言。持念益切。一夕梦
游莲池境界。庄严胜妙。如经所说。明日忽起。曰。见佛
无数。遍满虚空。我以念力勇猛。得中品生矣。寄语同
学。努力进修。早来净土。毋自阻也。合掌念佛而逝。家
人得其日课之簿。持经念佛。按日登记。盖二十年如
一日云(僧觉阿撰潘意兰传)

** 宋莱

宋莱。字望山。苏州人。年六十馀。闻净土法门。日持佛
号数万。曰。我凭仗六字。了当一生矣。后馆钱万里桥
江氏。馆主以其持斋念佛故。禁之不可。遂辞之。巳而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8a 页
移席他所。师生相得。谓其徒曰。学堂甚好。我设终于
此。可乎。一日学徒入塾。见莱方合掌念佛。顷复入如
故。即之逝矣。砚下得一纸。盖三日前所书期也。室有
异香。经宿不散。事在道光十五年(宋梅浦述)

** 周庆孙

周庆孙。字云田。苏州国学生。事母孝。娶曲阜孔氏。既
而孔氏招之。将为之援例得官。率其妻子往。舟覆于
河。妻子俱死。庆孙仅以身免。遂意绝进取。奉母家居。
虔修净业。自号夷白居士。为人谨而葸。戒恐破。不敢
受。斋恐开。不敢持。经论畏深。不敢阅。时铁君定公与
庆孙善。谓曰。佛门修持。当不知足。君如此自馁。几生
能了生死耶。庆孙默然。一日忽到定公处。投地顶礼
曰。今日始知君之善也。近阅藏经。获无量妙益。决意
长斋矣。持名亦甚得力。微君则不及此。精进数载。道
光十五年八月望。早啜粥一盂。箸忽落地。无疾而终。
僧觉阿在朱泾即是庵。于是月下旬。忽梦张惇五及
庆孙。庆孙不言。惇五谓觉阿曰。我竭力仅能到西方
耳。不及渠品位高也。醒而异之。九月。其弟到庵。觉阿
述其梦。始知庆孙之巳卒也(西归见闻录)

** 陈居士

陈居士。遗其名。常熟人。世英茂才之从父也。平日晨
起。爇香默然。诵经课佛。家人莫之知者。盖密行也。风
雨寒暑不间。历有年所。道光十五年七月。自言九月
二十三日西归。家人以其无疾。弗信。及逝之前三日。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8b 页
示微疾。而起居如常。至期坐脱。家人环呼。乃开目略
数言。旋曰。吾行矣。遂瞑。异香发自毛孔。既殓。室犹三
日香也(往生近验录)
西史氏曰。修密行者。蕴酿必深。体发异香。所以显之
也。

** 余邦贤

余邦贤。绍兴人。少业贾。年六十馀。辍业与妻同修净
土。念佛之外。尝各礼华严经八部。道光十八年。年八
十六矣。妻先示疾。邦贤亦病。一日妻谓其媳曰。为我
辞汝翁。吾欲行矣。媳讶之。以告邦贤。邦贤曰。姑缓三
日。可与同行。妻闻曰。诺。果至三日。同时化去。时为六
月二十三(朱寅堂述)

** 吴宗魏

吴宗魏。字秋亭。元和人。父濂。修净业往生。事载本传。
母周氏。故有肝疾。宗魏侍奉极孝。病剧。刲股以进。疾
旋巳。既而母殁。宗魏于七七日中剌血。书地藏本愿
经。遂归心佛乘。宗教兼通。诸方老病。亟称之。巳而专
修净土。自号一如居士。长斋受五戒。于寄叶庵结莲
社。其于放生施衣舍槥诸善事。皆尽力助行。一日示
疾。自知不起。遗书诸道友。一以净土相勖。自谓平日
功夫。病中祇存一半。有退无进。甚难甚难。诸君子切
切谓我平日且作世事。待病时用功。悔之无及。自误
不小。其沈痛若此。殁之前一日。其友钱文灿省之。问
念佛否。时宗魏言巳艰涩。索笔书曰。死苦如是。往生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8c 页
愿力愈坚。翌日遂逝。遗言不焚衣。不接煞。不绘遗容。
时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吴今帆述)

** 张齿延

张齿延。常熟国学生。素善饮。自命不凡。听人谈及佛
典。即声色俱厉。一日偶阅因果轮回之说。忽明生死
大事。遂戒杀屏饮。日持金刚经。大悲咒。佛号。回向生
西。忏悔病业。巳而断荤血。时方患风疾。右体偏枯。有
劝食肉调养者。笑谢而巳。道光十九年春。手书普门
品数册。刊印散施。谓人曰。苦海慈航。勿觌面错过也。
是秋。梦吞莲华。自是益精进。告其弟尔旦曰。吾诵普
门品。须满一万二千。方酬我愿。尔旦诘其故。太息曰。
世间四苦。生老病死。吾历其三。所未可预剋者死耳。
然亦骎骎迫矣。可弗早备资粮耶。二十年正月十一
夜。尔旦卧不成寐。闻齿延诵普门品。声琅琅然问之。
则齿延正在熟睡。并未出声。盖梦中诵也。明日晨起。
常诵毕。以事往姻戚家。忽痰涌塞㗋。急送之归卧床
不醒。十三日晚。其友谢凤梧来视疾。令爇香然烛于
榻前。以其平日数珠授之。手忽举。掐珠至胸前。目光
上烛。举体皆动。而气遂绝。众决之曰。此善逝也。必生
西方。独妻不信。向棺祝曰。果尔。当于梦中相报。越五
日。夜梦有人传语曰。勿哭勿哭。汝家此人。巳往越十
万亿佛土矣。醒而异之。然平生未诵弥陀经。不知十
万亿佛土五字为何义。次日问诸大众。始知其夫往
生。有明验矣。尔旦。字眉叔。亦修净业。刊往生近验录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9a 页
行世(往生近验录)

** 金庭栋

金庭栋。字友兰。苏州人。笃修净业。道光二十年冬。得
疾。自知将终。邀其归依师亮宽和尚。及善友数人来。
告之曰。吾生死将判。愿诸公助成胜缘耳。众举声唱
佛号。良久曰。此时吾目前所现之地。皆七宝合成。然
踏之柔软。耳中所闻之声。则微妙难状。且极西见金
色八字甚分明。一友正之曰。汝误矣。今所诵者六字
耳。庭栋以手指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非八字耶。又
久之。合掌告师曰。弟子行矣。遂逝(往生近验录)

** 徐僖

徐僖。字梦白。吴庠增广生。少游黔滇。揽江山之胜。胸
襟旷如。遇节孝等事。辄为表彰。中年。游幕于外。四旬
馀。遇朱麟书以龙舒净土文𢹂赠。遂信奉佛乘。更号
梦莲。茄十斋。立净课。矢愿往西。诣尊胜庵。归依亮宽
和尚。法名如超。六旬馀。业益专。依灵鹫义公受菩萨
戒。时城中卢师庵。方募建大通阁。僖极力赀助。道光
二十一年夏。忽清釐家。务谓家人曰。人生七十。巳庆
古稀。吾七十有二。今秋殆必归矣。著反本琐言数则。
诫临终诸事。一则云。人生如寄。生必有死。死固人之
常事。唯妻孥儿女情长。以为从此永别。不禁痛哭哀
号。殊不知全受全归。令终为福。且吾辈既修净业。正
欲脱离苦海。直往乐邦。所望临终一心不乱。庶可如
愿往生。若闻哀哭之声。必至为情爱所牵。寸心散乱。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9b 页
则平日之修持。都属无用。是眷属之爱吾哭吾。适所
以恶吾害吾矣。切记于气将断绝时。各人助吾念佛。
不可混叫乱哭。须俟瞑目一二时。方可举动。易衣转
尸。宁迟毋速。昔邵康节先生父伊川丈人。临终谓家
人曰。侯吾就殓方哭。勿急叫号。俾吾失路。语见康节
外传。是可法也。又作禅净四料云。念佛不参禅。老实
做钝汉。念到佛即心。胜把话头看。参禅不念佛。直须
桶底脱。倘有一点疑。尽头难著力。念佛复参禅。是二
即是一。参念要胶黏。否则易放佚。不念亦不参。得法
可舍法。若未到岸时。欲渡苦无筏。其年秋。果遘疾。日
邀僧人善友。到家念佛。床前供像拈香。自七月二十
一日起病。至八月二十一日匝月。粒米未进。但饮水
浆而巳。延医进药。坚不服口。疾革时。合掌朗念而逝。

妻严氏。平居亦持咒课佛名。年七十三。下痢。卧床不
起。素患耳聋。一日忽聪听。身中痛苦俱绝。其子立方。
以西方之说进。曰。余固时时念佛。未尝废忘也。至夜
二鼓时。谓家人曰。我天明去矣。遂起坐。朗念轮珠一
串。至力竭不能支。复就寝。迨天明。曰。时至矣。复起坐
合掌。立方劝直往西方。决然应曰诺。遂终(反本琐言徐稼甫述)

** 钱万镒

钱万镒。字翼山。常熟人。居梅里镇。世业酤。巳而戒杀
修净业。力改前行。膝下止一子。病瘵。念佛而终。旁人
诽笑之。万镒奉佛如故。一夕店屋失火。望空祝曰。吾
业应焚烧。愿勿伤邻舍。扑灭后。邻果无恙。初万镒劝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39c 页
母吴氏。长斋念佛。母从之。旋复自断荤血。然馀习未
除。善饮酒。其至戚谢凤梧劝戒。力除之。道光二十二
年春。妻亡。处之淡然。有劝续娶者。万镒拒之曰。有子
而殇。续复何为。且吾志在出世。岂屑屑于嗣续哉。是
年夏。患咯血疾。念佛加励。生死心益切。至七月初。病
剧。进食辄吐。凤梧往视之。告以古德断食见佛之事。
欣然曰。有此大便宜事。吾当勇为。即于次日盥沐。诣
佛前拈香发誓。持七日斋。出赀放生。求生净土。日夜
念佛不辍。渴则啖瓜而巳。人问彻夜不睡。得不疲乏
乎。曰。利其不睡。得多念佛。我无病时。不得安閒。今病
得閒。正好著力。何疲乏之有。及七日期满。神识瞀乱。
进以薄糜。即苦胀闷。久之。瞀乱益甚。大惧。合掌枕上。
命然指。凤梧曰。君此时发此愿与然指同。不如一意
西方之为愈也。遂闭目念佛。初若勉强。用力猛励。神
志安定。复得助缘者十数人。昼夜佛声相续。初十日
晚。自言见一人至床前。令瓜果俱勿食。问之曰。吾上
界使人也。言讫不见。明日。忽见西方三圣光明相好。
住立于前。欲涌身入金台。闻空中声言。汝身未净。即
命香汤沐浴。浴毕。三圣现前如故。又谓家人曰。吾巳
游净土。见无数莲华。吾坐其中。乐不可言。复自指身
曰。此非吾身也。十二日清晨。告其母曰。佛盈室矣。面
西趺坐合掌而逝。年三十八(谢凤梧撰钱翼山传)
西史氏曰。遭逆境而初心不退。缠疾苦而正念坚持。
卒乃瑞感金台。神游莲域。其高登品位也无疑。呜呼。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0a 页
勇矣哉。

** 华汉槎

华汉槎。字以传。苏州人。年七旬馀。遇善士蒋文勋。开
示念佛法门。且招之供养。信心笃实。归依在经茂公。
一日礼佛时。倏见莲华。遍满虚空。自是念力益纯。道
光二十四年正月十九日晚。课佛名至夜半。声不绝
口。人诘之。曰。将往西方。明晨。自著衣冠。欲往蒋文勋
家辞别。因天雨而止。人以其无疾。不介意。顷入视之。
趺坐合掌逝矣(杨藕槎周尚文述)

** 方步瀛

方步瀛。字小湘。昆山人。善书画。多艺能。既习扶鸾术。
神教诵大悲咒。从之。每晨起。定课数十遍。巳而遇张
尔旦劝修净土。始专心西迈。一日示微疾。起居如常。
向晚谓其仆曰。吾逝期在明日。汝慎勿告女主。仆曰。
吾不以告。恐事后有怨。曰。设有怨。汝言生死之事。非
他人所可预知也。仆颔之。明日。有友过从。步瀛延之
坐。曰。为我诵弥陀经。友曰。吾未习学。如何。步瀛取经
授之。曰。吾教汝。遂从容诵经终卷。才举佛号。目光上
烛。掀髯微笑。趣视之。巳化去矣(汪石心述)

** 朱麟书

朱麟书。字文泉。新阳庠生。年近五旬。遘危疾。生大怖
畏。遂栖心内典。手不释卷。常以劝善诸书赠人。志存
利济。时亮宽和尚自师林退院。住尊胜庵。有梵行。麟
书归依受五戒。法名如因。结社尊胜。月一集。礼四明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0b 页
忏法。与社诸人。互相策励。讲演净土法门。后两目矇
眬。不能看书。而课诵益勤。行住坐卧间。默诵西方佛
号不辍。年七十。示疾数月。临逝前数日。梦寐中见白
光。述偈言三首。一云。一入尘劳名利牵。忙忙营逐不
知愆。室人交谪怨盈耳。生计无聊度老年。乐道安贫
知有命。存心养性俟诸天。随缘应世了前业。幻境空
华任变迁。一云。旅泊他乡七十秋。升沈变态岂无由。
回头觉岸径归去。不变随缘自在游。一云。业报今巳
尽。自性幸不迷。踏著无生路。引心巳到西。及革。起坐
念佛而逝。气绝逾时。掌犹紧合不释。时在道光二十
五年冬月(郭仰山徐稼甫述)

** 陈锽

陈锽。法名广声。字西堂。嘉兴石门人。业贾苏州。长斋
奉佛。为人鲠直。归依杯渡海公。复从灵鹫义公受五
戒。日与朱麟书结念佛。社于定慧寺。虽冗忙不辍。道
光二十五年十月。下痢。至初六日。有友谈云屏往省
之。锽曰。子来恰好。我明日一早欲行。为我往小普陀。
邀朱寅堂作别。时寅堂以路远时晚。不至。复顾其弟
曰。汝学医。试为余诊脉。自后凡脉象似此者。不可再
示方也。顷之从容念佛。至夜半。声渐厉。人问见佛否。
曰。见大和尚。特远耳。迨天明。泊然而寂。年五十五。


四载苏州有薛绍基者。锽在日。常主其家。劝之念佛。
后亦发心信行。年六旬。疾笃神识瞀乱。忽作锽口音
云。此刻紧要。何故不念佛。且须向西卧。绍基遂自举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0c 页
转。家人往视。宛然是锽声吻。顷之。绍基念佛而逝。此
道光二十八年三月中事也(钱安轩朱寅堂述)
西史氏曰。藉助缘而往生者。屡闻之矣。至若没经数
载。而乃念故旧之深情。显灵踪而接引。斯诚极千古
之异事哉。

** 郭观光

郭观光。字尚宾。一字仰山。苏州元和人。为人醇谨。业
医。不与人计利。病者招之辄往。中年奉西方教。从杯
渡海公受归戒。法名广仁。每晨起。静埽斗室。默诵佛
号。寒暑无间。祖遗有鱼荡一所。在陆墓北芜塘。租人
捕鱼。为祭埽费。观光再三向族人商议。解囊金代之。
请示勒石。捐作放生河。活生灵无算。常与家人言。已
酉八月有凶。道光二十九年。岁次己酉。春间病笃。家
人为之恐惧。观光摇手曰。勿虑。木樨香未闻。余命未
绝也。至八月。复病。命延僧唱佛。初五日。家人问逝期。
观光竖二指。至初七日晚。合掌而逝。顶上煖气勃发。
良久乃散。年五十六(郭辰生述)
西史氏曰。余识仰山于谈道会。和蔼之风。溢于眉宇。
及叩其净业之修。余固决其必定生也。而卒能不出
所料。其化族捐河一节。不尤足多乎。

总论曰。古今来。才人杰士。讲道论德者。不少概见。求
其临逝安详。现诸瑞应。则什百千万中。未有一人也。
独此念佛往生之人。或闻异香盈室。或见化佛迎空。
种种休祥。未易悉数。而世之颠倒凡夫。不此之警觉。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1a 页
反自附于儒者之列。毁之斥之。卒至沈沦于苦海中。
而莫之救也。悲夫。

* 往生杂流第五

** 吴生

吴生。杭州人。祖父俱庠生。 大清顺治初年。大兵围
城。父母失散。生被掠。送张将官标下服役。时年方十
三。自叹吾本儒家子。今下贱若此。必是宿业。遂于佛
前立誓。持斋念佛。日诵金刚经。回向生西。年十六。本
官发粮充丁。即将粮银买香供佛。跪诵阿弥陀圣号。
至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忽告本官。欲往西方。本官
不信。诃为妖言。次日。又到提督前乞假。提督怒。批本
官捆打十五。毫无怨言。又向各营作别。自限十一月
一日归西。是日五更。沐浴焚香。礼佛毕。仍至本官船
上叩辞。本官大怒。遣兵迹之。见其西向三拜。端坐说
偈曰。身在营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刀刀亲见
弥陀佛。箭箭射著白莲华。偈毕。自吐火。焚其躯。合营
官长。皆遥望罗拜。本官合门斋戒(莲藏)

** 沈承先

沈承先。昆山人。住宣化坊。业木工。年七十馀。持斋念
佛。专修净土。手不停斧斤。而佛声亦不绝口。康熙十
年三月。预知时至。三日前。遍别亲友。谓将往西方。此
后不复相见。告家人曰。明日十五。当行矣。明晨。澡浴
易衣。向西趺坐。取一净几置前。焚香念佛而终(西归直指)

** 周绚堂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1b 页

周绚堂。潜阳人。始办事公门。既而勘破世情。立除浇
恶。静坐一室。诵白衣咒。持斋放生。广行方便。见贫而
无归者。随力救护。后遇旵庄道人。劝修净土。遂锐志
念佛。六时不懈。并转以教友朋。从中多信向者。曾刻
极乐津梁。广为施送。乾隆五十一年春荒。邑中募赈
粥糜。绚堂殚精竭力。昼夜从事。一日五鼓忽起。索浴
更衣。谓妻子曰。吾生西时至矣。汝等勿效世俗。但一
心念佛。言毕。端坐而逝。略无一语及家事。是早。犹有
人见绚堂在粥厂中。往来捡视云(莲宗集要)
西史氏曰。绚堂既巳往生。何以复在粥厂。意者虑人
疑谤。故示奇踪耳。其愿力之宏。不益见哉。

** 姚生

姚生。为长洲县役。家贫。聘妻卒。不复娶。役事让诸人。
寺院中事。竭心力为之。为人正直。能面斥人过。夜定
必坐。持佛号万声无间。年二十馀。以疾卒。端坐而逝。
香盈室。顶如灼也。铁君定公赞以诗曰。醴泉及芝草。
本无根与原。居士西方来。广度诸有缘。缘尽便归去。
脚跟绝牵缠。斯人难最得。高望长睪然(西归见闻录)

** 宋宝官

宋宝官。华亭人。家贫。卖酱度日。事母孝。奉养甘旨。不
诿昆季。闻人说净土法门。遂笃信遵行。一日告其母
曰。母有兄在。儿将西归。即念佛坐逝。时在嘉庆十六
(染香集)

** 陈德心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1c 页

陈德心。字大坤。苏州农夫也。夏日纳凉。偶遇村馆。见
敬信录。乞塾师讲解。有省。沿街收拾字纸。彭二林居
士闻之。招入文星阁。劝修念佛三昧。德心素不识字。
奉教静笃。后渐能书。未几。为苏郡妙济堂司放生掩
埋等事。每见髑髅。频生嗟叹。悟世非常。于是念佛益
勤。终身不娶。年六十九。身健如常。忽自知时至。走别
亲友。至期。于堂中寂然闭户久之。同事推门入视。见
案上供佛一尊。双烛辉煌。香烟满室。德心面西坐逝
矣。时嘉庆十八年八月望日事也(染香集)

** 东门丐者

东门丐者。住松江明星桥。一破屋中。日向市门诵心
经一卷。乞一钱。与之则连声称谢。诃之亦不介意。但
足供一日糠𥝖。即阖扉念佛。蔡西斋方伯异之。亲馈
钱米。欲葺其庐。丐者却之。西斋曰。我所施皆廉俸。岂
盗泉乎。丐者曰。素知公操守严洁。我惧为衣食房屋
移我素志耳。无巳请为公饮僧。即𢹂所赠往东禅修
供。巳则仍归破庐。念佛如故。嘉庆中。无疾坐脱。里人
葬之桃华庵后(染香集)

** 痴头道士

痴头道士。姓王。直隶人。极愚。亲亡乏食。困卧敝庐。无
所为计。或与之钱。亦莫辨数之多寡。京邑陈道人收
为徒。令日埽地拾柴。晚则课弥陀佛号数百。礼拜。炷
香为度。痴头诵佛不成韵。每昏沈欲睡。道人以长竿
击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进耶。如是者三载。一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2a 页
夕呵呵大笑。道人复击之。痴头曰。今日打我不得矣。
诘其故曰。师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实
礼念。早生西方见佛矣。道人奇之。而莫测其所谓。翌
日痴头登峭崖。西向合掌。屹立而化。阇维得舍利二
(染香集)
西史氏曰。道士往生。古传罕闻。今痴头以愚昧之子。
为千古特出之人。而黄冠者流。则曰我学神仙。念佛
乃愚夫所为。岂非反被聪明误耶。

** 周耀发

周耀发。苏州伶人也。为演剧。不唱淫辞。暇则默诵佛
号。家中绝宰杀。晚年。念佛礼拜。益勤谨。额间成叩印。
且逢人即劝。优伶中。间有为其所感发者。年六十六。
示疾。卧床月馀。念佛不辍。一日忽令妻子掖起。曰。吾
欲行矣。为我取涤肠汤来。妻子不解。问之。曰。净水耳。
遂饮水一盏。腹中滃然作声久之。令家人称佛名。端
坐向西。随诵数声。合掌而终。移时。鼻箸下垂。长尺许。
久之方隐。事在道光六年十一月(钱安轩述)
西史氏曰。笃信念佛。固佳矣。但未知其回向净土与
否。往生未可定也。第其端坐向西。从容而逝。即不生。
不远矣。

** 瞿晋槐

瞿晋槐。常熟人。素不信佛。以求生西方为大愚。道光
十七年三月。病咯血渐剧。服药不效。忽梦神告曰。汝
之病。唯孙姓者可治。醒而忆及戚友中有孙旃林。延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2b 页
之诊脉。旃林曰。病深矣。投药不过尽人事。君能念佛
回向。即是妙方。否则非吾所治也。晋槐遂持佛名。忽
谓家人曰。吾今戒杀。为我买生命放之。且曰。今悟矣。
当诣和尚处受戒。以忏宿业。然独言独语。从未有与
之言此事者。及卒前两日。以家事属母。料理积逋。若
将远行者。至四月十四日。强起凭几。忽仰首若有所
见。急称阿弥陀佛。连唱十馀声。首俯而绝(往生近验录)
西史氏曰。或疑晋槐既巳缘熟。神曷必藉口于孙姓。
噫。佛世一城人难化。独与目连有缘。宁不闻之乎。

** 孙松亭

孙松亭。钱唐人。素奉斗。道光十七年秋。病亟。见旌盖
舆马来迎。谓人曰。吾从之行矣。其季弟又村止之。曰。
此鬼神趣。非大善处。不可从也。良久曰。若辈悉灭形
矣。吾将安归。又村以净土法门进。松亭奋然。欲诵佛
名。而舌本强涩。格格不能成六字。又村助诵之。始琅
然出声。至千馀声乃寂(往生近验录)

** 陈画叟

陈画叟。绍兴人以善画游滇。家焉。长斋奉佛。历数十
年。邻有善女人。为叟所敬服。有疑必咨。习为常。道光
十九年夏。年六十馀。忽厌斋素。临饭减食。且渐形声
色。子妇邀其敬服者。来相劝勉。遂愧而自责。曰。余为
舌根所误矣。谓家人曰。今后供馔。勿问余随缘而巳。
又何择哉。由是仍复如常。一日忽命设祭于寝。子妇
异之。曰。余将西归。与先灵别。无他故也。问其期。曰。三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2c 页
日后。从之。至期晨沐。衣冠西向趺坐爇香。朗诵佛名。
顾子妇曰。尚有属付。可邀邻女来。家人佯诺之。而未
往。叟顾日影。太息曰。缘止如是。吾不欲久稽矣。遂合
掌而终。此事范西民孝廉在滇中。得于邻女所自述
(往生近验录)

** 丁童子

丁童子。常熟人。居梅里镇。七岁时。闻其父母持佛名。
亦每朝持之。未几。有微疾。晨卧。忽蹶然兴曰。今日未
课佛名。自误大矣。遂盥漱礼诵毕。复就寝。至晚。告母
曰。吾随佛西去。愿勿惊讶。乃连诵佛名。良久晕绝。母
出不意。犹望其苏。闻喉中作声。若欲有言。唤之不应。
忽大声称大慈大悲四字。遂绝。次日就殓。举体皆冷。
而顶则尚煖也(往生近验录)
总论曰。或疑杂流往生。纯是净土圣贤随机化导。言
虽近理。而画地自限者多矣。观是录中。若皂隶。若伶
人。若勾者。乃至阐提外道。但得发心。都能成就。猥曰
下愚根钝。不足以及上智乎哉。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第 3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