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内自讼斋文选 (自动笺注)
內自訟齋文選
                      富陽周 仲禮
   快園記(代)
  廈門廳署之東,依山為園,古木陰翳,石林立,有洞、有泉、有亭、有臺,面漳海,聯浯,大擔、小擔峙其前,滄波灝瀚檣帆萬里,每一登眺快然於心。
因名之曰「快園」。
有笑於側者曰:快似非子所宜言也。
廈門咫尺地,據漳泉之交,扼臺澎之要,為全閩門戶番舶之所往來海運所出入;商賈翔集,則奸宄易生;物產至,則稽察匪易;國家特設水師提督駐劄其地,謂其險也。
鯨鯢既殄,波濤永恬,鑒前事已往,防來者未然,吾恐官斯土者方且憂勤惕厲不遑,夫何快之有?
  余曰:不然
子之所言者,政也、事也。
余之所快者,境也、遇也。
易曰:終日乾乾,夕惕若夤。
子思子曰:戒慎乎不睹,恐懼乎不聞。
吾人處身涉世無一時不當淬厲其心,況忝居民上乎?
然物之至堅者莫如金,磨之久則陷。
至勁者莫如革,引之急則絕。
心亦猶然
無以休息之,吾懼其陷且絕也。
抑心,虛物也,無所寄焉則易動,休之維何,亦以其所悅者,息之則莫若境與遇矣。
方今景運昌隆寰海鏡清明良喜起賡於
朝,皋夔稷契宅於外,量才任使無所不庸。
倫余小臣者,亦得廁身其間,以展尺寸之長,此遇於時者之快也。
閩自臺陽入版圖,因糧為食,民以豐足
海濱弛遷界之禁,外夷得通市之樂。
雨暘時若烽火無聞
此得於境者之快也。
廈門介漳、泉而無漳、泉紛紜擾攘之習,民氣安恬訟獄稀少,朝而理焉日可食,夕而理焉夜可寢,又快之獨得廈門者也。
於是政事之餘閒,選園林幽勝舉步即至,不煩輿從也。
奇峰異石,天然位置不假穿鑿也。
樓觀臺榭,前之人所經營也。
滄溟在目煙波無際風雨晦冥變幻萬狀
似天之設此境以娛吾心目者。
遊焉、息焉,惟意之適
緬維身世海闊天空,快何如之?
久渴清泉而易歡,久勞者遇平林而思憩。
日逐逐於薄書鞅掌中,得瞑目少坐,便覺快然,況園林乎?
不然平泉花木之記,辟疆詩酒之場,其勝概什伯於此者,吾何快於斯園哉?
公元前896年
    (金革之喻,當時意有所規,而閱者不悟
五年讀之,不自知其言之何以悲也。
姑存之(自記)。)
   僑園記
  玉篇曰:薉喬通作僑,亦作喬,假也、寄也、寓也。
六朝僑置郡縣,非其地而假以
公元1831年
名之也
建興、泉、永道署在廈島。
署左有山,曰「魁星山」,非署地也。
道光辛卯久雨,垣傾,舉步可登,乃與賓從遊焉。
不甚高,而可遠眺
陽臺洪濟山在其東,麒麟芙蓉鳳凰雙龍山在其西。
南則鴻山、南太武,北則小文圃天馬美人
或近在島上,或隔遠水。
四圍環拱蒼翠可挹。
嘉禾海,一碧際空,俯若可飲。
山多石,可騎、可坐。
東南有池,廣畝許,可魚。
余甚樂之
戲度其地,以為園。
謂勝島上榕林快圍也。
置亭山頂,曰「觀海亭」。
為軒山平處,曰「向日軒」。
為榭,曰「幽篁曲榭」。
臨池為堂三間,曰「延青汲白之堂」。
山有石,高聳奇醜,俗呼魁星石。
以軒對之,曰「對石軒」。
又有石稍平,民登此呼冤,題曰「肺石」。
而未得園名。
問老役:山可買諸?
役曰:山,官山也。
下有彭、池、陳三姓塋,遂為三姓山。
前官廣西大人購之,千金不得
余笑曰:山不可得而園,山豈能禁人遊乎?
吾之於山寓於目而得之於心者,蓋自有在。
不繫亭軒堂榭之設也。
亭軒堂榭,亦假也。
世之為園亭自娛者,經營粗就而園已屬他人
況官如傳舍然,假令購是山而設焉,其可樂者在亭軒堂榭乎?
抑在山乎?
且吾之所樂,并不在是山也。
亦視心之所寄何如耳
心有可樂樂之
偶遊焉,而意中若宜有亭軒堂榭之設,或不宜其設而以意更置之,則山與我更無窮也。
假焉、寄焉、遇焉而已
是山雖不為吾有,而意中之園未始不為吾有也。
因名之曰「僑園」,且為之記,以貽後之人。
    (蒙莊之旨,大蘇之趣,慧業往往闖入。
正是虛殼,非自得之、自言之也。
且此種不難,語妙而難,體固不難,神寒而難。
骨重正坐,無自得永之耳。
記實所得,而行以昌黎之清灝。
習之之清適介甫清遒南豐清淳
尺幅中道吐納,斷非慧業人所能學步
故旨近莊而不誕,趣近蘇而不諧
(高雨農))
   例封宜人吳母陳宜人壽言
  箕疇五福,曰壽、曰富,而必繼之以攸好德者。
蓋德鍾於心,發而為善,以庇其身,以庇其子孫,以庇其鄰里宗戚、鄉尚,故能卒保其富與壽。
而人且樂為之頌。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書曰:作善降之百祥
世之能享富與壽者,未有基於攸好德也。
公元1832年
  鷺門吳氏,望族也。
吳生廷訓少年力學肄業玉屏書院
余所錄士也。
壬辰米價翔貴,余發義倉穀減價濟民食既,而臺陽米不至,價益昂,糴者日益眾。
倉穀將罄。
余懼民之乏食也,將勸紳耆商賈有力者,買米補助之。
捐廉銀五百以為之倡。
吳生聞之,歸告其母,願代出金
且曰:事宜急,不可須臾緩也。
吁!
可謂好善矣。
  夫偉然七尺軀,曰丈夫、曰男子者,重貲財而不知為善硜硜然視一錢性命意欲以貽其子孫,任鄰里宗戚、鄉尚之啼號於其前而不之顧。
孫延涼德,變本
而加之厲,以致用非所當用,急非所當急,轉眴而屬之不知誰何人之手者,比比然也。
婦人乎?
以視吳生之母,何如也?
樂善不嗇而又不欲居其名以為為善者之的,是非好德鍾於心,而富壽庇其身,以庇其子孫,兼庇其鄰里宗戚、鄉尚者乎?
適值悅之辰,故特表而言之,以為島之人勸,且為之壽。
    (為壽別開生面
不可作壽言讀。
(高雨農))
   廈門志序
  地之有志尚矣。
統志而外,有通志、府志、州志、縣志,他如名山大川亦別有志,紀其盛也。
廈門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
同安縣十一里之一里
廣袤不及七十里,田畝不及百十頃,區區一島孤懸海中有志何也?
蓋自臺灣版圖,我國家聲教所暨,島夷卉服,悉主悉臣。
朝貢通市者,史不絕書
廈門處泉、漳之交,扼臺、澎之要,為東南門戶;十閩之保障海疆之要區也。
故武則命水師提督五營弁兵守之,文則移興、泉、永道泉防同知駐焉。
商賈輻輳帆檣雲集
四方之民,雜處其間
涵濡沐浴聖神之化者,百有餘年。
蒸蒸蔚起,民蚩蚩謀生,雖一里也,而規模廓於一邑矣。
公元1830年
  凱以道光十年冬觀察閩南政事,餘閒披覽載籍二府一州一廳九縣之志,
不備具;適重脩通志,奉檄採訪近聞,得薛起鳳江志而讀之,所載皆當日時事,并詩歌,而於政事之要,未暇詳備
筆記雜記之書,未可以云
因復網羅散軼,搜摭群言,稽之會典,徵諸案牘,與士子攷訂,越二年而書成。
若干卷,名曰廈門
邊地狹隘文物無多,自宋以上,唐有薛令之、陳希儒二人,餘無概見
惟於本朝掌故庶幾賅舉,用備後來者之遵率
  夫凱以監司奉命巡視斯邦,二年於茲矣。
自問無所建白,且於二府一州、廳、縣之未遑重脩,顧戔戔島中一志,亦足自形其陋也矣。
    (合下金門序,並簡靠有幅大家舉止
(高雨農))
   金門
  余既輯廈門顧念金門廈門脣齒,雖富庶不及而地之險要尤甚
其山則有南太武雄峻高聳,為賈舶往來標準
其險則有料羅、塔仔腳為賈舶停泊渡臺販洋之所。
自於廈門外捍,無金門廈門不守。
國朝總鎮官統二營弁兵鎮之。
廣袤且百餘里,隸馬巷廳,以縣丞分治之。
明則澎湖屬焉。
海疆要區也。
其地沙确產鹽而多風。
民業耕漁
人物則明為盛。
如蔡虛臺、蔡遯菴、許鍾斗、盧牧洲治績文章卓著,有著述可讀。
不可以無
之前人,無之者
士多土著,非猶廈門錯處也。
所識
不墜
林生焜熿,金門人也。
從余脩廈門,遂以自任採掇遺籍搜羅志乘,且遍歷山川,按其形勢兵制,求之官遺事,訪之父老,凡二年,得金門若干卷。
體例悉從廈門
紅毛倭寇、鄭氏之亂,悉遭蹂躪顛末廈門者,不復載。
余為芟輯而成之,亦足備守土者之資取
其書當與廈門參觀,遂合而名之曰廈金二島,而付諸梓。
林生蓋有志之士哉!
   惠安縣
公元1832年
  余備兵建興、泉、永道,將之任道經惠安,問惠安山陰婁君以所治,則舉一邑民風土俗得失利病以對。
心識之。
謂明於吏治者也。
三年,以所續縣志乞序於余。
余謂縣之有志,猶醫者之有方
不得其方而欲為良醫不可得也
惠安於泉郡為屬邑,於興化為鄰邑,下界晉江上界仙遊,其土瘠,其民勞,其俗儉而嗇,東南臨海,民以海為田輕生逐利失利則為盜。
不得其方,未見其能治也
婁君尹茲邑三載撫字其民而民不為奸。
今又於簿書之餘,與邑之士大夫續補此
其於惠安民風土俗得失利病,更詳且悉,且可以貽後之為治者。
可以觀婁君之矣。
顧史莫難於,詳或失之泛也,簡或失之略也,私或失之去取不一也。
惠安舊志撰自明萬歷間張少保岳。
厥後知縣楊國章、王澤、吳裕仁,俱有續脩,計書三十六卷
今婁君又於前
所未備及舛者,刊補十二卷
余讀其書,而知婁君之,將以為之方也。
三十年中,近事詳略去取悉當。
又申之以意,以備通國史采擇
夫豈俗吏所為哉!
  余承乏海濱,謂廈門金門二島閩海要隘不可年來多士網羅舊聞為之分別部居,提其要領而芟其蕪穢,作廈、金二島一書
島中民風土俗得失利病,亦頗備具,惜未脫稿未及郵正。
他日婁君過我,當請為之參訂攷證,其可以為方未也?
   澎湖紀略續編
公元1684年
  方志之體,當用史法
政治禮樂法度賢臣義士孝子順孫節婦之行,莫不賅舉。
不僅仿圖經地理伊古云。
澎湖孤懸大海中,地廣不及一邑
康熙二十三年始入版圖,無志。
通判胡建偉倡為紀略一書,分十二紀。
一事之微,詳載原委
澎湖初闢,書籍無聞,藉為士民教也。
不曰志,曰紀略未可方志論。
公元1832年
  道光十二年春,余奉檄賑澎湖涉歷島,遍覽形勢海道險峻,阨臺灣要衝,為全閩外捍
國家副將將兵二千戍之,有以也。
方輿紀要澎湖地環衛可二百里,擅三十六嶼之勝。
海國聞見錄云:澎湖島三十有六,而要在馬宮西嶼北港之八罩四。
而尹士俍臺灣志略云:澎湖島嶼錯如螺髻,其大而最中者曰大山嶼。
羅列大山
之前者有虎井金雞島嶼
錯落大山嶼之右者,有金山月眉等十五嶼。
列衛大山嶼之左者,有東囪吉十八嶼。
澎湖之嶼四十有九,紀略亦載五十五嶼,舊云三十六島,舉大概言之,猶未盡也。
确瘠民業漁,藉食於海舶,我朝休養生息二百餘年,人物蕃衍,士知向學
孝節義之行,比於中土
不可無書以志之審矣。
  余於撫恤之餘,作為歌詩,紀所聞
通判蔣君,以所輯澎湖續編請序。
紀胡君後六十餘年事,且補所未載。
蔣君名鏞號懌菴黃梅人,以知州借補通判,官澎湖十年不遷,年七十餘。
兩值歲歉,能以意濟之使民飢而不怨。
治獄不拘成法,隨其俗誘之於道。
民愛之若父母稱為蔣祖。
蔣君悉遣眷屬歸,獨居;事無鉅細,親決;若自甘島中之人焉。
  嗚呼
蔣君自有所以為蔣君者。
以是區區一書自見哉!
然是書也,亦足備方志採擇,因感其意,為刪訂而序之。
    (明淨中時神采
(高雨農))
   澎湖紀行詩序
  澎湖大海中一島,處金、廈二島之東,扼全臺之要,廣袤二百里,而岡巒低小遠望泛泛鷗鳧浮集波濤間。
山在海中,僅露其巔也。
隋遣中郎將陳棱略地海上,得
公元1684年
澎湖三十六島,名始見
明為紅毛所據,後為鄭氏所竊,我朝康熙二十三年版圖,遣副將將兵二千戍之。
初設巡檢,尋易通判,以理其民。
斥鹵,多風,無大樹木,不產禾稼
高梁薯芋花生生焉。
民習海業魚者十之七。
眼眶赤,身腥,資食於臺廈,以牛糞為炊,曰「牛柴」。
時患鹹雨,海濤衝撞飛灑或曰魚所噴沫也。
道光十一年秋颶風為,商舶不通居民乏食
通判蔣鏞告急
明年春正月文報始達,大府檄凱就廈門帑金、米、薯赴澎湖賑卹
臺灣道府亦先後遣官載薯乾相接濟。
遍涉島三閱月蕆事
公餘之暇,得詩有餘首。
澎湖無故實,就聞見所及賦之,彙為一帙,名曰「澎海紀行」,而其地之風土民情山川形勢風波險阻,亦少具什一矣。
    (簡潔
(高雨農))
   憩亭問俗錄序
  楚南陳君,官於閩有年矣。
一任,宰一邑,必訪問民風土俗,究其俗之所由偷,弊之何以去,成「憩亭問俗一書
一名一物之細,亦必詳悉記載反覆推勘自為問答,以申明其意,雖未能盡行其說,說亦未必盡當於理,若謂姑存吾說,亦足俾來者知所補救云。
噫!
陳君之用心良苦矣。
  程子曰:一介之士存心利物,於物必有濟。
知縣知州乎?
而於民之疾苦、痛
癢,絕不相關,其何以為治?
見今為政者矣。
得一官,先問其地之肥瘠出入多寡,而於風俗利病其後也。
及其為之也,刑名付之刑名之友,錢穀付之錢穀之友,諸事委之家僕非不坐堂,皇事聽斷心與不相親也,事與我不相習也。
疑則問其友與僕,而意別有所屬
及其去任也,有以風俗利病問者,無以對也。
即有能言之者,道其偷而不能明其俗之所以偷,道其弊而不能言其弊之何以去。
譬猶醫者治病能言其病、不能為之方,於病無濟也。
凡民順而道之易,逆而治之難。
病之劇也,雖烏頭菫勃亦當用,但審其勢何如耳
陳君知之審矣。
是書也,其有令尹子文之意乎?
昔余守襄陽,為必告錄一書,亦陳君意也。
公元1833年
  癸巳之歲,陳君以治詔安惠政,調臺灣鹿港廳事
適余卸臺澎道篆,將西渡阻風鹿港,陳君以其書見示稍為參訂而序之。
    (發揮透脫
南豐之文。
(高雨農))
   自怡悅齋詩集
公元1832年
  自怡悅齋吟草若干卷,沈御史聽篁之詩也。
道光十二年冬,自京師寓書廈門,屬其友周凱為之序。
且曰:吾與子與蘇未堂,湧金河三學究耳。
相若也,性相習也,趣相同也,居則以文藝切劘,出則以遊息相娛嬉。
困躓顛蹶抑塞不可言之隱,又惟
三人喻之。
未幾,而子掇巍科,入詞館,以詩文名。
吾復十年,始得與子稱前後輩。
十年,而未堂舉於鄉,其遭遇遲速何殊也?
公元1850年
  雖然,知吾者莫若子。
則知吾詩者,亦莫子若矣。
吾詩不足存。
今老矣,願得一言以示吾子若孫。
讀書而悲,復讀詩而喜。
曰:有是哉?
聽篁之言也。
古者勞人思婦征人、羈士之詠,見於三百篇者,未必有意於詩;而詩之工莫若也。
人各有其性情
性情獨至之處,發之為詩,無不工。
故曰:溫柔敦厚詩教也。
聽篁少侍尊甫眉峰先生宦游臺灣涉波濤,歷戎旅險阻備嘗,而學業不輟
中歲奉父家居,授徒以養,蹎躓場屋三十年
甘旨之奉、几杖旁無違色。
以內愉愉如也。
鄰里戚黨鄉先達聽篁言以為歡。
孝友之行,內外無間
性情獨至者。
凱嘗與聽篁未堂三人湖上,時天光陰晦涼雨驟來,風習習吹人衣,酒酣耳熱拍案叫嘯
余意不自遏。
未堂不言
聽篁曰:君不見夫漁者乎?
何其樂也!
余意為之消。
  比來京師,年已五十餘。
人以其晚達,比之歸愚先生,而聽篁夷然也。
聽篁所得於中者深矣。
有子五人長君次君皆舉於鄉。
孫博士弟子員
所以傳其家學有人不獨詩也。
沖夷恬淡,與物無際要旨發於至性
自有其可傳者。
謹序之,以質未堂為何如?
且令後之人識吾三人心相許者有在也。
   虎井再生圖記
公元1811年
  虎井再生圖,為余辛未同年友杰峰陳君作也。
君以中書出為縣令歷官福建之上杭沙縣霞浦有政聲,以獲盜功,擢知州,調知臺灣縣事。
公元1830年
  道光十年冬,由廈門東渡海,得相敘,道契闊,飲酒賦詩而別。
十月十一日舟抵澎湖,遭颶風,椗脫,漂至虎井,而舟沉。
君以得救免。
虎井者,澎湖最險處,如虎阱然。
  先是舟泊澎湖之裏,既下椗,風大作,椗為石犖确石(俗呼老古石)所齧,牙折,舟隨風狂走,曰「拖椗」。
遇石必破。
椗者,以質重為之,用以定舟者也。
時,舟主與舵工水手乘小舟先遁,不顧君。
君方僵臥枕上聞風吼號,與波濤相擊撞,又聞人喧沸強起視之,舟非故處,呼出海不可得。
出海謂舟主也。
賓從賓從暈眩不能起。
水沒過半
虎井漁者習海,素乘危搶撈貨財
急手取冠示之曰:我臺灣知縣,能救我厚報,勝貨財
一人解君語,曰:若官也。
趣救之。
數十人共取舟上所載小舟曰三板,舟釘不可拔,乃納君水櫃中。
水櫃十石許,杉木所製,海水不可飲,廈防同知許君貯甘泉以貽君者。
群舁之鳧溷洪濤間。
尋以二漁舟牽之行。
登岸還視,故舟僅見桅杪矣。
栖君於石室
初起,著一,一足赤。
至是,衣帽盡失,寒甚
不息七日得出
漁人衣,食漁人食。
澎湖通判蔣君知之,輿以歸,求賓從得生十人,死十六人,為拘治出海,而厚酬漁者。
醫藥旬餘,送君臺灣縣任。
明年春二月,余奉檄賑澎湖,亦泊裏。
土人為言之如是。
公元1831年
  秋九月,建丙倡亂嘉義,戕守令,總兵被困,內地援兵不得至。
君募壯勇,與臺灣道嬰守府城
難民,斬逆黨籌備軍需,與事相終始
大吏以聞,賞戴花翎,以同知陞用
公元1832年
  又明年七月,余署臺澎道事,與君復相敘。
方搜治餘孽未暇銜杯酒。
十月,君來言曰:某日為某再生之辰,願枉顧
余曰:諾。
賦詩為壽
臺灣民戶,皆焚香、燃燭、建燈為綵棚;街衢巷曲,演劇累月
問之曰:為陳使君壽也。
縣署自廊以下詩歌張挂無隙處。
帣韝鞠、奉觴稱壽恆滿
余乃歎君之感人心者深也。
南山之詩曰: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壽君不啻壽其父母矣。
易曰:自天佑之,吉旡不利
天方任君,以御臺灣之難,活臺灣之民,豈馮夷海若所能為之厄哉?
抑天姑試君以風波險阻以瞻君之膽識,而丁君以大任耶?
魯頌曰:眉壽無有害。
竊為君頌矣。
是日也,聽君談往事座客盡醉
余既賦詩一章歸復為圖,并記其事以贈之。
    (頭緒繁碎,而風神恬逸左史之遺也。
(高雨農))
   明監國魯王墓考
  世傳明監國魯王薨於金門,葬後埔,墓久湮失。
道光壬辰春林生樹梅得之城東鼓岡湖之西。
前合灰土為曲屏,不封樹,土人稱王墓,不知何王墓也。
下一墓,形製相似相傳王從者。
歲久,為耕犁所侵。
林生急白凱,檄金門縣界址加封植,禁樵蘇樹碑以表之,期於勿替。
公元1780年
  顧按外史諸家所載王薨葬年月互異,辨之者亦異。
茲就凱所見諸書為之攷證。
據阮文錫夕陽寮集謂:王薨於金門歲在庚子
無名氏臺灣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於金門
鄭成功兵部侍郎王忠孝禮葬於後埔。
江日昇東旭海濱紀略鷺島遺衲夢菴海上見聞錄所載並同
全祖望鮚埼亭集,據沈光文斯菴集挽王詩序,則謂王薨於壬寅冬十一月,在成功卒後。
且謂:王同成功東寧,故即葬焉。
張煌言蒼水集與盧牧洲書,以成功既卒,海上諸臣議復奉王監國,及祭王文有十九年旌節之語,由乙酉監國,數至癸卯適合以為證。
鄧傳安蠡測彙鈔辨之謂:謝山憤、楊陸榮野史訛傳成功沈王於海一語為之昭雪,而并易其年月薨葬之地以釋群疑
其說當存疑,而引外史諸書,主阮夕陽說為庚子
且言王實未嘗東寧
沈斯菴臺灣,在鄭氏之先,何由與王唱和
臺灣太湖之魯王墓,疑為王世子極皇葬處。
諸臣尊宗室亦稱魯王
疑議復奉監國魯王
公元1782年
,亦為王世子
其說雖近臆創,而辨王之未至東寧為較確。
然則何由東寧
又鮚埼亭集之訛也。
凱又按林霍子濩續閩書載: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薨,生萬歷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於金門王所嘗游地。
林生樹梅又搜得盧若騰牧洲島噫集,有辛丑仲夏魯王詩,壬寅仲夏泰山高壽魯王詩。
林子濩,同安里人,學詩於牧洲,年稍少,與紀許國、阮夕陽遁鷺島遺民,必及聞見之。
牧洲金門人從王島上
其詩與續閩書誕日符合豈有王薨而猶為之壽者?
壬寅又若可據
公元1781年
  凱要而斷之:成功之攻臺灣也,以辛丑三月;克以十二月
其卒也,以壬寅五月
當渡臺攻取時,勝負未可知,斷無王同行之理。
則鄧說為是
遜荒遺老,與寧靖王諸王子之渡臺也,皆在鄭經襲位、二島將破之時。
當在癸卯甲辰
牧洲之作壽王詩,猶在金門也。
又紀許國石青集亦有壽王詩,不載年月
而續閩書并詳記王薨之日。
則似當以壬寅為是
當日諸臣流離瑣尾道途梗塞傳聞異詞,故所載亦異詞
而墓在金門後埔,則無疑焉。
今墓前有鼓岡湖,廣四十餘丈,湖南多石,鐫王手書「漢影雲根四字,並鐫從亡諸公題詠
其為王嘗游處,又似可信
甲辰以後,二島糜爛,或碑碣無存。
不得沈斯菴集而讀之。
其云:墓前有大湖,謂鼓岡湖耶?
抑謂臺灣之大湖
即今鯽魚潭耶?
凱嘗游其處,魯王墓亦無攷焉。
嗚呼
王以明室宗支間關顛沛漂泊海上數十餘年,惟偽鄭是依,而又不以禮待,致受沈海之誣,卒至埋骨荒島,榛莽為墟,
霜秋露,麥飯無聞,亦可憫已。
國朝加惠前代,自陵寢名臣、賢儒墳墓,俱有禁令
於明史不諱唐、桂諸王事。
靖節諸臣,皆寶之諡典
聖德皇仁,超越千古
魯王墓,固守土者宜恪遵禁令,急為防護者也。
而斯邦人士,展念陳跡,宜何如感慕歎息保守之,期勿再失乎?
因為攷以實之
    (古文作攷,不難於精確難於涉筆即落攷據力求擺脫,而為體所拘也。
然以氣潔神暇,行之重濁除而輕清上載,又不期脫而自脫矣。
是攷得之
(高雨農))
   閩俗錄序
  閩省十府二州、六十二縣,稱省以北為上四府,省以南為下四府上府之民戇,下府之民頑。
而漳、泉尤稱難治
余官於閩三載矣,駐節漳、泉之交。
民風吏治,實有耳不忍聞、目不忍見者。
始,未嘗拍案狂叫以為積重難返至於此極也!
漳、泉之民固已;官斯土者,非生於漳泉也。
世居禮義之鄉,少親父師之訓,讀聖賢書,由科第中來,豈無乃心民事、思為移風易俗補偏救弊者乎?
而何比比前後合一轍也?
未嘗為之遑然思、廢然嘆。
既而思之,知其有由然也。
官不自給故也。
夫官不自給則不足以養其身與心,而奚暇及於民。
邑之小者無論已,其大者計所入皆不敷所出
一盜、獲一犯,非兵不行,非導不得
兵有兵費,導有導費,而又有驛傳供張之煩
,勢不得不取民以自益。
民知官之將朘己也,與官為難,而官益困,民益困。
自愛者或引去,或求速去,否則,劾去,餘則如掉汙泥中,轉輾不能去,與不知去,甚至罔顧官箴罔念子孫,求善其不去。
嗚呼
亦可悲矣。
然則,果不足以為治乎?
抑力有未逮也!
夫亦自盡其心焉而已
  黔南李君漳浦有政聲,大府知其廉,調任臺灣
東渡,侯風廈門,以所著閩俗錄見示
凡民情偽習尚利弊無不周悉,且思有以補救移易之。
勤勤懇懇,惟民是求。
若恐於心有一不當,而陰貽子孫憂。
嗚呼
豈不欲得好官也耶
官斯土者,豈盡喪其本來者耶?
何自盡其心者,概未之聞耶?
吾與李君喟然也、夫官而使民為盜,則宜罪官;為官而使官盜心,又誰之責歟?
所望大君子者矣。
讀竟,夜不能寐,遂書之為序。
    (攄旨深厚,近曾。
氣清遒,近王。
(高雨農))
   抑快軒文集
公元1785年
  凱自知古文,即求知天下能為古文者。
比入,知光澤高雨農建寧張怡亭二君,傳朱梅崖先生之學,求其文未得見也。
明年仁和陳扶雅來閩脩通志,與高君雨農共事相得,屢述君之文行學問,並寄君之近作以相示。
於是,始見君文
歎曰:此
公元1786年
古文正宗也。
明年武進五山廈門,好君文,兼不鄙凱文,為選削文數十首,因扶雅就質焉。
君評而歸之。
適凱調任海外五山錄其副以寄,得之喜甚
受事大府,見君於省邸,遂定交。
是年五山去;明年扶雅去;而怡亭已前卒矣。
但得其遺文讀之,念可與論文者,惟君。
而君郵其文百首以問。
凱意若有同焉者。
  今年春通志事畢,千里訪凱於廈門,盡攜其所著,曰「抑快軒文集若干卷,命論次之,屬為序;而序鄭之詩古文集及二島志。
二十日而別。
二十日中,相敘之歡,與別後之思,有不可言喻者。
凱託之詩,君寄之賦。
恨不得扶雅五山怡亭共之也。
凱方有公事,留文卒讀逾時
君書來促,曰:某數十甘苦不能語人者,惟執事知之,能言之。
嗚呼
烏足以知君之文?
顧文甘苦,或能言之。
君之學,基於倫常身心之地,通於天地民物之大。
經以六經四子之言,以直其氣。
緯以諸子百家之說,以疏其流。
然後浴乎左、史以取其潔。
入乎韓、李以求醇,游乎歐、曾以裕度。
其光熊然,其色穆然
而其氣夷然
適然見之,無非道之所發見也。
淵然接之,無非理之所充積也。
一言一行讀者不當體諸身,無一事一語不可風世
人第見其淡,而淡之中至味永焉。
人第見其淺,而淺之中至理實焉。
真氣其中養之者素也。
世之緣經術淹博飾詞華為脩潔、矜馳騁才辯者,視之蔑如矣。
故曰:君之古,文正宗也。
然此豈凱一人私言也哉
扶雅五山相與共論,并起怡亭而問之,有不以凱為知
言耶?
怡亭不可得而問矣,扶雅五山又遠在數千里外,謹書之為序,而還以質之君。
    (真氣彌滿清氣沖夷如水銀瀉地,流注無方
人間至寶
澍然得之,為世珍也。
雖篇中獎非所敢任,而甘苦之言不啻赤身於人腹中;即澍然自言焉,未能如此親切者!
故曰:先生自道也。
(高雨農))
   消寒八詠唱和詩刻
公元1835年
  道光乙未,張辛田大使以事來廈門,出所刊消寒八詠唱和見示,蓋吾浙陳勾山先生作,其曾孫聯峰司馬和之,閩中士大夫能詩者皆焉。
辛田與繆克齋大令彙而刊之也。
余思先生吾鄉名宿也,以古文為時文,自成一家言者
卒讀之,感先生寄託遙深,因亦焉。
辛田不以為非附刊之而乞為序。
何以言哉!
公元1730年
  按先生雍正庚戌進士,出為閩中縣大吏重其文,延主鼇峰書院講席,與脩福建通志
試政未滿,以博學鴻詞大吏先試之,居第一,入都考授內閣中書
乾隆丙辰召試翰林院檢討入直上書房,官至太僕寺卿。
自序詩作丁卯至後九日。
丁卯乾隆十二年,當先生入直時,計去閩已十餘年,不意七十餘年後閩中猶思先生其詩也。
先生序引馬文淵言曰:凡人為貴,當使可賤。
如卿等欲不可復賤,非閱世深者不知其詞之危。
消寒,雅集也,何先生作斯語?
所以自勉與勉人者深矣。
題分貧女、故
姬、遷客、廢將、病僧、仙、酒徒老僕八詠
又曰:大圜之內,何所不有如其似之,可以興矣。
否則宣風達情,亦可以觀矣。
於此可以見作詩之意。
書曰:詩言志
孟子曰:士何事尚志
未有不本於發於性情者。
志正性情
與夫學問之所造、涵養之所蓄,窮而不怨、達而能下,皆於詩中見之。
實於中儲之也。
工力淺深,而所無不可以自見
若夫儷詞比事,擒藻揚葩,亦詩體所不禁,而牽率捃綴,中無真實,恐非先生所許也。
謹書以質之辛田,並質閩中同吟諸子
但不知先生有知,又以余言為何如也。
後學富陽周凱序。
    (靜氣宜人,其聲淵淵
南豐入,由震川出也。
(高雨農))
   陳雪航徵君墓誌銘
公元1821年
  君姓陳氏,諱榮瑞,字輯五自號雪航
世為同安嘉禾人,父廷振,入廈門孝行傳。
兄弟五人君仲也。
淵粹孝友襲其家風
丁父憂盡哀盡禮
少習詩書通經術,工小楷墨竹
弱冠籍邑庠。
越歲,食餼
遵例訓導,兩署龍溪校官振刷士習
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引見知縣用。
念母老,不就,歸次,山東巡撫武隆阿羅致幕中
北征欲與偕。
君以母,固辭
陳光求鎮崇明,與君有舊,欲留君,亦固辭,迺歸。
承歡菽水,日以畫竹自娛
十二年正月二日卒,年五十有二。
其友呂世宜曰:
雲航之才與識,為縣令與民親,假尺寸之枋,如司鐸龍溪時,必有所展布於時無疑也。
顧以母故,不肯以彼易此,其至性有過人者。
先母而逝,未遂厥養,哀哉
君娶楊氏側室蔡氏。
子三,簪甲、恆甲、鶴群
女二。
以是年某月某日葬東邊大悲山之左,乃為之銘曰:
  君之才敏以達,君之識超以脫,君之畫清以逸。
簪紱之榮,不敵羞膳之絜。
天不假年,曷其有極!
    (止就一辭官、兩辭聘點清,如畫鉤勒全身畢現末綴呂君世宜語,無限感慨,味之無極志銘高品,兼有曾、王。
(高雨農))
   林君墓誌銘
公元1823年
  林君諱長清字滋卿自號植齋
世居海澄黃亭鄉。
系出隋開皇時泉州刺史孝寶,有子九人
隋、唐間並為刺史時稱九牧
比盛萬石君焉。
三十一傳至拔萃,遷廈島。
拔萃再傳曰正華,是為君祖。
正華子諱梅峰,君生父也。
生子三,君居次
梅峰有兄曰蔭,早世
君幼,嗣焉。
八歲喪生父,家中落,藉生母陳孺人紡績以養。
棄儒,習賈業
比壯,有餘積,主海舶為業,曰商行
海賊蔡牽臺灣大軍東渡,檄商船協濟君謀於眾,倉卒立辦,並籌助緝捕諸費,以商船巡哨
道光三年浙江荒,令由
公元1824年
運米濟之
君首運五千石焉。
島上義舉,施棺、施藥無不與。
黃亭宗祠圯,君雖移居歲時歸祭糾族新之
事母孝,事雖劇,必日至母所。
舉動有識鄉黨鄰里事倚君言為重。
暇好為詩。
道光四年九月十日卒,春秋五十有二。
子二。
徵獻,國學生
徵信候補直隸州同,加級贈君奉直大夫,妣柯宜人
孫八,祖錫祖澤祖仁、祖賜、祖耀、祖輝、祖奕、祖釗。
今將以十五年月日葬於海澄之某山。
子徵獻來請銘。
余曰:閭巷之士,託跡闤闠
什一之利以自益。
言行豈無足稱者?
惜多淹沒末由傳述
如君者,能知急公義,向善樂施,亦足為今之人法也。
為之銘曰:
  天之所以與人者仁,人之所以獲天者勤。
商賈者之逐逐,猶農者耕耘
積其有以君親,以庇鄉鄰
曰:惟善人宜爾子孫
幽壤之宅,永此銘言。
   誥授武顯將軍鎮守浙江溫州等處地方總兵官蒲公墓道碑銘
公元1333年
  公諱立勳字希之姓蒲氏,系出西秦帝堅之後
始祖宋大學士尚書左丞諡恭敏曰宗孟八世元平章政事諡忠惠曰崇謨
元統元年,自四川富順福建侯官
子曰本初明洪武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徙居泉州
七世,曰毓昇,為公曾祖,徙廈門
祖曰廷耀,父曰世美,皆誥贈武德騎尉,以公官,晉贈武顯將軍
曾祖妣蘇、祖妣吳,皆太夫人
母黃氏,封太夫人
公元1799年
  公幼讀書,嫻弓馬,以伯叔水師官,習知水師事。
入伍提督書識。
嘉慶四年,從游擊林承昌獲盜塢邱洋。
又獲盜彭厝鄉。
外委
十一年海盜蔡牽臺灣,從提督許文謨擊之鹽水港生擒蔡虎、尤地。
又擊之竹圍尾、笨港,獲騎馬賊陳萬、吳得,乘勢燬賊寮,斬殺無算
賊夥曹恭於鳳山
將軍賽沖阿壯之,補澎湖把總留臺效用
時,蔡牽猶熾海上總統李忠毅公薨,朝廷議代者,授提督王得祿總統督閩、浙舟師,專事蔡牽,而公素王總統所知,至是選隸麾下
公元1809年
  十四年四月,遇鳳尾幫賊於海壇外洋,公躍身過船,砍取首級總統以為勇,充巡捕左右以之。
八月,追蔡牽黑水洋及之。
與浙江提督良功夾擊,擲火斗船尾樓及,窮蹙,無鉛彈,代以番錢,傷總統額,裹瘡督戰益急。
公傳總統命,拔所佩刀斫舷,大呼曰:今日不用命者死。
以所乘艨艟牽船
船破自沉。
公亦受傷,墮海中遇救,不死。
事聞,上於名旁珠圈,以千總儘先補用,先換頂戴賞銀牌,擢提標中營千總
公元1810年
  十五年,隨總督方維甸臺灣搜捕閩粵械鬥諸犯。
初名立芳,至是改名。
總督方公字之曰「樹亭」,歸署金門左營守備
公元1811年
  十六年巡哨至平海外洋,擊沉盜船一、生獲盜十、割耳辮各一并砲械。
公元1813年
  十八年調署標右營守備金門,送者為之語曰:給餉兵儲三年鼓腹邏巡
雪夜萬戶安眠記實也。
公元1817年
  二十二年,補福寧左營守備,尋署金門左營游擊實授銅山參將
公元1825年
  道光五年保舉廣東海門參將、歷署澄海副將碣石鎮總兵
公元1826年
  六年,擢龍門協副將
時,母黃太夫人在海門,年高龍門道遠,丐於總督調平副將
公元1829年
  九年保舉堪勝總兵,署南澳鎮,引見記名浙江溫州鎮。
公元1831年
  十一年秋告養廈門
太夫人年八十九矣。
與兄立亨、立和,昕夕侍奉,足不履戶外
親友歲時一見也。
十三年四月二日卒,年五十有三。
  公歷三省所至有聲
簡校,儲軍實兵民懷畏,而御盜賊尤嚴。
巡邏無分畛域
凝靜生平不置姬妾,篤於孝友
從兄立青之柩於山東而葬之。
事二兄如父。
金門修義塚,於銅山朱文忠公祠。
鄉里善舉無不與。
中年乞身養母,猶冀後日報國涓埃於萬一。
遽卒不獲所願,惜哉!
  配陳氏,誥封夫人
子一,斯安。
以某年月日葬於某山。
建興、泉、永道富陽周凱為之銘曰:
  蒲以國姓赤翟肇基,虞讓不受,是曰蒲衣
洪起西蜀,菖節九華讖符草付,以啟乃家。
亦越有宋,實惟傳正(宗孟字傳正,以女弟周茂叔),妻我元公學究賢聖
以元以明,累世其昌,八閩來止,濱居海邦
誕生我公,母兮黃姒,伯兮仲兮,時維季子
飛騰海外秉鉞擁旄東粵西甌不敢告勞
顧念母兮,中心忉忉,我年強仕,用堪報國
乞烏私,母兮九秩,曰歸曰歸,其心孔亟。
絜餮馨膳白髮怡怡翕如笑語,言惟母慈
胡天不辰先母而卒,母兮兄兮,傷心泣血
鑑公之忱,知公之素,彌留於邑孝子孺慕
惟孝則吉,惟忠則祥,母兮兄在,子兮克光。
九京無悶,視茲銘章,奕百世,以永餘慶
    (碑蒼嚴有制,銘疏達而鬱動。
(高雨農))
   重修玉屏書院碑記
公元1676年
  廈門一島,居漳、泉之交,分同安十一里之一里,曰嘉禾里。
無學校而設書院
書院有二。
玉屏,曰紫陽
玉屏在城東南隅玉屏山,故名。
齋舍鱗次山海環拱勝地也。
中祀文昌文武朔望禮焉。
殿宇差隘,雨則僚屬不能展拜
武廟城西南隅,建自康熙初水師提標五營新之規模宏壯,視此偉焉。
余自蒞斯任,時與廈防同知謀別建,紳士狃於擇地之說,終無成。
十五年春董事者以玉屏書院年久請修。
余往度之,殿後有隙地二弓,拓入,殿即宏敞
向者建置之未善也。
於提陳公化成醵金改建,令營匠購造,專弁監工,三閱月而工成,費賨錢六百餘算。
殿廡敞邃,雖不及武廟
,然煥然改觀矣。
由殿而東,為崇德堂、漱芳齋、芝蘭室、賣詩店。
殿後朱子祠,亦曰集德堂。
祠西為萃文亭三台閣、靜明軒、倣胡齋,下為講堂
又有銜山閣
書院中齋舍及遊覽處也。
  向之脩建也,斂士商錢,一、二紳士董其事,書吏其間,多浮費,工不堅。
余乃倡為各脩法。
有願脩某室者,捐貲為之,毋經書吏手。
於是舉人呂世宜李應瑞脩萃文亭,遷魁星其中
生員林錫朋脩芝蘭室
貢生楊士僑脩賣詩店、職員陳聯恭脩漱芳齋。
吳廷三台閣。
童生福海靜明軒。
監生郭懋基脩倣胡齋。
職員吳文昭族人重建朱子祠
典商重建山閣崇德堂
舉人凌翰與弟亦脩福德祠。
次第興築彼此爭美,較前加華焉。
講堂在殿西,又別為門,以便主講出入
地五尺,凡再閱月落成
請余為之記。
將伐石,陷諸壁。
余維書院所以學校之教也。
廈門雖分同安一里,而士則四方咸集,不僅同安也。
貨財所聚,民以富足故事易舉。
好義者眾也。
顧余更有進焉。
以此華觀乎?
抑將有人讀書其中,明先王之道、希聖賢之學,求諸身心無愧神明以儲國家之用乎?
余雖不學觀察是邦五年矣,士有淬志於學者,余當進之於道,以無負諸君重建意。
至於書院興始,具詳前人碑記,茲不載。
    (嚴簡,其不著議論,若無意為文者,尤古文家高境、老境
(高雨農))
   再覆雨農
公元1681年
  前書肅復,未盡所言。
承詢廈金二島志,謂兵防線道民情、士俗足為控臺、治泉要書,僅闕一、二卷,宜卒成之。
先生愛我,乃有是言也。
敢不自勉,以副屬望
顧意有欲自白者。
曩者大府檄各府州脩志,以備通採擇
披閱諸志,知廈、金二島,宋明多故,鄭氏尤甚
國朝康熙二十年臺灣版圖,為前代未有
特設水師提督全軍廈門
後以總兵官金門,誠重之也。
則二島者,乃海內外所關鍵全閩繫焉。
與他島異。
而在同安馬巷,則廳縣中一里耳。
故其志皆不詳
謂宜立專志
黃駕部江志廈門二十年前事,意在游詠諸詩,不諳例。
金門並無
乃與多士約,先輯廈門,為條例,俾各錄所見以告,所採僅足補鷺江志之遺,非凱意所欲為也。
於是擇可共事者數人,使博採群書古今事,與幕中王香雪乃斌治之。
香雪詞章士也。
所為凡例依通未當,姑聽之。
如是一年,始得稿本
讀之,不勝其繁。
且所引不詳所自
詢之,有曰得自傳聞。
  記事之史也,宜核實,事備而文簡
初欲仿永清為之,求得其書,及章實齋方志通例
實齋博聞好古志學無與比。
本馬、班史例為,曰表、圖書、□略、列傳凡二十五篇,而別藝文為文徵。
其論極當
然自范氏姑蘇後,世人僅知如是
,不求之於古,故實齋湖北通志不諧於俗,為人所廢。
實齋又好議論,如永清例論參書三之一,則實齋之文也。
  竊謂金、廈二島,卷目不同而所亦異;卷帙不宜繁重,乃仿惲子居張皋文先生手定富陽縣例,分別部居為十四
地理建置海防(澳、嶼、線道居焉)、兵制、船政、關賦、臺運、番市、職官選舉人物風俗藝文舊事,而又為小目百一十三隸其下,海防兵制其尤要也。
水師所轄,不獨二島。
臺運、船政、案牘之書也,用以自任,而以海防兵制孫儀雲鴻,餘各分一、二。
又恐其言無據,所引必注書目於句下,仿全榭山為顧亭林神道表集前人之文以為文,波瀾提頓,悉以之。
史館法也。
有採無出者,則注曰「採補」。
檔案者,則注曰「檔案」。
諸君難之。
廈門商賈地也。
藏書絕少
假之漳泉間,聚書百餘種,分手按治之,事之可入何部者摘之。
如是半年聚書益眾,成一、二志,然非自可證不安也
又引前人議論事實可採者為小注,以已意每篇為總論於後。
稿凡三易未就,或治他志而於前志有相背、相複及可補者,又須改易
凡例未定,意不欲卷帙之多也。
小注詳於正文
至人列傳,但總注所采於篇末
新采者則注曰:「某人采」。
既具稿,乞扶雅削之。
扶雅亦有所采補焉。
  初,番市與物貨分為二志
廈門通番地也,則又詳通市之國關稅出焉。
又詳
稅課條例,某貨某課某折,欲人其曉,求得大清會典則例諸書,而文人不慣案牘,頗倦之。
書多而人少,經費不繼。
臺灣張丙作亂羽書絡繹,乃止。
事平,復有臺灣之役,所假書籍,各歸其主,今欲聚之,非易矣。
儀國遊擊鮮暇,香雪已就選,始其事者僅一、二人,而凱精力日減,計一日晨起治官書既午,或鞫讞兼以賓客酬應瑣屑之事,而神已疲。
日之所為,多作輟,唯鐙下治之。
近則目力益耗,不能細書擱置年餘,閱後而忘其前,又須從頭細讀
自問此書成,與他志少異,即欲如章實齋所為,亦不難也。
心惟期於有用,使為治者易於查攷,意不欲從實齋之為。
先生謂宜從焉否耶?
而顧許為控臺、治泉要書,不敢當不敢當
  統計十四,已成十一,番市、關稅藝文闕焉
然已成者,尚宜補削
凱當再竭心力焉。
成與否,則不敢必也。
即或量移,亦當成之,不敢自負初意
金門門人林生焜煌獨任采輯
林生,金門人,稿亦將具,未寓目
如就其文芟刈之,猶易也。
二志合而分者也。
向之不敢以璞示人者,恐為閩之博學者笑也。
苟成,願賜序焉,抑先生肯先賜之序乎?
附呈拙作舊文若干首,願先生逐語加之評點論次如前,則幸甚
呂西村世宜、葉東谷化成廈門學士也。
與共者,亦學為古文
附一、二首呈教,願先生有以教之。
閱世久矣,如先生未易遇也。
先生寶惜臨楮仰企,神與俱往。
    (駕瑣馭繁,祗見其潔氣清明而神暇豫也。
此境,閱者不加賞,作者亦不知難。
蓋美在骨理,難索解人,功在平素行文優游有餘,不知難也。
(高雨農))
   記臺灣張丙之亂
  臺灣一郡四縣、五廳,其地在東海中,西向迤而長,南盡鳳山,北盡淡水
新闢噶嗎,由北而東,處臺灣之背。
澎湖一廳,又孤懸相屬,處臺廈之中。
臺灣者,莫廈門若也。
其民閩之泉、漳二郡,粵之近海者往焉。
人佔居瀕海平廣地,粵居近山,誘得番人地闢之。
故粵富而狡,閩強而悍。
村落閩曰閩莊,粵曰粵莊。
閩呼粵人為客。
分氣類,積不相能
動輒聚眾械鬥
平居亦有閩、粵錯處者。
鬥則各依其類。
閩、粵鬥則泉、漳合。
泉、漳鬥則粵伺勝敗以乘其後
民情浮而易動。
公元1683年
  自康熙二十二年版圖於今百五十餘年矣。
亂者凡一十有五,皆閩人也。
大如朱一貴(康熙六十年)、林爽文(乾隆五十一年)、蔡牽(嘉慶十年),俱請大兵勦之。
小如吳球(康熙三十五年)、劉卻(四十年)、林武(雍正九年)、吳福生(十年)、黃教(乾隆三十五年)、陳周全、陳光愛(六十年)、廖卦、楊肇(嘉慶二年)、汪降(三年)、陳錫宗(五年)、許北(十五年)、楊良斌(道光四年)、黃斗奶(六年),以本省兵、或臺灣鎮標平之
或數年,或十數年,輒一見
自相殘殺,則間歲有也。
地饒而產穀,全省
倚為倉儲
內地不逞之徒,又趨之為盜賊藪。
荒則從而滋事
公元1832年
  道光十二年冬張丙倡亂嘉義
十月朔,戕知縣
越日,戕知府,圍嘉義城,困總兵
匝月,破鹽水港,劫軍火器械於曾文溪
彰化黃城斗六門
是為北路賊。
鳳山許成、臺灣林海鳳山,奪羅漢門,應張丙南路賊。
鳳山粵莊奸民李受,又乘間義民旗,焚殺閩莊阿里港七十餘處
凡三閱月,而事平。
  於時,興、泉、永道周凱廈門
十月九日,聞警馳報巡撫魏公元烺
公方權總督就近調署漳州府托渾布,任臺灣府事。
飛檄陸提督馬公濟勝率兵二千名渡廈門
金門鎮總兵官竇公振彪率兵一千三百名渡蚶江。
副將謝朝恩率兵一千二百名渡五虎
分道平賊
按察使鳳來廈門策應
十一月二十八日總督程公祖洛,自浙江馳抵廈門督辦
東渡
明年正月欽差將軍瑚公額,由廈門渡。
事既大定,屬臺灣道平慶被議。
七月檄調臺灣道事。
任百有九日搜捕餘孽,親鞫犯供,與前後傳聞異詞,因訪求顛末,稽之章奏案牘,而次其事。
  張丙者,其先漳之南靖人,居嘉義三世,為店仔口魚牙(古互字)。
素無賴,好結納亡命一呼數百人,與群盜相往來,能庇之。
又以小忠小信庇其鄉鄰,遂著名
道光十二年夏旱,各莊禁米出鄉
有陳壬癸購店仔口米百石得出,以貲求生吳贊庇送。
之族吳房逸盜也,與詹通劫諸途。
店仔口之禁米,張丙為首
牒縣謂丙通盜。
公元1833年
嘉義縣知縣邵用之獲吳房,解郡伏誅,並捕張丙
丙怨令不治出境,專治搶奪,欲擄吳贊
聞,挈妻孥避入城,追及之,半途復為遣役護去。
丙謂令得賄,益怒。
陳辦者,巨盜也,居嘉義之北崙仔莊。
族人摘粵人張阿凜芋葉為所辱,白陳辦報復,毀其芋田
阿凜,居雙溪口
雙溪口,粵莊之強大者。
閏九月十日,阿凜率眾焚陳辦屋,又牽他人牛。
陳辦約張丙與之鬥。
丙與詹通、劉仲、劉港、劉邦頂、賴牛、王奉、陳委、洪番仔、吳允、許六、吳貓、李武聚眾三百人,與陳辦、陳連攻雙溪口不勝,反為所傷
總兵劉公廷斌出巡張丙與眾潛回店仔口。
陳辦、陳連焚掠附近交平諸粵莊。
張阿凜焚陳連莊。
二十五日,陳辦搶大埔林汎防器械
總兵劉公追至東勢湖,戮搶豬者二人
北路協副將長春亦至,夾擊陳辦於紅山仔。
辦走,與王奉合,復攻埔姜崙莊。
官兵猝至,斬其黨王興王泉
辦、奉俱竄店仔口,召張丙
丙觸前忿,謂專殺閩人褊袒;遂與詹通謀反,豎旗起事
  詹通父詹經,知之,命長子日新往殺通,刃其額,不死。
賊殺日新
十月初一日,劫鹽水港佳里興巡檢署,殺教讀嘉會(人名)及汛兵
下加、北勢坡、八槳溪各汎。
嘉義縣知縣邵用之追賊入店仔口。
張丙圍而執之,加撻辱,分其屍。
初二日臺灣府知府呂志恆聞被困,以鄉勇二百人會營往援。
南投縣朱懋從。
張丙御之大排
遊擊周進龍卻,懋以言激之,乃前施;又不如法,為賊所乘。
義首許邦亮
乘馬授志恆,徒步與戰,俱陷。
呂志恆、朱懋、外委聚寶,皆被戕。
懋有循聲,賊後悔之。
周進龍與弁兵間道脫歸
  陳辦之約張丙也,無戕官意
至是,其妻自經死。
張丙乃遍約所交游,偽稱開國大元帥年號天運,以戕殺穢官為名。
張偽示獲官及兵者賞。
淫掠二人以殉。
居民無恐。
冀其助己也。
封其黨詹通、黃番婆、陳連、陳辦、吳扁為偽元帥劉仲、劉港、劉邦頂、王奉、陳委、洪番仔、吳貓、李武、許六、孫惡為偽先鋒
柯亭偽軍帥。
吳允不受封自稱偽開國功臣
賴牛亦自稱偽元帥
各就所居招集醜類
縣南之店仔口迤南,張丙與詹通踞之。
縣北之崙仔莊上庫,陳辦、陳連踞之。
張丙為總大哥,分大、小四十二股。
諸股首偽帥皆稱大哥
股首下為旂首。
旂首下為旂腳。
每股百餘人數百餘人,以派飯、分穀為賊糧,以勒民出銀買旂保莊為賊餉,以攻汎戕官所軍器為賊械。
  初三日張丙率諸賊圍嘉義城典史繼昌激勸兵民城守御,群賊聚眾來助者,復有蔡恭、梁辦、莊文一、吳鰍、陳開陶、黃元德、陳太山、劉眉滾、杜烏番、張廖各股首。
每股亦二、三百人
  初四日張丙分賊搶大武汎,巡檢師韓受傷鄉民救走。
搶加溜灣汎,把總國珍死之。
總兵劉公援嘉義張丙乃令各股賊分道迎敵
劉公以兵二百名出巡,猝調
不得至,兵單,且戰、且進。
比近嘉義城劉仲突出腹背皆困。
遇前提督王公得祿從弟武生王得蟠,糾義勇護城,擁以入,護副將承恩殿,不知也,反馬入賊陣,援之數匝,被搶馬蹶,猶揮刃殺傷數十賊。
賊斷其頭去,將弁死亡九員兵丁百餘人軍械盡失。
總兵劉公之呼城也,城中疑賊假以誘城者,擊之。
高,越擊尾追賊,賊乃退。
兵餘無多,惟署副將溫兆鳳從。
日已暮,諸囚反獄火起下令擒斬之。
典史繼昌權縣事。
戰具,募義勇晝夜登埤,為困守計。
張丙為皮檔、竹梯攻城。
劉公親率兵勇御之。
  又有賊江七、曾吉、侯處、歐淙、柯和尚、蔡臨、廖花、吳貂起肆擾圍城焚莊,忽分忽合,道路梗塞郡城戒嚴
劉公夜縋義勇襲擊,屢有斬獲
  初七日,黃番婆自率其眾攻鹽水港,破之。
守備張榮力戰死。
巡檢施模外委連發俱被傷。
鹽水港者,嘉義咽喉、郡北之屏障也。
既破,賊益無所忌。
  初八日張丙與諸賊遂解圍去,四出騷索,逼脅附和
公令城外築土圍以固城。
迤南之賊漸逼郡城,郡中初不知守令之被戕也,有自大排逃歸者,述其狀,臺灣道平慶以改簡同知王衍權府事。
環城樹柵開濠備戰守。
紳士義勇助畚。
守城之餉借資殷戶為應備。
貢生陳以寬涉險內渡告警
訛言日起。
中營遊擊武中泰落井死。
有相率欲攜眷登舟去者。
王衍慶以刀令於城曰:敢言走者斬。
奸細吳連三人,知為劉仲所使
,遂與獄中盜張膽六人斬以殉。
劉仲、劉港、劉邦頂、蔡恭,於圍嘉義時,潛回大穆降(地名),窺伺郡城
奸細被獲,乃北去
蔡恭屯麻豆莊,與張丙犄角
  十一日張丙遣賊復掠鹽水港
  十二日,陳辦復攻笨港,屢為縣丞文烜、千總蔡凌標所敗。
嘉義所屬各汛,俱遭焚掠
惟此汎始終獨完
嘉義縣城圍解五日土圍成。
  十四日張丙復攻之。
令黃番婆轝鹽水港缺口大於城下不能發,強所掠兵發之。
兵故高其,火上不及城,連發十餘,皆然。
城中疑有神護
張丙亦自疑,仍以皮檔、竹梯攻城,不克
三日,又解圍去。
是時,南路鳳山縣賊許成,以月之初十日豎旂觀音山,亦偽號天運,封吳歐先偽軍師柯神庇偽先鋒,以滅粵為詞。
遏運郡之米,窺郡城
張丙聞之,誘令來附
所得呂守轎迎之,飯其眾,不飽去。
臺灣縣林海豎旂舊社莊,聞捕,走附許成。
十四日,擾阿公店,千總日高擊敗之,始不敢郡城,而南擾鳳山
北路彰化縣之賊黃城,受張丙約,以月之十二日豎旂嘉、彰交界之林圯埔,偽稱興漢大元帥
用大明主年號
以僧允報為謀主
彰化李廷璧嘉義有賊,先與鹿港同知王蘭佩勸民聯莊互相保御。
不得北。
又聞黃城反,與副將長春解散招徠計,許以免死。
收簡象等八人,後頗用其力。
郡城嘉義被困久,而城中諸將皆在外,乃遣都司長青率兵九百運軍火往援之。
王衍慶又循故事札諭鳳山粵莊首士募義勇
郡城聽調
蔡恭既回麻豆莊,偵知長青將抵港尾,與劉仲、劉港、劉邦頂、結江七、曾吉、蔡臨、杜烏番、陳太山、劉眉滾,分股要之文溪
官兵溪北背水營。
  十九日,賊大至
官兵返走,溪不得渡,為賊所擊,死者長青等十八員、兵二百餘,軍火器械又失。
  二十三日張丙嘉義北門兵勇出擊,互有殺傷
脅角仔寮民為之結,分遣其眾,勒索銀穀。
南路賊許成、林海擾東港,殺巡哨兵二十七名。
鳳山粵莊監生李受藉、王衍慶,諭札約各莊頭人,斂銀穀、聚義勇。
匪徒日集。
臺灣府義民旂六。
因許成有滅粵之語,以自保為辭,不赴郡,乘機搶掠閩人
連日攻萬丹、阿猴諸閩莊。
  二十八日總兵劉公聞義首王得蟠圍詹通於灣內莊,出兵勇助之,斬百餘賊,盡焚其,毀所製一三輪車八輛。
  三十日張丙復分股圍嘉義城
城中出兵勇與戰,擒股首陳太山、劉眉滾,磔之。
陳辦、陳連攻大牌雙溪口粵莊,不勝
張丙見攻城一月不能下,諸賊各相雄長,分踞各莊自飽,有鎮南、鎮北、中路南路元師名目
賊夥、葉斷,亦各自為股。
吳充為諸賊歸心,有兼并意,僅孫惡、柯亭猶仍偽封,遂舍城去,與諸賊分掠民莊以為食。
莊民初見張丙偽示,不害鄉里派飯封穀,買旂保莊,猶強應之。
至是,苦責索無厭,稍不應,則縱賊大掠,焚其莊,裹脅以去
知其紿己也,遂相率併力拒之。
殷富之莊
紳士出貲,建義民旂殺賊。
於是,股首葉斷為莊眾所殺。
杜烏番、張廖果、吳貂、柯和尚、郭紳士所擒。
賴牛為張繼昌所獲。
皆磔於市。
游民無所得食者,群附和之。
是日南路賊圍鳳山牌頭竹圍
牌頭無城,樹莿竹為城,故曰竹圍縣署在焉。
賊勾內應,夜縱火,逼縣署
游擊翁朝龍退守火藥局,署知縣託克通阿與千總岑廷高列縣庭,賊至然擊之退,獲林海磔之。
  十一月初一日福建陸路提督馬公濟勝將兵二千乘十三舟,連抵鹿耳門
傳令稽首海隘,絕賊水路
  初三日,屯郡城北門較場誓師振旅難民跪道呼冤萬餘人
馬公曰:巡撫奏聞天子,發大兵十萬,由五虎、蚶江、廈門三口渡,不日即至,豈不為爾復讎耶?
揮之去。
問賊安在?
南北皆有賊。
馬公曰:當先大者、急者。
貢生陳廷祿為鄉導
先是馬公廈門麻布米袋數千,至郡復購焉。
曰:賊眾我寡,當步步為營
  初五日進兵西港仔,獲奸細,知賊狀。
  初七日,至港尾,遇賊二千,勝之。
馬公曰:是地可戰
令深其濠,以袋盛土,結壘為三營,立就,諭鄉勇別為營,無近我。
役夫,皆知公必勝也。
  初八日賊眾五、六千,大呼來攻
馬公戒勿動。
俟其竭,分兵擊之。
殺賊三百人
  初十日,賊來益眾,以拒,我亦以擊之。
賊敗,斬數百人生擒數十人,獲賊往來書札、蔡恭偽印,碎之。
益知中虛實。
  十二日進兵銕線橋。
橋長而狹,溪流湍急不可涉。
賊眾橋北
馬公曰:毋輕進,返屯港尾。
聞賊欲抄小路絕郡城之援。
又聞賊欲以燧尾牛車衝我軍,決上流水灌營,馬公勿聽。
令築濠三重設守以待。
三日,港南無一賊,而港北之賊大集
  十八日張丙親率賊萬餘挑戰分兵三路擊之敗。
蔡恭旁出,又敗之。
追至灣裡溪,多溺死
賊眾訛傳馬公營有銀二十萬,諸無賴思得銀,躡賊後,賊藉以張其勢。
  二十二日張丙擁眾二萬,自搏戰,氣銳甚。
搶呼聲山谷
馬公曰:吾欲其集而殲焉。
在此舉矣。
下令堅壁無出聲,自巳至酉,詬詈萬端士卒皆怒,賊聲漸渴,乃發令
軍中大呼士皆超壘躍濠以出,勇氣百倍,賊不及戰,披靡返,追逐數十里,生擒五十餘人斬殺七、八百餘人
轟擊溺水自相觸以死者無算
賊眾尚萬餘,屯橋北
  二十三日昧爽馬公親督大軍,出不意過銕線橋。
望風走,搗其巢,生擒李武,獲詹通,賊大潰。
道路以通。
乃大張曉示,解散其黨。
向之買旂保莊派飯從賊者,本懷二心,賊至則賊旂,賊退自稱義民
間有搶掠者,至是皆豎義民旂,縛賊以獻。
賊益窘,竄伏近山蔗林中。
  二十六日大軍鹽水港
金門竇公振彪,亦於初三日登岸,自鹿港疏通北路引兵來會
副將謝朝恩率兵自五虎門渡者,漂風收鹿耳門,亦以兵三百來會
馬公益以兵二百,令攻鳳山南路賊。
  二十八日馬公整旅嘉義城
總兵劉公迎見,與竇公分兵四出搜捕
紳士義民或縛賊來獻,或導兵捕賊,獲黃番婆、劉仲、劉港,戮於軍前
  三十日露布報捷
彰化黃城,既不能北,率賊千餘人欲南與張丙合。
斗六門者,處嘉義北界樹竹為圍,大汎也。
縣丞方振聲、守備馬步衢、千總陳玉設險守御,賊不得逞
約梁辦、莊文一、吳貂攻之,屢敗。
  十一月初一日,思退走
監生張清紅,人呼紅頭,與馬步有隙令族張成偽稱大元帥,集眾助賊。
  初三日黃城用張紅頭計,駕牛車載草填濠。
陳玉威焚之。
是夜,復助以車,覆泥草上以塞河,逼竹圍
步衢督諸弁御之。
方急。
荊山者,嘉義都司,與同出捕賊,至土庫,為陳辦所逼,奔避斗六門
步衢留以御賊。
見勢危,破竹圍遁。
賊得乘間入,縱火
陳玉威與外委承恩許國寶、林登超、蔡大貴額外騰輝、朱萬斗巷戰死。
先遣其子陳繼昌總兵告變
方振聲亦先遣其妾抱幼子出匿。
馬步衢無眷屬,或勸之走。
厲聲叱之,斂所餘火藥,與方振自焚,不死,遂與方振聲妻張氏并幼女、
威之妻唐氏被執,皆罵賊死
賊醢之。
方振聲之友沈志勇、僕江承惠、曾大祥、邱新、許廚,以義死
之子沈聯輝,以孝死。
同時死難者,官九員家屬丁幕九人,兵二百二十餘人
黃城以黃雖萊為偽縣丞,守斗六門
自率其眾而南,助張丙以拒大軍,敗。
  十二月,與張丙、蔡恭、江七、莊文一、陳辦、陳連、陳開陶、黃元德、許六、吳貓、梁辦、曾吉、歐宗、劉邦頂、吳扁、侯虎,俱被獲。
張丙、詹通、陳辦、陳連於郡城,磔李武諸股賊於嘉義梟首店仔口諸處,剖黃城賊心死事者。
北路平。
  初七日馬公督兵赴鳳山,勦南路賊。
賊御之二喃溝,敗之。
  初八日謝朝恩擒許成,斃蔡臨,剉其屍。
南路亦平。
初,李受計許成之攻鳳山牌頭也,必破。
破則以粵人復之,可得功。
指所掠閩莊為賊,人故智也。
遂與楊石老二、廖芋頭勾結生番乘間逞其報復
十一月初十日,以義民攻破阿里港及附近諸閩莊,焚掠慘殺尤甚
不意許成再攻牌頭,被擊退,走臺灣縣界。
十二月初二日,許成攻羅漢門汛,李受乘間連界嘉義之吧哖閩莊。
臺灣道慶會副將謝朝恩李受獲之,置於獄。
  十三年正月總督程公抵臺灣
鳳山閩莊之被難無歸者,男婦老少千八百餘人,在郡城撫卹,乃捐銀令紳士阿里港各莊結草栖之。
提督馬公鳳山搜捕攻莊粵
人各股首、旂首之未獲者按治之。
  二月欽差大臣將軍瑚公抵臺灣
  當總兵劉公之被困也,與臺灣道平慶俱以賊勢入告上命瑚松額福州將軍,頒欽差大臣關防;哈朗阿為參贊大臣,領侍衛巴圖魯章京三十四員,又調西安馬隊兵三百名、河南兵一千名、貴州兵五百名、四川兵一千五百名,赴臺灣勦辦
巡撫魏公於十二月十一日提督馬公捷報奏請止兵,並飛咨直省截回。
奉上諭:瑚松額抵閩後,即行渡臺,督同馬濟勝劉廷斌搜捕黨羽
程祖洛渡臺辦理善後事宜
所調各省官兵撤回歸伍。
所到何處即行截回。
侍衛章京瑚松額酌帶數員,其餘著哈朗阿管帶回京。
故各省之兵,皆未入閩境。
而瑚公與總督公先後渡臺也,至則奉命澈查起根由死事出力者與不職者,奏聞
窮究餘黨,按名悉獲,梟斬凌遲三百餘犯,遣戍者倍之。
械送首犯張丙四人京師
死事諸臣及兵丁,俱蒙恩優卹
方振聲、馬步衢、陳玉威入祀昭忠祠,妻亦賜諡
又於斗六門專祠,以幼女、幕友家丁從祀
提督馬公濟勝賞雙眼花翎
二等男爵世職御書忠勇嚴明匾額賜之。
前任提督子爵王公得祿,率家屬勸諭連莊,建議旂獲賊,賞加太子少保銜
總督程公祖洛,賞戴花翎
守城殺賊,從事文武官弁及紳士義勇出力者,前後賞戴花翎藍翎遷擢有差
臺灣鎮道俱被議。
後劉公以病卒於軍。
平慶因病乞休,調興、泉、永道周凱臺灣道事。
  六月,瑚公內渡,以次撤兵
  七月,程公善後事宜竣,巡閱北路而歸。
凱以七月抵任,與總兵公琴搜斬餘匪逸盜四十餘人
  十二月回任。
公元1834年
  明年春正月提督馬公入覲,深蒙嘉,子爵,在御前侍衛行走半月,回福建提督任。
巡撫魏公元烺花翎
    (事皆查章奏供詞直敘不敢稍有增益
初一初二諸日,不書甲子,從歸太僕壬戌紀行」及「崑山倭寇始末」;股首、旂首諸稱不以詞代,從實也。
(自記))
   明監國魯王碑陰
公元1644年
  王諱以海,字巨川明太祖十世孫。
崇禎甲申襲封魯王
乙酉監國紹興
師潰,鄭彩自舟山迎王入居中左所。
鄭成功寓公之禮。
戊子,居閩安,頒監國三年歷。
興化以南二十七州縣,旋失。
癸巳,去監國號,居金門,凡十年。
壬寅,成功死,海上諸臣議復奉王監國
會王得哮疾,於十一月十三日薨。
生於萬歷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於城東王所嘗游地。
野史成功沈王於海,又稱王薨於海外,皆傳訛也。
沈太僕光文挽王詩序云:墓前有大湖
按之,即今鼓岡湖,去墓里許
湖南多石,鐫
手書「漢影雲根四字並從亡諸臣題詠
知王嘗游息於此,則墓在金門無疑
久湮失。
林君樹梅得之,凱為立墓碑,禁樵蘇加封植焉。
懼其久而復湮也,為記於碑陰,願金門士歲時祭掃,共守護之。
公元1836年
  道光丙申月日周凱又書。
    (嚴謹蒼潔,古文老境
(高雨農))
   浯江書院碑記
公元1781年
  金門書院,宋有燕南,元有浯洲,明無攷。
今曰浯江。
建國乾隆四十六年;前移通判駐馬家巷,虛其署,島中士黃汝試購為書院,祀朱子先儒
後設縣丞
縣丞歐陽懋德至,謀於眾,仍前署,就署西義學改建焉。
徐行健董其成。
汝試願捐銀二千為膏火
尋卒,其子如杜以海澄充之
訟於府,斷如數,輸銀存晉江庫,久之,被沒,田亦失。
嘉慶間縣丞李振青捐銀為祭祀資。
道光元年,興、泉、永道倪公琇以文勸眾紳士賨錢一千算,吳獻卿賨錢四千算,子學元又捐四十算,膏火始具。
大府,由道延師課藝
書院在后浦鄉,前為大門儀門,中為講堂,後為朱子祠,祀先儒
東西廊凡十有八齋中廚皆備。
余繼倪公任,督課六年矣。
董事諸君,以未有碑記,請余記其原始,並書(前後)捐輸姓氏於他石
道光十六年五月日記
    (止敘原始,不多著語,而色穆氣夷,文品貴者
(高雨農))
   嘉義王君墓誌銘
  王君諱朝清字淩秋號沁亭別號一帆臺灣嘉義縣人
先世江西南城高祖奇生從軍,死臺灣朱一貴之亂,贈恩騎尉
子孫諸羅籍。
諸羅即今嘉義也。
曾祖廷選,祖必敬,俱誥贈振威將軍
父得嘉,例貢生,生君及弟朝宗
  君八歲喪父,弟三歲母氏許,節守撫之。
端謹能率弟讀,皆入學諸生,性孝友,重然諾好施與。
鄉里事,身為之倡。
鄉里皆倚君一言為重。
公元1805年
  嘉慶十年海賊蔡牽臺灣府城山賊多為應者。
各廳縣搖動,君率義勇守嘉義城
嘉義瀕海,內通內山,易藏奸盜,閩、粵之人雜居分氣類,動輒聚眾械鬥挾仇報復
歲偶歉,禁米出鄉匪人從而滋事
君能先事白官綏靖之,故歷知縣皆重君。
公元1826年
  道光六年,嘉、彰之交,黃斗為亂,焚莊劫殺避難入城者萬餘人,無棲止所,又恐奸徒其間縣令王衍慶方從鎮道驅捕彈壓城中事以屬君。
而君能安之,捐口糧、募鄉勇以應,所費尤鉅。
事定,歸功同事,不自居
鄉里推許君。
直隸□□□詔閩省,由海運接濟,君首運五千石。
書院□□□南有高曠地,君購為園,相宅謂為
公元1786年
佳地,遂□□□玉峰書院
首出賨錢五千算,與闔邑紳士共成之,備膏火焉。
義塚,施棺槥丹藥親友告貸輒應,蠲佃戶積欠,聞有鬻子女者代贖之。
嘉義人識與不識無不敬愛
叔父得祿,從平林爽文得功,累官提督閩浙舟師總統,殄蔡牽封二等子爵,尋加太子少保貤贈君父振威將軍一品夫人家事悉倚君。
君之卒也,如失左右手
鄉里巷哭
生於乾隆五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卒於道光十一年六月四日,年四十有九。
邑庠遵例員外郎誥授奉直大夫,以從弟朝綱官加級貤贈中憲大夫
翁宜人
子五。
長源懋,廩膳生
道光十二年軍功出力,賞戴藍翎州同即用
邃,出嗣
源本厚、濤。
女五。
長適何以文,次適生員林克家,次適方條理,餘未字
孫一,永遠
公元1833年
  余於十三年調署臺灣道事,過嘉義,寓君家見源恂恂承家學,悉君生平行誼
懋亦卒。
其諸子將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卜葬於東勢湖寶珠山之麓。
君之叔父,哀君之行,書來乞銘。
銘曰:
  一介利物,於物必濟。
維君之心,亦孔之惠。
德薰鄉鄰,力資捍衛
不言而言,一邑是繫。
嗟我善人胡為早逝
羅山之左,湖曰東勢。
奠厥幽居永昌後裔
為此銘,用告百世
    體莊神逸,氣靜而遒,似瓣香南豐隆平集。
銘辭與前羅翁及浚泉府君二志寬裕均近南豐
南豐長於銘,當進以韓、歐、王三家古穆淵奧寬裕也。
(高雨農)
   誥授朝議大夫華亭許君墓誌銘
公元1835年
  道光十五年冬華亭許君卒,訃至廈門,士商設位以哭。
余為挽詩八章,述君生平,兼表余兩人相知之雅,以紆余悲。
明年夏,其子仲將扶歸,寓書及狀,乞為銘幽之文。
曰:卜地未可知,願先賜之言,俾不孝匍匐就理
仲威有才,幼為擘窠書,研經史,能文章,年未十六,遽遭大故,余懼無以成之也。
今讀其書,而事能知豫,亦可見其知自樹立矣。
  謹按許君諱原清,字本泉一字少鄂
先世汴梁,明遷松江,為華亭人
曾祖紹仁,贈承德郎
祖坤,父寶樹,母張氏、屠氏,皆以君官,贈奉政大夫宜人,晉贈朝議大夫恭人
昆弟二,兄懋椿試用訓導,君居次
從父江幕府,習法家言。
後參撫臬幕中事,為鉅公所賞。
章疏出君手。
國士目。
就職通判
公元1821年
  道光元年分發來閩。
總督趙文恪公知其能,命鞫案,多平反
謂君居心公恕必昌其後
明年,攝福清縣事,榜訟棍惡徒名於衢,拘其尤者二人荷校庭下,使旦夕觀已聽斷
二人愧服,訟為之息。
催科丁役輸賦者納無後
調署同安縣事。
同安好鬥,稱難治,君先立條約,責族正約束
初至,有某者,父被殺,越數日,始赴控
公元1824年
問故,云:貧不能具驗禮。
疾馳驗之,禁毋得受民絲毫,獲正兇當場判決,并諭某不必再入城。
母子感泣
會日暮,宿廟中母子走數里,執隻雞、米升許,供餐。
君卻之,不可,償以銀,俾資埋葬
富人林虞弒父,賄族鄰不報,廉得之,置之法。
濬城溝渠銅魚池,俗稱八卦水。
朱子主簿時所鑿者。
君在福清僅數月,在同安不及年,其措施如是
去之日,民皆焚香遮道以送。
四年,署福州糧捕通判在省審案
雲南巡撫蕭山何公時為福州府,倚君如左右手
行省大案,皆決於君。
五年,補蚶江通判條陳海口臺運利弊千言
大旨曰:裁口費、恤商艱、杜規避、嚴丈尺、稽次數,皆切中時要
公元1826年
  六年夏臺灣彰化李通焚掠嘉義總督孫文靖公親率兵五千東渡督勦,以君從。
鹿港,時閩粵分類械鬥延及淡水二百里內,悉遭蹂躪
孫公曰:烏合日眾,非用兵不可用兵恐多誅戮
君曰:宜示區別,以安民心。
嘉、彰之亂,由閩人劫粵人,其焚搶者盜也。
淡水以北粵人,為嘉、彰創甚,自防遂反攻,意在報復
其焚搶者鬥也。
宜先盜而後鬥。
公然之。
命君研鞫所獲犯首,戮彰化著名兇盜、人共切齒陳進洪泉六人
民乃喜曰:總督誅盜,吾屬無憂矣。
爰書所定七百餘犯,皆君審擬輕重如例。
事定,奏聞,以同知直隸州用。
七年,補廈防同知調署福州府事。
回疆張格爾軍事竣,軍中曾用遣犯擊賊有功者給功牌頂戴放還,閩犯計一百餘人沿途騷擾
,攜掠幼孩。
白大府曰:若輩皆漳、泉積盜,免死戍邊
恃功驕橫,必不安里閈
匪徒效之,大不便
中途犯法,請追奪功牌頂戴安插游諸縣
大府入奏允行
公元1828年
  八年,回廈門同知任。
有吳袞者,販洋至越南國,遇佛蘭西夷船遭風破,附其舟來粵,袞利其貲,夜殺十二人老萬山外洋
一夷跳海附木免。
控愬粵東大府,以事關外夷,奏請敕閩省獲犯解審
君初抵廈門風聞之,不待檄,追獲盜首從犯五十餘人、夷貨二百餘石。
檄至,解粵伏誅
公元1829年
  九年,署漳州府事。
積案未結者,摘傳原被一、二人訊剖,各平其意,案皆結。
所屬曰:此即所以械鬥也。
漳浦縣鬥氛尤甚,各村築土堡,藏銃械,輾轉相仇殺。
君為社規四則禁約八條,親往曉諭,不踰月,土堡盡折。
府治溝港,建太武、圭嶼二塔,脩丹霞書院
十年,回廈門任。
巡道倪公卒,代行道事。
經理其喪。
軍船竣工者,竣之。
三月,復署漳州府事。
巨盜七娘、徐保,正法
盜賊斂跡
明年,脩城垣
其二塔、書院落成
公元1832年
  十二年,還廈門
時余方分巡興、泉、永道,駐廈門
見士商欣欣然喜君至。
君至帖然,亦無所事
除倉、臺穀積弊,裁規費,立石示禁,濬溝渠,治道路。
余問故。
君曰:穢惡所積,水道淤塞猶人脈絡不行,必生疫癘
王政所重。
故某所至首事焉。
,臺販不至米價翔貴,余發義倉穀平糶不繼,君勸捐賨錢九千餘算,設四廠,選紳士公正者主之。
買米循環減價糶,價平,以餘銀七千五百餘算買穀四千石,別貯於倉,曰「義穀」,以備荒
規條上大府,勒捐輸姓氏於石
君勤於聽斷,事至立剖,若無難者。
民皆稱快
因名其署後園亭曰「快園」。
為之記。
余暇就君講求律令,遊山林,酌酒,賦詩
君時有歸志極言三泖之樂,屬汪君志周箕山歸隱圖以見意
感疾,具牒乞解職不許
會得臺灣張丙戕官之警,廈門為渡臺正口,日夜籌備兵船,運濟銀餉,接遞羽檄,遂不敢復請。
陸路提督澤馬公,以兵二千,自廈門渡。
按察使滿洲鳳公,駐廈門策應
總督歙縣程公抵廈門
巨細具備咄嗟立辦
目不交睫累月
後從程公東渡
公元1833年
  十三年正月,至臺灣郡城,時張丙就擒餘孽未淨。
鳳山粵人李受,假義民旂,與廖芋頭生番楊石二乘間攻阿猴、阿里港諸閩莊,焚燒殺掠慘毒殊甚
男婦被難郡城千八百餘人
撫卹
  欽差大臣將軍瑚公至,會同程公督辦
以君曾襄臺灣軍事,多垂詢,乃陳事宜十二條。
李受諸賊,交君訊擬。
又委辦北路詹番婆搶奪之案。
隨至淡水
參贊軍事午夜得息目生眚,鬢髮為白。
事平,賞戴花翎,以知府即補。
是年七月旋省。
公元1834年
  十四年,署興化府事。
獲積盜胡積母、匪徒李照與其三十餘人,解省。
調省勾稽內地軍需報銷事。
公元1835年
  十五年二月,回興化重建賢良節孝諸祠。
先農壇成。
三月,兼糧捕通判事。
亢旱溪水皆涸,步禱日中為文自責
雨,民皆感泣
六月調省勾稽臺灣軍需報銷事。
興化府事。
兼委鞫案
卯入,酉歸。
簿書填委,漏三商,猶秉筆治官書,積勞成疾
十二月十三日,偶感風寒。
十九日,卒。
年五十。
之前夕,夢囈中猶曰:某案、某案當訊,釋若干人,不及私。
  君性明敏鎮靜有謀,耐煩劇,勤於治事
歷任大府,無不器重君。
要案、大案,皆相屬,日以十計。
兩旁吏人雁鶩行,以卷牘進,人犯中庭,君目察、耳聽、心決、手判,不自休息。
或勸之。
君曰:一獄待質,少者十餘人戚友覘視者倍之,淹一日多受一日之累,傷財失業,民其怨咨,吾何敢逸為?
西渡臺灣襄贊軍事,亦如之。
人方期君以大用,而君病不十日以卒。
惜哉!
君與兄友愛官興化時迎養於署。
宗族孤寡,歲寄養贍。
子弟讀書者,資膏火、敦交誼
寒士乞薦館者,無不應。
又建丙舍橫山先塋,買第宅歸計
著有袖石齋詩文稿四卷、皖江佐治六卷閩海學治錄十二卷
配孫氏,贈恭人
繼配侯氏,封恭人
子二。
長錫,生年十二殤。
次即仲威也。
女四。
長適仁和候補大使錢。
次適無錫候選從九品孫贊善
未字
季字青浦宗鄭
長與季皆前卒。
今歸卜地於某山某原,將以某年月日葬。
其友富陽周凱為之銘曰:
  吾與君之交也以心,而知君之宅心
忠與恕兮,不劌、不嶔。
若恐不當兮而為之駸駸
善人有後兮,知天道之非暗。
吾銘爾幽兮,願爾子之克任,以光厥祚兮,其壬、其林。
千秋萬世嗣德音。
    (清腴簡要,於歐志為近。
不見其繁,惟見其潔。
銘詞深厚
(高雨農))
   祥龍竇氏宗譜
公元1832年
  吳川竇公任福建水金門鎮總兵官六年訓練士卒緝和其民,盜賊畏懼聞風遠遁
海洋有事大吏以屬公。
故公部下海盜最多。
道光十二年冬,率兵自蚶江渡臺灣張丙之亂。
賞戴花翎
金門廈門脣齒,為全閩要隘
時,凱方備兵興、泉、永道,駐廈門,與公常合兵水陸掩捕沿海諸盜,毀其巢。
見公伉爽任事敢為,益相友善。
公元1836年
  十六年春入覲歸,寓書屬為宗譜之序。
其言曰:吾族姓甚微。
先世龍溪人,宋未以舟師帝子,名其地曰祥龍境。
即今州縣州也,家焉。
遂為祥龍竇氏。
相延五百餘載戶口三千餘人
國朝康熙初海寇為亂避地雷州海康淡水社、徐聞徐襖社,遂分兩支。
事平,復歸
其留者,入徐聞籍。
譜牒雖存,閱世久遠家兄振龍葺之未成而卒。
振彪自執戟從戎歷官海上遠離鄉井
每念百年來族無宗祠無以
公元1834年
禋祀
道光十四年,乃以俸祿所入,建祠州,落成,而譜牒缺如,心竊痛焉。
寄資,繼兄成之。
願乞一言,以為之序。
并錄譜之舊序見示
公元1278年
  凱按序譜始於宋帝昺祥興元年三世孫懇謹、懇允所著。
元延祐四年七公四世孫漢汪字其海者重訂有序
明正德元年四公十二世孫輝、子亮叔者增補重序。
天啟元年七公十三世孫一元號魁庵與五公十四世孫起舉字鄉鼎者再補,皆有序。
我朝康熙二十四年,瑚璋公合海康徐聞之族葺之。
同時相協助者有振天、廷悅二人
乾隆十八年某某重增,又有序;即公錄示之序也
迄今亦有年矣。
脩之不可不亟。
尊兄已屬哉?
  余攷竇氏得姓始於夏后氏帝相失國,其妃有仍氏逃出。
自竇生少康子孫居有仍者,為竇氏,復為晉國大夫,居平陽
至漢大盛
其遷閩也,當在、唐之末,衣冠氏族,皆徙焉。
今竇氏之在祥龍者,世系可攷。
舊序云:不紊、不失不以顯者為耀,願後人接續不墜,存後人正以存先人也。
亦可想見宗法矣。
今公倡建宗祠以祀先,重脩宗譜合族,而乞言為序者,豈僅懼世系不彰哉!
亦願其族之人尊祖敬宗睦族,俱以先人之心為心也。
夫人以先人之心為心,則持躬、理家處世接物服官行政,當思無忝所自生。
詩曰: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書曰:紹聞衣德。
是也
然則,由公之用心推之,澤被海寓,而惠及氏族,皆此自求無忝之意為之也。
族之人亦可知所法守矣。
凱故不辭為之序。
    (修謹無怠。
(高雨農))
   海南雜著序
公元1832年
  蔡生廷蘭澎湖士也。
道光十二年壬辰春,余以興、泉、永道奉檄賑澎湖,生袖詩來謁,述風災小民饑苦狀。
和之
請受業,因其名字之曰香祖
以前讀書法。
澎湖臺灣府大海中之一島,地斥鹵不宜禾稼薯芋雜糧生焉。
民習漁,以海為業。
無學校,額設生員四名,隸府學
生以島無藏書可讀,就郡力學,試高等廩膳生鄉試渡海,次廈門,余常課玉屏書院
公元1835年
  乙未秋,試歸,遭颶風漂泊不知所之
踰年,丙申夏,歸自越南具道困苦,且致越南使臣余意(壬辰夏越南使臣工部郎中陳文忠禮部員外郎高有翼、行人陳文恂,送故彰化縣李振青眷屬來廈門歸國,詩以送之)。
余慶再生,資之歸澎湖
是秋,調在臺灣
生以所撰滄溟紀險、炎荒紀程、越南紀略來質。
余讀其異之
一書大海風雨晦溟、波濤駭異生死不可測之情狀
中懷鎮定,惟老母是念。
一述越南恭順雅重天朝文士與其士大夫唱和及所歷山道路險夷城郭宮室倉廩府庫市廛虛實
一載越南故事,略古詳今,纖悉畢具,以驗其風俗
噫!
生此遊可謂奇矣!
壯矣!
  顧念生生長窮島寂寞之鄉,縱能力學,見聞寡,天豈以是跌蕩胸臆開豁心思耳目,以益其為文耶?
太史公曰:余嘗西至崆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故其淹博踔厲詭奇後世莫能及。
士君子遊歷所至,何地不當究心
山川人物有關經濟
可以憑眺資考證者,皆學也。
既至絕域矣,其有所記載,固宜。
越南南越也;昔陸賈至其地,得多金而返。
失路窮匱,而於辭受惟謹,視陸賈何如哉?
今以生選拔貢於朝,其以是為行卷,質之當代鉅公,必有能賞之者。
蘇子由曰:於山見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仰觀宮闕見天下之壯麗
生其遊焉,還視越南蔑如也?
所以益其為之者,當更無窮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