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二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
 第二百二十六卷目錄
 君德部彙考二
  武帝 懷帝 元帝 明帝 成帝 康帝 簡文帝 孝武帝 恭帝
  武帝 文帝 明
  南齊高帝 武帝 明
  武帝 簡文帝
  武帝 文帝 宣帝
  北魏道武帝 明元帝 太武帝 文成帝 獻文帝 孝文帝 宣武帝 孝明帝 前廢帝 出
  北齊文宣帝 孝昭帝 武成帝 後主
  北周明帝 武帝
  文帝
皇極典第二百二十六卷
君德部彙考二
武帝
公元265年
《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冬十二月戊辰下詔大弘儉約,出御府珠玉玩好之物,頒賜王公以下各有差。
乙亥,詔省郡國御調,禁樂靡麗百戲之技及雕文游畋之具。
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
太康七年十二月出後才人妓女以下二百七十人歸於家。
帝宇弘厚造次必於仁恕容納讜正未嘗失色於人;明達善謀,能斷大事,故得撫寧萬國綏靖四方
魏氏奢侈刻弊之後百姓思古遺風,乃厲以恭儉,敦以寡慾
有司奏御青絲紖斷,詔以青麻代之。
臨朝寬裕法度有恆
高陽許允為文帝所殺,子奇太常丞
帝將有事太廟朝議以其受害之門,不欲接近,請出為長史
帝乃追述夙望,稱奇之才,擢為祠部郎時論稱其夷曠
本紀:贊:武皇承基誕膺天命握圖御宇敷教導民,以佚代勞,以治易亂。
縑綸之貢,去雕琢之飾,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反淳朴。
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劉毅裴楷質直見容嵇紹、許奇雖仇讎不棄
仁以御物,寬而得眾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
於是民和俗靜,家給人足聿修武用,思啟封疆。
神算於深衷,斷雄圖於義表。
焉隆西代,王濬南征,師不延時,獯人削跡兵無血刃楊越為墟。
上代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禎祥顯應風教肅清
安平獻王孚傳》字叔達宣帝次弟。
武帝受禪封安平王
泰始八年薨,時年九十三。
太極東堂舉哀三日
詔曰:王勳超世尊寵無二期頤在位,朕之所倚。
庶永百齡,諮仰訓導奄息殂隕哀慕感切
其以東園溫明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緋練百匹絹布各五百匹、錢百萬、穀千斛以供喪事
諸所施行,皆依東平王蒼故事
臨喪,親拜盡哀
及葬,又幸都亭望柩而拜,哀動左右
樂平王延祚傳》:王少有篤疾不任封爵
太康初,詔曰:弟祚早孤無識,情所哀愍
幼得篤疾,日冀其差,今遂廢痼無復後望,意甚傷之。
封為樂平王,使有名號,以慰吾心。
王濟傳》豪侈嘗幸其宅,供饌甚豐,悉貯琉璃器中。
蒸肫甚美,問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
色甚不平,食未畢而去。
裴秀傳》尚書令
安遠護軍郝詡與故人書云: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
有司奏免官,詔曰:不能使人不加諸我,此古人所難
交關人事,詡之罪耳,豈尚書令能防乎。
勿有所問。
司隸校尉李憙上言騎都尉劉尚尚書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
詔又以幹翼朝政,有勳績王室不可小疵大德,使推正罪而解禁止
裴楷傳》侍中嘗問曰:朕應天順時海內更始天下風聲何得何失
對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風所以比德堯舜者,但以賈充徒尚在朝耳。
方宜引天下賢人,與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
任愷庾純亦以為言出充關中都督
平吳之後太平之化,每延公卿,與論政道。
陳三五之風,次第漢魏盛衰之跡。
稱善。
冊府元龜武帝文明王皇后喪,合葬崇陽陵。
遷祔手疏德行,命史官為哀敕。
初,居文喪,雖從漢魏之制,既葬除服,而深衣素冠,除席撤膳,哀敬如喪者。
有司改服進膳不許禮終而後復吉。
懷帝
《晉書·懷帝本紀:帝在東宮恂恂謙損接引朝士講論書籍
即位,始遵舊制,臨太極殿,使尚書郎時令,又於東堂聽政
至於宴會輒與群官論眾務,考經籍
黃門侍郎傅宣歎曰:今日復見武帝之世矣。
元帝
《晉書·元帝本紀: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待物
初鎮江東,頗以酒廢事王導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絕。
有司嘗奏太極殿廣室施絳帳,帝曰:漢文集上書皁囊為帷。
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練帷帳
將拜貴人有司請市萑釵,帝以煩費不許
所幸鄭夫人無文綵。
從母王廙為母立屋過制流涕止之。
明帝
《晉書·明帝本紀:帝為皇太子
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客雅好文辭
當時名臣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放等,咸見親待。
善撫將士
于時東朝濟濟遠近屬心
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所欽信,欲誣以不孝而廢焉。
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
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對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
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
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止。
帝聰有機斷,尤精物理
于時兵凶歲饑,死疫過半,虛敝既甚,事極艱虞
王敦挾震主之盛,將移神器
崎嶇遵養,以弱制強,潛謀獨斷廓清大祲
改授、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撥亂反正強本弱枝
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公元562年
冊府元龜明帝至孝
太寧二年二月,葬元帝建平陵,徒跣陵所
成帝
《晉書·成帝本紀:帝少聰敏有成人之量。
南頓王宗之誅也,帝不之知,及蘇峻平,問庾亮曰:常日白頭公何在。
對以謀叛伏誅
帝泣謂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人言作賊,復若何
懼,變色
庾懌送酒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與犬,犬斃,懼而表之。
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
聞,飲藥而死。
然少為舅氏所制,不親庶政
及長,頗留心萬幾,務在簡約,常欲與後園射堂,計用四十金,以勞費乃止。
雄武之度,雖有愧於前王恭儉之德,足追蹤前烈
康帝
公元342年
《晉書·康帝本紀咸康八年六月甲子,即皇帝位。
秋七月景辰,葬成於興平陵
奉奠西階,既發引徒行閶闔門,升素輿至於陵所
公元365年
冊府元龜建元元年四月有司奏,成山陵一周,請改素服,御進膳如舊
壬寅,詔曰:禮之隆殺,因時而寢興,誠無常矣。
至於君親相準名教之重,莫之改也。
權制之作,蓋由近代,雖曰適事,實弊薄之始。
王崇之後世猶怠,而況因循,又從輕降,義弗可矣。
簡文帝
公元322年
《晉書·簡文帝本紀簡文帝諱昱,幼而岐嶷為元帝所愛。
郭璞見而謂人曰:興晉祚者,必此人也。
及長,清虛寡欲永昌元年元帝詔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臨琅邪繼世相承國嗣未立,蒸嘗靡主,朕常悼心
子昱仁明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
其封琅邪王
咸和元年所生夫人薨。
時年七歲號慕泣血,固請服重。
元帝哀而許之。
孝武帝
《晉書·孝武帝本紀:帝幼稱聰悟
簡文之崩也,時年十歲,至晡不臨,左右進諫,答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謝安嘗嘆以為精理不減先帝
威權己出,雅有人主之量。
恭帝
《晉書·恭帝本紀: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溫涼寢食之節,以恭謹聞,時人稱焉。
武帝
《宋書·武帝本紀上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嘗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紈綺絲竹之音。
寧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
時將北征,以虎魄治金創,上大悅,命擣碎分付諸將。
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
宋臺既建,有司東西堂施局腳床、銀塗釘,上不許使用直腳床,釘用鐵
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
內外奉禁,莫不節儉。
性尤簡易諸子旦問起居入閤,脫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禮。
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
床頭有土鄣,壁上燈籠麻繩拂。
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
孝武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
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業者焉。
檀韶傳》江州刺史有罪免官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增八百戶,并前千五百戶。
嗜酒貪橫,所蒞無績,上嘉合門從義弟道濟又有大功,故特見寵授
南史·徐湛之傳》湛之會稽公主。
初,武帝微時貧陋過甚,嘗自新洲,有納布衣襖等,皆是敬皇后手自作。
武帝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
冊府元龜宋高祖少時家貧有大志不治廉隅繼母以孝謹稱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未嘗失時
文帝
公元154年
《宋書·文帝本紀元嘉四年五月京師疾疫
甲午遣使存問,給醫藥死者若無家屬,賜以棺器
十年春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孤老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賜穀五斛。
二十四年,京師疫癘
丙戌,使都縣營署部司,普加履行給以醫藥
二十六年三月丁巳,詔:遣使巡行百姓,問所疾苦
孤老鰥寡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賜穀五斛。
本紀:贊:太祖幼年特秀,顧無保傅之嚴,而天授和敏之姿,自稟君臣之德。
正位南面歷年長久綱維備舉條禁明密,罰有恆科,爵無濫品。
故能內清外晏,四海謐如
劉康祖傳》康祖,虔之子也,襲封,為長沙王,以浮蕩蒱酒為事
前後屢被糾劾太祖勳臣子,每原貸之。
張茂度傳》茂度益州刺史
太祖荊州刺史謝晦,詔益州遣軍江陵已平而軍始至白帝
茂度素善,議者疑其出軍遲留,時茂度弟劭為湘州刺史起兵大駕,上以劭誠節,故不加罪,被代京師
累遷太常
腳疾出為義興太守上從容謂茂度曰:勿復以西蜀介懷
對曰:臣若不陛下之明,墓木拱矣。
謝靈運傳》靈運侍中,自以名輩才能應參時政,初被召,便以此自許既至文帝惟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
王曇首王華殷景仁等,名位素不踰之,並見任遇,靈運不平,多稱疾朝直
出郭遊,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
上不欲傷大臣諷旨自解
靈運上表陳疾,上賜東歸
明帝
《宋書·明帝本紀:帝少而和令風姿端雅
失所生,養於太后宮內
大明世,諸弟多被猜忌,唯上見親常侍路太后醫藥
及即大位四方反叛,以寬仁待物
軍師有父子弟同逆者,並授以禁兵委任不易故眾為之用,莫不盡力。
平定天下逆黨多被全;其有才能者,並見授用
南齊
高帝
公元479年
南齊書·高帝本紀建元元年六月乙亥,詔曰:宋末頻年戎寇,兼災疾凋損,或枯骸不收,毀莫掩宜速宣下埋藏營卹
摽題猶存,姓字可識,可即運載,致還本鄉。
有司奏遣外監典事四人周行門外三十五里為限
其餘班下州郡。
棺器摽題者,屬所以臺錢供市。
上少沈深大量寬嚴清儉喜怒無色
從諫察謀,以威重得眾
即位後,身不御精細之物,敕中書舍人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導,此制始自大明末,後泰始尤增其麗。
留此置主衣,政是興衣疾源,可即時打碎。
凡復有可異物,皆宜隨例也。
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為飾者,皆改用鐵內殿施黃紗帳宮人紫皮履,華蓋除金花瓜用鐵迴釘。
每曰:使我治天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欲以率天下,移變風俗
上姓骨體及期運曆數,並遠應圖數十百條,歷代未有臣下撰錄,上抑而不宣,盛矣。
《王元邈傳》元邈字彥遠
泰始初,為青州刺史
太祖淮陰元邈啟明帝,稱太祖異謀太祖不恨也。
昇明中太祖引為驃騎司馬元邈甚懼,太祖待之如初
武帝
公元484年
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二年八月甲子,詔曰:窆枯掩骼,義重前誥,卹老哀癃,實惟令典
求思民瘼,弗忘鑒寐
聲憓未敷,物多乖所。
京師二縣,或有久墳毀發,可隨宜掩埋
遺骸,並加斂瘞
疾病窮困不能自存者,詳為條格,並加沾賚
四年閏正月辛亥車駕耕籍田。
詔:孤老貧窮,賜穀十石
凡欲務農糧種闕乏者,並加給貸,務在優厚
五年正月辛卯,詔曰:朕昧爽丕顯,思康民瘼。
年穀亟登,而饑饉代有。
今履端肇運,陽和告始,宜協時休,覃茲黎庶
諸孤貧病並賜糧餼遣使親賦,每存均普。
十年正月,戊午,詔賜孤老六疾人穀五斛。
本紀:贊:世祖南面嗣業,功參寶命,雖為繼體事實艱難
御袞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舊章
明罰厚恩,皆由上出,義兼長遠,莫不肅然。
外表無塵內朝多豫,機事平理職貢有恆府藏內充,民鮮勞役
宮室苑囿未足以傷財,安樂延年眾庶所同幸。
明帝
公元495年
南齊書·明帝本紀建武二年春正月己卯,詔京師二縣有發毀墳壟隨宜修理
四年春正月壬寅,詔民產子者,蠲其父母調役一年,又賜米十斛
明審吏才持法無所借。
制御親幸臣下肅清
驅使寒人不得四幅繖,大存儉約
世祖所起新林苑,以地還百姓;廢文帝所起太子東田斥賣之;永明中輿輦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
太官進御食,有裹蒸,帝曰: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
世祖掖庭中宮殿服御一無所改。
武帝
公元501年
《梁書·武帝本紀齊中興元年十二月高祖封建安郡公
下令曰:朱爵之捷,逆徒送死者,特許家人殯葬;若無親屬,或有貧苦,二縣長尉即為埋掩
建康城內,不達天命自取淪滅,亦同此科。
天監元年夏四月景寅高祖皇帝位。
詔曰:宋氏以來,並恣淫侈傾宮之富,遂盈數千。
推算五都,愁窮四海,並嬰羅冤橫拘逼不一
撫絃命管良家不被蠲;織至繡房幽厄猶見役。
敝國傷和,莫斯為甚
後宮樂府西解暴室諸如此例,一皆放遣
衰老不能自存官給稟食
六年正月己卯,詔曰:夫有天下者,義非為己。
凶荒疾癘兵革水火,有一於此,責歸元首。
祝史請禱,繼諸不善,以朕身當之。
永使災害不及萬姓,俾茲下民稍蒙寧息
不得為朕祈福,以增其過。
特班遠邇遵奉
十一年春正月壬辰,詔曰:夫刑法悼耄,罪不收孥,禮著明文,史彰前事,蓋所以申其哀矜,故罰有弗及
近代相因,厥網彌峻,髫年華髮同坐入愆。
懲惡勸善,宜窮其制,而老幼流離,良亦可愍。
自今逋讁之家及罪應質作,若年有老小,可停將送
四月戊午,詔曰:去歲山大醜類,宜為京觀,用旌武功;但伐罪弔民皇王盛軌掩骼埋胔仁者用心
其下青州悉使收藏
十二年二月景寅,詔曰:掩骼埋胔,義重周經槥櫝有加,事美漢策
向隅載懷,每勤造次收藏之命,亟下哀矜;而㝢縣遙深遵奉未洽,髐然路隅往往而有,言愍沉枯,彌勞傷惻。
可明下遠近,各巡境界,若委骸不葬,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斂量給棺具
夜哭之魂斯慰霑霜之骨可歸
十六年春正月辛未輿駕親祀南郊,詔:民有產子,即依格優蠲
孤老鰥寡不能自存者,咸加賑卹
十七年八月壬寅,詔以兵騶奴婢,男年登六十,女年登五十,免為平民
普通二年春正月辛巳輿駕親祀南郊
詔曰:春司御氣虔恭報祀,陶匏克誠蒼璧禮備,思隨乾覆布茲亭育
凡民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
又於京師孤獨園孤幼有歸,華髮不匱
終年命,厚加料理
尤窮之家,勿收租賦
四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祀南郊大赦天下
應諸窮疾,咸加賑卹
大同七年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子
十年四月乙卯,詔鰥寡孤獨尤貧贍卹各有差。
高祖生知淳孝
六歲,獻皇太后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內外親黨,咸加敬異
及丁文皇帝憂,時為齊隨王諮議,隨府在荊鎮髣髴奉聞,便投劾星馳,不復寢食倍道就路憤風驚浪,不暫停止。
高祖形容本壯,及還至京都銷毀骨立親表士友,不復識焉。
望宅奉諱氣絕久之,每哭輒歐血數升。
服內不復嘗米,惟資大麥,日止二溢
拜掃山陵涕淚所灑,松草變色
及居帝位,即於鐘山造大愛敬寺青溪邊造智度寺,又於臺內至敬等殿。
又立七廟堂,月中再過,設淨饌
每至展拜涕泗滂沲,哀動左右
勤於政務孜孜無怠
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燭看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
糾姦擿伏,洞盡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後可奏。
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
庶事繁擁,日儻移中,便嗽口以過。
身衣布衣木綿皁帳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克儉於身,凡皆此類。
五十外便斷房室
宮職司貴妃以下六宮褘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無錦綺
飲酒不聽音聲,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方正,雖居小殿暗室衣冠小坐盛夏暑月未嘗褰袒。
不正容止不與人相見,雖覿內豎小臣,亦如遇大賓也。
歷觀古昔人君恭儉莊敬藝能博學,罕或有焉。
本紀:贊:齊季告終君臨昏虐,天棄神怒眾叛親離
高祖英武睿哲,義起樊、鄧,仗旗建號濡足救焚,總蒼兕之師,翼龍豹之陣,雲驤雷駭,翦暴夷凶,萬邦樂推三靈改卜
於是鳳曆,握龍圖,闢四門,弘招賢之路,納十亂,引諒直之。
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
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
征賦所及之鄉,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里,西拓五千。
其中瓌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王府蹶角闕庭
三四十年,斯為盛矣。
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
范雲傳》高祖東昏余妃,頗妨政事以為言,未之納也。
後與王茂同入臥內又諫曰:昔祖居山東貪財好色,及入關定秦,財帛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范增以為其智大故也。
明公始定天下海內想望風聲奈何昏亂之蹤,以女德為累。
王茂起拜曰:范雲言是,公必以天下為念,無宜留惜。
高祖默然
便疏令以余氏賚高祖賢其意而許之。
明日,賜錢各百萬。
天監元年高祖受禪柴燎南郊侍中參乘
禮畢高祖升輦,謂曰:朕之今日所謂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對曰:亦願陛下日慎一日
高祖善之。
簡文帝
《梁書·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
自年十一,便能庶務歷試蕃政,所在優稱。
穆貴嬪憂,哀毀骨立晝夜號泣不絕聲,所坐之席,沾濕盡爛。
襄陽拜表北伐,遣長史柳津司馬當門壯武將軍杜懷寶振遠將軍曹義宗眾軍進討,剋平南陽新野等郡,魏南荊州李志安昌城降,拓地千餘里。
及居監撫,多所弘宥文案簿領纖毫不可欺。
武帝
陳書·武帝本紀高祖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靜難夷凶。
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恆崇寬政愛育為本。
有須發調軍儲,皆出於事不可息。
加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脩,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費
初平侯景,及立紹泰子女玉帛,皆班將士。
其充闈房者,衣不重綵,飾無金翠歌鐘女樂,不列於前。
及乎踐祚,彌厲恭儉
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本紀:贊: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西都盪覆誠貫天人
王僧辯伊尹之才,空結桐宮之憤,貞陽假秦兵之送,不思穆嬴之泣。
高祖乃蹈元機而撫末運乘勢隙而拯橫流王跡所基,始自於此何止戡黎升陑之捷而已焉。
故於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兆庶歸以謳歌炎帝去如釋負,方之前代,何其美乎。
文帝
陳書·文帝本紀世祖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
國家資用,務從儉約
常所調斂,事不獲已者,必咨嗟改色,若在諸身。
主者奏決妙識真偽,下不容姦,人知自勵矣。
一夜刺閨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
雞人伺漏,傳更籤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於階石之上,令鎗然有聲,云吾雖眠,亦令驚覺也。
始終梗概若此者多焉。
本紀:贊:世祖自初發跡,功庸顯著寧亂靜寇,首佐大業
國禍奄臻,入承寶祚兢兢業業,真若馭朽加以崇尚儒術愛悅文義,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恭儉以御身,勤勞濟物自昔允文允武之君,東征西怨之后賓實之跡,可為聯類
至於聰明,用鑒識,斯則永平之政,前史其論諸。
宣帝
公元573年
陳書·宣帝本紀太建五年夏四月癸亥,詔北伐眾軍所殺齊兵,並令埋掩
七年夏四月,監豫州桃根織成羅紋錦被裘各二,詔於雲龍門外焚之。
十年夏四月,詔曰:惟堯葛衣鹿裘則天為大,伯禹敝衣菲食夫子無間然,故儉德之恭,約失者鮮。
君臨宇宙十變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寢,跂予思治,若濟巨川念茲在茲,懍同馭朽
非貪四海之富,非念黃屋之尊,導仁壽以寘群生,寧勞役以奉諸己。
但承梁季,亂離斯瘼,宮室禾黍有名亡處,雖輪奐未睹,頗事經營,去泰去甚,猶為勞費
加以戎車屢出,千金日損府帑未充民疲征賦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興言靜念夕惕懷抱垂訓立法,良所多慚。
斲雕為朴庶幾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綈之衣方襲,損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風行,冀以變俗
往者御府堂署所營造禮樂儀服軍器之外,其餘悉皆停息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諸有奉卹,並各量減。
十三年十二月己巳詔非軍國所須多所減損歸于儉約 高宗在田之日,有大度幹略,及乎登庸,實允天人之望。
梁室喪亂淮南地並入齊,高宗太建初,志復舊境,乃運神略,授律出師至於戰勝攻取獻捷相繼,遂獲反侵地功實懋焉。
及周滅齊,乘勝略地,還達江際矣。
北魏道武帝
《魏書·刑法志太祖遭艱難,備嘗險阻,具知民情偽
在位躬行仁厚協和民庶
既定中原,患前代刑網峻密,乃約定科律,大崇簡易。
是時,天下民久苦兵亂,畏法樂安
知其若此,乃鎮之以淵默,罰必從輕,兆庶欣戴
明元帝
公元409年
《魏書·明元帝本紀: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與國政,使外家為亂
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
純孝哀泣不能自勝太祖怒之。
還宮,哀不自止,日夜號泣
太祖知而又召之。
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則受,大杖避之。
陛下怒盛,入或不測,陷不義
不如且出,待怒解而進,不晚也。
懼,從之,乃遊行逃於外。
天賜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紹作逆太祖崩。
入誅
永興三年二月戊戌,詔曰:衣食足,知榮辱
夫人饑寒切己,唯恐朝夕不濟所急溫飽而已何暇及於仁義之事乎。
王教之多違,蓋由於此也。
非夫耕婦織,內外相成何以家給人足矣。
其簡宮人非所當御執作伎巧,自餘悉出以配鰥民
太武帝
公元423年
《魏書·太武帝本紀泰常八年十月,即皇帝位。
於是禁錮釋嫌怨,開倉庫,賑窮乏,河南流民相率內屬者甚眾。
太延元年春正月癸未,出太祖、太宗宮人,令得嫁。
帝生不逮太后,及有所識,言則悲慟哀感傍人,太宗聞而嘉歎
太宗不豫,衣不釋帶。
性清儉率素,服御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無兼綵。
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從《周易》設險之義,又陳蕭何壯麗之說。
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險。
屈丐蒸土築城,而朕滅之,豈在城也。
今天未平,方須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為,蕭何之對,非雅言也。
每以財者軍國之本,無所輕費,至賞賜,皆是死事勳績之家,親戚愛寵未曾橫有所及
臨敵常與士卒同在矢石之間,左右死傷相繼,而帝神色自若
是以思效命,所向無前
命將出師指授節度從命無不制勝違爽率多敗失。
性又知人拔士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長不論本末
兼甚嚴斷,明於刑賞
功者賞不遺賊,罪者刑不避親,雖寵愛之,終不虧法
常曰:法者,朕與天下共之,何敢輕也。
大臣犯法無所寬假
雅長聽察瞬息之間下人無以措其姦隱
然果於誅戮,後多悔之。
司徒崔浩既死之後,帝北伐,時宣城公李孝伯疾篤,傳者以為卒也。
帝聞而悼之,謂左右曰:李宣城可惜
又曰:朕向失言
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褒貶雅意,皆此類也。
樂安王範傳》長子良。
世祖未有子,嘗曰:兄弟之子猶子也。
撫養之。
長而壯勇多智,常參軍大計
文成帝
公元463年
《魏書·文成帝本紀:帝少聰達世祖愛之,常置左右號世嫡皇孫
五歲世祖北巡,帝從在後,逢邊帥一奴欲加其罰。
帝謂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釋之。
奉命解縛
世祖聞之,曰: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
意奇之。
既長,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可否
和平四年八月丙寅,畋於河西
詔曰:朕順時畋獵,而從官殺獲過度,既殫禽獸,乖不合圍之義。
其敕從官及典圍將校,自今已後不聽濫殺
其畋獲皮肉別自頒賚
本紀:贊:世祖經略四方,內頗虛耗
既而國舋時艱朝野楚楚
高宗與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
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何能若此
獻文帝
公元465年
《魏書·獻文帝本紀立為皇太子
聰叡機悟,幼有濟民神武之規,仁孝純至禮敬師友
和平六年五月即位
六月乙丑,詔曰:夫賦斂煩則民財匱,課調輕則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稅頌聲作矣。
先朝榷其輕重,以惠百姓
朕承洪業,上惟祖宗休命夙興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於逸豫
徭賦不息,將何以塞煩去苛,拯濟黎元者哉。
兵革不起蓄積有餘諸有雜調,一以與民。
皇興二年十二月甲午,詔曰:頃張永迷擾,敢拒王威暴骨原隰殘廢不少
死生冤痛,朕甚愍焉。
天下民一也,可敕郡縣,永軍殘廢之士,聽還江南露骸草莽者,收瘞之。
四年三月丙戌,詔曰: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發不寐,疚心疾首
是以廣集良醫,遠採名藥,欲以救護兆民
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家診視,所須藥物任醫量給之。
刑罰志》顯祖末年,尤重刑罰,言及常用惻悽。
每於獄案,必令覆鞫,諸有囚繫,或積年不斷
群臣頗以為言。
曰:獄滯雖非治體不猶愈乎倉卒而濫也。
夫人幽苦思善,故囹圄福堂同居
朕欲其改悔,而加以輕恕耳。
由是囚繫淹滯,而刑罰得其所
孝文帝
公元473年
《魏書·孝文帝本紀:帝襁褓岐嶷,長而淵裕仁孝,綽然有君人之表,顯祖愛異之。
延興三年六月甲子,詔曰:往年縣召民秀二人,問以守宰治狀善惡具聞,將加賞罰
賞者未幾,罪者眾多
肆法傷生,情所未忍。
今特垂寬恕之恩,申以解網之惠。
諸為民所列者,特原其罪,盡可貸之。
九月己亥,詔曰:自今京師天下之囚,罪未分判,在獄致死近親者,公給衣衾棺櫝埋葬之,不得曝露
太和二年二月丁亥行幸代之湯泉
過問民疾苦,以宮人貧民無妻者。
四年九月戊子,詔曰:隆寒雪降,諸在徽纏轉輸在都或有凍餒,朕甚愍焉。
可遣侍臣廷尉獄及有囚之所,巡省察。
饑寒給以衣食桎梏者代以輕鎖
五年二月辛卯,免宮人年老者還其所親。
四月甲寅,詔曰:時雨不霑春苗萎悴
諸有骸骨之處,皆敕埋藏,勿令露見
九年八月庚申,詔曰:數州災水,饑饉薦臻,有賣鬻男女者。
天之所譴,在予一人,而百姓無辜,橫罹艱毒,朕用殷憂夕惕忘食與寢。
今自太和六年已來,買定、、幽、相四州饑民良口者,盡還所親,雖聘為妻妾,遇之非理,情不樂者亦離之
十一年十一月丁未,詔罷尚方錦繡綾羅之工,四民欲造,任之無禁。
御府衣服金銀珠玉綾羅錦繡太官雜器太僕乘具內庫弓矢,出其大半班賚百官京師士庶下至工商皂隸,逮於六鎮戍士,各有差。
十三年九月丁未,出宮人以賜北鎮貧鰥無妻者。
十八年十二月己巳,詔壽陽鍾離馬頭之師所獲男女之口皆放南還
十九年八月甲辰,幸西宮,路見壞冢露棺,駐輦殣之。
刑罰志》太和三年下詔曰:治因政寬,弊由網密
今侯職千數姦巧弄威,重罪受賕不列,細過吹毛而舉。
一切罷之。
帝幼有至性,年四歲顯祖患癰,帝親自吮膿
五歲受禪悲泣不能自勝
顯祖問帝,帝曰:代親之感,內切於心。
顯祖歎異之。
文明太后帝聰聖,後或不利於馮氏,將謀廢帝
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朝
咸陽王禧,將立之。
元丕穆泰李沖固諫,乃止。
不有憾,唯深德丕等。
撫念諸弟始終曾無纖介惇睦九族禮敬俱深。
雖於大臣持法不縱,然性寬慈,每垂矜捨。
進食者曾以熱羹手,又曾於食中得蟲穢之物,並笑而恕之。
宦者先有譖太后太后大怒,杖數十
默然而受,不自申明
太后崩後,亦不以介意
聽覽政事莫不從善如流
哀矜百姓,恆思所以濟益。
天地五郊宗廟二分之禮,常必躬親不以寒暑為倦。
尚書奏案,多自尋省。
百官大小無不留心,務於周洽
每言:凡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誠御物
苟能均誠吳越之人亦可親如兄弟。
常從容謂史官曰:直書時事無諱國惡
人君威福自己,史復不書,將何所懼。
南北征巡有司奏請治道曰:粗修橋梁通輿馬便止,不須去草划令平也。
凡所修造不得已而為之,不為不急之事損民力也。
巡幸淮南如在內地軍事須伐民樹者,必留絹以酬其直,民無所傷踐。
諸有禁忌禳厭之方非典籍所載者,一皆除罷。
愛奇好士,情如饑渴
待納朝賢,隨才輕重,常寄以布素之意。
悠然元邁不以世務嬰心
善射,至年十五,便不復殺生射獵之事悉止。
儉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鐵木而已
雅志,皆此類也。
南安王楨傳》出為相州刺史
高祖華林都亭
詔曰:從祖南安既之藩任,將曠違千里,豫懷惘戀。
然今者之集,雖曰分岐,實為曲宴,並可賦詩申意
射者可以觀德不能賦詩者,可聽射也。
當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
高祖階下流涕而別。
齊郡王簡傳》高祖嘗與俱朝文明太后於皇信堂,之右,行家人禮。
高祖仁孝,以諸父零落,存者唯
每見,立以待之,俟坐,致敬起居,停拜伏
北海王詳傳》高祖南伐,詳行中領軍留守後朝行宮高祖引見之。
慶平沔北高祖曰:朕以畿南未清,神麾暫動,沔北數城,並皆柔服,此乃將士之效,非朕之功。
詳對曰:陛下德邁唐虞,功微周漢,自南之風,於是乎始。
咸陽王禧傳》高祖有事方澤質明,群臣問起居
高祖曰:昨日方澤,殊自大暑,遇天雲蔭密行人得無敝。
對曰:陛下德感天地,故雲物凝彩,雖復雨師灑掃風伯清塵,豈過於此。
高祖曰:伊洛南北之中,此乃天地氤氳陰陽風雨之所交會自然之應,非寡德所能致。
高祖篤於兄弟,以次長禮遇優隆,然亦知其性貪,每加切誡。
高閭傳》中書監
冬至高祖文明太后大饗群官。
高祖親舞於太后前,群臣皆舞。
高祖乃歌,仍率群臣再拜上壽
進曰:臣聞:大夫行孝,行合一家;諸侯行孝,聲著一國天子行孝,德被四海
陛下聖性自天,敦行孝道稱觴上壽靈應無差。
臣等不勝慶踊,謹上千萬歲壽。
高祖大悅,賜群臣帛,人三十匹。
楊播傳》椿字延壽,授中部曹,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
椿進諫曰:陛下至性,孝過有虞居哀五朝水漿不御,群下惶灼,莫知所言。
陛下祖宗之業,臨萬國之重,豈可匹夫之節,以取僵仆
聖人之禮,毀不滅性,縱陛下欲自賢於萬代,其若宗廟何。
高祖感其言,乃一進粥。
穆亮傳》高祖司空,時文明太后崩,已過期月高祖毀瘠猶甚。
表曰:王者居極,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懷柔百靈
是以古先哲王,制禮成務
施政立治,必順天而後動;宣憲垂範,必依典而後行。
用能四時不忒陰陽和暢
若有過舉咎徵必集。
大舜至慕,事在納麓之前孔子至聖,喪無過瘠之紀。
堯書稽古之美,不錄在服之痛;《禮》諸侯之喪,而無天子之式。
雖有上達之言,未見居喪之典。
然則位重者為世以屈己,居聖者達命忘情
伏惟陛下至德二儀惠澤河海宣禮明刑,動遵古式
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喪,練事既闋,號慕如始
皇極之尊,同眾庶之制,廢越紼之大敬,闋宗祀之舊軌。
誠由文明太皇太后聖略超古,惠訓深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之前代,慼為過甚
所謂順帝之則,約躬隨眾者也。
陛下既為天地所子,又為萬民父母
過哀,父則為之慘悴;父過慼,子則為之憂傷
近蒙接見咫尺旒冕聖容哀毀,駭感無止,況神祗至靈,而不久和氣,微致風旱者哉。
《書》稱: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一人過哀黎元焉繫。
官所顛殞震懼率土所以惶悚慄;百姓何仰而不憂,嘉禾何由播植
陛下上陳金冊遺訓下稱億兆之心,時襲輕服,數御常膳,修崇郊祠,垂惠咸輿駕時動,以釋憂煩博採廣諮,以導性氣;息無益之戀,行利見之德;則休徵可致,嘉應必臻,禮教必宣,孝慈兼備普天蒙賴,含生幸甚
詔曰:苟孝悌之至,無所不通
飄風亢旱時雨不降,實由誠慕未濃幽顯無感也。
所言過哀之咎,諒為未衷,省啟以增悲愧。
宣武帝
公元502年
《魏書·宣武帝本紀景明三年二月戊寅,詔曰:自比陽積時農民廢殖;寤言增愧,在予良多。
下州郡,有骸骨暴露者,悉可埋瘞
正始三年五月丙寅,詔曰:掩骼埋胔,古之令典順辰修令朝之恆式
今時澤未降,春稼已旱。
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以致死,暴露溝塹者,洛陽部尉依法棺埋。
永平二年十一月甲申,詔禁屠含孕以為永制
延昌元年夏四月丁丑,帝以旱故,減膳撤懸
癸未,詔曰:肆州地陷裂死傷甚多
言念毀沒,有酸懷抱。
亡者不可復追,生病之徒宜加療救
可遣太醫、折傷醫,并給所須之藥,就治之。
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於色。
雅性儉素
初,高祖欲觀諸子志尚,乃大陳寶物,任其所取,京兆王愉等皆競取珍玩,帝唯取骨如意而已
高祖大奇之。
庶人失德高祖彭城王勰曰:吾固疑此兒有非常志相,今果然矣。
乃立為儲貳
臨朝淵嘿端嚴若神,有人君之量。
北海王詳傳》:詳常別住華林園西隅,與都亭宮館密邇相接,亦通後門
世宗每潛幸其所肆飲終日,其寵如此
又詳,因其私慶,啟請世宗
世宗頻幸南第,御其後堂,與高太妃相見,呼為阿母,伏而上酒,禮若家人
臨出,高每拜送舉觴祝言:願官家千萬歲壽,歲歲一至母子舍也。
孝明帝
公元516年
《魏書·孝明帝本紀熙平元年五月庚午,詔放華林野獸山澤
二年九月丙寅,詔曰:察訟理冤,實維政首躬親聽覽,民信所由
諒闇之中,治綱未振,獄犴繁廣,嗟訴驟聞,雖曰司存,每多誣壅。
曾是寡德,實深矜慨。
今月望,當蹔出城闉親納滯枉。
主者可宣諸近遠,咸使聞知
正光二年秋七月癸丑,詔曰:時澤弗降,禾稼形損。
在予之責,夙宵震懼,雖克躬撤降,仍無招感。
有司可修案舊典,祗行六事圄犴淹枉,隨速鞫決庶尹廢職,量加修厲;鰥獨困窮在所存恤役賦煩民,咸加蠲省賢良讜直,以時升進;貪殘邪佞,即就屏黜男女怨曠,務令會偶
庶革止懲違,有弭災沴。
前廢帝
冊府元龜前廢帝諱恭字修業廣陵惠王羽之子
端謹有志度。
祖母嫡母以孝聞。
出帝
公元532年
《魏書·出帝本紀太昌元年五月庚戌,詔曰:頃西土年饑百姓流徙,或身倚溝渠,或命懸道路,皆見棄草土,取厭烏鳶
言念於此,有警夜寐。
掩骼之禮,誠所庶幾;行墐之義,冀亦可勉。
其諸有露屍,令所在埋覆
宣告天下
北齊
文宣帝
公元550年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秋七月,詔曰:古人鹿皮為衣書囊成帳,有懷盛德風流可想。
其魏朝御府所有珍奇雜綵常所不給人者,徒為蓄積,命宜悉出,送內後園,以供七日宴賜。
九年二月己丑,詔燎野限以仲冬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
元文遙傳》文遙中書舍人,後忽中旨幽執,竟不知所由
如此積年
文宣後忽自幸禁獄執手愧謝,親解所著金帶御服賜之,即日起為尚書祠部郎中
孝昭帝
公元538年
北齊書·孝昭帝本紀孝昭帝幼而英特,早有大成之量,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
文襄執政,遣中書侍郎李同軌霸府諸弟師。
同軌病卒,又命開府長流參軍刁柔代之,性嚴褊,不適誘訓之宜,中被遣出
帝送出閤慘然斂容,淚數行下,左右莫不歔欷
其敬業重舊也如此
皇建元年八月乙酉,詔官奴婢年六十以上免為庶人
帝聰有識度,深沉能斷不可窺測
自居臺省留心政術閑明簿領,吏所不逮。
正位宸居,彌所剋勵。
輕徭薄賦勤恤人隱
無私寵,外收人物,雖后父位亦特進無別
日昃臨朝,務知人善惡,每訪問左右,冀獲直言
曾問舍人裴澤在外議論得失
率爾對曰: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咸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帝笑曰:誠如卿言。
朕初臨萬機,慮不周悉,故致爾耳
此事安可久行,恐後又嫌疏陋
因被寵遇
其樂聞過也如此
至孝太后不豫出居南宮,帝行不正履容色貶悴衣不解帶,殆將四旬
殿去南宮五百餘步,雞鳴而去,辰時方還來去徒行不乘輿輦
太后所苦小增,便即寢伏閤外,食飲藥物盡皆躬親
太后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搯手心血流出袖。
友愛諸弟,無君臣之隔。
武成帝
公元562年
北齊書·武成帝本紀河清元年春正月,詔普斷屠殺以順春令
後主
公元568年
北史·齊後主本紀天統四年十二月甲申,詔細作之務及所在百工悉罷之。
又詔掖庭晉陽中山宮人等,及鄴下、并州太官官口二處,其年六十以上,及有癰患者,仰所司簡放
五年二月乙丑,詔禁網鷹鷂畜養籠放之物。
武平七年春正月壬辰,詔去秋已來水潦,人饑不自立者,所在大寺及諸富戶,濟其性命
北周
明帝
公元556年
《周書·明帝本紀魏恭帝三年九月甲子,即皇帝位。
十一月丁巳,詔曰:帝王之道,以寬仁為大。
魏政諸有輕犯未至重罪、及諸村一家有犯乃及數家而被遠配者,並宜放還
二年二月癸未,詔曰:王者宰民也,莫不同四海一遠近,為父母而子之。
一物失所若納于隍。
賊之境土本同大化
往因時艱,致阻東西
遂使疆場之間,互相抄掠
興言及此,良可哀傷。
元年以來,有被掠入賊者,悉可放免
本紀:贊:世宗寬仁遠度叡哲博聞
代邸之尊,實文昭之長。
豹姿已變,龍德猶潛。
百辟傾心萬方注意
及乎迎宣黜賀,入纂大宗,而禮貌功臣敦睦九族率由恭儉崇尚文儒亹亹焉其有君人之德者矣。
武帝
公元561年
《周書·武帝本紀:帝為大司空甚為世宗所親愛,朝廷大事,多共參議
性沉深有遠識,非因顧問,終不輒言
世宗每歎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保定元年二月丙午,省轝輦,去百戲
二年冬十月戊戌,詔曰:樹之元首君臨海內,本乎宣明教化亭毒黔黎豈唯尊貴其身,侈富其位。
是以唐堯之衣,麤糲之食,尚臨汾陽永歎,登姑射而興想。
況無聖人,而嗜欲過之,何以克厭眾心處于尊位,朕甚恧焉。
今巨寇未平軍戎費廣百姓空虛,與誰為足。
凡是供朕衣服飲食四時所須,爰及宮內調度,朕今手自減削
不得行古人之道,豈曰全無庶幾
凡爾百司,安得不思省約,勗朕不逮者哉。
天和二年,省後宮羅綺工人五百餘人
建德元年十二月庚寅幸會道院以上善殿壯麗,遂焚之。
三年三月癸酉皇太后叱奴氏崩。
帝居倚廬,朝夕供一溢米。
群臣表請,累旬乃止。
皇太子贇總釐庶政
五月庚申,葬文宣皇於永固陵,帝袒跣陵所
辛酉,詔曰:齊斬之情,經籍彝訓近代沿革遂亡斯禮
奉遺令,既葬便除。
攀慕几筵情實未忍。
三年之喪,達於天子古今無易之道,王者之所常行
但時有未諧,不得全制
軍國務重,庶自聽朝
縗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百寮以下,宜依遺令
公卿上表,固請俯就權制,過葬即吉
不許
引古禮答之,群臣乃止。
於是遂申三年之制,五服之內,亦令依禮。
六年春正月辛丑,詔曰:偽齊叛渙,竊有漳濱,世縱淫風,事窮雕飾
穿池運石,為山學海;或層臺累構概日凌雲
暴亂之心,極奢侈之事,有一於此未或弗亡。
菲食薄衣,以弘風教,追念生民之費,尚想力役之勞。
方當易茲弊俗,率歸節儉。
東山南園三臺可並毀撤
瓦木諸物,凡入用者,盡賜下民。
山園之田,各還本主。
五月己丑,詔曰:朕欽承丕緒寢興寅畏惡衣菲食,貴昭儉約
上棟下宇土階茅屋,猶恐居之者逸,作之者勞,詎可廣廈高堂,肆其嗜慾
往者家臣專任制度有違,正殿別寢,事窮壯麗。
非直雕牆峻宇深戒前王,而締構弘敞,有踰清廟
不軌不物何以示後。
東夏初平
民未見率先海內,宜自朕始。
露寢會議崇信含光雲合思齊諸殿等,農隙之時,悉可毀撤
雕斲之物,並賜貧民
繕造之宜,務從卑朴。
癸巳行幸雲陽宮。
戊戌,詔曰:京師宮殿,已從撤毀
并、鄴二所華侈過度,誠復作之非我,豈容因而弗革。
堂殿壯麗,並宜除蕩甍宇雜物,分賜窮民
三農之隙,別漸營構,止蔽風雨,務在卑狹
帝沉毅有智謀
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跡,人莫測其深淺
及誅之後,始親萬機
剋己勵精聽覽不怠
用法嚴整號令懇惻群下畏服,莫不肅然。
身衣布袍,寢布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改為土階數尺,不施櫨栱
雕文刻鏤錦繡纂組一皆禁斷
後宮嬪御不過十餘人
勞謙接下,自彊不息
海內未康,銳情教習
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
平齊之役,見軍士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
宴會將士,必自執勸酒,或手付賜物
至於征伐之處,躬在行陣。
性又果決能斷大事
故能得士死力,以弱制強。
本紀:贊:高祖纘業,未親萬機慮遠謀深,以蒙養正
英威電發朝政惟新內艱既除,外略方始
苦心焦思克己勵精勞役士卒之先,居處匹夫之儉。
富民之政,務彊兵之術。
讎人有釁,順大道推亡
五年之間,大勳斯集。
祖宗之夙憤,拯東夏阽危
矣哉,其有成功者也。
文帝
公元前171年
《隋書·文帝本紀:上性嚴重,有威容外質木而內明敏,有大略
初,得政之始,群情不附諸子幼弱,內有六王之謀,外致三方之亂。
強兵居重鎮者,皆周之舊臣
上推赤心,各展其用,不踰期月克定二邊未及十年平一四海。
賦斂輕刑罰,內修制度外撫戎夷
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眠翫,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開皇仁壽之間丈夫不衣綾綺,而無金玉之飾,常服率多布帛裝帶不過銅鐵骨角而已
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亦無所愛恡
乘輿四出,路逢上表者,則駐馬親自臨問
或潛遣行採聽風俗吏治得失人間疾苦無不留心
嘗遇關中饑,遣左右百姓所食。
有得豆屑雜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將一期
及東拜太山關中戶口就食洛陽者,道路相屬
上敕斥堠不得輒有驅逼男女參廁仗衛之間。
扶老㩦幼者,輒引馬避之,慰勉而去。
艱險之處,見負擔者,遽令左右扶助之。
其有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令使者就加勞問
自強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實
雖未能臻於至治,亦足稱近代之良主。
食貨志》文帝躬履儉約六宮咸服澣濯之衣。
乘輿供御有故敝者,隨令補用,皆不改作
享燕之事,所食不過一食而已
有司嘗進乾薑,以布袋貯之,帝用為傷費,大加譴責
後進香,復以氈袋,因笞所司以為後誡焉。
由是內外率職府帑充實百官祿賜及賞功臣,皆出於豐厚焉。
河間王弘傳》:弘,字辟惡高祖從祖弟也。
元孫死,齊為周所并,弘始入關,與高祖相得
高祖哀之,為買田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