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
 第一百四卷目錄
 宗藩藝文
  道武七王傳論        魏書
  任城王傳論         同前
  南安諸王傳論        同前
  獻文六王傳論        同前
  彭城王傳論         同前
  諸宗室傳論        北史
  魏文成文孝文諸王傳論   同前
  為臨淮王封開尚書令表 溫子昇
  為南陽王尚書表      前人
  為上黨王天穆太宰表    前人
  為廣陽王淵上書       前人
  為廣陽王淵上書       前人
  司徒元樹墓誌銘       前人
  諸王傳論         北齊
  趙郡清河二王傳論      同前
  趙郡清河二王傳贊      同前
  北齊宗室諸王傳論      北史
  廣平王碑          邢邵
  宗室傳論          周書
  晉蕩公護傳論        同前
  齊煬王憲傳論        同前
  文閔武宣諸子傳論     同前
  為杞公讓宗師驃騎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    前人
官常典第一百四卷
宗藩藝文
道武七王傳論》魏書
梟獍為物,天實生之,知母忘父,蓋亦禽獸元紹其人,此之不若乎。
陽平以下降年夭促英才武略,未顯於時
靜、簡二王為時稱首
鑒既有聲,渾亦見器。
高祖繼受太和,苟無其才,名位豈徒及也。
階緣寵私智小謀大任重才弱,遂亂天下殺身全祀,不亦幸哉。
任城王傳論》前同
顯祖之將禪讓可謂國之大節
康王毅然庭諍,德音孔昭
一言興邦,其斯之謂歟。
文宣貞固俊遠,鬱為宗傑,身因累朝寧濟夷險,既社稷是任,其梁棟之望也。
謇諤俶儻,有汲黯之風,不用於時,橫招非命,惜矣。
有行陳之氣,儁則裂冠之徒歟。
《南安諸王傳論》同前
南安原始要終善不掩惡。
將帥之用,有聲於時
熙、略兄弟,早播民譽,或才疏志大,或器狹任廣,咸不能就其功名,俱至非命,惜也。
康王不永鸞起家聲
飾智矯情,外諂內忌永安之禍,誰任其責。
宛其死也,固其宜哉
章武樂陵,蓋不足數
王聰威重見稱太和美矣
《獻文六王傳論》同前
顯祖諸子,俱聞道太和之日。
咸陽望重位隆,自猜謀亂。
趙郡愆於王度,終諡曰靈
廣陵夙稱明察不幸中夭,惜矣。
高陽器術缺然,終棟幹孝昌之叛,蓋不足以責之。
北海義昧鶺鴒奢淫自喪,雖禍由閒言,亦自詒伊戚
顥取若拾遺亡不旋踵,豈守之無術。
天將覆之。
彭城王傳論》同前
武宣王以為質,忠而樹行,文謀武略自得懷抱綢繆太和之世,豈徒然哉。
至夫在安處危之操,送往事居之節,周旦匪他之義,霍光異姓之誠,事兼之矣。
功高震主,德隆動俗,閒言一入,卒不全志
嗚呼
周成漢昭未易遇也。
《魏諸宗室傳論》北史
魏氏始自幽都肇基帝業
上谷公等分若木,疏派天潢
或績預經綸大開土宇;或跡同凶悖自致殲夷
禍福之來,唯人所召。
至如神武不事黃屋高揖萬乘,義感鄰國;祚隆帝統太伯延陵未足多也。
高涼讓國之裔,子那猛壯之風,或大位未加,或功不贖罪褒德圖勞,其義為缺。
松滋氣幹相承聲跡俱顯;天穆得不以道,任過其量。
持盈必悔,殺身為幸。
武衛父子兼將,丕略始見器重,終以姦棄,不足觀矣。
河間扶風武烈宣著,宗子之可稱乎。
衛王英風猛概折衝見重,謀之不臧,卒以自喪。
王體恢偉陳留膽氣絕倫亡身強寇志力不展,惜哉。
常山勇冠戚屬,與魏升降,亦以優乎。
陰平忠烈蒲陰器宇榮寵兼萃,蓋有由焉。
毗陵疏偎,遼西狷介全身保位,固亦難矣。
苻堅之轘實君,衛臣之誅窟咄,逆子賊臣,蓋亦天下之惡一焉。
魏文成文孝文諸王傳論》同前
文成五王安豐標令望。
延明學業該贍加以雅淡之美;至於永安,運際寇戎
卒致奔亡,亦其命也。
獻文諸子,俱漸太和之訓,而咸陽終於逆節廣陵斃於桑中
人而無儀,各宜遄死
高陽器術缺然,終棟幹至於撓敗,實尸其闕。
武宣以為質,忠而樹行及夫安處危之操,送往事居之節,周旦匪佗之旨,霍光異姓之誠,事實兼之
竟而功高震主,德隆動俗
閒言一入,卒不全生
嗚呼
周成漢昭未易遇也。
北海義昧鶺鴒奢淫行喪,雖禍發青蠅,亦自詒伊戚
取若拾遺亡不旋踵,豈守之無術,其天將覆之。
庶人險暴之性,自幼而長,終以廢黜不得其終。
斯乃朱、均之性,堯、舜不能訓也。
京兆有令聞,晚致顛覆,習於所染可不慎乎。
清河器識才譽,以懿親作輔,時鍾屯詖,始遘牆茨之逼。
運屬道消,晚扼兇權之手。
悲哉,廣平早歲驕盈汝南性致狂逸,揆其終始,俱不足論。
而悅以天人所棄,卒嬰猜懼之毒,蓋地逼之尤也。
魏自西遷之後,權移周室
周文天縱寬仁,性罕猜忌;元氏戚屬,並見保全內外任使,布於列職。
孝閔踐祚無替前緒,明武纘業,亦遵先志
天厭魏德,鼎命已遷,枝葉榮茂足以愈於前代矣。
《為臨淮王封開尚書令表》溫子昇
臣道山東,氣慚隴右激水弗功,摶風無力,但以平原帶地,資緒極天,發趾自高,理翮以遠,出臨侯服,既乏刺舉之能,入踐帝閽。
又無應對之美,空復受戈清廟推轂朱門,孝闕淚河,功慚汗海,大寶遠降,橫草未樹,顧以有涯願言知止
《為南陽王尚書表》前人
臣聞立而託乘,乃成致遠之功,坐以運舟,遂有利涉之用,若以輕任重課,憑虛責實,雖欲自勤,終焉靡效。
《為上黨王天穆太宰表》前人
臣聞策蹇長途,終慚一日之致,懸縷層臺,詎任千鈞之重,固知才弱不可自強,力微難企及智小謀大,恐貽折足之憂,才輕任重,愳有絕臏之悔,既慮爍金,固陳匪石
《為廣陽王淵上書》前人淵為北道大都督,受尚書令李崇節度
東道都督崔暹敗于北道淵上書:
邊豎構逆,以成紛梗其所由來,非一朝也。
昔皇始以移防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鎮,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
不但不廢仕宦至乃遍得復除
當時人物欣慕為之。
太和在歷。
僕射李沖當官任事涼州土人,悉免廝役豐沛舊門,仍防邊城
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之為伍
征鎮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
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便為清途所隔。
或投彼有北,以御魑魅,多復逃胡鄉。
乃峻邊兵之格,鎮人浮游在外,皆聽流兵捉之。
於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遊宦
獨為匪人言者流涕
自定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出為鎮將
轉相模習,專事聚斂
或有諸方姦吏犯罪配邊,為之指蹤,過弄官府;政以賄立,莫能自改。
咸言姦吏為此無不切齒憎怒。
阿那瓌背恩縱掠竊奔,命師追之。
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
邊人見此援師,便自意中國
尚書令時即申聞,求改鎮為州,將允其願,抑亦先覺
朝廷未許。
高闕戍主率下失和,㧞陵殺之為逆命攻城掠地所見必誅
王師屢北,賊黨日盛
此段之舉,指望銷平。
崔暹隻輪不反,臣與臣,逡巡復路。
今者相與,還次雲中
馬首是瞻未便西邁
將士之情,莫不解體。
今日所慮,非止西北,將恐諸鎮尋亦如此
天下之事何易可量。
《為廣陽王淵上書》前人
公元579年
往者元義執權移天徙日,而徽託附無翼而飛
大明反政任寄唯重,以徽褊心,御臣切骨
臣以疏滯遠離京輦,被其搆阻,無所不為
然臣昔不在其後,自此以來,翻成陵谷
徽遂一歲八遷位居宰相;臣乃積年淹滯有功不錄
自徽執政以來非但抑臣而已北征之勳,皆被擁塞
將士告捷,終無片賞;雖為表請,多不蒙遂。
前留元標據於盛樂後被重圍析骸易子倒懸一隅
嬰城二載,賊散之後,依階乞官,徽乃盤退,不允所請。
徐州下邳戍主賈勳法僧叛後,蹔被圍逼,固守,比之未重,乃立得州,即授開國
天下之事,其流一也,功同賞異不平謂何
驃騎李崇北征之日,啟募八州之人,聽用關西之格。
及臣在後,依此科賞。
復言北道征者,不得同於關西
定襄陵廟之至重,平城守國要鎮,若計北而論功亦何負於秦楚。
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風排抑
然其當途以來,何直退而已
但是隨臣征者,即便為所嫉。
統軍叔和曾經省訴,徽初言有理,又聞北征隸臣為統,應時變色
臣兄子仲顯異端訟臣,緝緝翩翩,謀相誹謗
臣惡者,接以恩顏稱臣善者,即被嫌責
甄琛理臣屈,乃視之仇讎徐紇臣短,即待之親戚
驃騎長史祖瑩,昔在軍中,妄增首級;矯亂戎行蠹害軍府獲罪有司避命山澤
直以謗臣之故,徽乃還雪其辠。
臣府司馬劉敬,比送降人,既到定州翻然背叛,賊如決河,豈其能擁。
且以臣府參寮不免身首異處
徽既怒遷,捨其元惡,及胥徒
從臣行者莫不悚懼
恆州之人,乞臣為刺史,徽乃斐然不可測。
降戶結謀,臣頻表啟,徽乃因執言此事。
及向定州,遠彼姦惡又復論臣將有異志
翻覆如此,欲相陷沒
致令國朝,遽賜遷代
起之由,誰使然也。
徽既優幸,任隆一世,慕勢之徒,於臣何有
是故餘人攝選車馬填門
及臣居邊,賓遊罕至。
臣近在北慮其為梗,是以孜孜乞赴京闕
流人舉斧,元戎垂翅,復從後命自安無所僶俛先聽,不敢辭事。
及臣出都,行塵未滅,已聞在後復生異議
臣將兒自隨,證為可疑之兆。
忽稱此以搆亂。
悠悠之人,復傳音響左軍臣融、右軍臣衍皆受密敕,伺察臣事
徽既用心如此,臣將何以自安
竊以天步未夷,國艱猶梗;方伯之任於斯為急。
徽昔臨蕃,乃有人譽,及居端右蔑爾無聞
今求出之為州使得申其利用
徽若外從所長,臣無內慮之切。
脫蒙,〈闕〉公私幸甚
司徒元樹墓誌銘前人
昔樞電降祥,姬水成業,握八符馭世,膺五命會昌欽明格於上下光澤被於宇宙卜年永久歷世遐長,有文王孫子,啟周公苗裔積善所及踵武稱賢,每以辛李為言恒持韓白自許,殫百慮一致盡能事於生民蒼蒼在上,義歸無厚,徒有東平避世之意,空北海自晦之情,疾非逢霧,終異啟手,銘曰:明允篤誠發於岐嶷,未鏤已雕,不扶而直,修禮以耕,強學為殖,孔既歎魯,莊亦吟越,況以度思,有懷明發翻然高舉歸於魏闕長路未窮,朝光已沒。
諸王傳論》北齊
文襄諸子,咸有風骨,雖文雅之道,有謝閒平,然武藝英姿,多堪禦侮
咸陽賜劍覆敗有徵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而終見誅翦以至土崩,可為太息者矣。
安德以時艱主暗,匿跡韜光,及平陽之陣,奮其忠勇,蓋以臨難見危,義深家國
德昌大舉事迫群情理至淪亡無所歸命
廣寧出後宮,竟不獲遂,非孝辭致有謝李同自是後主心識去矣平原已遠。
存亡事異,安可同年而說。
武成殘忍姦穢事極人倫
太原跡異猜嫌,情非釁逆,禍起昭信,遂及淫刑
嗟乎
欲求長世,未之有也。
以孝昭德音,庶可慶流後嗣百年之酷,蓋濟南濫觴
其云莫效前人之言,可為傷嘆,各愛其子,豈其然乎。
瑯邪雖無師傅之資,而早聞氣尚
士開淫亂,多歷歲年,一朝勦絕,慶集朝野,以之受斃,深可痛焉。
專戮之釁,未之或免,贈帝諡恭矯枉過直觀過知仁不亦於是乎
趙郡清河二王傳論》同前
《易》稱: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況於人乎。
蓋以通塞有期污隆適道
舉世思治,則顯仁以應之;小人道長,則儉德以避之。
至若負博陸之圖,處藩屏之地,而欲迷邦違難,其可得乎。
趙郡跗萼之親,當顧命之重,高揖宗社易危,去惡則人神俱泰。
是用安夫一德,同此貞心,踐畏途而不疑,履危機而莫懼。
以斯忠義取斃凶慝
道光四海不遇周成之明;將朝去三仁,終見殷墟之禍。
不然邦國殄瘁,何影響之速乎。
清河經綸之會,自致青雲出將入相,翊成鴻業,雖漢朝劉賈,魏室曹洪,俱未足其高下。
天保不辰,易生悔咎,固不可掩其風烈,適以彰顯祖失德云。
趙郡清河二王傳贊同前
趙郡英偉風範凝正
天道無親斯人斯命。
赫赫清河於以經國
末路小疵非為敗德
北齊宗室諸王傳論》北史
趙郡跗萼之親,當顧命之重,安夫一德,固此貞心,踐畏途而不疑,履危機而莫懼,以斯忠義取斃凶慝
道光四海不遇周成之明;將朝去三仁,終見殷墟之禍。
不然,則邦國殄瘁何若斯之速歟。
清河經綸之期,青雲自致出將入相,翊成鴻業
漢朝劉賈,魏室曹洪,俱未足論其風烈適足以彰文宣失德焉。
思好屬昏亂之機,歸彥因猜嫌之釁,咫尺鄴都,以速其禍,智小謀大理則宜然
武諸王,多有聲譽。
永安諫爭遇禍,固齊室之比干彭城涖人布政,乃與循良比跡,求之近古,未為易遇。
上黨申威淮海受辱牢穽,以英俠之氣,迫悲歌之思,欲食藜藿之羹,處茅茨之下,其可得乎。
馮翊廉慎閑明,妄被讒慝,以武成陰忌之朝,而見免夫角弓之刺,已為幸矣。
廣平王碑》邢邵
公分氤氳稟靈昭晉,基構輪奐源流濬遠,積石莫之方,委水不能喻,山瀆效神,辰昴降德,自天攸縱,鬱為時宗,牆宇淹曠標格秀遠,道亞生知德均殆庶日月在躬,水鏡被物,望青松而比秀,干白而上征,侍講金華,參遊銅雀,出陪芝蓋入奉桂室,充會友之選,當捨遺之舉,發言為論,受詔成文碧雞自口,靈蛇在握,方見建安之體,復聞正始之音,公年方弱冠,而位居寮右,道被生民,惠漸萬物,鬱為雅俗之表,峨成社稷之鎮,公孫動天下,已非其倫,管子光照鄰國,孰云能擬,方謂膺斯多福,降此永年,奪摶風逸羽,窮送日遠路,同岐山嘉會,陪岱宗盛禮,而群飛在辰,橫流具及,山崩川竭,星霣日銷,崑嶽既燬,玉石俱燼,蘭挺則芬,玉生則潤,泱泱萬源落落千仞,我有徽猷金聲玉振,志猶學海,業比登山,蜘躕緹袞絳帳韋編尋微啟奧,敷理入元,天地或終,山河匪壽,昔日先民誰堪長久立言立事,責之身後,式銘景行,是為不朽
宗室傳論》周書
自古受命之君及守文之主,非獨異姓之輔也,亦有骨肉之助焉。
茂親有魯、衛、、楚,其疏屬有凡、蔣、荊、燕,咸能飛聲騰實不泯百代之後
至若孝公勳烈,而加之以善政;蔡文公之純孝,而飾之以儉約
峨峨焉,足以轥轢前載矣。
當隋氏之起,乘天威而服海內將相王侯莫不肝膽效款,援符命頌德
冑以葭莩之親,據一州而葉義舉可謂忠而能勇
功業不遂悲夫
亮實庸才,圖非常於巨逆。
人稱不度德不量力者,其斯之謂歟。
《晉蕩公護傳論》同前
仲尼有言:可與適道未可與權。
道者率禮之謂也;權者,反經之謂也。
率禮由乎正理,易以成佐世之功;反經繫乎非常難以匡時之業。
故得其人則治,伊尹太甲,周旦相孺子是也不得其人則亂,新都漢鼎晉代傾魏族是也
是以先王上下之序,聖人君臣之分。
委質同於股肱受爵均其休戚
當其親受顧托位居宰衡雖復利劍,臨沸鼎不足以讋其慮;據帝圖,君海內不足以回其心。
若斯人者,固功與山岳其高,名與穹壤齊其久矣。
有周受命之始,宇文護實預艱難
太祖崩殂諸子沖幼群公等夷之志天下去就之心。
卒能變魏為周,俾危獲乂者,之力也。
向使加之以禮讓,繼之以忠貞桐宮有悔過之期,未央終天年之數,則前史所載,焉足以道哉。
寡於學術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
有人臣無君之心,為人不堪之事。
忠孝大節也,違之而不疑;廢弒至逆也,行之而無悔。
終於身首橫分妻孥為戮,不亦宜乎
齊煬王憲傳論》同前
兩漢逮乎魏、晉,其帝弟帝子眾矣。
唯楚元、河間東平陳思之徒以文儒播美任城瑯邪武功馳譽
何則自尊極,長於宮闈佚樂侈其心,驕貴蕩其志,故使奇才高行,終鮮於天下之士焉。
齊王奇姿傑出,獨牢籠前載
介弟之地,居上將之貴,智勇冠世攻戰如神,敵國繫以存亡鼎命由其輕重
比之異姓,則方、召、韓、白,何以加茲
震主之威,屬道消之日,斯人而嬰斯戮,君子是以周祚不永也。
張耳陳餘賓客廝役所居皆取卿相
而齊之文武僚吏其後亦多至臺牧。
異世同符可謂賢矣。
《文閔武宣諸子傳論》同前
昔賢之議者,咸云以周建五等歷載八百;秦立郡縣,二世而亡。
得失之跡可尋,是非之理互起,而因循莫變,復古未聞。
良由著論者溺於貴達司契難於易業,詳求適變之道,未窮於至當也。
嘗試論之:夫皇王迭興為國之道匪一;賢聖間出立德之指殊塗
斯豈故為相反哉,亦云治而已矣。
何則五等之制,行於商之前郡縣之設,始於秦漢之後
時則澆淳理隔,易地用舍或殊。
譬猶干戈日用難以垓下之業;稷嗣所述,不可成周之朝。
是知因時制宜者,為政上務也;觀民立教者,經國長策也。
且夫列封疆,建侯伯,擇賢能,置牧守,循名雖曰異軌責實抑亦同歸
盛則與之共安,衰則與之共患
共安繫乎善惡非禮無以敦風;共患寄以存亡,非甲兵不能靖亂
是以、晉帥禮,鼎業傾而復振;溫、陶釋位王綱弛而更張
然則周之列國,非一姓也,晉之群臣,非一族也,豈齊、晉強列國,溫、陶賢於群臣哉,蓋勢重者易以立功權輕難以盡節故也。
由此言之,建侯置守,乃古今異術兵權勢位,蓋安危之所乎。
太祖之定關右日不暇給既以人臣禮終未遑藩屏之事。
晉蕩輔政,爰樹其黨,宗室長幼,並據勢位,握兵權,雖海內隆平之風,而國家磐石之固矣。
高祖克翦芒刺,思弘政衛,懲專朝為患,忘維城遠圖,外崇寵位,內結猜阻
自是配天之基,潛有朽壤之墟矣。
宣皇嗣位凶暴是聞,芟刈先其本枝削黜遍於公族
雖復地惟叔父,親則同生,文能附眾,武能威敵,莫不謝卿士當年,從侯服下國
號為千乘,勢侔匹夫
是以權臣乘其機,謀士因其隙,遷龜鼎速於俯拾,殲王侯烈於燎原
悠悠邃古,未聞斯酷。
豈非摧枯振朽,易為力乎。
向使宣皇采姬、劉之制,覽聖哲之術,分命賢戚,布於內外,料其輕重,間以親疏首尾相持遠近為用。
使其勢位足以扶危,其權力不能為亂
事業既定,僥倖自息。
雖使赤子委裘社稷固以久安億兆可以無患矣。
后族之地,而勢能窺其神器哉。
《為杞公讓宗師驃騎表》庾信
臣某言:伏見詔書,以臣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宗師中大夫
伏奉綸言心魂震讋
臣聞,堯分四岳是以望秩山川
舜命九官是以光華日月
必須儀刑以德,明試以功,乃可協和萬邦,咸熙庶績
臣幼無學植,長闕裁成鴻都之門,不能其章句。
雞鹿之塞,無以名其碑碣
天漢之派水,附若木分枝
東岳朝宿有名南宮門闌有籍。
在臣庸劣久知滿盈
武陽功臣之重,特拜宗師
東平母弟之尊,超登上將
臣有何德,能兼此榮。
臣早傾廷蔭,曾未扶牆
母氏慈訓哀矜勞苦,甫及成人,復垂捐棄
几筵如在,忍離鞠養之恩。
終天無報,叩地難任
草土丘陵終身塋域霜露申履峕之感,燕雀迴翔之心。
不悟天澤沛然,謬垂提拔
當今玉燭調和,既非金革之世。
璿璣齊政,豈忘松檟之餘。
況復一枝踡曲,終危九層之臺。
一股涔蹄,必傷千里之駕。
皇帝欽明文思光宅區宇,禮格四方無容奪臣之志。
孝治天下自當哀臣此情。
太宗為師,更求同姓之國
元戎參乘,別選能賢之臣。
伏願覽青蒲之奏,曲允微誠
鳳凰之池,特收嚴召
則天慈無濫,私願獲從,臣之容身便當有地。
不任悚戰懼之誠,謹詣朝堂奉表以聞。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前人
公元387年
昔者軒皇受姓,十有四人
周室先封,十有五國
自爾承基纂冑,保姓受氏,雖復千年一聖,終是百世同宗
故知昔之東京,既稱炎漢再受。
今之周曆即是鄷都中興
公諱,字毗賀突,恆州武川人也。
晉太康之世,據有黃龍
魏孝昌之初奄荒元菟。
太祖以百二諸侯三分天下函谷先登鴻溝大定
功業如此人臣以終。
含章天挺命世誕生,降太一之神,下文昌之宿。
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儀範清冷風神軒舉
聳動廊廟光華城闕
未逾齠齔,已議論天下事。
或曰:是謂若木一枝,旁蔭數國,長河一直自然千里
風飆欲遠,光景將昇。
後魏二年封涪城縣開國公時年五歲也。
虹蜺滿野,是廢當途之高。
鸑鷟鳴岐,實始維新之命。
國家光宅受圖欽明秉曆,大風初卷長沙始封。
元年進爵安城郡公食邑二千戶,仍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同於馬駿,秩擬六卿
驃騎等於劉蒼位高三事宗子維城,彼多慚色。
武成二年,授使持節大將軍都督壽寧等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改封齊國公食邑萬戶
時年十有六,王武子上將開府,未滿立年,荀中郎十州都督,才踰弱冠,方之於公,已為老矣。
加復營丘負海齊桓公受脤之城,岷山導江漢武帝求仙之地,自非名陵孤竹,聲振沉黎,豈得南至穆陵西登積石
幸無白虎之患,寧待黃龍之盟。
卭笮畏威,微盧仰德,生為立廟,刻石頌功
成都文翁之祀,非謂生前
漢陽諸葛之碑,止論身後
比之今日豈可同年而語哉。
保定四年,與大司馬蜀國圍金墉城,師臨洛浦,則廣武營奔。
兵上邙山,則河橋路斷。
八川風俗五方名利鐵市銅街風飛塵起
天和元年,徵還行雍州,公以日月之明,威神其政,漆沮既從,荊岐即乂,少陽用事,路不喘牛
仲秋以殷,民無驚水。
二年,拜大司馬,仍理小冢宰營室,殿軍器太監天官,以邦國為基。
是司六典夏官,以兵戈為主,專謀七德
是以器械填委,既包吳漢之功,宮殿崢嶸彌壯蕭何之法。
峕以白露涼風,務閑農隙,督兵三萬,出自宜陽
伏龍之城,平姚萇之壘。
馬陵削樹,魏將路窮
平陰聽烏,齊師其遁。
天子冢弟禮絕群公
仁義所往,事資道德
建德元年進爵為王,仍拜大冢宰
姬旦封於曲阜,不廢居中
劉交國於彭陽無妨常從
豈直周召二南並居師傅,晉鄭兩國,俱為卿士而已哉。
匈奴突於武川爟火通於灞上,公述職巡御治兵朔方馬邑星飛龍城月動。
留犁之酒,經略不前。
燕支之山,下馬而去。
東鄰逆命反道敗德,囚箕子於塞庫,羈文王玉門
子將孟津之師,召公獨議。
公報誕膺天命克成厥勳,昔者秦昭起師於蜀,直問張儀
武用兵於吳,惟謀羊祜
於是中軍無帥,僉曰有歸。
五年,拜上柱國元戎東討,給王鐵騎二萬,先襲太原
建麾兵,天離轉戰虎嘯風騰雲飛電掩林胡詎得充饑晉陽荻蒿,何能拒防。
又加王精兵六萬,長圍晉州
然後六軍星陳萬騎雷動
中權始及,前茅已戰。
自爾即為前鋒橫行,觀彼車絓槐本馬驚旋濘,積甲高昆陽之城,尸封塞富平之水,莫不如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揮,六合大定。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足以祖宗宿憤,解生民怨黷
方當待彼石閭,部斯玉鼓經緯天地光華日月既而赤烏夾日黃熊入寢實沈無祀,桑林不祭
宣政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春秋三十有四
季友之亡,魯可知矣。
齊喪子雅,姜其危哉。
公器淹曠風神透遠璣鏡照林,山河容納
置樽待酌,懸鐘聽扣,聲動天下,光照四鄰
武皇帝介弟懿親,特垂愛友,而密謀奇策,加禮敬焉。
常謂左右曰:孔子云:自吾有回,門人日親。
齊王之謂也。
用之作宰,則萬方協和
用之撫軍,則四表懾伏
豈直皋繇為士,國無不仁,隨會為卿,民無群盜。
愛翫書籍敦崇禮樂管絃入耳則谿谷俱調。
文雅沿心,則煙霞並韻。
養由百發落鴈吟猿應奉五行
綈緗縹帙雍容舉止抑揚談論當世以為楷模縉紳以為軌範
少有壯志,頗校兵書。
水降靈,穀城授策,飛風長柳月角星眉
莫不吟誦在心,撰成於手。
所著兵法凡有五卷六韜九法不用吳起舊書
三令五申無勞孫武先誡。
可謂忠孝焉,有壯武焉。
不自驕矜謙光下物宋人獻玉,不貪為寶。
伯成子高守仁
不謂以信致欺,為善非樂。
天年不享嗚呼哀哉
以某年月日,葬於石安縣瀆川之里原隰悽愴埋於盛德,幾年丘陵搖落,蘊於良才永矣。
乃為銘曰:悠哉朔方,逖矣窮陰
山連鳥道地盡龜林
重黎業大伯翳功深。
冑其積德,必有君臨
太祖撥亂,喪君有君。
功迴地軸策動天文
猶臨赤水,尚復黃雲
諸侯八百,下三分
公之挺生,實惟天假翠微,神降文昌星下照於四國,充於兩社舟楫江河棟梁華夏
水湧詞鋒風飛文雅
純深之性,地極天經
忠貞之道,事感百靈
君親惟一臣子惟寧
忠泉出井,孝筍生庭。
乃宰天官為國之輔。
是居上將,為天之柱。
乃聖乃神,惟文惟
高開闢,威移雲雨
九宮神略三術謨明
天離轉陣,月德迴兵。
黎陽水駭官渡山驚
冀州既載,東原底平
溟波欲運,弱木將危。
中峰岳斷半海鵬垂
鳳沈丹穴,龍亡黑陂。
臨淄廢市東武山移。
千齡萬古英聲在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