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中集之馀¶
○中集之馀¶ 第 66a 页
兜率龟镜集卷下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

* ○中集之馀

** 宝袭法师

袭。贝州人。僧休法师之弟子。十八归依。诵经为业。后
听经。偏以智度论为宗。布响关东。高问时杰。从休入
京。训勖为任。有弟子明洪。善大论。亦以荣望当时。绍
宗师业。召入普光寺。时复弘法。而专营浴供。月再洗
僧继踵安公。归心慈氏。故得临终正念。嘱望而升兜
率也。

** 智晓禅师

晓。不详氏族。招集禅徒。自行化俗。供给定学。自知终
日。急唤汰禅师付嘱讫。上佛殿礼辞。遍寺僧众。咸乞
欢喜。于禅居寺。大斋将散。谓汰曰。吾往兜率天听般
若去。汰曰弟前去。我七日即来。其夜三更坐亡。至四
更识神往遍学寺。寺相去十里。至汰禅师床前。其明
如昼。云晓欲远逝。故来相别。不得久住。汰送出三重
门外。别讫。入房踞床。忽然还暗。弟子问云。闻师与人
语声。取火通照。三门并闭。方悟晓之神力。出入无间。
即遣往问。果云巳逝。汰后七日。无何坐终。其二髅骨。
全成无缝。又有吴纯等禅师。多有灵异。相从坐化。略
不叙之。

** 智晞禅师

晞。姓陈氏。颖川人。童稚不群。幼怀物外。见老病死。达
○中集之馀¶ 第 66b 页 X88-0066.png
世浮危。誓出尘劳。访寻胜境。伏闻智者。抗志台山。安
禅佛陇。警训迷途。为世津导。丹诚驰仰。远泛沧波。年
登二十。始获从愿。一得奉值。即定师资。律仪其足。禀
受禅诀。加修寂定。如救头然。闻东山铜钟声。大音震
谷。便云。噫。唤吾也。未终数日。语弟子云。吾命无几。可
作香汤。洗浴适意。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
并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日方散。以贞
观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
辞理深邃。既竟。告弟子曰。吾将汝等。造次相值。今当
永别。会遇靡期。言巳。寂然无声。良久。诸弟子哭泣。便
开眼诫曰。人生有死。物始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
可去。勿闹乱吾也。又云吾习禅以来。至于今日。四十
九年。背不著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等欲得与
吾相见。可自勤策行道。力不负人。弟子[言*恣]曰。未审和
尚当生何所。答云。报在兜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涅槃
经。以兜率天。常爱青色用青色三昧。以破此天之有)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
人。皆坐宝座。唯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
六年。当来升此说法。十八日朝。语诸弟子。汝等并早
须斋。吾命须臾。至午结跏趺座。端直俨然。气息绵微。
如入禅定。因而不返。春秋七十有二。时虚空中。有弦
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经停数日。方入石龛。颜色
敷悦。手足柔软。不异生平。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灌顶
法师。终于国清寺。诚晞之言不谬矣(传云智者临终门人请问未审
大师没此何生报曰吾诸师友并从观音皆来迎我辅行云。然大师生存常愿生兜率天。临终乃云观音来迎
○中集之馀¶ 第 66c 页 X88-0066.png
当知轨物随机顺缘设化不可一准案观经中品往生弥陀与诸大菩萨亲迎岂惟观音独接智者大师乃信
位菩萨宁无中品诚为随机设化。晞之所见乃是智者宿愿也)。

** 惠仙法师

仙。姓赵。河东蒲坂人。虽多涉猎。然以华严涅槃二部。
为始卒之极教也。迄于暮齿。耽味逾深。谓人曰。斯之
二宝。同如意珠。无忽忘而暂舍也。梦僧告曰。卿次冬
间。必当上生。至九月中。微觉不愈。知终在近。告侍人
曰。吾出家有年。屡受菩萨戒。今者欲更受之。召诸大
德。并不赴命。乃曰。大德但自调耳。何名度人。又曰。但
取戒本读诵讫。自庆潜然而止。入夜。有异天仙。星布
前后。高谈广述。乍隐乍显。合寺见闻。或见佛像未入
房者。日次将午。忽起坐合掌。召众人曰。大限虽多。小
期一念。并好住。愿与大众为历劫因缘。遂卧气绝。年
七十五。即永徽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也。寺有亘禅师。
颖脱当时。有声京洛。行弥勒业。愿生兜率天。睹仙行
业感徵。必见慈氏矣。

** 法诚禅师

诚。姓樊氏。雍州万年人也。童小出家。止蓝田王效寺。
事沙门僧弘。诵法华经。以为恒任。又谒禅林寺相禅
师。询于定行而德茂时宗。学优众仰。隋文钦德。请遵
戒范。乃陈表固辞。负笈长驱。梦感普贤劝书大教。诚
曰。大教。大乘也。诸佛智慧。所谓般若。时学士张静者。
时号笔工。罕有加胜。乃请至山舍。令受斋戒。洁净自
修。口含香汁。身被新服。静利其货。竭力写之。终部巳
○中集之馀¶ 第 67a 页 X88-0067.png
来。诚恒每日烧香供养在其案前。点画之间。心缘目
视。略无遗漏。时感异鸟。形色希有。飞入室中。徘徊鼓
舞。下至经案。自然驯狎。久之翔近。明年经了。将事兴
庆。鸟又飞来。前后如此者。非复可述。至贞观十四年
夏末。忽感馀疾。自知即世。愿生兜率。索水浴讫。又索
络舆。傍自检校。不许荣厚。至月末。日将现。无故语曰。
欲来但入。未暇弦歌。顾侍人曰。吾闻诸行无常。生灭
不住。九品往生。此言验矣。今有童子相迎。久在门外。
吾今去也。尔等。佛有正戒。无得有亏。后致悔也。言巳。
口出光明。照于楹内。又闻异香苾芬而至。但见端坐
俨然。不觉其神巳逝。时年七十有八(既愿生兜率。何言九品往生。以
兜率胜境现前。即验知九品往生不虚矣)。

** 大乘灯禅师

灯。爱州人也。幼随父母汎舶往杜和罗钵底国。方始
出家。后随唐使剡绪入京。于玄奘法师处受具戒。居
京数载。思礼圣踪。遂持佛像经论。到师子国礼佛牙。
备尽灵异。过东天竺。耽摩立底国。停一十二载。习梵
语。循修福业。遇义净法师。随诣中天竺。到那烂陀寺。
次向毗舍离国。至拘尸城。每自叹曰。本意弘法。重之
东土。宁志不我遂。奄尔衰年。今日虽不契本怀。来生
愿毕斯志。其常修睹史多天业。梦会慈氏菩萨。日画
龙花一两枝。用标心至。云云。

** 希圆法师

圆。姓张氏。姑苏人。宗亲豪富。而独舍家。从登戒法。便
○中集之馀¶ 第 67b 页 X88-0067.png
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三学。演畅经论。乃著玄中钞
数卷。皆辞义妙尽。恒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
之难。行之为难。汝曹勉旃。圆六时礼忏。未尝少缺。圆
之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
闻异香裛孴。天乐铮鏦。或绝或连七日。此真上生之
證欤。乃乾宁二年四月也。茶毗收舍利七百馀粒。被
四明人赍往新罗国矣。

** 令諲法师

諲。姓杨氏。陜府阌乡人。因游洛南长水。遇归心檀信。
构伽蓝。就中讲演经论三十馀载。日别诵维摩上生。
以为恒课。执行持心。愿生兜率。以清泰二年乙未岁。
终于邑寺。春秋七十一。法腊五十一。荼毗获舍利。学
人檀越。共建塔焉(下生经云。若释迦文佛弟子修于梵行。来至我所。或奉持其法。来至
我所。乃至若有书写经颂。宣于素上。其有供养者。皆来至我所)。

** 贞晦法师

晦。姓包氏。吴郡常熟人。长讲法华经。旁读大藏教文。
二时行道。精进罔疲。凡世伎术百家之言。黜于议论
之外。诫门徒曰。异端之说。汩乱真心。无记不熏。何须
习俗。吾止愿为师子吼。不作野干鸣也。但专香烛涂
扫。修上生业。以内院为息肩之地。至后唐清泰二年。
二月十日。召弟子五十馀人。自具香汤澡浴。令唱上
生礼佛。罄舍衣资。为非时僧得施。至十一日。望空合
掌云。劳其圣众。排空相迎。满百徒侣。尔日皆闻天乐
之音。顷刻而卒。俗寿七十三。僧夏五十四腊。经讲计
○中集之馀¶ 第 67c 页 X88-0067.png
三十七座。览藏经二遍。以其年二月十八日。葬浚郊
东寺庄之原。幢幡威仪。缁白弟子。约千馀人会送焉
(经云。若有精进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乃至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发弘誓愿命终
如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天。莲花上。贞师即其人也。古人以异学为野干鸣。经论亦云。学习外书如刀割泥。
自伤其刃。如观日光。自损其目。今人犹恐学之不逮。岂不患其自伤之不深乎)。

** 恒超法师

超。姓冯氏。范阳人。祖父不仕。世修儒道。而家富巨万。
超生而聪慧。童稚不戏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讽
骚。辞调新奇。播流人口。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
投驻跸寺出俗。学大小乘经律论。讲诸经论。二十馀
年。宣导各三十馀遍。节操高迈。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举赐紫衣。超闻惊愕。
遂命笔为诗云。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
死。不染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
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超确乎不拔。相国
瀛王冯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先遗其书。序以归
向之意。超曰。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尅志修行。本期弥
勒知名。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于吾何益。门人敦
喻。不得巳而答书。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
而留心乎。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数辰。而终于
本院。院众咸闻天乐沸空。乃升兜率之明證也。春秋
七十三。僧腊三十五。茶毗收舍利二百馀颗。分施之
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其邀名餐利之徒。读斯传者。宜退思之。及时知省)
○中集之馀¶ 第 68a 页 X88-0068.png

** 循州山神

唐。宣律师问天神曰。南海循州北山兴宁县界灵龛
寺。多有灵迹。何也。答曰。此乃文殊圣者弟子。为此山
神多造恶业。文殊悯之。便来教化。遂识宿命。请为留
迹。我常礼事。得离诸恶。文殊为现。今者是也。于贞观
三年。山神命终。生兜率天(见付属仪。按经云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
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是也)。

** 继伦法师

伦。姓曹氏。晋阳人也。弱齿出家。慧察过人。登戒之后。
至年二十一。学通法华经。义理幽赜。唯识因明二论。
一览能讲。由是著述其钞。又撰法华钞三卷。以伪汉
己巳岁。冬十月示疾心祈口述。愿生兜率内院。终后
顶热半日方冷。则开宝二年也。享年五十一。茶毗毕。
淘获舍利。远近取供养焉。

** 从谏禅师

谏。姓张氏。本南阳人。越壮室之年。忽深信佛理。遂舍
妻拿。求僧披剃焉。甫登戒地。坚护心珠。因悟禅那。顿
了玄理。禅客鳞集。如孝子之事父母焉。其子。一日自
广陵来觐。遇谏于院门。威貌严庄。不复可识。乃问曰。
从谏大德所居。谏指之。东南可寻。其子既去。遂阖门
不出。其割裂爱网。又若此也。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
月。忽出诣檀越辞别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
故相闻耳。至秋七月朔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巳。
右胁而卧是日无疾而化。行年八十馀矣。门人奉遗
○中集之馀¶ 第 68b 页 X88-0068.png
旨。送尸于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一
无近者。遂以饼[饥-几+宜]覆之。经宿有狐狼迹。唯啖所覆。身
且俨如。乃焚之。收馀烬起白塔焉。

** 息尘比丘

尘。姓杨氏。并州人。年方十二。因梦金人。瑰奇之状。引
之入精庐。明旦白二亲。恳求出家。未𠃔之前。泣而不
食。父母悯其天然。情何厌塞。遂曲顺之。即投草堂院。
从师诵净名经。菩萨戒。达宵不寐。年十七。便听习维
摩讲席。粗知大义。及乎弱冠。乃受具戒。执持律范。曾
无缺焉。年二十三。文义干通。复学因明唯识。不亏敷
演。于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东。武皇帝请居大安寺
净土院。四事供养专览藏教。修鍊上生业。设无遮大
斋。前后五会。尘常以身饲狼虎。入山谷中。其兽近嗅
而奔走。又于林薄裸体。用啖蚊虻以为布施。旋赎鳞
羽。或施牢狱人食。或赈惠贫乏。或捐幡盖。于净明金
藏二塔。又讲华严新经。传授崇福寺继晖法师。由是
三年不出院门。一字一礼华严经一遍。字字礼大佛
名经。共一百二十卷。平常唯衣大布。不蓄盈长。晋高
祖。赐紫服并懿号。固让。于天柱寺示微疾。至七月二
十七日辰时。唱上生而逝矣。俗年六十三。僧腊四十
四。焚之。得舍利数百粒。晋祖敕葬于晋水之西山。小
塔至今存焉。

** 白居易侍郎

易。字乐天。太原人。敏悟绝伦。工文章。年十七。登进士
○中集之馀¶ 第 68c 页 X88-0068.png
第。仕至刑部尚书。居于东都。疏沼种树。构石楼于香
山。自号香山居士。尝问心要。于凝禅师。元和四年。诏
惟宽禅师入见问禅要。敕居易问师曰。既云禅师。何
以说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
行于心为禅。律即是法。法不离禅。长庆二年。易知杭
州。往问道于鸟窠禅师。后至庐山。复问道于归宗常
禅师。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慈氏名。坐
想慈氏容。愿当来世。必生兜率。晚岁风痹。遂专志西
方。祈生安养。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极乐世界
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
量寿佛所。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易尝于钵塔
寺。依如大师受八关斋戒者九度(易。未达净秽由心。苦乐皆妄。故起取
舍之情。志愿不一。若悟惟心。天宫净土。并是化境。皆一同居之土。然四大本空。五蕴非我。又何苦乐之有哉)。

** 玄朗禅师

朗。字慧明。婺州东阳人。姓傅氏。双林大士六世孙也。
九岁出家。师授其经。日过七纸。弱冠。远寻光州岸律
师受满足戒。旋学律范。又博览经论。闻天台一宗。可
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慧威法师受学。不患贫
苦。达法华净明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研
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田
庐。志栖林壑。隐左溪岩。因以为号。独坐一室。三十馀
秋。麻纻为衣。粝蔬充食。每翘跪祈请。愿生兜率内院。
敛念之顷。忽感舍利从空而下。构殿壁。缋观音宾头
○中集之馀¶ 第 69a 页 X88-0069.png
卢像。焚香敛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猿玃来。而捧钵。或飞鸟息。以听经。诲人匪倦。讲
不待众。一郁多罗。四十馀年。一尼师坛。终身不易。食
无重味。居必偏厦。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非因觐圣
容。不行一步。其细行细心。盖循律法之制。遂得远域
沙门。邻境耆耋。拥塞填门。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
也。一日顾谓门人曰。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以天宝
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呼门人曰。吾六即道圆。万行未
得。戒为心本。汝等师之。即端坐长别。春秋八十有二。
僧腊六十一。众梦其居宝阁第四重。是表第四天内
院也。茶毗巳。分舍利为二分。一塔左溪之西原。一塔
东阳之东原。行其道者。号左溪焉。为天台第八祖也。

** 法兴法师

兴。洛京人。七岁出家。不参流俗。执巾提盥。罔惮勤苦。
讽法华净名经。戒律轨仪。有持不犯。节操孤颖。所沾
利物。身不主持。付嘱门人。即修功德。建三层七间弥
勒大阁。高九丈五尺。尊像七十二位圣贤。八大龙王。
罄从严饰。大和二年春正月。闻空有声云。入灭时至。
兜率天众。今来迎导。于是洗浴焚香。端坐入灭。建塔
于寺西北一里所(经云。佛告优波离。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
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
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
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弥勒菩萨。当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作大皈依处。若有皈依弥勒菩萨。当知是人。于无上
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佛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受记。此兴之明證也)。
○中集之馀¶ 第 69b 页 X88-0069.png

** 智江法师

江。俗姓单。幽州三河南管人也。唐乾宁四载。始年十
五。遂成息慈。往五台山梨园寺。纳木叉法。自此担簦
请业。择木依师。净名上生二典。疏释焕然。因著瑞应
钞八卷。同光元年。在微子之墟住院。缔构堂宇。轮奂
可观。复塑慈氏释迦二尊。十六罗汉像。咸加绩彩。克
肖圣仪。善务方办。俄遘沉疴。以周显德五年。孟秋顺
终。享龄七十四。当属纩时。满院天人杂沓。若迎尊之
状。畴昔誓生睹史之昭应也。吏部员外郎李铉著塔
铭之(上生经。乃安阳侯所译。前哲巳多疏释。今不一存。惜哉。无价宝珠。诚非薄福者能得。安阳。本沮
渠国人。是蒙逊之从弟。为人强记。涉猎群书。因昙无谶法师入河西。弘阐佛法。安阳乃锐意内典。奉持五禁。所
读众经。即能讽诵。常以为务。少时尝度流沙。至于阗国。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那。咨问道义。斯那天才秀发。诵半
亿偈。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东归高昌。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及还河西。
即译出禅要。转为晋文。及伪魏吞并西凉。乃南奔于宋。晦志𢍉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𢍉。初出弥
勒观音二观经丹阳尹孟顗。见而善之。深加赏接。复请出禅经。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安阳无欲荣利
宣通正法。是以黑白咸敬而加焉)。

** 善本禅师

本。俗姓董。颖川人。父祖皆宦。母于佛前祷曰。若得子。
必以事佛。及生。而骨相秀异。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无
仕宦意。终日沉默。嘉祐八年。为试大僧。依圆成律师。
师语人曰。本。他日当有海内名。遂使听习毗尼妙法
莲华。夜梦善财童子。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圣加被
我矣。欲我南询诸友乎。时圆照禅师。道振吴中。即往
谒之。默契宗旨。服勤五载。尽得其要。后游浮山。见岩
○中集之馀¶ 第 69c 页 X88-0069.png
丛之胜。有终焉之志。遂居大寂岩。久之出世。于婺州
双林浙东。道俗追崇。谓傅大士复生焉。移住钱塘净
慈。继圆照之后。禅徒千馀众。神宗诏住京师法云寺。
赐号大通禅师。又继圆通之后。王公贵人。施舍填门。
厦屋万间。涂金缕碧。如地涌宝坊。升堂说法。如象王
回顾。学者多因此悟入。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
指。谓左右曰。止有三日。巳而果殁。有异禽翔鸣于庭
而去。将终之夕。越僧数人。梦师归兜率天云。塔全身
于上方。为大鉴下十三代。云门下七世也。

** 志德法师

德号云岩。山东昌镏氏子也。童年出俗。听习经论。尽
得其奥。元世祖召见。赐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刹。
日讲法华华严金刚唯识等疏。特赐佛光大师之号。
每与七众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无犯。至于然
香然顶指。为终身誓。故恒以律。绳自徒众。若互用常
住物者。误一罚百。故犯摈之。居天禧三十馀年。一衲
一履。终身不易。午过不食。夜则危坐达旦。以苦诵丧
明。忽梦梵僧迎居兜率内院高座。空中散花如雨。因
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七日。犹诵经不辍。顷之辞众。
安坐而化。世寿八十八。龛留二十一日。颜貌红润如
生。茶毗。舍利无数。

** 成慈尼

慈。字戒刍。广州番禺沙湾人。俗姓何。生而敏杰。不类
群婴。五岁即不茹荤膻。亲知非俗所留。遂送女庵中
○中集之馀¶ 第 70a 页 X88-0070.png
事佛。执劳无惮。多觉少寐。年既渐长。立性坚贞。执行
持心。不狗馀情。听讲思义。颖悟异人。崇祯庚辰岁。年
四十有一。始得薙染。时由尼众甚希。故滞年稔矣。从
受具来。专攻律藏。研究性遮。故得持犯炳然。戒德冰
雪。而灵趣宿发。趣向高迈。志在大乘利人为急。深厌
有漏。欲释形拘。尝闻西方下品生者。数劫乃得见佛。
皆非已志。欲再生世间。亲近知识。又疑隔阴之昏。虽
得人身。贪嗔易染。况末劫知识难值。未免退坠。忽一
日阅藏经。见有上生兜率内院。亲觐弥勒菩萨。一生
即便见佛闻法。无有迟速之品阶。遂坚志上求。因请
余决曰。上生宗旨。可得闻乎。余遂授与上生经一卷。
彼即恳请讲释。余乃按经。示以依正宗趣。彼时依经
作观。持名不辍心口。体虽多病。精爽过人。素好坐禅。
胁罕著席。后住广州总持庵。约徒甚严。于崇祯丙戌
四月望日告病。越五月十七日午时。忽于坐定中。见
一菩萨。侍人忘其名。焂然引至兜率内院。睹种种庄
严。光明耀目。慈氏菩萨相好难述。彼遂举身敬礼。礼
巳。白云。愿世尊摄受我。大士告曰。汝却后七日来生
此处。又于二十一日。坐静中。忽睹慈氏菩萨现在其
前。自见已身成童子相。即趋下禅床。拜求摄受。次日
告诸来问疾者曰。我明日行矣。当留步送吾上山茶
毗云云。翌日午时。唤众称弥勒如来名。寂然而逝。时
同学尼戒芳。并侍病者口述。余笔随录之。

** 释开晢
○中集之馀¶ 第 70b 页 X88-0070.png

晢字远目。广州番禺郑氏子。生即卓异。幼便能书。笔
法天成。不因传习。年十二。丁内艰。诵蓼莪。痛念劬劳。
莫能少报。后读佛书。知有采菽之方。遂谨奉归戒。如
护鹅珠。偶一日阅胞胎经。达生死过患。深厌尘网。启
父出家。父怜其矢志坚勇。喜而从之。复追裴相国之
遗风。具词躬送。礼韶之英邑。西来山。本师在和尚为
侍者。时年十有七岁。张枢部尚公。高尚其事。由是挥
赞印其词末焉。十九薙发。执劳服役。未尝少惮。事师
则必敬必慎。禅诵则夜以继旦。禀识才藻。质同水镜。
目不邪观。顾如象王。卧类师子。不易言。不齿笑。处众
无愠色。对客有怡颜。循循善诱。渊默自若。诚具大人
之器度。故缁白一见。莫不敬伏。时洪宗伯天擢。睹其
澄神。肃侍师侧。嘉羡无巳。谓真堪为法门绳范焉。至
其发问难义。非人可及。闻即领旨。理不再询。尝披上
生经。不离欲界。即觐弥勒。不假断结。便阶不退。即锐
志誓求兜率内院。比经修观。依正了然。弥勒洪名。动
静不离方寸。至大清己丑岁。年二十有三。感病缠绵。
体虽羸弱。起止未尝须人。不盥𠻳。不进飧。自病来。曾
无不愉之色。况有呻吟之声。越明年灯夕前。长坐半
月。至十七日。进药之际。师临慰曰。四大虚假。犹如梦
幻。须牢把正念。勿随妄波。情想倏生。漂沦苦海。吾观
汝神思。不踰旦夕矣。晢即微笑曰。如此世界。早去一
日。得一日之安。某一生笃志亲觐弥勒如来。信而有
徵。苟不如愿。则诸佛诚言。岂欺我哉。但某尚欲诵上
○中集之馀¶ 第 70c 页 X88-0070.png
生经一卷。以为末后公据。师曰。汝还记得经文么。答
曰。灼然在臆。师曰。汝气力既微。可宜净念相系。行后
吾当代汝[言*奉]之。即便澄目上观。寂然长往矣。茶毗。牙
如珂雪。舍利四色。呜呼。昔孔门之有回也。兹吾门之
有兄欤。今一旦云逝。岂惟失我露润。诚摧法门之一
栋矣。惜哉。同学弟开诇谨录。

** 开荦求寂

荦。字铁有。俗姓黎。广州顺德逢简人。孝弟天性。慈善
夙荣。年十六。便自惟曰。苦海汩没。若不猛省回头。则
彼岸超登无日。遂礼鼎湖山本师在和尚。禀受归戒。
踰次夏。灵根迅发。犹香象之脱锁。亲欲阻而难留。径
趋和尚前。求为应法沙弥。事师淳谨。习学弥勤。倘被
师责。迥无不悦之色。进止威仪。若久修梵行之比丘。
常慕同学晢公。上生徵应。一心坚持慈氏洪名。于顺
治丁酉岁卧疾。历十七日。虽云困笃。而持名不忘心
口。观者。叹其少年。能持正念若是乎。至于临终之际。
唇齿既不能动。其念佛之音犹亮。及其息尽。神色犹
生。从卧病以至茶毗。绝无秽气。由此验知。决获上生
无疑矣。同门友开诇录。

** 邹氏优婆夷

广州优婆夷邹氏。建阳令可与公之女。南海绪生邝
国学妻也。生便聪慧幼。即随父母持斋。归心三宝。知
有上生兜率法门。遂念弥勒尊佛。而居庭有训。孝慈
劬俭。周急悯危。喜供僧尼。建立精舍。四事无缺。凡所
○中集之馀¶ 第 71a 页 X88-0071.png
施愿。必回向上生。幼男长女。俱舍从入道。略无痴恋
时值国变难兴。惟心心默念佛名。故得举家老少安
然。尝梦上升兜率。游观内院。屡修忏法。辄感祥瑞。偶
一日中午。天色朗明。家僮侍婢。倏见一人。身长丈馀。
峨冠丽服。从户罅入。徐步中堂。遂至寝室。忽然不现。
人有告知者。邹恬然叹曰。有生皆苦。会必当离。吾夙
愿既至。其将行矣。因搆微疾。而净念相系。延诸清众。
日诵金刚般若。以助生方。自知时至。即索香汤盥浴。
缁素围绕。同称慈氏洪名。便跏趺瞑目。侯至日中。寂
然不逝。于时异香满室。祥光映彻园林。睹者莫不叹
异。斯诚上生之明證。女中之丈夫矣。时顺治癸巳年
三月也。享龄四十有一。

* ○后集 经咒愿文

夫欲进修胜业。必藉圣教以为司南。出世殊勋。固非
心思臆见能臻厥要。是以事理无违。犹目足之斯应。
福慧齐乘。若帆柁之相须。故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
德因缘。得生彼国。又云。若有精进。修诸功德。扫塔涂
地。行众三昧。读诵经典。发弘誓愿。即得往生兜率弥
勒佛前。第以今时末代。人竞浇漓。忽诸善行。偏求虚
理。行说故违。而誇齐先圣。遇修持者。则诽为执相识
情卜度。妄拟深诣无生。宁知如来设教。显密随机。或
渐或顿。巧施非一。或以一理而彰众行。或以众行而
圆一理。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
法一言一字。冥符中道。一瞻一礼。尽入华藏玄门。况
○中集之馀¶ 第 71b 页 X88-0071.png
如来正法。千生难值。边地岂易得闻。法苑云。自晋世
末。始传斯经。洎乎宋明。肇兴兹业。镌千尺之尊仪。摹
万仞之道树。设供上林。鳞集大众。于是四部欣跃。虔
诚弘化。每岁良晨。三会无缺。自齐代驭历。法筵增广。
大宣德教。弥纶斯旨。从兹以降。大会罕集。行者亦希。
设有修学。措心无法。故今仅录诸经真言。俾知归向。
进趣有门。依之修持。则功高于知足内院。比经作观。
而神凝于睹史多天。因阶不退。果垂三会矣。

**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菩
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千百万亿天
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
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

** 大灌顶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欲生十方妙乐国土者。亦当礼敬
药师琉璃光佛。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
礼敬药师琉璃光佛。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尔时如来为妙德等五百长者。说报恩品巳。复告五
百长者言。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
报四恩品。受持诵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
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
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
○中集之馀¶ 第 71c 页 X88-0071.png
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
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智光诸长者等。既出家巳。请问如来。云何修习。无垢
之业。时佛即为说无垢性品巳。告诸大众。若有净信。
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四无垢性。甚深法门。受持
读习。解说书写。如是人等。所生之处。遇善知识。修菩
萨行。永不退转。不为一切诸业烦恼之所扰乱。而于
现世获大福智。住持三宝。得自在力。绍继佛种。使不
断绝。命终必生知足天宫。奉勤弥勒。證不退位。龙华
初会。得闻正法。受菩提记。速成佛道。若欲愿生十方
佛土。随其所愿。而得往生。见佛闻法。究竟不退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世尊为弥勒等诸大大菩萨。说阿兰若功德庄严
品巳。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涅槃后五百
岁。法欲灭时。无量众生厌离世间。渴仰如来。发无上
菩提心。入阿兰若为无上道。修习如是菩萨行愿。于
大菩提。得不退转。如是发心。无量众生命终。上生睹
史天宫。得见汝身。无边福智之所庄严。超越生死。證
不退转。于当来世。大宝龙华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 分别功德论

昔舍卫城中。有夫妇二人。而无子息。敬信三宝。时妇
先亡。由敬信故。生忉利天。颜面端正。彼自念言。我今
端正。此间谁堪为我作夫。便以天眼观见本夫。今巳
○中集之馀¶ 第 72a 页 X88-0072.png
出家。年老闇钝。专信而巳。常勤扫洒塔寺为业。必应
生天。时天女降下。住其夫前。比丘见巳。问其因缘。天
女答曰。我是君妇。今为天女。我观天上无堪为我夫。
见君精进。常勤扫塔。必应生天。愿同一处。还为我夫。
故来陈其情状。言讫。还归天上。时比丘见此事巳。增
加精进。修补塔寺。积功转胜。应生第四兜率天上。天
女忆夫。复来语言。君福转胜。当生兜率天。我今不复
得君为夫。言讫还天。比丘闻巳。倍更精进。得阿罗汉。

** 愿见弥勒佛咒(西国三藏口授得云)

南无弥勒隶耶夜 菩提萨埵夜 哆侄他。弥帝隶
 弥帝隶 弥哆啰 摩𨚗栖 弥哆啰三皤鞞
 弥哆噜皤鞞 莎婆诃

** 弥勒菩萨法身印咒

以二小指二无名指。叉于掌中。以二食指。各在中指
背。令头著中指甲下。以二大拇指竖。其二中指头相
离一寸半许。开头指来去。咒曰。

(一)妹夷帝𠼝(二合二)妹夷帝𠼝(二合三)妹怛啰(二合)摩那
西(四那字上声)妹怛啰(二合)三皤鞞(五)妹怛噜(二合)婆鞞(六婆字上
声)莎诃(七)(此咒同上愿见咒。前后两译。字虽不同。而梵音无异。伹声有长短详略耳)

** 七佛所说神咒经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所说陀罗尼。名阎摩兜。(此言解众生经。
缚)现在病苦。悉皆消除。能却障道。拔三毒箭。九十八
使。渐渐消除灭。度三有流。现身得道。即说咒曰。

支不多捺帝 阎浮支捺帝 苏车不支捺帝 杌
○中集之馀¶ 第 72b 页 X88-0072.png
耆不支捺帝 乌苏多支捺帝 婆遮不支捺帝
 阎摩赖长支捺帝 阿恕娑赖长支捺帝 恕波帝
支捺帝莎诃

诵此咒三遍。以五色缕。结作三结。系项。此陀罗尼。四
十二亿诸佛所说。若诸行人能书写读诵此咒者。现
世当为千佛所护。此人命终巳后。不堕恶道。当生兜
率天上。面睹弥勒佛。又有众生。能修行此咒者。断食
七日。纯服牛乳。中时一食。更无杂食。一日一夜。六时
忏悔。先作亿千垓劫。所有重罪。一时都尽。得见千佛。
手摩其头。即与授记。宿罪殃恶。悉灭无馀。

** 佛说陀罗尼集经

尔时得大势菩萨。说大陀罗尼名乌苏波置楼。此言
救诸苦病。拔济群生。出于三界。令诸行人得从万行。

阿那耆置楼(一) 波罗帝那耆置楼(二) 若摩陀罗置耆
置楼(三) 阿输陀罗尼耆置楼(四) 乌苏波置那耆置楼
(五) 胡卢波置那波置楼(六) 遮波副波置楼(七) 若无梨
置波置楼(八) 耆浮呼梨那波置楼(九) 若无阿遮不梨
帝那(十) 莎诃(十一)

诵咒五遍。用缕三色。结作三结系项。此陀罗尼。是过
去四十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我今巳说。此咒力能
令十佛世界。六种震动。所有一切众生。以此咒法音
光明。入其毛孔。尘劳垢集。悉皆消除。以我得大势威
神力故。及此咒威神力故。此诸众生。命终巳后。悉得
往生兜率天上。面睹弥勒。若诸行人。欲求解脱。而为
○中集之馀¶ 第 72c 页 X88-0072.png
业障之所滞碍。懈怠懒墯。三业不勤。我时即以智慧
火。禅定水。烧然洗涤业垢。障道之罪。令其惺悟。使发
菩提之心。若有行人。四大不调。病苦殃身。能读诵此
陀罗尼者。我时与八部鬼神。四大天王。往是人所。即
时授与阿伽陀药。如意宝珠。令无所乏。是诸男子女
人。以我神力。及陀罗尼力。转便精进。即得大果。又佛
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云。若人受持读诵者。命终之
后。得生兜率陀天。

** 持地论

菩萨说十种大愿。一者愿一切种。供养无量诸佛。二
者愿护持一切诸佛正法。三者愿通达一切诸佛正
法。四者愿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五者愿行菩萨一
切种正行。六者愿成熟一切众生。七者愿于一切世
界。悉能现化。八者愿一切菩萨。一心方便。以大乘度。
九者愿一切正行方便无碍。十者愿成无上正觉。

** 发菩提心论

菩萨有十大愿。常悉修行。一者愿我先世。及以今身
所种善根。施与一切众生。回向佛道。令我此愿。念念
增长。世世所生。终不忘失。常为陀罗尼之所守护。二
者愿我以此善根。生处值佛。常得供养。不生无佛国
中。三者愿我亲近诸佛。随侍左右。如影随形。四者愿
我既得亲近。为我说法。成就五通。五者愿我通达世
谛假名流布。解第一义。得正法智。六者愿我以无厌
心。为众生说示教利喜。皆令开解。七者愿我以佛神
○中集之馀¶ 第 73a 页 X88-0073.png
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
生。八者愿我随顺清净法轮。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
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九者愿我随逐众生。将
护与乐。舍身命财。荷负正法。除无利益。十者愿我虽
行正法。心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愿
我以此十大誓愿。遍众生界。摄受一切恒沙诸愿。若
众生界有尽。我愿乃尽。然众生界不可尽。故我此大
愿。亦不可尽。广度众生。无边法界。所修善根。皆悉回
向无上正觉。生弥勒佛前。闻清净法。悟无生忍。但行
住坐卧。一生巳来。所修善根。并共法界众生。回向弥
勒佛前。速成不退(自外修念观行。见佛方法。弥勒等业。具在禅门十卷广说。此中略出
其文以示上生者耳)。

** 赞弥勒佛四礼愿文(玄奘法师依经翻出)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诸佛同證无为体。真如理
实本无缘。为诱诸天现兜率。其犹幻士出众形。元无
人马迷将有。达者知幻未曾然。佛身本净皆如是。愚
夫不了谓同凡。知佛无来见真佛。于兹必得永长欢。
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愿共诸众生。上
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佛有难思自在力。能以多
刹内尘中。况今现处兜率殿。师子床上结跏坐。身如
檀金更无比。相好宝色曜光辉。神通菩萨皆无量。助
佛扬化救含灵。众生但能至心礼。无始罪业定不生。
故我顶礼弥勒佛。惟愿慈尊度有情。愿共诸众生。上
○中集之馀¶ 第 73b 页 X88-0073.png
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慈尊宝冠多化佛。其量超
过数百千。此土他方菩萨会。广现神变宝窗中。佛身
白毫光八万。恒说不退法轮因。众生但能修福业。屈
伸臂项值慈尊。恒沙诸佛由斯现。况我本师释迦文。
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愿共诸众生。上
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至志归命礼。当来弥勒佛。诸佛恒居清净刹。受用报
体量无穷。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众生
视之无厌足。令知业果现阎浮。但能听经勤诵法。逍
遥定往兜率宫。三涂于兹必永绝。将来同證一法身。
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愿共诸众生。上
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论曰。夫期适千里。必假舟车乃济。冀升彼岸。非藉行
愿莫登。良以凡夫惑习障重。胜行难成。须求大圣冥
应加被。初机进步未牢。善根易退。唯以大愿互相辅
翼。故大庄严论云。佛国事大。独力功德。不能成就。要
须弘誓。如牛虽能挽车。全凭御者。能有所至。净佛国
土。由愿引成。以愿力故。福德增长。不失不坏。常见佛
故。是以大论云。有人修少福业。闻有福处。常愿往生。
以斯福业。乃至命终。各生其中。今志祈内院。见佛闻
法。證不退地。因缘非小。故前代圣哲。莫不乘本愿力。
而能上升。玄奘法师临终。尚令大众唱偈发愿。寂然
上生。而彼尝云。西国道俗。并作弥勒之业。为同欲界
○中集之馀¶ 第 73c 页 X88-0073.png
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陋秽。
其行难成。如旧经论。十地菩萨。随分得见报佛净土。
依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
凡夫。即得往生。此亦随机别时之意。未可以斯为定。
其愚夫愚妇。乃至屠儿鹦鹉。尚得往生。况其馀具信
行愿者。但各有旨。无得互相是非。然其净土有四。品
阶列九。见佛有于迟速。憙足内院。无有斯分。如屈伸
臂顷便得见佛闻法。至不退转。言同欲界其行易成。
斯有典实。净土有四者。一凡圣同居土。即极乐世界
七宝庄严。九品往生者。是化佛所居之土。二方便有
馀土。谓二乘人。修方便道。断四住惑。尚馀无明惑未
尽。受法性身。而居此土也。三实报庄严土。菩萨方便
巳断。馀习未尽。感得胜报。即别教十地。圆教三贤。乃
至等觉所居。是报佛之土。马鸣龙树。往生者也。四常
寂光土。即理性之土。是妙觉菩萨。究竟佛果。法身所
居也。然其报土。要修无漏正因。与理行相成。方得往
生。尚非二乘所居。况容下凡能见。下品凡夫。本无胜
业。随起一行。或修观。或持名。乃至临终十念成就。即
得往生同居。见化弥陀。是以经中。或云彼土纯是菩
萨。无有二乘。或云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斯皆随机
感见。土品殊分。非关拯接有其高下。西国大乘许。小
乘不许。悉谓有馀实报二土。然极乐天宫。各随志愿。
宿根信发。精专一业。竞趣宝所。彼此见佛。悟无生忍。
位阶不退。奚优奚劣。无以私心。窥测如来圣教。犹豫
○中集之馀¶ 第 74a 页 X88-0074.png
结胸。自赚赚他。过非小。矣智鉴而慎诸。

兜率龟镜集卷下(终)


** 音释



(音揖。书囊也又香袭衣也)


(拟集二音盛也。又众多也)


(音焚。地名闵乡县。属陜州潼关)


(音里。蚌属)


(音希。蠡也。杓也)
十乘

(天台以十乘观法。令上中下根人修之。而登彼岸一观不思议
境。二发真正菩提心。三善巧安心。四破法偏。五识通塞六道品调适。七对治助开。八知位次。九安忍。十离法爱)

六即

(天台约事理修行次第。位次高下。以明六即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
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
四悉

(四悉檀也。悉者偏也。檀是梵语。此云施也。谓佛以此四法。偏施
一切众生故也。一世界悉檀。二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弟一义悉檀)


(田字入声。年八十曰耋)



(音志。目光也)
四无垢性

(一衣服。二卧具。三饮食。四汤药。此四事。随有所得。粗细称心。远
离贪求。是名无垢性)
阿伽陀药

(此云普去。又云圆药。谓能去众病。华严经云。众生见者。众病悉
除)
四住惑

(即五住地惑。之上四住也。一。一切见住。即三界见惑。二。欲爱住。即欲界思惑。三。色爱
住。即色界思惑。四。有爱住。即无色界思惑。二乘人。修方便道。断此四惑。尚馀第五根本无明住馀未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