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五八七四 (自动笺注)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四九震
論〈十住毗婆沙論四共行品第十八。
問曰。
汝言當說在家出家菩薩
行法
可說之。
答曰。
忍辱法。
施法
思惟
曲法
尊重法。
不障法。
供養法。
解修空不貪嫉。
所說行。
燈明施。
伎樂施。
乗施。
正願攝法思量
安衆生等心於一切
此是在家出家
共行要法。
是故偈說。
行忍身端嚴
法施宿命
忍得總持
思惟智慧
於諸法不曲。
得正憶念
忍得端嚴者。
忍惡駡詈
咒誓繫縛
刀杖栲掠牓笞
心不動異。
悉能堪受。
如是忍辱。
所獲果報
生於人天
常得端正
後成佛時。
相好無比
法施宿命者。
行法施者。
能知過去無量劫事。
法施名爲種種分别
聲聞乗
辟支佛乗。
佛乗
解說義理
法施果報
雖有三十五要者。
宿命說法因緣
斷人所疑。
是故得知宿命忍得總持者。
法名應空
無相無願
應六波羅蜜
菩薩諸地。
一切菩薩所行之法。
曉了明解
心能忍持。
爲法忍。
行是忍者。
則得總持
總持名爲如所聞經。
如所讀誦
其中義趣
乃至百千萬劫。
終不忘失。
思惟智慧者。
思惟
名爲籌量善法
分别義趣
是故能得。
今世後世
利益不曲。
心得正念者不曲。
爲質直無謟。
修行此法。
則於一切法中。
堅固念。
復次
重法法則堅不障得守護
供養法值佛。
信解捨諸難。
重法堅者
若人尊重恭敬於法。
法則堅固
法名爲所受持習學之法。
自然牢堅不可動轉
後成佛時。
多有菩薩聲聞弟子
住是堅固法。
無能其所受法者。
又堅名爲法
得乆住不障得守護者。
若人說法
及人聽法
不横與作障礙之事。
後成佛時。
諸天世人
守護法。
未得佛道
常能護持
諸佛正法
諸佛滅後。
守護遺法
乃能至於佛出世
以是因緣
菩薩聲聞
皆應盡心
善守護法
供養法。
值佛者供養名爲恭敬諸法。
法施法會
敬心供養說法之人。
施法座。
起立禪坊。
莊校嚴飾
講法之處。
如是深心
愛樂供養
法因緣故
得值諸佛。
信解捨諸難者信名於諸善法深生欲樂。
以是法故。
得離八難解者。
能滅諸罪。
於諸善法中。
心力故。
隨意而解。
如十一切入
隨意所解。
若人有信解力者能滅無始生死已來
無量罪惡
如先悔過中說
復次
空不放逸
貪得成利
隨說滅煩惱
燈施得天眼。
空不放逸者。
二種
行修
空力故。
有爲法
皆是虛誑
不住空。
諸法無定。
是故自攝䧟。
心不放逸
貪得成利者。
貪名於他物中。
生貪取心。
若除是事
所求皆成。
所願皆滿。
隨說滅煩惱者。
隨有所說
即行之。
則斷煩惱
於諸事中。
皆如說行。
世世已來
煩惱氣。
常熏其心。
皆除滅。
轉諸煩惱
惡氣習性
燈施得天眼者。
若人然燈供養佛。
聲聞辟支佛
塔像舍利
以是因緣
得天眼報。
復次
樂施天耳報。
以正願淨土
乗施獲神足
攝法得具僧。
樂施得天耳報者。
大法會。
作諸音樂
供養於佛。
得天耳報
乗施得神足者。
乗名輦轝象馬等乗。
有人言。
以履屣等施。
得神足。
以正願淨土者。
隨以所願
清淨土。
金銀頗梨
珊瑚琥珀
硨磲瑪瑙
無量衆寳。
清淨國土
攝法得具僧者。
菩薩具足四攝法。
具足僧。
以布施愛語。
利益同事
攝取衆生故。
後成佛時。
清淨具足
無量菩薩僧。
聲聞僧。
阿彌陀佛
二種僧。
清淨具足
具足者。
如先十願中說。
復次
利益衆生故。
一切愛敬
平等無二
得爲最勝者。
菩薩身口意業
有所作。
爲利安樂衆生
是故衆生
皆悉敬愛
菩薩於諸衆生
怨親中人
平等心。
不捨一切衆生
以是業報
得爲最勝。
勝名能勝貪欲瞑恚愚痴一切煩惱惡法
名爲佛
問曰。
人皆俱有眼耳鼻口等無有異。
云何得知是佛。
答曰。
佛有三十二大人相。
有是相者
當知是佛。
在家出家應當分别了知三十二相
是相以何法得是相。
以何業得是相。
是業亦應當知。
何以故。
欲得功德
當知是相。
欲得是相。
當知是叢。
問曰。
如此事者。
於何得解
答曰。
法相品中。
一相三分别。
阿毗曇三十二相品中。
一一相有二種分别應當知。
問曰。
云何爲一一相有三種分别
答曰。
一說相體
二說相果。
三說相業
手足輪相等先已說。
轉輪聖王亦有是相。
菩薩亦有是相。
餘人亦有。
但不如耳手足輪者。
手足掌中
千輻具足
了如即文現。
安住不動。
名足安立相。
縵網耎薄。
猶如鵝王
文明了。
真金縷故。
名手足網相。
柔耎猶如兜羅樹綿。
嬰兒體。
其色紅赤
勝餘身分
名爲手足柔耎相。
手掌足下
頭上兩腋。
七處俱滿故。
七處滿相。
指纖臍故。
名長指相。
足跟長廣故。
名足跟廣相身長七肘不曲故
名身直大相
上隆起故。
足趺髙相毛上向右旋故。
名毛上旋
𦟛蹲漸粗如伊泥鹿𨄔故。
名粗蹲
平立兩手摩膝故。
長臂
寳馬寳象陰不現故。
陰藏第一色光明故。
色相
皮耎如成煉金
不受塵垢故。
名皮薄細宻。。
一孔一毛生故
名一一毛
眉間白毫光珂雪故。
白毛
師子前身廣厚得所故。
師子上身
肩圓大故
名肩圓大相
下平滿故。
名腋下滿
舌根不爲風寒熱所壤故。
分别諸味餘人不爾故。
名知味味
縱廣等如尼俱樓樹故。
名圓身相
肉髻團圓右上於故。
肉䯻
舌如赤蓮華。
廣長而薄故。
廣長舌相
聲如梵王
迦陵頻伽鳥故。
梵音
頰圓廣如鏡故。
師子
齒白珂雪如君坻華故。
齒白
平齊參差故。
名齒齊
宻緻不踈故。
具足
上下相當故。
名四十齒
眼白分明淨無赤脉故。
紺青
交亂
上下俱眗。
不長不短故。
名爲牛王𥇒於諸所尊。
迎送恭敬
塔寺中。
大法會處。
說法處。
供給人使故。
得手足輪
有是故。
在家轉輪聖王
多得人民
出家學道
多得徒衆
所受諸法。
堅持不捨故。
得安立足
有是故。
無能傾動
四攝法。
施愛語。
利益同事故。
得手足網縵
有是故。
速攝人衆
以諸香甘美。
飲食
供施於人。
及諸所尊。
供給所須故。
得手足柔耎
七處隆滿
有是故。
多得香甘美耎飲食
救免應死。
增壽命。
又受不殺戒故。
纖長
足跟滿
大直
有是故。
壽命長逺
所受善法
增益不失故。
得足趺髙。
毛上向右旋
有是故。
得諸功德不退失。
能以技藝
及諸經書
教授不惜
及履屣等施故。
得伊泥麁蹲
有是故。
諸所修學
疾得如意
有來求索
無所遺惜故。
得傭長臂
有是故。
得勢力。
大布施。
能善調力。
不令衆生
親里逺離
若有乖離
還令和合故。
得陰
有是故。
多得弟子
以好淨潔衣服卧具
樓閣房舍施故。
得金色相
皮膚薄相
有是故。
得好淨潔衣服
卧。
樓閣房舍
隨所應供養和阿闍梨
父母兄弟
及所尊重
善能衛護故。
得一一孔一毛生。
右旋
白毫莊嚴面相
有是故。
無與等者。
慚愧語。
隨順語。
語故。
上身師子
肩圓大相有是故。
見者樂視。
無有猒足
供給疾病
醫藥飲食
身自看視故。
得腋下滿
得味味。
有是故。
少疾病。
布施園林
甘果橋梁
茂樹池井。
飲食華香。
瓔珞
房舍
起塔福舍等。
及共衆施時。
能出多物故。
得身如尼俱樓樹
肉䯻
有是故。
尊貴自在
長夜修習
實語耎語故。
廣長舌相
梵音
是有故。
得五功德音聲
功德音聲者。
易解聲。
聽者無猒聲。
深逺聲。
恱耳聲。
散聲
長夜實語
綺語故。
師子
有是故。
言必信受
初既供養
後不輕慢
隨意供給故。
齒白
齒齊
有是故。
清淨和順同心眷屬
長夜實語
讒謗故。
得四十齒
宻緻
有是眷屬和同
不可沮壞
深心念。
和顔衆生
愛恚痴故。
紺青
𥇒如牛王相
有是故。
一切見者。
無不愛敬
四法品第十九。
所說得。
三十二相
諸業菩薩
一心修習
如此三十二相業。
以慧爲本。
是故
退失慧四法
菩薩應逺離。
得慧四種法。
應常習行
有四法能退失慧。
菩薩應逺離。
有四得慧法。
應常修習
何等四法失慧。
不敬法。
說法者。
二於要法。
秘匿吝惜三樂法者爲作障礙
壞其聽心。
四懷憍慢
自髙卑人
何等四法得慧一恭敬法。
說法者。
二如所聞法。
及所讀誦
他人說。
其心清淨。
不求利養
三知多聞
智慧故。
勤求不息
如救頭然。
四如所聞法。
受持不忘。
貴如說行。
貴言說。
是爲四。
若人不壞諸善根者。
是人能捨失慧四法
能行得慧四法
是故增益智慧者。
如偈說。
善根四法
菩薩應逺離。
善根四法
菩薩修習
何等侵食善根四法
一懷憍慢
貪求世事
二著利養
出入諸家
三起憎嫉
謗諸菩薩
四未聞經。
聞不信受
何等是增長善四法
一所未聞經。
之無猒。
所謂波羅蜜菩薩藏。
二於衆生
憍慢心。
謙遜下下
如法得財
趣足而已
離諸邪命。
樂行四聖種行。
四於他罪。
若實不實
無有刺譏
不求人短。
若於法中
所不達。
心不違逆
以佛爲證。
佛是一切智
其法無量
隨宜而說。
非我所知
如是增益
善根四法
非謟曲者。
所能成就
是故
菩薩應逺離。
謟曲四法
應常習行
直心四法
在家出家菩薩
應逺離四謟曲法
如曲木在稠林
難可得出
世間佛弟子
雖入佛法
不能得出
生死深林
何等爲四。
一於佛法懷疑不信
無有定心
二於衆生
憍慢瞋恨
三於他利。
生貪嫉。
四毁菩薩
惡聲流布
是爲四。
何等四直心相
一者有罪
即時發露
無所隱藏
悔過除滅
行無悔道。
二者若以實語
失於王位
及諸財寳
猶不妄語
未曾輕人之言。
三者若人惡口
駡詈輕賤
譏謗繫閉。
鞭杖栲掠等罪。
但怨前身
不咎於他。
信業果報
心無恚恨
四者安住功德中。
諸佛妙法
甚難信解
心清淨故。
皆能信受
敗壞菩薩行。
四謟曲調和。
菩薩有四直行
是故菩薩
不行謟曲
欲行直心
如說。
應拾離四種
敗壞菩薩法。
應習四種
調和菩薩法。
云何名爲。
敗壞菩薩法。
多聞戲調事不隨法行
二於教化而生戲論
不敬順和阿闍梨
三者不能消人信施。
毁壞防制
而受供養
四者不敬柔善菩薩
心懷憍慢
是爲四。
云何名爲四調菩薩法。
常樂聞所未聞法。
聞已能如所說行。
依法依義。
依如說行。
隨順義趣
不惑言辭
調和易化。
師事中。
用意施作。
不失戒定
清淨活命
於諸調和菩薩
恭敬心。
隨順情重
憍慢心。
求其功德
復次菩薩
有四錯謬
於此中。
菩薩短。
是名敗壞菩薩
右能親近
四種善道
是名調和菩薩
如偈說。
菩薩應逺離。
四種菩薩謬。
菩薩修習
四種菩薩道。
何謂菩薩四種錯謬
一於非器衆。
生說甚深法。
是名錯謬
二樂深大法者。
爲說小乗
是名錯謬
三於正行道者
持戒善心
輕慢不敬
是名錯謬
四於未成就者。
未可信而信。
破戒惡人
以爲親善
是名錯謬
何等四種菩薩道。
一於一切衆生
平等心。
二以善法教化一切
三等一切衆生說法
四以正行行於一切衆生
常行菩薩四種錯謬
不樂思惟諸法。
不勤習善法。
則是像菩薩
是故
菩薩法中
四種菩薩
佛說如是法。
一一應逺離。
何等爲四。
貪重利養
不貴於法。
二但爲名譽
不求功德
三求欲自樂。
不念衆生
貪樂眷屬
樂逺離。
是爲四。
問曰。
菩薩法。
云何可捨。
答曰。
菩薩菩薩行功德。
是則能離像菩薩法。
是故菩薩
若欲離像菩薩法。
如偈說。
初行四功德
精勤得生
生已令增長
增長已當護。
何等爲四。
一者
信解空法
信業果報
二者。
無我法。
而於一切衆生
大悲心。
三者。
心在涅槃
行在生死
四者。
布施爲欲成就衆生
而不求果報
若人生菩薩初行四功德
增長守護者。
親身善知識
如偈說。
菩薩親近
四種善知識
應當逺離
四種惡知識
菩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應當親近
恭敬供養
四種善知識
深逺離。
四種惡知識
何等四種善知識
一於來求者。
生賢友想。
能助無上道故。
二於說法者。
善知識想。
能助多聞智慧故。
三稱出家者。
善知識想。
能助一切善根故。
於諸世尊
善知識想。
能助一切佛法故。
何等四種惡知識
一求辟支佛乗心。
樂少欲少事。
二求聲聞乗比丘
坐禪者。
三好外道伽耶經。
莊嚴文頌
問答者。
四所親近者。
世間利。
不得法利。
是故菩薩
親近善知識
逺離惡知識
菩薩逺離惡知識
親近善知識者。
則得四廣大藏
一切魔事法。
能生無量福德
盡能攝取一切善法
問曰。
何等菩薩廣大藏法。
何等是能過一切魔事法。
何等是能生無量福德法。
何等是能攝取一切善法
答曰。
菩薩有四
人藏妙法
四攝善法菩提心爲先。
何等爲四。
一得值佛。
二得聞六波羅蜜
三於說法者。
心無瞋礙。
以不放逸心。
樂住阿練若處。
是爲四。
大藏能過一切魔者。
有四法。
何等四一不捨菩提心。
二於一切衆生
心無瞋礙。
三覺一切諸見。
於諸菩薩
心無憍慢
是爲四。
得無福德法。
有四法。
何等爲四。
一於法施無所希求
二於破戒惡人
大悲心。
三於教衆生中。
無上菩提
四於下劣衆生
而行忍辱。
是爲四。
一切善法有四法。
何等爲四。
一於空閑
不現矯異常行
二行四攝一不求恩報。
不惜身命
持正法。
四種善根時。
菩提心爲先。
是爲四。
是一一四法。
皆應廣解
於文煩多
不廣說。
今如佛所說
以偈略解。
菩薩
欲得菩薩藏。
欲過一切魔事
欲攝一切善法者。
皆當逺離
二空繫二縳。
二障二垢法。
上瘡及二坑
二燒二病法。
菩薩欲得菩薩等功德者。
應當逺離是諸二法
何等爲二。
虛空繫法。
一貪著應路伽耶等經。
二嚴衣鉢
二縛者。
一著諸見縛。
貪利縛。
二障法者。
親近白衣
二踈善人
二垢法者。
一忍受諸煩惱
二樂檀越知識
二瘡法者。
一見他人過。
自藏其過。
二坑法者。
一毁正法
破戒受供。
二燒法者。
一以穢濁心。
而著袈裟
二受淨戒者。
供給出家之人。
二病難治
一增上慢人。
自謂能降伏心。
二求大乗者。
沮壞其意。
菩薩逺離如是等法。
更有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則能疾得。
又得諸佛辟支佛
阿羅漢之所稱歎
問曰。
何等是疾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何等是諸佛辟支佛阿羅漢之所稱歎
答曰。
能行四諦
得佛菩提
及行四法者。
三聖稱嘆
何等四諦
求一善法故。
勤行精進
二若聽受讀誦經法。
所說行。
三猒三界殺人處。
常求勉出。
爲利安樂
一切衆生故。
自利其心。
諦名真實不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名爲不虛。
有四法。
三聖稱歎
何等爲四。
一。
乃至失命
不爲惡事
二。
常行法施
三。
受法常一其心。
四。
若生染心。
即能正觀染心。
起染因緣
是染根者。
何名爲染。
何者是染。
於何事起。
誰生是染。
如是憶念
虛妄無實
無有决定信解
法空故。
無有法。
無所有法故。
如是正觀染因緣故。
不起諸惡業。
餘一煩惱
如是觀。
菩薩得是大人稱嘆法。
諸惡煩惱業故。
心則具足
捨心者如說。
具足捨於心。
世出世利
求此諸利時
無有猒倦
菩薩
具足捨法。
行法施。
行財施。
利益衆生故。
若求世間出世間
諸利未得時。
無疲懈。
世間利者。
善解世間經書技藝方術巧便等。
出世間利者。
說諸無漏根力覺道法。
如說。
如是二利
無有疲懈
無疲懈故。
能得諸深法。
因從求經書
而能得智慧
具足世間
上第一法
無疲懈者。
疲懈猒惡所學。
若無猒惡則心無疲倦。
若無疲倦
則求諸經藝醫方技術禮儀法則
無疲倦。
無疲倦故。
則得智慧具足
深知世間宜法。
世間法者。
方俗所宜
世間心。
世間治法
皆悉能知。
是故能知上中衆生
隨冝引導
善解世間事。
深有慙愧心。
隨宜引導者。
上中下者
各有所宜
慚愧者。
自耻所行。
名爲慚
他生耻。
名爲愧
有人以自作而羞。
見他而愧。
世間法中。
愧爲先用。
經說二清白法
護持世間
所謂慚愧
如偈說。
隨人有愧時。
知法罪福
無愧善人逺。
無惡不作
問曰。
何故殷懃菩薩
善知世間宜法。
答曰。
菩薩若知世間法者。
則於衆生相悅入。
化導其心。
令住大乗
若不世法
乃至不能教化一人
是故世間法者。
則是教化衆生方便之道。
菩薩如是世間法
具足慙愧心。
如說。
加惡而敬養
何况利己者。
有愧有恭敬
輕笑善者。
菩薩愧心多故
於諸惡人
常能恭敬供養
迎送問訊
何况善人
利於我。
有功德者。
有媿恭敬二心故。
於諸賢善
知識者。
而不輕慢作是念。
有功德者。
自隱於世。
如灰覆火。
鄙薄世法
不應輕賤
若我以小因緣輕賤者。
即便得罪
復次
諸有所作。
難能究竟
則於世間中。
亦是不退相
菩薩
凡有所作。
起塔寺。
若設大會
若救罪人
如是一切世間難事中。
心無廢退
所造未成。
要以種種諸方便力。
身口心力
令得成就
不但佛法
有不退轉
世間事中。
亦有不退
問曰。
何因緣能成此事。
答曰。
堪忍力者。
能究竟。
如說。
得大堪忍力。
供養諸佛。
隨佛所教化
皆悉受持
菩薩堪忍力故。
以是力。
於諸供養敬禮
隨宜供奉
衣服飲食等。
佛教化。
持戒禪定
降伏心意
若實觀諸法。
於是事中。
用堪任力
如人得利刀。
應有中用
不於無益中用
如說。
以信悲慈捨。
堪受無疲倦。
又能知義趣
引導衆生心。
愧堪受第一
供養諸佛。
住佛所說中。
正行十法
能淨治初地
是則菩薩道。
菩薩以信爲始。
後住佛教
則能淨治初地
十法中。
以信爲初。
信名於諸佛法因緣中。
心得决定
又加好樂何以故。
菩薩心性清淨故。
得深根信力
有信力故。
衆生中。
而生悲心
作是念一切謹佛法
大悲爲本。
我今一心好樂佛法
是故衆生中。
應生悲心
此悲漸增。
則成大悲
大悲故。
衆生中。
則生慈心
作是念。
我應隨力。
利益衆生
則成實悲行。
慈利衆生時。
即能行捨
内外所有
皆能施與
作是念。
如我是物。
欲利益。
安樂衆生
則成實慈。
諸衆生。
信受我語。
爲欲行捨
求利財物故。
堪受種種苦惱事。
作是念。
若有疲猒
則於世間技藝經書
佃作工巧
諸求財利因緣
無所獲。
是故應於世間技藝經書等。
無有疲猒
以堪受故。
能知義趣
作是念。
世間經書
以義爲味。
若人知經義味
則於世法
悉能通了。
能通了故。
則能引導
上中衆生
作是念。
若人無有慙愧
則不能令衆生歡喜
令喜故。
當行慚愧
作是念。
若無堪受。
則不成世出世間利。
有堪受。
故則能引導一切衆生
皆令歡喜
歡喜故。
信受我語。
信受故。
行方便
而作唱導
作是念。
衆生供養佛者。
則多所利益
令衆生。
供養佛故。
即自一心供養於佛。
形像舍利
衆生信受
則便隨效供養於佛。
種人天因緣。
住於三乗
菩薩如是次行十法
則能淨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菩薩初地
究盡行處
自以善根力。
見數百佛菩薩
如是調伏其心。
佛道
所聞初地行。
具足究竟
自以善根福德力故。
能見十方現在諸佛。
在目前。
問曰。
但以善根福德力故。
得見諸佛。
爲更有餘法耶。
答曰。
佛爲跋陀婆。
所說三昧
得是三昧寳。
能得見諸佛。
跋陀婆羅
是在菩薩
行頭陀。
爲是菩薩說般舟經。
般舟三昧
名見諸佛現前
菩薩得是大寳三昧
雖未得天眼天耳
而能得見十方諸佛。
亦聞諸佛所說經法。
問曰。
三昧者。
當以何道可得。
答曰。
當念於諸佛。
處在大衆中。
三十二相具。
八十好嚴身。
行者以是三昧
念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莊嚴其身。
比丘親近
諸天供養
爲諸大衆
恭敬圍繞
專心憶念
取諸佛
又念諸佛。
大願者。
成就大悲
而不斷絶
具足大慈。
安衆生。
行於大喜
滿一切願。
行於捨心。
捨離憎愛
不捨泉生。
行於諦處。
常不欺誑
行於捨處。
淨除慳垢。
行於善處
其心善寂。
行於慧處。
大智慧。
具行檀波羅蜜爲法施主
行尸波羅蜜
戒行清淨
具行羼提波羅蜜
能忍如地。
具行毗波羅蜜
精進超絶
行禪波羅蜜
滅諸定障。
具行般若波羅蜜
智慧障礙
手足輪相
能轉法輪
安丘
安住諸法。
手足網縵
滅諸煩惱
七處滿
功德滿。
手足柔軟相說柔和法。
纖長
長夜集。
諸善妙法
足跟廣眼廣學廣。
大直身相大直道。
足趺髙相一切中毫
毛上旋
能令衆生
上妙法。
伊尼鹿𨄔
𨄔𦟛漸麄。
臂長過膝
譬如金鋌
陰馬
有法寳藏身。
色相有無量色。
皮細薄相
說細妙法
一一毛
一相法。
白毫莊嚴面相
樂觀佛面無猒
師子上身
師子無畏
肩圓大相
分别五陰腋下滿滿大善根。
得味
具足寂滅
味方身相
生死界。
肉䯻
未嘗低敬。
大相
色如真珊瑚
自覆面。
梵音
身相梵天師子頰車肩廣相能外道
齒齊行清白緻。
平等平等心於一切衆生
宻緻相離諸貪著。
四十齒
具足四十不共法。
紺青
慈心衆生
牛王䀹長不亂。
希有色。
樂見無猒
以此三十二相
莊嚴其身。
八十種好
間錯映發
福德具足
威力殊絶
名聞流布
戒香塗身。
世法所不動。
煩惱所不染。
惡言所不污。
游戲神通
諸佛如是威力猛盛
無敢當者。
以慧說法
師子吼
如意自在
精進力。
破諸痴闇。
以大明。
普照天地
諸問答中。
無有上。
一切仰瞻
無下觀者。
常以慈心
觀察衆生
念如大海
定如須彌
忍辱如地。
增長衆生
種福德。
如水滋潤
能生衆生
善根力。
風開發。
成就衆生
火熟物。
智慧無邊
猶如虛空
兩大法。
如大宻雲
不染世法
猶如蓮華
能破外道
師子搏鹿。
舉重據。
大象王。
能導大衆
大牛王。
眷屬清淨
轉輪王
世間最上。
如大梵王
可愛可樂
如清天明普照
能然猶如朗日
諸衆生。
安樂因緣
猶如仁父
憐愍衆生
隨冝將護
猶如慈母
行清淨。
天真
大勢力。
天帝釋。
勤利世間
護世主。
治煩惱病。
猶如醫王
救諸衰患。
猶如親族
積諸功德大庫藏。
其戒無量
其定無邊
其慧無稱
解脫無等
解脫知見無等
等於一切
事最無有
一切世間
無上故。
第一人
大法故。
名爲大法人。
如是菩薩
大人
念觀諸佛。
是諸佛者。
無量無邊
百千萬億。
不可思議
不可計劫。
修習功德
善能守護
身口意業
過去未來現在
無爲可說
五藏法中
悉斷諸疑。
定答。
分别答。
反問答。
置答
四問答。
無有錯謬
善說根力
覺道
念處。
正勤。
如意
三十七助道法。
善能分别
無明諸行識。
名色六入觸受取。
有生老死因果
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
無所繫著。
善說九部經法。
修多羅祗夜受記
伽陀優陀那尼陀那。
如是諸經。
斐佛儸未曾有經。
不爲貪欲瞋恚愚痴憍慢
身見。
邊見
邪見
見取戒取。
疑。
諸使所使
不爲無信無慙愧。
謟曲戲調
放逸懈怠
睡眠瞋恨
慳嫉諸惱所侵。
知見若斷集證滅修道
可去已去
可見已見。
所作已辨。
盡破怨賊
具足諸願。
世間尊。
世間父。
世間主。
是善來善去。
善意善寂。
善滅善解脫者。
無量無邊
十方恒河沙世間中住。
現在菩薩
又應以八十種好
念觀諸佛。
色鮮赤。
行清白法
甲隆而大。
生在大家
甲色潤澤
衆生
指圓膱長。
其行深逺
指肉充滿
善根充滿
漸次而長。
次第集諸佛法
脉覆不見不覆。
身口命脉
無粗結。
煩惱結。
腨平不現不隱藏法。
足不邪曲
度脫邪衆。
行如師子是人中師子。
行如象王是人象王
行如鵝王髙飛如鴻。
行如牛王人中最尊。
行時右旋
善說正道
身行不僂曲。
心常不曲。
身堅而直。
堅牢戒。
漸次大。
次第說法普。
身諸分大而端嚴
善能解說大妙功德
身相具足
具足法者。
足步間等。
等心衆生
其身淨潔
三業清淨
身膚細耎。
心性自耎。
離塵垢。
善見離垢
身不縮没。
心常不没
無邊量。
善根無量
肌肉緊宻
斷後身。
支節分明
善說十二因緣
分别明了
身色無闇。
知見無闇。
圓周滿。
弟子行具
腹淨鮮潔
善能了知生死過惡
腹不髙出。
憍慢心。
腹平不現。
平等法。
齋圓而深。
通甚深法。
齋畫右旋
弟子順教
身遍端嚴
弟子遍淨。
威儀鮮潔
心淨無比
無點子。
無黑印法。
手耎勝兜羅綿
受化者身輕如毛。
手畫又深。
威儀深重
手畫文長
受法者。
長逺後事
手畫潤澤
捨親潤。
大道果。
面貌不長。
結戒有開。
唇赤如頻婆果
一切世間鏡中像。
舌柔而軟。
先以耎語。
廣度衆生
舌薄而廣。
功德純厚
舌赤如染染。
凡夫難解
佛法令解聲如雷震
不畏雷聲
聲和柔。
說柔耎法。
四牙圓直。
直道法。
四牙俱利。
利根者。
四牙鮮白清白
第一四牙齊等
住戒平地
漸次細。
漸次四諦法。
鼻髙隆直。
住智髙山
中清淨。
弟子清白
眼廣而長。
智慧廣逺
䀹不希䟽
善擇衆生
眼白黑淨。
鮮如青蓮華葉
天人婇女
以好眼敬禮
眉髙而長。
名聞逺流
眉毛潤澤
善知耎法。
耳等相似
聞法者等。
耳根不壞。
度不壞心衆生
額平而好。
善離諸見。
額廣無妨
廣破外道
頭分具足
善具大願
髮色黑蜂
五欲樂。
髮厚而緻。
結使以盡。
美髮柔懦
耎利智智者能知法味
髮不散亂
言常不亂。
髮潤而澤。
無麄言。
髮有美香
七覺香華
隨冝化導
髮中有德字。
安字。
喜字。
手足中。
亦有德字。
安字。
喜字。
菩薩如是應念諸佛處。
大衆講說正法
師子座
其座以瑠璃雜寳爲脚。
以真珊瑚妙赤真珠以爲机。
金薄惟賬。
柔耎滑澤
種種天衣以爲敷具
有寳師子
赤金爲身
琥珀爲眼。
硨磲爲尾。
珊瑚爲舌。
白金剛爲四牙。
白銀爲髮。
毛髮長廣具足
其床在此四師子上。
大象王牙。
以爲憑機。
其承足機。
寳所成。
諸天龍夜義。
乾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之所敬禮
諸佛如是
在此床上
著竭支泥洹僧。
不髙不下
覆身三分
周币齊整
淺色袈裟
條數分明
不髙不下
亦不參差
八部大聖
莊嚴衆中
人天大會
龍金趐。
鳥俱共聽法
心無瞋恚
一切大衆
深心慚愧
敬愛於佛。
皆共一心
聽佛所說
受持思惟
所說行。
專心聽受
心清淨故。
能障諸盖。
一切大衆
瞻仰如來
無有猒足
衣毛皆竪。
泣淚心熱
或有大喜
有如是者。
則知其人。
心得清淨
寂默湛然
入禪定。
無恚。
心無餘緣。
大悲
慈愍衆生
欲救一切
不謟曲。
寂滅清淨
分别好醜
大志量。
不没不縮。
不髙不下
佛悉瞻見
處在如是
大衆說法
解易了。
樂聞無猒
音深不散。
柔耎悅耳
從齋而出。
咽喉舌根。
鼻顙上䶥。
齒唇氣激。
變成音句
柔耎悅耳
如大宻雲
雷聲隱振。
大海中。
猛風激浪
大梵天
音聲引道
可度衆生
眉眼唇。
可訶語法
言不闕少
又不煩重
所說無疑
言必利益
無有誑語
可破語等。
如是過。
逺近等聞。
四種問難
隨意能答。
開示四諦
令得四果
立義端。
因緣結句
語言法則
皆悉具足
種種所說
事義易了。
所宣分明
事不隱曲
言不卒疾。
又不遲緩
始終相稱
無能難者。
如是語。
敷演說法
初中後善
有義有利
法具足。
能令衆生
今世報。
有時節
得嘗試。
能滿所願
深妙智者
以内可知
能滅衆生
三毒猛火
能除一切
身口意罪。
善能開示
戒定慧品。
初以名字
後令知義
而生歡喜
從喜生樂。
樂生定。
從定生如實知。
從實生猒離。
猒離滅結使。
滅結使故得解脫。
如是能令此法次第
善能開示
諦捨滅慧四處
示衆生。
滿布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
能令泉生。
次第至喜地。
淨地。
明地。
炎地。
難勝現前
深逺不動。
善慧法雲
分别聲聞乗
辟支佛乗。
大乗
能令證須陀洹
斯陀含。
阿鄟含。
阿羅漢果
能令成就人天之中。
所有富樂是爲一切第一利益
功德藏。
如是正心
憶念諸佛。
閑静處。
除却貪欲
瞋恚睡眠
疑悔調戲
一心專念。
不生障礙
定之心。
如是心。
專念諸佛。
若心没當起。
若散當攝。
并見大衆
常如現前
未入定時
常應稱賛相好二事
以偈嘆佛
令心調習
如此偈說。
世尊諸相好。
業因緣得。
我以相及業。
稱賛大聖
千輻輪。
清淨眷屬施。
以是因緣故。
賢聖衆團繞。
足下安立
受善持不失
是故魔軍衆。
不能毁壞
手足指網縵。
身相紫金色。
善行攝法故。
大衆自然伏。
手足極柔耎。
身相七處滿。
隨意食施故。
多得自然供。
長指廣脚跟
身傭大直
離殺因緣故。
乃至於劫壽。
毛上向右旋
足趺髙相
常進諸善事
得不退法。
伊泥鹿腨
常樂讀誦經。
爲人說法故。
疾得無上道
脩臂過膝
一切所有物。
求者無吝惜
隨意化導人。
陰藏功德藏。
善和離散故。
多得人天衆。
淨慧眼爲子。
薄皮耀
妙衣堂閣施。
多得妙衣
清淨房樓觀。
一孔一毛生。
眉間白毫峙。
常爲最上護。
故於三界尊。
身上師子
兩肩圓而端常行仁愛語。
無有違反者。
腋滿知味
施醫藥故。
人天敬愛
無有疾患
身圓肉䯻
和恱心施福。
勸化剛强者。
法王自在
迦陵頻伽音。
廣古聲如梵。
所言常耎實。
大聖八音
加以思慮
後言必有實。
故得師子
見者皆信伏
齒白齊宻
所曾供養者。
常不輕故。
眷屬和同
上下四十齒。
宻緻䟽漏
無讒不妄語
徒衆不可破。
黑青白明。
𥇒相如牛王
慈心和視故。
觀者無猒足
轉輪聖王
典主四天下。
有是諸相好。
不如佛。
我所稱歎說。
諸相好功德。
令一切人
心淨常安樂。
菩薩又應以八十種好
念諸佛如此偈說諸佛有妙好
八十莊嚴身。
汝等應歡喜
一心聽我說。
世尊纖指
甲紫紅色
隆髙潤澤
所有無有量。
膝平踝不現。
雙足無邪曲。
行如師子
威望無等比。
行時右旋
安庠有儀雅。
身分次第
端嚴可愛樂。
身堅柔懦軟。
支節分明
行時逶迤
諸根充滿
肌體宻緻
鮮明清淨
身形端雅
無有可訶處。
腹圓不髙現。
齋深而無孔
其文右向旋。
威儀清淨
無有疵點
乎足極柔耎。
文深且長。
修直潤色
薄面不長。
牙白圓𦢙利。
唇色頻婆果
音深若鴻王。
鼻隆眼明淨。
𥇒稚而不亂。
眉髙毛柔耎。
端直邪曲
眉毛齊而整。
善知諸法過。
眉毛潤澤
善度潤衆生
耳滿長而等。
不壞甚可愛
額廣而齊整
具足
髮稚而不亂。
黑蜂王色。
清淨香潔
中有三種
是名八十種好
以此八十種好間雜莊嚴
三十二相
若人不念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賛嘆佛身者。
是則永失。
今世後世
利樂因緣
榜笞上步更反下五之反𦟛五恭友君坻下直尼反緻直利反顙蘇朗反魚各反踝胡瓦反䑎利上息廉反正作鈷丑㐫反〉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五千八百七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