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政志 (自动笺注)
續修臺灣縣志卷二
  政 志
   朝賀 壇廟 戶口 田賦 雜餉 耗羨 經費 衙署 倉庫 公廨 義所
   屯田 郵傳 祥異賑卹 縣官 憲紀
    (孔子曰:「政者正也」,豈非所以正民也歟哉?
然而正民之難,莫臺灣為甚矣.國家設官以為民也.有官斯有政是故為政非難,善其政則難矣.方今聖人御世綱舉目張一道同仁無遠弗暨;而蠻方禮樂未興,民非土著經界不一賦役所施,難易靡常簿書期會之勞,有加於中土國憲所頒,詎弗示之以禮、懷之以仁,謂田疇有經,稅斂必簡也.昔朱子論「西銘」之文曰:『上節棋局下節棋子』.本律令臚陳,皆棋局也;豈無閒閒高著,已得大勢者歟?
是在正民者.述政志第二.)
    朝 賀
公元1765年
  萬壽宮,在東安縣學宮之東,南向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改建,即校士舊址也.結搆宏敞崇臺邃宇,以奉龍幄設東西臺班房廳事殿門左右更衣廳,正南為午門門外東西朝房,周以繚垣,為東西闕門先是歲時慶賀,僅就郡學
公元1711年
明倫堂行禮康熙五十年,臺廈道陳璸擇地城東永康里,建萬壽亭;前立午門,門旁列朝房,亭後為祝聖殿五十六年,臺廈道梁文科修,環以墻,東西闢門二,曰敷文,曰振武六十年颶風圮;雍正元年重建後置僧舍埽除.有香燈田五十甲,在彰化赤塗崎莊,歲收租穀一百石.雍正五年,復益以諸羅西港仔園二十五甲,乃前諸羅周鍾瑄所置(本前總鎮歐陽官莊),以充香火之用.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知府陳玉友以地屬城外,遇慶賀啟閉為非便,乃仍行禮明倫堂.其香燈田二百七十石,撥充崇文書院膏火.至東安坊之構成,而禮制始嚴焉.四十年知府蔣元樞修建,修皆陳朝樑董其事(有記見「藝文」).
    壇 廟
公元1724年
  社稷壇:在大東門內東安坊,舊屬永康里(壇制南向北,高三尺,廣二丈五尺四出陛各三級國朝順治初定,每歲春秋仲月上日祭,設神牌紅質金字雍正二年奏准府稱府社之神、府稷之神,縣稱縣社之神、縣稷之神,祭畢奉主藏城隍廟).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壇下地四周各二丈餘,繚以垣.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同壇:在社稷壇之右(壇制二尺五寸方廣二丈五尺,坐北向南,四出南向五級,東西北三級,每歲二仲月祭,設神牌赤質金字雍正二年
公元1711年
風雲雷雨神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祭畢奉神牌藏於城隍廟).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
公元1726年
  先農壇:在東郊長興里(壇制二尺一寸,坐北向南,四出陛各三級雍正四年覆准省府州縣擇地九卿耕耤田四畝九分之數,設先農壇,率屬員耆老農夫恭祭畢,行九推之禮,五年頒行耤田壇位規制).雍正五年知縣張廷琰建.壇前耤田四畝九分.壇後立廟奉先農之神(神牌紅質金字).左右夾室,左貯祭器農具,右貯耤田所收米粟東西配房,東為庖湢,西住勤謹農夫二人
公元1727年
  厲壇:在小北門外(壇制方廣一丈五尺,高二尺前出三級,繚以垣,開門南向,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祭無主孤魂於是.壇地為康熙辛丑死事臺協水師遊擊游崇功棲神所,以前像設地藏冥福故為地藏.雍正初年巡道大輦建,嗣有司議舉厲祀,即其區行事,遂標名北壇乾隆十一年知縣魯鼎梅修三十七年巡道奇寵格倡修(有記),里人陳朝樑等董其事).
  上四壇,邑附郭不別為壇
公元1739年
  風神廟:在大西門外接官亭後.乾隆四年巡道善建(旁有上憲官廳臨街東西文武官廳.三十年,知府蔣允焄修,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修,皆有記).
公元1708年
  火神廟:在小南門外(即法華寺前殿).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建,仍置
公元1765年
一所(在港西里大湖莊),以奉香燈(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修,並有記見「藝文」).
公元1716年
  龍神廟:在寧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文科建(有記見「藝文」.乾隆四年知府劉良璧修;三十年,知府蔣允焄修,有碑記).
  田祖廟:在鎮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文科建(有記見「藝文」).今廟已圮.又偽時建田祖廟二:一在廣儲西里康熙五十四年,里眾易以瓦;五十九年,增建露亭於廟前一在保大西里
公元1759年
  府城隍廟:在東安坊郡署之右(偽時建,康熙間修.乾隆二十四年郡守覺羅四明修建兩廊戲臺,有記.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復修;嘉慶四年紳士拔萃鳩眾修).
公元1711年
  縣城隍廟在鎮北坊康熙五十年知縣張宏建(乾隆十年知縣李閶權修,並砌廟門石道,有記.十六年,知縣魯鼎復修;三十二年,知縣趙愛修;五十六年,知縣仇賦苹修;嘉慶十二年知縣薛志亮廣其規,建兩廊焉).
公元1749年
  (附)安平鎮城隍廟:乾隆十四年水師協鎮沈廷耀建.五十年,協鎮丁朝雄修;嘉慶六年水師守備景星倡修;九年遊擊詹勝、守備陳廷李文瀾等復修.
公元1732年
  倉神廟在鎮北坊赤嵌樓後.雍正十年知縣林興泗建(乾隆十五年縣令魯鼎梅修).
公元1690年
  關帝廟在鎮北坊(偽時建,廟有寧靖王匾.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始修;五十三年巡道陳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鳩眾改建乾隆三年,巡道尹俍倡修;三十一年,署巡道蔣允焄修,增建更衣廳於廟左;四十二年知府蔣元樞修,五十四年知府楊廷理修,於廟門外建戲臺焉.嘉慶十二年知縣薛志亮捐俸倡修;紳士林朝英、吳貴、陳啟良等司其事.又坊里廟祀甚多一在西定港口,俗呼小關帝廟,偽時建.一在道署左,康熙間建.雍正初巡道吳昌祚修;有鳳山縣、大港社田租六十石,以奉香火乾隆間巡道金溶復修.一在土墼埕保,今圮.一在安平鎮一在永康里許厝甲、一在保舍甲、一在新豐里、一在長興里,俱偽時建.一在保大東里一在澎湖宮西,俱康熙間建.又其一在法華寺左,乾隆五十七年郡守楊廷理新建).
公元960年
  天后廟在西定坊(后林興化莆田人.父名愿,五代時都巡檢.母王氏,以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產后莆田之湄洲嶼.方誕,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生彌月,不聞啼聲,故名默娘八歲就塾讀書,輒解奧義,喜焚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年十六,觀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濟人康熙四年丁亥秋九月九日昇化(或云二月十九日),年二十有八.是後常衣朱衣乘雲島嶼間.里人祠之,有禱輒應.宣和間,賜順濟廟號自是訖明,屢徵靈蹟嘉靖中編入祀典以後疊加徽號國朝康熙十九年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蕩平海島神靈顯應,奏准敕封二十二年,我
公元1720年
師征澎湖,恍有神導引;及屯兵媽宮澳,靖海侯施琅謁廟,見神衣半濕、臉汗未乾,始悟實邀神助.又澳中井泉,只可供數百口是日駐師八萬人,泉暴湧不竭.及舟師鹿耳門,復見神兵前導海潮驟漲,表上其異,特遣禮部致祭敕建神祠原籍紀功加封天后五十九年編入祀典雍正四年御賜「神昭海表」額於今廟.十一年,賜「錫福安瀾」扁,令沿海省一奉祠致祭后英靈溥濟,呼吸感通不可思議沿海船戶,俱各虔供香火.倘有危難,輒呼媽祖,洋中風雨晦冥,慘黑如墨,往往於檣端見神燈示祐,舟必無恙.今莆田林氏中婦人飼子者,將往田園採捕,以其兒置廟中;祝曰:『姑好看兒』!
竟日,兒不啼不饑,不出閾,暮各負以歸.蓋神之篤厚宗人如此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建廟,即偽時寧靖王府;諸羅縣知縣季麒光香燈園二十一甲,在安定里,歲收一百二十五石.乾隆五年十一月,鎮標遊擊良臣後殿左右廳,以其右廟祀總鎮張玉麒.四十年郡守蔣元樞修,有碑記四十九年郡守孫景燧復修,董其事者紳士名標、韓日文.嘉慶元年紳士沈清澤、林有德、黃世綬輩同住僧超如復募修焉).
公元1682年
  澎湖天后廟:在媽宮澳(澳以廟得名,即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將軍施琅澎湖廟見神衣半濕處).
公元1788年
  海安宮:在西定坊港口乾隆五十三年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眾官公建,郡守
公元1798年
楊廷理成其事.廟內御書扁曰:「佑濟昭靈」,有文武官列名碑記(宮凡三進中殿天后,其後殿觀音大士郡守楊廷理籌置香燈貲,有上橫街店厝二所,年收稅銀一十八兩,錢四千八百文.又其兩旁曠地付居民蓋搭,歲收番銀一十二餅;更右畔小船一所歲收番銀一十餅.嘉慶三年董事趙寶、紳衿陳起良、郭拔萃輩倡修;增置禾寮港街店一所,年收租銀六十餅.於是香燈之費,胥有賴焉.按天后廟祀,所在多有.官建者尚有鹿耳門廟;康熙五十八年文武官公建,經歷王士勷董其事.今總鎮愛新泰重修.又,道署府同知署皆有廟.其附郭者,如鎮北坊水仔尾,俗呼小媽祖宮;則始初廟祀也.郡守蔣允焄、蔣元樞皆嘗修焉.又寧南坊橫街廟,名曰溫陵祖廟泉人建.又西門外鎮北坊有媽祖樓,其街以樓得名.又海邊礱米街船廠、磚仔橋及武定里洲仔尾、新昌里北場皆有廟,他如澎湖各澳,有不勝載者).
  精忠廟:在東安坊(祀岳武穆王).
公元1777年
  馬王廟:在東安坊(祀馬祖,乃天駟房星之神.偽時建.乾隆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修).
公元1718年
  藥王廟在西定坊北勢街尾(祀藥王韋慈藏康熙五十七年,道標千總姚廣建).
公元1772年
  韓文公祠在鎮北坊三山國王廟右(祀唐韓愈).乾隆三十七年,邑潮州人建.舉人傅修、國子生文榜倡捐買置店屋三間舊縣頂市仔頭,收租供祭費.四十一年
公元1802年
總鎮顏鳴倡修,廣其前後屋宇嘉慶七年國子生翁峻、生員應機等復修.
公元1804年
  張睢陽廟:在大穆降莊(祀唐張巡,俗呼大使公.乾隆年間,張興宗倡修;嘉慶九年,歐黃鸝等復修).
公元1764年
  謝東山廟:在大穆降莊(祀晉謝安,俗呼王公廟,與張睢陽廟建始俱無考.乾隆二十九年里人姚興邦等倡修;五十九年陳光妙等復修).
  施公祠:在寧南坊(祀太子少保靖海侯施琅.有碑記.初侯之入臺也,不戮一人,且奏請留臺勿去,於臺事多所建白;民懷其德,立祠以報功焉.康熙五十九年地震,祠圮)
公元1788年
  吳將軍祠:在東安坊(祀太子少保威略將軍福建水師提督吳英欽賜御書匾額『作萬人敵』;又對聯:『但使虎貔赫濯,不教山海有塵』.摹懸祠中.祠後有樓曰『仰止樓』.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楊廷理修.將軍泉州人,其子孫有來臺者,居於此祠;改其額曰『吳氏家廟』.今殿宇傾圮已就廢).
  蔣公祠在鎮北坊真武廟後(祀江南觀察使臺灣郡守蔣毓).
  高公祠:在鎮北坊關帝廟左(祀浙江按察使前臺廈道高拱乾.有碑記載「藝文」).
  靳公祠:在東安坊(祀廣東分巡肇高廉羅道臺灣郡守靳治揚).
  衛公祠:在東安府城隍廟左(祀郡守衛臺揆.有碑記,見「藝文」).
  吳公祠:在西定坊關帝廟右(祀山東按察使臺灣道吳昌祚).
公元1727年
  五忠祠:在安平鎮水師協署之左(祀水師副將許雲、遊擊游崇功、千總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李茂五人.俱駐安平鎮,辛丑之變,率水師入援府治殉難.游崇功時出北路外洋,自笨港回帆應援死事尤烈.又附祀殉難兵丁,自吳國珍以下凡六十五人;又因公墮海者自陳宗以下五人.祠為雍正五年協鎮陳倫炯建,營員春秋舉祭.閤營買置店屋五間,坐效忠右營守備署後,收稅以供祭費.乾隆四十九年,祠圮;協鎮丁朝雄因附近金門舊改建焉.後以丙午、丁未之變,復增祀忠勇陣亡者曰水師遊擊楊起麟暨陳元、鄭嵩三人,而義民陳三亦附焉).
公元1750年
  游將軍祠:在小北門外厲壇後(祀水師左營遊擊游崇功.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梅修).
公元1788年
  功臣祠(亦名生祠):在寧南坊郡學宮之南,西向乾隆五十三年奉敕建.祀平臺大將軍太子太保大學士貝子福康安參贊大臣超勇公海蘭察成都將軍鄂輝護軍統領舒亮護軍統領普爾普、閩浙總督李侍堯福建巡撫徐嗣曾.按功臣牌位在後層,道光元年附置昭忠祠,略加修飾.前層為御碑亭高聳壯偉,碑四;各高丈餘.外週以墻,建中左右大門三門之內,復旁列御碑亭東西相向.今亭圮碑存,外三門圍墻亦盡圮;前層滲漏剝落雕鏤細工修補尤難.昭忠告竣時,道憲胡親至閱視
公元1822年
並議捐修全祠,札學會縣勘估.二年署令范邦幹先移交勸項餅番二百圓;嗣教諭鄭兼才訓導王承緯以武學生會縣勸出餅番七百圓交辦,俱蒙憲允.因前會憲批內有『仍交該學一手承辦』之語,爰即召匠興工,而以訓導任其勞焉.
公元1802年
  昭忠祠:在功臣祠側.嘉慶七年奉諭旨:各直省一體昭忠祠,祀諸陣亡者;官員正面兵丁旁列,以五十人一牌八年總督玉德等以遵辦完竣覆奏開列臺灣建於福康安生祠之旁,實未於祠旁置座設位十一年巡道慶保始將蔡牽案內陣亡官將、弁兵牌入東廊,而他案尚缺於是教諭鄭兼才修學宮,以歐陽凱等十二人宜首入昭忠之祠,且並以後各案殉難諸人列籍移縣詳請,以正祀典焉.按原案嘉慶十二年臺令薛志亮詳請,以未便更改,奉駁.二十五年教諭鄭兼才再調至,於道光元年仍彙造逕請陞任道憲葉、新任道憲胡、郡憲蓋得照案承辦.比訓導王承緯調至,乃向紳士籌撥公項餅番三百金,會署令范邦幹謹遵原奏置祠於生祠正廳之旁,左為昭忠東祠、右為西祠.祠內正龕各一,長各二丈正面以供文武員弁;旁龕各二,長各一丈五尺,以供兵丁.其正龕首祀總鎮歐陽凱、副將許雲、遊擊孫文元、游崇功、守備忠義千總子龍、趙奇奉、林文煌並弟文甲把總林彥、李茂吉、石琳十二人;自臺灣忠義孝悌祠移入.自嘉義移者,參將羅萬倉、把總先達.自鳳山移者,守備馬定國千總陳元、把總林富、兵丁領旗王奇生,歸入總牌.以上朱一貴案.查此案與林爽文案在嘉慶
公元1789年
八年以前,已祀京師昭忠祠,因歐陽總鎮等移祀,排列在首;若逕接陳案,恐鄉愚無知,疑缺林案,是以接聯重祀.惟林案年久無稽,謹就道發出乾隆五十四年議卹行知冊、福建報銷清單前次兼才據辦奏冊,彼此詳加參考,於陣亡傷亡淹斃及沖散遺失員弁得有優卹者,計增五十餘人,皆依次錄祀:文職理番同知長庚原任理番同知王雋彰化縣知縣俞峻、鳳山縣知縣湯大奎、鳳山學教諭葉夢苓、訓導龍池南投縣大綸羅漢門縣丞署斗六巡檢陳聖傳、斗六巡檢署貓霧渠永湜、竹塹巡檢張芝馨、巡檢彰化典史馮啟宗、俸滿巡檢陳慶鳳山典史史謙、諸羅典史鐘燕超,武職北路副將赫生額、鎮標中營遊擊世文左營遊擊李中楊、邱能成、右營遊擊鄭嵩水師中營遊擊楊起麟、福寧鎮左營遊擊延山、北協中軍都司王宗武、都司朱化英、都司王德俊、鎮標守備楊、北協左營守備郝輝龍、署澎湖守備胥獻珪、守備世德題陞守備銅山營千總陳昌登、鎮標中營千總明耀左營千總陳世傑、魏大鵬、南路營千總得秋、南淡水營千總蔡連陞、水師中營千總陳邦材、澎湖協右營千總陳淮福寧中營千總國安左營千總王奕魁、延平城千總國恩汀州鎮右營千總鐘川暘、邵武城左軍千總陳忠耀、詔安營千總國寶水師提標後營千總金標千總黃榮千總吳聯貴、千總陳汝志、原任千總沈瑞原任千總思聰鎮標右營把總得勝城守營把總吳洪、南淡水營把總蕭世結、北路中營把總武成烈、陳國印、劉聯陞、左營把總楊連彪、
右營把總尹貴、高茂水師中營把總元生左營把總拔萃徐慶右營把總贊元澎湖協左營把總余壽、右營把總王澤高、水師提標中營把總蔡江、提標左營把總瑞龍銅山營把總鄭日新金門右營把總江順寶、南澳左營把總李松、建寧鎮標右營把總官廷左營把總席豐、陸路提標中營把總德陞、前營把總黃拱辰、許升銅山營把總徐國章、福州城右軍把總張射斗、同安營把總超群督標水師營把總林肇撫標右營把總廷選武舉候補把總陳桓璧、海壇左營把總蔡得恩、漳州右營把總蔡以和、把總劉斌全、石榴把總陳和(此名係詳請准祀)、鎮標左營外委沈賢、右營外委日高、南路營外委康宗保、許鵬飛王朝、許連、北路中營外委王光明李國安陳鳳水師中營外委大猷左營外委瑞麟右營外委陳必高、澎湖協左營外委葉文郁、孫文元、外委鄧永渭、外委江海福寧左營外委鄭朝右營外委陳烈銅山營外委湯貴、建寧左營外委潘健、金門右營外委蕭富、陸路標左營外委柯連、後營外委安武汀州鎮左營外委熊發得、福州城左軍外委藍志純、右軍外委許國、林永、督標左營外委王福右營外委孫進、水師標左營外委大猷右營外委振元雲霄廳外委沈揚芳、延平城左軍外委大魁外委陳威、原任羅源營外委姚登、鎮標營額外外委昭明左營額外外委吳國寶北路額外外委毛進豐、陳清、蘇國珍水師協中營額外外委陸銓左營額外外委包定邦、澎湖右營額外外委徐應
公元1825年
標、額外外委黃一登.附賜卹知縣彰化監生同春、粵義首監生李喬基(一作李安善).上林爽文案.鹿港理番同知慧昌彰化典史增運、臺協左營遊擊紹龍、北路中營千總見龍、鎮標左營千總郭雲秀、外委任尚標、額外外委王洪上陳周全案.佳里興巡檢文炳、臺鎮右營額外外委徐剛.上陳錫案.鳳山縣知縣吳兆麟鎮標左營遊擊武克勤、署城守營左軍都司雲臺、鎮標左營守備王維光、署都司守備凌鍾璽、陳廷千總薛元勳、蘇明榮、林士輝,福州城守營左軍千總際唐督標中營把總成基鎮標右營把總建生、南路營把總朱元英吳高下淡水營把總枝桂蘇國樑督標中營外委余得恩、城守營外委張朝龍、南路營外委惠連汀州中營外委名標,北路中營外委巫鉍、鎮標中營外委沈友諒、左營額外外委連捷城守營左軍額外外委王大中、南路營額外外委有信賜卹把總陳鳳黃興.上蔡牽案.蔡案原牌與兵丁合祀,故改製.總上一百八十二員,牌之數百八十有一,皆祀正龕.兵丁朱案王奇生一名,合林案一千二百八十八名,陳光愛、陳周全案合八十四名,廖掛、陳、蔡光案合二十五名,另案附鎮轅家人福壽一名蔡牽案九百零一名,皆旁列.每牌遵旨五十人,自兩祠廳左右之牌合兩廊總四十四牌,計二千三百人,皆兼才書牌.兵丁為數繁多,誌未及錄.另西廊舊祀林案九名內兵二名奏冊內未見,與鄉勇七名歷年官祭已久,茲附祀西廊,以仍其舊.道光五年由學查明移縣,詳請入林內署淡防同
知程峻一位
公元1788年
  旌義祠:在鎮北坊禾寮港街.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楊廷理建(林爽文之亂,邑民蹈義死者西定坊自義首武生鄭其仁以下凡七十一人;鎮北坊自義首武生許鴻以下凡二十人東安坊自林端以下凡一百二十七人寧南坊自林生以下凡二十八人:統為奏請立祠以祀.舊有香燈田七分,大小十一坵,在鳳邑港東港口歲收淨穀二十六石道斗;祠前小店二間收租供用.嘉慶十年冬蔡牽郡城民復仗義守御死者林傑以下凡二十七人巡道慶保知縣薛志亮入主祔祀.因廣其宇而修之.並有記).
    戶 口
公元1713年
  邑田園獨少,而戶口甲於兩廳四縣.蓋招徠生聚於是邑始矣.舊額闔郡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邑得其七千八百四十六.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邑得其八千五百七十九.其餘合兩廳三縣不能一邑焉.底定之初,沿漢唐以來舊制,令民口出錢,故嘗計丁以徵賦(丁即口也).初,鄭氏法不分主客計口算丁.每一丁歲徵銀六錢.底定徵額,每一丁歲四錢七分六釐.凡有家室者,均編客戶單丁不與焉.康熙五十二年詔令直隸各省,凡遇編審之期,止將增益人丁實數造冊奏聞.其徵收丁銀,但
公元1711年
康熙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賦.於是部議嗣後編審,另造新增人丁,為盛世滋生戶口冊
公元1691年
  臺邑康熙三十年編審歲有增丁;至五十年新舊合計,凡得實丁一萬零二百九十戶如舊乾隆元年,詔曰:『朕愛養元元,凡內地百姓,與海外番民,皆一視同仁輕徭薄賦,使之各得其所.聞福建臺灣丁銀一項,每丁徵銀四錢七分,再加火耗,則至五錢有零矣.查內地每丁徵銀一錢二錢三錢不等,而臺灣加倍有餘民間未免竭蹶,著將臺灣四縣丁銀,悉照內地之例,酌中減則,每丁徵銀二錢,以舒民力,從乾隆元年為始,永著為例』.二年,詔曰:『聞臺地番黎,計大小九十六社,有每年輸納之項,名曰番餉.按丁徵收有多至二兩一兩有餘,及五、六錢不等者.朕思民番皆吾赤子,原無岐視,所輸番餉,即百姓丁銀也.著照民丁之例,每丁徵銀二錢,其餘悉行裁減』.當其時,邑所舊管丁額,有撥歸鳳山者,復有自諸羅歸本邑者,抵除外,實得民丁一萬零八百六十五,凡徵銀二千一百七十三兩.乾隆十三年詔令直省郡縣丁銀就田園勻配,悉使有田業戶輸之.蓋任土責賦,舍丁而論田.夫丁之流無常,而田則有定.計畝均勻則壤起例,歲徵不失其舊額,而貧民無追捕之憂,有司逃亡之累.大哉皇仁
蓋疊沛殊施,有加無已以致於斯也.臺灣合全郡勻配,邑田園獨少.化甲為畝(詳見下文田賦志),計得田一十三萬三千九百單八畝三分九釐八毫有奇(上
公元1806年
田畝丁銀四釐一毫八絲六忽中則田畝丁銀四釐三毫八絲一忽.下則田畝丁銀四釐六毫三絲九忽.園上則畝勻丁銀四釐九毫二絲九忽.中則畝勻丁銀五釐二毫五絲七忽.下則畝勻丁銀五釐六毫三絲三忽.新墾化甲為畝,並照同安則例,下則田畝丁銀七釐一毫六絲九忽.園畝勻丁銀八釐六毫三絲九忽零).間有崩陷報免新墾加增抵餘外,今實勻丁銀六百六十九兩七錢五毫;而盛世滋生戶口日增月益,迄於嘉慶十一年,核編冊得民戶二萬四千一百七十七,男女口三十二萬三千二百五十九,然而流寓浮寄者多,其詳不可得聞云.
公元1737年
  番社,大傑巔社番丁一百二十,卓猴社番丁七十,新港社番丁一百七十五.凡社三,番丁三百六十五.乾隆二年定徵額,凡銀七十三兩.
    田 賦
公元1731年
  內地田園計以畝,臺灣田園計以甲,是故內地六尺為弓,積二百四十弓為一畝臺灣一丈二尺五寸為戈,周圍一百戈為一甲.臺田一甲,當內地十一畝三分零一百四十四分弓之九十七.賦法:凡田一甲上則八石八斗中則七石四斗,下則徵五石五斗.園,上則甲徵五石中則甲徵四石,下則甲徵二石四斗雍正九年,定臺灣墾田園(以雍正七年為始).按照內地同安下沙則例,化甲為畝.以一甲
十一畝.上田畝徵銀八分五釐三毫四絲,秋米六合九抄五撮.中田畝徵銀六分五釐八毫八絲四忽,秋米三合八抄七撮.下田畝徵銀五分七釐五毫五絲,秋米免.上園視中田中園下田.下園畝徵銀五分六釐一毫八絲,米免.凡銀三錢六分,折徵一石.凡秋米一米二穀合計上田每甲應徵二石七斗四升有奇中田每甲應徵二石八升有奇下田每甲應徵一石七斗五升有奇.上園視中田中園下田.下園每甲應徵一石七斗一升有奇於是墾田園,獨得輕稅,視舊徵法僅及三分之一焉.
  舊額:上則田九百五十甲五分四釐二毫零,中則田一千一百五十五甲五分九釐五毫零,下則田二千五百四十一甲四分七釐七毫零:凡為田四千六百四十七甲六分一釐五毫零.上則園五百五十七甲八分零,中則園一千六百一十甲七釐五毫零,下則園五千三百九十甲二分八釐七毫:凡為園七千五百五十八甲一分六釐四毫零.總田園一萬二千二百單五甲七分八釐單五絲二忽八微四纖八沙一塵六埃一渺四漠,計賦粟五萬二千三百九十七石二斗六升六合八勺二抄七撮七圭三粟八粒五
公元1754年
  乾隆十九年,新墾下田一甲六分五釐、下園五分五釐四毫二十年,墾下田一甲五分五釐六毫、下園一十二甲一分六釐九毫.三十二年,墾下園二十八甲二分三十四年,墾旱田四分九釐九毫、沙園六甲八分八釐九毫.三十五年,墾下田三百單五甲三釐零、下園二十八甲三分八釐零.總下田三百零八甲七分三釐五毫有奇、下園七十六甲一分
公元1749年
九釐有奇:凡得新墾田園三百八十四甲九分三釐六毫零,合賦粟六百七十三石七斗八升九合一勺零.蓋自乾隆十四年水溢為災,田園崩陷十五年如之,三十八年亦如之.例得報部,免其徵賦於是乾隆十八年准豁田園二百二十七甲四分一釐四十年准豁田園二百一十七甲六釐七毫零(或上、中、下則不等),合計罷徵二千八百五十五石六斗四升二合六勺.
  通計本縣舊額並新墾,凡田園一萬二千五百九十甲七分一釐零.除崩陷豁免外,實存上則田七百九十四甲五分九釐零,中則田一千九十八甲八分四釐零,下則田二千七百二十一甲一分五釐零:總實田四千六百一十四甲五分七釐六毫零.實存上則園五百三十一甲五分二釐零,中則園一千五百八十四甲五釐零,下則園五千四百一十六甲七分一釐零.總實園七千五百三十一甲六分六釐零.凡實存田園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六甲二分三釐七毫九絲五忽八微一纖八沙一塵七渺四漠為實田,凡實徵五萬零二百一十五石四斗一升四合四勺六抄六撮七圭九七粒五四稷二糠二為實賦.
    雜 餉
  店厝,廛徵也.牛磨,麵徵也.蔗車,糖徵也.番檨宅,果木徵也.樑頭,船徵也.量船樑之廣狹,而知船材多寡定徵.港、潭、塭,魚稅也.三者魚所產,故以
其地徵之.罟、罾、縺、、蠔,皆魚稅也.罟、罾、縺、,皆漁具;蠔,蠣房也.為器以取蠔,乃即蠔以名其器.五者以其具為官莊雜稅者,以官地為糖蔗車,故稅之.當稅當舖稅也.典物而收重利,則稅之以抑末.此數者為雜餉.
公元1731年
  舊額:瓦店厝二千六百九十四間(每間三錢三釐八毫)、草店厝一千七百七十八間(每間二錢一分七釐).雍正九年鳳山縣歸土墼埕保瓦厝五十二間,草厝七十二間(法與前同).又安平鎮瓦厝一百六十六間(每間勻一錢六分九釐三絲三忽),草厝二十九間(每間勻八分四釐五毫一絲六忽).凡歲餉銀一千二百六十六兩一錢九分五釐二毫四絲二忽.
公元1730年
  牛磨三十首(每首五兩六錢).雍正八年,報陞牛磨盈溢月餉不計首,定徵銀五十七兩二錢四釐.凡歲牛磨餉銀二百二十五兩二錢四釐
  蔗車四十五張(每張徵五兩六錢),又蔗車三張半(雍正八年報陞),又二張半(鳳山撥歸,法俱同).內撥歸鳳山蔗車一張(減五兩六錢)、豁免倒壞一張(免徵五兩六錢)已開除外,凡歲蔗車餉銀二百七十四兩四錢
公元1729年
  採捕小船二百八十九隻,共載樑頭七千六百七十六擔(每擔七分七釐).雍正七年,報陞樑頭餉凡銀五十四兩五錢八分八釐五毫.凡歲樑頭餉銀六百四十五兩六錢四分五毫.
  番檨宅,凡餉銀七十兩.
公元1735年
  港五:曰加老灣港,歲銀三十七兩三九分六釐八毫;隙仔港,銀六十兩;草頭港,銀七十二兩六毫;北線尾港,銀二百二十三兩;茄藤仔港,銀一十二兩二錢二分六釐六毫.潭一:曰鯽魚潭一百六十兩.塭三(俱鳳山撥歸者):曰風櫃門塭,銀七兩五分六釐;喜樹仔塭,一兩;鹽埕小塭,五錢雍正十三年,報陞風櫃門塭餉銀七兩九錢四分四釐.凡歲港、潭、塭餉銀四百四十二兩一錢二分四釐
公元1731年
  罟六張(每張徵銀一十一兩七六分)、罾三張(每張徵四兩二錢)、小罾九張(每張徵二兩二錢雍正九年鳳山縣撥歸者)、縺九條(每條五兩八錢八分)、三條(法如縺)、蠔九條(法亦同).凡歲罟、罾、縺、、蠔餉銀二百二十六兩四錢四分
公元1723年
  官莊八所(康熙六十二年始歸民而其稅),歲收糖蔗車租共銀一千二百單九兩七錢六分九釐零.又雍正二年諸羅縣割歸蔗車租,二兩八錢;又雍正九年鳳山縣割歸糖園租,共銀五百一十八兩七八分六釐六毫零(內豁免崩陷無徵一百六十一兩二錢三分九釐五毫),又諸羅縣割歸糖蔗車租共銀二百四十兩零二分八釐八毫,開除撥歸鳳山縣糖租共減銀三百一十九兩二錢.又乾隆二年豁免沖陷糖租共
四兩七錢五分二釐七毫零.凡歲官莊銀一千四百八十六兩一錢九分二釐六毫九絲一忽(此項奉文解府充內地官養廉).
公元1790年
  新增:乾隆五十五年民戶陳廷璧報墾潯仔寮諸莊田園奉准陞科,以五十五年為始,歲銀九十一兩五錢一分六釐.又民戶林君秀報墾田螺諸莊田園奉准陞科,以五十五年為始,歲銀八十兩八錢六分二釐合舊額新增,凡實餉銀四千八百單八兩五錢七分四釐四毫三絲三忽.
公元1806年
  附:當稅每年陞除無定,儘解充兵餉嘉慶十一年奏銷銀二百二十五兩.
    耗 羨
  賦法,銀與穀皆有耗.銀曰爐火之耗,穀曰鼠雀之耗.不徵其耗,則典守出內者病焉.耗必有羨,從而徵之,與「周官」振掌事之餘財者,意頗相類凡今所書,見羨不見耗也.法勻丁番、丁賦一兩,徵耗銀七分封平餘銀二分,凡九分田園正賦一石,徵耗一斗,折銀五分.雜餉銀每銀一兩,徵耗銀一錢封平餘銀二分,凡一錢二分如是以為羨.
公元1752年
  舊額(乾隆十七年「魯志」):勻丁餉應徵耗羨銀六十二兩三四釐五毫有奇,今實徵六十兩二錢七分二釐四毫
  番丁餉,應徵耗羨六兩五錢七分.今同.
  田園供穀,應徵耗羨銀二千六百一十九兩八錢六分三釐三毫有奇.今實徵二千五百一十七兩七七分
  店厝、牛磨、蔗車、檨、樑頭、港、潭、塭、罟、罾、、縺、蠔、官莊,俱如舊額無增減合計耗羨銀五百六十三兩零五錢六釐一毫
  新陞雜餉,應徵耗羨銀二十兩零六錢八分五釐三毫六絲.
  凡徵耗羨銀三千一百六十一兩三六分一釐八毫六絲.
    解運存留
  銀有當解,穀有當運.不解不運,是謂存留存留經費也.經費者所支應歲有常經然不無少更易矣,考其沿革備書焉.
  邑額徵正供穀五萬二百一十五石四斗一升四合四勺有奇
  支應鎮標城守臺協(全年)及安平師右營(十一、十二兩月分)兵米,凡穀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一石二斗(逢閏加給).
公元1790年
  舊制派運澎協差營(一季)及督標金廈、閩安、雲霄營兵米,乾隆五十五年奉文改運澎協左右營全年兵米,凡穀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七石六斗(逢閏加給.每石例給腳費
四分有奇).又改運龍溪同安平和處兵米,凡穀五千九百二十二石六斗六升九合(逢閏加運.每石給腳費八分).
  凡支應派運穀四萬七千單五十五石單六升九合(無閏之年,較額徵應存穀三千一百六十石三斗四升五合零,以為年加運).
  邑額徵地丁餉銀凡五千五百五十一兩二錢七分四釐九毫有奇(內除當稅無定額不計).
  舊制解官餉銀一千四百八十六兩一錢九分二釐零,歸府解充內地養廉
  存留銀三千七百七十六兩九錢六分七釐有奇
    經 費
公元1755年
  分巡道俸銀六十二兩四分四釐(此為舊額).鳳山縣原解薪湊俸銀四十二兩九錢五分六釐,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送.今實支俸薪銀一百零五兩門子四名、轎傘扇七名、舖司兵二名,共一十三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又勻給銀二錢共給銀八十兩六錢(舊額).鳳山原解聽事二名皂隸一十二名、快手一十二名,共二十六名,工食一百六十一兩二錢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給,今實給役食銀二百四十一兩八錢
  知府俸銀六十二兩四分四釐(此為舊額).鳳山縣原解薪湊俸銀四十二兩九錢五分
六釐,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送.今實支俸薪銀一百零五兩門子二名步快一十六名、轎傘扇七名禁卒一十二名,共三十七名.每名工食銀六兩,又勻給銀二錢共給銀二百二十九兩四錢(舊額).鳳山解庫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八錢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給
  嘉義原解皂隸一十六名、馬快一十名,斗級六名,共三十二名,工食銀一百九十八兩四錢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給.今實給役食銀四百五十二兩六錢
  臺防廳俸銀四十二兩五錢五分六釐(此為舊額).嘉義縣原解薪湊俸銀三十七兩四錢四分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送,今實支俸銀八十兩.門子二名步快八名、轎傘扇七名,共一十七名.每名給工食六兩,又勻給銀二錢共給銀一百五兩四錢(舊額).嘉義縣原解皂隸一十二名,工食銀七十四兩四錢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給.今實給役食銀一百七十九兩八錢
公元1767年
  淡防廳新設民壯四十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二百四十八兩.乾隆三十二年為始,就臺邑雜餉起運項下支給
公元1769年
  北路理番同知俸薪銀八十兩.乾隆三十四年新設,就臺邑雜餉起運項下支解門子二名、轎傘扇七名皂隸十二名、快手八名民壯二十名,共四十九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三百三兩八錢乾隆三十四年為始,就臺邑雜餉起運項下支給
公元1755年
  府學教授俸銀四十五兩、訓導俸銀四十兩.廩生二十名,稟糧銀五十七兩八錢六分六釐六毫膳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三兩三三分三釐三毫(俱舊額).齋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舊屬鳳山縣解送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支給門斗三名工食銀一十八兩六錢.舊屬嘉義縣解送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支給
  府經歷俸銀二十四兩二錢二釐(舊額).嘉義原解薪湊俸銀一十五兩七九分八釐,乾隆二十年改歸臺邑就近解給.今實支俸薪銀四十兩.門子一名皂隸四名,共五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三十一兩(舊額).鳳山原解民壯八名工食銀四十九兩二錢嘉義原解馬夫一名工食六兩二錢乾隆二十年統行改歸臺邑就近解給.今實給役食銀八十六兩八錢
公元1766年
  知縣俸銀二十七兩四錢九分,薪湊俸銀一十七兩五錢一分門子二名皂隸十六名、馬快八名、轎傘扇七名禁卒八名庫子四名斗級四名,共四十九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三百三兩八錢(俱舊額).民壯四十名(乾隆三十一年新設),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二百四十八兩.以乾隆三十二年為始,就雜餉存留項下支給.舖司兵一十二名,共給銀一百八兩三三分三釐六毫(舊額).孤貧六十二名口原額六十三名,乾隆十九年改定六十二名口日給一分共給銀二百二十三兩二錢小建每名扣存銀一分,逢加給開銷夏冬二季,衣布原給銀一百兩.乾隆十九年裁減衣布
銀六十六兩一錢七分二釐八毫.今實給銀三十三兩八錢二分七釐.
公元1789年
  本縣縣丞(乾隆五十四年裁).
  縣學教諭俸銀四十兩、訓導俸銀四十兩.齋夫三名門斗三名,共六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共銀三十七兩二錢廩生一十名,廩糧銀二十八兩九錢三分三釐三毫膳夫二名工食銀一十三兩三三分三厘三毫(俱舊額).
  新港巡檢司(今裁).
  典史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門子一名皂隸四名民壯四名馬夫一名,共十名共給銀六十二兩(俱舊額).
  羅漢門巡檢(乾隆五十四年新設)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皂隸二名民壯四名,共六名,每名工食銀六兩二錢弓兵十八名,每名工食銀一兩八錢二分六釐.共工食銀七十兩六分八釐.
公元1755年
  本府進表合用綾袱紙張,年額銀三兩乾隆二十年奉裁.
  文廟香燈府縣學共銀五兩四分
  府縣學、崇聖祠、文廟山川社稷春秋二祭並上、中、下元厲祭,共銀一百九十六兩二錢
  關帝廟祭品二十四兩.
公元1802年
  文昌祠祭品銀一十六兩(嘉慶七年增例).
  習儀救護拜賀香燭,共銀六錢
  祈晴禱雨謝神銀三兩
  修理府學文廟城隍等壇祠銀四十兩.
  鄉飲賓二次,共銀一十五兩三分.
  進士花幣旗匾,銀二兩
  新科舉人花幣旗匾,銀一兩三錢三分三釐
  會試舉人盤費銀三十兩.
  府學歲貢生旗匾,銀二兩五錢
  縣學歲貢生旗匾,銀一兩二錢五分
  囚犯口糧銀三十兩.
  通計:凡經費支應銀三千七百九十三兩六錢八分八釐一毫
  邑額徵耗羨銀三千一百六十一兩三六分一釐八毫有奇
  舊派支應各官養廉銀:兩察院養廉銀七百兩(今已停止,其銀歸入起運),總鎮養廉銀二百兩(今移赴府庫支領,其銀歸入起運),分巡道養廉銀四百兩,本府知府養廉
銀三百兩,經歷養廉銀二十兩,澎糧廳養廉銀四百一十二兩四錢七分七釐三毫北路理番廳養廉銀五百兩,本縣知縣養廉銀一千兩,羅漢門巡檢養廉銀二十兩,典史養廉銀二十兩(舊有縣丞養廉銀,今已裁).
  本道津貼船工銀二百四十兩,本道修理考棚工料銀一十六兩六錢六分六釐,兩察院轅役工食夫腳雜費共銀一百四十六兩三五分(今俱停止,其銀歸入起運).
  舊額支應銀三千九百九十五兩四錢九分三釐三毫,今奉裁銀一千零六十六兩三五分,凡實支銀二千九百二十九兩一錢四分三釐三毫
    衙 署
公元1788年
  巡道署:在西定坊,西向.中曰敬事堂(「舊志」),其後堂曰鶴馴堂,右有廳曰「若濟」(俱乾隆五十三年觀察楊廷理題,有跋).署後有園,舊曰寓望園(康熙二十五年觀察周昌闢);有亭,曰斐亭(康熙二十二年觀察高拱乾建.叢篁環植,翠色猗猗,故取衛詩有斐之義.每夏秋間,清風掠樹,竹韻璆然,與海濤相和答.亭雖屢圮,後亦屢修,且常易其故處焉.嘉慶四年觀察遇昌修建).亭之右,曰澄臺(亦觀察高公建.臺可觀海,升高曠覽,滄溟島嶼,悉入望中.故舊志所稱八景,有「斐亭聽濤」、「澄臺觀海」之語.嘉慶四年觀察遇昌題扁).其東南隅,曰豐亭(觀察劉良
公元1766年
璧建),又曰禔室十三勝(乾隆三十一年觀察蔣允焄建,有記.其略云:『署創自有臺以來堂宇西嚮,迤北為別寢,堂東有澄臺、斐亭,載在郡志此外隙地廓然久不治.余於是室三楹,戶牖南啟東房臥起,迤西鑿方塘,樓其上曰月;稍北俯塘,曰魚樂檻.又塘北曰叢桂逕;逕北折梯,其上曰延薰閣.又自檻東循仄徑半徑,矗石類盆盎,曰小仇池,亦折而梯於閣.閣左右翼.其自左折洞北瞰曰花韻欄.盡閣之東,緣梯而下,斐亭移於此.又自亭度垣而東,曰得樹庭.又南曰接葉亭,曰花南小樹,訖焉.又西達澄臺臺北曰挹爽廊,廊延室前,庭之東,其前廷周以欄,欄際孱顏交錯,曰瑞芝巖,曰疊雲峰,曰醉翁石.計新闢者凡十有三勝,各有記.澄臺、斐亭或新堊之,或移置之,名從其舊,不復記,然合之為勝十有五,凡此皆有室也』).
公元1729年
  府署:在東安坊,南向(舊屬偽宅,兩座比連.其左廢壞,存其右,為郡署,制甚隘.雍正七年郡守倪象愷即其左畔基址,廓而建之貢生國英董其事,凡五十餘日而成.規模宏偉,越二年郡守王士俊復續建三堂後寢,為東寧新署).中曰懷堂(總督劉世明題匾),其後有亭四合亭(「舊志」云:亭側老三株根幹蟠結架空如橋,亙數丈,廣二尺,人可步履其上,名曰仙梁,亦曰梁,今已改易亦失其舊)、園曰鴻指園(乾隆三十年郡守蔣允焄因四合亭而廣之.自作記云:『署西偏廣可數畝,古榕三株蟠根屈曲,志稱梁,枝葉展翠,又稱榕屏.舊四合亭址也.歲久
公元1805年
,予就而新之,芟荒塗,鑿深沼,護花欄,砌曲徑,別作堂宇以為游觀中列三楹盛宴會也.左縛小亭,備游憩也、右架層榭,憑眺望也.夫古人流連景物偶然寄之,去無所貪,來無所戀.漢水峴山陵谷變遷歐陽公嘗譏杜預羊祜汲汲於名,是不若蘇氏雪泥鴻指之說為足盡其義也.予臺陽守土,幾歷兩載,思海外風景,與吏民相安百堵皆作,成於不日所謂偶然而留,亦為其可留者耳.果何有哉.園既成,取以額之,因書其微指於此』),堂曰三來堂、蔭堂(俱嘉慶十年郡守慶保題,有跋)、來復堂(嘉慶十二年郡守楊廷理題,有跋).復有亭露香、曰仰仙(俱乾隆五十三年郡守楊廷理題.亭前雜蒔花卉怪石崚嶒,一獨秀;皆有跋書其事).
公元1730年
  海防廳署:在西定坊,西向(舊在鹿耳門雍正八年移駐於此).署後有內省軒,(同知何愷建)、澹懷軒、研北書屋(俱同知朱景英建).
  教授署、訓導署(俱見「學志」).
  經廳署:在府署東南南向
公元1750年
  縣署在鎮北坊赤嵌樓之右,西向(乾隆十五年移建.初縣舊署在東安坊,偽時故宅也;規制甚隘.乾隆初年,設城守營於署之右,尋復設鎮標右營於署之前銃砲操演震撼之聲,日無寧息.宰斯邑者多遽歿,或以病劇去.十餘年中,經七令,無一秩滿者;眾以為不祥.時邑宰魯鼎始蒞任,諏之紳矜,謀所以改易者.得貢士方升、王
克褒、學弟子龔帝臣輩皆踴躍願為首事勸捐焉.遂度地郡城西南紅毛樓右,眾僉曰吉.郡守邦基以其狀聞大憲,既得允,乃鳩工庀材焉.凡四閱月而工畢.諸士商樂輸者皆得列名,以聞於制府,各賜匾獎賚有差).中為新民堂,其後愛堂(郡守邦基題額.跋云:『邑舊署湫隘余謀所以更張之.邑紳慕義恐後,不日落成,可謂能愛其上矣.繼自今登斯堂者,其庶心曠神怡矣乎.惟兩岐樂之仁,佩一范先憂之義,所以竭愛士愛民之心,亦以勿負我士民之愛也,因以名之,并跋以勗』).又後為齋閣,翼以廂房.其左為射圃,築亭曰潤餘亭.右為庖廩亭(俱乾隆十五年建).復有齋,曰古春小築(乾隆三十年邑宰王右弼建).
  教諭署、訓導署(俱詳「學志」).
  巡檢司署:在羅漢門(即舊縣丞署).
  典史署:在縣署之右.
    倉 庫
公元1803年
  府庫:在府署右.府倉二所一在東安舊縣署旁(「舊志」載三十七間,後復增築.嘉慶八年知府慶保新造五十間.今合新舊計一百二十八間).一在土墼錢局(舊為鳳山倉.乾隆六十年知府遇昌修築.今為府倉,凡五十七間).
公元1759年
  縣庫:在縣署.縣倉廒四所一在東安舊縣署左(凡五十七間),一在舊縣署右(凡十四間.「府志」載紅毛右者,今久圮),一在安平鎮(凡二間),一在羅漢門(凡三間).監倉縣署左(凡二十間.乾隆二十四年新建,今久圮.監穀歸府倉,其倉地廢為民房).社倉三所,其一所在鎮北坊(凡四間康熙五十年,臺、廈道陳璸建,有石鐫社倉二字,題曰『聊為吾民留飯碗,豈無來者心燈』.乾隆十五年知縣魯鼎改建縣署於此,乃以縣倉四間收貯社穀).一在大傑巔社、一在新港社
公元1747年
  又鳳山縣倉(「舊志」作四所),一在錢局者,今改為府倉一在大埔者,今圮;一在東安坊;一在安平鎮:凡二十五間.又嘉義縣倉(「府志」云:在東安坊,舊凡一百三十六間,遞年圮壞,後猶存九十間.乾隆十二年歸府七十間,餘二十間今亦圮).
    公 廨
公元1739年
  接官亭在西門外海口風神廟前(乾隆四年巡道善建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捐俸修;并於左側官廳,於海口砌石為埭,加坊表焉.有碑記其事).
公元1723年
  御史衙:在東安坊(初為鳳山縣公廨雍正元年改建察院行轅,內左右分建滿、漢御史住宅.今已廢壞).
  淡水公廨:在東安坊大上帝廟後.
  鳳山公廨在西定坊魁星樓前.
  嘉義公廨在西定坊保西宮邊(舊有諸羅公館東安坊,今廢).
  彰化公廨:在東安坊崙仔頂(舊鎮北坊施衙前,今廢).
  澎湖協鎮公廨在鎮北坊四舍廟前,今廢.
  佐雜公廨:在寧南坊龍王廟左.
    義 所
公元1684年
  養濟院在鎮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朝聘建).
公元1747年
  普濟堂:在縣城隍廟側(乾隆十二年建,御史六十七范咸為文倡捐焉.有贍園二十五甲六分零,又租銀一兩六錢屋舍二十間.嘉慶十二年知縣薛志亮城隍廟兩廊,乃徙普濟堂屋舍於廟後).
公元1716年
  大眾壇(即舊南壇)、萬緣堂、同歸所:俱在大南門外(康熙五十五年里眾建.壇前祀厲鬼,後俸佛.其右為萬緣堂,寄貯遺骸,男東女西.又買隙地同歸所,以瘞枯骨乾隆三十年里人陳朝樑輩倡修,碣石記其事).
公元1750年
  萬善壇:在安平鎮鯤身(建始無考.乾隆十五年水師協鎮沈廷耀增修.壇前建庵奉佛,西南隅蓋瓦屋一間,周繚以垣,以停旅櫬).
公元1777年
  新南壇義塚殯舍:在小南門外法華寺後(乾隆四十二年郡守蔣元樞捐置園地八甲有奇以為義塚.又竹圍一所,頗寬曠,構殯舍其間,以收旅櫬;募僧眾守之.復捐俸置仁和里糖租及永康田園租息,以供歲費.設巡丁二人土工四人,以主掩理.一時士商向義者,各捐產業.所收入租息頗夥,然計歲正供、丁耗及發給僧眾工役畚灰、盂飯、迎新送舊款目甚繁.舊以職員韓曰文、鄭其嘏司其事,今董事歲貢生韓必昌也.蔣公是舉,惠政仁心澤及枯骨其所經理具詳碑記.諸士商所捐貲,亦勒於石.蔣記見「藝文」.乾隆五十五年建造城垣發掘無主骨骸五百六十五具;郡守楊廷理使韓必昌收葬於此一時塚地布密焉.今愈纍纍矣).
公元1720年
  義塚七處一在南門外斗山(俗呼鬼子山,歷年久遠邱墓纍塞),一在新昌里(與魁斗山北連.康熙五十九年國子生士俊捐置園地),一在水蛙潭(東至丁家竹圍車路西至張家竹圍車路南北俱至沙崙.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捐俸買園地八分,葬舊南壇所積棺骸二百八十具.考原題里居姓名碣石墳前,以俟識認.其無名氏者,為同歸所瘞之),一在北壇前(即厲壇前.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積年棺柩一百六十具於此.葬法與水蛙潭同),一在海會寺前(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買地埋旅櫬一百八十餘具於此,有碣),一在南門口(東南至園埒,西北至車路乾隆二十八年職員韓仕俊捐置蘇貫熟一所,今葬埋者已纍纍矣),一在大北門外較場邊(乾隆四十二
年,郡守蔣元樞園地以為戍兵之塚).
公元1684年
  又鳳山縣養濟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鳳山知縣楊芳聲建);諸羅縣養濟院在鎮北坊(康熙二十三年諸羅知縣季麒光建);鳳山縣義塚,在魁斗山後
    屯 田
公元1784年
  屯田,屯番之田也.屯兵掌於軍官,而田則自邑,且徵收在邑.闢內山,育番民,其自屯田乎!
初,臺地東倚內山,多曠土,民與番并墾焉.乾隆四十九年總督富綱奏明清丈;凡所丈報田園荒埔,計田論畝,籍已具而案核未定林爽文之亂,諸社番隨官打仗出力有功欽差將軍福康安巡撫徐嗣曾奏准,募番民為屯丁設立屯所,給與近山埔地,以資久計.乃以前所丈報田園埔地,復加丈量溢額於是臺邑原報番民所墾田園一千三百九十六甲三分六厘一毫,至是更丈得溢額二百六十五甲單四厘八毫(內亦有續墾歸官者,其田上下則分六等);以原額歸民耕,以溢額屯田.田與屯兵遠近相屬.且溢額之田,多奇破碎於是官為徵其賦,而以時發給焉.
  邑每年額徵屯租穀一千七百八十一石單七合八勺三抄.每石折番銀一圓,凡折納番銀一千七百八十一圓零七瓣八釐三毫.又淡水協濟番銀九百圓,凡徵收番銀二千六百八十一圓零七瓣八釐三毫(按歲二八兩月支放.支法:屯千總歲給番銀一百圓,把總
給番銀八十圓,外委歲給番銀六十圓.每屯丁一人歲給番銀八圓.名數、屯所詳見「軍志」).
  邑每年支給屯餉番銀二千四百六十圓,每年存留番銀二百二十一圓零七瓣八釐三毫
    郵 傳
  府前舖:南抵南路舖一十五里,北抵北路舖二十里.
  南路舖:北抵府前舖一十五里,南抵鳳山縣界二贊行溪舖二十里.
  北路舖:南抵府前舖二十里,北抵新港舖二十里.
  新港舖:南抵北路舖二十里,北抵嘉義縣界目加溜灣舖二十里.
    祥異賑卹
  德水既清,坤輿效靈泰鴻調、玉燭和,聖時之瑞,溢於海表矣.垂象示變,見於方隅執政者謹焉;而湛恩遠被賑卹屢加.書所奉行,見化育之贊於是乎無不至也.
公元1683年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夏六月癸巳澎湖潮水四尺王師乘流澎湖,克之.丁酉大星隕於海,聲如雷(是日,明朱術桂自經嬪妾從死五人).秋八月壬子鹿耳門潮水漲,王師臺灣冬十有一月雨雪冰(是歲八月版圖,冬遂雨雪冰堅
許,為前所無.地氣自北而南,運屬一統故也).
公元1686年
  二十五年(丙寅)夏四月甲辰地震(臺地時震不悉書,大震則書).
公元1690年
  二十九年(庚午)冬大有年
公元1691年
  三十年(辛未)秋八月大風民居海舟多碎.
公元1693年
  三十二年(癸酉)大有年
公元1705年
  四十四年(乙酉)冬,饑;詔蠲本年糧米.
公元1707年
  四十六年(丁亥)冬,饑;詔蠲糧米十分之三.
公元1709年
  四十八年(己丑)夏鹿耳門大魚二,獲其一(狀似馬,脊上有鬃,長三四寸.其尾如獅,腹下四髻如四腳浮游水面或曰海馬也).
公元1710年
  四十九年(庚寅)冬,饑.
公元1711年
  五十年(辛卯)秋九月丁酉地震
公元1712年
  五十一年(壬辰),詔蠲本年應徵石.秋七月臺江有物大如牛,至岸死(高可五、六尺,豕面長鬚雙耳竹批牙齒堅利,似水牛,毛細如獺,四足如龜,有尾,飛行水上舟人挺之後至海岸竦身直立,聲三號,聞者震慄.既死,邑人圖形相告,竟莫知何物).
公元1714年
  五十三年(甲午)夏大井頭街火(延燒店舖數百間).大旱;詔蠲粟米十分
之三.
公元1715年
  五十四年(乙未)秋九月大風地震
公元1717年
  五十六年(丙申)冬,饑;詔蠲本年錢糧十分之三.
公元1720年
  五十九年(庚子)冬十月甲午朔,地大震十二月庚子,又震(凡震十日餘,日震數次).房屋傾倒居民多壓死.
公元1721年
  六十年(辛丑)春刺桐不花(說見「叢談」),大雨水(自三月己丑雨如注,至六月丙申始霽;山崩川溢,田園沙壓邑西南有物如大牛冒雨騰,自瀨口入水,至三鯤身登岸,繞安平鎮城,由大港入於海).夏六月丙午鹿耳門潮水八尺(是日王師進港克復臺灣.事見「兵燹」).秋八月辛未,夜大風,天盡赤;發屋壞垣,官哨商漁船隻盡碎,兵民溺死冬十二月,詔蠲本年粟米
公元1725年
  雍正三年(乙巳)秋七月大風
公元1728年
  六年(戊申)東安坊民魏連妻陳氏一產四男
公元1729年
  七年(己酉)秋七月癸亥大風閏七月乙未大風;壞商哨船兵民溺死者.
公元1730年
  八年(庚戌)秋七月丙午地震
公元1738年
  乾隆三年(戊午)秋,旱(田園無收者七千六百餘甲,豁免正供二萬一千五百石零,被災官莊豁銀有差).
公元1745年
  十年(乙丑)秋八月己卯澎湖風災(賑銀六百兩).
公元1746年
  十一年(丙寅),詔蠲免本年額徵石.
公元1749年
  十四年(己巳)七月戊申大雨水,沖陷保大東、西二里田園(計八十四甲零).
公元1750年
  十五年(庚午)秋七月庚戌大雨水,沖陷永康武定、廣儲西、新化新豐仁德北、崇德等里田園(計一百四十三甲零).八月己卯颶風大作連日民舍,擊碎商船百餘艘.庚辰本府知府邦基舟溺於南日(福清縣界.時題請實授奉旨部引見.七月戊辰登舟,八月乙亥鹿耳門放洋;越己卯遭風漂流一夜,至南日,衝礁舟碎,隨從二十一人獲生者僅四人).
公元1751年
  十六年(辛未)春正月己酉大風.領餉北路守備進德沒於海.
公元1752年
  十七年(壬申)夏六月庚戌地震
公元1771年
  三十六年(辛卯),詔蠲全年地丁租稅
公元1774年
  三十九年(甲午)春三月己巳大地震.
公元1780年
  四十五年(庚子),詔蠲全年租稅
公元1784年
  四十九年(甲辰)秋八月丁未夜大風雨,壞民舍,拆石坊大木拔起海舶登陸碎.
公元1786年
  五十一年(丙午)冬十有一月三星夜墜,大如斗,其聲如雷.一星墜於南、一星
於西;一星澎湖海中大石上,石裂
公元1787年
  五十二年(丁未)夏四月丙寅西定坊火(焚民屋二百餘舍).詔蠲本年地丁租稅
公元1788年
  五十三年(戊申),詔免本年正供地丁銀.
公元1791年
  五十六年(辛亥),詔蠲正供(分三年輪免).
公元1792年
  五十七年(壬子)夏六月丁亥,地大震
公元1795年
  六十年(乙卯)秋七月戊子,地大震己丑,復大震
公元1796年
  嘉慶元年(丙辰),詔蠲正供(全臺作三年輪免).
公元1797年
  二年(丁巳),詔蠲本年正供租稅
公元1804年
  九年(甲子)秋七月癸未暴雨竟日西定、鎮北二坊高地水深四、五尺,洿地水深七、八尺,衝壞民居無數.夜迅雷擊倒西城垣三、四丈
公元1806年
  十一年(丙寅),詔蠲本年地丁正供緩徵.
    縣 官
公元1761年
  政官舊制知縣一、丞一巡檢一、典史一、乾隆二十六年,新港巡檢罷.五十四年,丞罷;設羅漢門巡檢.自建置至今惠愛在民而事實可稽者有傳,事實亡者其姓名可考也.
   知 縣
公元1684年
  沈朝聘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任.以憂去.歷官巡撫(有傳).
公元1686年
  蔣相,奉天人二十五年任.二十七年,以清理旗員去.
公元1688年
  王兆陞通州舉人二十七年任.三十年,陞兵部職方司主事
公元1692年
  錢巍業,湖南郴州人三十一年任.三十三年以劾去.
公元1695年
  李中素麻城貢生三十四年任.卒於官(有傳).
公元1697年
  盧承德鑲黃旗人三十六年任.秩滿,陞衡州府同知
公元1702年
  陳璸廣東海康人進士四十一年任.秩未滿,行取吏部;尋陞本道(有傳.祀名宦).
公元1705年
  王仕俊,鑲紅旗監生四十四年任.卒於官(有傳).
公元1708年
  張宏上海貢生四十七年任.五十二年,陞西城兵馬司指揮
公元1714年
  俞兆岳,海寧歲貢五十三年任.秩滿,陞開州知州歷官巡撫(有傳).
公元1720年
  吳觀域錢塘人進士五十九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公元1722年
  周鍾瑄貴筑人甲子舉人康熙六十一年任(有傳).
公元1726年
  徐琨正黃旗舉人雍正四年任.
公元1727年
  張廷琰,桐城貢生雍正五年任.
公元1729年
  唐孝本,武進舉人七年任.
公元1730年
  冷岐暉,嘉定舉人八年任.
公元1732年
  路以周,招遠舉人十年任(有傳).
公元1734年
  林興泗孝感生員保舉十二年任.
公元1737年
  馮紹立,宜賓舉人乾隆二年任.三年解任
公元1738年
  殷鳳梧,金山生員.三年任.四年卒於官.
公元1739年
  袁本濂,阜平例監四年任,以憂去.
公元1740年
  朱岳楷,上海監生五年任.卒於官.
公元1742年
  楊允璽,大埔舉人七年四月任.
公元1744年
  李閶權安邑貢生九年十一月任.
公元1747年
  張若,海防同知十二年十一月攝任
  趙燮,上元舉人十三年三月任.十四年二月解任
公元1749年
  蘇渭生彰化知縣十四年二月署.
  周緝敬,諸羅知縣十四年三月署.
  魯鼎江西新城人壬戌進士十四年八月任(有傳).
公元1752年
  劉辰駿,江蘇生員十七年十月署.
公元1753年
  章士鳳,江蘇舉人十八年六月任.
公元1756年
  傅爾泰,滿洲人海防同知二十一年四月攝任
公元1757年
  孟侯山西舉人二十二年二月任.
公元1758年
  宋清源江南人海防同知二十三年四月攝任十一月卸事,二十五年六月再攝.
公元1760年
  夏瑚浙江仁和人監生.二十三年任(有傳).二十五年六月護理淡水同知
  陶紹景江蘇上元人戊午解元二十七年正月任.
公元1762年
  何愷,廣東人海防同知二十七年十月攝任
  王瑛曾,江南人鳳山知縣二十七年十二月署.
公元1764年
  徐德峻浙江人本府海防同知二十九年四月攝任
公元1765年
  趙愛,鑲白旗人三十年任.
公元1769年
  王右弼濟東貢生三十四年四月任.
公元1773年
  解文燧,江西永豐人進士三十八年任(有傳).
公元1775年
  郁正,江蘇婁縣人舉人四十年十一月任.
公元1779年
  謝洪光,廣東德慶州監生四十四年七月任.
公元1781年
  劉亨基,臺防同知四十六年七月攝任
公元1782年
  程峻,安徽六安州舉人四十七年二月署.
公元1783年
  唐鎰,廣東番禺舉人四十八年二月署.
公元1785年
  王露,浙江杭州舉人五十年九月任.
公元1788年
  方維憲,直隸大興貢生五十三年三月署.
  黃繼先,安徽休寧舉人五十三年三月署.
  羅倫四川安岳人府經歷五十三年八月署.
公元1790年
  仇賦苹,山西曲沃人順天舉人五十五年五月任.
公元1791年
  沈樹東浙江仁和人,新莊縣丞五十六年六月署.
  林昌,廣東平遠貢生五十六年八月署.
  清華,臺防同知滿洲官學生五十六年十月攝任
公元1793年
  程文炘,河南商城人,新莊縣丞五十八年六月署.五十九年十月復署,嘉慶四年三月復署,八年三月又署.
  何茹連浙江江山拔貢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任.陞淡防廳.
公元1797年
  周祚熙,江西南豐進士嘉慶二年七月二十六日任.
  周作洵,河南商城人辛卯副榜五年二月任.降調
公元1800年
  薜志亮號耘廬江蘇江陰人癸丑進士八年七月任.十二年陞授鹿仔港理番同知
    (右知縣凡五十六人,「舊志」於題名下,註稱有傳者六人.以今考之,僅獲五人而已.蓋路以周一傳當時闕弗錄焉,惜哉!
增立傳者四人,合新舊凡九人焉;列於後.)
公元1683年
  沈朝聘遼東人,初任晉江縣,遷四川茂州知州康熙二十二年,以才能移知臺邑為人方平廉介不可干以私.抵任,不費民供應催科撫字調劑得宜.治姦吏莠民,法不少貸.以憂去,民投櫃資其行,立碑遺愛焉.
  李中素字鵠山,楚黃之西陵人,以湘鄉教諭卓異,擢知閩縣催科不擾,治行著聞膺薦調臺灣善聽斷,遇有冤獄,必竭力申救.至頑梗不馴者,一繩以法,不少貸.嘗攝郡學篆,教諸生諄諄以孝悌為先.長於詩歌旁及書畫自成一家.以勤職卒於官,臺人思之.
公元1694年
  陳璸號眉川廣東海康人康熙甲戌進士.初為古田,調知臺灣清操絕俗慈惠利民公暇諸生考課,以立品敦倫為先.夜躬自巡行,詢父老疾苦,聞讀書紡織,則重予獎賞.有群飲高歌者,嚴戒諭之.念商艘水丁、重困窮黎詳請豁免歲祲設法賑貸,發倉平糶.旱則日食脫粟,去蓋步禱甘霖立至.會水漲潰隄,勢逼倉廒躬自負土石;士民爭先趨役.尋行取銓曹,後由四川督學調臺廈道,兼理學政.民聞其再
公元1717年
至也,扶老攜幼懽呼載道,如望歲焉.鎮以廉靜兩歲科試士,矢公矢慎,作育人才士風丕振.凡官莊歲入,悉以歸公,秋毫不染.始建萬壽亭,奉龍亭以肅朝賀.捐俸修郡志文廟大成殿櫺星門泮池,建啟聖明倫堂朱子祠文昌閣規制宏敞設立十六齋以教士子,置學以資師生膏火諸凡創造親董其事,終日不倦廉明正直,茹飲潔清善政善教,見諸實行.旋擢湖、廣偏沅巡撫調撫本省.一老蒼頭襆被自隨單騎之任一切章奏檄移,盡出己手.起居一廳事.昧爽治政夜分乃罷.草具蔬糲日噉老薑少許五十六年奉命巡海,自行糧屏絕供億.凡所經營學宮賢祠,及橋梁道路壩閘之類,次第畢舉.以勞卒於官.當屬纊,一綈袍,覆以布衾而已屬員入視,莫不感涕民有相向哭於途者.特賜帑金歸葬,贈禮部尚書諡清端至今舊邑署左有去思碑,扁曰「尚書亭」.誕日臺人猶張燈鼓樂以祝,為海疆行第一崇祀名宦祠.臺士民復塑像於文昌閣春秋俎豆焉.
公元1704年
  王仕俊,鑲紅旗監生康熙四十三年臺灣縣事,前任陳清端公倡修文廟,甫興工行取內召.仕俊至,即捐俸踵成之.復建立義學延師課士聽斷精明,每多平反.有吳姓者,仇家誣以命案,仕俊訊多疑竇,反覆詳讞辨其冤.舊令李中素卒於任,因浥爛倉穀羈留家屬賠補,事逾十載,仕俊惻然代為補苴旅櫬始得歸.蒞任四年,勞心撫字,清釐夙弊,日不遑給,竟以疾卒於官.
公元1714年
  俞兆岳海寧人歲貢生康熙五十三年調知臺灣縣.甫下車,立三誓於城隍廟.三誓者:毋貪財,毋畏勢,毋徇人情也.實心實政,終始不渝.每巡行村落,問民疾苦,如家人父子顧復噢咻之.有所訊鞫辭色雍和,民無匿志.累官至大中丞(以上俱「舊志」.以下新增者四人).
公元1722年
  周鍾瑄字宣子貴州貴筑人也.長才遠識洞達治體.凡所規畫,計皆久遠康熙六十一年初平朱一貴鍾瑄員外郎知縣事,值歲大饑,設平糶法,躬運米至澎湖以賑,境內慶更生焉.明年鳩工庀材,修文廟,葺諸生舍,皆節嗇其用,捐廉獨任之.先是臺地土鬆築城慮弗牢,樹刺竹蕃蔽鍾瑄以為漢書虎落渠答之義,善用之,雖雲梯百丈無以加.乃相度郡治,東自龍山寺北至烏鬼井,南至下林仔,西抵海岸建木柵二千六百餘丈(語在「城池志」).邑店厝、牛磨皆有稅,其法沿自鄭氏,閱年既久,有子姓凋落不能自存無片寸草者,吏按舊籍催租不少貸;而大井東西蓋屋列肆碁布,不出一錢鍾瑄乃覈新舊店屋,得大小瓦厝凡若干,令小者以兩當一均出賦.其破壞無生計者悉蠲之.戶給票,厝壞罷業驗票註銷.時牛磨舊額三十首停廢無慮三分之二,吏按冊問賦,與店厝同.則悉責新開磨戶輸稅,免其停廢者.凡諸稅歲額不增,而分償於新戶,至今不虧窮黎無所苦,鍾瑄為之也.初鍾瑄以丙子舉人,補邵武;旋改諸羅諸羅新闢,土曠人稀,多遺利鍾瑄為相隰原,規
蓄洩,數百里中,陂圳水利,皆其所經畫諸羅民以富庶.漳浦諸生陳少林負才績學,達於時務,鍾瑄與語大說,延修諸羅邑志,淹通質實至今獨稱善本臺北遼闊規制多未備者,鍾瑄深慮遠,又與少林所見悉符,故於志論發其大凡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後有施為,志皆豫籌之,不少爽云(謝金鑾撰傳).
公元1749年
  魯鼎字調元號燮堂江西新城人,以甲科釋褐為令.乾隆十四年知縣事.初,東安縣署為鄭氏舊宅,既隘陋,復左右營署銃砲之聲,日受震撼.宰斯邑者,多遽歿,相繼七人一終任者.鼎以政署不寧肅,其休咎關生民,甫蒞任,即白郡守,詢紳庶,謀改易者.民翕然樂趨之.四閱月改建畢(語衙署志」).先是德化進士必昌博學多聞,鼎德化延修邑志.及蒞臺,以臺志久弗修,慮文獻廢墜,乃使渡海致幣於進士於是舊志以成,頗稱富贍.其為政大都急先務者(郭紹芳撰傳).
公元1758年
  夏瑚浙江仁和人也,由國子生仕為吏.乾隆二十三年閩縣移知臺灣廉能勤敏善治獄,受民詞不定期,不限格式,有所鞫,集兩造於庭立剖之,民環觀者如堵也.凡所聽斷旁及不問.嘗曰:一訟之興,關要者僅一、二人,窮其情即成讞矣.其他刁悍輔訟,即畏怯游移其詞者.吾求所不當求,使飾偽者有助,上滋惑而下株連時日愈久,則案牘所以多也.故在任三年,無積案,亦無冤獄.初臺地俗好游蕩中土人來者,客死甚夥,寓槥於南北壇.其眷屬音耗不聞者,且以運致為難矣.以二
公元1759年
十四年、飭禁臺民停柩,乃籍寓槥三百五十六具,得其姓名籍貫者九十三具;又瓦一十四具.為捐資運送廈門,牒原籍官,令毋出差,但示召親屬,限半年內赴廈門認領.復使擇廈門海口空曠寺院數處,給資斧寺僧,令司其事.認領籍記之.逾一年認領者,即擇廈門空地埋之.皆先給與資斧,遂請於上司.檄廈防廳為檢察.事畢移籍本邑存案.其無姓名籍貫者,二百四十八具,復請於內地郡守令,示諭民間有親在臺身歿者,報聞移覆,仍與一體運送.限逾歲不具報者,即臺地義塚埋之.復請於在臺監司自是以後遞年三月風浪恬靜之時,照例經理,俾永遠遵行焉.蓋其辛苦於為民復如此明年夏六月,檄署淡水同知,越三年實擢淡水司馬至今獄訟者思夏侯焉(謝金鑾撰傳).
公元1775年
  解文燧者,江右人也.以鄉舉第一進士,宰同安海澄,調臺灣有清直聲先是山水暴湧,鯽魚潭漲,環潭田園,多為沙土所壓,長興儲二尤甚.文燧下車,廑民隱戴星出入詣勘,愀然曰:『賦從田出,田沒於沙,民堪命乎』?
父老談課累,相與泣下,捐廉俸,給飯食掀泥掘沙開潭溝,籌所以去其壅塞.其不可復者,為力申大憲奏請蠲賦焉.凡陷沒田園二百一十七甲零,計豁免租賦一千四百四十九石有奇,以乾隆四十年為始.詔下,父老歡聲載道棠陰之愛,至今弗衰(郭紹芳撰傳).
   羅漢門縣丞
公元1684年
  趙行可陝西永昌衛貢生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七年,陞四川成都縣知縣
公元1689年
  陳嘉浙江仁和監生二十八年任.三十年以憂去.
公元1694年
  張元英奉天人三十三年任.陞山西蒲縣知縣
公元1696年
  蔣以選,浙江山陰功貢.三十五年任.陞江南宿遷縣知縣
公元1700年
  章祖祺,浙江山陰功貢.三十九年任.陞河南新鄭縣知縣
公元1705年
  汪立忠江南歙縣監生四十四年任.陞湖廣江陵縣知縣
公元1709年
  張琮雲南河陽貢生四十八年任.陞湖廣黃梅縣知縣
公元1714年
  陳亮釆,浙江海鹽貢生五十三年任.五十六年,陞四川慶符縣知縣
公元1717年
  馮迪,江南宣城貢生五十六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公元1722年
  吳睿英,浙江山陰人監生六十一年任.
公元1724年
  馬麟趾,正紅旗官學生雍正二年任.
  徐濤,順天大興附貢.八年任.
公元1731年
  葉文炳浙江慈谿監生九年任.
公元1735年
  鄧梓森,浙江監生十三年任.
公元1738年
  潘毓賢,浙江山陰吏員乾隆三年任.
公元1744年
  虞蔭南浙江仁和監生九年四月任.
公元1746年
  趙軾臨,浙江蕭山監生十一年三月任.
公元1747年
  吳開福,江南全椒監生十二年十二月任.
公元1750年
  相時浙江仁和人竹塹巡檢十五年署.
公元1751年
  胡琦,浙江蕭山人,貓霧巡檢十六年六月署.
公元1752年
  洪冕,湖廣祁門監生十七年三月任.
公元1756年
  韓佐唐,湖南監生二十一年七月任.
公元1760年
  吳昌傳,直隸拔貢二十五年五月任.
公元1761年
  裘建功,順天人,本府經歷二十六年五月署.二十七年三月再署.
公元1762年
  楊耀曾,江蘇監生二十七年二月任.
公元1764年
  嚴大為江南滁州生員二十九年四月任.
公元1771年
  楊開泰融縣人廩貢三十六年六月任.
公元1774年
  黃廷梓,廣昌貢生三十九年九月任.
公元1778年
  張圜,觀城人,附監.四十三年七月任.
公元1782年
  張士長安縣優貢四十七年六月任.
  周書鳳,仁和監生
公元1788年
  陸昌曾,吳縣監生謄錄館議敘.五十三年十月署.
  陳聖增,由典史署.
   典 史
公元1684年
  張元初,直隸涿州人吏員康熙二十三年任.
  高烺,山東曹縣吏員.二十八年任.
  劉蛟祚,江南吏員.三十二年任.
  婁克仁浙江會稽吏員.三十五年任.
  孫日昇山東莒州吏員.四十年任.
  李建貴,江南桐城吏員.四十四年任.
  陳茂文浙江餘姚吏員.四十八年任.
  楊天錫順天吏員.五十年任.
公元1789年
  周尚志直隸天津吏員五十四年任.
公元1793年
  王定國順天吏員五十八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徐履謙,順天大興人.
  徐霖浙江錢塘人
  王咸英,浙江蕭山人吏員
  李俊湖廣巴陵人吏員
  唐裔鏡,浙江山陰人吏員
公元1742年
  李道源浙江會稽吏員乾隆七年四月任.
  趙大有順天大興書吏.十年八月任.
  范大章順天大興人,佳里興巡檢.十一年十二月署.
公元1747年
  馮裕義,浙江慈谿人供事十二年八月任.
公元1749年
  曹煜江蘇人,新港巡檢十四年六月署.
公元1750年
  包融大興人,鹿港巡檢十五年八月署.
公元1751年
  邵肇仍,江蘇常熟吏員十六年二月任.
公元1754年
  耳孔木,浙江人律例館供事十九年五月任.
公元1756年
  沈鈺,浙江人府經歷二十一年四月署.
公元1757年
  吳,順天吏員二十二年四月署.
公元1760年
  汪明恢,江南旌德吏員二十五年七月任.
  虞好善順天大興吏員.二十八年囗月任.
公元1773年
  黃廷亮,鎮平人監生三十八年六月任.
公元1774年
  陳奏功山陰監生三十九年十一月任.
公元1778年
  唐峻德涿州吏員四十三年二月任.
公元1781年
  張圜,四十六年縣丞署.
  吳永寧紹興山陰人議敘四十七年四月任.
公元47年
  易鳳翊,廬陵監生.五十年六月任.
  陳聖增,會稽監生.五十四年六月任.五十七年十一月再任.
  饒灼,湖南城步監生.五十六年五月署.
  任元舉蕭山監生.五十六年六月任.
  魯岱,五十七年五月署.
  李傳椿巡檢署.
  曹德裕安徽貴池吏員.五十九年四月任.
  李棟巡檢署.
  李可復.
  任元舉
公元1806年
  衷承啟,南昌監生嘉慶十一年五月巡檢兼署
  李育春,山東濟陽人
   新港巡檢
公元1684年
  紀文遠陝西涇陽人吏員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七年,陞河南府照磨
公元1689年
  常文謨山東館陶吏員二十八年任.三十一年,陞直隸東光縣主簿
公元1693年
  孫禮棠,江南滁州吏員三十二年任.
公元1697年
  馮志超,江南長州吏員三十六年任.
公元1700年
  蔣復新,江西贛州吏員三十九年任.
公元1709年
  張知,江南休寧監生四十八年任.五十五年,陞河南裕州吏目
公元1719年
  李唐宗,山西太平吏員.五十二年任.五十八年,陞江西廣信府照磨
公元1725年
  查克成順天大興吏員.五十九年任.雍正三年,陞江西袁州府照磨
公元1726年
  張鼎江蘇吳縣監生四年任.五年以憂去.
公元1727年
  羅開勳,湖廣江夏吏員五年任.八月離任
公元1730年
  涂逢年直隸平谷吏員八年任.
公元1736年
  張世榮,順天大興吏員.十一年任.乾隆元年離任
公元1737年
  陳高達山陰人二年任.
公元1740年
  馮五美浙江山陰吏員五年任.
公元1744年
  徐夔浙江仁和人內閣供事九年四月任.
公元1747年
  章射基,浙江會稽吏員十二年七月任.
公元1748年
  王如璋,江西人府經歷十三年閏七月攝任
公元1749年
  曹煜,江蘇吏員十四年五月任.
公元1753年
  殷世楫,滿洲監生十八年十二月任.
公元1755年
  沈鈺,浙江仁和人府經歷二十年三月攝任
  吳克成浙江山陰人鳳山下淡水巡檢二十年八月署.
公元1757年
  張炯順天人供事二十二年四月任.
公元1760年
  章誠,浙江吏員二十五年十一月任(二十六年後駐諸羅斗六門).
   澎湖巡檢
公元1683年
  姚法唐,河南祥符吏員康熙二十二年任.卒於官.
公元1762年
  朱縉,浙江錢塘吏員二十七年任.陞河南府照磨
公元1767年
  胡廷鳳,江南含山人吏員三十二年任.
公元1770年
  林開彥,直隸撫寧吏員三十五年任.
公元1776年
  李慧仁,直隸安肅吏員四十一年任.
公元1780年
  耿胡,河南柘城承差四十五年任.
公元1782年
  陸鑑,順天吏員四十七年任.陞雲南騰越州吏目
公元1787年
  喬傑,順天吏員五十二年任.
公元1793年
  李振宗,江南江都吏員五十八年任.
公元1723年
  朱唯彰,順天宛平供事雍正元年任.三年以憂去.
公元1726年
  鄭奎聚,直隸通州吏員四年任.以劾去.
  羅開勳,四年任.五年奉文裁.改調新港.
   羅漢門巡檢
公元1789年
  陳聖增,本邑典史乾隆五十四年六月署(是年十二月奉文:羅漢門縣丞改為巡檢).
公元1792年
  魯岱,典史五十七年五月任.
公元1793年
  李傳椿浙江山陰人五十八年七月任.以憂去.
公元1794年
  翟灝,邑典史五十九年正月兼署
  曹德裕安徽貴池人,本邑典史五十九年四月兼署
公元1795年
  李棟安徽石埭人六十年四任
  曹德裕典史,任兼巡檢
公元1801年
  任元舉浙江蕭山監生嘉慶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任.
公元1803年
  廖開泰江西奉新人八年十二月任.
公元1804年
  曹汝霖順天宛平人九年六月十五日署.
公元1806年
  衷承啟,江西南昌監生十一年三月十四日署.
  李育春,山東濟陽監生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署.
    憲 紀
  憲紀、著列憲也.監司郡守馭全臺,邑誌也,何以得書?
則以駐是地故,且順民情也.仁聲善政,邑之人見聞沐浴之,可不為傳歟?
舊志」謂:『轄全臺者,邑不得而私之.駐是邑者,志不得而遺之』.其言是已.故自曩者巡察提學備詳之,以無忘典故,而首領為郡隸,具錄焉.
    巡察御史
公元1721年
    康熙六十年,設滿、漢察院一員.每一年則滿更代,然亦多任一年二年者.雍正五年,始以漢御史提督學政乾隆十七年定例三年巡視一次,不留駐;其提督學政事,仍歸巡道
公元1765年
兼理乾隆三十年奉上諭:『巡視臺灣御史,前已降旨,三年簡派一次事竣即回,毋庸留駐候代.今思該處現有鎮道大員駐劄一應方軍務,俱可隨時經理.而向來巡察御史在彼,並未聞有所建白,原屬有名無實.若遽行裁撤,即地方官或以遠隔海洋無人稽察日久不免廢弛,亦不可不防流弊嗣後三年調派之期,該衙門照例奏請,或暫停派往、或數次後派員一往,候朕隨時酌量辦理欽此』.
公元1722年
  吳達禮滿洲正紅旗人康熙六十一年任.留任一年
  黃叔璥順天大興人,己丑進士康熙六十一年任.留任一年(有傳).
公元1724年
  禪濟布,滿洲鑲藍旗人雍正二年任.留任一年
公元1725年
  丁士一山東日照人,丙戌進士雍正三年任.轉本省按察使
  景考祥河南汲縣人,癸巳進士雍正三年任.在差改補吏科,轉本省鹽運使
公元1726年
  汪繼,浙江秀水戊子舉人雍正四年任.在臺改補吏科;未滿,丁艱去.
  索琳,滿洲鑲紅旗人雍正四年任.留任一年
公元1727年
  尹秦,雲南蒙自人,庚午解元雍正五年任.
公元1728年
  赫碩色滿洲正紅旗人雍正六年任.留任一年
  夏之芳江南高郵州人,癸卯進士雍正六年任.留任一年.主歲、科兩試(有傳).
公元1730年
  希德慎,滿洲正紅旗人雍正八年任.留任一年
  李元直山東高密人,癸巳進士雍正八年任.未滿解任.
  高山山東歷城人,癸卯進士雍正八年任.留任一年.主歲、科兩試
公元1732年
  覺羅修,滿洲鑲紅旗人雍正十年任(有傳).
公元1733年
  林天木,廣東潮陽人,癸卯進士雍正十一年任.主歲、科兩試(有傳).
公元1734年
  圖爾泰,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十二年任.
公元1735年
  嚴瑞龍四川閬中人,戊戌進士雍正十三年任(有傳).
公元1736年
  白起圖,滿洲正藍旗人乾隆元年任.
公元1737年
  單德謨山東高密人丁未進士乾隆二年任.轉江南鹽驛道
公元1738年
  諾穆布,滿洲正藍旗人,丁酉舉人乾隆三年任.
公元1739年
  楊二酉山西太原人,癸丑進士乾隆四年任.主歲、科兩試(有傳).
公元1740年
  舒輅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年任.
公元1741年
  張湄浙江錢塘人,癸丑進士乾隆六年任.主歲、科兩試(有傳).
公元1742年
  書山滿洲鑲黃旗人刑科給事中乾隆七年任.陞吏科掌印給事中
公元1743年
  熊學鵬江西南昌人,庚戌進士乾隆八年任.陞太常寺少卿
公元1744年
  六十七,滿洲鑲紅旗人戶科給事中乾隆九年任.留任二年
公元1745年
  范咸浙江仁和人,癸卯進士乾隆十年任.
公元1747年
  伊靈阿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十二年任.留任一年
公元1748年
  白瀛山西興縣人,丁巳進士陝西道監察御史乾隆十三年任.主歲試
公元1749年
  書昌滿洲正黃旗人甲辰舉人乾隆十四年任.留任一年.陞少詹
  楊開鼎,江南甘泉人,己未進士河南道監察御史乾隆十四年任.主科試十五年八月以憂去.
公元1751年
  立柱滿洲鑲紅旗人戶科掌印給事中乾隆十六年十月任(十七年奉文:御史三年巡視一次不必留駐關防封貯藩庫).
  錢琦浙江仁和人丁巳進士河南道監察御史乾隆十六年任.主歲、科兩試(十七年奉文:御史三年巡視一次不必留駐提督學政關防臺灣道兼理).
公元1756年
  官保滿洲人刑科給事中乾隆二十一年四月抵臺.九月回京.
  李友棠江西臨川人刑科掌印給事中乾隆二十一年四月抵臺.九月回京.
公元1760年
  宗室實麟,滿洲正白旗人兵科給事中乾隆二十五年二月抵臺.五月回京.
  湯世昌浙江仁和人辛未進士工科給事中乾隆二十五年二月抵臺.五月回京.
公元1763年
  永泰滿洲人給事中乾隆二十八年十月抵臺.二十九年五月回京.
公元1764年
  李宜青江西寧都人丙辰進士監察御史乾隆二十八年十月抵臺.二十九年五月回京.
  明善滿洲鑲藍旗人
  朱丕烈浙江海鹽人戊辰進士.俱三十二年巡視
  喀爾崇義滿洲人給事中
公元1771年
  王顯曾,囗囗人,囗科給事中.俱乾隆三十六年巡視
  覺羅思義滿洲人福建道監察御史
公元1764年
  孟邵四川中江縣人庚辰進士貴州道監察御史.俱乾隆四十二年巡視
  塞岱,滿洲人,囗科給事中
公元1781年
  雷輪四川井研人進士,囗科給事中乾隆四十六年巡視
    (右巡凡四十七人.其七人有傳,俱仍「舊志」.)
公元1709年
  黃叔璥字玉圃順天大興人,康熙己丑進士六十一年,初設臺灣巡察叔璥首膺是命.既至安集哀鴻措置時務多得當.所著有赤嵌筆談、番俗六考採摭最富,後之修志書者,率取資焉.
公元1723年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江南高郵州人雍正元年進士,充內廷教習,以御試
公元1728年
一入史館,尋轉諫垣六年巡視臺灣兼理學政.至則以澄敘官方振興文教己任.主歲科兩試公慎明敏栽培士類,悉本至誠按巡南北二路雞犬不驚,民番咸悅.生平廉介苞苴永杜,而接物沖和,少崖岸,尤為僚屬敬服.所評選試牘有海玉尺前後編.臺灣之有試牘自是編始.
公元1720年
  林天木,字荔山廣東潮州人,性恭默不苟言笑動履以宋名儒為範.生平作字必楷正,雖屬稿未嘗為行草書康熙庚子,舉鄉薦第二雍正癸卯進士,以需次知縣引見,擢部主事,尋遷兵科掌印給事中雍正十一年巡察臺灣兼理學政,主歲科兩試取士品行為先.生童卷帙殊繁,手自評閱揭案,士服其公.性氣和平,即僮僕有過,不聞呵詈聲.接僚屬嚴凝而外和易,人多敬愛之.秩滿,尋丁母憂哀毀逾禮,以疾卒於家.
公元1732年
  覺羅修,鑲紅旗人,以御史巡視臺灣雍正十年北路大甲西社肆逆,趨赴軍營籌畫餉運.事平,以一等軍功議敘;還京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楊二酉字學山太原人,癸丑進士,入翰林,旋以御史巡臺,奏建海東書院造士南門內秀塔,亦其所規畫也.
  張湄字鷺洲錢塘人,癸丑進士,由詞垣御史,巡臺灣,嚴稽冒籍校士公明.所著有瀛壖百詠,行於時
公元1670年
  嚴瑞龍字凌雲閬中人康熙庚戌進士,以吏科掌印給事中巡視臺灣.清公勤慎,整飭官方洞察民隱,疏減番丁社餉.北路加志閣兇番為虐,奏請搜捕,躬往軍前籌畫勦撫.復酌定善後事宜威惠兼至.尋擢湖南按察使
   分巡臺灣道
公元1721年
    (本臺廈兵備道兼理學政康熙六十年改為臺廈道.雍正五年學政歸漢察院六年改為臺灣道乾隆十七年,仍兼理提督學政.)
公元1684年
  周昌奉天人進士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五年解任
公元1687年
  王效宗,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六年任.
公元1692年
  高拱乾陝西人廕生康熙三十一年任.秩滿,陞浙江按察使
公元1697年
  常光裕浙江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公元1699年
  王之麟鑲黃旗人貢生康熙三十八年任.四十三年調補湖北糧道
公元1705年
  王敏政正黃旗人康熙四十四年任(有傳).
公元1710年
  陳璸廣東海康人進士康熙四十九年任.五十四年,陞偏沅巡撫(崇祀名宦.有傳).
公元1715年
  梁文科正白旗人舉人康熙五十四年任.五十七年,陞廣東按察使
公元1718年
  梁文,正白旗人監生康熙五十七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公元1722年
  陳大輦湖廣江夏人進士康熙六十一年任.雍正二年,卒於官(有傳).
公元1724年
  吳昌祚正黃旗人監生雍正二年任.六年陞山東按察使
公元1728年
  孫國璽正白旗人進士雍正六年任.七年,調本省鹽驛道
公元1729年
  劉藩長,山西洪洞人貢生雍正七年任.九年丁憂.尋陞福建按察使
公元1730年
  倪象愷,四川榮縣舉人雍正八年任.十年解任
公元1732年
  張嗣昌山西浮山人貢生雍正十年任.調補四川鹽驛道
公元1735年
  尹士俍,山東濟寧州人監生雍正十三年任.調補湖北鄖襄道
公元1739年
  鄂善滿洲正藍旗人監生乾隆四年任.五年調補本省延建邵道
公元1740年
  劉良璧湖南衡陽人甲辰進士乾隆五年任.
公元1743年
  莊年江南長洲人,由監生保舉乾隆八年七月任.
公元1748年
  書成,滿洲鑲黃旗人監生乾隆十三年任.十四年以憂去.
公元1750年
  金溶順天大興人,庚戌進士乾隆十五年三月任.七月兼攝府篆.
公元1752年
  穆齊圖,蒙古鑲藍旗人乾隆十七年任(始兼提督學政,下並同).
公元1757年
  德文滿洲正白旗人刑部筆帖式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任.
公元1758年
  楊景素江蘇人監生乾隆二十三年四月任.
公元1761年
  覺羅四明滿洲正藍旗人內閣中書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任.
  余文儀浙江諸暨人丁巳進士乾隆二十九年八月任.十一月福建按察使
公元1764年
  蔣允焄,貴州貴陽人丁巳進士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護任.
  奇寵格,滿洲鑲白旗人丙午舉人乾隆三十年四月任(有傳).
公元1766年
  余文儀福建按察使乾隆三十一年六月赴臺查辦淡水莊民被番戕殺一案,摘署道篆六月任.
  張挺,陝西涇陽縣人戊午舉人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任(有傳).
公元1768年
  余文儀福建按察使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赴臺查辦匪案,摘署道篆十二月任.
公元1769年
  蔣允焄,前署任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任.
公元1771年
  奇寵格,見前乾隆三十六年正月復任三年俸滿,調本省糧驛道
公元1774年
  碩善,滿洲鑲藍旗人,由筆帖式工部郎中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任.
公元1775年
  馮廷丞山西代州人,壬申舉人,由廕生累陞刑部郎中乾隆四十年六月任.陞江西按察使
  蔣元樞江蘇常熟人己卯舉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護任.
公元1777年
  張棟陝西三原人,例貢生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護任.
  俞成浙江臨安人乙丑進士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任.
公元1781年
  蘇泰,江蘇元和人,例貢生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護任.
  穆和藺,滿洲正黃旗人丁卯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任(有傳).
公元1782年
  楊廷樺,順天大興人,丁丑進士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任.陞山東按察使
  孫景燧,浙江海鹽人辛丑進士乾隆四十九年正月護任.
公元1784年
  永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九年二月任.五十三年三月,以林逆案罷職
公元1788年
  楊廷理廣西馬平人丁酉拔貢乾隆五十三年護任.
  萬鐘傑雲南昆明人乙酉拔貢,本省按察使本道事,加布政使銜乾隆五十三年九月任.以憂去(有傳).
公元1791年
  楊廷理,前署任乾隆五十六年五月署,六月實陞.五十九年正月,加按察使銜
公元1794年
  劉大懿,山西洪洞人丁酉舉人,輸餉議敘,任刑部員外郎,陞郎中乾隆六十年七月由本鹽道調任八月,加按察使銜
公元1795年
  季學錦,江蘇昭文人己丑翰林嘉慶二年二月,由鹽道調任嘉慶三年十二月卒於官.
公元1798年
  遇昌滿洲鑲白旗人生員嘉慶三年十二月護任.四年三月陞任八月,加按察使銜
公元1801年
  慶保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六年三月署任七年五月泉州府任.
公元1802年
  遇昌見前任.嘉慶七年五月回任.十年八月,陞江蘇按察使
公元1805年
  慶保,前署任嘉慶十年十月任.十一年二月按察銜,即陞本省按察使
公元1807年
  清華,見上.嘉慶十二年七月任.
    (右巡凡四十六人.「舊志」立傳者三人,續增者四人凡七人有傳.)
公元1704年
  王敏政字九經正黃旗人,以監察御史出為興泉巡道康熙甲申移節臺灣仁厚不苛,事悉就理;而尤惠於番民.凡通事社商,有朘削者,必嚴禁.番車之有濫派者必懲.遇歲荒歉,申請賑卹,民賴生全秩滿,補廣東雷、瓊道.尋病卒,民建祠祀之.
  陳璸(已見「縣官」志).
公元1706年
  陳大輦江夏人字子京康熙丙戌進士,初知粵西永定州,遷福建鹽運分司,釐剔鹺政奉委清丈,閩田平允歲辛丑,臺匪作亂大輦督造平底小艘,飛渡臺港,多所裨助.尋擢分巡臺廈道,至則安輯流亡撫綏部落生番歸化接踵.會餘孽跳梁未靖,大輦捕獲置重法,臺民始安校士公慎,所拔取單寒.重整海東書院,立課士規程加意作養所得士多登賢書充選拔者.蒞任三年,以疾卒.
公元1765年
  奇寵格,滿洲舉人乾隆三十年,以興化守擢臺灣巡道明年淡水生番越界殺人,例去職三十五年,臺道乏人,制府以寵格鎮靜廉幹奏,請還舊官.明年復任.寵
端凝恬淡正己率屬,黜浮華,興學重士,遇事處以誠敬.課海東書院,必親臨講堂竟日危坐無倦容.命題諸生,必自為之,以知難易.危坐中有所得,則提筆書之,及時而畢,率以為常.歲科所取士拔尤生平宴會時歲時絕餽送巡行南北路,供費皆己出,不索縣一夫一役稽查偷渡禁革陋規,有犯必律以法.幕友親丁,或不謹關防,即以斥逐去.雖盛署一舊袍加身,非就寢不脫秩滿,調於省糧驛道至今臺人論政績者,自陳清端以外,首屈指焉(洪禧撰傳).
公元1771年
  張挺,號鶴山,陝之涇陽人也.以戊午鄉舉登仕籍,入漳州乾隆三十一年,擢臺、澎兵備道督學.挺居官潔清自矢釐奸勤民.始至,嘗令街坊衢道掃除糞穢頃之出見居民門首不蠲者,笞其人.由是無留穢.曰:人言臺民難治,吾以決信否耳.天下豈有不化之民哉?
乃盡革舊弊,繩奸猾胥役以法,不少恕.政以清.歲科所取多知名士.有臺陽試牘於時海東山長周澍,浙名宿也,以道自持風格甚峻,挺亦能為之下.時論交稱之.居無何黃教亂作,鄒太守出城勦捕,挺日夜巡防安撫市肆,民賴以不驚,亂克戡定.卒以匪案例奪官,去之日,民爭歎惋焉(韓必昌撰傳).
公元1782年
  穆和藺,滿洲舉人乾隆四十七年分巡延、建、邵道,移節臺灣.甫下車,首除衙蠹胥役不法者,痛懲之;曰:『官失德,由此輩也』.太守某,素婪贓,和藺至
,廉知其實,即具劾,卒阻於權勢不行,然其風亦稍戢云.臺道例司軍工廠哨船戰艦歲有風災官舟碎則巡道苦修賠,以故民船壞於風,則收其木材入官廠,補軍工焉,蓋其舊規如此.和藺既蒞任,則值大風擊破商船戰艦數十,吏欲按舊規以行,和藺恚曰:『商船運官穀,今遭風慘賠累,吾無救災卹患計,又因以為利,尚復有人心哉』?
悉召船戶,按其號給還之,胥役無敢擾焉.而是時官舟壞者,工廠乏購修貲,滋益窘,商民相顧起曰:『是孰非吾輩事』?
爭出貲為勷,和藺拒卻之,自以所畜廉俸償.不足破家產以繼.其自勵愛民類如此.時臺北有泉、漳之釁,郡治囂然,和藺寬猛互施,民以安堵.然卒憂勞成疾,屢乞假不獲未幾竟以械鬥案,吏議奪職.去之日,民遮道攀轅,有垂涕者(洪禧郭紹芳參撰傳).
公元1788年
  萬鐘傑號荔村,滇之昆明人也.乾隆五十三年,以興、泉、永道,調巡臺灣未抵任.尋擢本按察使,仍銜命臺灣巡道事.臺故多娼,諸貴游幕客,趨狹斜者,比比也.鐘傑至,嚴禁革,乃偵其尤豔者數輩,悉拘致有司,使械以示於眾,眾娼皆逸去.主科歲兩試,尤謹於關防.有粵生冒入閩童場為人倩代者,事覺,按律充發諸生夤緣者,悉褫革治罪.性戇直,且不事酬應,故修造戰艦,多為武弁所疵,力與較必不可,則拆而更造,寧多費,不肯以私干也.時提軍奎公,以砥廉剔弊,風裁甚峻;獨於鐘傑加禮焉.在任三年,以憂去(洪禧撰傳).
   臺灣府知府
公元1684年
  蔣毓英,錦州人官生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八年,陞湖南按察使(有傳.祀名宦).
公元1690年
  吳國柱奉天廕生二十九年任.秩滿,陞江西贛南道
公元1695年
  靳治揚,奉天廕生三十四年任.陞廣東肇羅道(有傳.祀名宦).
公元1702年
  衛台揆,山西曲沃廕生四十一年任.四十五年,陞廣東鹽道(有傳).
公元1707年
  周元文正黃旗監生四十六年任.五十一年,陞湖廣辰沅靖道(有傳).
公元1713年
  馮協一江南人五十二年任.五十四年卸事.
公元1716年
  王珍山西長治人,辛酉副榜五十五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公元1721年
  高鐸鑲黃旗漢軍監生六十年任.陞本省汀漳道
公元1725年
  范廷謀,浙江鄞縣監生雍正三年任.調回內用
公元1726年
  孫魯河南祥苻監生四年任.
公元322年
  俞存仁順天大興歲貢五年任.
公元1729年
  倪象愷,四川威遠舉人七年任.八年,陞本道
公元1731年
  王仕任,山東寧海人,癸卯進士九年任.陞本省鹽道
公元1733年
  尹士俍,山東濟寧府附監.十一年任.十三年,陞本道
公元1735年
  徐治民浙江山陰歲貢十三年任.被議.
公元1737年
  劉良璧湖南衡陽人甲辰進士乾隆二年任.五年,陞本道
公元1740年
  錢銖,浙江嘉興廕生五年任.七年,卒於官.
公元1742年
  范昌治浙江鄞縣監生七年任.十年被議.
公元1745年
  褚祿江蘇青浦人,癸丑進士十年四月任.
  方邦基浙江仁和人庚戌進士,由海防同知陞.十二年任.十四年護理巡道
公元1751年
  陳玉友順天文安人,庚戌進士.由淡水同知十六年二月任.
公元1752年
  王文昭淳化人海防同知十七年署.
公元1753年
  曾曰瑛江西南昌人十八年四月任.
公元1754年
  鐘德,滿洲鑲白旗人廕生十九年三月任.四月,攝海防同知
公元1757年
  覺羅四明滿洲正藍旗人內閣中書二十二年四月任.
  余文儀浙江諸暨人丁巳進士二十五年五月任.二十七年十二月,攝海防同知
公元1762年
  蔣允焄,貴州貴陽人丁巳進士二十八年八月任.
公元1763年
  秦廷基,鑲黃旗漢軍庚午舉人三十一年七月任.
公元1767年
  鄒應元江蘇金匱人進士三十二年四月任(有傳).
公元1772年
  李師敏山東惠民人進士三十七年四月任.三十九年十月,卒於官(有傳).
公元1774年
  成城浙江仁和人進士海防同知三十九年十月署.
公元1775年
  蔣元樞江蘇常熟舉人四十年四月任.
公元1778年
  萬綿前,浙江仁和監生四十三年六月任.
公元1781年
  蘇泰,江蘇元和貢生四十六年十一月任.
公元1783年
  劉亨基,湖南湘潭舉人海防同知四十八年正月署.
  王右弼山東齊東貢生四十八年三月任.
  劉亨基,見上.又於四十八年十一月署.
公元1784年
  孫景燧,浙江嘉興人進士四十九年正月任.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林逆之變遇害
公元1786年
  楊廷理廣西馬平拔貢海防同知五十一年十二月兼理
公元1787年
  楊紹裘,浙江餘姚貢生,福防同知五十二年正月署.
  楊廷樺,原任臺灣道五十二年三月補授是年八月卒於官.
  楊廷理,見上.五十二年八月署,十月實授
公元1788年
  徐夢麟浙江桐鄉監生淡水同知五十三年四月署.
  楊廷理,見上.五十三年十月回任.
公元1791年
  袁秉義直隸宣化縣人進士淡水同知五十六年五月署.
  楊紹裘,見上.五十六年八月任(有傳).
公元1793年
  清華滿洲藍紅旗人官學生五十八年七月署.
  袁秉義,見上.又於五十八年九月署.
公元1794年
  遇昌滿洲鑲白旗人生員五十九年三月任.
  朱慧昌浙江山陰貢生鹿港同知五十九年十一月署.
公元1795年
  遇昌,見上.六十年二月回任.
  沈颺,浙江仁和優貢六十年五月任.
公元1796年
  楊紹裘,見上.嘉慶元年四月代理
公元1797年
  遇昌,見上.嘉慶二年二月再任.
公元1799年
  吉壽,漢軍鑲白旗舉人四年二月署.
  吳逢聖安徽桐城舉人四年九月任.
公元1802年
  慶保滿洲黃旗人,官學生七年十一月任.
公元1805年
  馬夔陛,山東齊河貢生十年十月任.
公元1806年
  高叔祥河南鄧州人進士十一年四月任.七月卒於官.
  錢,浙江仁和縣人進士海防同知十一年八月署.
  楊廷理,見上.嘉慶十一年十二月復任
    (右知府凡五十一人.「舊志」立傳者四人,續增者三人.其衛台揆一傳舊志」失詳,據陳璸碑記改補.凡七人有傳.)
公元1683年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人,由官生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歸命督撫會疏交薦調臺灣.始至,見井里蕭條哀鴻未復,躬歷郊原披荊斬棘經界三縣封域相土定賦,罷不急之役;按撫土番招集流亡諮詢疾苦;進父老子弟,教以孝悌之義;振興文教,捐俸創立義學延師課督任滿,遷湖廣鹽驛道士民重繭大中丞告留.會江右觀察使缺,特旨調補百姓立碑紀績,於所建書院塑像祀之(「舊志」).
公元1695年
  靳治揚,鑲黃旗人,由筆帖式漳州府知府康熙三十四年,知臺灣府抵任蕩滌草竊招撫土番捐貲文廟;詳免傾陷田課.尤雅意作人,番童有未知禮義者,立社延師教之.臺人請祀名宦(「舊志」).
公元1701年
  衛台揆,號南村山西曲沃人相國清公猶子,以廕出仕,知漳州府,稱廉能康熙四十年調知臺灣府.台揆生貴冑,而抑遜自持不異寒素庶務躬親.夜秉燭治官書,漏下不輟性廉靜,歲時屬官或餽尊酒隻雞,不輕受也.愛民如子,甫下車即革水丁之弊,以安流移.嚴禁雜派,居臺數年,不票取一夫一役.其有豪強梗法弗化者,
公元1705年
痛懲不少假.四十四年歲饑亟請奏免本年租稅開闢後,民番得所休養者,臺揆之力居多.其課士,按月召諸生分席講藝,親定甲乙焉.秩滿廣東鹽法道,以疾乞歸去,而人懷之(謝金鑾撰補).
公元1707年
  周元文字洛書正黃旗人康熙四十六年,由延平府調知臺灣方正廉潔僉壬畏若神明.置義學田以贍寒士歲荒,詳免租課十之三.一切措置,悉本實心,臺民至今猶思其德(「舊志」).
公元1767年
  鄒應元號兩松江蘇金匱人,由進士乾隆三十二年臺灣府正己率屬,廉靜無為時昇平久,民不見德其明年十月奸民黃教營伍廢弛,誘群無賴為亂南北騷動應元急請於上憲,會營勦捕,親率壯役,深入內山,搜其黨羽謀生設伏殲其魁.亂平,秩滿士民僉赴巡臺御史籲留,奏准再任三年.及其去也,民愈有去後之思焉(韓必昌撰傳).
公元1772年
  李思敏,山東惠民人,以進士出身乾隆三十七年,知臺灣府廉明方正,有冰心鐵面之風.所到之處苞苴不通奸豪斂跡營卒不法者,輒按律處治不少縱,大帥憚之.在任歲餘,以疾卒於官(潘振甲撰傳).
公元1773年
  楊紹裘,號冶堂浙江餘姚人,由廩貢洊歷海防同知林爽文之亂,知府孫景燧遇害同知楊廷理代理府事,募義勇堅守郡城明年正月,紹裘奉檄來視府事,以廷理
得民心,悉賊情一切事宜悉商焉.三月,以舊臺灣道楊廷樺為臺灣府知府,留紹裘協理軍需局.士民語曰:『三陽開泰,賊不足畏也』.賊平,率生番入覲歸授臺灣府知府.紹裘如駕輕就熟,與僚屬和衷共濟.每讞獄,輒先與兩造申明敦睦任卹之誼,然後判其曲直.或笑為迂,不恤也.時匪亂甫平,營鎮威權甚張.有營兵橫敺舖民,邑令林昌炎拘治之,營卒皆譁.某遊擊頗恣於公所厲聲林知縣藐我.紹裘從容笑謝曰:某遊擊何弗少商量耶?
亦知林知縣遊擊斥言乎?
四座皆驚.遊擊霽顏,事賴以釋.其處置公事類此.嘗遊海會寺,題半日亭云:『坐看郭外千雨,細啜花前一盞』.其留心民瘼隨處觸發,可概見矣.嗣以丁外艱去.服闋,補貴州遵義府知府(韓必昌撰傳).
   臺灣海防同知
公元1685年
  梁爾壽,鎮安貢生康熙二十四年任.二十九年,陞兵部方司員外.
公元1691年
  齊體物正黃旗人進士三十年任.
公元1697年
  龍光望江人,進士三十六年任.
公元1699年
  趙純禧,奉天監生三十八年任.
公元1701年
  孫元衡江南桐城貢生四十年任(有傳).
公元1709年
  洪一棟湖廣應山監生四十八年任.卒於官(有傳.祀名宦).
公元1719年
  王禮順天宛平監生五十八年任,六十年臺變被議.
公元1721年
  孫魯河南祥符監生六十年署.
公元1722年
  楊毓健,湖廣長陽貢生六十一年任.
公元1724年
  王作梅河南河內人,己丑進士雍正二年任(有傳).
公元1728年
  劉浴,直隸棗強監生六年署.
公元1729年
  尹士俍,山東濟寧附監.七年任.十一年,陞本府知府
  李珍山東諸城貢生十年任.卒於官.
公元1735年
  徐林浙江錢塘貢生十三年任.
公元1737年
  魏素,直隸蔚州廩監.乾隆二年任.
公元1740年
  郝,直隸霸州人甲辰進士五年任.
公元1742年
  方邦基浙江仁和人,庚戌進士七年十一月任(有傳).
公元1746年
  梁梗,正白旗漢軍例監十一年任.
  張若,江南桐城人十一年七月署.
公元1748年
  汪天來,江南碭山人澎湖通判十三年十一月署.
公元1749年
  俞唐,浙江仁和監生十四年八月任.
公元1750年
  魯鼎江西新城人臺灣縣知縣十五年十二月護任.十六年十月卸事,十七年四月再護任.
公元1751年
  陳玉友順天文安人臺灣府知府十六年十二月攝任
公元1752年
  王文昭淳化拔貢乾隆十七年九月任.
公元1754年
  傅爾泰,滿洲監生十九年十一月任.二十年七月,攝彰化縣篆;十一月回任.二十一年四月,攝臺灣縣篆.
公元1758年
  宋清源江南監生二十三年四月任.四月,攝臺灣縣篆.十一月卸事.二十五年六月,再攝縣篆.
公元1761年
  何愷,廣東香山貢生二十六年三月任.二十七年十月,攝臺灣縣篆.卒於官.
公元1762年
  余文儀諸暨人臺灣府知府二十七年十二月攝任
  徐德峻浙江蘭谿人丁巳進士二十八年囗月任.
公元1766年
  魯楷,浙江會稽人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任.
公元1768年
  韓琮通州舉人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任. .
公元1769年
  朱景英湖南武陵舉人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任(有傳).
公元1772年
  成城,見上,知府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任.
公元1776年
  鄔維肅,四十一年四月初九日任.
公元1778年
  劉亨基,四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任.
公元1783年
  黃啟,四十八年四月初十日任.
公元1786年
  楊廷理,見上,知府五十一年八月二十日任.
公元1787年
  吳元琪,五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署.
公元1788年
  清華,見上,巡道五十三年六月署任五十四年六月實授
公元1789年
  袁秉義直隸宣化府人丙戌進士五十六年五月署,五十八年九月再署.
公元1791年
  楊紹裘,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五十六年八月署,嘉慶元年四月再署.
公元1794年
  遇昌鑲白旗滿洲人五十九年三月署,嘉慶元年四月再署.
公元1795年
  沈颺,浙江仁和舉人六十年五月署.
公元1797年
  方應恆,湖南巴陵監生嘉慶二年十一月任.
公元1799年
  魏堯年順天監生嘉慶四年十一月署.
公元1800年
  延青雲山西陽城縣貢生五年二月任.
公元1802年
  葉寶書嘉慶七年正月署.
  錢,浙江仁和人庚子進士嘉慶七年六月任.十年軍功候補加道銜十一年八月護理府篆.
公元1805年
  薛志亮,見上,知縣嘉慶十年八月護理
    (右同知凡四十九人.「舊志」立傳者四人,續增者一人凡五人有傳.)
公元1703年
  孫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由貢生四川漢州知州康熙癸未,遷臺灣府同知.性溫厚,於物無忤,而剛正不屈權勢.諸不便民者,悉除之.會歲旱,令商船悉以載米,多者重其賞,否則有罰,於是南北雲集,臺民得飽而歌.數攝諸縣篆,署府符,所在有善政.秩滿,遷東昌知府在臺時著有「赤嵌集」,深為王新城所賞(「舊志」).
公元1709年
  洪一棟字石臣應山人康熙四十八年,由監生同知臺灣府革除水口積弊,以利商人豁免逃亡丁賦.值荒旱多方設法運米以活饑者,臺民咸念不置(「舊志」).
公元1724年
  王作梅河南河內人,己丑進士雍正二年,任海防同知.時廈門有商往來澎島,與臺灣小船偷運接盤米穀,名曰短擺.作梅廉知,急捕之,並得官弁交通狀,舉發治其罪,自是接盤之風遂息.提標哨船凡二十餘艘,絡繹來臺貿易號為自備哨,凡出入海口不由查驗作梅詳請禁革其他客頭勾引偷渡久成錮弊作梅密擒首惡詹望黃老二人痛懲之,積習為改.其勇於有為如此至於律己愛民,臺之士民至今猶傳頌不衰云(「府志」).
公元1730年
  方邦基字樂只號松亭杭州仁和人雍正庚戌進士保舉,署閩清邑篆,
公元1748年
沙縣.踰年調鳳山縣請減重賦,免浮糧,民番感之.有貧不能娶者,妻母欲令其女改適,訟於縣,為擇吉捐資,相其夫往迎之,遂得完娶.又有民婦被祟,即暮見形如人似犬,闔室騷擾莫可奈何.即為齋戒牒告城隍忽雷震、怪走入地,掘之得猴子髑髏,有血濡縷,怪遂絕.丁艱歸,服闋,署理事廳務,尋補臺同知,革陋規嚴禁坐口書役需索.凡商船貨足,無論早晚隨時驗放,俾得順風水之便.船戶行家肖像頂祝.有習水積匪,常入海竊斷商船椗索,訪緝痛懲之,獲慣賊下獄禁錮民得安枕秩滿陞署知府,收放糧餉分毫不染.歲戊辰,泉、漳米貴,督憲諭商船照例帶米六十石外,倍帶六十石.時臺荒旱,與內地同,米石銀三兩輿情洶洶,因斟酌詳請,每船陰聽多帶數十石,俾內地得以接濟,臺郡不至騷動,督憲韙之.邑署湫隘前令七人,或解職,或病故,無一秩滿者,建除家謂為凶宅,因念長令數易,非百姓福,首捐百金改建之.攝道篆軍工船料,概照定價發買,不假吏胥,扣剋積弊一清庚午夏題請實授知府奉旨部引見.八月渡海遭颶,舟覆福清南日.事聞,予卹,贈朝議大夫布政使司參議賜祭葬(「舊志」).
公元1769年
  朱景英字幼芝號研北湖南武陵人鄉舉第一乾隆三十四年同知臺灣府天懷爽朗氣度雍容.其敷政寧人,皆行所無事,無一毫矯強態.生平雅愛文學士.士有通十三經者,既親加獎賞,復先容學道憲而拔之,不引嫌自避.人亦不以越相疑
公餘之暇,圖籍紛披,以博雅自喜.善八分書蒼勁入古.所著有「畬經堂詩集」、「海東札記」(洪禧撰傳).
   臺灣府經歷
  林起元江南上元人
  方逢月,浙江桐鄉人
  王道宏江南上元人
  尹復,浙江山陰人
  孫琰順天宛平人
  汪元任湖廣京山人
  張天銓,浙江山陰人
  陶宣,順天宛平人
  王士勷,湖廣武陵人
公元1721年
  左懋源,順天大興吏員康熙六十年任.
公元1729年
  褚天緯江南吳江吏員雍正七年任.十年離任
公元1733年
  郭士謙江南旌德供事十一年任.
公元1735年
  王嗣彥,順天宛平吏員十三年任.
公元1739年
  朱士顯浙江蕭山監生乾隆四年任.
公元1742年
  金文英直隸通州吏員七年任.
  舜有,順天大興生員.十一年任.以憂去.
公元1750年
  王如璋,江西廬陵監生十五年任.
公元1751年
  郝敬修,山東高密監生十六年六月任.
  包瀜,順天大興吏員鹿仔港巡檢.十六年二月署.
  曹煜,江蘇吏員,新港巡檢十六年署.
公元1754年
  吳克成浙江山陰供事下淡水巡檢十九年二月署.
  沈鈺,浙江仁和供事十九年八月任.
公元1755年
  耳孔木,浙江供事臺灣縣典史二十年署.
  宓宏謨浙江慈谿吏員二十年任.
公元1754年
  吳,順天大興人,臺灣縣典史.二十年正月署.
公元1761年
  裘建功,順天宛平供事二十六年三月任.
公元1764年
  孫玉書浙江蕭山人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任.
公元1767年
  汪朝棟安徽歙縣人三十二年十一月任.
公元1769年
  王執禮浙江仁和人三十四年二月任.
公元1772年
  謝洪光,廣東德慶州監生三十七年六月任.
公元1782年
  葉起蛟,仁和吏員四十七年七月任.
公元1778年
  張東馨,會稽吏員四十三年十月任.
公元1782年
  嚴照,常熟監生四十七年正月任.
公元1786年
  羅倫安岳縣監生五十一年六月任.
公元1788年
  周書鳳,仁和監生五十三年八月局員署,五十六年二月再署.
公元1789年
  朱瀾仁和議敘五十四年四月任.
公元1792年
  魯岱,江南當塗供事五十七年十月署.
  李傳椿巡檢署.
  李棟
公元1794年
  曹德裕五十九年署.
公元1795年
  彭思本山陰供事議敘六十年五月任.
公元1796年
  陳塤歷城人,考職正八品嘉慶元年六月署,九月實授
  張力恕.
公元1799年
  任元舉四年三月署.
  包德墉,鄞縣人吏員四年五月任.五年二月奉委代理通判六年七月回任.
公元1800年
  翟灝淄川貢生五年四月署.
  蘇鴻,羅漢門巡檢署.
公元1803年
  李雲龍昌平吏員,考職.八年正月任.
公元1806年
  袁錫山新蔡監生十一年七月署.
    (論曰:有治地之政,有治民之政;復有刑以輔之,以威其游惰不率教之民;立政大端盡是矣.夫謂游惰不率教之民,無過什伯之一、二,此其常也.以常而論,則臺灣雖皆中土之民;然其來既久,農服先疇,賈有世業;有田可耕,有貨可貿,室家既寧,邱墓在是,即土著也.惟弔茲疇於我政人得罪,為治者奚難焉.乃奸宄遍藏,叛亂時作動輒醜類以千萬計者,彼服賈黍稷者為之嶼?
然則游民四集戶口無稽,則治民之術蓋難.指內山為可墾,則慮與番民爭;以內山為不可墾,則貪利者懷潛滋暗長之心,復群趨焉,猶其賢者也.謂是重洋隔險,天下以為逋逃藪,抑懷奸黠、圖非分獲者日增月益,而海禁無功逐客非令,則治地之術為難.徒使守土者聚不知誰何之民蒙其害,而忘其非吾之責.鄉士夫聚計無復之之民,日與居而不知其為身家之禍.是故所及書者,不足百里才一盼,志所不及書者,倘置之不論,將使龔遂無所施其能,文翁無以興其化,何以聖王四海一家之旨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