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自动笺注)
庭聞錄卷三
                        南昌劉健
   收滇入緬
公元1658年
  順治十五年春,三南征
初,張獻忠死,餘黨推孫可望為長,受約束,獨李定國常與之抗。
可望惡其倔強,常以事故杖之百,定國恨甚。
  定國字一人綏德州義讓棘鍼人。
為人勇幹剛直目不知書
昆明金公趾者,知其可動,取世俗傳三國志演義時時為之誦說定國樂聞之。
遂明可望董卓曹操,而期定國諸葛武侯
定國大感悟,謂公趾曰:孔明何敢望,關、張、伯約所為不敢不勉。
自是益與可望左。
公元1652年
  壬辰歲,入廣西,不復稟命
可望遣馮雙鯉襲之,定國覆其軍。
公元1655年
  乙未歲定國廣東新會,為南平王尚可喜所敗,走南寧
永曆在安隆,可望定國之入安隆也,遣關有才等以精甲四萬扼之田州定國襲破有才,收其兵。
公元1656年
  丙申歲,至安隆,奉永曆雲南
公元1657年
  丁酉可望大舉定國,其部白文選馬進忠、馬惟興、馬寶等密與定國約,陣而
不戰,俾定國全力中軍以故可望舉軍皆沒。
定國使劉文秀可望文秀縱之;可望得旋貴州,走湖南,詣經略洪承疇投降
入都,封義王具言雲南可取狀。
欲自以為功,上疏曰:孫、李治兵相攻,今可望投誠歸化變亂之際,人心未定大兵宜速貴州,此卞莊刺虎之時也。
疏上,報可
分兵三路:中路經略洪承疇信郡王鐸尼,由湖廣入;東路征南將軍趙布太、固山線國安,由廣西入;西路,由四川入。
公元1658年
  二月二十五日,三發兵漢中府
  三月初四日,至合州
  四月初三日,至重慶
  二十五日,至三坡關石臺關(?
)將軍鎮國踞險設伏以守;敗之。
  晦日,克遵義,獲糧三萬餘石,招降郭李愛等,得兵五千有奇、象一。
  五月十一日,入貴州
時貴苦饑糧餉不繼,士馬疲困還軍息鋒。
  十七日,敗總兵梁亦英於開州倒流水,得象二、馬五百有奇
  六月望水西宣慰司安坤、藺州宣慰司保受降。
  二十三日興寧伯王興將軍總兵劉董才、王劉蒼王明池、朱守、全友臣、朱尚文、張伏成、楊士誠李友才、張宏、羅志奇、李貞虎、周永福馬成德等以七千餘人降。
時,白文選文安伯名望荊江張光翠、將軍鄒自貴、張國用王安、趙得勝
王汝霖、塔新策、高應鳳、劉之復、總兵名望高正魁、潘龍、陳發、秦斗全、王有德、先祚、高世傑、張斗霖、黃之宮、陳勇、武國用王國勛等以兵四萬守七星關文選王興等還駐舊營
於是來歸
  七月,三遵義
督師大學士文安之、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譚詣、譚宏、譚仁等一十六營以水師重慶,三還御之。
白文選以三之還,遂自七星關進營生界,窺遵義
  十月大兵三路俱集,戒期入滇。
李定國西路已有白文選,乃令祁三昇中路,壁雞公之背;而自出東路,扼黃草壩
  十一月初十日,三遵義進兵白文選七星關
  十二月,三白文選七星關
地險峻,前臨麻哈江,兩岸石壁陡峭,中僅一小橋以濟;其南岸石城木柵,遍排巨,積糧以守。
知其險,不可攻,乃由水路西溪河,得捷徑
初二日,至以烈。
凌晨,渡關下流至天生橋,抄出文選背,文選驚潰
追至烏撒,降兵千餘,獲象六
馬寶守可渡河文選敗走馬寶亦與俱奔。
李定國盤江泗城土官岑繼祿導大兵入,定國回軍拒戰敗績,祁三昇亦奔。
定國等奉永曆西走
公元1659年
  十六年正月初三日,三入滇城,信郡王鐸尼、將軍趙布太會師
  二月初三日,三羅次,西追。
  初九日,至鎮南州
  初十日,敗總兵王國勛於普棚山,擒十一人,獲馬四十匹。
李定國之奔也,以白文選斷後文選不支,率張光翠等西走
  十三日,距玉龍關二十里,我師追及,擒呂三貴,獲鞏昌王印一,孔雀尾繖、銷金龍繖各一,象三、馬一百四十。
  十五日,自永平疾趨鐵索橋,橋為文選所斷,明日為筏以渡。
  十七日,渡瀾滄江
  十八日,至永昌
  二十一日,過潞江
江水瀰,且多瘴氣
越江二十里為磨盤山(一應(?
)高黎貢,本高崙岡之偽也。
高四百里,彎而涉巔,可望崑崙;視星宿海大僅丈許,宛如山下者然)。
徑隘箐深,屈曲僅容單騎
定國思三累勝窮追,必不戒立柵數量設伏其間,以竇名望初伏、高文貴二伏王璽三伏,令曰:俟敵至三伏山巔舉,首尾橫擊之,片甲不令其逃也。
遂北,數百里無夫一守以為定國去遠,渡江上山隊伍散亂
入伏中,降官盧桂生以有伏告,而前軀已入二伏
急退,以精甲伏兵名望不得已出戰二伏亦趨下應之,戰於山間短刀肉薄固山額真沙里等人陣亡,竇名望玉璽亦戰死(竇名望蘄水人
短小勁悍,每臨陣,輒飲酒數升,去
鍪而出。
是日戰酣,謂人曰:我姓竇,而山名磨盤天下有豆入磨而不腐者乎?
今日是我死日也。
飲酒免冑而出,手刃百餘人乃死)。
定國山巔聞信失序驚駭
忽飛落其前,擊土塊滿面,乃奔。
伏兵六千人,我兵上山者已萬二千餘;及搜伏兵,矢兩發,伏兵不得號,不敢發,死於林箐中者三分之二。
號發而起僅二千人,而我兵上山殺戮盡絕
  二十三日,三西追。
二十四日,至騰越
二十五日,過南甸,至孟村;距騰越一百二十里,有關天朝中原地盡於此
磨盤山之敗,不復追。
  二十六日定國銅壁關
永曆先行入緬,與定國相失,定國遂收餘兵走孟定
  三月李定國白文選木邦移兵與會,率廣國公賀九儀等入緬迎永曆──時在阿瓦舊城,阿瓦新舊兩城中隔一江相去七、八里,攻其城外,城已破,緬為乞降,而陰調兵修守具
文選不能攻,乃返,仍□木邦
定國移猛緬,金騰道張應來歸,以原官用;總兵曹延生來歸,改瀾滄兵備
還駐姚安,以王在極為金滄守道、盧桂生大理府知府、倪巽生為姚安知府、米總為順寧知府
  閏三月十八日延長伯朱養恩總兵龍海副將吳宗秀以三千人嘉定建昌,詣羅次軍前降。
建昌德安狄三品、將軍承業張明志、丁有才、總兵陳萬保執慶王雙鯉,以兵二千人來降
  四月十一日副將崇雅遊擊報國、郭之芳、張玉、葉世先、張應虎以兵二千餘人,自南甸來降
  十六日,降將王安王汝霖、黃之寶叛走建昌,三返滇城。
  五月十六日,敘國公馬惟興、淮國公馬寶將軍塔新策、李貴焦宏曹、賀天雲、曹福德、單泰徵以眾四千三百三十七人、馬一千四百七十一匹自瀾滄江外來降,又漢陽王馬焦忠子自德來降
  二十八日公安李如柏宜川高啟龍、總兵鎮國都督僉事王朝欽各以眾二千餘人、馬三千匹自麗江邊外來降
  六月,奏留西洋大。
滇中初闢,窺伺猶多,請留以備不虞
懷仁吳子聖、孟津伯魏勇龔永昌,執張應井;岐山侯王會總兵楊成趙武史文、鄧望功、萬致元、韓敬、韓天福王朝興、曠世宰、胡九鼎以眾四千一百十五人來降
東閣大學士張佐宸、戶部尚書龔彝、兵部尚書孫順侍郎萬年策、大理少卿劉泌、兵科都給事胡顯降。
  七月元江知府那嵩謀反
字維嶽元江土司族屬,世掌他郎寨。
土司絕嗣殺其族之長老未龍,遂襲知元江府。
淫侈好兵,遣〔弟〕崙侵緬之晉洱,遂踞其地。
永曆入緬,又欲平緬甸為一省,有不測可為卻步計。
文安侯馬吉翔尼之,不果
永曆巡撫,以其子燾襲知府,加其弟崙佐明將軍、山華懷明將軍黔國公沐天波又以
次子忠亮贅嵩之女。
感激,誓以身許。
至是,與燾等定計舉事招留總兵孫應斗、賴世勛,陰約降將高應鳳、朱養恩石屏總兵名臣士官贊揚及迤東土司
  八月初七日將軍都督楊國明以眾千餘降。
  二十一日,朱養恩叛走。
  二十四日,揚武伯廖魚以兵六百、馬一百五十匹降。
  九月那嵩反。
高應鳳、許名臣殺石屏知州元江遂舉兵。
初十日發兵石屏
提督張勇臨安,距石屏僅七十里;名臣患其來援,偽為三檄召昆明
欲往,而名臣怨家發其家,合篆文,果小異,遂止不行
  二十一日,三昆明
  二十六日,至曲江驛。
名臣與龍贊揚元江
  二十八日將軍揚武、劉啟明以官九十、兵三千八百九十六名、馬二千二百、象四騰越邊外來降
  十月朔,三石屏那嵩遣朱養恩屯兵武山外援,又設伏大竹箐以待。
石屏土官世榮知其謀,導大兵取道竹林,繞出伏兵後。
  初九日,至元江,壁於江東
兵勢甚盛,恩不敢援。
  十二日夜,嵩出兵劫營鏖戰而退;遂掘濠,立木城困之。
又造浮橋遏水路。
  二十一日總兵馬秉忠出西門搏戰
  二十八日懷仁吳子聖以兵六百十四名、二馬百十五七匹降。
  十一月初四日,攻元江不克
  初五日,嵩出兵戰於城下
  初六日,攻城東北,破之。
初,三使降將楊威城下,說獻高應鳳、許名臣,許仍故爵士。
名臣請自縛,出就死。
不可,曰:吾三人共事,豈以生死易心乎?
積薪樓下,雜以硝磺引火物,以死自矢
射書於江,令兵民縛嵩出降,否且屠城
嵩亦射書城外備列入關以來罪狀,且署其舊銜曰「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開拆」。
三桂大怒
奮力急攻。
城破,嵩自北門馳歸,與妻妾登樓舉火自焚,那燾、沐忠亮亦各赴其室自焚
那山華、許名臣、許世勛、許甲貴,俱自殺
生擒高應鳳、孫應斗、周長統、馬秉忠四人
嵩之反也,初應鳳請,約李定國兵至永昌三桂往御,然後糾合迤東土司以襲其後,則三桂腹背受敵,而滇城可得也
不從
及嵩遣人報定國定國方與景線搆兵,跌足嘆曰:何不稍待耶?
蓋怪其早也。
經略洪承疇東還三桂自固之策。
承疇曰: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
三桂頓首受教
公元1660年
  十七年正月三桂總管命,鎮雲南上疏乞沐氏舊莊
    ★二月二十日,奏曰:臣三桂請進緬,奉旨一則曰若勢有不可行,慎勿強行再則曰:斟酌
而行。
臣竊以為逆渠李定國永曆逃命出邊,是滇土雖收,而滇局未結;邊患一日不息兵馬一日不寧
軍費益繁,睿慮益切。
荷恩深重,叨列維藩
南服新經開闢人心向背難知。
糧食不充,事多牽繫:在當日內重而外輕也。
拜疏之後,果有元江之事,土司遍地動搖;仗我皇上威靈一舉掃蕩
由此蓄謀觀望之輩,始知逆天法難逃,人心始覺貼然
逆渠在邊,終為隱禍:在今日內緩而外急也。
恭承上諭一則曰若勢不可行,慎勿強行再則務必籌劃斟酌而行。
大哉天語詳慎備至
智慮粗疏,言無可採。
惟是再三籌斟,竊以為邊孽不殄,實有三患二難;臣請畢陳其說。
永曆在緬,而偽王李定國白文選、偽公侯九儀、祁三昇等分駐三宣、六慰、孟良一帶,藉永曆惑眾心。
不乘天威震赫之時,大舉入緬以盡根株,萬一此輩立定腳跟,整敗亡之眾窺我邊防,奮思一逞,比及大兵到時,彼已退藏
兵撤復至,迭擾無休:此其患在門戶也。
土司反復無定,惟利是趨
有知我兵不動,逆黨永曆號召內外諸蠻,餌以高爵重祿,萬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動,遍地烽起:此其患在肘腋也。
投誠官兵,雖已次第安插,然革面恐未革心永曆在緬,於中豈無繫念
萬一邊關有警,若輩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也。
滇中兵馬雲集糧草問之民間
無論各省銀兩起解愆期難以接濟;有銀到滇召買,不一而足
民室苦於懸磬市中米價日增
公私交困,措餉之難如此
凡召買糧草民間搬運交納如此年年交納、歲歲輸將,民力盡用官糧耕作半荒於南畝
無生趣,勢必逃亡培養之難又如此
也。
澈底打算惟有及時進兵,早收全局
誠使外憂一淨,則邊境伺隙之患、土司簧惑之端,降人觀望之志,地方漸蘇息民力稍可寬舒一舉而數利存焉。
竊謂救時之方,計在如此
謂臣言可採,敕行臣等遵奉行事
臣擬今歲八月間同固山額真卓羅統兵到邊養馬,待霜降瘴息,大舉出邊直進緬國
明年二月百草萌芽,即須旋師還境。
自省城邊上一路糧草,應於雲南設法支給
又在邊上養馬必得四、五十日儘喂養圓膘,須供得兩路程,方可行動。
出邊之日,每人自捐一月口糧
通計大兵綠旗兵、投誠兵、土司猓玀兵及四項苦特勒約共十萬餘口,以在邊養馬出邊捐糧作八、九十日算各支不等,約該米七萬餘石。
此內如投誠官兵隨帶人口,先於安插之日已給月米節次題明,又經戶部撥給官兵十六年餉銀在案今應一例隨軍支給糧餉
其餘綠旗特勒,原不支糧,今出兵遠征官兵必帶苦特勒隨往邊外,無糧何以養活
應予出邊之日為始,將苦特勒照例給米,俟回到滇省,再行停支。
又有土司猓玀目兵,原未食糧餉,應於調到之日,照例給米,並酌給鹽菜銀兩與所帶苦特勒一例給米,以勵其行,回日方行停支。
兩項雖算在十萬口之內,但原非食糧之數;米係外增,自出兵之日起支之糧,又在到邊七萬石之外:此蓋就出邊外而言也。
如明春回兵,除馬匹仍須牧放積下一月口糧在邊接濟大約前後共得十萬石;此項糧米不取外,請發銀專待。
戶部原議撥給雲南十六年買米銀兩十七年俸餉豆草銀兩,催解到滇,臣分發邊上召買以備支給另行開銷外,至於滿漢約有馬六萬餘匹,
喂養五十日算,以米、豆、大麥三色兼搭,每日得倉升八升,共該二十四萬石。
若以今市價論,需銀無數
穀熟收之日,市價稍平,臣大約酌量米、豆、大麥各價不等,多牽算每斗約作八、九分,該銀二十餘萬兩
馬日支草二束,共該六百萬束。
若以今日市價論,每該七八分、一錢不等,需銀甚多
秋成後,臣鼓勵士民召買,每束量給草價、腳銀二三分,約該銀十、七八萬兩。
大約此舉共得銀二百二十三萬餘兩,乃可告成事。
所費如此,然一勞永逸,宜無不可也云云
    ★又請給印劄邊外土司,收為我用。
又請錄用投誠將官總兵十員,以馬寶李如璧黃起龍、劉之復、塔新策、王會劉稱、馬惟興、吳子聖、楊威充之遊擊十員,以曹福德、蔡得春、劉國泰、王然、羅思忠、韓天福王朝興、張善、張從仁,鄧望功等充之守備十員,以賈文學顧進陞、余應俸、高明何祥圖、鄭啟明、孫志高江瓊、田可久、馬之貞等充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