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九○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九十十九庚
清澗城陝西清澗城宋康元年鄜州判官种世衡請管故寬州右捍延安左可致河東北可圖銀夏范仲淹然之詔世衡戰且城之初若無水世衝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獲甘泉遂置營田備邉歐陽公集范公神道碑銘公爲將務持重不急近功小利延州清澗城營田承平廢寨熟羌歸業者數萬户涑水記聞种世衡延州城鑿井以拒元昊元昊旣䧟安逺塞門朝廷延州保寨多徒分兵力其逺不足守者悉棄之而虜益内侵邉患大理寺丞簽署保大軍節度判官种世衡建言東北二百里有故州城修之東通河東路可以扼虜耍詔從之命世衡帥兵董其役且戰且攻城中井鑿地百五十丈始遏石而不及工人不可鑿衆以爲城無井則不可守世衡安有地中無水者即命工鑿石出之得石屑一器酬之百錢允遇石數重水大發
旣清且甘城中牛馬皆足。
自是邉城之無井者効之皆得水
名城清澗世衡内殿承制知城事。
世衡清澗城倉廪皆實吏民習射
初至清澗城逼近虜境守備單弱芻粮俱乏。
世衡官錢貸啇旅使致之不問所以未幾倉廪皆實又教吏民習射僧道埽人亦習之以銀爲射的中者趣與之旣而中者益多。
其銀輕重如故而的漸厚且小矣或徭役輕重亦使之射射中則由是人人皆能射士卒有病者甞使一子視之以不愈必笞之撫養羌屬親人人得其歎心爭爲之用𡨥至屢破之部落待遇如家人禮有功者或解所服金帶徹席銀器以與之數年清澗城富强延州諸寨中獨不求益兵蒭糧。〉
公元1042年
水洛城郡縣慶暦二年正月范仲淹奏云如進修水洛城斷賊於秦亭之路其利甚大深水記韓琦奏乞罷修水洛結公二城慶暦三年十二月八日韓琦奏𥨸以元昊叛逆朝廷未能誅討欲爲守禦之計則莫若修完城寨賊來則堅壘清野待之使其不戰而困此經乆之策也臣前至涇原緣邉堡寨隳損應修及應增置者甚衆今計度修築山外弓箭手今年已来役作甚苦人開東欲令興修水洛結公二城以通秦州涇原救應之路其間涇原章川得至秦州縻穰寨一百三十里並是生户所居只於其中通達一逕須作二大寨十餘小堡。
乃可通計土工
何啻百萬更須米伐林木樓櫓營廨又須分土三四千人屯守積蓄芻粮所費如此求一日通進援立。
救應山外
比即自儀州黄石河路省得兩程劉滬昨已殺降水洛城一帶生户
李中和隴城一帶蕃部各補署職名熟户將來進援兵動不下五六千人
小小蕃族安敢爲梗則知不須城寨已可徃來
近裏要害城堡
尚多闕漏
豈暇於孤逺無益之處。
枉勞軍民事之緩急
當有先後
伏乞只作朝廷指揮陝西緣邉路部署司
涇原經略司
涇原弓箭手等。
來春令修築逐地分未了堡寨水洛結公二城權住修。
向去城寨修完畢别奏取㫖。
朝廷以爲然乞選差親信中使涇原秦鳳路詢問文彦愽
狄青尹洙等。
即知修水洛城即今便與不便詔如議罷修先内殿崇班渭州西路巡檢劉滬建策二城陝西路招討都部署鄭戩主其事知秦州文彦愽
渭州尹洙等皆不欲修會陝西宣撫還。
奏請罷之。
又罷四路招討永興軍
極言三城之利不可罷遣著作佐郎董士廉依前修之議者紛紜不决。
三司副使魚周詢徃視利害
未至。
士廉今罷役蕃部皆遮止等請自備兵卒二城士廉亦以熟户既集。
官物無所付。
又恐違蕃部之意别致生變
遂城之。
士廉節度
狄青徃斬之。
囚之以間。
於是城中蕃漢之民皆逃漬。
生户亡命等爭㨿其地。
韓琦又言鄭戩奏乞令臣不預啇量臣常患臣僚臨事避形迹遂致賞間或有差誤因退思之。
在西邉。
及𠕂任宣撫
首尾五年
只在涇原秦鳳兩路水洛城事。
比之他人知之甚詳今若隱而不言
事形迹則是臣偷安不忠有誤陛下委任之意。
是以不避誅責趣陳所見利害凡十三條詔劄與周詢等及陝西都轉運使程戡等。
二城修之邉計甚便。
水洛城今已修畢惟女墻少許未完棄之可惜誠宜遂令訖役
五月十六日等卒城之。
紀事本末水洛城慶暦三年九月甲子陝西路經略安撫招討便鄭戩德順軍生户大王家族亢寧等以水洛城来獻若就其地築城可得蕃兵三五萬人弓箭手共捍西賊爲封疆之利從之十二月辛丑陝西宣撫使韓琦言請今下陝西路部署司
涇原路經略司且并修葺逐處未了城寨水洛城
向去别奏聽㫖四年正月戊辰陝西路都署司。
涇原經略司罷修水洛城宣撫使韓琦奏請也然劉滬時已興役鄭戩又遣著作佐郎董士廉
將兵助之矣。
三月甲戌鹽鐵副使户部員外郎魚周詢
宫苑使惟德
陝西都轉運使程戡相度鑄錢。
及修水洛城利害以間。
先是韓琦以修水洛城不便奏罷之鄭戩固請終役運自陝西即罷路都部署
既改知永興極言水洛之便。
不可罷命劉滬董士廉督役如故渭州尹洙
涇原副都部署狄青相繼論列
以爲修城有害無利。
議者紛紛不決故遣周詢行視初命涇原都監許遷將兵爲修城之援及罷統四路亟召還又士廉罷役。
且召士廉蕃部皆遮士廉等請自備財力修城士廉亦以屬户旣集。
官物無所付。
又恐違蕃部意别生變
日增版築趣役
再召之不從
亟命瓦亭都監張忠徃代又不受怒命青領巡邉士廉欲以節度斬之二人德順軍獄時周詢等猶未至也。
蕃部遂驚擾
爭蟯積聚
吏民爲亂
又詣周詢等訴周詢具奏
詔釋士廉令卒城之㨿尸乞與鄭戩下獄狄。
劉滬董士廉見送德順軍獄。
後有㫖送邠州獄人覆奏李京劄子狀。
士廉繫獄二十餘日但不知是何月日耳。
叅知政事范仲淹涇原路走馬承受趙正内殿崇班劉滬著作佐郎董士廉
狄青枷送司理院
切緣此二人元禀四路都部署節制徃修水洛城
非是二人擅興四路罷後本路部署司下軍馬其人即合依禀罷修。
不合堅執拒說。
臣料其情盖本人在彼相殺得功降下周回蕃部。
又已下手修築城寨
懼見中報之後
本路責見其經盡不當
故以抗拒一面興意成功亦求免罪
未可見。
非有他意
劉滬沿邉有名將佐㝡有戰功
國家且須愛惜
不可輕棄。
狄青因怒輙行軍法邉上將佐必皆銜怨國家負此有勞之臣。
人人解體誰肯竭力邊事董士廉朝廷京官即非將佐
亦將一例枷勘蓋狄青麤人未知朝廷事理
萬一二人被戮。
逐家骨肉必來訴于闕下亦更多有臣僚上言紊煩聖聴。
雖知將帥行得軍法
即非用兵進退之際有違節自是爭利害致犯帥威。
陳湯矯詔命以破虜王濬違節以下具皆釋罪封侯
以勸將列。
伏望聖慈特遣中。
使乗驛徃彼委魚周詢惟德取勘劉滬所犯因依情罪聞奏仍送邠州拘管聴候朝㫖
一則借得二人不至因公被戮二則惜得狄青尹洙免戮二家骨肉稱霓致訟。
臣所奏。
事可兩全
陛下保庇邉將之恩使武臣効死以報聖德
四月丙申諫官孫甫言略曰。
本以一方利害
初集朝廷之命。
千餘在數萬生蕃中亦甞戰闘殺獲而終使之服屬亦其勇略之可尚也。
今以主將之言而罪之。
不惟勞臣不勸其招來蕃得不驚懼雖然狄青一道下有不從令而朝廷釋之。
不無怏怏心。
况今將臣材勇不可多得此固難處置。
朝廷兩全余靖言略曰。
今爲朝廷計。
切責罪而推恩恕之使其城守
以後効。
仍詔等共體此意。
等所築之業已將軍旣困之矣恕之令其自守邉鄙安危之計。
非𥝠於儻有緩急通其策應勿以謀之翼同幸其有急而不救也仍乞不候奏到公案特輿踈放無使羌戎因。
疑惑此據余靖竦章附見
實録無有也。
丁酉歐陽脩言近遣魚周詢定奪利害臣謂宜命一中使周詢狄青水洛非擅役衆盖初有所禀且築城不比行師之際見利堅執
意在成功不可違節制加罪。
今不欲直釋以挫卿之威。
自釋之後出師臨陣違節制者自當軍法從事然後又諭曰汝違大將自合有罪今以汝城水洛有功故使赦爾責爾卒事以自贖俟城成則又戒不可幸其失城臣遂偏見如此水洛之利可固户之恩信不失邉將立事不懈大將之威不挫苟不如此未見其可也。
庚子永興軍鄭戬尹洙使狄青帶領兵馬德順軍追攝水洛城劉滬本司勾當公事董士廉枷項送獄稱累令住修水洛城不禀節制
緣臣昨移永興軍被詔一面興修移文等旣知築城已就又聞朝廷專委魚周詢定奪難以利害自陳便欲圖䧟一旦用兵擒脅下獄必恐人民驚潰互相酬殺别生邉患深察之始狄青劉滬董士廉德順軍獄尋有詔移邠州旣而二人今徃水洛城訖役須勘到罪状别聴㫖丙辰諫官歐陽脩言近差魚周詢相度水洛城如聞族見狄青械撃等因致驚搔令周詢却將以此可見能以恩信服彼一方朝廷必知水洛爲利而不欲廢之非守之不可狄青尹洙難共了此事臣謂不得已寧移尹洙不可劉滬尚慮議者謂不可而動大將今但尹洙而不動狄青更以恩徙他路即不是屈大將如此則於無損得今其功於邉防之體無不便三者皆獲其利否則有害五月先是鄭戬奏修水洛城乞今韓琦不預董琦言臣常患臣僚臨事避形致賞間或有差悮因退思之臣任西邉及𠕂任宣撫首尾五年只在涇原秦鳳兩路水洛城事比他人知之甚詳今若隱而不言
事形跡則是以偷安有悮陛下委任之意臣是以不避誅戮輙陳所見利害凡十三條大略水洛左右小小種落不屬大朝奪取其地於彼置城於元昊未有所損於邉亦無益。
一也緣邉禁軍弓箭手連年借倩修葺城寨尚未完備今又修此城堡大小六七計須二年方可得成物力轉見勞弊二也將來修成上件城堡計須分屯正軍不下五千人所要糧草須入中和所費不小三也自来涇原秦鳳兩路通進援兵只爲未知得儀州黄石河路所以議者多欲修水洛城一帶城寨近嵗修成黄石河路秦鳳兵徃涇原並從腹内經過逐程有驛舍糧草若救靜邉寨比水洛城一程若救鎮戎德順軍水洛却近一程水洛勞費如此又多踈虞比於黄石腹内之路逺近所較不多四也陝西四路自来只爲城寨太多分却兵勢每路正兵不下七八萬人及守城寨之外不過三萬人涇原秦鳳兩路分兵水洛一帶城寨兵勢單弱元昊每来入𡨥不下十餘萬人若分三四千人山外靜邉章山以来出没兩路援兵自然阻絶其賊寨内兵單弱不敢出城不過自守而已如此枉費功力臨事一無所濟况自来諸路援兵不過五六千人萬人節次前来只是張得虛聲若爲賊扼其来路應援不及若自黄石河路則賊隔隴山不能鈔截五也。
隴州秦州故關山阪隘險兩日方至清水縣清水十里則床穰寨自清水行山兩日方至秦州由此觀之。
秦州恃在然之外最爲孤絶東路限隔水洛城一帶生户道路不通秦州恃之以爲籬障只備西路三都一帶馬来今来水洛城一帶道路城寨之外必漸有人耕種部等更不敢當住坐姦細之人易来窺覘賊若探知此路平快。
將来入𡨥。
一道兵自床穰寨扼斷故關水洛援兵斷絶
秦州必危所以州人官中開道皆有憂慮之言不可不知六也涇原沿邉土地㝡爲膏膄自来常有弓箭手家人内地浮浪之人諎城寨官哥唐城一帶種類莫知其數然族帳分散不相君長不能中國之患又謂元昊草賊素相仇讎不肯服從水洛城乃其一也朝廷若欲開拓邉境須待西北無事財力强盛時當今取之實爲無用九也今修水洛城本要兩路之兵其隴城川等大寨須藉秦鳳差人修置今秦州文彦愽累有論奏稱其不便顯是妨礙亦合動移十也凡邉上臣僚
實効特務選舉將校訓練兵馬修完城寨安集漢以備𡨥之而已貪功之人則不然惟務興事求賞不思國計故昨来鄭戬許遷部領兵馬修城又差走馬承受知微都大照管名目君修城功畢則皆得轉官酬奬之人不期尹洙狄青所見不同中輟希望轉官不如意今若水洛城修則隴城川等又須相繼興築逐處差官將校人人只望事了轉官豈肯更慮國家向去兵馬糧草之費十一也昨者涇原抽回許遷兵馬之時只築得數百步例合二尺以来劉滬憑恃鄭戬輕視路主帥一面興工不止及至差官交割不聴從此狄青所以收捉送禁奏告朝廷
今来若以全無過犯
隻是狄青尹洙可罪乃是不計水洛城經乆利害隻聴鄭戩爭氣加誣邉上使臣
自此節制不行大害軍事
十二也。
陝西四路
涇原一路所寄尤重。
盖川原平闊。
賊路最多故朝廷尹洙狄青經略之任
西界
雖遣人議和
楊守素回後。
經月餘。
寂無消耗環慶等路不住有賊馬入界侵掠
今已五月
防秋不遠。
西賊姦計
未可量。
朝廷奬厲路帥臣
預作支梧
今乃欲以偏禆不受節制無過
而却加罪主帥
實見事體未順。
十三也詔劄與魚周詢程戡等。
周詢已先具奏修城之便。
且言水洛城今欲畢工。
女墻未完。
棄之誠可惜。
宜遂令訖役
乃詔等卒城之丁卯
内殿崇班陳惟信徃涇原路催修水洛城十三條。
㨿司馬光記同。
稱今已五月
必是五月初所言。
五月六日于即。
已遣陳惟信徃徑原催修城。
盖魚問詢程戡先言修城之利。
奏到在後一兩日間。
故廷雖以言劄村魚周詢等。
周詢等奏到。
即從其請。
惟信催修城也記開稱五月十六日等辛城水路
豈誤以初六日十六日今以之六月癸即。
新知渭州孫沔復知慶州
新知慶州尹洙晉州
朝廷欲卒城水洛
故令易任。
以病辭。
乃别徙
於是渭州闕守。
詔委狄青
諫官余靖涇原陝西㝡爲重地
范仲淹不敢獨當
麁暴所能專任
章凡四上
尋有詔徙權并代部署甲辰
涇原路經略安撫司所言修水洛城畢。
庚戌
南都轉運按察使兵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王素刑部郎中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知渭州七月壬申賜修水洛城禁軍弓箭手緡錢
乙酉渭州西路巡檢内殿崇班閣門祗候劉滬東頭供奉官著作佐郎新知洛陽縣董士廉罰銅八斤朝廷雖使士廉卒城水洛仍以水洛城主終坐違本路帥命故責及之。
八月辛丑
右正言直某賢院知晉州尹洙起居舍人直龍圖閣潞州
舊制
諫官御史補外待闕移晉。
前守滿嵗㫖令待闕心疑鄭戩譛已。
乞與供下御史獄辯水洛事。
且言交結走馬承受知微於是遷秩改命
而所乞竟不從戊申
陝西都轉運按察使天章閣待制程戡言。
昨遣三司鹽鐵副使魚周詢宫苑使惟德與臣同體興修水洛城
臣等昨離永興軍涇原部署狄青部領軍馬德順軍仍令閤門祗候崔宣
指揮使謝能等。
領軍馬就水洛城收捉劉滬董士廉欲誣以違節制斬之。
不敢抗對由是械送司理院初令本軍監酒周頌就劾又差平涼知縣元規面受其意不謂朝廷魚周詢惟德来。
劉滬生得出獄
自後奉㫖劉滬董士廉
𠕂徃興築以蕃部疑變乃慮狄青尹洙破壞此誠無以就功累聞朝廷續差内殿崇班惟信令臣與狄青應副興修今幸等城水洛已就部帖然其𥘨本路兵馬鈐轄髙繼元著作郎石輅大理寺丞李仲昌等皆賛謀狄青水洛不便今旣共事其如一黨之人自懷疑忌兼聞旣城之後猶欲力遂前非
石輅雖已離此繼元仲昌多隂獻計畫務在間課今除王素渭州未必不爲闘亂水洛城不足惜柰何扇動部乗去漢土不惟異類報怨
兼欲將微臣稔過。
臣所操心粗能知分雖城百水洛固非臣邀功掠美之地乞候主京師
特賜宣諭此事。
庶到邉不爲羣小所惑其髙繼元李仲昌乞早移别路一差遣
不爾
沮撓邉事必起後虞詔權并代部署狄青惠州團練使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涇原部署涇原權并代當在六月十三日以後
朝廷不欲今胷沮劉滬也。
實録不詳水洛旣城劉滬青官涇原已劄命師。
可後還特書此亦足見朝廷委曲任人之意云。
五年三月
董士廉詣闕水洛城輔臣多主之韓琦自安懇求補外七年五月
水洛城都監内殿崇班閣門祗候劉滬卒其弟淵將護東歸居人遮道號泣請留水洛
立祠城隅嵗時祀之。
經略司言。
熟户官牛奬逋等。
願得子弟主其城。
復命第淳爲水洛城都監
皇祐二年正月戊寅
涇原經略司言。
自修德順軍水洛城石門堡生户族多出内附。
遞補職名
月給俸錢
使爲屬户以扞邉。
從之。
一統水洛城在州西南一百里。
王家一城
石門一堡
宋慶暦二年冬十月
陝西路經略安撫招封使鄭戮言。
德順軍生户大王家族無爭等以水洛来獻美地西占隴坻
隴水環流
帶河渭。
田肥沃廣數百里離氏十餘落。
無所役屬
尋遭靜邉寨主劉滬招集
酋長皆願納質子求補漢官
令𠰥就其地築城
又得三五萬人箭手共捍西賊
從之。
劉滬先以右傳禁瓦亭監押靜邉寨主擊破党留等族。
斬一驍騎
任福敗也。
城畫閉門。
畜産多爲所掠。
開門納之。
邉人謂爲劉開左侍禁韓琦范仲淹薦授閣門祗候
又破穆寧氏。
西南去謂陽二百里中有賊曰水城川早又有水輸銀銅乏利環數萬帳
漢民逋逃者歸之教其百工啇贀自或完固曹瑋秦州經營不能得。
進城幸川收善田百頃以益也兵。
便人城主鐸厮那令内附鄭戩行邉
遂召鐸厮抑及酋屬来獻
結以水洛露羅甘地願爲屬户即今將兵受地。
旣至民情中變
胡床進退一戰氏即奔瀆追石門酋𥟵顙请服
因盍驅其衆隷麾下以通秦渭之路。
内殿崇班
十二月
陝西宣撫使韓疇言。
鎮戎軍令年羞役已勞苦
今更修生户所獻水洛城
頗爲不便
明年正月罷修水洛城奏請也。
時已與役又遣著作郎士廉將士助之。
四月諫官孫甫謂水各道秦渭
國家不可由是而釋諫官余請言等所築之已就不可罪以起連人疑貳之心歐陽修亦云等城等平功。
成爲國利狄青劉滬士廉等送德順獄尋有邠州旣而釋之今徃水洛城訖役朝廷𠹉遣魚周詢徃視利害周詢運是議遂徙慶州内殿崇班惟信涇原路催水洛城〉王
公元1044年
家城〈宋會要慶暦四年
置管石門堡名王家城。
〉籠竿城〈宋會要竿城
大中祥符七年修築
天禧元年五月二日涇原駐泊都鈐轄郝榮等言掘籠竿城壕自上石門鎮戎軍功畢。
奬之。
仍賚器帛賜將士緡錢
羊牧隆城
公元1017年
〈宋會要羊牧隆城。
天禧元年修築
在涇原路
〉𣈆卧龍城玉海晉書。
涼州城龍形故名卧龍城
南北七里
東西三里
匈奴所築也。
太平寰宇記卧龍城
郡城異名
其城檀道鸞土以成之有若盤龍
城形四方
頭尾兩翅
一名鳥城
一名翅城
〉舊
公元963年
麟州城〈元一統志舊麟州城
秦武王轉徙東民以實兹土。
乆用滋冨。
因以新秦名。
唐開元中
羣蕃構逆
張燕公說致討請城麟州所以安餘種也。
周顯德末
北漢弗庭
楊侯忘其名徙城小所以遏并𡨥也。
宋乾德元年又遷于吳兒土産振武同香有榖撥甘藥有麻黄甘草
升麻
當歸
菴閭。
柴胡
剌揪。
逺志
白角端拱元年治新秦金爲夏人所奪地遂荒
宋韓魏公安陽集次韻和運使楊畋舍人麟州城見寄關河皆我舊羗虜豈吾隣。
未决廟中筭。
可傷山後戍兵自費勝策默難陳世論無事吁哉老塞臣〉故府州
公元1062年
城〈元一統志故府州城河西地界東過河至火山軍四十里西至麟州一百五十里南過河至岢嵐軍一百四十里北至二十六府勒浪馬尾直蕩啜娘等蕃族四百八十里東南過河至火山軍桔槹寨四十里南至麟州界杓枝谷三十里西北至没兒雀。
悉命女奴
越都等蕃族三百五十里東北至龍鎮一百五十里。
輿地廣記。
府州府谷縣北至豐州蘿泊川掌地一百二十五里以蘿泊川爲豐州治是宋嘉祐七年謂此川掌地方國百餘里如掌之平。
於此置治其西五十里有沙井嶺三十七里有煖泉峯
又六十里有龍尾房。
西北九十里有超没堆並府州所𨽻。
今所具圖冊乃云府谷西京豐州一百五十里。
西京大同路也。
按舊豐州宋慶暦元年七月䧟于西夏不知後来何以西京嘉祐七年再置豐州
府州管内㨿宋志云。
折從阮剌史日。
契丹城堡十餘蘿泊在中今具到圖冊府谷北至西京豐州界六十里則又似蘿泊川地界。
不能無惑
更須考詳圖志皆闕始存舊書所云〉舊雲州城〈元一統志舊雲州城
即古麟州神木寨地也本朝初置州隷延安路後廢爲縣𨽻葭州五原塞城〈元一統五原塞城。
書云
光禄徐自爲五原塞數百里築城列障至盧朐山銀城縣正所謂光禄是也後魏於此石城縣晉太康地理志云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北出九百里得造陽即此九域銀城縣五原塞。
方輿樞要云舊麟州西關漢武帝山東貧民居之即此寰宇記云。
唐龍朔二年
豐勝二州界置瀚海都護府緫章改爲安西大都護府。
北至隂山七十里至回紇界七百里。
洛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北隂山一縣
銀州
天寳元年置其州與縣至宋並廢。
方輿樞要云。
隂山暑月尚有雪積不消唐歐陽詹詩有五原東北晉。
千里西南秦。
註云。
晉之間。
宋沈括詩。
五原愁殺秋風
雪壓隂山不融之句。
文同賦五原行略云羗人鈔暴常事見敵不爭收若兩自髙聲勢邉功嵗年年皆一同將軍玩𡨥五原上朝廷不知但推賞
玉海五原塞外城武元封元年冬十月五原出長城登單于太初三年夏四月光禄勳徐自爲五原塞外列城西北盧朐
山名游撃將軍韓說兵屯之疆弩都尉路愽德築居延匈奴定襄雲中
行懷光禄亭障匈奴兒單于三嵗死子匈奴乃立其季父烏維單于右賢王句𥠖湖爲單于
句音鈎是嵗太初三年也。
句𥠖湖單于立。
漢使光禄徐自爲五原塞數百里逺者千里築城列亭至盧胊。
山名而使遊撃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其旁使强都尉路傳築居延澤上韓說
傳。
太初中
五原外列通典榆林縣西有漢五原城
光禄城〈西漢書宣帝紀甘露三年二月單于罷歸
遣長樂髙昌侯忠等將萬六千騎送單于單于幕南光禄城。
孟康曰。
光禄徐自爲築城曼頭城〈隨書宇文述吐谷渾西遁
鷹揚郎將梁元禮等追之至曼頭城㧞之斬三千餘級地理志。
河源郡置在古赤水城曼頭太平寰宇曼頭城在國西南二百里按後魏眞君六年髙凉王郡討吐谷渾軍至曼頭城。
即此
邑在國西南五百里。
河源郡所治也
國南又有新律國。
又有長源城。
〉范夫人城西漢匈奴傳。
師將軍將出塞。
匈奴使右大都尉衛律將五千騎要撃漢軍於夫羊甸山狹。
貳師屬國胡騎二千與戰。
虜兵壞散
死傷數百人
漢軍乗勝北至夫人城注。
應勸曰。
漢將築此城。
將亡。
其妻急餘衆先保之
以爲名也。
張蔓曰范氏能胡詛者。
〉遮虜城〈新唐書沙陀
傳。
乾符六年
昭義李鈞北面招討使潞太原兵屯代州
沙陀李堯分兵抵遮虜城拒
大雪
士癉癉吾昆切仆。
衆潰還代州軍遂亂。
死于兵。
玉海闕駟云。
武帝使伏波將軍路愽德築遮虜障於居延城。
李陵傳。
天漢二年九月發出遮虜障步兵五千出居延北千餘里。
通典
肅州酒泉
福禄縣地
古長城
漢遮虜障也。
〉統萬城〈太平寰宇記統萬城。
水經注
赫連勃勃於無定河北黑水之南築此城。
勃勃書曰。
古人制起城邑
因山水。
或以義立名。
都城已建。
宜立美名
統一天下
君臨萬國宜以統萬爲名。
其城土色白而牢固
克敵峻嶮非人力可攻。
酈元云。
統萬城蒸土加功雉堞雖乆。
崇墉若新。
城南門曰朝宋。
北門平朔東門曰招魏。
西門服凉
子城羅城東。
門曰鳳陽本有三門
夷人多尚東。
東向開。
一統志統萬城在麟州東。
北史元魏末。
赫連氏㨿河西大夏
嶺北十萬人朔方水北
黑水南。
蒸沙築城
號曰統萬
一統天下君臨萬國爲意
即此城也。
資治通鑒後唐明宗紀。
長興四年
安從進夏州州城赫連勃勃所築。
堅如鐵石斸鑿不能入。
党項萬餘騎徜徉四野抄掠糧餉
官軍無所芻牧
山路險狹
關中民輸斗粟東藁費錢數緡。
民間困竭不能李彝超兄弟登城謂從進曰。
夏州貧瘠非有珍寳蓄積可以充朝貢賦也但以祖父世守此土不欲失之。
蕞爾孤城
勝之不武何足國家勞費如此辛爲表間若許自新
或使之征伐
願爲衆先上聞壬午從進引兵還宋會要淳化五年四月四日夏州舊城宜今廢毁居民并遷於綏銀等州分以官地給之。
長吏倍加存撫
先是夏州深在沙漢本姦雄竊㨿之地。
欲隳其城遷民於綏銀以来因問宰相夏州建置之始吕䝉正等對曰。
赫連勃勃後魏道武末僣稱大夏天王
自云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鐵伐民。
剛銳如鉄。
可以伐人蒸土築城號曰統萬言統領衆多也。
赫連築城已来頗與關右爲患今遷於内地萬世之利也從之〉朔方城玉海出車
王命南仲徃城于出車彭彭旗兆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
玁狁于襄。
注。
方朔
玁狁之國也。
北方也。
朱氏曰令靈等州之地程氏曰。
玁狁之難除。
禦戎此之道。
守備爲本。
不以攻戰爲見也。
漢武元朔二年。
甲寅春正月匈奴上谷漁陽
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髙闕師古曰。
髙闕
山名或曰塞名。
北。
西至符離塞名。
河南地五原郡
募民十萬口。
三年秋罷西南夷方城五年春
大將軍六將軍兵出朔方髙闕衛青傳。
元朔二年
隴西
首虜數千。
白羊樓煩王遂河南地朔方郡
師古曰。
北地郡之北。
黄河之南。
長平侯
使校尉平陵侯蘇建方城上曰匈奴逆天理。
造謀籍兵
遣將以征厥罪。
詩不云乎
薄伐玁狁
至于太原
出車彭彭
城彼出車箋。
王使南仲爲將半。
築城方爲軍壘以禦北狄之難。
車騎將軍青西河至髙關獲首三千三百級。
車輜甚衆已封爲列侯
西定河南地
榆谿舊塞。
純粹領梁北河蒲泥
王號符離
執訊獲醜
全甲而還
其益封三千八百户
如淳曰輸谿舊塞名也。
師古上郡之北有譜次山譜次水出東經榆林塞榆溪言軍尋此塞而行符離塞名也。
史記云按榆谷河塞
正義
榆林縣東四十里。
地理志。
朔方郡縣十三。
沃野
九阿三年城。
臨戎
元朔五年食貨志。
衛青嵗以數萬騎出撃匈奴
河南地
云云十餘萬人衛朔注。
師古曰。
築城守衛主父偃傳。
偃言方地肥饒
外阻河。
蒙恬城以逐匈奴
内省轉輸戍漕中國滅胡之本也上覧
公孫弘諫以罷弊中國無用地上使朱買臣等難
十策得一
謝曰願罷西南夷蒼海專事方上許之。
伍被傳。
廣長
匈奴折翅傷翼失援不振注。
師古長榆
匈奴傳。
諸侯畔秦匈奴復稍度河南冐頓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
復收蒙恬所奪地與漢關河南塞至朝那膚施
燕代
元朔元年
漢使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鴈門李息代郡
撃胡。
首虜數千。
其明年衛青復出雲中西至隴西撃胡之樓煩白羊王於河南首虜千羊百餘萬。
於是河南地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爲塞因河而爲固漢亦棄上谷斗辟縣造陽地以子胡是嵗元朔二年也。
其明年右賢王侵擾
明年春
漢遣衛青六將軍十餘萬人朔方髙闕明年再出定襄明年昆邪王降隴西北地河西益少胡𡨥云云票騎封狼居胥山
是後匈奴逺遁幕南王庭漢度河自西至今居。
徃徃通渠田官吏卒五六萬人元鼎六年天子巡邉親至勒兵十八萬騎
以見武節
紀。
元封元年冬十月
單于
北河
匈奴數使竒兵侵犯漢邉
漢迺拜郭昌爲㧞胡將軍
浞野侯以備東胡
元時四年
甘露三年
遣長樂董忠將騎發邉郡士馬單于雞鹿塞
注。
師古曰。
窳渾縣西北
地理志。
有道西北鷄鹿塞
蔗然銘。
髙下難鹿。
後記
永元元年六月
車騎將軍竇憲出難鹿塞
度違將軍鄧鴻出梱塞。
注。
陽縣九原
賛曰。
孝武雖開河南之野。
朔方之郡
亦棄造之北九百餘里。
宋夏文莊公主父偃請城論夫儒者立言措意
訓世𡸁範布在方策
之無窮。
隨時之義也。
漢武學者以不次之位。
楊雄司馬相如
年津侯。
董仲舒之徒。
大材稱㫖
東方朔
吾丘壽王
朱買臣
主父偃之流以上用雖昧國朝規制
左右經義以析時弊
主父偃上書
極諫匈奴之事。
兵革
戰爭
謂得其地不足利
得其民不可用
秦竭天下之力。
却地千里
澤鹵不生五榖
暴兵露師
以守北河
飛芻輓粟
不足糧銄邉境靡弊
尉他章邯得成其𥝠。
世務之急。
甚中治道
故上歎其見脫。
嵗有四遷之榮。
極言之禄亦厚矣。
求諫之賞亦重矣。
時上黷武事於夷狄北欲城築
國用不足
榷酤筭緡𥂁鉄之利並行
民苦其弊。
平津侯議罷四逺無用之郡
偃乃盛言方地肥饒
外阻河。
蒙恬城以逐匈奴
内省轉輸
中國
滅胡之本也。
於戲
何忌本之甚歟。
前言澤鹵
而此肥饒
地變歟。
前言不足
而此言省用。
事之變歟。
之無常。
不可以爲醫。
况士乎。
其進也。
危言髙論
傳經致諫。
以合人望
言其害也如彼。
其貴也。
甘言邪說
希㫖苟合
自固位。
言其利也如此
語不于常。
終始違迕
可以聖人之道而進身
小人之邪而固位
得非日暮塗逺。
倒行逆施
今色亂僞。
以譎一人
書云
不有初。
鮮克有終
易曰。
不常或承之羞。
詩云。
士也罔極
二三其
傳曰。
善人不得見也。
得見有常者斯可矣。
哀哉聖人之塗。
而成小人之𥝠負乗致𡨥。
宜其不達矣。
朱買臣十難
平津侯不得其一。
史籍不載。
莫知其辭。
苟能舉此以建策者固將詘服矣〉靈武城太平寰宇靈武城靈武縣東北
隔河一百里。
其城本蒙恬築。
一統靈武城白馬嶺之北。
地理志云。
靈武縣北地郡
又云。
故城葭州西南
漢懷都尉理所
後魏太和初平齊
徙歷下人於此
歷城之名。
後周歷城郡。
天和三年
廢爲胡城鎮。
唐武德五年
移治靈武縣
至德元載。
肅宗即位於靈武即此地也。
宋初廢。
〉典農城〈太平寰宇興農城。
按注水經云。
河水東朔弘静縣興農城是此也。
玉海水經
河水又逕興農城東
注。
世謂之胡城
又北逕上河城東
世謂之漢城
薛瓉曰。
上河西河冨平縣即此也。
馮參上河與農都尉治也
〉什
公元前127年
故城太平寰宇記什賁故城朔方縣故城
所謂王命南仲
城彼是也
漢武帝元朔二年
河南城五原郡
使校尉蘇建
公孫弘數諫
以爲疲弊中國
以奉無用之地。
願罷之。
使朱買臣
十策
得一
由是卒城之。
自漢至今
常爲關中根柢
吳城太平寰宇吳城
朔方縣北一百二十五里赫連昌因山所築隋置白城鎮
後廢
赤城〈元一統志按山林地志集略云。
赤城
乃古蚩尤所居之處。
奉聖州東一百五十里。
望雲縣
即今雲州
古長城〈元一統志按山林地志集略云。
望雲縣古長城
六國時在此。
長城廣衰栖於槍扞山嶺。
奉聖州之東六十里。
白馬騮城〈太平寰宇十六國春秋云。
赫連勃勃時駿馬死即取毛爲號。
故名其城爲白馬騮。
溪城新唐書回紇傳。
莫賀咄死。
子何力尚紐率其部来歸
時貞觀六年也。
詔處之甘涼間。
以其地爲溪城
三封故城太平寰宇三封故城
即漢縣廢城。
在今神木縣界。
銀川城〈宋會要銀川城
在今神木縣
崇寧五年銀州
〉古烏延城〈唐會要長慶四年三月
夏州節度使李祐奏於塞外烏延城宋會要烏延城正㨿山界北垠舊依山作壘
可屯士馬
東望夏州
且八十里西望省州。
不過四十里。
下瞰平夏
最當要衝土地膏膄依山爲城。
形勢險固欲乞移省州於此
宥州地平難守。
兼在沙磧
無所出先於華池油平築堡以接兵勢
川路稍寬。
通車運。
聚積粮草器具事事有備。
併力烏延先補山城
山城畢乃築平城
此地膏美。
去𥂁地不逺。
其北即是牧地它日當爲一都鎮壓山界
屏蔽鄜延其銀夏州及可置𥂁監鐵冶
錢監
焉牧因嶮控扼
烏延畢漸次計置。
〉震威城〈宋會要威城
府州鐵爐骨堆新塞。
宣和六年
改爲威城
葭蘆城〈續通鑑長編哲宗紹聖四年太原府孫覧
議復取葭蘆夏兵
虜師度不能支。
遁去。
曰可矣。
乃遣王愍折克行將兵出麟府張世王舜臣嵐石遂城葭蘆未就。
虜數萬猝至按兵不動
而使張世永。
輕騎麟州道出其後撃之。
虜前不能進。
而後爲世永所撃。
大敗
卒城葭蘆而還。〉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九十
重録總校官侍郎〈臣髙拱〉
學士〈臣胡正蒙〉
分校諭德〈臣屠正〉
書寫監生〈臣韋坤〉
圈點監生〈臣陳子延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