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
 第二十五卷目錄
 月異部彙考一
  書經洪範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禮記〈昏義〉
  易緯〈京房飛候〉
  春秋緯〈斗變
  呂子〈明理篇〉
  史記天官書〉
  漢書天文志〉
  晉書〈天文志〉
  隋書〈天文志 禮志
  宋史〈天文志〉
  婁元禮田家五行〈論月〉
  觀象玩占〈總敘 月雜變 月蝕占 飛流彗孛月占
  天元玉曆太陰体咎篇 月旁異氣篇 月旁雜氣篇 月暈諸氣篇 月蝕變異篇〉
 月異部彙考二
  考王一則
  景帝二則 成帝建始一則 河平一則 哀帝元壽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三則 中元一則 順帝陽嘉一則 桓帝永壽一則 延熹一則 靈帝一則 獻帝興平一則 後主建興一則
  晉〈懷帝永嘉一則 穆帝升平一則 安帝隆安一則 義熙二則〉
  宋〈孝武大明一則
  南齊高祖建一則 武帝永明七則 永泰一則 永元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普通一則 太清一則 簡文帝大寶一則
公元531年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高宗太安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延興一則 太和十四則 世宗景明一則 正始一則 永平二則 延昌二則 肅宗熙半二則 神龜一則 正光二則 孝昌一則 莊帝永安二則 前廢帝普泰一則 後廢帝中興二則 出帝太昌一則 永熙一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元象一則 興和一則 武定一則
  北齊〈後主武平一則
  隋〈高祖仁壽一則
公元684年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儀鳳一則 中宗嗣聖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肅宗一則 代宗大曆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文宗開成二則 武宗會昌一則 昭宗景福一則 天復一則 天佑一則
  後梁〈太祖開平一則 乾化一則
  後唐〈明宗天成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出帝開運一則
  後漢〈高祖天福一則
  遼〈穆宗應曆一則
  宋〈太祖開寶五則 太宗太平興國三則 雍熙三則 端拱一則 淳化四則 全道二則 真宗咸平六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七則 天禧一則 仁宗天聖二則 慶曆三則 皇祐三則 至和一則 嘉祐七則 英宗治平二則 神宗熙寧八則 元豐八則 哲宗元祐七則 紹聖二則 元符三則 徽宗崇寧四則 大觀二則 政和五則 重和一則 宣和三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十七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六則 淳熙十二則 光宗紹熙四則 寧宗慶元四則 嘉泰一則 開禧一則 嘉定十四則 理宗寶慶二則 紹定五則 端平二則 嘉熙三則 淳祐八則 寶祐五則 開慶一則 景定三則 度宗咸淳五則
庶徵典第二十五卷
月異部彙考一
書經洪範
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注〉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月行東北,入于箕則多風;月行西南,入于畢則多雨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朱注〉離月所宿也,月離畢,將雨之驗也。
大全朱子曰:畢是漉魚底網漉魚,則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
畢星名義取此
畢星上有一柄下開兩叉,形亦類畢,故月宿之則雨。
新安胡氏曰:畢星好雨月水之精;離畢而雨,星象相感如此
禮記《昏義》
婦順不修陰事不得
見于天,月為之蝕。
月蝕后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陰事
《易緯》京房飛候》
正月偃月,必有嘉王
春秋緯》斗變
月之將蝕,則斗第二星變色,微赤不明而蝕。
《呂子》明理篇》
其月有薄蝕暈珥有偏盲,有四月並出,有二月並見,有小月大月,有大月小月,有月蝕星,有出而無光。
史記天官書》
月行中道,安寧和平。
陰間,多水,陰事
外北三尺陰星
三尺太陰大水,兵。
陽間驕恣
陽星,多暴獄。
太陽大旱喪也。
〈注〉索隱曰:中道房室星之中間也。
有四星,若人之房三間有四表然,故曰房。
南為陽間,北為陰間,則中道房星中間也。
故房是日、月、五星常行道,然黃道經房、心。
月行得中道,故陰和平;若行陰間,多陰事陽間,則人主驕恣;若歷陰星陽星南迫太陰太陽之道,則有大水若兵,及大旱若喪也。
太陽亦在陽間之南各三尺也。
角、天門十月四月十一月五月十二月六月水發,近三尺,遠五尺
索隱曰:謂月行入角與天門,若十月犯之,當為來年四月成災十一月,則主五月也。
四輔輔臣誅。
索隱曰:案:謂月犯房星也。
四輔房四星也。
房以輔心,故曰四輔也。
行南北河,以陰陽言,旱水兵喪。
月蝕歲星,其宿地,饑若亡。
熒惑也亂,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彊國戰敗辰星也女亂。
大角主命者惡之;心,則為內賊亂也;列星,其宿地憂。
正義曰:孟康云:凡星入月中,見月中,為星蝕月;月掩星星滅,為月蝕星。
月蝕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復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凡五百一十三月而復始
索隱曰:始日謂蝕始起之日也。
依此文計,唯有一百二十一月,與元數甚為懸校,既無太初曆術,不可得而推定
今以漢志統曆法計,則五月者七,六月者一,又五月者一,六月者五,五月者一,凡一百三十五月而復始耳。
術家各異,或傳寫錯謬故此不同無以明知也。
漢書天文志》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道者黃道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南至牽牛,去北極遠;東至角,西至,去極中。
夏至至於東井北近極,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尺五八分
冬至至於牽牛,遠極,故晷長;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三尺一寸四分
秋分日、角,去極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七尺三寸六分
此日去極遠近之差,晷景長短之制也。
極遠近難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日,陽也。
用事日進而北,晝進而長,陽勝故為溫暑陰用事則日退而南,晝退而短,陰勝故為涼寒也。
日進為暑,退為寒。
若日之南北失節,晷過而長為常寒,退而短為常燠
寒燠之表也。
故曰為寒暑
一曰,晷長為潦,短為旱,奢為扶。
扶者,邪臣進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餘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
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秋秋分西從白道立冬冬至北從黑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
然用之,一決房中道。
青赤陽道白黑陰道
若月失節度妄行,出陽道則旱風,出陰道陰雨
凡君行急則日行疾,君行緩則日行遲。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為候。
日東行,星西轉
冬至昏,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一度中;秋分牽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
日行疾,則星西轉疾,事勢然也。
過中則疾,君行急之感也;不及中則遲,君行緩之象也。
月行,則以晦朔決之。
日冬則南,夏則北;冬至牽牛夏至東井
日之所行為中道,月、五星皆隨之也。
箕星為風,東北之星也。
東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東北喪朋。
及巽在東南,為風;風,陽中之陰,大臣之象也,其星,軫也。
月去中道,移而東北入箕,若東南入軫,則多風。
西方為雨;雨,少陰之位也。
失中道,移而西入畢,則多雨
故詩云月離于畢,俾滂沱矣,言多雨也。
星傳曰:月入畢則將相有以犯罪者,言陰盛也。
書曰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言失中道而東西也。
星傳曰月南入牽牛南戒民間疾疫;月北入太微,出坐北,若犯坐,則下人謀上。
一曰月為風雨,日為寒溫
冬至日南極,晷長,南不極則溫為害夏至日北極,晷短,北不極則寒為害
故書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也。
政治變於下,日月運於上矣。
月出房北,為雨為陰,為亂為兵;出房南,為旱為夭喪
水旱至衝而應,及五星之變,必然之效也。
《晉書》天文志》
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罰
之義;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
故君明,則月行依度;臣執權,則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權,則或進或退。
變色,將有殃。
晝明姦邪並作,君臣爭明,女主失行陰國兵強,中國饑,天下謀僭。
數月重見,國以亂亡
《隋書》天文志》
月者,陰之精也。
其形圓,其質清,日光照之,則見其明。
日光所不照,則謂之魄。
月朢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間,盡睹其明,故形圓也。
二弦之日,日照其側,人觀其傍,故半明牛魄也。
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裡,故不見也。
其行有遲疾。
其極遲則日行十二度強,極疾則日行十四度半極。
遲則漸疾,疾極漸遲,二十七日半強遲疾一終矣。
月行之道,斜帶黃道
十三日有奇黃道表,又十三日有奇黃道裡。
極遠黃道六度
二十七日有奇陰陽一終
張衡云:對日之衝,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闇虛
闇虛逢月則月蝕值星星亡
曆家月朢黃道,則值闇虛矣。
闇虛表裡深淺,故蝕有南北多少
以下與晉志同不重錄〉
禮志
太陰皇后素服
《宋史》天文志》
月為太陰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
君明,則依度;臣專,則失道
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乍南乍北;或女主外戚專權,則或進或退。
變色,為殃;青,饑;赤,兵、旱;黃,喜;黑,水。
晝明,則姦邪作。
晦而明見西方,曰朏;朔而明見東方,曰仄朏。
匿則政緩,仄匿則政急。
六日而弦,臣專政
七日而弦,主勝客
八日而弦,天下安。
十日不弦,將死,戰不勝
兩月並見,兵起,國亂水溢
入月中,亡國破將。
白暈貫之,下有廢主。
白虹貫之,為大兵起。
生齒,則下有叛臣。
生足,則后族專政
月蝕,從上始則君失道,從旁始為相失道令,從下始為將失法。
彗星入,或犯之,兵期十二年,大饑;貫月,臣叛主。
流星犯之,有兵;入無光,有亡國;在月上下,國將亂。
月犯列星,其國受兵。
星蝕月,國相死。
星見月中,主憂。
凡月之行,歷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與日相會,是謂合朔
朔日之交,月行黃道而日為月所揜,則日蝕,是為陰勝陽,其變重,自古聖人畏之。
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黃道,則雖會而不蝕。
月之行在朢與日對衝,月入闇虛之內,則月為之蝕,是謂陽勝陰,其變輕。
朱熹月蝕終亦為災,陰若退避則不相敵而蝕。
所謂闇虛,蓋日火外明,其對必有闇氣,大小日體同。
此日月交薄蝕大略也。
日蝕修德月蝕修刑自昔人主遇災而懼,側身修行者,此也。
《婁元禮·田家五行《論月》
月暈主風,何方有闕,即此風來
諺云:月如挂弓,少雨多風;月如偃瓦,不求自下
月偃偃,水漾漾。
月子側,水無滴。
新月落北,主米貴。
諺云:月照後壁,人食狗食
觀象玩占《總敘》
月者,太陰之精積而成象
魄質含影,稟日之光以照夜,以之配日,女主;比之君德刑罰之義,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數。
故近日則光斂,猶臣近君,卑而屈也;遠日則光滿,為其守道循法,蒙君榮華體勢伸也;當日則蝕,猶臣僭君道,而禍至復殄滅也。
盈極必缺,示其不可久也
行有弦朢晦朔遲疾陰陽政刑等威也。
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九十四此平行大率也。
人君有道人臣奉法,則月行依度。
執權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
女主外戚擅權,則月行或進或退,此其大略也。
若夫推求晦朔弦朢等皆注於曆法,此不勝載,獨取其占焉。
《月雜變
變色,其國有殃。
青為憂,為饑;赤為爭,為兵;白為喪,為旱;黑為水,為疫,為死喪黃潤而明,則有喜;黃燥為風,為旱。
又曰月變,將有殃。
月始生而色青其分,有疾五穀貴;赤色其分,君憂。
色黃其分,有立王;色白其分,亡地色黑其分,有水。
月滿而色赤,為兵,為旱;月色如赭,大將死野。
月二十八日色黃,客受殃。
兩軍相當月生而色黃,主人受其殃。
河圖帝覽嬉曰:月入而色黃,主人受殃;月出而色赤黃,客受殃,三日不復,生主不勝
公元1365年
月無光,臣作亂,其下國有死王。
一曰:君令不行民饑國憂
乙巳占曰:人君宰相行令不順四時刑罰不中,黜賢蔽能,則月無光。
不救其行,五穀不成六畜不生,上下不從盜賊並起。
或日月無光,戰不勝
京房曰:月無光,臣下作亂政令不行民饑亡。
正月無光,兵起,人多死;二月無光,有災異事;三月無光,火災旱;六月無光,六畜貴;七月無光,蟲災歲凶八月無光,兵起;九月無光,布帛貴;十月無光,六畜貴;十一月無光,魚鹽大貴十二月無光,五穀大貴;若九月十二月不光明穀大貴
月生而無光,其下多死亡
月暈而無光,是為大盪,其下有兵喪
凡攻城,月小而無光,其城降月大而無光,其城不降。
月光如張炬,其下國立王
乙巳占曰:月晝,明臣將與君爭能人君宜黜強臣,去奸佞,親忠直,絕女謁,則禍不至矣。
月生三角其中縵縵如絲布狀,其野虛,兵盡出在外主人不勝
月出其所行之路,皆女主失行姦通內外,或陰謀小國兵強,中國民饑下欲僭權。
天有三門房星,其準也。
中央天街,南二星陽環南星之下曰太陽,道北二星曰陰環,北星之上曰太陰
道由天街則天和平太陽道則為旱,太陰道則為水。
月出地上庶人出為天下王。
月生正偃,天下有兵,兵合無兵,人主凶。
一曰:無兵則兵出。
一曰初生而偃,有水。
月始生正仰,天下有兵,兵合無兵,人主凶。
月始生而南向糴貴,其月有戰,則南方勝。
一曰月生南向陰國亡地
又曰:南國有兵,始生而上大者上旬糴賤;下大者,下旬糴賤。
初生小而形廣大者,水災初生而已半,女主強。
又曰:陰國初生而見東方天下兵起。
初生見南方,米貴。
在其月初生而盛明女主持政
月生三日而見,三日不見七日始見,天下兵起。
十五日始見,國滅。
大月八日昏中小月七日昏中過度有兵不及度有喪;月三日四日昏中天下急兵,臣專恣五日昏中,兵起在外,戰六日將死,女主擅權天下宗廟易;十二十三日而昏中,下謀上,事成。
月生八日上弦天下大安;生八日而不弦,攻人城者不勝十日而不弦,戰不勝將死;六日而弦,大臣專政不用主命九日而弦,以戰主人勝不勝
未當弦而弦,兵大起未當下弦而弦,臣下多奸;當弦而不弦,國有大兵
十五日而正朢,天下安寧十四日而朢,主更令期一年十六日而朢,國不昌
河圖帝覽嬉曰:月未當朢而朢,是謂促兵,宜攻他人;月當朢而不朢,攻人地者有殃,所宿國亡。
乙巳占云月末當朢而朢,為急兵大戰,兵破將死,大臣執政逼君,女主擅權天下宗廟易。
一曰月朢不滿,有兵。
一曰:其分失地
月當盈而不盈,君侵臣大旱之兆;未當盈而盈,臣欺君,有兵;月生三日七日而盈,兵大起八日以後盈,天下亂;十一日十四日盈,其分君亡。
上弦後盈,明君無威德,君臣執政,民背其君,尊其臣。
未當缺而缺,大臣滅,女主黜,諸侯世家絕;月當虧而不虧陰盛,臣強君奪勢。
下弦而不弦,奸臣專國政。
月當晦而不盡,所宿國亡地
當出而不出,有陰謀,有死王,天下亂。
未當生而生,臣下專恣
月始生中天,上謀下事不成
月前朢而西缺,後朢東缺,名曰:反月。
臣不奉法侵奪主勢,天下有涌水,兵起。
月入八日北向陰國亡地不盡八日北向陽國失地
月大而體小者,旱。
月晦而見,西方謂之脁朔,而猶見于東方,謂之朒,又謂之仄匿。
脁則侯王其舒,言政緩則陽行遲,陰行疾也。
仄匿則侯王其肅,言政急則陽行疾陰行遲也。
舒者,臣強而專政
肅者,臣懼而太甚
荊州占曰:行疾急事,行不及留事
月太盈,君惡之;太縮,臣惡之。
再中帝王窮;月出復沒,天下亂。
月毀為三四,天下分亂。
一曰將相伐主,月毀為二;將相有謀,月分為兩,無道之君失天下
月墜于天,國有憂,大臣亡。
一曰有道之臣亡。
兩月出相重,急兵至。
一曰兩月並見,其下兵起國亂地陷水湧有亡國。
一曰大臣爭權
亦曰:後宮寵妾亂政
一曰天下兩主立,若相去二寸,臣滅其主。
乙己占曰:兩月並出,天下治兵異姓大臣爭勢為害王者選賢授之。
又曰:日月重出,皆為暴兵殘害天下,將有亡天下之象也。
數月並出國以亂,亡三四五六月並見天爭立為帝。
一曰諸侯大臣爭起,如月之數。
乙巳
占曰:三月並見,其分有立諸侯女主有競。
月在東方,有小月大月小國毀,大國伐之為主
在西方,小月大月,大國勝
大月小月,小國勝
兩弦中間光盛而眾多,或二或三四五六以至十月天子政在諸侯天下分裂
月𩰚其下有流血,凡兩月三月皆有物如月,非真月也。
月中非常氣色皆為妃后有陰謀事。
月中有如人行者,兩主爭客勝。
月始生有黑雲貫月,名曰繳雲,或一二,或三四,不出三日,有暴雨
月朢月中蟾兔不見者,所宿國大水城陷民流,亦為女主宮中不安
月生彗,其國昏亂
月生芒,后族擅權天子有憂。
一曰:月垂芒,其國亂
月上黃芒,后有喜
月生角,天下兵起,國受殃。
月生四日而有兩角,刺如矛狀,其國有弒逆
月上角大,主勝下,角大,賊勝。
月生牙齒女主后妃天下,兵起黃帝
占曰:大臣恣,欺其君。
荊州占曰:王者左右
一曰妻妾黜,主滅歇。
一曰女主死。
一曰:群下相戮,有刺客
月生足其下,君憂。
河圖祕徵曰:帝失德,政不平,則月生足。
赤足,臣有得罪者。
月生爪,人君賞罰不公偏任小人,以起兵亂。
亦為有刺客在其分。
荊州占曰:月爪所指其方,煩擾有土功事
河圖祕徵曰:陪臣擅命群下附和,則月舉足垂爪。
或曰諸侯叛則月生足爪
月生刺,賊臣在中國。
亦曰:其宿國君防刺客。
若有兵在外,則主將防之。
荊州占曰:月一日生刺,賊生中國
二日生刺女主隱疾三日生刺是謂內傷四日生刺是謂蔽光。
五日生刺,有妖言;六日生刺,其國亡邑;七日生刺,其地弱;八日生刺,其地割九日生刺,其地饑,有兵;十日生刺,女子執政十一日生刺,其地有陰死者十二日生刺,其下國昏亂十三日生刺,是謂始強得地十四日生刺,不利女君十五日生刺,是謂盛強,其下多兵;十六日生刺,是謂內弱,臣叛其主;十七日生刺,是謂滅法,有兵;十八日生刺,是謂溫死;十九日生刺,是謂陽衰陰治,女子執事二十日生刺,其分有土功;二十一日生刺,千里外有聚兵二十二日生刺,是謂始衰,貴人多死;二十三日生刺,是謂陰盛女子為王;二十四日生刺,中有大謀二十五日生刺,是謂陰隱國有殃;二十六日生刺,多憂二十七日生刺,大饑二十八日生刺,有攻城;二十九日生刺,是謂自伐,其國有內亂
常以月十四夜候月中有氣如飛鳥,其地無居者。
月中黑子黑氣大如桃李,臣有蔽主明者。
月薄女主憂,大臣失所志。
曰:凡軍行而遇日月薄,宜收軍,不利
謀反
無交而蝕曰:薄或近朢,陰氣侵迫赤黃無光者,慝氣薄月也。
月無雲而滅暗謂之夜冥人君聽不明,法令不行,將有死亡之兆。
若雜以殺氣寒慘者,必有大咎三日內有雨,則不占之
月蝕占》
公元前136年
月蝕者,陽侵陰,臣下有咎
董仲舒曰:臣行刑執法不忠,怨氣所積,則月為之蝕。
月蝕之宿,其國貴人死。
或曰月蝕,則貴。
荊州占曰:月蝕失刑之國當其咎。
又曰:月蝕人主宜嚴號令省刑罰。
蝕後三日內有大雨,則災解。
乙巳占曰:凡月蝕,其鄉有拔邑大戰之事。
凡師出門月蝕,當其國之野軍大敗將死。
月蝕盡,君有殃;蝕不盡,臣當之。
月蝕中分,不出五年,兵憂。
乙巳占曰:月蝕盡,無光其分,君死。
月蝕不盡光輝散,臣憂之。
月蝕分為八角八道兵起,賊欲發使。
又曰:卿相出走
月蝕大半以上大水日支占國。
月蝕以旦相及太子當之以夕,君當之。
月蝕南方男子惡之。
東方少壯者當之。
北方女子惡之。
西方老者惡之。
皆為疾疫死亡
河圖帝覽嬉曰:月蝕上始,謂之失國,其君當之。
從旁起謂之失令,相當之。
從下起謂之失律將軍當之。
又曰:從上始為喪子,蝕其陰為女喪,蝕其陽為男喪。
月蝕青色,人多死,五穀傷。
赤色,君為客,不出一年
黃色有立諸侯王者。
白色,其國有喪或失地
蝕盡,五穀貴,其分國當之。
一曰:月已蝕而色青,為憂;赤為兵;黃土功;白喪,黑水
一曰月蝕,色赤如血,有反臣。
月蝕東方,其月中惡風,蝕西方主人利。
月蝕而𩰚且暈,國君惡之,有軍必戰,無兵軍起。
一日:隨所蝕,伐之利。
月蝕有氣外來入月中,主人不利
從中出外者,客不利
氣從南行南軍不利
行北,北軍不利
東西亦如之。
所止之方敗也。
月初生而蝕,將敗于野
初生三日而蝕,是謂大殃,其國有喪。
十日至十四日,天下兵起,女主凶。
不朢而蝕,或朢後蝕,其國大水溢,大臣死,后妃有憂,以日占國,月蝕朢前天子弱,大臣強,不能立功成事
又曰:月未盈而蝕,陰道消,女主憂;過盈蝕盡,宮中有憂。
月蝕而有暈,氣蒼色蟲蝗生,大臣災,有大水,民災以日,辰占其地。
蝕,歲惡將軍死,國憂
一曰:穀貴荊州
占曰:月孟蝕,賤人當之;仲春蝕,貴人當之;季春蝕,人主憂;蝕,旱。
一曰國有大憂
一曰:蟲生,禾不成
蝕,兵起。
一曰:邊有兵,民不安西方災。
蝕,其國饑,有女喪。
一曰:將有憂。
一曰春多澇,女主憂。
已上皆以日辰占其野。
東方南方西方北方,皆以其方兵起武密。
占曰:月正月蝕,有災旱
一曰米賤,齊國惡;米貴。
二月蝕,貴人病,魯國六畜災。
三月蝕,大人憂,楚國惡,絲棉貴。
四月蝕,人饑,周國惡
五月蝕,旱,梁國惡六畜貴。
六月蝕,旱,沛國惡,六畜貴。
七月蝕,兵起,陳國惡,絲棉貴。
八月蝕,兵起,鄭國惡,魚鹽貴。
九月蝕,兵起韓國惡。
十月蝕,兵起衛國惡。
十一月蝕,燕國惡,女主喪
十二月蝕,有大水,秦國惡
月以甲乙日蝕年多禾麥傷。
丙丁日蝕年豐
戊己日蝕下田凶。
庚辛日蝕高田凶。
壬癸日蝕歲和
一曰:戊日月蝕,大臣下獄
又曰:大臣死。
一曰有自縊死者。
日月蝕,山崩,壞城郭大水溢,內臣出,后不安,臣災。
皆以日支占其國。
月蝕辰巳,地來年傷。
未申,地秋稼凶。
一曰:午未地,秋稼凶。
戌亥地,女主當之。
一曰:子午正女子當之。
蝕在子午卯酉地,大水禾稼,壞城郭有疾疫。
日辰占其國。
月蝕,無兵在外,殃在其國。
兵將起而月蝕,所當之國不勝
若有軍在外月蝕,其國有大戰拔城
月蝕出軍,其軍必敗
蝕而出戰,軍敗亡邑。
蝕盡將死。
不盡軍敗,將不死。
荊州占曰:軍在外月蝕,將還其國;戰不勝月蝕盡者,軍歸。
不盡,軍自止。
用兵,從蝕處擊之勝。
月蝕有星入月,魄中兵起。
月蝕盡在陽日,占在大臣;陰日,占在妃夫人
月生三日無魄,其月必蝕。
月行與木同宿而蝕,貴,民相食,農官憂。
月行與土同宿而蝕,國以饑亡。
月行與火同宿而蝕,天下破亡,有憂。
月行與金同宿而蝕,強國戰,不勝,亡城大將二心
月行與水同宿而蝕,其國以女亂亡
飛流彗孛月占
流星入月中而無光,兵起;有光,不出三年有亡國,星出則復立。
又曰:星入月中,女主病疾
一曰:君失地將軍戮死荊州
占曰:臣有謀落月上下國客星入月中有兵喪破軍殺將
一曰內亂大臣死。
一曰人主死,不出三年
京房曰:臣弒君,奪其國。
一曰:臣害主。
月下賊星多賊,星多賊多,星少賊少,與月同光,臣作威,民非其上。
彗星入月中,兵大起
期十二年,大饑海中
占曰:彗星入月而月無光,不出其年,國亡。
星入而即出,則亡國復立。
又曰:大兵大饑天下亂。
彗星觸月,臣叛主;貫月,臣謀主;拂月,兵大起,臣專政,有逐君將死國滅。
出月上,兵起將死,四夷來侵。
月中有星,天下有賊。
星多者,賊多也。
孝經丙紀曰:一星月中,臣與君婦女作姦
星在月角,臣與黃門僮女陰姦為賊。
兩星月角,君與臣同作姦
一星月下後宮女子要臣為姦。
兩角各有一星,有軍在外者敗。
洛書甄曜度曰:月右角有星,姦臣在西宮。
左角有星,姦臣東宮
月上有星,姦臣南宮
月下有星,姦臣在後宮。
兩角俱有星,為姦者敗。
河圖曰:星出月陰負海國勝出月光相接,其國君死,人饑。
大星與月同光,臣強。
一曰大臣爭競,與主爭明。
天元玉曆太陰休咎篇》
月者,闕也,為陰,主臣
行陰道,則陰雨;行陽道,則旱風。
君有福昌黃芒
或戴國有喜慶正月偃形。
月若變色,饑憂,則青赤色,為旱,為亂
黃則為德,為榮。
黑為水而為病。
白為喪而為兵。
初出光色甚明,女后權執政,當朢蟾不見大水城陷流亡
月無光則下有死亡,臣不忠,教令廢亂。
晝明姦臣專政中國饑,陰國兵強,臣下相殘。
月傍生齒國家昏亂
月底垂芒分為二道也。
禍生僭逆,毀為數段也。
天下分張
月赤如赭兮,大將死。
月自天墜兮,大臣亡。
月角各有一星,有軍在外賊主兩月
數月並見,君弱陰盛而乘陽。
月見日中,其下失土。
大星入月野有兵喪
《月旁異氣篇》
臣下將殃,異雲在旁,雲如禽獸在中所主之者受害
氣如人隨月下,所當主者侯王其中
有如人行相爭,客勝其旁。
如杵抵月,將死軍亡。
雲如人頭在旁,赤戰白兵
黑雨雲氣,或有來刺。
黑雨,赤戰白喪,黑如鳴雞飛鳥,群羊群豕。
不雨則匈奴兵起。
雲生月側一白三蒼二黑貫月,則圍邑城降。
《月旁雜氣篇》
珥占其色青憂赤兵
黃珥為喜,白喪黑雨昏時月珥國有半喜。
夜半兩珥邊地大驚。
三珥忽見,國喜將見。
四玦俱出,臣謀不成
四提,天子無后
四珥,女主憂。
兩珥無虹,為風雨
白虹貫之,為賊兵
珥且戴,主有吉。
慶背而玦,國有反城
日暈月,戰謀不決而戰兵不合
且抱且背,有欲為逆,而有欲為忠。
月暈諸氣篇》
月暈受衝國不安無風雨,臣下專權
天下偃兵終歲無寧,暈大風將至月暈重圓,或三或九,有失地受兵之數。
若四若八,有死王,亡國之愆。
五重,則女后之憂。
七當易主。
六重政教之失。
十乃更元
虹霓背玦度暈中兵喪之象。
若三若四,雲抵月以戰勿當,有背玦而暈,不合謀叛自敗。
有暈氣而霓指月將軍殺傷
暈而白氣自外入,拔城得將。
暈而白氣從中出,圍城自殃。
雲來貫暈左右,吏死。
白虹貫月,臣亂于王后陰謀
連環白虹連暈下,遭兵。
革暈交貫而赤色有光,〈闕〉 暈而背所臨者,敗暈而珥時,歲平康
暈色黃,將軍益祿。
暈有光,主有來降
二暈相連如環兩國交兵爭地
連環及斗,天下兵火大亂拔城
重暈于魁,大臣下獄流移千里
客星,則憂及于所臨之國
流星入暈,則大使來。
流星出暈,則貴人出。
月蝕變異篇》
月蝕,有變為異,無變可以數窮。
歲星而蝕者,天下大戰
填星而蝕者,天下兵興。
熒惑而蝕,破軍亡地
金水而蝕,大水兵喪
月蝕而𩰚,有軍必戰。
月蝕而暈,其國君凶。
蝕而氣入暈者,不宜為主
蝕而氣出暈者,不利攻城。
蝕而彗孛來入,當有哭泣之聲。
月異部彙考二
公元前435年
考王六年月蝕
史記·年表秦躁公八年
公元前156年
景帝二年秋月出北辰間。
史記·本紀云云
公元前153年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蝕,赤五日
史記·本紀云云
公元前32年
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兩月重見。
漢書·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晨漏未盡三刻,有兩月重見。
京房易傳曰:婦貞厲,月幾朢君子征,凶。
言君弱而婦強,為陰所乘,則月並出。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匿,仄匿則侯王其肅,朓則侯王其舒。
劉向以為朓者疾也,君舒緩則臣驕慢,故日行遲而月行疾也。
仄匿者不進之意,君肅則臣恐懼,故日行疾而月行遲,不敢迫近君也。
不舒不急,以正失之者,蝕朔日
劉歆以為舒者侯王展意顓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
肅者王侯縮朒任事臣下弛縱,故月行遲也。
公元前28年
河平元年二月夜,月赤。
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前2年
哀帝元壽元年月行失道李尋封事
公元361年
漢書·本紀不載。
 按李尋傳》哀帝即位,召待詔,使侍中衛尉傅喜,對曰:臣聞月者,眾陰之長,銷息見伏百里為品,千里立表萬里連紀,妃后大諸侯之象也。
朔晦正終始,弦為繩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
間者月數春夏與日同道,過軒轅上后受氣,入太微帝廷揚光輝,犯上將近臣,列星失色厭厭如滅,此為母后政亂朝,陰陽俱傷,兩不相便。
外臣不知朝事,竊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屋大柱小,可為寒心
陛下求賢士,無彊所惡,以崇社稷,尊本朝
後漢
公元32年
光武建武八年三月庚子夜月暈五重
後漢書·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紫微青黃似虹,有黑氣如雲月星不見丙夜乃解。
公元34年
十年閏月庚申,月在斗,赤如丹
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公元36年
十二年二月辛亥月入氐,暈珥角亢房。
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公元56年
中元元年十一月甲辰月中星齒往往出入
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順帝陽嘉 年,月蝕,既于端門
本紀不載。
 按李固傳》:梁商以從事中郎
以后輔政災異數見。
欲令商先正風化退辭高滿,乃奏記曰:近者月蝕既于端門之側。
月者,大臣之體也。
窮高則危,大滿則溢,月盈則缺,日中則移
凡此四者,自然之數也。
天地之心,福歉亡盈,是以賢達功遂身退,全名養壽無有怵迫之憂。
立王一整,道行忠立,明公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譽,豈與此外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
不能用。
公元157年
桓帝永壽三年十二月壬戌月蝕非其月。
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65年
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蝕非其月。
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靈帝 年,月赤。
本紀不載。
 按《志》靈帝時月出入去地二三丈,皆赤如血者數矣
公元195年
獻帝興平二年十二月月暈珥,白氣貫月。
本紀不載。
 按袁山松書》二年十二月,月在太微端門中,重暈二,珥兩,白氣廣八九寸,貫月東西南北
公元223年
後主建興元年十一月月暈北斗
《蜀志·後主傳》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魏文帝黃初四年十一月月暈北斗
占曰:有大喪,赦天下
七年五月,帝崩,明帝即位大赦天下
公元311年
懷帝永嘉五年三月月蝕
《晉書·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嘉五年三月壬申丙夜月蝕,既。
丁夜又蝕,既。
占曰:月蝕盡,大人憂。
又曰:其國貴人死。
公元357年
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三月並出。
《晉書·本紀不載。
 按苻生載紀苻生壽光三年太史令康權言於曰:昨夜三月並出,孛星入於太微,遂入於東井
兼自去月上旬沈陰不雨,迄至於今,將有下人謀上之禍,深願陛下修德以消之。
怒,以為妖言,撲而殺之。
是夜,清河王苻法等率壯士數百人潛入龍門苻堅麾下繼進,引置於別室,廢而殺之。
公元401年
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子月生齒。
本紀不載。
 按《志》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子月生齒。
占曰:月生齒,天子賊臣群下自相殘。
桓元篡逆之徵也。
公元413年
義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月猶見東方
本紀不載。
 按《志》義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月猶見東方
是謂之仄匿,則侯王其肅。
是時劉裕輔政威刑自己,仄匿之應云。
公元415年
十一年十一月月暈輿鬼
本紀不載。
 按《志》十一年十一月乙未月入輿鬼見而暈。
占曰:主憂,財寶出。
一曰月暈,有赦。
公元459年
孝武大明三年三月,月在房,犯鉤鈐,因蝕。
九月,月在胃而蝕,既,又於昴犯熒惑
《宋書·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月,月在房,犯鉤鈐,因蝕。
占曰:人主惡之,將軍死。
九月,月在胃而蝕,既,又於昴犯熒惑
占曰:兵起,女主當之,人主惡之。
南齊
公元910年
高祖建元四年七月月蝕
公元482年
南齊書·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建元四年七月戊辰,月在危宿蝕。
公元483年
武帝永明元年十一月,月有珥抱。
本紀不載。
 按《志》十一月己未南北生一珥,又有一抱
公元484年
二年四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永明二年四月丁巳,月在南斗宿蝕。
公元485年
三年十一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三年十一月戊寅月入東井曠中,因蝕三分之一。
公元487年
五年三月月蝕
九月,又蝕。
本紀不載。
 按《志》五年三月庚子,月在氐宿蝕。
九月戊戌,月在胃宿蝕。
公元488年
六年九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六年九月癸巳月蝕婁宿九度,加時在寅之少弱,虧起東北角,蝕十五分之十一。
十五日子時,蝕從東北始,至子時末都既,到丑時光色還復
公元489年
七年八月十月,俱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七年八月丁亥,月在奎宿蝕。
十月庚辰,月掩蝕熒惑
公元492年
十年十二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十年十二月丁酉月蝕柳度,加時在酉之少弱,到亥時月蝕起東角七分之二,至子時光色還復
公元498年
永泰元年夏四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蝕,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馬王敬則舉兵,眾以為敬則祲烈所感。
公元499年
永元元年八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志》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蝕盡,色皆赤。
是夜始安王遙光伏誅
公元507年
武帝天監六年三月庚申月蝕
《梁書·本紀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云云
公元525年
普通六年三月庚申月蝕
本紀不載。
 按《隋志》云云
公元548年
太清二年五月兩月見。
本紀不載。
 按《隋志》:占曰:其國亂,必見于亡國
公元550年
簡文帝大寶元年正月丙寅,月晝光見。
本紀不載。
 按《隋志》:占曰:月晝光,有隱謀,國雄逃。
又云:月晝明姦邪並作,擅君之朝。
其後侯景篡殺,皆國亂亡君
大喪更政之應也。
北魏
公元401年
太祖天興四年三月甲子月生齒。
公元402年
《魏書·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有賊臣
五年十一月,容秀胡帥、前平原太守劉曜聚眾為盜,遣騎誅之。
公元439年
太延五年六月甲午朔月見西方
太平真君二年六月壬子朔月見西方
高宗太安四年六月癸酉朔月生西方
顯祖皇興元年十月癸巳,月在參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473年
高祖延興三年十二月戊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蝕在七星京師不見,統萬鎮以聞。
公元478年
太和二年九月庚申月蝕
公元480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陰雲開合,月在昴蝕。
四年二月壬午月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482年
六年正月七月,皆月蝕
十一月,月寅見東方
本紀不載。
天象志》正月辛未月蝕
七月丁卯月蝕
十一月辛亥朔,月寅見東方京師不見平州以聞。
公元484年
八年五月丁亥,月在斗,蝕盡。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饑。
十二月,詔以州鎮十五水旱民饑,遣使者循行,問所疾苦開倉賑恤
九年十一月戊寅月蝕
公元488年
十二年九月月蝕盡。
以上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489年
十三年二月己丑月蝕
八月丙戌月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十三年二月己丑,月在角,十五分蝕七。
八月丙戌,天有微雲,月在未蝕。
占曰有兵。
十四年四月地豆于犯塞,詔征西大將軍陽平王賾擊走之。
公元491年
十五年正月己酉,月在張蝕。
十二月辛卯月蝕盡。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492年
十六年十二月丁酉,月在蝕。
公元493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國有大事,兵起。
十七年八月己丑車駕京師南伐步騎三十餘萬。
十七年六月甲午,月在女蝕。
公元496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旱。
二十年以南北州郡旱,遣侍臣循察開倉賑恤
公元494年
十八年四月庚申,月在斗蝕
公元495年
十九年十月丙午,月在畢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498年
二十二年二月丁卯,月在角蝕。
公元499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天子憂。
二十三年四月高祖崩。
二十三年二月壬戊,月在軫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500年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丙辰,月在翼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十五分蝕三。
公元503年
四年五月丁卯月蝕
公元507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斗,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十二。
占曰饑。
正始四年八月敦煌民饑開倉賑恤
公元505年
正始二年九月癸未月蝕
十一月丙子月暈,珥,有虹,有背。
公元507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昴,十五分蝕十。
占曰饑。
四年九月司州民饑
開倉賑恤
十一月丙子月暈東西兩珥內赤外青;東有白虹,長二丈許;西有白虹,長一匹;北有虹,長一丈餘,外赤青黃,虹北有背,外赤青黃
公元506年
三年三月庚辰,月在氐,蝕盡。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509年
永平二年正月月蝕
公元510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翼,十五分蝕十二。
三年正月戊子,月在張蝕。
閏月乙酉,月在危蝕。
十二月壬午,月在張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513年
延昌二年四月己亥月蝕
十月丙申月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四月己亥,月在箕,從地下蝕出,還生三分漸漸而滿。
占曰饑。
三年四月青州民饑開倉賑恤
十月丙申,月在參,蝕盡。
占曰軍起。
三年十一月,詔司徒高肇大將軍,率步騎十五萬伐蜀。
三年四月癸巳月蝕
公元516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尾,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十四。
占曰旱,饑。
熙平元年四月瀛州民饑開倉賑恤
肅宗熙平元年八月己酉月蝕
公元518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奎,十五分蝕八。
占曰有兵。
神龜元年三月南秦州氐反,遣龍驤將軍崔襲持節喻之。
公元519年
二年八月癸卯,月在婁,蝕盡。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神龜二年十二月庚申月蝕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月在,十五分蝕十。
公元520年
正光元年十二月甲寅月蝕
公元521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兵外起。
二年正月南秦州氐反。
二月,詔光祿大夫邴虯討之。
二年五月丁未月蝕
十一月己酉,月在井蝕。
公元522年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占曰旱,饑。
三年六月,帝以炎旱減膳撤懸
公元525年
孝昌元年九月丁巳月蝕
莊帝永安二年十月甲子,月在參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公元530年
三年五月甲申朢前,月蝕于午。
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洪範傳》曰:天子微弱大法失中不能立功成事,則月蝕朢前
時參朱榮擅朝也。
公元531年
前廢帝普泰元年正月甲申月蝕盡。
後廢帝中興元年十一月甲申月暈
公元532年
二年四月戊寅,月在箕蝕。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癸未,月戴珥。
十月丙子,月在參蝕。
永熙三年三月戊戌,月在亢蝕。
孝靜帝天平三年二月丁亥月蝕
八月癸未月蝕
元象元年六月癸卯月蝕
興和元年十二月甲午月蝕
公元541年
三年四月壬辰月蝕
公元543年
武定元年三月丙午月蝕
公元549年
七年十一月丁卯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天象志》云云
北齊
公元571年
後主武平二年九月庚申月蝕既。
北齊書·本紀不載。
 按《隋書·天文志》:在婁,蝕既至旦不復。
占曰:女主凶。
其三年八月,廢斛律皇后,立穆后。
四年,又廢胡后為庶人
公元604年
高祖仁壽四年六月庚午,有星入於月中
《隋書·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占曰:有大喪,有大兵有亡國,有破軍殺將
甲辰,上疾甚丁未宮車晏駕
漢王諒反,楊素討平之。
太宗貞觀 年,突厥三月並見。
唐書·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貞觀初突厥三月並見。
公元677年
高宗儀鳳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
本紀不載。
 按《志》二年正月甲子朔月見西方,是謂朓。
朓則侯王其舒。
公元684年
中宗嗣聖 年月過朢不虧
本紀不載。
 按《志》武后時月過不虧者二。
年月不詳
公元744年
元宗天寶三載正月庚戌,月有紅氣垂帶
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756年
肅宗元年建子月,月掩昴而暈。
建辰月,月有冠暈。
本紀不載。
 按《志》建子月,月掩昴而暈,色白,有白氣貫之。
建辰月,月有黃白冠,而暈,圍東井五諸侯兩河輿鬼
昴,胡也;東井京師分也。
白氣兵喪
公元775年
代宗大曆十年月暈黑白氣。
本紀不載。
 按《志》月暈熒惑、畢、昴、參,東及五車,暈中有黑氣,乍合乍散
十二月丙子月出東方,上有白氣十餘道,如匹練,貫五車及畢、觿觜、參、東井輿鬼軒轅中夜散去。
占曰:女主凶。
白氣兵喪五車庫兵軒轅為後宮,其宿則晉分及京師也。
公元816年
憲宗元和十一年,有虹貫月於營室
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839年
文宗開成四年閏正月甲申朔乙酉日月營室,正偃魄。
本紀不載。
 按《志》四年閏正月甲申朔乙酉日月營室,正偃魄質成,早也。
為臣專恣之象。
公元840年
五年正月日,月昏而中。
本紀不載。
 按《志》五年正月戌寅朔,甲申日月昏而中,未弦而中,早也。
同上
公元845年
武宗會昌五年二月月出無光。
本紀不載。
 按《志》五年二月丁亥月出無光,犯熒惑太微頃之,稍有光,遂犯左執法
公元893年
昭宗景福二年十一月,有白氣如環貫月。
天復二年十二月甲申,月有三暈,裡白,中赤黃,外綠。
公元906年
天祐三年二月丙申月暈熒惑
以上本紀俱不載。
 按《志》云云
後梁
公元910年
太祖開平四年十二月庚午,月有蝕之。
五代史·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公元913年
乾化三年三月戊申,月有蝕之。
九月甲辰,月有蝕之。
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十月己丑庚子日月赤而無光。
十一月丁丑月暈匝火、木。
五代史·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公元928年
三年十二月乙卯,月有蝕之。
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公元929年
四年六月癸丑,月有蝕之。
十二月庚戌,月有蝕之。
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後晉
公元937年
高祖天福二年七月丙寅,月有蝕之。
五代史·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公元944年
出帝開運元年九月丙戌,月有蝕之。
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後漢
公元947年
高祖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月有蝕之。
五代史·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公元967年
穆宗應曆十七年司天臺奏月當蝕不虧
《遼史·本紀十七年冬十一月庚子司天臺奏月當蝕不虧
以為祥,歡飲達旦
公元968年
太祖開寶元年十一月庚寅月蝕
公元969年
二年十月戊子月蝕
公元970年
三年四月乙酉月蝕
公元972年
五年八月壬寅月蝕
公元974年
七年八月庚寅,月當蝕不蝕。
以上《宋史·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公元960年
《志》:自建隆元年開寶末,凡珥一十九,煇氣一十三,暈二十九,重暈半,暈一十四,交暈二,紐氣二。
公元977年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六月甲辰月蝕,既。
十一月壬寅月蝕
公元978年
三年十月丙寅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980年
五年八月乙卯月蝕,既。
公元984年
雍熙元年正月丙寅月蝕
公元985年
二年七月戊午,月當蝕不蝕。
公元987年
四年五月丁丑月蝕
公元989年
端拱二年三月丁酉,月當蝕不蝕。
淳化元年正月庚寅月蝕
公元991年
二年八月壬午月蝕,既。
公元992年
三年正月癸卯月蝕
八月丙子月蝕雲陰不見
五年六月乙未月蝕
十二月癸巳月蝕,既。
公元995年
至道元年六月己丑月蝕雲陰不見
十二月丁亥月蝕
公元996年
二年十月辛亥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976年
《志》太平興國元年至道末,凡冠氣一,珥六,煇氣五,赤氣二,抱氣一,暈八,半暈三,背氣一。
公元998年
真宗咸平元年十月庚子月蝕
公元999年
二年九月乙未月蝕
公元1000年
三年二月壬戌月蝕
八月庚申月蝕
公元1001年
四年八月甲寅月蝕
公元1002年
五年正月辛亥月蝕
七月戊申月蝕
公元1003年
六年正月甲辰月蝕
七月壬寅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04年
景德元年十一月乙丑月蝕
公元1005年
二年正月丙寅白氣貫月,黑氣環之。
五月壬戌月蝕
十月庚寅月蝕
公元1006年
三年丙辰白氣貫月。
四月癸卯黃氣如柱貫月。
四年四月庚寅白氣如布襲月。
五月辛卯月蝕雲陰不見
九月戌寅,月當蝕不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月蝕
十月,月有黃光
本紀元年十月辛亥,月有黃光
《志》九月癸酉月蝕
二年九月丁卯,月當蝕不蝕。
公元1010年
三年閏二月甲子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11年
四年二月辛酉月重輪
本紀:祀后土地祇
是夜月重輪
公元1012年
五年正月甲申月蝕陰翳不見
七月庚辰月蝕
十二月丁丑月蝕
公元1015年
八年十月辛卯月蝕
公元1016年
九年四月己丑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17年
天禧元年四月壬午月蝕
十月庚辰月蝕
公元1019年
三年二月壬寅月蝕
四月黃氣如柱貫月。
公元1020年
四年四月乙酉西南兩月重見。
八月癸巳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998年
《志》咸平元年乾興末,凡重輪三,珥一百二十,冠氣十二,暈氣十二,承氣八,抱氣三,戴氣九,赤黃氣十七五,色氣十一,青赤氣二,紅黃氣一,暈三百九十四。
公元1024年
仁宗天聖二年五月壬寅,月當蝕不蝕。
公元1026年
四年五月戊子月蝕
公元1042年
慶曆二年六月丁亥月蝕
公元1045年
五年四月庚子月蝕
九月戊戌月蝕
公元1046年
六年九月壬辰月蝕
公元1050年
皇祐二年七月庚子月蝕
公元1052年
四年十一月丙辰月蝕
公元1053年
五年十月辛亥月蝕
公元1055年
至和二年九月庚午月蝕
嘉祐元年八月甲子月蝕,既。
公元1057年
二年二月壬戌月蝕
八月戊午月蝕
公元1058年
三年閏十二月辛巳月蝕
公元1059年
四年六月戊寅月蝕
十二月乙亥月蝕,既。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綱目:秋七月放宮人帝以月蝕,幾盡修陰教,以應天變。
前後宮女五百人,時後宮得幸十人,謂之十閣。
而劉氏黃氏在十閣中驕恣,通請謁御史中丞韓絳密以聞。
帝曰:非卿言,朕不知也。
審驗之,遂并出二人
公元1060年
五年十二月己巳月蝕
公元1062年
七年十月己丑月蝕
公元1063年
八年十月癸未月蝕,既。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23年
《志》天聖元年嘉祐末,凡揚光一,光芒氣一,紅光煇氣一,煇氣五,五色煇氣一,暈二百五十七,周暈三十三,交暈四,連環暈一,珥七十二,冠氣五,戴氣一十三,承氣五,背氣一,白虹貫月一,黃虹貫月二。
公元1064年
英宗治平元年四月庚辰月蝕
公元1067年
四年二月甲午月蝕
十月庚申夜黃氣貫月。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64年
《志》治平元年四年,凡五色煇氣一,五色暈氣一,暈五十一,珥一十五,冠氣一,戴氣四,背氣二。
公元1068年
神宗熙寧元年七月乙酉月蝕
公元1069年
二年閏十一月丁未月蝕
公元1070年
三年五月乙巳,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071年
四年五月己亥月蝕
十一月丙戌月蝕
公元1073年
六年三月戊午月蝕
九月乙卯月蝕
公元1074年
七年九月己酉月蝕,既。
公元1076年
九年正月壬申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77年
十年正月丙寅月蝕
七月癸亥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78年
元豐元年正月庚申,月當蝕,有雲障之。
六月戊午月蝕
公元1079年
二年六月壬子,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080年
三年十月甲戌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81年
四年四月辛未月蝕,既。
十月己巳月蝕
公元1082年
五年十月癸亥月蝕
公元1083年
六年八月丁亥,月當蝕不蝕。
公元1084年
七年二月乙酉月蝕雲陰不見
八月辛巳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85年
八年八月丙子月蝕,既。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67年
《志》:自治平四年元豐末,凡五色煇氣十一,五色暈氣六,暈四百二十三,周暈二百四十七,交暈二,珥一百三十四,冠氣七,戴氣五十,承氣五,背氣一十,白虹貫月五,貫珥一。
公元1086年
哲宗元祐元年十二月戊戌,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088年
三年六月庚寅月蝕,既。
十二月丁亥,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089年
四年五月甲申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0年
五年五月戊寅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1年
六年四月癸卯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2年
七年三月戊戌月蝕,既。
公元1093年
八年九月己丑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6年
紹聖三年七月癸卯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7年
四年正月庚子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098年
元符元年五月壬戌,月當蝕不蝕。
公元1099年
二年五月丙辰月蝕,既。
十月甲寅月蝕,既。
公元1095年
十年十月戊申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085年
《志》:自元豐八年三月五日元符三年正月十二,凡五色暈氣九,暈八十九,周暈二百五十一,重暈一,交暈三,珥一百三,冠氣七,戴氣一十七,背氣八,白虹貫月二,貫珥一。
公元1103年
徽宗崇寧二年二月甲子月蝕,既。
八月辛酉月蝕,既。
三年二月己未月蝕
八月丙辰月蝕
公元1105年
四年十二月戊寅月蝕
公元1106年
五年六月乙亥月蝕
十二月壬申月蝕,既。
公元1109年
大觀三年十月丙戌月蝕
公元1110年
四年四月甲申月蝕,既。
九月庚辰月蝕,既。
公元1111年
政和元年三月戊寅月蝕
九月甲戌月蝕
公元1113年
三年二月丁酉月蝕
十月甲午月蝕
公元1114年
四年正月辛卯月蝕,既。
公元1116年
六年十一月乙巳月蝕
公元1117年
七年十一月己亥月蝕
公元1118年
重和元年五月丙申月蝕
宣和二年三月丙辰月蝕
公元1121年
三年九月庚辰夜,有蒼白氣貫月。
壬午夜蒼白氣長三丈貫月。
公元1124年
六年正月癸亥月蝕
十二月戊午月蝕,既。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100年
《志》:自元符三年正月靖康二年四月,凡暈五,暈川二,五色暈五,珥一,暈冠一,交暈一,重暈一,白虹貫月一。
公元1129年
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壬午月蝕於軫。
公元1130年
四年十月己卯,暈生五色
公元1131年
紹興元年八月己卯,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32年
二年二月丙子,月未當闕而闕,體如蝕,色黃白
五月乙亥,暈生五色
七月甲戌月蝕於室,既。
公元1133年
三年七月戊辰月蝕於危。
公元1134年
四年六月壬午,暈生。
十二月庚寅月蝕於井。
公元1135年
五年十一月乙酉月蝕於井,既。
公元1136年
六年五月辛巳月蝕南斗
十一月己卯,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38年
八年三月辛丑,月當蝕,雲陰不見
九月丁酉,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39年
九年九月壬辰月蝕于胃,既。
公元1141年
十一年七月丙午月蝕雲陰不見
公元1142年
十二年六月庚子月蝕,既。
十二月戊戌,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44年
十四年六月甲午月蝕于女。
公元1145年
十五年五月己未,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46年
十六年四月甲寅月蝕
公元1151年
二十一年二月丙辰朢,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55年
二十五年五月壬戌朢,月當蝕,以山色遮映不見虧分。
公元1157年
二十七年九月丁丑月蝕
公元1160年
三十年正月甲午,月當蝕,陰雲蔽之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164年
孝宗隆興二年五月己亥,月當蝕,陰雲蔽之
乾道元年四月甲午,月當蝕,陰雲蔽之
公元1167年
三年五月,生黃白暈珥
公元1168年
四年二月丁未月蝕,既。
三月壬寅,生黃白周匝
五年二月辛丑,月當蝕,陰雲不見
三月庚子黃白周匝
公元1170年
六年十一月辛酉,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72年
八年六月壬子,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74年
淳熙元年四月壬申,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75年
二年四月丙寅月蝕于房,既。
九月癸亥,月當蝕,雲掩不見
公元1176年
三年三月庚申,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78年
五年二月己卯,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179年
六年正月甲戌月蝕,既。
公元1181年
八年十一月丁亥月蝕
公元1182年
九年十一月辛巳月蝕
公元1183年
十年五月己卯月蝕
公元1185年
十二年三月戊戌月蝕
九月乙未,月當蝕,雲陰不見
十三年三月壬辰,月當蝕,陰雲不見
八月庚寅月蝕,既。
公元1187年
十四年八月甲申,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89年
十六年十二月辛丑,月當蝕,陰雲不見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190年
光宗紹熙元年六月丁酉,月當蝕,陰雲不見
十一月乙未,亦如之。
公元1191年
二年六月壬辰,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92年
三年四月乙巳,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194年
五年九月癸卯,月當蝕,陰雲不見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196年
寧宗慶元二年八月壬戌月蝕
公元1197年
三年七月己未月蝕,既。
公元1198年
四年七月庚戌月蝕
公元1200年
六年五月庚午,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202年
嘉泰二年五月己未月蝕
公元1203年
三年三月癸未,月當蝕,陰雲不見
七月壬午白虹暈貫月中
公元1205年
開禧元年三月壬申,月當蝕,陰雲不見
閏八月己巳,月當蝕,陰雲不見
公元1207年
三年正月壬辰月蝕
七月戊子月蝕
公元1208年
嘉定元年正月丙戌,月當蝕,陰雨不見
十二月庚辰月蝕
公元1209年
二年六月丁丑月蝕
公元1210年
三年十一月己亥月蝕
公元1212年
五年十月戊子月蝕
公元1214年
七年二月庚戌月蝕
八月丁未月蝕
公元1215年
八年八月辛丑月蝕,既。
公元1216年
九年二月己亥,月當蝕,雲陰不見
閏七月乙未,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217年
十年十二月戊午月蝕
公元1218年
十一年六月乙卯月蝕
十二月壬子月蝕,既。
公元1219年
十二年五月庚戌月蝕
公元1220年
十三年五月甲辰,月當蝕,雲陰不見
公元1221年
十四年十月丙寅月蝕
公元1222年
十五年三月癸亥,月當蝕于氐,既,雲陰不見
公元1223年
十六年正月丁巳,月當蝕,雲陰不見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225年
理宗寶慶元年正月丁丑月蝕
七月癸酉月蝕陰雨不見
公元1226年
二年七月戊辰月蝕陰雨不見
公元1228年
紹定元年十一月甲申月蝕
公元1229年
二年十一月己卯月蝕
公元1231年
四年四月庚午月蝕
公元1232年
五年三月乙未月蝕
公元1233年
六年二月庚寅月蝕
公元1235年
端平二年十二月癸卯月蝕
公元1236年
三年十二月丁酉月蝕
公元1237年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月蝕
公元1239年
三年四月甲寅月蝕
公元1240年
四年四月戊申月蝕
公元1241年
淳祐元年九月庚子月蝕
公元1244年
四年七月癸丑月蝕
公元1245年
五年七月戊申月蝕
公元1246年
六年閏四月辛丑,暈。
公元1247年
七年五月丁卯月蝕
十月辛丑,生珥。
公元1248年
八年二月戊子,暈生黃白
十月己丑月蝕
公元1251年
十一年三月乙亥月蝕
九月壬申月蝕
公元1252年
十二年八月丙寅月蝕
公元1254年
寶祐二年閏六月丙戊,月蝕
公元1255年
三年十二月丁丑月蝕
公元1256年
四年三月乙卯四月庚午,暈周匝
公元1257年
五年十月丁酉月蝕
公元1258年
六年四月癸巳月蝕
十月辛卯月蝕
公元1259年
開慶元年四月戊子月蝕
十月乙酉月蝕
景定二年七月甲戌月蝕
公元1262年
三年十月甲子十二月辛酉,暈周匝
公元1263年
四年二月戊午,暈周匝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公元1266年
度宗咸淳二年六月丁丑月蝕
十一月甲辰月蝕
公元1268年
四年七月癸亥月蝕
公元1269年
五年九月丁巳月蝕
公元1270年
六年三月乙卯月蝕
九月辛亥月蝕
公元1273年
九年正月戊辰月蝕
十二月壬戌月蝕
以上本紀不載。
 按《志》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