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7a 页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7a 页
No. 2100
* 重雕清凉传序
白马东来。象教流行于中土。玄风始畅。或示
禅寂以探宗。或专神化而素法。亦犹水行地
中。枝分别派虽异。至于济世利物之功。其归
未始不同。故。唐刘梦得。已为佛法在九州间。
随其方而化。因名山以为庄严国界。凡言神
道示现者。必宗清凉焉。按经言。文殊师利。宅
东北清凉山。与其眷属。住持古佛之法。降大
慈悲以接引群生。或现真容以来归依。或发
祥光以竦观仰。千变万化。随感而应。有不
可形容拟议者。何其异哉。昔有沙门慧祥与
延一者。皆缁林助化之人。洎丞相张公天觉。
皇华朱公少章。皆大臣护法之士。异世相望。
同心赞翼。虑圣迹在远。未彰芳尘。经久或熄。
乃广搜见闻。与目所亲睹。编次成帙。慧祥。始
为清凉传二卷。延一。复为广传三卷。张相国
朱奉使。又为续传记。以附于后。其他超俗谈
玄之流。与夫高人达士。作为诗颂赞偈。附名
传末。星联珠贯粲然。贝锦之文。流行于世。凡
九州四海之内。虽未躬诣灵岩。目瞻圣迹。但
览卷披文。自然回思易虑。益坚向善之心。其
外护之益。未易可述。偶回禄之搆灾。致龙文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7b 页 T51-1127.png

赵统。以酒官视局台山。慨然有感于心。即白
主僧。愿捐橐金以助缘。僧正明净。语其属曰。
兹事。念之日久。属化宫之灾。用力有先后。今
因其请。尽出粟帛。以成其事。僦工镂板。告成
有日。赵因造门。属余为序以冠其首。明净与
前提点僧善谊。相继以书为请。仆尝谓。道不
在衣。传衣可以授道。法不在文。披文因以悟
法。仆既嘉赵侯用意之善。而二高僧。皆于清
凉。有大因缘者。知非贩佛以眩众。故为之书。
大定四年九月十七日。古丰姚孝锡序。
续清凉传卷上
朝奉郎权发遣河东路提点
刑狱公事 张商英 述
商英。元祐丁卯二月。梦游五台山金刚窟。平
生耳目所不接。想虑所不到。觉而异之。时为
开封府推官。□告同舍林邵材中。材中戏曰。
天觉其帅并闾乎。后五月。商英。除河东提点
刑狱公事。材中曰。前梦已验。勉矣行焉。人生
事事预定。何可逃也。八月至部。十一月。即诣
金刚窟。验所见者。皆与梦合。会天寒。恐冰雪
封途。一宿遂出山。明年戊辰夏。五台县有群
盗。未获以职事督捕。尽室斋戒来游。六月二
十七日壬寅。至清凉山。清凉主僧曰。此去金
阁寺三里。往岁。崔提举。尝于此见南台金桥
圆光。商英默念。崔何人哉。予何人哉。既抵金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7c 页 T51-1127.png

谒。即三门见之。坐未定。南台之侧。有白云绵
密。如敷白氎省奇曰。此祥云也。不易得。集
众僧礼诵。愿早见光相。商英。易公裳。燃香再
拜。一拜未起。已见金桥及金色相轮。轮内深
绀青色。商英。犹疑欲落日之射云成色。既而
暝黑。山前霞光。三道直起。则所疑茫然自失
矣。癸卯。至真容院。止于清辉阁。北台在左。
东台在前。直对龙山。下枕金界溪。北浴室之
后。则文殊所化宅也。金界之上。则罗睺足迹
堂也。知客𧦬曰。此处亦有圣灯。旧有浙僧请
之。飞现栏杅之上。商英遂稽首敬祷。酉后。龙
山见黄金宝阶。戌初。北山有大火炬。辩言。
圣灯也。瞻拜之。次又现一灯。良久。东台龙山
罗睺殿左右各现一灯。浴室之后。现大光二。
如掣电。金界南溪上。现二灯。亥后。商英俯视
溪上。持灯者。其形人也。因念曰。岂寺僧。遣
人设一大炬。以见欺耶。是时。𧦬已寝。即遣使
王班借职秦愿。排门诘问。𧦬答曰。山有虫
虎。彼处无人行。亦无人居。商英疑不能决。又
睹灯光。忽大忽小。忽赤忽白。忽黄忽碧。忽分
忽合。照耀林木。即默省曰。此三昧火也。俗谓
之灯耳。乃跪启曰。圣境殊胜。非我见闻。凡夫
识界。有所限隔。若非人间灯者。愿至我前。如
是十请。溪上之灯。忽如红日。浴海腾空而上。
放大光明。渐至阁前其光收敛。如大青喙衔
圆火珠。商英遍体森飒。若沃冰雪。即启曰。疑
心已断。言已。复归本处。光满溪上。秦愿等。
自傍见之。如金色身曲屈而上。妻拿所见。又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8a 页 T51-1128.png

者。仗剑者。戴角者。老僧曰。此金毛飞师子。
及天龙八部也。良久。北山云起。于白云中。
现大宝灯。云收之后。复现大白圆相。如明
月轮。甲辰。至东台。五色祥云现。有白圆光。
从地踊起。如车轮百旋。商英以偈赞曰。云贴
西山日出东。一轮明相现云中。修行莫道无
捞摸。只恐修行落断空。相次大风云雾奔蒸。
如欲倾崖裂壑。主台僧曰。巡检下兵。适持肉
烧煮不可禁。愿来日屏去。七月乙巳。谢巡检
兵甲。沈币于北台。晚休于中台。大风不止。四
山昏晦。𧦬等失色。台侧有古佛殿。商英令扫
洒。携家属祈礼。所与俱者。𧦬台主二人。指使
苍头虞候二人。茶酒二人。北陟数步。中台之
顶。已有祥云。五色纷郁。俄而西北隅开朗。布
碧琉璃世界。现万菩萨队仗。宝楼宝殿。宝山
宝林。宝幢宝盖。宝台宝座。天王罗汉。师子香
象。森罗布护。不可名状。又于真容殿上。见紫
芝宝盖。曲柄悠扬。文殊师利菩萨骑师子。复
有七八尊者。升降游戏。左右俯仰。台主戏曰。
本台行者。十九年。未尝见一光一相。愿假福
力。呼而视之。既呼行者。则从兵潜有随至窃
窥者矣。日渐暝。北台山畔。有红炬起。商英问
秦愿。此处。有何人烧火。愿以问𧦬。𧦬以问台
主。台主曰。彼顽崖巨石。且大风鼓山。何火可
停。必圣灯也。瞻礼之次。又现金灯二。隔谷现
银灯一。如烂银色。适会沿边安抚郭宗颜。遣
人驰柬来。商英指灯示之曰。汝见否。曰见。曰
为我谢安抚。方瞻礼圣灯。大风不可秉烛。未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8b 页 T51-1128.png

东。一一如请。末后西下一灯。于绀碧轮中。放
大光明而来。东西二灯。一时俱至。自北台至
中台。十里指顾之间。在百步内。远则光芒。近
则收摄。犹如白玉琢大宝碗。内贮火珠。明润
一色。拜起之际。复归本所。于时台上之人。生
希有想。慇勤再请。连珠复至。夜漏将分。寒冻
彻骨。拜辞下山。东灯即没。二灯渐暗。商英
曰。业已奉辞。瞻仰之心。何时暂释。发是语
已。于一绀轮中。三灯齐现。如东方心宿。绀轮
之外。红焰满山。是夕。大风达丙午昏霾亦然。
商英抗声曰。昨夜中台所见。殊胜如此。今日
当往西台。菩萨岂违我哉。行至香山。则庆云
已罩台顶。沈币已。所见如初。止无琉璃世界
耳。遂游玉华寺与寿宁寺。还真容院。郭宗颜。
及代州通判吴君称。五台知县张之才。都巡
检使刘进。保甲司句当公事阵聿。各以职事来
集。商英以所见告之。虽人人称叹不已。揆其
闻而知之亦若。商英曰。卿之传闻也。是夕清
辉。阁前再见金灯。如至之初。遣人白郭吴等
五人。同观浴室后之松上。忽现群灯如连珠。
诸君各叩额再拜。顷之。光隐众散。罗睺殿侧。
现大白光。如流星。唯浴室后之松林。白气朦
胧。过夜分乃息。丁未。郭吴按东寨。张之才还
比。天色亦大昏霾。商英。与阵聿及兴善监镇
曹谞。晚登梵仙山。曹谞曰。昨夕。闻金灯见。
窃于公宇后见之。聿问曰。君所见处所安在。
谞曰。在空中。聿叩头曰。圣哉圣哉。聿自高而
视之。若在溪上。君自下而视。若在空中。商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8c 页 T51-1128.png

君请五色祥云。即起更衣。再拜默祷。俄而西
南隅。天色鲜廓。庆云絪缊。紫气盘绕。商英
曰。紫气之下。必有圣贤。请二君虔肃。当见灵
迹。良久。宫殿楼阁。诸菩萨众。化现出没。商
英又启言。愿现队仗。使二人者一见。言讫。歘
然布列。二君但嗟叹而已。既暮欲去。眴视之
际。失其所在。二君曰。圣哉圣哉。若假云气而
现者。当隐隐沈灭。岂遽然无踪也哉。其夕。复
止清辉阁念言。翌日且出山。宝灯其为我复
现。抽扃启扉。则金界南溪上。已见大炬浴室
后二灯。东西相贯。起于松梢。合为一灯。光明
照耀。苒苒由东麓而南行。泊于林尽溪碛之
上。放大白光。非云非雾。良久。光中见两宝
灯。一灯南飞。与金界溪上四灯会集。而罗睺
足迹殿。及龙山之侧两灯。一时同见。商英即
发愿言。我若于过去世。是文殊师利眷属者。
愿益见希奇之相。言讫。两灯挥跃。交舞数四。
商英睹是事已。发大誓愿。期尽此形。学无边
佛法。所有邪淫杀生妄语倒见。及诸恶念。永
灭不生。一念若差。愿在在处处。菩萨鉴护。
于是南北两灯。黄光白焰。前昂后亸。腾空至
前。尔时中夜。各复本处。是日也。商英先至罗
睺足迹殿。见其屋宇摧弊。念欲他日完之。其
夜足迹殿所现灯。尤异。即以钱三万。付僧正
奇修建。戊申。至佛光寺。主僧绍仝曰。此解脱
禅师道场也。碑与龛存。因阅碑中所载。解脱
自解脱。文殊自文殊之语。喟然叹曰。真丈夫
哉。以偈赞曰。圣凡路上绝纤痕。解脱文殊各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9a 页 T51-1129.png

已夕。寺前庆云见。紫润成蕊。问仝曰。此寺。
颇有灵迹否。何因何缘。现此瑞气。仝曰。闻皇
祐中尝有圣灯。商英曰。审有之。必如我请。问
其方。曰南岭。昏夜敬请。岭中果见银灯一。岭
崦见金灯二。但比之真容院所见。少差耳。己
酉。至秘[(序-予+林)/女]岩。未至之十里。自台有白气一道。
直贯岩头。岩前见文殊骑师子。既至岩。则天
色晦昧。殊失所望。有代州圆果院僧继哲。结
庐于山之阳。阅大藏经。不下山三年矣。即诣
其庐。问以居山之久颇有见否。哲曰。三年前。
岩上门开。有褐衣黄衣紫衣僧三人。倚门而
立。久之复闭。又崖间有圣灯。哲闻而未之见
也。哲乃曰。天色若此。岂贫道住庵无状。致公
空来空去乎。虽然愿得一篇。以耀岩穴。遂拂
壁写一偈云。阅尽龙宫五百函。三年不下秘
[(序-予+林)/女]岩。须知别有安身处。脱却如来鹘臭衫。写
偈已。出庵望见岩口。有金色祥云。光彩夺目。
菩萨乘青毛师子。入于云间。商英曰。今夕大
有胜事。必不空来也。岩崖百仞。嵯峨壁立。率
妻拿东向望崖。再拜敬请逡巡。两金灯。现于
赤崖间。呼主僧用而视之。夜漏初下。从兵未
寝闻举家欢呼。人人皆仰首见之。喧哗盈庭。
凡七现而隐。虔请累刻。崖面如漆。用曰。圣境
独为公现。岂与吏卒共邪。幸少需之人定。用
来白曰。左右睡矣。可再请也。商英更衣俯伏。
虔于初请。忽于崖左。见等身白光菩萨。立于
光中。如是三现。商英得未曾有。即发大誓愿
如前。又唱言曰。我若于往昔。真是菩萨中眷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9b 页 T51-1129.png

崖石。商英又唱曰。若菩萨以像季之法。付嘱
商英护持者。愿愈更示现。言讫。放两道光。如
闪电。一大金灯。耀于崖前。流至松杪。于是十
等主僧。及其徒众。确请曰。谨按华严经云。东
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
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
菩萨众一万人俱。常为说法。即我山中众圣
游止。不知过去几千劫矣。自汉明帝后魏北
齐隋唐。至于五代已前。历朝兴建。有侈无陋。
我太宗皇帝。既平刘氏。即下有司。蠲放台山
寺院租税。厥后四朝。亦罔不先志之承。比因
边倅议括旷土。故我圣境山林。为土丘。所有
开畬斩伐。发露龙神之窟宅。我等寺宇。十残
八九。僧众乞丐。散之四方。则我师文殊之教。
不久磨灭。今公于我师。有大因缘。见是希有
之相。公当为文若记。以传信于天下。后世之
人。以承菩萨所以付嘱之意。商英曰。谨谢大
众。艰哉言乎。人之所以为人者。目之于色。耳
之于声。鼻之于香。舌之于味。体之于触。意之
于法。不出是六者而已。今乃师之书曰。色而
非色也。声而非声也。香而非香也。味而非味
也。触而非触也。法而非法也。离绝乎世间。所
谓见闻觉知。则终身周旋。不出乎人间世者。
不以为妖则怪矣。且吾止欲自信而已。安能
信之天下及后世邪。已而郭宗颜。吴君称。以
书来言曰。假公之力。获觏盛事。自昔传闻。
而未之见。今皆验矣。宜有纪述。以信后人。商
英三思曰。以圣语凡。以寂语喧。以妙语粗。以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29c 页 T51-1129.png

语纤。以畛域不相知。分剂不相及。譬之阿修
罗王。手撼须弥山。而蝼蚁不能举。一芥迦楼
罗王。七日遍四天下。而蟭螟不能飞。寻丈商
英非不愿言。惧言之无益也。或曰。若尝知唐
之释法照乎。大历中。入化竹林寺。虑生疑谤。
不敢妄传。忽见一神僧曰。汝所见者。台山境
界。何不实记普示众生。作大利益。今君欲避
疑谤乎。行利益乎。传百而信一。则传千而信
十。传万而信百矣。百人信之。一人行之。犹足
以破邪宗扶正法。况百人能行之乎。商英曰。
善哉喻乎。吾一语涉妄。百千亿劫。沦于恶趣。
谨书之。以附清凉传后。
又述请凉山赋并诗。附之卷末云。
夫清凉山者。大唐东北。燕赵西南。山名紫
府。地号清凉。乃菩萨修行之地。是龙神久住
之乡。冬观五顶如银。夏睹千峰似锦。寔文殊
之窟宅。号众圣之园林。钟磬响碧嶂之间。楼
台锁白云之内。常人游礼。解脱忘躯。禅客登
临。群魔顿息。此乃不离圣境。有十二区之大
寺。乃号百处之名蓝。时逢春夏。乱花攒就极
乐天宫。每遇秋冬。松影排成兜率内院。八池
雾罩。九洞云遮。瑞草灵苗。惆怅吉祥。妙理难
穷。文殊现老相之中。罗睺化婴孩之内。间僧
贫道。多藏五百龙王。病患残疾。每隐十千菩
萨。歌楼茶店。恒转四谛法轮。酒肆屠沽。普现
色身三昧。飞蝇蠓蠛。皆谈解脱之门。走兽熊
罴。尽演无生之法。今观诸方。游礼遐迩友朋
若到清凉境内。莫生容易之心。此乃识则不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30a 页 T51-1130.png

** 东台
迢迢云水涉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
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圆光化现珠千
颗。耸日初升火一团。风雨每从岩下起。那罗
洞里有龙蟠。
** 南台
迢迢策杖上南台。北望清凉眼豁开。一片烟
霞笼紫府。万年松径锁苍苔。人游灵境涉溪
去。我访真容踏顶来。前后三三知者少。衲僧
到此甚徘徊。
** 西台
宝台高峻足穹苍。师子遗踪八水傍。五色云
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三时雨洒龙宫
冷。一夜风飘月桂香。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
菩萨放神光。
** 北台
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人到便回。怕见目
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七星每夜沾峰
顶。六出长年积涧隈。若遇黑龙灵懆者。人间
心念自然灰。
** 中台
中台岌岌最堪观。四面林峰拥翠峦。万壑松
声心地响。数条山色骨毛寒。重重燕水东南
阔。漠漠黄沙西北宽。总信文殊归向者。大家
高步白云端。
** 总诗
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遍称我师居。毒龙池
畔云生懆。猛虎岩前客路疏。冰雪满山银点
重雕清凉传序¶ 第 1130b 页 T51-1130.png

山河五百馀。
** 题古并净明塔律诗一首
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育王得
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天上凝云常覆
定。人间劫火漫烧残。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
阎浮示涅槃。
续清凉传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