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
 第九十二卷目錄
 易經紀事
經籍典第九十二卷
易經紀事
《晉書·裴楷傳》楷字叔則
明悟有識量,弱冠知名,尢精易。
風神高邁容儀俊爽時人謂之玉人
王渾傳》子濟字武子
少有逸才,風資英爽氣蓋一時善易有名當世
唐彬傳》字儒宗魯國鄒人也。
父臺,泰太守
經國大度,而不拘行檢
少便弓馬好游獵,強力兼人
晚乃敦悅經史,尤明易經,隨師受業還家教授,恆數百人
阮修傳》字宣子
好易善清詞。
謝鯤傳》知名通簡高識不修威儀好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紹並奇之。
公元281年
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書數十車
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
易𦅸陰陽二篇,與周易略同,𦅸辭則異。
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
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邵陟講易
郭璞傳》字景純
父瑗,尚書令史
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駮正之,以公方著稱
終於建平太守
經術博學高才,而訥於言論詞賦中興之冠。
好古奇字,妙於陰陽算曆
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從之受業
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禳災轉福,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門人趙載嘗竊青囊書未及讀,而為火焚
後作南郊賦,帝見而嘉之以為著作佐郎
于時陰陽錯謬,而刑獄繁興上疏曰:臣聞春秋之義,貴元慎始,故分至啟閉以觀雲物所以天人之統,存休咎之徵。
不揆淺見,輒依歲首粗有所占,得解既濟
案爻論思,方涉春木王龍德之時,而為廢水之氣來見乘,加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法象,刑獄所麗,變坎加離,厥象不燭。
以義推之,皆為刑獄殷繁,理有壅濫。
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蝕月。
月者屬坎,群陰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陽精者也。
太白金行之星,而來犯之。
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壞其所以為法者也。
臣術庸近,不練內事卦理所及敢不盡言
案解卦𦅸云:君子赦過宥罪
既濟云:思患而預防之。
臣愚以為發哀矜之詔,引在予之責,蕩滌瑕釁贊揚布惠,使幽斃之人應蒼天悅育否滯之氣隨谷風而紓散。
此亦寄時事以制用,藉開塞曲成者也。
疏奏優詔報之。
前後筮驗六十餘事,名為洞林
又抄京、費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韻一篇
王湛傳》沖素簡淡器量隤然,有公輔之望。
子濟輕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
命取菜蔬,對而食之。
濟嘗詣,見床頭有周易,問曰:叔父何用此為。
曰: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
濟請言之。
剖析元理微妙有奇趣,皆濟所未聞也。
才氣抗邁,於略無子姪之敬。
既聞其言,不覺慄然心形俱肅。
留連彌日累夜自視闕然,乃嘆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之罪也。
劉敏元傳》敏元字道光北海人也。
厲己修學不以險難改心
星歷陰陽術數潛心易、太元不好讀史,常謂同志曰:讀書當味義根,何為費功浮辭之文。
易者,義之源,太元,理之門,能明此者,即吾師也。
殷浩傳》字深源弱冠美名尤善元言,與叔父融俱好易
融與口談辭屈,著篇則融勝,由是風流談論者所宗。
劉惔傳》字真長
雅善言理,簡文帝初作相,與王濛並為談客,俱蒙上賓禮。
孫盛作易象妙於見形論,帝使殷浩難之,不能屈
帝曰:使真長來,故應有以制之。
乃命迎
敬服及至,便與抗答,辭甚簡至理遂屈。
一座撫掌大笑,咸稱美之。
孫盛傳》博學善言名理
著易象妙於見形論。
干寶傳》寶字令升
好陰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注周易數十篇,行于世。
孝友傳》許孜字季義東海吳寧人也。
孝友恭讓,敏而好學
年二十,師事章太守會稽孔沖,受易。
儒林傳》劉兆《周易訓註》,以正動二體互通其文。
凡所讚述餘萬言
續咸字孝宗上黨人也。
孝謹敦重履道貞素
好學師事京兆杜預,專鄭氏易,教授數十人
董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
少而好學千里追師所在晝夜誦讀,略不與交通
明京氏易。
范宣字宣子
著易論難行于世。
文苑傳》李充字弘度
注周易旨六篇
隱逸傳》郭琦字公偉太原晉陽人也。
方直,有雅量博學,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傳,注京氏易。
鄉人王游等皆就學。
武帝著作佐郎
藝術傳》韓友字景先
為書生,受易於會稽伍振,善占卜能圖宅相冢,亦行京費厭勝之術。
卜珝字子玉
少好讀易,郭璞見而嘆曰:吾所弗如也。
黃泓字始長
父沈,善天文祕術
從父受業精妙踰深,兼博覽經史,尤明易。
劉和載記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鄭氏易。
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
元海死,嗣偽位。
公元280年
郭璞洞林:顧士群母病,命筮之,得歸妹之隨。
云:命盡秋節
至七月遂亡
歸妹,女之終。
兌主,故至立秋日亡。
神仙傳》孫登者,不知何許人也。
恆止山間穴地而坐,彈琴《易》
冬夏單衣
大寒,人視之,輒被髮自覆
身長丈餘,又雅容非常歷世見之,顏色如故
高士傳》摯恂字季直,明易,遂治五經博通五家之言。
學者宗之。
《世說新語殷荊州仲堪,曾問遠公云:《易》何為體。
答曰:《易》以感為體。
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也。
《宋書·關康之傳》晉陵顧悅之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
隱逸傳》周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也。
章太守范甯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
續之年十二,詣受業
居學數年,通五經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
閒居讀《易》
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
仁愛,好《易》,居縣北石山下
南齊書·文惠太子傳》太子臨國學,親臨策試諸生
王儉曰:《周易·乾卦》本施天位,而說卦云帝出乎《震》
《震》本非天,義豈相主。
曰:《乾》《震》動,天以運動為德,故言帝出乎《震》
太子曰:天以運動為德,君自體天居位《震》雷為象,豈體天所出
曰:主器者莫長子,故受之以《震》
萬物出乎《震》,故亦帝所與焉。
張緒傳》字思曼
長於《周易》,言精理奧,見宗一時
常云何平叔所不《易》七事,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一也。
公元483年
陸澄傳》永明元年,領國子博士
國學鄭王《易》
王儉書論之曰:《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彌天地之道,通萬物之情。
商瞿田何其間五傳
年未為遠,無訛雜之失;秦所不焚,無崩壞之弊。
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數為宗。
百年後,乃有王弼
王濟所悟者多,何必頓廢前儒
若謂《易》道盡於王弼,方須大論意者無乃仁智殊見。
四道異傅》無體不可一體求,屢遷不可一遷執也。
晉太興四年太常荀崧請置《周易》鄭元博士,行乎前代於時政由王、庾,皆儁神清識,能言元遠,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
泰元王肅《易》,當以在弼之間。
元嘉建學之始,兩立
顏延之祭酒,黜鄭置王,意在貴,事成敗儒。
若不大弘儒風,則無所立學
眾經皆儒,唯《易》不可棄,儒不可闕。
謂宜並存所以合無體之義。
于注經中已舉《繫辭》,故不復別注。
若專取《易》,則《繫》說無注。
答曰:《易》體微,實貫群籍,施、孟異聞、韓殊旨,豈可專據小王,便為該備
依舊存鄭,高同來說。
初,《易》三年不解文義
家多墳籍,人所罕見
周顒傳》字彥倫
泛涉百家長於佛理
三宗論》
兼善《易》,與張融相遇,輒以言相滯,彌日不解
文學傳》祖沖之字文遠范陽薊人
稽古有機思。
《易》義,釋。
高逸傳》顧歡字景怡
王弼《易》《繫》學者傳之。
宗測字敬微
好音律,善《易》
沈驎士字雲禎
元嘉末文帝尚書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縣以驎士應選
尚之謂子偃曰:山東故有奇士也。
少時驎士稱疾歸鄉,更不與人物通。
隱居教授從學數十百人,注易經
《梁書·武帝本紀:帝少而篤學洞達儒元。
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
《制旨》《周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
元帝本紀帝聰俊朗天才英發著述辭章,多行於世。
所著《周易講疏》十卷連山三十卷
韋叡傳》從弟愛,博學文才尢善《周易》
公元322年
張充傳》字延符吳郡人
父緒,齊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有名前代
少時不持操行,好逸游
緒嘗請假還吳,始入西郭,值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至,便放紲脫韝,拜於水次
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跪對曰: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
緒曰: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
明年,便修身改節
不盈載,多所該覽,尤明《易》
公元540年
朱异傳》高祖召見,使說《周易》義,甚說之,謂左右曰:朱异
後見明山賓,謂曰:卿所舉殊得其人。
仍召西省,俄兼太學博士
大同六年皇太子又召元圃《易》
所撰《易》講疏,多亡逸
王承傳》字安期僕射蝀子。
七歲《周易》選補國子生,累遷國子博士
膏腴貴游,咸以文學相尚,罕以經術為業,惟獨好之,發言吐論造次儒者
學訓諸生,述《易》義。
劉孺傳》弟:覽、遵。
字孝智,年十六通《易》
世祖二子傳》貞惠世子方諸字智相世祖第二子。
王夫人
聰警博學《易》善談元,風彩清越辭辯鋒生特為世祖所愛。
孝行傳》褚修錢塘人也。
仲都,善《周易》為當時最。
天監中歷官五經博士
少傳父業
儒林傳》伏曼容字公儀平昌安丘人
曾祖滔,著作郎
父能之,宋司空主簿
曼容早孤,與母兄客居南海
篤學,善《易》倜儻好大言,常云:何晏《易》中九事。
以吾觀之,了不學也,故知平叔有所短。
聚徒教授自業
驃騎行參軍
宋明帝《周易》,集朝臣清暑殿講,詔曼容執經
曼容美風采,恆以方嵇叔夜,使吳人陸探微叔夜像以賜之。
《周易》集解
嚴植之,少善《莊》《老》,精解喪服《孝經》論語
及長,遍治鄭《禮》《周易》毛詩左氏春秋
公元508年
賀瑒字德璉會稽山陰人也。
天監七年,領五經博士
《易》《講疏》
卞華幼孤好學
年十四,補國子生,通《周易》
孔子袪,少孤貧好學耕耘樵採常懷自隨,投閒則誦讀
勤苦自勵,遂通經術,續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
文學傳》鍾嶸齊永明中國子生《周易》
處士傳》:何引,點之弟也。
既長好學
師事沛國劉瓛,受《易》,注《周易》十卷
阮孝緒,年十三,遍通五經
時有善筮者張有道謂孝緒曰:見子隱跡而心難明,非考之龜蓍無以驗也。
布卦,既搆五爻,曰:此將為《咸》應感之法,非嘉遁之兆。
孝緒曰:安知後爻不為上九
果成《遁卦》
有道歎曰:此謂肥遁無不利。
象實應德心跡并也。
孝緒曰:雖獲《遁卦》,而上九爻不發,升遐之道,便當高謝
高隱傳》
庾詵字彥寶新野人也。
聰警篤學,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棋算機巧,並一時之絕。
所撰《易林》二十卷,行于世。
陳書·周弘正傳》弘正國子博士
時於城西士林館弘正居以講授聽者傾朝野焉。
弘正梁武帝《周易》疑義五十條,又請釋《乾》《坤》二繫曰:臣聞《易》立象盡意,繫辭以盡言然後聖人之情,幾可見矣。
自非含微體極,盡化窮神豈能通志成務探賾致遠。
宣尼比之桎梏絕韋編於漆字,軒轅之所聽瑩,遺元珠於赤水
伏惟陛下一日萬幾,匪勞神瞬息凝心妙本,常自得天真聖智無以隱其幾深,明神無以淪其不測
至若爻畫之苞於六經文辭之窮於兩繫名儒劇談歷載鴻生抵掌終年,莫試游其藩,未嘗一見其涘。
自制旨降談,裁成《易》道,析至微秋毫,渙曾冰於幽谷
臣親承音旨職司宣授後進不無傳業
《乾》《坤》之蘊未剖,《繫》表之妙莫詮,使子經深致,尚多所惑。
不涯庸淺輕率短陋謹與受業諸生清河張譏三百一十二人,於《乾》《坤》二繫《象》《爻》未啟,伏願聽覽之閒,曲垂提訓,得使微臣鑽仰,成其篤習後昆好事專門有奉
自惟多幸,懽沐道於堯年肄業終身,不知老之將至
天尊不聞,而冒陳請冰谷寘懷,罔識攸厝。
詔答曰:設《卦》觀象,事遠文高,作《繫》表言,辭深理奧,東魯絕編之思,西伯幽憂之作,事逾三古,人更七聖,自商瞿稟承子庸傳授篇簡湮沒歲月遼遠
田生菑川之譽,梁丘琅邪之學,代郡范生,山陽王氏,人藏荊山之寶,各盡元言之趣,說或去取,意詳略
搢紳之學,咸稽疑,隨答所問,已具別解
知與張譏三百一十二人須釋《乾》《坤》文言二繫萬幾小暇,試當討論
王通傳》:弟勱字公濟
美風儀,博涉書史
梁世為國《周易》生,射策舉高第,除祕書郎
王質傳》慷慨涉獵書史
梁世以武帝封甲口亭侯,補國子《周易》生,射策高第
起家祕書郎
馬樞傳》字要理扶風人也。
祖靈慶,竟陵王錄事參軍
數歲而父母俱喪,為其姑所養
及長,博極經史,尤善《周易》
梁邵陵王綸為南徐州刺史素聞其名,引為學士
綸時自講大品經》,令《周易》同日發題道俗聽者二千人
王欲極觀優劣,乃謂眾曰:與馬學士論義,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于是數家學者各起問端依次剖判,開其宗旨然後枝分流別轉變無窮,論者拱𪐝聽受而已
綸甚嘉之
蕭乾傳》九歲,召補國子《周易》生。
十五,舉明經
徐陵傳》孝克第三弟也。
少為《周易》生,有口辯,能談元理
儒林傳》全緩,幼受《易》博士褚仲都篤志研翫,得其精微
梁太清初,歷王國侍郎奉朝請,俄轉國子助教,兼司義郎,專講《易》
太建中,累遷始興王府諮議參軍
《周易》時人言元者咸推之。
張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
僧寶梁散騎侍郎太子洗馬
父仲悅,廬陵王府錄事參軍尚書祠部郎中
聰俊有思理。
篤好元言,受學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為先輩推服
梁大同中,召補國子正言生。
梁武帝嘗於文德殿《乾》《坤》文言陳郡袁憲等預焉,敕令論議,諸儒莫敢先出,整容而進,諮審循環辭令溫雅
梁武帝甚異之,賜裙襦絹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
天嘉中,遷國子助教
是時周弘正國學,發《周易》題,弘正四弟弘直亦在講席
弘正論議弘正乃屈,弘直危坐厲聲,助其申理
正色謂弘直曰:今日義集,辯正名理,雖知兄弟急難四公不得有助。
弘直曰:僕助君師何為不可
舉座以為笑樂
弘正嘗謂人曰:吾每登座,見張譏在席,使人凜然
性恬靜,不求榮利,常慕閒逸,所居營山池,植花果,講《周易》教授焉。
吳郡陸元朗、朱孟博一乘沙門法才、法雲寺沙門慧休至真道士姚綏,皆傳其業。
所撰《周易義》三十卷
《魏書·任城王雲傳》長子澄,字道鎮
高祖外示南討,意在謀遷,齋於明堂左個,詔太常卿王諶,親令龜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高祖曰:此湯武革命順天應人之卦也。
群臣莫敢言
澄進曰:《易》言革者更也
將欲應天順人,革君臣之命,湯武得之為吉。
陛下帝有天下重光累葉
今曰卜征乃可伐叛不得革命
此非君人之卦未可全為吉也。
高祖厲聲曰:《象》大人虎變,何言不吉也。
澄曰:陛下龍興既久,豈可方同虎變
高祖勃然作色曰:社稷社稷任城而欲沮眾也。
澄曰:社稷誠知陛下社稷,然臣是社稷臣子豫參顧問,敢盡愚衷。
高祖銳意必行,惡澄此對。
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亦復何傷
車駕還宮,便召澄。
未及昇階,遙謂曰:向者《革卦》,今更欲論之。
明堂之忿,懼眾人,阻我大計,故厲色文武耳,想解朕意也。
鄧淵傳》字彥海安定人也。
貞素言行可復,博覽經書長於《易》筮。
太祖中原,擢為著作郎
封懿傳》:軌子偉伯,字君良
博學有才思。
討論《禮》《傳》《詩》《易》疑事數十條,儒者咸稱之。
公元465年
崔浩傳》字伯淵
少好文學博覽經史。
元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賜爵武城子,常授太宗經書
太宗好陰術數,聞《易》洪範五行,善之,因命吉凶參觀天文考定疑惑
綜覈天人之際,舉其綱紀,諸所處決,多有應驗
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
世祖蒐於河西,詔行在所軍事
《五寅元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周易》
謹以奏呈
張湛傳》字子然
弱冠知名涼土,好學屬文
司徒崔浩識而禮之。
《易》,敘曰:國家西平河右敦煌張湛金城宗欽武威段承根三人儒者,並有儁才見稱西州
每與余論《易》,余以左氏傳》卦解之,遂相勸為注。
故因退朝之餘暇,而為之解焉。
見稱如此
闞駰傳》字元陰敦煌人也。
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群言,經目則誦,時人謂之宿讀
王朗易傳學者藉以通經
劉昺傳》字延明敦煌人也。
隱居酒泉不應州郡之命,弟子受業五百餘人,注《周易》,行於世。
蒙遜平酒泉
陸沉觀於西苑,躬往禮焉,號元處先生
世祖涼州士民東遷夙聞其名,拜樂平王從事中郎
游明根傳》明根子肇字伯始高祖賜名焉
幼為中書學生,博通經史。
中書令光祿大夫
耽好經傳手不釋書
《周易》
《易集解,傳於世。
李平傳》字曇定頓丘人也,彭城王嶷之長子
少有大度
及長,涉獵群書,好《易》,頗有文才
太和初,拜通直散騎侍郎高祖禮之甚重。
公元397年
儒林傳》梁祚北地泥陽人。
父劭,皇始二年歸國,拜吏部郎,出為濟陽太守
,居趙郡
篤志好學,歷治諸經,尤善鄭氏《易》,常以教授
儒者風。
張吾貴字吳子中山人
年十八,本郡舉為太學博士
吾貴先未多學,乃從牛天祐《易》
祐粗為開發,而吾貴覽讀一遍,便即別構戶牖
世人競歸之。
孫惠蔚字叔炳武邑遂人也,小字陁羅
年十五,粗通《詩》《書》《孝經》論語;十八,師董道季講《易》
周流儒肆有名冀方
董徵字文發頓丘衛國人也。
好古學尚雅素
年十七,師清河監伯陽,受《周易》,後于博陵劉獻之遍受諸經。
太尉司馬,俄加輔國將軍
未幾,除安州刺史
述職路次過家置酒高會大享邑老,乃言曰:腰龜返國,昔人稱榮;仗節還家云胡不樂。
因誡二三子弟曰:此之富貴,匪自天降,乃勤學所致耳。
時人榮之
盧景裕字仲孺小字白頭
聰敏專經為學
拒馬河,將一老婢作食,妻子自隨從。
避地大寧山,不營世事,居無所業,唯在注解
《周易》等書,齊文襄王入相,於第開講招延時儁,令景裕解所注《易》
景裕理義精微吐發閑雅
時有問難,或相詆訶大聲厲色,言至不遜,而景裕神彩儼然風調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
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景裕雖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於世。
公元535年
李業興上黨長子人也。
天平二年,為侍讀
四年,使蕭衍
問:《乾卦》初稱潛龍二稱見龍
至五飛龍
初可名為虎。
意小乖。
業興對:學識膚淺不足仰酬。
又問曰:太極是有無。
業興對:所傳太極是有,素不元學,何敢輒酬。
良吏傳》裴佗字元化
容貌魁偉隤然器望
少治《周易》,舉其宗致
秀才,以高第中書博士
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字洪略高祖從父弟也。
初,岳家洛邑高祖奉使,必止於舍。
岳母山氏,嘗夜起,見高祖室中有光,密往視,乃無燈,即移高祖別室,如前所見。
怪其神異,詣卜者筮之,遇《乾》大有占之曰:吉,《易》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飛龍九五大人之卦貴不可言
山氏歸報高祖
高祖起兵信都,山氏聞之,大喜,謂曰:赤光之瑞,今當驗矣,汝可間行從之。
遂往信都
高祖見之,大悅
公元532年
魏蘭根傳》蘭根鉅鹿下曲陽人也。
身長八尺,儀兒奇偉,汎覽群書,誦《周易》機警有識悟。
太昌初,除儀同三司,尋加開府
杜弼傳》字輔元,中山曲陽人也。
聰敏,家貧無書,年十二,寄郡學受業講授之際,師每奇之,歷膠州刺史
儒雅寬恕
耽好元理,老而愈篤。
又注《易上下繫》,名《新注義苑》,行於世。
崔暹傳》子達拏年十三,儒者權會教其說《周易》兩字,乃集朝貴名流,令達昇高開講
趙郡仲讓陽屈之,喜,擢奏為司徒中郎
鄴下為之語曰:講義兩行中郎
此皆之短也。
徐之才傳》之才丹陽人也。
幼而儁發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酬應如響。
咸共嘆曰:此神童也。
楊愔傳》字遵業小名秦王
兒童時,口若不能言,而風度深敏出入門閭未嘗戲弄
六歲史書,十一受《易》,歷封開封王
自居大位,門絕私交前後賞賜積累巨萬散之九族,架篋之中,惟有數千卷
儒林傳》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
年二十三,便自潛居撰定《周易義例
用心精苦,曾三冬畜枕,每至睡時,假寐而已
廢帝之在東宮顯祖經入授,甚見優禮
卒。
太尉少卿
還葬太子致祭奠之禮,并使王人將送儒者榮之
權會,字正理河間鄭人也。
少受《鄭易》探賾索隱,妙盡幽微
每為人占筮小大必中。
但用爻辭、彖象以辯吉凶《易》占之屬,都不經口。
貧生無僕隸,初任助教之日,恆乘驢上下。
且其職事處多,每須經歷,及其退食,非晚不歸
夜出城東門,鐘漏已盡,唯獨乘驢。
忽有二人一人牽頭一人隨後有似相助,其回動輕漂,有異生人
漸漸失路不由本道
會心甚怪之,遂誦易經上篇
一卷不盡前後二人忽然離散
不覺墮驢,因爾迷悶至明始覺。
方知墮驢之處,乃是郭外,纔去家數里。
《易》一部,行於世。
文苑傳》顏之推字介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
曾撰《觀我生賦》文致清遠
《周書·斛斯徵傳》:徵,字士亮河南洛陽人
椿太傅尚書令
徵幼聰穎五歲《周易》識者異之。
及長,博涉群書,歷大將軍大宗伯
陸騰傳》字顯聖代人也。
父旭,性雅澹,好《老》《易》緯候之學,撰五星要訣《兩儀真圖》,頗得其指要
太和中徵拜中書博士
呂思禮傳》思禮東平壽張人也。
溫潤不雜交遊
年十四,受學徐遵明
長於論難
諸生為之語曰:講《書》《易》,其鋒難敵。
十九,舉秀才對策高第
儒林傳》樂遜字遵賢河東猗氏人也。
弱冠,為郡主簿
魏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乃就學《易》
《隋書·于仲文傳》仲文字次武
父寔,周大左輔燕國公
仲文聰敏
博士李祥《周易》
略通大義
及長,倜儻大志氣調英拔當時號為名公子
郎茂傳》字蔚之
敏慧七歲《騷》《雅》,日千餘言。
十五師事國子博士河間權會,受《易》元象刑名之學,至忘寢食
家人成病,恆節其燈燭
及長,稱為學者
儒林傳》何妥字棲鳳西城人也。
國子祭酒
《周易講疏》十三卷,行於世。
房暉遠字崇儒恆山真定人也。
世傳儒學
暉遠幼有志行,治《周易》兼善圖緯,以教授為務。
遠方負笈從者,動以千計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也。
牛弘奏請購求天下遺逸之書,遂偽造書百餘卷,題為連山易》魯史記》等,錄上送官,取賞而去。
有人訟之,經赦免死,坐除名歸於家,以教授為務。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
為其兄顒所責怒於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
遂讀左傳《禮》《易》《詩》《書》,乃歎曰:書無不讀者
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門學士。
高祖國子博士
公元604年
諸葛穎字漢建康人也。
武平齊,杜門不出者十餘年。
《周易》圖緯,頗得其要。
煬帝即位,遷著作郎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
聰敏七歲好學,善《周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藝術傳》庾季才字叔奕新野人也。
穎悟,十二通《周易》,好占元象
靈臺祕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
楊伯醜馮翊武鄉人也。
好讀《易》,隱於華山
國子祭酒何妥嘗詣之論《易》,聞之言,倏然而笑曰:何用鄭元王弼之言乎。
久之,微有辯答所說辭義,皆異先儒之旨,而思理元妙,故論者以為天然獨得非常所及也。
臨孝恭京兆人
天文算術高祖親遇之。
每言災祥之事,未嘗不中,著孔子馬頭易卜書》一卷行世
劉祐滎陽人
開皇初,為大都督
其所占候,合如符契高祖甚親之。
歸正易》十卷,行於世。
外戚傳》蕭巋字仁遠
俊辨有才學。
《周易義記》,行于世。
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餘慶,生而孤,為從鞠愛羇丱書史
晉州,州舉童子,房元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
長與何彥先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
義方常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
因改今名。
陸希聲傳》希聲博學屬文,通《易》論著甚多
昭宗聞其名,召為給事中
公元824年
韋顗傳》字周仁敬宗立,授御史中丞,贈禮部尚書
所著《易縕解》推演終始,有深誼。
公元1153年
韓滉傳》字太沖
貞元元年,加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善治《易》,著通例天文事序議》一篇
劉子元傳》子元名知幾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
嘗議《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汪,請存王弼學。
宰相宋璟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
博士司馬貞阿意,共黜其言,請二家兼行,惟子易傳請罷
詔可
崔植傳》博通經史,於《易》尤邃。
鄭覃同時補闕,皆賢宰相後
高郢傳》子定,通王氏《易》,為圖合八出上圓下方,合則重,轉則演,七轉六十四卦六甲八節備焉。
仕至京兆府參軍
公元484年
李訓傳》字子垂,始名仲言
太和八年十月,遷《周易》博士,兼翰林侍講學士
進講,帝疏《易》五義示群臣,有能異意者賞,欲天下知以師臣
明年,以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金紫服,仍詔三日一至翰林,以終《易》義。
隱逸傳》王績奴僕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鴈蒔藥自供
《周易》老子莊子床頭,他書罕讀也。
欲見兄弟,輒渡河還家
北山東皋著書東皋子
孫思邈,通百家說。
嘗曰:仁者靜,地之象,故欲方。
智者動,天之象,故欲圓。
《易》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象也。
王希夷,喜讀《周易》餌松柏葉雜花,年七十餘,筋力柔強
刺史盧齊卿謁問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言足矣
衛大經開元初畢構刺史,使縣令慎言就謁,辭不見
大經邃于《易》,人謂之《易》聖。
豫筮死日,繫墓自為誌,如言終。
武攸緒則天皇后惟良子也。
恬淡寡欲,好《易》
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委去
張志和字子同
十六擢明經
大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陸羽字鴻漸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
長,而自筮,得《蹇》《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儒學傳》孔穎達字仲達
八歲就學誦記千餘言。
及長,明王《易》
貞觀初,帝新即位穎達數以忠言進。
帝問:孔子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
對曰:此聖人教人謙耳。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易》稱蒙以養正明夷蒞眾
若據尊極之位,衒聰耀明,恃才以肆,則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帝稱善。
尹知章
少雖學,未甚通解,忽夢人持巨鑿破其心,內若劑焉,驚寤志思開徹,遂遍明六經
《易》縣解
康子元越州會稽人
開元初,詔中書令張說舉能《易》《老》《莊》者,集賢直學士侯行果子元平陽敬會真藉以聞,並賜衣幣,得侍讀
行果者,上谷人,歷國子司業,侍皇太子讀。
卒,贈慶王傅
始,行果會真長樂朝隱同進講。
朝隱推索《老》《莊》祕義會真亦善老子,每啟篇,先薰盥方讀。
帝曰:我欲更求《易》者,然無賢行果云。
朝隱太子右諭德會真太學博士
啖助趙州人後徙關中
淹該經術
門人趙匡陸質其高弟也。
字伯循河東人,歷洋州刺史稱為趙夫子者。
大曆時,助、春秋施士丐《詩》仲子陵、袁彝、韋彤、韋茝以《禮》蔡廣成《易》強蒙論語,皆自名其學。
文藝傳》王勃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太極子勉思之。
寤而作易發揮》數篇,至《晉卦》,會病止。
崔元翰父良佐明經甲科治易著忘象渾天等數十篇
《舊唐書·代宗本紀:帝幼而好學,尤專《禮》《易》元宗鍾愛之。
呂才傳》才子方毅七歲能誦《周易》
太宗聞其幼敏,召見,甚奇之。
李適傳》嘗夢與人大衍數,寤而曰:吾壽盡此乎。
敕其子曰:霸陵原,西視京師,吾樂之
可營墓,樹千松焉。
及未病時,衣冠往寢,石榻上置所譔九經要句》素琴於前。
士貴其達。
李泌傳》,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
《路隨傳》:隨父少好學,通五經尤嗜《易》,諷其章句,究其深旨
儒學傳》陸德明吳人
受學周弘正善言元理
貞觀初,拜國子博士
易經二十卷,行於世。
《唐國史補》鄭陽武常言欲為《易》比。
以三百八十四爻,各比以人事
魚朝恩國子監《易》盡言鼎卦以挫元王
是日百官皆在,縉不堪其辱,載獨怡然
朝恩退,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劉迅六說:以探聖人之旨,唯說易不成,行于代者,五篇而已
識者伏其精峻。
北夢瑣言司空圖侍郎有出之才為時妒忌,罹於非橫
平生著文有百家,又著易之心要三卷
倉卒之辰,皆焚於賊火
時人無所聞也,惜哉。
張道古深于彖象,著書,號《易題》數卷,行於世。
公元642年
玉海貞觀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陸德明經典音義,美其弘益學者,賜其家布帛百匹
〈注〉《易》《古文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孝經》論語老子莊子爾雅等音,合為三十卷三帙
又云:陸德明經典釋文三十卷《易疏》二十卷
太宗後閱經典釋文,甚嘉之,賜其家帛二百段。
墨莊漫錄世傳呂公得道之士。
唐僖宗時進士能作詩,傳者僅百首
往往賣墨世間
毘陵士人姓邵忘其名,善談《易》,眾請講於佛舍
小畜,有墨者青巾布衣褰幃直入。
邵惡之,掩卷而問曰:何來。
曰:賣墨耳。
適聞講《易》,至小畜,其說非是
驚遽揖之坐。
墨者脫履置案上,取墨一丸,曰:此墨價十千。
一坐皆笑。
墨者納履,取硯滌之,試墨,置日影中,貯墨而出,曰:抵暮,復來,當知十千,非貴也。
邵且笑且駭。
少頃,視硯墨之所濡,徹底黃金,與日影相耀。
惋恨不已
呂公也。
啟蒙翼傳》回紇將朝京師,筮,遇乾之同人
卜者曰:此行當見一大人
後果郭子儀而還
文宗學士內庭討論經義
李訓《周易》微義,頗葉於上意
時方盛夏,遂命取冰玉腰帶辟暑犀如意以賜
謝之。
上曰: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
五代史·南唐世家周惟簡饒州鄱陽人
隱居好學《易》義。
煜召為國子博士集賢侍講
胡一桂《集筮》五代唐明宗時行肇司馬路晏夜適廁,有盜伏焉。
心動,取燭照之,盜即告晏:請勿驚,某稟命有自,察公正直,不敢剚劍。
匣劍而去。
由是晝夜驚懼,以備不虞
召董賀筮,遇夬二爻用事
曰: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象徵辭,大有害公之心。
然難已過,但守其中正,請釋憂心
晏亦終無患。
五代時槁城鎮將段晦,曾夜泊郵亭
有馬斷鞅而逸,數日不知所適
使使詣筮者,董賀筮之,遇睽據初九用事應有失亡之事。
毋乃馬乎。
勿逐自復,必有縶而送之者
回家,未曾入舍,果有邊鄙惡子牽送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