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百二十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二十〈二支〉
公元712年
太子三師禮記文王世子曰。
三王世子
必以禮樂
樂所以修内也。
所以修外也。
禮樂交錯於中。
發形於外。
故其成也。
恭敬温文
又曰。
立太傅少傅養之
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太傅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世子
以觀太傅德行
審喻太傅在前
少傅在後
入則有保。
出則有師。
是以教喻德成也。
也者
教之以事。
而喻諸德者也。
也者
愼其身以輔翼之。
而歸諸道者也。
記曰虞夏啇周有師保疑丞
四輔三公必備
惟其人。
使能也。
數類太子三師三少
是為六傅
師太傅
太保師少傅
少保也。
又曰六師
晉史曰。
愍懷建宫。
乃置六傅三太三少
元康之後
諸傅或二。
或三。
或四。
或五。
隋書百官志。
太子太師傅太保
是為三師
掌師範訓導
輔翼皇太子
唐書百官志。
東宫官
太子太師傅太保一人
從一品掌輔導皇太子
每見。
迎拜殿門
三師答拜每門必讓三師坐。
太子乃坐。
三師書。
前名惶恐
後名惶恐再拜
太子出。
乗輅
鹵簿以從。
師少傅少保一人
二品
掌曉三師德行
以諭皇太子
太子以觀三師道德
太師以下
唯其人。
必備
先天元年開府置令丞各一人
詹事府。
尋廢。
六典太子太師一人
太傅一人
太保一人
並從一品下。
史記
秦孝公使商鞅設法
而黥太子師傅
則秦有其職也。
漢氏唯置太傅
二千石
屬官
太子門大夫
庶子
洗馬
舍人員。
後漢太子太傅
中二千石
輔導太子禮。
如師。
不領官屬
魏太子太傅第三品。
漢魏故事
皇太子二傅弟子禮。
為書
不曰令。
太傅太子稱臣
晉初東宫不置詹事
事由二傅
少傅立草
太傅書真。
以為儲副體尊。
遂命諸公居之。
本司位重。
或行或領也。
咸寧中
六傅之職。
朗陵公何邵為太子太師
景帝諱。
改為帥。
安豐侯王戒為太傅
武陵楊濟太保
其後或置或省。
懷帝太弟
又備六傅
東晉
儲宫
保傅之位。
無二師。
晉令太子太保品第三。
進賢兩梁冠
朝服
水蒼玉
銀章青綬
宋齊梁不置
後魏北齊置之。
第二品。
號東宫三太
後周不置
隋氏置之。
第三品。
皇朝因之。
而加其秩。
太子出。
乘輅備儀
太子三師
道德輔教太子者也。
至於動靜起居
言語視聽
皆有以師焉。
册府元龜長孫無忌司徒
定策晉王太子
太宗無忌太子太師
房玄齡蕭瑀為傅保。
制曰
明兩之重。
寔固宗祧
輔導之職。
先師保。
是以吕望召奭。
騰芳有周
叔孫玄成
繼美隆漢
司徒趙國公無忌
器範宏邈
風鑒秀逺。
材稱揀幹。
地兼姻戚
佐命之功。
勒乎鍾鼎
論道之譽穆乎台槐
股肱是屬。
邦國攸頼。
教諭少陽
僉望斯在。
司空梁國公玄齡
體業忠肅
識具弘通
誠著霸圖
功宣鼎業
奉上之節所懷必盡。
益國之事知無不為
必能厲茲六行
審喻三善
特進宋國公瑀
操。
行清約。
識局貞正
夙受先遇。
升朝右。
立身之操必在於直道
體國之心無忘於忠義輔翼儲貳
望實攸歸。
無忌太子太師
玄齡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又以黄門侍郎褚遂良
太子賔客
鄭氏譚綺稱太師太傅太保
宫三師
會要皇太子三師禮。
貞觀十二年。
七月
禮部尚書王珪
兼魏王師
上問黄門侍郎韋挺曰。
泰昨與相見
若為禮節
對曰。
見師之禮拜如儀訖。
王問忠孝
答曰。
陛下
王之君也。
事君思盡忠
陛下
王之父也。
事父思盡孝
忠孝之道。
可以天祐
餘芳可以後葉
王曰。
忠孝之道已聞教矣。
願聞所習。
答曰。
漢東平王蒼云。
為善㝡樂
上曰。
我嘗語泰。
汝之事師。
如事我也。
泰每先拜
亦以師道自居
物議善之。
十七年
西月
二十一日
上謂房玄齡蕭瑀曰。
太子三師
以德導人者也。
若師禮卑。
太子無所取則
於是詔令三師儀注
太子出殿門迎。
先拜。
三師答拜
每門。
三師坐。
太子乃坐。
三師書前名惶恐
後名惶恐再拜其年。
皇太子承乾失德
魏王奪嫡之漸。
内外疑議
上惡之。
侍臣曰。
當今朝臣
忠謇無踰魏徵
我遣傳皇太子
用絶天下之望。
草詔曰。
其辭乎。
皆曰已拜侍中
必不受師傳
上曰。
識吾此意。
當不固辭
及詔為太子太師
自陳有疾
詔答曰。
漢之太子
四皓為助。
我之頼卿。
即其義也。
知公疾病
卧護之。
即拜奉詔
其年四月
英公勣特進太子詹事
同中書門下三品
上謂曰。
我兒新登儲兩
卿舊。
長史
今以官事相委。
故有此授。
屈資勿怪也。
以孤思之。
越卿者。
公徃不遺李宻
今豈負於朕哉。
雪淚。
致詞以謝。
是月
宰臣劉洎
岑文本
褚遂良
東宫皇太子遊。
處為賔客
初。
上䟽
皇太子
尊師重學
正人遊。
上嘉歎其行焉。
大和八年。
十月
太常禮院奏。
今月十七日
皇太子太師相見
請前一日。
崇明門内外門
所司陳設
依奏。
開成三年。
四月
勑宜令。
師保賔客詹事
左右春坊五品上官
每至朔望日仗下後。
前件官詣崇明門。
謁見皇太子
一官兩員已上者。
分番
如遇陰雨休假
及輟放。
並權停。
其年八月
太子太師鄭覃
每月與賔詹
左右春坊五品上官
謁見皇太子
宜令每月更添一日
二十六日
二十二日
崇明謁見
若遇陰雨休假
輟朝放朝
即取以次雙日
餘准今年四月勑處。
分。
九月太子太師
東宫官
每月二十六日
崇明門謁皇太子宜停。〉
師氏〈書顧命篇。
師氏
注。
師氏
大夫官。
周禮地官司徒
師氏
中大夫一人
上士二人
二人
二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師氏以𡠾詔王。
三德國子
一曰至德
以為道本
二曰敏德
以為
行本
三曰孝德
以。
逆惡
教三。
行。
一曰孝。
行。
親父母。
二曰友。
行。
尊賢良。
三曰順。
行。
以事師。
長。
虎門之左。
王朝
掌國。
中失之事。
以教國子弟。
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祭祀賔客
會同䘮紀軍旅
王舉則從。
聴治亦如之。
使其屬帥。
四夷之隷。
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
且蹕朝。
在野外。
則守内列
豫章熊朋来師氏之官
諸儒或以為周召之職。
公孤之副。
愚按。
武王之在牧野
固以亞旅師氏
叙於司徒司馬司空之下。
公孤之外。
别有師氏之官
故其秩為中大夫
上士
會同軍旅
王舉則從。
使虎賁兵服之士屬焉。
皆不忘牧野時。
宋吕東莱集周師氏箴。
諫之道有三難焉。
曰逺。
曰踈。
曰驟。
逺則勢不接。
則情不通
驟則理不究
其言之不行也固也。
周設師氏之官
淵乎其用意之深乎。
師氏之官
實居虎門之左。
而詔王以𡠾者也。
其勢近。
情親
其言漸。
江海之浸。
膏澤之潤。
日加益而不知焉。
周公設官三百六十。
官必掌一事
事必寓一意
師氏獨列地官之屬。
周公致意之深者。
想夫
成周之隆。
出入起居同歸於欽
發號施令同歸於臧者。
師氏抑有助焉。
太史辛甲
百官官箴王闕
虞人之箴獨傳。
竊意師氏之所獻。
反覆紬繹。
辭煩意篤。
足以百代箴䂓之法。
然求之於蠹書漆簡之中。
斷章片辭不可得。
可歎已。
用敢追述其事。
而為箴曰。
若昔忠臣
格君之非。
啓心沃心
日化月移
雖有嘉猷
情或未信。
勢踈地逺
千說一聽
倉周之興。
稽古建官
左右賢俊
治格多盤。
時惟師氏
詔王以𡠾。
巽以入之。
曰義曰理。
原念𡠾惡。
水火背馳
火盛水竭
𡠾勝惡㣲。
燕閒穆清
誠意懇欵
先養所長
姑置所短。
性復其源。
善迎其端。
輔翼聖學
不可刊。
侈麗之欲。
復止。
暴慢之慮。
將萌復已。
師師之諫。
惟一惟精
君失無迹
我諫無形
於惟辟王
獨制萬乗
必求畯賢。
舉以自近。
承暮弼。
前賛後襄。
氣體默移
其道大光
苟不鑑此。
正直屏弃
僕隷之臣。
諾諾唯唯堂下日逺
堂上日高
雖。
虚宁
知民勞。
聖人
復作
斯理不。
易。
小臣司規。
敢告執戟。〉
公元533年
國師馬明叟賔實漢王莽劉歆國師
自殺
更以訢為國師
又號國師云
後魏劉延明
隱居酒泉
教授為業。
蒙遜禮待
月致羊酒
牧犍尊為國師
親自致拜
官屬以下北靣受業
本傳梁書王承
傳。
僕射
暕子。
七歲通周易。
選補國子生
年十五。
射策高第
秘書郎
太子舍人
後為國子博士
膏腴貴遊咸以文學相尚
罕以經術為業。
獨。
好之。
言吐論。。
造次儒者
在學
諸生述禮易義。
中大通五年
長史侍中
俄轉國子祭酒
承祖儉及父暕。
為此職。
三世國師
前代未之有也。
宋史列。
傳。
宇文虚中
建炎中
資政殿大學士祈請
使。。
使金國。
金人拘留
虚中有才。
金人加以官爵
後累官進金紫光禄大夫
金人號為國師
元史鐵歌傳。
憲宗尊鐵歌叔那摩國師
張立道
傳。
立道奉使安南
上命曉之。
日燇曰。
公。
大國之卿。
小國之師也。
龜茲
國師〈晉書鳩摩羅什傳。
羅什出家
東度葱嶺
龜茲王聞其名。
郊迎之請為國師
三帝國師
公元1331年
唐張說大通禪師碑。
詔請西来趺座覲君。
肩輿上殿
萬乘稽首
九重宴居
傳聖道者北靣
盛德者無臣禮
遂推為兩京法主
三帝國師
〉天。
使國師岳珂程史宋施宜生
福人也。
為虜禮部尚書
方顯時有龜山僧至其國。
言于亮而尊顯之。
乗驛京東海舟
號天
使國師
三藏國師〈元史本至順二年特命沙津愛護持必刺忒納失里。
三藏國師賜玉印。
釋老傳。
其年。
又賜必識理玉印
加號普覺圓明廣照弘辯三。
國師
灌頂
公元1266年
國師〈元史順帝紀
至元三年十二月
西域僧加剌麻京師
號灌頂國師
賜玉印。
高麗國
高麗圖經國師之稱。
盖如中國之有僧職綱維也。
上一等。
謂之王師
王見則拜之。
皆服山水衲袈裟
長袖偏衫跋遮
下有紫裳烏革鈴履。
人物衣服雖略與中華同。
高麗人大抵首無枕骨
以僧祝髮乃見之。
可駭訝。
晉史謂三韓之人初生子。
便以石壓其頭令扁非也。
盖由種類資禀而然。
未必因石而扁。
〉詔為國師佛祖統紀云。
北齊文宣詔高僧法常國師又勑曇延法師大統
尊為國師
武后神秀禪師人京行道三朝
皆禮為國師
肅宗
南陽惠忠禪師入見
號稱國師
代宗南岳法照國師
憲宗沙門知玄悟達國師
封澄觀大統清凉國師
吳越王錢俶沙門德韶國師。〉
公元5年
宗師〈王海漢平紀。
元始五年。
正月
袷祭明堂
諸侯王二十八人
列侯百二十人
宗室九百餘人
助祭禮畢
孝宣曾孫信等。
三十六人列侯
餘益户。
賜爵
金帛
補吏各有差。
詔曰。
宗室子。
大祖高皇帝子孫兄弟吳頃楚元之後
漢元至今有餘萬人
莫能相紏。
陷入刑罪
其為宗室
太上皇以来
族親各以世氏郡國
宗師以紏之。
教訓焉。
二千石
選有德義者盖聞帝王以德撫民
其次親親相及也。
昔堯睦九族
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統國政
宗室子。
太祖高皇帝子孫
兄弟吳頃楚元之後漢元至今有餘萬人雖有王侯之屬。
莫能相紏。
陷入刑罪教訓不至之咎也。
傳不云乎
君子篤於親。
則民興。
於仁。
其為宗室
太上皇以来族親
各以世氏郡國
宗師以紏之。
教訓焉。
二千石
選有德義以為宗師
考察不從教令
有冤失職者。
宗師得因郵亭言宗伯
請以聞。
常以嵗正月賜宗師帛各十匹。
東漢李通
傳。
通字次元
南陽宛人也。
世以貨殖著姓
守身九尺
容貌絶異
為人嚴毅
居家官廷
初事劉歆
星歷讖記
王莽宗卿師
平帝五年
王莽攝政
郡國宗師
以主宗室
盖特尊之。
故曰宗𡖖師。
李守宗卿師盧植獻書竇武曰。
宜依古禮諸子之官
召王愛子
宗室賢才
訓導之義。
簡其良能
隨用爵之。
强幹弱枝之道也。
晉武帝紀。
咸寧三年。
春正月丙子朔。
詔曰。
召穆公紏合兄弟
而賦常之詩。
此姬氏所以本支百世也。
今以衛將軍扶風王亮宗師
所當施行皆諮之。
汝南王亮
傳。
宗室無以統攝
為宗師訓導
觀察有不遵禮法。
小者義方
大者隨事聞奏
梁王形亦為宗師
彭城王紘大宗師
東晉省。
魏書官氏志。
初以八國姓族難分。
故國立大師小師
令辨其宗黨
舉人才。
八國以外
各自立師
職。
分如八國
比今之中正也。
宗室宗師
亦如州郡八國之儀。
職官宗正
皇族宗人圖牒
哀帝省并太常
元魏天賜元年。
十一月
命宗室置宗師
八國州郡各置師以辯宗黨
才行
魏晉中正之職。
太和二十二年
彭城王勰為宗師
有不遵教典。
隨事以聞。
西魏廣陵王大宗師
後周宗師中大夫
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
二月丙戌。
諸宗居官者。
同列之上。
未仕者。
免其徭役
每州
宗師一人緫攝
别為團伍。
會要宗緒之情。
義越常品
宜有旌異
以明等級
天下諸字姓任官者。
宜在同列之上。
無職任者。
不在徭役之限。
每州宗師一人以相統攝
文苑英華庾信公讓宗師表。
臣某言。
伏見詔書以臣為。
使持節驃。
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師中大夫
伏奉綸音
心魂震懾
臣聞。
堯分四岳
是以望秩山川
舜命九官
是以光華日月
必須易一作儀刑以德。
明試以功。
乃可協和萬邦
咸熈庶績
臣。
無學
長闕才成。
鴻都之門不能其章句。
鷄鹿之塞無以名其碑碣
天漢之派水。
弱水分枝
東岳朝宿有名
南宫門闌有籍。
在臣庸劣乆知滿盈
武陽功臣之重。
特拜宗卿
東平母弟之尊超登上將
有何德能兼此榮。
臣。
早傾庭蔭
曾未扶墻
母氏慈訓
哀衿勞苦
甫及成人
復垂捐棄
几筵如在
忍離鞠育之恩。
終天無報。
叩地難任
草土丘陵
終身塋域
霜露履時之感。
鸞雀迴翔之心。
不悟天澤沛然
謬垂提㧞
當令玉燭調和
既非金革之世。
璿璣齊政
豈忘松檟之餘。
况復一枝蜷曲
終危九層之臺。
一服岑蹄。
必傷千里之駕。
皇帝
欽明文。
思。
光宅區宇
禮格四方
無容奪臣此志。
孝治天下
自當哀臣此情。
太宗為師。
更求同姓之國
元戎叅乗
選賢能之臣。
伏願。
青蒲之奏。
曲允㣲誠
鳳凰之池。
特收嚴召
則天慈無濫。
私願獲從。
臣之容身
便當有地。
不任悚戰懼之誠。
謹詣朝堂
奉表以聞。〉
公元32年
諸侯師〈東漢劉般傳。
少時篤志修行
講誦不怠
建武八年
東至洛脩陽經學。
是年
光武下詔
菑丘侯
孝王祀。
使就國。
封杼秋侯
十九年
行幸沛。
詔問郡中諸侯
行能
薦言束脩至行
諸侯師。
間而嘉之
乃賜綬錢百萬緡。
帛二百匹。
詹抑家元集送班孝廉覲省序。
外王父以將。
相之重。
九命赤社諸侯師。〉
公元80年
先師禮記文王世子
凡學。
春官釋奠其先師。
秋冬亦如之。
註。
官。
禮樂詩書之官
周禮曰。
凡有道者
有德者
使教焉。
死。
以為樂祖
追祭於瞽宗
此之謂先師之類也。
漢禮高堂生
有制氏。
詩有毛公
書有伙生。
亦可以為之也。
始立學者
釋奠先聖先師
行事必以幣注。
天子命之教。
始主學官者也。
國故則否。
註若唐虞有夔伯夷周有周公
魯有孔子
各自奠之不合也。
始立學者
既釁器用幣。
註告先聖先師以器成。
天子視學
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
先聖先師焉。
註。
興舉秩。
常。
節。
禮也。
使有司攝其事舉常禮
不親祭者。
視學觀禮耳。
非為彼報也。
東漢孔僖傳。
章帝過魯幸闕里
孔子
曰。
今日之會。
寧於𡖖宗有光榮乎。
對曰。
王聖主。
莫不尊師貴道
陛下親屈萬乗
辱臨敝里。
此乃崇禮先師
增輝聖德
至於光榮
非所敢承。
儒學傳序太宗貞。
六年
詔罷周公祠
孔子先聖
顔氏為先師
孔氏釋録太宗貞。
二年
房玄齡建言
周公仲尼聖人
釋奠于學以夫子
大業以前
皆以孔子先聖
顔子先師
别祀周公
孔子先聖
顔子為配。
高宗顯慶二年。
七月十一日。
太尉長孫無忌等議曰。
案新禮。
孔子先聖
顔子先師
又准貞。
觀二十一年。
孔子先聖
更以左氏二十一人
顔子俱配尼父太學
並為先師
今據永令文
用周公先聖
遂出孔子先師
顔子左氏為從
漢魏以來
取舍各異。
顔子夫子互作先師
宣父周公迭為先聖
求其節文
有得失所貞觀之末
親降綸言
禮記明文
康成奥說
正夫子為先聖
加衆儒為先師
永垂制於後昆
徃代紕繆
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至教六經
儒風千世
自漢以降
奕葉封侯
崇奏其
於今日。
明可降兹上哲
俯入先師今請改令從詔。
於義為允。
周公仍依别禮配享武王
詔從之。
開元八年
李元瓘奏。
先聖孔宣父廟。
先師顔子配坐
十哲列象。
七十子圖形于壁。
唐撫言開元五年九月
詔曰。
古有賔獻之禮。
登于天府
揚于王庭
重學尊師
興賢進士
美風成教化。
先王之繇焉。
朕以寡德
欽若前政
思與子大夫復臻于理。
他日訪道
有時忘餐
乙夜觀書
分宵不寐。
專經
篤學史之文。
永懷覃思
有足尚者。
不示褒崇
孰云奬勸
其諸州鄉明經進士見訖。
宜令引就國子監先師
學官為之開講
質問
宜令。
所司優厚設食。
兩館及監内得
解舉人
准此
其日。
資官五品已上。
朝集使觀禮
師為常式
易曰。
學以聚之。
問以辯之
詩曰。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此朕所望於習才也。
事物紀原唐書劉伯芻
傳。
伯芻子允章。
咸通中禮部侍郎
諸生進士第
並謁先師
則兹禮起於唐懿宗之世。
劉允章請也。
選舉志曰。
開元五年
使令鄉貢明經進士見訖。
國子監先師
是則開元之禮。
第施於貢士
咸通時允章所請。
開元貢士之禮而為之制也。
會要云。
開元五年五月八日也。
摭言又以為九月樂府詩集隋先聖先師無名氏諴夏經國立訓。
學重教先。
三墳肇册。
五典留篇。
開鑿理著。
陶鑄功宣。
東膠西序
春誦夏弦
芳塵載仰。
祀典無騫
周子遺文先師文敢昭告先師國公顔子
爰以遷脩廟學成。
恭脩釋莱于先聖至聖文宣王
惟子。
睿性通㣲
幾於
誠道確。
夫子稱賢
謹以禮幣藻齊。
式陳明獻。
從祀配神
尚饗
宋揚誠齋集。
先師鄒國公文言聖師者。
必曰孔孟
亞聖者。
必曰顔孟
某。
諸生也。
初學為邑
視事三日
而首竭於先師
禮也〉筭學先師〈宋史紀大觀三年
筭學黄帝先師風等八人配饗巫咸七十人從祀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二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