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自动笺注)
靖海志卷四
                        上海李延辰山補編
公元1670年
庚戊(康熙九年)
公元1671年
辛亥(康熙十年)
公元1672年
壬子(康熙十一年)
公元1673年
癸丑(康熙十二年)
  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雲南四川貴州以叛,遂陷湖南岳州郡縣,稱大周元年。
初,平南王尚可喜疏稱歸遼東,而留其子安達公之信襲鎮廣東朝議許之,並令舉家歸旗。
平西、靖南相繼疏請,俱報可
至是平西反。
乃命平南、靖南仍留駐鎮。
耿繼茂已死,耿精忠襲王。
三王交通逆命雖復停留,而反謀益決。
公元1674年
甲寅(康熙十三年)
公元1673年
  三月十五日耿精忠福建傳各官入府議事伏甲總督范承謨巡撫劉秉政以叛。
知府王之儀、建寧同知三畏走出被殺。
范承謨被拘
劉秉政為偽統制使鄉宦蕭震為偽布政使自稱總統馬上將軍」,移檄府州縣,俱望風而降
  十九日耿精忠檄至泉州提督王進功是夜縱諸將焚燒南街西街譙樓殺掠到晚
,紳庶無遺傳檄各屬縣皆降
興化鎮馬惟興劫興化守備郭維藩惠安,獨同安城守張學堯、晉江水師尚文所部無犯。
  耿精忠再遣通事黃鏞至臺灣
初,耿精忠拒命,遣鏞通鄭經請師為聲援
至是,又遣鏞見鄭經,請以舟師海上江南,而己統陸師浙江
回言海上不滿百,兵不滿萬,精忠始輕之。
  耿精忠黃梧為偽平和公。
病疽,受印不數日,疽壞而死;其子黃芳度襲封,管其兵。
  駐防海道陳啟泰黨於范承謨,與精忠有隙,聞變,先殺家屬十餘人,乃自縊
陳為官則甚貧,於死則甚烈。
  漳浦劉炎海澄鎮得勝俱降耿。
福寧吳萬福貪刻將士心,謀拒耿,眾不從
耿精忠遣偽都尉曾養性督兵至,萬福出降養性誘殺之,并其兵,遂乘勝長驅平陽總鎮蔡朝佐降,溫、處二府望風皆下。
  四月潮州總鎮劉進忠降耿,密請師,耿令劉炎率兵會之,夜攻同城,續順公沈瑞并其兵。
精忠召王進功,至福州,留之,徵其兵。
  鄭經協理禮官平至福州報命
時耿聲勢已振,謾應曰:『鄭世藩來,甚喜,但兵多餉少,各分地自戰可也』。
由是兵端遂起。
  鄭經親軍侍衛馮錫範、鎮將劉國軒率舟師數十,兵數千,先至廈門
  耿精忠檄諸路兵出關
黃芳度遣黃翼領兵千人應命
得勝不從,與馮錫範陰約,以海澄歸命鄭經,隨將兵進攻同安
  王進功之入福州也,耿精忠調張學堯鎮泉州,以化尚代守同安
鄭經兵至,尚迎降
獲學堯家眷
學堯聞變趨回,施福引之,俱降鄭經
  五月鄭經思明州
以趙得勝左提督封興明伯;張學堯為左先鋒鎮,化尚為仁武鎮。
遣人至精忠處,議撥地方安插船隻兵丁精忠不答,又禁買竹木麻繩修船等物,遂成仇隙
至是,耿精忠同安之失,乃遣王進步卒千餘人入鎮泉州(王進號王老虎原任漳州副將)。
提督五營兵將不肯應調
王進至,與城守玉相詰納,用提標守備國用爪牙,勒王進家眷入省。
耿精忠復遣兵接應兵將至,進功之子錫與其屬楊青等議先發以制之。
  六月初一日,王藩錫以提督夫人命召諸將議事,誘賴玉、戴國用、李尚文等執之,率兵攻王進
登塗門樓意氣自若,提標兵散而無統帥相持至晚不決。
海船至,更深整隊城西去。
  初三日,藩錫等殺賴玉,分其屍。
初四日絞殺戴國用,釋李尚文,迎鄭經入城。
鄭經以藩錫為指揮使,暫理提督軍務
  黃芳度襲殺漳州城劉豹
,耿氏所署也。
鄭經遣人諭之,芳度遂降封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屬錢糧聽其徵給。
芳度終不自安,遣人間道齎密疏
  七月平南王尚可喜遣兵圍劉進忠潮州
耿精忠不能救,進忠納款海上
鄭經援勦後鎮金漢臣舟師援之。
進忠右提督封定虜伯
  九月耿精忠步騎二萬,遣漳浦新降總兵劉炎王進泉州
鼓行惠安肆行焚掠
鄭經命劉國軒督諸鎮,並統五營兵御之,對壘逾旬退屯楓亭列營二十餘里。
  十月,國軒兵至塗嶺,嚴陣會戰
王進見前陣皆新募之兵,直前奮擊之,兵皆懼怯死戰
國軒令許耀分兵其後,焚其營壘進兵大敗
國軒追至興化城外,三日而還
  十一月,偽周吳三桂遣禮曹錢點聘於海,值鄭、耿交惡回報
復遣禮曹員外周文驥至海和解
  劉炎漳浦,不降鄭經,密請援於耿逆。
耿遣兵會之。
平和鄭經黃芳度擊走之。
耿逆復遣其親軍都尉徐鴻弼從間道漳浦
鄭經以馮錫範、趙得勝諸軍攻之。
徐鴻弼、劉炎雲霄劉成龍合迎戰羅山嶺。
右虎衛何祐揮軍擊之,鴻弼等大敗,走回城。
馮錫範以紅夷大砲擊入城中劉炎等大懼,同鴻弼、成龍出降
  十二月,趙得勝諸軍潮州,與平南王兵戰黃岡,大破走之,潮圍始解
初,進忠被圍,金漢臣一軍殲焉。
進忠極力守御,將及半載
至是,兵燒營而遁。
  鄭經分設六官,名曰協理:洪磊為吏官,楊英為戶官,鄭斌禮官,柯平為刑官楊賢工官兵官缺。
六科都事都吏察言司、承宣司賓客等司。
陳永華為總制留守,兼管勇衛,馮錫範為侍衛(二衛親軍);薛進思左武衛,劉國軒為右武衛,何祐為左虎衛,以施福為五軍;其左右先鋒諸鎮營皆聽五提督調遣
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繩武侍衛馮錫範主之。
  初,鄭經之來思明州也,兵饟取給東寧
洪磊承其父洪旭遺命助餉銀十萬兩,至是兵眾餉多,轉運不給,乃以六官督比紳士富民充之
以鄭省宣慰使總理府州錢糧
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每人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船計丈納稅,名曰「梁頭」;特設各府鹽司分管鹽場,以給兵食
公元1675年
乙卯(康熙十四年)
公元1673年
  正月,耿賊遣張文韜至鄭賀正議和,送船五隻。
鄭經禮官鄭斌報之,約以楓亭為界。
自是鄭、耿交好
  二月,永春馬跳峰寨民呂華不服鄭氏徵派,薛進思圍之。
閱月不下
知縣鄭時英諭之出降,釘殺之,家族淡水充軍
  續順公沈瑞饒平劉進忠攻之不克
兵來援,何祐遇之於百子橋破走之,出降改封懷安侯
  流洪經略承疇胞姪士昌天恩天倫眷口東寧之狼嶠,從公論也。
前進士楊明琅及眷口於狼嶠,以其過崇禎帝梓宮下馬,又修南安縣志以海上海寇也。
後皆死於流所。
南安南縣劉祐云:『洪經略未必盡是鄭國未必盡非』。
鄭經悅其言,召之,已逃回籍矣。
  五月劉進忠海師南下鄭經許之。
初六日鄭經海澄,遣鄭斌慰諭黃芳度,或束兵入見,或統兵隨征。
芳度終不受命,密調回黃翼出關之兵。
耿逆移檄召之,亦以疾辭。
鄭經遂定攻城之計。
  劉國軒率諸鎮兵至,與進忠規取縣之未附者。
安達尚之信悉力守御相持日久糧乏兵病。
之信調兵十餘萬盡銳來攻
國軒自新墟寨一日一夜退至鱟母山,以餘糧露載車上,宣慰使洪磊懸金以賞有功軍心稍定。
進忠與國軒議曰:『之信大兵從小而來,出我不意須得勁將當之;惟何祐可任,然不可言其故,恐其心怯
子可嚴陣以待,而余將騎兵背城以為應援』。
國軒從之。
敵營從大路火光照耀進忠發大擊之,見火光不動。
進忠曰:『是空營也,我兵可安寢以待』。
次日之信率兵從小而來,何祐見大隊突至,欲退不可冒死直前奮勇擊之,無不以一當百
之信大敗
走。
國軒等窮日夜追之,殺死不計其數
是役也,祐以饑卒數千破敵兵數萬,由是祐之名,大振粵東
祐,別號「何錐子」。
  六月鄭經海澄移檄萬松關;黃芳度令其下俱薙髮,率兵拒守,不降。
遣其兄芳泰突圍入粵請援
鄭經進攻不利援勦後鎮萬宏雲梯登城,中砲死。
鄭經迺築長圍以困之。
調何祐從潮州先攻平和縣守將陞降,諸屬縣皆下。
  十月海澄公標將吳淑漳州降於鄭經
初,投誠屬公標,黃梧待之厚;將死,呼托曰:『吾兒年少,君可保全之』。
及城被圍日久謂其弟潛曰:『我本鄭氏降將,公雖待我厚,我負罪於先藩實深。
今世藩待我眷族,恩尤加重豈可反圖逆命』?
遂以初六日開城出降
鄭經兵入,芳度倉皇開元寺井而死。
獲其將黃翼、蔡龍朱武張濟、戴麟、陳驥黃琯等,皆斬之。
沒其家。
黃梧戮尸斬首,並芳度揭竿徇眾
有議發祖塋者,鄭經曰:『罪止其身,與先死何預』?
不許
後朝命贈芳度忠勇王
時芳泰往粵求援,會其兄芳世由汀州永定,亦以是日破永定縣,聞漳州陷,迺大掠而遁。
鄭經吳淑為後提督吳潛戎旗二鎮
  十一月鄭經令龔淳往日本取回鄭泰所寄之銀。
淳乃委寄之人,並執有收票可據
先是兩家紛爭日本王皆不肯與;至是,番人皆混開支銷銀凡四十五萬,僅得二十六萬而回。
公元1676年
丙辰(康熙十五年)
公元1673年
  正月鄭經右虎衛許耀、前衝洪羽等率師會在潮諸將攻取廣東州郡
  二月平南王昏病日甚,會偽周師肇慶韶州等處,廣州人人自危
駐韶諸軍聞報,燒營而遁。
劉國軒、劉進忠、何祐等分南北兩路而進。
碣石鎮苗之秀軍程鄉,其妻在汛,遣人迎降,仍勸之秀納款鄭經許其回鎮碣石
國軒等水陸並進,圍惠州,攻博羅不下,旋下長樂新安龍門等縣。
之信窮蹙,遂乞降三桂
三桂之信輔德公,檄讓惠州
之信提督嚴明撤守兵回廣,遣使弓馬幣帛通好於鄭氏。
鄭經迺以國軒鎮惠州
東莞守將國勛亦降鄭經以為後勁鎮。
自是鄭與吳分界而守。
  五月,耿逆調汀州鎮應麟出關應麟不從密通款於鄭經
乃遣吳淑統兵,馳書精忠,言欲假道汀州以出江右
耿賊遣兵防城應麟懼其圖已,率所部出掠金、石城
吳淑兵至,應麟與之合兵共攻汀州,遂下之。
鄭經應麟為前提督
  七月鄭經調劉進忠出師進忠稱疾不行
進忠潮州後來見,鄭經待之禮意疏略,見左右用事者皆錄錄,知不足有為
及取汀州,歎為失計
興寧,與諸將不協流言日起,遂稱病回潮陰為自守之計。
  九月,耿賊師出浙江者為總督李之芳所扼,多被摧敗朝命康親王提兵乘機
賊兵江西者為總督蔡毓榮滿洲兵移駐防合力拒之,耿兵大敗廣信遂失
而棄建昌不守,大勢已潰。
又聞汀州已破,耿賊益憂內顧,諸將遂密謀,詐作耿賊投誠獻關。
耿賊聞變,大懼,收王進范承謨蕭震絞殺之,欲乘船奔海,為都尉文耀所脅,不得出城。
王進功回泉州救兵,密囑曰:『我忍死以待也』!
延建已失,不得已於十九日薙髮康親王福州
後耿賊入,與徐文耀及諸將領伏誅
  興化守將馬成龍以城降於鄭氏,鄭經令許耀率兵赴之。
  十月鄭經令許耀督諸軍進取福州駐師龍江;許耀驕縱,諸將不服飲酒嬉戲,不知軍事
大兵渡江,有議於半渡擊之,不聽;既登岸倉皇出戰先鋒死鬥不能分兵救援,及少卻,又不殿後引兵先走,委棄重器不可勝計
鄭經乃遣趙得勝、何祐屯興化以代之。
  耿賊檄曾養性等自溫州航海回閩,朱天貴舟師降於鄭氏,其餘逃入福州
鄭經奇兵鎮黃應邀擊之,獲巨船數十艘。
  十一月精忠武守將楊德獻款吳淑入據之,始請盟
  十二月大兵邵武吳淑御之。
時大雪嚴寒諸軍冒雪涉溪拒戰,皆大凍,不能支。
遂棄邵武,退劄汀州
大兵進至建寧縣,薛進思守汀,聞之驚懼失措
應麟願傾貲餉兵固守進思猜疑不從,棄城而走。
應麟潮州劉進忠發憤病死。
  平南王尚可喜九月病故之信遣使報訃,並請其妹奔喪
妹,沈瑞叔母也。
鄭經
許之,並遣使弔喪
偽周封之信輔德親王
公元1677年
丁巳(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3年
  正月大兵興化
時鄭軍銳氣已喪,何祐又與趙得勝不睦,疑其納款於我,戰敗不救得勝死之,何祐奔回泉州
  二月初九日大兵泉州
鄭氏守將林定無備,城陷,標將林孟、參宿謝貴死之。
定素與民相安,逃於民間削髮走免
諸軍潰散
  十九日大兵漳州
鄭經倉皇登舟,至海澄,棄而不守;至廈門,欲回東寧百姓號哭攀留
角宿營吳整兵防守,泉賴以安。
繼而餘眾稍集,迺遣水師防衛分汛而守。
  鄭經祭趙得勝親臨哭之。
斬薛進思(原姓名裴德),許耀綑責。
耀病痢,不數日死。
何祐、吳淑戴罪自效
  鄭經遣諸將家眷搬回東寧
王進功、沈瑞、張學堯等陸續起程
劉炎以母老病,至外洋勒兵劫船,乘風碣石衛,依苗之秀;後投誠流徙寧古塔
  三月,鄭氏諸將退集思明州
兵餉不給,迺分汛南北地方,措餉召募
以前虎衛林陞水師樓船中鎮蕭琛等駐晉南及定海福寧一帶地方以後提督吳淑揚威前鎮陳昌戎旗一鎮林應、奇兵鎮黃應等駐同安揭陽潮陽一帶地方
  漳浦巫者朱寅挾左道詭稱朱三太子聚集海上殘兵二百餘人,於十九夜襲泉州,攀堞而上鳴鼓揚旗,從開元寺前至西街
守兵以為海師復至,迺於雙門前發大砲
寅迺抽回出城而去。
人以為神,附者日眾,屢戰皆勝,蔓延、泉屬縣,凡深山窮谷岩寨,無所不到,派糧以食。
頭裹白布時人謂之「白頭賊」。
  六月劉進忠擁兵觀望
鄭經遣戶官至潮徵餉,不應;買運,又閉糴獻款於偽周。
尋歸王朝,磔死燕市
  劉國軒在惠州尚之信歸命孤城難守,鄭經水師迎之,迺率所部航海而歸。
  朝命黃芳世襲封海澄公,授汀漳總鎮
標守備黃蘭海澄總鎮
芳世請兼水師提督,許之。
芳世驕傲專用北兵人心不附
  三桂將韓大任據守吉安大兵圍之經年無援,迺造小舟於城內,乘夜以繩引舟,截江渡兵,潰圍走入界,欲下海,有信通於鄭氏。
  十月鄭經遣何祐等至南靖小溪收兵吳淑等至長泰,扎天成寨以遙應之。
大任竟以糧盡,就閩省投誠
後歸旂,旋從大兵噶爾旦,衝陣而死。
  十二月大兵吳淑天成寨,朱寅率眾來援,吳淑突圍而出。
  康親王遣漳、泉二知府泉紳黃志美等照朝鮮例與鄭氏議和鄭經不從,亦無報使。
公元1678年
戊午(康熙十七年)
公元1673年
  正月泉州標兵巡界,駐日湖鄭氏水師四營陳陞擊之,大為所敗,標兵乘勝侵掠東石等處。
  二月鄭經以劉國軒為中提督總督諸軍,後提督吳淑為副。
初十日,國軒督軍海澄玉州,我守將劉宗降;徇三汊河、福滸皆下。
十八日進取江東橋
守將重祿、呂韜等奔潰,遂燒斷橋梁以絕漳、泉大路
漳州援兵至,國軒分兵擊敗之。
三戰三捷軍聲大振。
二十三夜,取石碼,獲我守將劉符、楊朝,遂軍於祖山頭,以逼海澄
副都統孟安等自潮來援,國軒退屯石碼,築垣拒守,仍分兵漳州郭外
提督段應舉泉州來,寧海將軍哈達福州至。
平南將軍賴哈自潮州來,先後應援
國軒倏水倏陸,我滿漢諸軍疲於奔命
  三月初一日,國軒列陣郡東赤嶺,我兵背城迎戰
鄭氏前虎衛林陞一軍當其鋒,殺傷相當
朱寅統兵扎天寶山以牽漳兵之勢,黃芳世擊敗之;寅遁入長泰
國軒樹柵雙橋一帶,離漳數里。
滿漢諸軍會議,以一股黃芳世水頭山灣腰樹,一股扎鎮門安砲以斷其往來水路
國軒偵知十一日黎明焚營撤兵
兵意其遁也,少頃,舉帆直抵水頭登岸,涉嶺進戰
芳世素不知兵,又與滿將不協吳淑攻之,戰敗墜馬,遇救得免,走入漳城,病月餘死。
  自水頭之敗,海澄餉道阻絕段應舉綠旗兵及滿洲將軍滿兵數萬,列營祖山頭。
十八日午刻,國軒兵至,應舉揮兵迎敵,何祐少卻。
江勝、吳淑等繞出祖山頭之背,國軒督勁卒登山直衝滿漢兵
滿漢兵敗走,眾大潰。
國軒又以疑兵漳州大路,滿漢兵輜重自相蹂踐,奔入海澄
國軒連夜軍士鑿塹,一人一尺,引江水環城圍之,外又鑿溝數里,沿堤兩岸,安砲守之。
由是內外阻絕
  是月吳三桂以初三日稱帝衡州國號偽周,僭元昭武
  四月,朝命召總督郎廷佐,以布政司姚啟聖代之。
巡撫楊熙致仕,以按察司吳興祚代之,調江南提督楊捷段應舉
援兵四集,屯筆架山以救海澄
  五月,劉國軒以筆架山南小寨懸崖,狀如掛燈,俗呼「燈火寨」,下臨大溪,順流可通海澄,問誰可扼守
吳淑請行
乘夜率兵進寨,天明,寨柵完備
初十日,滿兵發攻擊連夜不絕。
淑令軍士穴地藏身無死傷者。
馳報國軒,以為夜發,意不在寨,當別防之。
信至,滿漢兵齊至振(振字衍)祖山岳嶺,破林彪、張鳳二營戰死。
進攻林陞營。
國軒援兵至,姚啟聖之子姚儀統韓大任降兵,以牛載土囊填溝,至第三重,國軒發大齊擊之,死者無數,滿漢騎兵多填於塹,遂退去
京中上諭有能救海澄者及城中兵將有能拔圍而出者,皆重賞
奈國軒鑿塹通潮,圍至數重,不可復救矣。
  六月初十日,國軒攻海澄,陷之,段應舉、穆伯希佛自縊死,黃藍不知所終,獲孟安馬虎等滿漢官三十餘員,皆釋之,授銜給俸。
滿兵千餘,遷之東寧
城中滿甲二千,馬八千餘匹,綠旗城守兵二萬餘,圍八十三日,糧盡殺馬而食,馬盡,屑馬骨食之,死亡泅水而出者過半
閩省震恐,諸援兵退守漳郡。
  朱寅下海封為蕩虜將軍,改名蔡明義歲餘病死。
  國軒議乘虛泉州吳淑分兵長泰縣
國軒兵至同安都統雅大里走回泉州,擒鄉兵總黃朝光斬之,與何祐、江欽、楊德數十離隊先行,至泉城,循清源山東嶽廟相視營地
城中不敢出。
久之隊伍始至,扎營平地城中兵終不敢出。
  七月,國軒水陸並進
江欽攻南安,殺守將
諸縣守兵相繼棄城走,遂取南門橋銃城。
載龍及大銃數十號攻南門城,城崩壞四十餘丈,盡為平地
城內再築短牆以守。
城守馬勝等以釘釘船板舖於地上,兵入城無踔足處,損傷甚多
天大雨,城竟不拔。
兵圍泉州兩月,援師四集
將軍哈達漳平間道安溪巡撫吳興祚同浙江提督石某由白鴿嶺出永春,江南提督楊捷由廣橋進河市三路會師,至南安,皆未敢向前
將軍又調水師林賢、黃鎬等出閩安鎮,遙為聲援
  八月,鄭氏水師總督蕭琛定海
林賢等舟師至,戰船先期整頓,議以舟寡且小,欲據上流牽制之。
水師五鎮元鎮先發制人,率所部十舟進戰
林賢等擊之,
元鎮眾寡不敵阻風逐流,一軍盡沒,被擒入福省殺之。
蕭琛防備遇敵大潰,退泊海山,遂妄報福州水師大至
鄭經遂令劉國軒退兵,以守思明
軒於二十四日退兵下船,隔三日城中兵始敢出。
鄭經召回蕭琛斬之,以援勦左鎮陳諒、後鎮起明朱天貴水師防御北船
  偽周主吳三桂病死衡州,孫世璠僭立
其侄應奇守岳州,驕而貪;大兵攻之,棄岳州遁回,於是湖南雲貴皆不守,遂亡
  九月,劉國軒入江東橋,至長泰;滿漢兵遇之,皆披靡
乘勝長驅耿精忠營,衝之馬中,掀國軒墜地;有滿洲披甲前蒙國軒釋放,遇之,以己騎授國軒,始走免
滿洲主將詢知,怒而殺之。
國軒出江東,守三汊河列營觀音山,與滿漢諸軍營壘相望
  十月,時鄭氏漳泉縣屬盡棄,惟據守海澄
姚啟聖難於復命,乃遣人至海議息兵安民意欲海澄也。
鄭經竟不從。
  十二月,再議遷界。
甲寅之變,閩省遷民,悉復故土。
丙辰八閩已復,康親王疏請遷界累民,罷之。
至是,督撫再遷,從之。
公元1739年
己未(康熙十八年)
公元1673年
  正月,時雖設界,而海汛往來內地,派糧如故朝議上自福寧,下及詔安,三十里(內),量地險要,築小寨,屯守兵,限以界牆
由是瀕海千里無復人煙
先是
鄭氏諭思明州每月每戶輸米一斗,自二月起每戶再加一斗
劉國軒請停文武官俸自出糧餉三月;從之。
  三月姚啟聖以果堂寨迫近江東橋,欲發兵守之。
國軒偵知,同吳淑發兵入據其寨。
兵至,擊走之。
  鄭經定海失守,以朱天貴海壇,陳諒為水師提督
於廿九日早,各船乘南風迅發,進泊定海
福州集船百餘號,由五虎門而出。
起明朱天貴率船衝而入,擊破十餘船,獲大烏一隻
大風暴起,福船收入五虎門,海船收泊海壇
  四月陳永啟請子克為監國時年十六,號曰「監國世孫」。
  六月鄭經鄭時英駐東石督餉。
時禁鹽貴居人多私來東石販鹽。
時英獻策,欲掘沿海鹽埕,則利盡歸於海。
鄭經迺檄林陞楊忠率兵往潯尾掘南北場鹽埕。
忠至深滬,舍舟登岸發掘兩日夜,兵不就船。
竿頭守將密請泉城大隊兵至,四面合攻力戰不支,中沒於海,餘眾死傷逃亡過半
界禁既嚴,私販亦絕。
  七月,國軒築潯尾寨,一夜而成。
安守將兵至,擊走之。
復築丙洲城。
由是同港八漿船不敢出。
  朝命萬正色福建水師提督
正色晉江人歸誠參軍,以四川朝天關之功陞岳州水師總鎮
南平,遂擢是任。
  八月初,耿逆之變,漳浦人江機與楊一同時聚眾江右依耿逆,及大兵克復江西招降不從,攻之不能克,據皇禁山攻掠村社
至是,通款於海。
鄭經授為征夷將軍率眾
寧守將起龍御之,陣傷敗回而死。
足跛,號「拐子」;一豹青年勇壯;後投誠,俱流古寧塔。
  九月右武衛林陞汛守東石,取給軍餉
楊忠敗死林陞調兵隨征,僅以散卒二百餘人委施廷、陳申守寨
時有叛卒入泉城報知城中馬步數千,於廿五日四面環攻
施廷被創陳申戰死,寨破,兵民赴海死者無數
我朝仍築三寨犄角以守。
  十月,國軒離漳城五里而軍。
時援漳滿漢兵共十餘萬,國軒兵只有萬餘,營壘咫尺相望指揮自如諸軍畏之如虎
國軒以果堂扼要重地
初八夜,率兵就果堂後版尾地方再築一寨
初九日,工未就,滿漢將軍提督集兵數萬齊至,銳不可當
國軒與吳淑、何祐、林陞、江欽(改江勝),兵不滿二千,奮勇死鬥
自午至衝擊數疊。
國軒戒依寨,且戰且守。
每次發,無不披靡
陣斬章京巴石兒等,其餘帶傷而遁者以數千計
自是奪氣,兵不敢出。
國軒時縱卒數百人,皆持鹿銃,間以鳥槍渡河衝擊,自登土阜據胡床張蓋而觀之。
滿漢兵遇之,無不摧破,皆堅壁自守不暇
又善用間諜,敵人情形纖悉必知。
時謂之「劉怪子」。
  姚啟聖遣人至海上息兵
又說國軒使罷兵就撫,國軒巽詞以謝。
啟聖設修來館
,懸重賞
臺灣武兵將來者次第賞銀有差
降者日數百人
諸軍缺糧,國軒一切不禁頭領兵丁長髮短髮往來循環,而國軒兵額亦不缺。
  十一月吳淑守版尾寨。
大兵築壘環攻,聲日夜不絕,處之宴如
身被傷,復染病不以為意
時值陰雨新築壘垣多壞,揮左右避之,自踞床而臥。
八夜二更,牆崩壓死,舁至思明鄭經親臨哭之。
其次子吳天駟建威右鎮,統其兵。
  十二月姚啟聖吳興祚大集舟師廈門題請浙粵水師剋期協攻。
鄭經調各洋船私船配兵北上,以右武衛林陞總督右虎衛江勝、樓船右鎮朱天貴左右副總督,率諸軍御之。
公元1680年
庚申(康熙十九年)
公元1673年
  正月水師提督萬正色總兵林賢、陳賢黃鎬、楊嘉瑞舟師出閩安鎮巡撫吳興祚率兵沿海援之。
林陞分船三十號守海壇,自統船六十號退泊泉州臭塗灣。
  二月萬提督海壇海船俱退至泉州迎敵
萬提督至圍頭,朱天貴以七舟衝其,所嚮無前
海風大作萬提督乘風收各船入泉州港,而沿海岸上安砲,陸師防守
鄭氏各無所取水,迺退至金門
  鄭經所親幸施福,密通姚總督,欲為內應
使授降兵數百人挈眷來歸乘機舉事
國軒諜知,啟鄭經收殺,併及施齊(福即施亥。
施將軍琅長子)。
  鄭經議欲撥國軒兵三千,配小船直入泉州港,攻萬提督使人令箭抽兵。
時兵已乏糧,盡皆潰散,國軒禁不能止。
海澄陳昌以城投誠
國軒至廈門知勢不可為,收拾眾下船,百姓遮道跪留。
  二十六日兵變擄掠百姓
鄭經焚演武亭行營,盡率將士登舟。
協理五軍散卒廈門,以待大兵
  二十八日萬提督兵入思明州
  二十九日鄭經澎湖
朱天貴舟泊銅山姚總督招之,遂投誠
二月十二日鄭經回至東寧
  五月東寧地有聲驢鳴
半路雨雹,大如雞子
  六月,鄭氏總制陳永晝坐,見有衣冠甚偉者,自稱行災使者,欲借其衙署約住三月然後去。
永華設席張樂讌之,與之譚甚久,餘人不見也。
即封衙署借之。
  偽承天府生子四耳三目前二向上
  鄭氏令曰:『十甲出丁一名』。
  七月陳永病故
  十月,劉國軒營中生子獸身人面
  十一月白氣長數丈,見於西方
公元1681年
辛酉(康熙二十年)
公元1673年
  正月二十八日丑時鄭經卒於臺灣承天府行臺
三十日,馮錫範、劉國軒調兵臺灣承天府,會六官立嗣
董太妃諸公子收監國印,克不肯與,擁兵自衛
群議以克迺乳母抱養之子,非鄭氏出,遂縊殺之;妻陳氏永華之女,亦自盡。
  二月初一日董太妃世子克塽登位時年十二歲,錫範之婿,百官朝賀畢,太妃起,出位,諭所以監國故,以世子付託馮、劉等,俾竭力匡扶涕淚沾襟眾心大慰。
  董太妃以馮錫範為忠誠伯,劉國軒晉為武平侯(初以海澄功封武平伯,至是封侯)。
大赦國中
以經第二子聰為輔政公,領護衛
  三月,以經第五子智右武將軍募兵
  四月,以經第三子明左武將軍募兵
  臺灣承天府火災
  五月總督姚、巡撫吳、陸提諸、水提萬題為報明事:『本年四月二十二日,據舉人黃金從呈繳偽官為霖密稟內開偽藩於正月廿八日病故,三十日縊死監國長子欽舍,二月初一日立泰舍,叔侄相猜文武解體,主幼國疑,時不可失等情到臣等。
又據龍溪縣送到偽官廖康芳稟稱相同
俱與臣等密探相符
此迺天亡之時,但臺灣孤懸
外,統師遠勦,時地難測,非臣等所敢擅定。
會同具題請旨密示,臣等遵奉施行』。
  六月十六日董太妃卒。
時協理刑官柯平已病故,陳繩武閒住,國事錫範主之,兵事軒主之。
  八月二十八日中軍營火
  九月初三日,塗輕庭火。
  十月賓客司傅為霖通款事發,逃亡廿八日,獲之。
  十一月初一日,誅傅為霖同謀宣毅左鎮高壽都吏陳典威,盡殺子弟續順公沈瑞自縊家屬入官發配(禮官斌之女)。
  總督上疏請攻臺灣,力薦內大臣施琅可任水師提督
萬提督臺灣難攻,且不必攻。
命召施琅,仍以靖海將軍水師提督,改萬正色為陸師提督代諸邁。
公元1682年
壬戌(康熙二十一年)
公元1673年
  正月施將軍出京至,於廈門各處調兵整船。
劉國軒以銃船十九號、戰船六十餘號、兵六千人,撥諸將守澎湖親身往來督視
  五月姚總督官兵銅山候風
劉國軒至澎湖臺灣列兵守各港澳
  六月姚總督官兵回汛。
  七月,劉國軒歸自澎湖
安平鎮火。
  施將軍題請專征奉旨相機進取
  十月歲飢
  十一月,國軒赴澎湖
  十二月臺灣承天府火災,沿燒一千六百餘家,米價騰貴民不堪命
國軒歸自澎湖
公元1683年
癸亥(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永曆三十七年)
公元1673年
  正月,馮錫範備兵鹿耳門
  二月米價大貴人民飢死甚多
  五月,劉國軒率師澎湖
  六月十四日施將軍銅山開船大小五百餘號,姚總督陸兵三千隨征。
十五日,到八罩。
十六日進攻澎湖
國軒列砲架巨艦各數十以待。
諸將士皆望風逡巡,惟提標游擊藍理、曾成、張勝正黃旗侍衛吳啟爵、同安游擊趙邦試海壇游擊許英銅山游擊阮欽以七船冒險深入鏖戰
國軒分兩翼,海艘齊出,四面合圍我師
施將軍琅恐數船有失,自將坐駕衝入,內外夾攻,敵稍卻。
施將軍遂同七船隨流而出。
天色將晚,遂於西嶼洋中拋泊
  十八日早,次於八罩,以收諸軍
國軒聞而喜曰:『誰謂施琅能軍
天時地利,莫
之能識,諸君飲酒坐觀其敗爾』!
遂不設備
澎湖六月數起颱颶,無三日晴,而近澎諸島下有老古石,嵯枒若鐵樹,剛利無比,凡泊舟下札,遇風起立刻而覆,乘船者莫不危之。
停泊數日,浪靜風恬,亦天幸也。
  十八日,移至虎井
施將軍泊小舟於內外塹峙間,密覘形勢
於是再申軍令嚴明賞罰,令總兵陳蟒等領船五十號,從東畔內直四角山又令總兵董義等領船五十號,從西畔內塹直入牛心灣,以為疑兵,示以若欲登岸者。
將軍身率諸鎮將部署大鳥船五十六號居中分為八股排入,餘船以次而進,以為後援
指畫既定俟風而舉。
  二十二日巳刻南風大發南流湧起,遂下令揚帆聯進。
風利舟快,瞬息飛駛,居上上風之勢,壓攻擠擊,無不當百
又有火器火船乘風縱發,煙焰彌天大小海舟二百餘艘燒毀殆盡
國軒見勢蹙難支,遂乘小舟從北門孔道逸去,而全軍覆沒矣。
是役也,惟前鋒林賢、朱天貴二船初入灣澳天貴倏中而死,林賢被傷兩箭,餘軍皆無恙
  國軒敗回,群情洶洶魂魄俱奪,惟有束手待斃而已
於是施將軍駐師澎湖,休勞士卒收拾船隻,為進取臺灣之計。
下令一降抵死
諸島投戈數千人,皆厚恤之。
有欲歸見父母妻子者,令小船送之。
降卒相謂曰:『軍門恩澤,及我骨肉矣,死難報也』。
共傳述之,臺灣兵民不解歸心惟恐王師不早來也。
  世子克塽與錫範、國軒泣相謂曰:『民心既散,誰與死守
浮海而逃,又無生路。
惟有求撫之著耳』。
於是遣鄭平英、林惟榮、曹蜚、朱紹熙齎乞撫書表,於閏六月初八日至軍前,且求聽居臺灣
將軍曰:『削髮登岸煌煌明旨也,何敢不遵!
若輩不親軍門,而遣人代齎書表,詐也,為緩兵計耳』。
曾蜚、朱紹熙回諭之。
  七月十五日世子復遣馮錫珪、陳夢煒、劉國昌、馮錫範、韓同、曾蜚、朱紹熙至軍前,一遵嚴令焉。
  故明寧靖王術桂,冕拜告祖宗從容投環死。
  施將軍侍衛吳啟爵及筆帖式常在同馮錫範等前往臺灣宣佈德意,且密察臺灣虛實情形
吳啟爵於七月十九夜再至安平鎮翌日見世子克塽,謂之曰:『足下遠居島嶼,原與三王不同(三王吳與耿、尚也)。
三王國家叛臣也,罪在不貰。
足下三世仗義海澨,亦人之所難也;今若嚮化歸德,使海宇廓清朝廷必有格外殊恩,當不失爵祿也』。
克塽曰:『使君惠及宗祐敢不唯命是聽』。
爵見國軒曰:『澎湖之役,天也,非人也。
君雖挫以歸,而雄邁之風不衰
島上英傑,惟君一人耳!
所謂英傑者,在識時務,今大師臨門,或戰或降,決之一心足矣何必遷延觀望,致誤大計乎』?
國軒曰:『天威遠震波臣革面誰敢復有貳心
使君安坐以待,必得契約以報軍門也』。
臺灣世子年幼內政馮錫範主之,外政劉國軒主之。
錫範庸懦豎子進退無據
,故相持未決焉。
侍衛復謂國軒曰:『築舍之謀,終無成日
君但令兵民遵制薙髮,則大事可定矣』。
國軒曰:『謹奉教』。
下令兵民薙髮
錫範亦遂世子遵繳冊印,而舉國歸降焉。
侍衛回報將軍將軍喜曰:『不待勞師傾國效順朝廷之福也』。
即令侍衛馳驛入奏,並繳歸誠冊印
  九月初一日侍衛
朝廷召見特加慰勞
因問澎湖克捷事情侍衛披圖指畫備言渡海艱難藍理冒險進攻,凡兩舉而後得之
又言諸將士竭力用命摧鋒血戰之苦;朝廷為之揮淚
因諭部臣曰:『閩師遠出海疆,冒險勦寇,非滇黔陸地可比論功再加一等』。
朝廷又問臺灣事,對曰:『臣至其地,視偽幼子諳事國事盡委於馮錫範、劉國軒。
錫範懦而無斷低徊猶豫其實無能為也
劉國軒傾心歸命,挾以必從之勢,故臣畢事而歸』。
又問臺灣形勢侍衛條對甚悉
問『提督重兵入險,得無有慮否』?
對曰:『臺灣兵既敗之後,莫共命者,但恐提督後至,[議論不一,或至中變耳。
總督提督一心共濟,事可萬全
今提臣係督臣保舉,必無異心,指日可定;如謂奔敗之餘,再奮螳臂,敢拒巨轍,必無之』。
上悅,自解御龍並賦詩以賜提督,加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以示酬庸焉。
  八月十五日施將軍統率大師臺灣百姓壺漿相繼於路;海兵皆預製清朝旗號,以迎王師
十月十七日侍衛自京回至軍前,啣命申告軍民莫不以手加額
  部議臺灣番民雜處山海要津,設總兵一員副將二員統水陸官兵一萬鎮守之。
道官一員一府三縣,以統治百姓及番眾。
府曰臺灣府附郭臺灣縣,](館藏抄本原缺數行,用海上見聞錄之文補之,並加[ ]以示區別)。
南路鳳山縣北路諸羅縣
建置既定經畫事竣
  十月初六日世子克塽、馮錫範、劉國軒、何祐等併眷口登舟。
  十一月初六日,至泉州
初七日,往福省進京
  十二月總督姚啟聖病死。
  克塽至封為漢軍公;弟克准開牛彔叔鄭聰等俱以三品五品官食俸,隨旗。
馮錫範、劉國軒俱封伯。
國軒隨補天津衛總兵,其子准開牛彔
公元1707年
  鄭氏自丁亥年起,至癸亥年亡,共三世,三十七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