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一○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
 第一千一百八卷目錄
 福寧州部彙考二
  福寧州田賦
  福寧州風俗
  福寧祠廟考〈寺觀附〉
  福寧驛遞
  福寧州兵制
  福寧州物產
  福寧州古蹟考〈陵墓附〉
 福寧州藝文
  太姥山記         宋林嵩
  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     陸游
  長溪修學記         葉適
  福寧州儒學記      元程鉅夫
  歐陽公河記        明林瀚
  赤岸堡記         林愛民
 福寧州藝文二〈詩〉
  太姥山         唐薛令之
  梅花陂         宋韓伯修
  赤鑑湖          韓世忠
  宿飯溪驛         王十朋
  棲林寺           前人
  虎溪二首〉        前人
  蒙井            鄭樵
  霍林僧夜談        陸游
  長溪中和自山韻    文天祥
  凈聖庵           王濱
  支提寺          王平國
  金臺寺           林仰
  南禪寺         元陳陽至
  南屏寺          陳陽極
  靈泉寺          陳陽復
  芝田           明羅倫
  寧德中畫        唐寅
  石澗龍首庵        鄭宗學
  前溪            游德
 福寧州紀事
 福寧州雜錄
 福寧州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八卷
福寧州部彙考二
福寧州田賦
        通志州總
原額官民,學寺、田園、池地、塘湖、洲山、溪港、潭蕩、河碓、坡圳、渡江、坂渙、埕樹林,五千一百九十一頃九十一畝五毫七絲七忽。
糧餉銀四萬一千二百三十八兩六分一釐八毫八絲六忽五纖。
八沙本色米七千八百五十七石四斗九升七合一勺二抄。
內遷荒田三千四百四十九頃四十畝二分一釐八毫九忽九微
豁免銀二萬九千二百四十一兩五錢一分八釐四毫四忽八微三纖一沙五塵九埃六秒。
豁免米五千四百二十八石九斗二升六勺二抄一撮二圭五粟
墾復田七百九十六頃八十四畝六分二釐九毫四絲七忽七微五纖。
糧餉銀五千二百九十七兩五錢八分九釐七毫六絲八纖五沙七塵六埃九秒五漠。
本色米一千四百石一二合六勺六抄八撮九圭三粟
實在官民,學寺、田園、池地、塘湖、山溪港等二千五百三十九頃三十五畝四分一釐七毫一絲四忽八微五纖。
糧餉銀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四兩一錢三分三釐二毫四絲一忽三微一纖二沙一塵七埃三秒五漠。
本色米三千八百二十八石五斗九升一勺六抄七撮六圭七九粒六黍
學租銀二十九兩九錢三分六釐二毫五絲
租銀一千一百二十三兩二錢九分四釐九毫九絲六忽
外附徵漁稅、本州原額銀一百一十七兩八錢七分九釐五毫六絲四忽。
新增銀六百三十二兩一錢一釐
福安縣原額銀三十三兩五釐七毫八絲
新增銀一百六十七兩寧。
德縣原額銀一百二十八兩六錢四分五釐三毫五忽。
新增銀二百二十一兩三六分
應徵各屬縣牙雜等稅銀四百三兩五錢外沙埕關。
隔海無徵銀一千八百兩。
原額屯田地五百七十九頃五十三畝二分八毫九忽。
糧餉銀三千七十一兩四錢六分二釐八毫八忽一微八纖。
五沙本色米四千四百九石二斗五升
內遷荒田四百九十八頃四十六畝一分九釐六毫三絲八忽。
豁免銀二千五百七十三兩四錢七分九釐三毫七忽九微六纖七沙四塵四埃九秒
豁免米三千五百七十九石六斗三升五合
墾復田二十五頃三畝七分五釐六毫二絲一忽
糧餉銀一百二十三兩四錢八分七釐五毫三絲八忽七微五纖六沙二塵五埃六秒。
本色米二百三十二石二斗五升三勺。
實在田八十一頃七畝一釐一毫七絲一忽
糧餉銀四百九十七兩九錢八分三釐五毫二微一纖七沙五塵五埃一秒。
本色米八百二十九石六斗一升五合
福寧州風俗
        《州志》州屬總
元旦 放炮迎年
陳設香燭果食以祀。
其先拜天地祠堂,畢合家尊長卑幼以次拜,慶出拜宗族親鄰謂之賀歲
賀本年之登壽者,與門婿之初行者,皆五日內行禮。
有新喪之家,五更設奠舉哀
族里親知前此行弔者,今復拜新靈,近多閉門不納。
上元 自十三日起至十八日止,各境醵銀設醮,曰:上元祈福聚會歡飲
頗有鄉社古風,但砍伐為燈棚不免盜斫他山材木,且傷當春方長之生意
上元後,童蒙從師入學延師家塾以教之。
清明 家家插柳於門履。
先塋掃松具、牲醴羹飯祭墓
會族享餕餘,有新入葬者則曰:祭新墓、祭禮厚大會親族於塋次。
端午 相傳閩王五日薨,凡閩產者懷王之德不忍是日飲酒為樂
移於四日自浙至衛者仍以五日,皆各取蒲艾懸門裹角,祀先遺所親,用五色線繫童臂,以續壽命,近海則為龍舟競渡
七夕 家市淘井,以桃仁、合炒豆啜
夜則兒女瓜果於庭,以祀織女星穿針乞巧
中元 設酒殽羹飯祀先,或有醵設齋供於空門以度亡日
中秋 燕飲賞月逐隊出遊,鬻啗月餅
重陽 登高採菊茱萸酒。
冬至 粉秫米為丸、為餛飩而薦之。
祖先互相餽遺
臘月 朢後各以品物相餽。
送年賀壽者婿初行者,皆有盤禮。
送新喪家者,有紙燭禮。
二十五日 各家掃除室宇,謂之掃塵
是夜祀竈
除夜 祀先。
沿街,各燒柴竹之屬。
名曰:燒角冨。
放炮作樂家家聚飲歡笑達旦,謂之守歲
桃符春帖
福寧祠廟
     州縣《志》合載本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東門建善寺龍山下,舊在北門外。
社稷壇 在北門外。
公元1374年
厲壇 在北門外,洪武七年置。
公元1087年
城隍廟 在城東宋元祐二年建。
節孝忠勇祠 在西門外夫人羅公祠左。
節孝祠元州王伯
忠勇祠祀宋令潘中
西道堂感應侯祠 即真慶宮舊,祀老子里人
因祀神於宮之東神姓詹西鄉人俗詹公侯王
關王廟 在西門內街北,乘駟西境一所在西門外演武場右。
五顯廟 在南街錢塘境,神名五聖,亦曰:華光江。
以南無不奉祀每年四月初八日里人自為祭。
公元1480年
祠山宮 神姓張諱渤。
州治西,金波橋北
順濟宮 神姓陳江
南下陳昌女也,在西門外,迎恩亭右,舊在夫人橋旁成化十六年徙建,今所州判劉志選重修
馬郎廟 在東門外祀司馬孚也。
公元1397年
松山天妃宮 在南石崖上。
福州志》神姓林莆田,湄洲都巡檢李女,少而靈異室處三十年著靈於海上
公元1583年
海神廟 在北山第一峰,明萬曆十一年僉事金星建。
公元885年
寧遠侯廟 在一都松山
神姓張失,其名翌衛海道嘗著靈異唐光啟元年封寧遠侯亦名相公祠,主曰宣贊二位侯王
惠侯廟 在四都
神姓虞元,人仁慈尚義,以農為業。
旱時禱雨不應夜夢仙翁教以禱雨之術,依夢試之,果雷雨大作
後卒,葬斤山鄉人立禱雨輒應,封英惠侯
白馬三郎廟 在四十都祠,閩越王第三子也。
公元1516年
許大夫廟 在四十九都硯村,神名光大五代
周時沿海都巡,檢遇江寇至奮不顧身短兵接戰。
鄉人曰:勝則江水清,不勝江水赤。
既而歿於陣,江水如血者三日,尸隨潮歸鄉,人即其地立廟祀之,祈福禳災其應如響
懷德祠 原在東門外,建善寺左。
明正德十一年歐陽浚河有功,民為立生祠,後燬於倭移,主石澗堂右,萬曆間改刱元妙觀前。
福安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社稷壇 在冨春溪旁。
邑厲壇 在縣治西北
城隍廟 在錦屏境。
朱韋齋祠 在九都龜齡寺以韋,齋嘗攜文公寓此。
三賢祠 在龜湖山下
太子侍講薛補闕祠 祀薛令之
一在金山一在城南一在冨溪祠旁為清風亭
趙文昌祠 祀尚書趙必愿,於城中四隅等處。
寧德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社稷壇 在北門外。
邑厲壇 在北門朝天橋
里社壇 在一都北。
城隍廟 在北門內。
公元1136年
東平王廟 在儒學東南新塘頭,祀唐張巡
古遺先生祠 在五都南山,祀元逸韓信同
阮先生祠 在五都漳灣。
宋紹興六年建祀上舍阮大成
光祿祠 在二十二都藍橋。
寺觀本州
公元955年
資壽禪寺 初在州治東三十步。
周顯德二年建名保明宋大中祥符六年敕改今名,明洪武二十年以其地置福寧衛徙寺於北山尼寺正德十年北山徙建於接待庵。
公元618年
大圓庵 正統志》在縣東北隅舊名柏巖
唐武德元年建,今廢。
公元966年
善化庵 在州東北隅明成化間建,今廢。
西禪寺 在城西隅,乾德四年善照建,久廢
西山尼寺 在城西北隅
公元968年
宗寺 在城北隅,宋開寶元年建。
觀音堂 在城西
公元1521年
龍首庵 即東庵
一曰石澗堂,在北門外,明正德十六年建。
溪山一覽軒,有迎薰亭
東有東澗,西有中澗澗,上有芙蓉臺。
公元1577年
聖水庵 在龍首山之西巔。
庵前有井廣丈許,水清泚,俗傳愈疾,故名明萬曆五年重建
元妙觀 在北門外。
元至元初年,建扁曰古松福地
建福寺 即西庵
北門外迤西,蓮花峰下。
兩山夾門亂石攢簇一水盤曲穿流石林中,與東庵相應,鎖鎮兩澗之水。
蓮花堂 在西庵西蓮峰之下。
建善寺 在東門華峰之下。
龍泉庵 在一都龍泉山下。
公元934年
瑞巖寺 在一都
五代唐清泰元年建。
瀑泉寺 在瑞巖之北。
公元1033年
金臺寺 在二三都,即宋林榕臺先生迎師議禮講學之地,天聖十一年久廢
公元861年
大報恩寺 在瓜嶺東,寺居報恩嶺,上有龍井咸通二年建。
公元963年
昭聖寺 在四都宋乾德元年建。
公元967年
廣濟寺 在五六都宋乾德五年建。
公元1136年
報德寺 在五六都宋紹興六年建。
公元1080年
瑞雲寺 在七都宋元豐三年建。
玉湖庵 在太姥山之麓,庵前有湖澗,水傾瀉珍珠簾。
巖洞庵 在太姥山之中,一名半雲洞
公元864年
天源庵 在巖洞庵之下,左有清泉竹木
溪寺 在十一都唐咸通五年建。
公元1035年
山門寺 在十二都宋景祐二年建。
天竺寺 在二十都僧璧巖建。
公元582年
廣化寺 在二十一都隋開皇二年建。
地藏寺 在三十四五都岡溪嶺北。
公元861年
旃檀寺 後唐咸通二年建。
公元912年
聖寺 後唐乾化二年建。
公元934年
保安寺 後唐清泰元年建,今廢。
彼岸閣 在南門外,跨河兩岸
公元1025年
報福寺 又名寶福宋天聖三年建。
公元966年
白蓮寺 杯溪嶼後宋乾德四年無關建。
龍居寺 唐咸通十年建。
公元872年
中成寺 唐咸通十三年建。
公元954年
目蓮寺 後周顯德元年僧雅公建。
公元1286年
鳳翔寺 至元二十三年建。
公元934年
隆壽寺 後唐長興五年建,今廢。
公元916年
建福寺 後梁貞明二年建。
公元956年
五臺寺 後周顯德三年建。
公元976年
嶠寺 宋太平興國元年建。
公元582年
清潭寺 隋開皇二年建。
公元937年
寶鏡寺 後漢天福二年建。
公元969年
應慶寺 在四十六七都宋開寶二年建。
法華寺 宋乾德二年建。
公元1360年
彌陀寺 元至正二十年建。
公元1345年
雲庵 元至正五年建。
公元1581年
白雲庵 明萬曆九年建。
公元936年
涌泉寺 後漢天福元年建。
公元1022年
寶輪寺 乾興元年建。
公元905年
興福庵 在五十都唐天祐二年建。
福安縣
龜湖寺 在城西山上
石門寺 在關山唐咸通間建。
龜齡寺 在九都唐咸通間建。
黛凝寺 在二十六都唐咸通間建。
羅漢寺 在十七都宋天聖間建。
鎖泉寺 在曉陽宋元符間建。
山寺 在六山後
雙巖寺 在黃崎鎮後,唐咸通間建。
山寺 在三十一都祥符間建。
聖寺 在縣南歸化宋元符刱。
仁皇寺 在二十四都宋乾德年間建。
真慶觀 宋淳祐間縣令林子勳建。
寧德縣
瑞跡寺 在四都梁乾化間建。
公元847年
廣教寺 在十一都唐大中元年建。
公元972年
太平尼寺 在十二都宋開寶五年建。
公元874年
永寧寺 在二都唐乾符元年建。
公元951年
大印寺 在二十都五代周廣順元年建。
甘露寺 在十二都霍童鄉,唐咸通四年建。
布泉寺 在三十都唐乾符六年建。
公元902年
仁豐寺 在二十都唐天復二年建。
公元973年
陀羅延窟寺 在二十四都宋開寶六年建。
鞠多寺 在二十五都宋淳化元年建。
靜庵 在九都閩坑底。
三元道院 在縣北門外。
公元862年
福林宮 在十三都唐咸通三年建。
福寧驛遞
     州縣《志》合載州屬總
本州驛傳歲編銀三千九百五十三兩四錢四分九釐五毫一絲
福州府給驛銀二千三百三十三兩七六分七釐七毫七絲
存州支應銀六百一十九兩六錢八分七毫八絲
福安縣歲編銀一千一百八十五兩六錢七分一釐九毫。
福州府給驛銀一千八兩三九分二釐八毫零餘存留支應
寧德縣歲編銀一千二百六十七兩一錢一分二釐七毫八絲
福州府給驛銀一千八十八兩六錢一分二釐零餘存留支應
福寧州兵制
     州縣《志》合載州屬總
福寧州,在宋為縣,其軍事屬於福州府兵馬
鈐轄元陞為州,仍隸福州府
輪委萬戶一員巡防明置福寧衛指揮使司於福寧州
指揮使一員指揮同知二員指揮僉事四員,經歷知事一員鎮撫二員左右中前後大金定七所所各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二員鎮撫一員百戶十員,此舊制其後
指揮千百戶陞降增損
公元1568年
一永樂,間設烽火寨於三沙海面
把總一員帥府考選福建十六衛中。
指揮千百戶中有才堪備倭者為之每歲撫按,察其賢否五年一廢,置名曰考選軍政
一人統衛事曰軍政掌印
一人訓練一人督屯,一人巡捕軍政僉書,皆謂見任管事
此者,編諸行伍,謂之帶俸差。
操千百戶亦然不能皆賢,常以一人攝數印鎮撫掌衛之獄幕職
經歷一員,則以文法吏事。
綱紀衛政衛有愆違得。
正之知事一員隆慶二年奉例裁革
公元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設北路守備一員中軍遊把總一員烽火把總撫按兩院保薦兵部選差奉欽,依以都指揮體統行事
隆慶初左營把總一員,尋增右營把總一員萬曆十九年增福寧營把總一員二十年北路守備,為北路參將,改中軍遊為嵛山遊把總如故臺山遊把總先是嘉靖,間設分守福興寧參將一員,故
舊志嘉靖參將然非專駐福寧不得列於福寧秩官
福寧州物產
        《州志》州屬總
穀類
 名品甚多,志其大者大都早稻晚稻秫稻
有分遲,早一年兩穫。
州人邦彥嘉穀傳來喜兩穫薄田不負四時耕。
 有大麥小麥蕎麥
 有牛尾鵝掌狗尾
芝麻 有黑白二種
豆 有青豆赤豆黃豆白豆烏豆綠豆虎爪豆、羅漢豆蠶豆、羊鬚豆、虎斑豆、米豆、白扁豆、黑扁豆刀豆、江豆、沿籬豆,一種十月熟名曰寒江豆。
蔬類
芥菜 一種味甘脆,一種葉紫味辛辣
莙薘 俗呼甜菜
 葉似長厚
薯 有紅白二種,又有山薯即山藥也。
菰 即也。
菰、蓀菰、紅菰、巖菰、木耳鼠耳雞肉菰、瓢菰即香蕈,又有雷菰以雷鳴出。
石菜 生海灘石上
 種類甚多四時不乏
苔 海產,乾作脯,可療痢,又有苔鬃。
果類
荔枝 去城數十里惟南路濱海處有之。
龍眼 又名圓眼南路海濱有之,肉薄不甚甘。
 有矮、苦扁桃、合七月
李 有黃蠟鵝黃胭脂
金彈 有二種圓呼金彈長者金棗
密桐 大於香櫞味甘
 有薄皮獅頭、蘇、仙、拋
木類
金荊 產於深山,堅直可作轎扛。
頻年征取砍伐將盡,鄉民苦於木之累,盡自戕之。
相思木 有紋理最細。
竹類
貓竹 有三月、六月二種
箬竹 葉可為篷莖如箭。
羅漢 人面竹 二俱出寧德
綿竹 剖成篾絲可作器物
藥類
 俗名辣蓼,亦以和曲釀酒
銅筊杯 又名一直箭
白花結實兩葉相對,如筊杯小兒科用。
金沸草 治嗽。
 俗呼山豬囝。
花類
茉莉 有單瓣、重瓣,二種夏開極盛
東坡香麝逼人是也
佛桑 開花有單瓣、重瓣,紅白粉團各色
闍提 俗名斜蹄花,白而香。
 名品極多,實則也。
一莖一花俗曰山
者是。
 太姥山產。
草類
藤草 一名山膏藥,治瘋大金瘡。
攔路虎 一名山角箭,治瘠。
金剛 根名老佛頭,治頭風
蛇莆 莖細葉,如猴耳,治齒喉。
李郎 可止嘔血,久腐可代香。
 有三稜海壖邊,可織蓆,可為履。
斷腸草 俗名徂葛南路尤多,食之能斷人腸而死。
羽類
山燕 似燕而騺悍,能逐鷹鴉。
翡翠 雄曰翡,雌曰翠,善攫魚。
鷂 似鷹而小,白色擊攫,尤悍於鷹。
信鳥 似鵲而小,飛鳴,必有佳信。
鱗類
鱆魚 大者名石巨。
鎖管 似柔魚而小。
金魚 出寧德
馬鮫魚 青皮無鱗,尾似馬交箭,故名。
跳魚 俗名彈塗,有大而頰白者,有小而身白點者。
黃梅魚 狀似石首而小,俗名大頭魚
水母 俗名又名海蜇,以蝦為目。
鶴魚 嘴似鶴故名。
銅盆魚 形扁色紅,鱗大骨硬。
魚 俗呼爛
無種浪花自結首似龍而身白如銀魚
無皮,鱗骨軟弱,故名。
霜降以後漸脆而甘烘,乾名為龍頭
介類
土匙 有葉、有柄,如茶匙
蚶 即瓦楞子,有絲蚶、布蚶二種,可種而生。
蠣房 以插海而生者,肥又有巖蠣黃蠣。
蛤 有花蛤、油蛤、白蛤、橫蛤等種。
螺 有黃螺、絲螺、香螺、辣螺、花螺、尖尾螺、珠螺又池螺,田螺
 形似蛤,殼薄肉白。
蟶 土蟶種而生者,又有劍蟶、蟶、指甲蟶、馬蹄蟶。
淡菜 俗呼烏,投生於海泥中
角螺 螺之大者土人以殼為吹角,又大者栽花
貨類
 山園俱有,惟白琳多。
礬 十五都黃桐溪產。
穀紙 出州三十三都杯洋。
鹽 福清興化之鹽俱日曬成,獨福寧福德用。
火熬汁,滷水十鍋,煎一鍋且海濱無薪。
水爇,以煎,婦人食,息不離
竈下最為勞苦貧民肩挑貿易,民甚便之,自引鹽行而以私鹽捕害,故至今民思李陸公云。
福寧州古蹟
        《州志》本州
溫麻廢縣 在四十一都,今稱古縣,有鼓樓連山,今其山名鼓樓山
北城門 門上有唵嘛呢叭吽,六字元時建。
菱湖 即今察院地舊為洿湖生菱,宋縣杜樞築其地,建學故傍為儒林境。
西尉 宋為原明王祠,即今七聖宮址也。
後埔街 故址在今北門城壕
市橋 在赤岸前代人物最盛,有十八境於此互市故名。
船塢 山腰盡南坳處。
四牌樓 在州城東境
明新堂 在長溪縣正廳後。
朱子流寓武曲朱氏宅 漆書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大字
公元1287年
鎮守福興亳州營 至元丁亥改縣為州,置此於西道廢址西關之內,疑今教場地。
留耕堂 在東門宋忠文王伯大號留耕
泉堂 舊在登龍坊上今真慶宮左。
公元875年
桂枝亭 在赤岸乾符二年林嵩登第歸里東西二門建華表搆亭立碑,幕僚前進士為文
罡溪 今東西隅皆其地。
茶亭 在祠山宮前
右軍祠堂 在赤岸東。
虎池 在報親村中,謝義韶出入乘虎,語具寺
觀志
風伯壇 在州西明宗山下。
雷雨師壇 在龍泉山下。
公元1534年
四牌樓 在州城東境嘉靖十三年知州周珙毀舊城基,為之今毀。
公元1537年
節婦亭 在州治街口舊國儲坊地,嘉靖十六年周珙為顧氏建。
公元1091年
明新堂 在長溪縣正廳後,元祐六年溫州路總管汴人鳳儀記。
東道堂 在東門外。
營田洋 唐末赤岸居民墾斥得地千餘畝,時閩王據八,閩與吳越兵爭取其地為贍軍之需,曰:營田洋。
金州刺史林嵩宅 在赤岸
宋提刑楊楫宅 在瀲村。
宋直龍圖閣林湜宅 在赤岸
參知政事王忠文伯大宅 在赤岸東岩
嚴州教授黃楫宅 在翁潭。
太師翼鳳宅 在孫家巷射圃地。
元知州陳天錫宅 在西巷。
刑部司務林海宅 在面石灞墩遷後所八間巷。
福安縣
縣尉司 按縣志:在譙樓,右元時建。
石巡檢司 按縣志:在七都今徙黃崎
辜嶺巡檢司 按縣志舊志:宋置觚嶺巡檢司在邑南飛渡口飛鸞寧德二都而辜嶺在福安九都豈觚辜同音耶抑,初創九都遙制三江口傳疑存之於此
公元1370年
漁陽巡檢司 去縣北九十里,洪武三年設。
景泰六年廢。
三山志》《續志》:元有漁溪巡檢司在咸村即此
黃崎驛 宋置。
下邳驛 按縣志:宋置以上二驛久廢,而本縣迎候甚艱,宜議興之。
公元1152年
白沙務 按縣志:在二十五都,紹興二年置。
稅課務 按縣志在西一里洪武二年宣德間重建
廣惠倉 按縣志:在譙樓外迎祐坊,宋縣林子勳建,減俸及民食鹽積千緡充局,命僧掌之備賑貸收息二分,貧不能葬者舉息以助,又局本一百貫,足則收息修理道路
安惠倉 按縣志:在縣西,宋縣鄭黼建穀賤糴之,貴則出之斗粟收息二文,其息入惠民局,買藥餘復增糴存留
際留倉 在儀門右。
白石倉 在七都。
常平義倉 在龜湖山下,元尹趙元喜建。
義倉 凡九所宋延祐建,今廢。
稅糧場 唐榷務黃崎
錦屏堂 在縣西有海棠五千枝。
山亭 黃崎
扆峰亭 在縣後林子,勳建登眺其上以望雲物。
平遠亭 在縣城南,縣令林子勳建。
公元1581年
大觀樓 龜頸敵臺萬曆辛巳水廢。
御書閣 在縣東南
釣鰲亭 黃崎
飛鳧閣 金山學
棠茇亭 知縣楊維誠捐俸建,在十八都。
放生亭 在龜湖山。
廉村廉溪 唐肅宗薛令之清節敕名。
甘棠港 黃崎鎮有巨石立波間覆舟王審知海神雷轟石去,唐昭宗賜號甘棠港
堂 在扆山東淳祐八年縣令林子勳建,堂左右環植梅花
文殊院 在秦溪西,里人土中石刻三字,今呼文殊有神鐘。
宋儒信齋楊復故居 在二十八都倪嶠遺裔守田廬世久或分居嶺外塘及寧德七都
會稽鄭虎臣故居 在柏柱,今呼白鷺遺族在焉。
晞髮處士謝翱故居 在穆洋樟檀坂。
御史陳錡鳳山別墅 在縣北郊讀書廬墓處。
寧德縣
感德鹽場 唐開成中置場督鹽建,前廠即今縣治,後廠在龍首境。
公元1128年
鶴嶺寨 在白鶴嶺,建炎二年長溪,令潘中拒建寇於此
公元1184年
花橋石堂 淳熙間朱文公過此,語人曰後數十年此中出儒者天下書十八九,淳熙甲辰
陳普生有鷓鴣繞屋之祥。
三縣寨 在三都宋初置於三嶼元豐初徙蛇崎山其水界福寧福安地故名。
公元1158年
寧川驛 在縣簿廳,宋紹興二十八年後廢
飛泉驛 在二都宋紹興七年設,元祐八年焦門頰。
紹興三十年,以風濤險惡罷廢
誠齋 在五都漳灣鞍峰山右,宋阮大成建有敷教十齋
公元1228年
青書院 在二十五都宋姚周二姓建,有六齋初名學古齋紹定元年易扁。
海山奇觀樓 在一都西山
公元1372年
養賢堂 按縣志:在明倫堂後,為師生會膳之所。
洪武五年知縣王溥建,三十三年燬。
知縣可誠重建天順四年御史顧懷同古永昌重建正德三年戊辰燬,六年知縣熊翀鼎建嘉靖四十年倭燬。
公元1232年
尊經閣 按縣志宋時御書閣,紹定五年縣丞顧行建,後廢
宣德四年御史張鐸知縣張初重建,於學山之東,正德戊辰燬。
嘉靖四年縣丞李詔捐俸重建,在養賢堂後學山之巔,改名尊經閣十三年燬。
公元1429年
觀瀾亭 按縣志南門外俯瞰魚塘
宣德四年御史張鐸徙學儀門之東,泮池之上,嘉靖辛酉燬於倭。
今之啟聖祠,即亭之故址也。
公元1532年
敬一箴亭 始在文廟儀門之右,嘉靖十一年移建於養賢堂後山坡辛酉燬。
公元1524年
騰蛟起鳳樓 即龍門樓也,在儒學東南,跨溪。
初名下水關又名南城關關上起樓乃名龍樓
嘉靖三年縣丞李詔建,辛酉倭燬。
狀元亭 按縣志:在龍首境廠心,廟前宋余復乞靈於廟,神許以大魁天下後果狀元及第,乃建亭以表之。
公元1439年
石壁亭 按縣志:在二十二都,正統四年道士陳虛中建,教諭福海有詩。
公元1368年
河泊所 按縣志:在縣城直街正西,原係稅課務。
洪武元年開設未幾裁革
景泰三年,乃設河泊官以管魚課改務,為河泊所
嘉靖十年,以魚課不多,屬縣帶徵省其官所,地售陳徐二家
不欺堂 按縣志:在縣堂東。
五鳳樓 按縣志:在一都碧山下,宋建
公元1245年
振華樓 按縣志:在朝天門內,來往官使迎餞於此
淳祐五年縣令希岳重修
公元1252年
超覽亭 按縣志:在一都靈溪寺西,宋建舊名清輝
嘉熙中縣令世美改今名,淳祐十二年縣令徐夢發重建
驂鸞亭 按縣志:在白鶴嶺旁。
跨鶴亭 在驂鸞之下,右二亭。
宋嘉定間署丞克寬建。
風亭 在驂鸞之下,淳熙間縣令鄧仲椅建。
青竹神冢 按縣志:在青竹洋山相傳黃岳之祖地也今謂之王墓,榛荊不生人或鋤之必有怪異
仙人墓 按縣志:在白鶴鼻之右,有一小山俗呼為崙,有古相傳仙人墓。
公元1497年
金仙塔 按縣志:在碧山北一里,許山下,有寺後寺燬塔存歲久鄉人拆卸,今止存一層
龍石 按縣志弘治十年水漲四都,金溪山墩崩,去半中有兩石相合摧流,其一更,一尚存中刻二字,曰登龍字徑方五寸
鄭鄉校 按縣志:在九都福首羅山,宋鄭氏建。
中為殿,分十二齋。
宋慶元君子林仲麟宅 在梅溪
先儒陳普宅 在石堂
提刑鄭南
進士鄭昌齡宅 俱在雙薦峰下。
先儒韓信同宅 在中村
少保林莊敏聰宅 在埔源。
墳墓本州
唐刺史林嵩墓 在峨村。
宋中奉大夫林湜墓 在溫處間賢沙里
大府丞張叔振墓 在建善寺龍山
先儒黃幹墓 在四十一都。
進士靖節鄭君老墓 積石鳳山
儒林維屏墓 在地藏寺後。
進士天書墓 在職田。
先儒楊楫墓 在草堂山。
朝議大夫丘允墓 在馬鞍山龍壽岡。
武狀元黃文仲墓 在嶠寺後。
博士黃錧墓 在四十一都。
太師翼鳳墓 在石浿翁仲尚在田間
忠文公王伯大墓 在雉溪。
提刑邦彥墓 在四十八都多疑塚。
承議郎趙崇銛墓 明宗山之原。
元逸儒黃寬墓 在石浿貢師泰銘。
福建行省參政天祿墓 在湄陽。
本州尹朝列大夫王伯顏墓 在虎鎮塔山下,本傳長子楨負遺骸歸,蓋遷改於此
布政使陳宗顏墓
德慶知州王淮
廣東僉事林愛民墓 在建善寺東。
貴州參政林遂墓 在金臺寺右。
思恩知府黃乾行墓 在林柄。
戶部主事林況墓 在南山
國子學錄盛福墓
刑部主事張嵩墓 在職田。
國子助教盛繼墓
廣東副使游德墓 在長貫。
本州同知陳坡墓 在北坑洋。
湖廣參政游朴墓 在曲瑤下。
廣東惠州府長樂縣知縣張渭墓 在水塔嶺內。
旌表貞節吳煜娘墓 在白塔山
貞節顧氏墓 在木梳山。
廣州府通判君祿墓 在後湖。
福安縣
唐左補闕薛令之墓 在泉埔山。
國公張懷諒墓
五代梁尚書劉茂墓 在三十一都。
宋朝奉大夫王定國墓 在丹澳。
興國軍陳最
先儒楊復
奉議郎陳經
逸儒張泳墓 在溪門底。
端明殿學士鄭寀墓 在鏡湖山,有司營葬
侍郎繆烈墓 在穆洋北柄山。
進士宗一墓 在汴江之原。
武德大夫趙萬年墓 在白沙村
御史大夫陳錡
按察僉事萬頃
廣東鹽鐵副使姚道者墓 在秦溪東
按察僉事景謙
庶尹劉錡墓 在平溪里蕉灣。
公元1379年
夫人墓 在麂嶺嶠知縣李尚德妻。
己未四月,倭陷城夫人義弗污出走,投東河死,後知縣盧仲佃以禮,葬今入祭典
知府陳宗億墓
修政庶尹劉安墓 在白沙地方
廣東巡按御史郭文周
御史郭建墓 在二十三都金溪山
寧德縣
諫議大夫黃菊墓 在霍童山
唐忠烈黃岳墓 在覆蓮山下
宋提刑鄭南墓 在福首。
駙馬鄭士懿墓 在小嶺三峰
經略使林晟墓 在馬山
狀元余復墓 在東山
運使鄭同翁墓
慶元君子林仲麟墓 在飛鸞
先儒陳普墓 在石堂
先儒韓信同墓 在五都龍口
明國子先生周斌墓 在棋山。
兩淮運使高濬墓 在二都
廣東僉事陳夢龍墓 在縣南山
參政
都御史林觀墓
監察御史林泰墓
刑部尚書林聰
湖廣布政使司參議龔膺墓 在五都南山埔頭
山西按察使林泰墓 在三都瑞峰下。
廣東按察司僉事陳褒墓 在八都嶼頭。
福寧州藝文
太姥山記》·林嵩
山舊無寺,祥符間,僧師侍始築。
於此,乃圖其秀,拔二十二峰。
遊太姥者,東南入自金峰
東入石龍庵,即疊石庵
山外小徑,自北折而東,亦入。
石龍庵西,入自國興寺,寺西有塔北入
自玉庵庵之東為圓潭庵國興寺,東有岩洞,奇石萬狀,曰:玉筍牙籤
曰:九鯉朝天
曰:石樓下有隱泉。
曰:觀音洞
曰:仙童玉女
曰:半雲洞
曰:一線天石壁
一小徑,如委巷口。
中天光漏而入僅容一人行。
長可半里,躡登而上路中曰:牛背石。
石下曰:萬丈崖。
崖上為望仙橋橋西曰:白龍潭,有龍伏焉,雷轟電掣之。
時,洞中虩虩鼓聲天旱禱雨,輒應潭之西。
曰:曝龍石
峰上曰:白雲寺
又上曰:摩尼宮。
室後有頂天石,石有巨人跡,二可長二尺,此摩霄頂,太姥山巔也,山高風寒夏月猶挾,纊山木無過四尺者,否則皆皸,瘃秋霽望遠可盡,四五百里雖浙水在目中。
寧德縣重修城隍廟記》陸游
不必皆出,於古求之義,而稱揆之心,而安者皆可。
舉也斯人生食,而祭先嗇衣帛,而祭先蠶飲而祭先,酒、畜而祭先,牧猶以為未,則凡日用起居所賴者皆祭。
祭門祭竈、祭中霤之類是也,城者以保民禁姦通節內外有功於人,最大顧以非古黜其祭豈,人心安哉故自以來郡縣皆祭,城隍至今世猶謹守,令謁見其儀在,他神祠社稷雖尊,特以令式從事祈禳報賽城隍而已,則其禮顧不重歟寧,德為邑帶山負海雙巖白鶴之嶺,其高摩天,其險立壁,負者股栗,乘者心憚,飛鸞官井之水濤瀾洶涌蛟鱗出沒,登舟者涕泣
父母妻子別已,濟者同舟更相賀,又有氣霧之毒,黿鼉蛇,蟲守宮之毒,郵亭逆旅往往大署牆壁以道,出寧德為戒然邑,之吏民不得,避則惟神之歸,是以城隍祠比他邑尤盛。
祠故在西山之麓,紹興元年知縣事趙君詵之始遷於此,二十八年五月權縣事陳君攄復增築之高明壯大邑人
尊祀之意,既成屬某為記,某曰幽顯之際,遠矣惟以其類可感,故古之祭者,必思其嗜好,夫神之所以為神,惟正直所好,亦惟正直君儻無媿於此則擷澗溪之毛挹,行潦之水,足以格神不然,豐豆碩俎是論,以求福也,得無與神之意,異耶既以勵君亦以自勵,又因以勵邑人
長溪修學記》葉適
縣初設學,不置糧士雖,居不能食也,先令黃君龜朋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始得。
食而學屋百楹破漏傾側,則雖食將不能居,今令江君潤祖治暇,日坐直舍不煩役,徒而壞者忽成,則居與食皆遂矣,其為士者歎,曰:自慶,曆後為令何啻數十二君有功於,學而江,君勇於為民,凡可以自力而利其人者,不待告請嘗,先事率作無怠非,緣飾學校以美其名也,故相與諗記惟,長溪彌亙山海最巨,邑宦遊滿天下廉村薛氏舉進士為閩,越首赤岸尤盛往年,迎蜀人師先生,於金臺寺之如游夏之儔,其言論風指,皆世守之先生沒,即寺建祠正歲,若諱日必奠謁盛禮踰,一周不衰,蓋其俗樸而專和,而靜其士,縟於文而厚於,質既能思其師,而不忍忘;固宜思其令,而不忍忘也;夫師之不忘,以道令之不忘,以政三代遠矣,今有不由孔孟遠矣;師有道而不知,統也學非一日之積也,道豈一世盛哉,理無形也。
潤澤浹,洽而後著此兌之所以貴,講習也,其始若可越其久乃慰其父兄之思,擇士知倫類統記者,主其弟子以繼先王之道,使習而愈悅久而愈成,是先生因令而愈不忘也,是令與先生交相為不忘也。
福寧州儒學記》·程鉅夫
公元983年
予為孫君駪,記寧德縣三年,而又以記福寧州學,為請按長溪
唐武德,昉為望縣閩王氏析,為寧德宋末又析為福安
皇元一統肇州福寧二邑隸焉初夫子,廟在縣治之東慶,曆癸未遷城東南,陬始有學自元祐庚午更新堂宇備自師公古鄭,公樵教授經術明自,鄉儒先紫陽之門,而絃誦衣冠歲久,屋且敝。
至元丁亥白侯改作,而颶風壞之。
元貞乙未樊侯忠又改作,而颶風又壞之。
丙辰,陳侯翼請於臺省,命同知州事孫璧共事協謀悉力戟門作禮,殿繢崇祀先賢會講有堂肄業,有齋畚土輦石,燥濕崇卑嚴嚴規弘工密可書,已然前記學其說,殊未竟夫,學校庠序古矣明倫之外,無他說也。
詞章德行先儒有憂之,而求之性命大雅不作假性,命之說以媒其利,達而世道人心俱往矣;夫詞章性命之學,猶不能無弊,則夫管攝人心扶植世道,必有攸不然群,居終日翕翕訿訿相與功利而較智,術弊又甚聖朝一視遠邇制度考文嘉惠儒者隸,名者不役於,有司其以德行文字,進者胥此途出士,盍思古所以人倫者,為何事脩其孝弟忠信於家,為孝子,於鄉為善人,於國為忠臣,斯無負於國家
設學之意,若夫詞章而不求其理,談性命而不踐其實,其為功利智術之歸者無幾矣。
歐陽公河記》·林瀚
公元1516年
正德丙子福寧州庠士孫賢黃子厚奉其師林州博汝書謁予,曰:州治環城河東,接赤岸海潮西引玉岩溪澗附郭腴田灌溉無慮,數百十頃而帆檣之往來,通焉州自為縣時舊制如此數十隄岸決於,洪水河流塞於,沙石而濱,河愚民爭為桑麻之計。
以致海潮壅而不通,田病於,旱舟病於,涸久矣,有司雖常疏浚,率因循簡略,非經久遠圖也。
歲乙亥歐陽侯嵩膺簡,命來守是州,力任其事爰咨,爰詢,載,籌載度上策,於按閩侍御胡公文靖遂自金臺,抵南門界,地分開浚,缺者補之,壅者通之,狹者廣之,障以木柱
織以箯,植以長計一千七百餘丈,闊二丈五尺有奇深,一丈五尺通行有四橋,啟閉三閘防守有常役,而城南開月
河以停舟,楫經始於是歲,冬十有一月明年春二月功成民不告,勞財不妄,費而商旅通,焉農夫樂焉一州無窮之利,澤在此一舉,敢請記於石予聞而歎,曰:侯之為政其知,所先務哉,周官掌故職專,於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以利國也,蓋水利而後田野而後倉廩而後
訟獄可簡盜賊,可息教化,可興禮樂可作不然
則禹之政亦神矣,何孔子稱之曰:獨卑宮,室而盡力於,溝洫乎,哉昔文正范公太湖之水,利而廟食於,東吳文忠蘇公西湖水利流澤至今,民以蘇公隄稱之孰,謂後之視今不猶,今之視昔也,耶侯字汝中江右泰和世族辛未進士出宰莆田茂,以廉能擢今官,明敏剛毅為政持,大體即是可以占其餘矣。
赤岸堡記》林愛民
公元1555年
嘉靖乙卯,倭自浙入,蹂躝遍州、境州,業有土城倭攻七晝夜挫衂去,繼則城閭峽倭,亦攻擊失利去。
於是南若沙,洽竹嶼南屏,西若厚首,清皓,東若七都、三沙北若柘洋之西,林諸凡沿海之奧,區競相倣興城堡者,無慮二十處,而邇州松山赤岸亦議,城嘉靖癸亥正月赤岸民項祚,王德浩領檄於州,董城役太守公戒之曰,茲汝之子孫,千百年安全計也,功務鞏固,毋苟速成,乃裒堡內及江邊民金,九百五十兩。
有奇石營垣,周圍三百二十丈,高二丈,址厚視高加二尺,門四敵樓二落,成於四月
巋然一雄,障矣秋雨圮,公復督以亟,修毋緩庠生,辛斯和徐天泰輩,紀於石夫諸城等,耳守獨拳拳於此者,豈不赤岸距州東十里,許海航乘潮而上者,徑達於橋側,倭由浙,至者必經焉,是吾州固七閩門戶,而赤岸又一州之襟喉也,茲城成匪徒赤岸之民安州會城實增虎豹重關矣,豈直謂其據登龍拱,葛洪足助東郊壯觀已哉,然吾聞秦嶼之禦寇也,丁壯列於垛婦亦運石傳餐其後,即有患矢石者,毋撓避以數倭奴更番挑戰累日,以疲吾於勌而堡之守,益堅倭怯其整且砲斃,數寇乃宵遁倭怯閭峽之整也,亦然是得人和,以雄地利,故能寒賊膽,而保金湯也,若徒負埤堞之巍,而武備不講,誇地靈之勝,而和心不協,豈善體夏公保障之盛,心也哉
福寧州藝文〈詩〉
太姥山·薛令之
揚舲窮海島,選勝神仙
鬼斧開鑿仙蹤往還
東甌冥漠外,南越渺茫間。
為問容成子刀圭駐顏
梅花陂》·韓伯修
休問尋梅蹔往還。
梅花有知己,何必湖山
《赤鑑湖韓世忠
萬頃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動海門平。
鑑開波面一天凈,虹吸潮頭萬里聲。
吹斷海風漁笛遠,載歸月客帆輕。
芍陂會上孤舟看,何似今朝雙眼明。
《宿飯溪驛》王十朋
甑嶼飽曾見,飯溪名始聞。
老懷子美到處不忘君。
門擁千峰翠,溪無一點塵。
風清入耳山月隨人
棲林寺前人
我如倦鳥欲棲林,喜見禪僧棲處深。
家在梅花溪上一枝聊慰北歸心。
虎溪林仲嘉
山闊青連海,溪長綠遶城。
規模唐故郡,絃誦魯諸生
又             前人
白日經簷短,風霜客衣
梅梢歲晚沙際春歸
《蒙井》鄭樵
靜函寒碧色,瀉自翠微巔。
品題第一不讓惠山泉。
霍林僧夜談》陸游
高名每慣習鑿齒巨眼適逢支道林
共語不知紅燭短,對床空嘆白雲深。
現前鐘鼓何曾隱,匝地毫光不用尋。
欲識天冠真面目鳥啼猿嘯知音
長溪中和自山韻》文天祥
潮聲連地吼,江雨帶天流。
宮殿春仗衣冠月遊
傷心北府遺恨東州
王氣川至龍興海上洲。
《淨聖庵》王賓
樂道巖前沙路平,淡煙和月照人行。
林端仙館千山合,石罅靈泉一派清。
蘊藻競嚴朝斗意琳瑯惟聽步虛聲
青章奏罷黃冠睡,獨有灘雷徹夜鳴。
支提寺王平國
群峰翠擁禪關夾道松篁五月寒。
欲識天冠真隱處,白雲深鎖紫金壇
金臺寺林仰
蒼蘚沿階走細泉拂簷疏竹出修筵。
高人倦作金毛吼,閑客來參玉版禪。
暖日涓涓宿露微風淡淡寒煙
茶甌味久蒲團穩,更覺林泉渺然
南禪寺·陳陽至
南山寺逢秋社,幾樹芙蓉未著花。
薄暮涼風吹漸急,月明山路溪沙
南屏寺》陳陽極
心不動法堂空,日影斜侵半榻紅。
一卷楞嚴看未了篆煙香散窗風
靈泉寺陳陽復
上方野馬囂紛山接靈泉一派分。
夜靜錫閒孤榻月,日高禪定半窗雲。
翠紗籠壁詩難續,盃斝流香酒易醺。
煮茶清不寐,風吹籟隔溪聞。
芝田·羅倫
見說徐卿學行殊,數椽茅半窗書。
夜深燈火窮蝌虯,春暖芸香蠹魚
詩酒尋常李杜衣冠清暇唐虞
文章且取科名盛,高步還看達九衢
寧德中畫唐寅
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
儘把金錢脂粉一生顏色西風
石澗龍首庵》鄭宗學
為探薜蘿趣,一上芙蓉臺。
亭敞巖雲入,筵移山雨來
蓮花青遶案,竹葉綠浮盃。
戀賞觀無已離歌曲謾催。
前溪游德
青天皓魄,流影印前溪
坐愛溪水白,不知明月西
福寧州紀事
《州志》五代時許光大為沿海都巡檢寓居硯。
江寇至硯江,奮不顧身短兵接戰,謂鄉人曰:勝則江水清,負則江水赤。
既而沒於,陣江水如血者三日,尸隨潮歸鄉人,即其地祀之。
公元898年
黃崎鎮先有巨石屹立波間,舟多覆溺
王審知福建觀察使,嘗欲鑿之而憚於力。
乾寧五年,因夢金甲自稱吳安王,許助開鑿及覺言於賓僚,因命判官劉山甫設祭,祭未畢海內靈怪具,見山甫僧院憑高觀之,風雷暴興見一物,非魚、非龍,鱗黃鬣赤凡三日夜,風雷始息已別開,一港甚便行旅馳,表以聞賜號甘棠港
宋潘中靖康中長溪令,會建卒葉儂叛慮其迫,境團結民兵號忠義社,為備明年,賊勢益張,寧德告急夤夜赴之,冒險以戰,遂被執賊,聞其名脅之從中,叱曰:汝受朝給賞養,父母妻子輒敢孤恩背叛我,恨不斬汝萬段,乃與賊俱生耶,遂遇害
公元1146年
紹興十六年,州大雨連旬福安東平二溪水漲淹沒一縣龜湖山僅露山頂,容數百人,忽大蛇突出,人皆驚溺,浮尸棲雲寺前,僧立流骸塚。
公元1242年
黃恪,字叔謹
淳祐二年,令長溪初,赤岸營田陂,自宋開寶以來,屢築屢壞於暴漲,恪發佛寺鹽課,羡金自捐俸薪,截溪流駢木三百株,為基發巨石,累為三級造舟石大壯陂勢,灌田千餘至今藉之。
王伯顏字伯,敬倜儻大志,嘗語人曰:世治,為良臣;世亂,為忠臣
元至正九年,尹福寧後,陞福建鹽運副使百姓如失父母,群詣廉訪使,乞留七月紅巾驚報逼州境,伯顏曰:福寧民猶吾子,吾忍舍之去乎,乃立四門為壘,募民訓練,為備又諭鄉民團結自相保賊分道入境千戶,嚴不花主簿
陳文積守西門,自率中子相引兵至楊梅,嶺與戰,敗之已而大集,還守州治,遣州人巡檢阮宗澤禦南道宗澤遇賊於古縣戰敗,死之。
壬午嚴不花陳文積開西門,遁去賊。
突入,伯顏奮身率先力戰俄而中流矢,遂逸被執。
賊首伯顏曰:公廉素著,欲屈公仍尹,此州何如
公曰:吾受天子之命,守茲土義,當殺賊,今敗惟死耳。
寧能從賊反耶,賊令左右毆之,伯顏嚼舌噴血,賊面大罵,會賊執監州,至責之曰:汝何得,與州尹同拒我。
伯顏又大罵曰:起兵者,實我,非監州,且吾起兵滅賊耳,何云拒耶。
吾生不能殺汝,死當為神必殺汝。
矣賊愈怒,遂害之於東門外。
神色不變,立而受刃,出血盡白數日,面如生,俄有毒蜂如雲,屯賊庭民請葬侯。
屍葬蜂散,賊中見伯顏時,時引兵入州,治賊皆驚。
伯顏死相,亦被執賊。
欲官之相曰:吾與爾,不共戴天,顧事爾耶,亦死之相妻,潘亦被執賊首,欲亂之潘以新產,告召毉林來潘。
泣曰:吾以失,所天死,固其所豈以身受辱,苟念我大官,幸以死藥進林不忍趨出閉口絕食,及二幼女皆死焉,民為具棺葬其子、婦,仍殯伯顏柩於東郭佛祠
明年,賊再至燔祠。
明年,僧林德成起兵討賊望空呼曰:王州尹陰兵助我斬賊,時賊正祀神遠睹,紅衣軍來及近視無有也,賊大敗福寧遂平
公元1350年
至正十年五月方國珍剽掠大小篔,簹宣慰司移檄元帥,扈海率萬戶孫昭毅等往捕,師潰於水澳賊追至赤岸扈,海被執州民四竄。
公元1353年
十三年高皇帝起義兵,周德興徐武寧率先歸附
洪武二年,夏四月承詔福建沿海備倭衛所,築十六城,福寧州城其一也;福寧衛大金定海二所,六巡司關寨煙墩,皆其經略州人至今賴之。
公元1559年
徐甫宰山陰人嘉靖己未三月,以武平覈餉至福寧,適倭寇福寧州蟻聚東郊,徐下令守一垛,即死不得移,選勇士遊兵循行養銳待用夜,懸燈垛外,不使內窺有三賊,舞雙刀東城,命發駁并斃之渠,酋衣金紫督戰金字指揮甚銳,連發數十銃,盡殪焉晦夜賊,方攻東南乃令備西北,果有賊數十西北梯城,投巨石斃之餘,賊棄梯去繼而大至合圍攻城,登北山箭銃入城,如雨神色不動,守益嚴擊殺賊甚多,乃焚東郊民居而去,至福安遂陷其城,州城無虞徐之力也,以𠞰武平山寇功擢僉憲
福寧州雜錄
八閩通志八閩之地,二面當海者二興泉是也一面當海者二福漳是也
要衝晉江之深,扈獺窟興化之沖,心平海龍谿之海門,漳浦之島尾南靖九龍寨,溪皆是也。
然莫有如福寧州之尤險者,蓋大地情勢西北東南至於福建盡之矣而福寧尤在,福建東南突出海中如人吐舌,然其左為甌,括海居東面;其右為福興海,居南面
福寧獨當東、南、北三面之海
倭舶入,寇必先犯此,水寨之設,職此之故寨在州東北五六十里。
三沙海面永樂初所置抽用福州中左二衛福寧衛大金千戶,所軍守之,秦嶼羅浮官井洋胥,屬焉正統間焦宏倡議風濤,難泊徙今松山之下,必復舊而後可。
三四月,東南風汛,番船多,自粵趨閩而入,於海南澳雲蓋寺走馬溪乃番船,始發之處,賊徒交接之所也。
附海有銅山元鐘等哨,之兵若先分兵守此,則有以遏其衝而不得泊矣。
勢必拋於,外浯嶼浯嶼乃五澳地,方番人窠窟也。
附海有浯嶼安邊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仍撥小哨守要緊港門,則必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料羅烏沙,料羅烏沙乃番船等,候接濟之所也。
附近有官澳金門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矣其勢必趨於圍頭,峻上圍頭,峻上乃番船停留避風門戶也,附海有深扈福金哨守之,兵若先會,兵守此,則又不敢以泊此。
矣其勢必趨於,福興若越於福興,計其所經之地,在南日則有岱墜湄州等處,在小埕則有海壇連盤等處,在烽火門則有官井流江九澳等處,此賊舶之所,必泊者也。
若先會兵守此,則又不敢泊矣,來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濟
中水有限人力易疲,將有不攻而自遯者,況乘其疲而夾力攻之,豈有不勝者哉。
福寧州外編
公元725年
《州志》唐開元十三年都督辛子言自越泛舟來牧閩,止海上
其夜,夢有朱衣冠者執圭而前白曰,某神吏昧爽仙姑將之蓬萊風雨者,先驅以蕩魚鱉之腥中丞泊舟當路幸移楫焉,既覺移舟風雨暴至,洪濤駕天
少頃澄靜霞雲絢彩,有鸞鶴笙管之音。
辛子言到郡圖錄奏聞元宗張其圖於花萼樓宣示諸王宰輔敕令本道春秋二祀,仍禁樵採焉。
霍童舊有觀歲,久鐘臺危側一夕風雨雷電山下人聞鐘聲如墜地謂臺,必圮矣,遲明視之端然復正陰相之者
公元960年
宋建隆元年資聖寺創藏殿取石柱他山未及抬舁一夕風雨其石柱忽自至寺門,眾訝之視所過田中,並有人足跡可長一二尺。
弘治末達官造墓募石工廣福寺前,山中夜夢神人告曰:墓石已,多可止工矣,此尚留與,黃狀元用也,石工驚寤而止然,不知所謂黃狀元者,應於何時也。
公元1133年
正德七年五月知縣龔穎夜夢遭難將墜於淵,有愨頭黃袍神人援之,曰:我今救汝,汝第為我修屋。
明日之無有知為何神者,越月禱雨至忠烈廟,謁神驚曰:向救我者,正此神也,今廟且壞我當新之已,而市材海,上將修縣治材隨潮逆流至廟下,不可訝之,遂拓廟後園地重建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