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
 第二百三十五卷目錄
 簾箔部彙
  《方言》〈雜釋〉
  《釋名》〈釋床帳
  《墐戶錄》〈軸簾 銀蒜
  《本草綱目》〈簾箔釋名 敗芒箔主治 箔經繩主治 廁屋戶簾主治
 簾箔藝文
  《簾賦》           唐孫逖
  《斑竹簾賦》         宋田錫
 簾箔藝文二〈詩詞
  《詠簾》           齊虞炎
  《詠珠簾》         隋盧思道
  《賦簾》           唐太宗
  《簾》             李嶠
  《詠簾》            杜甫
  《詠簾》            杜牧
  《詠簾》二首          羅隱
  《題竹簾詩》        宋連倩女
  《詠瑠璃簾》        元馬祖常
  《詠斑竹簾》         華幼武
  《詠簾》〈已上詩〉      明沈周
  《御街行》〈賦簾 已上詞〉 宋高觀國
 《簾箔部選句》
 《簾箔紀事
 《簾箔雜錄
 籠部彙
  《方言》〈籠〉
  《說文》〈籠〉
  《溪蠻叢笑》〈背籠〉
  《事物原始》〈篝〉
 籠部藝文
  《謝敕賚織竹火籠啟》    梁簡文帝
 籠部藝文二〈詩〉
  《詠竹火籠》         齊謝朓
  《詠竹火籠》        梁蕭正德
  《詠五彩竹火籠》     范靜妻沈氏
 《籠部紀事
 《籠部雜錄
 《籠部外編
考工典第二百三十五卷
簾箔部彙
方言
《雜釋》
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或謂之麴。
自關而西,謂之薄,南楚謂之蓬薄
〈注〉麴此直語轉聲耳
《釋名》《釋床帳
簾廉也,自障蔽為廉恥也。
戶簾施之於戶外也。
墐戶錄》《軸簾》
摩勒紅綃妓,軸簾延客入,軸簾言卷之如軸也。
銀蒜
歐陽六一《倣玉臺體詩》銀蒜鉤簾宛地垂。
東坡哨遍詞》:睡起畫堂銀蒜朱幕雲垂地。
蔣捷白苧詞》早是風作惡,旋安排一雙銀蒜羅幕
銀蒜蓋鑄銀為形,以押簾也。
經世大典親王納妃、公主下降皆有銀蒜簾押百雙
本草綱目簾箔釋名》
李時珍曰:其形方廉而薄,故曰簾、曰箔。
及葦芒編成,其帛幕曰。
陳藏器曰:今東人多以芒草為箔入藥用,彌久,著煙者佳。
《敗芒箔主治
陳藏器曰:無毒,主產婦血滿腹脹痛,血渴惡露不盡月,閉下惡血,止好血,去鬼氣、疰痛癥,結酒煮服之,亦燒末酒服。
箔經繩主治
李時珍曰:癰疽有膿不潰,燒研和豬脂傅下畔即潰,不須鍼灸
廁屋戶簾主治
李時珍曰:小兒霍亂燒灰飲服一錢
簾箔藝文
《簾賦》·孫逖
智者創物有以而然,簾之為用,博利存焉。
若乃少婦重閨,王孫華館,映錦屏猗猗,增繡戶煥煥瓊鉤上而齊女謳,珠影垂而楚妃歎,蓋私宴之樂。
飾異在公達觀至於因依華省隱映長廊交輝朱紱接影,金章至人清範,雜仙署之餘香,禁鐘啟明晴天曙色嚴城夕引華月宵光盼睞成寶終然允臧,豈備物致用,亦道同君子輕明無隔,將引喻於虛心卷舒任時,足炯誡行己
組織成象,含游夏之文,繩約善結,得老莊之理,豈徒然哉?
盡美矣。
原夫青青梁苑猗猗淇澳,冒雪停霜,是稱修竹紆。
匠人巧思,列冢卿華屋,甘剖節而離根,奉榮光而再穆,則有製長笛洞簫,器同握玩,聲引風飆,徒擅名昔日,詎齊美於今朝。
斑竹簾賦》·田錫
湘水春深修篁翠陰,因善巧之,凝睇可為簾。
運心金刃光,翻拂霜筠,而元解朱絲,織就鬥黛,點以交侵,雖曰皇英帝子揮灑珠淚,亦秋露曉滋,復春霖之暮漬。
錦章異狀,由造化自然綺錯奇文,入良工經緯
或疊若連錢,或濃如濕煙,或黯若陣雲之起,或纍如滴水之圓。
疏密增華漏月光而未卷斕斑
若畫隔花影,以初懸尤宜,寶軸分輝,玉鉤加飾,垂旌翻虹綬之彩,飛額動金鸞之翼。
彼海蝦之鬚,誰能貴之
神麟之毫,安足多之?
明珠者,奚羨緝翠羽胡為未若鬱金之堂,椒塗祕室,取守節持操,貴以文而勝質
連垂香砌,透燭影洞房,高挂曲瓊,延曙光綺席
矧乎金犢,將駕雲軿欲升。
繁華戚里,閱芳菲五陵
玳瑁以妝成,前瞻繡軛,想瀟湘意遠後從玉乘
美哉
琅玕之用,貴豪所共悅;珍華外飾,致貞芳之可重也。
因而歌之曰:碧鮮有文,露點煙痕
簾者廉也,感人重華之德,援毫南風之薰。
簾箔藝文詩詞
《詠簾》·虞炎
青軒月時紫殿風日朣朧光輝晻曖容質清露依檐垂,蛸絲當戶密,褰開誰共臨,掩晦獨如失。
《詠珠簾·盧思道
鑑帷欲斂,照檻色將晨。
可憐疏復密,隱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含光動細塵。
落花時屢拂,會待玉階春。
《賦簾》唐太宗
舒卷瑤闕參差桂宮珠光素月影亂清風,彩散銀鉤上,文斜玉戶中,唯當雜羅綺相與房櫳
《簾》李嶠
清風時入夏,紫殿含秋曖曖籠靈閣,纖纖玉鉤窗中翡翠動,戶外水精浮,巧作盤龍勢,長迎飛燕遊。
《詠簾》杜甫
編竹玲瓏庭闈處中
不由經緯力,安有卷舒功。
春晝曾妨燕,寒宵豈隔風。
都堂獻賦明處牢籠
《詠簾》杜牧
徒云逢剪削,豈謂見編裝,鳳節輕雕日,鸞花薄飾香,間屏何屈曲,憐帳解周防,下漬金階露,斜分碧瓦霜,沉沉春夢寂寂侍華堂,誰見昭陽殿真珠十二行。
《詠簾》羅隱
翡翠佳名世共希,玉堂高下相宜殷勤為屬纖纖手,捲上銀鉤莫放垂。
其二
疊影重紋映畫堂玉鉤銀燭熒煌
會應得見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題竹簾詩》·連倩女
綠筠劈破條條直,紅線回眼眼奇。
為愛如花成片段,致令直節參差
《詠琉璃簾》·馬祖常
吳儂巧製玉玲瓏翡翠蝦鬚不同
萬縷橫陳銀色界,一塵不入水晶宮
月華遠射離離白,燈影穿細細紅
相隔神仙咫尺靈犀一點若為通。
《詠斑竹簾》華幼武
湘妃淚灑碧琅玕,剪織疏簾拭未乾。
細縷引風宜隔暑,濕痕含雨欲生寒。
燈前照耀琉璃潔,月下斕斑玳瑁看。
直幹盡輸兵革用,高堂舒卷摧殘
《詠簾》·沈周
放春雲下曲瓊一重薄隔萬重情,珠光蕩日花如夢,瑣影通風有聲外面令人惆悵裡邊容眼自分明如無緣分難輕入,敢與楊花燕子爭。
御街行〈賦簾〉·高觀國
香波半窣深深院,正日花陰淺。
青絲不動玉鉤閒,看翠額籠蔥蒨,鶯聲似隔篆。
煙微度,愛橫影參差滿。
 那回低挂朱闌畔,念悶損無人捲。
窺春偷倚不勝情彷彿見如花嬌面。
纖柔緩揭瞥然,飛去不似春風燕
簾箔部選
齊謝朓詩:風簾雙燕
唐王勃詩:珠簾暮捲西山雨。
李白詩:珠箔銀鉤
韓愈詩:黃簾綠幕朱戶閑。
高駢詩:水晶簾動微風起
宋蘇易簡詩:蝦鬚半捲天香散。
歐陽修詩:押簾風日清秋
簾箔紀事
拾遺記:越謀滅吳,畜天下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以貢於吳。
吳處以華之房,貫細珠為簾幌朝下蔽景,夕捲以待月
二人當軒並坐理鏡,靚妝珠幌之內,竊窺者莫不動心驚魄,謂之神人
莊子·列禦寇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
〈注〉蕭蒿緯織緝蒿為簾,薄也。
記事珠徐復始皇自然之簾懸於宮門始皇抱文珠置膝上,其簾便下,去之,則簾自捲,不事鉤也,故又名不鉤
漢書·周勃傳》其先卷人也,徙沛。
以織薄曲為生銷夏漢武帝神屋,以白珠為簾,箔玳瑁押之,象牙為蔑,風至則鳴珩瑀
公元前116年
洞冥記》漢武元鼎元年,起招仙閣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毛為簾。
西京雜記:漢諸陵寢皆以為簾,皆為水紋龍鳳之像。
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珮之聲。
漢書·王貢兩龔傳序嚴君平卜筮成都市
日閱數人,得百錢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涼州記》明光宮漸臺西,以金玉珠璣為簾箔
《晉書·苻堅載記諸國之後國內殷實,遂示人以侈,懸珠簾於正殿,以朝群臣。
尚書郎裴元略諫曰:臣聞堯舜茅茨,周卑宮室,故致和平慶隆八百。
始皇窮極奢麗,嗣不及孫。
陛下采椽之不琢,鄙瓊室不居,敷純風天下,流休範無窮,賤金玉,珍穀帛勤恤人隱勸課農桑,捐無用之器,棄難得之貨,敦至道以厲薄俗修文德以懷遠人。
然後一軌九州同風天下刑措既登,告成東嶽,蹤軒皇齊美,哂二漢徙封,臣之願也。
大悅,命去珠簾,以略為諫議大夫
拾遺記石虎太武殿前起樓,高十丈,結珠為簾,垂五色玉珮風至鏗鏘和鳴
東宮故事簾箔青布緣純。
三秦記》有人張駿塚,得白珠簾箔
南史·沈麟士傳》麟士字雲禎吳興武康人也。
幼而俊敏
及長,博通經史,有高尚之心。
居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里號為織簾先生
為人作簾誤傷手,便流涕而還
作者謂曰:此不足損,何至涕零
但曰:此本不痛,但遺體毀傷,感而悲耳。
宋拾遺記》戴明寶歷朝寵倖,家累千金
大兒驕淫,為五色珠簾明寶不能禁。
南史·顧覬之傳》覬之字偉仁吳郡人也。
為山陰令
凱之御繁以約,縣用無事
晝日垂簾門階閑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事理,莫能尚也。
公元523年
梁豫章王綜傳》:綜,武帝第二子也。
普通四年,為都督南兗州刺史
頗勤於事,而不見賓客
辭訟則隔簾理之。
每云惡人識其面也。
《梁書·夏侯亶傳》六郡三州不修產業祿賜所得,隨散親故。
儉率居處服用充足而已不事華侈
晚年好音樂,有妓妾十數人,並無被姿容
每有客,常隔簾奏之,時謂簾為夏侯妓衣
王錫傳》吏部郎中稱疾不拜
掩扉覃思室宇蕭然
諸子溫凊隔簾趨倚。
大業拾遺記煬帝,御龍舟舟前舞臺臺上蔽日簾,簾即蒲澤國所進,以負山蛟睫蓮根絲貫。
《小珠間睫編》:成,雖曉日激射,而光不能透。
唐書·張嘉貞傳》嘉貞蒲州猗氏人也。
弱冠五經舉,補平鄉坐事免。
侍御史張循憲為河東採訪使
召見命草奏,皆意所未及他日武后以為能,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后召見內殿;以簾自障
嘉貞奏曰:臣草萊之人,未睹朝廷儀。
今天咫尺,若隔雲霧,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
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察御史
瑯嬛記》張說元宵諸姬共宴,苦於無月,夫人雞林夜明簾懸之,炳于白日
夜半月出,惟宅無光,簾奪之也。
《摭異記》張說書生通於侍婢寵愛者,釋之以侍兒書生
一日,言某感公之恩,思有報者久之,今聞公為姚相國所搆,某願得公平生所寶者,用計於九公主釋之。
曰:近有雞林郡所進夜明簾者。
書生因請手札數行,遂及九公主邸第,具以旨言之,兼用簾為贄。
公主入謁,具為奏之,上感動。
侍兒小名錄寵姐寧王愛姬
宴客妓妾皆在,獨寵姐無得見者。
李太白恃酒強之,乃設七寶簾,使寵姐隔簾而歌。
唐書·王鍔傳》纖嗇,有所程作,雖碎瑣無所遺。
官曹簾壞,吏將易之取壞者付船坊以鍼箬。
杜審言傳》審言子閑,閑子甫,字子美
武節度劍南東、西川,甫往依焉。
而性褊躁傲誕,嘗醉,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
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御之。
一日欲殺甫,集吏於門。
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唐國史補》尚書李廙有清德。
其妻,劉晏妹也。
嘗造,見其門簾甚敝。
潛度廣狹,以麄織成不加緣飾,將以贈
三攜至門,不敢發言而去。
清異錄》人家一簾赤紫色,人在簾間自外望之,繞身有光,云得於天寶之亂,蓋宮禁物也。
歸於渾瑊家,有貴臣識之,曰此瑞英簾耳。
雲溪友議》陸郎中暢登蘭省,遇雲陽公下降百僚舉為儐相,其詠簾詩曰:勞將素手捲,蝦鬚瓊室流光
綴珠玉漏,報來過夜半
可憐潘岳躊躇
公元868年
同昌公主傳》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有卻寒簾,類玳瑁斑,有紫色云,卻寒鳥骨所為也,未知出在何國
雲仙雜錄閬中參軍黃涉婢曰笑春紅,死,涉念之,淚洒犀簾,至皆損壞
記事珠:于授幼時家以綠真珠勝為簾押授,讀書真珠以記。
妝樓記》洛陽人有妓樂者,三月三日結錢為龍、為簾,作錢龍宴
公元869年
洛中記異錄》:梁後主宮中珠簾,乃敕京師市珠內外之家,收索將盡,計無可得者,復於相國寺僧中收之,猶有隱之者,為鄰僧所告,繫於狴中,逐院而搜之。
至來年莊宗入汴盡滅。
朱氏復遠近搜之,寺僧曰:今日端的搜朱也。
聞見前錄宋太祖節儉宮殿內惟掛青布緣簾。
《宋史·禮志仁宗正月八日皇太后長寧節。
詔定長寧節上壽儀:太后垂簾崇政殿百官宰臣以下進奉上壽閤門使殿上簾外立侍百官再拜宰臣升殿跪進酒簾外,內臣跪承以入。
宰臣復降內侍簾外跪授虛醆。
聞見近錄》仁宗朝禁中夜火,上御升平樓,垂簾呼班,喝拜如常
呂許公挺然而立,上遣使問之,公曰:昨夕宮中災,今日未面天顏,臣不敢拜。
於是捲簾,上臨軒陛,許公即再拜
或問其然,曰:禁中火不惟上驚豈不防他變?
垂簾之下,未見天子,萬一誤拜,其將奈何
《宋史·曹皇后傳》慶曆八年閏正月衛卒數人作亂,夜越屋叩寢殿
后方侍帝,聞變遽起。
度賊必縱火陰遣人挈水踵其後,果舉炬焚簾,水隨滅之。
公元1064年
通鑑綱目治平元年,帝疾瘳韓琦太后撤簾還政,乃取十餘事稟帝,帝裁決悉當。
即詣太后覆奏,后稱善,白后求去,后曰:相公不可去,我當居深宮耳。
遂起,即厲聲撤簾,簾既落,猶於御屏後見后衣也。
《宋史·洪皓傳》至燕,不屈
金主以生子大赦,許使人還鄉在遣中。
十二年七月見於內殿
請見慈寧宮,㡩人設簾太后曰:吾故識尚書
命撤之。
李如圭傳》如圭吉水人
七歲時,孝宗問:童子何業?
對曰:能誦書
即誦無逸篇,帝大喜,授迪功郎
明日,與父謝恩賜宴殿上
父子不可同坐,命設珠簾隔之,宴罷就以簾賜之。
歸建凌雲閣,以彰君賜。
後官至福建安撫
輿服志》:芳亭輦前後垂簾。
政和之制:以紅羅繡鵝為額。
公元1142年
紹興十二年三輅成,前有橫軾後垂軟簾
金史·輿服志》皇后重翟車,有紅羅明金緣紅竹簾。
輟畊錄》歌兒珠簾秀姓朱氏姿容姝麗雜劇當今獨步
胡紫山宣尉鍾愛,嘗擬《沉醉東風小曲以贈,云: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
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
一片閒情任卷舒,挂盡朝雲暮雨
馮海粟先生亦有鷓鴣天云:十二闌干遠眸醉香空斷楚天
蝦鬚影薄微微見,龜背輕細細浮。
香霧斂翠雲收海霞帶月為鉤,夜來捲盡西山雨,不著人間半點愁。
皆詠簾以寓意也,由是聲譽益彰。
《瑣綴錄》明成化中閣門夏秋朱筠簾,冬春紫氈簾。
簾箔雜錄
賈誼·治安策:盜剟寢戶之簾,此其亡行義之尤至者也。
通俗文》:戶幃曰簾。
北夢瑣言杜荀鶴得一聯詩云:舊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
韋相國司員外郎寄寓荊州,或語於韋公,公曰:我道印金鎖,鎖簾用玉鉤鉤,即京兆大拜氣概,詩中已見之矣。
《夢書》:夢簾及屏風可以蔽匿一身也。
初學記》簾圖五嶽,寧織崇朝之雲。
部彙
方言《籠》
南楚江沔之間,籠謂之篣,或謂之笯。
陳楚宋魏之間,謂之庸君,今薰籠是也
說文《籠》
土器一曰笭也,又鳥檻曰籠。
溪蠻叢笑》《背籠》
背物不以肩,用木為半枷之狀,箝其項以布帶,或皮繫之額上,名背籠
事物原始《篝》
說文云:薰衣之竹籠也,一曰薰籠
玉環記》云:斜倚薰籠坐到明,即此方言謂之焙籠。
籠部藝文《謝敕賚織竹火籠啟》·簡文帝
池水始浮,庭雪向飛,慈澤無涯,時錫香被,製此簡枝,雕斯早節,文華九折,用美十罏。
籠部藝文〈詩〉《詠竹火籠·謝朓
庭雪亂如花,井冰粲成玉,因炎入貂袖,懷溫奉芳褥,體密用宜通,文斜性非曲,暫承君王指,請謝陽春旭。
《詠竹火籠·蕭正德
楨幹屈曲盡,蘭麝氛氳銷,欲知懷炭日,正是履冰朝。
《詠五彩竹火籠范靜妻沈氏
可憐霜質,纖剖復毫分織作迴風縷,製為縈綺文含芳出珠被,耀綵接緗裙,徒嗟麗飾,豈念昔凌雲
籠部紀事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象牙為籠,上皆散花文,後宮五色綾文
東宮舊事太子納妃,有漆畫手巾薰籠二,又大被薰籠三,衣薰籠三。
南史·循吏傳》范述曾字子元齊時永嘉太守
勵志清白,不受餽遺
徵為遊擊將軍
送故舊錢二十餘萬,一無所受,惟得白桐木火籠朴十餘枚而已
《齊書·卞彬傳》大瓠火籠什物多諸詭異
鄴侯外傳李泌字長源,當其為兒時身輕能於屏風上立,薰籠上行
譜釋志》:徹會昌年中,於上元縣瓦官閣南有雙籠,閉之忘記歲月
及詔拆浮圖開之,徹得筍筆千餘頭,中藏者則大業拾遺槁也。
《宋史·包恢傳》隆興府江西轉運
有母愬子者,年月後狀作疏字疑之,呼其子至,泣不言
及得其情,母孀居,與僧通,惡其子諫以不孝坐之,狀則僧為之也。
因責子侍養跬步不離,僧無由至。
母乃託大諱日,入寺作佛事,以籠盛衣帛,因納僧於內以歸。
知之,使人要之,置籠公庫逾時,吏報籠中臭達於外,命沈於江,語其子曰:為汝除此害矣。
《癸辛雜識:嘗聞有閫帥,饋師憲三十皮籠,扃鐍極嚴,誤留寄他家,其承受不過齎,書函魚鑰小匣投納而已
籠中之物雖承受,人亦所不知也。
修復山陵故事:當梓宮中有象牙火籠
公元1457年
皇明通紀》天順元年刑部尚書軒輗致仕陛辭上勞之曰:昔浙江廉使考滿歸家,僅二竹籠,是汝耶?
頓首上賜白金綵帛遣之。
嘉定縣志》嘉定民家開井四丈無水,得一石於下,以鍬揮之碎,其中堅,鹵水湧出,其人亟出,得免水浸
中庭高尺許,眾語必遭墊溺,有一垢衣道人過之,云:無事,以雞籠蓋之止。
如其言,果漸退,不解何術
籠部雜錄
劉向別錄淮南王薰籠賦》
居家宜忌》正月初昏,忌空床不祥
不得已者,以薰籠置床以厭之。
籠部外編
《續述征記》梁鄒城西有籠水,云齊孝婦誠感神明湧泉發於室內,潛以績籠覆之,由是無瓮汲之勞。
家人疑之,時其出而搜其室,試發此籠,而泉遂涌,流漂居宇,故名籠水
齊諧記》陽羨許彥山行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云:腳痛,求寄鵝籠
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不更小,宛然雙鵝並坐,鵝亦不驚,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公元1100年
志怪錄》元符三年冬內人泰陵還,摘皂莢一籠入宮門,籠輒自躍,皂莢皆躍出。
公元1580年
聞見錄》萬曆八年九月漳州東門外表忠祠傍林,武舉家被妖,始而投石繼而見形始而為女,繼而為男,至之時窗戶震動,家中數婦皆昏暈妄語,或手足狂亂百計禱祝莫驗。
主人登樓一竹籠,蓋數年前有寄囤此籠於樓者,不知中為何物,至是開視,乃傀儡十餘身,取而焚之,其妖遂絕。
常熟縣志》趙承謙諸生時,貧甚。
暑夕閉門,臥木榻上,旁置儒巾一,籠一,几上麥粥一盂
俄見一鬼自門而入,將巾籠搬弄數次,公語之曰:吾知汝意垂涎麥粥耳,與汝啜之。
其鬼持盆,啜畢,竟出門,復呼之曰:汝食吾粥,何不安放巾籠耶?
其鬼復回,將巾籠置舊處,出門而沒,起視几上麥粥如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