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一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
 第一百四十一卷目錄
 制誥部彙
  周禮春官 秋官
  劉熙釋名〈釋書契
  蔡邕獨斷制書
  唐書百官志〉
  唐會要黃白麻〉
  李肇林志白麻官告
  宋史〈職官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官誥之制〉
  徐度卻埽編〈制誥用四六〉
  金史章宗本紀
  明會典誥敕 誥敕式樣
  蔣德璟春明夢餘錄〈正誥敕文字體〉
大清會典
 制誥總論
  王應麟辭學指南〈制 誥〉
  吳訥文章辨體〈制誥
  徐師曾文體明辯〈制 誥〉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一卷
制誥部彙
周禮春官
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
訂義黃氏曰:古者大誥,命發於廟,臨之以鬼神畢命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以成周之眾命。
畢公保東郊,命之於廟。
洛誥王在新邑,烝祭歲王命作冊
祝冊,唯告周公
其後誥之於廟,史逸作冊,寶祝冊史官祝官歟。
秋官
士師五戒先後刑罰,毋使罪麗於民。
二曰:誥,用之于會同
訂義鄭鍔曰:諸侯畢會王將有為,則作為文誥之辭,以誥之使知其所以然也。
大誥作於洛邑四方和會之時是也
劉熙·釋名》《釋書契
上敕下曰告,告覺也,使覺悟知己,意也。
蔡邕·獨斷制書
制書帝者,制度之命也。
其文曰:制詔三公赦令、贖令之是也
史太守劾奏,申下土遷書,文亦如之。
其徵為九卿,若遷京師近官則言,官具言姓,名其免
得罪無姓
凡制書有印,使符下,遠近璽封尚書
令印重封,唯赦令、贖令召三公
朝堂受制書,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唐書百官志》
中書省,凡王言之制有七:二曰制書大賞罰、赦宥慮囚、大除授則用之;三曰慰勞制書褒勉贊勞則用之。
尚書省,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天子用之。
《唐會要黃白麻》
中書黃白二麻,為綸命重輕之辨。
李肇·翰林志白麻官告
赦書德音立,后建儲行,大誅討。
拜免三公宰相命將制。
書並白麻紙雙日起草隻日宣。
鄭絪奏故、事惟封、王命相,用白麻
唐初將相官告,用銷金牋及金鳳紙
書之餘,皆魚牋花牋
公元813年
元和八年八月壬寅吏部官告,紙軸之,色物
宰相使相告,用色背綾金花紙節度使,用白背綾金花紙命婦,金花羅紙;吐蕃贊普別錄,用黃花五色綾紙吐蕃宰相下書,用五色紙;南詔清平官書,用黃麻紙。
《宋史》職官志》
中書省,凡命令之禮有七:曰制書處分軍國大事,頒赦宥德音,命尚書左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節度使,凡告廷除授,則用之。
誥命,應文武遷改職秩、內外命婦除授封敘贈典應合命詞,則用之。
承制畫旨以授門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
其所得旨為底大事奏稟得旨為畫黃,小事擬進得旨者為錄黃
凡事因革損益,而非法式所裁者,論定而上之。
諸司傳宣特旨,承報審覆,然後行下
吏部官告院主管官一員,以京朝官充。
舊制提舉一人,以知制誥充;判院一人,以帶職京朝充。
公元1082年
掌吏、兵、勳、封官告,以給妃嬪王公文武品官、內外命婦封贈者,各以本司告身印印之。
文臣吏部武臣兵部王公命婦司封,加勳用司勳
官制行,四選皆用吏部印,惟蕃官則用兵部印記
綾紙幅數、褾軸名色,皆視其品之高下,應奏鈔畫聞者給之。
令史十五人
元豐五年官制所重定《制受敕授奏授告身式》,從之。
紹聖元年吏部言:元豐法,凡入品者給告身,無品者給黃麻
元祐中以內差遣職事官本等內改易或再任者,並給黃牒,乃與無品人等。
詔:今後帥臣監司待制以上知州,並給告,餘依舊
三年,詔:職事官監察御史以上因事罷,並給告。
元符元年吏部言:元祐法,小使臣降宣劄,乞自承信郎而上依舊給告。
宣和元年,詔:官告院立條,凡製告身法物應用綾錦,私輒放效織造貿販服用者,立賞訐告
大抵官告之制,自乾德四年,詔定告身綾紙褾軸,其制闕略
咸平景德中兩加潤澤,至皇祐始備。
神宗即位,循用皇祐舊格,逮元豐改制名號雖異,品秩則同,故亦未遑別定。
徽宗大觀初,乃著為新格,凡褾帶網軸等飾,始加詳矣。
文武綾紙五種,分十二等。
色背銷金綾紙三等
一等一十八張,滴粉縷金花大犀軸,八荅暈錦褾韜,色帶。
三公三少侍中中書令用之。
一等一十七張,滴粉縷金花中犀軸天下錦褾犀軸,色帶。
左右僕射使相王用之
白背五色綾紙三等
二等一十七張,滴粉縷金花,翠毛獅子錦褾韜,玳瑁軸,色帶。
知樞密院兩省侍郎尚書左右丞同知簽書樞密院事嗣王郡王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太尉東宮三少雍州御史大夫宗室節度使率府副率之帶皇字者用之
一等一十七張,暈錦褾韜,玳瑁軸,色帶。
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六尚書金紫光祿銀青光祿光祿大夫,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節度承宣觀察,並用之
大綾四等
一等一十五張,暈錦褾,兩面花穗大牙軸,色帶。
宣奉正奉大夫翰林學士資政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閣學士,左、右散騎常侍御史中丞開封尹六曹侍郎樞密直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閣直學士正議通奉大夫諸衛上將軍太子賓客詹事,侯,用之
一等十二張,法錦褾,兩面花細牙軸,色帶。
給事中中書舍人通議大夫司成,左、右諫議大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閣待制大中大夫祕書殿中監,伯,用之
一等一十張,法錦褾,撥花常使大牙軸,色帶。
中大夫七寺卿京畿、三路轉運使發運使中奉中散大夫通侍大夫樞密都承旨祭酒太常宗正少卿祕書殿中少監,正侍、中侍大夫入內內侍省內侍省都知,諸州刺史,中亮、中衛大夫防禦團練使太子左、右庶子諸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典樂,子,用之
一等八張,盤毬錦褾大牙軸,色帶。
七寺少卿朝議奉直大夫,左、右司郎中司業開封少尹少府、將作、軍器監都水使者拱衛大夫太子詹事,左、右諭德左武右武大夫入內內侍省內侍省副都知樞密承旨副都承旨,諸房副承旨起居郎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員外郎六曹郎中朝請朝散朝奉大夫京畿、三路轉運副使,諸路轉運使副使,知上州提舉三路保中入內內侍省內侍省押班武功武翼大夫開封左、右司錄事,蕃官使臣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正言監察御史和安大夫翰林良醫,男,用之
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用九張,蕃官使臣用大錦褾背帶,此其小異者也。
綾紙二等
一等七張,中錦褾,中牙軸青帶
司員外郎朝請朝散朝奉郎少府、將作、軍器少監諸位將軍太子侍讀侍講,中亮、中衛左武右武郎中,知下州,諸路提點刑獄發運判官提點鑄錢承議郎武功武翼郎太子中允舍人,親王府翊善贊讀侍讀符寶郎太常中正祕書殿中丞,六尚奉御大理正著作郎通事舍人太子諸率府率直龍圖閣開封府諸曹事,大晟府樂令,直祕閣崇政殿說書和安郎翰林醫正用之
一等六張,中錦褾,中牙軸青帶
奉議郎七寺丞祕書郎太常博士著作佐郎國子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修武敦武郎通直郎內常侍轉運判官提舉學士
諸州通判御史臺檢法官主簿九寺主簿,親王記室閤門祗候樞密院逐房副承旨從義秉義郎太學武學博士,開封諸曹掾陵臺令,兩赤縣令,忠訓、忠翊郎節度防禦團練副使行軍司馬太醫正太史局令、正、丞、五官正翰林醫官辟廱博士太子諸率府副率用之
綾紙二等
一等五張黃花錦褾,角軸,青帶
校書郎正字宣教郎太常寺協律奉禮郎太祝郊社大官令,律學博士國子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主簿宣義郎保義成忠郎,大學正、錄,律學承事承奉承務承信、承、節郎,門下中書省錄事尚書省都事三省樞密院主事辟廱正、錄,用之
一等五張黃花錦褾次等角軸,青帶
幕職州縣官三省樞密院令吏、書出,流外官,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文學司士助教技術官,用之
宮掖外命婦羅紙七種,分十等遍地金龍五色羅紙二等
一等一十八張,韜帶,兩面銷金雲鳳褾,紅絲網子,金樣鈒花塗粉錔,滴粉縷金花鳳犀軸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用之
一等一十七張,韜帶,兩面銷金雲鳳褾,紅絲網子,金樣鈒花塗粉錔,滴粉縷金花鳳子中犀軸
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內宰用之
遍地銷金鳳子五色羅紙二等
一等一十五張,韜帶,銷金鳳子褾,紅絲網子,金塗銀粉錔,滴粉縷金雲鳳玳瑁軸
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副宰用之
一等一十二張,韜帶,銷金盤鳳褾,紅絲網子,金塗銀粉錔,滴粉金雲鳳玳瑁軸
婕妤才人貴人美人用之
銷金團窠五色羅紙二等
一等十張,八答暈錦褾韜,色帶,紫絲網子,銀粉錔,滴粉縷金葵花玳瑁軸。
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宮正內史宰相曾祖母、祖母、母、妻,親王妻,用之
一等八張,翠色獅子錦褾韜,色帶,紫絲網子,銀粉錔,滴粉鏤金梔子花玳瑁軸
郡主縣主國夫人內命婦郡夫人執政官祖母、母、妻,用之
銷金大花五色羅紙一等
七張,雲鴈錦褾韜,色帶,紫絲網子,銀粉錔,滴粉鏤金玳瑁軸
林御女采女二十四司典掌尚書省掌籍掌樂主管仙韶用之
金花五色羅紙一等
七張,法錦褾韜,色帶,紫絲網子,銀粉錔,鏤金玳瑁軸
郡夫人郡君宗室妻,朝奉大夫遙郡刺史以上母妻,升朝官母,諸班直都虞候指揮使、禁軍都虞候軍都虞候御前忠佐母,蕃官母妻,諸神廟夫人用之
五色素羅一等
七張,錦褾韜,色帶,紫絲網子,銀粉錔,大牙軸。
宗室女,升朝官妻,諸班直都虞候指揮使、禁軍都虞候軍都指揮使忠佐妻,用之
內外軍校封贈綾紙三種,分四等大綾二等
一等七張,法錦褾,大牙軸,青帶
遙郡刺史以上用之
一等七張,大錦褾,大牙軸,青帶
方指揮使御史忠佐馬步軍都副都軍頭馬步軍都軍頭、藩方馬步軍都指揮使用之
內帶遙郡者,法錦褾,色帶。
綾紙一等
五張,中錦褾,中牙軸青帶
都虞候以上諸班指揮使御前忠佐馬步軍副都軍頭,藩方馬步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用之
內加爵邑者,用大綾紙大牙軸,大錦褾。
綾紙一等
五張黃葩錦褾次等角軸,青帶
諸軍指揮使以下用之
如加至爵邑者,同上
凡封蠻夷酋長蕃長綾紙兩種,各一等五色銷金綾紙一等
一十八張,翠色獅子錦褾法錦韜,紫絲網子,銀粉錔,滴粉縷金牡丹花玳瑁軸,色帶。
南平占城真臘闍婆王用之
綾紙一等
七張,法錦褾,中牙軸青帶
藩蠻官承襲轉官用之
公元1127年
大觀併歸尚書省政和仍歸吏部
主管官
建炎元年,詔:文臣大中大夫武臣正任觀察使宗室南班官以上給告,以下並給敕。
三年,詔逐等依舊給告。
紹興二年,詔:四品以下官及職事官監察御史以上官告並用錦褾外,其餘官并封權用纈羅代充。
十四年,始盡用錦。
其後,又詔內外命婦郡夫人以上,乃得用網袋銷金,其餘則否。
至二十六年,詔內外文武臣僚告敕並依大觀格式製造
裁減吏額,共置二十九人
淳熙十三年又減五人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官誥之制》
公元1034年
官誥之制,后妃銷金雲龍羅紙,十七張,銷金褾袋寶裝軸,紅絲網,金粉錔。
公主銷金大鳳羅紙,十七張,銷金褾袋瑇瑁軸紅絲網,塗金銀粉錔。
皇后當降制誕誥,不裝誥身,而用冊,本朝諸后皆止用誥。
景祐元年立后始用冊,治平熙寧皆循之。
親王宰相使相五色金花綾紙十七張,暈錦褾袋犀軸,色帶,紫絲網,銀粉錔。
樞密使三師三公、前宰相、至僕射東宮三師嗣王郡王節度使白背五色金花綾紙十七張,暈錦褾袋犀軸,色帶。
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院同、知院簽、書院事、宣徽使僕射東宮三師御史大夫宗室率府副率以上白背五色綾紙十七張,暈錦褾袋牙軸,色帶。
尚書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東宮三少六統軍上將軍留後觀察使同上,惟用法錦褾
近者用翠毛獅子錦,以暈錦舊制也。
三司使翰林學士承旨、至直學士待制丞郎御史中丞大兩省賓客大卿監祭酒詹事庶子大將軍防團刺史橫行使、內諸司使軍職,遙郡樞密都、承旨、初除、駙馬都尉白綾大紙七張,法錦大牙軸,色帶。
三司副使少卿監司業起居郎至正言知雜、至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四赤令諭德少詹事家令率更令太子僕太常博士節度行軍司馬副使橫行副使諸司副使樞密副承旨軍職都指揮使忠佐馬軍步軍都軍頭以上,藩方馬步軍都指揮使,并不遙郡者,白綾大紙七張,大錦牙軸青帶
國子博士、至洗馬通事舍人王友,六尚奉御諸衛將軍承制崇班閤,門祗候五官,正諸州別駕樞密院諸房承旨如官至將軍以上用大綾紙大錦大牙軸。
兩使判官、防團副使率府、率副、率京、官館、職堂、後官、中書樞密院主事軍職都虞候忠佐馬軍步軍副都軍頭諸班指揮使,藩方馬步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內供奉官至內品白綾中紙五張,中錦褾牙軸青帶
祕書郎將作監主簿白綾小紙五張黃錦褾角軸,青帶
幕職州縣官靈臺郎保章正諸州長史司馬中書錄事主書守當官樞密院令史書令史諸軍指揮使內品待詔書藝白綾小紙五張,小錦褾木軸青帶
諸蕃蠻子大將軍司階司戈司候郎將以上,並白綾大紙,法錦大牙軸,色帶。
修儀婉容才人貴人美人銷金小鳳羅紙七張,銷金褾袋瑇瑁軸紅絲網,塗金銀粉錔。
司言司正尚衣尚食典寶常使,金花羅紙七張。
法錦褾袋內降夫人郡,君團窠羅紙七張。
暈銀褾袋宗室婦常使,金花羅紙七張。
法錦褾袋宗室女,素羅紙七張。
法錦褾袋國夫人銷金團窠五色羅紙七張。
暈錦褾袋郡夫人常使,金花羅紙七張。
法錦褾袋見任兩府母、妻,使團以上,至司言司正等,皆用瑇瑁紫絲網。
粉錔郡君縣太君遙郡刺史正郎以上妻,並銷金常使羅紙七張。
命婦,並素羅紙七張。
封贈父祖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綾紙法錦大牙軸,餘雖極品止,給大綾紙,法錦大牙軸。
徐度·卻埽編》制誥用四六》
國朝之制,凡降敕處分事,皆有詞。
其體與詔書相類知制誥行,皆用四六文字。
元豐官制行罷之。
金史章宗本紀
公元1189年
大定二十九年正月即位
閏五月癸未,朝於隆慶宮。
學士院,自今誥詞並用四六。
《明會典誥敕
公元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定照依品級制度如式製造
所用五色紵絲誥身誥,帶黃蠟花椒白麪紙劄等項,差人內府織染局衙門關支
誥敕式樣
誥敕五色紵絲,其前織文奉天誥命敕織用純白綾,其前織文奉天
敕命俱用升降龍文左右盤繞,後俱織某年月日造,帶俱用五色
蔣德璟·春明夢餘錄》《正誥敕文字體》
公元1628年
崇禎元年上諭近來誥敕文字繁,稱過情為非體,以後撰擬不由詞,臣繕寫不由中書者,俱與著實查駮。
大清會典封贈
誥敕文武官員五品以上者,應給
誥命六品以下者,應給
敕命順治初,俱由翰林院開列翰林官職名,送內閣
具題撰擬文字
公元1637年
十年准題自一品九品官。
誥敕限定句數,一品起,六句中入事實十四句結
句。
二品起,六句中十二句。
六句三品起,六句
十句六句
四五品起,四句八句四句
六七品起,四句六句四句
八九品起,二句四句二句
公元1671年
康熙十年題准一應
誥敕內閣侍讀學士侍讀,內酌派一二人專司
事,若有應給
誥敕官員,該衙門職銜開明送閣,令該管官,照式
發中書科繕寫,送閣用。
寶仍交該衙門給發,如有應,另撰擬文字者,仍令
翰林院撰擬
公元1685年
二十四年議准各按官職撰定文式頒給
制誥總論
王應麟·辭學指南《制》
公元1111年
唐虞至周,皆曰:命秦改命為制。
漢因之,下書有四,而制書次焉。
顏師古謂:為制度之命,唐王言有七。
其二曰:制書除授用之,學士初入院試制,書批答,共三篇,此試制之始也。
制用四六,以便宣讀皇朝知制誥召試中書而後除,不試號為異禮
所以試者,觀其敏也。
試制三篇宰相俟納卷始上馬
翌日進呈除目下至政和。
辛卯始,以制命題,制誥詔書,依例宰執進呈
凡命宰相三公三少節度使,則用制麻樞密使亦如之。
后妃東宮親王公主不以命題
《誥》
公元前117年
誥告也,其原起湯誥、周官大祝六辭
三曰誥,士師五戒
二曰誥,成王康叔唐叔,命以康誥唐誥。
漢元狩六年,立三子為王,初作誥
唐白居易翰林制詔中書制誥
內外命書之別,皇朝西掖除試誥,而命題亦曰制。
吳訥·文章辨體》制誥
按周官太祝六辭,二曰命,三曰誥。
考之於書,命者以之命官
畢命冏命是也
誥則以之播告四方,若大誥洛誥是也
漢承秦制,有曰:策書封拜諸侯王公
有曰:制書用載制度之文,若命官則各賜印綬,而無命書也,迨乎。
唐世王言之體,曰:制者,大賞罰、大除授
用之曰:發敕者,授六品以下官用之即所謂告身也。
宋承唐制,其曰:制者,以拜三公三省等職,辭必四六,以便宣讀於庭;誥則用散文,以其直告某官也。
西山云:制誥王言貴乎。
典雅溫潤,用字不可深僻造語不可尖新文武宗室各得其宜,斯為善矣。
徐師曾·文體明辨《制》
顏師古云:天子之言,一曰制,書謂為制度之命也。
蔡邕云其文曰制誥三公赦令、贖令之是也
史太守劾奏,申下土遷書文,亦如之。
其徵為九卿,若遷京師近官則言,官具言姓,名其免
得罪無姓,此漢之制也。
唐世大賞罰、赦宥慮囚,及大除授,則用制。
書其褒,嘉贊勞別,有慰勞制書
餘皆用敕,中書省掌之。
宋承唐制,用以拜三公三省等官,而罷免大臣亦用之。
其詞宣讀於庭,皆用儷語
故有敷告在庭、敷告在位敷告萬邦,誕揚休命、誕揚贊冊、誕揚丕號等語。
其餘庶職,則但用誥而已
是知以制命,官蓋唐宋之制也。
今採二代制詞以為式。
《誥》
字書云:誥者,告也。
告上曰告,發下曰誥,古者上下有誥。
故下以告,上仲虺之誥是也
上以誥,下大洛誥之類是也
攷於書,可見周禮士師,以五戒先後刑罰
其二曰誥,用之於會同,以諭眾也。
秦廢古法,止稱制詔。
漢武帝元狩六年始,復作之,然亦不命官
唐世王言,亦不稱誥。
至宋始,以命庶官,而追贈大臣貶謫有罪贈封其祖、父、妻室
不宣於庭者,皆用之。
故所作尤多
然攷歐蘇曾王諸集》通謂之制。
故稱內制外制,而誥實雜於其中,不復識別,蓋當時王言之。
司謂之,兩制是制之一。
名統諸詔命七者,而若細分之,則制與誥亦自有別。
文鑑分類甚明,不相混雜足以二體之異。
今倣其例,而例之。
惟唐無誥,名故仍稱制
其詞有散,文有儷語,則分為古俗二體
云:今制命官,不用制誥三載
攷績則用誥,以褒美五品上官,而贈封其親及賜大臣勳階贈諡,皆用之;六品以下,則用敕命
其詞皆兼二體,亦監前代損益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