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四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
 第三百十四卷目錄
 賞賜部彙考二
  宋〈太祖建隆三則 乾德三則 開寶四則 太宗太平興國四則 雍熙三則 淳化三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七則 天禧二則 仁宗天聖三則 明道一則 慶曆三則 至和一則 嘉祐三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四則 元豐四則 哲宗元祐五則 紹聖三則 元符二則 徽宗政和一則 宣和一則 高宗紹興六則 孝宗淳熙三則 光宗紹熙三則 寧宗慶元一則 開禧一則 嘉定三則 理宗紹定三則 端平一則〉
  金〈太宗天會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貞元一則 正隆三則 世宗大定七則 章宗明昌四則 承安一則 泰和二則〉
  總一則 太宗一則 憲宗二則 世祖中統四則 至元十五則 成宗元貞一則 大德三則 武宗至大二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四則 英宗至治三則 泰定帝泰定一則 文宗至順一則 順帝至元一則 至正一則
禮儀典第三百十四卷
賞賜部彙考二
公元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春正月壬子,賜宰相樞密、諸軍校襲衣犀玉帶、鞍馬有差
冬十月丁卯朔,賜內外文武冬衣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61年
建隆二年二月己卯,賜天雄軍節度符彥卿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62年
建隆三年冬十月乙酉朔,賜百官冬服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輿服志》時服
宋初因五伏舊制,每歲諸臣皆賜時服,然止賜將相學士禁軍大校
建隆三年太祖侍臣曰:百官不賜,甚無謂也。
遍賜之。
歲遇端午十月一日文武群臣將校皆給焉。
是歲十月近臣軍校增給錦襯袍中書門下樞密宣徽院節度使侍衛步軍都虞候以上皇親大將軍以上天下暈錦三司使學士中丞內客省使駙馬留後觀察使皇親將軍諸司使廂主以上,簇四盤鵰細錦;三司副使宮觀判官黃獅子大錦防禦團練使刺史皇親諸司副使翠毛細錦;權中丞知開封府銀臺司審刑院待制以上,知檢院鼓院、同三司副使六統軍金吾大將軍紅錦
諸班諸軍將校,亦賜窄錦袍。
翠毛宜男雲鴈細錦,獅子練鵲、寶照大錦,寶照中錦,凡七等
應給錦袍者,皆五事
大將軍少卿監郎中以上樞密房副承旨以上諸司使皇親承制崇班,皆四事
將軍副率知雜御史大理正入內都知內侍都知皇親殿直以上,皆三事
通事舍人承制崇班入內押班內侍副都知押班內常侍、六尚奉御以下京官館閣宗正寺、刑法官者,皆二事
閤門祗候內供奉官至殿直京官編修校勘,止給公服
端午,亦給。
應給錦袍者,汗衫黃縠,別加繡袍肚、小扇。
誕聖節所給,如時服
公元963年
乾德元年,賜南唐吳越馬、駝,及將士工役近臣錢帛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春正月己未遣使南唐吳越馬、橐駝、羊有差
三月辛未,幸金鳳習射七發皆中。
符彥卿進馬稱賀,乃遍賜從臣名馬銀器有差
壬辰,賞湖南立功將士
六月壬辰,暑,罷營造,賜工匠衫履。
秋七月丙寅,幸新池,賜役夫錢。
八月辛卯,以樂平縣平晉軍,降卒千八百人效順軍人賜錢帛。
十一月丁卯,賜近臣襲衣金帶器幣鞍馬有差
乾德二年十一月乙亥,宴西川行營將校崇德殿,賜金玉帶衣物各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66年
乾德四年,賜蜀群臣家及僧行勤等錢帛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四年春正月丙子遣使分詣江陵鳳翔,賜蜀群臣家錢帛
三月癸未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賜錢三萬,遊西域
公元969年
開寶二年秋七月甲子,賜宰相樞密使翰林學士節度觀察使襲衣金帶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71年
開寶四年,賜劉鋹南郊執事官錢幣。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六月乙酉,賜劉鋹月俸外錢五萬、米麥五千斛。
十二月癸亥朔,賜南郊執事器幣有差
公元974年
開寶七年閏十月甲子薛居正上新五代史,賜器幣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公元976年
開寶九年,賜錢俶,及親王近臣百官金幣衣物有差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二月丁卯,幸禮賢宅,賜金器銀絹倍萬
夏四月壬寅,賜親王近臣列校襲衣金帶鞍馬器幣有差
冬十月甲午朔,賜文武百官有差
公元977年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六月乙卯,幸開寶寺,遂幸飛龍院,賜從官馬。
冬十月戊午朔,賜百官在外將校長吏冬服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78年
太平興國三年冬十月庚申,幸齊王邸,賜齊王銀萬兩、絹萬匹德昭德芳有差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79年
太平興國四年春正月乙未,宴潘美等于長春殿,賜以襲衣金帶鞍馬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82年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壬子,賜秦王襲衣、通犀帶、錢十萬。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84年
雍熙元年,賜文武官皆佩魚,並使相節度以下入覲赴任賜衣帶各有差。
《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輿服志》魚袋
其制自唐始,蓋以為符契也。
其始曰魚符左一右一
左者進內,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因盛以袋,故曰魚袋
宋因之,其制以金銀為魚形,公服則繫於帶而垂於後,以明貴賤非復如唐之符契也。
太宗雍熙元年南郊後,內出以賜近臣由是內外升朝文武官皆佩魚
〈又〉雍熙元年兩省五品以上御史臺尚書省四品以上,各賜襲衣犀帶魚袋
其為五使,則皆賜金帶,仍各加器幣
使相節度使自鎮來朝入見日,賜衣五事金帶鞍馬朝辭日,賜窄衣六事,金束帶鞍勒馬一,散馬二。
都部署者,別賜帶鞍勒馬一。
觀察使都部署副都部署本任知州,賜窄衣三事,金束帶鞍勒馬。
防禦團練使、敕史為部署鈐轄,賜窄衣三事,金束帶;赴本任,賜窄衣三事塗金腰帶;為知州都監,賜窄衣三事,絹三十匹。
諸司鈐轄者,賜窄衣、金束帶
文武內職出為知州軍、通判發運轉運使副、提點刑獄都監巡檢砦主軍使任使繁要者,僕射賜窄衣三事,絹五十匹;尚書丞郎學士諫舍待制大卿監統軍上將軍諸司使,減絹二十匹;少卿監五官正大將軍副率諸司副使,減絹一十匹;中郎將京官內殿承旨借職內常侍減衣二事,又減絹一十匹。
窄衣,起二月紫羅衫;起十月給紫攲正綿襖
諸道衙內指揮使都虞候入貢辭日,賜紫羅窄衫,金塗銀帶
公元985年
雍熙二年春正月乙丑,賜德恭德隆常奉外支錢三百萬。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87年
雍熙四年,定賜內外衣帶鞍勒
《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輿服志》雍熙四年,令節度使皁地金線盤雲鹿胎旋襴,侍衛步軍都虞候以上皂地金線盤花鴛鴦
親王宰相使相生日並賜五事,錦綵百匹,金花銀百兩,馬二匹金塗銀鞍勒一。
宰相樞密使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宣徽使初拜、加恩中謝日,并賜五事金帶一。
塗金銀鞍勒馬一。
三司使學士御史中丞初拜中謝日,賜衣五事荔支金帶一,塗金銀鞍勒馬一。
中書舍人,賜襲衣犀帶
宰相以下對御抬賜樞密直學士中書舍人謝訖,中使押賜再入謝於別殿
中書舍人告謝日已改賜章服,則罷中使押賜
郊禋禮畢親王宰相龍圖閣直學士禁軍將校,各賜襲衣金帶
中謝日。
公元990年
淳化元年冬十月乙丑,知白州蔣元振、知須城縣益恭並以清幹聞,下詔褒諭賜粟帛。
《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992年
淳化三年,賜高年金器近臣詩。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春二月庚申,帝幸金明池水戲,縱京城觀者,賜高年白金器皿
夏四月癸未,上作刑政稼穡詩賜近臣
公元994年
淳化五年,賜近臣詩及三司錢,並賜孫奭緋魚束帛,及禁衛緡錢
《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五年夏五月庚辰初伏,帝親書綾扇近臣
秋九月甲寅,賜三司錢百萬,募能言司事利便者,量事賞之,盡則再給以備賞
冬十一月丙寅,幸國子監,賜直講孫奭緋魚,因幸武成王廟,復幸國子監,令尚書,賜以束帛
大寒,賜禁衛諸軍緡錢有差
公元998年
真宗咸平元年秋九月壬申,賜終南隱士种放粟帛緡錢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999年
咸平二年賜賚中外臣民
《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秋七月壬寅,製聖教序傳法院
甲辰,幸崇文院,賜祕書監祭酒以下器幣
九月甲午,奉安太宗聖容啟聖院
賜修殿內侍緡錢
癸卯,幸騏驥院,賜從官馬。
冬十一月丁亥,賜群臣帶服、鞍馬器幣有差
十二月辛亥,賜近臣戎服廐馬
戊午駐蹕澶州
壬戌,賜近臣甲胄弓劍
浮橋登臨河亭,賜澶州父老錦袍茶帛
公元1007年
景德四年春二月丁酉賜隱楊璞繒帛
秋九月己巳,賜交趾郡印及安南旌節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東封大賜中外臣民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丁未法駕乾符縣奉高宮。
辛亥,饗昊天上帝圜臺
癸丑御朝覲壇之壽昌殿,受群臣朝賀
致仕官本品全奉一季京朝官衣緋綠十五年者改賜服色。
又宴近臣泰山父老殿門,賜父老時服茶帛
甲寅,次太平驛,賜從官辟寒丸、花茸袍。
十一月戊午,幸曲阜,詣文宣王廟,賜其家錢三十萬,帛三百匹。
辛酉,賜諸蕃使袍笏
癸亥,次鄆州
丁卯,賜曲阜孔子廟經史。
癸酉曲宴永清軍節度使周瑩,賜兵士緡錢
公元1009年
大中祥符二年春正月癸亥,以封禪慶成,賜宗室輔臣襲衣金帶器幣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0年
大中祥符三年春正月丁巳,賜建安軍父老江禹錫粟帛
閏二月丁卯,賜開封府將吏器帛。
戊辰,詔將吏逮事太宗藩府者並賜予。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1年
大中祥符四年,祀陰汾賜賚中外臣民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春正月辛巳,詔執事汾陰懈怠者,罪勿原。
丁酉奉天書發京師
甲辰,至慈澗頓,賜道傍耕民茶荈
二月戊申,賜扈駕諸軍緡錢
壬辰大宴群臣于穆清殿,賜父老酒食衣幣。
丁卯,賜寧王元偓服帶、鞍馬有加。
乙巳,次華州召見隱士鄭隱、李寧,賜茶果束帛
三月甲戌,次陜州。
乙亥,賜運船卒時服。
己卯,次西京
甲申,幸呂蒙正第,賜服銜、金幣
公元1012年
大中祥符五年,賜處士粟帛
詔賜王旦羊、酒諸物,並制僕射諸官時節賜賚
《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春正月乙亥,賜處州處士周啟明粟帛
六月庚申,賜杭州草澤林逋粟帛
十一月甲辰,加王旦門下侍郎
禮志時節餽廩。
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以宰相王旦生日,詔賜羊三十口、酒五十壺、米麵各二十斛,令諸司供帳京府衙前樂,許宴其親友
遂會近列丞郎給諫修史屬官
俄又賜樞密使副、參知政事羊三十口,酒三十壺、米麪各三十斛。
其後,以廢務非便,奏罷會,而賜如故
又制:僕射御史大夫中丞節度留後觀察內客省使權知開封府,王、至、寒食,並客省齎籤賜羊、酒、米、麪;立春春盤寒食神餤、餳粥端午粽子伏日蜜沙冰;重陽糕,並有酒三伏日,又五日一賜冰。
四廂廂都指揮使中書舍人統軍防禦團練使刺史客省使樞密都承旨,知銀臺司審刑院三司三司勾院諸司使,禁軍校忠佐海外諸蕃進奉刺史以上至寒食並賜節料立春,奉內朝者皆賜幡勝。
公元1013年
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賜御史臺九經諸史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5年
大中祥符八年夏四月辛酉,賜宰相五臣論》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17年
天禧元年冬十月辛卯,賜壽春郡王友張士遜等詩。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0年
天禧四年春正月庚午,贈處士魏野著作郎,賜其家粟帛。
《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4年
仁宗天聖二年九月辛卯,祠太乙宮,賜道左耕者茶帛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25年
天聖三年,賜織婦茶帛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三年夏五月癸巳幸御莊觀刈,聞民舍機杼聲,賜織婦茶帛
公元1031年
天聖九年九月癸亥祠西太乙宮,賜道左耕者茶帛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33年
明道二年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遺留物賜近臣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44年
慶曆四年,賜孫復五品服,及曩霄誓詔,銀、絹、、綵。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夏五月壬申,幸國子監孔子
直講孫復五品服。
冬十月庚寅,賜曩霄誓詔,歲賜銀、絹、、綵凡二十五萬五千。
公元1045年
慶曆五年冬十月庚午,幸瓊林苑,遂畋楊村召父老,賜以飯食茶帛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47年
慶曆七年十月甲子,幸廣親宅,宴宗室,賜器幣有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4年
至和元年冬十月戊午,幸城北砲場發砲,賜衛士緡錢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6年
嘉祐元年秋九月庚子,賜致仕卿、監以上及曾任近
侍之臣粟帛酒饌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57年
嘉祐二年秋八月己酉,詔:每歲賜諸道節鎮、諸州錢有差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2年
嘉祐七年夏四月己丑夏國主諒祚進馬,求賜書,詔賜九經,還其馬。
《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064年
英宗治平元年春正月甲寅賞知唐州趙尚寬溝堰增戶口,進一官賜錢二十萬。
《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0年
神宗熙寧三年冬十二月戊寅,賜西蕃董氈詔并衣帶鞍馬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1年
熙寧四年冬十二月辛亥朔,詔增賜國子監錢四千緡。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73年
熙寧六年,熙、河路奏捷,賜王安石以所服玉帶。
《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六年冬十月辛巳,以復、洮、、疊、宕等州,御紫宸殿受群臣賀,解所服玉帶賜安石
公元1075年
熙寧八年,詔賜岐王嘉王玉魚
《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輿服志》熙寧八年,岐王顥嘉王頵言:蒙賜方團玉帶,著為朝儀,乞寶藏於家,不敢服用
神宗不許命工琢玉帶以賜之。
固辭不聽;請加佩金魚以別嫌,詔以玉魚賜之。
親王佩玉魚始此。
公元1079年
元豐二年春三月癸未,賜董氈緡錢、銀帛、對衣、金帶等物。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80年
元豐三年夏四月辛酉,增國子監歲賜錢六千緡。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81年
元豐四年秋七月甲午鄜延涇原環慶熙河麟府路各賜金銀帶綿襖銀器鞍轡象笏
《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公元1084年
元豐七年,賜文彥博詩及鬼章寫經紙。
《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七年春三月辛丑,賜文彥博宴於瓊林苑帝製詩以賜之。
壬戌,詔賜鬼章寫經紙,還其所獻馬。
公元1086年
哲宗元祐元年,賜高麗王于闐鞍馬器幣
並賜誠州士隆銀帛。
《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春正月丁未,詔回賜高麗王鞍馬、服帶、器幣有加。
二月庚戌,賜于闐國王服帶、器幣
夏四月辛亥,知誠州士隆撫納溪洞民一千三百餘戶,賜士隆銀帛。
公元1087年
元祐二年,加賜于闐袍帶器幣
並賜御筵呂公著私第
《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春二月丁酉,加賜于闐國金帶錦袍器幣
禮志元祐二年十一月冬至,詔賜御筵呂公著私第,遣中使上尊酒香藥果實鏤金花等,以御飲器勸酒,遣教坊樂工,給內帑錢賜之。
及暮賜燭傳宣繼燭,皆異恩也。
公元1089年
元祐四年秋九月辛巳大饗明堂百官加恩賜賚士庶高年九十以上者。
乙酉,加賜韓縝范純仁器幣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091年
元祐六年,賜南平王袍帶等物。
並賜國子監官服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六年夏四月壬子,賜南平王李乾德袍帶金帛鞍馬
冬十月庚午,幸國子監,賜祭酒豐稷三品服,監學官賜帛有差
公元1092年
元祐七年秋七月己酉,詔諸路安撫鈐轄司及西京南京各賜資治通鑑一部
冬十一月辛丑,賜徐王劍履上殿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094年
紹聖元年夏閏四月丁亥,詔神宗隨龍趙世長遷秩賜賚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096年
紹聖三年春正月庚戌引見蕃官包順、包誠等,賜賚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097年
紹聖四年春二月癸酉,詔申王佖端王佶歲賜錢各六千五百緡。
夏六月丁酉,詔防托漢官賜帛有差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098年
元符元年賜獻寶人絹二百匹。
《宋史·哲宗本紀》元符元年春正月丙寅咸陽民段義得玉一紐
夏五月庚申,詔獻寶人段義為右班殿直賜絹二百匹。
公元1099年
元符二年秋八月乙酉,賜熙河緡錢百萬。
《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公元1117年
徽宗政和七年春三月庚寅,賜高麗祭器
《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2年
宣和四年,幸太學,賜翁彥深章服
《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四年春三月辛酉,幸太學,賜祕書少監翁彥深王時雍國子祭酒壽隆司業權邦彥章服館職學官諸生恩錫有差
公元1139年
高宗紹興九年,賜陜西軍冬衣,又賜李顯忠吳玠錢各有差。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九年秋八月庚戌,賜陜西諸軍冬衣,絹十五萬匹。
十月丙子,賜李顯忠軍錢十萬緡。
公元1143年
紹興十三年秦檜生日賜宴,詔不允
《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禮志紹興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高宗宰臣詔曰:省所奏辭免生日賜宴
朕聞賢聖之興必五百歲,君臣之遇蓋亦千載
以不世之英,值難逄之會,則其始生之日,可不天下慶乎。
式燕樂衎所以示慶也。
喬嶽之神無以生申、甫,非宣王之能任賢無以中興
今日之事,不亦臣主俱榮哉。
宜服異恩,毋守沖節。
所請宜不允
紹興十五年,賜秦第及額,並公使錢
公元1145年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五年夏四月丙子朔,賜秦第一區。
冬十月乙亥帝書一德格天之閣賜秦
十一月丙寅,命給秦歲賜公使錢萬緡。
公元1146年
紹興十六年秋七月壬辰,立祕書省獻書賞格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53年
紹興二十三年秋八月己卯,賜秦建康府永豐圩田。
《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2年
紹興三十二年冬十一月丙午,賜忠義軍統制皇甫倜軍帛五千匹、綿萬兩
《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孝宗本紀云云
公元1175年
孝宗淳熙二年,賞徐子寅諸軍有差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二年春正月丁未,以兩淮諸莊歸正人安業徐子寅行賞有差
冬十二月甲午,朝德壽宮行慶壽禮
諸軍
公元1177年
淳熙四年,幸太學武學,賜諸生有差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四年二月乙亥,幸太學,遂幸武學
監、學官進秩一等諸生推恩賜帛有差
公元1186年
淳熙十三年正月行慶壽禮
犒賜諸軍
十二月,賜軍士雪寒錢。
《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三年春正月庚辰朔,率群臣詣德壽宮行慶壽禮
內外諸軍犒賜一百六十萬緡。
冬十二月辛丑,再賜軍士雪寒錢。
公元1191年
光宗紹熙二年冬十月庚辰,減百官大禮賜物三之一。
《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2年
紹熙三年楊輔奏蠲激賞絹六萬六千匹。
詔歲以為常。
《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三年秋八月戊午總領西川財賦楊輔奏:己蠲東、西兩川畤零絹錢四十七萬緡、激賞絹六萬六千匹。
詔獎之。
以為例。
公元1194年
紹熙五年夏六月戊戌夜壽皇聖帝崩,遺詔重華宮錢銀一百萬緡賜內外軍。
《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8年
寧宗慶元四年夏五月己亥,加韓𠈁胄少傅賜玉帶。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6年
開禧二年正月給軍雪寒錢。
十一月太皇太后賜錢百萬犒賞軍士
《宋史·寧宗本紀》開禧二年春正月癸巳,再給軍雪寒錢。
十一月癸丑太皇太后賜錢一百萬緡犒賞軍士
公元1216年
嘉定九年十二月丁巳,再給諸軍雪寒錢。
《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公元1221年
嘉定十四年,賜李全緡錢六萬。
又立運米賞格
《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四年春正月,以李全還自山東,賜緡錢六萬。
庚子,立四川運米賞格
公元1222年
嘉定十五年大犒諸軍
《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御大慶殿,受恭膺天命之寶。
己未大犒諸軍
冬十月丙子,以收復京東州軍,犒賞忠義有差
公元1230年
理宗紹定三年正月,賞史嵩之兩轉
七月,賜寧化縣曾氏子承信郎
十二月,詔能擒斬李全者,加不次之賞。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三年春正月壬辰,知棗陽軍史嵩之刱置屯田,以勞賞官兩轉
秋七月丁酉汀州寧化縣曾氏寡婦給軍糧禦漳寇有功,又全活鄉民數萬人,詔封恭人,賜冠帔,官其子承信郎
十二月甲子,詔:逆賊李全反形日著,今乃肆為不道,已敕江、淮制臣率兵進討,有能擒斬以降者,加以不次之賞。
己卯慈明殿出緡錢百五十萬犒諸軍
公元1231年
紹定四年,賜趙范趙葵章服金帶
《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四年夏四月戊辰趙范趙葵並進中大夫右文殿修撰賜紫章服金帶
公元1233年
紹定六年十一月己未,以魏了翁華文閣待制、知瀘州潼州安撫使賜金帶。
《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公元1236年
端平三年,賜安南國王襲衣金帶
《宋史·理宗本紀端平三年春正月己未朔,賜安南國王封爵襲衣金帶
冬十月丙午安南國方物,詔授金紫光祿大夫靜海軍節度觀察等使,賜襲衣、金銀帶
公元1124年
太宗天會二年,賜宗翰及諸帥馬。
金史·太宗本紀天會二年四月己酉,以宗翰經略西夏及破遼功,賜以十馬,使自擇其二,餘分諸帥。
天會四年七月戊子,以鐵勒部長离剌不從其兄夔里本叛,賜馬十一、豕百、錢五百萬。
金史·太宗本紀云云
公元1125年
海陵天德三年九月庚戌,賜燕京役夫帛,人一匹
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公元1153年
貞元元年五月乙卯,以京城隙地朝官衛士
八月戊寅,賜營建宮室工匠役夫帛。
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公元1156年
正隆元年,觀迎佛大賜諸寺
金史·海陵本紀正隆元年二月庚辰,御宣華門觀迎佛,賜諸寺僧絹五百匹、綵五十段、銀五百兩。
正隆五年八月辛未,謁山陵,見田間穫者,問其豐耗,以衣賜之。
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公元1161年
正隆六年七月己丑,賜從駕從行從軍千戶謀克錢帛
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公元1165年
世宗大定五年正月癸酉,以宋國歲幣悉賞諸軍
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6年
大定六年五月壬戌,詔將幸銀山,諸扈從軍士賜錢五萬貫。
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公元1167年
大定七年,詔賜大興府錢三百貫及蒲察通金帶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七年五月丙午大興府獄空,詔賜錢三百貫為宴樂之用,以勞之
十二月戊戌肇州防禦使蒲察通朝辭,賜通金帶,諭之曰:卿雖有才,然用心多詐,朕左右忠實人,故命卿補外
賜卿金帶者,答卿服勞久也
公元1172年
大定十二年,以德州防禦使貲產咬住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二年十月丙辰,以德州防禦使貲產賜其兄之子咬住,且諭其母:文之罪,汝等皆當連坐
宋王有大功於國,故置不問,仍以家產賜汝子。
公元1173年
大定十三年八月丁卯,詔賜諸猛安謀克廉能三等官賞
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公元1181年
大定二十一年,賜永清縣民錢五百貫。
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一年正月甲子,如春水
丙子,次永清縣
有移刺余里也者契丹人也,隸虞王猛安,有一妻一妾
之子六,妾之子四。
妻死,其六子廬墓下,更宿守之。
之子皆曰:是嫡母也,我輩不當守墳墓乎。
於是,亦更宿焉,三歲如一
上因獵,過而聞之,賜錢五百貫,仍令縣官積錢於市,以示縣民,然後給之,以為孝子之勸。
公元1183年
大定二十三年八月乙未,以女直字《孝經》千部點檢司分賜護衛親軍
十月庚戌,幸東宮,賜皇孫吾都補洗兒禮。
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0年
章宗明昌元年,賜孝子翟巽、節婦張氏及太傅徒單克寧銀、絹有差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元年冬十月丙申,詔賜貴德州孝子翟巽、遂州節婦張氏各絹十匹、二十石。
十二月甲辰,幸太傅徒單克寧視疾
克寧太師尚書令封淄王賜銀千五百兩,絹二千匹。
公元1191年
明昌二年正月戊寅,詔賜陁括里部羊三萬口、重幣五百端、絹二千匹。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4年
明昌五年,賜扈從官鹿及親軍銀絹有差
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五年七月戊辰,獵於豁赤火。
是日獲鹿二百二十二,賜扈從有差
八月丁巳,賜從幸山親軍銀、絹有差
公元1195年
明昌六年四月,以修河防工畢,獲嘉王維翰以下五十六人賜銀有差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196年
承安元年,賜臣民酒及北邊將士銀、絹。
金史·章宗本紀承安元年七月庚辰,御紫宸殿,受諸王百官賀,賜諸王宰執酒。
有司:以酒萬尊置通衢,賜民縱飲。
九月辛巳,以右丞相襄為左丞相封常山郡王
壬午,賜襄酒百尊。
癸未都人進酒三千一百瓶,詔以賜北邊軍吏
十二月己酉,遣李仁勞賜北邊將士,授官者萬一千人授賞者幾二萬人,凡用銀二十萬兩,絹五萬匹、錢三十二萬貫。
公元1203年
泰和三年八月庚申,命編修官左容充宮教賜銀、幣。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208年
泰和八年四月庚申,詔諸路按察司歲賜公用錢。
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公元1296年
元制,諸王后、妃、公主勳臣歲賜銀幣各有差。
《元史·食貨志》歲賜自昔帝王於其宗族姻戚必致其厚者,所以親親之義也。
元之為制,其又厚之至者歟。
諸王后妃公主,皆有食采分地
其路府州縣得薦其私人以為監,秩祿受命王宮,而不得歲月通選調。
其賦則五戶出絲一斤不得私徵之,皆輸諸有司之府,視所當得之數而給與之。
歲賜銀幣各有差,始定於太宗之時,而增於憲宗之日。
世祖江南,又各益以民戶
科差未定,每戶折支中統鈔五錢,至成宗復加至二貫
親親之義若此誠可厚之至矣。
至於勳臣亦然,又所以大報功也。
故詳著其所賜之人,及其數之多寡於後。
諸王太祖叔荅里真官人位歲賜,銀三十錠,緞一百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寧海州一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千五百三十二戶,計絲一千八百一十二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撥南豐州一萬一千戶,計鈔四百四十錠。
太祖弟搠只哈撒兒大王淄川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般陽路二萬四千四百九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七千九百五十四戶,計絲三千六百五十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三年分撥信州路三萬戶,計鈔一千二百錠。
太祖弟哈赤溫大王濟南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綿六百二十五斤,小銀色絲五千斤,緞三百匹,羊皮一千張。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濟南路五萬五千二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五戶,計絲九千六百四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昌路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太祖弟斡真那顏位:歲賜,銀一百錠,絹五千九十八匹,綿五千九十八斤,緞三百匹,諸物折中統鈔一百二十錠,羊皮五百張,金一十六錠四十五兩。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益都路等處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萬八千三百一戶,計絲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五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建寧路七萬一千三百七十七戶,計鈔二千八百五十五錠。
太祖孛羅古䚟大王廣寧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恩州一萬一千六百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二十戶,計絲一千三百五十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鈆山州一萬八千戶,計鈔七百二十錠。
太祖長子朮赤大王位:歲賜,緞三百匹,常課緞一千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平陽四萬一千三百二戶。
戊戌年真定晉州一萬戶。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永州六萬戶,計鈔二千四百錠。
太祖次子合䚟大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綿六百二十五斤,常課金六錠六兩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太原四萬七千三百三十戶。
戊戌年真定深州一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一戶,計絲六千八百三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澧州路六萬七千三百三十戶,計鈔二千六百九十三錠。
太祖第三太宗子定宗位:歲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大名六萬八千五百九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二千八百三十五戶,計絲五千一百九十三斤。
太祖四子睿宗阿里不大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真定路八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五千二十八戶,計絲五千一十三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撫州路一十萬四千戶,計鈔四千一百六十錠。
太祖第六子闊列堅太子河間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四萬五千九百三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一百四十戶,計絲四千四百七十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衡州路五萬三千九百三十戶,計鈔二千一百五十七錠。
太宗子合大王位:歲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城戶
至元三年,改撥鄭州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三百五十六戶,計絲九百三十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寧州二千五百戶,計鈔一百錠。
太宗子滅里大王位:歲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汴梁城戶
至元三年,改撥鈞州一千五百八十四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九十六戶,計絲九百九十七斤。
太宗子合大王位:歲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城戶
至元三年,改撥蔡州三千八百一十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八十八戶,計絲一百五十四斤。
太宗子闊出太子位:歲賜,銀六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一百五十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汴梁路城戶
至元三年,改撥睢州五千二百一十四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九百三十七戶,計絲七百六十四斤。
太宗子闊端太子位:歲賜,銀一十六錠三十三兩,緞五十匹。
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京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一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五戶,計絲三千五百二十四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常德路四萬七千七百四十戶,計鈔一千九百九錠。
睿宗長子憲宗阿速大王位:歲賜,銀八十二錠,緞三百匹。
泰定二年帖木兒大王改封并王,增歲賜銀一十錠,班禿大王銀八錠。
泰定三年明里忽都魯皇后位下,添歲賜中統鈔一千錠,緞五十匹,絹五十匹。
五戶絲癸丑年,查過衛輝路三千三百四十二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二百八十戶,計絲九百一十六斤。
睿宗世祖次子裕宗位:裕宗妃伯藍也怯赤:歲賜,銀五十錠。
江南戶鈔延祐三年分撥江州路德化縣二萬九千七百五十戶,計鈔一千一百九十錠。
裕宗子順宗子武宗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懷孟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二戶。
江南戶鈔大德八年分撥瑞州路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睿宗子旭烈大王位:歲賜,銀一百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彰德路二萬五千五十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九百二十九戶,計絲二千二百一斤。
睿宗阿里不大王位。
見前
睿宗子末哥大王位:歲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河南府五千五百五十二戶。
延祐六年,實有八百九戶,計絲三百三十三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茶陵州八千五十二戶,計鈔三百二十四錠。
睿宗撥綽大王位:歲賜,銀五十錠,緞三百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真定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四百七十二戶,計絲六百一十二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耒陽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戶,計鈔二百一十三錠。
睿宗子歲都大王位五戶絲壬子年,元查認濟南等處五千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十戶,計絲二十斤。
世祖長子朵兒只太子位:腹裡江南無分撥戶。
世祖子裕宗后位:歲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龍興路一十萬五千戶,計鈔四千二百錠。
又四怯薛伴當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撥瑞州上高縣八千戶,計鈔三百三十錠。
世祖次子安西王忙哥剌位:歲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吉州路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世祖次子北安王那木罕位:歲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二年分撥臨江路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世祖子平遠王闊闊出位:歲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
江南戶鈔泰定元年分撥永福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子西平王奧魯赤位:歲賜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
江南戶鈔大德七年分撥南恩州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子愛牙赤大王位:歲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
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邵武路光澤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次子鎮南脫歡位:歲賜,銀五十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
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寧德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次子雲南王忽哥赤位歲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
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福州路福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世祖次子忽都帖木兒太子位:歲賜,銀五十錠,折鈔一千錠;緞匹物料,折鈔一千六百五十六錠。
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泉州路南安縣一萬三千六百四戶,計鈔五百四十四錠。
裕宗子晉甘麻剌位:歲賜,緞一千匹,絹一千匹。
朵兒只延祐元年為始,年例中統鈔一千錠。
五戶絲闊闊不花所管益都二十九戶。
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南康路六萬五千戶。
迭里哥兒不花寧王分撥湘鄉縣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順宗子阿木哥魏王位江南戶鈔皇慶元年分撥慶元路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順宗子武宗子明宗位:江南戶鈔延祐二年分撥湘潭州六萬五千戶,計鈔二千六百錠。
合丹大王位:五戶絲戊午年分撥濟南漏籍二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九十三戶,計絲七十七斤。
阿魯渾察大王五戶絲丁巳年分撥廣平三十戶。
延祐三年,實有五戶,計絲二斤
霍里極大王五戶絲丁巳年分撥廣平等處一百五十戶。
延祐三年,實有八十七戶,計絲三十四斤。
阿剌忒納失里豫王天曆元年分撥江西行省南康路
后妃公主太祖大斡耳朵大斡耳朵歲賜,銀四十三錠,紅紫羅二十匹,染絹一百匹,雜色絨五千斤,針三千箇,緞七十五匹,常課緞八百匹。
五戶絲乙卯年分撥保定路六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萬二千六百九十三戶,計絲五千二百七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贛州路二萬戶,計鈔八百錠。
第二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緞七十五匹,常課緞一千四百九十匹。
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河間青城縣二千九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五百五十六戶,計絲六百五十七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贛州路一萬五千戶,計鈔六百錠。
第三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緞七十五匹,常課緞六百八十二匹。
五戶絲壬子年,查認過真定等處畸零三百一十八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二十一戶,計絲四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贛州路二萬一千戶,計鈔八百四十錠。
第四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緞七十五匹。
五戶絲壬子年分撥真定等處二百八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一十六戶,計絲四十六斤。
又八不別及妃子位,至元二十五年分撥河間清州五百一十戶,計絲二百四斤。
世祖斡耳朵大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
江南戶鈔大德三年分撥袁州路宜春縣一萬戶,計鈔一千六百錠。
第二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又七錠,緞一百五十匹。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袁州路分宜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大德四年分撥袁州路萍鄉州四萬二千戶,計鈔一千六百八十錠。
第三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
江南戶鈔大德十年分撥袁州路宜春縣二萬九千七百五十戶,計鈔一千一百九十錠。
第四斡耳朵歲賜,銀五十錠。
江南戶鈔大德十年分撥袁州路萬載縣二萬九千七百五十戶,計鈔一千一百九十錠。
順宗后位歲賜,緞五百匹。
江南戶鈔大德二年分撥三萬二千五百戶。
武宗斡耳朵:真哥皇后位:歲賜,銀五十錠,鈔五百錠。
江南戶鈔延祐二年分撥湘陰州四萬二千戶,計鈔一千六百八十錠。
完者台皇后位:歲賜,銀五十錠。
江南戶鈔延祐二年分撥潭州路衡山縣二萬九千七百五十戶,鈔一千一百九十錠。
阿昔倫公主位:至元六年分撥葭州等處種田三百戶
趙國公主位五戶絲丙申年分撥高唐州二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六千七百二十九戶,計絲二千三百九十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柳州路二萬七千戶,計鈔一千八十錠。
魯國公主位: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濟寧路三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六千五百三十戶,計絲二千二百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汀州四萬戶,計鈔一千六百錠。
昌國公主位五戶絲丙申年分撥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二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千五百三十一戶,計絲二千七百六十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廣州路二萬七十戶,計鈔一千八十錠。
鄆國公主位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濮州三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千九百六十八戶,計絲一千八百三十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橫州等處四萬戶,計鈔一千六百錠。
塔出駙馬五戶絲壬子年真定等處畸零二百七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百三十二戶,計絲九十五斤。
帶魯罕公主位:歲賜,銀四錠八兩,緞一十二匹。
五戶絲延祐六年,實有代支戶六百三十戶,計絲二百五十四斤。
雷公主位: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延安府九千七百九十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代支戶一千八百九戶,計絲七百二十二斤。
奔忒古兒駙馬五戶絲庚辰年分撥眼戶五百七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十六戶,計絲二十二斤。
木干公主位:五戶絲丁巳年分撥平陽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百六十戶,計絲二百二十四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梅州程鄉縣一千四百戶,計鈔五十六錠。
勳臣木華黎國王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平三萬九千一十九戶。
延祐六年,實有八千三百五十四戶,計絲三千三百四十三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韶州等路四萬一千一十九戶,計絲一千六百四十斤。
孛羅先鋒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廣平等處種田
公元1319年
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七十戶,計絲二十八斤。
行丑兒: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大名田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十八戶,計絲一十五斤。
闊闊不花先鋒五戶絲壬子年,元查益都等處畸零二百七十五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二十七戶,計絲一十五斤。
撒吉思不花先鋒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汴梁等處二百九十一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二十七戶,計絲一十五斤。
阿里斷事官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濟寧等處三十五戶,計絲一十四斤。
乞里歹拔都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平一百戶,計絲四十斤。
孛羅拔都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德州等處一百五十三戶,計絲六十一斤。
得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東平等處畸零一百一十二戶,計絲八十四斤。
納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東平五十二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十五戶,計絲一十八斤。
笑乃帶先鋒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平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七十八戶,計絲三十一斤。
孫郡王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平東阿縣一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六百七十五戶,計絲七百二十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韶州路樂昌縣一萬七千戶,計鈔四百二十八錠。
慍里荅兒薛禪: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泰安州二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千九百七十一戶,計絲二千四百二十五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桂陽州二萬一千戶,計鈔八百四十錠。
朮赤台郡王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德州二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七千一百四十六戶,計絲二千九百四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連州路二萬一千戶,計鈔八百四十錠。
阿兒思蘭官人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潯州路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孛魯古妻佟氏:五戶絲丙申年分撥真定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十九戶,計絲一十五斤。
八答子:五戶絲丙申年分撥順德路一萬四千八十七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千四百四十六戶,計絲二千四百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欽州路一萬五千八十七戶,計鈔六百二錠。
右手萬戶三投孛羅萬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廣平路洺水州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千七百三十三戶,計絲一千七百三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全州路清湘縣一萬七千九百一十九戶,計鈔七百一十六錠。
忒木台駙馬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廣平路磁州九千四百五十七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千四百七戶,計絲九百八十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二年分撥全州路錄事司九千八百七十六戶,計鈔三百九十五錠。
斡闊烈闍里必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廣平路一萬五千八百七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七百三戶,計絲六百八十斤。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年分撥全州路灌陽縣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七戶,計鈔六百四十六錠。
左手九千戶合丹大息千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齊東縣一千二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六十六戶,計絲一百六十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藤州蒼梧縣一千二百四十四戶,計鈔九錠。
也速不花等四千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陵州一千三百一十七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百五十九戶,計絲二百二十三斤。
也速兀兒等三千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寧津縣一千七百七十五戶。
延祐六年,實有七百二十二戶,計絲二百八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藤州等處三千七百三十二戶,計絲二百八十八斤。
兀禿千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河間路臨邑縣一千四百五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五十四戶,計絲二百六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藤州一千二百四十四戶,計鈔四十九錠。
和斜溫兩投下一千二百戶: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曹州一萬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九百二十八戶,計絲七百四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貴州一萬五百戶,計鈔四百二十錠。
忽都虎官人五戶絲壬子年,查認過廣平等處四千戶。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韶州曲江縣五千三百九戶,計鈔二百一十二錠。
滅古赤:五戶絲丙申年分撥鳳翔府實有一百三十戶。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二年分撥永州路祁陽縣五千戶,計鈔二百錠。
塔思火兒赤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東平種田戶,并壬子年續查戶,共六百八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八十九戶,計絲一百五十三斤。
塔丑萬戶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平陽等處一百八十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八十一戶,計絲三十七斤。
察罕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懷孟等處三千六百六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百六十戶,計絲二百二十四斤。
孛羅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保定等處四百一十五戶。
丁巳年分撥衛輝路淇州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九十九戶,計絲四百四十九斤。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七年大德六年分撥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速不台官人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汴梁等處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百七十七戶,計絲二百三十斤。
江南戶鈔至元二十年分撥欽州靈山縣一千六百戶,計鈔六十四錠。
宿敦官人五戶絲丁巳年分撥真定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六十四戶,計絲二十八斤。
也苦千戶五戶絲丁巳年分撥東平等處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百九十五戶,計絲一百一十八斤。
江南戶鈔至元十八年分撥梅州一千四百戶,計鈔五十六錠。
可兒五戶絲癸丑年分撥益都路高苑縣一千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九十六戶,計絲七十八斤。
伯八千戶:五戶絲癸丑年分撥太原一千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五十一戶,計絲一百四十斤。
兀里羊哈千戶五戶絲戊午年分撥東平等處一千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百七十九戶,計絲一百九十一斤。
公元1377年
禿薛官人五戶絲丁巳年分撥興元等處種田
公元1319年
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百戶,計絲八十斤。
塔察兒官入: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平陽二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百戶,計絲八十斤。
折米思拔都兒五戶絲丙申年分撥懷孟等處一百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十戶,計絲二十斤。
猱虎官人五戶絲丁巳年分撥平陽一千戶。
延祐六年,實有六百戶,計絲二百四十斤。
孛哥帖木兒五戶絲丁巳年分撥真定等處五十八戶,計絲二十三斤。
也速千戶五戶絲壬子年分撥真定路一百六十九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十戶,計絲一十六斤。
鎮海相公五戶絲壬子年,元查保定九十五戶。
延祐六年,實有五十三戶,計絲二十一斤。
公元1192年
察兒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分撥太原等處五百
公元1319年
五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九十八戶,計絲三十九斤。
按攤官人五戶絲中統元年,元查平陽路種田戶六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十戶,計絲一十六片。
阿木魯拔都五戶絲壬子年,查大名等處三百一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一戶,計絲一百二十斤。
孛羅口下裴太納: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廣平等處八十二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十戶,計絲一十二斤。
忒木台行省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同等處七百五十一戶。
延祐六年,實有二百五十五戶,計絲一百二斤。
撒禿千戶江南戶鈔至元二十年分撥潯州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也可太傅五戶絲壬子年,元查上都五百四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百戶,計絲一百二十斤。
迭哥官人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大名清豐縣一千七百一十三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千三百七戶,計絲五百二十三斤。
卜迭捏拔都兒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懷孟八十八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十戶,計絲一十六斤。
黃兀兒塔海五戶絲丙申年分撥平陽一百四十四戶。
延祐六年,實有一百戶,計絲四十斤。
怯來千戶江南戶鈔至元二十年分撥潯州路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哈剌口溫:五戶絲壬子年,元查真定三十二戶。
曳剌中書兀圖撒罕里: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都等處八百七十戶。
延祐六年,實有四百四十九戶,計絲一百七十九斤。
欠帖木: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曹州三十四戶。
延祐六年,實有三十四戶。
欠帖溫:歲賜絹一百疋,弓絃一千條。
江南戶鈔至元十九年分撥梅州安仁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札八忽娘子歲賜常課緞四百七十匹。
魚兒八剌千戶五戶絲大德元年分撥真定等處一千戶。
延祐三年,實有六百戶,計絲二百四十斤。
昔寶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衡州路安仁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八剌哈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台州路天台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阿塔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常德路沅江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必闍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袁州路萬載縣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貴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和州歷陽縣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厥列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婺州永康縣五十戶,計鈔二十錠。
八兒赤、不魯古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衡州路酃縣六百戶,計鈔二十四錠。
阿速拔都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盧州等處三千四百九戶,計鈔一百三千六錠。
也可怯薛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武岡路武縣五千戶,計鈔二百錠。
忽都荅兒怯薛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武岡路新寧縣五千戶,計鈔二百錠。
古迭怯薛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常德路龍陽縣五千戶,計鈔二百錠。
月赤察兒怯薛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武岡路綏寧縣五千戶,計鈔二百錠。
玉龍帖木兒千戶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潯州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別苦千戶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潯州三千戶,計鈔一百二十錠。
憧兀兒王:江南戶鈔延祐二年為始,支中統鈔二百錠,無城池
霍木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名等處三十三戶。
哈剌赤禿禿哈: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分撥饒州路四千戶,計鈔一百六十錠。
添都虎兒五戶絲丙申年分撥真定一百戶。
荅剌罕: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都一十四戶。
公元1252年
阿剌博兒赤五戶絲壬子年,元查真定五十五戶。
忽都那顏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名二十戶。
火者五戶絲壬子年,元查真定二十七戶。
大忒木兒五戶絲壬子年,元查真定二十二戶。
布八火兒赤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都八十四戶。
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寧三戶
哈兒:五戶絲壬子年,元查保定二十一戶。
昔里吉萬戶: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都七十九戶。
清河縣達魯花赤也遠: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名二十戶。
劉元帥五戶絲壬子年,元查順德一十九戶。
薛台蠻子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泰安州七戶
必闍赤汪古五戶絲壬子年,元查汴梁等處四十六戶。
阿剌罕萬戶五戶絲壬子年,元查保定一戶
徐都官人:五戶絲壬子年,元查大都三十一戶。
西川城左奕蒙古漢軍萬戶脫力失:歲賜常課緞三十三匹。
伯要千戶歲賜,緞二十四匹。
典迭兒:歲賜常課緞六十四匹。
燕帖木兒太平王歲賜天曆元年定金十錠、銀五十錠、鈔一萬錠,分撥江東道太平路地五百頃。
公元1409年
太宗八年,詔以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有差
《元史·太宗本紀八年秋七月,詔以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貴戚斡魯朵拔都平陽府合帶,太原府;古與,大名府孛魯帶,邢州;果干,河間府孛魯古帶,廣寧府;野苦,益都濟南二府戶內撥賜;按赤帶棣州;斡陳那顏,平、濼州;皇子闊端、駙馬赤苦公主阿剌海、公主果真國王查剌溫合帶、鍛真、蒙古寒札、按赤那顏、圻那顏、火斜、朮,並於東平府戶內撥賜有差
耶律楚材言非便,遂命各位止設達魯花赤朝廷置官吏收其租頒之。
公元1256年
憲宗六年春,帝會諸王百官於欲兒陌哥都之地,賜金有差,仍定擬諸王歲賜錢穀
《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公元1257年
七年九月,以駙馬剌真之子乞䚟為達魯花赤鎮守斡羅思,仍賜馬三百、羊五千。
《元史·憲宗本紀云云
公元1260年
世祖中統元年,賜史天澤銀一萬五千兩。
並賜王親王銀幣
以為常。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元年秋七月己巳,以萬戶史天澤扈從先帝有功賜銀一萬五千兩。
冬十二月,賜親王穆哥銀二千五百兩;諸王按只帶、忽剌忽兒合丹忽剌出勝納合兒銀各五千兩,文綺帛各三百匹,金素半之諸王塔察、阿朮魯鈔各五十九錠有奇,綿五千九十八斤,絹五千九十八匹,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海都銀八百三十三兩,文綺五十匹,金素半之;睹兒赤、也不干銀八百五十兩;兀魯忽帶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只必帖木兒銀八百三十三兩;爪、伯木兒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都、牙忽銀八百三十三兩,特賜綿五十斤;阿只吉銀五千兩,文綺三百匹,金素半之先朝皇后古倫銀二千五百兩,羅絨等折寶鈔二十三錠有奇皇后斡者思銀二千五百兩;兀魯忽乃妃子銀五千兩。
自是以為常。
公元1261年
中統二年,賜王顯忠衣物諸軍幣帛高麗玉帶諸王歲幣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夏六月丙申,賜新附人王顯忠王誼衣物有差
乙巳,賞欽察所部將校有功者銀二千五百兩及幣帛有差
辛亥,賜親王合丹所部幣帛九百匹、布千九百匹。
庚申高麗國王遣其世子奉表來朝,命宿衛將軍孛里察、禮部郎中高逸民持詔往諭,仍以玉帶賜之。
八月甲寅,賜諸王塔察兒千兩、銀五千兩、幣三百匹。
十二月壬寅,賜諸王銀幣帛如歲例
公元1262年
中統三年十二月戊寅,作佛事昊天寺晝夜賜銀萬五千兩。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63年
中統四年,賜高麗國王公主諸王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四年六月己未,賜高麗國王王植羊五百。
癸酉,賜拜忽公主所部千錠
秋七月庚子,詔賜諸王爪都牛馬價銀六萬三千一百兩。
八月癸亥給賜劉整第一區、田二十頃。
公元1265年
至元二年,賜八東乞兒部牙西、諸王必帖木兒劉秉忠銀幣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年春正月癸巳,八東乞兒部牙西來朝,賜金、素幣各九、帛十有八。
十一月辛丑,賜諸王只必帖木兒銀二萬五千兩、鈔千錠
十二月癸未,賜劉秉忠金五十兩。
甲申,賜伯顏宋子貞楊誠千兩、鈔六十錠。
公元1266年
至元三年八月癸亥,賜丞相伯顏第一區。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67年
至元四年,賜皇子諸王及阿朮部將銀幣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四年三月己亥,賜皇子燕王、忙阿剌、那沒罕、忽哥赤銀三萬兩。
六月乙酉,賜諸王玉龍荅失銀五千兩、幣三百,歲以為常。
十二月己卯,賞元帥阿朮部下有功將士二千二十五人,銀五萬五千三百兩、金五十兩,及錦彩鞍勒有差
公元1268年
至元五年九月庚申,賜安南國王陳光昺錦繡,及其諸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70年
至元七年,觀劉秉忠等所起朝儀,舉酒賜之。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七年二月丙子,帝御行宮,觀劉秉忠孛羅許衡太常卿徐世隆所起朝儀大悅,舉酒賜之。
公元1271年
至元八年,賜劉整鈔錠民田,並先朝后妃諸王金、帛,及囊家羊馬價鈔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八年九月甲子,賜劉整鈔五百錠、鄧州田五百頃,辭,改賜民田三百戶
十二月,賜先朝后妃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賜囊家羊馬價鈔萬千一百六十七錠。
公元1273年
至元十年五月庚辰,賞襄陽有功萬戶奧魯赤銀鈔衣服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76年
至元十三年,賜諸王歲幣有功將士降臣金、幣、衣物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十二月,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諸王乃蠻帶等羊馬價。
賞阿朮等戰功,及賜降臣吳堅、夏貴等銀、鈔、幣、帛各有差,賜伯顏、阿朮等青鼠銀鼠、黃貓只孫衣,餘功臣豹裘、獐裘及皮衣帽各有差。
公元1283年
至元二十年春正月丁丑,以招討廷璧宣慰使賜弓鞍馬
《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公元1285年
至元二十二年,賜皇子諸王公主鈔、馬、衣緞、弓、矢。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賜皇子脫歡諸王阿魯灰、只吉不花公主囊家真等,鈔計七千七百三十二錠、馬六百二十九匹、衣緞百疋、弓千、矢二萬。
公元1287年
至元二十四年中書省奏請賜賚,乞令預議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四年二月中書省臣言:自正旦二月中旬費鈔五十萬錠,臣等兼總財賦,自今侍臣奏請賜賚,乞令臣等預議
帝曰:此朕所當慮。
仍諭玉速鐵木兒、月赤徹兒知之。
公元1288年
至元二十五年,賜諸王軍民有差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寅,賜諸王火你赤銀五百兩、珠一索錦衣一襲玉都千兩、珠一索錦衣一襲
癸卯,賜諸王亦憐真部曲鈔三萬錠。
二月戊午,賜葉李平江嘉興田四頃。
辛酉,忙兀帶、忽都忽言其軍三年薦饑賜米五百石。
三月癸巳,賜諸王朮伯銀五萬兩、幣帛各一萬匹,兀魯台、爪忽兒銀五千兩、幣帛各一百。
乙未以往北邊大風雪,拔突古倫所部牛馬多死,賜米千石
夏四月庚辰,賜諸王薛金百兩、銀萬兩、鈔千錠幣帛有差
辛巳,賜諸王阿赤吉金二百兩、銀二萬二千五百兩、鈔九千錠及紗羅絹布有差
五月丙申,賜諸王八八百兩、銀萬兩金素緞五百、紗羅絹布等四千五百。
戊申,賜拔都不倫百五十兩、銀萬五千兩及幣帛紗羅萬匹
六月壬戌,賜諸王朮伯金銀皆二百五十兩、幣帛紗羅萬匹
丁卯,又賜諸王朮伯銀二萬五千兩、幣帛紗羅萬匹
十一月癸巳,賜諸王也里千金五十兩、銀五千兩、鈔千錠幣帛紗羅等二千匹。
十二月乙卯,賜按荅兒禿等千二百五十兩、銀十二萬五千兩、鈔二萬五千錠、幣帛㲲布二萬三千六百六十六匹。
辛未桑哥言:有分地之臣,例以貧乏為辭,希覬賜與
財非天墜地出,皆取于民,苟不慎出入,恐國用不足
帝曰:自今不當紿者汝即畫之,當給者宜覆奏,朕自處之。
庚辰,賜諸王愛牙合赤等千兩、銀一萬八千三百六十兩、絲萬兩、綿八萬三千二百兩、金素幣一千二百匹、絹五千九十八匹。
皇子牙赤部曲羊馬鈔二十九萬百四十七錠、馬二萬六千九百一十四、羊十萬二百一十、駝八、九百。
諸王貧乏者,鈔二十一萬六百錠、馬六千七百二十五、羊一萬二千八百五十七、四十。
妻子家貲沒於寇者,鈔三萬二千八百八十錠、馬牛百,償以羊馬諸物供軍者,鈔千六百七十四錠、馬四千三百二十五、羊三萬四千百九十九、駝七十二三十。
賞自寇中拔歸者,鈔四千七十八錠。
公元1289年
至元二十六年,賞軟奴玉木萬兩幣帛各二千。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六年五月壬辰,軟奴玉木私以銀器皿給諸王出伯、合班等,且供饋有勞,命有司如數償之,復賞銀五萬兩、幣帛各二千匹。
至元二十九年完澤等請均賜予,帝嘉納之。
公元1292年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九年十月癸丑完澤等言:凡賜諸人物有二十萬錠者,為數既多,先賜者盡得之,及後將賜,或無可給,不均為甚
今計怯薛帶、怯憐口、昔博赤、哈剌赤,凡近侍人上等二百戶為率次等半之下等半之,於下等擇尤貧者歲加賞賜,則無不均之失矣。
帝皆嘉納其言。
公元1294年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中書省言諸王賜予,依大會例,從之。
《元史·成宗本紀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甲午,即皇帝位。
中書省臣言:陛下新即大位諸王駙馬賜與,宜依往年大會之例,賜金一者加四為五,銀一者加二為三。
從之。
公元1296年
成宗元貞二年中書省賜與甄別貧匱及赴邊者,並定諸王朝賜與之差。
《元史·成宗本紀元貞二年二月乙亥朔中書省臣言:陛下御極以來,所賜諸王公主駙馬勳臣為數不輕,向之所儲,散之殆盡
今繼請者尚多,臣等乞甄別貧匱及赴邊者賜之,其餘宜悉止。
從之。
十二月癸卯定諸王朝賜與太祖位,金千兩、銀七萬五千兩;世祖位,金各五百兩、銀二萬五千兩;餘各有差。
公元1303年
大德七年,賜脫脫也速帶而金鈔有差
《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七年三月江浙行省平章脫脫遣發朱清張瑄家屬,其家以金、珠重賂之,脫脫以聞。
帝諭之曰:朕以江南任卿,果能爾真男子事也。
賜以黃金五十兩。
閏五月庚辰雲南行省平章也速帶而入朝,以所獲軍中金五百兩為獻。
帝曰:是金卿效死獲者
賜鈔千錠
公元1305年
大德九年冬十月諸王忽剌出及昔而吉思來賀立皇太子賜鈔衣物弓矢有差
《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公元1307年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晉王賜鈔不足為言,命中書省千錠,餘移陜西省給之。
《元史·武宗本紀大德十一年五月皇帝即位上都
九月晉王也孫鐵木兒以詔賜鈔萬錠、止給八千為言中書省臣言:帑藏空竭常賦歲鈔四百萬錠,各省備用之外,入京師者二百八十萬錠,常年所支止二百七十餘萬錠
陛下即位以來,已支四百二十萬錠,又應求而未支者一百萬錠。
臣等慮財用不給,敢以上聞。
帝曰:卿之言然
自今賜予暫停諸人毋得奏請
可給晉王千錠,餘移陜西省給之。
公元1308年
武宗至大元年春正月甲申,敕床兀兒除登極恩例外,特賜金五百兩、銀千兩、鈔二千錠。
《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0年
至大三年,議賜察八兒幣帛,並敕朝會頒賜至大元年例。
《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三年三月庚寅尚書省臣言:昔世祖有旨,以叛王海都分地五戶絲幣帛,俟彼來降賜之,藏二十餘年。
今其子察八兒向慕德化歸覲闕廷,請以賜之。
帝曰:世祖謀慮深遠若是,待諸王朝會頒賞既畢,卿等備述其故,然後與之,使彼知愧。
六月丁巳,敕今歲諸王、妃主朝會頒賚一如至大元年例。
公元1312年
仁宗皇慶元年二月壬申遣使西僧金五千兩、銀二萬五千兩、幣帛三萬九千九百匹。
《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4年
延祐元年夏四月己酉,敕:郡縣官勤職者,加賜幣帛。
《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6年
延祐三年夏四月己亥,以淮東廉訪司僉事苗好謙善課民農賜衣一襲
《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7年
延祐四年閏正月丙戌以立皇太子天下給賜鰥寡孤獨鈔。
庚辰,賜諸王宗戚朝會者,金三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四萬三千九百錠。
《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公元1319年
延祐六年,以王毅親老辭職,賜其父幣帛,並及邊陲歲賜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六年十二月壬申平章政事王毅以親老辭職,從之,仍賜其父幣帛
癸酉,是雪甚寒,帝謂侍臣曰:朕與卿等居暖室宗戚昆弟遠戍邊陲曷勝其苦。
歲賜錢帛可不遍及耶。
公元1321年
英宗至治元年二月壬子,大永福寺成,賜金五百兩、銀二千五百兩、鈔五十萬貫、幣帛萬匹
《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公元1322年
至治二年三月,以國用匱竭,停諸王賞賚皇后荅里麻失等歲賜
《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公元1323年
至治三年二月辛卯,以太子賓客伯都廉貧賜鈔十萬貫。
《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公元1326年
泰定帝泰定三年中書省言濫承恩賞者,當回奏。
從之。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九月中書省臣言:今國用不繼,陛下當法世祖勤儉以為永圖
臣等在職,苟有濫承恩賞者,必當回奏。
嘉納之。
公元1331年
文宗至順二年三月壬午,賜南郊侍祠文武官金、幣有差
五月恆州民以所種麥獻,詔賜幣二匹,慰遣之。
《元史·文宗本紀云云
公元1337年
順帝至元三年,賜御史丑的宋紹明金幣
《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三年春正月戊午,帝獵於柳林,凡三十五日。
監察御史丑的、宋紹明進諫,帝嘉納之,賜金、幣。
丑的等固辭,帝曰:昔魏徵進諫唐太宗未嘗不賞,汝其受之。
公元1341年
至正元年閏六月甲午賞賜扈從明宗王官屬八百七人金、銀、幣、鈔各有差。
《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