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顺治元年 (自动笺注)
清世祖實錄選輯
公元1644年
  順治元年(一六四四、甲申)夏四月初八日(乙丑),上御篤恭殿,賜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大將軍敕印
敕曰:『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弘業重大之任,付於躬。
蒙古朝鮮俱已歸服漢人城郭土地雖漸攻克,猶多抗拒
念當此創業垂統之時,征討之舉所關甚重。
朕年沖幼,未能親履戎行特命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代統大軍,往定中原
用加殊禮,錫以御用旗蓋等物;特授奉命大將軍印,一切賞罰,俱便宜從事
攻取方略,爾王欽承皇考聖訓,諒已素諳
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事大將軍,當如事朕;同心協力以圖進取,庶祖考英靈,為之欣慰矣。
尚其欽哉』!
  十五日(壬申),攝政和碩睿親王次翁後。
明平西伯吳三桂副將楊珅、遊擊雲龍山海關來致書曰:『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遼東總兵重任
王之威望,素所深慕。
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
人臣之誼,諒王亦知之。
今我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寧遠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
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姦黨開門納款
先帝不幸九廟灰燼
賊首僭稱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志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
我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
宗室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
遠近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
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國難北朝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
夫除暴剪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
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此又大利也。
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再難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宮廷示大義於中國
則我朝之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不敢食言
宜上疏於北朝皇帝,但未悉北朝之禮,不敢輕瀆聖聰;乞王轉奏』!
王得書,即遣學士詹霸、來袞往錦州,諭漢軍紅衣向山海關進發
  十六日(癸酉),攝政和碩睿親王師次西拉塔拉,報吳三桂書曰:『向欲與修好,屢行致書;明國君不計國家喪亂軍民死亡,曾無一言相答。
是以我國三次進兵攻略,蓋示意於明國官軍民,欲明國之君熟籌通好也。
今日則不復出此;惟有底定國家,與民休息而已
予聞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髮指
用是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水火
及伯遣使致書,深為喜悅,遂統兵前進
伯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誠忠臣之義也。
伯雖向守遼東,與我為敵;今亦勿因
前故,尚復懷疑
管仲桓公中鉤後桓公用為仲父,以成霸業
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河山之永也』。
  二十日(丁丑),攝政王和碩王軍連山
吳三桂復遣郭雲龍孫文煥來致書曰:『接王來書,知大軍已至寧遠;救民伐暴、扶弱除強,義聲天地
其所相助者,實為我先帝,而三桂感戴猶其小也。
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於山海以西要處,誘賊速
今賊親率黨羽蟻聚永平一帶;此乃自投陷阱,而天意從可知矣。
三桂已悉簡精銳,以圖相機勦滅
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攻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傳檄而定也。
仁義之師首重安民,所發檄文最為嚴切;更大軍秋毫無犯,則民心服而財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王得書,即星夜進發,踰寧遠、次於沙河地方。
  二十二日(己卯),師至山海關
……遂入關。
……大敗賊眾,追殺至四十里;賊首尾不相顧遁走燕京
……是日,進吳三桂爵為平西王
  二十四日(辛巳),師次新河驛
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以進山關賊兵捷音奏聞:言『臣統大軍前進,明總兵官吳三桂遣使來言:賊首李自成已陷燕京崇禎帝后俱自經
自成三月二十二日僭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遣人招降三桂三桂不從,隨自永平返據山海關,欲來投順我國,為崇禎帝報仇
因諭其使:如果來歸,即裂地封王
仍令齎書去後
臣即星夜前往,於四月二十一日山海關
賊首李自成親率馬、步兵二十餘萬,挾崇禎帝太子第三定王、第四子宗室晉王秦王漢王郡王等並三桂父襄與俱來;復遣人招三桂降,三桂不從,賊隨圍山海關
是晚,即敗賊總兵唐通馬步兵數百人一片石,斬百餘人賊兵遂遁。
次日,我大軍直薄山海關三桂開門迎降
我軍遂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入,望見賊渠領眾自北山橫亙至海列陣
是日大風揚塵咫尺不見;我軍對賊布陣不能橫列及海。
臣隨集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等謂:「爾等毋得越伍躁進
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可成!
我軍可向海對賊陣尾,鱗次布列三桂兵,可分列右翼之末」。
號令畢,於是我軍齊列;及二次呼噪進兵,風遂止。
對陣奮擊大敗賊兵,追殺至四十里;陣斬晉王朱審,獲駝馬、緞幣無算:此皆仰藉上天眷佑皇上洪福所致
臣隨統大軍,與三桂直搗燕京矣』。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四。)
  五月初二日(己丑),師至燕京
  十二日(己亥),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遣官奏報底定燕京捷音
奏言:『臣統大軍前往燕京自山海以西各城堡文武將吏皆先奉表迎降
四月二十六日流賊李自成盡括金銀幣帛載發長安
三十日自成焚燬宮闕遁走,臣隨遣內外藩王貝勒貝子
公、固山額真護軍統領率師追擊
臣親率餘兵於五月初二日燕京京城文武官吏耆老士庶悉出城迎降,以巳刻入城』。
  二十日(丁未),以禮葬明崇禎帝、后及妃袁氏、兩公主天啟后張氏、萬曆妃劉氏,仍造陵墓如制。
  六月丁巳朔,令洪承疇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同內官佐機務
  初四日(庚申),令戶部左侍郎王鰲永招撫山東河南
  初十日(丙寅),遣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率將士平定山東一路地方
  十六日(壬申),故明參將唐虞時啟言:『逆賊張獻忠江西轉掠江南,勢甚猖獗
臣惟南京形勝之地,閩、浙、江、廣等處皆視其順逆以為向背
宜乘危懼,即頒令旨賞格,臣齎往南京宣諭官民,江南之地,可傳檄而定也。
若慮張獻忠左良玉首鼠兩端,則有原任鎮臣洪範可以招撫,乞即用招撫總兵
臣子起龍洪範,曾為史可法標下參將彼中將領,多所親識。
乞令其齎諭往招,則近悅遠來一統功可成矣』。
所司知之。
  二十六日(壬午),攝政和碩睿親王書招故明總兵洪範
  二十九日(乙酉),平定山東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啟報霸州滄州德州
、臨清先後俱下。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五。)
  秋七月初七日(壬辰),以招撫山東監軍副使方大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十二日(丁酉),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薦山東故明大學士謝陞四十餘人
事下吏部
  王鰲永啟報濟南東昌青州、臨清等州郡以次撫定
公元1645年
  王鰲永密報南中情形
近聞南中擁立福王改元弘光;以史可法內閣,封總兵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高傑等分據各鎮。
江北之地,彼所必爭;請亟補鎮臣移駐曹、單,控扼淮、徐。
啟入,下所司確議。
  十四日(己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薦故薊遼總督丁魁楚陝西總督丁啟睿陝西巡撫練國事副都御史房可壯吏部員外郎左懋泰河東守道郝絅等,攝政和碩睿親王衛送來京錄用
  十九日(甲辰),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報撫定青州郡縣並齎故明衡王降書以聞。
  二十七日(壬子),攝政和碩睿親王南來副將韓拱參將萬春齎書致史可
法曰:『予向瀋陽,即知燕山物望,咸推司馬
及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見,識介弟清班,曾託其手勒平安,拳致衷緒;未審何時得達!
聞道紛紛,多謂金陵有自立君者。
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春秋」之義,有賊不討,則故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亂臣賊子,法至嚴也。
闖賊李自成稱兵犯闕,手毒君親中國臣民,不聞加遺一矢
平西王吳三桂介在東陲,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宿好、棄近日小嫌,爰整貔貅驅除狗鼠
入京之日,首崇愍帝及后謚號卜葬山陵,悉如典禮
郡王將軍以下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勳戚文武諸臣,咸在廟列恩禮有加。
耕市不驚,秋毫無犯
方擬秋高氣爽遣將西征傳檄江南、聯兵河朔陳師鞠旅戮力同心:報乃君國之讎,彰我朝廷之德!
豈意南州諸君苟安旦夕,弗審事機;聊慕虛名,頓望實害:予實惑之。
國家撫定燕都,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朝也。
賊毀明朝廟主,辱及先人;我國家不憚征繕之勞,悉索敝賦代為雪恥
孝子仁人,當如何感恩圖報
茲乃乘逆寇稽誅王師蹔息遂欲雄據江南坐享漁人之利
揆諸情理豈可謂平!
以為天塹不能飛渡投鞭不足斷流耶?
夫闖賊但為明朝祟耳,未嘗得罪於我國家也。
徒以薄海同讎,特伸大義
今若擁號稱尊,便是天有二日,儼為勍敵
予將簡西行之銳,轉旝東征;且擬釋彼重誅,命為前導
夫以中華全力受制潢池;而欲以江左一隅兼支大國勝負之數無待蓍龜矣!
予聞君子愛人也以德,
細人則以姑息
諸君子果識時知命篤念故主厚愛賢王,宜勸令削號歸藩永綏福祿
朝廷當待虞賓統承禮物帶礪山河,位在諸侯王上;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絕初心
南州群彥翩然來儀,則爾公爾侯,列爵分土,有平西典例在;惟執事實利圖之!
輓近士大夫好高樹名義,而不顧國家之急;每有大事,輒同築舍。
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可為殷鑒
先生領袖名流主持至計,必能深維終始,寧忍隨俗浮!
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行在即,可西可東;南國安危,在此一舉
諸君子同以討賊為心,毋貪一時瞬息之榮,而重故無窮之禍,為亂臣賊子所笑;予實有厚望焉!
「記」有之:「惟善人能受盡言」;敬布腹心佇聞明教
江天在望延跂為勞。
書不宣意』。
可法旋遣人報書語多不屈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六。)
  八月初六日(辛酉),以故兵部主事凌駉為兵科執事中。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七。)
  九月初六日(辛卯),招撫山東河南侍郎王鰲永啟言:『楊威係故明總兵劉澤清委用之官澤清奔,盤踞登萊,假稱山東前鋒恢勦副總兵名色肆行焚戮。
乞敕大兵速勦,以杜亂萌』。
從之。
  初八日(癸巳),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覺羅巴哈納石廷柱啟言:『故明兵
尚書張縉彥已遣人招至;縉彥自言有死罪不敢入朝
開封衛輝懷慶等府業已官署事,並酌留官屬丁駐防矣』。
  十六日(辛丑),遣梅勒章京和託、李率泰、額孟格等率寧遠駐防兵平定山東河南
  二十日(乙巳),平定山西固山額真葉臣等自軍中奏報:『潞澤所屬州縣,俱已委員管理
董學禮者,原係故明副將降賊受職駐劄懷慶;後為我擊敗,遁往潼關
書招之,學禮遂降,願率兵駐防黃河西岸;因給與總兵官劄付
少林寺玉寨賊首際遇,明季屢攻不克,授以總兵職銜
後與流賊相持,我兵至懷慶差人招撫即將所據一府二州、十二縣大小山千餘兵二十七萬齎書來降』。
  二十五日(庚戌),招撫江南副將起龍軍中奏報:『臣抵清河口,聞南來總兵洪範已到王家營,臣隨見洪範,備頌大清恩德,並齎敕緣由洪範叩接敕書開讀訖,所齎進奉銀十餘萬兩、金千兩、緞絹萬疋。
其同差有兵部侍郎左懋第太僕寺馬紹愉
臣先差官趙鋮馳報,即同弘北上
行間機密,到京另奏報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八。)
  冬十月乙卯朔,上以定燕京,親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九。)
  十五日(己卯),命和碩豫親王多鐸定國大將軍統領將士進征江南
賜之敕曰:『朕以福王南方文武諸臣當明國崇禎皇帝流賊之難,陵闕焚燬,宗社覆亡不遣一兵、不發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也。
及我兵進勦流賊西奔南方諸臣不行請命,擅立福王:其罪二也。
不思滅賊復雔,而諸將各自擁兵擾害良民;自生反側,以啟兵端:其罪三也。
惟此三罪天人共憤。
因命王充定國大將軍,統師聲罪征討江南
王今承命一切機宜,當與諸將同心協謀而行。
毋謂自知不聽人言;毋恃兵強,輕視敵眾。
仍嚴偵探,勿致虞!
如有抗拒不服者戮之,傾心歸順者撫之。
嚴禁兵將:凡係歸順地方,不許肆行搶掠務使人知朕以仁義天下之意。
行間將領功罪,察實紀明彙奏
如係小過當即處分
至於護軍校、撥雜庫以下無論大小罪過,俱與諸將商酌徑行處分
受茲重任,當益殫忠猷,用張撻伐,立奏蕩平
欽哉』。
                 (--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
  十一月乙酉朔,偽弘光使臣陳洪範南還
途次密啟請留同行左懋第馬紹愉自願率兵歸順,並招徠南中諸將。
攝政王學士詹霸等往諭,勉其加意籌畫成功之日,以世爵酬之。
遂留懋第紹愉
  初三日(丁亥),河南巡撫羅繡錦奏言:『故明兵部尚書張縉彥主事凌駉不即遵旨來京,擁兵河上觀望游移人心驚惑
副將光輔參將郝尚周數調不援,復叛從
賊。
請速發兵靖亂』!
得旨:『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即擒縉彥治以軍法光輔、尚周著該輔拏問』。
  二十六日(庚戌),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致書和碩豫親王多鐸曰:『偽弘光所遣左懋第馬紹愉、陳洪範前已俱令南還,因洪範密啟請留懋第紹愉,伊自率兵歸順
且言在南之左良玉余永壽高傑金聲桓劉肇基黃得功劉澤清各擁重兵,皆可說來降
隨追留懋第紹愉,獨令洪範南還
王其察彼情形隨時奏報』。
  二十九日(癸丑),山東沂州總兵官夏成德宿遷圍,殺賊兵六千餘人,獲馬騾旗纛等物;又遣遊擊劉范德、守備孫萬壽文成功往取贛榆,擒斬偽都司王有年守備王建仁,降其城。
以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一。)
  十二月初二日(丙辰),河南巡撫羅繡錦奏言:『河南土寇叛亂已久,狡猾性成。
前招降李際遇將近兩月,未見來歸
以此類推,降誠難信。
中州南有明兵,西臨流寇
有報賊抵河南府立營者,有報許定國高傑兵馬臨河岸者,有報張縉彥已受直隸山西、河南總督職者,又有報凌駉結連土寇書招董學禮過河者。
種種情形,以臣度之,彼皆欲伺我軍所以乘其隙耳。
如我軍南下,則就中行其叵測;如我軍西入,則乘虛以犯河北,二者必居一於此
乞亟賜熟籌大軍南渡,或將南岸沿河一帶土孽先行
撲滅,去其肘腋之患,則河北可保無虞矣』。
所司速議。
  十四日(戊辰),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軍中奏報:『兵至孟津,遣護國統領賴先精兵黃河流賊都司黃士欣、果毅將軍有聲各遁去,沿河十五寨堡兵民望風歸順睢州總兵許定國、玉寨首領際遇等各擁眾四、五萬,亦遣人來降。
發兵防守各處,今大軍向潼關進發矣』。
  二十七日(辛巳),有劉姓者,自稱明崇禎帝太子內監楊玉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周奎家;時崇禎帝公主亦在所,相見掩面泣,跪獻酒食
既而疑其偽,具疏以聞。
隨令內院傳故明貴妃袁氏及東宮官內監等辨視,皆不識
問以宮中舊事,亦不能對。
袁妃等皆以為偽;惟花園內監常進節、指揮李時蔭等執以為真。
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趙開心給事中朱徽等各言事重大,宜加詳慎
因下法司覆勘,得假冒狀。
楊玉、李時蔭等十五人棄市
開心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語,亦論死;因係言官免罪奪俸三月
仍令內院傳諭內外:『有以太子來告者,太子加恩養;其來告之人,亦給優賞』。
                   (--以上見「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