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自动笺注)
    富序
  自鄭氏竊發海濱,江以南蹂躪者,蓋數十於此矣。
太祖太宗受命于天,肇基王;而世祖章皇帝文武聖神撫有天下,既治且安。
今上皇帝,以堯舜之資,繼成康之業,民和年豐,幾致刑措
三孽抗顏鼎沸海內,而廟堂筭勝,不一二年,平閩、平楚平兩粵、平川蜀、平黔滇;蓋唐虞之世,亦有四凶,曾何損盛德哉!
中國聖人,雖舟車人力所不至之地,莫不慕義嚮風,求為臣妾。
自古享王之盛,未有如今日者也!
獨鄭氏僻在臺灣猶然負固,雖海外窮寇不足朝廷憂,而王者家視天下,未忍獨困此一方也。
天子曰:「惟茲一二大臣,惟予股肱,能立不世功,其以朕師往!
」僉曰:「將軍矢志忠貞,智仁且勇,惟天子命。
制曰:「可。
於是公以內大臣特膺簡命節鉞東南,疏論敵可破狀,期以六月奏績
遂行師。
說者皆以天方盛暑,恐傷士卒
公曰:「毋憚暑,出不意,攻無備也。」
  未至澎湖,先聚米地勢示眾將曰:「如此入港也,如此泊船也,如此進戰也;違令無赦
」眾依公號令進止無恙
方是時,敵舟師大集雞籠山之左,內外炮臺,而陸兵守焉。
公曰:「其以老弱之師驕之,示我無能為也
」賊果撤兵守,我師長驅入。
有期矣,忽颶風大作波濤洶湧,巨霧塞天地
軍中甚恐
公曰:「惟天惟皇
帝之靈,實式臨之,爾無恐。
須臾雷聲震,風定霧收望海波蕩蕩,恬如也。
散金士卒而誓之曰:「不滅臺灣有如此水!
焚香戒約,一不妄殺
士卒感泣並力向前無不當十百當千也。
樓船所指,前徒倒戈海水成赤。
赤壁之戰,又不足言矣。
夫公六月之師,用驕兵之計,聚米地圖,則趙充國之算也;散金士卒,則霍去病之志也;約誓妄殺,則曹武惠之仁也。
雷鳴波息,則精神可以格天地也。
矣哉此捷也!
矣哉此捷也!
  澎湖既破,敵全師覆矣。
進而謂公者曰:「公與鄭氏三世仇,今鄭氏釜中魚籠中鳥也,何不撲滅之以雪前冤?
」公曰:「噫!
吾此行上為國、下為民耳。
若其啣璧來歸當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與有?
」所獲敵卒,悉放歸弗殺;帶傷者濟以醫藥給以口糧
敵覘公無屠戮意,遂籍戶口請降
師入臺灣秋毫無犯也。
士民壺漿簞食以迎公,皆唏噓泣下,謂「我等未見公,望公望歲也;今見公,如見慈父母也,但恨晚耳!
」即土番不屈於敵者,皆重譯來貢
本朝制,公隨給以布疋等物,興利除弊,與之更始可謂周且至矣。
公又念「內地兵民前後被敵獲者,皆沒為奴婢,為佃丁,甚可憫也;其為我送之回籍。
」故難民咸沾公之仁。
紅毛、英雞黎二種前為敵取臺灣者,敵隘之,公一至,令其歸國,而荒服咸懷公之德。
有明宗室王子依於敵者,敵初不為禮,公疏請釋歸,安置得所,而天下知公之禮。
  事既平,天子晉公爵為侯,親製宸章褒美所以寵眷公者正未艾也。
嗚呼
凡此平南之績,叛而伐之,服而舍之,柔而撫之,由天子之明且斷,由天子覆載天地,視遠人赤子,故能信任公以成不世功,上以妥太祖太宗世祖之靈,下以紓江以南百姓之急。
而公矢志忠貞仁智且勇,後之史官大書特書不一而已也。
予向在都門,讀公露布,猶未詳始末
旋里鄉先生士民平南事實相示,丐余一言以壽不朽;余忝屬姻聯不敢以不敏辭,是為序。
公元1685年
  時康熙歲次乙丑仲春,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鴻基謹撰
    李序
  韓淮陰指畫東征形勢及料楚漢成敗如指諸掌
諸葛武侯校計孫曹強弱,圖荊益之利,定鼎足之規,皆先握算於前而操券於後。
司馬仲達不足道也,然其平公孫淵量敵計期,不差時日
岳忠武對魏公定擒楊么,八日捷書果至
蓋古之重臣宿將,其於天下大勢一隅要害未嘗不熟深曉,制其短長之策,故一旦應機迎刃而解;此固非冒利趨險,迄無成謀,苟焉以國家民命為試者也。
公元1648年
  東南苦海患,六十餘年。
聖朝受命,恃其險遠,踞島嶼乘風潮,出沒為梗。
戊子以來攻圍破陷郡邑者三,跨有粵閩邊地曠日而後平者一。
己亥之役,浮長江,犯金陵,則中原腹心為之震動
議者割棄沿海田廬延袤千里,而又歲資鄰省軍糈,動百萬計,蓋毒生靈、糜國藏不可勝數
此豈鱗介之倫不以衣裳易者比哉!
  靖海侯施公,自其先樓船,則已疏言賊可滅狀。
乘傳陛陳,言之彌切。
天未厭亂,留公宿衛有餘年,而後出竟其志。
時異勢殊而公前二疏所陳者,無一不酬於後。
自奉專征至于受降獻俘籌畫措置連篇累幅,又無一不符於前。
以是知公計之熟、料之明,知己知彼算定而後戰,故能役不踰時而成不世之功
所謂上兵伐謀者,於公見之矣。
  國家之難在用兵用兵之事莫難滄波巨浪之中,與遠夷爭舟之利。
珠崖南交、明所以屢征而不服遼左日東、元所以傾師而不再;彼數君者,皆以遠略窮兵績用弗底。
今鄭氏境內逸寇,托足孤島,為濱海無窮之憂。
皇上憫惻殘黎赫然誅計。
天佑皇仁風波助順。
而公國賊家難忠孝交逼於中,憤不顧身義形顏色
仰伏皇上委託之專,無復疑貳掣肘,遂克受事報成,宣威絕徼
航海之勳,稽古莫及焉。
然則公之智勇蓋公之誠為之;而非皇上救民伐罪內斷於心、任公勿二,如議者舉棋不定之口,其不漬(?
)成者幾希耳。
  閩之人取公前後章疏彙萃編刻,而請敘於余。
余惟公之功,天子褒之,史氏紀之,其所以為百世戎臣師者,吾無綴乎爾,故復稱道古今,以見遠圖之不可事耀兵非得已,以及主之仁明、臣之忠孝,著厥成功之自。
覽是編者,考閩事之終始,尚將有以論世也。
  賜進士出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李光地謹撰
    林序
  天生一人而係國家之重者,豈偶然哉!
其生也有為,其出也不苟
天使之任天下之大,則必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
天下大智然後任天下之大事;惟天下大勇然後成天下之大功;亦惟天下至仁然後可以承天而有其事與功。
今夫一事于此天下抱才負能舉知之,或知之而能為,為之而不能成,是其知有所不足也;非然者,必其無勇者也;又非然者,必其有自私自利之心,無強悅安之懷,仁不及天下也。
大將軍公則異是。
  方公之議伐鄭也,天下從而之者矣。
匪惟疑之,又有從而之者矣。
而公不顧也。
見之明而策之熟也。
一旦奉命南征,任大如此,責重如此不憚以其身親冒于矢石之間。
一鼓澎湖舟師潰矣,一鼓澎湖營壘破矣,一鼓敵人納款矣,而臺灣平矣。
天下非常之事歸公而公不居,以非常之功歸公而公不居;曰:「予惟是奉天子命,懼隕越貽羞,何力之與有?
然則連帥之職,節制東南不足公貴
至通侯,實封萬戶不足為公富。
將相而官故鄉,人咸羡公為晝錦之榮,而實不足為公羨。
口碑傳之,國史載之不足公美
豈有私哉!
豈有利哉!
天地惟庸人能樂而仁人有憂,亦惟庸人有憂而仁人能不憂。
憂在天下,憂不在吾身也;樂在天下,樂不在
身也。
先天下而憂其憂,後天下而樂其樂;憂與樂豈足以係公之心哉?
天為天下生公,以公而任天下。
未平天下任憂,寇既平與天下同樂;此其所以為仁人而兼大智大勇也。
豈有私哉!
豈有利哉!
公元1685年
  客歲冊封旋里,莆先生士民平南紀詠問序于麟,既序而刻之,然猶未悉公之德業兼至也。
今年春,合閩之諸先生都人士復以平南實績郵筒命麟序之。
竊謂公之功不欲為人傳,功亦不待文而傳,文亦不待至再而傳,而閩人無己之心、若不能旦夕忘公、不自知其請之至再者,而麟敬公之深、慕公之至、亦不自知其序之至再者
區區數言,聊以謝鄉先生人士請也。
是為序。
  時康熙歲次乙丑穀旦,賜進士出身戶部江南清吏司主事、前內閣中書舍人辛酉順天典試同考奉命冊封琉球、賜正一品俸服仍帶加一級林麟謹撰
    曾序
  歲在丁已,炳薄遊京師從舅太常後,獲與公追隨
閩海餘孽復熾,攻圍郡邑東南一帶,為之震動天子南顧拊髀
公時以內大臣奉朝請,即慨然澄清之志。
蒿目時艱歔欷扼腕聲淚俱下忠孝之性,其天植也。
時吾閩先生人士在都者,群詣公,私請平海方略
指畫明悉,凡征戰機宜以及絕島巨浸險阻阨塞之處,如列諸掌。
蓋公其先樓船,則已熟察環海形勢,疏論寇可滅狀,因詣闕痛切陳之。
當事將為息邊之計,持撫議;疏寢不行
公既留宿衛逆知鯨穴未搗,終當為邊患寢食燕處未嘗一日忘殲賊也。
至是皇上稔知智勇威望素著特簡公南征之鉞,得以便宜行事
  公之再奉命也,練舟師,修戰具,剋期進取
議者以澎湖險遠,賊負固據守難以猝拔;又風信不測進退為難,欲徐用間諜以待其斃,持兩端
抗疏曰:「臣今日操演水師以制賊命,譬若有人焉,扼其吭,氣將垂絕,一為之稍,則其氣將舒而復起
」且曰:「臣年已六十有二,血氣未衰,尚堪報稱,今不使臣乘機撲滅,過此將老無能為,更無敢肩渡海滅賊之任者!
前後五、六疏,皆披肝瀝膽慷慨激烈
皇上公忠誠,可其奏。
不踰時,遂克澎湖,盡降其眾,臺灣平。
夫不讀公之疏,不考公平南
始末,謂公與海逆不共之讎,不憚波濤危險捐軀報國,乃公素志,豈知其料敵制勝不遺毫髮如此哉?。
  抑又有說,討賊公任也,暨奏膚功告成于上,宜可謝厥責;公乃不遑啟處毅然經營己任,如請減租稅、免移駐、輯海外流民諸疏,皆言人所難言。
是其仁心為質原本經術,將以培養國家元氣,固非勳名之士邀功一時而忘久遠善後之計所可彷彿
可謂社稷臣矣!
勳名爛然,史不勝書,不具論;惟是敘公生平忠孝大節匡濟弘猷,皆出素定,而實為炳昔日京師追隨聞見之悉,不待功成而後知之。
公克敵之役,余待罪史館不獲親悉公鏖戰狀。
今讀是疏,雷霆精銳之氣如或接之,何啻作從諸侯壁上觀也!
敬為序。
  時康熙歲次乙丑季春,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候補主事曾炳謹撰
    程序
  古帝王所與戡定天下而建大一統之業者,必得智勇兼全之才,而尤必得忠誠篤摯之人。
然是人也,恆能言人之所不敢言任人所不敢任,故能成人所不能成之功。
何則
天下非無智者也,任智而智窮,則智不足尚也;天下非無勇者也,任勇而勇窮,則勇不足尚也。
然則不任智而見遠,不任勇而氣壯,曰:惟誠而已
誠可以格上天誠可以動君父誠可以安反側誠可以定荒服來遠人,並可以匹夫匹婦以及昆虫草木,罔不率俾
大將軍公則有然。
  夫以公殲數十逋誅之寇,功在社稷,功在民生
天下信公於今日,而公所以自信者固不自今日始也。
則嘗讀公之疏而知之矣。
方鄭氏負固、介在危疑之間,持二三者或以為喜功好事矣;公獨自益篤持議益堅,而入告益切。
專制閫外公則有疏;南風長驅刻期報績,公則有疏;乘機勦滅之計,而力破因循之議,公則有疏;厥後一鼓澎湖臺灣底定,有議留臺灣之請,有善安置之請,有蠲減租稅以及題免移駐之請。
前後疏稿既盈笥,茲特舉其尤者,而知公勳業蓋天地,坐而言,起而行,若河決下流東注海也,若王良造父輕車熟路也,若燭照數計龜卜也。
讀公之疏,見公之心。
而公所以自信者,公之誠為之也。
  蓋尚論古今英雄豪傑之士,凡以立大功當時、成大名後世者,舉不出此。
公南孟獲深入不毛,且擒且縱,若是者七,稽首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郭汾陽帥師討懷恩將出鎮,上召問方略,對曰:「懷恩無能為也,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鋒刃相向
已而朔方將士鼓舞感泣曰:「吾輩懷恩不義,何面目汾陽王
」悉解甲歸公,喜其來而悲其晚也。
曹武惠江南,城將陷,忽稱疾視事,諸將問故,曰:「余非藥石所能愈,願諸君誠心自誓,期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
」諸將皆焚香為誓秋毫無所犯。
孟子曰:「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故五月渡瀘孟獲革心,是諸葛公之誠也;出征朔方懷恩授首,是郭汾陽之誠也;師下江南諸將凜遵約束,是曹武惠之誠也。
公之誠可以格上天,故雷鳴而海返風;公之誠可以動君父,故節制萬里天子不疑;公之誠可以安反側,故鄭氏皆啣璧而來歸;公之誠可以定要荒來遠人,並可以匹夫匹婦之心,以及昆虫草木之細,故今東南生聚教訓雞犬桑麻,皆公之賜也。
讀公之疏,見公之心。
而使天子鑒其忠,舉朝服其識,天下稱其剛斷不可奪,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余向在江南鞅掌簿書,未獲悉平南始末
今年春,候命都門,得閱公平南實錄
先生人士郵寄公平南表章,徵序于余,欲以壽之,傳之後世。
余謂公章疏當與陸宣公奏議後先輝映;文以人傳,人以文傳,豈偶然而已哉!
忘其不敏,而為之敘。
時康熙歲次乙丑季春穀旦,賜進士及第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一級程甲化謹撰
    陳序
  平園先生裒輯尊人靖海將軍襄壯公家傳經略海島奏議始末,而皇上所以寵賚元勳哀榮兼備者,編為二卷
鄉先生具有頌言矣,以書成於今,不嗤俚陋,屬予敘簡端
公元1674年
  欽惟國家應天受命東西南北,無思不服;獨鄭氏負固廈門旅拒王師,後雖遠竄臺灣,猶出沒為患
甲寅年,乘耿逆煽亂,入踞漳、泉以及惠、潮七府,人民受其痛毒
將軍皇威,總舟師,大翦澎湖直搗臺灣旬月之間,降其主臣全軍不殺
六十餘年海氛一旦掃平鯨波而外自古正朔不加者,至是入版籍郡縣
將軍智以濟,義而兼仁,忠藎簡在帝心勳烈之國史矣。
公元1683年
  雖然戰功日多,民功日庸;言多而不及庸,無以元勳之德,繫人身後之思也。
以予所見言之,方海患冒被時,當事議主坐困,遷瀕海數十里內居民入內地,以絕其交通之路。
朝命甫下,奉者過於嚴峻,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踰二日,逐騎即至。
一時蹌踉富人盛棄其貲,貧人釜、妻襁兒,攜斗米、挾束,望門依棲
起江、浙,抵閩、粵,數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盛流移。
癸亥歲將軍蕩定臺灣,請於朝,遷民悉復其業。
然為年既久,還者什但二三。
老成凋歿,稚少不識鄉里親婭相率,始辨舊基、認故畝,以耕以鑿,一歲菑,三歲畬,漸次墾闢,至無曠土。
,予自京回里,望界外疆場彧彧禾麥穟穟喟然歎息,謂向日遷界之苦,余所親見,今日還界之樂,余又親見。
大哉將軍之功,可銘閩山而不朽
丁亥春,由清漳黃岡,抵潮陽,過攬表渡,達海豐之境,一望良疇,曰:「美哉田也!
所云『芊芊翠羽剡剡生銀漢』,此之謂乎!
居人蹙然曰:「施將軍所貽也!
臺灣未平,此皆界外荒區,平後而荒煙野草復為綠畦黃茂,圯牆阤垣復為華堂雕桷
將軍平海吾等無以安全於永久也
將軍為國復數千里財賦,甦數百萬之生靈,詩曰:「式闢四方,徹我疆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頌召康公而作也,可為將軍詠之矣。
  吾聞之,源深者流長,根大者葉茂。
漢之高密、唐之汾陽、宋之武惠、明之中山子孫奕赫與國同休
將軍次公江先生京兆,四公清先生廉州六公怡園先生提督粵東七公六健先生司馬鎮江,八公希園先生鐵券五公平園先生守塋舊山耽情翰墨
夫以喬木之家,棨戟相望,此古今所常有也。
其皆賢且材,允有文武以益大其家聲,則史冊稀聞焉。
蓋有十世之德者芘十世,有百世之德者芘百世天人之理也。
將軍功德百世祀之矣,則宜有賢子孫以昌厥後為國世臣
稽古鉅勳,方云有耀。
予之為此言也,非以阿潯江昆季於今日,將使其後之人紹起而未艾者,以予言為符契,則亦忝於知言者歟?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左春坊庶子掌坊事兼翰林院侍讀陳遷鶴謹撰
    重刊靖海紀事
公元1694年
  歲甲戌,余以公車入都;榜發獲雋後,公事勾當日不暇給
越數日,得家書,知日本樓船臺灣聲言生番宿怨,實欲窺臺地
詢之同人,則云羽檄至都,已數日矣。
閩省距京稍遠,臺灣在海外,非親履其地,誰能遽悉情形
蕞爾小醜不足為憂,而聖天子關心民瘼,為之宵衣旰食;諸執事仰體聖意莫不焦思博訪,思所以預其防而紓其難。
於是沿海戒嚴東南數省及閩之泉、漳二郡,籌防尤甚
中外追思靖海將軍靖海侯施襄壯公矣。
夫人平居無事之時,凡前之人,手夷大難,身貽大利往往安若固然,習而忘之。
及事倉卒動魄驚心,始念及當日之海蹂躪唇齒相依
非其人之深於諳練孰與波斯而奏奇績也?
非其地之悉隸版圖孰與門戶而固大局也?
非其土產之供乎內地,舟楫之通乎上游孰與貿易而饒生聚也?
則有慷慨歌思欷歔感泣相與長言之、詠歎之之於靡既者矣!
  我先靖海將軍靖海侯襄壯公祖伯,少長濱海壯歲從戎
其於兵機權變海道險阻,靡不熟閱歷成算在胸,是蓋由天授焉,故區區焉以臺灣一隅為慮。
及受聖祖仁皇帝特達之知,由閩省水提軍門召授內大臣侍直禁庭十餘年,君臣相得之樂,有非他人所能喻者。
迨膺簡命專征臺灣六月興師一鼓而平澎湖三十六島,鄭氏納款
海外遂成一重鎮焉。
凱旋後,都人士彙其前後疏章,兩兩符合所謂坐而言即起而行也。
至歷敘戰功,則詳於鄉先輩數序之中;披瀝肝膽指陳形勢,則見於奏疏數十上內;固無庸余贅也。
  是歲日本之役,余在都,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諸公延問臺灣情形,並及先侯事蹟;余以靖海紀事對。
始歸而謀重鐫付梓公諸同好
福清選卿孝廉知其事,郵寄陳惕園先生文集來,中有受降辯誣一條,屬余付刊紀中。
余維先侯廓靖海疆芟夷大難為國為民,心事固自昭然,而惕園先生以名孝廉司鐸數郡,所至留心世道,丕振文風,今更為論斷,誠相得益彰,亦可謂深知侯者矣,因並付手民,以見公道自在人心也。
  茲者,日本悔禍息兵歸國臺地烽火無驚。
番社新拓,部議增置州縣,專設大員建節斯土。
將來人文之盛,物產之饒,且媲美內地
覽是紀者,知今臺灣之重,即可以見先侯當日之心。
而凡我後嗣子孫,尤當知荷國恩紹祖武相與繼繼繩繩克振家聲
韓昌黎所謂有為之前而美彰、有為之後盛傳者,是又余之所深企也夫
是為序。
公元1875年
  光緒歲次乙亥季夏,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兵部員外郎武選司行走一級親房姪孫葆修頓首拜撰。
    平南行(有引)
公元1694年
    (予自旋里後,杜門讀禮,概不與外事
每念閩變,未嘗不為撫膺髮指者也。
大師光復,咸慶太平,而妖氛遠竄荒島,負固未平賴將軍一鼓成擒,功迴萬世海隅日出之邦,靡不歌功頌德矣!
縉紳先生都人士謳吟傳記過于鄧林
余時取而讀之。
獨有平南奏疏一編不覺拍案叫絕曰:「偉哉偉哉!
將軍平南之功,久聞之而未知其詳如是也。
將軍忠勇之名,久聞之而未知其實有如是也
是其可歌而可述者矣!
所謂愛慕不盡,故詠歌之;詠歌不盡,故長言之。
俯仰有懷,為之賦平南一章以附其後,使采風者得此,益見將軍功德真是銅柱而圖凌煙云爾。)
  大海洋洋久難平,鯨鯢噴浪戕群生
三世惡逆顏行宵旰憂勞不得寧。
頻年禁旅費屢征,浪蕩水仙戰爭
誰敢持籌搗賊營?
立為四海澄清
不世奇人所生,維公應運發其英。
旋膺特簡南津
散金賞士集艨艟聚米要形瞭目中。
疏請廟謨撲滅,羊裴先見古今同。
羊公平吳阿童燭炬截鎖渡長江
鼓棹乘風一帶耳,冒嶮出奇詎若公?
淮西雪夜蔡州不過平陸運機籌。
曾似波濤間出沒,指揮眾艇奪上流
澎湖環島三十六,臺灣港門復詰屈
狼猛發吼如雷,組練水犀白於月。
排空巨湧千尺雪,樓船游戲龍穴
東南助勝神迴,化清泉三軍足。
區區防御何為
共知天意端有
屬。
迎潮擊鐵關開,汛若一拂塵埃。
孽寇君臣啣襯來,公手釋之忘仇猜。
滿人歡喜番人哀,兵不血刃俘其魁。
旁稽難民盛放回。
勝代餘裔保無殃。
傷者給藥行給糧,晏然不知有疆場。
奏凱獻囚上舋聰,鐵券山河帶礪長。
從此海波不揚,帝曰咨卿寄一方
行加九錫龍章,出則尹召入周姜與國偕傳及無疆
不見海內乂安外國至,梯航貢琛爭獻雉,重譯子來入侍非公蕩平所致
他日召公帝廷絺繡太平燕喜
武功既崇文德洽,勳名炤燿垂汗史。
今茲謳吟躋介兕,聊申沐浴仁風爾。
猗歟隆哉!
公功德安有既!
                          三山鄭開極具稿。
    平南
    海氛煽虐數十載,大將軍啣命徂征一戰而克。
平南奏疏一編,乃都人士家謠戶頌積成卷軸也。
里巷微詞,而輶軒足採。
乃摭其事實作賦曰:
  繄帝復之光華,曰聖神文武
耀化日中天,颺仁風率土
賡一廷之都俞,舞兩階干羽
張百旅之熊羆,扶千屯貙虎
六服率賓萬方安堵
不稽來王,輸賨大府
惟是東南一帶溟渤奧區蛟鯨出沒陸梁逋誅
黿鼉窟宅,聚蜃蛤而為徒。
乘風濤以鼓鬣,播毒燄於萑苻
長使海濱黔黎,毀家破室;雲屯士旅,抱戈枕杸。
桑田萬頃,乃彌望平蕪
困魴於涸澤,泣流鴻於征途。
烽煙於野戍,栖燐火於寒壚。
至於淒風鳴柝涼月啼烏,莫不含酸茹慼,惻愴嗟吁
  天子乃念南國之仳,每殷勤宵旰,曰:「惟予股肱孰是,仗旄秉鉞,為海邦剪此暴亂
」僉曰:「惟彼元勳,夙膺寵眷,俾控制專征,用克紓乎廟算
」帝曰:「都!
自江以南,倚汝為屏翰
其克奏膚功,以靖此多難
於是分虎竹,綰龍草,辭禁衛,出帝鄉
貔貅夾隊,魚麗成行,戈鋌的皪旌旆飛揚
雄師澤國,若雨集箕張
惟其地當斥鹵
井竭水漿
甘泉之應禱,供萬之餱糧
乃修樓艣,爰戒舟航
凌中流以擊楫,攬形勢滄浪
先卜期以決勝,奏神策廟堂
重淵瀰漫,慨風
浪之不常
蜃樓縹渺,嗟欲濟之無梁。
因而畫沙為隄,聚米成島;孰漂疾當其驚湍,孰盤渦介其要道,孰旁涯而可泊舟,孰順流而堪直搗
敵已在吾目,胥按圖而可考。
方略金城,羡克國之計早;知拉朽摧枯,胡險阻之能保?
  爾乃乘機制變六月興師
舳艫千里霄漢蔽虧
劍氣干雲閃爍,甲光冒日而陸離
驚波伐鼓,撥瘴霧揚旗
星羅棋布,聽堅之指麾
因念蛟宮盤踞兔窟憑依,既蜂屯蟻聚,復扼險而負危。
投鞭之可斷,匪制勝機宜
毀軍驕敵,弄股掌嬰兒
彼乃疏汛守,撤藩籬,謂北來軍旅,豈渡江之能飛;橫千尋鐵鎖,沉水底何為
於是輕橈浮彩鷁,溯洪波,撼絕壁,凌馮夷之宮,搗潛之宅。
  維時衝怒號狂濤湍激飛沫噴空,滂湃瀄。
海岳以俱冥,合水天而齊碧。
百族為之震驚千靈為之辟易
天吳排浪以浮游罔象穿煙而蹩。
篙工柁師逡巡踧踖,莫不輟櫂停橈,驚心動魄
爾乃精誠上格,叱電驅霆,飛廉頓轡屏翳潛形波臣歡焉助順,海若剡其揚靈
散金以誓士,恥與敵而俱生;復焚香以戒旅,惟妄殺之是懲。
於是軍聲震,士氣騰,艨艟發,枹鼓鳴,搖赤羽,麾青萍,殲鱷,殪毒鯨。
弓不虛發,矢必應聲
倒戈漂鹵流血波。
獻俘而授馘,遂掃穴犁庭
長風破浪,藉專閫威稜
因而傾其巢,其壘,敗甲殘鱗,俛首帖耳
藥石扶傷,俾瘡痍之咸起;伏天威以縱擒,使歸布其德旨,曰:「網漏餘魂,漫稱雄井底
將計日以
成擒,胡憑陵之足恃?
薄海含靈,皆聖朝赤子
無追蹤於田橫五百人而俱死。
啣璧以來歸,當茅土而錫爾。
公事勾當,何私仇之足恥。
」彼乃籍戶口,輸土田匍匐蟻伏,稽頁軍前,曰:「南人復反,願稟翔于堯天,知聖朝寬厚,必罔治于厥愆。」
  若夫哀鴻失所瑣尾堪憐,延頸企踵,霓望久懸。
王師至止,胥雀躍歡顏
陳壼漿而塞野,奉筐篚周旋
桑麻無擾井里依然;耕不輟耒,賈不易廛。
相與脫釜兟薉之苦,登衽席之安。
更有流離遷客憔悴閨鬟,弔天涯之魂影,悲絕徼風煙
征鴻帛書難繫,吟夜月而笳拍空彈。
望鄉關於萬里長掩涕以流連
撥雲而見日,樂故土生還
乃復納叛招降,編諸部曲,曰:蔡人即吾人,務推心而置腹。
彼坑卒於長平,何徒肆其殘酷
鷹眼以咸馴,各賣劍而買犢。
勝國宗支,多竄身窮谷,懷禾黍故都,每悲歌而當哭。
白馬賓王殷宗為之不覆。
聖世芳規,曠千春而並燭。
於是雕題貫胸之眾,燋齒梟瞷之倫,迴首請吏,願列編民遷情反志,服教畏神。
絕徼荒陬,盛變為樂土何殊異類共識尊親
若乃威靈遠暨,悉主悉臣,陸讋水慓,奔走來賓琛幣重譯而交貢,梯航接踵並臻
火齊木難之寶,珊瑚、瑁之珍,烏集麟萃,靡不咸陳。
中朝特貴乎遠物
遐方共聞有聖人
  由是鐃鼓傳,干戈戢,唱天山之歌,燕然之筆,交趾之銅既標,淮西之碑亦立。
捷音發于閩關露布星馳北極
六合莫不騰懽至尊為之動色,曰:「海波載揚,四十年如一日。
吁嗟乎!
蒼生不安稼穡,仗爾師貞一戰而克。
從茲殺運除,劫灰熄,樂桑麻,恬作息
南顧紓憂,云誰之力?
其速議褒封用彰勳德!」
  爾乃清廟,播樂章,告海邦清宴,慶社稷靈長
遂褒以絲綸天語,錫以黼黻之裳。
河山而盟帶礪分茅土而勒旂常
謂「爾元戎邦國之光!
用錫爾鐵券,汝其世守而永藏!
」藉金城萬里,用屏衛一方;奠封隅永固,鞏奕葉苞桑
伏波之舊烈,曠百世流芳
於是居者相與慶于閭,行者相與歌于市,胥朋酒言歡,賡吉甫燕喜
願長借乎衣,沾雨化桑梓
若乃鈴閣餘閒,左圖右史吐握下賢赤舄几几
門多珠履之賓,座滿縫掖之士。
雅歌祭遵,等輕裘叔子
令既肅于秋霜,心復澄于止水
煙閣雲臺,知姓名之永紀。
採風輶軒,詞罔逃于下里
  乃歌曰:嗟滄海兮噴狂濤蛟龍鬥兮虎豹,兵車絡繹饋餉勞,悲中澤兮聲嗷嗷
孰提師兮奮旌旄,麾霓虹兮掣寶刀,淬龍泉兮鵜膏,入蛟宮斬毒鼇。
斬毒鼇兮奠滄海吁嗟偉烈兮斗漢爭高!
                        門下士周澎百拜具草
   贊
  召公虎拜,尚父鷹揚;爰提王旅,聿靖海疆。
黔黎故土,開郡邑遐荒
封寵錫,秬鬯馨香
伏波矍鑠充國康強
肅宗臣之遺像,享廟食無疆
愧乏龍門史筆,特貌麟閣容光
兩島八閩誦德千秋萬永流芳!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掌坊事兼翰林院侍讀、年姻家陳遷鶴頓首拜贊。
   襄壯公
  公諱琅,字尊侯琢公其號。
族世里居,別見先代譜牒不具誌。
父達一贈公舉丈夫子三,公其仲也。
將誕,母太夫人有神授寶光之夢,覺而異之,遂生公
倜儻氣骨不類恆兒。
鄉薦莊公際昌一見驚異
有神宇曰定光庵,公垂髫詣神稽首彷彿神靈隨之,拜起,公亦默以自異。
既而贈公外釁家落
公年未及冠,學書未成,棄而學劍
從其師習戰擊刺諸技,於兵法無不兼精,遂智勇萬人敵
  明季,有主兵者募壯士,置巨鐵鼎中庭,重不下千斤,集健卒數千輩莫有舉者;公熟視曰:「無難耳!
奮袂一挈,行數十武,徐置,容色纖毫改。
主兵者駭曰:「神力也!
」署為千夫長
任事未久,度其不足大有為,因辭歸,而以其弟顯公代。
  當是時,有武毅伯福者,公族父也,為帥府中軍;以公名揚於帥,因援以為副,委之兵柄毫不牽掣
會泉山寇四起當事公能,命率師勦捕
揮戈一指,賊亡魂潰散
後先廓清山寨三百餘所,活民命勝計
觀察曾公櫻偉其功,殊欽禮焉。
比漳寇葉績、徐晃憑陵都邑,毒燄張甚;公奉進討
績素猛鷙號莫敵
接戰,揮大刀斷其頸,賊眾驚潰,遂擒徐晃,降其眾千餘
當事上其功,拜遊擊將軍
後復追賊入潮陽草薙禽獮鋒銳莫敢攖。
招降桀魁數十輩,後多有致高官、傾節鉞者。
公元1644年
  崇禎甲申,明祚覆於闖賊。
旋值興朝鼎革弘光建號以南,以公將略素著,由參戎副總兵
丙戌隆武閩中建號,擢公僉都督,任左衝鋒。
當是時,王師南下閩關以外寇氛充斥;公奮力勦討,多以功為同輩所忌。
嘗統編師入賊巢,而忌者後軍不繼,雖勢極倉皇,公故示鎮定薄暮,迫賊壘而營,賊畏憚未敢犯,因乘夜從間道旋,師迷失途,徬徨榛莽中,有群虎隨軍行止委蛇導引,得達於大道,與諸軍合;其靈異若此
  公知勢不可為,乃率眾奔馳,自南陽抵潮郡。
適潮將郝尚久者,粵帥轄也,陽犒帥牛酒,而包藏禍心,召諸部陰為圖公。
偵知其事,急拔眾走饒平踞守閱月突圍出,且戰且行,連日夜間險阻從弟肇璉、肇序皆隨歿軍中
先是潮陽招降戰士散處村落,聞公至,皆迎拜擁護以行,遂集勁卒八百人,至黃崗鎮暫憩焉。
  當是時,閩事既敗,永曆建號粵中。
鄭成功托故明藩封棲海上,素悉公英名,欲倚以為重,遮入海,禮遇初甚渥,凡軍事必咨商。
及有告以公嘗夢為北斗七星者,鄭心忌之。
會以糧匱議剽掠粵中,公正言以阻。
有標弁得罪,恃鄭氏親逃於鄭所,公申軍法擒斬之,復攖其怒;遂執公禁舟中,並分禁贈公家屬
公弟顯,時統兵惠、潮間,聞信馳歸,亦被執焉。
時守公舟者為抄習山帳下林(?
),故與公善,且敬事公,因囑其善待。
會有以危狀白公,覽畢,徉哂曰:「此易與耳!
」守者詢以故,公曰:「藩欲
吾輸金二千,吾業有千餘,再告貸百則足矣
」守者信為然
薄暮,則令守卒二十餘人隨往借貸
漸至寥曠所,公故坐不行,守者疑,環而前執;公起仆數卒,提守者揮擊,皆辟易,遂脫身
二鼓,鄭氏果遣人欲害公,見已遁,歸報,乃環島遍索。
公實石穴中,已五日無從得食
潛行山谷間,遇田夫問道;詰以旅行不當太早,爾何為者?
稍近,物色之,則錯愕長跪曰:「爾非施公乎?
本藩懸賞格購公急,猶在此乎!
欷歔泣下。
因留公至家,告其母,烹雞炊粥以獻。
其人貧而孝,公義之,匿數日,謀他適
潛引十餘里,拜泣曰:「公行矣!
誓為公死勿敢洩!
以故公得乘夜潛達於蘇茂所焉。
  故公部將時為鄭氏左先鋒為人磊落義氣
見公,悲且喜,匿之寢室
旦日置酒召公諸舊將,則有鄭文星、張猷、楊文、林照與其弟福等畢會。
酒既酣,談及公,故責諸將不實搜索;諸將憤憾之。
越日,復召飲,怒責如初
猷、照憤不自勝,投匕箸起曰:「若為公心腹,背義若此,曹何面目與俱生!
文星解而翼之出,令居外,曰:「待吾入探其情。
」入執手曰:「君今日情事,豈別有機關乎?
察其真誠,乃曰:「君輩共仗義,是吾心也!
」遂實告以「公今在是。
」則與入寢室,擁抱而泣。
皆曰:「勢急矣!
謀脫公計
」而鄭氏已蹤跡家,搜甚悉
匿公床被中,妻坐其前,故搴幃示之。
搜者視無有,乃去。
夜艤舟,以所親勁卒翼公揚帆北渡
鄭氏偵知,召訊;披陳大義一無所隱。
鄭陽獎而釋之,後終以脫公故殺
武毅福已歸本朝,駐安平,聞公信,潛駕舟相待,得入內地。
此天之所以玉成豪傑不使泯沒,而為本朝奇功者也。
鄭氏聞公脫身頓足曰:「唉!
不幸結此禍胎,貽將來大患
」蓋知之矣。
  當公匿山中時,有欲掖公弟顯脫者;顯曰:「吾去,則索吾兄必更急,且慮並及雙親
爾曹速為吾兄計,勿以吾為念。
」及聞公脫,則悲歌慷慨仰天自奮曰:「吾旦暮慮父子兄弟俱死無為耳。
今兄得生,勝吾生十倍
復何憾哉?
」顯英勇,名與公並。
鞭馬疾馳,遇柵隘,手扼其上枋,足夾馬,馬不能前。
提戈縱橫敵陣中,無不披靡者。
孝友根自天性,雖被禁無怨言
贈公遇害神色不撓稱當烈丈夫云。
事蹟具有可考。
公元1651年
  迨順治八年辛卯,公駐安平方枕戈謀復仇值當事有異議,撤安平兵。
公乃仗劍之粵中,從封疆巨帥平定高、瓊、、廉諸州,再克潮陽
復假歸泉郡,投閑無事常與中賢士大夫交。
楊公錫璜者,勝國遺簪也,重公才望,為忘年友
常見獨居深念鬱鬱不得志,慰之曰:「公非常人也,何患雪仇建勳、掛侯印肘後
吾子孫猶世世席公庇也。」
公元1656年
  歲丙申海氛洊熾,定遠大將軍以公宿望,習海上情形,命為前部揚旗出烏龍江
公元1662年
口,而賊屯盡解。
制府李公率泰剡(?
)公勞績於朝,授副總兵,遂領前鋒薄閩安鎮星羅諸城,兵到處無不克者。
旋移駐同安,與廈門賊壘相對,公運方略無不克者。
旋移駐同安,與鷺門敵壘相對,公運方略捍御前後禽其驍將十數輩,所招降萬人
由是氣奪,而瀕海獲稍安焉
既而朝旨大司馬蘇公納海定邊界,見公戰守機宜古大將方法列疏入告特旨晉僉都督同安兵。
康熙元年壬寅,擢提督福建水師
自茲秉鉞專閫而公始大展驥足矣
公元1663年
  越年,上遣兵曹即黨公古里察閩疆形勢,公為密陳金、廈諸島可取狀。
比歸,奏聞
天子可其策。
復命古里就公詢機宜
遂卜期進兵
時北帥出金沙遇敵失利制臣持重,檄公暫止者再。
公業有成策,鼓將士乘風浪,直薄金、廈、銅山諸島,連戰克之。
敵帥倉皇相顧,棄巢穴,遁歸臺灣
文武諸偽職領樓船接踵歸誠者萬八千餘眾。
冊功右都督
明年靖海將軍印,統諸鎮征勦臺灣往往颶風所阻,以故暫停止。
既而公復密陳邊患宜靖一疏,急欲為掃平臺灣計。
上覽疏,召諸闕面陳所見
時戊申三月也。
  公至朝議循於招撫,撤水師提督,授公內大臣晉爵伯。
從茲周旋禁近
嘗於朝退休閒,翻閱歷代二十一史鑒古成敗名臣言行可法者,一一具誌諸胸中
一時公卿習與交遊,皆嘖嘖稱道有卻儒將風。
計近先(?
)十有餘載
  會閩省以逆藩煽亂,故海氛乘之復熾,東南億萬戶漁鹽耕織失業天子惻然念之。
爰集諸廷臣勦取臺灣方略,咸謂海波不測,度無奇策可制勝,皆逡巡不任
天子壯猷碩畫,無出公右者敕備內廷召公計事
從容稽首具陳:「海上肆毒幾六十年。
十甲十二子相對,敷窮六十,其將復平。
今卜之天時,揆之人事,鄭氏氣勢決不能再延。
且臣料其一二巨帥,雖號桀驁,以臣視之,直狐鼠耳。
當非臣敵也。
」因度己度彼,指掌條奏甚悉
上大悅,晉公太子少保,復畀之節鉞,命提督全閩水師,將辭朝上臨勞之曰:「平海之議,惟汝予同,願努力無替朕命!」
  公至軍練兵整船,以需大舉
舟師平海,其地斥鹵衛城惟一井,涸已多年,軍中艱於得水
焚香就井拜禱甘泉立湧,足供萬灶炊。
因題石以紀曰「師泉」,志異也。
公元1683年
  當是時,議欲乘南風直搗澎湖,先扼其咽喉,而同事者多枘鑿
以故密奏,特奉專征俞旨,而諸鎮吳公英林公賢、朱公天貴、陳公龍、楊公嘉瑞、陳公昌,皆以所部兵屬焉。
遂于癸亥六月,剋日進師。
議者謂盛暑不利征戰
公曰:「毋憚暑!
兵法不曰,出不意、攻無備乎?
」師出,未及戰,先聚米地勢示諸將曰:「如此入港如此泊船,如此進戰不用命者無赦
」諸將皆曰:「謹受令!」
  當是時,敵已據要地為壁,大集舟師雞籠山左。
公察堵御甚堅,故贏師以張之
,示無能為
敵果撤兵守。
公遂揚帆入,諸軍陸續畢進。
忽風大作波濤洶湧昏霧天地
軍中大恐。
再拜望空禱告
須臾雷聲震,風定霧收,視海波恬如也。
散金士卒而誓之曰:「不滅臺灣有如此水!
」即率所部舟師協力向前
  先是公慮風波搖撼中,諸將校首先破敵者,宜辨列姓名,大書舟篷,望進退以別賞罰
以故臨敵踴躍爭先奮死衝擊賊舟,所焚溺勝計
適南潮正發,前鋒舳艫疾流迫近敵壘,遭重圍幾殆;公親駕樓船往援。
望見旌麾,皆環迫鉤舟接戰
公傷眼,血流被面
將校當前鋒者,皆裹傷奮擊殊死不可撼。
而公第六子世驃、猶子世騄冒矢石赴援
諸軍繼至夾攻,賊遂潰。
會天晚,暫泊舟西嶼
乃復嚴條申令行賞罰,別功罪,將卒益鼓勵
  於是駕小舟親察澎湖形勢設疑布置諸所。
乃分戰艦八股,作三疊前後左右有法
居中調度,諸將聽號令進止
遂聯進迫賊巢
舟大小數百,四出迎敵,炮矢紛紛雨集煙焰蔽天咫尺莫辨。
我師奮力致命呼聲天地無不當十百當千。
自辰至鏖戰幾盡晷。
賊焚殺死殆盡浮屍蔽海,波面皆為之赤。
賊帥勢窮,奪小舟遁去。
遂平三十六島。
  是役也,自銅山發師,至戰克澎湖,凡七日。
焚殺賊將四百餘輩、賊兵萬二千有奇,降賊將百六十有五、賊兵四千八百五十有奇,獲樓櫓甲杖器械不計
而賊之精銳
覆沒矣。
  澎湖既清,居民驚竄
公急令招徠,戒諸軍無秋毫犯。
或謂鄭氏有仇於公,今敗殘之餘,譬猶釜魚籠鳥何不撲滅雪前恨?
公曰:「噫!
為國為民耳,豈沾沾私怨為?
若能啣璧來歸,當力疏奏赦其罪,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
於是悉放所獲卒歸臺灣,帶傷者濟以醫藥口糧給之。
敵眾聞之,皆私相告曰:「公、仁人也!
莫不感泣,願內向
鄭氏既窮窘無可奈何,而又覘公無屠戮意,乃齎表諸軍乞降
公疏請,報可
遂于八月統師入臺灣市肆不驚,耕耘如故士民壺漿簞食以迎,皆遮道泣數行下,謂「我等見公如見父母,但恨晚耳!
」即殊方雕題諸眾、向不屈於敵者,皆重譯來歸,願奉本制度
前此內地軍民獲於島上者,皆僕婢蓄之,公悉按其籍遣歸之。
凡有宗室王子避地海外者,初不為禮,公疏奏釋歸,俾安置得所焉。
  當露布捷時,適際中秋令節上覽大喜悅,即解錫御龍袍,復獎以宸章,謂其忠勇性成,韜鈐威裕,勇奪其氣,誠致其歸。
所以褒寵公者良至。
遂加授靖海將軍,爵通侯世其襲。
  臺灣既歸版圖上從公請,置為郡,分縣治三。
議者以其地沃饒,賦宜厚;公曰:「海邦新造,正宜輕稅斂以示國恩奈何重征求以滋反側
」力疏陳懇,請裁減賦額十之四,上嘉納之。
已復奉朝旨,遣樞臣議徙新附弁員駐外省。
洞悉利害抗疏
入告,請就本省安置一力擔當,絕不以市恩眾謗
樂安土者頌德焉。
蓋公平時熟覽陸宣公奏議諷誦釋手,凡先後入告諸疏,皆公以真肺腑呈于筆札,原不假記室捉刀以故言言剴切,悉動天聽,大率宣公奏議中來云。
公元1688年
  戊辰,朝京師上命宗室侍衛額駙禮部大臣設供三迎途次,因陛見暢春苑,復后對乾清宮溫旨慰勞,問地方得失甚悉
拜手攄誠以對。
上命詞臣徐嘉橐筆主臣投合盛事,蓋異數也。
辭闕還署數年,癸酉復赴京朝見。
春秋七十餘,上顧其步履稍艱,敕侍臣扶掖拜起賜坐奏對
因奏:「老臣力既衰,不堪重任,願賜解職闕下
」上溫諭再三,謂「朕用汝心,非用汝力,勉為朕鎖鑰天南後二十年,許卿再覲耳。
」公拜恩復還職,越三載,遂得病,薨於官署,年七十有六。
時康熙丙子三月二十一日也。
遺疏薦賢,語不及私。
上聞嗟悼久之,詔贈太子少傅諡襄壯,命禮臣從議卹,錫恩綸祭葬者三。
閩中紳士軍民聞公薨,皆巷哭失聲
群立祠,歲時祀之,尊奉為明神,有所禱輒應云。
  公容貌魁偉沈毅謀略
用兵持重,計出萬全,不株守古人兵法,而出奇動與之合。
至於大敵,決大疑,守之堅定,眾咻不搖;故戰無不克,而終立蓋世奇勳
常著五花陣法指授諸將,多能演習
從公部曲起家方面大帥者,指不僅一二屈。
平居賓客,常張筵禮接士大夫促膝談書史,論古人事當否,亹亹不倦
雅重儒學,捐
公元1696年
千金崇修文廟,為士望所歸
好音樂,尤甚;嘗集諸詞客新聲譜之樂府饒有東山逸趣
其待桑梓甚有恩。
凡關民間利弊,必咨當道興革之。
歲凶,即鬻穀鄰境濟民食。
郡有雙石橋,跨江橫建,便車來往,遭寇氛焚燬幾盡,公捐俸鼎新,而利涉有賴焉。
天性孝友,事贈公太夫人定省罔攸懈。
撫其猶子,韜愛尤篤,曰:「吾弟骨血惟此耳!
吾忍以己子加吾猶子乎?
」於公暇拓建大小宗祠展親之事以次修舉
先是同安,值瀕海播遷不憚多費橐金,搆廬舍,給斧資,以安諸子姓之失所者;方之范文正之置義田,其意豈異耶?
  公有子八:曰世,候授部郎,早歿;曰世綸,以廉名第一達主知,現任京兆尹;曰世騮,候授部郎,亦早世;曰世驥,官廉州歷任皆有政聲;曰世騋,特旨留閩,以貳守注職銓曹,耽文章詩翰;曰世驃,嫺將略有父風,歷建勳績特簡粵東兵;曰世驊,吏才敏練,現佐潤州郡;曰世范,以父命襲侯爵,侍廷闕。
諸孫數十人,皆彬彬文名武略世其家。
公嘗語人曰:「國恩深重,吾老矣,恨無以報,所願兒曹努力朝廷尺寸勳勞圖報稱於萬一耳!
」今有子若孫象賢若此,繩公緒、慰公志也,且以見仁人之宜有後云。
  德馨曰:「余觀古大帥秉鉞登壇、建不世奇功萬里而取封侯者,歷代有之。
若公生於斯、帥於斯樹勳錫爵於斯後先數十載皆不出吾閩中豈不卓卓僅事哉?
說者
以公為閩中川岳降神,特庇吾桑梓使諸族姓均蒙其休焉;非虛言也。
余生也晚,不及見公少壯時事,而得諸宗親父老所傳聞,蓋什有八九矣,因筆之以垂家乘焉。
  鄉進士福建臺灣府儒學教授叔德謹撰
   御宸章平海奏疏總錄小引
  蓋聞如綸如綍,王言所以寵賚群工嘉謨嘉猷,臣衷所以入告我后。
國史之必書,宜家乘之備載
我先襄壯公受任靖海,其進取報捷,屢形章奏;迨褒崇錫爵疊見恩綸
茲脩族譜,悉當記錄
顧誥宜冠簡端,而奏疏應列卷後。
勞臣宣力歲月具有後先聖王酬勳,寵班亦分次序。
是以春秋編年之例,不無錯綜;倣史漢列傳之脩,並存始未。
庶後之孫子,溯先烈、頌聖恩,易于敬觀,不至或紊云。
公元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仲夏吉旦五男世騋謹書
      靖海紀事目錄
   上卷
  邊患宜靖疏…………………………………………………………………(一)
  盡陳所見疏…………………………………………………………………(四)
  廈門祭江祝文………………………………………………………………(九)
  密陳專征疏…………………………………………………………………(九)
  決計進勦疏…………………………………………………………………(一二)
  舟師北上疏…………………………………………………………………(一七)
  師泉井記……………………………………………………………………(二0)
  海逆形勢疏…………………………………………………………………(二一)
  海逆日蹙疏…………………………………………………………………(二四)
  飛報大捷疏…………………………………………………………………(二六)
  曉諭澎湖安民示……………………………………………………………(三七)
  攻克澎湖致祭后土文………………………………………………………(三八)
  祭澎湖陣亡將士文…………………………………………………………(三八)
   下卷
  賚書求撫疏…………………………………………………………………(四0)
  安撫輸誠示…………………………………………………………………(四三)
  臺灣就撫疏…………………………………………………………………(四三)
  賚繳冊印疏…………………………………………………………………(四六)
  祭鹿耳門神文……………………………………………………………(四八)
  報入臺灣疏…………………………………………………………………(四九)
  舟抵臺灣疏…………………………………………………………………(五一)
  諭臺灣安民生示……………………………………………………………(五三)
  嚴禁犒師示…………………………………………………………………(五五)
  祭臺灣山川后土文…………………………………………………………(五五)
    御製褒章………………………………………………………………(五六)
    上諭兵部………………………………………………………………(五七)
    封侯制誥………………………………………………………………(五七)
  班師澎湖陣亡官兵文…………………………………………………(五八)
  恭臺灣棄留疏……………………………………………………………(五九)
  移動不如安靜疏……………………………………………………………(六三)
公元1696年
  中元陣亡官兵文…………………………………………………………(六六)
  壤地初闢疏…………………………………………………………………(六六)
  海疆底定疏…………………………………………………………………(六九)
  收用人材疏…………………………………………………………………(七二)
  君恩深重疏…………………………………………………………………(七四)
    贈宮傳制疏……………………………………………………………(七六)
    敕建碑文………………………………………………………………(七七)
    諭祭第一次文…………………………………………………………(七七)
    諭祭第二次文…………………………………………………………(七八)
    諭祭第三次文…………………………………………………………(七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