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九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錄
 文廟祀部彙考二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一則
  遼〈太祖神冊二則〉
  宋〈太祖建隆三則 太宗端拱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景德二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禧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明道一則 景祐一則 慶曆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徽宗崇寧三則 大觀三則 政和三則 宣和一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三則 寧宗慶元一則 嘉定一則 理宗端平一則 淳祐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一則
  熙宗天會一則 皇統一則 世宗大定二則 章宗明昌五則 承安一則 泰和二則 宣宗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文廟祀部彙考二
後唐
公元932年
明宗長興三年,敕釋奠禮,皆准郊祀錄。
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長興三年國子博士同文奏:伏見每年春秋二仲月上丁,釋奠文宣王,以兗公顏子配座,以閔子騫等為上哲,排祭奠
其有七十二賢圖形四壁面前無酒脯。
自今後,乞准本朝舊規,文宣王四壁英賢畫像前面,請各設一豆一爵,祠饗。
中書太常禮院檢討禮例,分析申者,今禮院郊祀釋奠文宣王,並中祠例祭以少牢,其配座十哲見今釋奠之禮。
伏自喪亂以來,廢祭四壁英賢
今准帖為國子博士同文所奏,文宣王四壁英賢,各設一豆一爵祀享
當司郊祀文宣王從祀諸座各籩二,實以栗黃、牛脯,豆二,實以葵葅鹿醢簠簋各一,實以黍稷、飯酒,爵一,禮文設祭器,無一豆一爵之儀者,奉敕文宣王廟四壁英賢,自此每釋奠宜准郊祀錄,各陳脯醢等物以祭。
後周
公元952年
太祖廣順二年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
五代史·周本紀云云
冊府元龜廣順二年五月,親往兗州
辛未,遣端明殿學士顏行曲阜,祀文宣王廟
六月己酉,幸曲阜,謁孔子廟
既畢,其所金花銀十數事,留於祠所,以備享
遂幸孔林,拜孔子墓墳。
側有石壇,是唐朝封禪迴謁孔子之壇。
二百餘年間,絕東封之禮。
洙泗之上,無復鑾和之音。
帝以武功之餘,枉車致敬尊師重道不亦優乎。
文獻通考廣順二年六月,以文宣王四十三代孫、前曲阜縣孔仁玉復為曲阜縣,仍賜緋魚袋
亞聖顏淵孫顏涉,為曲阜縣主簿
仍敕兗州修葺祠宇,墓側禁樵採
車駕親征兗州初平,遂幸曲阜,謁孔子祠。
既奠,將致敬
左右曰:仲尼人臣,無致敬之禮。
上曰:文宣百代帝王
得無拜之。
即拜奠於祠前
公元918年
太祖神冊三年夏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
公元916年
《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宗室義宗傳》義宗名倍小字圖欲太祖長子
聰敏好學外寬內摯。
神冊元年,立為皇太子
太祖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
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皆以佛對。
太祖曰:佛非中國教。
曰: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太祖大悅,即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
公元919年
神冊四年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
《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60年
太祖建隆元年,幸國子監,詔增修祠繪先聖先先儒之像。
公元822年
《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至聖文宣王
唐開元末升為中祠,設從祀三公行事
朱梁喪亂從祀遂廢。
唐長慶二年仍復從祀
周顯德二年,別營國子監置學舍。
宋因增修之,塑先聖亞聖十哲像,畫七十二賢先儒二十一人像於東西廡之木壁,太祖親撰先聖亞聖贊》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贊之。
《宋會要建隆元年二月太祖國子監,詔加飾祠宇,及塑繪先聖、先賢先儒之像。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詔諸州貢舉人國子監先師
《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其謁先師之禮:建隆二年禮院禮部貢院移,按禮閣新儀云:舊儀貢舉人先師之文。
開元二十六年,詔諸州貢舉人見訖,就國子監先師,官為開講質問疑義,所司設食。
昭文崇文兩館學士及監內諸舉人準此
自後州府貢舉人十一月朔正衙見訖,擇日先師,遂為常禮
公元962年
建隆三年,詔祭文宣王一品禮。
《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建隆三年,詔祭文宣王一品禮,立十六戟於廟門,仍詔用永安之曲。
公元988年
太宗端拱元年,幸太學文宣王廟
《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八月庚辰,幸太學
 按禮志太宗三謁廟。
詔繪三禮器物制度國學講論堂木壁。
又命河南府建國子監文宣王廟
公元993年
淳化四年,從監庫使臣請,先聖廟,六衙朔望焚香
《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云云
公元1006年
真宗景德三年王欽若請令諸道修葺文宣王廟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景德三年資政殿大學士王欽若奏:令諸道州府軍監文宣王廟摧毀處,量破倉庫頭子錢修葺
仍令曉示今後不得占射充。
磨勘司推勘院及不得使臣官員等,在廟內居住
公元1007年
景德四年,增孔林戶二十,定外州長吏釋奠禮。
《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五月兗州增二十戶守孔子墳。
 按禮志:其釋奠之禮:景德四年同判太常禮院李維言:按《開寶通禮,諸州釋奠,並刺史致齋三日,從祭之官齋於公館
祭日刺史初獻上佐亞獻博士終獻
今諸州長吏不親行祀,非尊師重教之道。
太常禮院檢討以聞。
五禮精義州縣釋奠刺史縣令初獻上佐縣丞亞獻州博士縣主簿終獻
有故以次官攝之。
公元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幸曲阜,謁文宣王廟,加諡為元聖文宣王,追封叔梁紇齊國公,顏氏為魯國夫人,亓官氏,鄲國夫人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戊午,幸曲阜縣,詣文宣王廟靴袍再拜
叔梁紇堂。
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
遂幸孔林,加諡孔子元聖文宣王遣官以太牢,給近便十戶奉塋廟,賜其家錢三十萬,帛三百匹。
以四十六世孫聖佑為奉禮郎近屬授官、賜出身六人
丁卯,賜曲阜孔子廟經史。
 按禮志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詔以十一月一日曲阜備禮文宣王廟
內外黃麾仗,孔氏宗屬陪位帝服靴袍,行酌獻禮。
又幸叔梁紇堂,命官分奠七十二弟子先儒叔梁紇、顏氏。
初,有司定儀肅揖,帝特展拜,以表嚴師崇儒之意,親製贊,刻石廟中
復幸孔林,以樹擁道降輿乘馬,至文宣王墓,設奠再拜,詔追諡曰元聖文宣王祝文進署,祭以太牢,修飾祠宇,給便近十戶奉塋廟。
仍追封叔梁紇齊國公,顏氏魯國夫人伯魚母亓官氏,鄲國夫人
玉海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七日甲寅,詔曰:朕以紀號岱宗觀風廣魯載懷先聖,實主斯文
申款謁之儀,用表欽崇之志。
宜取十一月朔,幸曲阜縣備禮躬謁,仍付所司詳定所言。
車駕文宣王廟內外黃麾仗襲,文宣公伯叔兄弟,並許陪位
從之。
十一月一日,幸曲阜,謁文宣王廟
禮畢,於殿西序召見孔氏子孫撫諭
宣尼墳壟所在
令子前至孔林,以林木擁道降輿乘馬,至墓,設奠再拜
東及南二塚,子孫對曰:東伯魚南子思。
退坐北序,與從臣碑板
追諡曰元聖文宣王
《續文獻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制曰王者順考古道懋建大猷
四術化民昭宣教本
百王致治丕變人文
啟迪素風,思丕揚鴻烈
先聖文宣王道膺上聖,體自生知
天縱多能,實人倫先覺
元功侔乎簡易景鑠配乎貞明
列辟尊崇,為億載師表
朕以寡昧欽承命曆曷嘗遵守彝訓保乂中區
屬以祗若元符告成喬嶽
觀風廣魯之地,飭駕數仞之牆。
躬詣遠祠,緬懷遐躅。
明靈之如在,肅奠獻惟寅
是用簡冊,昭聰叡之德,聿舉追崇之禮,庶申嚴奉之心。
備物典章,垂之不朽
誕告多士昭示朕意。
追諡曰元聖文宣王
曲阜縣誌》大中祥符元年,封聖考叔梁紇齊國公聖母顏氏為魯國太夫人
制曰:朕以祗陟岱宗,新巡魯甸
永懷先聖之德,躬造闕里之庭。
奠獻周旋欽崇備至
降靈所自,亦錫美之有初。
像設具存名稱斯闕。
宜加追命,以煥典章
叔梁紇,宜追封齊國公
顏氏,宜追封魯國太夫人
遣部官員外郎王勵精祭告
追封聖配亓官氏,為鄲國夫人
制曰:朕巡行魯郡,躬詣孔堂
風教之所尊,舉典章而既渥。
眷惟令淑作合聖靈
載稽簡冊,尚闕追崇之數。
屬茲咸秩,特示追崇
垂厥方來式昭遺範
亓官氏,宜追封國夫人
仍令兗州遣官曲阜祭告
公元1009年
大中祥符二年追封先賢先儒公侯伯。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壬辰,詔立曲阜縣孔子廟學舍
五月乙卯追封孔子弟子七十二人
秋七月戊寅,詔孔子廟配享魯史左丘明十九人加封爵。
 按禮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乙卯,詔追封十哲,七十二弟子為侯,先儒為伯或贈官
親製元聖文宣王贊》,命宰相等撰顏子以下贊,留親奠祭器於廟中從官立石刻名。
玉海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庚辰,詔文宣廟木圭易以玉,賜桓圭一。
五月乙卯朔,詔追封顏回兗國公,至卜商河東公,曾參瑕丘侯,至琴張頓丘侯。
詔曰:四科鉅賢,並超五等
七十達者,俱贈列侯
中書門下兩制館閣,分撰贊,命王旦顏子贊。
初,帝覽崇文院檢定七十二弟子,案史記《唐會要凡七十七人
曲阜廟唯七十二人
帝曰:何故不同
王旦言:國學七十二弟子,經太祖定議,曲阜國學畫像
七月戊寅,詔封左丘至范甯二十一人,皆為伯。
王肅司空杜預司徒
命群臣為贊
曲阜縣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顏子為兗國公
詔曰:朕乃封巒禪社,昭列聖之鴻勳
崇德報功,廣百王彝制
言旋闕里,遂躬謁於魯堂
河海之姿,晬容穆若
洙泗之上,高風凜然
茂典之有加,期斯文之益振。
由是推恩世胄,併錫寵章。
增其奉邑,念性與天道,德冠生民
議茲元聖之名,冀廣嚴師之禮。
兼朕親製,以表崇儒。
至於四科鉅賢,並超五等
七十達者,俱贈列侯
仍命寮寀,分紀遺烈,式書褒揚之旨,庶幾善誘之方。
宜令中書樞密院三司兩制、承郎、待制館閣直館校理,分撰贊以聞。
公元1010年
大中祥符三年孫奭上丁備差太尉常光祿卿以充三獻,又命頒釋奠儀注祭器於諸路。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六月丙辰,頒天下釋奠聖廟儀》祭器圖》
 按禮志大中祥符三年判國子監孫奭言:上丁釋奠舊禮祭酒司業博士三獻官,新禮以三公行事近歲止命獻官兩員臨時通攝,未副崇祀向學之意。
望自今備差太尉太常光祿卿以充三獻
又命崇文院釋奠儀注祭器圖》頒之諸路。
公元1011年
大中祥符四年五月癸巳,詔州城孔子廟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2年
大中祥符五年,改諡孔子至聖文宣王,並定州釋奠器數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壬申,改諡元聖文宣王至聖文宣王
 按禮志:以國諱改諡至聖文宣王
賜孔氏錢帛,錄親屬五人並賜出身,又賜太宗御製御書一百五十卷銀器八百兩。
太常禮院定州釋奠器數先聖先師每坐酒尊一、籩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罍一、洗一、篚一,尊皆加勺、羃,各置於坫,巾共二,燭二,爵共四,坫。
從祀之處,諸坐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燭一、爵一。
公元1014年
大中祥符七年王旦言:請用先天節禮畢,詣文宣王廟行禮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云云
公元1018年
天禧二年,賜文宣公祭服修葺廟宇
《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天禧二年,賜文宣公家祭冕服
又賜行宮材,修葺廟宇
又敕兗州兵士四十人員寮一人,於本廟巡宿,守護官物
仍委轉運司轄下衣甲軍器處,約度支與本廟。
公元1024年
仁宗天聖二年八月己卯,幸國子監,謁孔子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闕里誌》仁宗初即位,首隆儒術,車駕國子監,奠謁先聖
退,閱七十二賢贊,觀東序禮器
公元1032年
明道元年,詔重修七十二賢堂。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明道元年八月戊午,詔國子監重修七十二賢堂。
左丘明而下二十一人,並以本品衣冠圖之。
公元1034年
景祐元年,詔釋奠用登歌。
《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公元1044年
慶曆四年,幸國子監孔子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五月壬申,幸國子監孔子,有司言舊儀肅揖,帝特再拜
直講孫復五品服。
 按禮志仁宗再幸國子監,謁文宣王廟
再拜焉。
公元1072年
神宗熙寧五年,罷貢舉人謁奠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熙寧五年國子監言:舊例貢舉歲,禮部貢院集諸州府所貢第一人謁奠先聖,如春秋釋奠儀。
春秋自有釋奠禮,請罷貢舉人謁奠
玉海熙寧五年十二月六日國子監言:舊制貢舉歲於十二月下旬謁奠
時多未至者,請罷
從之。
熙寧八年判國子監常秩等,請孔廟神像,依官品衣服
從之。
公元1075年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熙寧八年判國子監常秩等言:本監宣聖神像,舊用冕服九,旒七。
十二賢、二十一先儒並用朝服
檢會唐開元中,尊孔子文宣王內出王者袞冕之服以衣之。
詳此,則孔子之冕,宜用天子之制,十二旒
孔子既用冕旒,則七十二賢、二十一先儒,各用本爵,用冕服
今來所修殿屋已成,見裝飾塑像,欲乞改正
太常禮院詳定
禮院檢會國朝文宣王廟,自建隆三年,詔廟門儀制,令立戟十六枝,用正一品之禮。
大中祥符二年,賜曲阜縣文宣王廟,桓圭一,從上公之制,冕九,旒服九章
衣服王爵之服,春秋釋奠,則用中祠,皆今朝之制也。
兗國公顏子等,皆以本朝郡國縣封爵,緣古今禮制不一難以追用周之冕服。
如舊制,依官品衣服
文宣王用九旈,顏子以下,各依郡國縣公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制度,庶合禮令。
從之。
公元1083年
元豐六年,詔封孟軻鄒國公
《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軻鄒國公
 按禮志判國子監常秩等請立孟軻揚雄像於廟庭,仍賜爵號,又請追尊孔子帝號
兩制禮官詳定以為非是而止。
京兆府學教授蔣夔請以顏回兗國公,毋稱先師,而祭不讀祝儀物一切降殺,而進閔子騫九人亦在祀典
禮官孔子顏子稱號歷代各有據依,難輒更改儀物祝獻,亦難降殺,所請九人,已在祀典
熙寧祀儀十哲為從祀,惟州縣釋奠未載。
請自今三京及諸州春秋釋奠,並準熙寧祀儀
詔封孟軻鄒國公
公元1084年
元豐七年五月壬戌,以孟軻配食文宣王,封荀況揚雄韓愈為伯,並從祀。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晉州州學教授陸長春秋釋奠孟子宜與顏子並配。
議者以謂配享從祀,皆孔子同時之人,今以孟軻並配,非是
禮官言:唐貞觀漢伏勝高堂生晉杜預范甯徒與顏子配享至今從祀豈必同時
孟子孔門當在顏子之列,至於荀況揚雄韓愈,皆發明先聖之道,有益學者,久未配食,誠闕典也。
請自今春秋釋奠,以孟子配食荀況揚雄韓愈加封爵,以世次先後從祀左丘明二十一賢之間。
國子監天下學廟,皆塑鄒國公像,冠服兗國公
仍繪荀況等像於從祀荀況左丘明下;揚雄劉向下;韓愈范甯下。
冠服各從封爵
詔如禮部議,荀況封蘭陵伯揚雄封成都伯韓愈封昌黎伯,令學士院贊文
又詔太常寺四孟釋菜儀。
公元647年
熙豐日曆晉州奏:據雄州防禦推官、知秀州崇德縣、充晉州州學教授陸長狀,欲乞今後春秋釋奠,並以兗、鄒二公配享
如允所請,乞即下禮部,定奪次序立式
伏乞備聞州司所據陸長狀,聞敕旨,尋下太常寺定奪,申部。
今據本寺狀看詳至聖文宣王以先顏子配享及以次從祀皆其門弟子也。
孟子知道,固當尊禮
然與孔子異代,難與顏子並行配享之禮。
所請難議施行
申部看詳太常寺所定,未得允當
古者配享從祀,但取著德立功,其道又以相成者,不必皆用同時之人。
如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
司嗇先農之配,即以后稷神、勾芒少昊之子祝融高辛氏火正
春秋之祭,則勾芒伏羲
祝融庭迎氣之日,又為從祀。
異代之人,得為配祀矣。
唐貞觀二十一年,詔伏生高堂生杜預范甯之徒二十一賢,與顏子配享孔子廟堂。
至今猶為從祀孟子亦於孔聖門堂,在顏子之列。
荀況揚雄韓愈,皆發明先聖之道,有益學者,未得配享,誠為闕典
伏請自今春秋釋奠,以鄒國公孟子配享文宣王設位兗國公之次。
所有荀況揚雄韓愈,並以世次先後,祀於左丘明等二十一賢之間。
貴上聖朝褒崇儒賢,備條祀典之意。
錄奏聞,伏候敕旨
檢會左丘至范甯二十一人,並封伯爵,如允所請,即乞荀況揚雄韓愈加封爵。
國子監天下至聖文宣王廟,皆塑鄒國公像,其冠服兗國公
仍畫荀況等像於從祀之列。
荀況左丘明之下,冠服皆從封爵
奉聖旨,依議。
公元1091年
哲宗元祐六年,幸國子監,行釋奠禮
《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六年冬十月庚午朝獻景靈宮,還,幸國子監
 按禮志元祐六年,幸太學,先詣國子監至聖文宣王殿行釋奠禮一獻再拜
徽宗崇寧 年,詔都城文廟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崇寧初,詔:古者,學必祭先師,況都城近郊大闢黌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數千,宜建文宣王廟以便薦獻
公元1104年
崇寧三年,以王安石配饗,詔殿名大成文宣王冕為十二旒從享位次
《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三年六月癸酉,以王安石配饗孔子廟
 按禮志:詔:王安石配饗孔子廟位於鄒國公之次。
國子監丞趙子櫟言:唐封孔子文宣王,其廟像內出王者袞冕衣之。
今乃循五代故制,服上公之服。
七十二子皆周人,而衣冠率用漢制非是
孔子仍舊七十二子易以周之冕服。
又詔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為名。
帝幸國子監,謁文宣王殿,皆再拜酌獻禮,遣官分奠兗國公而下
國子司業蔣靜言:先聖與門通被冕服無別
配享從祀之人,當從所封之爵服周之服,公之袞冕九章,侯、伯之鷩冕七章
袞,公服也,達於上。
鄭氏謂公袞無升龍,誤矣。
攷之《周官》司服所掌,則公之冕王同弁師所掌,則公之冕王異
既考正配享、從祀之服,亦宜考正先聖之冕服。
於是文宣王為十有二旒
文獻通考崇寧三年太常寺言:國朝祀儀諸壇,祠祭正位居中南面配位正位東南西面若兩位,亦為一列,以北為上。
從祀之位,又在其後
國子監顏子孟子配享之位,即與閔子騫從祀之位,作一列。
坐次少下,而在文宣王帳座之後,於配食之禮未正
改正顏子而下從享位次為圖,頒示天下
從之。
崇寧 年,頒釋奠服制於州縣。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崇寧儀禮局言:太學獻官、太祝奉禮,皆以法服至於郡邑,則用常服
望命有司祭服於州縣,凡獻官、祝、禮,各服其服,以盡事神之儀。
詔以衣服制度頒使州縣自造焉。
公元1107年
大觀元年,定貢士入學釋菜之儀。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觀初,大司成強淵明言:考之禮經,士始入學,有釋菜之儀。
請自今每歲貢士始入辟雍,並以元日釋菜先聖
其儀:獻官一員,以丞或博士;分奠官八員,以博士正錄大祝一員,以正錄
應祀官前釋菜一日赴學,各宿其次
至日,詣文宣王殿常服行禮貢士初入學者陪位於庭其他亦略倣釋奠之儀。
〈按玉海:作元年
公元1108年
大觀二年,從通仕郎侯孟請,繪子思像,從祀左丘明二十四賢之間。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公元1110年
大觀四年,封公夏首十人為侯。
公元962年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議禮局言:建隆三年,詔國子監廟門立戟十六,用正一品禮。
大中祥符二年,賜曲阜桓圭,從上公之制。
又《史記·弟子傳》曰,受業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七人,自顏回公孫龍三十五人有年名及受業見於書傳四十二人姓名僅存
家語》曰,七十二弟子升堂入室者。
按《唐會要七十七人,而《開元禮》止七十二人又復去取不一
本朝議臣,斷以七十二子之說,取琴張五人,而去公夏首十人
今以《家語》、《史記參定公夏首、后處、公肩定顏祖鄡單罕父黑秦商、原抗、樂欬廉潔,《唐會要》、《開元禮》亦互見之,皆有伯爵,載於祀典
追贈侯爵,使預祭享
封公夏首鉅平侯,后處膠東侯公肩定梁父侯,顏祖富陽侯鄡單聊城侯,罕父黑鄉侯,秦馮翊侯,原抗樂平侯樂欬建成侯廉潔胙城侯。
〈按《文獻
公元1110年
考》:作大觀四年
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詔以王安石配饗;子雱從祀
新儀成,頒大成殿於諸學。
《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春正月癸酉,追封王安石舒王,子雱為臨川伯,配饗文宣王廟
 按禮志政和三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饗;其子雱臨川伯,從祀
新儀成,以孟春元日釋菜仲春仲秋上丁釋奠
兗國公顏回鄒國公孟軻舒王王安石配饗殿上瑯琊公閔損東平公冉耕下邳冉雍臨淄公宰予黎陽端木賜西向彭城公冉求河內公仲由丹陽公言偃、河東卜商武城侯曾參東向東廡
潁川侯顓孫師以下城都揚雄四十九人西向西廡長山林放以下臨川王雱四十八人東向
辟雍大成殿於諸州學
公元1115年
政和五年,命兗州孟子廟,以正子配享,諸門人皆贈侯伯,又命國學諸生大晟樂。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政和五年太常等言:兗州鄒縣孟子廟,詔以正子配享公孫丑以下從祀,皆擬定封爵正子利國侯,公孫丑壽光伯,萬章博興伯,告子不害東阿伯,孟仲子新泰伯,陳臻蓬萊伯,充虞昌樂伯,屋廬連奉符伯,徐辟仙源伯,陳代沂水伯,彭更雷澤伯,公都子平陰伯,咸丘蒙須城伯,高子泗水伯,桃應膠水伯,盆成括萊陽伯,季孫豐城伯,子叔承陽伯。
大晟樂成,詔下國子學諸生肄習上丁釋奠,奏於堂下,以祠先聖
公元1116年
政和六年,詔高麗受學者,隨貢士釋菜,普賜大樂禮器闕里
《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政和六年閏正月二日,詔高麗受學者,元日,隨貢士釋菜
闕里誌》襲封衍聖公奏:朝廷稽考三代,制禮作樂
頒降大樂,許內族人及縣學生,咸使肄習
乞降禮器,以備釋奠家祭使用
至六年,賜堂上正聲大樂一副禮器一副闕里
公元1122年
宣和四年,幸太學,謁先聖
《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四年三月辛酉,幸太學
闕里誌》宣和四年車駕太學,奠謁先聖
公元1126年
欽宗靖康元年,罷王安石配饗
《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五月戊辰,罷王安石配饗孔子廟庭。
 按禮志靖康元年右諫議大夫楊時王安石學術之謬,請追奪王爵明詔中外,毀去配享之像,使邪說淫辭不為學者之惑。
詔降安石從祀廟庭
尚書傅墨卿言:釋奠禮饌,宜依元豐祀陳設,其五禮新儀勿復遵用
 按楊時傳》諫議大夫
國子祭酒
上言蔡京用事二十餘年,蠹國害民幾危宗社,人所切齒,而論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
繼述神宗為名,實挾王安石圖身利,故推安石加以王爵配饗孔子廟庭。
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啟之。
伏望追奪王爵明詔中外,毀去配享之像,使邪說淫辭不為學者之惑。
疏上,安石遂降從祀之列。
公元1140年
高宗紹興十年秋七月甲子,以釋奠文宣王大祀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玉海紹興十年七月甲子復釋文宣王大祀,用王普請也。
祀前,受誓戒,加籩豆十二,其禮如社稷
又在京為大祀州縣中祀
公元1144年
紹興十四年幸學行,拜奠禮。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四年三月己巳,幸太學
禮志紹興十三年七月國學大成殿告成奉安廟像
明年二月國子司業高閎幸學上從之。
詔略曰:偃革息民,恢儒建學。
聲明丕闡輪奐一新
請幸方堅,理宜從欲
款謁先聖,仍備舉舊章
三月上服靴袍,乘輦入監,止輦於大成殿門外
入幄,群臣列班於庭
帝出幄,升東階,跪上香,執爵三祭酒再拜,群臣皆再拜上降入幄。
分奠從祀常儀
尚舍先設次於崇化之後,及堂上東南向設御坐
閤門設群臣班於堂下如月朔視朝
宰輔從臣次於中門之外。
上乘輦幸太學降輦於堂,入次更衣
講官入就堂下講位,北向執經官、學生皆立於堂下東西相向
出次,升御坐,群臣起居如儀
乃命三公宰輔以下升堂,皆就位左右史侍立
講書執經北面起居再拜,皆命之升立於御坐左右
學生北面再拜分立兩廡北上
內侍進書牙籤,以經授執經官,賜三公宰輔以下坐。
講畢,群臣皆起,降階東西相向立。
執經官降,講官進前致詞乃降北面再拜左右史降。
賜茶三公以下北面再拜,升,各立於位後。
學生北面再拜分立兩廡上下就坐
賜茶畢,三公以下降階學生兩廡降階北面再拜,群臣以次出。
上降坐還次,乘輦還宮。
特命禮部侍郎秦熹執經司業高閎《易》《泰》,遂幸養正、持志二齋,賜閎三品服,學官遷秩諸生授官免舉,賜帛有差
上既奠拜,注視貌象翼翼欽慕,覽唐明王太祖真宗徽宗所製贊文,命有司悉取從祀諸贊,皆錄以進。
帝遂作先聖七十二子贊,冠以序文,親洒翰墨,以方載之,五月丙辰登之綵殿,備儀作樂,命監學之臣,自行北門迎置學宮,揭之大成殿上及二廡。
序曰:朕自睦鄰息兵,首開學校。
教養多士,以遂忠良
繼幸太學延見諸生
濟濟在庭,意甚嘉之
因作文宣王贊》
機政餘閒,歷取顏回而下七十二人,亦為製贊。
用廣列聖崇儒右文之聲,復知師弟之間纓弁森森覃精繹思之訓,其於世道人心庶幾焉。
公元1172年
孝宗乾道八年,令有司討論釋奠皇太子入學
《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乾道八年正月丙戌宰輔討論上丁釋奠,及太子入學
上曰:文王世子篇》載此甚詳。
梁克家奏:入學以齒,則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
虞允文奏:事備於禮經
上曰:可令有司討論以聞。
公元1176年
淳熙三年趙粹中請削去安石從祀
《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公元1177年
淳熙四年二月,謁先聖
七月,罷王雱從祀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四年二月乙亥,幸太學祗謁先聖,退御敦化堂,命國子祭酒林光朝中庸
秋七月乙酉,罷臨川王雱從祀
 按李燾傳》兩學釋奠從祀孔子,當升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黜王安石父子從祀武成王,當黜李勣
眾議不葉,止黜王雱而已
公元1180年
淳熙七年禮官請依國子監位數爵號姓名,及祭器,頒於州縣。
從之。
《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淳熙七年二月十七日禮官言:參照祥符間,頒下州祭器,止有散尊,與新儀不同
除去兼政和之後,配位從祀神位升降,及封爵不同,慮州縣塑繪不一
乞依國子監大成殿,並兩廡從祀位數爵號姓名,并尊器制頒降
從之。
寧宗慶元 年,定文宣王中祀
《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寧宗慶元間,定祀令文宣王中祀
諸祀事應排辦者,所屬前一日,檢舉諸祀,獻官以州縣長吏以次官充。
非實有疾故,不得輒委他官行禮
公元1213年
嘉定六年黃學行歷代尊師本末二卷
《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嘉定六年全州教授黃學行歷代尊師本末二卷,載尊崇孔氏祭祀儀注配享從祀沿革升降之因。
公元1235年
理宗端平二年詔議胡瑗十人從祀廟庭升子思子於十哲
《宋史·理宗本紀端平二年正月甲寅詔議胡瑗孫明復邵雍歐陽修、周惇頤、司馬光蘇軾張載程顥程頤十人從祀孔子廟庭,升孔伋十哲
玉海禮部尚書李埴子思陞祀於堂,列於十哲之間。
公元1241年
淳祐元年,詔以周、程、張、朱從祀,黜王安石
《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元年春正月甲辰,詔: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惇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聖域千載絕學,始有指歸
中興以來,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裡渾融,使大學《論》《孟》中庸之書,本末洞徹孔子之道,益以大明於世。
朕每觀五臣論著啟沃良多,今視學有日,其令學官列諸從祀,以示崇獎之意。
尋以王安石天命足畏祖宗足法人言不足恤,為萬世罪人,豈宜從祀孔子廟庭,黜之。
丙午,封周惇汝南伯,張載郿伯,程顥河南伯,程頤伊陽伯
戊申,幸太學孔子,遂御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講禮記·大學篇,監學官各進一秩諸生恩錫有差
道統十三贊》,就賜國子監宣示諸生
公元1261年
景定二年,以張栻呂祖謙從祀孔子廟庭。
《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二年春正月乙酉,詔封張栻華陽伯呂祖謙開封伯,從祀孔子廟庭。
 按禮志景定二年皇太子詣學,請以張栻呂祖謙從祀
從之。
《續文獻通考景定二年,詔皇太子孔子太學
手詔略曰:虎闈齒胄太子事也。
此禮廢,久矣。
釋奠舍菜之事,我朝未嘗廢也。
尊師敬道,又不可舊制
可令太子謁拜焉。
太子既謁孔子,還,即上奏曰:臣恭奉聖旨,擇用正月十五日,令臣謁拜先聖文宣王太學
仰體聖心祗承嚴訓
區區愚衷因而感發焉。
先聖之道,至我朝盛時,運際文明真儒迭起
而後有以續夫孟氏之傳。
其時諸說並駕,未知統一
迨乾淳間,文公朱熹宣公張栻成公呂祖謙志同道合切偲講磨,如義利之辨,如近思錄之書,擇精語詳,開牖後學,誠有功聖門
中間邪說,又幾晦蝕
陛下聖德奮興罷斥詖邪表章正學然後人心一正聖道大明
天下學士,得沿淵源,而愬洙泗,實萬世無疆之休。
已秩從祀,而祖謙尚未奉明詔
臣竊望焉。
從之。
公元1266年
度宗咸淳二年,帝行釋菜禮,詔封曾參郕國公孔伋沂國公配享先聖
封顓孫師陳國公,升十哲
復以邵雍司馬光從祀
公元1267年
《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三年春正月戊申,帝詣太學孔子行舍菜禮,以顏淵曾參孔伋孟軻配享顓孫師十哲,卲司馬光升列從祀封新安伯
 按禮志咸淳三年,詔封曾參郕國公孔伋沂國公配享先聖
封顓孫師陳國公,升十哲位。
復以邵雍司馬光列從祀。
其序:兗國公郕國公沂國公鄒國公居正位之東面西向北上,為配位;費公閔損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賜衛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東面西向北上,鄆公冉耕、齊公宰予、徐公冉求、吳公言偃、陳公顓孫師,居殿上西面東向北上為從祀;東廡金鄉侯澹臺滅明任城原憲汝陽侯南宮适、萊蕪侯曾點、須昌侯商瞿平輿漆雕開睢陽司馬耕平陰有若東阿巫馬施陽穀侯顏辛、上蔡侯曹卹枝江侯公孫龍馮翊侯秦祖雷澤顏高上邽壤駟赤成邑石作蜀鉅平侯公夏首膠東侯后處、濟陽侯奚容蒧、富陽侯顏祖滏陽句井疆鄄城秦商即墨侯公祖句茲武城侯縣成汧源燕伋宛句顏之僕建成侯樂欬堂邑侯顏何林慮侯狄墨、鄆城孔忠徐城侯公西點臨濮施之常、華亭侯秦非文登申棖濟陰顏噲泗水孔鯉蘭陵荀況睢陵穀梁赤萊蕪高堂生樂壽毛萇彭城劉向中牟鄭眾緱氏杜子春良鄉盧植滎陽伯服虔司空王肅司徒杜預昌黎伯韓愈河南程顥新安邵雍溫國公司馬光華陽伯張栻凡五十二人,並西向西廡單父宓不齊高密侯公冶長北海侯公晳哀、曲阜顏無繇共城高柴壽張侯公寮、益都樊須鉅野公西赤千乘侯梁鱣、臨沂冉孺、沐陽侯伯虔諸城冉季濮陽漆雕哆高苑漆雕徒父鄒平當陽侯任不齊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梁父公肩定聊城鄡單、祁鄉侯罕父黑淄川申黨厭次侯榮旂南華左人郢、胊山侯鄭國、樂平侯原亢胙城廉潔博平侯叔仲會高堂侯邽巽、臨胊公西輿如內黃侯蘧瑗林放南頓侯陳陽平侯琴張博昌步叔乘中都左丘明臨淄伯公乘氏伏勝考城戴聖曲阜孔安國成都伯揚雄、岐陽賈逵扶風馬融高密鄭元任城何休偃師王弼新野范甯汝南周敦頤伊陽伯程頤、郿伯張載、徽國公朱熹開封呂祖謙凡五十二人,並東向
公元1137年
熙宗天會十五年,立孔廟上京
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孔璠傳》天會十五年熙宗即位興制禮樂,立孔子廟上京
公元1141年
皇統元年,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
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二月戊午,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
退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
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
大凡為善不可不勉。
自是頗讀尚書論語
五代、遼諸書,或以夜繼焉。
公元1174年
世宗大定十四年國子監釋奠禮,詔依禮官議。
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歲春秋仲月上丁日,釋奠文宣王,用本監官房錢六十貫,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排設,用留守司樂,以樂工禮生,率倉場等官陪位,於古禮未合也。
伏睹國家承平日久典章文物粲然備具,以光萬世
京師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觀仰,據釋奠器物行禮次序合行詳定
兗國公親承聖教者也,鄒國公功扶聖教者也,當於宣聖左右列之。
孟子燕服在後堂,宣聖像側還虛一位,禮宜孟子像於宣聖右,與顏子相對改塑冠冕裝飾法服一遵舊制
禮官參酌開元禮》定擬釋奠儀數文宣王兗國公鄒國公每位籩豆各十、犧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俎二、祝版各一、皆設案
七十二賢、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籩一、豆一、爵一,兩廡設象尊二。
總用籩、豆各二百二十三,簠簋各六,俎六,犧樽二,象樽七,爵九十四。
其樽皆有坫。
罍二,洗二,篚勺各二,羃六。
正位并從祀藉樽、罍、俎、豆席,約用三十幅,樽席用葦,俎、豆席用莞。
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
禮行三獻,以祭酒司業博士充。
分獻官二,讀祝官一,太官令一,捧祝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禮直官十一,學生儒服陪位
樂用登歌太樂令一員,本署官充,樂工三十九人
迎神三奏姑洗來寧之曲》,辭曰:上都隆化廟堂作新
神之來格威儀具陳
穆穆凝旈巍然聖真
斯文伊始,群方所視。
初獻盥洗姑洗靜寧之曲》,辭曰:偉矣素王風猷至粹。
垂二千年,斯文不墜
涓辰維良,爰修祀事。
沃盥於庭嚴禋禮備。
升階,南呂宮肅寧之曲》,辭曰:巍乎聖師,道全德隆。
修明五常垂教無窮
崇儒遹追遺風
嚴祀申虔,登降有容
奠幣,姑洗和寧之曲》,辭曰:天生聖人,賢於堯舜
仰之彌高,磨而不磷
新廟告成宮牆數仞。
遣使陳祠,斯文復振
降階姑洗安寧之曲》辭曰:稟靈尼丘垂芳闕里
生民以來,孰如夫子
新祠巋然,四方所視。
酹觴告成,祗循典禮
兗國公酌獻姑洗輯寧之曲》,辭曰:聖師之門,顏惟居上
殆庶幾,是宜配饗
桓圭袞衣,有嚴儀象
載之神祠增光吾黨
鄒國公酌獻姑洗泰寧之曲》,辭曰:有周之衰,王綱既墜。
是生真儒宏才命世
言而為經,醇乎仁義
力扶聖功,同垂萬祀
亞、終獻姑洗咸寧之曲》,辭曰:於昭聖能,與天立極
有承其流,皇仁帝德
豈伊立言訓經王國
煥我文明典祀千億
送神姑洗來寧之曲》,辭曰:吉蠲為饎,孔惠孔時
正辭嘉言,神之格思
是饗是宜,神保聿歸
惟時肇祀,太平極致
闕里誌》大定十四年釋奠先聖
詔依禮官議,依開元禮》合行
祭器禮料,羊二,豕三,酒二十瓶。
登歌雅奏
夢餘錄》是年,加宣聖十二旒十二章
大定二十三年二月戊申,以尚書右丞張汝弼太尉致祭至聖文宣王廟。
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0年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辛巳,詔修曲阜孔子廟學。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1年
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詔諸郡邑文宣王廟隳廢者,復之。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2年
明昌三年四月,定釋奠儀。
十月,修宣聖廟畢,詔親行釋奠禮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三年四月壬寅朔,定先聖廟春秋釋奠三獻官祭酒司業博士充,祝詞皇帝謹遣,及登歌改用太常樂工
其獻官并執事與祭者並法服陪位學官公服學生儒服
十月壬子有司奏增修曲阜宣聖廟畢,敕:党懷英撰碑文,朕將親行釋奠之禮,共檢討故事以聞。
公元1193年
明昌四年八月丁未釋奠孔子廟北面再拜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闕里志》明昌四年,親釋奠
宣聖諭旨宣徽院曰:朕以宣聖萬世帝王之師。
恐汝等未諭。
可備拜裀,朕將拜焉。
明昌六年四月,修宣聖廟賜祭樂章
八月,新廟成遣官祭告
公元1195年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六年夏四月癸亥,敕有司,以增修曲阜宣聖廟工畢,賜衍聖公以下三獻法服登歌一部,仍遣太常舊工往教孔氏子弟,以備祭禮
八月己未,命兗州長官以曲阜新修廟告成宣聖
公元1197年
承安二年親祀孔子封從祀爵
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承安二年,春丁,章宗親祀,以親王攝亞、終獻皇族陪祀文武群臣助奠。
上親為贊文,舊封公者升為國公侯者為國侯,郕國以下封侯
公元1204年
泰和四年二月癸丑,詔刺史州郡宣聖廟學者並增修之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5年
泰和五年三月甲戌,諭有司進士名有犯孔子諱者避之,仍著為令。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宣宗   年,定釋奠儀。
金史·宣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宣宗遷汴,建廟會門內歲祀如儀宣聖、顏、孟各羊一、豕一,餘同小祀共用羊八,無豕。
其諸釋奠並遵唐儀。
公元1232年
哀宗天興元年八月丁巳釋奠孔子
金史·哀宗本紀》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