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錄
 登極部彙考四
公元105年
  後漢〈光武帝建武一則 中元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章和一則 和帝元興一則 殤帝延平一則 安帝延光一則 順帝建康一則 沖帝永嘉一則 質帝本初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中平一則 獻帝建安一則 昭烈帝章武一則
皇極典第一百七十八卷
登極部彙考四
後漢
公元25年
光武帝中興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公元22年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長沙定王發
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
光武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
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
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鳳中,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
莽末,天下連歲災蝗寇盜鋒起
地皇三年南陽荒饑,諸家賓客多為小盜。
光武避吏新野,因賣穀於宛。
宛人李通等以圖讖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
光武不敢當,然獨念兄伯升素結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之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於是乃市兵弩
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於宛,時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於張
光武遂將賓客舂陵
伯升會眾起兵
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
及見光武絳衣大冠,皆驚曰謹厚亦復為之,乃稍自安
伯升於是新市平林兵與其王鳳、陳收西擊長聚。
光武初騎牛,殺新野得馬
進屠唐子鄉,又殺湖陽
軍中分財不均,眾恚恨,欲反攻諸劉。
光武宗人所得物,悉以與之,眾乃悅。
進拔棘陽,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戰於小長安漢軍大敗,還保棘陽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漢軍復與甄阜梁丘賜戰於沘水西,大破之,斬
伯升又破王莽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淯陽進圍宛城。
二月辛巳,立劉聖公天子,以伯升大司徒光武為太常偏將軍
三月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多得牛馬財物,穀數十萬斛,轉以饋宛下。
賜死,漢立,大懼,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五月,到潁川,復與嚴尤陳茂合。
初,光武舂陵侯家訟逋租見而奇之。
及是時,城中出降者言光武不取財物,但會兵計策
笑曰:是美須眉者耶。
何為如是
初,王莽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百人,並以為軍吏選練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
光武將數千兵,徼之于陽關
諸將見尋、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
光武議曰:今兵穀既少,而外寇彊大,并力禦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
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
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
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
光武笑而起。
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百里不見其後
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
光武復為圖畫成敗
諸將憂迫,皆曰諾。
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
既至郾、定陵,悉營兵,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
光武曰:今若破敵珍珤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
眾乃從。
嚴尤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
曰:吾昔以虎牙將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
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何謂邪。
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聲聞百里
為地道,衝輣橦城。
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
王鳳乞降不許
尋、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
夜有流星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厭伏
六月己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餘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
尋、亦遣兵數千合戰。
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
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
請助將軍
光武復進,尋、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
連勝,遂前。
時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偽使持書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陽墮其書。
尋、得之,不憙。
諸將既經累捷膽氣益壯,無不當百
光武乃與敢死三千人,從城西水上其中堅,尋、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
城中鼓譟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動天地,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
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王邑嚴尤陳茂輕騎死人度水逃去。
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筭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
光武因復徇下潁陽
伯升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馳詣宛謝。
司徒官屬迎弔光武光武交私語,深引過而已
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平常
更始以是慚,拜光武為破鹵大將軍封武信侯
九月庚戌三輔豪傑共誅王莽傳首詣宛。
更始北都洛陽,以光武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
於是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
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
老吏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由是識者屬心焉。
更始洛陽,乃遣光武以破鹵將軍大司馬事。
十月持節北渡河,鎮慰州郡
所到部縣,輒見二千石長吏三老官屬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
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
吏人喜悅爭持牛酒迎勞
進至邯鄲,故趙繆王子林說光武曰:赤眉今在河東,但決水灌之,百萬之眾可使為魚
光武不答,去之真定
林於是乃詐以卜者王郎為成帝子子輿十二月,立郎為天子,都邯鄲,遂遣使者降下郡國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薊。
王郎移檄光武十萬戶,而故廣陽王劉接起兵薊中以應郎,城內擾亂,轉相驚恐,言邯鄲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出迎
於是光武趣駕南轅,晨夜不敢城邑,舍食道傍。
饒陽官屬乏食
光武自稱邯鄲使者,入傳舍
傳吏進食從者饑,爭奪之。
傳吏疑其偽,乃椎鼓數十,紿言邯鄲將軍至,官屬失色
光武升車欲馳;既而不免,徐還坐,曰:請邯鄲將軍入。
久乃駕去。
傳中遙語門者閉之。
門長曰: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遂得南出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時寒,面皆破裂
滹沱河,無舡,適遇冰合得過,未畢數車而陷。
進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
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
信都郡長安守,去此八十里。
光武馳赴之,信都太守任光開門出迎
世祖旁縣,得四千人,先擊堂陽貰縣皆降之。
王莽和戎卒正邳彤亦舉郡降。
昌城劉植,宋子人耿純,各率宗親子弟,據其縣邑,以奉光武
于是北降曲陽,眾稍合樂附者至有數萬人
北擊中山,拔盧奴
所過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邯鄲郡縣還復響應
南擊新巿、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因入趙界。
時王大將李育柏人漢兵不知而進,前部偏將朱浮鄧禹所破,亡失輜重
光武在後聞之,收散卒,與戰于郭門,大破之,盡得其所獲。
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廣阿。
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各遣其將吳漢寇恂等將突騎來助擊王郎,更始亦遣尚書僕射謝躬討郎,光武大饗士卒遂東鉅鹿
王郎守將王饒堅守月餘不下
遣將倪宏、劉奉率數萬人鉅鹿光武逆戰南䜌斬首千級
四月進圍邯鄲,連戰破之。
五月甲辰,拔其城,誅王郎。
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數千章
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更始侍御史持節光武蕭王,悉令罷兵行在所
光武辭以河北未平,不就徵
自是始貳于更始
是時長安政亂四方背叛
梁王劉永擅命睢陽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淮南王秦豐自號楚黎王張步琅邪董憲起東海,延岑漢中田戎夷陵並置將帥侵略郡縣
別號諸賊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尢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冨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
光武將擊之,先遣漢北十郡兵。
幽州曾不從,遂斬曾而其眾。
光武銅馬於鄡,吳漢將突騎來會清陽
賊數挑戰光武堅營自守有出擄掠者,輒擊取之,絕其糧道
月餘日,賊食盡,夜遁去,追至館陶,大破之。
受降未盡,而高湖重連東南來,與銅馬餘眾合光武復與大戰蒲陽,悉破降之,封其渠帥列侯
降者猶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歸營勒兵,乃自乘輕騎案行部陳
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由是皆服。
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光武銅馬帝
赤眉別帥大彤青犢十餘萬眾在射犬,光武進擊,大破之,眾皆散走
使吳漢岑彭襲殺謝躬于鄴
青犢赤眉賊入函谷關,攻更始
光武乃遣鄧禹率六裨將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亂。
更始使大司馬朱鮪舞陰王李軼等屯洛陽光武亦令馮異孟津以拒之。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方望立前孺子劉嬰天子更始丞相李松擊斬之。
光武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破之。
又戰于順水北,乘勝輕進,反為所敗。
賊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騎下馬光武光武撫其背而上顧笑耿弇曰:幾為賊嗤。
頻射卻賊,得免。
士卒死者數千人散兵歸保范陽
軍中不見光武,或云已沒,諸將不知所為
曰:卿曹努力
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
恐懼,數日乃定。
賊雖戰勝,而素懾大威客主相知,夜遂引去
大軍復進至安次,與戰,破之,斬首三千餘級。
賊入漁陽,乃遣吳耿弇陳俊馬武等十二將軍追戰于潞東,及平谷,大破滅之。
朱鮪遣討難將軍蘇茂馮異寇恂與戰,大破之,斬其將賈疆。
於是諸將議上尊號。
馬武先進曰:天下無主
如有聖人承敝而,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有益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大王執謙退,奈宗廟社稷何。
宜且還薊即尊位,乃議征伐
今此誰賊而馳騖擊之乎。
光武驚曰:何將軍出是言。
可斬也。
曰:諸將盡然
光武使出曉之,乃引軍還至
夏四月公孫述自稱天子
光武從薊還,過范陽,命收葬吏士
中山,諸將復上奏曰:王莽宗廟廢絕豪傑憤怒兆人塗炭
王與伯升首舉義兵,更始因其資以據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統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群生危蹙
王初昆陽王莽自潰;後拔邯鄲北州弭定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
武力則莫之敢抗,論文德無所與辭。
臣聞帝王不可久曠天命不可謙拒,惟大王以社稷為計,萬姓為心。
光武不聽
行到南平棘,諸將復固請之。
光武曰:寇賊未平四面受敵,何據欲正號位乎。
諸將且出。
耿純進曰:天下士大夫親戚,棄土壤,從大王矢石間者,其計固攀龍鱗,附鳳翼,以其所志耳。
功業即定,天人亦應,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號位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為自苦也。
大眾一散,難可復合
不可留,眾不可逆
言甚誠切光武深感,曰:吾將思之。
行至鄗,光武先在長安同舍生彊華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不道四裔雲集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群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
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光武于是命有司設壇場於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燔燎告天,禋于六宗群神
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顧降命,屬黎元為人父母不敢當
群下百辟不謀同辭,咸曰:王莽篡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昆陽,誅王郎、銅馬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讖記曰:劉秀發兵不道卯金修德天子
固辭至于再,至于三。
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敢不敬承。
于是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為高邑
公元57年
光武帝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明皇太子皇帝位。
公元39年
後漢書·明本紀顯宗孝明皇帝諱莊光武四子也。
陰皇后
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十九年立為皇太子
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
皇后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原陵
有司奏上尊廟曰世祖
夏四月丙辰,詔曰: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
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於上下懷柔百神,惠於鰥寡
朕承大運繼體守文,不知稼穡艱難,懼有廢失
聖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
公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不逮
其賜天下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三級;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人十斛
施刑郡國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前所而後捕繫者,悉免其刑。
邊人遭亂內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還邊,恣其所樂。
中二千石下至黃綬貶秩贖論者,悉皆復秩還贖
方今無天子,下無方伯若涉淵水而無舟楫
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實賴有德左右小子
高密侯禹元功之首,東平王蒼寬博有謀,並可以六尺之託,臨大節不撓
其以太傅驃騎將軍
太尉憙告諡南郊司徒奉安梓宮司空將校復土
封憙為節鄉侯,訢為安鄉侯,魴為楊邑侯。
公元75年
明帝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章帝皇太子皇帝位。
公元60年
後漢書·章帝本紀肅宗孝章皇帝諱炟顯宗第五子也。
賈貴人
永平三年,立為皇太子
寬容好儒術,顯宗重器之。
十八年八月壬子,即皇帝位,年十九。
皇后皇太后
壬戌,葬孝明皇帝于顯節陵
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
民爵,人二級,為父後及孝悌力田三級,脫無名數及流人占者一級,爵過公乘移與子若同產子;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人三斛
公元88年
章帝章和二年春二月壬辰,和皇太子皇帝
位。
公元82年
後漢書·和帝本紀孝和皇帝諱肇肅宗四子也。
梁貴人,為竇皇后所譖,憂卒,竇后養帝以為己子。
建初七年,立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歲
皇后皇太后太后臨朝
三月庚戌皇太后詔曰:先帝明聖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靜庶事咸寧
皇帝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外有大國賢王為藩屏,內有公卿大夫統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憂哉。
守文之際,必有內輔參聽斷。
中憲,朕之元兄行能兼備忠孝尤篤,先帝所器,親受遺詔,當以舊典輔斯職焉。
憲固執謙讓,節不可奪。
供養兩宮宿衛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復勞以政事
太尉鄧彪元功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為群賢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
聰明康強可謂老成黃耇矣。
其以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己以聽,朕庶幾專心內位
於戲
群臣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職,愛養元元,綏以中和稱朕意焉。
公元105年
和帝元興元年十一月辛未殤帝皇太子皇帝位。
後漢書·殤帝本紀孝殤皇帝諱隆和帝少子也。
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時誕育百餘日。
皇后皇太后太后臨朝
公元106年
殤帝延平元年八月,安帝以長安侯入即皇帝位。
後漢書·安帝本紀恭宗孝安皇帝諱祐肅宗孫也。
清河孝王慶,母左姬
自在邸第,數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於床笫之間。
十歲好學史書和帝常稱之,數見禁中。
延平元年慶始就國,鄧太后特詔清河邸。
八月殤帝崩,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中
其夜,使持節,以王青蓋車,齋于殿中
皇太后崇德殿,百官吉服,群臣陪位,引拜長安侯
皇太后詔曰:先帝聖德淑茂,早棄天下
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
豈意卒然顛沛天年不遂悲痛斷心
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廟之重,思繼嗣之統,惟長安侯質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詩、論,篤學樂古仁惠愛下。
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
親德係後,莫宜於祐
昆弟之子猶己子;春秋之義,為人後者為之子不以父命辭王父命。
其以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禮儀奏。
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長安侯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於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朕惟侯孝章帝嫡皇孫謙恭慈順,在孺而勤,宜奉郊廟承統大業
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後。
其審君漢國允執其中一人有慶萬民賴之。
皇帝勉之哉。
讀策畢,太尉奉上璽綬,即皇帝位,年十三。
太后臨朝
公元125年
安帝延光四年十一月丁巳順帝濟陰王入即皇帝位。
公元301年
後漢書·順帝本紀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
李氏,為閻皇后所害。
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
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之,太子數為嘆息
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構陷太子太子坐廢濟陰王
明年三月安帝崩,北鄉侯立,濟陰王廢黜不得上殿親臨梓宮悲號不食內外群僚莫不哀之。
及北鄉侯薨,車騎將軍閻顯江京,與中常侍劉安陳達白太后,秘不發喪,而更徵立諸國王子,乃閉宮門屯兵自守
十一月丁巳,夜中黃門孫程十九人共斬江京劉安陳達等,迎濟陰王德陽殿西鍾下,即皇帝位,年十一。
近臣尚書以下從輦南宮,登雲臺,召百官
尚書令劉光奏言孝安皇帝聖德明茂,早棄天下
陛下正統,當奉宗廟,而姦臣交構,遂令陛下龍潛藩國群僚遠近不失望。
天命有常北鄉不永漢德盛明福祚孔章
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內外同心稽合神明
陛下踐祚奉遵鴻緒,為郊廟主,承續祖宗無窮之烈,上當天心,下厭民望
即位倉卒典章多缺,請條案禮儀分別具奏
制曰:可。
召公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
閻顯兄弟立,率兵入北宮尚書郭鎮交鋒刃,遂斬尉景
戊午,遣使者入省,奪得璽綬,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節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耀、執金吾晏,並下獄誅。
己未開門,罷屯兵
壬戌,詔司隸校尉:惟閻顯江京近親伏辜誅,其餘務崇寬貸
閻皇后紀》:后有才色。
元初元年,以選入掖庭,甚見寵愛,為貴人
二年,立為皇后
專房妬忌宮人李氏,生皇子,遂鴆殺李氏
建光元年親政事后
兄弟頗與朝權,后遂與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共譖皇太子,廢為濟陰王
四年后從幸章陵,帝道疾,崩於葉縣
兄弟江京樊豐等謀曰:今晏駕道次濟陰王在內邂逅公卿立之,還為大害。
乃偽云疾甚徙御臥車
四日驅馳還宮。
明日,詐遣司徒劉喜郊廟社稷告天請命
其夕,乃發喪
尊后曰皇太后
皇太后臨朝,以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太后欲久專國政,貪立幼年,與定策禁中,迎濟北惠王子北鄉侯懿,立為皇帝
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威行前朝,乃風有司及其黨與中常侍樊豐虎賁中郎將謝惲、惲弟侍中篤、篤弟大將軍長史宓、侍中周廣阿母野王君王聖聖女黃門侍郎樊嚴等,更相阿黨,互作威福,探制禁省更為唱和,皆大不道
、惲、下獄死,家屬徙比;宓、嚴減死髡鉗;貶為則亭侯,遣就國,自殺王聖母子鴈門
於是衛尉,耀城門校尉晏執金吾兄弟權要威福自由
少帝立二百餘日而疾篤兄弟江京等皆在左右
屏語曰:北鄉侯不解國嗣宜時有定。
不用濟陰王,若今立之,後必當怨,又何不早徵諸王子,簡所置乎。
以為然。
少帝薨,白太后,徵濟北河間王子。
未至,而中黃門孫程合謀江京等,立濟陰王,是為順帝
孫程傳》字稚卿安帝時中黃門給事長樂宮
小黃門李閏江京並遷中常侍江京大長秋,與中常侍樊豐黃門令劉安鉤盾陳達王聖女伯扇動內外,競為侈虐
大將軍耿寶皇后大鴻臚閻顯更相阿黨廢皇太子濟陰王
明年崩,立北鄉侯天子
等遂專朝爭權,乃諷有司奏誅樊豐,廢耿寶王聖,及黨與皆見死徙。
十月,北鄉侯病篤
濟陰王謁者興渠曰:王以嫡統,本無失德先帝用讒,遂至廢黜
北鄉不起,共斷江京閻顯,事乃可成。
等然之。
中黃門南陽王康,先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廢,常懷歎憤
又長樂太官京兆王國,並附同於桯。
至二十七日,北鄉侯薨。
閻顯白太后,徵諸王子簡為嗣。
未及至。
十一月二日遂與王康十八人聚謀於西鍾下,皆𢧵單衣為誓
四日夜等共會崇德殿上,因入章臺門。
江京劉安李閏陳達俱坐省門下,王康共就斬,以李閏權埶積為省內所服,欲引為主,因舉刃脅曰:今當立濟陰王無得搖動
曰:諾。
於是起,俱於西鍾下迎濟陰王立之,是為順帝
尚書令僕射以下從輦南宮雲臺留守省門遮扞內外
閻顯時在禁中憂迫不知所為小黃門樊登勸發兵,以太后詔召越騎校尉馮詩、虎賁中郎將閻崇,屯朔平門,以禦等。
誘詩入省,太后使授之印,曰:能得濟陰王封萬戶侯,得李閏五千戶侯。
以詩所將眾少,使與登迎吏士左掖門外
詩因格殺登,歸營屯守。
尉景遽從省中外府收兵至盛德門
傳召尚書使收
尚書郭鎮臥病,聞之,即率直宿羽出南止車門,逢從吏士,拔白刃,呼曰:無干兵。
下車持節詔之。
曰:何等詔。
因斫不中
引劎擊墮車,左右以戟叉其胸,遂禽之,送廷尉獄,即夜死。
旦日,令侍御史等送獄,於是遂定
下詔曰:夫表功錄善,古今通義也。
中常侍樂太僕江京黃門令劉安鉤盾陳達與故車騎將軍閻顯兄弟謀議惡逆傾亂天下
中黃門孫程王康、長樂太官王國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汎、馬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苗等,懷忠憤發,戮力協謀,遂埽滅元惡以定王室
詩不云乎: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謀首協同
其封浮陽侯食邑萬戶華容侯酈侯,各九千戶;黃龍湘南侯五千戶;彭愷為西平昌侯,孟叔為中廬侯,李建復陽侯,各四千二百戶;王成廣宗侯,張賢祝阿侯,史汎為臨沮侯,馬廣平侯王道范縣李元褒信侯,楊佗為山都侯,陳予為下雋侯,趙封為析縣侯,李剛為枝江侯,各四千戶;魏夷陵侯二千戶;苗東阿侯,千戶
是為十九侯。
加賜車馬銀錢帛各有差。
李閏以先豫謀,故不封
擢拜騎都尉
公元144年
順帝建康元年秋八月庚子沖帝皇太子皇帝位。
後漢書·沖帝本紀孝沖皇帝諱炳順帝之子也。
母曰虞貴人
建康元年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皇帝位,年二歲
皇后皇太后
太后臨朝
公元145年
沖帝永嘉元年春正月丁巳質帝渤海孝王子入即皇帝位。
後漢書·質帝本紀孝質皇帝諱纘肅宗元孫
曾祖父千乘貞王伉祖父樂安王寵,父渤海孝王鴻,母陳夫人
沖帝不豫大將軍梁冀洛陽都亭
沖帝崩,皇太后定策禁中丙辰,使持節,以王青蓋車南宮
丁巳封為建平侯,其日即皇帝位,年八歲
李固傳》沖帝,以太尉,與梁冀錄尚書事。
明年崩,梁太后以揚、徐盜賊盛強,恐驚擾致亂,使中常侍等,欲須所徵王列侯到乃發喪
對曰:幼少,猶天下之父。
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臣子反共掩匿乎。
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趙高隱而不發,卒害扶蘇以至亡國
近北鄉侯薨,閻后兄弟及江京等亦共掩祕,遂有孫程手刃之事。
天下大忌不可甚者也。
太后從之,即暮發喪
清河王蒜年長有德欲立之,謂梁冀曰:今當立,宜擇長年有德,任親政事者,願將軍審詳大計,察周、霍之立文、宣,戒鄧、閻之利幼弱
不從,乃立樂安王子纘,年八歲,是為質帝
公元146年
質帝本初元年閏六月庚寅桓帝蠡吾侯入即皇帝位。
後漢書·桓帝本紀孝桓皇帝諱志肅宗曾孫也。
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母匽氏。
卒,襲爵為侯。
本初元年梁太后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
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太后臨朝政。
李固傳》太尉,與梁冀錄尚書事。
質帝
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輔匡正,每輒從用,聰慧,恐為後患,遂令左右進鴆
苦煩甚,使促召
入,前問:陛下得患所由
尚能言,曰:食煮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
亦在側,曰:恐吐,不得飲水
語未絕而崩。
伏尸號哭推舉侍醫
慮其事泄,大惡之。
因議立嗣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先與書曰:天下不幸,仍遭大憂
皇太后聖德當朝攝統萬幾,明將軍體履忠孝,憂存社稷,而頻年之間,國祚三絕
今當立天下重器,誠知太后垂心將軍勞慮,詳擇其人,務存聖明
愚情眷眷,竊獨有懷。
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祚前事未嘗詢訪公卿廣求群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
永初以來政事多謬,地震宮廟彗星竟天誠是將軍用情之日。
傳曰: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昌邑之立,昏亂日滋霍光憂愧發憤,悔之折骨
自非博陸忠勇延年奮發大漢之祀,幾將傾矣。
至憂至重,可不熟慮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國之興衰,在此一舉
得書,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議所立。
大鴻臚杜喬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
先是蠡吾侯常取妹,時在京師欲立之。
眾論既異,憤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奪。
中常侍曹騰等聞而夜往說曰:將軍累世椒房之親,秉攝萬幾賓客縱橫,多有過差。
清河王嚴明若果立,則將軍受禍不久矣。
不如蠡吾侯富貴長保也。
然其言。
明日重會公卿意氣凶凶,而言辭激切
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之。
皆曰:惟大將軍令。
獨與杜喬堅守本議
厲聲曰:罷會。
意既不從,猶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
激怒,乃說太后先策,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
公元168年
靈帝建寧元年春正月庚子,以解瀆亭侯入即皇帝位。
後漢書·靈帝本紀孝靈皇帝諱宏肅宗元孫也。
曾祖河間孝王開,祖,父
封解瀆亭侯襲侯爵。
母董夫人
桓帝崩,無子,皇太后與父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祿大夫劉儵持節,將左右羽林河間奉迎
建寧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門校尉竇武大將軍
己亥到夏門亭,使竇武持節,以王青葢車迎入殿中
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
改元建寧
公元189年
中平六年九月甲戌獻帝陳留王入即皇帝位。
後漢書·靈帝本紀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辯即皇帝位,封弟協為渤海王
秋七月,徙渤海王協陳留王
并州董卓自為司空
九月甲戌廢帝弘農王
獻帝本紀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
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
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渤海王,徙封陳留王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
皇太后永安宮
大赦大下。
董卓傳》靈帝并州,及崩,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謀誅閹宦,而太后不許,乃私呼將兵入朝,以脅太后
得召即時就道
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陳留王夜走小平津
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北芒,因往奉迎
兵卒至,恐怖涕泣
與言,不能辭對;與陳留王語,遂及禍亂之事。
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
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初,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
尋而何進及弟苗先所領部曲歸於,又使呂布執金吾丁原而并其眾,兵士大盛
乃諷朝廷策司空劉弘而自代之。
集議廢立
百僚大會奮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政
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
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陳留王如何
公卿以下莫敢對。
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劎
有敢阻大議,皆以軍法從之。
坐者震動
尚書盧植獨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
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大怒,罷坐。
明日集群僚於崇德前殿,遂脅太后,策廢少帝
曰: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
乃立陳留王,是為獻帝
又議太后蹙迫永樂太后,至令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遷於永安宮,遂以弒崩。
公元221年
獻帝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昭烈帝漢中王皇帝位。
公元前117年
《蜀志·先主傳》先主姓劉,諱備字元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中山王勝之後也。
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東南籬上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童童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葢車。
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江太守同郡盧植
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然等。
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
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而瓚深與先主相友
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豪俠年少爭附之。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先主由是得用徒眾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有功,除安喜
督郵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著馬抑,棄官亡命
頃之大將軍何進都尉毋丘毅詣丹陽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去官
後為高唐,遷為令。
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為別司馬,使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袁紹
數有戰功試守平原,後領平原相。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
不忍刺,語之而去。
得人心如此
袁紹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
曹公徐州徐州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
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
既到,丹陽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
先主豫州刺史,屯小沛。
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死,竺率州人先主
先主遂領徐州
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
公表先主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
先主相持經月呂布乘虛下邳
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
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
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先主求和呂布還其妻子
先主關羽下邳
先主還小沛,復合兵得萬餘人
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曹公
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
至沛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來擊
高順攻之,曹公夏侯惇往,不能救,為所敗,復擄先主妻子
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下邳生擒
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
先主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先主朱靈、路招要
未至,病死。
先主未出時,獻帝車騎將軍董承辭受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
先主未發。
是時曹公從容先主曰:今天英雄,惟使君耳。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
遂與長水校尉种輯將軍子蘭、王子服等同謀。
會見使,未發。
事覺,等皆伏誅
先主下邳
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下邳,而身還小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袁紹連和曹公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
曹公收其眾,擄先主妻子,并擒關羽以歸。
先主青州
青州刺史袁譚先主茂才也,將步騎先主
先主平原馳使
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月餘日,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
曹公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
遣先主將兵與等略許下
關羽亡歸先主
曹公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軍,陰欲離,乃說紹南荊州劉表
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
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曹公既破,自南擊先主
遣糜竺、孫乾劉表相聞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荊州豪傑先主日益多,疑其心,陰禦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不能用。
公南征表,會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
襄陽諸葛亮先主攻琮,荊州可有。
先主曰:吾不忍也。
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
左右荊州人多歸先主
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公江陵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襄陽
先主已過,曹公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長坂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人眾輜重
先主斜趣漢津,適與船會,得濟沔,遇長子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先主諸葛亮自結孫權周瑜程普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先主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先主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
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元、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廬江雷緒率部曲萬口稽顙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治公安
稍畏之,妹固好。
先主至京見綢繆恩紀
遣使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地可為己有。
荊州主簿殷觀曰:若為先驅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
今但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與動,吳必不敢越吾而獨取蜀。
如此退之計,可以、蜀之利。
先主從之,果輟計。
遷觀為別駕從事
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張魯內懷恐懼
別駕從事蜀郡張松曰:曹公兵彊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禦之者乎。
曰:吾固憂之而未有計。
曰:劉豫州使君宗室曹公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必破。
破,則益州彊,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先主前後賂遺巨億計。
正因益州可取之策。
先主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益州
自出迎,相見甚歡。
張松法正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說,便可于會所
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
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鎮西大將軍,領益州
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白水軍。
先主并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是歲,成都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厚樹恩,以收眾心
明年曹公孫權先主自救
先主遣使曰:曹公,吳憂危急。
孫氏與孤本脣齒,又樂進青泥關羽相拒,今不往救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
自守之賊,不足慮也。
乃從萬兵及資寶,欲以東行
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張松書與先主法正曰:今大事可立如何釋此去乎。
廣漢太守肅,懼禍及己,白發其謀。
於是收斬嫌隙始搆矣。
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
先主大怒,召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
乃使黃忠、卓勒兵
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并士卒妻子引兵進到涪,據其城。
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復遣李嚴綿竹諸軍率眾先主
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泝流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先主進軍圍雒;時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出降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饗士卒,取出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穀帛
先主復領益州諸葛亮股肱法正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
董和黃權李嚴等本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婚親也,彭羡又之所排擯也,劉巴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
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
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益陽
是歲,曹公漢中張魯遁走巴西
先主聞之,與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江州
黃權將兵迎張魯張魯已降曹公
曹公使夏侯淵張郃漢中數數犯暴界。
先主張飛進兵宕渠,與等戰於瓦口破郃等,收兵南鄭
先主亦還成都
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同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
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拒。
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
將兵來爭其地。
先主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軍,斬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曹公長安舉眾南征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曹公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上庸
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於漢曰: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射援、軍師將軍諸葛亮盪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征鹵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堯至聖四凶在朝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高后稱制諸呂竊命孝昭幼沖上官逆謀,皆馮世寵,藉履國權窮凶極亂,社稷幾危
大舜周公朱虛博陸則不流放禽討安危定傾
伏惟陛下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厄不造之艱。
董卓首難盪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
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
人神無主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盜神器
左將軍司隸校尉、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徇國難。
睹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謀,將安國家,克寧舊都
會乘機事不密,令遊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
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夙夜惴惴戰慄累息
昔在虞書敦序九族周監二代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
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
臣等以肺腑枝葉宗子藩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
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
奉辭在外禮命斷絕
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均,不能相率,咸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
社稷之難,急於隴、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
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
漢中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
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
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遂于沔陽壇場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御王冠先主
先主上言曰:臣以具臣之才,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造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兇縱橫殘剝海內
陛下聖德威靈人神同應,或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并殪,以漸冰消
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恣心極亂。
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機事不密陷害,臣播越失據不果
得使窮凶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
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
常恐隕沒孤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
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厲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并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
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太宗
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
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
臣伏三省,受國厚恩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重罪謗。
群寮見逼,迫臣以
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
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
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于谷。
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
拜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於是治成
魏延都督,鎮漢中
關羽曹公曹仁,擒于禁於樊。
俄而孫權襲殺,取荊州
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黃初
傳聞見害先主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是後在所並言眾瑞,日月相屬,故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上言: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
謹案洛書甄曜曰:赤三日德昌九世際。
洛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稱皇,以握契,百成不敗。
洛書運期曰:九侯七傑命民炊骸道路籍籍人頭誰使主者元且來。
《孝經鉤命決錄》曰:三建九會
臣父群未亡時,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景雲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
又二十二年中,數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
是年太白熒惑填星常從歲星追。
近漢初興,五星歲星謀;歲星主義,漢位在西上方,故漢法常歲星候人主。
當有聖主起此州,以致中興
時許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
頃者熒惑復追歲星見在胃昴畢;昴畢天綱《經》星處之,眾邪消亡
聖諱豫睹,推揆期驗符合數至,若此非一。
臣聞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天時故應際而生,與神合契
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權少府王謀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
人鬼忿毒,咸思劉氏。
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後上書八百餘人,咸稱述符瑞,圖、讖明徵
黃龍武陽赤水九日乃去。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
《易》乾九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
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燿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
今天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下流授與大王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所致
烏魚之瑞,咸曰哉。
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
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咸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枝百世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啟發讖、緯,神明名諱昭著
宜即帝位,以二祖昭穆天下幸甚
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敢用元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歷數無疆
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
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
群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
否德,懼忝帝位
詢於庶民,外及蠻裔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久替四海不可無主
率土式望,在一人
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
燔瘞告類天神,惟神饗祚漢家永綏四海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
諸葛亮丞相許靖司徒
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
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
六月,以子永魯王,理為梁王
公元223年
昭烈帝章武三年五月後主皇太子皇帝位。
公元219年
《蜀志·後主傳》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漢中王,立為王太子
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
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
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綬,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歟。
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
五月後主襲位成都時年十七。
皇后皇太后
大赦改元
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