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二十八
  周十四
  秦二
官常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勳爵部彙考二十八
周十四
秦二
公元前611年
匡王二年,秋秦人,楚人,巴人,滅庸。
春秋文公十六年
左傳十六年,秋庸人率群蠻以叛楚,楚子伐庸,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遂滅庸。
公元前607年
匡王六年,春二月,秦師伐晉。
春秋宣公二年
左傳元年,晉欲求成於秦,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
趙穿侵崇,秦弗與成。
二年,春,秦師伐晉,以報崇也。
遂圍焦,晉趙盾救焦,遂自陰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楚鬥椒救鄭。
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於鄭,以待晉師,趙盾曰:彼宗競於楚,殆將斃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公元前604年
定王三年,春,秦伯薨,子桓公立。
公元前598年
春秋宣公四年
公元前601年
定王六年,夏六月,晉師白狄伐秦。
公元前594年
春秋宣公八年
左傳八年,春白狄晉平,會晉伐,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定王十三年,秋秦人伐晉。
春秋宣公十五年
左傳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嬖妾,無子,武子疾,命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嫁之。
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治命,余是以報。
公元前589年
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丙申魯侯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春秋成公二年
左傳二年,冬,楚師侵衛,遂侵我師于蜀,使臧孫往,辭: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斲執鍼織紝,皆百人公衡為質,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許男,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寧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
公元前582年
簡王四年,冬十一月秦人白狄伐晉。
春秋成公九年
左傳九年,冬十一月秦人白狄伐晉,諸侯貳故也。
公元前580年
簡王六年,冬,秦晉盟于河西
春秋不書。
左傳成公十一年,冬,秦晉為成,將會于令狐晉侯先至焉。
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顆盟晉侯河東晉郤犫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
何益,齊盟所以質信也。
會所信之始也。
始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晉成。
公元前578年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公元前565年
春秋成公十三年
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
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諸侯,虞夏商周之裔,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人怒君之疆場,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不弔,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兄弟撓亂同盟傾覆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猶願赦罪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即世,康靈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公室傾覆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邊疆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猶不悛,入河曲,伐涑川,俘王官,翦羈馬,是以河曲之戰,東道不通,則是康公好也。
及君之嗣也。
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河縣,焚箕郜,芟夷農功虔劉邊陲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景公曰:吾與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昏姻也。
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於狄。
曰:晉將伐女,狄應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
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
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穀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
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圖利之,秦桓公既與晉厲公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晉欒書中軍,荀庚佐之,士燮上軍郤錡佐之,韓厥下軍荀罃佐之,趙旃將新軍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欒鍼為右,孟獻子曰:晉帥乘和,師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師,師遂濟涇,及而還,迓晉侯新楚
公元前577年
簡王九年,冬,秦伯薨,子景公嗣。
公元前564年
春秋成公十四年
靈王八年,夏秦人侵晉。
公元前769年
春秋不書。
左傳襄公九年,夏秦景公使士雃乞師於楚,將以伐晉,楚子許之,子囊曰:不可當今不能與晉爭,晉君類能而使之,舉不失選,官不易方,其卿讓於善,其大夫失守,其士競於教,其庶人力於農穡商工皁隸,不知遷業韓厥老矣,知罃稟焉。
以為政,范丐少於中行偃而上之,使佐中軍韓起少於欒黶,而欒黶士魴上之,使佐上軍魏絳多功,以趙武為賢而為之佐,君明臣忠上讓下競當是時也。
不可敵,事之而後可,君其圖之,王曰:吾既許之矣,雖不及晉,必將出師楚子師于武城以為秦援,秦人侵晉,晉饑,弗能報也。
公元前562年
靈王十年,冬秦人伐晉。
春秋襄公十一年
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人行成,七月同盟于亳,楚子囊乞旅於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十二月,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鮑先入晉地,士魴禦之,少秦師而弗設備壬午,武濟自輔氏,與鮑交伐晉師,己丑,秦晉戰于櫟,晉師敗績,易秦故也。
公元前561年
靈王十一年,冬秦嬴歸于楚。
春秋不書。
左傳襄公十二年,冬秦嬴歸于楚,司馬子庚聘于秦,為夫人寧,禮也。
公元前559年
靈王十三年,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崔杼宋華閱,仲江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春秋襄公十四年
左傳十四年,夏諸侯大夫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
晉侯待於竟,使六卿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
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皆從之,至於棫林不獲成焉。
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余馬首是瞻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軍從之,左史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
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夫子也。
伯游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鍼曰:此役也。
報櫟之敗也。
役又無功晉之恥也。
吾有二位戎路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死焉。
士鞅反,欒黶士丐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
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伐秦,不書,惰也。
向之會,亦如之,衛北宮括不書於向,書於伐秦,攝也。
秦伯問於士鞅曰: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對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
愛其甘棠,況其子乎,欒黶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沒矣,而之怨實章,將於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
公元前547年
靈王二十五年,春,秦伯之弟如晉修成
楚子秦人,侵吳。
春秋不書。
左傳:會于夷儀之歲,齊人城郟,其五月,秦晉為成,晉韓起如秦涖盟,秦伯車如晉涖盟,成而不結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如晉修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員,行人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朱於朝,撫劍從之,叔向曰:秦晉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晉國賴之,不集三軍暴骨,子員道二國之言無私,子常易之,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
拂衣從之,人救之,平公曰:晉其庶乎,吾臣之所爭者大,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力爭,不務德而爭善,私欲已侈能無卑乎。
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於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
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王子圍,寡君貴介弟也。
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
誰獲子,囚曰:頡遇王子弱焉。
戌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楚人以皇頡歸,印堇父與皇頡戌城麇,楚人囚之,以獻於秦,人取貨於印氏以請之,子大叔令正以為請,子產曰:不獲,受楚之功,而取貨於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城下,其可,弗從,遂行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後獲之。
公元前541年
景王四年,夏,秦伯之弟出奔晉。
春秋昭公元年
左傳元年,夏五月,秦后子有寵於桓,如二君於景,其母曰:弗去懼選癸卯適晉,其車千乘后子晉侯造舟于河,十里舍車,自雍及絳,歸取酬幣,終事八反司馬侯問焉。
曰:子之車盡於此而已乎,對曰:此之謂多矣,若能少此,吾何以得見,女叔齊以告公,且曰:秦公子必歸,臣聞君子能知其過,必有令圖,令圖,天所贊也。
后子趙孟趙孟曰:吾子曷歸,對曰:懼選寡君是以在此,將待嗣君趙孟曰:秦君何如,對曰:無道趙孟曰:亡乎,對曰:何為一世無道,國未艾也。
國於天地,有與立焉。
不數世淫,弗能斃也。
趙孟曰:天乎,對曰:有焉。
趙孟曰:其幾何,對曰:聞之,國無道年穀和熟天贊之也。
鮮不五稔趙孟視蔭曰: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后子出而告人曰:趙孟將死矣,主民,翫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櫟,郟,人懼,子產曰:不害,令尹將行大事,而先除二子也。
不及鄭,何患焉。
楚公子圍將聘于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伍舉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縊而弒之,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右尹子干出奔晉,官廄尹子晳出奔鄭,殺太宰伯州犁於郟,葬王於郟,謂之郟敖,使赴於鄭,伍舉問應為後之辭焉。
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之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干奔晉,從車五乘叔向使與秦公子同食,皆百人之餼,趙文子曰:秦公子富,叔向曰:底祿以德,德鈞以年,年同以尊,公子以國,不聞以富,且夫千乘去其國,彊禦已甚,詩曰:不侮鰥寡不畏彊禦,秦楚匹也。
使后子與子干齒辭。
曰:懼選楚公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且臣與羇齒,無乃不可乎,史佚有言曰:非羇何忌。
公元前537年
景王八年,秋,秦伯薨,子哀公立
春秋昭公五年
左傳五年,冬,秦后子復歸于秦,景公卒故也。
公元前536年
景王九年,春,葬秦景公
春秋昭公六年
左傳六年,春大夫如秦葬景公,禮也。
公元前506年
敬王十四年,冬楚申包胥請師于秦。
春秋不書。
左傳定公四年,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大敗之,吳從楚師,及清發五戰及郢楚子取其妹,𢌿我,以出,涉睢,吳入郢楚子涉江,入于雲中鬥辛與其弟巢,以王奔隨,初,伍員申包胥友,其亡也。
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
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荐食上國,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告急曰:夷德無厭,若鄰於君,彊埸之患也。
逮吳之未定,君其取分焉。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
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辭焉。
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公元前505年
敬王十五年,夏六月申包胥以秦師救楚。
春秋不書。
左傳定公五年,夏六月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概王於沂,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敗吳師於軍祥,七月子期子蒲,滅唐,九月
夫概王歸,自立也。
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谿氏,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暴骨焉。
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
可以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又戰於公壻之谿,吳師大敗吳子乃歸。
敬王十九年,秋,秦伯薨,孫惠公立。
,葬秦哀公
春秋定公九年
公元前501年
史記·秦本紀哀公立三十六年卒。
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
公元前492年
敬王二十八年,冬十月,癸卯,秦伯薨,子悼公立
春秋哀公三年
公元前821年
史記·秦本紀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公元前491年
敬王二十九年,春,葬秦惠公
公元前533年
春秋哀公四年
公元前477年
敬王四十三年,秦伯薨,子厲共公立
公元前478年
史記·秦本紀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厲共公立
元王元年人賂秦。
公元前475年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年人來賂。
公元前461年
貞定王八年,秦伐大荔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十六年,塹河旁。
以兵二萬伐大荔,取其王城
公元前456年
貞定王十三年秦縣頻陽。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十一年,初縣頻陽。
公元前452年
貞定王十七年,晉智開來奔
公元前453年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二十四年,晉亂,殺智伯,分其國與趙、韓、
二十五年智開邑人來奔
公元前444年
貞定王二十五年,秦伐義渠,虜其王。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
貞定王二十六年,秦伯薨,子躁公立
公元前443年
史記·秦本紀厲共公三十四年日食
厲共公卒,子躁公立
公元前441年
貞定王二十八年南鄭叛秦。
史記·秦本紀躁公二年南鄭反。
公元前430年
考王十一年義渠伐秦。
史記·秦本紀躁公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
考王十二年,秦伯薨,弟懷公立
公元前429年
史記·秦本紀躁公立十四年卒,立其弟懷公
威烈王元年,秦伯自殺,孫靈公立
公元前425年
史記·秦本紀懷公四年庶長晁與大臣懷公懷公自殺
懷公太子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為靈公
公元前419年
威烈王七年晉城,秦擊之。
〈按靈公立於威烈王二年,則六年應敘於
此。
史記·秦本紀靈公六年晉城,秦擊之。
公元前415年
威烈王十一年秦城籍姑。
秦伯薨,其季父子代立。
〈按通鑑前編靈公立止十年威烈王十一年
史記十三年,便前後不合,今依前編敘於此
史記·秦本紀靈公十三年,城籍姑。
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
公元前409年
威烈王十七年吏初帶劍
塹洛。
重泉
史記·秦本紀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子也。
簡公六年令吏帶劍
塹洛。
重泉
公元前400年
安王二年,秦伯薨,子惠公立。
〈按通鑑前編簡公止十五年,較史記一年,故
於此,又按秦有兩惠公
公元前399年
史記·秦本紀簡公立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公元前387年
安王十五年,秦取南鄭
秦伯薨,子出子立
公元前388年
史記·秦本紀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
十三年,伐蜀,取南鄭
惠公卒,出子立
公元前385年
安王十七年秦人出子而立靈公之子師隰
史記·秦本紀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河西而立之。
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
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彊,奪秦河西地。
公元前384年
安王十八年,秦止從死
史記·秦本紀獻公元年,止從死
公元前383年
安王十九年秦城櫟陽
史記·秦本紀獻公二年,城櫟陽
公元前381年
安王二十一年秦孝公生。
公元前374年
史記·周本紀烈王二年周太史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復合
公元前255年
〈注〉應劭曰:周孝王伯翳之後侯伯,與周別五百載。
至昭王時西周君臣自歸受罪,獻其邑三十六城,合也。
韋昭曰:周封秦為始別,謂秦仲也。
五百歲,謂從秦仲至孝公彊大,顯王致伯,與之親合也。
索隱曰:按周封非子附庸,邑之秦,號曰秦嬴,是始合也。
秦襄公始列為諸侯,是別之也。
自秦列為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獻邑三十六城以入於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
云五百,舉其大數
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公元前238年
〈注〉徐廣曰:從此後十七年秦昭王立
裴駰案:韋昭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
索隱霸王,謂始皇也。
自周邑入,至始皇初立,太后嫪毐至九年誅毐,正十七年
正義曰周始與秦國合者,謂周、秦俱黃帝之後,至非子別封,是合也。
而別者,謂非子末年,周封非子附庸,邑秦,後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伯戴,周顯王文武胙於秦孝公,復與之親,是復合也。
合十七歲而霸
公元前359年
王者出,謂從秦孝公三年十九年周顯王致胙秦孝公,是霸也。
孝公子惠王稱王,是王者出也。
然五百載者,非子秦侯以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都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十四年,則成五百載。
公元前381年
《秦本紀獻公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
十一年周太史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復合,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
公元前369年
烈王七年,秦冬花
史記·秦本紀獻公十六年冬花
公元前368年
顯王元年,秦雨金櫟陽
公元前367年
史記·秦本紀獻公十八年雨金櫟陽
公元前364年
顯王五年,秦晉戰于石門,王以黼黻賀勝
史記·秦本紀獻公二十一年,與晉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黼黻
公元前362年
顯王七年,秦與魏晉戰于少梁。
史記·秦本紀獻公二十三年,與魏晉戰於少梁,虜其將公孫痤。
公元前361年
顯王八年,秦伯師隰薨,子渠梁立。
公元前384年
史記·秦本紀獻公立二十四年卒,子孝公立孝公立年已二十一歲矣。
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彊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並。
淮泗之間小國十餘。
楚、魏與秦接界
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
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
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
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會盟夷翟遇之。
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下令國中曰:昔我穆公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而後開業,甚光美
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故地修穆公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於是出兵東圍陝城,西斬戎之獂王。
衛鞅聞是令下,西入,因景監求見孝公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衛鞅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孝公善之。
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
卒用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乃拜為左庶長
公元前355年
顯王十四年,秦魏會于杜平。
史記·秦本紀孝公七年,與魏惠王會杜平。
公元前354年
顯王十五年,秦魏戰于元里。
史記·秦本紀孝公八年,與魏戰于元里,有功
顯王十七年,秦圍魏。
公元前352年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年衛鞅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
公元前350年
顯王十九年,秦徙都咸陽,初開阡陌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
并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
田開阡陌
東地渡洛。
公元前348年
顯王二十一年秦初為賦。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四年為賦。
公元前343年
顯王二十六年王致伯于秦。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九年天子伯。
公元前342年
顯王二十七年,秦會諸侯朝王
史記·秦本紀孝公二十年諸侯畢賀。
秦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逄澤,朝天子
公元前340年
顯王二十九年,秦擊,虜公子卭。
衛鞅商君
史記·秦本紀孝公二十二年衛鞅,虜魏公子卭。
封鞅為列侯號商君
顯王三十一年,秦晉戰于鴈門,秦伯渠梁薨,子駟立。
衛鞅伏誅
公元前338年
史記·秦本紀孝公二十四年,與晉戰鴈門,虜其將魏錯。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
是歲,誅衛鞅
鞅之初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
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貴戚
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
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
於是大用,秦人治
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
公元前337年
顯王三十二年,楚、韓、趙、人朝于秦。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元年,楚、韓、趙、人來朝。
顯王三十三年王賀秦。
公元前336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二年天子
公元前335年
顯王三十四年,秦伯冠。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三年王冠
公元前334年
顯王三十五年王致胙于秦。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四年天子文武胙。
公元前333年
顯王三十六年,以犀首大良造
燕、趙、、楚合從以擯秦。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五年陰晉犀首大良造
通鑑綱目顯王三十六年,燕、趙、韓、魏、齊、楚合從以擯秦。
蘇秦從約長并相六國
公元前332年
顯王三十七年以齊、魏之師伐趙。
魏以陰晉為和于
史記·本紀惠文君六年,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秦
通鑑綱目以齊、魏之師伐趙。
蘇秦去趙適燕,從約皆解。
魏以陰晉為和於
〈目〉使公孫衍欺齊、魏以伐趙,趙肅侯蘇秦恐,請使燕,必報齊。
乃去趙,而從納皆解。
公元前331年
顯王三十八年與魏戰,虜其將龍賈。
史記·本紀惠文君七年公子卭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
公元前330年
顯王三十九年,魏納河西地
戰國策》:楚攻
張儀秦王曰:不如與魏以勁之,魏戰勝復聽,必入西河之外;不勝,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王用儀言,取皮氏卒萬人,車百乘,以與魏。
犀首戰勝威王罷敝恐畏,果獻西河之外。
史記·本紀惠文君八年,魏納河西地
通鑑前編顯王三十九年,魏獻少梁、河西地
公元前329年
顯王四十年取魏汾陰、皮氏,拔焦。
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
魏許上洛,以絕於楚。
戰勝,楚敗於南陽
責賂,魏不與
管淺秦王曰:王何不謂楚王曰:魏許寡人以地,今戰勝魏王寡人也。
王何不與寡人遇。
魏畏、楚之合,必與秦地矣。
魏勝楚而亡地也;是王以地德寡人之楚者多資矣。
魏弱,若不出地,則王攻其南,寡人攻其西,魏必危。
秦王曰:善。
以是告楚。
楚王揚言遇,魏王聞之恐,效上洛
史記·本紀惠文君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
與魏王會應。
圍焦,降之
公元前328年
顯王四十一年張儀取魏蒲陽,歸之魏,盡入上郡謝秦,以為相。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年張儀
魏納上郡十五縣。
通鑑綱目張儀者魏人,與蘇秦俱事鬼谷,學縱橫之術。
諸侯無所遇,蘇秦召而辱之,怒入秦王說之以為客卿
至是將兵伐魏,取蒲陽,言於秦王,請復以與魏,而使公子繇質焉。
魏王曰:之遇魏甚厚,魏不可無禮
魏因盡入上郡十五縣以謝焉。
歸而相
公元前327年
顯王四十二年秦縣義渠
歸焦、曲沃于魏。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一年,縣義渠
歸魏焦、曲沃
義渠為臣
更名少梁曰夏陽
公元前326年
顯王四十三年,秦初臘。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二年初臘
公元前325年
顯王四十四年秦初稱王,使張儀伐魏取陝。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為王,韓亦為王。
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
通鑑綱目顯王四十四年秦初稱王。
公元前324年
顯王四十五年,秦更為元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四年,夏元年
公元前323年
顯王四十六年、楚會于齧
張儀兔相。
公元前336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
公元前323年
通鑑綱目顯王四十六年,秦相張儀免。
公元前322年
顯王四十七年,韓、魏太子俱朝于秦。
秦取曲沃平周
公元前335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三年,韓、魏太子來朝
張儀相魏。
公元前322年
通鑑綱目顯王四十七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顯王四十九年秦王游至北河
公元前333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五年王游北河
公元前319年
慎靚王二年諸侯,秦出兵迎之,皆敗走
義渠襲秦大敗秦師。
戰國策》義渠君之魏,公孫衍義渠君曰:道遠,臣不得復過矣,請謁事情
義渠君曰:願聞之。
對曰:中國無事於秦,則秦且燒焫獲君之國中國為有事於秦,則秦且輕使重幣,而事君之國也。
義渠君曰:謹聞令
無幾何五國伐秦。
陳軫秦王曰:義渠君,蠻夷賢君,王不如賂之以撫其心。
秦王曰:善。
因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
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乃公孫衍所謂也。
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李帛之下。
公元前331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七年樂池相秦。
韓、趙、、燕、齊帥匈奴共攻
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公元前318年
慎靚王三年,魏請成于秦,張儀復相秦。
公元前330年
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八年張儀復相秦。
通鑑綱目張儀魏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卒戍四境不下十萬,梁之地勢戰場也。
夫諸侯之約從,盟洹水之上,結為兄弟相堅也。
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相殺傷,而欲恃反覆蘇秦之餘謀,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劫衛,取陽晉,則趙不南,梁不北,而從道絕矣。
大王之國雖欲無危不可得也
魏王乃倍從約,而因請成
歸,復相
公元前316年
慎靚王五年伐蜀,取之。
伐取中都西陽
戰國策》司馬錯張儀爭論秦惠王前。
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敢不聽,此王業也。
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狄之長也,敝名勞眾不足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
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
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狄,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從事於易。
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之亂。
攻之,辟如使豺狼逐群羊也。
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四海諸侯不以為貪
是我一舉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
請謁其故:天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
自知九鼎,韓自知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
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
寡人聽子
卒,起兵伐蜀。
十月,取之,遂定,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蜀既屬,益強富厚,輕諸侯
公元前329年
史記·本紀惠文君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
伐取中都西陽
公元前315年
慎靚王六年義渠,伐魏,又敗韓師,而質其太子倉。
公元前328年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年韓太子倉來質。
伐取韓石章。
伐敗趙將泥
伐取義渠二十五城。
公元前314年
赧王元年,魏焦降,大敗韓師于岸門,封公子通于蜀。
公元前327年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一年,㯉里疾攻魏焦,降之
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
公子通封於蜀。
通鑑綱目赧王元年伐魏,取曲沃,又敗韓師於岸門
公元前313年
赧王二年、梁會於臨晉
伐趙,楚屈丐
戰國策》:齊助楚攻,取曲沃
其後欲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懽,子為寡人謀之,奈何
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
張儀南見楚王曰:敝邑王所甚者,無大大王;唯儀之所甚願為臣者,亦無大大王
敝邑王所甚憎者,無大齊王
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大齊王
齊王之罪,其於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懽,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不得為臣也。
大王苟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齊必弱,齊弱則必為王役矣。
則是北弱齊,西德,而私商於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悅宣言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後見,獨不賀。
楚王曰:不穀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以為智矣。
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陳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賀。
王曰:何也。
對曰:夫所以王者,以王有齊也。
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又何重孤國
且先出地計必弗為也;先絕齊後責地,且必受欺於張儀;受欺於張儀王必惋之,是西生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必至矣。
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
子其彌口無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絕齊,使者未來,又重絕之。
張儀反,使人使交陰合。
楚因使一將軍受地於
張儀至,稱病不朝。
楚王曰:張子以寡人不絕齊乎。
乃使勇士往詈齊王
張儀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使者曰:臣聞六百里,不聞六里
曰: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
陳軫曰:臣可以言乎。
王曰:可矣。
曰:伐非計也,王不如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取償於齊也。
楚國不尚全事。
王今已絕齊,而責欺於,是吾合之交也,國必大傷。
楚王不聽遂舉兵伐
公元前326年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二年,王與梁王臨晉
庶長疾攻,虜趙將莊。
公元前313年
通鑑綱目赧王二年伐趙。
楚屈丐
公元前312年
赧王三年大敗楚師于丹陽,取漢中
襲秦,又大敗藍田,楚求和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三年庶長章擊楚於丹陽,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楚圍雍氏,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
通鑑綱目赧王三年大敗楚師於丹陽,虜屈丐,遂取漢中
襲秦,又大敗藍田
韓、魏襲楚,楚割兩城以和於
公元前311年
赧王四年伐楚,取召陵。
使張儀五國連橫以事。
秦王薨,子蕩立。
公元前324年
史記·本紀惠文君十四年,伐楚,取召陵。
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
惠王卒,子武王立
韓、魏、齊、楚、越皆賓從
通鑑綱目秦惠王使告楚懷王,請以武關外易黔中地
楚王曰:不願。
願得張儀而獻黔中
請行
秦王曰:楚將甘心於子奈何
曰:彊而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
且臣善其嬖臣靳尚得事幸姬鄭袖言王無不聽者
遂往楚。
王囚,將殺之。
曰:秦王甚愛張儀,將以六縣美女贖之。
王重地尊秦女必貴而夫人斥矣。
於是日夜泣於王曰:臣各為其主耳。
今殺必大怒。
妾請子母俱遷江南,毋為魚肉也。
王乃赦厚禮之。
因說曰:夫為從者,無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今王不事劫韓驅梁而攻,則楚危矣
又自巴蜀治船積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三百餘里,不十日距扞關,扞關驚則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又舉甲而出武關,則北地絕。
之攻危難三月之內,而楚待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臣所為大王患也。
王誠聽臣,請令、楚長為兄弟之國
楚王已得出地,乃許之。
遂說韓王曰:事,以轉禍而悅
韓王許之。
歸報,封以六邑號武信君
復使東說齊事齊王許之。
西說趙王秦約兄弟之國趙王許之。
北說燕王燕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歸報未至,而惠王薨,子武王立
武王自為子時不說諸侯聞之,皆畔衡,復合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