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三四○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二寘
公元1208年
近侍金文百官志。
金近侍局提點正五品
泰和八年創設使從五品副使六品
侍從
承教今。
進奏直長八品大定十八年二員
奉御十六人
舊名寢殿小底奉職三十人舊名不人寢殿小底若水賬。
小底大定十二年更。
世宗大定二十七年二月己丑
宰執曰。
近侍局官須選忠直練達之人用之朕雖不聴讒言使佞人在側將恐漸漬聴從之矣劉祁潜志金朝近習之權甚重置近侍局宫中
職雖五品
要宻宰相等。
如舊中書
故多以貴戚世家恩倖者居其職士大矣不預馬。
南渡後。
人主委任大抵宰執臺部官皆若外人
所謂心腹則此局也其局官以下所謂奉御奉職輩。
本以傳詔音。
使令
人主安信反在士大夫右故大臣要官
徃徃曲意奉承
被命出水師臣郡守
百計錧饋。
盖以其親近
易得言也。
北曹皆膏渠于弟。
惟以粧飾體樣
相兮賫面。
鑷鬚鞍馬
衣眼鮮整
朝夕侍上。
迎合謟媚。
逸樂尊人王安其身。
又湿壞正人
賄賂
不法
至於大臣退點。
百官得罪多。
因局中御史之權。
及在其下矣。
其後欲收外望雜用士人完顔伯陽居之。
歲餘亦罷。
又於臺部今史。
奉職數人。
又於進士中亦選一二人充備
其人既入局中則趨進舉止
曾亦未聞有正言補益者且此曹本僕役之職士大夫䖏之可羞而一二子泰然以為榮亦陋也唐李衛公集道侍論自古中主以䧏皆安於近習
踈逺忠良其主非不知君子可親小人可去而不可改者。
其菽有二。
一曰性相近。
二曰嗜欲深。
桓靈之主。
小人氣合
如水之走下。
大之就燥
自然親結不可觧也。
侯覧張讓
所以得蔽若矣。
元成二后皆有所嗜吹簫撾皷之娱。
微行沉湎
非倖臣無以承意近習無以共歡石顯金敝所以蠹政矣唯人君少欲英明者則能及是如文帝雖有鄧通趙談
所信者。
賈誼
張釋之
𡊮盎。
所謂少欲也。
武帝韓嫣
李延年
而所貴者公孫弘
倪寬。
下式。
所謂英明也。
故若聴不惑。
無頗類。
近則開元初
内有姜皎崔滌
以極宫中
外有姚盧蘇宋。
以脩天下之政。
元成之欲。
舜禹之名。
六合晏然干古莫及
其故何也倖臣不得干政事也。
後代能知漢之文武
開元政理之要。
雖有倖臣。
亦何害於理哉。
〉請署近侍新唐書董昌傳。
即僞位。
以次拜置百官
監軍官屬西北嚮。
慟哭北面
或請署近侍曰吾假處此位安得如宫某。
不許
七世
侍〈事類合璧霍氏以結髮内侍
起於階闥之間。
確然秉志形於主。
襁褓之託。
立宣。
周公阿衡
何以加。
然光不學無術闈於大理死財三年
宗族誅夷
哀哉金日磾
夷狄亡國
羈虜漢庭
而以篤敬寤主。
忠信自箸勒功上將傳國後嗣
世各忠孝七世内侍
何其盛也。
漢霍光金磾賛〉五世内侍南史列傳
齊陸慧曉
吳人太尉玩之玄孫也。
自玩至慧曉
祖世侍中
皆有名行
慧曉伯父仲元
又為侍中
子真仕。
宋為海陵太守王僧達
貴公子孫
以才傲物吳郡太守昌門曰。
有人焉。
顧琛
一公兩掾英英門户
陸子真玉世内侍之流亞也。
八區内侍晏元獻公類要梁簡文書曰八區内侍厭直御史之廬。
九𣗥外符。
且息官曹之務。〉
公元763年
貨結内侍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元年十二月乙未
苗晉卿太保
裴遵慶太子少傳。
罷政事。
宗正卿李峴黄門侍郎
周平章事
遵慶既去。
元載權益盛。
以貨結内侍董秀。
使主書卑英債潜與徃來
上意所屬
知之。
承意探微
無不合。
以是愛之
〉製箴賜内侍〈宋史宦者傳閭承翰
大中祥符四年
邊内園使
上製内侍箴賜之。
承翰表請。
刻石省〉
公元1138年
{{雙行註文|中。
不畏内侍〈宋史程顥傳。
扶溝縣内侍王中正案閲保甲
權熖章震。
諸邑競侈供張恱之上史來請。
曰。
吾邑貧。
安能效他邑。
取於民。
法所禁也。
獨有今故青賬可用爾。
〉諌召内侍〈宋史豊稷為刑部侍郎侍講
宗親政召内侍居外樂士宣等稷言陛下
初親萬機未聞登進忠良
而首召近幸
上累大德
〉䟽論内侍范文正公言行拾遺尹京日。
内侍怙勢作威
動中外。
抗䟽列其罪。
䟽上。
家所籖書有言兵者悉焚之。
仍戒其子曰。
上䟽言。
君側小人必得罪以死我既死汝革勿復仕宦但於墳側教搜為業。
䟽奏嘉納其言罷黜内侍逺竄内侍〈宋史紹興八年逺竄内侍
羅亶于海〉
{{雙行註文|島。
缢殺内侍東漢宗室傳。
樂成靖王黨
急刻遵法度。
舊禁宫人出嫁
不得適諸國。
有故掖庭技人哀置嫁為男子諸要
哀。
姓。
置。
名也召哀置入宫與通。
初欲上書告之。
懼。
乃宻賂哀置姊焦。
使殺之初事覺乃縊殺内侍三人絶口語〉錄
公元1023年
殿侍〈續通鑒長編仁宗
天聖元年
録故監。
乾寧軍獨流寨屯田殿直達子信超。
並為下班殿侍
以達捕賊關死也。
〉乞
公元1143年
殿侍〈續通鑒長編仁宗
慶厝五年
鄜延路經略司
言蘇尾九族巡檢右班殿直李延遇。
子德明。
累撃西賊有功
乞補殿侍
從之。〉
六歲殿侍〈宋史列傳夏守恩
父蔭
六歲下班殿侍
給事襄王宫。
累遷東頭供奉官
〉御樓侍〈類說唐制御樓賜赦。
學士得升丹鳳樓侍立
五代以後
因而廢之蘇易簡奏。
自今上御覃恩
樞宻使侍立御樓之側。
神人侍〈五代薛史列傳馬殷
梁貞明中封楚王
微時𨼆𨼆見神人侍側
默記形像
貴因衡山廟。
廟中神人塑像
宛如微時所見者〉小親侍
公元前36年
髙嚴圖經小親侍。
紫衣頭巾
復被其髮。
宫幃所使小僮也。
王之貴戚從臣
時亦給之麗人大率未娶者。
皆裊巾而被髮既娶而後束髮
其為小親侍皆纔十餘歲。
稍長則出宫焉〉須卜入侍西漢匈奴新都侯王莽
秉政欲說太后以臧德至盛異於前代風。
單于王昭君女須卜居次云入侍
太后所以賞賜之甚厚。
〉遣子入侍西漢西域傳䣆𨙸單于
嘗殺漢使者西阻康居
元帝建昭三年
誅滅鄄攴單于
至成帝時
康居遣子侍漢貢獻
然自以絶還獨驕嫚不肯與諸國相望。
匈奴傳。
神爵四年
呼韓邪單于稱良遣弟入侍甘露元年
鄄攴單于撃敗呼韓邪左俨秩訾
呼韓邪入朝求助遂引農南近塞遣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郅攴單于亦遣子右大將駒于利受入侍建始二年
匈奴呼韓邪死。
復株索若鞮單于立。
遣子右致兒王醯諧屠奴侯入侍
元延元年
搜諧若鞮單于米朝。
二年發行
未入塞病死弟車牙若鞮單于立。
遣子右於涂仇撣王烏夷入侍
緩和元年
卓牙死。
烏珠留若鞮單于立。
遣子右股奴王烏鞮牙斯入侍
明年歸葬
復遣子左於餘仇撣王稽留昆
入侍
後天子遣留昆單于列國單于復遣留昆同母兄右大且方與婦入侍還歸復遣且方同母左日王都與婦入侍
是時漢平帝㓜王葬秉政東漢書先武紀。
建武二十一年冬
鄯善王車師王等。
十六國
皆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
中國初定
未遑外事
乃還其侍子
厚加賞賜
二十五年三月
匈奴單于遣子入侍
二十六年
復遣子入作西域明帝永平十六年
乃命睚帥。
匈奴取俨吾盧地。
置宜未都尉屯田
遂通西域
于聞諸國。
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絶六十五載。
乃復通焉。
通鑒綱目漢明帝永平十六年
西域諸國遺子入侍竇固使假司焉班超
從事郭恂。
俱使西域行到鄯喜鄯善王廣
禮敬甚備
後忽更踈懈起謂其唯屬曰。
爭覺廣禮意薄乎官屬曰。
胡人不能常乆
無佗故也曰。
此必虜使來孤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覩未萌
以况已著乃召侍胡詐之曰。
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
到已三日
去此三十里。
乃閉侍胡
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酎。
激怒之曰。
鄉曹與我俱在絶域虜使到哉數日。
王廣禮敬即廢如今鄯善吾屬匈奴
骰骨長為粮食矣。
為之柰何
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
死生司馬曰。
不入虎大。
不得見子
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大攻虜使
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
可珍盡也滅此虜則鄯喜破膽
功成事立奚衆曰。
當與從事議之。
怒曰。
吉凶於今從事文俗吏間此必恐而謀泄。
無所名非壯士也。
衆曰善初夜遂特吏士徃磷虜營會天大風。
十人持皷幾虜舍後約曰。
火然
皆當鳴皷大呼
餘人悉持兵夾門而伏順風縱大
前後皷噪
虜衆驚亂
手格三人
史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餘級。
餘衆百許人悉境死。
明是乃還告郭恂。
恂大驚。
既而色動
知其意。
舉手曰。
孫雖不行
班超何心獨檀之乎。
恂乃憢。
於是居郭善王廣
虜使首示之。
一國震怖書以漌威德
自今以後勿復與北虜邇。
叨頭願屬漢無二志。
遂納子為質還白竇國。
大喜
上超功動。
并永吏遷使使西域
曰史如班超何故不違更選乎今以軍司馬令遂前功割復使起使于冥。
欲益其兵顧但將本所從三十六人
曰。
于寘國文而逺。
今特數百人無益於强。
如有不虞多益素月是時于寘王廣德
雄張南道
而勾奴遣使監議其國。
既至于寘德禮意甚踈。
且其俗信丕。
至言神怒何故欲向漢。
漢使騧馬
急求取以祠我廣德乃遣國相私未請馬。
起宻知其狀悵許之。
而令巫自來取馬。
有頃
即斬其首。
收私鞭笞數日。
以巫首送廣德
責讓之。
德素鄯善誎滅虜。
使。
大性恐即殺勾奴使者而降重賜其王以下
鎮撫焉。
於是諸園皆覓子入侍
西域與漢絶六十五載。
至是乃復通為。
集覧假司馬注堯式天漢二年從于大將軍屬官也。
從軍叅謀議。
鄯喜王廣鄯善注覓武带元鼎一年其王之名。
文俗吏謂郭恂也。
泥文法。
未脫流俗
故曰文俗史。
初夜猶言初更時。
為質
注見周顯王四十一年贸馬。
軍司馬大將軍屬官司馬一人難張張。
主亮反。
自侈大也騔馬。
騔。
姑革交。
貴色而兼喙者〉泣請入侍新唐書列傳
阿史那忠者。
義節
蘇尼失。
于也。
清謹以功擢左屯衛將軍
會立阿史那思摩突厥可汗
左賢王
出塞不樂。
使者必泣諸入侍許焉。
封薛國公
右驍衛大將軍宿衛四十八年纖隙
人比之金日磾
挺身入侍資治通鑒僖宗光啓三年六月己酉天威都頭楊守立。
鳳翔即度使李昌符戰於通衢昌符兵敗。
麾下走保隴州
杜讓能聞難
挺身步入侍。
韋昭度質其家。
軍中誓誅反賊。
軍士力戰而勝之。
〉執
入侍杜牧樊川繁纓趨朝
執金入侍
夷險一貫
忠勞兩兼
左言入侍海録碎事左言入侍
侮食來王
二者蠻夷國也。
虎賁扶侍東漢五官中郎將江革
至孝每朝嘗使虎賁扶侍
進拜目禮
{{雙行註文|焉。
人扶侍〈新唐書方技張果懇辭選山。
玄宗詔可
銀青光禄太夫
號通玄先生
賜帛百匹
給扶二人
恒山蒲吾縣
未幾卒。
或言尸解
為立按霞觀其所
孔子六侍〈數類尸子曰。
仲尼志意奠不立子路侍。
儀服不修西華侍。
禮不醫子貫侍。
不辦宰我侍。
忽今古顔四侍。
不節小物棄伯卒侍。
仲尼曰。
吾以六子自屬也。
〉齊桓六侍
〈數類晏子曰昔光君桓公
身體懈怠
辭令不給
隰朋侍。
左右過刑不中
弦章居處肆縱左右畏攝則東郭牙侍。
田野不修人民不安
寗戚侍軍更怠。
戎士偷則王子成父禮義不忠。
信行堯微則管子侍。
君以人之長續其短以人之厚補其薄。
諸侯朝其德天子致其胙。〉
五十立侍儀禮欽之禮。
六十者坐。
王十者立侍
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
四真
公元749年
侍〈唐會要天寳八載閏五月五日文宣王聖祖同時
俱為教首
考言比德
理在難名問禮序經。
跡彰親授
思廣在三之義。
崇德一之尊。
宜於太清太微聖祖更立文宣王遺像
四真列侍左右
其年八月二十日
司封道士籍。
每一載一造
永為恒式
至十一月十八日
道士安寇藉。
十載一造
永為恒式
三子列侍〈澠水燕譚録誎議大夫陳省華
生三子皆登進士第
伯仲皆為天下第一
晚年國夫人馮氏俱康寧
長子堯臾知樞宻院
次子堯佐直史館
少子堯諮知制誥
每對客。
三子列侍客不自安求去。
省華曰。
學生立侍常也。
士大夫以陳氏為榮。
屏去姬侍〈舊唐書盧杞傳。
尚父子儀病。
百官造問。
皆不屏姬侍及聞至。
子儀悉呤屏去
獨𨼆機以待之家人問其故子儀形陋而心險。
左右見之必笑若此人得權。
即吾族無類矣。
單身
侍〈三國蜀後主既降魏。
鍾會作亂
後主東遷洛陽
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却正及殿中張通妻子單身隨侍
後主正相導。
舉動無闕乃慨嘆息恨知正之晚。
〉梁主留侍〈兩漢蒙求梁孝王慈孝
每聞太后病。
不能食。
常欲留長安太后
太后愛之及聞孝王死。
竇太后泣極衰不食曰。
帝果殺吾子帝衰懼不知所為
迺分梁為五國
盡立孝王五人為王。
五人皆令湯沐邑奏之太后
太后延說。
為帝壹餐〉登輿夾侍〈唐繪李多柞中宗時太廟特詔多祚與相王登輿。
侍御史王覿謂多柞夷人
雖有功不宜共與輦。
帝曰。
朕推以腹心卿勿復言文苑英華王覿李多祚光夾侍表。
中宗覿竊惟祔廟之禮。
在於尊祖奉先
肅事之儀。
豈猒惟親與德。
伏見恩勑令安國相王與李多柞共唐書參乘多祚夷人
有功於國。
適可加之寵爵
豈冝逼奉至尊
唐書作侍帝弟子連衡
與吾君而共輩。
誠恐萬方之人。
不允所望
文帝趙談參乘
𡊮益伏車前田。
臣斷天子所共二字唐書六尺舉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
陛下奈何刀鋸之餘共載於是而下多祚雖無趙談之累。
亦非卿相之重。
不自循省
無聞圍讓。
豈國之良輔
更無其人史官所書將示於後何。
𡊮盎之强諫
微臣不及陛下詳擇焉。
〉行掖坐侍禪林僧寳傳道吾智禪師將化。
石霜諸為正傳
橐其衆從諸。
諸迎居正寢。
智行必掖。
坐必侍詳本傳
天童給侍佛祖統紀智琰法師日誦法華至三千部。
宵爐來𤎮。
自起爐芬。
夕罐纔空。
潜加溢水。
蓋天給侍之驗焉。
唐書道宣傳。
貞觀中
𨼆沁部雲室山人
覿天童給侍左右
迎侍〈宋史劉昌言傳時光禄丞何亮
泉州
秘書丞陳靖
泉州
不迎其親。
下詔戒諭文武官。
父母劎南
峽路漳泉
福建
嶺南
皆令迎侍
敢有違者。
御史臺紏舉以聞。
吳育二府時。
待問
列卿奉朝請
自安請罷去。
不聽
出師永興
待問無恙
肩與迎侍
時人榮之
李虛已傳。
虛已父寅。
衢州司理參軍
以母老棄官歸養
已後以便親請通判洪州
時寅春秋髙。
寅如尚無恙
虛已雙舉迎侍寅至豫章
樂其山水
曰此可以終吾身矣。
臨州東湖
築第宇以居焉。
宋陸佃陶山集赴江寧府給假迎侍狀。
臣伏聖恩移知江寧府
竊念本貫越州
臣弟傳胙。
鄧州偏親先歸
契勘越州江寧府不至迂逺
欲乞暫給假鄉里迎省
前赴新任
伏望聖慈
特賜矜允
伏候勑㫖
北澗禪師詩集華亭孫丞迎侍道州使君
老人端似老人星
五馬精明舊典刑。
故事新者㕔壁記。
華堂舊有德盛銘。
轂州棠樹應垂地。
四世萊衣又過庭。
騷雅故家仍犬手。
可無清警華亭
宋李芸庵集叔賜迎侍以詩餞之且趣其來。
折檻雲孫俊聲
暫栖蓮幕談兵
論詩更欲壓競病
痛飲何須分濁清。
東閣殘萦旅夢
北堂萱動歸情。
重來肯放韶光晚。
叱馭加鞭莫計程徐安國西窻集餞周昭禮迎侍部綱。
水落前溪一夜霜。
順流催促歸艎解官了官中事
載酒圍成酒後章。
觧后語離雖草率
殷勤祈祝尋常
情知老大扶掖
無惜同觀上國光。
元藍靜之藍澗集送董德與迎侍三山諸友花壓春城綵䄂迴。
雲飛秋水錦帆開山令尹憂官瘦。
江上慈親望子來。
逺道不違甘㫖願。
清朝未乏孝廉材。
三山故舊詢問歲晚相思寄梅
公元1074年
歸侍〈宋景文公集送連氏昆仲還省侍。
酥酪君家伯仲賢。
相從黌舍經年
三卮酒簿難為聖。
一腹書空但喜眠庾信列筠懷舊䲧。
𨼆侯題壁新篇
糅甘調滑思歸春。
握蘭照露鮮。
强祠郎集送吕監簿歸堆南侍下。
花邊把須趂春暉
春去花空興盡歸。
白髮親庭北望青簾客舫南飛京埃衮衮回首淮月娟娟振衣年少身名自立
不須裘馬輕肥詩海繪章宋端明滕寺丞導江還家太夫人
戴罷華星跋賬催紫蘭芳意遍南垓。
人思孟母三鄰養車避王陽九折回
北征鞭多拗
西官驛尚傳
板與素有家園樂。
早趂新年進壽杯。
鄒道鄉先生世美歸侍政府送君南浦如之何作詩送之。
泛泛蓮花池
日月幾賓送。
乳鷰辭故窠征途飛鞚
會合安可常。
萬事殘夢
何以寬我愁。
風流民衆
妙年公卿子。
可人此君
退然數尺耳氣節青雲
從今奉親簡策朝曛
應憐四傑勤勤空文巖廊真人
與天地參
政教寒暑
豈罪樵失
木鐸乆不振相府潭潭
公子見聞
歸獻北斗南
忠孝兩心
事君如事父。
事若貴以人事父孰為念。
真賢驊騮
骨相未易取。
願子繼法眞
令老江浦
前年羅雀
朱轓濠梁
今年炙手
衮衣廟堂
公家本全玉。
何曾變奕凉公子不晨眉。
端為斯人傷。
卞氏稱六龍
公家相如
乆作風雨散。
于今詩書
山前製錦
江上方題與。
遥想侍側夙夕雁與魚。
猶子知幾人。
子獨欣白眉
風霆破春曉。
怒翼鳴天池
未促南昌行還為竹間期儻及馬伏波
一書重示之。
蕪城霜雪頴川凋芰荷
别情已矣
别情奈何英英二三子
行亦車懸𨍋。
後日知誰同蟬聲暮多
曾文清公集送蘇伯益提幹代還侍下。
伯充之孫。
伯業之子
幕下官曹王溪
溪邊野老借光
嚙氈校尉衝寒去。
扇枕郎君觸熱歸。
大父靈壽杖尊公更暮老萊
贈行未說功名事。
此事如公世上稀。
趙蕃淳熈藁送趙咏道還侍廉簡然道昆仲
既見章江水。
重逢懷玉山
忽忽成履躧。
草草僅荆班。
遥想獻觴後應多對兩間
期君好兄弟
並轡古人吕祖儉大叟愚集太常簿史同叔彌逺奏祠歸侍以十章言别。
壬子李冬中旬家庭素業摳趨
師友瞻依作楷模。
性學淵源那得似。
默成尺度相扶
萬目欣欣重世科若傳家學挂交柯歸來何以為親壽。
滿腹詩書講摩
魏公好善緇衣收拾名㳅壯九圍
歸卧湖山猶著念。
又生叔子使家肥。
兩載相從豈萬然。
寅清堂上遺編清池髙水留餘思。
啜茗携笻又便。
太壇太室致精禋。
同作祠官倍親。
最憶郊前好風月
雲山頂氣如春衮綉堂志念深。
安車趣駕盡吾心。
扶持九杖無他事。
風滿歸帆作好音。
白雲駐目便思歸
不愛它官只綵衣。
曲武祠宇關。
齋心直欲脫塵鞿
壯齡聲譽在朝端。
意度幽閑似唲
竹裏深深自發
更滋雨露琅玕
大門榮寵湖光
保得勛名肯堂
伯氏續經今已矣。
容臺歸去欲成章。
君今東渡親歡
我獨低徊夜又闌歸拜魏公應問我為言心事如丹
王與鈞藍縷藁送能蘭皋還侍熈寧七載元戎
木杪龜跌氣吐虹除掃烟雲不貶眼。
坐令隴畒重童
箕裘弓冶馨香在。
羯未封胡志槩雄。
趂我慈椿强健日。
翩翩刷羽冥鴻
程公許滄州塵缶編送家歸侍旁。
隨牒千里
携家恰二年
送君歸戲綵。
笑我覓行纏
忍話關山逺須馮信息傳抱持嬌小女。
恣索老人憐。
送别彦威姓西歸母侍
先集載行橐
叩閽萬言
風雲乘快便。
雨露殊恩
客裏分袂
天涯想𠋣門去留喜戚
不盡離尊
况自宦情薄。
未忌嫠緯聖知非我責。
若要盡心酬。
牛隴蘿月鷗汀水竹丁寧與將讒。
待我賦歸休。
宇宙矛戟
吾當何處歸。
故山幸免暮景儻同依若見親知問。
愁無羽翮飛。
一簞自足
底用帶金圍。
王灼頥堂集送馮仲壬歸侍下。
論文最許便君先。
得子仍知世學傳。
醉眼方愁江上雨。
歸心已望峽中天。
豈無智略乘障
猶有科名力田
寄語德公炊黍飯。
相從一飽送餘年。
鄭俠西塘集和老人今寢歸侍之什。
法有歸寧謁。
於情盖順人
矧兹無一夜不夢侍慈親
戲綵令忌念。
勤王致身
詩新道何古聞者凛精神
江湖續集葉景文餞友歸侍。
閩江關山相對照人肝膽如氷
路旁古桂風皷吟髭月隨袂。
君有萊衣獨無此樂不能與之俱。
老夫耄矣君年少
喜見功名逺到
歸歟歸歟盡歸歟長途玉汝千金軀未作廣寒客。
相携醉舞紅塵陌。
徐安國西窻臬楊信伯優校作告還侍得長句。
叙别以為慶。
幡然有客賦歸歟
揮手看得初。
蠖屈自憐爾爾鳶飛欣羡如如
交親誤閉留空。
傾誦薦禰書
珍重鳌頭有餘地
為君從此居諸
餞李仲智得郡歸侍斂板追從屬史如。
忘懷寧復間親踈
鄰墻不替通家盛饌常思會食初。
笑指北堂供戲綵遜辭東府除書
重來簡注廊廟𠋣重膺門愧老徐。
鄭彦昭樗庵類藁送彦斌弟還侍我方避地尤甚子獨還鄉歲又關。
浮世風塵孝節
平生事業儒冠空懷鶴禁陪趍步逺鴒原捄急難。
千里畏途自愛北堂珍重加餐
元陸子方集送張慎與歸海侍旁二首
湖風柳絮
記别一年餘君出當歸養吾窮乆索居
乍逢論繾綣
欲别又躊踷。
一葦長江隔。
時時鯉魚英才銷落盡。
世事一憑欄以我相思切。
知君欲别難。
雲南國暝。
雁北江寒獨羡菜衣樂。
春風鬢未皤。
宋方秋崖集謝吳總侍啓。
伏以身落邊城
乆矣思鱸之夢。
名聯故府居然騎鶴之遊。
所憂負臨賀之知。
敢曰失邯鄲之步。
亦云幸甚
具陳伏念某。
山林憔悴之餘。
場屋摧頽之乆。
抱墣而泣莫我知兮皷瑟雖工其誰好者。
不過天下第一人之傑。
將復有平時五色之迷。
刑賞忠孝之文。
前輩猶疑門下士寘之惟有混成之賦讖者始覘為公輔器而擢之魁。
故雖試别闈。
主司韓愈之竒然至對殿廬
當路子由之直。
抖擻田間之機襫竟低回塞上之兜鍬。
所賴王人
實維座主
夜半既傳於衣鉢
春風不寘於襟懷
逢人而說頃斯何惜幽之潤下車而薦文舉相期羽翼之成。
夫何俗駕之勒回。
大負公車之剡進乃典司於金耀。
畫諾於玉垣芍藥楊州歎已老三生之杜收桃花觀笑重未前度劉郎第懷屯恩。
欲報無所
兹蓋恭遇。
興禮樂如諸葛亮而無其短。
天人董仲舒而無其迂以皇極人材差將為他日股肱之俻。
論語治天下。
豈惟後生口耳之傳。
用能得士履屐之間。
每亦觀人於筆墨之外。
還去馬。
毋棄前魚
敢不銘而書紳
行矣襆被
考試士。
踵為宰相不愧權德輿之知問無恙外。
得主人。
幸自李中丞之側。
永言稱塞
惟有好修
賀吳總侍啓。
伏審虎節龜符視籀。
大小馮之相代豈惟盛事衣冠
東西總之迭為兹用公顧憂旒扆
有美江山第一
圖國之無雙。
波神胥舞於鷁舟
春氣肇開於鵲叩。
歌謡載道
想續劖常萼之碑。
香火滿城當封凌煙之像。
民樂只於帝念哉
朋友同倫
兄弟異姓
願言思伯
訪戴之興勃然
豈無他人低劉之志遂矣。
式徯鏘瓊之佩。
晤言浮玉
追數平主。
無逾此喜。
荅吳總侍箚。
伏讀誨畢有曰。
相踈未有如此時。
為之寒栗起乘。
盖某之為人
不能世俗事上
無時而書焉以為恭。
無謂而謁為以為宻。
此其情狀
當與巧言令色者用科。
某既不敢以此先生
而又前月二十四日
里人不戒于火。
延及所居
禮有火焚前人之弊廬三日蓋主懷居之淚未乾。
思親之心欲馳也。
近遣迎老人
許以正月為此來。
方將一舟先生台翰至。
如之何不愧李兄者某嘗接納杯酒殷懃亦欵。
移書徐編修累之數百。
極言其所以詆媒者。
大略相公與之庫非某也。
而怒之而捃之。
所賴素行頗修梱公不以為恕不然殆矣。
人用難知如此哉。
某始欲寘之于理。
又念或者其必謂某不能容士。
一召而質責之而已。
獨有數頃官錢未了
雖非某所得專。
敢不仰體先生盛心也。
義夫二十日安豐
遂與夏侯稱淝水以殺賊兵
攻城之銳。
且近矣。
此城當保可也。
相公節制淮西諸郡。
叔獻以為朝廷處置得宜
某獨乎以為不可
無故而隳一梱。
在朝既已非矣。
此等負荷
有過無功
成是敗非。
古今一律
今日毁子筆之怯者。
前日譽子華之勇者也。
先生以為如何
某今無家可歸
而數月間當滿。
欲就先生所以居者。
十數日間
拜狀懇丹。
十數日。
當迎老人於境上。
上謁以請其私。
先生進之。
代與吳總侍箚。
某。
亦既顓櫝敬致滌龜之賀矣惟某無似
受知當世
門墻為最。
受知門墻執事為最情分之宻交好之舊蓋異姓兄弟也。
制之於總徃徃諸軍錢。
未動成參商
今幸吾兄實臨之。
而弟得以畫布心腹
庶幾免乎憂國如兄
憂邊如兄
不特某以為喜而三軍以為喜。
不特三軍以為喜。
而兩露教十州之民皆以為視印之始。
其必有大規模大施設以大恱吾軍悅吾民者至。
側耳前驅之至。
當走江滸道情籌邊防。
而禀要束不腆
謹先致于隷人
翕受之。
回吳總侍箚。
竒蹇之踪。
盖自四月於今
不能出門户。
每招醫士則揖之左診。
其父揖之診。
其兄煑藥之爐。
日夜停火
呻吟愁嘆之聲。
悲憂蹙頞之容。
行路見之。
為某不寧處也。
七月朔日。
家兄竟不起手足之痛。
何毒如之老人病中。
罹此禍患
又恐感傷懷抱
舊疾增。
死事生。
頃刻難度
所以先生移鎮不能送。
履齋之建不能迎。
得罪門墻
自憫嘆。
敢謂賜之箚翰兼有頒垂溯江以南感塞而已
與吳總侍箚某竊聞先生巍揭江淮表襄之樓雄視南北
甚願操觚從先生後
或者王勃之名。
滕王以不朽。
老人趂度之說甚力莫可違者。
山靈勒俗士固應爾耶。
然既約而爽。
不辭而歸。
得罪謁者敢謂馳一介之使追至維揚
勞賜之。
燕及父兄
盡霑饋。
某知所感愧矣。
老人病未能謝。
不敢不情而代之書。
相對歎息以佩盛心耳。
某。
比者伏凖照牒䝉紏合諸司
猥以姓名聞于上某初入帥幕。
日與司帑者唱籌錙銖
老人欲治歸。
日以衮衮
於是竟不得奉一書道謝
易之咸。
感也。
不言感而言咸兌。
說也說不言說而言兌。
無心之感。
天下不言說天下之真說也。
然則先生奚以某之必謝而後為感且說哉。
某行侍老人歸。
敬當晉謁賓賛魏曹子建侍太子坐。
白日青春
時雨靜飛寒氷炎景
凉風我身
清醴金觴
肴饌縱横齊人進竒樂歌者出西秦
翩翩公子
機巧忽若神。
唐錢起詩送嚴士良侍奉詹事南遊
踈傳獨知止。
曾參愛親
江山侍行邁。
長㓜出囂鏖。
握手千古
此心能幾人。
風光滿長陌
草色征輪
日夕荆楚
鶯鳴芳杜新。
烟月下淺。
花與水中
點翰遥想憶舍情向白蘋
錢塘韋驤集思侍旅宦經秋路塵
家書累日無聞
勞身江左單傳
極目淮東望白雲
俚聽難將至音悅。
天和不學衆人焚。
趨庭徃徃寒律
叱馭迴轅兩未分。
節孝先生集謝呼延禁侍
有客從京南。
未尋淮上叟。
氣貌肅雍
辭令温厚
如此可喜
故人書。
須臾四千里。
恍惚江湖
强祠部集送子立榮侍南歸有客就征風前酒酣
慈顔依滕下。
意滿江南去路草初歇到家短書無惜寄别復抵清談
黄山谷外集子膽去歲侍立邇英子由秋冬間。
相繼入侍作詩各述所懷
子亦次韻四首
仁宗乾興初
日御殿之西廡
孫奐陽元等。
勸講祖宗故事
雙日廷見儒臣
至此隻日亦今執經入侍
景祐二年正月癸丑
詔置邇英延藝二間無逸篇于屏。
邇英迎陽門之北東向事實録
東京記曰崇政殿西有邇英聞。
東有延藝聞講諷之所。
又按國朝春二月至留千。
秋八月冬至
夏日
邇英閣翰官講讀赤壁歸來紫清
堂堂心在鬢雕零
太白春日行曰。
深宫髙樓紫清
上皇玉帝
玉清之𨼆。
書曰上景晨暉
金宵爵紫清林志云。
時以居翰茈。
皆謂凌玉清紫霄漢書蕭望之賛曰。
望之堂堂折而不撓公表曰。
風霜所迫。
鬢髮用畿。
江沙路破青鞋底。
却結絲絇侍禁庭。
寒山子詩浪行朱雀門
路破麻鞋老杜青鞋布襪從此始。
周禮屨人汢曰屨有絇有總有純者飾也。
絇。
謂之拘。
著舃屨之頭以為行戒。
按紸筵中。
皆繫絲鞋
故云樂天詩却著青袍玉除
胷蟠萬卷夜光寒。
筆倒三江硯滳乾。
言筆有餘
傾倒三江之水。
不足以供其翰墨
漢書安世所謂南山
不足受我辭也。
鬲重曰。
三江既入。
西京雜記曰。
以玉為研。
以酒為滴。
隋書鄭譯傳。
上今李德林立作詔書
髙類戲謂曰乾。
劉禹錫莫怪詩歲無淚滴。
盡頓東海也須乾。
大似不蒙稽古力
只今猶著侍臣冠。
言其猶未大用
後漢桓榮太子少傅
大會諸坐。
陳其車焉印綬曰。
今日所蒙。
稽古之力也。
對掌絲綸記言
職親黄屋傍堯軒。
總綸謂中書舍人
翰林學士
禮記王言如絲其出如綸之
記言起居郎舍人
即言之左右史
禮記曰動則左史書之。
言則右史書之。
又曰。
左史記言
史記事
東坡史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相繼
子由左史舍人
唐昭宗時
封舜卿
從子對掌内外判。
文選
苑嘩詩。
黄屋堯心
杜牧之詩。
席地堯舜軒墀立為陽。
雁行上猶回首
不受青雲富貴吞。
劉為錫寄陽給事詩曰。
青雲直上無多地。
却要斜飛取勢回。
盧同月蝕詩。
何萬里光。
受此吐吞厄。
樂天名位聊相仙。
却是初無富貴只欠小蠻樊素在。
我知造物愛公深。
東坡詩云。
定似香山居士
世緣終瀺遘根深。
自流曰出建老少
大略樂天
雲溪庾議戴臠天詩曰。
櫻桃口。
楊柳小蠻腰
盖其家二姬石也。
再次四首
隆儒殿閣横經
咫尺清都露零
退朝録曰。
隆儒殿。
英閣復叢竹中
謝承後漢書曰。
横紸捧手
李白裴長史書曰。
横經藉書。
左傳曰。
天威不遣咫尺
到子曰。
穆立及化人之宫。
以為清都紫徽釣天廣樂。
常之所居
露見上注。
詩曰。
零酌其濛又曰。
零露泥泥
見說文星北極
人聞無路仰天庭。
老杜詩。
北十避文星
史記天官書曰中宫天極星喂之臣衛十二星藩臣
皆曰紫宫
曹子建詩。
衆星環北辰漢楊雄解嘲曰。
仰天庭。
法言曰。
仰天庭而知天下居卑也哉
風櫺倒影日光寒。
堯曰當中乾。
逆之詩。
暑夕風櫺
楊雄甘泉賦曰。
倒影而絶飛集。
注云。
在日月之上。
日月返從下照
故其影倒。
史記堯紀曰。
之如日。
詩曰。
湛湛露斯
臣陽不晞。
注云晞軳也。
諸使天子賜爵
肅敬承命
有似露見日而歸。
殿上給扶鳴漢履
螭頭簪筆見秦冠。
兩句紀述經籩事。
給挾。
當時堯老
簪筆
左右史
退之韓弘碑曰。
邊見上殿
拜跪給扶賛。
漢書鄭崇傳。
每見曳革履。
哀帝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
百官云。
起居即反金人
若伏在紫宸内閣
則夾香案分立殿下
第二謫首和墨濡筆即初處。
時號螭頭
漢書趙充國傳曰。
張安世持橐簪筆秦冠見杜後。
惠文後漢
法冠一曰杜後。
執法者服之或謂之獬豸冠
借用耳。
萬國歸心不言
諸儒爭席異臨軒
魯論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又曰天下之民歸心焉。
後漢戴愚傳。
光武正旦畢。
今群臣說經者。
相難諸。
不通者。
輙奪其席以者愚遂重坐五十餘席莊子曰。
舍之與之爭席矣。
臨軒言講雍容非若軒陸之嚴分也。
漢書史丹侍曰。
天子自軒攬上。
隤釧九以撾皷
書與服曰。
臨軒大會
陳乘與車輦於殿庭
聖功典學歌頌
更覺曹劉不足吞。
書說命曰。
終始典于學。
歌頃指二蘇詩。
曹植劉植
魏文帝時文士
兄槙作老杜墓銘序曰。
言奪蘇李氣各曹。
劉。
老杜詩。
大戎何是
延和西路槐陰
不隔朝宗夙夜心。
東京記曰。
崇政殿南有延和殿。
東坡作逸和殿奏新樂賦曰。
邇英傍矚。
念改老之不來
又謝賜御書詩注云。
邇英閣前有雙槐
樛枝屬地如龍形。
書曰江漢朝宗于海。
詩云。
夙夜匿懈。
以事一人
詩意謂謂筵親近
可傾盡忠未之心也。
公有胷中五色綫
平生補衮用功深。
杜牧之郡齋獨酌詩曰平生五色綫
補舜衣裳
退之書曰。
用功深者。
其收名也逺。
張文潜宛江集紹聖甲成。
侍立集英殿
臨軒舉人
作此兩絶
春來小殿雪初殘曉日瞳矓來破寒
黄傘當軒公事退。
君王緩步侍臣閑。
弱歲千名翰墨場春寒摇筆西厢
茫然二十年間事
還著春衣玉皇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清明日侍。
親與海雲寺
和風釅日又清明
茶事驚呼探火新。
整頓安與扶鶴骨
晴郊滿意青春
琴鶴清風寂寥
谷居忠憤銀鈎
龕中片石錐鑿
還為兩翁點頭
有清忠定詩刻
休問霜林鶴頂
空庭三尺緑新攅。
從渠五老歆髯笑。
我自與師盟歲寒
翛翛竹色清尊
更借陰風蕩午暄慱得親顔開一笑
佳名須記壽星吳仲孚詩集呈雲叢史侍若教儘儘漂沉却恐無憀不禁百拙難隨今日一貧方識古人心。
牛年歸盡荒郊猿鶴多故國深。
欲以詩為活計世間何許知音李洪芒庵類藁比至原省叔父二兄因成二詩
海風煙古。
重東歲月竹林追勝具。
棠■接清陰
酒聖連宵醉。
詩魔鎮日鳳雛競爽
家學籯金
越角倦游客勘婆行脚僧
畏寒便白㲲尋壑𠋣烏藤
是處記遊釣。
老來無友求田兼問舍。
其復愧陳
喻良能香山集侍太孺人安國過賢沙至鳳池
板與多樂事
沙路及晴時却略龍卧
逺迤到鳳池匏樽斟酌
華𩬊足遨嬉
此意安仁觧。
矄酣更賦詩。
太夫人拜掃先塋季弟有詩次韻一首東郊雲氣踈踈十里相携霽色初林幄盡頭杜宇
深處見王餘。
提壺相勸沽酒
扶老來觀或鋤。
不向如皋射雉真成一笑粲潘與。
是日制歸不川行
唯奉枝與爾。
徐安國西窻集聞韓無咎權中舍遷史侍進蒹西掖不容况復侍從班。
獨有冷官一事飽食終日看君元丁復亭槁送能生事父之船司江艎海舶如雨北賈南商袂似雲。
新制建官專抑米。
舊來司讞已超群從親游宦平生樂今子才賢早歲公退髙堂調膳後。
書聲江夜月紛紛王諢秋澗入侍行贈董符實
君家大兄故識君家三兄友執
游話仰止歲年只有八郎初未覿八郎内侍五雲深。
五雲宫闕沉沉
此時宻邇獻納夙夕忠謹丹心
人知掌中金窠屈蟠螭重豈識雨䄂中蒼生霖。
採聴民瘼惻怛
細至據穡艱苦歌謡聖皇違聦豈有天語夜乆叮嚀
御屏香暖代鳴王。
髙枕安寢神游輸忠徃徃捄時筆諫下數公權誠。
不見
西漢元封神爵間兩朝貴幸張與金。
長楊蓮勺滿宫館
以世閲游從九卿何如侯剛方見特立大冠脩劎明月簪。
日華光動鬱金抱。
鳳翔朝陽岑。
一從通籍忠慤四海知有萬石不為富貴之所淫。
書生薄游不足惜風化正爾基周南炎蒸幽朔今一執。
清閑之燕。
請君一踱解愠南風琴。〉
寺〈正韻時至切。
同上
寺人奄宦。
亦作聞。
見下陸法言廣韻閹人
丁度集韻寺或从門作聞。
婁機干禄字音侍。
又祥吏切。
廷也。
有法者。
歐陽德隆押韻釋疑寺。
時吏切。
亦作䦙也。
寺監字即不同
釋行均龍龕手鑒闈音寺。
閽䦙守門人也。
熊忠舉要次商次濁次音周伯琦六書訛古侍字也。
从寸聲。
寸。
手也。
故奄宦謂之寺人
又借為府寺字。
子敬經史字源韻畧侍吏切。
周禮寺人
寺人之令。
小臣李鈞古正字争。
監官所也。
从从有法也。
閹寺也。
作寺非。
字潫傳切。
守也。
法度所守也。
篆書集韻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隷篆韻書楊著碑見楊益隷韻草書並張錦溪鮮于樞草書集韻〉
公元994年
宦寺周禮天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注寺之言侍也詩云寺孟子正内路寢䟽曰業其職云掌王之内人宫女戒令省齋王楙野客書史石顯衆人匈匈言已殺前將軍蕭望之天下學士姌已病之乃薦貢禹歷位九卿議者於是稱顯以為不妒譛望之矣僕謂使不殺望之則已使其果有此事豈以薦一貢禹而能免天下之議哉。
殺與不殺天下公議自存今謂衆人匈匈言殺蕭望之
天下皆知為殺望之矣又言議於是稱顯以為不妒譛望之何當公論無定論如此
僕恐不然
史氏飾詞之過耳宋類苑中貴帶將仕郎祥符以前中貴人盡帶將仕郎階。
太尉秦翰左璫名將累立戰功始以將仕郎内侍省内府丞局
則不後建國軍節度並見湘山野録仁宗時宦官雖有蒙寵信甚者臺諫言其罪軌斥之不各也。
由是不郁弄權内徒張繼能嘗為鎮戎軍鈐轄初古原州自唐以來䧟於党項從治平凉縣
繼遷之叛。
李繼隆繼和建議城古原州
保障内屬藩部併力禦賊是為鎮戎軍
以隆和知軍事幾七八年繼能鈐轄題詩廳堂夜開磧外鈐聲苦曉聴城頭角調表不是感恩心似鐵誰人向此中來繼能讀書有識直好談論
治體今為入都内領郡能改齋漫録洪玉父祖宗時。
非特士大夫立節亦自上之人有以成之耳張乖崖再任成都日夜分時
北門申有中貴人到。
要請鑰匙開門公令開既入見公請曰。
朝廷還知張咏西川否。
川中兩經兵寇
治亂
中貴入川比。
欲申地主之禮。
如何須得中夜入城。
使民驚擾不知有何急切富中貴曰。
銜命峨眉山燒香
公曰。
徒要先斬後奏或先奏後斬耶。
中貴悚懼曰。
念某。
離班行。
不知州府事體公曰。
若如此道即是却令出北門宿來早入衙下。
子云
奉敕峨眉山燒香入内内侍省王某公判牓子既銜王命不敢奉留請於川南出去其嚴正如此曾魯公侍讀鄭州廢疾中貴人郡寄居多沽私酒恃結連内侍州縣不法公始善諭之俾自悛戢輙出大言公命搜捕得酒釀具依法盡行遂奏乞中官老廢者不得外郡廷嘉真宗黄震亳州永城縣汴河例至朝廷中官州縣科民開淘中官多任喜怒非理棰撻役民憤然歐之。
中官即捨役赴闕自訴帝問曰黄震言何歐汝中官奏云言是我百姓汝安得亂打帝嘉其言即敕中官黄門杖二十黄後才吏轉運發運使文正王公遺事内殿劉承規上諭政府承規忠勤宣力不少今人告朕乞一節度使公曰陛下所守者祖宗典故乞令有司檢詳有則可除翌日上曰承規言死在朝夕。
願間在廷之告。
瞑目無恨矣。
公曰。
承規若越此命後有邀朝廷乞登樞府奈何不可遂改殿使節度觀察
留後上將軍致仕上言承規得此命亦喜公曰帶殿使留後亦遥郡矣專乘旄越臣恐於乆未便宋朝大事記仁宗時王曾劾。
武臣崇勛英宗韓琦内侍任守忠周官一職
不惟外統六卿亦且内統六官
是以宦寺之亂無女子之變漢初大臣申屠嘉猶得以斥鄧通
後日則康衡與石顯相表裏國初大臣得以内侍
章子厚則用郝隨蔡京則奉梁師成
王黼則事童貫人言内外當合為一。
然必公足以勝私
足以統内
斯可矣。
章子厚
王黼
小人
交結内侍腹心
淳化五年
季順反蜀。
王繼恩討之。
宦官繼恩平蜀中書擬為宣徽
使上曰。
朕不欲以宦者政事宣徽使執政之漸也因置宣政使以授之。
太宗惜名器乃以張咏益州城中免兵尚三萬人半月之食知民苦鹽貴而廪有餘積。
聽民以米易鹽。
未踰月。
得米數十萬斛。
上喜曰此人何事不能了。
無憂繼恩械賊數十人
請行縱之曰。
前日李順脅民為賊。
今日化賊為民。
不亦可乎。
蓋奠難於除。
盗又莫難於已去之後故既命繼恩以討之。
復命張咏以撫之。
始威終惠兩得之矣抑繼恩宦者使之掌兵。
得無李唐弊政耶。
繼恩雖有功而不驕。
不與宣徽不敢怨。
太宗有以處之也。
其與童貫重兵在外朝廷無以制之之道異矣。
使當時不知所以制之愚恐無夷狄之驕亦必有宦狄之禍耳。
元符三年
斥郝隨劉友端。
以先禁中修造華侈陳瓘言裴彦臣等。
交通内外十月蔡京罷。
上曰有言論其交通近習之狀卸有簡於裴彦臣
崇寧元年
童貫杭州監製二年王厚童貫合諸道兵十餘萬復望州十二月
措置邊事司。
王厚童貫領之四年
童貫熈河路經畧安撫制置使大觀四年
童貫節度使内侍建節始此。
其後梁師成等。
皆踵之復洮州自此恃功稍擅軍政選置將帥
不閣朝廷
政和元年童貫使遼四年
童貫領樞宻院事人使上海女真
宣和元年朱勔花石綱媚上太學生鄭肅十詩二年
梁師成太尉
凡號御筆皆出於梁師成
王黼父事之。
三年童貫方臘
四年
童貫巡邊
五年
童貫入燕上之即位
其始因修造華侈
而斥内侍郝隨劉友端。
其後則以童貫監製器以朱勔花綱其始因陳瓘之言察裴彦臣
交通内外之迹以逐蔡京其後則以童貫而用蔡京梁師成而用王黼
知人君之心未始不善小人蠱惑其心者其罪多矣。
童貫也。
使之監製器之役猶可蔡京乃使之領西師
西事未畢。
北事復起
既命之使遼以覘其國適為遼人所覘又縱之女眞真反為女真所侮。
甚至於方臘不能討命童貫以討之。
是以童貫可以任内脩外攘之責矣夫宦官腹心之患也。
夷狄手足之患也宦官根本之禍也夷狄者技葉之禍也當時伯兩之言曰朝廷為陽宫禁陰中國為陽夷狄為陰君子為陽小人陰德陽兵為陰愚謂崇觀以來陰氣甚盛矣小人宦官夷狄
一氣類也。
此有所感則彼有所應必然之理也縱使當時無夷狄之禍亦有宦官之禍也放翁家世舊聞先君陸元鈞使淮南被命廉訪使成章
常州制獄
成章宦者
然有直氣每為先君童貫梁師成輩以家奴公師自古大亂之世亦不至是彼趙髙中丞相
龔澄樞内太師
不敢丞相太師也今豈不過之。
又指其頸曰。
成章不幸自㓜為内臣它時隨例斫頭矣。
先君言問師成事用之由成章
中宫為房院時給事閤内。
禁中宫女得幸者為房院。
元符建中之間蔡京宫觀居游中宫天竺觀音求嗣。
素與内臣交通
然不也。
後見之於天竺山中邀與歸。
置酒甚歡。
因問禱聖嗣以何為佛事
以實告陽驚曰。
人家求子。
不至如此之薄乃曰宫中何從得錢
又嘆曰。
朝廷如此不應副耶。
國家府庫如山如海。
上物既歸大播此語。
於是宫人近習
人人恨不得蔡内翰即日為相矣大用
因言舊嘗聞李憲輩已老西事
當得信臣
童貫者。
年少竒才也。
於是使陝西
措置邊事矣。
師成自㓜警敏知書。
敢為大言始自言母。
文潞公侍兒生已子外者
或告以師成貌。
韓魏公
又稱韓公子乆之
老女醫言蘇内翰有妾出外
舍生子為中書
梁氏所乞。
師成於是又盡變其說。
自謂真氏子每侍上言及公輙曰。
先臣聞者。
莫不笑之。
故事内臣不拜節度使
請降㫖。
邊功者毋用故事。
為實地。
已而攀緣者多。
即又曰。
郊廟
明堂
九鼎
治大河。
制禮作樂
大勛勞。
豈减邊功耶。
於是節鉞衆矣。
成章又歎曰。
通侍大夫
乃昔内客省使也。
累朝未嘗除授
張茂則宿衛回朝當宣仁聽政兩省都知
尊貴莫比。
病篤欲求内客省使宣仁終不許召其子宣諭曰。
垂簾時不欲閣此端。
非獨太皇免人議論
汝父死後。
亦做得箇十全内臣
其子泣拜而去。
今為通侍大夫比肩
徃徃猶有滯留不遇之歎。
天下安得不亂乎
坦齋慶元間
鉅璫王德謙
干紊朝政
公欲去之。
發間忽報宣鎻
次早入朝德謙節鉞公。
立班知院何。
公澹不押麻
文武皆退。
公上諫止
御箚屢頒。
奉詔
翌日奏事上曰聞祖宗時有此典故
公奏眞宗以此王旦力爭
乃别置使以處之。
徽宗朝。
童貫克復河湟
特令建節
中原淪没基於此。
上曰。
又聞非止童貫一人
公曰。
其後譚戬藍熈從援例得之陛下不知三人者皆不得其死
丐寢此命庶保全德謙上從之。
未幾
竄之遐陬草麻吳宗旦且有南康之行〉閽寺禮記内則深宫固門閽寺守之。
注云。
閽。
守中門之禁也。
寺。
内人禁令也。
〉省閹寺宋夏竦鄭國公文集聞天地交而陰陽和。
陰陽和而萬物生。
牝牡之分。
雌雄之配。
鳥獸魚鱉咸以遂性
有男然後夫婦
夫婦
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
然後君臣
故易以咸卦為下經之首。
詩以關雎為國風之始。
周官曰以陰禮教親。
則民不怨故聖人法天地之體。
行陰陽之化。
一物失所以為不可
臣聞。
古者下服之刑。
閹寺之官
周禮寺人五人
内臣倍之。
漢初置中常侍二人
今之宦者
何逾古制
又皆平民予姓齠齔丐養無辜
遽遭殘毁
刀鋸之苦失男女之姓阻。
夫婦之配絶繼嗣之道。
傷和氣。
何虐如之。
出入殿廷
不减百數
稽之天道
考之古義
臣切惑之夫憂后泣辜教化失所
湯或解網
鳥獸罹害西伯枯骨天下歸心漢文肉刑
百世稱仁。
豈有非罪之民受㭬割之刑自生至死
不可復完。
伏願陛下
兩曜之鑒。
二儀之惠。
造化之恩。
慘舒之氣。
峻立憲章
一切禁絶
漢唐之斃革于公朝堯舜心感天下矣。〉
蒔〈洪正韻時至切。
植立也更種也又支韻。
許慎說文别種
从草時聲。
時吏切。
徐鍇通釋秧稻也。
食至反。
楊雄方言更也
謂更種也。
音侍顧野王玉篇石至切又音時。
亦作秲。
丁度集韻蒔或作秲。
畤蒔𦱎楊桓六書神母蒔。
余見支韻。
或从禾時省聲特隷蒔或从侍聲蒔隷同上余見紙韻照母蒔或加草熊忠韻會舉要次商次濁次音倪鏜六書釋種植之通名平聲柔克正字韻綱蒔别作秲畤特並非趙謙聲音文字通俗平聲不出韻會定正字切禪計禪神禪蒔書並集同上並見杜从古集篆古文韻海徐鉉篆韻並六隷書統書並六書草書鮮于樞草書集韻〉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三百四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