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
 第三十二卷目錄
 官制部彙考十
  北魏〈總〉
銓衡典第三十二卷
官制部彙考十
北魏
魏定內外百官之制。
公元339年
《魏書·官氏志》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司牧元首不可獨斷,乃命臣以佐之。
然則海內正國家,非一人之力也。
書契以外,其事蔑聞,至於羲、軒、昊、頊之間,龍、火、鳥、人之職,頗可知矣。
虞六十,夏商倍之,周過三百,是為大備
而秦、漢、魏、晉代加減,罷置盛衰隨時適務。
國異政,家殊俗設官命職,何常之有。
帝王為治,禮樂相沿海內作家物色一用
由來尚矣。
魏氏世君元朔,遠統〈闕〉臣,掌事立司,各有號秩。
交好南夏,頗亦改刱。
昭成之即王位,已命燕鳳右長史,許謙郎中令矣。
餘官雜號,多同於晉朝
建國二年,初置左右近侍之職,無常員,或至百數侍直禁中傳宣詔命
皆取諸部大人及豪族良家子儀貌端嚴機辯才幹應選
又置內侍四人主顧問,拾遺應對,若今之侍中散騎常侍也。
其諸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分為南北部,復置二部大人統攝之。
時帝弟觚監北部子實君監南部分民而治,若古之二伯焉。
太祖登國元年因而不改,南北猶置大人對治二部
是年都統長,又置幢將外朝大人官。
都統長領殿內之兵,直王宮幢將六人,主三郎衛士直宿禁中者自侍中已下中散已上皆統之,外朝大人無常員,主受詔命外使出入禁中國有大喪大禮與參知,隨所典焉。
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備置百官封拜五等外職刺史太守令長下有未備者,隨而置之。
公元398年
天興元年十一月,詔吏部郎鄧淵官制,立爵品。
十二月,置八部大夫散騎常侍待詔管官。
八部大夫皇城四方四維面置一人,以擬八座,謂之八國
常侍待詔侍直左右出入王命
公元399年
二年三月,分尚書三十六曹及諸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大夫主之。
大夫各有屬官,其有文簿當曹敷奏欲以彈駮之煩。
初令五經諸書各置博士國子學生員三十人
公元400年
三年十月,置受恩蒙養長德訓士四官
受恩職比特進無常員,有人則置,親貴器望者為之。
蒙養職比光祿大夫無常員,取勤舊休閒者。
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
訓士職比諫議大夫規諷時政,匡刺非違
又置仙人博士官,典煮鍊百藥
公元401年
四年七月,罷匈奴中郎將官,令諸部護軍皆屬大將軍府。
九月,罷外蘭臺御史總屬內省
十二月,復尚書三十六曹,曹置代人令史一人,譯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
公元404年
天賜元年八月,初置六謁官,準古六卿,其秩五品
屬官大夫,秩六品
大夫屬官元士,秩七品
元士屬官署令長,秩八品
令長屬官署丞,秩九品
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號
皇子異姓元功上勳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子亦以此為差
於是封王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子者一百三人
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封小縣。
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又制散官五等五品散官三都六品散官議郎七品散官大中中散諫議大夫八品散官郎中九品散官舍人
文官五品已下,才能秀異者總比之造士,亦有五等
武官五品已下堪任將帥者,亦有五等
百官有闕者,則於中擢補之
初,帝欲法古純質,每於制定官號,多不依周漢舊名,或取諸身,或取諸物,或以民事,皆擬遠古雲鳥之義。
諸曹走使謂之鳧鴨,取飛之迅疾;以伺察者為候官,謂之白鷺,取其延頸遠望
自餘之官,義皆類此,咸有比況
又制諸州各置都尉以領兵。
十一月,以八國姓族難分,故國大師小師,令辨其宗黨,品舉人才。
八國以外,郡各自立師職分八國,比今之中正也。
宗室宗師,亦如州郡八國之儀。
十二月,詔始賜王、公、侯、子國臣吏,大郡王二百人,次郡王上郡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人,子十二人,皆立典師,職比家丞總統群隸。
公元405年
二年二月,復罷尚書三十六曹,別置武歸、修勤二職
武歸比郎中,修勤比令史,分主省務。
二年正月,置內官二十人,比侍中常侍,迭直左右
又制諸州置三刺史刺史用品第六者,宗室一人異姓二人,比古之上中下三大夫也。
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者,縣置三令長,八品者。
刺史令長各之州縣,以太守上有刺史下有令長,雖置而未臨民
自前功臣為州者徵還京師,以爵歸第,置散騎郎獵郎、諸省令史省事典籤等。
公元407年
四年五月增置侍官侍直左右出內詔命,取八國良家,代郡上谷廣甯鴈門四郡中年長有器望充之
公元409年
永興元年十一月,置騏驎四十人宿直殿省,比常侍侍郎
公元414年
神瑞元年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屬官,總理萬機故世八公云。
公元417年
泰常二年夏,置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東、西、南、北部,皆以諸公為之。
大人三屬官。
公元424年
始光元年正月,置右民尚書
公元428年
神麚元年三月,置左右僕射左右丞諸曹尚書十餘人,各居別寺。
七月,詔諸征鎮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
公元432年
延和元年改代尹為萬年尹,代令為萬年令。
後復。
真君五年正月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司徒東郡公崔浩侍中廣平張黎輔政,置通事四人
又選諸曹良吏給事東宮
公元451年
正平元年七月,以諸曹吏多,減其員。
公元453年
興安二年正月,置駕部尚書右士尚書
公元457年
太安三年五月,以諸部護軍各為太守
公元472年
延興二年五月,詔曰:非功無以受爵,非能無受祿,凡出外遷者皆引此奏聞求乞假品。
在職有效,聽下附正,若無殊稱,隨而削之。
舊制鎮將刺史五等爵,及有所貢獻而得假爵者,皆不得世襲
公元474年
四年二月,置外牧官。
公元475年
五年九月,置監御曹。
公元478年
太和二年五月,減置候職四百人司察非違
公元480年
四年,省二部內部幢將
公元487年
十一年八月置散官員一百人朝請二百人
十五年七月置司儀官
十二月,置侍中黃門四人,又置散騎常侍侍郎,員各四人通直散騎常侍侍郎員外散騎常侍侍郎,各六人
又置司空主客太倉庫部、都牧、太樂虞曹、宮輿、覆育少卿官。
入置光爵、驍游五校中大夫散員士官
又置侍官一百二十人
改立諸局監羽林虎賁
舊制,諸以勳賜官爵者子孫世襲軍號
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襲爵而已
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
城隍倉庫鎮將主之,但不治
故為重於刺史
〈疑〉
太祖高祖初,其內百官屢有減置,或事出當時不為常目,如萬騎飛鴻、常忠、直意將軍之徒是也
舊令亡失無所依據
太和中高祖群寮議定百官,著於令,今列於左,勳品流外位卑而不載矣。
太師        太保
太傅
右三師
大司馬       大將軍
第一品
太尉        司徒
司空
右三公
第一品
儀同三司      都督中外諸軍事
特進        諸開府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二將軍大者位在,三司上。
衛將軍〈加大者,次儀同三司
三將軍
第一品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右東宮三師
尚書令       都督府諸軍事
右從第一品
四征〈加大者,次衛將軍
 左右光祿大夫
尚書左僕射     尚書右僕射
中書監
右從第一品
四鎮〈加大者,次尚書令
 吏部尚書
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右三卿
中軍將軍      鎮軍將軍
撫軍將軍
三將軍〈加大者秩次四征下。
金紫光祿大夫
右從第一品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右東宮三少
侍中       都督三州諸軍事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右六卿
領軍將軍      護軍將軍〈二將軍領護並置
第二品上
曹尚書      中書令
領軍        護軍二職侍臣帶者加中。
司州刺史
第二品中
四安〈加大者秩次三少下。
 凡將軍三品已下、五品上加大者
太子左右詹事    散騎常侍
第二品下
前、後、左、右將軍    四平〈加大者秩次護軍下〉大長秋卿      左衛將軍
右從第二品上
祕書監       光祿大夫銀青者〉
右從第二品中
武衛將軍      都督一州諸軍事
將作大匠      右衛將軍
右從第二品下
駙馬        諸王師
太子左右衛率    御史中尉
中常侍       征鹵將軍
輔國將軍      龍驤將軍
司衛監       中尹
少卿        光爵
代尹
第三品上
給事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
南、北、東、西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匈奴、羌、戎、裔、蠻、越中郎將
第三品中
通直散騎常侍    城門校尉
大中大夫      護羌、戎、裔、蠻、越校尉
第三品下
員外散騎常侍    驍騎將軍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太子僕       太子庶子
給事中       前、後、左、右軍將軍
中大夫       祕書
給事
右從第三品上
給事       射聲校尉
越騎校尉      屯騎校尉
步兵校尉      長水校尉
監軍
右從第三品中
鎮遠將軍      安遠將軍
建遠將軍      建中將軍
建節將軍      立義將軍
立忠將軍      立節將軍
武將軍      勇武將軍
武將軍      昭武將軍
顯武將軍      直閣將軍
右從第三品下
國子祭酒      下大夫
公府長史      尚書左丞
太子三校      散騎侍郎
中書侍郎      中謁者大夫
中散大夫      中堅將軍
中壘將軍      寧朔將軍
揚威將軍
右第四品
公府司馬      尚書右丞
司馬別駕      太子中舍人
中黃門令      令
署令       都水使者
符節令       通直散騎侍郎
建威將軍      振威將軍
奮威將軍
右第四品
諫議大夫      祕書丞
武將軍      振武將軍奮武將軍      揚武將軍
武將軍      廣威將軍
右第四品
元士        公府諮議參軍
開府長史     尚書吏部郎中
太子洗馬      武騎侍郎
奉車都尉      駙馬都尉
騎都尉       羽林中郎
中散庶長      謁者僕射
羽林郎將      高車羽林郎
冗從僕射
右從第四品
開府司馬     司州功曹都官
五局司直      司敗
諸局校尉      符璽郎
右從第四品
王友       員外散騎侍郎
太子門大夫     協律中郎
戟楯虎賁將軍    募員虎賁將軍
高車虎賁將軍    左右積弩將軍
強弩將軍
右從第四品
中軍鎮軍撫軍長史  鷹揚將軍
折衝將軍      寧遠將軍
揚烈將軍
開府諮議參軍太子舍人
祕書著作郎     治書侍御史
中謁者僕射     中黃門冗從僕射
侍御中散      中軍鎮軍、撫軍司馬公府從事中郎    尚書郎
伏波將軍      陵江將軍
平漠將軍      太子食官令
太子中盾
第五品上
中書議郎      諸開府從事中郎
府正參軍     公府主簿
廷尉正、監、評     司州主簿
中黃門       輕車將軍
威遠將軍      虎威將軍
中散        殿中將軍
散臣監       太子倉令
第五品中
宗博士      歸義侯
率義侯       順義
朝服侯       太常丞
第五品下
祕書郎       國子博士
太學祭酒      祕書著作佐郎
武士將軍      虎賁司馬
虎賁郎將      方舞郎庶長
宿衛軍將      掖庭
典客監       典儀
協律郎       太祝令
右從第五品上
太子廄長      諸局監
尚書郎       侍御史
殿中御史      京邑市令
典牧都尉      水衡都尉
司鹽都尉      司都尉
崇虛都尉      列鄉丞
詹事丞       代尹丞
小黃門       謁者
員外將軍      散員大夫
太學祭酒      門下錄事
奉乘郎       羽林郎
右從第五品中
附義中郎將     歸義中郎將
率義中郎將     順義中郎將
戟楯虎賁司馬    募員虎賁司馬
高車虎賁司馬    戟楯虎賁
募員虎賁將     高車虎賁
嘗藥監       中謁者
宮門司馬      宗聖
諸開府正參軍    諸門府主簿
辨章郎       太宰
廩犧令       殿中監
翼馭郎       高車羽林郎
瞻人郎       方者
右從第五品下
公府行參軍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      襄武將軍厲威將軍      公府掾屬
中軍撫軍鎮軍參軍 主書郎
詹事五官      門下主書舍人
門下通事舍人    司州司事
司州從事      代郡功曹主簿
第六品上
太學博士      太史博士
律博士       禮官博士
公府記室督     威烈將軍
寇將軍      威鹵將軍
威戎將軍      威武將軍
第六品中
散騎        奉朝請
武烈將軍      武毅將軍
武奮將軍      太樂博士
河提謁者
第六品下
開府行參軍    散員
中書舍人      領、護二衛主簿
主事郎       詹事主簿
集書舍人      中軍、鎮、撫行參軍
領、護功曹掾     領、護五官
散臣中校      宿衛
太子常從虎賁督   侍幹
寺人        閽人
掌璽郎       太子舍人
掌服郎       掌筵
虎賁郎       諸開府掾
集書校書郎     祕書校書郎
祕書鍾律
右從第六品上
淮海都尉    諸局中校尉
方舞郎       諸宮門
開府記室督    司馬
千人督       校尉
右第從六品
戟楯虎賁      募員虎賁
高車虎賁      治禮郎
獄丞
右從第六品下
公府舍人      太子主書舍人
太子主衣舍人    都令史
書令史      門下令
太子左、右衛主簿  司事
司州錄事      代郡通事
御屬        綏遠將軍
綏鹵將軍      綏邊將軍
右第七品
國子學生      討寇將軍
討鹵將軍      討難將軍
討裔將軍
右第七品
祕書舍人      符史郎
盪寇將軍      盪鹵將軍
盪難將軍      盪逆將軍
太廟門僕
右第七品
諸門府舍人     祕書令史
書令史      集書令史
起居注令史     直事
司州本曹      散臣督事
宿衛幢將
右從第七品
祝史        太常
王家尉       公主家令
右從第七品
諸局督事      獄掾
太學典錄      太史博士
卜博士      太醫博士
太常日者      
太樂典錄
右從第七品
公府令史      太子書令史
太子典衣令史    司事令史
諸局通事      殄寇將軍
殄鹵將軍      殄難將軍
殄裔將軍
第八品上
太學助教      掃寇將軍
掃鹵將軍      掃難將軍
掃逆將軍
第八品中
武將軍      厲鋒將軍
虎牙將軍      虎奮將軍
第八品下
直事令史      宿衛軍司馬
諸局省事      尚書記令史
右從第八品上
尚書筭生      典客舍人
符券吏       公府閤下令史
右從第八品中
諸寺筭生      諸局書令史
虎賁書令史    乘傳使者
右從第八品下
開府令史     宿衛軍吏
諸局書吏      書幹
主書幹       典書
廣野將軍      橫野將軍
偏將軍       裨將軍
右第九品
祀官齋郎      典客參軍
太醫、太史助教
右第九品
白衣
右第九品
統史        中校尉
右從第九品
方驛博士
右從第九品
書吏       王家
右從第九品
公元494年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降車、驃將軍侍中黃門秩,依魏晉舊事
公元495年
十九年八月,初置直齊、御仗右武官。
公元499年
二十三年高祖復次職令,及帝崩,世宗班行之,以為永制
太師        太傅
太保
右三師上公
大司馬       大將軍
二人
太尉        司徒
司空        開國郡公
第一品
儀同三司      開國縣公
都督中外諸軍事   諸開府
散公
右從第一品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特進
尚書令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二將軍大者,位在都督中外之下。
衛將軍〈加大者,位太子太師之上。
 四征將軍〈加大者位次衛大將軍
將軍大者    左右光祿大夫
開國縣侯
第二
尚書僕射〈若並置左右,則左居其上,右居其下。
中書監       司州
四鎮將軍〈加大者,次衛將軍
 中軍將軍
鎮軍將軍      撫軍將軍
三將軍
金紫光祿大夫    散侯
右從第二
吏部尚書      四安將軍
領軍       中護軍二軍將軍,則去中,位次撫軍
太常        光祿
衛尉
右三卿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中書令
太子詹事      侍中
曹尚書      四平將軍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太府
右六卿
河南尹       上州刺史
祕書監       諸王師
左右衛將軍     前、左、右、後將軍
光祿大夫銀青者。
 開國縣伯
第三
散騎常侍      四方郎將
匈奴、羌、戎、裔、蠻、越中郎將
國子祭酒      御史中尉
大長秋卿      將作大匠
征鹵將軍
二大二公長史〈若司徒置二長史左在散騎常侍下,右在中庶子下。
太子左右衛率    武衛將軍
冠軍將軍      護羌、戎、裔、蠻、越校尉大中大夫      輔國將軍
中州刺史      龍驤將軍
散伯
右從第三
二大、二公司馬
太常        光祿
衛尉
右三少
尚書吏部侍郎    給事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空皇子長史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太府
右六少卿
中常侍       中尹
城門校尉      司空皇子司馬
第一品將軍    開府長史
驍騎將軍      遊擊將軍
以前上階
鎮遠將軍      安遠將軍
平遠將軍      建義將軍
建忠將軍      建節將軍
立義將軍      立忠將軍
立節將軍      恢武將軍
武將軍      曜武將軍
昭武將軍      顯武將軍
第一品將軍    開府司馬
通直散騎常侍    司徒諮議參軍
中散大夫      下州刺史
上郡太守內史、相   開國縣子
右第四品
中堅將軍      中壘將軍
尚書左丞      二大二公諮議參軍司州別駕從事史   第二將軍、始蕃王長史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太子僕       中書侍郎
太子庶子      第二將軍、始蕃王司馬前、左、右、後軍將軍
以前上階
寧朔將軍      建威將軍
振威將軍      奮威將軍
揚威將軍      廣威將軍
諫議大夫      尚書右丞
司空皇子諮議參軍事 司州治中從事
左、右中郎將     建武將軍
振武將軍      奮武將軍
揚武將軍      廣武將軍
第一品將軍    開府諮議參軍
散子
右從第四品
寧遠將軍      鷹揚將軍
折衝將軍      揚烈將軍
第二將軍、二蕃王長史
二大二公從事中郎  祕書丞
皇子友       國子博士
散騎侍郎      太子中舍人
員外散騎常侍
第二將軍、二蕃王司馬
以前上階
射聲校尉      越騎校尉
屯騎校尉      步軍校
長水校尉
司空皇子開府從事中郎
第二將軍、始蕃王諮議參軍
開府從事中郎    中郡太守內史、相
開國縣男
第五
伏波將軍      陵江將軍
平漢將軍
第三將軍三蕃王長史
二大二公掾屬    著作郎
通直散騎侍郎    太子洗馬
第二將軍、二蕃王諮議參軍第三將軍三蕃王司馬
奉車都尉
以前上階
太子屯騎校尉    太子步兵校尉
太子翌軍校尉    都水使者
司空皇子開府掾屬 領、護長史司馬
歸義侯       率義侯
順義侯       朝服
輕車將軍      威遠將軍
開府掾屬      虎威將軍
洛陽       中給事中
散男
右從第五
宣威將軍      明威將軍
第三將軍長史  二大二公主薄
二大二公錄事    皇子郎中令
司空主簿      司空皇子錄事參軍事第三品將軍司馬
第三將軍三蕃王諮議參軍
二大二公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
皇子文學      治書侍御史
謁者僕射
第一品將軍府錄事參軍
司空皇子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
皇子功曹
以前上階
河南郡      虎賁中郎將
羽林監       冗從僕射
駙馬都尉      廷尉正、監、評
尚書郎中      中書舍人
第一品將軍
開府功曹記室倉曹戶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下郡太守內史、相   上縣、相
第六
襄威將軍      厲威將軍
第二將軍、始蕃王錄事參軍
二大二公列曹參軍事 給事中
太子門大夫     皇子大農
騎都尉       符璽郎
以前上階
第二將軍、二蕃王錄事參軍
皇子主簿      司空皇子列曹參軍事第二將軍、始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
第一品將軍開府主簿列曹參軍事
第二將軍、二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
太子舍人      三卿
右從第六
威烈將軍      威寇將軍
威鹵將軍      威戎將軍
威武將軍      四品正從將軍史司馬二大二公祭酒
第三將軍三蕃王錄事參軍
司空皇子開府祭酒 武烈將軍
武毅將軍      武奮將軍
王、公國郎中令    積弩將軍
積射將軍      員外散騎侍郎
子中尉      二大二公參軍事
二大二公曹行參軍 開府祭酒
以前上階
司空皇子參軍事   司空皇子曹行參軍第三將軍錄事參軍
第二將軍、始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第一品將軍開府曹行參軍
第三將軍三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功曹
第二將軍、二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衛司馬      討寇將軍
討鹵將軍      討難將軍
討裔將軍
第三將軍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
詹事丞       列卿
祕書郎中      著作佐郎
中縣、相
右第七品
盪寇將軍      盪鹵將軍
盪難將軍      盪逆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強弩將軍      二大二公行參軍
司空皇子行參軍第二將軍、始蕃王曹行參軍
第三將軍三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第一品將軍開府行參軍
王、公國大農
以前上階
太學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第二將軍、二蕃王參軍事
第二將軍、二蕃王曹行參軍
第三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四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司州主簿      奉朝請
國子助教
右從第七品
寇將軍      殄鹵將軍
殄難將軍      殄裔將軍
第二將軍、始蕃王行參軍
第三將軍三蕃王參軍事
第三將軍三蕃王列曹行參軍
四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侯、伯國郎中令    司州西曹書佐
殿中將軍      皇子侍郎
大長秋
以前上階
侍御史       協律郎
辨章
第二將軍、二蕃王行參軍
第三將軍參軍事
第三將軍曹行參軍
五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王、公國中尉     司州祭酒從事
縣令、相
第八
寇將軍      掃鹵將軍
掃難將軍      掃逆將軍
司州曹從事史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公車令       符節令
署令千石已上者。
 中黃門
門下錄事      尚書令史
書令史
殿中侍御史中謁者僕射
中黃門冗從僕射
以前上階
宮門僕射      侯、伯國大農
司空皇子長兼行參軍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皇子上、中、下將軍   皇子中大夫
二率
四品正從將軍曹行參軍
王、公國常侍     厲武將軍
厲鋒將軍      虎牙將軍
虎奮將軍
五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行參軍
司州文學
第一品將軍開府長兼行參軍
員外將軍
右從第八
曠野將軍      橫野將軍
子、男國郎中令    太祝令
署令〈六百石已上者〉 中黃門
公主家令      皇子書令
四門學博士    律博士
校書郎       二大二公參軍督護檢校御史
以前上階
王、公國侍郎     侯、伯國中尉
謁者        太子三卿
五品正從將軍曹行參軍
司空皇子參軍督護
第二將軍、始蕃王長兼行參軍
第一品將軍開府參軍督護
殿中司馬
右第九品
偏將軍       裨將軍
太子廄長      監淮海都尉
諸局都尉      皇子典祠令
皇子學官令     皇子典衛令
王公上中將軍  王公中大夫
署令不滿六百石者。
以前上階
第二將軍、始蕃王參軍督護
第二將軍、二蕃王長兼行參軍太常光祿衛尉、領、護  詹事功曹五官
治禮郎       子、男國大農
小黃門       員外司馬
右從第九品
公元504年
前世職次無從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別制也。
正始元年十一月,罷郡中正
公元507年
四年九月詔曰:五校昔統營,位次列卿奉車都尉禁侍美官顯加通貴
移時變,遂為冗職
既典名猶昔,宜有定員,并殿中司馬亦須有常數。
五校可各二十人奉車都尉二十人騎都尉六十人殿中司馬二百人員外司馬三百人
公元508年
永平元年十二月尚書令高肇尚書僕射清河王懌等奏置小學博士三千人
公元509年
二年正月尚書令高肇奏,都水臺請依舊使者參軍事謁者錄事令史隨事更立
詔曰:使者置二,可如所奏。
下屬司,唯須充事耳,亦何勞多也。
參軍錄事更置一,謁者加二令史依舊
又奏諸州諮議記室戶曹刑獄田曹水曹、集曹、士曹參軍併省之。
公元511年
四年七月,詔改宗子羽林宗士,其本秩尚書計其資集,敘從七已下、從八已上官
公元520年
正光元年七月,置左、右衛將軍二人
十二月,罷諸州中正郡縣姓族,後復。
公元526年
孝昌二年十月,詔宗士庶子二官各增二百人
望士四百人,取肺府之族有武藝者。
孝莊初,以參朱榮扶翼之功,拜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增佐吏
又以太尉上黨王天穆太宰,增佐吏
公元529年
永安二年,各詔復置司直十人,視五品,隸廷尉覆治御史檢劾事。
公元531年
普泰初,以參朱世隆儀同三司位次上公
侍中黃門武衛將軍,並增置六人
永安已後遠近多事,置京畿大都督,復立州都督,俱總軍人
公元537年
天平四年夏,罷六州都督,悉隸京畿,其京畿大都督仍不改焉。
立府置佐
舊制:有大將軍不置太尉;有丞相不置司徒
自正光已後天下多事勳賢並軌,乃俱置之。
公元544年
武定二年十一月有司奏:齊獻武王勳高德重,禮絕群辟
霍光陵邑亦置長、丞主陵,今請置長一人,丞一人錄事一人戶曹一人禁備一人,侍一人皆降陵官一等
其侍依舊
詔可
公元549年
七年三月,詔左右光祿大夫各置二人金紫光祿大夫四人光祿大夫四人大中中散各置六人
五月,又詔以四中郎將世宗永平中權隸領軍,今還屬護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