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
 第九十八卷目錄
 特賜部彙
  唐〈宣宗大中一則
  聖宗太平一則
  宋〈太祖開寶三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雍熙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天聖二則 景祐一則 慶曆一則 皇祐二則 至和一則 嘉祐二則 神宗熙寧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宣和一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建炎三則 紹興三則 孝宗乾道三則 理宗紹定二則 淳祐二則 寶祐一則 恭帝德祐二則〉
  海陵元一則 章宗明昌四則 世宗大定一則 宣宗興定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特賜第部藝文
  賜弟安國及第謝表    宋王安石
  論特奏名劄子        蘇軾
 特賜第部紀事
 特賜第部雜錄
選舉典第九十八卷
特賜部彙
公元847年
宣宗大中元年三月覆試封彥卿三人敕賜一體及第
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舊唐書·宣宗本紀大中元年三月丁酉禮部侍郎魏扶奏:臣今年所放進士三十三人,其封彥卿、崔琢、鄭延休三人,實有詞藝為時所稱,皆以父兄見居重位不得中選
詔令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韋琮考覆,敕曰:彥卿等所試文字,並合度程,可放及第
有司考試,祇在至公,如涉請託,自有朝典
今後依常放牓不得別有奏聞
公元1029年
聖宗太平九年十一月皇城進士人紀、趙睦等二十二人入朝,試以詩賦,皆賜第
《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公元970年
太祖開寶三年,詔禮部貢士十五舉終場者,賜本科出身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三年三月庚戌,詔閱進士十五舉以上司馬浦百六人並賜本科出身
選舉志》開寶三年,詔禮部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
特奏名恩例,蓋自此始。
開寶四年十二月辛未九經李符本科出身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73年
開寶六年三月,賜陸坦王澤方林出身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六年,試朝臣王事者子陸坦等,賜進士出身
八月辛卯賜布王澤同學究出身
選舉志》:時江南未平進士林松雷說試不中格,以其間來歸,亦賜三傳出身
公元977年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春正月,賜十舉以上貢士出身
《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二年春正月庚辰閱禮貢士十舉至十五舉者百二十人並賜出身
選舉志》太平興國二年,閱貢籍,得十舉以上至十五舉進士諸科一百八十餘人並賜出身九經七人中格,亦憐其老,特賜三傳出身
公元980年
太平興國五年夏四月特賜昌國及第
《宋史·太宗本紀五年夏四月癸未,親試應百篇舉趙昌國,賜及第
選舉志》:帝以是久廢特賜及第,以勸來者。
小學紺珠:唐有日百篇
宋太平興國五年,趙昌國百篇科自陳求試,上親出五言四句詩云:風雪月天花竹鶴雲煙。
詩酒春池雨,山僧柳泉
凡二十字為五篇四韻至晚僅成數十首
特賜及第
雍熙 年,始開賜第附榜恩例
公元988年
《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澠水燕談錄》雍熙中著作《伍郎樂史特賜進士及第,詔附於興國五年第一等之下,賜第附榜始於此
〈按選舉志·載樂史:以見任官舉進士特授近藩掌書
記。
不言附榜與此小異玉海樂史殿試合格帝惜科第不與掌書記亦無附榜之說
公元998年
真宗咸平元年,賜高麗進士第
公元1616年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玉海元年二月戊申,賜高麗貢進士,金成績及第春榜
公元1000年
咸平三年,始賜特奏名出身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咸平三年,親試陳堯咨百四十人特奏名九百餘人,有晉天福中嘗預貢者。
凡士貢於鄉而屢絀於禮部,或廷試所不錄者,積前後舉數,參其年而差等之,遇親策士則別籍其名以奏,徑許附試,故曰特奏名
又賜河北進士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
下第,願試武藝量才錄用者,又五百餘人,悉賜裝錢慰遣之,命禮部敘為一舉
較藝之詳,推恩之廣,近代未有也。
舊制及第即命以官。
上初復廷試,賜出身者亦免選於是策名之士尤眾,雖藝不及格,悉賜同出身
迺詔有司,凡賜同出身者並令守選,循用常調,以示甄別
公元1005年
景德二年,賜特奏名同出身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特奏名者與進士諸科由禮部赴御試本紀但載御
禮部貢舉人不及特奏名故云不載後倣此
文獻通考景德二年,親試舉人,得進士李迪二百四十餘人
特奏一百餘人諸科五百餘人諸科特奏七十餘人詔賜應進士諸科同出身將作監主簿者。
並令守選故事登科,皆有選,限近制及第即命以官上。
初復廷試出身者亦免選,至是策名之士尤眾。
多設等級振淹滯,雖藝不及,格悉賜同出身試秩解褐
故令有司循用常調以示甄別
公元1015年
大中祥符八年,詔進士六舉諸科九舉者許奏名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天聖 年,詔勉勵特奏名舉人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天聖初,其貢禮部而數詘者,得特奏名,或因循不學,乃詔曰:學猶殖也,不學將落,遜志時敏,厥修乃來。
朕慮天下之士或有遺也,既已臨軒得失,而憂其屢不中科,則衰邁無所成,退不能返其里閭,而進不得干祿仕。
故常數之外,特為甄采
而狃於寬恩,遂隳素業苟簡成風,甚可恥也。
自今宜篤進厥學,無習僥倖焉。
晏殊言:唐明經試策問,參其所習,以取材短長
諸科記誦,非取士之意,請終場試策一篇
廷臣議之,咸謂諸科非所習,議遂寢。
公元1028年
天聖六年初,聽舉人能講三經特奏名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玉海云云
公元1034年
景祐元年,詔進士諸科年高舉數多者,文不合格亦以名聞
《宋史·仁宗本紀春正月癸未,詔禮部所試舉人十取其二,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嘗經殿試進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及曾經先朝御試者,皆以名聞
二月辛丑,詔禮部貢院諸科舉人七舉者,不限年,並許特奏名
三月,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
選舉志》景祐初,詔曰:鄉學之士益蕃,而取人路狹,使孤寒棲遲,或老而不得進,朕甚憫之。
其今南省就試進士諸科,十取其二。
凡年五十,進士五舉諸科六舉;嘗經殿試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及常預先御試,雖試文合格,毋輒黜,皆以名聞
自此率以為常
公元1044年
慶曆四年禁臣僚毋得陳乞科名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燕翼貽謀錄》國朝真宗時法令寖寬。
臣僚或以恩澤及所轉官子孫科名,則召試而授之,或親屬陞陟超越差遣
自小官即為通判知州其。
降官降差遣亦援此。
陳乞敘復大抵公卿大臣
牽於人情不可拒者,積日累月不可數計
慶曆四年正月丙戌,詔並禁止不得陳乞
公元1049年
皇祐元年,賜宗室叔紹及第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玉海皇祐元年六月三日乙丑宗室叔紹所為文試學士院進士及第
皇祐五年,詔不預奏名者亦以名聞
公元1053年
《宋史·仁宗本紀二月貢舉人免解至禮部,不預奏名者亦以名聞
公元1055年
至和二年,請限奏名額。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玉海至和二年十月十五日判禮王珪前詔進士諸科奏名四百人為額以革仕進之弊。
公元1061年
嘉祐六年,賜顏復出身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玉海嘉祐六年五月丙戌舍人院顏復十一人出身
公元1063年
嘉祐八年,賜貢舉人出身
《宋史·仁宗本紀三月,賜進士諸科及第同出身三百四十一人
玉海嘉祐八年三月九日,試進士
帝不御殿二十二日,甲子御延和殿,賜許將一百九十人第。
〈按登科記是年進士一百九十三人諸科十一人本紀:言三百四十一人名數不符
或其餘皆特奏名之數也。
公元1068年
神宗熙寧元年秋七月賜布王安國進士及第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0年
熙寧三年,賜陳知彥等出身
《宋史·神宗本紀十二月賜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知縣王輔同進士出身
公元1088年
哲宗元祐三年知貢舉蘇軾等請裁減特奏名員。
《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元祐初知貢舉蘇軾孔文仲言:每一試進士諸科特奏名八九百人
舊制禮部奏名,至御試而黜者甚多
嘉祐始盡賜出身,近雜犯免黜落,皆非祖宗本意
進士升甲,本為南省第一人唱名近下,方特升之,皆出一時聖斷
禮部十人以上別試國子開封解試武舉第一人經明行修進士及該特奏而預正奏者,定著於令,遞升一甲
則是法在有司,恩不歸人主,甚無謂也。
特奏者約已及四百五十人,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復增數百人
此曹垂老他望,布在州縣,惟務黷貨以為歸計
前後恩科命官,幾千人矣,何有一人自奮厲,有聞於時
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
以此知其無益有損。
議者不過謂宜廣恩澤,不知吏部有限之官無窮之吏,戶部有限財祿無用之人,所至州縣,舉罹其害。
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
願斷自聖意,止用前命,仍詔考官量取一二十人,誠有學問,即許出官
其餘皆補文學長史之類,不理選限,免使積弊增重不已
遂詔定特奏名考取數,進士四等已上、諸科三等已上,通在試者計之,毋得取過全額之半,是後著為令。
蘇軾本集》元祐三年三月翰林學士知制誥
蘇軾奏:臣近在貢院孫覺孔文仲等同劄子特奏
名人恩澤太濫,未蒙施行
伏乞檢會前奏,降付有司詳議裁減
仍乞立法應特奏名人授文學長史之類。
今後南郊赦書更不許召保書官。
公元1104年
徽宗崇寧三年,賜蔡攸出身
《宋史·徽宗本紀三年春正月甲午,賜蔡京子攸進士出身
公元1124年
宣和六年特賜上書獻頌及第百餘人
《宋史·徽宗本紀六年夏四月癸丑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八百五人
上書獻頌賜第者不載〉選舉志》禮部進士萬五千人,詔特增百人額,正奏賜第八百餘人,因上書獻頌直令赴試者殆百人
有儲宏等隸大閹梁師成使臣小史,皆賜之第。
梁師成者,於大觀三年中甲科。
設科以來南宮試者,無踰此年之盛。
雜流閹宦,俱玷選舉,而祖宗良法蕩然矣。
凡士不由科舉三舍而賜進士第出身者,其所得不一。
遺逸文學吏能言事奏對稱旨,或試法而經律入優,或材武、或童子而皆能文,或邊臣之子以功來奏,其得之雖有當否,大較猶可取也。
崇寧大觀之後達官貴胄多得賜,以上獻頌而得者,又不勝紀。
公元1126年
欽宗靖康元年特賜陳東同進士出身
《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三月,命陳東品官,賜同進士出身,辭不拜
公元1127年
高宗建炎元年推恩特奏名人。
《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五月應天府特奏名舉人並與同進士出身免解人與免省
諸路特奏名三舉以上宗室嘗預貢者,並推恩
公元1128年
建炎二年,許特奏名進士調官
《宋史·高宗本紀二年九月特奏名進士許調官
選舉志》建炎二年,詔:下第進士,年四十以上
舉經御試、八舉經省試,特各減一舉元符以前到省,兩舉者不限年一舉年五十五以上者;諸道轉運使開封府悉以名聞,許直赴廷試
特奏名第一人第二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第三人同進士出身,餘賜同學究出身
登仕郎京府助教上下文學、諸州助教五等者,亦與調官
川、陝、河北京東正奏名不赴者一百三人,以龍飛特恩,即家賜第
公元1129年
建炎三年,令漕臣申送過省進士敕賜第。
《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建炎三年,詔:過省進士御試不及者,令漕臣元舉送狀申省,給敕賜同進士出身
其計舉者,賜下文學,並釋褐焉。
公元1132年
紹興二年,川、陝類試進士得以便宜賜第
《宋史·高宗本紀二年十二月癸卯,川、陝宣撫司類試陝西解進士,得周謨十三人以便宜賜進士出身
公元1135年
紹興五年,定試特奏名進士法。
《宋史·高宗本紀五年特奏名進士宣撫選官時務策
公元1145年
紹興十五年特奏,名同學究出身者,授官格定特奏名唱名例。
《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紹興十五年,凡特奏名同學究出身者,舊京府助教今改將仕郎
是歲,始定依汴京舊制正奏特恩分兩唱名
公元1165年
孝宗乾道元年,定特奏名進士出身,授官格。
《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選舉志》乾道元年,詔四川特奏名第一等第一名同學究出身第二名至本等末補將仕郎第二等至第四等賜下文學第五等諸州助教
公元1168年
乾道四年特賜王炎魏掞之出身
《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四年二月,賜王炎出身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月,賜魏掞之同進士出身,為太學錄
乾道八年特賜曾懷出身
公元1172年
《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八年二月丙寅戶部尚書曾懷出身參知政事
公元1231年
理宗紹定四年春正月,賜李心傳同進士出身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33年
紹定六年,賜史宅之及第
《宋史·理宗本紀十月甲申,史宅之太府少卿,史宇之將作少監並賜同進士出身
公元1242年
淳祐二年二月,賜趙葵同進士出身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46年
淳祐六年八月己酉,賜文士劉克莊進士出身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54年
寶祐二年,詔賜曾伯同進士出身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75年
恭帝德祐元年特賜謝堂出身
《宋史·瀛國公本紀德祐元年十二月,賜謝堂同進士出身同知樞密院事
公元1276年
德祐二年,賜家鉉翁出身
公元1277年
《宋史·瀛國公本紀二年正月,賜家鉉翁進士出身簽書樞密院事
公元1153年
海陵貞元元年,始行特恩及第例。
金史·海陵本紀貞元元年十二月戊午特賜貴妃唐括定哥家奴孫梅進士及第
選舉志》:凡諸進士
又有特命及第者,謂之特恩
特賜進士者,謂進粟出使回、歿于王事之類,皆同雜班
公元1192年
章宗明昌三年,賜奏薦人附榜出身。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三年四月尚書省奏:提刑司察舉涿州進士器博博州進士安行河中府胡光謙光謙年雖八十三,尚可任用
敕劉器博、張安行特賜同進士出身胡光謙赴闕
八月丁未,以有司寧海州文登縣王震孝行,以嘗業進士,并試其文,特賜同進士出身,仍注教授一等職任
辛亥特賜胡光謙明昌二年進士第三甲及第,授將仕郎太常寺奉禮郎
十月,賜河南路提刑司舉逸民游總同進士出身,以年老不樂仕進,授登仕郎,給正八品半俸終身
十一月庚午朔尚書省奏:翰林侍講學士党懷英孔子四十八代孫端甫年德俱高,該通古學
濟南府舉魏汝翼文章德誼苦學三十餘年,已四舉終場
蔚州劉震學行俱優,常充舉首
益都府王樞博學善書事親至孝
汝翼特賜進士及第劉震亨等同進士出身,並附王澤榜。
孔端甫春暖召之。
公元1193年
明昌四年,賜孔端甫及第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四年三月丙子特賜有司孔端甫及第,授小學教授
六月癸丑,賜有司所舉德行才能之士安州崔秉仁、兗州翟駒、錦州齊文乙、大名孫可久、陳信仁、應州董戣並同進士出身
公元1194年
明昌五年,賜李獎出身
金史·章宗本紀五年春正月辛巳,前河北西路轉運使揚言慶陽府進士李獎純德博學鄉曲譽之。
絳州天祺應州晉侯屢赴廷試,皆有才德
上曰:李獎主簿半俸終身,餘賜同進士出身
夏四月庚子,詔各路所舉德行才能之士,涿州時琦、雲中劉摯鄭州李升恩州傅礪、濟南興中田扈方六人,並特賜同進士出身
公元1195年
明昌六年,賜翟介然出身
金史·章宗本紀六年三月庚子,以郡舉才行之士翟介然以下三人特賜進士及第李貞固以下十五人同進士出身
公元1188年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特賜完顏匡及第
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完顏匡傳》大定二十八年試詩賦,漏寫詩下注字,不取特賜及第
公元1221年
宣宗興定五年,賜康琚及第
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五年三月庚子,賜林州元帥府經歷官康琚進士及第
琚以武階乞赴廷試故有是命。
公元1233年
哀宗天興二年,賜終場王輔出身
金史·哀宗本紀》天興二年二月辛酉,賜進士終場王輔以下十六人出身
特賜第部藝文
《賜弟安國及第謝表·王安石
臣某言伏蒙聖恩召試臣弟安國進士及第
初等職官者,俊乂之求,外覃草野龍光之施首逮門庭
中謝竊以躬國論聽斷之煩,而察知孤遠之行,略門資貢舉之法而拔。
滯淹之才,山林之所誦說,而難遭閭巷之所驚。
嗟而罕見伏惟皇帝陛下
協德穹昊比明羲皇博臨四方洞照萬物
如臣同產為世畸人,少遭閔凶自奮寒苦
強學力行,粗有時名而少偶
寡徒幾絕榮望豈期聖聽。
俯及幽潛遂使窮途坐階華寵獎以詔,書而試藝賜之科第
命官祿不逮親
既永乖于養志非為己,當共誓于捐軀
無任云云
《論特奏名劄子蘇軾
公元1088年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翰林學士朝奉郎知制誥
蘇軾孫覺孔文仲劄子奏。
臣等伏見,從來天下之患無過冗人
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惟往年韓琦富弼獨能裁。
任子及展年磨勘發議之。
初,士大夫相顧莫敢以身當之者以為必致謗議
不顧既立成法天下肅然一人
之者何則私欲不可以勝,公議故也。
流弊之極,至於今日一官之闕率四五人守之,爭奪紛紜廉恥道盡中材
小官闕遠食貧
到官之後求取漁利,靡所不為,而民病矣。
今日之弊。
譬如羸病之人負千鈞之重,縱未能分減,豈忍更添。
臣等自入貢院四方免。
解舉人投狀今來龍飛,榜乞為敷奏法外。
推恩不可勝數,臣等一切不行,兼不注有經朝省下狀
蒙送下本院亦只是坐條,告示近准聖旨依逐舉體例下第
舉人各以舉數特奏名,已約計四百五十人
今日又准尚書省劄子前來聖旨特奏名遞減舉人
數若依此數,則又添數百人
雖未知朝廷作何行遣,不當先事建言
但恐朝命,即論奏不及,臣等伏見恩榜
得官之人布在州縣,例皆垂老,別無進望,惟務黷貨以為歸計
貪冒不職十人而九。
朝廷所放恩榜千人矣,何曾一人自奮勵。
有聞於時殘民敗官者。
不可勝數
以此謂其無益有損。
不言可知今之議者不過即位之初宜廣恩澤,苟以悅此僥倖。
無厭數百人者而不知吏部有限之官無窮之吏。
戶部有限財祿無用之人。
所至州縣,舉罹其害。
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
伏乞自聖意,明敕大臣特奏名舉人只依近日聖旨指揮
仍詔殿試考官,精加考校量取一二十人
委有學問詞理優長者即許出官,其餘皆補文學長史之類,不理選。
限免使積弊之極,增重不已
臣等非不知言出怨生,既忝近臣難緘默,取進止
特賜第部紀事
摭言劉業特賜及第
韋岫賀之曰,三十浮名每年皆有九重知己
曠代所無。
全唐詩話》秦韜玉字仲明京兆人
父為左軍將
韜玉出入田令孜之門,又與劉曄李喦士、姜垍、蔡鋌之徒交遊中貴各將。
兩軍書尺僥求巍科
時謂對軍解頭僖宗幸蜀韜玉工部侍郎為令。
神策官小歸公主文韜玉准敕及第
編入榜中。
韜玉以書謝新人同年曰:二條燭下,雖阻門闌數仞,牆邊幸同恩地
《宋史·錢若水傳》若水卒。
延年七歲,錄為太常奉禮郎
後以獻文賜進士出身,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
李崇矩傳》: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十年,性險詖無行崇矩待之漸薄。
銜之,因上書崇矩陰事
崇矩不能自明
太祖不問,出為鎮國軍節度,賜同進士出身以為酸棗主簿;仍賜器幣襲衣銀帶
公元970年
樊知古傳》知古字仲師其先京兆長安人
父潛,事李景,任漢陽石埭二縣,因家池州
知古嘗舉進士不第,遂謀北歸,迺漁釣采石江上數月,乘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
開寶三年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狀,以求進用。
太祖令學士院試,賜本科及第
公元973年
石林燕語國朝取士猶用唐,故事禮部放榜
柳開少學古文,有盛名不工詞賦,累舉不第
開寶六年李文正昉知舉被黜,下第徐士,廉擊鼓
自列盧多遜,即講武殿覆試
於是再取宋準而下二十六人
自是遂為故事
再試,自此始然。
開復不預多遜為言英雄之士。
不工篆刻,故考較不及太祖
召開大悅,遂特賜及第
《宋史·張觀傳》字仲賓常州毗陵人
江南進士第
歸宋,為彭原主簿
太平興國初,移興元府,復舉進士不第,調雞澤主簿
再求試,特授武掌書記,就改觀察判官
上請刺史不遣武德卒詣外州偵事,頗稱旨召拜監察御史,充桂陽監使。
所業文,賜進士及第
公元980年
樂黃目傳》黃目撫州宜黃人
世仕江左李氏
父史,字子正
王景達臨川,召奏牋,授祕書郎
入朝,為平原主簿
太平興國五年,與顏明遠劉昌言張觀並以見任官舉進士
太宗科第不與,但授諸道掌書記
史得武成軍,既而復賜及第
公元985年
梁顥傳》字太素鄆州須城人
初舉進士,不中第,留闕下
獻疏,不報
雍熙二年,復舉進士廷試,方禹中獻賦
太宗升殿,詢其門第,賜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推官
王化基傳》化基子舉元,以上文章進士出身
潮州
公元986年
高麗傳》高麗國王伷卒,其弟襲位
雍熙三年,遣本國學生崔罕王彬國子監肄業
淳化四年二月,遣祕書丞直史館陳靖祕書丞劉式為使,加檢校太師,仍降詔存問軍吏耆老
先是三年,上親試諸道貢舉人,詔賜高麗貢進士王彬崔罕及第,既授以官,遣還本國
至是,等使回,上表謝曰:學生王彬崔罕入朝習業蒙恩並賜及第,授將仕郎、守祕書省校書郎,仍放歸本國
竊以當道修貢奉,多歷歲年,蓋以上天高遐荒海隔,不獲躬趨金闕,面叩玉階,唯深拱極之誠,莫展來庭之禮。
等幼從匏繫,嗟混跡嵎夷不憚蓬飄,早賓王天邑
縕袍短褐玉粒桂薪,堪憂食貧若為卒歲
皇帝陛下天慈照毓海量優容,豐其館穀之資,勗以藝文之業。
去歲高懸軒鑑大選魯儒接武澤宮,敢萌心於中鵠濫巾英域,空有志於羨魚
陛下以其萬里辭家十年觀國,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芸臺;憫其懷土之心,慰以倚門之望,別垂宸旨,令歸故鄉
元造曲成鴻恩莫報,臣不勝感天戴聖之至。
楊億傳》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雅
雍熙初,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就試詞藝,送闕下
連三日得對,試詩五篇下筆立成
太宗深加賞異,命內侍都知王仁睿送至中書,又賦詩一章宰相驚其俊異,削章為賀。
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齔不由師訓精爽神助文字生知
越景絕塵一日千里,予有望於汝也。
即授祕書省正字特賜袍笏
丁外艱服除,會從祖徽之知許州往依焉。
務學,晝夜不息,徽之間與語,歎曰:興吾門者在汝矣。
淳化中詣闕獻文,改太常寺奉禮郎,仍令讀書祕閣
二京賦,命試翰林,賜進士第,遷光祿寺丞
公元992年
王博文傳》博文年十六,善屬文,舉進士開封府,以回文詩百篇公卷,人謂之王回文。
淳化三年太宗親試進士,以年少罷歸
廬州州守劉蒙叟為言召試舍人院,為安豐主簿,歷南豐,有能名
調南劍州軍事推官,改大理寺丞,監荊南榷貨務,選殿中丞
陳堯咨薦之,試中書,賜進士第
《穆修傳》:修字伯長鄆州人
嗜學不事章句
真宗東封詔舉齊、魯經行之士,修預選,賜進士出身
潁州文學參軍,徙蔡州,卒。
五代文敝國初開始古文
其後楊億劉筠聲偶之辭,天下學者靡然從之。
於是時獨以古文稱,蘇舜欽兄弟多從之遊。
修雖窮死,然一時士大夫稱能文者必曰穆參軍
公元1022年
晏殊傳》字同叔撫州臨川人
七歲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
帝召進士千餘人並試庭中神氣不懾,援筆立成
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宰相寇準曰:江外人。
帝顧曰:張九齡江外人邪。
後二日,復試詩、賦、論,奏:臣常私習此賦,請試他題。
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
祕書省正字
李若谷傳》若谷子淑,年十二,真宗幸亳,獻文行在所
真宗奇之,命賦詩,賜童子出身
試祕書省校書郎寇準薦之,授校書郎館閣校勘
乾興初,遷大理評事
真宗實錄,為檢討官
書成,改光祿寺丞集賢院校理,為國史院編修官
召試,賜進士及第,改祕書郎
文獻通考真宗景德二年撫州晏殊年十四。
大名府姜蓋年十二,長史並以聞。
召試詩賦一篇,蓋詩六章
進士出身,蓋同學究出身
《宋史·賈昌朝傳》昌朝真定獲鹿人
天禧初真宗祈穀南郊昌朝獻頌道左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公元1017年
楊億傳》弟偉,字子奇幼學
天禧元年獻頌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
試祕書省校書郎衢州龍游縣,累遷中書舍人
無子,以從子為後
紘以蔭歷官鄞縣
文獻,賜進士出身
范雍傳》孫坦,以父任開封府推官金部員外郎大理少卿,改左司員外郎
押伴國使應對合旨,賜進士第
李沆傳》薨。
太尉中書令諡文靖
錄其弟國子博士贄為虞部員外郎光祿寺丞源為太子中舍屯田員外郎、直集賢院維為戶部員外郎
子宗簡為大理寺評事
朱昂、妻兄之子蘇濤並同進士出身
王祐傳》:祐孫質,以蔭補太常奉禮郎
後獻召試進士及第
公元1008年
宋綬傳》字公垂趙州平棘人
父皋,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
聰警,額有奇骨,為外祖楊徽之器愛
徽之無子,家藏悉與
母亦知書,每躬自訓教以故博通經史百家文章一時所尚。
初,徽之卒,遺奏太常寺太祝
年十五,召試中書真宗愛其文,遷大理評事,聽於祕閣讀書
大中祥符元年復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與父皋同職
後賜同進士出身唐肅子。
詢,字彥猷,以父任將作監主簿
天聖中,詔許天下士文章應詔百數有司第其善者,詢數人而已,詔賜進士及第
李迪傳》迪子東之字公明,曉國朝典故
獻文,召試,賜進士出身,為館閣校勘
晁迥傳》子宗慤,字世良,以父蔭祕書省校書郎
獻歌頌,召試,賜進士及第
館閣校勘,歷資政殿學士給事中
夏竦傳》安期字清鄉,以父任將作監主簿召試,賜進士出身
累遷太常博士,擢提點荊湖南道刑獄
開封府推官
張齊賢傳》齊賢孫子憲,字彥章,以蔭將作監主簿,以獻文賜同進士第出身,累遷尚書刑部郎
太常少卿三司鹽鐵判官
梅堯臣傳》堯臣字聖俞宣州宣城人侍讀學士從子也。
工為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
用詢蔭為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一府盡傾。
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
堯臣刻厲精思苦學由是知名於時
宋興,以詩名家為世所傳如堯臣者,蓋少也。
常語人曰:凡詩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矣。
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意見言外然後為至也。
以為知言
德興縣,知建德襄城縣,監湖州稅,僉書忠武、鎮安判官,監永豐倉。
大臣屢薦宜在館閣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
唐書,成,未奏而卒。
李若谷傳》若谷孫壽朋
慶曆初,與弟復圭同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
公元1046年
《魏廷美傳》:元孫叔韶字君和,慶曆六年,與諸宗子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
皇祐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賜進士及第
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右領軍衛將軍入謝,命坐賜茶
仁宗曰:宗子好學頗多,獨爾以文章進士前此未有也。
朕欲天下屬籍有賢者,宜勿忘所學。
叔韶頓首謝。
許元傳》字子春宣州宣城人
父蔭太廟齋郎,改大理寺丞,累遷國子博士,監在京榷貨務三門發運判官
為吏強敏,尢能商財利
慶曆中,江、淮歲漕不給京師軍儲參知政事范仲淹薦元可獨倚辦,擢江、淮制置發運判官
至,則悉發瀕江州縣所在三月食,遠近以次相補,引千餘轉漕而西。
未幾京師足食朝廷以為任職,就遷副使
遂以尚書主客員外郎為使,進金部特賜進士出身,遷侍御史
天章閣待制再遷郎中,以疾請還。
歷知揚、秦州
聞見前錄至和間公當國立
一舉三十年,推恩之法蓋。
公與河南進士希元、魏升平場屋相善
公作相不欲私之,故為天下之制。
二人俱該此恩,希元官至太子中舍致仕,轉殿中丞升平官。
寺丞,此法至今行之。
《宋史·顏復傳》:復,字長道魯人顏子四十八世孫也。
太初,以名儒國子監直講,出為臨晉簿。
嘉祐中,詔郡國敦訪遺逸京東復言
凡試於中書者二十有二人考官歐陽修奏復第一
進士,為校書郎
劉恕傳》字道源筠州人
穎悟,書過目成誦
未冠,舉進士,時有詔,能講經者別奏名應召者才數十人春秋禮記對,先列注疏,次引先儒異說,末乃斷以己意,凡二十問,所對皆然,主司異之,擢為第一
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試中格,更下國子試講經,復第一,遂賜第
唐坰傳》,以父任得官
熙寧初上書云:秦二世制干趙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強。
神宗悅其言。
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斬大臣異議韓琦者數人。
石尢喜之,薦使對,賜進士出身,為崇文校書
《澠水燕談錄》進士李某者,久未第
一日命日者曰:君遇三韓發祿
李乃遍訪貴人
韓姓者,冀蒙推轂而卒,無知者。
元豐中朝廷遣使高麗有與李故人者。
奏名同往,至其國,考圖籍乃古三韓之地也。
使還賜出身
《宋史·王洙傳》子欽臣,字仲至清亮有志操,以文贄歐陽修器重之。
用蔭入官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
集賢殿修撰
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讎正,世稱善本
席旦傳》字晉仲河南人
七歲能詩,嘗登沈黎嶺,得句警拔,觀者驚異
元豐中,舉進士禮部奏名
時方邊功詣闕上書言:戰勝易,守勝難,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
神宗嘉納,令廷試賜第
石林燕語:韓門下維以賜出身
熙寧末特除翰林學士
崇寧中林彥振出身,用韓例,亦除翰林學。
國朝以來學士不由科第,除者惟此二人
《宋史·歐陽修傳》發字伯和少好學,師事安定胡瑗,得古樂鍾律之說,不治科舉文詞,獨探古始立論議。
書契來,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
以父恩,補將作監主簿,賜進士出身,累遷殿中丞
卒。
宋喬年傳》喬年字仙民
充國刻意問學,以鄉書禮部;既,自謂宰相子,輒罷舉。
仁宗知之,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簽書河南判官,判登聞鼓院知太常禮院
英宗祔廟,議者欲祧禧祖藏夾室充國請配感生帝為宋始祖,從之。
西府建,上二箴以戒大臣大臣不懌
會廟享宿齋,其妻遣兩妾至寺,充國自劾,罷禮院,遂致仕
充國剛介,孝於奉親平居微物必先家廟,乃敢嘗。
至大中大夫
喬年父蔭監市易,坐與倡女私及私役吏失官落拓二十年。
女嫁蔡京子攸
當國,始復起用。
崇寧中提舉開封縣鎮、府界常平,改提點京西北路刑獄
進士第,加集賢殿修撰京畿轉運副使
黃葆光傳》葆光字元暉徽州黟人
應舉不第,以從使高麗得官試吏部銓第一,賜進士出身
《話腴》徽廟一日幸來夫人,閣偶灑翰小白團扇,書七言十四字。
天思稍倦顧在側,璫云:汝有能吟之,客可令續之。
乃薦鄰里太學生,既宣入內侍省,恭讀宸製不知指意,乞為取旨。
或續句呈,或就書扇左。
上曰:朝來不喜餐必惡阻也,當以此為詞以續于扇續進。
上大喜,會將策士生未奏名,徑使造廷賜以第焉。
上御詩曰: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
生續曰:人間有味都嘗遍,只許江梅一點酸。
公元1120年
玉照新志》江緯字彥文三衢人
元符中太學生
徽宗登極應詔上書大中至正之道,言頗剴切
上大喜,召對稱旨進士及第,除太學正
自此聲名籍甚
《宋史·曹勛傳》字公顯陽翟人
父組,宣和中,以閤門宣贊舍人睿思殿應制,以占對開敏得幸
用恩承信郎特命進士廷試,賜甲科,為武吏如故
王覿傳》覿從子俊儀,字堯明
遊學京師
林靈素講席寶籙宮,詔兩學選士問道
車駕臨視推恩司成以俊儀及曹偉應詔,俊儀辭焉。
人曰:此顯仕捷逕也,不可失。
俊儀曰:使辭不獲命,至彼亦不拜
倘見困辱,則以死繼之。
逮至講所,去御幄跬步內侍姓名至再,俊儀但望幄致敬不肯出;次呼曹偉回首,俊儀目之,亦不出。
既罷,皆為之懼,俊儀處之恬然
太學上舍選,奏名列其下,徽宗親程其文,擢為第一
賜第望見容貌大悅,顧侍臣曰:此朕所親擢也,真所謂俊儀矣。
自古未有人主自為主司者,宜即超用
蔡京邀使來見,曰:一見我,左右史可立得。
俊儀不往,僅拜國子博士
二年,乃得改太學博士
鄆王先聖,有司議諸生門迎。
俊儀曰:此豈可施於人臣哉。
禮如見宰相足矣
序立敦化堂下,及王至,猶辭不敢當
吏部員外郎
入對,帝問:卿知前所以親擢乎。
蓋主司之意不一是以天子自提文衡也。
衛膚敏吳安國今安在。
具以對,即召為館職,而遷俊儀右司員外郎
王黼所惡,以直祕閣岳州
卒。
揮麈餘話》靖康初李伯紀任申先世初布衣錫對。
欽宗忽問云:卿在前朝,曾上書乞取燕、雲。
世初云:誠有之。
臣是時為見遼國衰弱,謂我若訓練甲兵,遲以歲月,乘此機會可以盡復燕、雲舊地
初非欲結小羌擣其巢穴
此書尚在,可賜睿覽
上云:曾見之。
使如卿言,燕、雲之地,何患不得
繼以歎息,即批出賜進士出身自是進用
世初伯雨之子也。
公元1128年
《宋史·周執羔傳》執羔知貢舉
舊例進士禮部下,歷十八年得免舉,又四試禮部下,始特奏名推恩
秦檜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論喧譁,為減三年以悅眾。
執羔祖宗不可亂,由此忤
公元1005年
揮麈餘話》靖康之亂,省部文字散失不存
南渡之後有禮老吏劉士祥者,大為奸利
士子桀黠者,相與表裡,云某歲曾經省試下合該年免,既下部,則祥但云省記到,因而僥倖,遂獲恩者,不知其數。
卻掃編》進士以累舉推恩,特召廷試
已而唱名次第進士,或同學究出身,或試監主簿諸州。
文學史四門助教
攝諸州助教謂之特奏名自。
景德二年,始是歲進士第一人
李文定丞相也。
其後亦有補三班借職者,逐時不同,然試而不中選罷歸職也。
顧憐其老而無成,而遂捐一官與之。
此蓋國朝忠厚之政也。
故事進士唱名宰執從官侍立左右
子弟與選唱名之次,必降階稱謝縉紳間頗以為榮事
建炎初車駕揚州,會放進士
楊中立龍圖侍讀侍立
而其子遹以特奏名唱名
中立降階稱謝遹之,年已五十餘。
中立七十餘矣,前此所無也。
公元1127年
《宋史·朱敦儒傳》敦儒字希真河南人
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願也。
固辭還山
高宗即位詔舉草澤才德預選命中書策試,授以官,於是淮西部使者敦儒文武才,召之。
敦儒又辭。
避亂南雄州張浚赴軍計議,弗起。
紹興二年宣諭使明橐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廷臣亦多稱其靖退
以為右迪功郎,下肇慶府敦遣行在敦儒不肯受詔。
故人勸之曰:今天側席幽士翼宣中興譙定召於蜀,蘇庠召於浙,張自牧召於長蘆莫不流天京,風動郡國,君何為茅茹藿,白首巖谷乎。
敦儒幡然而起。
既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
上悅,賜進士出身,為祕書省正字
俄兼兵部郎官,選兩浙東路提點刑獄
右諫議大夫汪勃敦儒立異論,與李光交通
高宗曰:爵祿所以厲世如其可與,則文臣便至侍從武臣便至節鉞
如其不可,雖一命不容輕授。
敦儒遂罷。
十九年上疏請歸,許之。
洪皓傳》仲子遵,字景侯
父蔭承務郎,與兄适同試博學宏詞科,中魁選,賜進士出身
高宗遠使,擢為祕書省正字
中興以來詞科中選入館,自遵始。
公元1155年
陳淵傳》字知默南劍州沙縣人也。
紹興五年給事中廖剛中書舍人胡寅朱震權戶部侍郎張致遠言:乃瓘之諸孫,有文有學,自瓘在時,器重特甚,垂若流落,負材未試。
樞密院編修官
李綱以前宰相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辟為制置司機宜文字
七年,詔侍從直言極諫胡安國應。
召對改官,賜進士出身
監察御史
公元1157年
張燾傳》起居舍人
紹興七年張滉特賜進士出身
,浚兄也,將母至行在,上引對而命之。
言:宣和以來奸臣子弟濫得儒科
陛下方與浚圖回大業,當以公道前弊
今首賜第,何以公議
上念浚功,欲慰其母心,乃命起居郎樓炤行下封還
著作郎起居舍人何掄曰:賢良之子宰相之兄,賜科第不為過。
乃與書行
自安,與皆求去,不許言者論之,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
公元1162年
尹穡傳》字少稷
建炎中興,自北歸南。
紹興三十二年,與陸游同為樞密院編修官
權知院史浩同知黃祖舜薦其博學有文,召對稱旨二人並賜進士出身
胡憲傳》一意下學不求人知。
從遊日眾號籍溪先生,賢士大夫高仰之。
折彥質范沖朱震劉子羽呂祉呂本中共以其行義聞於朝,上特召之,辭母老。
彥質西府,又言與上,趣召愈急,力辭。
乃賜進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不屈
太守魏矼行義諸生入里致詔,且為手書大義開譬甚力,不得已就職
魏掞之傳》掞之築室讀書,牓以艮齋自是人稱曰艮齋先生
乾道中宰相陳俊卿,雅知掞之,招之甚力。
乃以布衣入見,極陳當時之務,大要勸上以修德業、正人心、養士氣為恢復之本。
上嘉納之,賜同進士出身,守太學錄
陸游傳》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編類聖政所檢討官
史浩黃祖舜詞章,諳典故召見,上曰:力學有聞,言論凱切
遂賜進士出身
玉照新志》韓子蒼蜀人,父為峽州夷陵,老矣。
一妾子蒼不能奉之。
父怒逐出,內侍賈祥坐罪竄是郡駒父甚。
不能子蒼,父逐之。
後走京師
已收,召大用子蒼往投之。
不知其得罪於其父也,獻其所業。
裕陵忽問遷謫中有何人材。
即出子蒼詩文以進首篇。
太乙真人之句上覽奇之。
即批出賜進士及第,除祕書省正字
不數年遂掌外制
金史·韓企先傳》企先次子鐸,字振女
皇統末,以大臣子授武義將軍
熙宗聞其有儒學,賜進士第,除宣徽判官
蘇保衡傳》保衡字宗尹雲中天成人
父京,進士,為西京留守
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
久之,京病篤,以保衡屬宗翰。
京死,宗翰薦之於朝。
進士出身
劉瑋傳》祖弘,遼季鎮懿州王師至,弘以州降,太祖俾知咸州,後以同平章政事致仕
父君詔,同知宣徽院事
警悟,業進士舉熙宗錄其舊,特賜及第
韓錫傳》尚書工部員外郎,領燕都營繕
特賜胡礪進士及第
公元1139年
張用直傳》用直臨潢人
少以學行稱。
王宗幹聞之,延置門下海陵與其兄充皆從之學。
天眷二年,以教宗子進士及第,除禮部郎中
曹望之傳》望之戶部員外郎
詔買牛萬頭給按出虎八猛安徙居南京者,望之主給之。
八反轉致甲仗八萬自洺州燕子城。
運米八十萬斛由蔡水入淮,饋伐宋諸軍,期以一日
望之如期集事
進本郎中特賜進士及第
公元1154年
張浩傳》汝霖字仲澤,少聰慧好學嘗稱之曰:吾家千里駒也。
貞元二年,賜呂忠翰牓下進士第
完顏匡傳》顯宗,教章宗兄弟
二十五年,中禮策論進士
是歲,世宗上京,顯宗監國
二月甲辰御試前一日癸卯讀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禦使把內剌、國史院編修官古衡國子助教尼龐古鑑進稟策題問契敷五教皋陶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
今欲興教化,措刑罰,振紀綱,施之萬世何術可致。
已試,明日入見顯宗問對策云何,曰:臣熟觀策問敷教、措刑兩事不詳紀綱一句,祇作兩事對,策必不能中。
顯宗誦所對策終篇,曰:是亦當中
曰:編修衡、助教長於選校,必不能中。
已而下第
顯宗惜之,謂侍臣曰:我只欲問教化刑罰兩事,乃添振紀綱一句,命刪去李晏固執不可,今果誤人矣。
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曰:侍讀二十一年府試不中,我本不欲侍讀再試,恐傷其志,今乃下第使人意不樂。
歲初取止四十五人顯宗命添五人僕散可中四十五人,後除書直長
與訛可俱為侍讀眷遇特異顯宗曰:汝無以訛可登第怏怏,但善金源郡王,何官不可至哉。
是歲,顯宗薨,章宗大興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為皇太孫
仍為太孫侍讀
二十八年,試詩賦,漏寫詩下注字,不取特賜及第
公元1163年
金史·移剌履傳》:履進禮部尚書,兼翰林直學士,賜大定三年孟崇獻牓下進士及第
七月,拜參知政事提控刊修《遼
公元1196年
《納垣謀嘉傳》:謀嘉以終場舉人試補上京提刑司書史,以廉能著稱
承安元年契丹陀鎖寇掠韓州信州提刑司諸書入奏者,皆難之,謀嘉請行
五年特賜同進士出身
麻九疇傳》九疇字知幾易州人
三歲識字
七歲草書作大有及數尺者,一時目為神童
章宗召見,問:汝入宮殿中,亦懼怯否。
對曰:君臣父子也。
子寧懼父耶。
上大奇之。
弱冠太學,有文名
南渡後,寓居郾、蔡間,入遂平西山,始以古學自力
博通五經,於《易》春秋為猶長。
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第二經義第一
再試南省復然
聲譽大振,雖婦人小兒皆知其名。
廷試,以誤出,士論惜之。
已而隱居不為科舉計。
正大初門人王說王采苓俱中第,上以其年幼,怪而問之。
及知嘗師九疇
平章政事侯摯翰林學士趙秉文連章薦之,特賜盧亞牓進士第
《元史·王楫傳》倜儻弱冠進士不第,乃入終南山讀書涉獵孫、
泰和中復下第,詣闕上書,論當世急務,金主俾給事縉山元帥府
尋用元帥高琪薦,特賜進士出身
大賓辱語》:孔諤,山東曲阜人
永樂中鄉試上,以聖裔寵異之,特賜進士
左春坊中允賜宅一區
命教皇太子諤。
師道嚴正不阿
公元1450年
近峰記略》太宗,嘗命翰林院覆試下第舉人
張鉉六十人賜冠。
帶入國學以俟,後舉又嘗進副榜舉人
親試之,拔三人翰林
時復揭榜進士之例。
湖廣通志孔儒字宗學嘉魚人
景泰庚午鄉薦丁丑會闈災闈中,官司悉逃火。
升牆端引手拯出者無數
事聞,上召諭有差不俟,終闈即賜進士第
黃卷字蘭輝鍾祥人
事母至孝天啟辛酉鄉舉丁丑不第
值崇禎親策御批嚴氣正性,賜進士雲南呈貢
元伯字開吳江夏人
少孤,力學
腹笥淹洽癸酉舉於鄉庚辰下,第特賜進士
特賜第部雜錄
公元970年
鼠璞聞見錄載》至和間,富公當國立一舉
三十年推恩蓋公,與段希元升平場屋相善不欲私之。
故為天下之制。
世以推恩法始於富公。
予謂不然
仁宗天章閣召范富條當,世務方以止僥倖,澄汰不才吏為。
無緣私意創此科攷本朝
開寶三年禮部進士
十五年以上司馬浦等賜出身
祥符八年進士六舉以上
不合格並奏賜特奏名七十八人
天聖二年特奏名李道宗等為匠簿
四年進士
實應三舉取解
景祐元年進士
五舉年五十,雖試不合格以名聞
自此率以為常寶元
元年恩賜九百八十四人
至和中李柬之以校年累舉不責
詞藝謂之恩澤四五百人
欲革之孫汴等,條具將上。
嘉祐元年,詔罷特奏名
公正當國也。
嘉祐二年復賜特奏名
諸科二百十四人
一時詔罷特奏廟堂,因行裁減耳。
嘉祐三年,再詳定科舉條制亦不該載
一舉三十年法,何也。
日知錄宋時所謂特奏名者。
開寶三年三月庚戌禮部進士
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司馬浦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
自此始謂之恩科
咸平三年遂至九百餘人士人恃此因循不學
天聖之詔曰:狃于寬恩遂隳素業苟簡成風,甚可恥也。
元祐初知貢,舉蘇軾孔文仲言今特奏者。
已及四百五十人
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復增數百人
此曹垂老無所望,布在州縣
惟務黷貨以為歸計前後恩科命官千人矣。
何有一人自奮
厲有聞於時殘民敗官不可勝數
以此知其無益有損。
議者不過謂宜廣恩澤
不知吏部有限之官無窮之吏。
戶部有限財祿無用之人。
所至州縣舉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
當日之論如此語不云乎,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故有杖鄉之制。
尊高致仕之節,以養廉恥若,以賓王謁帝之榮為閔老酬勞之具。
恐所益於儒林者小而所傷風俗者多養陋識泥塗
快羶情於升斗豈有趙孟之禮,絳人穆公之思,黃髮足以君德而持國是者乎。
況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豈可使齗齗闕里之旁,攘攘橋門之下。
宜著為令凡中式舉人
年至六十者賜第罷歸居家授,徒不中式者不許再上。
不但減百千黷貨之人,亦可以勸二三有恥之士。
公元193年
漢獻帝初平四年,詔曰:今耆儒年踰六十,去離本土營。
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
皓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絕榮望
朕甚愍焉。
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
唐昭宗天復元年,赦文令中書門下
選擇及第進士
中有久在名場才沾科,級年齒已高者不拘常例
各授一官
於是禮部侍郎杜德祥奏揀到新及第進士
陳光問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羽年七十三,劉象年七十,柯崇年六十四,鄭希顏年五十九。
希羽祕書省正字
希顏太子較書。
前代朝之政,當喪之後以此寒畯而收。
物情平世之典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