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857a 页
No. 2085
高僧法显传一卷
东晋沙门释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
二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
契至天竺寻求戒律。初发迹长安。度陇至乾
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至褥檀国。度养楼山
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
云僧景等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
复进到燉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
里。共停一月馀日。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
与宝云等别燉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
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
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
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幖帜耳。行十七
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鄯国。其地崎岖
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馀僧悉小乘学。诸国
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
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唯国国胡语不同。然
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住此一月日。复
西北行十五日到乌夷国。僧亦有四千馀
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至彼都不预其僧例〔也〕-【三】【宫】〔也〕-【宋】【元】【明】【宫】也也。法显得符行当公孙经理。
住二月馀日。于是还与宝云等共合乌夷国。
人不修礼仪遇客甚薄。智严慧简慧嵬遂返
卷一 第 857b 页 T51-08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7.png)
得直进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
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其
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
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
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
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馀所须国主
安顿供给法显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
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揵搥食。入食堂时威
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无声。净人
益食不得相唤。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达
先发向竭叉国。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
其国中有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
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
大帏幕。事事严饰。王及夫人婇女皆住其
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
像。离城二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馀。状
如行殿。七宝庄校。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
萨侍。作诸天侍从。皆以金银彫莹悬于虚空
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花
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花烧香。像入
城时。门楼上夫人婇女遥散众花纷纷而下。
如是庄严供具车车各异。一僧伽蓝则一日
行像。自月一日。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
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其城西七八里
有僧伽蓝。名王新寺。作来八十年经三王方
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
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
皆以金薄。别作僧房亦严丽整饰。非言可尽。
卷一 第 857c 页 T51-08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7.png)
用者少。既过四月行像。僧韶一人随胡道人
向罽宾。法显等进向子合国。在道二十五日。
便到其国。国王精进有千馀僧。多大乘学。住
此十五日已。于是南行四日至葱岭山。到
于麾国安居。安居已山行二十五日到竭叉
国。与慧景等合。值其国王作般遮越师。般遮
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会时请四方沙门。皆
来云集。集已庄严众僧坐处。悬缯幡盖。作
金银莲华著僧座后。铺净坐具。王及群臣如
法供养。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时。王作
会已复劝诸群臣设供供养。或一日二日
三日五日乃至七日。供养都毕。王以所乘马
鞍勒自副使国中贵重臣骑之。并诸白氎种
种珍宝沙门所须之物。共诸群臣发愿布施
众僧。布施僧已还从僧赎其地。山寒不生
馀谷。唯熟麦耳。众僧受岁已其晨辄霜。故其
王每请众僧令麦熟。然后受岁。其国中有佛
唾壶。以石作之。色似佛钵。又有佛一齿。
其国中人为佛齿起塔。有千馀僧徒。尽小
乘学。自山以东俗人被服类粗与秦土同。亦
以毡褐为异。沙门法用转胜不可具记。其国
当葱岭之中。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
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从此西
行向北天竺国。在道一月得度葱岭。葱岭
山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
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彼
土人即名为雪山也。度岭已到北天竺。始
入其境。有一小国名陀历。亦有众僧皆小乘
卷一 第 858a 页 T51-08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8.png)
率天观弥勒菩萨长短色貌。还下刻木作像。
前后三上观。然后乃成像。长八丈足趺八尺。
斋日常有光明。诸国王竞兴供养。今故现在
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岨崖岸崄
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
投。足无所下。有水名新头河。昔人有凿石通
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蹑悬絙过河。
河两岸相去减八十步。九译所记。汉之张蓦
甘英皆不至此。
众僧问法显。佛法东过其始可知耶。显云。访
问彼土人。皆云。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
后便有天竺沙门。赍经律过此河者。像立在
佛泥洹后三百许年。计于周氏平王时。由兹
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弥勒大士继
轨释迦。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固知冥
运之开本非人事。则汉明帝之梦有由而然
矣。度河便到乌长国。其乌长国是正北天
竺也。尽作中天竺语。中天竺所谓中国。俗
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佛法甚盛。名众僧
止住处为僧伽蓝。凡有五百僧伽蓝。皆小
乘学。若有客比丘到悉供养三日。三日过已
乃令自求所安。常传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
国也。佛遗足迹于此。或长或短在人心念。
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度恶龙处悉亦现在。石
高丈四尺。阔二丈许。一边平。慧景慧达道整三人先发向佛影那竭国。法显等住此
国夏坐。坐讫南下到宿呵多国。其国佛法亦
盛。昔天帝释试菩萨化作鹰鸽割肉贸鸽处。
卷一 第 858b 页 T51-08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8.png)
割肉贸鸽处。国人由是得知。于此处起塔金
银挍饰。从此东下五日行到揵陀卫国。是
阿育王子法益所治处。佛为菩萨时。亦于此
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塔金银挍饰。此国
人多小乘学。自此东行七日。有国名竺刹尸
罗。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
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复东行二日至投
身喂饿虎处。此二处亦起大塔。皆众宝挍饰。
诸国王臣民竞兴供养。散华然灯相继不绝。
通上二塔彼方人亦名为四大塔也。从揵陀
卫国南行四日到弗楼沙国。佛昔将诸弟子
游行此国。语阿难云。吾般泥洹后当有国王
名罽腻伽。于此处起塔。后罽腻伽王出世。
出行游观时。天帝释欲开发其意。化作牧牛
小儿。当道起塔。王问言。汝作何等。答言。作
佛塔。王言大善。于是王即于小儿塔上起塔。
高四十馀丈众宝挍饰。凡所经见塔庙壮丽
威严都无此比。传云。阎浮提塔唯此塔为
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
尺许。佛钵即在此国。昔月氏王大兴兵众。来
伐此国欲取佛钵。既伏此国已。月氏王等笃
信佛法。欲持钵去。故大兴供养。供养三宝
毕。乃挍饰大象置钵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
前。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能进。王
知与钵缘未至。深自愧叹即于此处起塔及
僧伽蓝。并留镇守种种供养。可有七百馀
僧。日将欲中众僧则出钵与。白衣等种种供
养。然后中食。至暮烧香时复尔。可容二斗
卷一 第 858c 页 T51-08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8.png)
泽。贫人以少华投中便满。有大富者欲以多
华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不能满。宝云僧景
止供养佛钵便还。慧景慧达道整先向那竭
国。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慧景病道整住看。
慧达一人还于弗楼沙国相见。而慧达宝云
僧景遂还秦土。慧景在佛钵寺无常。由是
法显独进向佛顶骨所。西行十六由延至那
竭国界醯罗城。城中有佛顶骨精舍。尽以金
薄七宝挍饰。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夺。乃取
国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封守护。清晨八
人俱到各视其印。然后开户。开户已以香汁
洗手。出佛顶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宝圆
砧。砧下琉璃钟覆上皆珠玑挍饰。骨黄白
色。方圆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后精舍人则
登高楼击大鼓吹蠡敲铜钵。王闻已则诣精
舍。以华香供养。供养已次第顶戴而去。从东
门入西门出。王朝朝如是供养礼拜。然后听
国政。居士长者亦先供养乃修家事。日日如
是初无懈倦。供养都讫乃还顶骨于精舍中。
有七宝解脱塔。或开或闭。高五尺许。以盛
之。精舍门前朝朝恒有卖华香人。凡欲供养
者种种买焉。诸国王亦恒遣使供养。精舍
处方三十步虽复天震地裂此处不动。从此
北行一由延到那竭国城。是菩萨本以银钱
贸五茎华供养定光佛处。城中亦有佛齿塔。
供养如顶骨法。城东北一由延。到一谷口有
佛锡杖。亦起精舍供养。杖以牛头旃檀作。
长丈六七许。以木筒盛之。正复百千人举不
卷一 第 859a 页 T51-08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9.png)
供养。彼国土俗亢旱。时国人相率出衣礼
拜供养。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
博山。西南向佛留影。此中去十馀步观之如
佛真形。金色相好光明炳著。转近转微髣髴
如有。诸方国王遣工画师摹写莫能及。彼
国人传云。千佛尽当于此留影。影西四百
步许。佛在时剃发剪爪。佛自与诸弟子共造
塔。高七八丈以为将来塔法。今犹在。边有寺。
寺中有七百馀僧。此处有诸罗汉辟支佛塔
乃千数。住此冬三月。法显等三人南度小雪
山。雪山冬夏积雪。山北阴中遇寒风暴起人
皆噤战。慧景一人不堪复进。口出白沫语法
显云。我亦不复活。便可时去勿得俱死。于是
遂终。法显抚之悲号。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
自力前得过岭南到罗夷国。近有三千僧兼
大小乘学。住此夏坐。坐讫南下。行十日到
跋那国。亦有三千许僧。皆小乘学。从此东行
三日复渡新头河。两岸皆平地。过河有国名
毗荼。佛法兴盛兼大小乘学。见秦道人往乃
大怜悯。作是言。如何边地人能知出家为道
远求佛法。悉供给所须。待之如法。从此东南
行减八十由延。经历诸寺甚多僧众万数。过
是诸处已到一国。国名摩头罗。又经蒱那河。
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可有三千僧。佛法
转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
法供养众僧。时则脱天冠。共诸宗亲群臣手
自行食。行食已铺毡于地。对上座前坐于众
僧前。不敢坐床。佛在世时。诸王供养法式相
卷一 第 859b 页 T51-08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9.png)
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
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
斩。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
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王之侍卫左右皆有
供禄。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
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
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
相搪揬。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
店及沽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
渔猎师卖肉耳。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
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
犊铁劵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
绝。众僧住止房舍。床蓐饮食衣服都无阙
乏。处处皆尔。众僧常以作功德为业。及诵经
坐禅。客僧往到旧僧迎逆。代担衣钵给洗足
水。涂足油与非时浆。须臾息已复问其腊数。
次第得房舍卧具。种种如法。众僧住处作舍
利弗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律经塔。安居
后一月诸希福之家劝化供养。僧行非时
浆。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弗塔。种
种华香通夜然灯。使伎乐人作舍利弗大
婆罗门时诣佛求出家。大目连大迦叶亦如
是。诸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
听女人出家故。诸沙弥多供养罗云。阿毗昙
师者供养阿毗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
养。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观世音等。众僧受岁竟。长者居士
婆罗门等。各将种种衣物沙门所须以用布施众僧。僧受
卷一 第 859c 页 T51-08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59.png)
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万里。海平坦无
大山川。正有河水耳。从此东南行十八由
延。有国名僧迦施。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
说法来下处。佛上忉利天。以神通力都不使
诸弟子知来。满七日乃放神足。阿那律以
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大目连。汝可往问
讯世尊。目连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问讯
已佛语目连。吾却后七日当下阎浮提。目连
既还。于时八国大王及诸臣民不见佛久。咸
皆渴仰。云集此国以待世尊。时优钵罗比丘
尼。即自心念。今日国王臣民皆当迎佛。我
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
圣王。最前礼佛。佛从忉利天上来向下。下时
化作三道宝阶。佛在中道七宝阶上行。梵天
王亦化作白银阶。在右边执白拂而侍。天帝
释化作紫金阶。在左边执七宝盖而侍。诸天
无数从佛来下。佛既下三阶俱没于地。馀
有七级而现。后阿育王欲知其根际。遣人
掘看。下至黄泉根犹不尽。王益敬信。即于
阶上起精舍。当中阶作丈六立像。精舍后
立石柱。高二十肘。上作师子。柱内四边有
佛像。内外映彻净若琉璃。有外道论师与沙
门诤此住处。时沙门理屈。于是共立誓言。此
处若是沙门住处者。今当有灵验。作是言已。
柱头师子乃大鸣吼见验。于是外道慑怖
心伏而退。佛以受天食三月故。身作天香
不同世人。即便浴身后人于此处起浴室。浴
卷一 第 860a 页 T51-08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0.png)
佛在世时有剪发爪作塔。及过去三佛并释
迦文佛坐处经行处。及作诸佛形像处。尽
有塔。今悉在。天帝释梵天王从佛下处亦起
塔。此处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众食。杂大小
乘学。住处有一白耳龙。与此众僧作檀越。
令国内丰熟雨泽以时无诸灾害。使众僧得
安。众僧感其惠。故为作龙舍敷置坐处。又为
龙设福食供养。众僧日日众中别差三人到
龙舍中食。每至夏坐讫龙辄化形作一小蛇。
两耳边白。众僧识之。铜盂盛酪以龙置中。
从上座至下座行之。伏若问讯。遍便化去。
每年一出。其国丰饶人民炽盛。最乐无比。
诸国人来无不经理供给所须。寺西北五十
由延有一寺。名大坟。大坟者恶鬼名也。佛
本化是恶鬼。后人于此处起精舍。布施阿
罗汉以水灌手。水沥滴地。其处故在。正复扫
除常现不灭。此处别有佛塔。善鬼神常扫洒。
初不须人功。有邪见国王言。汝能如是者。
我当多将兵众住此益积粪秽。汝复能除不。
鬼神即起大风吹之令净此处。有百枚小塔。
人终日数之不能得知。若至意欲知者。便一
塔边置一人已复计数。人人或多或少其不
可得知。有一僧伽蓝可六七百僧。此中有辟
支佛食处泥地。大如车轮。馀处生草此处独
不生。及晒衣地处亦不生草。衣条著地迹今
故现在。法显在龙精舍夏坐。坐讫东南行七
由延到罽饶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
小乘学。去城西六七里。恒水北岸佛为诸弟
卷一 第 860b 页 T51-08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0.png)
等。此处起塔犹在。度恒水南行三由延到一
村。名呵梨。佛于此中说法经行坐处尽起
塔。从此东南行十由延。到沙祇大国出沙祇
城。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已刺土中。
即生长七尺。不增不减。诸外道婆罗门嫉妒
或斫或拔远弃之。其处续生如故。此中亦有
四佛经行坐处。起塔故在。从此南行八由延。
到拘萨罗国舍卫城。城内人民希旷都有二
百馀家。即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大爱道故精
舍处。须达长者井壁及鸯掘魔得道般泥洹
烧身处。后人起塔皆在此城中。诸外道婆罗
门生嫉妒心欲毁坏之。天即雷电霹雳终不
能得坏。出城南门千二百步道西。长者须达
起精舍。精舍东向开门门户两边有二石
柱。左柱上作轮形右柱上作牛形精舍左右池流清净树林尚茂。众华异色。蔚然可
观。即所谓祇洹精舍也。佛上忉利天为母说
法九十日。波斯匿王思见佛即刻牛头栴檀
作佛像置佛坐。处佛后还入精舍像即避出
迎佛。佛言。还坐。吾般泥洹后可为四部众
作法式。像即还坐。此像最是众像之始。后人
所法者也。佛于是移住南边小精舍。与像异
处。相去二十步。祇洹精舍本有七层。诸国王
人民竞兴供养。悬缯幡盖散华烧香燃灯续
明日日不绝。鼠含灯炷烧幡。盖遂及精舍
七重都尽。诸国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栴檀像
已烧。却后四五日开东边小精舍户忽见本
像。皆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重。还移像
卷一 第 860c 页 T51-08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0.png)
此二十五年。自伤生在边地。共诸同志游历
诸国。而或有还者。或有无常者。今日乃见佛
空处怆然心悲。彼众僧出问法显等言。汝
等从何国来。答曰。从汉地来。彼众僧叹曰。
奇哉边国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
等诸师和上相承以来未见汉道人来到此
也。精舍西北四里有林。名曰得眼。本有五
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说法尽还得眼。盲
人欢喜刺杖著地头面作礼。杖遂生长大。世
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林是故以得眼为
名。祇洹众僧中食后多往彼林中坐禅。祇
洹精舍东北六七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请佛
及僧。此处故在。祇洹精舍大院各有二门。
一门东向一门北向。此园即须达长者布金
钱买地处。精舍当中央。佛住此处最久。说
法度人经行坐处。亦尽起塔。皆有名字。及
孙陀利杀身谤佛处。出祇洹东门北行七十
步道西。佛昔共九十六种外道论议。国王大
臣居士人民皆云集而听。时外道女。名旃遮
摩那起嫉妒心。乃怀衣著腹前似若妊身。于
众会中谤佛以非法。于是天帝释即化作白
鼠啮其腰带。带断所怀衣堕地。地即裂生
入地狱。及调达毒爪欲害佛生入地狱处。后
人皆幖帜之。又于论议处起精舍高六丈
许。中有坐佛像。其道东有外道天寺。名
曰影覆。与论议处精舍裌道相对。亦高六
丈许。所以名影覆者日在西时。世尊精舍影
则映外道天寺。日在东时外道天寺影则北
卷一 第 861a 页 T51-08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1.png)
天寺。扫洒烧香然灯供养。至明旦其灯辄移
在佛精舍中。婆罗门恚言。诸沙门取我灯自
供养佛为尔不止。婆罗门于是夜自伺候见
其所事天神将灯绕佛精舍三匝供养。供养佛已忽然不见。婆罗门乃知佛神大。即
舍家入道。传云。近有此事绕祇洹精舍。有
十八僧伽蓝。尽有僧住。唯一处空此中国有
九十六种外道。皆知今世后世。各有徒众
亦皆乞食。但不持钵。亦复求福于旷路侧。立
福德舍。屋宇床卧饮食供给行路人及出家
人来去客。但所期异耳。调达亦有众在常
供养过去三佛。唯不供养释迦文佛。舍卫城
东南四里琉璃王欲伐舍夷国。世尊当道侧
立立处起塔。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维。是
迦叶佛本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皆悉
起塔。迦叶如来全身舍利亦起大塔。从舍卫
城东南行十二由延到一邑名那毗伽。是拘
楼秦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亦
皆起塔。从此北行减一由延到一邑。是拘
那含牟尼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
亦皆起塔。从此东行减一由延到迦维罗卫
城。城中都无王民甚丘荒。止有众僧民户
数十家而已。白净王故宫处。作太子母形像。
及太子乘白象入母胎时太子出城东门见
病人。回车还处皆起塔。阿夷相太子处。与
难陀等扑象捅射处。箭东南去三十里入地
令泉水出。后世人治作井令行人饮。佛得
道还见父王处。五百释子出家向优波离作
卷一 第 861b 页 T51-08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1.png)
守四门父王不得入处。佛在尼拘律树下东
向坐大爱道布施佛僧伽梨处。此树犹在。琉
璃王杀释种。释种死尽得须陀洹立塔今
亦在。城东北数里有王田太子坐树下观耕
者处。城东五十里有王园。园名论民。夫人入
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
生太子。太子堕地行七步。二龙王浴太子。
身浴处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众僧常取饮
之。凡诸佛有四处常定。一者成道处。二者转
法轮处。三者说法论议伏外道处。四者上忉
利天为母说法来下处。馀者则随时示现焉。
迦维罗卫国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
象师子不可妄行。从佛生处东行五由延有
国名蓝莫。此国王得佛一分舍利。还归起塔。
即名蓝莫塔。塔边有池池中有龙常守护此
塔昼夜供养。阿育王出世欲破八塔。作八万
四千塔。破七塔已次欲破此塔。龙便现身将
阿育王入其宫中。观诸供养具已语王言。汝
供养若能胜是便可坏之持去。吾不与汝
诤。阿育王知其供养具非世之所有。于是
便还此中荒芜无人洒扫。常有群象以鼻取
水洒地。取杂花香而供养塔。诸国有道人来
欲礼拜塔。遇象大怖依树自翳。见象如法供
养。道人大自悲感。此中无有僧伽蓝可供养
此塔。乃令象洒扫。道人即舍大戒还作沙弥。
自挽草木平治处所使得净洁。劝化国王作
僧住处。已为寺主。今现有僧住。此事在近。
自尔相承至今恒以沙弥为寺主。从此东行
卷一 第 861c 页 T51-08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1.png)
东行四由延到炭塔。亦有僧伽蓝。复东行十
二由延到拘夷那竭城。城北双树间希连禅
河边。世尊于此北首而般泥洹。及须跋最后
得道处。以金棺供养世尊七日处。金刚力士
放金杵处。八王分舍利处。此诸处皆起塔。有
僧伽蓝今悉现在。其城中人民亦希旷。止有
众僧民户。从此东南行十二由延到诸梨车
欲逐佛般泥洹处。而佛不听恋佛不肯去。佛
化作大深堑不得度。佛与钵作信遣还其家
处立石柱。上有铭题。自此东行十由延到
毗舍离国。毗舍离城北大林重阁精舍。佛住
处及阿难半身塔。其城里本庵婆罗女家。为
佛起塔。今故现在。城南三里道西庵婆罗女以园施佛作佛住处。佛将般泥洹与诸弟子出毗舍离城西门。回身右转顾看毗舍离城告诸弟子。是吾最后所行处。后人于此处起塔。城西北三里有塔名放弓仗。以名此者恒水+(上)【三】水+(上)【宋】【元】【明】水流有一国王。王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生不祥之徵。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下流有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千小儿端正殊特。王即取养之。遂便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伏。次伐父王本国。王大愁忧。小夫人问王。何故愁忧。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求【三】来=求【宋】【元】【明】来伐吾国。是以愁耳。小夫人言。王勿愁忧。但于城东作高楼。贼来时置我楼上。则我能却之。王如其言。至贼来=到【三】来=到【宋】【元】【明】来时小夫人于楼上语贼言。汝是我子。何故作反逆事。贼曰。汝是何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尽仰向张口。小夫人即以两手搆两乳。乳(各)+作【三】(各)+作【宋】【元】【明】作五百道〔俱〕-【三】〔俱〕-【宋】【元】【明】俱堕千子口中。贼知是其=我【三】其=我【宋】【元】【明】其母即放弓仗。二父王于是思惟皆得辟支佛。二辟支佛塔犹在。后世尊成道告诸弟子。是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千佛是也。佛于放弓仗塔边〔舍寿佛〕-【三】〔舍寿佛〕-【宋】【元】【明】舍寿水流有一国王。王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
人妒之言。汝生不祥之徵。即盛以木函掷恒
水中。下流有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
千小儿端正殊特。王即取养之。遂便长大甚
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伏。次伐父王本国。王
大愁忧。小夫人问王。何故愁忧。王曰。彼国王
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吾国。是以愁耳。
小夫人言。王勿愁忧。但于城东作高楼。贼来
时置我楼上。则我能却之。王如其言。至贼
来时小夫人于楼上语贼言。汝是我子。何
故作反逆事。贼曰。汝是何人。云是我母。小夫
卷一 第 862a 页 T51-08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2.png)
以两手搆两乳。乳作五百道俱堕千子口
中。贼知是其母即放弓仗。二父王于是思
惟皆得辟支佛。二辟支佛塔犹在。后世尊成
道告诸弟子。是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
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
千佛是也。佛于放弓仗塔边舍寿。佛告阿
难言。我却后三月当般泥洹。魔王娆固阿难
使不得请佛住世。从此东行三四里有塔。佛
般泥洹后百年有毗舍离比丘。错行戒律。十
事證言。佛说如是。尔时诸罗汉及持律比丘。凡有七百僧。更捡挍律藏。后人于此处
起塔今亦现在。从此东行四由延到五河
合口。阿难从摩竭国向毗舍离欲般泥洹。诸
天告阿阇世王。阿阇世王即自严驾将士众
追到河上。毗舍离诸梨车闻阿难来。亦复来
迎。俱到河上。阿难思惟。前则阿阇世王致恨。
还则梨车复怨。即于河中央入火光三昧烧
身而般泥洹。分身作二分。一分在一岸边。于
是二王各得半身。舍利还归起塔。度河南下
一由延到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巴连弗邑是
阿育王所治城。城中王宫殿皆使鬼神作累
石起墙阙。彫文刻镂非世所造。今故现在。
阿育王弟得罗汉道。常住耆阇崛山。志乐闲
静。王敬心欲请于家供养。以乐山静不肯受
请。王语弟言。但受我请当为汝于城里作山。
王乃具饮食召诸鬼神而告之曰明日悉受我
请。无座席各自赍来。明日诸大鬼神各赍
大石来。壁方四五步坐讫。即使鬼神累作
卷一 第 862b 页 T51-08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2.png)
长三丈广二丈高一丈馀。有一大乘婆罗
门子名罗汰私迷。住此城里。爽悟多智事
无不达。以清净自居。国王宗敬师事。若往
问讯不敢并坐。王设以爱敬心执手。执手已
婆罗门辄自灌洗。年可五十馀。举国瞻仰。赖
此一人弘宣佛法。外道不能得加陵众僧。于
阿育王塔边造摩诃衍僧伽蓝甚严丽。亦有
小乘寺。都合六七百僧众威仪庠序可观。四
方高德沙门及学问人。欲求义理皆诣此寺。
婆罗门子师亦名文殊师利。国内大德沙门
诸大乘比丘皆宗仰焉。亦住此僧伽蓝。凡诸
中国唯此国城邑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
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
作五层。有承攎椻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
以白氎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形像。以金
银琉璃庄挍其上。悬缯幡盖四边作龛。皆有
坐佛菩萨立侍。可有二十车。车车庄严各异。
当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华香供养。
婆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宿。
通夜然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其国长者居
士各于城内立福德医药舍。凡国中贫穷孤
独残跛一切病人。皆诣此舍种种供给。医师
看病随宜饮食及汤药皆令得安。差者自去。
阿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所作大
塔在城南三里馀。此塔前有佛迹起精舍。
户北向塔。南有一石柱。围丈四五高三丈
馀。上有铭题。云阿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
僧。还以钱赎。如是三反塔北三四百步阿
卷一 第 862c 页 T51-08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2.png)
亦高三丈馀。上有师子。柱上有铭记作泥
梨城因缘及年数日月。从此东南行九由延
至一心孤石山。山头有石室。石室南向佛坐
其中。天帝释将天乐般遮弹琴乐佛处。帝释
以四十二事问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迹故在。
此中亦有僧伽蓝。从此西南行一由延到那
罗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舍利弗还于此中
般泥洹。即此处起塔。今现在。从此西行一
由延到王舍新城。新城者是阿阇世王所造
中有二僧伽蓝。出城西门三百步阿阇世王
得佛一分舍利起塔。高大严丽。出城南四里
南向入谷至五山里。五山周围状若城郭。即
是蓱沙王旧城。城东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
里。舍利弗目连初见頞鞞处。尼犍子作火
坑毒饭请佛处。阿阇世王酒饮黑象欲害佛
处。城东北角曲中耆旧于庵婆罗园中起精
舍。请佛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养处。今故在。
其城中空荒无人住。入谷搏山东南上十五
里到耆阇崛山。未至头三里有石窟南向。佛
本于此坐禅。西北三十步复有一石窟。阿难
于中坐禅。天魔波旬化作雕鹫住窟前恐阿
难。佛以神足力隔石舒手摩阿难肩。怖即
得止。鸟迹手孔今悉在。故曰雕鹫窟山。窟
前有四佛坐处。又诸罗汉各各有石窟坐禅
处。动有数百。佛在石室前东西经行。调达于
山北崄巇间横掷石伤佛足指处。石犹在。佛
说法堂已毁坏。止有塼壁基在。其山峰秀端
严。是五山中最高。法显于新城中买香华油
卷一 第 863a 页 T51-08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3.png)
养然灯续明。慨然悲伤抆泪而言。佛昔于
此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
而已。即于石窟前诵首楞严。停止一宿。还向
新城。出旧城北。行三百馀步道西。迦兰陀
竹园精舍今现在。众僧扫洒精舍。北二三里
有尸磨赊那。尸磨赊那者。汉言弃死人墓
田。搏南山西行三百步有一石室名宾波罗
窟。佛食后常于此坐禅。又西行五六里山北
阴中有一石室名车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罗
汉结集经处。出经时铺三高座庄严挍饰。舍
利弗在左。目连在右。五百数中少一阿罗汉。
大迦叶为上座。
时阿难在门外不得入。其处起塔今亦在。搏
山亦有诸罗汉坐禅石窟甚多。出旧城北东
下三里。有调达石窟。离此五十步有大方黑
石窟。昔有比丘在上经行。思惟是身无常
苦空。得不净观厌患是身。即捉刀欲自杀。
复念世尊制戒不得自杀。又念虽尔我今但
欲杀三毒贼。便以刀自刎。始伤肉得须陀
洹。既半得阿那含。断已成阿罗汉果般泥
洹从此西行四由延到伽耶城。城内亦空荒。
复南行二十里到菩萨本苦行六年处。处有
林木。从此西行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案树
枝得攀出池处。又北行二里得弥家女奉佛
乳糜处。从此北行二里。佛于一大树下石上
东向坐食糜。树石今悉在。石可广长六尺高
二尺许。中国寒暑均调。树木或数千岁乃至
万岁。从此东北行半由延到一石窟。菩萨入
卷一 第 863b 页 T51-08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3.png)
石壁上即有佛影现。长三尺许。今犹明亮。时
天地大动。诸天在空中白言。此非是过去当
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延到贝
多树下。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诸天说是
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菩萨起行离
树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复行十
五步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菩萨前
到贝多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时魔王遣
三玉女从北来试。魔王自从南来试。菩萨以
足指案地。魔兵退散三女变成老母。自上
苦行六年处。及此诸处。后人皆于中起塔立
像。今皆在。佛成道已七日观树受解脱乐处。
佛于贝多树下东西经行七日处。诸天化作
七宝堂供养佛七日处。文鳞盲龙七日绕佛
处。佛于尼拘律树下方石上东向坐。梵天来
请佛处。四天王奉钵处。五百贾人授[麨]蜜处。
度迦叶兄弟师徒千人处此诸处亦尽起塔。
佛得道处有三僧伽蓝。皆有僧住。众僧民户
供给饶足无所乏少。戒律严峻威仪坐起入
众之法。佛在世时圣众所行以至于今。佛泥
洹已来四大塔处相承不绝。四大塔者。佛生
处。得道处。转法轮处。般泥洹处。阿育王昔
作小儿时。当道戏过迦叶佛行乞食。小儿
欢喜。即以一掬土施佛。佛持还泥经行地。因
此果报作铁轮王王阎浮提。乘铁轮案行阎
浮提。见铁围两山间地狱治罪人。即问群臣
此是何等。答言。是鬼王阎罗王治罪人。王
自念言。鬼王尚能作地狱治罪人。我是人主。
卷一 第 863c 页 T51-08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3.png)
作地狱主治罪人者。臣答言。唯有极恶人能
作耳。王即遣臣遍求恶人。见池水边有一
人长壮黑色发黄目青。以脚钩鱼口呼
禽兽。禽兽来便射杀无得脱者。得此人已将
来与王。王密敕之。汝作四方高墙。内植种
种华果作好浴池。庄严挍饰令人渴仰。牢作
门户。有人入者。辄捉种种治罪莫使得出。设
使我入亦治罪莫放。今拜汝作地狱主。时
有比丘次第乞食入其门。狱卒见之便欲治
罪。比丘惶怖。求请须臾听我中食。俄顷复有
人入。狱卒内置碓臼中捣之赤沫出。比丘见
已思惟。此身无常苦空如泡如沫。即得阿罗
汉果。既而狱卒捉内镬汤中。比丘心颜欣
悦。火灭汤冷。中生莲华。比丘坐上。尔时狱
卒即往白王。狱中有奇怪。愿王往看。王言。
我前有要今不敢往。狱卒言。此非小事。王宜
疾往。更改先要。王即随入。比丘为王说法。
王得信解。即坏地狱悔前所作众恶。由是信
重三宝。常至贝多树下悔过自责受八戒
斋。王夫人问王。常游何处。群臣答言。恒在贝
多树下。夫人伺王不在时。遣人伐其树倒。王
来见之迷闷躄地。诸臣以水洒面良久乃苏。
王即以塼累四边。以百罂牛乳灌树根。身四
枝布地作是誓言。若树不生我终不起。作是誓已树便即根上而生。以至于今。高减十
丈。从此南三里行到一山名鸡足。大迦叶今
在此山中。擘山下入入处不容。人下入极远
有旁孔。迦叶全身在此中住。孔外有迦叶
卷一 第 864a 页 T51-08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4.png)
差。此山中即日故有诸罗汉住彼。诸国道人
年年往供养迦叶。心浓至者夜即有罗汉来
共言。论释其疑已忽然不现。此山榛木茂盛。
又多师子虎狼。不可妄行。法显还向巴连弗
邑。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舍。名旷野。佛
所住处。今现有僧。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
到迦尸国波罗㮈城。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
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
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
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
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
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
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六年苦行。日
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
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
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
转法轮度拘驎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
弥勒授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
何时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
僧伽蓝悉有僧住。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
三由旬有国名拘睒弥。其精舍名瞿师罗园。
佛昔住处。今故有众僧。多小乘学。从是东
行八由延。佛本于此度恶鬼处。亦常在此住
经行坐处。皆起塔。亦有僧伽蓝。可百馀僧。从
此南行二百由延有国名达嚫。是过去迦叶
佛僧伽蓝。穿大石山作之。凡有五重。最下重
作象形。有五百间石室。第二层作师子形。
有四百间。第三层作马形。有三百间。第四层
卷一 第 864b 页 T51-08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4.png)
间。最上有泉水循石室前绕房而流。周围回
曲。如是乃至下重顺房流从户而出。诸僧
室中处处穿石作窗牖通明。室中朗然都无
幽闇。其室四角穿石作梯蹬。上处今人形
小缘梯上正得至昔人一脚。蹑处。因名此寺
为波罗越。波罗越者天竺名鸽也。其寺中常
有罗汉住。此土丘荒无人民居。去山极远方
有村。皆是邪见不识佛法。沙门婆罗门及诸
异学。彼国人民常见飞人来入此寺。于时
诸国道人欲来礼此寺者。彼村人则言。汝何
以不飞耶。我见此间道人皆飞。道人方便答
言。翅未成耳。达嚫国幽崄道路艰难。难知
处欲往者。要当赍钱货施彼国王。王然后遣
人送展转相付示其径路。法显竟不得往。承
彼土人言故说之耳。从彼波罗㮈国东行还
到巴连弗邑。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
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涉乃至中天
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
祇众律。佛在世时最初大众所行也。于祇洹
精舍传其本。自馀十八部各有师资。大归不
异。然小小不同。或用开塞但此最。是广说
备悉者。复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萨婆多
众律。即此秦地众僧所行者也。亦皆师师口
相传授不书之于文字。复于此众中得杂阿
毗昙心。可六千偈。又得一部经。二千五百
偈。又得一卷方等般泥洹经。可五千偈。又
得摩诃僧祇阿毗昙故。法显住此三年。学梵
书梵语。写律道整既到中国。见沙门法则。众
卷一 第 864c 页 T51-08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4.png)
律残缺。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地。
故遂停不归。法显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汉地。
于是独还。顺恒水东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
瞻波大国佛精舍经行处及四佛坐处。悉起
塔。现有僧住。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摩梨
帝国。即是海口。其国有二十四僧伽蓝尽
有僧住。佛法亦兴。法显住此二年写经及画
像。于是载商人大舶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
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彼国人云。相去可
七百由延。其国本在洲上。东西五十由延。
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数。其间
相去。或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统属大洲。
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
使人守护。若有采者十分取三。其国本无人
民。正有鬼神及龙居之。诸国商人共市易。
市易时鬼神不自现身。但出宝物题其价直。
商人则依价雇直取物。因商人来往住。故诸
国人闻其土乐悉亦复来。于是遂成大国。其
国和适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
有时节。佛至其国欲化恶龙。以神足力一足
蹑王城北。一足蹑山顶。两迹相去十五由延。
王于城北迹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银庄挍
众宝合成。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
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
一青玉像。高三丈许。通身七宝焰光威相
严显。非言所载。右掌中有一无价宝珠。法显
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
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披。或流或亡。顾影
卷一 第 865a 页 T51-08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5.png)
白绢扇供养。不觉悽然泪下满目。其国前王
遣使中国取贝多树子。于佛殿傍种之。高可
二十丈。其树东南倾。王恐倒故以八九围柱
柱树。树当柱处心生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
大可四围许。柱虽中裂犹裹其外。人亦不
去。树下起精舍。中有坐像道俗敬仰无倦。城
中又起佛齿精舍。皆七宝作。王净修梵行。城
内人敬信之情亦笃。其国立治已来无有饥
丧荒乱。众僧库藏多有珍宝无价摩尼。其王
入僧库游观。见摩尼珠即生贪心。欲夺取之。
三日乃悟。即诣僧中稽首悔前罪心。因白
僧言。愿僧立制。自今已后勿听王入库看。比丘满四十腊。然后得入。其城中多居士长
者萨薄商人。屋宇严丽巷陌平整。四衢道头
皆作说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铺施高
座。道俗四众皆集听法。其国人云。都可六
万僧。悉有众食。王别于城内供养五六千
人。众食须者则持大钵往取。随器所容皆
满而还。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前十
日。王庄挍大象。使一辩说人著王衣服骑象
上击鼓唱言。菩萨从三阿僧祇劫作行不惜
身命。以国城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
头布施投身饿虎不吝髓脑。如是种种苦行
为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五年说法教化。令
不安者安。不度者度。众生缘尽乃般泥洹。泥
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岁。世间眼灭众生
长悲。却后十日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
国内道俗欲殖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饰巷
卷一 第 865b 页 T51-08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5.png)
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已来种种变现。或作
须大拿。或作睒变。或作象王。或作鹿马。如是
形像皆彩画庄挍。状若生人。然后佛齿乃出
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
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
十日乃还城内精舍。城内精舍至斋日则开
门户礼敬如法。无畏精舍东四十里有一山
中有精舍名支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一
大德沙门。名达摩瞿谛。其国人民皆共宗仰。
住一石室中四十许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
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
名摩诃毗可罗。有三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门
戒行清洁。国人咸疑是罗汉。临终之时王来
省视。依法集僧而问。比丘得道耶。其便以实
答言。是罗汉。既终王即按经律以罗汉法葬
之。于精舍东四五里积好大薪。纵广可三丈
馀。高亦尔近。上著栴檀沈水诸香木。四边
作阶。上持净好白氎周匝蒙积作大舆。床
似此间轜车。但无龙鱼耳。当阇维时王及
国人四众咸集以华香供养。从舆至墓所。王
自华香供养。供养讫举著𧂐上。以酥油遍
灌。然后烧之。火然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
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以助阇维。阇维已收
敛取骨即以起塔。法显至不及其生存唯见
葬。时王笃信佛法。欲为众僧作新精舍。先
设大会饭食供养已。乃选好上牛一双。金
银宝物庄挍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顷垦规郭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以铁券。自
卷一 第 865c 页 T51-08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5.png)
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
离。今在揵陀卫。竟若干百年(法显闻诵时有定岁数。但今忘耳)
当复至西月氏国。若干百年当至于阗国。住
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至师子国。若干百年当复来到汉地。若干百年当
还中天竺已。当上兜术天上。弥勒菩萨见
而叹曰。释迦文佛钵至。即共诸天华香供养
七日。七日已还阎浮提。海龙王将入龙宫。
至弥勒将成道时。钵还分为四复本頞那山
上。弥勒成道已。四天王当复应念佛如先佛
法。贤劫千佛共用一钵。钵去已佛法渐灭。
佛法灭后人寿转短。乃至五岁。五岁之时
粳米酥油皆悉化灭。人民极恶捉草木则变
成刀杖共相伤割。其中有福者逃避入山。
恶人相杀尽已还复来出。共相谓言。昔人寿
极长。但为恶甚作非法故。我等寿命遂尔
短促。乃至五岁。我今共行诸善起慈悲心修
行信义。如是各行信义。展转寿倍乃至八万
岁弥勒出世初转法轮时。先度释迦遗法中
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八斋法供养三
宝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缘者。法显尔时欲写
此经。其人云。此无经本我心口诵耳。
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
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
无者。得此梵本已即载商人大舶上可有二
百馀人。后系一小舶海行艰崄。以备大舶
毁坏。得好信风东下。三日便值大风舶漏
水入。商人欲趣小舶。小舶上人恐人来多。
卷一 第 866a 页 T51-08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6.png)
即取粗财货掷著水中。法显亦以君墀及澡
罐并馀物弃掷海中。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
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地众僧。我远行求
法。愿威神归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风昼夜十
三日到一岛边。潮退之后见船漏处即补塞
之。于是复前。海中多有抄贼。遇辄无全。大海
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若
阴雨时为逐风去亦无所准。当夜闇时。但见
大浪相搏晃若火色。鼋鼍水性怪异之属。
商人荒懅不知那向。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
处。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若值
伏石则无活路。如是九十许日。乃到一国。
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
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大舶上亦二
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法显
于舶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馀日夜鼓
二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
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
祐。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议言。坐载此沙
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海岛边。
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崄。法显檀越言。汝若
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如其
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
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诸商人踌躇不敢
便下。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
十馀日。粮食水浆欲尽。取海咸水作食。分好
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尽。商人议言。常行时
政可五十日便到广州。今已过期多日将
卷一 第 866b 页 T51-08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6.png)
广郡界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经涉险难
忧惧积日。忽得至此岸见藜藿菜依然。知
是汉地。然不见人民及行迹。未知是何许。或
言未至广州。或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
舶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猎人即将归令
法显译语问之。法显先安慰之。徐问。汝是何
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
其便诡言。明当七月十五日。欲取桃腊佛。
又问。此是何国。答言。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
晋家。闻已商人欢喜。即乞其财物遣人往长
广郡。太守李嶷敬信佛法。闻有沙门持经像
乘舶泛海而至。即将人从来至海边。迎接
经像。归至郡治。商人于是还向扬州到青
州。请法显一冬一夏。夏坐讫法显离诸师久
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向都。就禅
师出经律藏。法显发长安六年到中印国。
停经六年。还经三年达青州。凡所游履减
三十国。沙河已西迄于天竺。众僧威仪法化
之美。不可详说。窃惟诸师未得备闻。是以
不顾微命净海而还。艰难具更。幸蒙三尊威
灵。危而得济。故将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
者同其闻见。是岁甲寅晋义熙十二年矣。岁
在寿星。夏安居末迎法显。道人既至留共冬
斋。因讲集之馀重问游历。其人恭顺言辄
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
末。自云。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
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
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于
卷一 第 866c 页 T51-08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19/buddhist/T51-0866.png)
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然后知诚之所感无
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将无功业而不成。成
夫功业者。岂不由忘夫所重重夫所忘者
哉。
法显传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