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
 第二十二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
  
  虞翻       胡綜
  張溫       韋曜
  薛綜       薛瑩
  朱育       徵崇
  沈友       任弈
  張純       謝承
  范慎
文學典第二十二卷
文學名家列傳
虞翻
《吳志本傳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太守王朗命為功曹
孫策會稽時遭父喪,衰絰府門欲就之,乃脫衰入見,勸
不能用。
拒戰敗績亡走浮海。
追隨營護,到東部候官候官長閉城不受,往說之,然後見納。
曰:卿有老母可以還矣。
既歸,復命功曹,待以交友之禮,身詣第。
馳騁游獵諫曰:明府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
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長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
曰:君言是也
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
翻出富春長。
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曰:恐鄰縣山民有姦變,遠委城郭必致不虞
因留制服行喪
諸縣皆效之,咸以安寧
州舉茂才,漢召為侍御史曹公司空辟,皆不就
少府孔融書,并示以所著《易注》
答書曰:聞延陵理樂,睹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之美者,非徒會稽竹箭也。
觀象雲物,察應寒溫,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
會稽東部都尉張紘又與書曰:虞仲翔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彫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以為騎都尉
數犯諫爭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陽涇縣
呂蒙圖取關羽稱疾建業,以兼知醫術,請以自隨,亦欲因此得釋也。
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未據郡城作樂沙上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
即從之。
城中有伏計,賴不行
關羽既敗,權使筮之,得《兌》《坎》上,《節》五爻變之《臨》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
果如言。
曰: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魏將于禁所獲,繫在城中至釋之,請與相見
他日乘馬出,引併行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
欲抗鞭擊呵止之。
樓船會群臣飲,聞樂流涕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
悵然不平
既為吳王歡宴之末,自起行酒,伏地陽醉不持去,起坐
於是大怒手劍欲擊之,侍坐者莫遑遽,惟大司農劉基起抱諫曰:大王三爵之後手殺善士,雖有罪天下孰知之。
大王以能容賢畜眾,故海內望風,今一朝棄之,可乎。
曰: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於虞翻何有哉。
曰:孟德輕害士人天下非之。
大王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
由是得免。
因敕左右:自今酒後言殺,皆不得殺。
嘗乘船行,與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自避,先驅曰:避將軍船。
厲聲曰:失忠與信,何以事君。
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
闔戶不應而遽避之。
乘車行,又經芳營門,吏閉門,車不得過
復怒曰: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
芳聞之,有慚色
疏直,數有酒失。
權與張昭論及神仙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也。
積怒非一,遂徙交州
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數百人
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初,山陰丁覽太末徐陵,或在縣吏之中,或眾所未識,一見之,便與友善,終成顯名
在南十餘年,年七十卒。
歸葬舊墓,妻子得還。
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永安初,從選曹郎散騎中常侍,後為監軍使者,討扶嚴,病卒。
汜弟忠,宜都太守;聳,越騎校尉,累遷廷尉湘東河間太守;昺,廷尉尚書濟陰太守
《吳書》曰:少好學,有高氣
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過追與書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鍼,過而不存不亦宜乎
客得書奇之,由是
稱。
王朗王方平訊,言南行欲投交州
諫乃止。
策討山越,斬其渠帥,悉令左右分行逐賊,獨騎相得山中問:左右安在。
策曰:悉行逐賊。
曰:危事也。
令策下馬:此草深,卒有驚急,馬不及縈策,但牽之,執弓矢以步。
用矛,請在前行。
平地,勸策乘馬
策曰:卿無馬奈何
答曰: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討以來吏卒無及者,明府試躍馬能疏步隨之。
行一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鳴之,部曲識聲,小大皆出,遂從周旋平定三郡
曹公辟,曰:盜跖欲以餘財污良家邪。
遂拒
不受。
權與魏和,欲遣禁還歸北,復諫曰:禁敗數萬眾,身為降虜,又不能死。
比習軍政,得禁必不如所規。
還之雖無所損,猶為放盜,不如斬以令三軍,示為人臣有二心者。
不聽
群臣送禁,謂禁曰:卿勿謂吳無人吾謀適不用耳。
禁雖為所惡,然猶盛歎魏文帝常為虛坐
雖在徙棄,心不忘國,常憂五谿宜討,以東海絕,聽人使來屬,尚不足取,今去入財以求馬,既非國利,又恐無獲。
欲諫不敢作表以示呂岱不報,為愛憎所白,復徙蒼梧猛陵
別傳曰:朗使見豫章太守華歆,圖起義兵。
未至豫章,聞孫策會稽乃還。
會遭父喪,以臣使有節不敢過家星行追朗至候官
朗遣還,然後奔喪
而傳云孫策之來,衰絰府門,勸朗避,則為大異。
權即尊號上書曰:陛下明聖之德,體舜、禹之孝,歷運當期順天濟物
奉承策命,臣獨抃舞
罪棄兩絕拜賀無階仰瞻宸極且喜且悲。
臣伏自刻省,命輕雀鼠,性輶毫釐,罪惡莫大不容于誅,昊天罔極全宥覆載,退當念戮,頻受生活,復偷視息
臣年耳順思咎憂憤形容枯悴髮白齒落,雖未能死,自悼終沒
不見宮闕百官之富,不睹皇輿金軒之飾,仰觀巍巍眾民之謠,傍聽鐘鼓侃然之樂,永隕海隅棄骸絕域不勝悲慕逸豫大度,悅以忘罪。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
高祖父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平輿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
先考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
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祕說,於經疏闊
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枹鼓之間,講論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立注。
又臣郡吏夢臣道士相遇放髮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
道士《易》道在天,三爻足矣
豈臣受命應當知經
所覽諸家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
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
聖人南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陰陽麟鳳之道矣。
謹正書副上,惟不罪戾
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
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
孝靈之際,潁川荀諝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
孔子《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美大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
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諝。
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適道豈不其然
若乃北海鄭元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小差,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
又奏鄭元尚書違失事因:臣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後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
伏見故徵士北海鄭元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玉執瑁,古月似同,從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王疾困憑几洮沬為濯,以為澣衣成事,洮字虛更作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卯字讀當為,古、卯同字,而以為昧;分北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
若此之類,誠可怪也。
玉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謂之酒杯天子沬面,謂之澣衣古篆卯字,反以為昧。
甚違不知蓋闕之義。
於此數事,誤莫大焉,宜命學官定此三事
馬融訓注以為同者大同天下,今金就銅字詁訓天子副璽,雖皆不得,猶愈於
然此不定,臣沒之後,而奮乎百世,雖世有知者,懷謙莫或奏正
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
行乎學校,傳乎將來,臣竊恥之。
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弔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典籍自慰,依《易》設象,以占吉凶。
又以宋氏解元頗有謬錯更為立法,井著明揚《釋宋》以理其滯。
江表傳》曰:策書曰: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勿謂孫策郡吏相待也。
黃祖旋軍欲過取豫章,特請翻語曰:華子魚自有名字,然非吾敵也。
加聞其戰具甚少,若不開門讓城,金鼓一震,不得無所傷害
卿便在前具宣孤意。
奉命辭行徑到郡,請被褠葛巾與敵相見,謂曰:君自料名聲在海內,孰與鄙郡故王府君
曰:不及也。
曰:豫章資糧多少
器仗精否。
士民勇果孰與鄙郡。
又曰:不如也。
曰: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劉揚州君所親見,南定鄙郡,亦君所聞也。
今欲守孤城自料資糧,已知不足不早為計,悔無及也。
大軍已次椒丘,僕便還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與君辭矣。
既去,旦出城,遣吏迎
既定豫章引軍還吳,饗賜將士,計功行賞,謂曰:孤昔再至壽春,見馬日磾,及與中州士大夫會,語我東方人多才耳,但恨學問不博,語議之間,有所不及耳。
孤意猶謂未耳。
博學洽聞,故前欲令卿一詣許,交見朝士,以折中妄語兒。
卿不願行,便使子綱;恐子綱不能兒輩舌也。
曰:明府家寶,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則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
笑曰:然。
因曰:孤有征討事,未得還府,卿復以功曹為吾蕭何,守會稽耳。
後三日,便遣還郡。
後權遣將士至遼東,於海中遭風,多所沒失,權悔之,乃令曰:昔趙𥳑子稱諸君唯唯不如周舍諤諤
虞翻亮直善於盡言,國之周舍也。
前使在此,此役不成
下問交州尚存者,給其人船,發遣還都;若以亡者,送喪還本郡,使兒子仕宦
已終。
吳歷曰:竊聞明府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東垂常懷瞻仰
答曰:孤不如會稽
復問:不審豫章精兵何如會稽
對曰:大不如也。
曰:明府不如會稽謙光之譚耳;精兵不如會稽,實如尊教。
因述孫策才略殊異用兵之奇,乃答云當去,此說為勝也。
翻出遣使
二說不同
胡綜
公元229年
《吳志本傳胡綜字偉則汝南固始人也。
少孤,母將避難江東
孫策會稽太守年十四,為門下循行,留吳與孫權讀書
薨,討虜將軍,以為金曹從事,從討黃祖,拜鄂長。
車騎將軍,都,召還,為書部,是儀徐詳典軍密事
劉備白帝見兵少,使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兩部左部右部督。
吳將晉宗叛歸,魏以宗為蘄春太守,去江數百里,數為寇害
權使賀齊輕行掩襲生虜得宗,加建武中郎將
魏拜吳王,封皆為亭侯
黃武八年夏黃龍舉口於是稱尊號,因瑞改元
又作黃龍大牙常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命作賦曰: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弧垂象,實惟兵精。
聖人觀法,是效是營,始作器械,爰求厥成。
黃、農創代,拓定皇基上順天心,下息民災。
高辛誅共,舜征有苗,啟有甘師,湯有鳴條
周之牧野,漢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緒。
明明大吳,實天生德,神武是經,惟皇之極。
自在昔,黃、虞是,越歷五代繼世在下
應期受命發跡南土,將恢大繇,革我區夏
乃律天時,制為神軍,取象太一五將三門;疾則如電,遲則如雲進止有度,約而不煩
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實曰太常桀然特立六軍所望
仙人在上鑒觀四方,神實使之,為國休祥
軍欲轉向黃龍先移,金鼓不鳴,寂然變施,闇謨若神,可謂祕奇
在昔周室赤烏銜書,今也大吳黃龍吐符。
合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
蜀聞踐阼遣使重申前好盟文文義甚美,語在傳》
下都建業並為侍中進封鄉侯,兼左、右領軍。
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將軍吳質頗見猜疑乃偽為質降文三條:其一曰天綱弛絕四海分崩群生憔悴士人播越兵寇所加,邑無居民風塵煙火往往而處,自三代以來大亂之極,未有今時者也。
志薄,處時無方,繫於土壤不能翻飛,遂為曹氏執事戎役遠處河朔天衢隔絕,雖望風慕義思託大命,媿無因緣,得展其志。
往來者,竊聽風化,伏知陛下德乾坤,同明日月,神武之姿,受之自然敷演皇極流化萬里,自江以南,戶受覆燾
英雄俊傑上達之士,莫不心歌腹詠,樂在歸附者也。
今年六月末,奉聞吉日龍興踐阼,恢弘大繇,整理天綱,將使遺民,睹見定主。
武王伐殷,殷民倒戈高祖誅項四面楚歌
方之今日未足以喻。
不勝昊天至願謹遣所親同郡黃定恭行奉表,及託降叛間關求達,其欲所陳,載列于左。
其二曰:昔伊尹入商,陳平委楚歸漢,書功竹帛遺名後世世主不謂背誕者,以為知天命也。
臣昔為曹氏所見交接外託君臣,內如骨肉恩義綢繆,有合無離,遂受偏方之任,總河北之軍。
當此之時,志望高大,永曹氏同死俱生,惟恐功之不,事之不成耳。
及曹氏之亡,後嗣繼立幼沖統政,讒言
同儕者以勢相害,異趣得間其言,而臣受性簡略,素不下人,視彼數子,意實迫之,此亦臣之過也。
遂為邪議所見搆會,招致猜疑,誣臣欲叛。
識真保明其心,世亂讒勝,餘嫌猶在,常懼一旦橫受無辜憂心孔疚,如履冰炭。
樂毅燕昭王立功,惠王即位,疑奪其任,遂去燕之趙,休烈不虧
彼豈欲二三其德,蓋畏功名,而懼禍之將及也。
昔遣魏郡周光賈販為名,託叛南詣,宣達密計
時以倉卒,未敢便有章奏,使口傳而已
以為天下大歸可見天意所在,非吳復誰。
此方之民,思為臣妾,延頸舉踵惟恐兵來之遲耳。
若使聖恩少加信納,當以河北承望王師款心赤實天日是鑒。
經年,不聞咳唾未審此意竟得達不。
瞻望長歎日月以幾,魯望高子,何足以喻。
又臣今日見待稍薄,蒼蠅之聲,綿綿不絕,必受此禍,遲速事耳。
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必以臣貫穿仁義之道,不行若此之事,謂所傳,多虛少實,或謂此中有他消息,不知臣搆讒見疑,恐受大害也。
且臣若有罪之日,自當奔赴鼎鑊束身待罪,此蓋人臣宜也
今日無罪橫見譖毀,將有商鞅白起之禍。
尋惟事勢,去亦宜也
死而弗義,不去何為
樂毅之出,吳起之走,君子傷其不遇未有之者也。
陛下推古況今,不疑怪于臣也。
又念人臣獲罪,當如伍員奉己自效不當徼幸事為利。
然今古,厥勢不同南北悠遠江湖隔絕,自不舉事何得濟免。
是以志士之節,而思立功之義也。
且臣又以曹氏之嗣,非天命所在,政弱刑亂,柄奪於臣,諸將專威於外,各自為政莫或同心士卒衰耗帑藏空虛綱紀毀廢上下並昏,想前後數得降叛具聞此問。
兼弱攻昧,宜應天時,此實陛下進取是以區區敢獻其計。
今若內兵淮、泗,據有下邳揚二州聞聲響應臣從河北席卷而南,形勢一連根牙永固
關西之兵繫於所衛,徐二州不敢,許、洛餘兵眾不滿萬,誰能來東陛下爭者。
此誠千載一會之期,可不深思熟計乎。
及臣所在,既自多馬,加諸羌、胡常以三四月中美草時,驅馬來出,隱度今者,可得三千餘匹。
陛下出軍,當投此時,多將騎士來就馬耳
此皆先定所一二知。
兩軍不能虛實,今此間實羸,易可克定陛下舉動者必多。
洪業,使普天一統下令非常之功,此乃天也。
若不見納,此亦天也。
陛下思之,不復多陳。
其三曰:昔許子遠舍袁就曹,規畫計較,納受,遂破袁軍,以定曹氏。
向使曹氏不信子遠懷疑猶豫,不決於心,則今天下袁氏有也。
陛下思之。
間聞界上將閻浮、趙楫欲歸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
今臣款款,遠授其命,若復懷疑不時舉動,令臣孤絕,受此厚禍,即恐天下雄夫烈士欲立功者,不敢託命陛下矣。
陛下思之。
皇天后土
實聞其言。
此文既流行,而已入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隱蕃歸上書曰:臣聞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
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
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達
於邑三歎,曷惟其已。
詣闕拜章,乞蒙引見
即召入。
蕃謝答問,及陳時務,甚有辭觀。
侍坐何如對曰: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
又問可堪何官,對曰:未可治民且試都輦
蕃盛論刑獄,用為廷尉監
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蕃王佐之才,親善怨歎其屈。
後蕃謀叛,事覺伏誅見責
禁止歷時乃解。
偏將軍,兼左執法,領辭訟
東之事,輔吳將軍張昭以諫言辭切至大怒,其和協彼此,使之無隙,有力焉。
嗜酒酒後歡呼極意,或推引杯觴搏擊左右
愛其才,弗之責也。
凡自統事,諸文誥策命鄰國書符,略皆之所造也。
以內多事特立科,長吏遭喪,皆不得去,而數有犯者。
患之,使朝臣下議。
以為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後必絕。
遂用言,由是奔喪乃斷。
赤烏六年卒,子沖嗣。
平和文幹天紀中中書令
徐詳者字子明吳郡烏程人也,先死。
張溫
《吳志本傳張溫字惠恕吳郡人也。
父允,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為孫權曹掾,卒。
少修節操容貌奇偉
聞之,以問公卿曰:當今與誰為比
大司農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
太常顧雍曰:未詳為人也。
當今無輩
曰:如是張允不死也。
徵到延見文辭占對,觀者傾竦改容加禮
罷出張昭執其手曰:老夫託意,君宜明之。
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甚見信重
年三十二,以輔義中郎將使蜀。
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山越都除,便欲大搆於蜀。
行人之義,受命不受辭也。
對曰:臣入無腹心之規,出無專對之用,懼無張老延譽之功,又無子產陳事之效。
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詣闕拜章曰:昔高宗以諒闇昌殷祚再興成王幼沖周德太平,功冒溥天,聲貫罔極
陛下聰明之姿,等契往古,總百揆良佐參列精之炳耀遐邇望風莫不欣賴
吳國勤任旅力,清澄江滸,願與有道平一宇內委心協規有如河水軍事興煩,使役乏少是以鄙倍之羞,使下通致情好
陛下敦崇禮義未便恥忽。
臣自入遠境,及即近郊,頻蒙勞來恩詔輒加,以榮自懼,悚怛若驚。
謹奉所齎函書一封
蜀甚貴其才。
還,頃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業未究。
既陰銜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豔事起,遂因此發舉
豔字子休,亦吳郡人也,引致之,以為曹郎,至尚書
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
彈射百僚覈選三署率皆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志節汙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
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
競言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憎愛不由公理
皆坐自殺
溫宿同意,數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
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張溫虛己待之既至顯授有過舊臣何圖凶醜專挾異心
暨豔父兄,附于惡逆寡人無忌,故進而任之,欲觀何如
其中間,形態果見。
與之結連死生進退,皆所為頭角,更相表裡,共為腹背,非溫之黨,即就疵瑕,為之生論。
前任董督三郡指撝吏客及殘餘兵,時恐有事,欲令速歸,故授棨戟,獎以威柄
乃便到豫章,表討宿惡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繞帳、帳下解煩兵五千人付之。
後聞曹丕自出淮、泗,故豫敕有急便出,而悉內諸將,布於深山,被命不至
自退,不然已往豈可深計
殷禮者,本占候召,而先後乞將到蜀,扇揚異國,為之譚論
又禮之還,當親本職,而令守尚書曹郎如此署置,在而已
溫語賈原:當薦卿御史
語蔣康:當用卿代賈原。
專衒賈國恩,為己形勢
揆其姦心無所不為
不忍暴於市朝,今斥還本郡,以給廝吏。
嗚呼也,免罪為幸。
將軍駱統表理曰:伏惟殿下天生,神啟聖心,招髦秀四方,置俊乂宮朝
多士既受普篤之恩,張溫又蒙最隆之施。
自招罪譴孤負榮遇,念其如此,誠可悲疚
然臣周旋之間,為國觀聽深知其狀,故密陳其理。
實心無他情,事無逆跡,但年紀尚少鎮重尚淺,而戴赫烈之寵,體卓偉之才,亢臧否之譚,效褒貶之議。
於是務勢者妬其寵,爭名者嫉其才,元默者非其譚,瑕釁者毀其議,此臣下所當詳辯,明朝所當究察也。
賈誼至忠之臣也,漢文大明之君也,然而絳、灌一言賈誼遠退。
何者
之者,譖之者巧也。
然而誤聞於天下,失彰於後世,故孔子曰為君難,為臣不易也。
雖智非從橫,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文章之采論議之辯,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之者也。
故論溫才可惜,言罪則可恕。
若忍威烈以赦盛德,宥賢才敦大業,固明朝休光四方麗觀也。
國家之於暨豔,不內之忌族,猶等之平民是故先見用於朱治,次見舉於眾人中見任於明朝,亦見交於也。
君臣之義,義之最重,朋友之交,交之最輕者也。
國家不嫌於為最重之義,是以亦不嫌與為最輕之交也。
時世寵之於上,竊親之於下也。
宿惡之民,放逸山險,則為勁寇,將置平土,則為健兵,故溫念在欲取宿惡,以除勁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銳也。
但自錯落,功不副言。
然計其送兵,以比許晏,數之多少不減之,用之彊羸,不下之,至於遲速不後之,故得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遺力也。
溫之到蜀,共殷禮,雖臣無境外之交,亦有可原也。
境外之交,謂無君命而私相從,非國事陰相聞者也,若以命行,既修君好,因敘己情,亦使臣之道也。
孔子使鄰國,則有私覿之季子諸夏,亦有燕譚之義也。
古人有言,欲知其君,觀其所使,見其下之明明,知其上之赫赫
,能使彼嘆之,誠所以我臣之多良,明使之得其人,顯國美異境,揚君命於他邦。
是以趙文子之盟於宋也,稱隋會於屈建楚王孫圉之使於晉也,左史趙鞅
亦向他國之,而嘆本邦之臣,經傳美之光國,而不譏之以外交也。
王靖內不憂時,外不趨事彈之不私,推之不假於是遂為大怨,此其盡節明驗也。
兵眾之勢,幹任之用,皆勝於賈原、蔣康,不容私以安于豈敢賣恩以協原、康耶。
又原在職不勤當事不堪數對以醜色,彈以急聲若其誠欲賣恩作亂,則亦不必貪原也。
凡此數者,校之于事既不合,參之于眾亦不驗
竊念人君雖有聖哲之姿,非常之智,然以一人之身,御兆民之眾,從增宮之內,瞰四國之外,照群下之情,求萬機之理,猶未易周也,固當聽察群下之言,以廣聰明之烈。
今者人非殷勤,臣是契闊,辭則俱巧,意則俱至,各自言欲為國,誰其言欲為私,倉卒之間,猶難即別。
然以殿下聰叡,察講論曲直,若潛神留思,纖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哉。
親臣,臣非愛者也。
昔之君子,皆抑私忿,以增君明
獨行之於前,臣恥廢之於後,故遂發宿懷於今日,納愚言聖德,實盡心明朝,非有念於身也。
終不納。
後六年,溫病卒。
二弟祗、白,亦有才名,與俱廢。
會稽典錄》曰:餘姚虞俊歎曰:張惠恕才多智少,華而不實,怨之所聚,有覆家之禍,吾見其兆矣。
諸葛亮,意未之信,及溫放黜乃嘆俊之先見
亮初敗,未知其故,思之數日,曰:吾已得之矣,其人於清濁太明,善惡太分。
松之以為莊周云名公器也,不可以多取,張溫之廢,豈其取名之多乎。
多之為弊,古賢既知之矣。
是以遠見之士,退藏於密不使名浮於不以華傷其實,既不能被褐韞寶,挫廉逃使才一世,聲蓋人上沖用之道,庸可暫替。
反之能無敗乎。
既疾名盛,而駱統方驟言其美,至云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之者也。
何異燎之方盛,又撝膏以熾之哉。
文士傳》曰:姊妹三人皆有節行為溫事,已嫁者皆見錄奪。
其中妺先適顧承,官以許嫁氏,成婚有日,遂飲藥而死。
吳朝嘉嘆鄉人圖畫,為之贊頌云。
韋曜
公元252年
《吳志本傳韋曜字弘嗣吳郡雲陽人也。
少好學,能屬文,從丞相掾,除西安,還為尚書郎,遷太子中庶子
時蔡穎亦在東宮,性好博弈太子以為無益,命論之。
其辭曰:蓋聞君子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故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齒之流邁而懼名稱之不立也,故勉精厲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若甯越之勤,董生之篤,漸漬德義之淵,棲遲道藝之域。
且以西伯之聖,姬公之才,猶有日昃待旦之勞,故能興隆周道垂名億載,況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歷觀古今立功名之士,皆有累積殊異之跡,勞身苦體,契闊勤思平居不墮其業,窮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耕牧,而黃霸受道於囹圄,終有榮顯之福,以成不朽之名。
山甫勤於夙夜,而吳漢不離公門豈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務經術好翫博奕,廢事棄業,忘寢與食,窮日盡明,繼以脂燭
當其臨局交爭雌雄未決專精銳意,心勞體倦,人事曠而不修賓旅闕而不接,雖有太牢之饌,《韶》《夏》之樂,不暇存也。
至或賭及衣物,徙棋易行,廉恥之意弛,而忿戾之色發,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務不過方罫之間,勝敵無封爵之賞,獲地無兼土之實。
技非六藝,用非經國立身不階其術,徵選不由其道。
求之於戰陣,則非孫、吳之倫也;考之於道藝,則非孔氏之門也;以變詐為務,則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殺為名,則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廢業,終無補益
何異設木而擊之,置石而投之哉。
君子居室勤身以致養,其在朝竭命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博奕之足耽
夫然,故孝友行立貞純之名彰也。
方今大吳受命海內未平聖朝乾乾,務在得人,勇略士則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則處龍鳳之署,百行兼苞文武並騖博選良才旌簡髦俊,設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嘉會百世良遇也。
當世之士,宜勉思至道,愛功惜力,以佐明時,使名書史籍,勳在盟府,乃君子上務當今之先急也。
一木之枰孰與方國之封
枯棋三百孰與萬人之將。
袞龍之服,金石之樂,足以棋局而貿博奕矣。
假令世士移博奕之力而用之於詩書是有顏、閔之志也;用之於智計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於資貨是有猗頓之富也;用之於射御是有將帥之備也。
如此功名立而鄙賤遠矣。
廢後,為黃門侍郎
孫亮即位諸葛恪輔政,表太史令,撰《吳書》,華覈、薛瑩等皆與參同。
孫休踐阼,為中書郎博士祭酒
劉向故事校定眾書
又欲延侍講,而左將軍張布近習寵幸事行多玷,憚侍講儒士,又性精确,懼以古今警戒意,固爭不可。
深恨布,語在傳》
竟止不入。
孫皓即位封高陵亭侯,遷中書僕射,職省,為侍中,常領左國史。
所在承指言瑞應。
皓以問答曰:此人家筐篋中物耳。
又皓欲為父和作紀,執以和不登帝位,宜名為傳。
如是者非一,漸見責怒
憂懼自陳衰老,求去侍、史二官,乞欲成所造書,以後業別有所付,終不聽。
時有疾病醫藥監護,持之愈急。
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
素飲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當酒至於寵衰,更見偪彊,輒以為罪。
又於酒後使侍臣難折公卿
嘲弄侵克發摘私短以為歡。
時有愆過,或誤犯諱,輒見收縛至於誅戮
以為外相毀傷,內長尤恨,使不濟濟,非佳事也,故但示難問經義言論而已
以為不承詔命,意不盡忠,遂積前後嫌忿,收付獄,是歲鳳凰二年也。
獄吏上辭曰:囚荷恩見哀無與為比,曾無芒氂有以上報,孤辱恩寵,自陷極罪
念當灰滅,長棄黃泉愚情慺慺,竊有所懷,貪令上聞。
囚昔見世有古歷注,其所紀載紀多虛無,在書籍亦復錯謬
尋按傳記考合異同采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紀,起自庖犧至於秦、漢,凡為三卷,當起黃武以來,別作一卷,事尚未成。
又見劉熙所作《釋名》,信多佳者,然物眾多難得詳究,故時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
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誤
因自忘至微,又作官職訓》辯釋名》一卷,欲表上之。
新寫始畢,會以無狀幽囚待命泯沒之日,恨不上聞,謹以先死列狀,乞上言祕府,於外料取,呈內以聞。
追懼淺蔽不合天聽,抱怖雀息,乞垂哀省。
以此求免,而更怪其書之垢,故又以詰
對曰:囚撰此書,實欲表上,懼有誤謬數數省讀不覺點污
被問寒戰形氣吶吃
謹追辭叩頭五百下,兩手自搏
而華覈連上疏曰:運值千載,特蒙哀識,以其儒學,得與史官貂蟬內侍,承合天問,聖朝仁篤慎終追遠迎神之際,垂涕
愚惑不達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繫史官,使聖趣不敘,至行不彰,實愚蔽當死之罪。
然臣慺慺,見自少勤學,雖老不倦探綜墳典溫故知新,及意所經識古今行事外吏中少者。
李陵漢將,軍敗不還而降匈奴司馬遷不加疾惡,為遊說漢武帝良史之才,欲使畢成所撰,忍不加誅,書卒成立,垂之無窮。
在吳,亦漢之史遷也。
見前符瑞彰著,神指天應,繼出累見,一統之期,庶不復久。
平之後,當觀時設制,三王不相因禮五帝不相沿樂,質文殊塗損益異體,宜得依準古義,有所改立。
漢氏承秦,則有叔孫通一代之儀,曜之才學亦漢通之次也。
《吳書》雖已有頭角,敘贊未述。
班固漢書文辭典雅,後劉珍劉毅等作《漢記》,遠不及敘傳尤劣。
《吳書》當垂千載編次諸史,後之士論善惡非得良才者,實不可使闕不朽之書。
如臣頑蔽,誠非其人。
年已七十,餘數無幾,乞赦其一等之罪,為終身徒,使成書業,永足傳示,垂之百世
通進表,叩頭百下
不許,遂誅,徙其家零陵
子隆,亦有文學也。
薛綜
公元231年
《吳志本傳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從劉熙學。
士燮既附孫權,召五官中郎合浦交趾太守
時交土始開,刺史呂岱率師討伐與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
事畢還都,守謁者僕射
西使張奉前列尚書闞澤姓名以嘲不能答。
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
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
曰:不當復列君吳邪。
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於是坐喜笑,而無以對。
樞機敏捷,皆此類也。
呂岱交州召出,懼繼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於蒼梧
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則四國內屬也,有自來矣。
趙佗番禺懷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
漢武帝呂嘉,開九郡,設交趾刺史鎮監之。
山川長遠習俗不齊言語同異重譯乃通,民如禽獸長幼無別椎結徒跣貫頭左衽長吏之設,雖有若無。
自斯以來,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
及後錫光交趾任延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為設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學校,導之經義
由此已降,四百餘年,頗有似類。
自臣昔客始至之時,珠崖州縣嫁娶,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交趾糜泠、九真都龐二縣,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體不以為羞。
由此言之,可謂蟲豸,有靦面目耳。
然而土廣人眾阻險毒害,易以為亂,難使從治
縣官羈縻,示令威服,田戶租賦裁取供辦,貴致遠珍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瑇瑁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奇物,充備寶玩不必仰其賦入,以益中國也。
然在九甸之外,長吏之選,類不精覈
寬,多自放恣,故數反違法
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髮,髡取為髲。
及臣所見南海黃蓋日南太守下車供設不豐,撾殺主簿,仍見驅逐
九真太守儋萌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請大吏酒酣作樂功曹番歆起舞屬京,京不肯起,歆猶迫彊,萌忿杖歆,亡於郡內。
歆弟苗帥眾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
交趾太守士燮遣兵致討,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會稽朱符,多以鄉人虞褒、劉彥之徒分作長吏侵虐百姓,彊賦於民,黃魚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賊並出,攻州突郡。
符走入海,流離喪亡
次得南陽張津,與荊州劉表為隙,兵弱敵彊,歲歲興軍,諸將厭患去留自在
小檢攝,威武不足,為所陵侮,遂至殺沒。
後得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又遣長沙吳巨為蒼梧太守
武夫輕悍不為恭所服。
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騭
是時故將夷廖、錢博徒尚多,以次鉏治綱紀適定,會仍召出。
呂岱既至,有士民之變。
越軍南征平討之日,改置長吏章明王綱威加萬里大小承風
由此言之,綏邊撫裔,實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禍福尤甚
今日交州雖名粗定,尚有高涼宿賊;其南海蒼梧鬱林珠官四郡界未綏,依作寇盜,專為亡叛逋逃之藪。
不復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檢攝八郡方略智計,能稍稍以漸能治高涼者,假其威寵,借之形勢,責其成效庶幾補復
如但中人,近守常法,無奇數異術者,則群惡日滋,久遠成害。
故國安危在於所任,不可不察也。
竊懼朝廷忽輕其選,故敢竭愚情,以廣聖思
黃龍三年建昌侯慮鎮軍大將軍,屯半州,以長史,外掌眾事,內授書籍
卒,入守賊曹尚書,遷尚書僕射
公孫淵降而復叛,盛怒,欲自親征。
上疏諫曰:夫王者萬國元首天下之所繫命也。
是以居則重門擊柝以戒不虞,行則清道案節養威嚴。
所以萬安之福,鎮四海之心。
孔子疾時託乘桴浮海之語,季由斯喜,拒以無所取材
漢元帝欲御樓船薛廣德刎頸以血染車。
何則
水火之險至危,非王所宜涉也。
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萬乘之尊乎。
遼東戎貊小國,無城池之固、備禦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
然其方土寒埆穀稼不殖,民習鞍馬轉徙無常,卒聞大軍之至,自度不敵鳥驚獸駭長驅奔竄一人匹馬不可得見,雖獲空城,守之無益,此不可一也。
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難,海行無常風波難免倏忽之間,人船異勢
雖有堯、舜之德,智無所施,賁、育之勇,力不得設,此不可二也。
加以鬱霧冥其上,鹹水蒸其下,善生流腫,轉相洿染,凡行海者,稀無斯患,此不可三也。
夫生神聖,顯以符瑞,當乘平喪亂,康此民物祥日集,海內垂定,逆虜凶虐滅亡在近。
中國一平遼東自斃,但當拱手以待耳。
今乃違必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重計,又開闢以來未嘗有,斯誠群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者也。
陛下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橋之安、遠履冰之險,則臣子賴祉,天下幸甚
時群臣多諫不行
正月乙未祝祖不得用常文,承詔,卒造文義,信辭粲爛
曰:復為兩頭,使滿三也。
復再祝,辭令皆新,眾咸稱善。
赤烏三年,徙選曹尚書
五年,為太子少傅領選如故
六年春,卒。
凡所著詩賦難論數萬言,名曰私載,又定五宗圖述》二京解》,皆傳於世。
子珝,官至威南將軍,征交趾還,道病死。
《吳書》曰:後紫綬囊,陳讓紫色非所宜服曰:太子年少涉道日淺,君當博之以文,約之以禮,茅土之封,非君而誰。
是時名儒師傅之位,仍兼選舉甚為優重
薛瑩
公元258年
《吳志·薛綜傳》薛綜子瑩字道言,初為祕府中書郎孫休即位,為散騎中常侍
數年,以病去官
孫皓初,為左執法,遷選曹尚書,及立太子,又領少傅
建衡三年追歎父綜遺文,且命繼作
獻詩曰:惟臣之先,昔仕於漢。
奕世綿綿,頗涉臺觀
暨臣父遭時之難。
卯金失御邦家毀亂。
適茲樂土,庶存孑遺
天啟其心,東南是歸。
厥初流隸,困於蠻垂
大皇開基恩德遠施。
特蒙招命,拯擢泥汙
釋放巾褐受職剖符
作守合浦在海之隅。
遷入京輦,遂升機樞
枯瘁更榮,絕統復紀。
自微而顯,非願之始。
亦惟寵遇,心存足止
重值文皇建號東宮
乃作少傅光華益隆。
明明聖嗣,至德謙崇
禮遇兼加,惟渥惟豐。
哀哀先臣,念竭其忠。
洪恩未報,委世以終。
嗟臣蔑賤,惟昆及弟。
幸生幸育,託遺體
過庭既訓,頑蔽難啟。
堂構弗克,志存耦耕
豈悟聖朝仁澤流盈。
追錄先臣,愍其無成
是濟是拔,被以殊榮
珝沗千里受命南征
旌旗備物金革揚聲
及臣斯陋,實闇實微。
既顯前軌人物之機。
傅東宮繼世輝。
不逮先,是沗是違。
乾德博好,文雅是貴。
追悼亡臣,冀存遺類
如何愚嗣,曾無髣髴
瞻彼舊寵,顧此頑虛
孰能忍媿,臣實與居。
夙夜反側克心自論。
父子兄弟累世蒙恩
死惟結草,生誓殺身
雖則灰隕,無報萬分
是歲,何定建議鑿聖谿以通江淮萬人往,遂以多盤石施功,罷還,出為武昌左部督。
後定被誅,追聖谿事,下獄,徙廣州
右國史華上疏曰:臣聞五帝三王皆立史官敘錄功美,垂之無窮。
漢時司馬遷班固,咸命世大才,所撰精妙,與六經俱傳。
大吳受命建國南土
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部中項峻始撰《吳書》
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紀錄
至少帝時,更差韋曜、周薛瑩梁廣及臣五人訪求往事,所共撰立,備有本末
先亡,負恩蹈罪出為將,復以過徙,其書遂委滯迄今未撰奏。
臣愚淺才劣,適可記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襲孚、峻之跡,懼墜大皇帝元功,損當世盛美
涉學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冠首
今者見吏,雖多經學記述如瑩者少,是以慺慺為國惜之。
實欲使卒垂成之功,編於前史之未。
奏上之後,退填溝壑無所復恨。
遂召還,為左國史。
頃之,選曹尚書同郡繆褘以執意不移,為群小所疾,左遷衡陽太守
既拜,又追以職事詰責拜表陳謝
因過詣,復為人所白,云褘不懼罪,多將賓客會聚許。
乃收褘下獄,徙桂陽廣州
未至,召還,復職
時法政多謬,舉措煩苛每上便宜,陳緩刑簡役,以濟育百姓,事或施行
光祿勳
天紀四年,晉軍征奉書司馬伷王渾王濬請降,其文,所造也。
既至洛陽,特先見敘,為散騎常侍答問處當,皆有條理
太康三年卒。
著書八篇,名曰《新議》
朱育
公元前222年
《吳志·虞翻傳註·會稽典錄》曰:孫亮時,有山陰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達,依體像類造作異字千名以上
郡門書佐
太守濮陽興正旦宴見掾吏言次,問:太守昔聞朱潁川問士於鄭召公,韓吳郡問士於劉聖博,王景興問士於虞仲翔,嘗見鄭、劉二答,而未睹仲翔對也,欽聞國賢,思睹盛美有日矣,書佐寧識之乎。
對曰:往過習之。
初平末年王府君淵妙之材,超遷臨郡,思賢嘉善,樂采名俊,問功曹虞翻曰:聞玉出崑山珠生南海遠方異域,各生珍寶
且曾聞士人歎美貴邦舊多英俊,徒以遠於京畿含香未越耳,功曹雅好博古,寧識其人邪。
對曰:夫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東漸巨海西通五湖南暢無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實為州鎮,昔禹會群臣,因以命之。
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饒,海嶽精液善生俊異是以忠臣係踵孝子連閭,下及賢女,靡不育焉。
王府君笑曰:地勢然矣,士女之名可悉聞乎。
對曰:不敢及遠,略言其近者耳。
往者孝子句章董黯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獸歸懷,怨親之辱,白日報讎海內聞名昭然光著。
大中大夫山陰陳囂,漁則化盜,居則讓鄰,感侵退藩,遂成義里攝養車嫗,行足厲俗,自揚子雲上書薦之,粲然傳世
太尉山陰鄭公,清質直不畏彊禦
魯相山陰鍾離意,稟殊特之姿,孝家忠朝,宰縣相國所在遺惠,故取養有君子之謨,魯國丹書之信。
陳宮、費齊皆上契天心功德治狀,記在漢籍
有道山陰趙曄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淵懿學究道源著書垂藻,駱驛百篇,釋經傳之宿疑,解當世之槃結,或上窮陰陽奧祕下據人情之歸極。
交趾刺史上虞綦毋俊拔濟一郡讓爵之封
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義
主簿句章梁宏功曹餘姚駟勳主簿句章鄭雲,皆敦終始之義,引罪免居。
門下督盜賊餘姚伍隆,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黃他,身當白刃,濟君於難。
揚州從事句章王修委身授命垂聲來世
河內太守上虞魏少英,遭世屯蹇,忘家憂國,列在八俊,為世英彥。
尚書烏傷楊喬桓帝妻以公主辭疾不納。
近故太尉上虞朱公天姿聰亮欽明神武,策無失謨,征無遺慮,是以天下義兵,思以為首。
上虞女子曹娥,父溺江流投水而死,立石碑紀,炳然著顯。
王府君曰:是既然矣,潁川有巢、許之逸軌,吳有泰伯三讓,貴郡雖士人紛紜於此足矣
對曰:故先言其近者耳,若乃上世之事,及抗節之士,亦有其人。
越王翳讓位,逃於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斯非泰伯之儔邪。
且夫泰伯外來之君,非其地人也。
以外來言之,則大禹亦巡於此而葬之矣。
鄞大里黃公潔己暴秦之世,高祖即阼不能一致惠帝恭讓,出則濟難
徵士餘姚嚴遵王莽數聘,抗節不行光武中興然後俯就矯手不拜陵雲日。
皆著於傳籍較然彰明,豈如巢、許,流俗遺譚,不見經傳者哉。
王府君笑曰:善哉話言也。
賢矣,非君不著。
太守之前聞也。
濮陽府君曰:御史,既聞其人,亞斯已下,書佐寧識之乎。
曰:瞻仰景行敢不識之。
近者太守上虞陳業,潔身清行懷霜雪,貞亮之信,同操柳下,遭漢中微,委官棄祿遁跡黟歙,以求其高邈妙蹤,天下所聞,故桓文遺之尺牘之書,比竟三高
聰明大略忠直蹇諤,則侍御史餘姚虞翻偏將軍烏傷駱統
懿純德,則太子少傅山陰闞澤,學通行茂,作帝師儒。
雄姿武毅立功當世,則後將軍賀齊,勳成績著。
其探極祕術,言合神明,則太史令上虞吳範
文章之事,立言粲盛,則御史中丞句章任爽,鄱陽太守章安虞翔,各馳文檄滎。
處士鄧盧敘,弟犯公憲自殺乞代。
吳寧斯敦山陰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
其女則楊柳朱,永寧瞿素,或一守節喪身不顧,或遭寇劫賊,死不虧行。
近世之事,尚在耳目
府君曰:皆海內之英也。
吾聞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吳越地會稽郡,治吳。
漢封諸侯王,以何年復為郡,而分治於此
對曰:劉賈荊王英布所殺,又以劉濞吳王
景帝四年反誅,乃復為郡,治於吳。
元鼎五年,除東越,因以其地為治,并屬於此,而立東部都尉後徙章安
陽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復徙句章
永建四年劉府君上書浙江之北,以為吳郡會稽還治山陰
永建四年歲在己巳以至今年,積百二十九歲。
府君稱善。
是歲,吳之太平三年,歲在丁丑
仕朝常在臺閣,為東觀令,遙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推刺占射文藝多通
徵崇
《吳志·程秉傳》太子太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篤學立行云。
吳錄曰:崇,字子和,治《易》春秋左氏傳》兼善內術
本姓李遭亂更姓,遂隱會稽躬耕以求其志。
好尚從學,所教不過數人輒止,欲令其業必有成也。
交結丞相步騭等,咸親焉。
嚴畯薦崇行足以厲俗,學足以為師。
初見太子登,以疾賜不拜
東宮官僚皆從諮詢
太子數訪以異聞
年七十而卒。
沈友
誠齋雜記沈友字子正吳郡人
弱冠博學,多所貫綜,善屬文
兼好武事,注孫子兵法
又辯於口,每所至眾人默然,莫與為對,咸言其筆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過絕於人。
吳大帝禮聘之,既至,論王道之略,當時之務,大帝斂容敬焉。
任弈
臨海縣志》:吳虞翔仕鄱陽太守博學詞章工於文檄句章任弈官御史中丞古文常著任子十卷山陰朱育稱翔與弈立言燦盛曄若春榮〈按吳志傳註弈作爽〉
張純
公元250年
蘇州府志》張純字元基海昏敦子。
有清才。
與同張儼朱異俱童少,時往驃騎將軍朱據
三子才名,欲試之,曰:今三賢屈顧,老鄙相聞,渴甚矣。
為吾各賦一物然後乃坐。
騕褭以迅驟為功,鷹隼輕疾為妙,何必積思
乃隨目立成大悅
賦席云:席以冬設,簟為夏施揖遜而坐,君子攸宜。
賦犬云: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帛
賦弩云:南岳之榦,鍾山之銅,應機命中射隼高墉
厲操行,學博才秀容止可觀
郎中,為廣德,有績,擢太子輔義都尉
赤烏十三年,廢太子和。
諫而死。
謝承
《吳志·妃嬪傳》:吳主權謝夫人會稽山陰人也。
五官郎中,稍遷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後漢書百餘卷
會稽典錄》曰:字偉平博學洽聞,嘗所知見,終身不忘,子崇揚威將軍崇弟吳郡太守,並知名
范慎
公元274年
揚州府志》范慎字孝敬廣陵人,性純直。
著論二十篇
名曰《矯非》
後為侍中出補武昌左都督治軍嚴整
孫皓詔曰:勳德俱茂,朕所敬憑,宜登上公,以副眾望
鳳凰三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