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八二四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二寘
禪虛寺〈洛陽伽藍記寺在大夏御道西寺前有開武場歲終農隙甲士習戰千乘萬騎常在於此羽林馮僧相善角抵戲擲戟與百尺樹齊虎賁車渠擲刀出樓一丈帝亦觀戲在樓恒令三人對為角觝
中朝宣武場在大夏門東北今為光風園首宿於此出焉〉
玄寺洛陽伽藍記寺迺閹官濟州刺史賈璨所立也在廣莫門一里御道所謂永平里也注即漢太上皇廣處遷京初創北里值母亡捨以為地形髙顯下臨城闕房廡精麗栢成林實净行息心之所也王公卿來游觀為五言不可勝數
公元735年
閣寺〈河南府圖經志寺在宜陽縣西九十里中州元氣雷希顔竹閣寺記自虞水衡之官天壤間出佳處皆為佛老者流之所專然其徒有勤惰其法從而喧寂其居之興廢隨之洛邑天下中西崤函山川雄隘關而河之特用武之地稍折而南不三數舍至女几山下崇崗限其陰洛水貫之川原衍汶修竹喬木彌望泉行竹間泠泠有聲出其途者頓忘塵土登涉之勞而恍然如行畫圖異境也其封域苦寒介於周秦之間民力穡而能勞苦迄今猶然土宜與麻極水陸饒道連昌宫三鄉而西得浮圖之居曰竹閣負崇崗而面女几萬竹森然為之衛自門而陟漸而至其堂有二泉出其腹珠璣𣲙玉頃刻萬斛泉俯以清仰以茂或曰非出石間物性殊喜水凡山之有水者所在階級而升有閣之象合是二物浮圖所以得名與某年初予與文士陵川劉景元一逰焉時秋冬之交風澄氣肅南望女几千鬟萬髻秀峙風塵之表西睨烏啄白馬諸峯皆嶄然柱天玉色連延無有間斷四時之景倏忽變化無窮俛視洛川縈紆如綬其灌溉之利不知其幾千百畒。
慨然神禹之功平揖竹君歲寒之節凛然可畏降而酌泉鍾乳牙頰終席有餘味予嘗竊嘆曰兹殫天下之美浮屠終日享之不既幸矣乎十年于今而念不置也居陪京一日有僧福辨來謁。
袖出數詩有島可之風試與之語劇談山林之勝而驟及竹閣避席曰此寺僧德鑒主張之願丐文以為之記兹傴僂扣門之意也則應之曰吾儒者也談一浮圖居之勝。
不若考其山川風俗所以然一夫之勤惰不若本道廢興之由三代以降虞人水衡之官廢田亦不復井矣吾民之貧者數口之家至無措足之地雖石田犖确下田斥鹵盻盻終身不能尺寸者而浮屠氏方皷其師之說擅其膏腴占其名勝飽食暖衣若子若孫夾手付畀
夫道之不行吾徒實任其責而若等享其利且任其責者。
負負無可至於享其利者亦當求其所以然庶幾不自愧云。
宋妣成一雪坡集題西湖竹閣寺詩入門纔見琅玕便覺玲瓏日影寒峯勢近環檐外湖光好竹中看烟霞古淡僧容瘦風露清髙鶴夢殘已占兩亭凉坐足再須登閣𠋣欄干千古清風白樂天昔時曾此飽談禪自從西閣無吟迹惟有東坡嗣舊傳來徃祗應湖上聽聞誤說海中仙我來再拜祠堂下。
笑摘巖花井泉江湖續集周弼西湖竹閣寺詩精舍蕭踈近水凉分明一徑緑沉滄就移山近湖皆隱放出樓髙寺倒藏春透露梢齊曲檻翻風籜過修墻長堤花盡稀少來聽蟬聲夕陽
〉梁周寺〈河南府圖經志寺在孟津縣西二十五里唐開元二十三年建有碑銘記可考〉洪教
寺〈河南府圖經志寺在新安縣東北二十五里〉遍覺寺〈河南府圖經志遍覺寺在宜陽縣治南四十里〉原
光寺〈河南府圖經志原光寺在宜陽縣西北六十里〉紫盖寺〈河南府圖經紫蓋寺在永寧縣西五十里〉
月山寺河南府圖經月山寺永寧縣東北五十里元一統志寺在懷慶府郡城東北四十里在太行之麓巖巒之上樓閣參差下視黄流川平如掌楊西庵詩有川連水竹人家近山𠋣金銀佛寺開之句。
十方淨土寺河南府圖經十方淨土寺鞏縣西北五里大力山之陽。
寺廢遺址尚存〉會善戒壇寺河南府圖經志會善戒壇寺登封縣西十里按唐宋舊碑云後魏孝文帝避暑之宫也有恭陵王者
禪僧澄覺為精舍隋開皇中賜名會善至唐重修後廢梁宋復興寺宇即僧全讅之所構也内有受戒石壇又名寺曰戒壇
唐宋間天下僧尼受戒於此元末兵革禪宇廊房已廢佛殿尚存佛光寺
公元495年
河南府志寺在緱氏山西南谷内唐玄奘三藏聽論之處。
寺有甘泉
三藏咒出之太原志寺在本府代州五臺縣長安志寺在神龍殿之東。
孝錫詩集佛光寺詩臧榖雖珠竟兩亡𠋣欄終日行藏已忻境寂洗塵慮更覺心清聞妙香孤鳥帶烟來逺樹斷雲雨下斜陽人間未卜蝸牛舍逺目横秋自傷少林寺河南府圖經志寺在登封縣西北二十里少室山北麓按大藏弘明集及唐碑。
魏孝文帝髙僧跋陀之所創也至梁普通中達摩禪師西域航海而來
至於金陵鳳凰臺武帝對問不契。
即折蘆渡江來居此面壁九年有僧神光立雪齊腰安心法即斯處也今有靣壁石洞存焉又有立雪庭。
靣壁庵。
皆是遺跡也。
前山少室旁有名城峯。
其頂有二祖庵院有四井。
傳為二祖卓錫泉此又𨼆居之所周武元嵩之說禁釋氏之教寺因而廢。
隋文啓祚復興改為陟岵至唐復名少林五代金宋興廢不一
廊宇尚存
河南府志寺在縱氏縣西南二十里後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西域僧跋陀建。
跋陀有道業深為髙祖敬信少室山立幸居之公給衣食羅漢臺中有志和尚十二環錫常夜降甘露一名甘露臺後周武帝隋文帝開皇中再置。
唐玄宗御書寺額有郍羅延神像夫貯作功巧竒妙神彩駭人武后曾迎入宫還神勑碑天寳十四年主又有三品松
五品武后所封武后封嶽寳床在寺有少姨畫像又築祭啓母壇開寺東輦路又有達磨翻經臺。
梁達摩於此靣壁九年
跋陀山水止水錫稠禪師伏虎繩床解虎錫及志公青玉磬寺西有一祖若是僧惠可斷臂求法於達摩
達摩付法之處國朝清理册寺在開封府吏部尚書裴㴶文記原夫梵界
聖緣開萬化之先。
日照王宫神跡三靈之始包至虛以見世
象教乆傳曠劫
群有以示凡法身初應於中古
神通之力。
廣㧞苦因
開智惠之門。
深明樂界鶴林變色觀其戀慕之心。
雁塔開扉通其瞻仰之路少林寺者。
魏孝文之所立也。
東京近甸大室西偏
正氣六合之中清都九州之會緱山北跱亘宛洛天門潁水南流
荆河雲澤
帝畿靈境
陽域之福地沙門跋陀者。
天竺人也。
空心玄粹惠性淹逺
不二法門
有甚道業緬自西域
來游國都
孝文黄屋之尊。
申繬林之敬太和中有司於此寺䖏之淨供法衣
取給公府法師迺於寺西臺舍利塔
塔後造翻經堂。
香水塗金繩為約。
苦心精力
俾夜作晝
多寳全身之地。
不日就功
如來金口之說連雲可庇。
西緣長澗
蕭森北拒深厓覆筠篁之宜宻烟花濃靄。
下天香。
泉籟清音
傳空
樂跋陀息心地樂靜安居。
感而遂通境來斯寤寐之際。
若有神人
石磬一長四尺規制自然聲律咸具。
得之河曲
空聞漢使之談。
浮于泗濱
徒入夏王之貢管弦夜合清響中天鐘霜晨
諧妙音於上劫。
時有三藏法師勒那翻繹經論游集刹土
禪師永正法。
住持塔廟
虬箭不居光塵易逺虹梁指象設猶存周武帝建德中元嵩之說斷釋老之教。
率土伽藍
咸從廢毁。
明皇帝繼明正位
追崇景福
大象中初復佛象。
天尊象。
迺於兩京
各立一寺
孝思所置以陟岵為名。
洛中陟岵
即此等也隋髙祖受禪
正邦既改。
徽號已舛唯此寺名。
特令仍舊開皇中有詔二教初興四方普洽
山林學徒歸依者衆其栢谷此地一百頃宜賜少林寺大業之末九服分崩
群盗攻剽
無限眞俗此寺為山賊所劫。
僧徒拒之。
賊遂縱火塔院
院中衆宇倏焉同滅瞻言靈塔
巋然獨存
天龍保持
山祗福護。
神力所及
未曾有寺。
西北五十里有柏谷墅。
群峯合沓
深谷逶迤
複磴緣雲。
俯窺龍界
髙頂拂日
傍臨鳥道
居晉成塢在齊為郡。
王充潜號署曰轅州乘其地險立峯戍。
擁兵洛邑
將圖洛宫。
皇唐五運之休。
期受千齡之景。
命掃長蛇薦食之患。
生人塗炭之灾。
太祖文皇帝
龍躍太原
軍次廣武
大開幕府躬踐戎行
僧志操惠㻛曇宗等。
靈眷之所狂辯謳歌
有屬率衆以拒僞師
抗表以明大順
仁則以歸本太宗嘉其義烈
降壐宣慰既奉優教。
承寵錫。
地州頃。
水碾一具栢谷是也海寓既平。
憲章云始僞主寺觀
盡令廢除僧善護洞曉二門
逺該三行
詣闕進表
特蒙置立武德中寺。
白雀見。
貞觀中禪師重造塔之辰。
白雀復示見。
璇圖肇啓
初欲呈祥
寳殿纔興。
遽聞相賀髙宗天皇大帝
光紹鴻業欽明至理嘗因豫逰
每延聖敬咸亨中
乘輿戾止
飛白書
金字波若碑留幡象及施物永淳中
御箚飛白書一飛字題寺壁
雲開顧鶴。
電傳逰龍神草競秀椒塗雲泉永飛於錦石
雕甍增耀
若綴春葩金叠分輝似懸秋露
天皇升遐則夭大聖皇后先聖功德垂拱中
抽笋塔院後復有藤生證聖中中使送錢於生處
修理階陛上方光堂功德日修自是飛烏莫敢翔集此寺。
跋陀疏置業造神微皇家尊崇
事光幽秘珍符薦臻動植靈應發於庭除
累聖屬心
每頒渥澤
王言宸翰既叠暎於鷄峯寳像珠幡
交馳於龍壑。
皇上睿圖廣運
神用多能明臺化清天池墨妙
以此寺有先聖締構之跡。
御書碑額七字十一年爰降恩㫖一行師賜少林寺鐫勒梵天宫殿
日月光華佛地園林
烟霞氣色
元魏
徒衒竒於篆素鍾縣蔡雍
致美緗簡日者勑令天下者觀由莊。
一切括責皇上以此寺地。
及碾先聖光錫
多歷年所襟帶名山延袤靈迹群山是宅。
邁羅閲之金峯
上德居之掩育王之石室特還寺衆不入官收曾是國土崇絶天人歸仰
固以名冠諸境禮殊恒刹矣髙僧跋陀朋三藏心禪諸門弟子光道房。
禪師精勤梵行克傳勝業惠光弟子僧達曇隱法上法師等十天德亦號十英復有達磨禪師深入惠門。
津梁是寄。
子惠可禪師玄悟法寳
嘗託兹山周大象中寺初復選沙門中德灼然者置菩薩一百二十人惠逺法師洪遵律師即其數也皇唐貞觀之後
有明慈雲玄素智勤律師求一義洞眞諦源復大師諱法如為定門之首傳燈妙理子惠超妙竒㧞契玄文翰煥然塗易燒景龍中中岳少林寺
大德十人數内有闕寺中抽補人不外假座無虛授澄什聯華
林逺接武星霜殆周於二紀每芳於十步上座寺主都維那等。
牢籠法藏
逰息禪林德致神珠戒成甘露
海内靈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場兹為勝殿。
二室迴合八谷潺湲地匝貝花連石柱妙樓香閣俯暎喬林
金刹寳林
上摇清漢法界幽賛如彼皇家福應如此天長地乆不傳忉利之宫。
劫盡塵微孰記鐵圍之會精求貞石博訪良工將因墨客之詞。
或頌金仙之德聿宣了義逺諭眞空其詞曰恒沙國土微塵品類
妄見飛奔正心藴櫃昏途莫曉净根將墜樂於蓋纏
若安夢寐丞哉大聖降迹閻浮潜迴寳軸廣運慈舟實减度示爰有降柔紺宫西闢白馬東流迷因慢生悟為信起王刹斯建寳山載峙花臺竹林清泉水靜眞相湛然止巖河洛巨鎮
下屬九溪上千千仞。
天磴重阻仙都清峻式創招提
是資誘進
婉彼上彼上德載誕。
耆闍傳業
西土演教中華孝文申敬恩錫仍如經營
宴室迥出
雲霞中缶。
北址嵩髙西麓斜界玉池洞開柏谷紆餘崗澗連延
水木鬱起云誰卜室吾師苦行
清修道場勵精像宇專力經堂
金界繩直
塗水香散花有地棲禪得方解空應眞
默識開士棄杯游集振錫戾止飜譯幽偈發揮妙理仙磬感靈。
神雀降祉運交土木
代歷周隨劫火𨔛起廣風競吹。
法身咸翳淨國同隳。
或聞興復詎振崩離
神堯應期撥亂反正皇矣覺力。
大弘福慶式遏醜徒聿扶興聖累降恩㫖
敷錫髙宗時豫先后卜征亟迴雕輦屢𠋣虹旌巖题玉扎。
地振金聲珍苻薦至
在物斯呈。
我皇龍興
有典咸祑懿兹上界式諸神筆雲摇大圍
鸞迴少室
仙。
露。
林昇佛日
護持八正每候能仁跋陀降德
公有厥後眞侣
更傳了因。
辯才髙行
無替清塵倬焉梵衆有明哲今我諸公藴彼禪恱芳越蘅杜淨踰氷雪逺締津梁無非苦節潁上靈岳
山間寳殿
秀出梵天
孤標神縣芥城竭棄田有變員石永利靈花韋遍唐宋之問奉和少林寺應制紺宇横天迴鑾帝州
曙陰迎日春色巖流空樂繁行漏
香烟薄綵油玉膏從此仙馭浮丘沈雲卿集游少林寺長歌寳地徒𠋣對珠林雁塔風霜龍池月深紺園夕霽碧殿秋陰
歸路烟霞山蟬處處宋文潞公集宿少林寺詩六六仙峯静居
俗塵至此消除西來悟禪師意北去還馳使者車子被命移守北都五品尚在九年面璧昔何如心知一宿猶難覺花藏重尋貝葉書梅聖俞宛陵少林寺紅旌翠岑林際贍運宇門對幾千巖花開第一祖禪庭松色寒石苔痕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司馬温公傳家集和君貺少林寺達磨自云傳佛心緒言迷世到于今既携隻履西域安得遺靈少林孤月正明髙殿冷清風不繼老松深。
謝公自愛山泉美肯為幽禪訪尋李方叔濟南少林寺詩禪老家風古少林
道場遺跡烟岑山遮石脚斜陽早雲礙鍾聲出谷隻履關天杳杳
九年璧海沉沉欲知苗裔能傳法栢樹猶明祖佛心乾坤清氣盧處道少林寺古刹東風裏逢僧一觧顔收經出深竹彼衲下空山未要天花墜聊看石影何妨居士明日田間中州趙元宿少林寺雙輪鷄栖嶺分道行得精翠崦迴抱諸峯知客故故顔色好。
征衫滿塵玉慚隗方丈殷懃一辯香為我熱恼世緣如落花籬栶迹俱掃箇中有佳處行脚恨不早一庵祖師異日親結草〉
公元520年
岳寺河南府寺在登封縣東南九里
今洛人但曰缶寺後魏孝文帝避暑孝明正光元年建為西闕居寺後易為觀隋文帝仁壽二年改曰缶寺唐大帝復改避著宫後再為寺舊傳有韋俊者字老師䟽勒來訪其兄。
盖得道者也引一犬携一胡盧遇人有疾施藥服之皆愈一日堂前會齋。
請食二分曰吾食其一僧畜類豈可與人同食後其犬首云勿怒順史犬化為黑龍雷電隨作震堂宇改為破山觀。
隋為寺云。
其殿額大帝御書相傳烏迹書今亡寺前石門天下之冠武后造博浮圖崇十八級在石門隋時建傳云。
昔有二人造塔。
功巧持異既成不知所在塔内多古盡筆極精妙殿石基上佛像一鋪其左武后真容神功鬼巧非人力沂能佛産前武后修佛文武后有搪子在内今亡金銅像在殿内武后鑄又有武后石室經藏院又云凉堂
其後六祖禪師影於壁俗云石影堂今置佛像其中外壁悉刊諸經皆開元中名人之跡。
石瑞像在東南院傳士其像昔淳於連於洛萬人不能寺僧香花迎請遂致之。
南有逍遥臺後魏孝明幸此譯經
帝武后避暑為。
因廣其宫殿為寺臺上有菩蕯戒碑
三花亭。
臺東
魏孝明建。
一統寺在河南武則天游幸御路
文苑英革唐李邕嵩岳寺凡人塔廟敬田也。
執於有為禪寂慧門也得無物今之作者居然异乎至若智常不生妙用不動心滅法滅性空色空喻是化成
竟非住處
所以平等之觀一說有無自在之心。
大道權實導師假其方便
法雨任其根莖
流水盡納於海堧聚沙俱成於佛道
大矣廣矣不可得而談也嵩岳寺者後魏孝明帝離宫也。
正光元年閑居寺。
廣大佛刹殫極國財濟濟僧徒彌七百衆落落堂宇
渝一千間藩戚近臣逝將依止
德圓作為宗師後周不祥正法無緒宣皇悔禍道釋中興
明詔兩京
光復二所
以此寺為觀古塔為壇八部扶持一時靈變物將未可事故獲全
隋開皇五年
隷僧三一作二百人
仁壽一一作二載改題嵩岳寺
又度僧一百五十人逮豺貇恣脽龍象凋落天宫墜構劫火潜燒一作劫嶢潜然寺主明藏等八人
莫敢為尸不暇匡補王充西拒蟻聚洛師文武東遷鳳翔岩邑夙承羽檄先應義旗挽粟供軍悉心事主及傳奕進計師尼僧坊盡為除削獨兹寳地尤一作大褒崇實一作書殊科明勑洊及不依廢省有録勲庸賜田四所
代有都維那惠果等勤法要大壮經行追思前人仿髴舊貫十五層塔者。
役魏之所立也發地四鋪而聳陵空八相圓方十二户牗數百加之。
六代禪祖
示法牙。
重寳妙莊就成偉麗豈徒帝力固以化開其東七佛殿者亦曩時鳳陽殿也。
其四定光佛堂瑞像戾止昔有石像
故應現身浮于河。
于洛。
離京轂也。
萬革延請天柱不迴山寺一僧花香
日輪俄轉其南古塔者隋仁壽二年舍利於群以撫天下兹為極焉其始也亭亭孤興規制一絶
今兹巖巖對出形影雙美復有無量壽殿者諸師禮懴誦念之場也則天太后護送鎮國銅像置焉。
今知福利所資演成其廣。
珠幡寳賬當陽之鋪有三。
金絡花鬘備物之儀不一
皆光一作相滿利一作月色渥丹窮海縣之國工得人天之神妙逍遥樓者。
魏王之所構也。
引流竹上登樓菱鏡漾於玉池金虬飛於布水食堂前古鐵鍾者重千斤函二十石正光年中寺僧之所造也昔兵戎孔殷寇攘偕作
私邑竊而為寳。
公府論而作仇。
後有都維那發夕一作力通夢
遲明獨徃
一已之力抗分衆之徒轉戟而行踰神靈役鬼
風雨移山
莫之捷也。
西方禪院者魏八極殿之餘趾也。
時有逺禪師
坐必居山。
行不出俗
四國是仰百福攸歸。
明凖庸。
光啓象設
南有輔山者。
古之靈臺也。
中宗孝和皇帝詔於其頂追為大通禪師造十三級浮圖及有提靈廟極地之峻因山華夷一作戎聞傳時序瞻仰獻春仲月諱日齋辰雁陣長空雲臨層嶺委鬱相掩映天揄迢一作超進寳階
騰乘星閣作禮者便一作發師子圍繞者更攝蜂王
其所由焉所以然若不達磨菩薩傳法
付於璨璨受於信。
信諮於忍忍遺於秀秀鍾於令和上一作髙寂皆晏坐林間。
福潤寓内。
其枕𠋣也陰陽所啓。
四嶽
津梁也。
宻意傳稱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記法中出家湛然觀心
子然性學無學自有證明因非一作無因本末一作來清净頓漸者。
欲依其根設戒律者將攝於亂然後微妙之義。
深入一如
廣大之功。
遍滿三界知和雅所訓。
法乘慈悲所加盡為佛子是以無言之教。
響之若山不舍之擅列之如市則有和上寺主意者憑信之力統僧之崇繩前之因鳩最後之施相與上座崇泰都維那曇慶等。
矣廣矣絰之營之身田底平河流今昔紛擾雜事夥多是以功累四朝法崇七代感化可以靈應緣起从廣玄河一作成故得等容赫曦光聯日月厦屋弘敞勢蹙山川迴向有足廣四生鎮重有足安萬國豈伊一丘一壑之異。
一水一石之竒。
禪林玲瓏深隱祥河皎潔丹艧而已哉。
以為表於代者業以成形於宻者法亦無相非文曷以陳大略非石曷以示將來命道禪師千里求蒙一言書事專憤疑作精每極臨紙屢空迷津之未悟期法主通其詞曰西域傳耆閣山世成道其間
南部嵩岳寺達磨傳法於兹地。
天之柱之宫赫奕突兮飛九空禪之門覺之絰宻微微弓通衆聖四國定有力開十方慧有光立豐碑之𨼆𨼆表大福禳禳長興土德寺〈河南府寺在登封縣歸恩鄉本鎮星後唐改今額殿内古塑九其後朱瑀天王出游像。
〉般舟尼寺河南府般舟尼寺登封縣北一十五里後魏唐元和四年重修疑唐用舊名再主此寺〉芳桂寺〈河南府芳桂寺在澠。
池縣西五里大帝儀鳳四年紫桂宫宫有九玄殿永淳元年芳桂宫。
弘道元年之後立為芳桂會昌中廢〉善意寺〈河南府善意寺在壽安縣西一百步。
衆香寺河南府衆香寺伊闕縣西北一百三十步。
一統史遺事云牡丹前史無述謝康樂集中云。
竹間水際牡丹
唐開元末裴士淹奉使汾州衆香寺得白牡丹一窠
歸植於第名公嘗有詩咏功記張公裕衆香寺土馬韉未暖。
便得香林迴頭市廛隔迎步泉石幽。
杯酒髙興襟宇清秋勞生苦事不得遲留京兆王
公元1000年
寺〈河南府寺在永泰寺東嶽西頂上。
寺前有池。
池内生貴白蓮花
九節舊莆。
異於常者。
傳云昔京兆王大風疾東居西項。
人謂曰池中九節菖蒲服之百愈遂志心脉一年而疾愈國構積含以居焉。
迴鸞寺〈洛陽寺在陝州南二後園社。
宋咸平三年張咏製碑宋張乖崖陝府迴鸞寺記粤若我佛之教也。
大悲憫㧞無量苦厄大智慧破一切邪見色想未空。
文字流行
滋法兩之惠施
大宅烟熖茫茫苾蒭精進成果悠悠凶俗識嚮善以蒙福。
存於中國者止由是周天王懸象之變。
天子金人之夢。
其源濫觴
寢以成海吳魏之后
咸與仲之。
廣於晋宋。
盛於齊梁王城郡縣
相象於祗園名山大川半同鷲嶺靈囚聖果釋典備存迴鸞寺者。
唐代宗返正之所建也天網踈踈
胡羯肆虐惟陝之休鑾輿至正
土德斷而復續者。
黄帝所以休也青天裂而再補者。
尚父所以戡巨難也。
大明始更。
念哉大曆二年東諸侯歲貢之貨為朕寺之所以表殊纘。
謝玄聖也寳應元年賜名所以聖感而示無窮緇徒雲趨嘆甚希有泊唐祚告哀内夷作梗巢孽蔡盗揭竿而趨。
流毒於陝彌歲未殄。
檀爐靈刹資為峯侯之具。
清磬鴻鍾
翻成鼙皷之響殊功勝事一旦委地者哉。
降及有梁纘天稱帝
宗臣異王。
允釐斯土。
六度可以參五常存所以厚德
眷彼遺堵
遂發誠願
我賂既以雲委四衆因而影附
民力不匱
功用斯集。
猗乎大像中尊欲示有為之教。
王門外厄因嚴象居髙層樓若峯之峙長廊正殿
如翼相附堂食廬罔不兼備
天祐二年夏四月門吏告成王命先師讅志大德主焉師姓郭氏當裙沙子人也。
㓜趨精舍
成習性之漸。
長悟塵累卓有擺落
謂心可傳長智於咸鎬。
歎聖將逺叅文殊五臺
戒珠不𡙇。
慧炬
既兆眞寂之應。
終動王侯之請登堂之後
歎言善哉
静節可以勵俗。
作所以成住。
室與罄懸
行亦氷立。
寇讎
隨意刻落為坎坎非心地與之平坦
階月衢。
以至休哉言念蒸人
速逺眞覺。
故和其容以附衆正其詞而行化
惟和與正其漸民之級歟於是師堂者。
頑必易慮。
誕必守節
瞽用開視。
愚或成
豈徒
邁空獨利學者亦使忠義
仁孝因由是生。
今主院某志孟浪
心隨昭通
事師如父。
師如佛。
三十年内一物不遺。
實僧國之能賢
玄門宗主也某器其克肖
睹此盛因。
畧助援毫
用存實録金壇示法
引喻無窮
石柱疏詞冀存功於不朽
汾州寺在介休縣一名興國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
唐景龍三年建〉萬回寺〈河南府圖經寺在舊閿鄉縣南二里。
萬回禪師故宅也。
後為寺兵廢。
惟基存焉〉石窟靈崖寺一統寺在河南
通鑒梁紀魏世宗洛陽瑶光寺
胡太后又作永寧寺皆在宫側
又作石巖寺於伊闕口。
土木之美而永寧尤盛。
佛殿太極殿
南門端門
僧房間珠玉錦綉。
駭人心目
入中以來
塔廟之盛。
未之有也。
今寺中尚存龕類龍門諸龕盧巖寺〈一統寺在河南府
范蜀公有詩。
宋張舜民畫墁集宿盧巖寺詩盧鴻侯先生事業空谷
弟子幾多絳紗
鶴板當年上國
碧巖今日僧家風生籟延虛室瀑水珠綴蘚花我有故山歸未得。
年年魂夢統天涯〉崇福寺一統寺在河南府登封縣東北有宋流杯亭在焉。
雲笈第六中岳嵩山
髙七千丈洞周迴一千里。
上帝司眞之天即聖祖黄帝中岳主德分精黄帝駐蹕上有仙人具多之樹。
玉女織錦之臺。
石髓瓊環玉人金像上應柳星之精下應周地之分野
洛河登封縣
仙人雪山理之初。
學記云嵩山五嶽中嶽也。
白虎通曰。
中央獨加髙字者何也中嶽四方之中而髙。
故曰嵩髙宋大中祥符四年嵩山鴻覆最後嵩山崇福宫三鄉
一統三鄉寺在河南府
張文潜洛水三鄉入寺中有留題
又有題崇化寺詩。
熊耳寺〈一統熊耳寺在永寧縣東北熊耳山有寺。
懸泉寺〈一統寺在河南府鳳凰臺張文潜留題
山晚氣凉幽路轉石壁。
稍知步武峻。
漸與鷄犬隔。
層崖峙我西懸瀑垂百又崩騰搗重泓。
晝夜珪璧天寒行已深。
嶺轉客轉息。
最愛下山泉。
潺潺馬蹄側重門敞幽寺。
臺殿開闢野僧三四人披衣出迎客。
陰陰修竹静。
下有神龍宅。
泓澄一畒泉。
黷黷萬古色。
翛然瞻視
異物不隔
蕭蕭毛髮佇立神魄
雲低天陰
木落山入夕房寒燈火青
夜乆人語寂。
通宵無夢起望曉天白
山川接周韓清洛不極
我無軒冕意。
野性夙昔塵埃阻幽好奔走謀食
偷閒到丘壑
便欲老泉石。
君看在籠鶴
豈願潜六翮
將歸且復止既去緩吾策。
寄語山中人行當蠟雙屐
一在山西介休縣東南二十里。
南巖下有石室。〉
公元588年
定智寺〈一統寺在河南府新安縣隋開皇八年建〉薦佛寺一統寺在河南府嵩山
范蜀公有題詠智力寺〈一統寺在磁州武安縣
齊髙歡薨於太原默置於皷山天宫之傍。
即此滏陽乃虛陵也。
太平廣記相州智力寺。
僧慧永居之。
善才寺〈一統寺在鈞州陽翟縣
漢張良有故宅。
〉酺池寺〈一統寺在汴梁路
鐵佛寺今舊碑尚存
前賢題詠〉婆臺寺一統臺寺汴梁路在陳門内
〉踴
佛寺一統佛寺汴梁府西草場街南十方八關寺〈一統寺在汴梁路留縣簡齋陳與義有詩云閉門睡過
出門緑滿城。
八關池上柳絮罷但藏鶯。
世故劇千猬唐王竇傳。
賛群盗如猬毛而奮其劇者若李宻簫銑。
建德
王世充今朝閑行杜牧之移居雲溪詩景登臨閑始見願為閑客閑行
草木隨時好客恨終難平杜寄杜位峽中為客恨又不歸終身恨不平寺有石壁勝詩無康樂聲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謝靈運襲封康樂公石壁精舍
云昏變氣山水清輝清輝娱人
遊子歸又故鎮易為客了身一盞輿貪遊八關忘却子公
八卷睹我齊詩。
青青天氣肅。
澹澹春意初。
東風經古池滿面生紆餘頭陀寺百雉紆餘注云。
曲直昌黎進學紆餘為姸卯申縳壯士人世信少娱。
倉庫法早入晚出注云。
早謂日出晚謂申時
時來照兹水點檢鬢與鬚日暮登古原。
白見逺墟念我遂初徘徊月生裾。
文苑劉歆朝廷大臣以疾出為五原太守
遂初賦以寄意其辭有云。
皆逐初之顯𧚃弓。
遭關闔之開通世說孫綽築室畎川自言止足之分。
遂初試晉書後練桓温移都洛陽
不恱曰與意與公何尋君遂初賦。
知人衆司事耶。
庾肩吾樓上徘徊月𦝰中思殺人
悠悠不同抱。
悄悄歸途終風悠悠我思者詩。
憂心悄悄韋應物林園晚霽時。
同逰同意
耿耿獨傷魂〉
公元590年
法行寺〈相臺寺在彰德府鎮東南隋開皇十年大業十年廢。
上元二年鎮西北重置。
願力
公元705年
相臺寺在彰德府鎮西一十里本名敬因宫
唐神龍元年置。
後改此名〉聖窑寺〈相臺聖窑寺在彰德府鎮東二十四里。〉
公元587年
古路寺〈相臺志古路寺在彰德府鎮南一十五里唐上元十四年建。
〉妙福寺〈相臺寺在彰德府彰縣東一百步北齊時於鄴縣東公子坊内本名廣法寺
移置於此
隋開皇七年改今額〉太原公主寺
公元555年
相臺寺在彰德府彰縣
鄴都故事云。
太原公主齊髙祖之女。
東魏孝靖帝文宣禪位以后太原公天保六年公主為尼。
因置此寺於苑。
後周平齊
寺今廢〉陸居士寺〈相臺寺在彰德府彰縣城東南十七里按王紹云。
文宣天保六年
梁司徒陸法和
江南侯景之亂乃以梁益湘萬交廣十州諸寧事來降
上書稱臣
自號荆州土帝禮異之。
中記云其徒七百餘人
悉作禪法令使徃觀其舊𨼆處乃為作禪窟各立率堵波于其窟上法和沈伏世迹不與俗交嘗賜以牛馬駱駝法和悉驅諸野縱之曰放隨緣勿以食生為意書壁十年天子乍可
周年天子急如火後文宣廢帝驗其言寺今廢〉文昌寺〈相臺寺在彰德府彰縣中記後魏興和二年魏文昌殿名加為寺號寺僧二百餘人常官供給齋食齊亡寺廢。
修定寺〈相臺寺在彰德府彰縣鎮西七十里合水山下本名合水北齊大統法上所建後有釋僧猛修道於此寺齊嘗獵于西山夫一虎搜逐甚急虎馳入寺。
若投僧猛僧猛衣覆之虎遂獲免衆以其修道堅定故改名修定寺内有龍花浮圖又山之極頂
彌勒衆物裝嚴備彈華麗按續髙僧傳。
法上所作也隋大業十一年寺廢唐正觀十年重建清行寺相臺清行寺彰德府彰縣鎮南一里唐正觀十年置。
天樂寺太平寰宇記寺在相州鄴縣
石虎佛圖澄造。
寺内有文石香爐即澄所執供養者。
又有鳴鶴飛凖赤烏飛龍等舟〉因明寺〈相臺因名寺在相州長興二年建〉聖道尼寺相臺聖道尼寺相州周顯德二年建〉光天寺〈相臺光天寺在相州隋開皇元年建。
〉慈閏寺〈相臺慈閏寺在彰德府湯陰縣南門街東
唐天壽二年置。
〉陀彌寺〈相臺陀彌寺在彰德府湯陰縣
東北隅
〉北陳王
公元539年
寺〈相臺陳王寺在湯陰縣東北五里
梁大同五年置。
緣感寺〈相臺緣感寺在湯陰縣東北十七里。
唐上元二年置。
超俗寺〈相臺超俗寺在湯陰縣西南三十里唐上元二年置。
〉釋林寺〈相臺釋林寺在湯陰縣西北三十里隋開皇四年置〉寂淨寺相臺淨寺彰德府林慮縣城西南
唐正觀十三年置。
今廢。
〉崇
公元675年
曠寺〈相臺崇曠寺在林慮縣城西南隅。
唐上元二年置今廢。
〉定覺寺〈相臺志定覺寺在林慮縣北三十里唐上元二年置今廢。
覆護寺〈相臺覆護寺在林慮縣一里不獲其置時。
今廢〉烘峪寳岩
公元228年
寺〈相臺寺在彰德府林慮縣西南三十里寳村。
已廢碑存〉谼谷寺〈相臺僧達
姓李
上谷人
文宣受禪特加殊禮
性好林泉
樂居都城
文宣乃於林慮山造寺又捨神武舊廟造定寇寺。
兩以居之。
杜仁傑逰谼峪寺詩與裕之分韻得嚴宇。
谼山有聞刹。
何物寳嚴
已將水作梯更以珠為簾金門望不極光怪時得瞻。
向來得朋地。
故人先有占兹逰豈偶然窮覧寧敢厭此景復此客。
魚熊掌兼初登指乍染稍邃薕愈甜隨步盡葟欹仄修纖中潭閏秋色。
落葉鏡奩
老木山鬼拉颯蒼髯
其根絡恠石拏彼千歲路窮擁抱合。
萬古龍飛潜。
最愛西北峽。
為我滯淹驚濤噴薄
白日飛兩霑。
塊坐淹晷衣袖翠已粘。
居者去不返清福乃爾廉。
過客乆留世故凉天
飲餘窪尊散嗣來誰與添。
善應寺〈元一統寺在彰德路師拓無忌有白鶴壁善應泊山詩。
湯陰縣鶴壁鎮
一在懷慶府山陽元遺山有詩相臺杜仁傑善應道中詩同裕之樹點紅羅幄。
山呈緑玉清溪一流水獨木幾横橋老病自知隱居誰見招。
中途遇知相從莫辭遥元好問善應寺詩平崗回合桑麻百没清衆兩岸花更得青山重複武陵何處仙家石潭髙樹映寒藤閑有沙鷗静有僧。
總愛山陽竹林七賢來了更誰曾夕陽人影卧平橋倦客登臨不自聊放遊赤覓歸宿争教白鷺逞風山中原鳥相親問金求田有主人自讀舊題還自笑。
七年鞍馬紅塵前題善應寺壁紅塵鞍馬幾時林之句已七年矣困不成百感生田燈火夜深無因洗耳風沙枉費潺潺落枕聲張正倫善應寺詩黄塵漲眼厭城居秀山川别一區形勢大網盤谷序
典刑小樸輞川圖柴則寂寂鷄犬葦岸紛紛飛雁鳬我欲幽棲煙月明年准擬結茅元許有壬至正集游善應寺詞浣溪沙崖上留題紫烟巖前瀹茗清泉爛游三日酒如川有水有山髙士宅無風無兩小春天人間眞見地行仙定國寺〈續相臺温子昇韓。
陵山定國寺碑昔晋文尊周續宣於踐土齊桓霸世威着於郡陵并道冠諸侯髙天下。
衣裳會同之所兵車交合處寂消沉荒凉磨喊言談空知其名。
遭遇不識地然則樹銅表列石紀功
有道存焉可不尚歟永安之季。
數鍾百六天灾流行人倫交喪爾未氏既絶彼天網斷兹地紐禄去正室
政出私門銅馬競馳金虎亂噬九嬰暴起十日並出破壁毁珪。
人物盡頭會箕䧟杼軸其空大承相渤海王
命世作宰唯機成務
摽格千仞
崖岸萬里運鼎阿於襟袍納山嶽胸懷玄雲以上負青天髙引鍾皷嘈𡂐。
上聞於天旌旗繽紛下盤於地壯士凛以爭先義夫憤而競起接刃於斯場車錯轂於此轟轟𨼆𨼆若轉石之墜髙崖硠硠礚礚如激冰之投深谷俄而霧捲雲除冰離葉散靡旗蔽日亂轍滿野楚師之敗於栢舉新兵之退自昆陽以此方之未可同日既考沃壤建此精廬砥石勵金瑩珠琢王經等於佛功制作固於造化息心是歸。
淨行攸處神異畢臻靈仙總萃鳴玉以來游帶霓棠而至止翔鳳紛以相歡飛龍完而俱躍。
雖復髙天銷於猛炭大地淪於積水固以傳之不朽
終亦記此無忘。
梁蕭題記韓陵山定國寺碑文後魏温子昇所撰也。
陳尚書徐陵
奉使至鄴道過韓因覧斯文
心愛才麗手自録之事見前史。
大定戊戌之歲予出鎮相臺下車日首訪此碑寺僧云經五代之亂。
遭火焚。
碑亦毁裂無復遺跡存焉予恐後世湮滅
尋討舊文命工刊之於石。
廉使傳之不朽
王庭筠詩。
蕭寺殘僧不出門我來吊古消魂故都誰辨河亶甲戰處猶知賀六渾長空澹澹飛鳥
春草年年生古原田翁顧豈知許事
日在歸山下村。
太原寺在本府天龍寺
石窟銘云。
齊皇建中并州定國寺僧所造〉長廣公寺〈相臺志陸馥為相州刺史長廣公為政清平
代還
吏人大䧟布帛以遺之。
馥皆不受人亦不取
於是以此物起佛寺因名長廣公寺。
後為太保卒。〉
花藏寺〈續相臺杜瑛花藏詩僧吟㖵語鬼還驚。
城外僧居地靈雪壓瓦溝有塔。
風翻樹項無鈴事多妄動看栽藥心未能安聴誦
但恐歸來業緣在。
塵埃昧眼畫冥冥
武商游花藏寺詩遶院摻摻逺塵絶欲瞿曇上人趺坐初定
門掩蒼苔放叅
早激顛風撼老柯春深流水漲新波有形有迹為天運
得禪心不動何。
入門不及拜堂皇。
看西山𠋣短墻到此使如開静域
洗除熱恼清凉踈簾曳曳拂斜樞。
几案風翻貝葉書
地僻日長人跡少。
滿庭芳草雜春蔬
落花寂寂窻扉幽鳥忘機掠坐飛。
静聴老僧談妙理。
遲留終日思歸偃蹇擁檐低。
側相陰森夾路齊。
羡殺主僧能作旋開流水蔬畦
〉墨竈寺〈續相臺杜瑛墨竈寺詩眞性空明月在潭。
俯看人世塵函
水通石竇無底
地入山門路半見說朝衣東市
擬將野服西岩
夢中盡是詩中趣。
笑挽閑雲𠋣碧衫
〉澤陽寺〈相臺澤陽寺在彰德府林慮縣西南二十里義蘭井村。
已廢〉元符禪寺
〈元一統寺在廣平路磁州滏陽縣境二祖慧可說法之地。
唐開元中建妙常塔。
眞元賜號普覺禪寺
宋元符中賜今額。
〉盖墳
公元1206年
寺〈衛輝府墳寺獲嘉縣東南二十里。
程曹村西
五代晉漢有之。
元丙寅重修
興廢毁。
惟有一塔
白茅寺
〈元一統寺在衛輝府山陽鎮西北太行之麓。
金沙銀沙二泉
味甘潔可烹元王惲秋澗集游白茅寺詩為愛西山欲偏經春風吹馬上棱層
千章古木偎崖寺
一點清光守障燈石磕題名故事
松陰移榻對殘僧。
婆娑最樂雙泉水。
潤入髙峯露氣凝。
玄極
〈元一統寺在衛輝府西七十里。
太行山俗傳齊魏間有之元朝重修
〉劉固寺〈元一統寺在衛輝府獲嘉縣劉固村東萊中宿此寺有詩云劉伶墳上土。
佛殿下即劉伶墓佛殿崔嵬坐乆野僧出。
天寒雁來
千年醉裏魄。
一臿死前灰未盡先生意。
空留數字回〉六度寺〈元一統寺在衛輝府汲縣西北壇山
陳君村中
元王惲秋澗六度寺十絶荒村到寺才三里
古屋懸崖廢幾間。
從此重經題品過衛人方識有壇山
山下石田百畆餘。
子孫眷繼祖來居向人爭說新官二稅輸來雜泛縈紆一水深澗野叟何知說太公
壇下古碑堪晤語大書深刻太康中
太行東麓太公泉
喬木蒼烟擁壞垣千載祗應有德不須深泥竹書言老鶻餔雛百丈崖
羽毛方鵓獵人來。
孤懷牢落風埃底。
何處呼鷹是故臺。
聖泉流潤南村
共說來年雨水匀山若有靈能假手六花先壓壟頭塵。
枝撑佛宇風烟
歲月仍題聖曆年。
零落亂山終悵望
捫蘿應欠入香泉
先子能聲以吏聞。
生平逰戲詩文遺書忽入孤兒眼。
淚灑西山日暮雲。
鷹揚來自鎬豳西草木荒山壁壘低。
賣食解牛眞妄說
斷碑明指是殷溪山中宿苦無多。
喜見團科際雨坡。
縱未痛收終有望。
入城容易差科。〉
沐澗寺〈元一統沐澗寺在懷慶都城四十里。
在太行之巖。
巖下石瓮
狀若天成
流泉潺潺
出於石罅
修竹叢茂
翠壁峭立
有宋名人詩刻
仙霞寺〈元一統寺在南陽路南陽縣丹霞山東北去縣二百里。
萬山重復
至此坦平
天然禪師於此地建庵改創僧寺
不趐翠微
繼而有成
至旦暮。
彩霞赫熾自山谷。
得仙霞之名也必賢聖所居
俗呼曰留山。
唐進士王秉撰。
天然禅師丹霞山詩碑鄧州鄭誠作。
威通十年立。
豐山寺〈元一統寺在南陽路南陽縣豐山絶頂
有院存焉。
上有僧伽塑像
邑人祈兩。
殊有靈應
盖因下有神淵
號曰清冷湖
冝乎人之歸仰也〉菖蒲寺〈元一統寺在南陽路南陽縣東南七十里。
新野縣有此寺魏典略云。
孝文皇帝南巡狩至新野
潭水而見萬蒲執而歌曰兩菖蒲
新野樂通建西蒲寺美之
今謂之興國天王院。
登禪寺〈南陽登禅寺在鎮平縣西一十五里。
〉鄂城寺南陽城寺鎮平縣北四十五里有磚塔棱層至今尚存潤國寺南陽潤國寺鎮平縣東三十里。
〉興佛寺南陽志興佛寺鎮平縣西一十三里。
弘德寺南陽弘德寺鎮平縣西北一十五里。
塔亭寺〈南陽塔亭寺在郂縣西四十里。
〉嵢峪寺〈南陽嵢峪寺在郟縣西四十里〉壽峯寺南陽壽峯寺郟縣西四十里。
〉尼摩寺〈南陽尼摩守在裕州西北五十里。
〉熊古寺南陽寺在舞陽縣西南
〉丈
八寺〈南陽丈八寺在舞陽縣西北二十里。
〉寧刹寺南陽寺在舞陽縣西北
〉璋環寺
南陽璋環寺在舞陽縣東北五十里。
風穴寺〈南陽風冗寺在汝州北二十里〉杏華寺〈元一統寺在順陽縣西南三里
華山其山皆杏華繁盛
水出其間
里俗相傳謂之香水山上僧寺數十筠竿環合
石磴盤紆又有石磴泉。
清澈如鑒邑人抹石以占祥咎。
〉馬引山寺〈元一統寺在浙水縣南名馬引者。
民居百步
有山不甚髙峻
即邑中僧刹龍巢下院歐陽文正公修。
少依舅鄭生為學于此
書堂僧舍後。
修竹萬竿環合下有江水縈迴西北一望
萬山重複
爽氣撲人。
山之側鄭生居舍院有文正公祠堂
鄭生有甥曰。
誠少亦讀書
奏補選調至。
左拾遺院有龍圖庵。
忠國禪師舊隱也。
陳堯諮守鄧。
日與住僧友姜。
奏院賜名龍圖時光咨以龍圖守鄞故名之〉師王寺〈元一統師王寺在汝州梁縣
〉鵲山寺
〈元一統鵲山寺在汝寧府信陽羅山〉卓斧山寺〈元一統斧山寺在汝寧府信陽舊州北五十里。〉
髙祖寺〈無一統寺在光州固始縣東北。
俗傳漢髙祖固陵之敗自此城龍塘而遁。
固陵三十里而憩。
又五十里而止。
止之地曰龍窠
宿之地曰髙祖寺。
德勝寺〈元一統志德寺。
汝寧府新禁縣西二十五里。
地名平信
寺壞塔存。
佛寺〈元一統金佛寺
汝寧府遂平縣塔下巷寺壞塔存。
〉泰紫寺〈鳳陽府圖經泰紫寺。
光州息縣東兵廢。
遺址尚存。〉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
重録總校官侍郞〈臣秦嗚雷〉
學士〈臣王大任〉
校官侍讀〈臣王希烈〉
書寫儒士〈臣宣鴰〉
圈點監生〈臣敖河臣孫世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