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
 第二百三十八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十五
  
  宗超之      范豺
  馮伯達      劉㦎
  許道育      馬榮
  韓越       陸修靜
  徐靈期      梁母
  任敦       劉虯
  浮丘仙      安道士
  南齊
  褚伯玉      陳惠
  張通裕      蔡謫仙
  張曇要      萬振
  孫遊嶽
  梁一
  陶弘景      張如珍
  杜曇永      蕭子雲
  白鶴道人     雙師
  王靈輿      鄧郁
  胡伯女      廖沖
  桓闓       孫韜
  錢真人      張老
  郗尊師      李順興
  女几
神異典第二百三十八卷
神仙部列傳十五
超之
《異苑》武陵超之,奉經好道
宋元嘉中亡將葬,猶未闔棺
從兄簡之來,會葬啟蓋,視之,但見雙屐在棺中云。
范豺
洞仙傳》:范豺者,巴西閬中人也。
久住支江百里洲。
修太平無為之道。
臨日噓漱,頂有五色光起。
冬夏惟單布衣桓溫
時頭已斑白至宋元嘉中狀貌不變
占吉凶,雖萬里外,事皆如指掌
或問先生謫仙邪。
云:東方朔乃點我,我小兒時,數與之狡獪
又云:我見周武王伐紂洛城,頭戰前歌後舞
宋文帝召見豺,答詔稱我,或稱吾元兇
初為太子,豺從東宮過,指宮門曰:此中有博勞鳥,奈何養賊不知。
文帝惡之,敕豺自盡江夏
王使埋於新亭赤岸岡。
文帝其棺,看柩無屍,乃悔之。
明年,豺弟子陳忠夜起,忽見光明如晝,而見豺入門就榻坐。
又一老翁後至,豺起迎之,問是誰。
豺笑而不答,須臾,俱出門
豺問比:復還東鄉,善護我宅。
百里洲也。
雲笈七籤:范豺,字子恭巴西閬中人也。
宋元嘉中有名數十斛,細擣煮以作湯,朝用湯自浴正中湯盡,不復聞聲
侍者入,看見豺還著故時布衣,披帽坐而無復氣。
江夏王殯殮,而不下棺蓋四日尸不臭,送還,葬於新亭
豺亡時年四十九,膚貌顏色猶如初。
劉凝之為豺作傳,書置道書部,不傳於世。
馮伯達
洞仙傳》馮伯達者,豫章建昌人也。
世奉孝道精進濟物道民陳辭得旨,與戴矜生相似,又是同時人也。
元嘉中伯達下都後,寄戴鄉人
還南行至梅根
阻風連日
伯達船主曰:欲得速至家,但安眠
慎勿開眼
夜聞,舫下刺樹,杪而不危,抗竊有窺者,見兩龍挾梁翼,船迅若電逝未,曉到舍。
伯達尋入廬山,不返。
劉㦎
洞仙傳》:劉㦎者,不知何許人也。
長大多鬚,垂手下膝,久住武當山
襄陽五百里。
旦發夕至
不見有所修為,頗以藥術救治百姓
能勞而不倦用藥多自採。
所識草石乃窮於藥性
雍州刺史劉道產忌其臂長,於襄陽錄送文帝
每旦檻車載,將往山採藥,暮還廷尉,㦎後以兩短卷書與獄吏
不敢取,㦎焚之。
一夜失,㦎關鑰如故閶闔門吏行,夜得㦎,送廷尉
㦎語獄吏云:官尋殺我,殯後勿釘棺也。
後果殺死,數日文帝疑此言,使開棺不見尸,但有竹杖耳。
道育
公元454年
雲笈七籤:許黃民女道育宋孝建元年甲午歲於埭山亡,世謂之許大娘。
臥尸石上,尸壞不殯,常有香氣也。
馬榮
公元455年
洞仙傳》馬榮者,住梁國穀城中。
兩眼赤爛,瞳子不見物而能明察洞視
北方多病癩,鄉里不容者,輒來投
為治之,悉差。
云:患腳常乘鹿車,行無遠近,不見人牛推引,而車自至。
或一日赴數十處,請而各有一。
與人自稱厄子,作牽三詩類乎讖緯孝建二年,三月初,作書兩國人別。
至十六日中時,果卒。
韓越
洞仙傳》:韓越者,南陵冠軍人也。
心慕神仙形類狂愚
師長誦詠,口不輟響。
常著屐行無遠近。
入山百日、五十日,輒還家
人問越未嘗實對,後鄉人枯木作弓於大陽山崖石室中,見越與六七仙人讀經,越後山中還於巒村暴亡
家迎覺棺輕,疑非真尸。
發看唯竹杖耳。
宋大明中越鄉人為臺將北使,於青州南門遇越。
容貌更少,共語。
移時訪親存亡悲欣凝然
越云:吾婦患嗽未差,今因與卿散一裹,令溫酒頓服之。
臺將還都番下,具傳越言,而越婦服散即愈
陸脩靜
公元477年
雲笈七籤先生吳興懿族陸氏之子諱脩靜
道降元氣,生而異俗
色怡怡,其德熙熙
明以啟著,虛以貫幽。
少宗儒氏,墳索讖緯,靡不總該
以為先天撫化混一精氣,與真宰為徒者,載在金編玉字不形於此
收跡寰中冥搜潛衡、熊湘,暨九嶷羅浮西至巫峽峨嵋
如雲松風,麗乎山而映乎水。
功成,扣元感神,授靈訣。
適然自得通交仙真之間矣。
宋元嘉末,因市藥京邑文帝味其風而邀之,先生不顧
太初難作人心駭疑,遂泝江南遊,嗜匡阜勝概,爰構精廬。
澡雪風波之思,沭浴浩氣,挹漱元精
宋明皇帝軒皇淳風,欲稽古化俗,虛誠致禮至於再三
先生固稱幽憂之疾,曾莫降眄。
天子退齋築館恭肅遲之不得已而莅焉。
於是順風問道妙沃帝心
朝野識真之夫,若水奔壑,如風應虎,其誰能御之。
先生撥霧開日,汰沙引金,指方以導之。
中人以上,皆自盈其分,司徒袁粲之流是也
既立崇虛館,殳氏所寶經訣,並歸於我焉。
初先離山,有熊猿鳥之屬,悲鳴擁路,出谷而止。
天子不豫請事塗炭之齋。
是夜卿雲紛郁翌日乃瘳。
先時洞真之部,真偽混淆
先生刊而正之,涇渭乃判。
齋戒儀範至於今典式焉。
桂陽王搆逆暴,白骨遍野
先生棺櫬收而瘞之。
陰德密運,則無得而稱也。
元徽五年春正月,謂門人曰:吾得還山,可整裝
眾感訝,詔旨未從而有斯說。
至三月二日,乃偃臥解帶,膚體輝燦,目瞳映朗。
但聞異香芬馥,滿室而已
後三日廬山諸徒共見先生霓旌靄然,還止舊宇斯須不知所在相與驚而異之。
顧命盛以布囊,投所在崖谷
門人不忍,遂奉還廬山,時春秋七十二。
所謂鍊形幽壤,騰景太微者矣。
有詔諡曰簡寂先生以故居為簡寂館,宗有道也。
凡撰記論議,百有餘篇,並行於代。
門徒道者,孫遊嶽、李果之最著稱首。
孔德璋果之書論先生云:先生道冠中都化流東國
王稟其規,人靈宗其法。
委世潛化,遊影上元
微言既絕,大法將謝。
法師定之資,居入室之品,學悟之美,門徒所歸
宜其整緝遺蹤提綱振紀,光先師之餘化,纂妙道遺風
可以導引末俗開曉後途者矣。
良常仙系記》陸修靜字元寂吳興東遷人
蹠有重輪,足有雙踝,掌中有字,背有斗文研綜文籍
旁通象緯,與陶淵明慧遠交明
住後堂,不樂。
授館於外,為立崇虛
傳經著齋法,儀範百餘,諡簡寂先生
江西通志:陸脩靜,吳興人
置館廬山明帝赴闕,封丹陽真人
仙逝顏色如生諡簡寂先生
公元461年
九江府志》:陸脩靜,字元德吳興人
簡寂觀道士也。
宋大明五年,始來居廬山明帝時召至建業,立崇虛館以居之。
而會儒釋之士講道華嚴寺。
脩靜固求還山不許
頃之,卒。
丹元真人,脩靜行常㩦一布囊,死之日其布囊乃懸於廬山舊隱樹杪焉。
靈期
公元前2015年
衡岳志》劉宋靈期修道南岳歲久遍遊岳之巖洞,及諸山谷一十五年
無不周覽,作衡山記,云:天柱峰高四千一百丈,有夏禹治水碑,銘皆科斗文字紫蓋峰常有白鶴翔集其頂,而神芝靈草生焉。
又言:有石室在其下,香爐臼杵丹竈具存
祝融峰上,有碧玉傍生紫梨木
雖子熟人莫得而食之。
其所洞府勝異甚詳,竟不知靈期,所修何道制伏虎豹役使鬼神
元徽二年甲寅九月九日,於上清宮白日升舉
梁母
公元476年
《集仙錄》:梁母者,盱眙人也,寡居無子,舍逆旅平原亭。
客來投憩,咸若還家
還錢多少未嘗有言
客住經月,亦無所厭。
自家衣食之外,所得施諸貧寒
常有少年住經日,舉動異常,臨去曰:我東海小童也。
母亦不知小童何人也。
宋元徽四年丙辰馬耳山道士徐道盛暫至蒙陰,於絳城西遇一青牛車,車自住。
一童呼云徐道士前來,道盛行進,去車三步許止。
又見二童子,年並十二三許,齊著黃衣,絳裹頭上髻,容服端整,世所無也。
車中人遣一童傳語曰:我平原客舍梁母也,今被太上召還,應過蓬萊子喬,經太山檢考召,意欲相見果得子來
靈轡飄飄元綱嶮巇津驛有限日程三千。
侍對在近,我心憂勞便當乘煙三清,此三子見送都國
為我東方諸清信士女,太平在近,十有餘一,好相開度,過此無憂危也。
舉手謝去云:太平相見
馳車騰逝,極目乃沒。
道盛還逆旅訪之,正梁度世日相見也。
任敦
羅浮山志》:任敦,字尚隱博昌人也。
少在羅浮學道,後宋元嘉中,居茅山南洞
行步斗之道及洞元五符,能召役鬼神,隱身分形
常居山舍虎狼不敢觸犯
講道,集眾敦竊嘆曰:眾人雖云慕善皆外好耳。
未見真心可與斷金者。
晉杜弢靈飛散,人病能奏章起之
敦受其術。
及居雲陽句曲洞天南通羅浮
所居山舍西十五里,有一石室。
西南二里,復有一石室。
可容數十人西南父老傳云有銅牛出,皆銅靷曲入至深通潢池而洞崑崙
三元齋戒之日,敦往二室祈禱,皆彷彿真形
道術如此
劉虯
武當山志》劉虯字靈預天資穎悟博究墳典
宋泰始中,為晉王記室解官辟穀武當山仙去
所居石室劉爽巖,今隱士是也
浮丘
長沙府志》浮丘仙,姓潘名逸
劉宋時煉丹益陽浮丘山,後仙去
安道士
江西通志六朝安道士,不知何許人
宋元嘉中披服巾褐來棲贛,赤石山中數十年,忽失所在。
時有復見之者,竟不可即。
南齊
褚伯玉
浙江通志褚伯玉錢塘人
年十六,家為娶婦,乘車而入先生踰垣。
而出隱於天台中峰二十年,樵人見之在重巖之下,顏色怡怡齊高帝徵之不起,乃移居霍山
仙去
陳惠
公元485年
衡嶽志》陳惠度,潁川人
初居茅山,採靈異草藥
貨之飲酒不食
數年,南遊挑兩笈盡是金石之類。
南嶽選其幽勝,乃告天而盟鍊丹
深夜被鬼所擾,三揭丹爐,運石摧壓,唯冥心蟠石
上誦黃庭經,佩五嶽真形,圖其志,愈恪陰。
有所感道,力潛扶獲擒,魑魅妖氛盡散。
其鬼戰慄悲號
真人豎石誓免戮。
鬼形遠遁他界,後丹成光氣,滿山明徹遠近乃服之。
永明三年五月十三日升舉
張通
蘇州府志》張通裕,字弘真天師十二代孫。
永明中,隱虞山,感異夢即於山下,建寥陽殿虛皇壇
手植,又嘗鍊丹鑿井藏之
謫仙
南齊書·杜京產傳》會稽孔道徵守志業不仕,京產與之友善
永明中會稽鍾山有人姓蔡,不知名
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
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不知所終
張曇
公元501年
衡岳志》:齊張曇要,居招仙觀精思感通天真,密降授以內元和默朝大帝之道。
行之十三年,神遊太空面朝皇極大帝,賜以瓊實琅膏,混神合景之液,受而服之。
變化不測神用無方
齊中興元年甲戌七月初三日升舉
萬振
南昌郡乘》:萬振,字長生南昌人
隱現齊梁間,人莫知其年。
嘗以符咒解人祟疾。
隋文帝慕其術,賜號天師
詔賜洪崖山為館,以居之。
唐時漁者得青石,長七尺,扣之有聲
郡以獻於朝,命碎之,得二劍。
鐔上刻振姓名高祖歎異
召見振於曜日,殿處之,如師友
尸解去。
已殯數日,啟棺惟一劍一杖存。
詔以銅函盛劍杖,葬於西山天寶洞之側。
孫遊嶽
公元484年
雲笈七籤:有吳裔子孫名遊嶽,字穎達東陽人也。
幼而恭,長而和。
其靜如淵,其氣如春。
甄汰九流潛神希微
嘗步赤松縉雲堂,遂卜終焉。
宋太初陸簡先生至自廬嶽雲遊帝宅
先生摳衣而趨,嗣承奧旨,授三洞並所祕楊真人、許掾手跡
因茹朮卻粒,服穀仙丸,六十七年,顏彩輕潤,精爽秀潔
簡寂上賓,方旋舊室,捃摭道機,斷覈真假,與褚、章、朱,三君交密
齊永明二年,詔以代師,并任主興世館。
於是搜奇之士,知襲教有宗,若鳳萃於桐,萬禽爭赴矣。
孔德璋劉孝標等爭結塵外之好。
後頻謝病歸山朝命未許。
至永明七年五月內,以揮神託化沐浴稱疾怡然而終。
門徒弟子數百人,唯陶弘景入室焉。
恭事六載,義貫千祀,唯貴知真,故特蒙賞識
經法誥訣,悉傳授
方欲共營轉鍊,已集藥石將就治合,事故不遂
良常仙系記》孫岳字穎達東陽人
博學經傳,拜簡寂仙都山
四十七年,不與世接,後來茅山
簡寂見而喜曰:達君來,吾高枕廬山矣。
一時名士沈約,陸景真諸人就學焉。
梁一
陶弘景
《謝瀹陶先生小傳先生諱弘景丹陽人也。
標異操,聰明多識
五經子史,皆悉詳究
善書古今法,不肯婚宦
以資營未立,且薄遊下位宜都王侍讀
年二十餘,便稍就。
服食遵行道要所得符文妙法並是真人遺跡
於是業行漸進
拂衣止於茅山焉。
觀其神儀明秀盼睞有光形,細長項耳間,矯矯顯然
異眾矣。
公元492年
按陶翊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永明十年己卯
謝詹事瀹先從吳興還,聞先生辭世
入山甚懷嗟,賞於路中,仍為前傳
雖未能究洽而粗舉大綱有似右軍許先生
翊從隱居先生諱弘景
字通明丹陽人也。
宅在白楊南岡之東。
宋初,土斷,仍割秣陵縣西鄉桐下里,至今居之。
陶氏本冀州平陽人帝堯陶唐苗裔也。
堯治冀州平陽,故因居焉。
漢興陶舍高祖右司馬子青擢位至丞相
十三世祖漢末渡江,始居丹陽
七世祖濬交州刺史璜之弟仕鎮南將軍封句容侯食邑二千戶
孫皓俱降晉,拜議郎散騎常侍尚書
六世祖謨第三子。
永嘉中,為東海王越馬領屯軍隨王許昌因敗仍復過江大將軍王敦參軍
丞相,轉軍諮祭酒,後隨南下而情懼,禍及乃啟分。
屬籍禁錮積年晚起車騎丞相參軍不就
昇平四年,卒。
始別葬白石山之嶺,瞻湖北
高祖有理識器幹,高奇以文,被黜不肯遊宦
州郡辟命不就
板授南安正佐,亦不起
元興三年,卒。
曾祖興公多才藝,頗營產殖,舉郡功曹,察孝廉,除廣晉縣
義熙二年,卒。
祖隆身長七尺五寸美姿有氣力。
便鞍馬善騎射好學讀書
善寫兼解藥性,常行拯救
為務行參征南中郎軍事侍。
宋孝武伐逆有功
封晉安侯除正佐。
固辭顏峻恃寵,就求宅以益佛寺弗與
辭官見譖,削爵廣州
後被恩,除南海酉平縣
後監新會郡
大明五年,卒於彼。
父諱貞寶,字國重
司徒建安王劉休仁辟為侍郎,遷南臺侍御史,除江下孝昌相亦閑騎射,善槁隸書,家貧以寫經為業。
一紙直價四十,書體羊欣蕭思話法。
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好文章美風儀。
遊從蕭思話王釗劉秉周旋,多為諸貴勝賞遇
元徽四年冬銜使海外通鄰國之好。
甚得雅稱
昇平元年還都,具撰遊歷記,并詩數千字
及所造文章劉秉索看,仍值石頭事,亡失
無復別本不得傳世
建元三年於縣亡背喪。
還葬舊墓。
東海郝夫人諱智湛
精心佛法及終有異焉先是貞寶㩦家隨蕭之郢州
孝建二年,蕭亡。
其年九月,母覺有娠
夢見一小青龍忽從身中出,直東向昇天
視之不見尾,既覺。
密語比丘尼云:弟子當生男兒,應出非凡人,而恐無後
尼問其故,以所夢答尼。
云:將出家。
又答審:爾亦是所願
時年二十五,其冬仍隨蕭部伍還都,住東府射堂前,參佐廨中
孝建三年丙申四月三十日甲戌夜半,先生誕焉。
是年閏三月,明日朔旦便是夏至,母即沐浴而起,了無餘患。
先生四五歲,便好書。
今猶有六歲時書,已方幅成就
九歲十歲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雜書等。
頗以屬文為意
年十一,為司徒左長史王釗子昊博士
十三,父貽宅席卷,隨吏部尚書劉秉淮南郡
十五,歸都寓,憇中外徐胄
後仍立別宅從此不復還舊廬
十七,乃冠常隨劉秉尹之丹陽郡,得給帳下食,出入廐馬
第二男俁,少知名時為司徒祭酒
雅好文籍,與先生日夜搜尋未嘗不共味而食,同車而遊。
俁與江斆褚炫等俱為順帝四友
故最以才學得名
俁作宋德頌連珠七警,當世稱絕。
俁既亡,後文章皆零落先生
欲為纂集,竟不能得。
是歲昇明元年冬先生年二十二,隨劉丹陽入石頭城,就袁粲建事
先生與韓賁糜淡同掌文檄。
及事敗城潰,即得奔出。
俁及弟侅,為沙門以逃,為人所獲。
建康,獄死。
莫敢視。
先生躬自收殯,瘞葬查硎舊墓,營理都畢。
自此棄世尋山而止。
宋齊之際,物情未安,既結劉宗常懷憂惕父,乃因紀僧真,求事高帝新亭,即蒙帳內驅使
二年正月沈攸之平,從還東府,公仍遣使第五息,暈六息侍讀,兼助公間管記事。
先生時年二十三,除巴陵王侍郎
明年侍從高祖登極還臺,住殿內。
太尉豫章王侍郎
先生革運之際,頗有微勤。
何處不容三兩階級,遂不拜
明年,隨安成王出,鎮石頭。
次歲,丁孝昌府君憂上奉迎還都安厝世祖
即位振武將軍起,侍宜都王侍讀齊世侍讀,任皆總知記室
手筆事選須有文才者,先生於吉內外儀禮表章,爰及牋疏,啟牒莫不絕眾,數王書佐典,書皆承受以為准格
侍讀多有慚憚,頗致讒嫉
先生任之不以介意
年二十八,股闋召拜左衛殿中將軍頗鬱時望先生驚亦不解
所以即告庾道敏,論諸屈滯,庾為面啟武帝
云:先帝昔親命此官,卿不知耶。
其何辭之。
庾告先生先生喟然嘆曰:昔不受豫章王侍郎於今五年翻為此職。
驛馬驥騄猶欲固辭
切言之,云:太元已來,此官皆用名家裴松之從,此轉員外郎,但問人才
若官何所枉君,恐為爾誤我事。
庾於,時正委任總知諸王府事。
先生不獲已而拜焉。
年二十九,清溪宮新成,宴樂之,先生拜表獻頌,又有伏曼容,亦上賦於是
敕遣中書省舍人,劉係宣旨褒贊并敕預舊宮,金石會於時
上意欲刻此頌於石碑王儉沮議而止。
時獻賦者五人,惟以先生為最。
將欲遷擢,會母憂去職
尋授振武將軍起,特賜酒食省祿,隨宜都王赴京。
欲幸武進宮,先生復作頌,頌成而車駕
事廢不復得。
奏云:此頌體制爽絕,倍勝。
舊格三年還都,方除奉朝請拜,竟怏怏從兄書。
云:昔仕宦應以體中,打斷必期四十左右
尚書,即出。
浙東一好名縣。
粗得山水,便投簪高,宿昔之志。
謂言指掌年三十六矣,方作奉朝,請此頭顱可知矣。
不如早去,無自勞辱。
明年五月,遂拜表解職,求訖巖林青雲之志。
於斯始矣。
是歲,永明十一年,壬申歲也。
先生初隱不欲辭省,出仍脫朝服,掛神虎門鹿巾徑山東亭,已約語左右曰:勿令人知爾。
乃往王晏語別云:主上至嚴治,不許人作高奇事,脫致忤旨坐貽罪咎,便恐違卿此志,詎可作。
先生嘿思良久,答云:余本徇志,非為名,若有此慮,奚為所宜
於是即不詣省直上表,陳誠賜帛十疋,銀二十錠,又別敕月給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餌
先生既遂命理,舳東下眾賓並餞於征虜亭,舉酒揮袂,皆云:江東比來未有此事乃見今日,爾於是止於句容句曲山
先生云:此山是金壇洞宮周迴百五十里。
名曰:華陽之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名曰茅山
所以自稱華陽隱居,亦猶士安之元稚川之、抱朴、凡絓人間書疏以此號代名,先生稽古訓,詁七經大義,備解而不好立義異於先儒議論著紙不甚口談,尢好五行陰陽風角炁候太一遁甲星曆筭數山川地里方國所產及醫方香藥分劑蟲鳥草木考校名類,莫不該悉。
隸書不類常,式別作一骨體勁媚。
琴棋騎射,亦皆領括。
常言心中恆如明鏡,觸形遇物不覺滯礙為人少憂,戚無嫉競,淡哀樂夷,喜怒時有形,於言述者。
云皆是欲顯事厲物,了無歡慍於胸襟
先生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興世館主東陽孫遊嶽咨稟道家符圖經法,雖相承皆是真本,而經歷模寫意所未愜者,於是博訪遠近,以正之。
戊辰年,始往茅山,便得楊許手書真跡欣然感激
至庚午年,又啟假東行處處尋求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謁居士慧明,又到餘姚太平山居士杜京產,又到始寧山謁法師義山,又到始豐天台山諸僧標及諸處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跡
十餘卷遊歷山水二百餘日,乃還。
爰及東陽長山吳興天目山於潛臨海安固名山無不畢踐,身輕,捷登陟無艱贍卹寒棲拯救危急救療疾恙,朝夕無倦,其別有陰恩,密惠人得知之。
雖借人書,隨誤,治定人間
製述甚多了不存錄謹條。
先生所撰記世道書名目如左學,苑十帙百卷,此一書先生常云:群書舛雜,欲探一事不可遍檢。
抄撰古今要用,以類相從,為一百五十條。
為學苑,比於皇十倍
該備近賜,翊語吾無復,此暇汝可踵成之。
此書若畢於學問手筆無復他尋之勞矣。
經論集注,并自立意共一帙十二卷三禮序共一卷,并自注,注尚書毛詩序共一卷老子內外集注四卷,并自立三國志,讚述一卷抱朴子二十卷世語闕字二卷,依陸文更以意造世,語所闕者,續臨川康王世說二卷太公孫吳書略汪二卷古今州郡三卷,并造西域一張帝王年曆五卷,起三皇,至沒冢,竹書為正檢,五十家書異同共撰之也,員儀集三卷玉匱三卷,說名山福地七曜新舊術二卷占筮略要一卷十三法。
風雨水旱饑疫占要一卷十法
筭數藝術雜事一卷,舉百事吉凶一卷本草經注七卷肘後百一方三卷增補葛氏效驗施用藥方五卷,此二十四種並世用所撰目書,又作相書序述記序如此等並在集中登真隱訣三帙二十四卷,此一訣,皆是修行上真道經要,妙祕事不以出世真誥一帙七卷,此一誥並是晉興寧中眾真降授楊許手書遺跡,顧居士已撰多有漏謬,更詮次敘注之,爾不出外聞
夢記一卷,此一記先生自記所夢,徵想事不以示人合丹藥諸法,式節度一卷,集金丹藥白要方一卷,服雲母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一卷,服草木雜藥法一卷斷穀祕方一卷靈方祕奧一卷消除三尸諸要一卷撰集服炁導引一卷,集人間諸卻災患一卷,此九種撰集道書先生
凡所撰集,皆卷多細書大卷貪易提錄,若大書得數四,又圖象雜記甚多,未得一二盡知盡見也。
又作渾天象,高三尺許。
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
二十八宿度數七曜行道昏明中星見伏早晚以機轉之,悉與天相會,云此修道所須,非但史官家用
又欲因流水自然漏刻,使十二時
輪轉循環不須守視而患山澗水。
易生苔垢,參差不定是故未立。
先生形細,身長七尺二寸,腰止圍二尺六寸,薄皮膚露筋骨,青白色。
長頭面疏眉,目鼻小而平直長額聳耳
左耳內輪有大黑痣如豆耳。
兩孔裡各有十餘大毛出,外二三寸方頤禿鬢,露顙鬚髮右肩一紫痣,如兩錢大右,股內數十黑子,多作七星,形起正方,如鐵鎗,腳眼中常見異光象,左右各類,未嘗言其狀。
聞人小來神儀端潔,十五已上彌為美茂
每出路人嘆羨,雖月行常執扇自障
年二十九時,於石頭城得病,不知人事,而不服藥,不飲食,經七日,乃豁然自差。
說多所睹見事從此容色瘦瘁言音跌宕闡緩,遂至今不得復常
音響本清正,大小稱形,言詞率易,無姿製行步舉動翩翩輕利顏儀和明,不嚴
小大見之,皆樂悅附而自令人畏服
門徒胥附承奉祗肅有如宮庭小來與人隔,數歲便不與人共甌著飲食
長遊宿息,常自然安置,性不嘲調世中,戲謔一切
不為為人強,精魂夜行獨宿無所疑畏一生不識魘。
入山以來巾褐未嘗離體。
公元510年
神仙感遇傳》貞白先生陶君,諱弘景字通明荊州七世孫,陽人也。
母初娠,夢青龍出懷,并二天人降,手執香爐
覺語左右,言當孕男子,非凡人多恐無後
及生,標異,幼而聰識,長而博達,因讀神仙傳》乘雲馭龍之志。
年十七,與江斆褚炫劉俊,為宋朝昇明四友
仕齊,歷諸王侍讀
年二十餘,稍服食,後就興世觀主孫先生咨稟經法,精行道要。
通幽洞微,傳奉朝請,乃拜表解職
答詔優歎,賜與甚厚。
公卿祖之於征虜亭供帳甚盛,咸云:宋齊以來未有斯事。
遂入茅山,又得楊許真書
遂登巖告靜,自稱華陽隱居書疏以此代姓名。
至明年時,議欲迎往蔣山懇辭得止
敕命餉賚,恆為繁極。
乃造三層棲止,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賓於下,令一小豎傳度而已
潛光隱耀內修祕密,深所詣。
遠屬靈人可謂感而遂通矣。
身長七尺八寸為性圓通謙謹,心如明鏡遇物便了
深慕張良為人率性輕虛飄飄然雲間興。
其所通者,皆得於心,非傍識所能及。
長於詮正謬偽。
地理曆筭,文不空發,成即為體。
渾天儀,轉之,與天相會
其撰真誥隱訣,注老子等書,二百餘卷
至永平三年,深藏向晦
梁武帝革命,議國號未定先生乃引諸讖記,定梁應運之符。
擇交禪日,靈驗昭著
敕使入山宣旨酬謝
既早與之交遊,自此後動靜必報。
先生既得祕旨妙訣以為神丹可成,恆苦無藥,給之。
手敕咨迓,先生因畫二牛一散放於水間;一著金籠一人執繩,以杖驅之。
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效曳尾龜豈可致邪。
其時每有大事無不已前陳奏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大同初,獻二刀一名善勝一名成勝,為佳寶。
梁武初未知道教先生漸悟之,後詣張天師道裕,建立元壇三百所,皆先生之資也。
梁武帝金樓子云:予于隱士陶貞白士大夫周弘正
於義理,精博無窮,亦一時名士也。
先生嘗作詩云:夷甫任散誕,平叔譚空
不信昭陽殿化作單于宮。
其時人皆談空理,不習武事,侯景之難,亦如所言。
先生大同二年丙辰歲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告化,時年八十一,顏色不變屈伸如常室中香氣積日不散。
其月十四日,窆於雷平山,同軒轅之葬衣冠,如子喬之藏劍舄,比於茲日,可得符焉。
追贈中散大夫諡貞白先生,仍敕舍人監護
馬樞得道傳》云:受蓬萊都水監弟子數百人
先得道者,唯王遠知、陸逸沖、桓清遠,嗣先生之德焉。
唐天寶元年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太保梁邵陵王蕭綸為碑銘焉。
香案牘》弘景右膝數十黑子,作七里文,少便鞍馬善射晚皆不為
唯聽吹笙借人書,隨誤治定
珍珠船》陶弘景云仙障,九名
居其一,吾不白日昇天,蓋三朝浮名乎。
寧海縣志》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
號華陽
隱居閬風里,與張少霞煉丹,今鐵場側東山,猶存庵址。
嘗夢神告曰:山在後,海在前,金笈玉笥兩邊,是中可以汝丹
遂瘞丹焉,其後漁人每夜望見火光
紹興初邑人俊發地,得磁盒。
大小三重,內貯紫赤石如鐵,邑人陸湜者,取而藏之
半載一道流至,號茆山人,與語大悅
以丹示之,道流嘆異夜深各就睡。
比曉人與物俱亡。
張如珍
公元504年
衡嶽志》:梁張如珍,南陽人
南嶽,遇神仙降,授明鏡之道,使其修之
曰:夫照物理者,天也。
照物形者,鏡也。
天之道以清鏡之體,以明人能存。
鏡明澄心靜神內外洞朗,則至道成矣。
以內役其智外,勞其形,心不澄,神不清,去道遠矣。
吾昔受之於長桑公子,云此道要祕於太微中,天帝所得之能洞達元通遐照八極,夫洞真法中有四規之道,依四時而行之,亦與此同體爾。
古人所謂其室,則白自生。
定其心,則道自生。
信哉。
言乎如珍,修之九年而成。
洞視千里,無一物可隱。
梁天監三年甲申十一月十三日九仙宮,白日昇舉
杜曇永
江西通志杜曇永號元老有道術。
梁天監中,㩦門人司門員外郎錢文乘舟,載家南上玉笥山
初駐清虛館,後復以居得勝地,構清真宮
蕭子雲助錢百萬,成之自為記。
書之于碑。
梁武聞其風,賜號金闕先生
後于太白峰頂白日昇天
蕭子雲
武進縣志》蕭子雲,性沉靜
不樂仕進,晚更好仙道,師杜曇永,頗得其祕。
忽有神人降,言:郁木坑可以久居
移家寓焉。
久之上帝玉冊封為元洲長史
後人入洞,往往有見之者
江西通志蕭子雲,仕黃門侍郎棄官修道於郁木庭。
成天詔為元洲長史
昇仙玉笥實錄亦云子雲雲遊玉笥師事元君成仙
鶴道人
霍山縣志》:白鶴道人梁武帝時方士,愛霍山奇絕
浮屠寶誌者,亦欲其地。
武帝二人各以物識其地,得者居之。
道人鶴止處為記,寶誌錫卓處為記,已而
鶴先飛去,忽聞空中飛,錫聲遂卓於山麓而止,鶴止他處,遂各於所識之地築室
雙師
道州志》:雙師,梁武帝時人,自南嶽來,止黃庭觀白馬巖。
一日浴畢,輕舉
留月帔於松林間
寧遠縣志》:雙師,於黃庭觀修煉,後宿白馬巖,脫月帔而去,千年不壞。
公元627年
衡嶽志》:雙襲祖字仲遠梁時吳人也。
始居南嶽潛心於道,以求度世
嘗謂:誠素所至高真必通。
刻志,誦黃庭玉篇,因作黃庭觀
使弟子居之,自棲於白馬巖。
後往九嶷山
一日,歸觀沐浴,閉室而坐。
凡七日不出,弟子驚異,開視之
忽然輕舉
遺仙帔於木杪巖中臥蓆經百年不壞。
唐太宗貞觀元年夏四月也。
靈輿
公元512年
衡嶽志》王靈輿,九江道士,勤志於道。
初居五老峰神人夜中謂之曰: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穀砂石之間,則不能成矣。
雖有飛升之骨,當得福地靈墟然後可以變化,雖累德以為土地積功以為羽翼,苟非其所魔壞其功茲,道無由成矣。
靈輿問:何地可以棲止
曰:朱陵上峰紫蓋之鄰岫,可以沖天矣。
遂自廬阜遷居南嶽中宮一十二年,群真下迎
梁天監十一年壬辰七月十三就壇升舉
鄧郁
公元515年
衡嶽志》鄧郁荊州建平人
衡山靈臺辟穀三十餘年。
飲澗水,服雲母屑。
一夕魏夫人乘雲至,謂曰:君有仙分,故來相尋
遂傳以法,行之而得道梁武帝五嶽,樓以居之。
天監十四年,忽見二青鳥如鶴,大鼓鳴舞移。
晷方去。
弟子曰:青鳥既來,期會至矣。
乃乘之而去。
荊州府志》鄧郁字彥達荊州人也。
隱居衡山靈臺峻之嶺。
小板兩間,足不下山斷穀三十餘年。
唯以澗水,服雲母屑。
合金石為丹。
梁武帝五嶽,樓駐之。
天監十四年,有青鳥降於隱所。
弟子曰:求之甚勞,得之甚逸。
吾當去矣。
遂無疾而逝,武帝周捨傳記
胡伯女
公元530年
安陸府志》:胡伯女,年十四,得道
大通四年,遊荊州,登當陽圓臺山,築室環,列群書獨居七十年。
蛻解
廖沖
公元537年
廣東通志六朝廖沖字清虛連州人
博學能文,辭於經史,無所不通
飭身修行鄉閭稱之。
儒術知名,舉茂才
本郡主簿西曹祭酒
武帝好儒學,招徠天下名士與焉。
嘗命賦詩上意嘉賞之。
湘東王之就國也,聞詞藻,請以為王國常侍,上許之。
為人猜忍而外浮華,喜談老子而莫知其要。
嘗坐講進無欲自靜之說,以諷之凡。
王所為多所規諫,遂日見疏薄
時帝既耄,荒諸子,又頑囂不法
私謂所親曰:根本撥矣。
天下不能久治。
吾當去,且不去王將,以赭衣衣我,即浩然掛冠歸。
結廬靜福山,在縣北五十里。
居焉時,大同三年也。
託跡黃老,以鍊丹服氣為名,幽棲自適不復知,有塵俗事人往訪之,見其吟,眺水石猛虎修蛇馴狎其側,休休如也。
遂真以為得道矣。
陳光大二年,卒。
壽九十有七。
世之好事相傳白日上昇
號其地為仙翁壇。
唐刺史蔣防所居為作碑銘
石山下,有捫蘿撥雲瞻仰不足之嘆,且謂策名金簡,晉身玉堂,辭詞林學府之職,以紅霞丹府為家,鶴骨貌泉渟,谷虛寓形人間天地無累扶桑,公陶隱居之流也。
桓闓
神仙感遇傳》:桓闓者,不知何許人也,事華陽陶隱居,為執役之士,辛勤十餘年。
性常謹默沈靜奉役之外,無所營為
一旦,有二青白鶴,自空而下,集隱居庭中
隱居欣然臨軒接之,青童曰:太上命求桓先生耳。
隱居默然心計門人無姓桓者,命求之,乃執役桓君耳。
其所何道而致此,桓君曰:修默朝之積年,親朝太帝九年矣,乃有今日之召。
昇天,陶君欲師之,桓固執謙卑,不獲請。
陶君曰: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得非有過,而淹延在世乎。
願為訪之,他日告。
於是君服天衣,駕白鶴昇天而去。
三日,密降陶君之室言曰:君之陰功著矣,所修本草,以䖟蟲水蛭輩為藥,功雖及人,而害於物命
以此一紀之後,當解形去世,署蓬萊都水監耳。
言訖乃去。
君復草木之藥可代物命者,著別行本三卷,以贖其過焉。
後果解形得道
孫韜
紹興府志》:孫韜,剡人
山師四明,參受真法
陶隱居手為題握中祕訣門人罕能見,惟傳韜與桓闓二人
真人
公元522年
武進縣志》:錢真人田家女姊妺依陶隱居,居茅山
黃庭內外篇,積功修行閱三十餘歲,普通三年七月,其姊佩白練入燕洞,而隱。
踵至扉,已闔矣。
洞口至今紫菖蒲碧桃在焉。
真人一作,妙真毘陵人
張老
《續元怪錄》張老者,揚州六合縣園叟也。
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
長女既笄,召里中媒媼,令訪良婿
張老聞之喜,而候媒於韋門。
媼出,張老延入,且備酒食
酒闌,謂媼曰:聞韋氏有女將適人,求良才於媼,有之乎。
曰:然。
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
幸為求之,事成厚謝
媼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媼,媼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
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顧叟非匹。
吾安能為叟一盃酒,乃取辱於韋氏。
叟固曰:強為一言之,言不從,即吾命也。
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
韋氏大怒曰:媼以我貧,輕我乃如是
且韋家焉有此事。
園叟何人,敢發此議。
叟固不足責,媼何無別之甚耶。
媼曰:誠非所宜言,為叟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韋怒曰:為吾報之,令日內得五百緡則可。
媼出,以告張老
乃曰:諾。
未幾車載納於韋氏。
諸韋大驚曰:前言戲之耳,且此翁為園。
何以致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
不移時而錢到,當如之何
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
遂許焉。
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钁地,鬻蔬不輟
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怍色親戚惡之,亦不能止。
數年,中外有識者責恕曰:君家誠貧,鄉里豈無貧子弟,奈何女妻園叟
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
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張老
酒酣微露其意。
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
今既相厭,去亦何難。
王屋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
天將曙,來別韋氏:他歲相思,可令大兄天壇山南相訪。
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隨而去。
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令大男義方訪之。
天壇南,適遇一崑崙奴,駕黃牛耕田,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
崑崙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來。
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遂與俱東去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連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
忽下一山一水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鸞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嘹亮耳目
崑崙指曰:此張家莊也。
驚駭不測
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廳中。
鋪陳之華,目所未睹,異香氤氳遍滿崖谷
忽聞珠珮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阿郎來此。
次見十數青衣容色絕代相對而行,若有所引。
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綃,曳朱履,徐出門
一青引導前拜
儀狀偉然容色芳嫩,細視之,乃張老也。
言曰: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愁焰又熾,而無斯須泰時
久客寄,何以自娛
賢妺略梳頭,即當奉見。
因揖令坐。
未幾一青衣來曰:娘子梳頭畢。
引入,見妺於堂前
其堂沉香為梁,玳瑁帖門,碧玉窗,珍珠箔,階砌冷滑碧色不辨其物。
其妺服飾之盛,世間未見。
略敘寒暄,問尊長而已,意甚鹵莽
有頃進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狀
食訖,館韋於內廳
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語。
張老笑曰:宅中有客。
安得暮歸
因曰:小弟暫欲遊蓬萊山,賢妺亦當去,然未暮即歸。
兄但憩此。
張老揖而入。
俄而五雲起於庭中鸞鳳飛翔絲竹並作,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從乘鶴者十數人,漸上空中,正東而去,望之已沒,猶隱隱音樂之聲。
韋君在後小青供侍甚謹
迨暮,稍聞笙簧之音,倏忽復到。
及下於庭張老與妻見韋曰:獨居寂寞,然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遊。
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居明日奉別耳。
及時,妹復出別兄,慇懃傳語父母而已
張老曰:人世遐遠不及作書,奉金二十鎰。
并與一故席帽曰:兄若無錢,可於揚州北邸藥王老家,取一千萬,持此為信。
遂別,崑崙奴送出。
卻到天壇崑崙拜別而去。
韋自金而歸,其家驚訝
問之,或以為神仙,或以為妖妄,不知所謂
五六年間金盡,欲取王老錢,復疑其妄。
或曰:取爾許錢,不持一字,此帽安足信。
既而困極,其家強逼之曰:必不得錢,亦何傷
乃往揚州
北邸,而王老者方當肆陳藥。
韋前曰:叟何姓
曰:姓王
韋曰:張老令取錢一千萬,持此帽為信。
王曰:錢即實有,席帽是乎。
韋曰:叟可驗之,豈不識耶。
王老未語,有小女青布幃中曰:張老常過,令縫帽頂其時無皂線,以紅線縫之。
線色手蹤,皆可自驗。
因取看之,果是也。
遂得載錢而歸,乃信真神仙也。
其家又思女,復遣義方往天壇南尋之。
千山萬水,不復有路。
時逢樵人,亦無知張老莊者,悲思浩然而歸。
舉家以為仙俗路殊,無相見期。
又尋王老,亦去矣。
後數年,義方偶遊揚州,閒行北邙前,忽見張家崑崙奴前曰:大郎家中何如
娘子不得歸,如日侍左右,家中事巨細,莫不知之。
因出懷金十斤以奉曰:娘子送與郎君阿郎王老會飲於此酒家,大郎且坐,崑崙當入報。
義方坐於酒旗下,日暮不見出,乃入觀之,飲者滿座坐上無二,亦無崑崙
取金視之,乃真金也,驚歎而歸。
又以供數年之食,後不復知張老所在
尊師
鎮江府志》:梁郗尊師,逸其名。
養道成功,從以二虎茅山良常洞。
李順興
《續文獻通考李順興杜陵人,年十五。
乍愚乍智,言未來事,多中。
常冠道士冠,好飲酒。
蕭寶寅反召,問曰:朕王可幾年。
對曰:為天子百年者,有百日者。
及寶寅敗,纔百日
其黨乃棒殺順興城隍中。
頃之,起活如初
又嘗臥太傅梁覽家,以衣倒覆於身上
通使東魏事,覺被誅。
以衣倒覆。
又嘗乞驪山下廢地於周文周文曰:何用
曰:有用
未幾,至溫湯,遇患。
卒於其地。
女几
女仙傳》:女几者,陳市上酒婦也,作酒常美。
仙人過其家飲酒,即以素書五卷酒錢
几開視之,乃仙方養性長生之術也。
几私寫其要訣,依而修之
三年顏色更少,如二十許人
數歲,質酒仙人復來,笑謂之曰:盜道無師,有翅不飛。
女几隨仙人去,居山歷年,人常見之。
其後不知所適,今所居即女几山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