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
 第十卷目錄
 太皇太后藝文
  上太皇太后書       宋程頤
  論立后太皇太后     范祖禹
  南郊青城皇帝太皇太后聖體
               王安石
  太皇太后回荅皇帝聖體書  前人
  延祥觀開啟太皇太后本命道場青詞二道
                前人
  靈釐內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青詞 前人
  內中延福性智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齋文            前人
  慰太皇太后表〈二首〉    前人
  正旦奉慰表         前人
  謝除侍讀表         蘇軾
  謝三伏出院表       前人
  謝除龍圖閣學士表      前人
  謝賜對金帶馬表      前人
  笏記            前人
  杭州上表         前人
  杭州放罪表        前人
  賀明堂赦書表        前人
  謝賜曆詔書表       前人
  賀坤成節表         前人
  謝宣召再入學士院表     前人
  謝賜對金帶馬狀      前人
  笏記            前人
  謝兼侍讀表         前人
  謝三伏早休表        前人
  謝除龍圖閣學士潁州表   前人
  謝賜對金帶馬狀      前人
  潁州到任表        前人
  上清儲祥宮成德音表    前人
  賀駕幸太學表        前人
  謝賜曆日表         前人
  揚州到任表        前人
  謝賜卹刑詔書表       前人
  賀立皇后表         前人
  賀坤成節表         前人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金帶馬狀 前人
  謝兼侍讀表         前人
  謝除兩職守禮尚書表    前人
  謝賜對金帶馬狀      前人
  笏記            前人
  代普寧王賀太皇太后冬表   前人
  杭州賀冬表         前人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      前人
  賀正表           前人
  賀冬表           前人
  論行蔡確劄子       前人
  太皇太后門下手詔二首〉 前人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詔
                前人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賀正馬駝回詔           前人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坤成御筵口宣             前人
  賜太師文彥博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            前人
  坤成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御筵口宣 前人
  賜殿前都指揮使燕達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         前人
  賜皇伯祖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宗暉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 前人
  賜皇叔楊王醴泉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            前人
  賜徐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 前人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下上第五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許批荅       前人
  賜太師文彥博等請太皇太后受冊第一不許批荅           前人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三表太皇太后受冊許批荅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正旦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賀正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坤成節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生辰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正旦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賀正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問候書 前人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坤成節書 前人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奏告景靈宮等處青詞           前人
  中太一宮真室殿為太皇太后消災集福罷散天皇九曜道場朱表      前人
  太皇太后本命歲功德疏文   前人
  景靈宮祈福道場功德疏文   前人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禮畢謝天地宗廟宮觀并諸陵祝文  前人
  太皇太后祭奠夏國王祭文  前人
  大行太皇太后靈駕發引   前人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冬至詞語 前人
  太皇太后萬壽頌表      王銓
  代文潞公謝太皇太后表    張耒
  太皇太后尊號賀皇帝表  文天祥
  賀太皇太后表〈八首〉    前人
  太皇太后尊號鈴司賀皇帝表 前人
  慰太皇太后表〈十三首〉   前人
  賀太皇太后聽政表     前人
  謝太皇太后表        前人
  國子監賀冊太皇太后   元黃溍
  國子監賀太皇太后正旦表   前人
  國子監太皇太后賀冊皇后表 前人
  太皇太后藝文二〈詩〉
  哲宗上太皇太后冊寶樂章五首〉 宋史
  太皇太后春帖子六首〉  蘇軾
  太皇太后端午帖子     前人
  坤成集英殿教坊詞    前人
  齋日致語口號        前人
公元1196年
  寧宗慶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樂章九首
                宋史
公元1202年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樂章八首
                同前
 太皇太后紀事
 太皇太后雜錄
宮闈典第十卷
太皇太后藝文
《上太皇太后書》·程頤
臣愚鄙之人,自少不喜進取,以讀書求道為事于茲幾三十年矣。
英宗朝暨神宗之初,屢為當塗稱薦,臣于斯時,自顧學之不足,不願仕也。
皇帝陛下嗣位太皇太后陛下臨朝求賢願治大臣上體聖意搜揚岩穴,首及微賤蒙恩西京學官
于斯時,未有意于仕也。
辭避方再,而遽有召命
門下學者,促臣行者半,勸臣勿行者半。
促臣行者則曰:君命召禮不俟駕
勸臣勿行者則曰:古之儒者,召之則不往。
以為,召而不往,惟子思孟軻則可。
二人者,處賓師之位,不往所以規其君也。
己之微賤食土之毛,而為王民,召而不至,邦有常憲,是以奔走應命到闕,蒙恩館職,方以義辭,遂蒙召對
于斯時,尚未有意于仕也。
進至簾前咫尺天光未嘗敢以一言朝政
陛下視臣,豈求進者哉。
既而奉德音,擢置經筵,事出望外惘然驚惕,臣切內思儒者得以道學人主,蓋非常之遇,使臣自擇所處,亦無過于此矣。
于斯時,雖以不才而辭,然許國之心,實已萌矣。
尚慮陛下貪賢樂善,果于取人知之,或未審也。
故又進其狂言,以覬詳察
曰:如小有可用,則敢不就職,或狂妄無取,則乞聽辭,避章再上,再命祇受,是陛下不以為妄也。
于是受命供職而來夙夜畢精竭慮,惟欲主上德如堯舜異日天下堯舜之治廟社無窮之基,乃臣之心也。
本山野之人,稟性朴直言辭鄙拙,則有之矣。
至于愛君之心,事君之禮,告君之道,敢有不盡
上賴聖明可以照鑒
臣自維至愚,蒙陛下特達之知,遭遇如此願效區區之誠,庶幾毫髮之補。
陛下留意省覽不勝幸甚
伏以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開納忠信委用耆德不止維持大業,且欲興致太平前代英主所不及也。
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不足慮也。
以為今日大至急,為宗社生靈久長之計,惟是輔養上德而已
歷觀前古輔養幼主之道,莫備于周公
周公之為,萬世之法也。
臣願陛下高世之見,以聖人之言為可必信,先王之道為可必行。
勿狃滯于近規,勿遷惑眾口
古人所謂周公豈欺我哉。
周公立政之書,舉言常伯常任至于綴衣虎賁以為知恤者,鮮一篇之中,丁寧重複,惟在此一事而已
《書》又曰:僕臣正,厥后克正
又曰:后德惟臣不德惟臣
又曰:侍御僕從,罔匪正人,以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
是古人之意,人主跬步可離正人也。
所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故能習智長,化與心成後世不復知此。
以為人主就學所以書史覽古今也。
不知涉書史覽古今,乃一端爾。
若止于如是,則能文宮人,可備勸講;知書內侍,可充輔導何用置官設職,精求賢德哉。
大抵人主受天之命,稟賦自殊
歷考前史帝王才質,鮮不過人然而完德有道之君至少,其故何哉。
輔養不得其道,而位勢使之然也。
伏惟皇帝陛下天姿粹美德性仁厚為有宋令主,但恨輔養之道,有未至爾。
供職已來,六侍講筵,但見諸臣拱手默坐講者立案解釋數行而退。
如此彌年積歲,所益幾何
周公輔成王之道,殊不同矣。
以為主上方幼,且當如此,此不知本之論也。
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學之法,以豫為先。
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至便當格言正論,日陳于前,雖未曉知且當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習。
固有之,雖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
若為不豫,及乎稍長,私意〈一作思慮偏好生於內,眾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完,不可得也
所急在先入,豈有太早者乎。
或又以為主上天資至美,自無違道不須過慮
此尤非至論
夫聖莫聖于舜,而禹、皋陶未嘗規戒,至曰:無若丹朱,好慢遊傲虐
且舜之不為慢遊傲虐,雖至愚亦知之,豈禹而不知乎。
蓋處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得不如是也。
人心豈有常哉。
唐太宗英睿,躬歷艱難,力平禍亂,年亦長矣,始惡隋煬侈麗,毀其層觀廣殿
不六七年,復欲治乾陽殿,是人心果可常乎。
所以聖賢明盛之際,不廢規戒,為慮豈不深遠也哉
沖幼之君,閑邪拂違之道,可少懈乎。
伏自四月末間,以盛暑罷講,比至中秋,蓋踰三月
古人欲旦承弼出入起居而今三月不一儒臣何其古人之意異也。
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經時累月不親儒士
初秋漸涼,臣欲乞于內殿,或後苑清涼處,召見日講官,俾陳說道義,縱然未有深益,亦使天下太皇太后用意
如此,又一人獨對,與眾見不同自然情意易通,不三五次,便當習熟
若不如此,漸致待其自然是輔導官都不為力,將安用之。
將來伏假既開,且乞依舊輪次直日所貴,常得一獨對開發之道,蓋自有方,朋習之益,最為至切。
周公輔成王,使伯禽與之處,聖人所為無不,真廟使蔡伯希侍仁宗,乃師古也。
臣欲乞擇臣家子弟,十歲已上,十二已下,端謹穎悟三人,侍上左右。
上所讀之書,亦使讀之。
辨色則入昏而罷歸
當令二人一人更休每人有年宮人內臣二人隨逐看承不得暫離,常情笑語,亦勿禁止
唯須言語必正,舉動莊,仍使日至資善堂,呈所習業講官常加教勒,使知嚴憚
年纔十三,便令罷去歲月之間,自覺其益自來
宰臣十日一至經筵,亦止于默坐而已
又間日講讀,則史官一人立侍史官之職,言動書,施于視政時則可,經筵講肄之所,乃燕處也。
主上方問,學之初宜,心泰體舒,乃能悅懌
今則前對大臣,動虞有失,旁立史官,言出輒書,使上欲遊其志得乎。
發於言敢乎。
深妨問學不得不改,欲乞特降指揮宰臣一月兩次,與文彥博同赴經筵,遇宰臣赴日,即乞就崇政殿講說
因令史官入侍崇政殿
說書之職,置來已久,乃是講說之所。
、唐命儒士講論,亦多在殿上,蓋故事也。
邇英殿迫狹講讀官內臣三十人其中四月間尚未甚熱,而講官流汗,況主上氣體嫩弱,豈得為便。
春夏之際,人氣蒸薄,深可慮也。
祖宗之時,偶然在彼,執為典故,殊無義理。
欲乞今後只于延和殿講讀,後楹垂簾簾前御座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簡聖體康和時至簾下講官進說不惟省察主上進業陛下聖聰未必無補,兼講官輔道之間,事意不少有當奏稟,便得上聞,亦不可煩勞聖躬,限以日數,但旬月之間,意適則往可也。
講讀官五人四人皆兼要職,獨臣不領別官,近復差國子監太學條制,是亦兼他職也。
乃無一人專職輔道者,執政意可見也。
蓋惜人材,不欲使之閑爾。
以為雖兼他職,不妨講讀,此尤不思之甚也。
不敢言告君之道,只以告眾人言之。
夫告于人者,非積其誠意不能感而入也。
聖人蒲盧喻教,謂以誠化之也。
今夫鐘怒而擊之則武,悲而擊之則哀,誠意之感而入也。
告於人亦如是古人所以齋戒而告君者,何謂也。
前後兩得進講未嘗敢不宿齋豫戒潛思存誠,覬感動上心
若使營營職事紛紛思慮,待至上前,然後善其辭說,徒以頰舌感人不亦淺乎。
理非學者不能曉也。
道衰學廢,世俗何嘗聞此。
雖聞,以為迂誕
陛下高識遠見鑒知,以朝廷之大,人主之重,置二三臣,專職輔道,極非過。
當今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能遽罷,且乞免國子監條制,俾臣夙夜精思竭誠,專在輔道不惟事理當然且使天下朝廷以為重事不以閑所也。
陛下擢臣于草野之中,蓋以其讀聖人書,聞聖人道,臣敢不其所上報聖明,竊以聖人之學,不傳久矣。
幸得之于遺經,不自度量,以身任道天下駭笑者雖多,而近年信從者亦眾。
方將區區駕其說,以示學者,覬得傳于後世
不虞天幸之至,得備講說人主之側,使臣得以聖人之學,上沃聖聰,則聖人之道,有可行之望,豈特臣之幸哉。
陛下未以臣言為信,何不一賜訪問
聖學端緒,發至道淵微
陛下聖鑒高明蒙照納。
《論立后太皇太后范祖禹
臣伏奉詔,旨皇帝納后六禮,令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兩省給舍,與禮部太常寺官同詳議
竊伏思,此國家大事萬世之始,福祚所繫,風化所先,自古王重之。
陛下先知有四不可不慎也。
臣謹稽之上古,參之後世,為陛下悉數詳言之。
一曰族姓,二曰女德,三曰隆禮,四曰博議
所謂族姓者,臣聞古之帝王所與婚婣者,必大諸侯先聖王之後勳賢之裔,不然甥舅之國也。
不以微賤,上敵至尊,故其福祚盛大子孫蕃昌
昔者黃帝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為黃帝正妃,其子孫皆有天下五帝三王,皆黃帝之後也。
高辛娶陳鋒氏之女,是生帝堯
虞舜帝堯二女釐,降于媯汭,遂有天下
大禹娶于塗山,是生夏啟天下歸之,子孫享國四百七十餘年。
成湯娶于有莘氏,子孫天下六百餘年。
周之先祖后稷,生于姜嫄,世有賢妃太王太姜,是生王季王季太任,是生文王文王太姒,其禮尤盛。
大雅歌之曰: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文王之初有識天已生賢女,為之配也。
又曰:大邦有子,俔大之妺,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自古昏禮未有文王之盛也。
太姜炎帝之後也;太任太昊之後也;太姒大禹之後也。
太姒十子武王周公聖人也,其餘皆為顯諸侯
之子孫,遍于天下太姒之德也。
詩人文王之聖,本由太任,其詩曰:思齊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太姒徽音則百斯男。
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文王之化,自家及國,以正天下也。
周南·關睢》后妃之德,人倫之始,風化天下,皆美太任太姒也。
武王亦娶于姜,是生成王
周有天下三十餘世,八百餘年,其基本蓋由此也。
族姓不可不貴。
所謂女德者,臣聞《禮》本夫婦,《詩》后妃治亂因之,興亡繫焉。
三代之興,皆有賢妃
其亡也,有孽女。
之興也,以塗山;其亡也,以妹喜
商之興也,以有娀;其亡也,以妲己
周之興也,以姜嫄;其亡也,以褒
此皆聖賢所紀,詩書所載,垂之後世,以為永鑒者也。
秦漢以後昏婣不正無足取法,惟後漢顯宗明馬后唐太宗文德孫后憲宗懿安郭后,皆有后德,出于勳賢之家,其餘敗亂足以為戒而已
恭惟本朝太祖皇帝以來,家道正人倫明,歷世皆有聖后內德之助。
三代以後未有如本家法也。
皇帝聖德睿質純粹天監在下,必生聖女,以佑皇家,惟陛下遠觀上古,近鑒後世上思天地宗廟之奉,下為萬世子孫之計,選卜窈窕,以母儀萬國表正六宮,非有德孰可以當之。
閨門之德,不可著見。
必視其世族,觀其祖考,察其家風,參以庶事,亦可知也。
昔漢之初,大臣欲立高帝子齊王。
皆曰:王母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
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乃立代王,是為文帝,為漢之賢主,亦由其母家仁善也。
女德不可不先。
所謂隆禮者,臣聞天子之與后,猶天之與地,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
《禮》曰:天子男教,后聽女順天子陽道,后治陰德。
教須成俗內外和順
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
又曰:天子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順母道也。
孔子魯哀公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
愛人禮為大,所以治。
禮,敬為大。
敬之至矣,大昏為大。
大昏至矣,大昏既至親迎,親之也。
是故君子興敬為親,捨敬遺親也。
弗愛不親弗敬不正
愛與敬,其政之本歟。
哀公曰:寡人有言
親迎不已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乎。
又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焉。
蓋深非之也。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歟。
《禮》又曰:元齊戒鬼神陰陽也。
以為社稷主,為先祖後,其可以不致敬乎。
又曰:敬而親之,先王所以得天下也。
今臣與眾官討論講議,皆約先王之禮,參酌其宜,不為過隆,願陛下勿以疑為。
進言者必曰:天子至尊無敵于天下不當行夫婦之禮,而荀卿有言天子無妻,告人無匹也。
如此,則是周公之禮,孔子之言,皆不可信
荀卿之言,可信也。
謹按《禮》冠昏惟有士禮,而無天諸侯之禮,故三代以來,唯以士禮,推而上之,為天子諸侯之禮,蓋以成人之與夫婦,自天子至于士則一也。
臣竊聞宗室之間,娶妻殊無齊體之禮,敬而親之。
天下豈有獨尊無偶配者哉。
至于鄙慝之禮,或雜邊裔之俗,或習委巷之風,下自士族上流宮禁,有涉于此者,願陛下一切屏絕之,以正基本以先天下
故禮不可不隆。
所謂博議者,臣聞古者天子聘后,上公逆之,諸侯主之,故春秋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國有大事大臣不容不與聞也。
慈聖光獻之立也,呂夷簡定其議,故其詔曰覽上宰之敷,言其策曰宗公鼎臣誦言于朝。
先是商陳氏女,亦預選擇,王曾宋綬,皆以為言,大臣有言者,遂罷陳氏。
仁宗所以聖者,能從眾也。
進言者必曰:此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預。
自古誤人主者,多由此言也。
天子四海為家中外之事,孰非家事
大臣無不可預之事,亦無不當預之人。
陛下用一執政,進一近臣,必欲協天下人望皇后以母天下乎。
臣恐陛下一日降詔,云立某氏為皇后,則大臣雖有所見,亦難乎議論矣。
陛下所以選擇,莫若出姓氏,宣問大臣
聖志既定,而眾議僉同,則卜筮協從鬼神,其依天人之意,無不同矣。
故議不可不博,臣幸備勸講其職,在以帝王之事,裨益聖德,故敢獻其所聞。
臣之愚,誠惟中宮正之後四海之內,室家慶,則宗社之福也。
狂瞽之言,惟陛下留聽干冒宸嚴,臣無任惶懼俟罪之至。
南郊青城皇帝太皇太后聖體表》王安石
名言
自宮徂郊,夙夜祇事,方此寒沍,闕於定省伏惟比日寢食宜加。
太皇太后回答皇帝聖體書》前人
太皇太后致書於皇帝,奉祠郊嘗為國大事夙興夜寐,固已勤勞勉慎,節宣以膺禧福。
《延祥觀開啟太皇太后本命道場青詞二道前人
伏以寶曆有詒,眇躬實嗣,獲承慈範,仰荷神休
元命之在辰,按舊儀庀事庶蒙,慶祐永錫壽祺。
伏以聖功輔世,已大濟艱虞神道示人,用寵綏祉福,敢因穀旦,祇奉靈科,冀大錫於壽祺,得永承於慈範。
《靈釐內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青詞前人
伏以壇席盛陳,科儀肅設,眷言慈廕,祝此誕辰永綏壽考之祺上賴神靈之祐。
內中延福性智殿開啟太皇太后生辰道場齋文前人
以太協兆良月御時,猥以眇躬獲承慈範,敢因穀旦,祇集勝緣,實等洪慈,具綏景福
《慰太皇太后二首前人
臣某言。
宮車云返,陵邑既營,凡在照臨,豈勝摧慕。
伏惟太皇太后,道侔坤育,仁出天成永懷愛孝之隆,尤積悲恫之感,稍舒慈念,實慰輿情
臣叨備從官,限分符守,徒有攀號之至痛,初無辦護微勞
臣某言。
威靈來返,祠廟有嚴,序陳昭穆之倫,定列祖宗之次,哀號罔極遐邇所同,伏惟太皇太后,功佐帝圖,德齊坤載永惟孝愛,尤積悲懷,冀紓天性之慈,以永母儀之福。
正旦奉慰表》前人
臣某言。
伏以日晷流邁歲曆肇新,茲太皇太后棄捐宮闈,奄歷時序,伏惟皇帝陛下聖孝,天至感慕難勝臣以衰疾,無緣奔走瞻望闕庭
謝除侍讀表》蘇軾
言。
今月一日蒙恩除臣兼侍讀者。
北門視草,已叨儒者極榮西學上賢復玷侍臣高選
省循非稱,愧汗交懷
中謝竊惟講讀之臣,止以言語為職。
考功課吏,無殿最之可書;陳善閉邪,有膏澤潛潤
臣愚陋,亦所克堪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憂思深長德業久大
先帝投艱之托,為神孫經遠之謀。
左右前後之人,罔非吉士;使知興亡治亂之效,莫若多聞
謂臣雖無大過人之才,知臣粗有不欺君之實。
故使朝夕,與于討論
永日清閑,未知所報;畢微生盡瘁,終致此心。
《謝三伏出院表》前人
臣軾言。
君逸臣勞,固上下之分;金伏火見,亦消長
常。
乃緣異恩,而許夙退。
中謝伏念臣等誤緣末技待罪禁林
戴星而朝,雖粗輸其勤拙窮日之力,卒無補絲毫
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樂。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嚴于恭己,恕以馭臣。
事既省于清心,日自長于化國
朝而不夕,前追靜治之風;伏當早歸,下遂疏愚之性。
謝除龍圖閣學士表》前人
臣軾言。
伏蒙聖恩,以臣累章謝郡,特除龍圖閣學士杭州者。
北扉清密久愧素餐內閣深嚴,復膺殊寵
以榮為懼,有靦在顏。
臣軾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伏念賦命數奇與人多忤。
遭遇仁祖忝竊賢科
繼蒙英廟之深知,尤裕陵之見器。
流離若此窮薄可知
晚親日月之光,常恐缾罍之溢。
故求閑散,以避災迍。
豈謂太皇太后陛下天高聽卑坤厚載物
愛惜臣下,固無異子孫委任官師,本不分中外
致茲衰病不失清華
然臣辭寵而益榮,求閑而得劇。
雖云稍遠于爭地,尚恐終非其久安
敢不磨鈍自修履冰知戒。
庶全孤節,少答殊私
《謝賜對金帶馬表前人
臣軾言。
伏蒙聖恩特賜一對金腰帶一條,金鍍銀鞍轡一副,馬一匹者。
命服斯皇,《詩》周宣之德;康侯用錫,《易》王母之仁。
惠澤所加,臣工知勸。
臣軾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伏念資材朽鈍學術空疏
矧茲衰病之餘,豈復光華之羨。
寵章蕃庶,人以為榮;顧形影支離,臣惟自愧。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知人堯哲,遍物舜仁。
時遣拾遺補過之臣,出為承流宣化之任
子衣安吉不待請而得之我馬虺隤,蓋知勞而賜者。
敢不勉思忠藎,務報恩勤。
永惟廄庫之珍,莫非民力;無忘獄市之寄,以副上心
《笏記》前人
既塵美職,復玷名藩
榮寵過情省循知愧。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仁均動植,明燭幽微。
特示寵章,以旌眷遇
恩勤莫報,生死難忘
杭州上表前人
臣軾言。
奉制書,除臣龍圖閣學士杭州,臣已於今月三日到任上訖者。
入奉禁嚴出膺方面
人臣殊選,在儒者以尤榮。
臣軾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伏念臣受寵逾涯積憂成疾
思退就於安養,又欲少逃於滿盈
仰荷至仁曲從微願。
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
朝廷近侍太守,蓋聖主天下如一家。
鞭扑未施,爭訟幾絕
臣之厚幸,豈易名言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天地之仁,賢愚兼取;日月之照,邪正自分
包函其惷迂,欲保全終始
兄弟孤立,嘗親奉於德音死生不移,更誓堅於晚節
杭州放罪表》前人
亂群之誅,不請而決。
恩威之無素,致奸猾之敢行。
方俟譴訶,豈期寬宥
臣軾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伏以法吏網密,蓋出於近年守臣權輕,無甚於今日
祖宗信任之意,以州郡責成於人。
豈有不擇師帥之良,但知繩墨之馭。
平居僅能守法,則緩急何以使民
顧臣不才難以議此。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寬仁從眾信順得天
一身至公,納萬方無罪
而臣始終被遇中外蒙恩
謂事有專以合宜,情無他而可恕。
加貸捨,以示寵綏
朝廷之明,粗以臣為可信吏民自服,當不令率從
《賀明堂赦書表》前人
臣軾言。
嚴配禮成民心知孝;好生德洽天下歸仁
凡蒙一洗之恩,舉有惟新之喜。
臣軾誠懽誠忭,頓首頓首
伏以功存廟社而辭其禮,澤及草木而諱其名。
聖人所難,幸微生之親見。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勳高任姒,道配唐虞
顧惟致治和平,孰不歸心於保佑
合宮均福,畢修累聖之文;會慶告成不居先后之位。
臣職叨禁從,身遠闕庭
既欣渙汗之私,溥霑動植;更喜謙光之美,獨冠古今
《謝賜曆詔書表》前人
公元1090年
臣軾言。
伏蒙聖恩特賜詔書元祐五年曆日一卷者。
竊惟稽古之君,必以授時為急。
底日不失日,官既有常先時不及時,罰在無赦
申以丁寧之詔,致其惻怛之誠。
習見頒行,止謂有司故事;考其情實,則本聖人用心
臣軾中謝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元功在天,盛德冠古
順帝之則,雖並用恩威;與物為,蓋同歸仁厚
而臣入奉講學出牧農民
布詔書,悉傳閭里
德音昭格,致嗣歲豐穰
《賀坤成節表》前人
臣軾言。
仁惟天助,壽不假禱祈;澤在民心,言自成于雅頌
恭臨誕月,仰祝聖期
凡庶之何知,亦臣子常分
中謝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儲神天地,託國祖宗
元勳本自無心神智實生於至靜。
同守大器于茲六年
億萬羽毛未若消兵全赤子;飯無數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饑民
臣躬領郡符目睹茲事。
載瞻象闕,阻奉瑤觴
嘉與海隅之人,同罄華封之祝。
《謝宣召再入學士院表》前人
右臣今月十一日翰林待詔梁迪至臣所居奉宣聖旨,召臣入院學士承旨者。
衰遲無用,寵既溢于當年眷待有加,恩復隆于晚節
使華臨賁天語丁寧
里巷之驚觀,歎朝廷之用舊。
伏以禁林分直法本六人
帝語親承,舊惟一老。
不緣名次先後,斷自上心簡求
內朝供奉之班,極儒者遭逢之盛。
凡膺此選,宜得異材
而臣本以愚忠,累塵器使
初無已試之效,但有過實之名。
千里闕庭二年江海
憂深投杼,豈無三至之言;詔復賜環,不待一人之譽。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道無私載,公生至明
尺一照臨,觀群臣之邪正
知臣剛褊自用,雖有寬饒之狂。
臣忠不移庶幾長孺之守。
故還舊物益茂新恩。
敢不早夜以思,死生不易
桑榆之景,已迫殘年;而犬馬之心,猶思後效
《謝賜對金帶馬狀》前人
臣伏聖慈以臣入院特賜一對金腰帶一條魚袋,金鍍銀鞍轡一匹者。
鏤鍚金軛,示有馳驅之勞;寶帶襲衣,豈無約束之義。
上既循名而責實下當因物以貢誠
伏念臣少則賤貧,長而困阨
仲卿龍具,追晏子一裘伯厚雞栖,陋景公千駟
無功拜賜服寵汗顏
顧惟何人,膺此異數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躬行慈儉,德貫天人。
約於奉己,而侈於養賢;嚴於私親,而寬於馭眾。
憐其朽鈍借以光華
敢不衣被訓詞服勤鞭箠
惟德其物,永觀不易之言;思馬斯徂,更厲無邪之志。
《笏記》前人
蒙恩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侍讀者。
出守無功,方期竄逐;召還何幸復玷清華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坤載沉潛母慈均一
陶甄頑礦復封植於散材
誓卒餘生,少圖來效
《謝兼侍讀表》前人
臣軾言。
今月四日,伏奉誥命除臣兼侍讀者。
用非其分,寵至若驚。
滿溢之憂,逡巡莫避。
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伏念臣與弟轍同登進士,並擢賢科
內外分掌制書先後迭居於翰苑
今臣以經史入侍司言行于中。
轍以丞轄立朝,督綱條於外。
恭承明詔不許固辭
以為兄弟同升自是朝廷盛事
承明三入,僅比古人大雅一門無慚舊史
人非木石,恩重丘山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明極照臨,憂深付託
欲為社稷之衛,莫如臣僕之賢。
帝堯之哲,而甚畏於壬人;以孔子之聖,而思見于狷者。
致茲選擢,驟及迂愚
敢不淬勵初心激昂晚歲
誓堅必死之節,少報不貲之恩。
《謝三伏早休表》前人
星火見而金微,日方可畏朝氣銳而晝惰,思獲少休。
上既知勞,下皆忘暑。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勞謙恭己內恕及人。
天地一物之私,而父母至誠之愛。
臣等仰蒙寬假,動獲便安
未明無顛倒之衣,省循何幸;夙退有委蛇之食,歌詠而歸
謝除龍圖閣學士潁州表》前人
臣軾言。
伏蒙聖恩,以臣累章乞郡除臣龍圖閣學士潁州者。
引嫌求避,顧舊典之甚明;易職寵行新恩之至厚。
疏愚自省慚悚交并
中謝伏念臣學陋無聞,性迂難合。
四朝知遇,竊五郡蕃宣
吳會二年,但坐糜於廩祿禁林數月,曾未補於絲毫
敢冀殊私復還舊物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涵動植,明燭幽微。
知臣獨受聖知,欲使曲全晚節
憐其無用,許以少安
凡力請八章而後從,使不為一乞而遽去。
在臣進退可謂光榮
老病懷歸,已功名之無望;而衷誠思報,尚生死不移
《謝賜對金帶馬狀》前人
臣伏聖慈特賜臣對衣一襲金腰帶一條銀鞍轡馬一匹者。
出笥之珍,以旌有德在坰之駟,豈及無功
而臣首尾四年,叨塵三錫
省躬內疚服寵汗流。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慈儉自居龍光四達
被海宇,豈惟一襲之衣;恩結華夷何止十圍之帶。
群臣在馭,六轡自調。
而臣頃以衰羸,止求安便
奉宣德意庶幾五褲之謠;收斂壯心無復千里之志
更期力報,有愧空言
潁州到任表》前人
臣軾言。
伏蒙聖恩,除臣龍圖閣學士潁州,臣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到任訖者。
避嫌引疾,慚無國士之風;揣分知難,粗守人臣之節。
曲蒙溫詔,遂假名邦;已見吏民,惟知感怍
臣某中謝
伏念臣早緣多難無意軒裳;晚以虛名,偶塵侍從
雖云時可,每與願違。
未決於歸田,故力求治郡
慈母愛子,但憐其無能明君知臣,終護其所短。
自欣投老,漸獲安身。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慈儉臨民剛柔布政
參天地而有信喜怒不陳;體水鏡之無心,忠邪自辨。
致茲愚直,亦克保全
任職居官無過人者,而見危授命,蓋有志焉。
上清儲祥宮成德音表》前人
臣軾言。
伏睹九月二十七日德音以上儲祥宮成,減決四京及諸道見禁罪人者。
靈光下燭,慶新宮落成霈澤旁流,洗庶獄多罪
散為和氣坐致豐年
臣某誠懽誠忭,頓首頓首
臣聞舜禹之心,以奉先為孝本;釋老之道,以損己為福田
永惟坤作之成,每辭天下之養。
卑宮何陋,大練為安。
故能捐萬金之資,以成二聖之意。
為國迎祥,而國無所費;與民祈福,而民不知勞。
鑾輅親臨神靈昭格
士女和會既同其休;念囹圄幽囚,或非其罪。
用孚大號,以達惠心。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儉以仁,明哲作則
愛惜帑廩,不供浮費之私;重慎典刑,每存數赦之戒。
一寬湯網,眾識堯心
臣以從官出臨近甸
吏民拜慶,助父老歡謠
永望闕庭,實同咫尺
《賀駕幸太學表》前人
臣軾言。
恭聞十月十五日皇帝駕幸太學者。
濟濟多士靈承上帝之休;雍雍在宮,服膺文母之教。
風傳海宇慶溢臣工
臣某誠懽誠忭,頓首頓首
臣聞學校太平之文,而以得士為實經術致治之具,而以愛民為心。
既立而具乃行,實先充而文斯應。
永惟坤載之厚,輔成天縱之能。
惟使文子文孫不仁,故於先聖先師無所愧。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憂深祖構,德燕孫謀
黃裳之文,斧藻萬物青衿之政,長育群材。
豈惟鼓舞士夫,實亦光華史冊
冒榮滋久被遇最深。
告成功,行喜鴞音之革;中修潛德孰知麟趾之風。
《謝賜曆日表前人
迎日推筴,雖曰百王之常;後天奉時,惟我二后之德。
伏讀詔旨灼知聖心
中謝伏以嗣歲將興,舊章畢舉
三朝海內圖籍七月王業艱難
冬有祁寒知民言之可畏陽居大夏,識天道至仁
故於頒朔之初,更下布新之詔。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視民如子,以國為家。
振廩勸分,人自忘於艱歲;消兵去殺,天必報之豐年
敢不省事清心,貴農時之不奪;思患預備期歲計之有餘
庶竭微誠,少裨洪造
揚州到任表》前人
臣軾言。
伏蒙聖恩,除臣知揚州,臣已於今月二十六日到任訖者。
支郡養痾,裁能免咎;通都移牧,自愧何功。
屢玷恩榮,實深慚汗。
臣某中謝
伏念臣早緣竊祿,稍習治民
在先帝日,已歷三朝;近八年間,復忝四郡
平生所願滿足無餘。
志大才疏,信天命而自遂;人微地重,恃聖眷少安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子惠萬民器使多士
以謂朝廷德澤,付於郡縣監司
乃眷江淮之間,久罹水旱之苦。
鄰封二浙饑疫相薰;積欠十年,豐凶皆病。
敢不上推仁聖之意,下盡疲駑之心。
庶復流亡,少寬憂軫
《謝賜卹刑詔書表》前人
暑雨其咨,既軫小民之病;秋已至,復虞輕繫之淹。
祗服訓詞灼知天意
臣某中謝
伏以仁聖之德,哀矜為先。
內恕以及人,故深居而念遠。
齋戒處掩,則知暴露之勤;紾絺袢延,不忘纍紲之若。
吏既罔懈,民知無冤。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事法祖宗,德參天地
凱風養物,散為扇暘之涼;靈雨應時,同沾執熱之濯。
敢不盡其哀敬,濟以寬明
漢律之嚴,毋令瘐死;推慈母之意,務在平反
竭愚忠,少行德意。
《賀立皇后表》前人
吉日既涓,柔儀允正穀珪往聘,象服來朝
中賀臣聞周姜、任、姒之賢,位非皆極;漢陰、馬、鄧之貴,德或有慚。
盛哉六禮之陳,襲此三宮之慶。
恭惟太皇太后陞下,任付託之重,躬保佑之勞。
天下不私其親,配宸極必先以德。
徽音不墜,嗣成慈孝之風;仁壽無疆坐享雲來之養。
臣限以官守不獲詣闕庭。
《賀坤成節表》前人
臣軾言。
歲復六壬,襲嘉祥太史火流七月,紀令節詩人
盡海宇之含生,舉欣榮於茲日。
臣某中賀
臣聞君以民為心體,天用民聰明
未有心胖而體不紓,民悅而天不應
好生惡殺,是為仁壽之基;捐利與民,斯獲豐年之慶。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儉一德勤勞百為
天覆地載之心,阜成民物;盡父教母憐之道,誨養臣鄰
共知難報之恩,必享無疆之福。
臣以出守淮海無由詣闕庭。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金帶馬狀》前人
伏以在笥之珍,本出民力脫驂之賜,以結於士心。
顧臣何人,屢膺此寵。
伏念臣學本為己,材不適時
伯厚之車,雖云疾惡;束公西之帶,愧不能言。
二年之間,三拜是賜。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心存社稷,德協天人
長策駕馭四方,以盛德藩多士
故令衰朽,猶玷光華
豈曰無衣,蓋獨求於安吉慨然攬轡,敢有志澄清
《謝兼侍讀表》前人
流汗恩榮,再辭莫獲;強顏衰朽一節以趨。
臣軾中謝
恭惟先帝六卿之名,本欲後人識三代之舊。
古今殊制閑劇異宜
武選隸於天官兵政總於樞輔
司馬之職,獨省文書;而師氏之官,職在論說
命臣兼領聖意可知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約己裕民忘家憂國
先王之兵,必本於道德故以儒臣七兵知人主之學,必通於民情故自郡守五學
而臣迂疏不可強合。
早緣衰病難以久居
終當自效所長之間,或可報恩於末死之日。
謝除兩職守禮尚書表》前人
伏蒙聖恩,除臣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守禮尚書者。
衰年自引,久抱此心。
異數併加,實為非意。
辭不獲命,愧何以堪。
臣軾中謝
竊惟以殿命官本緣麟趾之舊;因時修廢,近正華之名。
歷代所榮,於今為甚
元豐之末官制以來若非身兼數器之人,未有名冠兩職之重。
而況秩宗之任邦禮是司。
豈臣迂愚,所當兼領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憂深社稷,慮極安危
忠臣愚直之中,論治道於文字之外。
知臣難進而易退,或非患失鄙夫
故授以禮樂清閑之司,使專於論說琢磨之事。
此恩難報,願輸歲月之勤;度己所宜,終遂江湖之請。
《謝賜對金帶馬狀》前人
蒙恩賜衣一對金帶一條,并魚袋鍍銀鞍轡一匹
服章在笥,賁及衰殘銜勒過庭,喜先徒御
伏以物生有待天施無窮
草木何知,冒慶雲渥采魚蝦至陋,借滄海榮光
雖若可觀,終非其有。
妻孥相顧,驚屢致於匪頒道路竊窺,或反增於指目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聰明齊聖陳錫載周。
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賢卑宮菲食,而侈於養士
士豈輕於千里,念非其人;言有重於兼金,當思所報。
《笏記》前人
兼兩職,寵與六卿
豈伊衰朽之餘,有此遭逢之異。
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坤元利正天造無私
求備一人,將曲成萬物
文章小技縱有效於涓埃草木微生,終難酬於雨露
《代普寧王賀太皇太后冬表》前人
五物以觀雲,咸知歲美;備八能合樂,益驗人和
顧茲百樂之生,實助兩宮之慶。
中賀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至誠待物博愛臨民
保佑神孫,已致無為之治守持大業,匪居不世之功
福祿日來與天地而同久。
臣早被恩勤之賜,莫知補報之方。
奉玉觴,仰祈眉壽
杭州賀冬表》前人
消長有時,候微陽來復賢愚同慶,知君子之彙征
德化所加,神人並應。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睿明天縱慈儉身先。
海嶽以不傾,地無私載;順陰陽之自化,天且不違
成功已陋于論德蓋高于任、姒。
黃雲可望,共沾至治之祥;彤史何知,莫贊無為之德。
備員法從祗役海隅
東閤拜章阻陪百辟南山獻壽,徒頌於萬年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前人
堯曆授時夏正建統
氣迎交泰之會,祥應重明之朝。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無能名,德博而化。
天人所助,本羲《易》《益》《謙》慈儉不居,得老氏三寶
逢吉旦,福集清宮
職守江湖,心馳象魏
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眉壽萬年,遠奉稱觴之慶。
賀正表》前人
若考箕疇正月王極之象;玩占羲易三陽交泰之期。
順履春朝誕膺天祿
中賀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高載籍,恩浹含生
進賢退愚蠻夷率服
下賤以貴,施舍自平。
臣出領郡符承宣天澤
吏民鼓舞,共瞻崇慶之光;海宇駿奔,永託坤元
賀冬表》前人
消長有時德刑並用
一陽來復,知萬物向榮
中賀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配皇王化行夷夏
用人考治忽,自正身刑家邦。
何勞五物之占,坐知歲美不待八音之奏,始驗人和
率職海壖馳誠天闕
默誦萬年之慶,遠同百辟之歡。
論行蔡確劄子前人
公元1089年
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龍圖閣學士朝奉郎新知杭州蘇軾劄子奏。
臣近蒙聖恩,哀臣衰病特許補外
臣竊自惟受恩深重不敢出入之故,便同眾人,有所聞見而不盡言
竊聞臣寮繳進蔡確詩言涉謗讟者。
臣與元非知舊,實自惡其為人
今來非敢為開說,但以此事所係國體至重,天下觀望二聖所為,若行遣失當,所損不小。
臣為侍從,合具奏論。
朝廷之罪,則天下必謂皇帝陛下見人毀謗聖母不加忿疾,其於孝治,所害不淺。
深罪之,則議者亦或以謂太皇太后陛下聖量寬大與天地等,而不能容受一小謗怨之言,亦於仁政不為無累
欲望皇帝陛下降敕,令有司置獄,追根勘然後太皇太后內出手詔云:吾之不德,常欲聞謗以自儆。
今若罪何以天下異同之言。
為輔臣,當知臣大義,今所繳進未必真是詩。
一切勿問。
仍牓朝堂
如此處置,則二聖仁孝之道,實為兩得
天下有識自然心服
不勝愛君憂國之心,出位僣言,謹伏誅殛。
取進止
太皇太后門下手詔二首前人
門下
皇帝嗣位于茲四年。
華夷來同天地並應。
皇太妃恭儉之德,鞠育之恩,雖典冊以時奉行,而情文疑有未稱
皇帝祖考之奉,尊無二上
而吾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
其推天下之養,以慰人子之心。
宜下禮部太常寺討尋。
如於典故褒崇未盡事件令子開具聞奏
門下
官冗之患,所從來尚矣。
流弊之極,實萃于今
以闕計員,至相倍蓰。
上有久聞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
故命大臣考求其本。
苟非裁損入流之數,無以澄清取士之源。
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
永惟臨御之始,嘗敕有司
蔭補私親,舊無定限。
自惟薄德,敢配前人
詔家庭之恩,止從母后之比。
今當又損,以示必行。
以先顧託之深,天下責望之重。
有利社稷,吾無愛於髮膚
矧此恩私,實同毫末
忠義之士,當識此誠。
各忘內顧之心,共成節約之制。
今後每遇聖節大禮生辰合得親屬恩澤,並四分減一。
皇太后皇太妃準此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詔》前人
念爾守邦藐然在疚
日月逾邁祖葬有時
緬懷孝愛之深,想極攀號之戚。
往助襄事式昭異恩
惟我列聖,眷爾有邦
非徒極其寵榮,蓋亦同其憂患
念爾哀疚惻然顧懷
臨遣行人,往喻至意
且致奠賻之禮,以為存沒之光。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賀正馬駝回詔》前人
詔故夏國主嗣子乾順。
述職春朝歸誠宰旅
修此效牽之禮,致其乘服之良。
再閱來章,式嘉忠節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坤成御筵口宣前人
有敕。
卿等忠存體國,義切戴君。
妙果三乘,祝慈闈萬壽
宜膺寵錫,以示眷存
《賜太師文彥博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前人
有敕。
翊贊大猷倡先多士
慈闈獻壽嚴法會以薦誠。
宜有寵頒,以昭殊眷
坤成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御筵口宣前人
有敕。
汝等款塞觀光趨庭效貢。
誕彌稱慶,均燕衎以示慈。
祗服寵嘉,式旌忠恪
《賜殿前都指揮使燕達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前人
有敕。
等同罄純忠,力修勝果
用祈慈壽,既徹梵筵
宜有寵頒,以昭眷遇
《賜皇伯祖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宗暉已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前人
有敕。
表率宗盟助成孝治
祝延慈壽,仰扣佛乘
既畢梵筵,宜加寵賚
《賜皇叔楊王醴泉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前人
有敕。
卿等以周邵之親,躬任姒之眷〈一作養
祈壽嘏,祗扣佛乘
既徹淨筵,宜膺寵眷
《賜徐王罷散坤成道場香酒口宣前人
有敕。
親賢莫二忠孝實兼。
蒲塞祇園,荐椿齡崇慶
成法會,宜有寵頒。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下上第五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許批荅》前人
德積無素
民罹其災。
精誠莫通,禱不時應
雖蒙膏澤之報,僅救焦枯之餘,勉徇來章,猶虞後患
其謹視盜賊,懃卹流亡
益務交修,以裨不逮
《賜太師文彥博等請太皇太后受冊第一不許批荅》前人
吾聞聖人天下為憂,未聞以位號為樂也
損己裕物,畏天檢身
此吾平日本心非獨遇災而一發也。
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卿等以是輔我,顧不美哉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三表太皇太后受冊批答前人
上順帝則,下酌民言
處以無心,期以寡過
卿等以為協氣既應,群謀僉同
若固違典禮之常,恐莫慰天人之望。
遇災而懼,昔者以為謙。
聞義則遷,吾亦豈敢自必
勉從故事,以副嘉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正旦書》前人
肇易歲元,發新榮萬物;仰遵慈誨,修舊好兩朝
遠飭使軺肅將禮幣
庶迎壽祉,式副願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賀正書》前人
百年之好,既講於春朝萬壽之儀,兼陳於幄殿
恭因省侍具述來音。
感懌之懷,言宣莫罄。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坤成節書》前人
嘉月令辰篤生壽母珍函重幣,交慶寶鄰
已恭致於德音,復欽傳於慈旨
其為感懌未易名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生辰書》前人
寒律既周,誕辰載紀
恭被慈闈之誨,俾修慶幣之儀。
介壽康,式符頌禱
更祈調衛,以副願言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正旦書》前人
歲律肇新,鄰歡載講。
恭被慈闈之誨,遠通慶幣之誠。
益冀保頤,永綏壽嘏。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書》前人
嘉平紀月,震夙惟時
屬玆慶使之來,重以慈闈之問。
尋因省侍,悉致誠言。
欣感之深,敬陳罔究。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賀正書》前人
正歲履端,遠勤於華使慈闈申慶,重領珍函
省侍之餘,誠言已達。
永惟欣感,莫究言宣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問候書》前人
遣使為壽,既欣鄰好之修;因書見誠,兼致慈闈之問。
侍言有次,來意畢陳。
感懌之深,敷陳罔既
皇帝達太皇太后大遼皇帝坤成節書》前人
星火西流,慶慈闈誕日皇華北至,講鄰國誠言
既達來音,俾修報禮
感銘之素,敷述難周。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奏告景靈宮等處青詞前人
伏以祗事親闈庶幾孝治
配德祖考,既務極於推崇篤生眇沖,亦敢忘於褒顯
將奉寶冊率循舊章
徼福于神,先期以告。
《中太一宮真室殿為太皇太后消災集福罷散天皇九曜道場朱表》前人
伏以仁者必壽,信惟天地之心;孝無不通,宜從臣子之欲。
遵道範,仰叩真庭
庶同海宇之誠,上集慈闈之福。
天威咫尺,求聰明于我民;聖壽萬年定子孫于下地
更推博施普及函生
太皇太后本命歲功德疏文》前人
伏以天人合契輔成繼照之明,歲月襲祥,允協重坤之象,肇臨正旦,寅奉德音,盡海之無疆,集緇黃而來會,旁推舜孝,仰扣佛乘
伏願太皇太后陛下下順民心,仰膺天保,配西方之無量,與南山不傾豈獨五音六律之旋。
再臨此歲,將推三統九會之復,以卜其年,永與函生,共茲介福
景靈宮祈福道場功德疏文》前人
伏以仁心浹物,自然憂樂之同,孝治格天,宜爾感通之速。
殫精懇,仰叩上真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保佑聖神勞勤夙夜,偶倦東朝之御,未復太官之常。
爰即珠庭,大陳妙供法音上達,雖有假於雲章民志下同,自不勞於祕祝,願膺勿藥之喜,永保無疆之休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禮畢謝天地社稷宗廟宮觀并諸陵祝文前人
至哉坤元,政必先治內;養以天下,孝莫大尊親
昔首正於號名,今復嚴於典冊
禮樂既具,神人允諧
分命邇臣,恭致成事
仰祈昭鑒,永錫鴻休
太皇太后祭奠夏國主祭文前人
乃眷外臣嗣守西服
累世忠順先朝寵光
天難忱,錫命不永
計音遽至,閔悼良深。
特遣使車,往陳奠幣。
庶此恩禮,貫于幽明
大行太皇太后靈駕發引文》前人
因山告成同軌畢至,玉衣永閟,風馭莫追。
萬國山河,尚憑於坤。
四方老穉,遽失於母慈,欲強名言,難形德化,積此九年之澤,輔成百世之安,乃眷中山控臨朔埜,華戎異服涕慕同聲
目斷東朝永絕簾帷之望,神馳西洛想聞笳鼓之音。
臣等各守邊垂,莫親餽奠,徒因僚吏以致攀號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冬至詞語前人
伏以消長有時,候微陽來復賢愚同慶,知君子之彙征
德化所加,神人並應。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睿明天縱慈儉身先。
河嶽以不傾,地無私載;順陰陽而自化,天且不違
成功已陋於漢唐諭德蓋高任姒
大有上吉,方獲助於三靈《既醉》太平,當純備五福
妾等職參長御,心奉慈闈
慶陽德之方來,願天壽平格
太皇太后萬壽頌表》王銓
虞廷極尊,養蟜牛之后無聞大禹,盡恪恭顓頊之妃。
未著姬成,踐阼未聞,因后姒以及后姜,漢祖稱尊,寧見先太公,而宗太母漢家之郭,陰田竇僅,觀聖子承乾宋代之向、孟、高、曹,未睹神孫御極,蓋情由代隔,颺拜之儀尚疏,況孝以世睽禱祝之聲誰見。
豈知休隆王母,當陳介福之辭,不思祉集文孫,應上罄宜之賦,被山龍而戲綵,知聖人親復。
有親奉玉食而含飴,喜慈闈子復有子。
猶謂慈寧十六字,不過崇戴之詞,不如壽考千言,始殫詠歌之實,啟龍樓作賦牙籤蝌斗之書,展鳳藻以抒,思玉軸星雲之色,有臺萊,有枸楰,有栲杻三壽頌而並集千齡
如日月,如,如岡陵,九祝齊而來萬福
神鍾管,如龍蛇飛舞于屏頭,玉質金聲似鐘噌吰座右
聖心慰矣。
端冕敷陳,后曰休哉,乃迴車諷詠由是龍翔孫鳳翥,殿前衮繡,共扶平地神仙因之,觴瓊液飯,青䭀庭內笙簧並奏,鈞天雅樂
《代文潞公謝太皇太后表》張耒
稽留君命,敢求免于刑誅惠養老臣不使勞其筋力
仰睿私之從欲,撫衰志以知榮。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厚德無疆至仁在上神孫臨祭,知保依之聖功多士充庭,見肅雍盛德
恩及草木喜同天人
臣幸以餘齡,獲逢盛旦,雖籩豆駿奔之事,徒有心哉。
禮樂備之時,為後死者豈不偶爾,尚足矜榮。
太皇太后尊號賀皇帝表文天祥
丕圖南面,順應天人崇徽冊于東朝,重增宗社
億年縟典,萬國歡心
恭惟皇帝陛下皇極之宗,人倫之至。
同符堯舜達孝升聞訓,一本于姜,任徽音有秩,紹寧王之明命,彰祖后之尊稱,臣分牧有嚴,承休胥抃,介福王母難名太上之功,肖德以神孫,願共無疆之號。
賀太皇太后表》前人
兆葉大橫,運在當命之聖,謀貽小毖,功歸太上之慈。
嫡統延洪皇圖鞏固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躬基美化,教闡徽音彤管光華,配豐功祖烈練衣朴素,示懿訓于孫謀
新歷服之傳,式副簾帷之托。
臣司戎共貳,望闕呼三,庶民近天子,逢昌,曆太極元氣母,永迪初基
又             前人
鴻名揚厲用彰重慶之尊,龍扆繼承懋舉盡倫之制。
明廷孚號寰宇傾心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備儉慈,教修愛敬,佐我烈祖,成天保之憂,勤訓于神孫,示思齊雍肅粹美翟褘之服,增華琬琰之章,臣屬銅符,欣傳寶冊,同御延和之殿,誕頌前猷,尊居慈福之宮,永言至養
又             前人
離日方升,光傳國寶坤元重慶肇建鴻名福萃三宮
歡騰八表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佐佑皇祖怡愉東朝德配姜任,植丕基于蒼籙,功高馬鄧,扶洪業炎圖
宜效美于思齊大歸尊于長樂
臣偶叨戎轄,阻綴朝班,丕哉烈丕哉。
謨共傒嗣王之政,得其名得其壽,載揚太上之休。
又             前人
正神孫,方布應門之詔,位尊祖后,復隆京室之稱。
重慶萬年丕休四海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性超太上,德應黃中,元祐大功,法宣仁鞠育紹熙新政,燕慈福之起居
宜旌坤極嘉名,式趾太宸之芳躅
臣屬侯服欽,誦玉綸天子,必有所尊,已光載籍聖德無加于孝,長戴兩宮
又             前人
嗣皇奉冊,尊居長信之名,祖后宣猷,夙迪思齊之訓。
萬年集慶八表蒙休,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邁維莘,道高于汭,金車玉路,備三世典章寶翟珍褘;示六宮法度,美慈宸之疊矩。
大號同符
兼領戎鈐,竦聆郵綍,德壽早朝之典,巳慶淳熙延和同御之功,益歌元祐。
又             前人
聖王垂拱萬年方開,燕翼太皇怡愉億載,親見虹流,海宇春輝宮闈日永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身基美化,德著慈元正位而定,家人功高
配祖介福而來王母,慶積貽孫,律協素商,節書金籙。
濫膺藩屏,阻賀簾帷假樂命之慶,春秋鼎盛思齊聖也,同日月之離明
又             前人
萬壽齊天思齊以聖,千秋紀日,長發其祥。
廣宇休揚重闈慶洽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以女堯舜,為今姒任,有典有則之貽,輔于皇祖,立政立事之準,訓乃文孫
當月屆于素商,喜節書於華渚
臣猥塵戎轄,阻賀宸闈,請祝聖人,既效堯封之職,亦右文母載賡,周頌之章。
又             前人
天王一統為元,載攽正朔太皇萬年齊壽,同御邦家
日月重明乾坤更始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道符烈祖,功擁神孫乾德太平,訓實承于昭憲,元祐盛際,政共聽于宣仁,洊開更瑟之休,實係垂簾之盛。
叨承侯服,丕奉慈宸基,正始之風已新,美化思齊之盛,永載徽音
太皇太后尊號鈴司賀皇帝表前人
皇圖嗣慶,著母道于重坤,鉅冊稱尊,告王庭而大渙。
宮闈增重宗社蒙休。
恭惟皇帝陛下,德為聖人孝治天下,侍宣仁之聽,斷元祐同符,稟慈福之起居紹熙儷美,播無為之懿號,隆太上徽音
臣猥介戎鈐,聳觀國典思齊文母,既彰有德之雍,雍於赫湯,孫願共厥,聲之穆穆
《慰太皇太后表》前人
雞鳴問寢,方慈極深居龍去遺弓,忽皇輿之新涉。
宮闈震悼海宇摧傷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備周姜道光堯母,東朝垂訓曾不改于儉慈南面積憂,遽忍違于溫凊,驟罹國疢。
諒切聖懷,少寬憑几之思,式副御簾之託。
又             前人
嚴宸居正,痛晏駕之奄聞;慈極宅尊,悵早朝之遽隔。
哀傳海宇,悲結簾帷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厚承天,恩深與子,夙行恭儉,聖方誦于思齊,晚享怡愉,變忍聞于顧命,諒聖情之結,戀鑒輿志之攀號,願抑慈懷,永謀孫翼。
又             前人
烏號銜恤,悵再隔于月遊龍寢闕朝,恍十周于日浹。
流光何速,哀思欲摧,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宮壼宅尊,簾帷托重
道揚王命不勝慈極之懷,然燕翼孫謀,當念皇圖之本,願體臣民之戴,少寬朝夕之思云云
又             前人
訓予命汝,易月有嚴,練而慨然周星何短。
哀承遺制,痛結慈衷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紹宣仁,功侔明肅天經地義,扶嫡統于方新,日邁月征,悵宸旒之愈遠,願勉從于眾志,姑少抑于至情
又             前人
終天巨釁,降割一朝易月通喪寓言再歲,仙遊未遠,慈抱難居,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功在先朝,志勤內治雖變生,憑几悵闕問于雞鳴
寄重垂簾,方稽謀燕翼,願抑無疆之恤,益昌大之休。
又             前人
袞衣萬歲,痛隔終天禫服一朝權從,易月感時憂戀。
率土盡傷,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德著寶褘,功藏金匱,撫鼎湖之龍,去子保何,追懷豐水之燕,貽孫將有。
衍願副普天之望,式紓慈極之悲,云云
又             前人
長樂之宮,興懷鶴駕;瞻顧成之廟,肇錫鴻名
大冊垂榮慈衷悼往。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以天下養與,元氣游明,肅臨朝親,立仁皇之策,宣仁在御,永懷神考之思。
丕對皇靈昭升熙號,臣屬縻侯紱,阻慰震簾云云
又             前人
盛德之祀,百世肇建嘉名太皇之壽,萬年興懷縟典。
慈宸惻楚,穹覆監觀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懿範兩朝仁恩四海,為元氣母,克篤貽孫,育天下君,忍聞祔禰,裒時大號,對越皇靈臣身貳戎鈐,心懷國典云云
又             前人
暖律吹噓,感一陽之初復;慈簾擁佑,訓三祀通喪
痛在宮闈,情均海宇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徽音慈福,懿範宣仁履襪迎長天休方至冕旒問寢,子保奚追。
願少抑于慈懷,以永綏子孫
臣屬侯服,隃企御闈云云
又             前人
長樂漢宮永懷鶴駕;卜會稽禹穴垂戒龍輴
悲結慈闈,痛均薄海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憂勤德備,擁佑功高百世可知
首正貽孫之則,七月而葬,豈勝思子之懷。
東望節哀,重外朝之同御。
臣身乘障,職阻趨班云云
又             前人
日淪西極,悵鶴駕長遊;天拱東朝,痛龍湖之永閟。
重闈悲繫,九土慕思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福備怡愉功高擁佑,撫綴衣于翼室,億世貽孫,念加斧于畢塗,千秋望子
願抑思齊之感,益昌小毖之謀,臣叨領偏城,阻趨慈陛云云
又             前人
嗣王宅恤,奉先祐以升宗;聖母思齊,感皇靈而悼往。
禮容有赫,祀事孔明
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壽考維祺仁慈為寶,佑我烈祖
典則以貽子孫,保予沖人,修宗廟以序昭穆祔,既行于永,紹哀少釋,干慈元臣,叨綴蕃宣,阻班奔走云云
又             前人
正月始和,律更太簇昊天不弔,痛在思齊
曆數維新宮闈孔惻,恭惟壽和福太皇太后陛下,為元氣母,與太極游。
孟春而戒遒人,撫時其邁上日,而受文祖擁治,方新願寬,丕子之思,益重神孫之托,臣屬宣化,阻慰履端云云
賀太皇太后聽政表》前人
綏壽而右,文母高拱宸慈肖德,而有神孫。
共臨幾政徽音洋溢光訓昭宣恭惟壽和,聖福太皇太后陛下,功邁塗山
德高媯汭,施于帝祉已深;慶錫之源,保我後生益衍。
壽寧之福,章憲垂簾天聖宣仁稱制于延和,紹昔大猷,為今懿範臣屬縻守紱,欣聽俞綸。
太易太始太初,莫測無為之化;四門四聰四目共觀有道之朝。
謝太皇太后表》前人
歲正孟陬一元改紀,朝臨長樂萬國頒正
春朔會同神人和洽恭惟壽和聖福,太皇太后陛下怡愉萬歲擁佑一人,肖德而有神孫,光膺昌曆受福而于王母
丕輯蕃禧,載頒協律之書,式重垂簾之政。
欽承鳳紀誕布侯藩。
嶰竹之龡,誕敷和氣;獻蟠桃之頌,益贊壽眉
國子監賀冊太皇太后表》·黃溍
德為聖人,治有光於舜,孝養天下,禮益謹於漢儀備物隆名熙朝盛典欽惟陛下誕英駿命,寅御丕圖黼座端臨,念皇慈保佑綸言播告,極鴻號尊崇
遠邁古先,慶旁流中外
臣等幸專教席,獲旅廷紳傾向日之微忱遙瞻廣內,祝齊天睿筭,永奉慈闈
國子監賀太皇太后正旦表》前人
獻歲發春,肇正孟陬之序;隆名備物,載斯長樂之儀。
嘉與外廷,肅稱元會
欽惟殿下道光內治德配先朝尊極宮闈,誕舉推崇之禮,慶流宗社,彌章擁佑之功。
履茲端辰,裒時多祉,臣等忝司教育,獲預班聯絳闕天開,恭展三朝之拜,瑤池日永歡騰萬歲之呼。
國子監太皇太后賀冊皇后表》前人
禮行當宁,丕昭文定之祥;尊極重闈茂衍徽音之嗣。
驩騰禁掖,喜浹寰區
欽惟殿下,德備儉慈,功參覆載,承先朝付託克協孫謀建中壼之表儀
式資婦順,流輝華椒屋,增鞏固蘿圖
臣等忝職上庠,欣逢盛典,二南正始,大義本於家人萬壽無疆介福歸於王母
太皇太后藝文〈詩〉
《哲宗上太皇太后冊寶樂章五首
·史皇升坐乾安
大矣孝熙,帥民以躬。
奉承寶冊欽明兩宮
萬樂具舉,一人肅雍
化繇上始四海來同
降坐乾安
皇帝仁孝,總臨萬方
褒顯其親,日嚴以莊
龍袞翼翼玉書煌煌
傳之億世,休有烈光
太皇太后升坐乾安
總裁庶政擁佑嗣皇
金書玉簡,爛其文章
眾歌警作,筦磬將將
保安四極,降福無疆
降坐乾安
塗山之德,渭涘之祥。
圖徽寶冊玉色金相
管弦煜熀,鐘鼓喤喤
天之所啟,既壽而昌。
太尉等奉冊寶出入正安
玉車臨御鳳蓋棽麗
奉承寶冊彌文盛儀
抗聲極律,助我孝熙
天之所佑,萬壽無期
太皇太后春帖子六首蘇軾
琱刻春何力,欣榮自知
發生雖有象,覆載本無私。
小殿黃金榜朱簾白玉鉤
一聲雙日蹕,春色滿皇州
仗下春朝散,宮中晝漏稀。
兩廂侍御,應下讀書帷。
五日占雲十日風,憂懃終歲三農
春來有喜何人見,好學神孫祖宗
共道十年臘雪,且欣三白春田
盡驅南畝扶犁手,稍發中都朽貫錢
不獨清心省事應緣克己消兵
傳聞塞外君長,欲趁新年太平
太皇太后端午帖子前人
漸臺翠浪,暑殿轉清風。
簾捲朝散金烏未遽中。
日永收簇風高上場
朝來藉田令,菰時芳
無羽諸羌伏,銷兵萬彙蘇。
只應黃紙誥,便是赤靈符
令節陳詩歲新從官何以壽吾君。
願儲醫國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辨》文。
忠臣諒節千歲孝女孤風滿四方
不復巫陽夢,空餘伸御扣河章
長養恩深動植均,只憂貪吏尚殘民
外庭已拜羹賜,應助吾君去不仁
坤成集英殿教坊詞》前人教坊致語
臣聞視履考祥,既占衷月之夢;對時育物,必有繼天之功。
大火西流,履陰靈既望
於是日,誕降仁人
意使斯民,咸歸壽域。
共慶千年之遇,得生二聖之朝。
式宴示慈,與民同樂
恭惟皇帝陛下文思天縱睿哲生知
力行禹、湯之仁,常恐一夫不獲躬蹈曾、閔之孝,故得萬國歡心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契天人,德超載籍。
知人則哲,蓋帝堯所難修己安民,雖虞舜其猶病。
風雲從而萬物睹,日月照而四時行。
自然動植咸安,莫知天地之何力。
三宮交慶,群后駿奔
寶鄰四牡之歡,航海重譯之賮。
洞庭九奏,始識咸池之音;靈嶽山呼,共獻後天之祝。
臣等叨居法部,輒採民言
瀆宸聰,敢陳口號
口號
三朝遺老九門前,又見承平大有年。
文母憂勤初化俗,曾孫仁孝通天
史書元祐三千牘樂奏坤成一篇
欲採蟠桃獻壽蓬萊清淺桑田
齋日致語口號前人
旋復陰陽,配五支於六幹;誕彌歲月,與元日三申
神后降慶於當年曾孫效誠於茲旦。
不煩巧歷,自契真符
道俗讙謠天人協應
太皇太后陛下功高任姒德配唐虞
上推顧託之心,下布仰成之政。
寶慈與儉,蹈光憲之成規;卻裔安邦,襲烈武餘慶
三朝順履萬壽維新
絳縣老人,難窮甲子;如楚南靈木,莫計春秋
臣賤等草茅心傾葵藿
民謳擊壤,效樂語陳詩
媧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長生記年
甲子會逢三朔旦,歲星行看周天
消兵漸覺腰無犢種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書後會,椒花椿一時編。
公元1196年
寧宗慶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樂章九首宋史
冊寶降殿
天擁帝家澤流子孫
三宮燕胥四海崇尊
聲諧韶濩輝燭瑤琨
維皇緝熙耀德乾坤
冊寶太傅奉詣東階
后重壽,親闈並崇。
駢慶聯休,申景鋪鴻。
疊璧交輝,多儀煥叢。
億萬斯年福祿攸同。
冊寶出門
太任媚姜塗山翼禹。
慈祥曼衍鴻儀迭舉。
寶章奕奕,祲宮俁俁
帝用將之,于彼宮所
慈福宮冊寶入門
東朝層邃,端闈靖深
仗節鑾,鏤玉繩金。
來奉來崇,載祗載欽。
曾孫之慶,世世徽音
冊寶升殿
純祐我宋,母儀四朝
擁翼孫謀,如虞承堯。
仁覃函夏,喜浮慶霄
福祿萬年金玉孔昭
冊寶宮中
神人和懌天日淑清
王母來燕,必壽而名。
琨庭璈音,五雲佩聲
勉勉我皇,遹昭厥成。
太皇太后出閤升坐
曾孫致養五福駢臻
太極所運,兩儀三辰
輝光日新啟佑後人
永翼瑤圖億萬堯春
冊寶詣讀冊寶位
徽光宣華仁聲流文
曠儀合沓泰和絪縕
慈顏有喜,祚我聖君
珠宮含飴,坐閱來雲。
太皇太后降坐歸閤
縟儀既登,寶冊既膺。
合祥流,雲烝川增
天子萬年鳴玉慈庭。
惠我無疆詵詵繩繩
公元1202年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樂章八首同前
冊寶降殿
思齊太任,嬪于周京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不可儀測,矧可強名
玉繩金,昭哉號榮。
冊寶東階
鼓鐘喤喤儀物載陳。
儀物陳矣,爛其瑤琨
咨爾上公,相予文孫
勿亟勿徐,奉我重親
冊寶出門
蕩蕩天門,金鋪玉戶。
采旄翠旌流蘇葆羽
千官影從,迺導迺輔。
都人縱觀,填道呼舞
壽慈宮冊寶入門
煌煌寶書玉篆金縷
曷為來哉,自天子所。
天子所,以燕文母
婉嬗祥雲,日正當午。
冊寶升殿
文物備矣三事其承。
崇牙高張,樂充宮庭
耽耽廣殿左墄右平
敬爾威儀攝齊以登。
冊寶宮中
維壽伊何聖德日新
維慈伊何,祐于後人
迺范斯金,迺鏤斯珉。
皇舉玉趾,從于堯門。
太皇太后御坐〈降同〉
侍中版奏,辦外嚴中。
出自玉房,褘褕被躬。
龍受之,祲威盛容
皇帝聖孝,其樂融融
冊寶詣讀冊寶位
麟趾褭蹄,我寶斯刻。
碝磩采緻,載備斯冊。
眉壽萬年詒謀燕翼
於赫湯孫,克綿永福
太皇太后紀事
前漢書·孔光傳》:成帝母太皇太后自居長樂宮,而帝祖定陶傅太后國邸,有詔問丞相大司空定陶王太后宜當何居
素聞傅太后為人剛暴長於權謀,自帝在襁褓養長教道至於成人,帝之立又有力
心恐傅太后政事,不欲令與帝旦夕相近,即議以為陶太后宜改築宮
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宮
上從武昌
北宮紫房複道未央宮傅太后從複道朝夕至帝所
《魏書·高閭傳》是年冬至高祖文明太后大饗群官。
高祖親舞於太后前,群臣皆舞。
高祖乃歌,仍率群臣再拜上壽
進曰:臣聞:大夫行孝,行合一家;諸侯行孝,聲著一國天子行孝,德被四海
陛下聖性自天,敦行孝道稱觴上壽靈應無差。
臣等不勝慶踊,謹上千萬歲壽。
高祖大悅
《談苑》禁中清明節神宗曹太皇,因語:自來卻無人做珠子鞍轡雖然太華,然亦好也。
太皇聞此語,已密令人描樣矣。
不數日,實促就珠子鞍轡傳宣玉鞍一副神宗莫測所欲用,亦莫敢問
依旨進入太后令送後苑拆修,遂施珠韉焉。
其上作小紅羅銷金坐子,略可容體。
甫近上巳,以鞍架載之送神宗
神宗大感悅,取小烏馬福寧殿親試之,駕幸金明池
回遂乘此韉,士論皆謂:雖神宗絕孝,亦光獻至上下相得,以成其美焉。
光獻太皇太后疾病稍間神宗製一小輦極為輕巧,以珠玉黃金飾之,進於太皇,云:娘娘試乘此輦,往涼殿散心
太皇曰:今日意思無事天氣亦好。
遂載而之涼殿
太后扶其左,神宗扶其右,太皇下輦曰:官家太后親自扶輦。
當時在曹家作女時,安知有今日之盛。
喜見顏色
王正仲《光獻悅詞》云:珠韉錫御恩猶在,玉輦親扶事已空。
蓋用此兩事也。
熙豐日曆太皇太后上賓醫人妄言復生者。
詔差御藥院李舜舉傳宣中書密院兩府南廳醫詢,本人稱:限六十日內如其所陳。
京師金明池內修壇作醮,及賜淨衣一套
至期無驗,復詰之,云:太皇方與仁宗憑玉闌干千樹梅花無意人間
上以狂妄除名,送秀州編管
不知所終
《宋史·孫固傳》門下侍郎
哲宗與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會豫節拜儀,聽休於幄次
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東宮舊臣
今帝新聽政勉留輔導或體中未安,取文書於家治之可也。
感激強起視事,及卒,年七十五。
哲宗、太皇太后出聲泣。
石林燕語母后加諡,自東漢始。
本朝后諡,初止二字
明道中,以章獻明肅臨朝特加四字
元豐中慶壽太皇太后上仙章子厚為諡,議于朝,詔以太皇太后功德盛大四字猶懼未盡,始仍故事,遂諡慈聖光獻
自是宣仁聖烈欽聖憲肅四字云。
公元1022年
《宋史·晏殊傳》翰林學士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權聽政
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
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無得見。
遂定
公元1090年
聞見前錄:光獻太皇太后元豐中感疾,以文字一函封鐍甚密,付神宗曰:俟吾死開之
不可因此罪人
帝泣受。
后疾愈,帝納此函,后曰:姑收之。
及后上仙,帝開函,皆仁宗欲立英宗皇嗣時,臣僚異議之書也。
神宗執書慟哭,以太皇太后遺訓不敢追咎其人,故帝服三年喪盡禮盡孝者,知慈德之不可忘也。
過庭錄》元祐五年季秋二日忠宣汲公安厚卿秉政宣仁聖烈皇后寢疾中外憂惶
三公閤門,乞入問疾,詔許之。
御榻前,障以黃幔,哲廟黃袍愨頭立榻左,三臣立右,汲公進問曰:太皇太后聖躬萬福
后曰:老婆待死也。
累年保佑聖躬,粗究心力,區區之心,只欲不墜
先烈措世平泰,不知官家知之否。
相公天下知之否。
辭氣憤鬱
呂公未及對,哲廟作色叱曰:大防等出。
三公退相顧曰:吾曹不知死所矣。
紹熙行禮記》壽皇大殮車駕不至無與成服群情憂懼
正等奏請聖代祭奠之禮,以安人心。
往反數四,始得太皇聖旨皇帝以疾聽,就內中成服太皇太后代行祭奠之禮。
汝愚再拜
簾前奏曰:皇帝以疾,至今未能執喪,臣等累入劄,乞立皇子
嘉王皇太子,以繫人心
皇帝批出甚好。
繼又批歷事歲久,念欲退閑,取太皇太后處分
憲聖曰:皇帝既有御筆相公自當奉行
汝愚等奏曰:此事甚大,須降一指揮,方可。
憲聖曰:好。
汝愚袖出所擬指揮以進曰:皇帝以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直欲退閑
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太上皇帝皇后太上皇后
聖覽訖,曰:甚好。
汝愚再拜奏曰:凡事今望太皇太后主張
憲聖首肯
訖,遂令都知楊舜卿提舉壽康宮,以任其責。
遂召至簾前面付之。
《元史·本紀泰定時,欲加號太后太皇太后,命朝臣議之。
監察御史自當曰:太后太皇太后,於禮不合
眾皆曰:英宗何以皇太后號曰太皇太后
自當曰:英宗孫也,今上子也,太皇太后之號孫可以稱之,子不可以稱之也。
遂定
公元1091年
大政紀》正統間,有沙狐狸者,隨英宗駕於北庭汲水取薪極其勤勞也。
先奇之,留為士卒頭目
用事納婦生子,遂致富貴。
殆四十年,至是訪得舊在中國時所生子,令預請於朝,期以明年歸。
其子以聞,如期率其新婦及兒至入,見上。
上恐其詐,命所司詳驗,莫有識者。
狐狸曰:先帝賜我繡囊
曰:此周太后手制也。
所司取以進太皇太后,曰:此真先帝物也。
千戶賜宅焉。
太皇太后雜錄
《溫公詩話元豐初宦者王紳,效王建宮詞百首獻之,頗有意思
太皇太后生日詩云:太皇生日尊榮獻壽宮中五更
天子捧觴仍再拜寶慈侍立天明
寶慈皇太后宮名也。
老學庵筆記太母祖母也,猶謂祖為大父
熙寧元豐間,稱曹太皇太母
元祐中,稱高太皇太母
皆謂帝之祖母爾。
元符中,謂向太后太母
紹興中,謂韋太后太母
則非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