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三十三卷目錄
 順天府紀事
職方典第三十三卷
順天府紀事
史記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蚩尤不用帝命,乃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汲冢周書黃帝蚩尤,殺之於中冀,名之曰絕轡之野。
古今注》黃帝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
於是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故後常建焉。
《外紀》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好兵喜亂,作刀戟、大弩以暴虐天下兼并諸侯貪欲無度
炎帝榆罔不能制,命居少顥以臨西方。
蚩尤益肆其惡,出羊水,登九淖,以攻炎帝空桑
炎帝遜居于涿鹿軒轅徵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蚩尤能作大霧軍士昏迷軒轅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轡之野。
黃帝內傳:帝既殺蚩尤,因立臺榭
尚書:流共工幽州
〈今密雲共工城址〉
史記·周本紀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帝堯之後於薊。
於是功臣謀士,而封召公奭於燕。
公元前740年
〈注〉水經注西北隅薊丘,因取名焉。
燕山幽州漁陽縣東南六十里,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取名焉。
薊、燕國武王立,後薊微,燕盛,并薊居之,薊名遂絕。
《說苑》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
桓公管仲曰:諸侯相逆,固出境乎。
管仲曰:非天子出境
桓公曰: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
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與燕君。
公元前569年
春秋左傳魯襄公四年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因魏莊子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今玉田縣地魯襄公二十八年,夏北燕伯朝于晉。
公元前544年
二十有九年,秋九月,齊高止出奔北燕
公元前541年
昭公元年晉中行穆子無終及群狄于大原
三年,齊侯出于盧蒲嫳見,泣且請曰:余髮如此種種,余奚能為
公曰:諾。
吾告二子。
歸而告之,子尾欲復之,子雅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九月子雅盧蒲嫳北燕
公元前539年
三年,冬北燕伯出奔齊。
六年,冬,齊侯伐北燕
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
公元前535年
齊侯次於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聽命
先君之敝器,請以謝罪
二月,戊午,盟於濡上
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甕玉櫝斝耳不克而還
公元前530年
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於陽。
晏子春秋:燕之遊士子午南見晏子于齊,睹晏子恐慎不能言。
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廢朝移時
在側者曰:嚮者燕客夫子胡為憂也。
晏子曰:燕,萬乘之國也。
千里之途也。
子午萬乘之國不足說,以千里之途為不足遠,則是千萬人之上也。
且猶不能殫其言于我,況乎齊人懷善死者乎。
所以不得睹者,豈不多矣。
列子昔人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
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將加誅焉。
幸臣諫曰:人所憂者,莫急乎死已。
所重者,莫過乎生。
彼自喪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
不誅
荀子公行子之之燕,遇曾元于塗,曰:燕君何如
曾元曰:志卑。
志卑者輕物輕物者不求助
苟不求助,何能舉我。
公元前541年
戰國策》燕王噲既立蘇秦死於齊。
蘇秦之在燕也,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交。
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
燕噲三年,與楚、三晉不勝而還
子之相燕,貴重主斷
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之曰:齊宣王何如
對曰:必不霸。
燕王曰:何也。
對曰:不信其臣。
蘇代欲以燕王以厚任子之也。
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遺蘇代百金,聽其所使。
鹿毛壽請燕王曰:不如以國讓子之。
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許由必不受。
讓天下之名,實不失天下
今王國讓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
是王與堯同行也。
燕王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
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也,其實令啟自取之。
王言屬國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上之子之。
子之南面王事,而老不聽政願為臣,國事皆決子之。
子之三年燕國大亂百姓恫怨
將軍市被太子謀將攻子之。
儲子齊宣王因而伐之,破燕必矣。
王因令人太子平曰:寡人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
寡人之國小,不足先後
雖然,則惟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數聚眾將軍市被公宮,攻子之。
不克將軍市被百姓反攻太子平。
將軍市被死以殉國,搆難數月,死者萬眾
燕人恫怨百姓離意
孟軻齊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
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
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王噲死,齊大勝
燕子之亡。
二年而燕人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收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招賢者,欲將報讎
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
極知燕小,力不足以報。
得賢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敢問以國報讎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
詘指而事之,北面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几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王朝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於君,曰:請求之。
君遣之,三月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
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於是不能期年千里馬至者三。
王誠致士,先從隗始
見事賢於者,又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築宮而師之。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二十八年,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上將軍,與、楚、三晉合謀以伐齊。
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
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齊城之不下者唯獨即墨
史記騶衍如燕,昭王擁篲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
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昭王為隗改築宮師事之。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說苑》蘇子聞之,從周歸燕。
屈景聞之,從楚歸燕。
太平御覽燕昭王千金臺上,以延天下士,謂之黃金臺
戰國策》望諸君獻書燕王曰:臣奉令擊齊,長驅至國。
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
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乎曆室,齊器設於寧臺薊丘植植汶篁
五霸以來,功未有先王者也。
春秋後語》蘇秦鬼谷子學終辭歸
道乏困,行以燕人蠡卜傳食自給,各解臧獲之裘。
文選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
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
漢書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
韓子:宋之愚人寶玉梧臺之側,周客聞而觀焉,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礫同。
戰國策》:秦并趙,北向迎燕。
燕王聞之,使人賀秦王曰:燕王竊聞秦并趙,燕王使使者千金
秦王曰:夫燕無道,吾使趙有之,子何賀。
使者曰:臣聞全趙之時,南鄰為秦,北下曲陽為趙。
趙廣三百里,五十餘年不能勝秦者,國小而地無所取。
今王使趙北并燕,燕趙同力,必不復受命於秦矣。
臣竊為王患之。
秦王以為然,起兵而救燕。
公元前514年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見秦且滅六國,兵已將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乃謂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之。
對曰:秦地天下威脅韓、趙氏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太子曰:然何由
太傅曰:請入圖之。
居之有間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客之。
太傅鞠武諫曰:不可
秦王之暴而積怨於燕,足為寒心
又況聞樊將軍在乎
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
太子急遣樊將軍匈奴滅口
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
樊將軍困窮天下歸身終不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命卒之時也。
太傅更慮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而慮沉,可與之謀也。
太子曰:願因太傅於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諾
出見田光,道太子圖國事於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且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
至其衰也,駑馬先之
太子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雖然不敢以乏國事也。
所善荊軻,可使也。
太子曰:願因先生得交荊軻,可乎。
田光曰:敬諾
則起,趨出
太子送之至門,戒曰:所報,先生言者,國大事也。
先生勿泄也。
田光俛而笑曰:諾。
僂行荊軻,曰: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
太子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
竊不自外,言足下太子,願足下太子於宮
荊軻曰:謹奉教
田光曰: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
太子曰: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
太子也。
為行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
自殺以激荊軻,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已死,明不言也。
自剄而死。
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流涕有頃而後言曰:所請田先生言者欲以大事之謀。
田先生已死,明不泄言,豈之心哉。
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不肖使得至前,願有所道。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
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王者,其意不饜
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數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太原雲中,趙不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
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私計
以為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
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
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
不可,則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大亂,則君臣相疑
其間諸侯得合,其償秦必矣。
上願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
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
駑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然後許諾
於是荊軻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久之荊卿未有行意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遷,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太子
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足下更慮之。
荊軻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在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
樊將軍仰天大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曰:今有一言可以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奈何
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召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乃今聞教
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
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試人,血濡縷,人無不死者
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勇士秦武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
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請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先遣秦武陽
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發,大子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易水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復為羽聲慨慷士皆瞋目,髮盡上衝冠。
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持千金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先言秦王曰:燕王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逆軍吏,願舉國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郡縣,而得奉守先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督亢地圖函封
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
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樊於期之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至陛。
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
秦王:起,取武陽所持圖。
既取圖奉之,秦王發圖,圖窮匕首見。
左手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拔劍,劍長,摻其室
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尺寸之兵。
郎中執兵皆陳於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秦王王卒惶急無以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其所奉藥囊提荊軻秦王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
負劎
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復擊八創
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荊軻也。
於是大怒燕,益發兵詣趙,就王翦軍以伐燕。
十月而拔燕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東保遼東
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計,殺太子丹欲獻之秦。
秦復兵攻之。
五歲而卒滅燕國,而虜燕王喜
兼天下,其後荊軻高漸離擊筑秦皇帝,而以筑擊秦皇帝,為燕報仇不中而死。
風俗通》燕九世稱侯,八世稱公,十世稱王。
史記燕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
公元前209年
史記月表二世元年九月韓廣為趙略地自立燕王
漢書·陳勝列傳趙王武臣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燕地貴人豪桀韓廣曰:楚、趙皆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
將軍立為王。
韓廣曰:母在趙,不可
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
且以楚之強,不敢趙王將相之家。
今趙獨安敢害將軍家乎。
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燕王
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家屬歸之。
張耳列傳韓廣至燕,燕人因立燕王趙王乃與耳、餘北略地燕界,趙王閒出,為燕軍所得,燕囚之,欲與分地
使者往燕,輒殺之以固求地。
耳、餘患之。
廝養卒謝其舍曰:吾為二公說燕,與趙王載歸
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輩皆死,若何以能得王。
乃走燕壁,燕將見之,問曰:知臣何欲
燕將曰:若欲得王耳。
曰:君知張耳陳餘何如人也。
燕將曰:賢人也。
曰:其志何欲
燕將曰:欲得其王耳。
趙卒笑曰:君未知兩人所欲也。
武臣張耳、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
夫臣之與主,豈可同日道哉。
顧其勢初定,且以長少,先立武臣以持趙心。
今趙地已服,兩人亦欲分趙而王,時未可耳。
今君囚趙王,念此兩人,名為求王,實欲燕殺之。
兩人分趙而王。
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左提右挈,而責殺王。
滅燕易矣。
以為然,乃歸趙王養卒為御而歸。
公元前206年
高祖本紀漢元年二月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徙燕王韓廣遼東王,燕將臧荼燕王,都
燕王韓廣不肯遼東秋八月臧荼韓廣,并其地。
公元前202年
五年二月漢王皇帝位。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
九月,虜,詔諸侯王有功者封以為燕王
荊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功最多,請立以為燕王
公元前195年
十二年陳豨降將言反。
燕王盧綰使人陰謀,上使辟陽侯審食其
稱疾,食其言反有端。
春三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詔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
聞與陳豨有謀,吾以為亡有
使人
稱疾不來謀反明矣。
吏民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與去來歸者,赦之,加爵一級
諸侯王可立燕王者,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
夏四月,帝崩,盧綰聞之,遂亡匈奴
公元前200年
高后本紀七年秋九月燕王建薨。
公元前180年
燕王澤傳》文帝元年,徙琅邪王澤燕王
二年,薨,子康王嘉嗣。
九年,薨,子定國嗣。
定國有罪自殺,國除。
儒林傳》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江東馯臂子弓子弓燕周醜子家
韓嬰,燕人,孝文時博士景帝時常山太傅
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
韓生亦以易授人,燕趙好詩,故其易微,惟韓氏自傳之。
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以易徵,待詔殿中司隸校尉
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見涿韓生說易而好之,即更從受焉。
《述異記》漢武帝時廣陽縣
公元前114年
漢書漢武帝元鼎三年夏上谷饑。
公元前110年
漢武故事元封元年,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釋兵須如,帝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公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
圖經趙夔漢武帝時文安縣,好神仙
文安大旱,乃自焚土人感慕,因立祠焉。
公元前80年
漢書·天文志》始元中流星下燕萬載宮,極東去
五行志》昭帝元鳳元年,燕城南門災。
《論衡》燕王旦明光宮,欲入所臥,戶三間盡閉。
使侍者二十人開戶,戶不開。
漢書·五行志》元鳳元年九月,燕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王往視之,鼠舞如故
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
燕剌王旦謀反,將死之兆也。
漢書燕王旦發民會圍,大獵文安縣講士馬。
燕剌王旦謀事不成憂懣置酒萬載宮,會賓客、群臣、妃妾坐飲
赦令到,因迎后姬諸夫人明光殿
立三十八年而誅,國除。
漢書·五行志》昭帝元鳳元年燕王永巷中豕出圂,壞都竈,銜其鬴六七枚,置殿前
劉向以為豕禍也。
燕王旦謀逆,竈者,生養之本,豕而敗竈,陳鬴於庭,鬴、竈將不用宮室將廢辱也。
燕王不改,卒伏其辜。
前漢紀》:是時天大雨,虹下,屬燕王宮中井水皆竭。
黃鼠燕王殿前端門中,視之不去,一日一夜死者數千。
殿上戶自閉,不可開。
廁中豕群出,壞竈,銜釜六七枚,置殿門前。
烏鵲自𩰚宮中,烏死。
天火燒燕南城門,大風宮城樓,拔樹木。
流星墜地
公元24年
後漢書更始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薊,故廣陽王劉接起兵薊中以應郎。
後漢紀》更始二年正月,公〈謂世祖到薊,王郎購公十萬戶,薊中驚恐,言郎使者方至太守以下皆出城迎公。
官屬議,耿弇曰:今兵從南方來,不可南行
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公邑人也。
發此兩郡控弦強弩萬騎所向無前邯鄲不足平也。
公曰:卿言善。
時公官屬盡南方人,莫有欲北者,公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
公元23年
王昌傳》一名郎趙國邯鄲人也。
素為卜相工,明星歷,常以為河北天子氣
時趙繆王子好奇,數任俠於趙、魏間,多通豪猾,而與之親善
初,王莽篡位長安中或自稱帝子子輿者,殺之。
緣是詐稱子輿云,林等乃與趙國大豪李育張參通謀共立
人間赤眉渡河,林等因宣言赤眉當立劉子輿,以觀眾心,百姓多信之。
更始元年十二月,林等遂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城,止于王宮,立天子,林為丞相李育大司馬張參大將軍分遣將帥徇下幽、冀,移檄州郡趙國以北,遼東西,皆從風而靡
明年光武自薊得檄,南走信都發兵郡縣進軍邯鄲
後漢·銚期傳》銚期從徇薊,時王檄書到薊,薊中起兵
光武趣駕出,百姓聚觀,諠呼滿道,遮路得行
騎馬奮戟,瞋目大呼左右曰:䟆。
眾皆披靡
及至城門,門已閉,攻之得出
後漢·耿弇傳》耿弇光武北至,會薊亂,光武南馳
官屬分散昌平,與景丹寇恂漁陽合軍南定涿郡,遂及光武於廣阿。
光武邯鄲宮,入,造床下,請歸幽州發兵
光武乃拜大將軍,與吳漢北幽州十郡兵,引而南追尤來大槍五幡於元氏。
光武軍敗,還壁范陽,賊退,從追至容城廣陽安次,連戰破之。
光武還薊,復遣與十三將軍追賊至潞東,及平谷,再戰,遂窮追於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至浚靡而還
東觀漢記》:上既破邯鄲,誅王,召鄧禹宿夜,語曰:欲北發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
曰:吳漢可,其人勇鷙智謀,諸將鮮能及者。
於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苗曾。
上以知人
上破賊入漁陽,諸將上尊號,上不許
曹掾張祉言:俗以為燕人愚,方定大事,反為愚人相守,非計也。
上大笑。
後漢書·五行志》建武中漁陽太守彭寵徵書,至明日潞縣火災城中,飛出城外,燔千餘家。
後漢書彭寵朱浮於薊,帝使遊擊將軍鄧隆救薊。
隆軍潞南,雍奴
公元27年
三年三月彭寵薊城自立燕王
公元29年
五年二月彭寵為其蒼頭所殺,漁陽平
公元39年
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十五年,徙鴈門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居庸關以東。
後漢書上谷太守任興欲誅赤沙烏桓烏桓怨恨謀反
鄧訓黎陽營兵狐奴,以防其變。
撫綏邊民,為幽部所歸
公元118年
後漢書·鮮卑傳》安帝元初五年,冬鮮卑上谷,攻居庸關
延光元年,復寇居庸
公元122年
後漢書安帝延光元年,初置漁陽營兵
公元125年
後漢書·五行志》漢安帝延光四年,秋七月乙丑漁陽城門樓災。
後漢·文苑傳》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祖餞蔡邕等賦詩,高彪獨作箴,美其文,以為莫尚也。
三國志》光和中漁陽張純誘遼西烏丸丘力居等叛,劫掠薊中
九州春秋張純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
後漢書朝廷劉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拜幽州
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
出塞勸督農植,開上谷朝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青徐士庶避難者百萬餘口。
謝承後漢書劉虞幽州刺史常著氈裘
王沉《魏書》劉虞幽州清靜儉約,以禮義化民
靈帝時南宮災,吏遷補州郡者皆責助治宮錢,或一千萬,或二千萬。
富者以私財辦,或發民錢以備之,貧而清慎無以充調,或至自殺
靈帝清貧,特不使出錢
漢末英雄記》幽州不登,人以椹為糧,穀一石十萬錢。
公孫伯圭開置屯田稍稍得給。
《續漢書陽球幽州從事部分邊塞職事修理
《吳書》:是時有四星會於箕尾韓馥稱讖云:神人將在燕。
分謂虞當代立。
虞以國有正統非人所宜言,固辭不許
後漢書公孫瓚與虞相忤,及袁紹戰於界橋,軍敗還薊。
三國志》大城東南築小城,與虞相近,稍相恨望
虞懼為變,遂舉兵襲
魏氏春秋部曲放散在外,自懼敗,掘東城門,欲走。
虞兵無部伍,不習戰,又愛民屋,敕令勿燒,故放火,因以精銳衝突,虞大潰,奔居庸城。
公孫瓚本傳劉虞官屬北奔居庸公孫瓚攻拔居庸生擒劉虞
後漢書破禽劉虞,盡有幽州之地。
漢末英雄記》劉虞見殺,故常山相孫瑾張逸張瓚忠義奮發相與,罵公孫瓚極口然後同死。
三國志》先主劉璋會涪,時張裕從事侍坐
其人饒鬚,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諸毛也。
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
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
先主無鬚,故以此及之。
後漢書張純烏桓丘力居等入寇公孫瓚追擊,戰於屬國石門,大破之。
公元192年
三國志注》簡雍涿郡人本姓耿幽州語譌耿為簡。
後漢書盧植初平三年卒,臨困,敕其子儉葬土穴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
建安中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將盧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
鄭喪子產仲尼隕涕
孤到此州,嘉其餘風。
春秋之義,賢者之後,宜有殊禮。
亟遣丞掾除其墳墓,存其子孫,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公元205年
《魏志·太祖紀》建安十年三郡烏丸鮮于輔獷平
八月,公渡河獷平烏丸奔走出塞
三國志》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漢民合十萬戶。
遼西單于蹋頓尤彊,公將征之,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鹵渠。
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三國志》公孫瓚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率州兵欲報,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共推烏丸司馬
招誘烏丸鮮卑,得數萬人,與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大破之,斬丹。
三國志》田疇自選家客二十騎上西關出塞北山直趨朔方
田疇傳》:疇得北歸,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養父母。
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
疇謂其父老曰:諸君不以不肖,遠來相就,眾成都邑,而莫相統一,恐非久安之道。
推擇其賢長者以為之主。
皆曰:善。
因僉推疇,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餘條
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與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眾。
眾皆便之,故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
三國志》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東南籬上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童童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
〈涿人李定此家必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
公元288年
《晉書》武帝太康九年幽州有死牛頭語。
有犬鼻,行地三百餘步。
公元290年
惠帝永熙元年,秋八月上谷地陷裂水泉湧出
人有死者大饑
居庸地坼,廣三十六丈,長八十四丈,大水湧出
公元294年
元康四年二月八月上谷地震,水出,殺百餘人
永康元年四月張華第舍飈風起,飛繒,折木六七。
永寧元年幽州旱。
公元306年
光熙元年五月范陽國地燃,可以爨。
公元310年
懷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草木牛馬毛鬣皆盡。
晉成都王穎密使右司馬和演王浚於是期游薊城清泉水上
薊城西行二道從一道,欲合鹵簿因而圖之。
值天暴雨兵器霑濕不果而還
王浚幽州刺史,謠曰:幽州城門似藏戶中有伏尸王彭祖
冊府元龜:許猛為幽州刺史素服霍原之名。
將詣之,主簿當車諫,不可
出界,猛歎恨而止。
山居積年門徒百數燕王月致羊酒
《晉書》霍原字休明燕國廣陽人
元康末王褒等俱以賢良徵,累下州郡,以禮發遣,皆不到
王浚稱制謀僭,使人問之,原不答,心銜之。
時有謠曰:天子何許
近在豆田中。
以豆為霍,收斬之,懸其首。
諸生悲哭,夜竊尸共埋殯之。
石勒將圖,引王子春問之,對曰:幽州怪特甚,聞者莫不為寒心曾無懼容,亡期至矣。
撫几笑曰:王彭祖真可禽也。
於是輕騎幽州,至叱門開門
先驅牛羊千頭聲言上禮,實欲填諸街巷,使兵不得發。
升其廳事,命甲士驛送襄國市斬之。
《燕書》高翔說燕高祖曰:自王公政錯,士人失望襁負歸公者動以萬計
今王敗歿,而福星尾箕,其兆可見矣。
晉室雖衰,人心未變,宜遣貢使江東,示有所尊,然後義聲以掃不庭可以有辭天下
高祖深納焉。
郡國志》石勒每破一州必簡別衣冠,號為君子城
洎平幽州,擢荀綽裴憲等還襄國,經此俗訛為箕子城。
《晉書》鮮卑段遼,遣從弟屈雪〈或作雲〉幽州刺史李孟退奔易京。
石季龍以支雄為龍驤大將軍姚弋仲冠軍將軍,統步騎十萬為前鋒,伐遼。
眾次金臺,支雄長驅入,遼四十餘城並降於季龍
支雄攻安次,斬其部大夫那樓奇。
遼懼,奔密雲山。
季龍將軍郭泰等追及之,戰於密雲
單馬竄險,遣子乞特真送表及名馬季龍納之。
幽州刺史段匹殫,數遣信劉琨同獎王室
由是率眾赴之,從飛狐
共討石勒匹磾大都督,插血載書,檄諸方守俱集襄國
進屯固安,以俟眾軍
《晉書載記石勒既克薊城,問棗嵩曰:幽州人士,誰最可者
嵩曰:燕國劉翰德素長者北平無終陽裕幹事之才。
方欲任之微服潛遁
《廣古今五行志》慕容廆初有赭白馬,常自乘之。
既為石虎所圍,力弱,分將危陷,棄眾將逃,以此馬奔而鞲之。
馬見鞍輒蹄齧不得近,乃止。
俄而鄴使至,石虎國有難,旋歸
趙書石勒幽州大道滹沱河造浮橋植行五十里,置行宮
《燕書》周存字道名漁陽人
王彭祖叛,母遇寇離失,時所在分崩州郡隔異冒難相求,自河以北無不周遍
復傳母在昌黎燕之所統,高祖,客之,為置酒於坐,問失母來幾年,相見當識否。
言未止,涕泗覆面,尋聲而對,辭甚悲酸
高祖為之動容
由是恩遇倍加
停期不得母問,將辭歸
高祖意欲之而未顯也,對曰:老母未審存亡小弟無所依倚寢食不敢廢于心。
徐庶方寸以求辭,今披肝表情,願明公恕之。
高祖矜之,聽去。
《魏書·莫含傳》劉琨從事穆帝代王,求于琨入代,參國官
五縣之民于陘南,獨留
甚為穆帝所重,常參軍大謀
卒于左將軍關中侯
故宅乾川南,世稱莫含壁,或音訛,謂之莫回城云。
《晉書》慕容皝以段遼屢為邊患,遣將軍宋回稱藩石季龍,請師討遼。
季龍總眾而至。
及徐無,遼奔密雲山。
季龍進入令支,怒不會師也,進軍擊之,子恪率騎二千,晨出
季龍諸軍驚擾棄甲而遁。
段遼遣使詐降季龍,請兵應接
季龍遣將麻秋率眾迎遼,恪伏精騎七千于密雲山大敗之,獲其司馬陽裕將軍鮮于亮,擁段遼及其部眾以歸。
公元416年
北魏太宗泰常元年十月范陽郡上言木連理
世祖神麚元年二月甘露降于范陽郡
公元428年
十六國春秋慕容儁觀兵近郊,見甘棠於道,周從者不識
曰:此詩所謂甘棠
甘者,味之主也;木者,之行也。
五德屬仁,五行主土施生,味以養物,色又赤者,將有赫赫之慶於中土
吾謂國家之盛,此其徵也。
傳曰:升高能賦可以大夫
群司亦各書其志,吾將覽焉。
於是內外臣僚並上甘棠頌
冊府元龜慕容儁既即偽位,追尊父皝為太祖文皇帝,於范陽燕郡構皝廟,以護軍平熙領將作大匠監造焉。
公元350年
通鑑晉穆帝永和六年二月燕王儁使慕容霸將兵伐趙。
霸軍至井陘,趙征東將軍鄧恆惶怖,焚倉庫,棄安樂遁去,與幽州刺史王午共保薊。
河南都尉孫泳急入安樂撲滅餘火,籍其穀帛,霸收安樂北平兵糧,與會臨渠。
《神僧傳佛圖澄嘗與石虎共升中臺,澄忽驚曰:幽州火災
乃取酒噀之,久而笑曰:救已得矣。
遣驗,幽州云:爾日火從四門起,西南黑雲來驟,雨滅之,雨亦頗有酒氣。
水經注東掖門下,舊慕容儁銅馬象處。
慕容廆駿馬赭白有奇逸力,至光壽元年四十九歲矣,而駿逸不虧
儁奇之,比鮑氏驄,命鑄銅以圖其象,親為銘贊,鐫頌其旁,象成而馬死矣。
《晉書》建節將軍徐巖叛,驅掠四千餘人北至幽州
慕容垂敕其將平規曰:但固守,勿戰。
吾當自討之。
違令拒戰,為巖所敗,乘勝,掠千餘戶而去。
公元396年
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八月,魏主珪大舉伐燕,南出馬邑,踰句注別遣將軍封真等從東道出軍,都襲燕幽州
《晉書》慕容寶聞魏來伐,使慕容會率幽并之眾赴中山
太子策及慕容農、慕容隆等迎會於薊,會迎於薊南。
分其兵給農、隆,幽平之士皆懷會威德,不樂去之,咸請曰:清河王天資神武權略過人,臣等與之誓同生死,願陛下皇太子諸王止駕薊宮,使王統臣等進解京師之圍。
北史慕容寶龍城,垂舅蘭汗拒之,寶南走,奔薊。
復遣迎,還龍城殺之。
公元398年
《魏書·道武帝紀》天興元年,秋七月漁陽群盜庫官韜聚黨為寇,詔冠軍將軍王建討平之。
公元422年
《魏書·靈徵志》太宗泰常七年九月溫泉出於涿鹿,人有風寒之疾飲者多愈。
公元434年
世祖延和三年九月上谷郡上言木連理
公元438年
太延四年十一月幽州地震。
公元472年
高祖延興二年四月幽州白鵲
三郡記》後魏延興初文安縣孫願捕魚於五渠水,有群魚自西來,共以柴塞之。
忽有人謂曰:須臾當得大魚,若欲多求,宜勿殺也。
下網,果得大魚,狀如鯉而頭大殺食之。
風雨晝昏,唯聞飛鳥聲。
風息雨霽有人乘船至云,見群魚無數飛入於海,遂不復漁矣。
因呼入海之處為飛魚口也。
公元475年
《魏書》延興五年正月白雉見於上谷郡
《魏書》裴延儁轉平北將軍幽州刺史
范陽郡有舊督亢渠,徑五十里;漁陽燕郡有故戾陵諸堰,廣袤三十里。
皆廢毀多時,莫能修復
時水不調,民多饑餒,延儁謂疏通舊跡勢必可成,乃表求營造
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隨力分督,未幾而就。
溉田百萬餘畝,為利十倍百姓至今賴之。
北史盧宗道麤率,將赴營州,於督亢城坡,大集鄉人,殺牛聚會
有一舊門人,醉言疏失宗道令沈之於水。
後坐酷濫除名
公元476年
盧文偉營理,家貧儉,因此致富
北方之將亂,文偉稻穀范陽城,多所賑贍,彌為鄉里所歸
及韓樓據薊城文偉鄉閭范陽
樓平,除范陽太守
鬟剔奇:魏承明元年九月幽州民齊淵家社樹結實既成一朝盡落,茂葉復生
七日之中,蔚如春秋
承明元年上谷郡民獻玉印,上有蛟龍文。
《魏書》盧道將燕郡太守下車樂毅霍原之墓而為之立祠
北史盧景裕字仲孺小字白頭專經為學,居巨馬河,將一老婢作食,妻子自隨從。
公元484年
太和八年正月上谷郡惠化醴泉湧。
公元499年
冊府元龜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幽州王惠聚眾反,自稱明法皇帝
刺史李肅捕斬之。
公元500年
世宗景明元年二月癸巳幽州暴風,殺一百六十一人
公元503年
四年九月幽州暴風拔樹發屋
公元514年
北史宣武帝延昌三年十一月幽州沙門劉僧紹聚眾反,自號淨居國明法王
州郡捕斬之。
公元525年
孝明帝孝昌元年八月杜洛周反於上谷
二年十一月攻陷幽州
公元526年
孝昌二年幽州迺縣地熱
公元528年
孝莊帝永安元年爾朱榮葛榮遺黨韓樓復據幽州反。
二年九月大都督侯深破韓樓於薊,斬之。
《魏書》常景府錄事參軍裴智成發范陽三長之兵以守白都督元譚居庸下口
俄而安州石離、冗城、斛鹽三戍兵反,結杜洛周,有眾二萬餘落,自岍赴賊。
別將崔仲哲等截軍都關以待之仲哲戰沒,洛周自外應之,腹背受敵大敗
北史尉長命太安狄那人參神武起兵,破爾朱氏於韓陵,拜安南將軍,以幽州刺史督安、平二州
多聚斂,然以恩撫,人少得安集。
三國典略》東魏張亮薛琡善,山上持絲,寤而告,且占之曰:山上絲是幽字,君必為幽州乎。
後果如之。
北史盧昌衡字子均小字龍子
沉靖有才識,風神澹雅容止可法。
博涉經史,工草行書。
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稱英妙昌衡與之俱被推重
幽州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
北史范陽祖瑩八歲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小兒
孝文聞之,召入,令誦五經章句并陳大義:帝戲盧昶曰:昔流其工于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
對:當是才為世生。
談藪京兆杜公瞻盛邀陽玠,過宅,酒酣嘲謔蘭陵蕭詡謂玠曰:流共工幽州易北,恐非樂土
玠曰:放驩兜崇山江南,豈是勝地
錄尚書晉昌王唐邕問諸省官曰:卿等宜道本寶物
定州人以綾綺為寶,徐州人以魚鹽為寶,及至玠,曰:卿幽州人,以何物為寶。
答曰:刺史嚴明文武奉法,此幽州之寶也。
媿色
公元559年
北齊文宣帝天保十年幽州大蝗
《隋書·食貨志》齊孝昭皇建中平州刺史建議幽州督亢舊陂,長城左右營屯,歲收數十萬石,北境得以周贍
公元578年
後周書》周宣政元年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聚眾,據范陽反。
宇文神舉率兵擒之。
齊黃門侍郎盧思道亦在反中,賊見獲解衣伏法神舉素欽其才名,乃釋而禮之,即令草露布。
公元588年
隋文帝開皇八年四月幽州人家白楊木懸竈上,積十餘年,忽生三條,皆長三尺,餘甚鮮茂
公元608年
《隋書》大業四年春正月,詔發河北諸軍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公元609年
五年,燕、代諸郡饑。
公元611年
通鑑七年二月,帝自江都行幸涿郡御龍渡河,入永濟渠
夏四月車駕涿郡之臨朔宮。
唐書·方技傳》煬帝涿郡王遠知見於臨朔宮,執弟子禮,咨質仙事。
通鑑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
河洛記》大業七年以後,初有遼東之役,又發丁壯驍果,又送驢馬涿郡,又發黃牽船滄海,又發五穀雜種牛皮、鐵、炭,飛輓千里
通典大業七年,征高麗煬帝遣諸將,於薊城桑乾河上築社、稷二壇,帝齋于臨朔宮懷荒殿。
通鑑:帝伐高麗器械資儲皆積於涿郡
涿郡人物殷阜屯兵數萬。
又臨朔宮多珍寶,諸賊競來侵掠留守虎賁郎將趙什住等不能拒,惟雲陽羅藝獨出戰,前後破賊甚眾。
什住等陰忌之,宣言激其眾曰:吾輩討賊有功城中倉庫山積,制在留守之官莫肯散施濟貧乏,將何以士眾
憤怒,軍還,郡丞出城候因執之,陳兵而入。
什住等懼,皆聽命,乃發庫物以賜戰士開倉廩以賑貧乏
不同己者,自稱幽州總管
公元612年
八年春正月四方兵皆集涿郡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宜社於南桑乾水上,類上,帝於臨朔宮祭馬,祖於薊城北。
公元613年
《隋書》九年春正月,徵天下兵,募力為驍果,集涿郡
通鑑綱目:帝自將高麗
上谷賊帥王須拔自號漫天擁眾萬入幽州中流矢而死。
亞將魏刀兒代領其眾,自號歷山飛竇建德襲破之,盡併其地。
《舊唐書列傳建德使大將軍高士興抗禦羅藝兵,進圍幽州,攻之不克退軍籠火城,為所襲,士興大潰。
九月建德自帥師圍幽州出兵與戰,大破之,斬首千二百級。
兵頻勝而驕,進襲其營,建德列陣營中,填塹而出,擊敗之。
建德薄其城,不克,遂歸洺州
羅藝幽州,為竇建德所圍,告急高開道,乃率二千騎援之。
建德懼其驍銳於是引去
幽州大饑開道許給老弱就食開道厚遇之。
甚悅,不以為虞,乃發兵三千人車數百乘驢馬千餘匹,請粟開道
悉留之,北留突厥告絕
公元614年
十年幽州大蝗
公元1113年
冥報記》幽州沙門知苑精練學識隋大業中幽州西由鑿巖為石室,摩四壁寫經
又取方石,別更摩寫,藏諸室內
一室滿,即以石塞門,鎔鐵固之。
煬帝涿郡,內史侍郎蕭瑀皇后弟也,性篤信佛法,以其事白后
后施絹千匹賜絹五百匹。
朝野聞之,爭共捨施,故苑得成功
苑常以役匠既多,道路奔湊,欲於巖前木佛堂,并食堂,寢而念木瓦難辦。
一夜暴雷震電
明旦,既晴,見山下有大木數千為水漂積于道次道俗驚駭,不知來處
苑乃使匠擇取其木,餘分邑里。
邑里喜悅,助造堂宇
頃之畢成,苑所造石經已滿七室,以貞觀十三年卒。
弟子繼其功焉。
《隋圖經智泉寺僧靜琬見白帶山有石室,遂發心書經十二部,刊石為碑
公元618年
《舊唐書列傳武德元年高開道漁陽郡,有馬數千匹,眾且萬人自立燕王,都漁陽
公元619年
新唐書列傳張道源撫輯山東,諭藝降。
武德二年,乃奉表以地歸,詔封燕王
公元644年
貞觀十八年七月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契丹奚以伐高麗
十一月張亮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馬周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伐高麗
公元645年
《舊唐書貞觀十九年夏四月誓師幽州城南,因大饗六軍以遣之。
七月進軍安市城。
至九月不克,乃班師
十一月,幸幽州大饗還師
公元662年
冥報拾遺張亮幽州都督,於智泉禮拜,見一大像,相好圓滿,遂別供養
霹靂,其堂柱迸木,擊額角不甚傷。
就事禮像,額見有破處,事在冥報記。
貞觀中,其像忽然繞頸有痕跡,大如線焉,時人以為不祥
未幾果以罪被誅,其痕于今見在
幽州漁陽縣無終戍城內有百許家,龍朔二年,夏四月戍城火災門樓人家屋宇並為煨燼,惟二精舍及浮圖佛龕上紙簾、蘧蒢等,但有佛像,不延燎時人者莫嗟異
冊府元龜:裴行方檢校幽州都督,引蘆溝水,廣開稻田千頃百姓賴以豐給
乾封五年,置無終縣
《舊唐書則天時,侍御史桓彥範受詔于河北斷塞居庸岳嶺五迴等路,以備突厥
舊志狄仁傑初令昌平,境多虎,邑有老媼入山樵,虎噬焉。
媼待子為命,痛子噬於虎,乃控之公。
公為檄山神,約日驅虎訊。
至期,群虎交集,公曰:若不皆噬媼子也,惟噬者留,否則去。
一虎獨留,公曰:食人子罪無赦對眾殺之。
或又云:虎有哀號狀。
公曰:意欲得貸乎。
媼無養,若能養則貸。
虎首肯,公從之。
虎日遺媼獐鹿之屬,媼以得養
及死,虎負之野,覆以土,乃去。
昌平羊城有物,能幻禍福居民祠之,不祠且災。
歲必祭,祭必以童男,弗敢恤也。
狄仁傑為令,廉知其事,獨往詣,則一白羊耳。
拔所佩劍斬之,輒化為龍氣飛去。
因毀其祠,民不復祭,終亦不復有災。
公元706年
《唐會要神龍二年滄州刺史姜師度蘇州之北漲水為溝,以備契丹、奚之入寇
又約舊渠,傍海穿漕,號為平鹵渠,以避海難
通糧至今賴焉。
大唐新語司農卿姜師度明於川途善於溝洫,嘗於薊北約魏帝舊渠,傍海新創,號曰平鹵渠,以避海難糧運利焉。
太史令孝忠明於乾象京師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闚天,姜師度一心看地
言其思穿鑿之利也。
通鑑注》經略軍在幽州城內,兵三萬人
威武軍檀州城內,兵萬人
清㝏軍在媯州城內,兵萬人
靜塞軍在薊城內,兵萬六千人
公元713年
唐睿宗先天二年幽州饑。
公元714年
唐開元二年七月三河縣蝗。
公元733年
《舊唐書開元二十一年張守珪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
契丹及奚連年邊患趙含章薛楚玉前後幽州長史,竟不能拒。
守珪到官,頻出擊之,每戰皆捷。
契丹別帥李過折斬首領屈剌、衙官可突干,率眾以降
守珪出師紫蒙川,大閱軍實讌賞將士
二十三年春守珪東都獻捷會籍田禮酺宴,便為守珪飲至上賦詩以褒美之。
詔於幽州立碑紀功賞。
公元735年
朝野僉載》孫佺幽州都督五月北征,李處郁諫曰:五月南方火,北方水,火入水必滅,且飧若入咽,百無一全
不從,果沒八萬人
山東謂溫飯為飧,幽州北並為燕地,故云。
朝野僉載》之入賊也,薛訥與之書曰:季月不可入賊,大凶也。
曰:六月宣王北伐何所知。
出軍日有白虹垂頭軍門,其夜大星落營內兵將無敢言者
軍行後,幽州界內烏鴉鴟鳶並失,皆隨軍去,經二旬而軍沒,烏、鳶食其肉焉。
《舊唐書列傳張守珪以功加游擊將軍,再轉幽州良社府,果毅
盧齊卿幽州刺史,深禮遇之,嘗共榻而坐,謂曰:足下數年外必節度幽、涼,為國良將
方以子孫相託豈得寮屬常禮相期耶。
牛氏紀聞》唐張守珪之鎮范陽檀州密雲有女年十七,姿色絕人
女病踰年,醫不愈。
密雲北山中有道者,衣黃衣,在山數百年,稱有道術。
令自至山請之,道者既至,與之方,女病立已。
令喜,厚其貨財
月餘,女夜臥有人與之寢而私焉。
其人每至,女則昏魘,及明人去,女復如常
如是數夕,女懼,告母。
母以告令,乃移床近己,夜而伺之,覺床動,掩焉,擒一人,遽命燈至,乃北山道者
令縛而訊之,道者泣曰:吾命當終,被惑乃爾
吾居北山六百餘載未嘗人間
吾今垂千歲矣,昨蒙君殷勤所以到縣。
及見公女,意大悅之,自抑不可於是往來
有道術,常晝夜能隱其形,所以家人莫見
今遇此厄,夫復何言。
令竟殺之。
宣室志》:唐師夜光薊門人,少聰敏雅尚浮屠氏,遂為僧,居本郡
十年,盡通內典
又有沙門達者,家甚富,貪夜光之學,因與為友。
是時元宗神仙釋氏窮索名僧方士,而夜光迫於貧,不得西去,心常怏怏
達知之,因以錢七十萬資其行,且謂夜光曰:師之學藝材用必為明天子首拔,沐浴恩渥,可翹足而待
當是時必有擁篲子門,幸無忘半面之舊
夜光謝曰:幸師厚貺得遂西上,倘為君之五品,則可報師之惠矣。
夜光長安,因賂九仙公主左右得以溫泉內臣碩學十輩方士議論
夜光在選,演暢元奧,發揮疑義,群僧無敢比者
上奇其辨,詔賜銀印、朱綬,拜四門博士日侍左右,賜甲第金錢、繒綵以千數
時為幸臣
達遂薊門長安訪之,夜光聞,以為收債於己,甚不懌
惠達悟其旨,因告去。
既已北歸月餘夜光恐其再來,即密書薊門張廷珪:近者惠達師至輦下誣公繕完兵革,將為逆謀,人亦頗有知者。
以公之忠,天下莫不聞積毀銷金不可不戒
廷珪驚怒,即召惠達鞭殺之。
後數日,夜光忽見惠達來庭中,謂曰:我以七十萬資汝西上奈何誣謗,使我冤死
何負我之深也。
言訖遂躍而上捽拽夜光久之乃亡所見
師氏家僮咸見之。
後數日,夜光卒。
《唐書本紀》:平盧節度使安祿山范陽節度
公元744年
天寶三載五星聚箕尾熒惑先至而又先退,適當燕分。
唐書列傳安祿山築壘范陽城北,號雄武城,峙兵積穀
安祿山事蹟祿山范陽,築雄武城外示禦寇,內貯兵器
同羅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為己子,又畜單于護真戰馬萬匹牛羊五萬餘頭。
公元754年
十三年秋八月北燕地屢震。
明皇雜錄李遐周有道術,唐開元中嘗召入禁中,後求出,住元都觀
天寶末祿山跋扈遠近憂之,而上未悟。
一旦遐周隱去,不知所之,但于所居壁上題詩三章,其末篇云:燕市人皆去,函關不歸
若逢山下鬼,環上繫羅衣
燕市人皆去者,祿山悉幽、薊之聚而起也;函關不歸者,哥舒翰潼關之敗,匹馬不還也;若逢山下鬼者,馬嵬驛名也;環上繫羅衣者,貴妃小字玉環馬嵬高力士羅巾縊之也。
其先見皆類此
唐書天寶中安祿山范陽入覲,貢白玉簫管數百,陳于梨園
明皇雜錄塞外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衣以文繡,絡以金鈴,飾其鬣間,雜以珠玉奏曲領杯,圉人引諸馬,奮首鼓尾縱橫應節
又施三層板床舞馬于上,旋轉如飛。
或命壯士舉榻,馬舞榻上樂工數十人立于前後左右皆衣淡黃衫、文玉帶,必求年少而姿白美秀者。
津陽門詩注》舞馬紈綺而被鈴鐸驤首奮鬣舉趾翹尾,變態動容,皆中音律。
安祿山將數匹以歸而私習之,其後田承嗣代安,有存者,一旦干廐上聞鼓聲頓挫其舞,廐人惡之,舉篲以擊之,其馬尚謂怒未妍妙,因更奮擊宛轉曲盡其態。
廝恐,以告承嗣以為妖,遂戮之。
舞馬自此絕矣。
薊門紀亂》史思明僭位范陽建元順天,國號大燕。
六月,於開元寺造塔,改寺名為順天
公元757年
《舊唐書至德二載正月李忠臣步卒三千自雍奴為葦筏過海。
薊門紀亂》史朝義思明僭位,以偽太常卿李懷仙范陽節度使懷仙薊縣節度院。
《集異志唐元宗時童謠曰:燕燕上天上天女兒鋪白氈,氈上有千錢
幽州又有謠曰:舊來誇載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裏,清水河邊見契丹
其後祿山反。
公元763年
通鑑廣德元年李懷仙中使駱奉仙請降,遣兵馬使李抱忠將兵鎮范陽縣朝義范陽不得入。
廣德元年史朝義廣陽郡,不受。
北取潞縣漁陽,擬投兩蕃
至渝關,懷仙使使招回,卻至漁陽過從潞縣,至幽州城東阿門外,於醫無閭神廟中被絞縊死。
李懷仙以聞。
辨疑志》幽州石老者賣藥為業,年八十,忽腹大,十餘日不食,惟飲水而已,其疾猶扶持而行。
比明,其子號泣,呼四鄰云:適來有兩白鶴入吾父室中,吾父亦化為白鶴同飛去矣。
遂指雲中白鶴,擗地號呼,人異而觀之,皆焚香禮拜
節度使李懷仙兵馬使朱希來驗,見室中有穿紙格出入處,遍問邑人四鄰皆言石老化為白鶴飛去,翔翥雲間
節度使賜絹一百疋,米一百石,與石老子家
遠近石老得仙太乙宮道士常著仙傳備載石老升仙事。
月餘,其子與鄰人爭𩰚,官中訊鞫,乃為分不平,云:石老病久,其夕奄忽將終。
其子以木貫大石,縛父屍沉于桑乾河水妄指雲中白鶴是父
州縣復差檢驗所說水處澇漉得屍,懷仙杖殺其子。
《唐詩紀事朱滔括兵不擇士族,悉令赴軍,自閱于毬場
士子容止可觀進趨閑雅召問之,曰:所業者何。
曰:學為詩。
問有妻否,曰:有。
即令作寄內詩,援筆立成,辭曰:握筆題詩易,征戍難。
慣從鴛被暖,怯向鴈門寒。
瘦盡寬衣帶,啼多漬枕檀
試留青黛著,回日畫眉看。
又令代妻作答,曰: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
胡麻好種無人種,合是歸時底不歸
遺以束帛放歸
鶴林玉露盧景亮言:足食足兵,而人才足用則天下不難理矣。
著論曰三足記。
樂書唐德宗朝有將尉遲青,素善觱篥,時幽州有王麻奴河北推為第一手
後訪尉遲令,于高般涉調中吹勒部羝曲。
曲終,尉遲頷頤而已,謂麻奴曰:何必高般涉也。
自取銀字管,于般涉調中吹之麻奴拱聽愧謝曰:自此不復言音律矣。
公元前102年
前定錄》沙門道昭出家,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將來之事。
初若隱晦,後皆明驗
嘗有客張氏,不記名,僧謂曰:君慎不可食祿范陽四月八日得疾,當不可救
其年張赴選,授虢州盧氏縣
到任兩日而卒,果四月八日也。
人方范陽盧氏望云
圖畫見聞志》胡瓌范陽人,工畫蕃馬,雖繁富細巧用筆清勁至于穹廬什器射獵生死物,靡不精奇
畫駝馬騣尾、人衣毛毳,以狼毫筆疏渲之,取其纖健也。
陰山七騎下程控馬射雕等圖傳於世。
子虔有父風。
公元771年
唐代宗大曆六年春三月,旱,斗米千錢
公元780年
德宗建中元年易水溢,高丈餘,苗稼蕩盡。
雲仙散錄》漁陽白檀幡剎日中有影,月中無影,不知何故因號怯夜幡
《悅生隨抄》張藏英涿州范陽人,自言唐相嘉貞之後
唐末之亂也,藏英舉族數十口悉為賊孫居道所害,時藏英年十六,僅以身免。
逢孫居道於幽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為吏所執。
節帥趙德鈞壯之,捨而不問,以備牙職
藏英後聞居道避地關南,乃求為關南都巡檢使,使至,則微服攜鐵撾匿孫居道舍側,伺其出,擊之仆於地,囓其耳,噉之。
遂擒歸,設父母位,陳酒肴,縛孫居道於前,數其罪,號泣鞭之,臠其肉。
三日,剖取其心肝以祭。
官首服,官為上請而釋之,燕薊目為報讎張孝子
公元792年
德宗貞元八年幽州平地水深二丈
公元806年
憲宗元和元年夏幽州大水
公元827年
玉泉子:劉蕡楊嗣復門生也。
登科記寶曆三年楊嗣復三十五人裴休等,時第十九,賦齊魯會于夾谷,賦晦日與同昆明池泛舟詩,及第,策直言
中官嫉怒仇士良嗣復曰:奈何國家科第放此風漢耶。
嗣復懼曰:昔與及第時,猶未風耳
公元838年
文宗開成三年夏幽州蝗。
《舊唐書列傳張仲武少業左氏春秋,擲筆為薊北雄武軍使
張仲武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回鶻擾邊,東逼漁陽
仲武大破之,前後其侯王貴千餘人,降三萬人
表請於薊北立聖功銘,敕李德裕為之文。
五代史劉守光兵攻之。
守光元行欽牧馬山後,聞守光見圍,即率所牧馬赴援,而麾下兵叛于道,推行欽幽州留後
公元891年
昭宗大順二年六月幽州市樓災,延及百步
通鑑張仲武幽州遣軍吏吳仲舒奏狀,言幽州糧食皆在媯州北邊七鎮,萬一未能入,則據居庸關,絕其糧道幽州自困矣。
北夢瑣言劉仁恭微時,曾夢佛幡手指飛出,占曰:君年四十五必有旌幢之貴。
如其說,果為幽州帥焉。
唐書劉仁恭倚燕強且遠,無所憚,意自滿
方士若訥學長年,築館大安山掠子充之
又招浮屠講法,以堇土為錢,斂真錢,穴山藏之,殺匠滅口
南方,自擷山為號山曰大恩,以邀利
五代史仁恭幸世多故,驕于富貴築宮大安山,選燕美女其中
又與道士鍊丹藥,冀可不死。
令燕人用墐土為錢,悉斂銅錢,鑿山而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知其處。
通鑑仁恭幽州城不固,築館大安山,曰:此山四面懸絕可以少制眾。
棟宇莊麗,擬于帝者。
公元907年
五代史仁恭愛妾羅氏,其子守光烝之,仁恭怒,笞守光,逐之。
梁開平元年,遣李思安仁恭仁恭大安山守光自外將兵以入,擊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李小喜、元行欽兵攻大安山,執仁恭幽之
公元894年
《舊唐書乾寧元年二月河東兵敗燕軍于居庸李匡籌挈其族遁去。
公元908年
五代史梁開平二年劉守文滄州之眾并招契丹吐谷渾共討其弟守光,戰于雞蘇砦,為守光所獲。
通鑑後梁乾化三年三月,晉將劉光濬克古北口,燕居庸關使胡令圭等奔晉。
《泉志》幽州劉守光錢面文曰:應天元寶
五代舊史劉守光僭號也,莊宗太原少尹李承勳往使,伺其釁端
承勳幽州,見守光,如藩方交聘之禮。
謁者曰:燕王為帝矣,可行朝禮
承勳曰:吾大國使人太原亞尹,是唐帝所授,燕主自可臣其部人,安可臣我哉。
守光聞之不悅,拘留于獄,數日而訊之曰:臣我乎。
承勳曰:燕君能臣我王,則吾臣之;吾有死而巳,安敢辱命
王師守光承勳竟歿于燕中。
周太祖實錄:時燕城危蹙,甲士亡散劉守光元行欽行欽部下諸將以守光必敗赴召無益,乃請行欽為燕帥,稱留後
行欽無如之何,乃謂諸將曰:我為帥,亦須歸幽州
眾然之。
五代史符存審晉王李匡籌,為前鋒,破居庸關
北夢瑣言李匡威少年好勇不拘小節,以飲博為事
一日,與諸遊俠輩釣于桑乾赤欄橋之側,自以酒酹地曰:吾若有幽州節制分則大魚
果釣得魚長三尺。
清異錄》范陽鳳池尼童子,年未二十,濃艷明俊,頗通賓游。
創作新眉,輕纖不類時俗,人以其佛弟子,謂之淺文殊眉。
公元913年
通鑑守光遣其將單廷珪出戰,與德威遇於龍頭岡,德威奮撾擊廷珪,墜馬,生擒置於軍門
三年正月,拔燕順州
三月,拔安遠軍。
檀州刺史陳確城降
三月,拔蘆臺軍,克古北口李嗣源進攻儒州,拔之。
四月德威進軍幽州南門,劉光睿拔燕平州
十月守光率眾五千夜出,將入檀州德威涿州引兵邀擊,大破之。
守光以百餘騎逃歸幽州盧龍巡屬皆入於晉。
守光獨守幽州求援契丹契丹以其無信不救
十一月晉王自詣幽州單騎城下,謂守光曰:朱溫篡逆,予本與公合河朔五鎮之兵興復唐祚。
公謀不臧,乃效彼狂僭是以今日之役。
諸軍四面攻城,克之,禽仁恭守光亡去
晉王幽州,以周德威盧龍節度使
守光將奔滄州迷失道,至燕東之境禽之。
晉王幽州仁恭父子荷校露布之下,以練𥿊仁恭父子凱歌入於晉陽
玉壺清話》范陽盧文進,少從軍身長八尺姿貌偉異名震燕薊
莊宗戰獲勝,一夕忽敗,夜走馬墜澗中,才及水,一躍而出。
明日視之,乃郡之黑龍潭絕岸高險深不可測
文進知有神助,己氣復振
公元917年
通鑑梁貞明三年秋契丹幽州城中危困李嗣源閻寶符存審步騎七萬,自易州北行大房嶺,循澗而東。
嗣源養子從珂將三千騎為前鋒,距幽州六十里,與契丹遇。
契丹驚卻,兵翼而隨之,契丹行山上,兵行澗下
每至谷口契丹輒邀之,嗣源父子力戰,乃得進。
山口契丹萬騎遮其前,嗣源躍馬奮撾,三入其陣,斬契丹酋長一人後軍齊進,契丹兵卻。
兵始得出,至幽州
契丹既彊,寇抄諸州皆遍,幽州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
趙德鈞節度使於州東五十里城潞縣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穡
幽州城門之外甲騎充斥,每自涿州運糧幽州,輒伏兵於閻溝掠取之。
德鈞城閻溝而戍之,為良鄉縣
公元928年
五代春秋明宗天成三年七月幽州趙德鈞契丹府西
公元938年
《叢苑》晉天福三年,與契丹和,欲遣輔相趙瑩桑維翰咸懼。
將命馮道,與諸公中書食訖,索紙一幅書云去,即遣人語妻子,不復歸家。
都亭驛不數即行
北地寒甚契丹錦襖、羊、狐、貂衾各一,每入謁,悉服四襖
夜宿館中,并覆三衾賦詩云:朝披四襖專藏手,夜覆三衾露頭
通鑑:發濱棣丁夫數千城霸州,命韓通董其役。
辛亥,以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霸州都部署
《演繁露世宗滄州順水而行,先降益修關,次瓦橋關,次瀛州
公元959年
通鑑周顯德六年夏四月庚寅韓通奏自滄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柵于乾寧軍南,補壞防開,游口三十六,遂瀛莫
辛卯上至滄州即日步騎數萬發滄州直趨契丹之境。
壬辰,至乾寧軍契丹寧州刺史王洪城降
丁酉,至獨流口,泝流而西。
辛丑,至益津關,契丹守將廷輝城降
自是以西,水路漸隘,不能勝巨艦,乃舍之。
癸卯入瓦橋關,於是關南悉平。
五代史補》周世宗末年大舉以取幽州
契丹聞其親征君臣恐懼,沿邊城壘皆望風而下
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連宵遁去。
車駕至瓦橋關,探邏得實,甚喜,以為大勳必集。
登高阜以觀六師頃之有父老百餘輩持牛酒以獻。
世宗問曰:此地何名。
對曰:歷世相傳,謂之病龍臺
世宗默然,遽上馬馳去。
是夜聖體不豫,即詔回戈
未到關而晏駕
初,幽州車駕將至,父老竊議曰:天子姓柴,幽州為燕,燕者亦煙火之謂也,柴入火不利之兆,安得成功
如其言。
范文正公別集竇諫議禹鈞嘗因元夕延慶寺燒香,於後殿階側拾得銀二百兩,金三十兩,遂持歸。
明旦侵晨,詣寺守候失物主。
須臾一人泣涕至,公問所因,其人具以實告曰:父犯刑至大辟,遍懇至親,貸得金若干,將贖父罪。
昨暮以一相置酒,酒昏,忽失去
今父罪已不復贖矣。
公驗其實,遂與同歸,以舊物還之。
竇氏同宗外姻貧困,有喪不能自舉,公為出金葬之。
公葬者凡二十七喪。
親戚故舊遺孤,有女未能嫁者,公為出金嫁之。
由公嫁者孤女凡二十八人
相知窘困,由公活其族者數十家。
及公之亡,有持心三年者。
范文正公集》禹鈞五子:儀、儼、侃、偁、僖。
儀至禮部尚書;儼,禮部侍郎,皆為翰林學士
侃,左補闕;偁,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僖,起居郎
丁晉公談錄:竇儀尚書本燕人,家法整肅尚書每對客,即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皆侍立焉。
長安客話》禹鈞後周諫議大夫五子登科第
馮道贈詩燕山十郎教子義方是也
涿州西二十里有禹鈞墓,土人呼為十郎家。
公元958年
陸氏南唐書》元宗嗣位,遣使者公乘鎔航海契丹
鎔以蠟封帛書,遣王朗齎骰號子聞奏
號子不知何等語也,詞曰:臣鎔自去年六月離罌油,七月至鎮東關,遣王朗奉表契丹
九月乃有番官夷離畢牛車百餘乘及鞍馬,治路置頓
十月,至東京
今年正月方至幽州,館於愍忠寺
先迎御容入宮,言元欲識唐皇帝面,乃引見如舊
契丹主手斟一王鍾酒,先自啜,乃以勸臣飲釂
自旦至日晡,始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