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一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
 第六十一卷目錄
 喪葬部彙考二十五
  宋五〈光宗紹熙一則 寧宗慶元四則 嘉泰一則 開禧一則 嘉定二則 理宗寶慶二則 紹定二則 端平一則 淳祐一則 景定三則〉
禮儀典第六十一卷
喪葬部彙考二十五
宋五
公元1194年
光宗紹熙五年夏六月壽皇聖帝崩。
有疾,就內成服皇太后代行祭奠
秋七月皇子嘉王衰服即位,行禫祭禮。
冬十月朱熹請卻瑞慶節賀表
十一月,詔行
三年喪,命禮官條具典禮
是月,權攢永阜陵
《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春正月癸酉壽皇聖帝不豫
夏四月乙未壽皇聖帝東園
甲辰侍從入對,請朝重華宮
己酉太學生程肖說等以帝未朝,移書大臣
事聞,帝將以癸丑日朝
至期,丞相以下入宮門以俟,日昃,帝復以疾不果出。
侍從、館學官上疏,乞罷黜居家待罪
職事官請去待罪百餘人,詔不許
丙辰侍講黃裳祕書少監孫逢吉等再上疏以請。
丁巳起居郎權中書舍人陳傅良請以親王執政近上宗戚一人重華宮使。
臺諫交章內侍陳源楊舜卿、林億年離間兩宮請罷逐之。
五月甲子侍從入對,未得見。
宰執重華宮問疾不及引。
陳傅良上告敕,出城待罪
丁卯,以壽皇聖帝疾棘,命丞相以下分禱天地宗廟社稷
戊辰丞相留正等請帝侍疾引裙隨帝至福寧殿,久之,乃泣而出。
辛未丞相以下以所請不從求退帝命皆退,於是丞相以下遂出城待罪
知閣門事韓𠈁胄請宣押入城,許之。
乙亥
帝將朝重華宮,復不果
戊寅,以壽皇聖帝疾,赦。
權刑部尚書京鏜入對,請朝重華宮
庚辰丞相以下重華宮問疾
癸未起居舍人彭龜年叩頭奏事,詔令上殿,乃請朝重華宮
甲申從官列奏以請,嘉王府翊善黃裳講讀官沈有開彭龜年奏,乞令嘉王重華宮問疾,許之。
王至重華宮壽皇為之感動
丙戌權戶部侍郎袁說友入對,請朝重華宮
六月戊戌夜壽皇聖帝崩,遺誥重華宮慈福宮,建壽成后殿宮後以便定省
重華宮錢銀一百萬緡賜內外軍。
先是丞相留正知樞密院事趙汝愚參知政事陳騤同知樞密院事余端禮壽皇聖帝大漸,見帝於後殿,力請帝朝重華宮皇子嘉王亦泣以請,不聽
至是,丞相等聞壽皇聖帝崩,乃率百官遺誥重華宮
己亥丞相以下上疏,請詣重華成禮
辛丑丞相百官拜表,請就喪次成服
壬寅壽皇大斂
皇子嘉王復入奏事,詔俟疾愈,過宮行禮
丞相以下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祭奠禮,許之。
仍有旨:皇帝有疾,聽就內中成服
乙卯,遣林湜等使金致遺留物。
秋七月甲子太皇太后皇帝疾未能執喪,命皇子嘉王皇帝位于重華宮之素幄,尊皇帝太上皇帝皇后壽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宮。
孝宗本紀紹熙五年五月壬戌壽皇聖帝不豫
六月戊戌,崩于重華殿,年六十有八。
十月丙辰,諡曰哲文神武孝皇帝廟號孝宗
十一月乙卯,權攢於永阜陵
十二月甲戌,祔於太廟
慶元三年十一月辛丑,加諡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寧宗本紀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
壬寅宰臣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祭奠之禮,從之。
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
宜正儲位,以安人心。
越六日,奏三上,從之。
明日,遂擬旨以進。
是夕御批付丞相云歷事歲久,念欲退閑
七月辛酉,留以疾辭去
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見正去,遣韓𠈁胄因內侍張宗尹禪位嘉王之意請于太皇太后不獲
提舉重華宮關禮,𠈁胄因其問,告之。
入內,泣請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諭𠈁胄曰:好為之。
𠈁胄出,告汝愚,命殿師郭杲夜分兵衛南北。
翌日禫祭汝愚百官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簾汝愚率同再拜,奏:皇帝疾,不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嘉王太子,以安人心。
奉御批八字以奏。
太皇太后曰:既有御筆,卿當奉行
汝愚曰:內禪事重,須議一指揮
太皇太后允諾
汝愚袖出所擬以進,皇帝以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閑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
太上皇皇后太上皇后
太皇太后覽畢,曰甚善。
汝愚出,以旨諭固辭曰:恐負不孝名。
汝愚曰: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外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
眾扶入素幄,披黃袍,方卻立未坐,汝愚率同再拜
几筵殿。
盡哀
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衰服出,就重華殿東廡素幄立,內侍扶掖,乃坐。
百官起居訖,乃入行禫祭
詔建泰安宮,以奉太上皇太上皇后
汝愚喪次請召還留
秋八月辛卯,初御行便殿聽政
冬十月乙巳上大行至尊壽皇聖諡曰哲文神武孝皇帝廟號孝宗
丙午,以朱熹奏請,卻瑞慶節賀表
庚戌,改上安穆皇后諡曰成穆皇后安恭皇后諡曰成恭皇后
丙辰,上孝宗皇帝冊寶重華殿,成穆皇后成恭皇后冊寶太室
十一月辛亥,詔行孝宗三年喪制,命禮官條具典禮以聞。
乙卯,權攢孝宗皇帝于永阜陵
十二月甲戌,祔孝宗神主太廟
禮志紹熙五年六月九日孝宗崩。
太皇太后有旨,皇帝以疾聽在內成服太皇太后皇帝行禮
〈又〉宗居孝宗之憂,趙汝愚當國,始令群臣服白涼衫皁帶治事,逮終制乃止。
文獻通考紹熙甲寅從臣羅點建議,乞令群臣于易月之後未釋衰服朝會治事權用公服黑帶
每遇七日及朔望時節,朝臨奉慰,應于喪禮,皆以衰服從事
山陵之後,期與再期,則又服之。
大祥而後除。
至於燕服,亦當稍為之制,去紅紫之飾,此於臣子行之,非有甚難,可以略存三年之制。
當時臺諫集議以為等所請,雖未純如古,亦略存遺意可以扶持衰薄補助名教
詔從之。
〈又〉紹熙五年孝宗崩。
宰相趙汝愚上陵,名曰阜。
於永思陵下宮之西修蓋攢宮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紹興初六,飛駐越昭,慈聖獻皇后上賓,因卜地,權殯於會稽上皇村,蓋便於修奉也。
及卜祐陵,遂就其側,并舉顯肅憲節二后祔焉。
顯仁高宗繼從其兆,則迫隘已甚
高宗之葬也,趙子直時守蜀,手疏會稽攢宮淺薄,可為深憂,宜復祖宗山陵之制,朝論不從於。
是自昭慈之西,連用五穴,山勢漸遠,其地愈卑矣。
孝宗將殯,子直樞密使建議攢宮本非永制,實居淺土,蔽以上宮。
初期剋復神京,奉遷神駕,雖其志甚美,而其事實難。
死者無終極,國家廢興
豈宜徒徇虛名,以基實禍
識者以為然。
時日荊大聲卜地思陵之傍,開深五尺下有石泉
按行使趙德老以為土肉淺薄,不可用
子直改卜意欲中軍寨為之,而宰相留仲至以為不然
於是德老覆按使謝子肅附其說,乃命大聲改卜于新穴之東,視新穴纔高一尺一寸五分而已
孫從之覆按使,還言當少寬時日,別求吉兆
內廷左右以上久居喪次內外不便,皆主速葬之說。
乃詔侍從臺諫,限三日集議
議者皆言神穴未安,自合展期改卜
況朝廷禮文,何嘗循古制,豈必七月之期。
奏,劉德修所草也。
朱晦翁時在經筵,復上奏臺史國音之說不可信
又言今穴視前穴高一尺一寸五分,則是開至六尺一寸五分,即與舊穴五尺之下,負水石處高低齊等如何卻可開至九尺,而其下二尺八五分者,無水石邪
臣自南來經由嚴州富陽縣,其江山之勝,雄偉非常
說者又言臨安縣錢氏故鄉山川形勢寬平邃密,此必有佳處可用,而臣未之見也。
切見近年地理出於江西福建為尢盛,望下兩路帥臣監司疾速搜訪量給路費,多差人轎馬,逕遣赴闕,令於近甸行相視。
或謂晦翁之意,似屬蔡元定季通也。
所謂國音者,蓋近世庸妄之說。
五音盡類群姓,而謂冢地向背,各有其宜。
國姓論之,必當用離山坐南向北之地。
晦翁謂以而言,則死者北首
若以術言,則凡擇地者,必論主勢之強弱風氣聚散水土淺深穴道之偏力量之全否。
然後可以較其地之美惡
政使實有國音之說,亦必先此五者,以得形勝之地,然後其術可得而推。
若曰其法果驗不可改易,則洛越諸陵,無不南向北,固已合國音矣。
又何吉之少而凶之多
疏入,不報
其後卒定阜陵,殯於會稽
子直如故事,建陵同列,又以後喪踰前喪而止。
崇陵亦因之若成。
成恭二后,則先葬於赤山慈懿皇后,則殯於南山淨慈寺
〈又〉五年閏十月七日橋道頓遞使司言梓宮發引渡江依舊例,梓宮前後官司,除內人船外,並于前兩日渡江,渡得整肅不致諠譁
從之
十日御史臺又言,勘會梓宮發引日,百官出城奉辭,合設文路祭一座,乞依例,應臣選人並照本身料錢,每三十貫文,省於臨安府送納,令本府排辦,候畢如有支、不盡繳納左藏庫
從之
十一月十四日,詔靈駕發引,其排立衛諸班直親從等子,并殿前司擺齪經由道路坊巷官兵,折食錢,依淳熙十五年例,令戶部日下特與倍支。
《續文獻通考寧宗時待制侍講朱熹《論喪服曰:臣聞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餰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無貴賤之殊。
禮經敕令子為父嫡孫承重,為祖父斬衰三年,蓋嫡子當為後以承大宗之重,而不能襲位執喪,則嫡孫繼統而代之執喪,義當然也。
然自漢文短喪之後歷代因之,天子遂無三年之喪。
為父且然,則嫡孫承重可知
人紀廢壞三綱不明千有餘年,莫能釐
大行至尊壽皇聖帝至性自天,孝誠內發易月之外,猶執通喪朝衣朝冠,皆以大布超越千古拘攣牽制之弊,革去百王衰陋卑薄之風,甚盛德也。
所宜著在方冊,為世法程。
子孫守之,無斁
間者遺誥初頒,太上皇帝偶違康豫不能躬就喪,次陛下實以世嫡之重,仰承大統,則所謂承重之服,著在禮律所宜一遵壽皇已行之法,易月之外,且以布衣布冠視朝聽政,以代太上皇帝躬執三年之喪。
一時倉卒不及詳議,遂用漆紗淺黃之服。
不唯違禮律,無以風示天下
且將使壽皇已革之弊,去而復留。
已行之,舉而復墜。
臣愚不肖,誠竊痛之。
既往之失不及追改,唯有將來啟殯發引當服初喪之服。
則其變除之節,尚有可議。
欲望陛下仰體壽皇孝成法,明詔禮官稽攷禮律預行詳定
官吏軍民男女凶喪,亦宜稍為之制,勿使過為華靡
布告郡國,咸使聞知
庶幾復古制,而四海之眾,有以著于君臣之義,實天下萬世之幸。
朱子大全集:乞瑞慶節不受賀劄子臣伏今日瑞慶節前一日,宰執文武百僚行宮便殿拜表稱賀
臣已前來祗赴立班,然竊唯念壽皇梓宮在殯陛下追慕方新,乃以此講行賀禮
臣當以經術入侍帷幄,睹此缺失心實未安。
久欲奏聞,又念疏遠不敢僭越
昨晚睿旨,特令宣引
今日晚講,仰見聖心虛懷求善,唯恐不及待遇之恩,復異常感激之深,不能自已
謹此密奏欲望聖慈速賜傳旨,便令權免,其表亦不收接
三年之內,凡有稱賀事,並依此例。
庶幾上廣孝治,益隆聖德風示四表垂法萬世
不勝大願
取進止
公元1196年
寧宗慶元二年,以太上皇不能執喪,帝欲大祥畢更服兩月
太皇太后詔而止。
《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禮志慶元二年六月九日大祥
八月十六日禫祭
時光不能執喪寧宗嗣服,欲大祥畢更服兩月,曰:但欲禮制全盡,不較此兩月
于是監察御史胡紘言:孫為祖服,已過期矣。
議者欲更持禫兩月,不知用何典禮
若曰嫡孫承重,則太上聖躬亦已康復,于宮中自行二十七月之重服,而陛下又行之,是喪有二孤也。
自古孫為祖服何嘗有此禮。
侍從臺諫給舍集議
吏部尚書葉翥等言:孝宗升遐之初,太上聖體違豫,就宮中三年之喪。
皇帝受禪,正宜倣古方喪之服以為服,昨來有司失於討論
胡紘所奏,引古據經別嫌明微,委為允當
欲從所請,參以典故六月六日大祥禮畢皇帝百官並純吉服七月一日皇帝御正殿,饗祖廟
將來禫祭,令禮官檢照累朝禮例施行
四月庚戌,詔:群臣所議雖合禮經,然于朕追慕之意,有所未安,早來奏知太皇太后面奉聖旨,以太上皇帝雖未康愈宮中亦行三年之制,宜從所議。
朕躬慈訓敢不遵依
初,高宗之喪,孝宗三年服。
孝宗之喪,有司請于易月之外,用漆紗淺黃之制,蓋循紹興以前之舊。
朱熹初至,不以為然奏言:今已往之失,不及追改惟有將來啟攢發引,禮當復用初喪之服,則其變除之節,尚有可議。
明詔禮官稽考禮律,豫行指定
官吏軍民方喪之服,亦宜稍為之制,勿使肆為華靡
其後,詔中外百官,皆以涼衫視事,蓋用此也。
朱熹上議時,門人有疑者,未有折之
後讀禮記正義·喪服小記》為祖後者條,因自識本議之末,其略云:準五服年月格》斬衰三年嫡孫為祖謂承重者,法意甚明,而禮經無文,但《傳》云:父沒而為祖後者服斬
然而不見本經未詳何據。
《小記》云:父祖沒而為祖母後者三年
可以傍照
至為後者條下疏中所引《鄭志》,乃有諸侯父有廢疾不任國致,不任喪事之問,而鄭答以天子諸侯之服皆斬之文,方見父在而承國于祖服
向來上此奏時,無文字可檢,又無朋友可問,故大約且以禮律言之。
亦有疑父在不當承重者,時無明證驗,但以禮律人情大意答之,心常不安
歸來稽考,始見此說,方得無疑。
乃知學之不講,其害如此
禮經之文,誠有闕略不無待于後人
向使鄭康成,則此事終未有斷決不可直謂古經定制一字不可增損也。
已而于永思陵下宮之西,修奉攢宮上陵名曰永平
公元1197年
慶元三年太皇太后吳氏崩。
太上皇承重降服齊衰期。
《宋史·寧宗本紀慶元三年冬十月丙申,以太皇太后違豫,赦。
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吳氏崩。
乙巳,詔為大行太皇太后服期
丁未,遣趙介使金告哀
十二月丙子,始御正殿。
丁丑,以大行太皇太后攢宮,蠲紹興府貧民明年身丁折帛綿絹
禮志高宗憲聖慈烈皇后吳氏,慶元三年崩。
時光宗以太上皇承重寧宗降服齊衰期。
高宗憲聖慈烈吳皇后傳》后年十四,高宗康王被選入宮
王即皇帝位,后常以戎服侍左右。
和義郡夫人
進封才人
由是寵遇日至,與張氏並為婉儀,尋進貴妃
憲節皇后崩聞至,秦檜累表請立中宮
紹興十三年,詔立貴妃皇后
孝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太上皇后
乾道七年加號壽聖明慈
淳熙二年以上行慶壽禮,復加壽聖明廣慈之號。
十二年,加尊號曰備德
上皇崩,遺詔改稱皇太后
帝欲迎還大內太后以上几筵德壽宮不忍舍去,因名所御殿曰慈福,居焉。
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以壽皇故,不稱太皇太后也。
紹熙五年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
時光宗疾未平不能執喪宰臣垂簾主喪事,后不可
已而宰執請如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大極殿,成服禁中,許之。
后代祭奠禮。
尋用趙汝愚請,於梓宮前垂簾,宣光手詔,立皇子嘉王皇帝
撤簾
慶元元年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
三年十月后寢疾,詔禱天地宗廟社稷大赦天下,踰月而崩,年八十三。
遺詔太上皇帝疾未痊瘉宜於宮中承重皇帝齊衰五月以日易月
服期年喪。
諡曰憲聖慈烈,攢祔于永思陵
文獻通考慶元三年,憲聖太皇太后崩。
太上皇帝承重皇帝降服齊衰布頭幞頭大袖襴衫裙褲腰絰白綾襯衫
公元1198年
慶元四年,權攢憲聖慈烈皇后于永思陵
《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四年春正月己卯上欽宗皇后諡曰仁懷皇后
二月丙子上大太皇太后諡曰憲聖慈烈皇后
三月甲子,權攢憲聖慈烈皇后于永思陵
夏四月丙戌,祔仁懷皇后神主、慈烈皇后神主太廟
公元1200年
慶元六年夏六月太上皇后李氏崩。
秋八月太上皇崩。
是月,權攢太上皇后南山修吉寺。
冬十一月皇后韓氏崩。
十二月,權攢太上皇于永崇陵皇后南山廣教寺
《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六年夏六月丁亥,以太上皇后違豫,赦。
戊子太上皇后李氏崩。
秋七月己未,初御後殿
八月庚寅,以太上皇違豫,赦。
辛卯太上皇崩。
丙申上大太上皇后諡曰慈懿皇后
癸卯,權攢慈懿皇后臨安府南山修吉寺。
九月乙卯,祔慈懿皇后神主太廟
丙子,遣丁常任為金國遺留國信使
冬十一月己未皇后韓氏崩。
癸亥上大太上皇帝諡曰憲仁聖哲慈孝皇帝廟號光宗
乙亥,上大行皇后諡曰恭淑皇后
十二月辛卯,權攢憲仁聖哲慈孝皇帝于永崇陵
壬寅,權攢恭淑皇后臨安府南山廣教寺
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太廟
乙巳,蠲臨安紹興二府民緣攢宮役者賦。
庚戌,祔恭淑皇后神主太廟
禮志慶元六年光宗崩,上陵名曰崇。
〈又〉寧宗居光宗之憂,百官以日易月禫除畢,服紫衫皁帶治事,從禮部侍郎陳宗召請也。
光宗慈懿李皇后傳》高宗聘為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夫人
乾道四年,生嘉王
七年,立為皇太子妃
太子即位,冊為皇后
其後孝宗崩,不能執喪
宰相趙汝愚內禪,立寧宗,尊后曰太上皇后,上尊號曰壽仁
慶元六年崩,年五十六,諡慈懿
寧宗恭淑韓皇后傳》后被入宮,遂歸平陽郡,封新安郡夫人,進崇國夫人
受禪,冊夫人皇后
慶元六年崩,諡恭淑
文獻通考慶元六年慈懿太上皇后崩。
成肅太皇太后碧羅帕,頭帔白羅寬袖衫,淡黃縠子裙,禮例成服時,于壽慈宮設幄,舉哭,行成服之禮。
皇后以下行禮大行皇帝喪,成服日,及貴妃外命婦麤布蓋頭衫帔首絰絹,襯服,六宮內無帔之人,布蓋頭長衫首絰絹襯服,內外命婦,合入臨人,仍加冠
大行皇太后成服日,服齊衰蓋頭,餘並同
外命婦帕頭不用蓋頭,餘並同
皇太子太上皇帝喪,成服日,服布頭冠,布斜巾,布四腳大袖襴衫裙褲首絰絹襯服。
皇孫太上皇帝喪,成服日,服布頭幞頭大袖襴衫褲腰,絰未冠者,依皇孫服制除去冠,兼未赴朝謁所有朝晡臨,亦不趁赴
公主成服日,布帊頭,帔裙衫首絰絹襯服。
親王服。
〈又〉慶元六年太上皇后崩。
吳興郡並服布頭冠,斜布四腳大袖襴衫褲腰絰,桐木杖,服襯。
皇太后兄弟服例禮,例衰服三年,若入皇城門,權易墨衰,由權開門出入
又逐七日、百日在家設位行禮,其掛服日,於當日掛服
〈又〉恭淑皇后上僊太常寺言,韓竢係皇后兄,合服大功九月
之子典故,合解官持服三年
從之
臣服大行皇帝成服日,並斬衰服。
中書門下省、樞密使副、尚書翰林學士節度使金吾衛上將軍文武二品以上布頭冠,布斜巾,四腳大袖襴衫裙褲首絰腰絰竹杖,絹襯衫
皇太后崩,服同,但用桐木杖,不用首絰
文武五品以上職事官監察御史以上、內客省宣政昭宣使知閣門事及入內都知押班布頭幞頭大袖襴衫裙褲腰絰
餘文百官三省樞密院書令史以上,及御史臺閣門太常寺引班祗應人布襴衫,腰絰
小祥日,文武百官改服幞頭布襴衫,腰絰布褲
大祥日,並改服素衫,軟腳幞頭,黲布,公服,白綎,錫帶
禫服日,皇帝釋黲常服文武百官如繫金玉帶佩魚者,易以黑帶,去魚。
花繡狨座者,易以皂韀,去狨座
宗室出則常服,居則衰服,依服屬終喪,係淳熙十四年十月十一日太常寺檢照典禮故事
舊制禫服後,群臣純吉服其後易以祔廟,又易以小祥
〈又〉光宗崩,丞相謝深甫上陵名曰崇。
按行使副韓邈黃鑑言,判太史局荊大聲等,相視大行太上皇帝神穴,係在阜陵西思陵下宮閑地段,委是國音王氣秀之地,尊卑次序可以安建。
既而差官覆按
從之
〈又〉慶元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延和殿宰執進呈大行皇后發引訖,免臣路祭
上曰:此乃文具不須得止奉辭足矣
十二月二日,詔大行皇后梓宮將來發引,可出麗正偏門
又詔梓宮發引,攝侍中奉梓宮升降進發,權駐差吏部侍郎費士寅攝太傅持節,導梓宮監掩攢宮,差總護使吳環攝太傅,帥奉梓宮官,奉升大昇轝。
又引梓宮并攝少保,差太常少卿俞豐係恭淑皇后故事
公元1201年
嘉泰元年秋八月光宗小祥討論典禮
《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文獻通考嘉泰元年八月八日光宗小祥禮部討論,乃舍紹熙甲寅之制,乞酌紹興已行之典,及淳熙申命之文。
百官小祥,純吉服,自九月一日始。
公元1207年
開禧三年太皇太后謝氏崩,權攢阜陵
《宋史·寧宗本紀開禧三年夏五月辛卯,以太皇太后謝氏有疾,赦,是日崩。
六月癸亥,遣富琯使金告哀
秋八月己巳上大太皇太后諡曰成肅皇后
九月乙酉,權攢成肅皇后阜陵
壬寅,祔成肅皇后神主太廟
禮志孝宗成肅皇后謝氏,開禧三年崩,殯于永阜陵正北。
吏部尚書峻言:伏睹列聖在御,間有諸后上僊,緣無山陵可祔,是致別葬。
上僊山陵已卜之後無有不從葬者。
其他諸后,葬在山陵之前神靈既安,並不遷祔
元德章懿二后,方其葬時,名位未正續行追冊
成穆皇后孝宗登極即行追冊改殯所為攢宮典禮已備,與元德章懿事體不同所以更不遷祔
竊稽前件典禮,祗緣喪有前後,勢所當然,其于禮意,卻無隆殺
今來從葬阜陵,為合典故
從之
孝宗成肅謝皇后傳》:后幼孤,鞠于翟氏,因冒姓焉。
及長,被選入宮
憲聖太后以賜普安郡,封咸安郡夫人
即位,進婉容
踰年,進貴妃
成恭皇后崩,中宮虛位
淳熙三年,妃侍帝,過德壽宮上皇諭以立后意。
尋遣張去為傳旨,立貴妃皇后復姓謝氏。
光宗受禪,上尊號壽成皇后
孝宗崩,尊為皇太后
慶元初加號惠慈。
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
三年崩,諡成肅,攢祔于永阜陵
公元1220年
嘉定十三年秋八月皇太子詢薨,禮如莊文太子
《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三年秋八月癸亥皇太子詢薨,諡曰景獻
禮志景獻太子嘉定十三年八月六日薨。
發哀制服,並如莊文太子之禮。
九日,詔護喪視殯所于莊文太子攢宮之東,並依其制建造
九月十日賜諡景獻,遣攝中書令知樞密院事鄭昭先諡冊、寶于皇太子靈柩前,讀冊、讀寶如儀,訖,班退。
興靈日,宰臣皇太子前行禮畢,柩行。
宗室使相南班官常服黑帶,並赴陪位騎從至葬所,俟掩攢畢,奉辭訖,退。
其日,皇帝視事百司後殿門外立班進名奉慰
十四年七月二日小祥,差知樞密院事鄭昭先奠酹官。
十五年八月六日大祥
九月十五日,詔景獻太子几筵已徹,高平郡夫人傅氏可特封信國夫人,仍令主奉祭祀。
景獻太子傳》太子諱詢,燕懿王後藝祖十一世孫也。
初名與愿
寧宗既失兗王,從宰執京鏜等請,取與愿養于宮中,年六歲賜名曮
開禧元年,立為皇太子更名幬
御朝太子侍立
天禧故事出居東宮更名詢
嘉定十三年薨,年二十九,諡景獻
公元1224年
嘉定十七年秋八月寧宗崩,理宗即位
宮中三年喪
《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七年秋八月丙戌,帝不豫
閏八月丁酉皇帝崩于福寧殿,年五十七。
史彌遠傳遺詔,立姪貴誠皇子更名昀,即皇帝
皇后皇太后垂簾聽政
寶慶元年正月己丑,諡曰仁文哲恭孝皇帝廟號寧宗
三年九月,加諡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理宗本紀嘉定十七年八月丙戌寧宗違豫自是視朝
壬辰疾篤史彌遠稱詔貴誠皇子,改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閏月丙申寧宗疾甚丁酉,崩于福寧殿。
彌遠使楊谷楊石入白楊皇后,稱遺旨皇子嗣皇帝位
大赦
楊皇后皇太后,同聽政
癸亥,詔宮中自服三年喪
冬十二月辛酉,請大行皇帝諡號于南郊,諡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廟號曰寧宗
公元1225年
理宗寶慶元年春三月,葬寧宗于永茂陵
《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春正月己丑,上寧宗諡冊、寶。
三月癸酉,葬寧宗會稽茂陵
夏四月辛卯朔寧宗祔廟
《續文獻通考寶慶元年居寧宗喪,詔:以日易月之制,雖己仰遵先帝遺烈,然吾與嗣君心實未安。
宮中自服三年
真德秀曰:三年之喪,行于宮壼非特衰麻在躬而已
哀慕之存于心者,不可頃刻忘。
憂慼之形于色者,不可斯須已。
古者卒哭廬居小祥堊室
今雖未能如昔,然居處之制,不可不極朴素也。
古者服喪,非有疾,不飲酒食肉。
今雖未能如昔,然饔人大官之饌,不可不極菲儉也。
古者終喪不處于內,今雖未能如昔,然防微謹獨,屏遠聲色不可不極其嚴也。
食則見先帝于羹,立則見先帝于牆。
庶幾不負罔極之恩,丕昭純孝之實。
倘因移御之適,凡所以自奉者,少異于居喪之儀,則雖衰麻在躬,猶之不服也。
公元1226年
寶慶二年秋八月寧宗皇帝大祥,上詣几筵奠祭禮。
《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續文獻通考云云
公元1232年
紹定五年冬十二月皇太后楊氏崩。
宮中自服三年喪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五年冬十二月辛巳皇太后不豫
壬午大赦
皇太后崩。
癸卯,群臣凡七上表聽政從之
詔:外朝大典不敢輕改,宮中自服三年喪
寧宗恭聖仁烈楊皇后傳》:后少以姿容入宮
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
三年四月進封婕妤
五年,進婉儀
六年,進貴妃
恭淑皇后崩,帝立之。
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帝大漸
矯詔立昀為皇子,即帝位,尊皇后皇太后,同聽政
寶慶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號壽明
紹定元年正月丙子,復加慈睿。
四年正月,后壽七十,加尊號壽明仁福慈睿皇太后
十二月辛巳,后不豫,詔禱祠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赦天下
五年十二月壬午,崩于慈明殿。
壽七十有一。
《續文獻通考紹定五年大行皇后遺詔國事方殷,毋痛過哀,宜從權制。
皇帝成服三日聽政
喪紀以日易月大臣更加開釋,勿致摧傷
百官入臨隨地之宜。
道州府長吏以下三日釋服
在京禁音樂百日在外一月
毋禁祠祀嫁娶
沿邊不用舉哀
群臣七上表皇帝聽政
詔:朕惟皇天降割大行皇太后上僊哀痛罔極
內朝大典不敢輕有改更
朕於宮中自服三年之喪。
乙巳,上詣慈明殿,行大祥祭奠禮。
公元1233年
紹定六年四月,葬皇太后于永茂陵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六年春二月丁丑上大皇太后諡曰恭聖仁烈皇后
夏四月壬寅,葬恭聖仁烈皇后于永茂陵
禮志寧宗恭聖仁烈皇后楊氏紹定五年十二月崩,祔葬茂陵
《續文獻通考紹定六年,詔依右正言何琮奏,皇太后山陵用度,盡出宮中
猶恐州縣並緣動擾百姓,乞飭有司遍行曉諭,嚴加禁止
從之
公元1234年
端平元年春二月丁亥,詔端平元年正月以前命官貶竄物故者,許令歸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44年
淳祐四年史嵩之父憂求去。
詔許終喪
《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四年秋九月癸卯右丞相史嵩之以父病謁告,許之,詔范鍾劉伯正暫領相事
甲辰史彌忠卒,贈少師封鄭國公賜諡文靖
史嵩之起復右丞相樞密使
己未將作監徐元杰上疏史嵩之起復,宜許其舉執政自代。
不允,遂求去。
帝曰:經筵卿規益,何事引去耶。
冬十月甲戌,詔慶元府守臣敦諭史嵩之赴闕嵩之控辭不允
十二月庚午許右丞相史嵩之終喪
公元1262年
景定三年夏六月壬辰吳潛沒於循州,詔許歸葬
癸丑,詔應謫臣終于貶所者,許令歸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63年
景定四年春二月丁大全溺死滕州,詔許歸葬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64年
景定五年冬十月理宗崩,詔行三年喪
《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五年十月辛亥,帝有疾,不視朝
丙寅大赦
丁卯,帝崩。
遺詔皇太子禥即皇帝位。
度宗本紀景定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
受遺詔,太子皇帝位。
庚午宰執文武百官祥曦殿表請聽政不允
辛未大赦
十一月壬申宰執以下日表視朝不允
丁丑,凡七表,始從。
丙戌,帝初聽政,御後殿
躬行三年喪
《續文獻通考景定五年,帝崩,遺詔紹定五年故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