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许白云先生文集卷之四 金台李伸编集
 论
  学校论 乙巳
三代取士于学校为致治之术后世养士于学校为饰治
之文治道所以不同者在于学校废兴而已昔者圣人有
高世之虑绝人之智举天下而经纶之以谓非人材不足
以为治而众人者非教诲鼓舞之不足以成其才此学校
所由兴也自闾里之塾至于党庠术序国学教以三物造
以四术尚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其教之也详而取之
也严是故天下无不学之人而用者无不材之士以天下
之大付于人理之而皆求备于学故学校者为治之原也
圣人百世之师事不师古而徒曰我善为治而不本于学
卷四 第 1b 页
校不法于三代吾未见其可也嬴政破灭吾道非毁圣贤
销简编而尚锋镝左仁义而右谋诈遂使百世不复见三
代之善治者秦之罪也秦不足道也继秦之后足以有为
之时屡矣将大有为之君时出而习闻其说乐为其所为
设科择人而不取于学校其流至于以文辞翰墨訹天下
之士亦陋矣然则使百世无善治者非独一秦也魏晋以
变诈攘夺得天下乌足以知此陵夷至于隋俗益薄而伪
益滋道日丧而文日胜虽或开学校聚生徒养之不能用
教之不法古唐宋立学遍郡县得其名未见其实大抵失
于养士以饰治尔夫天下之人皆习今而厌古以耳目之
所迨者为常一旦舍其旧而新是图则将惊骇眩瞀而不
知所止事之既失不远而复可也堕三代之法者固秦之
卷四 第 2a 页
罪复三代之古以救秦之弊者实汉之责东都光武起自
诸生故功成而兴学明帝尊敬师传临雍拜老开学馆招
经生近古为盛亦不过举祖宗之旧法未能复乎古也其
责岂不在西汉乎高祖马上得天下间关百战之馀继以
乱臣叛将承踵接武弓不及韔胄不及免巳入于长陵之
土矣况以溺冠慢骂之资辅以叔孙通绵蕝卤莽之学责
人不可求备也文帝时天下衣食足可以施仁义而谦让
未遑惜㦲然则使百世无善治者汉文之过也武帝举遗
兴礼置博士弟子倡为章句训诂之学岂经济之道哉圣
人之教于此尽矣呜呼或者以为汤举伊尹于野高宗举
傅说于徒文王举太公于钓岂必皆学校曰人生自八岁
皆入小学及有十五年选其俊秀者入大学以养成之学
卷四 第 2b 页
校之外岂有遗材乎如伊傅太公之伦学成而隐者也尧
之举舜也何如曰陶唐之学其详良不可得闻而尧舜性
者也亘古今一舜耳当此之时比屋可封则其教化亦可
知矣礼乐至周而大备非圣人之自私也理也势也吾故
曰为治者不本于学校不法于三代未见其可也
  朋党论
余读欧阳子朋党论洞见小人之情状嗟乎君子之生斯
世何其不幸欤愚以为朋党之祸固小人为之亦世道衰
而君子少也何也以其可以名指而数计也唐虞之民比
屋可封可以名指而数计乎惟时小人则可以数计曰共
工曰驩兜曰三苗之君曰鲧尧舜之世指小人之名而数
计之足以见天下皆君子而惟四小人也明党之论兴亦
卷四 第 3a 页
指君子之名而数计之足以见天下小人多而惟数君子
也盖尝论天人之理一致耳天之气有阴阳人之类有善
恶夫阳生于子而极于已消于午而尽于亥春夏之时虽
或有严厉苍凉之气不能终日以阳方盛不可夺故也秋
冬之时虽或有炎蒸温燠之气亦不能终日以阳既衰阴
得以专故也以尧之时而四凶人间于其间为善类之玷
故务决去若众阳之消微阴不劳力而巳复于和气之中
矣阴道既盛阳不得而胜之犹国家之运衰圣贤之君不
作群小人进用而数君子方欲与之力争而较胜彼阴邪
小人必牵引丑类排抑摧沮无所不至驯致其祸自履霜
而至坚冰也君子小人不两立而寡固不可以敌众势然
尔且党之所逮非惟居位食禄者而己下而草茅布衣凡
卷四 第 3b 页
行义有以异乎小人者必皆搜擿而无遗夫举当世天下
之善士至今可以指其名而数之则君子之少可知矣易
之为书道阴阳而明吉凶者也在夬之上六曰无埽终有
凶微阴为众阳所决虽号亦凶也剥之上九曰硕果不食
君子得舆阴盛矣惟孤阳如硕大之果独存譬君子在上
势虽孤犹为众人所仰望也圣人之抑阴扶阳盖如此阳
不可绝剥穷则复君子虽少君人者能用之犹可以为善
国且将拔汇以进矣在处之何如耳朋党之祻始于汉其
亡国也不旋踵唐不能监之而又亡宋不能监之而又亡
呜呼使唐宋之君知殷监之不远而观象以玩辞则不蹈
前人之危辙矣
  雍姬论
卷四 第 4a 页
祭仲专郑伯使其婿雍紏杀之雍姬知之谓其毋曰父与
夫孰亲毋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仲
杀雍紏甚矣雍紏之不智也国之大事而谋及妇人欲杀
其父而先告其女其死宜矣余独悲夫雍姬之不获于义
也夫悲有私憾而𣣔为贼也奉君之命除逼已者其势不
两立非夫诛父则父杀夫紏虽为大夫而不如仲之专几
不密则祸立至其言曰父与夫孰亲固知谋泄则夫必死
身既从人则当天其夫乃不能择义而以是为问遂至于
夫戕而君危惜哉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人之大伦也一
事而三者预焉此君子所难言也非常之变遇之者不幸
也雍姬之事非常之变也圣人制礼情之施于所亲其等
衰皆在于服女子在家丧父母三年巳嫁则丧夫三年而
卷四 第 4b 页
于私亲降由是观之盖可见矣且父而死君命也泄谋而
死其夫犹已杀之也然姬非不知亲其夫也盖昔日未尝
闻姆师之训故于大义不能权其重䡖特卜于母以决其
疑尔则未知姬所问之意也盍亦告之以三从之义申之
以敬戒之言谓父固所当亲而已嫁则从夫者也以是诏
之姬必有以处之矣彼以请问之道来乃遽语之以狂悖
之语姬以为天下之大义诚如是也遂杀其夫而不顾姬
之不义毋之教也且人尽夫也之一言岂惟陷其女于恶
将使天下后世为人妻而闻之者贩易其夫视若奴隶意
之所适则虽奔诱弃背亦或莫之禁也坏夫妇之伦伤君
臣之义祭氏之妻不容诛矣虽然此雍姬之不幸也夫不
可杀而君事不可败则将视其父之死而不救欤使姬而
卷四 第 5a 页
知义其处此也如之何諌其夫使辞于君不得命而先仰
药而死不忍见其父与夫之相残也庶乎其可也
 说
  夹谷可与字说
颍川夹谷君名立字可与聪明人也好学䔍志制行洁脩
言语有章威仪彬彬谓余曰父命以名而友以字我子其
为我说窃以为君之名若字圣人之言也岂容赞一辞而
训诂辞义前脩讲之明矣愚何敢赘然此经凡六言而目
有四其次第浅深皎然无疑自学而至于立固已深造进
于权则大全矣余观君之以礼律身以义度物其畿于从
立而进于权者欤昔者圣人使漆雕开仕其自言曰吾斯
之未能信夬尽心知性以知天苟一毫不自慊不啻为未
卷四 第 5b 页
信也圣人其不知人而谁知于开犹不得察其心之未尽
者惟开也自知之明而不敢必是亦为学者师也知人古
所难而自知亦不易以余之昏陋企君不可及君明于自
知则亦以今之所至验之圣人之言实其虚而充其所容
守其可而求其未可吾见君之化于道矣
  姚原鲁字说
延祐丙长五月二十有七日信安姚君过余揖而进自道
其姓名字出书一卷授余曰此吾友赠我以名若字之说
君亦幸以教我余取而读之有述姚君之语曰予名洙父
命以原鲁代名又赞之曰至哉乃翁之字其子也余谓子
生三月父命之名礼也盈天地之间皆物莫不有形与声
惟动物之声自巳出人则灵而用夫物者也物之无穷皆
卷四 第 6a 页
欲以供乎用是以智者缘其形以声名之然后天下皆知
名是者足为是用命之无不如意焉人之类则又有上下
亲疏之等而以父子君臣之属名而别之矣然其生也无
穷而各𣣔亲其亲姑谓之曰子则众人之所同也故假物
托类私以名其子为子者亦知此吾之专名也故有命呼
则隹而起其父兄以是而呼之他人亦得以是而呼之自
忠质趋文而自卑尊人之礼至于既冠而成人者又缘其
名取义以字之所以尊其名则字者朋友之责而以其名
独归之父兄亦所以全父兄之尊也故曰幼名冠字周道
也然周公之于召公原壤之于孔子曾子之于子夏犹直
名之而未尽以为讳是则古之道也今姚君自为名而父
字之何谓哉乃所硕则使其子学孔子之道欤盖洙鲁水
卷四 第 6b 页
也鲁圣人之居也今洙之地非鲁矣犹求其原不忘本也
圣人之道常道尔载之于经充塞乎天下犹水之在地无
往不有也奚陈迹之尚而必求洙之原于鲁乎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于水见道体之流行也夫水渐
涵濡润无细不入其用微矣及流而为川潴而为海震荡
漂汨汪洋漫衍则物之钜未有过之者道之费不尤著于
此乎观水必求其原学道庸可不探其本乎道之流行无
间形于目接于身错综于万事罔或非出于此则统宗会
元其有在乎虽然语大而遗细言远而忘近不知下学而
务上达譬之日月星辰皆天也举弃之而独指苍苍者曰
天之全体在是正今日学者之病也抑又有说焉原者水
之始也壑者水之委也蒙发于山顺而趋下三危之黑水
卷四 第 7a 页
积石之黄流济之沉伏弱之散涣渭之清泾之浊其始
不可同也及其归于大壑和比合同始不见其迹无损无
益始知其大扬觱沸之泉而曰闻道一日莫已若矣则又
非学也且水险物也剡水而乘之放于中流一泻千里方
快于心而操之少懈则覆矣其原则滥觞耳是又不可不

 杂著
  跋潘明之所藏吾立衍书素书
道备于六经语孟学者舍是则无所归周衰老聃最先出
其言不能合乎中庸然平阳尝用之于汉盖其清静为宗
而以柔道行之所守者亦约之故也世传黄公素书其老
氏之徒欤子房千载伟人精忠贯日月英气盖宇宙时然
卷四 第 7b 页
后言动中机会功成志遂明哲保身三代而下一人而已
自今观之子房之心学果尽得之此书乎昔时圯上授受
果今之书乎不必深论也明之潘君学道本于经而旁通
曲䆒见素书而喜之盖景慕子房之为人而并及其书也
道在天地间亘古今若一贤人君子得之者知合符契惟
其所遇之时不同故其设施有异尔倘使子房生三代盛
时亦必兴礼乐致文明功业不止如是而巳故效先觉者
当探其心不当泥其迹泥丘之马牝而黄九方皋可谓善
相者矣明之之意岂果书云乎㦲明之所藏本武林吾立
衍书衍以小篆妙今世此卷尤可观
  跋陈君采家藏东坡墨迹
伊尹元圣一德身任天下其就汤就桀动皆至诚固不可
卷四 第 8a 页
以后世常人之心议之也子厚东坡之论亦各有所见尔
坡翁词翰绝古今其片言只字皆可宝此𥿄笔法精妙凛
有生气观之使人兴起陈君其为天下宝之
  跋妙沙经
彝伦常典万世不可变者经也古之圣人法言懿行载之
六籍而垂示终古者是已聃瞿氏之言类名经其道可常
耶否耶吾不学之不知也抑尝闻释氏之徒诵其师之言
虽不可与吾道合要皆以调伏此心为主而后可以尽其
性至于祻福因果则其论之下者也杨德公梦有告以妙
沙经旦求于人而得之谓善果可由是致然以为世罕有
而人或未信也质之于习其道者而信且欲求言余辞以
不知而请愈力余谓天下之言虽道不同亦各有理妙沙
卷四 第 8b 页
经之理何在耶吾不知也夫梦生于想与因非想与因则
心未有所主故尔昔人梦鹿而得鹿是亦想之类今梦经
而得经其想耶其非想耶吾亦不知也
  回南台都事郑鹏南浼点书传书(盖郑有读书凡例之问)
某比辱指使点正书传不揣芜陋弗克辞谢辄分句读污
染文籍高明不以为鄙而麾之旋拜书教词旨谦抑若待
君子某何敢当读书凡例亦非所敢知其少年谬悠为贫
贱所夺不能力学故根微源浅所达几何虽一登硕师之
门其所成就如斯而巳读书之法无过熟读精思详问明
辨无他道也但恐大师宿儒有自得之学非晚辈之所可
测识者耳千里相望无由待立下风即日春莫暄暖伏冀
顺时为国自量
卷四 第 9a 页
  跋赵闲闲注心经
先王之道以养生送死继志𫐠事为孝浮屠氏欲以真空
悟人而谓亦可觉死者故凡天下之为子者莫不奔走趋
事庶几祖考之一觉于魂扬魄落之后其不靡然而从者
鲜矣院判白公饭僧以荐厥考而闲闲赵公书心经以遗
之诚足以为孝思之助耶抑游戏翰墨而已耶观其表章
句义若有自得者则其志或可见矣此卷失而复得子通
其宝之而观院判公所以孝其亲者而勉继其志春秋祭
祀以时思之固不必切切于觉云也
    右金正大八年枢院判白某饭僧荐父闲闲赵
    秉文亦与交因书心经遗之且自为注释其卷失
    之巳久曾孙子通为御史椽行部闽中复得之
卷四 第 9b 页
 书庵赞为石抺执中作
典谟训诰其名为书经史百氏书之类与古今立言浩若
烟海学贵博文旁搜远采智哉君子庵以居之书契以来
罔罗无遗燕坐斯庵熟玩精索日就月将知至物格万言
参错一理混融斥排异说信执其中书亡道有心化神应
待变无穷何出非正
  北野兀者赞(并序)
   夫道寓有形心妙众理物无大未有违乎道心虽
   微未始遗乎物也故能全其德者能用物不则捍
   格而不通趺荡而无据感于外并丧其内矣北野
  萧俟以兀者自号是全其德而用物者与且彼巳
   相形重此轻彼囿于形者也扩然无迹物我俱亡
卷四 第 10a 页
   达者之观也自物观心则心可均自私用智则去
   道远彼兀者能止以止众其全于德者与或曰庄
   周所谓道德固同于吾耶侯故儒家其名之也何
   庸夫爝火之光足以继日月之不及桔槔之汲可
   以济雨露之未濡彼有取焉而取之岂能乱吾所
   谓道德者哉又曰兀者伤于形者也奚可贵彼固
   曰外形骸而有尊足者则侯之意盖欲愚智晦明
   以全其德者也作兀者赞
鲁郑有人无形心成游形之内保始之徵尘垢不止以鉴
之明羿之彀中命也不中唯不知务是以䡖用人以其全
笑吾者众受命独正游心乎德死生不变万物皆一直寓
六骸何有乎兀庄周寓言洸洋自恣孟轲亦云辞不害志
卷四 第 10b 页
有本如是是之取尔
 李齐贤真赞
目秀眉扬神舒气缓妙手描摸毫发无间形色天性所贵
践形人见其貌莫知其心我知若人交养内外和顺积中
睟面盎背朝瞻夕视如对大宾力行所学无负其身
  题赵仲明神
气清而腴髯漆而疏二十馀年貌肖不渝盖人可见者君
之面其不可探者有罔象之珠进之进之无愧此图
  赵昌甫诗卷
   昌甫以辛丑岁副月鲁花使宋大臣阻蔽不使廷
   见拘之他所月鲁花病卒昌甫𣣔自决不果囚系
   三十六年大兵下江南然后归
卷四 第 11a 页
马宏不殉王忠死常惠终随汉莭归亡国折冲无善策使
星千载自光辉
  荅或人问
太极图之原出于易而其义则有前圣所未发者周子探
大道之精微而笔成此书其所以包括大化原始要终不
过二百馀字盖亦无畏语矣谓之去无极二字而无所损
则不可也太极者孔子名其道之辞无极者周子形容太
极之妙二陆先生适不烛乎此乃以周子加无极字为非
盖以为太极之上不宜加无极一重而不察无极即所以
赞太极之语周子虑夫读易者不知太极之义而以太极
为一物故特著无极二字以明之谓无此形而有此理也
以此坊民至仐犹有以太极为一物者而谓可去之哉朱
卷四 第 11b 页
子辨之精而晓天下后世者亦至矣此固非后学之所敢
䡖议也此外则无可疑可辨者矣非朱陆二子之思虑不
及也太极两仪之言图本于易也而两仪之义则微有不
同然皆非天地之别名也易之两仪指阴阳奇偶之画而
言图之两仪指阴阳互根之象而言也易以一 而二二而
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图
以一而二二而五五而一一而万者也易以阴阳之消长
而该括事物之变化图明阴阳之流行而推原生物之本
根图固所以辅乎易也惟以两仪为天地则大不可以易
之两仪为天地则四象八卦非天地所能生以图之两仪
为天地则五行亦非天地所可生也夫太极理也阴阳气
也天地形也合而言之则形禀是气而理具于气中析而
卷四 第 12a 页
言之则形而上形而下不可以无别所谓图以阳先生于
阴与太极生两仪者异此犹有可论者太极之中本有阴
阳其动者为阳静者为阴生则俱生非可以先后言也一
元混沦而二气分肇譬犹一木析之为二两半同形何先
后之有易之辞简故惟曰生两仪图之言详故曰动而生
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阴阳既有两端出言下
笔必有先后其可同言而并书之乎况下文继之曰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则非先后矣而下文又曰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乃先言阴而后言阳此周子错综其文而阴阳无始
之义亦可见矣当以上下文贯穿观之不可断章取义也
虽然动静亦不可谓无先后自一气混沌其初始分须有
动处乃其始也元会运世岁月日时大小不同理则一也
卷四 第 12b 页
其气之运行皆先阳而后阴一岁之日春夏先而秋冬后
春夏阳也一元之运子先而午后子至已阳也数以一为
阳二为阴一固先于二人以生为阳死为阴生固先于死
孰谓阳不先于阴乎但未动之前亦只为静此乃豆根之
体终不可定以为阳先尔所谓太极之下生阴阳阴阳之
下生五行及乎男女成形万物化生图中各有次序则是
太极与天地五行相离则又不可也阴阳不可名天地前
既巳言之矣太极阴阳五行下至于成男女而化生万物
此正推原生物之根柢乃发明天地之秘而反以为病何
其异耶太极剖判此世俗相承之论非君子之言也太极
无形何可剖判其所判者乃一元之气闭物之后溟滓玄
漠至开天之时则䡖清者渐澄而为天重浊者渐凝而为
卷四 第 13a 页
地乃可言判尔太极阴阳五行之生非果如毋之生子而
母子各具其形也太极生阴阳而太极即具阴阳之中阴
阳生五行而太极阴阳又具五行之中安能相离也何不
即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之言而观之乎所谓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则二气不待交感而各自生物又不可也此
一莭自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作一贯说下安得谓不交感而自
化生耶成男成女朱子谓此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气
聚成形遂以形化而无穷真精合而有成而所成者则有
阴阳之异其具阳之形者乾之道具阴之形者坤之道又
合则又生至于无穷皆不出乎男女也今所问之言果有
所疑耶或直以周子之言未当也如其果疑则以前说求
卷四 第 13b 页
之或得其梗槩直以言为未当则非敢预闻此不韪也待
承下问敢以为复
  七政疑
唐尧命义和居四方考天象惟举分至四中星而知日之
所在又言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而知月之所行典文简古
存其大法推步之术未详西汉天文志始曰日东行星西
转而周髀家有日月实东行而牵西没之说其论天转如
磨者则非论日月右行者则是自是志天文者转相祖述
以为定论言日月则五星从可知矣唐一行铸浑天仪注
水激轮一昼夜天西旋一周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
九分度之亡晦明朔望迟速有准然则二十八宿附天西
循而为经七政错行而为纬其说为得之而文公傅诗亦
卷四 第 14a 页
犹是也蔡仲默传尧典则曰天体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绕地左旋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月丽天亦左
旋日则一日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月则尤迟一
日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复有馀分
而与日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典谟之传以经文公是正
而公盖许之矣意以为日者阳之精其健当次于天月阴
精也其行当缓月之行昼夜常过于日十二度有奇是阴
速于阳不若二曜与天皆西转则于阴阳迟速为顺合宜
盖亦祖横渠先生之意其说可谓正矣然愚以古说校之
其可疑者有七天体左旋七政右逆则七政背袝著天体
迟速虽顺其性而西行则为天之所牵尔然有所倚著各
得循序若七政与天同西行恐错乱纷杂似泛然无一统
卷四 第 14b 页
也日君道也月臣道也从东行则合朔后月先行既望则
月在日后及在合朔是月之从日为臣从君顺若西行则
日在月前至望后再合朔必日行后月是君从臣为逆二
也大而一岁阴阳升降小而一月日月合朔此正天地生
物之心而阴阳得于此会合而以造就万类者也以一岁
之运阴盛乃生意收敛之时而品物流形举霄壤之间曷
尝有一息间断哉其所以于盛阴闭塞之时而生生犹不
息者正以日月之合以继助元气之偏也然凡进者阳道
也生道也退者阴道也死道也日月东行则月之进从日
之进西行则月之退又符于日之退三也(日月虽皆进行比天/行不及则如退)
日月五星无殊金水在太阳前后率岁一周天为最速次
火次木惟土积重厚之气入天体最深故比五星形最小
卷四 第 15a 页
行最迟而二十八载一周天若七政皆西行则向谓迟者
今反速向谓速者今更迟是金水行最迟故一日即退一
度而一岁周天土行最速常及于天大约二十八日始不
及天一度而二十八岁然后周四也星虽阳精然亦日之
馀也以日之阳次于天且一日不及一度星之阳不及日
远甚而木十馀日土二十馀日始不及天一度是木土之
精反过于日远矣五也五星以退留迟疾伏伏疾迟留退
五段推步姑以岁星言之大约退九十三日而留二十三
日而迟疾伏共行二百六十馀日而复留而复退是行常
三倍于退而退四倍于留之日然行乃其常而退乃其变
也若西行则行为退退为行是五星进日甚少而退日何
其多六也星家步星伏行最急疾行次急迟行为缓留则
卷四 第 15b 页
不行退则逆而西此皆以星附著天体而言者也若七政随
天西行则天自天星自星不可附著天体旦附著则为东
行矣然则星家所谓迟疾伏皆为最缓而不及天所谓留
则不可言留乃行而与天同健一日皆能过于太阳一度
至于所谓退乃更速过于天运矣七也由是言之则古法
比蔡传为密文公不可复作而吾师亦巳下世无所质疑
姑识于此以俟知者而问焉
  八华讲义
书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耒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人生无知无能必学而复有所得学者当顺逊其志虚心
以求专以是为务无时而不敏则所脩者即源源而来矣
盖为学之要甚速人病不求尔苟专力以求之则无时无
卷四 第 16a 页
卷四 第 17a 页
中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人伦物之大者也五常物之
则也昔者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
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使教者以是而教学
者由是而学盖人伦之外无馀事也五常之外无馀理也
父子之所以亲为人心本有此仁君臣之所以合为人心
本有此义心本具乎礼长幼所以有序心本具乎智夫妇
所以有别朋友之所以交非心本有此信乎五常之理元
具于吾心而无少亏人伦之事曰接于吾身而不能舍此
道之所以不可烦臾离也此学之所以当逊志而务时亩
也五常之道配乎人伦虽各有所主然而未尝不互相为
用父子主于仁而深爱和气愉色婉容是仁之仁父母有
卷四 第 17b 页
过諌而不逆是仁之义应唯敬对周旋慎齐是仁之礼先
意承志乐心不违是仁之智生敬死哀事亲有终是仁之
信此子事父之大略也君臣主于义而以君成礼弗纳于
淫为义之仁道合则从不可则去为义之义责难于君陈
善闭邪为义之礼达不离道泽加于民为义之智托孤寄
命莭不可夺为义之信此臣事君之大略也由是而推之
保身以尽夫孝致身以尽夫忠细微委曲莫非五常之用
也又反而推之父慈其子君使其臣亦莫非五常之用也
又广而推之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而五常不可
胜用矣钧是人也钧赋是性也圣人生而知之安而行之
众人则迷而渐远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明善而复其初
然而天下之理岂易穷天下之事岂易周非尽博学审问
卷四 第 18a 页
慎思明辨之功不可也自中古君师之职分则敬敷五教
之任不出于司徒而切磋琢磨之责全在于朋友或扶持
开导奖劝诱掖于人欲未萌之先或攻击淬砺防闲禁遏
于天理既亏之后心之方虚则使戒惧于不睹不闻之际
意之初动则使谨慎于巳所独知之时是以讲贯乎仁之
理明则父子得其正义之理明则君臣得其正礼智之理
明则夫妇长幼无不得其正矣是故朋友之名虽居五伦
之后而于学问之事实先朋友之职较之四伦若䡖而于
学问之功实重学者欲极夫四伦之理宜尽朋友之道𣣔
尽朋友之道在明夫信而巳矣天之遒一于诚其流行则
为元亨利贞之德人之性一于信其昭著则为仁义礼智
之纲故曰诚者天道思诚者人道信者诚之异名能尽人
卷四 第 18b 页
之信则可契于天之诚矣朋友讲习非信无以成德也某
少而失学长而寡闻阘茸迂疏卤莽灭裂虽尝立于硕师
之门历时浅而用工微环顾其中未少有得诸君过听强
要而来欲以辅仁内实怀愧诸君天资卓荦问学有素年
若道似略无相踰未知所以奉益也然愚平昔诵圣人诲
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语深所服膺每欲以信
自守讲问辨析有分寸之知敢不倾竭为诸君言苟所不
知不敢穿凿为诸君诳诸君其亦笃于信以求信天性敦
于朋友以求尽人伦交劝互发非彼得则此得焉庶不孤
此会也
 题节妇朱氏诗卷
余读礼至昏礼万世之始壹与之齐终身不改其礼严其
卷四 第 19a 页
辞峻是知夫妇者天地之义阴阳相须容有贰乎故夫死
不嫁此妇人守身之大法与及读仪礼传乃有夫死妻稚
子幼而适人之论是盖不得巳而然又知圣人制礼为中
人立法贤者固不必俛而从也妇人之职奉祭祀事舅姑
主中馈相其夫君者非一端而委身之后守死善道则其
大节也世之知义者固能行之盖亦鲜矣古汴朱氏年四
十而婺家徒四璧独抚幼女冰蘖自守纺绩织纴以供衣
食奉公赋养其姑甘旨不废生事死葬皆能以礼辛勤且
二十年此其生质贞介与礼义合可谓加于人一等矣萧
君仲坚叙列事实名公钜儒皆为诗辞以赞其美将上之
朝以求表厥宅里宜哉虽然朱氏尽妇道而巳未必求知
于人也古者妇人之令不出闺门使朱氏复知此义宁不
卷四 第 19b 页
反有愠乎若夫国家彰善之道自宜采摭书之国史千载
之下闻之而有兴起者奚但旌显一时而巳哉然则又非
朱氏之荣乃国家之光也
 词
  次韵潘明之祝英台 秋思
上帘钩开砚匣诗兴在风柳磊磈匈怀临镜谩搔首看他
冉冉来鸿匆匆归燕时不再且须倾酒
钓鳌手无柰万里烟波空舟竟何有未卜行藏心事几凭
牖最宜野月穿窗山云拥户个中乐有人知否
  蝶恋花(正月十一日)
杨柳池台春信早帘捲东风犹带馀寒峭暖透博山红雾
晓洞箫扶起歌声杳 初试花冠金凤小鬓乱钗横长怯
卷四 第 20a 页
傍人笑银烛未残樽未倒鸡声漏水频催晓